时间:2024-03-19 10:46:55
导语:在安全生产成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矿山设备 安标证件 受控部件 售后服务
何为矿山设备?顾名思义:即以安全为核心辅助矿山生产,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的生产机械设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日益进步,矿山机械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矿山设备的水平高低,体现了我国机械工程及采矿学水平程度。矿山设备领域,是国家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也是体现我过工业水平及实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矿山设备制造行业涉及到矿山开采,矿山运输,巷道建设,人机安全等多个领域,主要任务是为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的矿山开采和深加工,以及为铁路、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安全,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及材料的需要。
改革开放33年,我国矿山设备行业经历了从开始的单一引进,到后来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从开始的初级材料加工到后来的合作设计合作制造,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矿山设备制造业经历了数次变革,其发展路线也从单一仿制型到自主创新型,经过成熟的行业思考大部份的加工企业也完成了把经济效益形势从粗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短短的10年中,矿山设备制造业销售额以每年32%-40%的强劲势头增长[1]。
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带动矿山设备制造业日益繁荣,大大小小的机械加工行业向着矿山设备制造行业进军,人们开始讨论如何能够建立一套适应我国的矿山安全设备检验标准,如何能够更有效,更切合实际的引导我国矿山设备加工企业走向正轨,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认真仔细的思考。
作为矿山设备的产生地,生产企业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生产企业对矿山设备安全的认知程度,是直接决定了该设备安全与否的先决因素。绝大多数企业能够认清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秉持国家矿用产品安标中心对企业所提出基本要求,能够从始至终的依照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来组织生产。但是,有部分企业对国标及行标了解不够透彻,认为国标行标里的部分条款过于严谨,没必要完全执行。因此私自更改或不遵照执行。导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1.安标部件加工不标准,防爆安标部件的加工有严格加工工艺要求,包括产品部件隔爆面光洁度,焊接焊缝的堆焊高度等,电气类产品密闭性,部件材质等等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国家针对不同类产品制定了严格的产品加工标准,合格的矿用产品就是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生产出来的,在追求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能够严格把关产品加工工艺标准是每个安标企业在申请安标时被重点考察条件。2.受控部件采购标准及质量要求,安标产品受控部件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产品备案登记的配件进行装备,同时受控安标部件除了要求生产企业在出厂时做到件件质检,采购方在采购该配件的时候也要做到件件检测,发现不合格的产品配件及时返厂更换或报废,
这种隐患不会在产品使用初期爆发事故,而是在产品使用中期,或使用后期出现。在成品采购时,对于成品了解不多的客户并不会在意,也由此埋下了不定时爆炸的定时炸弹,它所带来的潜在隐患远远要高于我们从肉眼直观能看到的产品质量问题[2]。
也有安标产品生产企业在申报安标过程中严格把关样品生产工艺遵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当安标审批合格后,为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减少后期服务数量而私自缩减,更改,不按备案信息的受控部件,或者采购相同功能的非安标受控部件及非备案的零部件进行产品组装,总的产品性能根本不能够达到国家对于矿用产品进入矿山生产的标准。
如何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制定统一格式的由国家安标中心制定的带有各企业识别编号的固定格式的成品出厂检验单(该检验单可附着在安标证书上作为检验产品是否按标准生产的依据),以便于成品设备采购人员(客户)依据检验单进行产品核对,同时,固定受控部件编号,整台设备及配件编号存档以便查询。
以上几种存在于矿山设备制造企业的现象是属于加大监管力度可转变的情况,而作为矿山设备生产企业,如果主观意识上就在违反安标理念,就在视矿山安全生产与不顾,是最危险的。一经发现应及时关停安标手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防爆产品加钱经部分改装更换,变身安标产品并获取安标证明,即“花钱买安标”。
非矿山安标产品生产企业,私自制造矿山设备流入矿山,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对未取得安标的矿山机械产品生产企业监管存在空挡,该部分企业大部分打着设备维修的旗号,模仿制造一些假冒安标设备,销售到矿山,极大的增加了矿山的安全隐患。
违规使用安标证件(盗用他人安标证件使用,不同产品混淆概念使用,同一产品不同型号安标篡改使用)
改变以上几种现象的途径很多,增强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诚信度是一种长期不懈的方式,眼下最直接最有效的管控方法就是增加执法力度,加强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加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正处于工业化进程蓬勃发展的我国,要增加管理矿山设备生产企业的力度。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矿山机械的发展与人类的技术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和整体工业水平息息相关[3],矿山机械与普通机械的区别就在于,投入矿山使用的机械设备属于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是必须建立在以安全为核心,以生命保障为前提的机械设备。设备是人造出来的,因此设备是否安全决定矿山生产是否安全,同理可知由矿山机械所造成的矿山事故是完全可控的。只要生产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关,使用企业严格按照操作制度及设备使用制度执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水平会有一个很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哲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2011-2015年中国矿山机械行业投资分
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R] 必途网 2011-7 -8
【关键词】安全意识 生产过程 重要性
1.前言
安全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牢固程度对企业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火力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在火电厂的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常常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受人的安全意识所影响,纵观公司发生过的多起不安全事件来看,不是公司未依法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也是公司的安全投入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而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一起事故可能是因为某个员工产生的一个大意,一个失误,一次违规,而引发的事故后果却非常严重,对员工造成人身伤害,对家庭造成的不幸,对公司造成财产损失均不可低估。因此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树立首先要从提高员工责任心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遵章守纪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群体意识。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通过反复学习各类事故案例,加深员工对安全违规后果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树立起员工牢固的安全防护意识。
2.1责任心意识
责任心一种习惯,是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敬业精神。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就会拥有对工作自信与使命感,对工作会投入极大的热情,会自觉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工作都充满责任心,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心,那么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险情,再小问题也可能会酿成大祸。责任心的强弱在安全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要素,是企业安全之本。为了预防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抓安全教育培训,科学地、反复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再教育,不断提醒作业人员,使作业人员记忆不断得到巩固,从而防止事故地发生。如大唐集团、大唐国际倡导的“三讲一落实”班组安全管理方法中,就很好地将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进行了有效地规范,从源头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讲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讲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讲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抓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针对现场作业的千差万别,“三讲一落实”能够引导员工按照“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的先后顺序、正确步骤理清每项作业的工作思路,找出有针对性的规章、条款遵照执行;强调并坚持在任何作业开始前,都要重复这个流程。使员工增强了安全意识,重温了安全知识,控制住自身的作业行为,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把以事为本的管理变成以人为本的管理;防控“三头”风险源,大量数据表明,安全事故多发生于作业现场、作业过程及作业人员身上。因此“三讲一落实”就是基于每一处作业现场,用流程控制住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意识和行为,在第一时间把住安全源头,在第一地点防住事故苗头,在全过程中守住作业人头,从而实现安全管控目标;简单规范,动态灵活“三讲一落实”是活的流程,即使是两次相同的作业,由于作业时间不同、参加作业人员不同、作业环境不同、气候条件等的不同,“三讲一落实”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简单+坚持+重复=安全,“三讲一落实”规范却不教条,简单而不是简单化,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有效措施。
2.3人均有惰性,特别是对一些他自认为不重要的事情时,其惰性则更强
企业要通过组织员工反复学习各类安全事故案例,使员工把“死”书面上升到感性的认知,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是多么冷血无情,加深员工对安全所应持有的敬畏感,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能够自觉遵守国家、企业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家人,回报社会。
3.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人的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强化教育、培训及天长日久的长期积累。人易产生思维、心理及行为的习惯性,当不安全的行为意识随着长时间而得不到改变时,就会转变为习惯性违章、违纪,并会把习惯的不安全行为当成安全行为,安全意识也随之逐渐淡漠,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是怎么方便怎么做,怎么省事怎么来,做事凭经验,图省事。公司曾发生过的两起人身轻伤事件充分说明了安全意识淡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3.1 2011年公司曾发生过一起搬运硫酸时造成人员受轻伤事件:7月初,发电部化学专业将一批化学药品(其中有一箱硫酸)领至化学专业仓库。8月的一天,化学班长在使用硫酸时发现那箱硫酸(外包装为硬纸,标有化学试剂字样,内装20玻璃瓶浓硫酸)内的瓶装硫酸无标签,随后汇报化学专业负责人,要求退回仓库,物资部同意退回仓库。9月初,工作人员准备将该箱流酸退回仓库,当他打开化学仓库防盗门,将放在药品架下的那箱流酸试搬起,之后“嘭”的一声,有硫酸瓶掉至地上,玻璃瓶被摔破,因硫酸洒落在地上,本能想挪开位置,刚一迈步,因硫酸具有粘滑性,就摔坐在地上,刚好坐在流酸液体上,同时右手向下支撑时刚好碰到玻璃碎片,由于施救得力,只是臀部表面被灼伤和手撑皮破损,未造成其它严重后果。
3.1.1事件原因是硫酸用硬纸壳箱包装,使用时将外面的胶带剪开,然后放置在货架下部与地面接触,硬纸壳受潮或剪胶带时损伤,导致装有硫酸的玻璃瓶(一瓶)从纸壳箱底部漏出摔烂,硫酸洒落在地,是导致工作人员受伤直接原因;发电部化学专业没有意识到硫酸玻璃瓶用硬纸壳箱包装存在危险,未及时更换包装,存在对危化品的管理不到位,对硫酸的危险性认识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人员在试搬运硫酸时,对事故预想不到位,没有进行危险点分析,现场没有安全措施,安全意识淡漠,未穿戴防护用品;物资部采购员采购硫酸后没有把撕下的标签交给仓库保管员,发电部化学专业负责人电话联系物资部时也没有提供硫酸标签,并同意将剩下的硫酸退回仓库;物资部对危化品入库验收把关不严,包装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更换包装,也未及时提醒发电部领用人员,是这次人身轻伤的间接原因。
3.1.2从这件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发电部、物质部管理人员不能履行好各自职责;安全规程,规章制度只是停留在书面,未能得到贯彻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强酸强碱性药品的使用中,明确规定搬运和作用浓酸或强碱性药品的工作人员,应熟悉药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橡胶围裙及长筒橡胶靴(裤脚应放在靴外)。工作负责人应检查防护设备是否合适。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时,应将容器固定,严禁溶液溅出和损坏容器,容器应由2人搬运,不应由一人单独搬运。严禁用肩扛、背驮或抱住的方法搬运盛装浓酸或浓碱溶液的容器。伤者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班长,应该很清楚安规中对硫酸之类强酸强碱的搬运要求,但长期接触各类危化品,以至淡漠了对硫酸这种强腐性化学危险品应持有的基本安全常识,不穿戴防护用品就直接去试搬一箱硫酸(且事先知道硫酸用硬纸壳箱包装),是安全意识淡薄的典型表现,属习惯性违章。
3.2 2012年6月13日上午,发电部三值脱硫专业在斗式提升机停运状态下,按规定进行“斗式提升机上、下部清理”的定期工作。10:40该班副班长告诉班长,他带领一名民工对脱硫区域的斗式提升机的上部进行清理(副班长为监护人,民工为操作人),10:55斗式提升机上部清理工作完成;11:00开始对斗式提升机下部进行清理,当清理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副班长发现提升机下部里面不好清理,需要电筒及板手,就派民工到集控室去拿;11:08副班长联系在集控室的脱硫班长,启动上料系统将清理出来的料打入料仓内,当启动提升机后,发现提升机没有清理干净,就拿起一根铁棍去捅,在捅的过程中,由于提升机带动铁棍,将副班长右手食指第一指节部分与提升机外壳相撞,造成副班长拿铁棍的右手食指第一指节部分肌肉给夹掉并脱落的人身轻伤事件。
3.2.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明确规定:在热力、机械和热控设备、系统上进行安装、检修、维护、试验工作,需要对设备、系统采取安全措施或需要运行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保障人身、设备安全措施的工作时,必须使用工作票。大唐集团公司和公司《工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规定:对设备系统的任何作业都必须经过运行人员许可,并使用工作票。任何作业人员除严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都无权无票作业。现场作业必须做到100%开票,票面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及工作票执行环节必须100%落实。
3.2.2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设备启动状态下进行提升机的清理工作,且由监护人变成操作人;自身安全意识差,使用工具时,没有正确配戴劳动防护用品(戴帆布手套),严重违反操作规定;属于严重违章操作,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发电部对“两票”制度执行不严格,启动斗式提升机未开操作票就进行设备操作,存在操作随意性是造成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三讲一落实”工作存在走形式,每天参加集控班前会,但专业操作前未进行真正“三讲”,从而操作任务不清,危险点不明,是造成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运行规程中没有“斗式提升机上、下部清理”定期工作内容,副班长对“斗式提升机清理”工作,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不熟悉,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次要原因。
3.2.3上述两起人身轻伤事件,充分说明,安全意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2名受伤者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副班长,均是生产工作中的兵头将尾,本应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监督检查担班组人员是否按标准执行工作程序,保障班组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可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安全工作规程不熟悉,对公司规章制度不执行,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视而不见,工作粗心大意。当一个人无视安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对工作责任制心不强时,不安全事件就紧跟其后的,其后果是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4.结论
关键词:乳化炸药; 生产过程; 安全性; 措施
引言
乳化炸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炸药,由于受到其特性的影响,在制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爆炸的原因,基本上是由于乳化炸药的半成品中,所含有的乳化基质在非爆炸作用下出现的。乳化炸药爆炸问题引起安检、科研等部门的关注。对乳化炸药生产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要求。因此,本文以乳化炸药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1乳化炸药制备过程中爆炸的诱因
1.1半成品乳化基质的爆炸问题
在乳化炸药制备的时候,半成品的乳化基质很容易在非爆炸环境下出现爆炸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将其爆炸的成因与诱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就会发现半成品乳化基质作为化学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一种混合物,其本质就是炸药的一种。这些半成品的乳化基质,在乳化炸药制备的时候被敏化,半成品的起爆感度、传爆性能不断的提升,最终成为导致发生严重爆炸事故的诱因。在乳化炸药制备的过程中机械设备问题所造成的机械作用成为起爆能量,成为了这个过程中半成品乳化基质发生爆炸的一种直接诱因。因此,将现代化振动监测技术应用到乳化炸药生产线中,通过监测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关键特征的机械振动特性参数,提升对机械异常的管理与控制效果,进而有效的消除机械作用诱导炸药爆炸的几率,进而提升乳化炸药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1.2乳化基质爆炸产生的原因分析
相关的对乳化炸药爆炸原理的研究表明,纯度高、均匀的乳化基质不具备雷管的敏感度,而是因为一些杂质的存在,导致了乳化基质受到外界机械作用的敏感度提升。在乳化炸药生产的时候,乳化炸药里面的水等杂质在过滤槽中被分离出来。因此,在乳化炸药生产的过程中乳化基质被敏化而增加了爆炸的可能性。在受到乳化器的强烈搅拌影响下,产生的气体杂质是以微气泡的形式,客观存储在乳化基质中,相关的研究证明:乳化炸药中的微气泡有效数量在104~107个/ml的情况下,乳化炸药的起爆与传爆性能提升。在乳化炸药生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计数显微镜对乳胶基质中气泡作出检测可以发现,在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存在气体杂质的主要原因是物料体系内部发生了生成气体产物的化学反应。
我们国家在乳化炸药生产的时候,为了提升硝酸铵的溶解度,并且有效的降低硝酸铵溶液的析晶点,一般情况下会将硝酸铵和硝酸钠为主要组分的混合氧化剂,在这个混合氧化剂里面硝酸钠的适宜含量为百分之八左右。但是工业硝酸钠由于存在着一定量的亚硝酸钠杂质,亚硝酸钠与硝酸铵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亚硝酸铵,亚硝酸铵分解放出氮气,成为导致乳化基质中产生气体杂质的主因。如果工业硝酸钠中的亚硝酸钠杂质较多的情况下,在乳化基质里面的气体杂质到一定的标准时,就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爆炸事故。
2乳化炸药安全生产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有效的解决乳化炸药生产材料中所含的敏感物质,能够帮助排除危险物质诱发爆炸的可能性,并且将乳化炸药制备过程中危险的气体等排放出来,提升乳化炸药制备的安全性。
2.1设置硝酸钠溶解罐,降低杂质诱发的爆炸
工业硝酸钠经常作为一种氧化剂用在炸药制备当中,由于工业硝酸钠里面含有一定的亚硝酸钠成分,按照工业硝酸的使用标准与要求,亚硝酸钠的含量在不同的级别中是有差异的。在抽样检测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样本总体的平均含量,就某个特定的硝酸钠样本,含量可能过会大于相关的标准。因此,在乳化炸药生产的过程中即使使用的是优等品的亚硝酸钠,同样会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通过把硝酸钠置于溶解罐里面,配比成为具有一定浓度的硝酸钠溶液之后,在里面加一定数量的硝酸铵,这些加入的硝酸铵能够促使硝酸钠里面含有的亚硝酸钠杂质发生完全反应。再经过加热与搅拌溶解,实现硝酸铵与硝酸钠两者之间的充分反应,之后再硝酸钠溶解罐上给予合适的负压,以将硝酸钠溶液里面的气体全部的溢出来。以此来消除工业硝酸钠里面所含的亚硝酸钠容易出现敏感特性的隐患。
2.2探索乳化炸药生产的新材料
按照我们国家的民爆器材行业生产标准与相关政策提出的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研发高性能的添加剂等,提高工业炸药的稳定性与效果。例如,在解决高浓度硝酸铵溶液稳定性的过程中,借助高能材料的使用,能够开发出猛度更高的乳化炸药产品。在保证高浓度硝酸铵溶液稳定的前提下,就化学发泡问题进行精确的控制,将有利于乳化炸药爆速产品的控制。此外,在不含亚硝酸钠新材料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硝酸钠中含有亚硝酸钠造成乳化基质被敏化等情况。
2.3研发与使用新型的安全生产监测系统
在乳化炸药的基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光测系统,对乳化基质的吸光率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选择磁参数,或者通过使用射线探伤技术,来加大对乳化基质中微气泡非接触式的检测效果。在研发检测系统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事故发生的频率与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和研发监测系统的费用,以及使用监测系统的成本之间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乳化炸药在制备过程中的安全性,一方面需要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振动检测技术,来准确的观察与控制乳化炸药制备机械的安全运行状况。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乳化炸药基质自身特性的有效研究,通过研发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制备中的应用,提升乳化炸药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银良.影响乳化炸药稳定性的因素分析[J].爆破器材.2011(02)
[2]费汉强,邓福安.乳化炸药爆速影响因素研究[J].采矿技术.2010(01)
[3]熊家权,林华岱.影响乳化炸药性能因素探讨[J].爆破器材.2010(01)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建议
一、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二、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考核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的前提下,全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矿安全办公会具体负责全矿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代表矿长行使监督权,考核权和处罚权。(2)建立实行管理人员下井现场留名制度。为严格落实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检查责任,下井检查时,必须将到达现场时间、查出问题、处理情况、离开时间、人员姓名等内容记录在现场专用记录本上。(3)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一是矿井重大隐患。每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根据现场生产安排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二是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对本专现场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在每周生产例会上通报。三是工区隐患排查。每天由工区对本单位范围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的隐患落实责任人,认真处理。(4)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会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和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三、加大法律管理力度
用法律手段保障煤矿安全,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强有力的方式。《煤矿安全规程》、《煤炭法》等等法雒的颁布,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有效约束作用。其中对煤矿开采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发生事故后处理项目等等。使得从事煤矿行业的劳动人员的切身利益都得到法律保障。
四、落实安全责任
煤矿工作开展之前,一定先要落实好安全责任工作。将责任进行分摊,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出现问题直接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五、加强对工序安全的管理
工序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煤矿开采的过程是由一个个工作环节组织而成。加强对工序的管理,即管理好每一个开采施工环节。影响工序的因索很多,做好工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及时检查煤矿开采使用机械设备使用状况,监督操作的方法是否正确,施工的环境是否有异常,施工人员身心状态是否正常。安全管理的过程既是使煤矿作业人员将煤矿开采操作规程向安全动机和安全需要进行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将煤矿工作的计划,指挥和组织有效进行和谐统一的过程。
六、重视安全系统工程的运用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即使用先进的科技技术。高科技技术手段降低煤矿开采对人数量的需求,却相应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规范施工操作,控制开采行为,也是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五不准”井下作业制度,即不准损坏安全设施,不准在井内或井口拥挤和打闹;不准在井内明火取暖;不准从高处向下投掷物品;不准在电线及电气设备上放任何物品。
加强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幸存人员展开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差。对他们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煤矿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井下开展工作,受环境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开展紧急情况下安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锻炼,在危难时刻让其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危机,急中生智度过危险。
参 考 文 献
[1]石建文,桂祥友.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及问题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
[关键词]煤矿生产 采煤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 P618.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51-1
0引言
近年来,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产业发展中重点研究的关键性问题。特别是对于煤矿生产来说,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面临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因而极易发生较为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相关数据也表明,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在工业生产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不仅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危害了企业发展的和谐性。可见,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稳定煤矿产业高效发展的核心问题。据调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出现在采煤阶段,因而对采煤过程中安全因素的控制及管理应该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活动展开的核心。
1采煤作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价值意义
1.1采煤作业安全管理现状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煤炭的国家,但是中国煤矿生产水平却与先进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煤矿生产设备方面,更体现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方面。据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煤矿生产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十几倍。煤矿生产中采掘作业是安全隐患较多的生产阶段,由于采掘过程中需要面临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分布的煤层,往往需要进行人工采掘,如果在该过程缺乏先进的采煤技术措施,同时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必然会给采煤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
1.2采煤作业安全管理的价值意义
事实上,采煤作业安全管理关系着采煤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煤矿企业是国家获得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只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才能够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稳定社会和谐,这样才能够保证煤矿生产活动的展开,进而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采煤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最终目的是以安全促进生产,也就是说安全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煤矿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就能够高效地发挥和调动生产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
2加强采煤作业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2.1加强采煤设备的投入与使用
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与使用是采煤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现代化采煤设备具有安全性高、精度高、采煤质量高等众多优点,其可以应对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同时一些较大的煤矿也专门设置了设备的中控室以监测采煤设备的运行状态,这极大地减少了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现代化设备操控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煤作业的安全性。此外,在现代化采煤设备中,针对生产环境安全监测的设备越来越多,如瓦斯浓度监测仪器等。总之,现代化采煤设备的投入与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稳定煤矿生产。
2.2加强采煤过程中的支护管理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在采煤作业活动中,采掘工作面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护,同时支护措施及支护点的分布需要按照地质结构及煤层分布的结构进行科学布置。为了有效保障采煤作业的安全,严禁空顶作业,同时为了能够有效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工作面支护需要满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的要求,进而才能够有效地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性。
2.3加强采煤技术工艺改革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现有煤矿产业开发来说,应该进一步深化采煤技术改革,深度挖掘安全性较强的采煤技术,加强技术改革不仅能够促进煤矿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证采煤工艺的安全性,如现代采煤工艺中已经极少用到普采及炮采工艺,实现了现代化采煤技术的改革。
除了对采煤技术进行革新以外,也应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制。首先采煤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将采掘作业活动划分为多个安全作业活动区队,每个安全作业活动区队安排专人对区队内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管理监督,并且落实责任制,当某一安全区队出现安全问题,应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能够对安全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且能够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
3构建采煤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办法
3.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监管机制
为了能够让企业所设立的安全管理制度更为细化,企业可以邀请安全顾问,为企业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安全操作管理规定,其中应该包括一些工具设备的使用、维护的方法及进行采煤操作时所应该设置的一些安全措施等等。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形成与落实,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尽量能够让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实现对采煤作业的全方位监管,进而有效地保证采煤作业的生产安全。
3.2加强人文管理 提高生产人员的技术素养
据调查,采煤企业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为因素。因而在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同时,应该重视人文管理。所谓的人文管理,就是在企业中应该加强采煤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对采煤生产人员进行专业操作知识的培训与考核,避免由于错误操作而造成生产事故。同时,对于新入厂的员工,应该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培训、岗位安全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等,之后才能够进行生产作业。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作业中的错误操作,既能够保证采煤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能够促进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人为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井下作业 安全生产
井下作业是油田生产最艰苦、最前沿的岗位,由于工作环境、机械设备、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井下作业的危险性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环境、机械、人为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抱着侥幸心理强行作业,不仅易给油田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产量损失,也极易造成现场工作人员和其它人员的人身伤害。井下作业安全施工不仅关系着作业进度、作业质量、完井投产等各方面,更直接影响到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和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危。
一、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人为因素
人的素质影响:主要表现为安全意识薄弱和对业务素质不强,不能对井下作业的安全问题有这全面具体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无法自觉遵守操作规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影响:由于井下作业在野外和露天进行,外界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人的思想精神状况,主要表现在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操作技能是否正常发挥和运用,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人的健康状况的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危险疾病以及恐高、对某些物质、气味过敏等情况,除有思想精神状况的影响外,都可以直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设备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化、大功率设备应用在井下作业施工中。机械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安装上的缺陷;二是陈旧、老化和破损,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三是人的违规操作和超负荷运行。另外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施工用料、工具的摆放及管理也影响着井下作业的安全。
3.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噪音、气温、油污、工作时间(时间段和工作时间的长饾),天气状况等因素,都可以危害身体健康,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这三个要素里人实施着监督管理,操作机械,选择、改善、控制环境,又是受伤害者,因此,人是能动安全生产中的最重要因素。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健全组织机构,构建监管网络
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作业现场的队长、班长和带班干部,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安全班组长的岗位职责。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2.建立、完善、落实以下各项管理制度
小队干部带班制度:生产过程中小队值班干部每天跟班指导岗位员工现场施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排査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安全教肓培训制度:实行全员培训,达到岗位规定的要求。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安全生产情况与个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安全值班长制度:重要部位、场所、环节的把守和监管。
3.设备工具科学化管理
一是加强施工机械设备产品自身的安全检查,二是对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过程进行的安全检查,三是健全完善施工机械设备检定制度, 四是切实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五是全力提高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
4.加强安全培训和岗位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一是是要立足班组,提高职工自保互控能力。班组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职工代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达红黄通知书,建立安全档案,追踪整改。
三、科学应对安全生产事故
尽管我们谁都不愿意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但安全事故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们不经意间突然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地应对安全生产事故。
1.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就是提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面对突发事件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还是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取决于有没有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要注重预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水平。有能力的单位可以自已编制,没有能力的单位可委托专业机构编制。
2.按规定组织井控演练,确保预案顺利实施
预案编制后,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完善预案;通过演练提高预案的实施能力。
3.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事故发生后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加強整改,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安全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避免事故特别是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从而在全大队范围内形成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CN11-3459/F ISSN1005~4901总第441期2012年第04期.
[2]姚杰.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J]. 水利水电施工,2012(1).
[3]基层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关键词:焦化 苯加氢 安全预防
一、开停工及特殊操作时的安全预防
因为苯加氢系统生产时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多,如果系统置换不彻底、设备有泄漏、操作系统故障及误操作,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投产或开工前必须对设备进行系统检查调试。苯加氢系统自动调节阀较多,DCS 是整个系统操作的核心,ESD 及其他安全连锁装置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必须调试正常才能进入开工程序。苯加氢高压设备较多,为防止出现泄漏,每次开工前要严格按照程序做耐压、气密试验,设备达到有关的检验要求才能开工。在开工生产前,苯加氢装置要进行严格的置换,确保氢气含氧体积分数不得超过0.5%。在用氮气进行置换时,氮气中含氧体积分数不得超过3%,置换必须彻底,防止死角末端残留余气。置换结束后,系统内氧或氢的含量必须连续3次分析合格,才能投入使用。开工前必须检查所有运转设备、防静电跨接和接地网完好。在系统开工前必须反复冲洗各类塔器和管道,原料加热炉开工前应清扫炉膛,同时遵循先点火后送气的原则,保证低压快速切断阀完好。在系统开工时自动调节阀应先切换至手动,待流量稳定后再逐步投入自动调节。
系统在停产时,违反停产程序调节会造成系统压力温度急剧变化,导致法兰与密封垫圈因膨胀系数不同而出现泄漏; 也有可能因为高温高压介质反串回低温低压设备内,使介质出现爆沸超压,而引起着火、爆炸或中毒事故。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停产程序操作,逐步降温、降压、降低流量,停工时系统应保持微正压,防止吸入空气,待系统用惰性气体彻底置换后,才能降到常压。
在易发生事故的生产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并配备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毒面具、呼吸器、急救药品与器械等事故应急器具。
二、 正常生产操作时的安全预防
在系统投入正常生产时,调节不及时也会造成系统平衡被破坏,造成温度压力急剧波动引起泄漏,发生着火、爆炸、中毒事故; 超温超压操作引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易泄漏的部位主要有制氢区域的煤气增压机、氢气压缩机的出入口、加压后的煤气和氢气阀门法兰处; 加氢区域的加热炉出入口、高压换热器和反应器出入口等部位的法兰,及其他高压临氢管道的阀门处; 萃取蒸馏区域的运转设备出入口等部位。以低温加氢工艺为例,高压分离器( 操作压力: 2. 20~2. 30 MPa) 既是反应产物的气液分离设备,又是反应系统的压力控制点。分离器内压力非常大,如液面控制不好,液面过高会造成循环氢带液而损坏循环氢压缩机,液面过低容易造成高压系统物质窜入低压系统而发生爆炸事故。其玻璃液面计、压力表、安全阀、调节阀,任何一个部件失灵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调节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压力、温度的平稳,发现异常应及时调节,不得超压,严禁负压,防止泄漏和吸入空气。特别是主反应器( 在低温加氢工艺操作中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20~380,2.50~2.60MPa)、高压分离器等高温高压部位,要保持液位稳定,防止高温高压介质反串到低温低压系统。另外,要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点检和巡查,在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设备管道,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苯加氢的操作系统( DCS)设置了许多安全连锁及超标报警装置,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严禁取消连锁报警,不准随意修改上下限报警设定值。高压临氢管道设备严禁随意排放,取样时必须使用专用设备。为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压力设备各附件要保持完好,压力表、泄压阀要按规定定期送检。在运转设备倒换时,应先开后停,并应尽量保持流量稳定。苯加氢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在进入生产区域和贮槽区时,应徒手抚摩静电消除器,防止静电引起的着火爆炸事故。为了能及时发现泄漏,在生产区域设置氢气、煤气、苯类蒸气等在线气体检测报警仪。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新投产的焦化苯加氢生产区域和槽区一般都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 的要求设置了氢气和苯类蒸气的可燃气体报警仪,但苯及其同系物蒸气既是可燃气体又是有毒气体,当可燃气体报警仪出现报警时,空气中的苯蒸汽质量浓度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空气中最高允许质量浓度40mg/m3,且因槽区等部位一般相对开阔,空气流动性较好,即使介质出现小的泄漏也很难达到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报警浓度值,不利于发现早期火灾隐患,因此建议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493 2009) 要求,安装灵敏度更高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三、原料及产品接收、贮存和外发过程中的安全预防
苯加氢区域原料及产品接收、贮存、外发过程接触的都是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和处置不当,会造成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中毒事故。贮罐区着火的激发能源主要有4 个方面:
1.外来火种。如烟囱飞火、汽车排气管的火星、库房周围的明火作业、吸烟的烟头等。
2.内部设备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电火花、撞击火花,太阳能、化学能等。如电气设备不防爆或防爆等级不够,装卸作业使用铁质工具碰击打火,露天存放时太阳的暴晒等。
3.在介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产生静电,操作人员衣物及人体静电等产生火花。
4.雷电。苯及其同系物挥发性较大,操作和防护不当易引起中毒事故。
因此应加强日常点检巡查,规范操作。在贮槽区域和装车区域严格控制动火,规范苯加氢区域的进车,进入车辆必须加装阻火器。要加强该区域的人员进出管理,严禁吸烟和带入火种,严禁在该区域使用非防爆通讯工具。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测区域内的防雷接地设施,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开采 安全与管理 问题与对策
石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整个油气开采过程中,油气的高压、易燃、易爆、高温等特殊性,存在着对人身、环境及社会等诸多风险。这些年,整个行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甚至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当前石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一、我国当前石油开采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石油开采工作中,各种装置设备的关键部位较多,且工作环境恶劣,需要经常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环境下进行,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工作带了更多的难度。而且很多采油设备都是与农田、电网、或者是居民区挨在一起的,这给采油厂的生产等工作带来了不便,也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障障?。此外,很多设备设施使用年限过长,机器老化,一些在用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系统年久失修或更换不及时等。因此安全隐患严重,极易带来危险。
1.安全教育方面
在采油企业的安全培训中,过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安全现场方面的培训,使得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知识与专业知识脱节,在作业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安全生产技术,却忽视了安全现场管理。
2.安全检查方面
主要表现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实际效果。一方面,尽管检查人员进行较为细致的工作,但是相关的责任人没有及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检查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检查不到位,对于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也是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安全责任方面
安全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或者是责任不明晰,导致一些部门和个人有隙可乘,在实际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有些单位存在有章不循,有制度不遵守的违规行为,安全责任制没有层层分解落实,属地管理范围不清,直线责任没有认真落实,职责界面不确定,推诿责任的现象屡次发生。
二、针对石油开采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中对石油开采工作中关于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目前油气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定要探索出行业特点和生产规律的安全管理方法,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笔者认为,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可以重点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感
领导干部和一线员工都要提高对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都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应关注安全,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切不可厚此薄彼。要注重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从而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发生。
2.从制度上持续完善,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
要以预防安全事故为中心,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预先分析与评估,将安全生产考核纳入年度考核的管理目标当中,并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与员工评优、领导晋职、员工的切身利益结 合起来,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考核办法,激励领导干部与员工更加重视安全工作。持续推广实施HSE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HSE管理体系是一种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以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完善HSE体系,使其与生产更有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适应生产的实际情况,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油气开采的安全进行。
3.加强隐患的治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由于油气开采企业大多都存在着设备设施老化,更新维护不及时,加上各种偷盗破坏导致各种隐患较多,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做好隐患治理项目的落实。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隐患。同时,要发动全员进行现场隐患的排查,及时消除,保证油气开采过程的安全生产。
4.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到管理规范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国家安监总局为做好安全工作所推出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在整个石油系统已经整体开展。油气开采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严格按照评分办法所列条款,逐条对照进行完善和整改,作为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确保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生产环境
首先是突出以人为本。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基本原则。其次是坚持服务生产。既要体现文化性,又要体现生产性,只有与生产有机结合,为生产服务,安全文化才有扎根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贵在创新。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进行提炼和创新,突出油气开采行业的特点,使安全文化建设更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要以安全文化建设带动和推动全员安全观念的转变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造更为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对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石油开采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近些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石油开采行业更是成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开采业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在管理手段和技术层面不断进行完善,探究出更多、更好的安全管理方法,进一步促进油气生产,为油气开采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为更好地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和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安科院”)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快安科院的科研成果转化步伐,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2011年底,中国安科院出资成立了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科创”)。
中安科创成立以来,依托安科院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整合中国安科院优秀科技成果,促进了安科院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技术服务。
为了解中安科创如何依托于安科院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开展了哪些项目的研究推广,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安科院副院长、中安科创总经理魏利军。
记 者(以下简称“记”):中国安科院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为了促进安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升级,2011年安科院出资成立了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请魏总介绍一下,中安科创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魏利军(以下简称“魏”):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都指出,要促进安全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监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灾害监控及应急救援等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并将其纳入国家鼓励发展政策支持范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提升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转化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到2015年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有较大突破。
安科院长期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解决重大事故预防、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重大关键技术为主要方向,为国家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近10年来,共取得300余项科研成果。为了加快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安全产业的发展,2011年底,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支持下,安科院出资成立了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安科创依托安科院的科研能力,整合安科院优秀科技成果,以安全生产监控和预警技术、应急救援装备,以及成套安全保障体系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和重大工程项目安全等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服务。
记:中安科创是如何通过构建“科研创新——产业推进”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对安科院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在市场上的同类企业中,具有哪些优势?目前开展了哪些业务?
魏:党的十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中安科创也坚持以“科研创新——产业推进”为使命,把自主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动力。公司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研发部,并将研发部打造成安科院科研成果市场应用的转化平台,将安科院的原创科研成果转化为适用于市场的产品和技术,目前该部门拥有专业研发人员50余人。
实施安全科技创新战略,不仅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更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公司设有产品销售和市场开发部门,从事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和新产品的销售。
中安科创成立以来,在安全系统、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等多方面实现了创新研发和产业应用。公司从实际工程中集成研发,形成了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的系列安全系统产品,如:矿山安全监控系统、尾矿库智能在线监控系统、化工园区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油气场站安全监控预警与信息管理系统等。公司组织研发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的安全产品,如:安监移动执法终端与系统、平安应急套装、防爆摄像机等。公司还对主要设备进行研发改造,逐步替代外购产品,从而形成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技术优势,如:尾矿库安全监控及预警技术、采空区探测及风险评估技术和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中安科创在市场同类企业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人才、技术经验及品牌影响4个方面。紧密依托安科院的科研实力和技术优势,公司可建立权威、完备、及时的安全生产知识库。公司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并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养了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各类领军人才。公司依托科研创新和自主研发,在矿山监控与应急救援系统、化工园区及油气场站安全监控、尾矿库灾害监测预警、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应急管理等方面,面向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截至2013年2月,公司在以上领域开展服务项目已有120多项。
记:中安科创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发推出了哪些新产品?各自有什么特色?应用情况如何?这些产品对提高我国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能够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魏:中安科创自2011年底成立以来,立足国内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一直致力于新技术推广、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在安全监管执法、应急救援装备和信息化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等领域推出了多项新技术。
中安科创推出“安卫通”安监移动执法终端与系统。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建成一支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为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提高企业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辨识能力,中安科创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安全生产现场快速规范执法的软硬件一体设备——安监移动执法终端与系统(简称“安卫通”)。
“安卫通”硬件采用约23cm三防终端(防水、防尘、防跌落),软件系统分为移动端和后台系统,可实现执法计划制定、现场移动执法、政府核查、隐患排查、隐患整改、隐患上报、日常安全检查、职业卫生监督、专项整治、统计分析等功能,能够准确涵盖企业重点检查的环节、自动匹配产品应用地区的地方法规标准、及时更新安全生产执法所需的法规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紧急情况下高层建筑内人员的自救和应急逃生问题日益凸显。中安科创推出的“平安应急套装”,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高层建筑物应急逃生装置。当楼宇发生火灾等危急情况时,被困人员可以使用该套装平稳、安全、迅速地脱离危险现场。当居民楼、娱乐休闲场所、宾馆、饭店、办公楼、学校、商场等高层建构筑物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们可利用这一套装进行逃生自救,也可帮助应急救援队伍施救,还可用于高空缓降作业。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与应急救援平台。该系统为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平台,能够提供统一架构的技术支撑体系,完成安全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此外,还能应对各类突发的安全紧急事件,可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政府监管、企业管理。该平台能实现日常监管、监测预警及事故应急辅助决策3大功能,能够实现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的功能。
公司还自主研发了矿山安全监控系统、高陡边坡监控及车辆管理系统、数字化矿山系统、油库储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等产品和系统,这些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将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水平、企业隐患排查、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为企业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应急管理等提供技术保障。
记:请魏总介绍一下,中安科创还将进行哪些项目推广?有哪些新计划?
魏:2013年是实现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2013年1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杨栋梁局长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指出:2013年要实现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的4项相对指标“三个继续下降”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中安科创在加强安科院科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进程中,一方面应加强产品研发,另一方面应加大产品和技术成果推广的力度。
首先,做好产品推广和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卫通”专业安监执法终端、平安应急套装、重大危险源监控关键技术装备的市场推广工作。结合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四个一批”项目的要求,加强先进适用的监管监察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例如企业隐患排查终端及隐患排查系统、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与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等。
其次,进一步加强新产品的研发。中安科创在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上,面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研发。
依据国家发改委《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将通过配备安全移动执法装备,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水平。中安科创将通过推广安全执法信息系统终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终端一系列产品,打造和建立我国第一个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建立企业自查自报与安监监管执法相结合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安全产业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