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0:46:56
导语:在智能化建筑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当前阶段的电气工程施工中,弱电系统的成功应用使得了建筑的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物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和电气化标准,弱电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智能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技术。本文主要在对弱电智能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特点及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列举出了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实施要点。
1 弱电智能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应用现状
伴随着弱电智能化功能的逐步完善,其在我国社会各项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原来的在居民建筑到电气自动化以及酒店、医院及厂房中应用的创新转变。比如以弱电智能化在当前的酒店建筑中的应用为例,在服务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的基础上,各星级服务酒店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服务人性化建设都需要应用弱电智能化系统,从而为其提供先进的多媒体商务服务以及舒适快捷的酒店服务。
1.2 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建筑设备自动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系统等都将会得到更多更广的应用,从而迎合当前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通过以上系统技术的应用,最终必将实现智能建筑的语音、图像及视频处理的综合应用。
其次,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在发展初期的系统功能设置和集成度较低,并且各个单元模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但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弱电智能化系统将表现出更高的集成度,其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各项系统功能都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第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弱电智能化中的应用会更加深入,并且智能建筑的办公、安全及通信等功能也将逐步完善,并通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通信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建筑集成管理,最终形成适应我国居住环境和居住习惯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及楼宇管理系统。
2 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特点及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特点
对于弱电智能化而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安全性、高效性和优越性几个方面。
首先是安全性,这也是现代建筑最为根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弱电智能化的基本功能之一。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比,弱电智能化通过对全新通信技术和安全防备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充分的建筑安全保障。其次是高效性,弱电智能化高效性主要表现在其使建筑的运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第三是优越性,弱电智能化的优越性主要相对于传统建筑技术而言的,其不仅有效实现了传统建筑物的基本功能,还满足了当前信息时代环境下用户的时展需求。
2.2 系统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
2.2.1工程管理技术
由于弱电智能化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范围面较广并且需要的工种类型较多,对于各项施工专业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对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控制,是确保整个弱电工程施工顺利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弱电工程施工应在以充分合理的科学理论知识基础为依据下,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工程管理方案,最终使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水平有效提升。
2.2.2信息传输技术
作为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智能控制中的信息传输环节,其主要是对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的传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所采用的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有多媒体通信技术、ATM通信技术、无线信号通信技术等,相应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高速稳定化和数字化发展,最终能更好的听过系统内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从而建立起弱电技术信息平台。
3 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实施要点
3.1 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
对于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首先注意的是加强弱电智能化与其他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简单的来说弱电工程在本质上属于一个配合工种,其应在与各个专业之间密切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相应设备的高效运作。其次,应在成本节约原则的基础上对弱电智能服务系统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并通过对不同工作阶段的施工进度的监控和了解,更加快速有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三,对于已经处理完毕的工程阶段或者是任务,应进项相应的安装和施工记录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单体设备的安装和接线穿线作业时,应对单体设备性能进行测试,并将记录做成相对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便于后期的查阅。
3.2 弱电智能化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实施要点首先要求施工单位依据其所签订的合同及技术要求,确定出个子系统与其他专业之前的工程界面,并对承包商的设备供应及施工单位的管理范围进行明确的确定。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应把握好施工图纸设计和资料审核大关口,各受控点或者是监测点之间的接口匹配也应符合图纸标准设计。对于发现的技术性问题应及时的进行纠错处理,确保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完整性。
3.3 弱电智能化质量管理
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质量管理主要应表现在设计、施工和调试等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设计方面,主要应考虑的是各个子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和功能描述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其次是施工方面,应在相关弱电智能化验收规范基础要求上实行分阶段的质量管理。第三是调试方面,在进行调试工作前首先要对相应的文档进行检查,并在合同设计规范基础上进行大纲的调试,同时确保各项测试数据能够符合大纲要求,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4 结语
当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在国内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弱电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最终使得建筑弱电工程设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青,刍议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应用及管理[J].通讯世界,2014(8):129-130.
[2]朱宇华,浅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J].信息通信,2014(06):112-113.
[3]李武星,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项目管理探究[J].魅力中国,2014(04):356.
[4]郭伟,刍议弱电智能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4(03).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主要通过结构、服务、管理以及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通信以及图形显示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搭建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高度安全、快捷、优雅的环境空间。在实际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必须强调智能建筑设计内涵,完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在积极调配角色的同时,不断适应新形势。
一、智能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按照美国智能建筑学定义,是将系统、结构、运营、服务相互联系、具体综合的最佳组合,从而达到效率、功能、舒适性高的要求。在智能建筑修筑中主要包括:ba楼宇自动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ca信息自动化系统、fa消防自动化系统、sa保安自动化系统五个部分。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用计算机进行综合集成,整体管理,在各个环节舒适、高效的同时,创造建筑智能化。
(一)智能化建筑设计理念
智能化楼宇设计概念作为智能化楼宇高品质的前提条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施工承包方、业主方以及设计院之间的关联。在设计过程中,如果业主方对智能化楼宇设计理念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可以智能化设计的项目被忽视;设计院根据以往设计思路,忽略工程施工实际可操作性,导致信息科技发展前瞻性估计不到位,系统设计偏低,在要求业主方修改设计图纸时,采用过高的设备部件和昂贵材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对业主方工程造价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智能化建筑设计中,设计、业主以及施工方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围绕智能化建筑设计原则进行协调,统一设计理念和思路。在智能化设计时,必须符合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建设原则;在综合布线系统和建筑物主体吻合的同时,保障同步施工建设和同时设计顺利开展;在掌握承包商责任以及工作范围同时,遵循相关综合布线体系标准;从而在满足业主方使用功能设计的同时,保证体系扩充性和灵活性,方便业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和变动。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智能化建筑中,普遍存在着“智能化”水平低、智能化体系运行不良好,用户业主不满的情况。设计作为形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缺乏智能建筑理解和认识,过分偏信设备供应商,不切实际的求全、求新;从而提出不符合实际要求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由于国内设计人员对智能化设备技术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很多智能建筑整体设计不能有效完成。
同时,由于某些境外设计不规范,设计文件和图纸低于我国水平,设计方法和承包方式、工程施工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很多智能建筑设计无法实施。另外,由于缺乏智能建筑规划技术、设计以及产品配合选择,让部分设计、建设单位单纯依靠“一流产品”,缺少“系统集成”的理念,从而缺乏智能系统技术、规划设计以及产品选择,盲目设计和施工,引起不良效果。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影响
(一)智能化建筑设计对设计标准以及环境的影响
在智能化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在国内智能化水平程度、建筑物功能需求、建筑物规模的基础上准确界定建筑物智能化标准,从实际规模来看,当建筑物面积达到两万平方米或者以上时,使用智能化建筑设计不仅会更使用,也会更经济。
同时,根据智能建筑设计目标,必须尽量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智能建筑内空气质量、温度、光线、安全独立的生活工作环境、计算机网络、休息空间、符合人体需要的办公用具、建筑物外景以及适当隔离等方面都必须充分展现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理念。从而,有效避免大面积的平面布局,保障进深在十米左右,办公区域有充足的阳光以及室外景观。最后,根据平面corner office,将外墙尽量设计成凹凸有致的形状,在办公区域安排适当的
自然风味休息角落,从而避免固定扇外窗带来的不便。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对层高、形式以及柱网的影响
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层高、形式以及柱网,运用灵活多变的框剪结构、框架结构,在九米的柱网位置进行空间、停车分割和结构设计。根据智能化建筑内部要求,避免管线暴露;确保综合布线要求、中央空调管道、架空地面以及空调捧水坡度。在智能化建筑修建中,建筑物层高一般在3.6米以上,在保障办公区域净空大于等于2.6米的同时,确保走廊净空不低于2.3米。
(三)智能化建筑设计对布线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针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噪音、热量、设备维护、办公区和生活区的不同性质要求,必须进行有效布线;在合理区域划分的同时,根据季节、气候以及光照变化自动调整建筑物内部相应控制指标,保障居住环境舒适度。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智能化建筑内部变化、发展以及增加项目可能性进行科学设计。
三、智能建筑设计重点
智能建筑设计以建筑设计为基础,通过排水、结构、强弱电、空调暖通等各专业共同参与和协调,从而达到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除了要有自身设计特点,还必须注意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特点,在正确掌握智能建筑设计性质的同时,注意建筑设计要点。
(一)智能建筑墙面以及天花板设计
在智能化建筑物设计中,一般采用架空地面、地毯地面以及预制线槽的方式进行设计。架空地面具有接线方便等特点,双层地面可以分开设置弱电、强电;在旧楼改造中,由于地面高差,存在一些问题;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则根据施工方便、不产生高差等特点,一般布设在10厘米以内。当层高受限时,根据交叉点、线路点少等分支线路,一般采用扁平线布线系统。
对于墙面,智能化建筑物内部墙体除了隔断以外,还必须在墙面做相应的出线口,墙内空间布置相应的传感器以及控制设施。在天花板设计中,智能建筑物主要根据送风、照明、出风、喷洒、烟感等走线以及出口任务进行布置。
(二)特殊机能室设计
在智能化建筑物设计中,特殊机能室设计主要包括:中央空调室、咨询中心、电视会议室以及决策室。中央空调室作为整栋智能化建筑的核心,主要负责设备运转、监控以及安全保卫等工作。咨询中心,主要配备多功能工作站、电脑、电子档案、微缩阅读以及影像设备输入输出。电视会议室配备相应的光源以及配电设计。决策室需要相应的会议、通信、电脑系统综合设计。
(三)屋顶和节能设计
建筑物屋顶作为接触大自然最直接的空间,智能化建筑物系统应该配备相应的设备,在屋顶美化、绿化的同时,充分吸取风能、太阳能以及自然界提供的能量和物质。同时,做好预防自然力量侵袭,及时做好防水、防震、防风措施。另外,智能化建筑设计还必须充分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功效,延缓建筑物可持续发展,降低智能化建筑运营成本。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应该将设计方案、设计设备与实际情况具体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智能化建筑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工业化社会发展中,普遍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并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人们逐渐意识身边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作为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建筑工程师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资源,并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智能化绿色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具有绿色、节能的特点,这种特点符合现代社会的根本发展需求,并能够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建筑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实现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一、智能化绿色建筑概述
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化绿色建筑,集建筑工程、信息工程、遥感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对建筑的自动化智能控制,并通过这种智能化优化控制,实现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的降低,最终实现环保的目的。智能化建筑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收到了较好的反响,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智能化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受到我国建筑领域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智能建筑能够对水、光、风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智能建筑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各机构功能的智能化控制,实现建筑使用过程中废弃物的减排。
我国目前正大力促绿色建筑的推广,预计在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提升城镇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现如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初见成效,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建筑领域更是将智能化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并以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推进速度。
现代暖通空调系统,也向着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着。智能化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能否达到建筑的绿色节能标准,直接影响着智能化绿色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工作。智能化绿色空调系统设计,对保证智能化绿色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的空调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决定智能化绿色建筑能否得到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因素。
二、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
1、绿色节能原则
绿色节能是现代暖通空调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暖通空调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化绿色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更需要注重绿色节能。进行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首先要保证相关的设备和材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在选择暖通空调材料时,要保证期节能性能,避免选择低劣的建筑保温材料、密封材料和管道,影响建筑保温和温度自动调节。第二、绿色智能化建筑作为一种综合多想先进技术的智能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采光、通风、排水等设计都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性。因此,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时要符合智能化绿色建筑的结构特点,实现对自然风、阳光等可再生资源的应。第三、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工作量较大,因此很多材料和设备都需要经常更换,因此系统的零部件应该能够回收并二次利用,这就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实现集成化安装,保证多数零件能够单独拆卸。通过这种单独的系统设计,能够更好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保养和零部件的更换,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保的目的。
2、循环利用原则
在建筑中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智能化绿色建筑的重要设计原则。只有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才能保证智能化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达到要求,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暖通空调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系统,其在设计时也要把握好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外形、结构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并考虑好建筑环境的季节转换因素。此外,还要应用好息化技术及自动温控和遥感等技术,实现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自动控制,提升空调的工作效率。
三、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技术方法
1、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绿色能源,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完全可以用太阳能满足日常的建筑采暖需求。不仅如此,收集的太阳能还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实现能量存储的目的,存储的能量能够应用到供暖、供电等建筑日常能源消耗中,实现帮助建筑降低能耗的目的。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设计室内采光系统,太阳光照是地球最主要的热能获途径,在采光系统设计时,可以将自然光照系统的设计与空调系统的设计相结合,利用日光的照射提高室内温度,降低供暖系统的耗能。第二、实现太阳能的能量转换,随着我国光伏技术的发展,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的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电能,可以满足建筑空调系统的大部分能源需求,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2、地源热泵的应用
地源热泵可以在输入少量电能等优质能源的前提下,实现能量的转换,以降低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应用地源热泵的空调系统,不用燃烧化石能源,也没有烟气排出,还没有废弃物产生,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应用技术。应用于智能化绿色建筑空调系统的地源热泵,一般是采用地埋管的形式,实现对地热能源的转化和收集。例如,夏季,可以将制冷产生的热能和转化的热能储存到地下,并于冬季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地热泵技术是一种辅的能源利用方式,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地源热泵技术必然会为空调系统提供更加清洁和优质的热量和冷量。
3、自然通风技术
自然通风技术是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排烟系统和室内空气循环系统的能量消耗,改善室内空气微循环,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自然通风技术包括风雅通风技术、热压通风技术以及风压和热压的综合利用技术。风压通风技术就是利用建筑的外形设计,通过设计自动调节的百叶窗和开口等调节室内气流,以提高室内通风效果,实现对外界风环境的利用。热压通风技术则是利用“烟囱效应”,借助于空气温度不同引起的热压差,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风压和热压的综合利用,则是对智能化绿色建筑外形、结构、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综合设计,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综上所述,在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尤其要强调的是节能和环保,只有实现节能环保,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为了降低建筑空调系统的能耗,实现空调系统对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在设计中可以灵活采用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及自然通风等技术,并以这些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降低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的空调系统能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使得居民用户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而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智能化建筑中,可以有效提高对设施的管理水平,做到建筑的节能降耗,增强生活舒适性和安全性。
1.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是将房屋、信息、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高精尖技术相互结合,打造成一个最合理的有机整体,具有建筑成本合理、设施自我调控、信息通讯及时、服务舒适快捷、运行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环保等特点,是能够为信息化社会服务的现代化建筑,在我国有部分人群把智能化建筑叫做“智能大厦”。
1.1 建筑特点
因为智能化建筑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所以国内外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各执一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概念、标准。可以说智能化建筑是将房屋、信息、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高精尖技术相互结合,打造成一个最合理的有机整体,具有建筑成本合理、设施自我调控、信息通讯及时、服务舒适快捷、运行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环保等特点,是能够为信息化社会服务的现代化建筑,在我国有部分人群把智能化建筑统称为“智能大厦”。
所以当今的智能化建筑仅限于一些范围内实现有限智能化,智能化程度也是不尽相同,而且智能化基本的内容是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扩展延伸的。目前智能化建筑一致的特点有:1、一定的工程建设规模;2、具有重要性质或特殊地位;3、配套设施齐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4、建筑结构复杂和系统协调较多。
1.2 发展现状
智能化建筑是迎合人们对于建筑的信息交流、安全性、环保性和节约性的需求建造的。智能化建筑强调用户体验,具备内在发展动力。智能化建筑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工作效率,增加建筑舒适性,减少建筑成本,其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主流。
我国智能化建筑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推陈出新和市场需要的扩大,未来智能建筑市场前途仍旧光明。而且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持续进行,给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建筑市场对于智能化建筑的需求依然广阔。
2.电气自动化技术
2.1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背景
现代化建设以来,建筑用户对于建筑的功能需求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于生活的舒适度、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和设施的完善性等方面,造成建筑内部的设施与电气设备的复杂程度一直增加。另外,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为了能有效的利用空间,建筑物只好向上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高楼大厦。但是高楼对于供电、消防、给排水等电气系统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了,对此,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无力承担高楼的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便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
2.2 电气自动化的特点
现代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通过有着高度数据处理能力的控制设施,对建筑内的电力系统、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设施进行有效的集中控制。
2.3 电气自动化的优点
在现今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的应用来看,其表现较传统电气技术的优势在于:(1)做到了对建筑内设施和系统的有效监控。在诸多的高楼大厦中,电气系统组织繁琐、结构复杂、功能良多,传统的电气技术难以掌控全局,无法及时处理好产生的故障。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则实现了对建筑的有效监控,其“收集-处理-反应”的监控模块能够迅速的将信息传输给系统,并将回复快速返回给监控,做到对建筑内的有效、实时、持续的监控。
(2)增强了联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把建筑内部的供电、照明、消防、冷暖气等系统整合为一个可控整体,增强了系统内部的联动性,实现了电梯系统根据人流量来调节电梯升降速度的自我调节以及对于火灾、溢水等紧急状况下系统的自动识别、危机判断,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实施应急方案,打开应急照明、开关水阀以及进行喷淋灭火,做到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
(3)安全性能好。因为电气系统本身就带有隐性的危险因素,设施出了故障,安装操作失误,以及热胀冷缩的影响,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风险。所以电气自动化比较传统电气技术 ,就有了明显的优越性。自动化控制能够对紧急情况迅速做出应对,并指令降低故障的危险性,避免对建筑内人员造成伤害。
(4)资料完善,判断准确。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做到对于整个工作流程的监控,收集到引起设备故障的数据后,就能对其作出预案。其庞大的数据库能对决策提供有力的帮助。
3.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气自动化的两个关键系统
其一,TN-S系统是把中性线N跟PE保护接地线牢牢隔开的低压供电系统,是将PE线和三相四线向结合的接地系统。PE保护线和中性线N除了在变压器处一起接地以外,这两条线将不会在另外的区域进行连接。在供电正常时,PE线无电,中性线N有电。这样做可以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
其二,TN-C-S系统是由TN-C系统和TN-S系统共同组成的,在建筑外使用TN-C系统,建筑内使用TN-S系统。TN-C-S系统比较适合用于智能化建筑中,其线路安装简易也可以保证相当的安全水准。
3.2 照明技术
建筑内的照明是为了给建筑提供充足的光源,使人们可以在室内正常的进行工作活动。但是时代在发展,环保理念的兴起,使得节能降耗成为建筑的必要选择。许多设计师将目光放在了照明灯上,他们努力的在设计上进行修改,大量的利用自然光源,但是在智能化建筑里,照明除了要满足人们对工作、活动的需要,还要兼顾照明系统的稳定。而刚刚发展起来的LED灯光技术除了提供可视光源以外,还能稍微保护人类的视力。LED灯光技术用来提供照明的能耗相当的低,能够明显的减少智能化建筑日常消耗的成本,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的发展有所促进。
3.3 电梯的使用
伴随在建筑物的“长高”,电梯已经是建筑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梯的正常运作是对人们出行的便利保证,也是对居民生命的保障。在建筑中,为电梯安装智能化系统,用电脑系统来控制电梯运行,不仅可以实现电脑根据人流量来调节电梯升降速度的自我调节,还能够对电梯进行实时监控,在电梯产生故障时,及时发出警告,立刻进行维修,避免人员损失。
3.4 计算机技术
智能化建筑使用的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大体上是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监控摄像头大部分是CCD摄像机。这个系统虽然没有较高的可能性漏报,但是在电力供应过载和电压不稳时,摄像头的配件却容易出问题,导致系统的正常运作崩溃。对此,智能化建筑要进行严格配电,保障智能系统的运作。
3.5 防雷技术
现代电气设备里,有很多的弱电设备,所以做好对雷电的防范工作是智能化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关键环节。防雷接地技术能够有效的保护电子设备,还能减轻雷电对建筑物的伤害。
4.结束语
与传统建筑物相比较而言,智能化建筑在效率上更为出色,也更符合环保的要求,也是时代的产物;与传统建筑电气设计相比较而言,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更加有效、节能减排和安全保障。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里的使用不光维持了智能化系统的运作,也更加的环保节约,我国建筑业也在其影响下,与世界相联系。
参考文献
[1]宋] 王月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5(10):230
关键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
Abstract: intelligent high-rise building with flexible, efficien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ther features, is one of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Reasonable intelligent desig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high-rise building func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arry out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design,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measurement design, etc.
Keywords: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的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项目工程越来越多。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许多建设单位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之上加强了智能化设计。然而,目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措施,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概述
智能化建筑兼备信息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于一体,将建筑的结构、功能、管理、服务有机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健康、安全的建筑环境。工程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智能化集成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把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信息汇集的多功能系统。其次,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能够使建筑和外部保持信息互联,接收、存储、检索各种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为建筑运营管理提供基础的通信服务。第三,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以设备管理系统与信息设施系统为基础,提供各种信息应用服务。第四,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建筑各项设施的管理系统。第五,公共安全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设计的保障系统或技术防范系统。第六,机房工程。机房工程是保证各个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综合系统工程。
在进行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时,必须具有创新设计意识,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建筑功能的实用性。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低能耗、便利、和谐、稳定的环境。高层建筑的智能设计不可以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华丽、高端,背离建筑设计宗旨。智能化设计需要和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安全防控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建筑功能需求。
2高层建筑智能设计要点分析
2.1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是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高层建筑通信系统有着较大的规模,通常由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提供互联网、传真、视频、数据和语音等综合传输业务。设计、布置通信网络时,需要预留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便于城市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接入、应用。根据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特点与相应的使用功能,在建筑内部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构建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以满足不同区域使用的功能需求。例如,在商业、酒店、办公等区域设置网络型程控交换机,提供相应的通讯业务服务。如果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较多,就可以采用ISPBX、EPON等通信接入技术,提供相应的语音、数据业务服务。通信系统的组成方式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通信系统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2.2系统互联与集成设计
高层建筑通常会有多个功能分区,例如商业、酒店、办公等功能分区。因此,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时,应当选用恰当的智能子系统,构建互联机制。不同功能分区有着相应的管理、运营和维护部门,所以需要设置相应的子系统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同功能分区部门的子系统之间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还必须构建互联机制,使各个分区子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目前,高层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中,大多采用主从式系统、分立式系统或对等式系统方式,实现系统互联。通常,停车场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系统等应当采用主从式互联方式,在设备总机房设计主系统,在各个功能分区设置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当采用对等式互联方式;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等不需要共享信息的系统,可以采用分立方式。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当采用纵横式集成方式。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目前常见的高层建筑系统集成方式,能够以动态的图形显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设备状态,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服务,有利于各个子系统之间联动。从功能分区和子系统两个方面,考虑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问题。首先,功能分区不同,但是子系统相同,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就应当进行对等式互联,设置用户权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其次,同一个功能分区内的同一个子系统,应当进行集成式互联。
2.3节能与能量计量设计
高层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建筑能耗。采用能量计量系统能够有效地掌握高层建筑能耗情况,有利于高层建筑的运营管理。高层建筑能量计量主要包括:总计量,即冷热源总计量、电源总计量、燃气总计量、蒸汽总计量、给水总计量等;分区功能计量,即冷热源功能分区计量、蒸汽分系统计量、给水分系统计量、变配电分系统计量等;分用户、楼层计量,即冷热源楼层计量、给水分户计量、电源分户计量等。智能化能量计量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各项资源的需求情况,选择恰当的设计形式,采用合适的计量装置。通过对能耗的智能化控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3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节能、高效、便捷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使用需求。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应当加强通信系统设计、系统互联与集成设计、节能与能量计量设计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夏静.论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J].江西冶金,2004(4).
[2]张仕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2(04).
关键字:网络综合布线;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人有所居这个目标基本实现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成为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关注热点。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工业科技被移植到民用领域,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就被应用于房屋建筑上,不仅让房屋建筑具有智能化的特点,更进一步的拓展了建筑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智能化房屋建筑的数量每日剧增,逐渐成为主流。
上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交叉融合,使传统的布线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而升级提高,推出了综合布线系统。随后,我国学习、引进了这种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当前,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新建建筑和现代化建筑中广泛应用。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标志,也是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智能化建筑的定义
1984年,在美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对美国哈特福特市的一座旧式大楼进行改造,要求空调、电梯、照明、防火防盗系统等采用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为客户提供语音通信、电子文件以及情报资料处理等信息服务。
智能化建筑具有多门学科融合集成的综合特点,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外对它的定义有各种描述和不同理解,尚无统一的确切概念和标准,应该说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在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并且必须具备的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大楼自动化(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通常称这3个自动化为“3A”。
2 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由于智能化建筑是集建筑、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通信等多种高新科技于一体,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经系统,它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但是,不应该错误理解为智能化建筑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等同。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系统,它能连接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虽然建筑工程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结合,并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但要明确它们是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工程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都是极为密切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怎么来评价建筑物的智能化呢?在对建筑物的智能化进行评判的时候,并不是单单以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是否新颖、壮观来评判其智能化高低,也不是说拥有华丽的装修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就意味着智能化,真正的智能化建筑必须要拥有完善的配置系统,并拥有完善的功能设施,且格局分配合理,建筑施工质量佳。这些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决定了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综合反映建筑物为居民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
2.2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它使智能化建筑充分地发挥智能化效能。综合布线系统通过把智能化建筑中的各种通信设备和装置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形成一整套配套设施体系归入到综合布线系统中,来提高建筑物智能化的水平。综合布线系统拥有包容性、安全性、使用灵活、管理科学等优点,成为建筑物智能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将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即使拥有先进的配套设备,但各设施因为没有科学地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彼此孤立的完成自身的部分功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那么,建筑物只是一个躯壳,没有生机和灵魂。所以,如果没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参与,建筑物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2.3 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种技术发展的需要。一般说来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都比较久。长则上百年,短则几十年。所以当前在设计规划新的房屋建筑时,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并有相当的前瞻性。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系统,灵活并且适应性强,能保证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满足房屋建筑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新建的房屋建筑中,要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积极主动地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对于老旧房屋没有条件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要创造条件,进行老旧建筑的改造,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对当前没有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在建房屋,要预留要综合布线系统的空间和可能性,为网络的铺设、监控的安装等留有余地。避免日后大面积大规模的房屋改造来架设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大厦的实现基础,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紧密相关。智能化建筑一般包括楼宇控制系统、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保自动化系统等。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影响人们对住宅智能化的要求,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在家办公、炒股、住宅自控等都是业主必不可少的需求,而综合布线系统为小区的智能化生活提供了基础。
总之,综合布线系统与智能化建筑即有相互融合的需要,又有可能发生彼此矛盾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则、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与建筑工程密切联系、配合协调,采取妥善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3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
50年代,经济发达的国家为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兴建大型高层建筑时,首先提出楼宇自动化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内装有各种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仪表等设备,并采用集中控制与管理,以便于运行维护。
3.1 中国已有建筑改造综合布线市场规模。目前,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约420亿平方米,其中60%是居住建筑,其他办公楼、写字楼、酒店、医院、机场等公共建筑占地近120亿平方米。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每10平方米应分布3个信息点,如果按120亿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即约三十多亿个信息点需要改造,一般一个信息点改造费用需要600~800元,这样既有建筑信息点的改造每年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规模。
3.2 新建建筑物市场需求。中国是全球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每年大约有18-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如果2009年按照20亿平方米建筑物面积,其中60%即12亿平方米为居住建筑,40%即8亿平方米为公共建筑。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计算,将有约3亿个综合布线信息点,按照每个信息点600元计算,市场需求规模将为1800亿元。可见,综合布线的市场规模之巨大。
除此之外,综合布线与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专业也密不可分,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情况,预算人员才能认真地统计整个工程所需的综合布线设备及材料的型号和数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整个工程的投标报价。综合布线工程的施工监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监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保修阶段监理。监理人员需要明确布线施工过程才能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内和其它设施一样,都是附属于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建筑的主人或用户服务。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它涉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也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紧密结合的产物,在智能大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渗透入建筑行业,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智能建筑无疑将成为现代建筑文化的必须词。近年来,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功能的住宅小区和楼宇大厦不断涌现,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志之一,它也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普及 未来标志
【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igh and new technique has infiltrat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words for modern architecture culture for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largely applied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constantly emerging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mansion with the functions of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digital, and there provides higher and higher design requirement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To rais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not only become a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ength, but also one of the comprehensive symbol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will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 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the future symbols
中图分类号: K92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具备“智能化住宅”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这些小区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近年来中国对智能化住宅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对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政策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和可持续性。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将有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个阶段,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三分之一以上能够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标准,全国城镇建筑的总耗能要实现节能50%,据有关数据统计,已达成第一阶段目标。第二个阶段,到2020年,要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这些就需要国家政策和激励措施的积极推进,以及建筑行业的同仁的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宏伟目标。
一、建筑智能化的定义
所谓建筑智能化,就是给具有 “重、厚、长、大”的骨骼和肌肉的传统建筑加上“聪明”的头脑和“灵敏”的神经系统。 建筑智能化涉及广泛,涵盖电气、安装、装修、弱电、计算机、软件等诸多学科,又属于建筑行业的一个边缘分支,在很多时候不受各大设计院青睐,多数设计院都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电气专业,而有些业主更是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IT或信息化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
1、国内对智能建筑的基本定义::
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
2、国外对智能建筑的定义:
欧洲智能化建筑集团,把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底的保养,最有效的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智能化建筑提供“反映快,效率高和有力支持的环境,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标”。
美国智能化建筑研究所则定义:智能化建筑通过对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她们之间内在的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并帮助建筑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租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便利和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当然还要考虑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
日本对智能化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化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讯设备:2)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能力。
新加坡对智能化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化建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它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2)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3)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二、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要求
一)基本特点
1、智能建筑与节能环保以及使用者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
建筑物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智能建筑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智能建筑功能的采用必须与用户或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
智能建筑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智能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栋大厦智能化程度,不能光凭其所装设备器材的先进度来认定,而主要取决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简单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来实现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为人服务。智能建筑是信息产品升级换代和业主自身需求的结合。智能建筑的发展完全是一种市场及使用者行为的结果。而业主完全是根据市场和自身的需求来投资适用的智能建筑,不会盲目攀比。同样,建筑商或设计也不会为标榜自己而设计建造一栋没有市场需求的智能建筑。
二)智能建筑具备的主要功能
1、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SIC)
该中心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总汇集和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的功能。具体要达到以下三方面要求:
(1)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种信息。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智能化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协议(接口、命令等);
(2)对建筑物各个智能化系统的综合管理:
(3)对建筑物内各种网络管理,必须具备根强的信息处理和数据通信能力。
2、综合布线系统(GCS)
该系统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利用双绞线(u’rP)同轴电缆及光纤来传输智能建
筑或建筑群内的语音、数据、图像和救控信号。Gcs是智能建筑连接3A系统各种控制信号
必备的基础设施。目前已被智能建筑广泛采用。Gcs通常是由工作区(终端)子系统、水
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及建筑群室外连接子系统等六个部分组成的。
Gcs克服了传统布线各系统互不关联,施工管理复杂,缺乏统一标准及适应环境变化
灵活性差等缺点。它采用积木式结构,模块化设计,实施统一标准,完全能满足智能建筑高效、可靠、炙活性强的要求。
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对智能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电力、照明、供排水、消防、电梯、
停车场、废物处理等大量机电设备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管理及维护保养工作。它为所有机电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节能、长寿命运行可信赖的保证。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必须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
(1)建筑物管理子系统是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完成运行状态监控,报表编制,起停控制及维护保养,事故诊断分析的系统。建筑物中央管理系统通过设在现场各被控设备附近的控制分站来完成上述工作;
(2)安全保卫子系统在具备高度信息化的办公室内对安全保卫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出入口警卫、防盗、防灾、防火、车库管理、商业秘密等都属安全保卫系统a它采用了身份卡、闭路电视、遥感、传感控制等来实现安全保卫要求;
(3)能源管理子系统它的任务是在不降低舒适性的前提下,达到节能因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4、通信网络系统(CNS)
该系统能高速处理智能建筑内外各种图像、文字、语言及数据之间的通信。可分为卫星通信、图文通信、语言通信及数据通信等四个子系统。
(1)卫星通信突破了传统的地域观念,实现了“相隔万里近在眼前”的国际化信息交往联系,起到了零距离零时差信息传输的重要作用。
(2)图文通信在当今智能建筑中.可实现传真、可视数据检索、电子邮件、电视会议
等多种通信业务。由于数字传输和分组交换技术发展及采用大容量高速数字专用通信线路实
现多种通信方式,使得根据需要选定经济而高效的通信线路成为可能。
(3)语音通信系统可给用户提供预约呼叫、等候呼叫、自动重拨、快速拨号、转移呼叫、直接拨入、用户账单报告、语音信箱、E-Mail等上百种不同特色的通信服务。
(4)数据通信系统可供用户建立区域网,以联结其办公区内电脑及其外部设备完成电子数据交换业务(EDI):多功能自动交换机系统还可使不同业主的电脑相互之间进行通信。
5、办公自动化系统(0AS)智能建筑中要处理行政、财务、商务、档案、撤表、文件等管理业务,安全保卫业务以及防灾害业务。这业务特点是部门多、综台性强、业务量大、实效性高。没有科学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处理这业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被誉为智能建筑的忠实可靠的人事、财务、行政、保卫、后勤总管。
oAs系统是在cNs系统基础卜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主要由曰常事务型和决策型两个子系统组成。前一个子系统是通用的,主要是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后一个子系统是与人们从事的工作领域有关,是“专门领域的应用信息系统”.如金融领域的专用信息系统、工业企业领域的专用信息系统、国家经济宏观调控领域的专用信息系统等。
三、智能建筑较传统建筑的突出特点
1、技术方面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智能建筑各智能化系统高度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将智能建筑中分离的设备、子系统、功能、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系统,实现信息、资源、任务的重组和共享。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 2、节能方面以现代化商厦为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其“智能”,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按事先在日历上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下班后自动降低室内照度与温湿度控制标准,已成为智能大厦的基本功能。利用空调与控制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是该类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3、节省运行及维护费用根据美国大楼协会统计,一座大厦的生命周期为60年,启用后60年内的维护及营运费用约为建造成本的3倍。再依据日本的统计,大厦的管理费、水电费、煤气费、机械设备及升降梯的维护费,占整个大厦营运费用支出的60%左右;且其费用还将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所以依赖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可发挥其作用来降低机电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系统的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到最低。 4、创造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智能建筑首先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智能建筑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风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装饰照明,公共环境背景音乐等,可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智能建筑通过建筑内外四通八达的电话、电视、计算机局域网、因特网等现代通信手段和各种基于网络的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规范化;趋势
智能建筑,或称建筑智能化,是近年来建筑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虽然来自各方面的关于智能建筑的资料很多,国内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建筑也不少,但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才称得上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系统与集成的关系是什么?智能建筑的标准与衡量工程质量好坏的尺度是什么?
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两者缺一都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中国于90年代开始时兴智能建筑这个概念,并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了很多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功能、属于不同等级的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是否称得上“智能建筑”,究竟属于哪个等级的“智能建筑”,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智能建筑”这个名词在我们建筑行业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那么,什么是智能建筑呢?各国有内容相似但说法不同的定义。当然,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说法也不尽相同。
美国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是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的大楼,它对结构、系统、服务等进行全面地综合并达到最佳效果的组合。
日本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地利用信息和通信设备;〈2〉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功能。
我们国内有的专家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合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根据世界上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的功能,以及上面的各种提法及其含义,智能建筑应该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即BAS;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所以我们也经常把智能建筑称为3A建筑。这三个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主控设备和网络,又有大型计算机和高速数据网络将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通过组织、协调,不仅实现了三者各自的功能,而且发挥了三者的群体功能,这样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
国内目前某些建筑由于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独立的S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加上程控交换机通信设备和综合布线系统,发展商就堂而皇之地称之为3A建筑,这显然是高攀了。这么做或者是出于误解,或者是商业广告的需要。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对这种做法会逐步进行规范的。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还需从长计议,做好以下三点,至少才能走在正确的智能建筑发展之路上。
一、弱电系统与系统集成才叫智能化
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应该高度集成化,如果不集成,不应该称之为智能建筑,而且,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设备是一个方面,系统的集成则是更重要的另一个方面。“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这个词英文的直译是“具有人脑般聪明智慧的建筑物”,台湾把智能建筑称为智慧型建筑,把智能化称为智慧化,这个提法很明确,可能更容易说明集成问题。智能建筑就是一个有脑子的、集成化的、功能健全的建筑。不妨以一个群体来比拟,这个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耳聪目明、器官健全、反应迅速,能够接受各级领导的指挥并做出正确的反应动作。这个群体有各种不同行当、不同层次的大小领导,一旦接到上级指示,就能实时地做出正确判断,并对下级发号施令。这个群体有一个联系广泛、思路敏捷、明察秋毫、判断正确、指挥得当的最高领导,它既能按级调兵遣将,也能视需要越级指挥具体管事的成员。这里讲的组成群体的成员、各级领导、总指挥就是智能建筑的子系统以及3A系统的组成设备和控制关系,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就是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如果说3A系统的设备是智能建筑必须具备的设备条件,那么群体成员及其各级领导(各子系统)与总系统的协调工作就是将其进行智能化的集成。集成到哪一级与集成的内容与系统的设置一样,反映或体现了这个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与等级。
二、智能化建筑的功能要求与评定标准
智能建筑从总体上讲,要求具有智商高、器官全、功能强等特点。所谓智商高,就是人们想到的事,智能系统不但都能想到,而且由于它的思维速度快,还应该超前于人们的思维;所谓器官全,就是人类各器官具有的功能它都具备,它能看、听、讲并且能接收、发送、存贮各种信息,还能操作、控制各个机构、系统;所谓功能强,就是它所具有的各种功能,都能被正确、全面、快捷地完成。但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对智能化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并有所侧重,谈高则高,谈低则低,这样才能做到合理投资,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保安自动化系统,它对银行金库尤为重要,一定要灵敏可靠。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商业办公大厦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两个系统,对外联系就会不畅,信息资料就不能被共享,处在这个建筑里的人们就不能享受到信息化社会的好处,这个商业办公大厦也就不能被冠以智能大厦的称号了。对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智能化商业大厦与智能化住宅的要求不同,与智能化医院的要求也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智能化建筑,如商业办公大厦、政府大厦、医院、住宅等都有不同的智能化功能要求。同一类型的智能化建筑也应视其重要程度、地理环境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等级的智能化系统。如要以智能化程度来分级,就应该竖比,即与同一类型比,而不应该横比,即不同类型的智能化建筑之间不能比,这是在确定智能建筑属于哪个档次时必须明确的一个概念。
衡量智能建筑的优劣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设计、施工、管理的好与不好。最高级的智能建筑,不一定是最好的智能建筑。好的智能建筑,应该是该有的功能都有了,已有的功能真正有了,这取决于业主、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所以对上述人员来说,要确定智能建筑的功能方案,应该根据用户对建筑物功能的需要及其重要程度来定,而不是越高越好,越全越好。那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对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不能建造了系统,却无法使系统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因为虽然系统能集成,但管理水平是集成不了的。
三、智能化建筑发展需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虽然智能化建筑是以后发展的主流,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阻碍了它的发展。发展智能化建筑,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
1.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文化现状
我国楼宇建筑智能化在高校中开设专业始于2004年,近些年,国家已认识到了培养这一方面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提出了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现状,但就目前情况看,针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还不是十分理想,体现在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数量过少,因此,在各大高校中广泛培养这一领域人才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以及建筑领域的共同要求。
目前,市场上楼宇建筑智能化人才往往都是在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的,主要包括电气行业以及通讯技术行业等,转行的人才在实践经验方面是能够得到保证的,但其知识体系却不够完善,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程度局限性。目前,我国楼宇建筑智能化领域需要的是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因此,教育界须提高重视程度,要将这一专业全面拓展到各个高校当中,要形成全日制培养规模,从而为我国楼宇建筑智能化领域提供更大程度支持,也为我国建筑领域技术水平提高及其整体发展状态改善提供基础性保证。
2.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楼宇建筑智能化是在近十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在楼宇建筑智能化要求下,社会对于建筑需要已经不能仅局限于居住的功能,同时还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对节能性的要求以及对其智能化的要求等。楼宇建筑智能化实现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这就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鉴于楼宇建筑智能化属于建筑领域,人才的建筑方面素质也必须有一定基础,因此,人才培养一定要能够满足上述两方面素质要求。
3.优化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为优化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文化建设,总的来说,其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3.1 加大力度提高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的开设数量及发展质量
这一措施实施需要高校重视才能实现,高校要认识到目前楼宇建筑智能化是当前建筑领域发展必然趋势,同时社会在这一方面人才也十分缺乏。因此,必须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提高这一专业开设数量;同时,要聘请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去开展教学工作,对于我国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文化建设工作完善与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3.2 提高人才计算机水平
楼宇建筑智能化相对于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在于智能化,而计算机技术作为智能化主要工具,必须要得到重视。在对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机水平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程度针对性。在高职等院校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需要从其基础知识培养为出发点,为其计算机水平提高提供基础性保证。对普通高校而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则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楼宇建筑智能化专业文化建设水平提高。
3.3 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
根据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来看,改进培养模式,与智能化产品的企业合作,学生直接面对产品,在企业师傅指导下采用“师带徒”方式进行现场教学与实践,根据企业产品应用居室进行真实性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拓宽就业面和竞争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