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议

时间:2024-03-19 14:40:52

导语:在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议

第1篇

温岭市在最近几年里发展较快,但有关政府并不能将环境的和谐与发展相统一.我们看到的是摩天大楼一幢幢拔地而起,而城市的环境却一天比一天不尽人意,就像我们学校里的那条河流,已在一天天绿藻的摧残下成为了死水.生命之源正悄然断绝.这是我们美丽学校的遗憾.作为温中的一分子.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决心为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们能做的很少.最有价值的事,便是动员这里的每一个成员把保护环境宣传开来,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微薄的一份份力量焕发出无限的威力!

研究目的

加强自身的能力,初步清理河道,保护校园环境

主要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论文

研究的基本思路

运用化学手段清理河流的水华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通过本次研究找到一个简单解决学校河流污染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净化河流的目的.用化学反应原理尽量减少污染.

研究的基本过程

先采集河流中一些水来考察,再研究水的主要污染物质是什么,从源头解决一部分污染.再根据河流的主要污染物就入化学试剂进行初步净化,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联系相关专业导师:朱楠收集资料:郑黎明,严金博,黄刚撰写开题报告:施羿旭,李正晓,王艺筱

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

这次研究,虽然对保护环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普及,我们决定在学校内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摘要中文

学校中的河道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当以及大量垃圾的丢入,喝水变的浑浊不堪.每到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一段时期,水面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水华,并时不时发出一阵阵臭味,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与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我们小组七个同学一起探讨治理河道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化学的手段来治理清洁河道,

罗列研究资料

1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2人为原因:生活污水的排放

3如何有效治理河流:化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环保意识

研究结果分析

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2篇

关键词 石河流域;水环境;水质变化;主要污染源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治理措施;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4-062-03

1 概述

石河是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沿海的一条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抚宁县驻操营镇长城以北的马岭根,在山海关田庄附近注入渤海。石河全长67.5公里,流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683mm,多年平均径流量1.68亿立方米,百年一遇洪峰流基5140m3/s,千年一遇洪峰流量8350m3/S。

石河水库位于石河中下游小陈庄北,距离山海关城六公里。石河水库于1972年4月动工兴建,1975年6月竣工投入运用,工程等级为三等,主要永久建筑物为三级,水库按百年洪水设计,千年洪水校核。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56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7000万立方米,死库容2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163万立方米,是~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多项功能的中型水利枢纽。且前石河水库每年向秦皇岛市供水,占整个秦皇岛市用水量的三至四成左右,是秦皇岛市主要水源地之一。

2 石河水库主要污染物及水质变化情况

依据秦皇岛市引青工程水质监测中心2006年、2007年的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石河水库水质的变化特征。水质评价依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总氮、总磷不参加水质类别的评价,只作为评价水体营养状况的指标。水质类别评价标准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评价因子为PH值、高猛酸盐指数、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璧、铜、砷、汞、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粪大肠菌群、氨氨等十二个。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7年全年水质类别均维持在Ⅱ类,个别时段最高达到Ⅲ类水质。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说明氯化物、硝酸盐氮两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全年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目前能够满足作为秦皇岛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虽然总体来看,石河水库的水质满足其作为秦皇岛市的水源地功用。但我们从表1和表2中看到水库已出现的宦营养化所需的营养盐条件,特别是总氮(湖、库以氮计)标准限值为1.0mg/L,V类水体标准限值为2.0mg/L,而石河站往全年各站点总氮测定值均在2.0mg/L以上,虽然水质类别为Ⅱ类,富营养化营养状态也仅处于中营养阶段,但评价过程中发现,如果总氦参与单因子评价,则水质类别均会达到劣V类,超标倍数达0.84~1.98倍,而且总氮的营养状态指数TLI(TN)全年均维持在76-78,即重度富营养阶段,并且从表1与表2、表3与表4中2006年水质与2007年水质对比变化能够看出,2007年的富营养状态和水质指数明显高于2006年的。在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库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加上近年来夏季相对干旱、少雨、高温的气候条件,也加了速水库的重度富营养化进程。一旦水流、气温、光照以及其它自然条件适合,极有可能出现水体异味、藻类爆发等富营养化表征,水体生态系统及城市用水功能将被进一步破坏,因此,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控制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库水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石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

石河水库主要污染源除了上游煤矿、电厂和水泥厂向河道排放的工业废水和村镇生活污水及旅游开发造成的污染外,还有沿河两岸农田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随汛期雨水淋溶后汇入水库,给水库带来了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这是石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4 针对石河流域目前的环境状况,应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4.1 当地政府应给水源地保护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建议给环境治理好的污染企业给予政策和税收优惠,从而减轻企业环境治理的经济负担。给予生态农村建设的村镇财政补贴,促进区域内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建设。

4.2 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配合,确实有效地保护水库及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全社会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4.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源加大监管力度。要使石河水库水质维持在地表Ⅱ类水质标准之上,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管理办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4.4 加强污染源治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特别控制氨、磷等营养盐是水库治理的关键。

4.4.1 工业污染控制。主要入库工业污染源以煤矿、电厂、水泥厂为主,最好是在排污口建立排污权帐户,实施排污权交易,确保氨、磷排放量在允许范围内。同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水污染物入河总量的意见,落实到各工业企业,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循环利用水资源和废料,削减上游各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现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

4.4.2 生活污染控制。建议加快建设大的村镇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效去除污水中氮、磷含量,削减水体中的CODmn,降低有机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成分,保证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减少水库的纳污量。

4.5 加快保护区域内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从而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在水库上游地区,首先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杜绝水库周边村民使用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自行排放,随雨水进入水库中造成氮、磷污染:其次,正确引导农民植树造林,科学种植绿色生态经济林木,涵养水源,降低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议在入库口建立水生生态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缓解氨、磷八库量,从而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实现水资源保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4.6 开展水库全水域规模化渔业增殖放流,取缔人工投料养殖。建立水库水生态环境与渔业产生良性循环的机制,取消人工投放饲料养鱼方式,减轻氨、磷污染负荷。在水库内有规划地放养滤食性鱼类,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根据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证明,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鲂鱼等都属于滤食性鱼类,分别生活在水中的上层、中层、底层,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水草为食,能够充分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氨磷含量。科学增殖这些鱼类,有助于恢复水库生态平衡,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使水库水质长期保持清新状态。

4.7 进一步监测、调查、研究,建立能够比较全面、适时反映水库水量水质的监测网落。为更科学、全面地评价石河水库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并对水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控制和掌握水库水质的变化。在全面控制水库库区和上游污染源的基础上,建立水质污染源预警预报系统,制定科学、可行的调蓄调度方案,重新分配丰水期的环境容量,改善水库和下游河段的水质,发挥石河水库潜在的环境效应。建议开展水环境容量、污染物迁移和降解、流域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石河水库的科学管理、后继的生态修复、发挥效益提供基础依据。

第3篇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内河治理 海水倒灌

沿海城市具有临近大海的天然条件,交通便利,旅游发达的优势,但是,大自然形成的城市内河,由于雨水不足、人工改道、城市建设、市民排污等多种情况,致使河水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城市形象和旅游发展,本人学习工作在秦皇岛多年,有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义务,经过调查了解提出自己的内河治理方案,也为其他沿海城市的内河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1 踏勘六河水系,发现环保问题

“六河”是指穿过秦皇岛市海港区内的大汤河、小汤河、大马坊河、小马坊河、护城河和新开河的六条河流。秦皇岛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组织临近河道的相关单位多次义务清淤, 2009年启动了城市区“六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我们看到六河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沿岸景观亮化、河道治理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然存在问题。随着流域内经济迅速发展,沿岸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老化,水系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经过对“六河”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六河通过汤河口和新开河口直接进入渤海流域,尤其是市区内基础流量元小于沿河污水排放量,造成河道内污染物难以排放,造成下游段蓄积沉淀,形成“臭河”。像护城河这样没有水源的河流,治污刚刚有所改善,排污口被人擅自通开,乱排脏水乱扔杂物致污水排入,河底淤污,水面漂污,水体泛臭,仍然会造成水质往复污染,然后我们又花大力气截污治污,调水冲刷河道,再蓄水。“下游治理,上游排污,年年治理,年年臭河”的现象往复如此,水究竟什么时候能变清?我们城市灵气的“绿飘带”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城市风景线?

2 “六河”现状及主要污染源

2.1 “六河”现状

汤河位于海港区西部,全长30km,流域面积184km2。汤河源头有两支,东支为汤河东支流发源于抚宁县柳观峪西山;西支为小汤河及支流,发源于抚宁县方家河村,东西两支于平山营汇合后向南经海阳镇于海港区西部白塔岭注入渤海,源短流急,属山溪性河流。汤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37亿m3,最大洪峰流量是2000m3/s,在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0.1~0.2m3/s, 在入海口建有防潮闸,规划汤河闸上游水体功能为城市用水水源,水质类别为Ⅲ类;闸下游为排洪排污渠道,水质类别为Ⅳ类。

“市区四河”多流经于海港区的商业繁华地带及城市居民生活小区,由于基流较小或断流,河道中的水主要是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黑臭的河水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鉴于“市区四河”的严重污染,群众反映强烈,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

2.2 “六河”主要污染源

由于没有配套的污水系统,各个小区村庄及用户污水以雨污合流的形式进入河道;因为管道老化,不能满足现有污水排放要求,污水溢流进入河道;施工时却错将小区污水接入道路雨水管道;六河污染影响着市民身心健康,损害着城市文明形象,如何使六河成为秦皇岛名符其实的“三宜”城市,发现问题并不重要,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3 根据流水不腐的原理,寻求解决方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鱼缸一年不换水,鱼不死,水不臭,什么原因?就是能够实现水的内部流动循环。

引调海水治理“六河”的基本设想。

(1)“六河”现状污染仍严重,截断单位及住户的污水排放仍为关键环节。经过资料查阅,“六河”均属地表水劣Ⅴ类,严重影响区域内生产生活环境与居民健康。因此,区域内的6条河流水污染源的截堵是关键环节。污染源的彻底解决方案亟待制定,惩处措施的落实是市政部门和环保部门的重要职责。

(2)河流基流太小,污染负荷量相对太大, 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区域内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尚未完善,现状截污率很低,造成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而河流枯季的流量非常微小,河流内水体几乎全是污水,并且大量累积在下游水域。

(3)减污与增容是水污染治理的主要对策,如果不补水增加环境容量,河流仍然达不到要求的地表水Ⅴ类水质目标,黑臭难以彻底消除。只有通过补水,提高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增加水环境容量,才能确保河流水质达标,彻底消除黑臭。

秦皇岛市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并不丰盈,河流补水的淡水资源难以解决。在没有解决淡水补水资源的情况下,利用引调渤海湾盐度较低的海水对原本属于咸水环境的河段实施补海水方案是补水增容迅速改善河流水质状态、消除黑臭现象的良策,势在必行。

(4)引调海水补充河道不但对河流水质改善作用非常有效,而且对港口水质也有改善作用。主要是补海水后大幅度增加了输入港口的净流量,增加了港口净流量的平流输移能力,从而大幅度缩短了港口的换水周期,提高了周期内的径污比,避免了大量污染物特别是面源污染负荷量在港池的长期累积,使港口水质基本达到要求的水质目标。

(5)引水动力设施预算。在新开河入海口上游设加压提升泵站一座,将入海口处河水提升加压至大马河等河流水系上游,对水系进行补充、稀释,并增加河流水系的自净能力,泵站能力按水系的1/10左右考虑,即10~30m3/s,输送距离约5~6km,选DN1500PE塑料2条,高差20米,故泵站参数,可选取为Q=10m3/s,H=40m。

管道沿河底河岸铺设,采用2条DN1500mmHDPE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

工程总投资估算价值为3亿人民币左右。

该项目的运转费用可以在河流养殖经营中得到补充,河流河道水充盈后可采取养殖、景观游乐多种方式。

(6)引调海水治理“六河”对生态的影响预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思路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10 条35 款,共238 项具体措施,提出了6 类主要指标,26 项具体要求,明确了38 项措施的完成时限,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于2015年底前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但如何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则需要科学部署、统筹规划。以下就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思路进行简要分析。

1 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九龙治水,管理分散。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到31个部门,虽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但有牵头部门,有参与部门,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交叉。如建设部门负责市政给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国土部门负责地下水资源监测,环保部门负责更多的则是水污染物的减排。此外,还有发改委负责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海洋部门负责海洋污染的监管,工信部门负责工业水污染防治,交通部门负责航运污染防治等。可以说,水污染治理领域才是真正的“九龙治水”。“九龙治水”的结果往往是,当水污染治理资金下拨时,会出现一些部门争抢资金的情况,一到落实责任时,则出现相互推诿的局面,最终使得“交叉变成了真空”。虽然水十条对目标考核明确了责任,但如果国家考核力度不到位,负总责的地方政府不重视,一纸文件批复到环保部门,仅靠一个部门来推动工作,那么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只是空谈。

1.2 中央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地方资金配套不足,治理项目进展缓慢。2014年以来我国GDP增速持续下降,至今情况并未好转。此前,中金将中国2015年GDP增速的预测从7.3%下调至6.8%,高盛预测中国2015年GDP增速为6.8%,对未来三年,高盛则大幅下调预期,预测中国2018年GDP仅增长5.8%。而经济下行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税源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由于经济下行,导致部分企业减产,税收减少。没有税收,政府如何兑现改善民生的承诺?地方政府如何运行?如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地方财政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城镇污水厂、管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退耕还林还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修复等工程基本上无法推进,仅靠工业企业治理根本无法实现水质改善。

1.3 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治污责任缺乏法律支持,企业发生超排等行为,由于没有法律依据,环保部门只能处罚排污企业,而不能惩处治污企业。二是治理费用问题,工业企业自行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其环保投入可计入企业生产成本而无需纳税,或者自己买环保原料可以抵扣进项税。一旦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企业就必须向环保公司支付服务费用,环保公司则要缴纳各项税负。如果污染企业付出的环境税少于付给第三方运营公司的治理费用,排污企业则无动力实施第三方运营。

2 水污染治理思路

治理水污染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编制水污染防治方案的,确定治理思路时,要做到科学筹划,首先要将辖区内的水系按照实际情况分区分块划定单元,其次开展单元水质现状和任务目标现状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明确与总体目标的差距,从而针对单元提出改善水质或保持水质的治理措施和治理工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确保部门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各保障措施实施到位。

2.1 划分控制单元。以地级市为例,建议将市辖区各区、县作为基础,根据辖区内的各主要河流流向,对县(区)域内河流、县(区)界河流、跨县(区)域河流进行细化,以各区、县边界为基准线,将县(区)域内河流划分为一个单元,县(区)界河流划分为一个单元,跨县(区)域河流涉及几个区、县划分为几个单元。依据单元划分情况,在河流支流汇入口、入河排污口、河流出境口、县(区)界河流末端设立监测点位。

2.2 开展单元水质现状和任务目标现状调查。按照设置的监测点位,开展单元内水质现状监测,对水体来源进行调查,摸清水体来源中工业、生活、农业、船舶等废水排污状况。同时对水十条提出的238 项具体措施的工作基础状况和指标现状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调查。

2.3 确定实施范围。根据调查结果,在单元内确定《水十条》提出的任务实施具体范围。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一级A的敏感区域(含水域和陆域行政区)、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IV类标准的城市及其污水处理厂,实施总氮控制的沿海城市范围,需要调整种植结构的地下水易污染地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未划定的要明确划定时限和基本要求),需强化再生水利用的缺水和水污染严重地区,关闭自备水井的公共管网覆盖范围,禁止新增取用地下水的超采区范围,明确实施总氮总量控制的富营养化湖泊及汇入河流,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区域范围,实施退地减水的地区等。

2.4 明确任务措施主体,并将任务措施细化量化分解到年度。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确定任务实施具体范围,明确与水质及任务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差距的要提出改善措施和治理工程,无差距或已经达到要求的提出保护措施,并明确任务措施的主体,包括: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以及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矿山开采区、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堆存场、再生水灌溉区、高尔夫球场等重点监管污染源;利用生态沟渠净化农田排水的大中型灌区,实施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的港口、码头、装卸站,需建设集中处理设施的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染防治淘汰和整治企业,需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城市建成区需退出的重污染企业,需整治的城市黑臭水体、入海河流等。同时,将治理措施的内容进行量化,如污水处理厂、管网、污泥、再生水规模,进行综合整治的村庄数量或人口规模,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措施的土地面积,取缔及淘汰的企业数量和产能等,并将这些措施分解到年度,确保年度任务量均衡。

2.5 完善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各地政府必须主动地承担水污染防治责任,注重政策制度保障,具体细化深化,提出方向性要求,在协同机制上,强调各部门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在资金筹措上,要遵循依法合规、重诺履约、公开透明、积极稳妥、公众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PPP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要明确项目实施的管理框架、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市场。在考核上,建议实施条块考核,国家各部门纵向考核各省相应部门,并将结果由环保部门汇总上报国务院,针对结果由组织部、监察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360,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Irishtown),“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一)各群体和多渠道的广泛参与。生态学家和卫生学家最先向社会发出正视污染的呼声,他们是治污的先行者。部分生产者组成志愿协会,呼吁减少废物排放、倡议革新生产技术,为政府的积极治理建言献策。议会和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全面领导水污染的治理。这样,河流污染的防治得到了议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群体的参与和支持。

(二)议会立法和政府作为是治理污染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从议会来说。1848年霍乱发生后,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虽不是专为治理水污染而设,但它规定在传染流行区域设立地方性卫生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地污水问题。由于习惯法提供的防御河流污染的措施起不到明显效果,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试图对那些以工业废水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1865年和1868年,议会又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叫即。在第一届委员会提交初次报告后十年,议会通过了《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防治法规。法案不仅对禁止排放的各类污水和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工业废液、颗状和悬浮状污染物、下水道污水排放等),还任命专家担任审查官,向工作部门提供实施建议,并通过监督技术改进以控制河流污染。这是一部具有“框架性”意义的法案,它关于防治河流污染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1951年。

另一方面,从政府作为来看,主要是加强市政的排污系统建设。例如,1858年伦敦市政当局修建的“伦敦下水干道”,以及1863年秋动工的泰晤士河河堤,就是政府治污的工程举措,通过建立下水道网络将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转移到下游地区,为减少伦敦水生疾病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在19世纪,尤其是下半叶,英国议会和政府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三)专家治理充当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1842年查德威克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揭示出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尤其是“飘着恶臭的厕所、污水沟和被污染的饮用水”是引发霍乱的根源。麻醉医师约翰·斯诺也提出同样的观点,1849年,他发表《论霍乱的传染方式》一文,指出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是霍乱传播的主要渠道”。他的这些结论有力地说明了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也坚定了全社会的治水决心。1848年,约翰·西蒙医生被任命为伦敦城区的保健医官,“这一职务不仅在争取城市制定供水、排水、贫民窟的清洁规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确保有关建筑和人口过分拥挤的规章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议会在第一部河流污染防治法制定之前委任了两届皇家委员会,委员会全都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如第二届皇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皇家工程院德尼森爵士、化学家弗兰克兰德和农学专家默顿等人。他们通过调查取证,亲自实验,向议会递交调查报告,同时,专家们还对肆意向河流排放废水的行业进行严厉谴责,同时建议政府设立限制废水排放的详细标准,为国家制定水污染防治法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碍于诸多阻挠因素,《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19世纪末,英国主要河流受污染的糟糕状况没有显著改善。1898年,英国又一次委任多名专家组成皇家委员会,调查污染来源和督查河流防治的进度。与德尼森爵士等前辈不同的是,此次委员会的专家们更加务实。他们注意综合考虑多方利益,设法调动工厂主的治污积极性,待之以宽,不求速变,先制定适度可行的治污标准,再随污染状况的改善而逐年将标准提高。在这种务实精神的倡导和促进下,产生了一系列减轻水污染的新方法。首先,也是最简捷的方法—一些滨海城市(如利物浦、霍恩、布里斯托尔等)将部分污水注入大海,通过污水转移以缓解河流的吸纳压力。其次,建立“污水农场”,将污水引到离城镇不远的农场用以灌溉作物,既廉价、无害,又不影响丰产,到19世纪末,像伦敦、曼彻斯特和诺丁汉等地附近已有不少这类农场。此外,多种净化剂得以应用,如动物骨灰、焦炭和页岩等,都能起到过滤和净化污水的效果。可以说,这些成效凝聚着诸多专家的汗水和智慧。

治污成效虽不显著,但仍在困境中渐进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英国人治理河流污染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惜收效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河流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力。

其一,政府治污不坚决。一方面,英国在19世纪面临国内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诸多紧迫问题,相形之下,河流的防治事宜尚不够急切;另一方面,对工业与贸易利益的关切使行政当局不愿对工矿企业的污染行径和搪塞应付过于苛责,这势必影响政策法规的贯彻力度。其二,工厂主和矿主不诚心。革新生产技术、减少污水排放意味着投入的必然增加,显而易见,这种增加成本和损耗利润的要求是无法让各行业的污染大户欣然接受的。其三,民众不觉悟。“一条受污染的河流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在19世纪70年代还不为公众所认识。168公众对皇家委员会提出的防治措施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对一些协会付出的反污染的努力嗤之以鼻,将其讥为理论家的空谈。其四,科技不过关。19世纪中后期的科学对水污染特征、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水的净化问题上缺乏明确认识,科学家不能准确找到河流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而关于污染治理的技术开发又不够成熟,要改善大规模的污染状况自然是力不从心。因此,有人总结道:“河流污染的治理必定被看成是维多利亚时代公共卫生史中令人最不满意的一章。尽管如此,英国人在防治河流污染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还是不能抹煞的。超级秘书网

四、关于英国城市河流污染及治理的几点启示

作为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经历和治理得失值得后发国家借鉴。

第一,正确认识河流污染的危害,重视水污染的防治。河流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鱿鱼是深受英国人喜爱的食物,可在1836年,泰晤士河的鲤鱼已几乎绝迹,而在塞文河、特伦特河与埃文河,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不得不向加拿大和挪威大量进口蛙鱼,以稳定在比灵斯门鱼市的价格1858年,奇臭的泰晤士河令在河畔开会的议员们不堪忍受,被迫将会议延后一周举行19世纪霍乱频发,仅1832年一次,就“大约使3100英国人丧生”。放眼全球,因河流污染而引发生态恶化和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触目惊心,所以污染防治关系重大,不容轻视。

第6篇

然而,**之美,尚有“美中”。水浊,水浊是因最近污染,**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的带领下,源头,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在各的联动下,意图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河水环境现状

**河流经贵阳市**区党武乡、石板镇、**乡和**镇等乡镇。在**水库河段,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属于清洁。在**水库下游,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段主要为生活污水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河,近年来,各级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厂,使城市污水率92%。为此,**污水工程被建设部和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十大成就”。该工程采用土地系统工艺,的主要工艺为截流将污水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不同的沉淀池,分别厌氧和氧化,水产养殖,最后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后的污水,其水质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河环境治理总。河安**河防洪设施要五十年一遇标准,防洪安全;水清要**河溪水清澈、水质;景美要抓好**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要人水环境,使**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和乡镇联合行动,综合措施,长效机制,计划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5年整治治理。

(三)对策。

第7篇

一、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情况

为加强跨区域河流管理保护合作,建立完善沱江、涪江流域联防联控机制,我县与…签订了《……河长制跨界合作协议书》,与…签订了《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管理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与…签订了《全面推进…河河长制工作合作备忘录》,加强了对接合作,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治理工作,形成“河长推动、区域联动、上下互动、部门协作”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全面加强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动协作,共商解决重大问题,把“分头治水”转变为“联合治水”,切实形成河流管理保护合力。

二、联防联控机制运行情况

(一)进一步深化联合执法机制。围绕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监管的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县内多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同时与…、…、…等县区多次切实开展好联合巡查,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二)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机制。我县与…、…、…等地河长制办公室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互通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水、雨情监测信息,定期或不定期会商雨情、水情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共同探索建立流域治理方法和模式、环境管理与监督、流域水文信息、技术人员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情报共享。

(三)进一步深化联席会议机制。我县进一步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和与…、…、…等地的沟通协调,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参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坚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工作原则,总结联动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和部署下步工作,研究解决关系到流域生态共建共治的重大事宜。

第8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及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落实“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为主线,以综合治理××河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今年7月18日至19日才利民副省长召开××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并对我市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之后,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在保持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水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水体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不断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较20*年下降了11.1%;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自2003年9月以来,实现了泉水连续三年持续喷涌,创下了1976年出现季节性断流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纪录;大明湖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河水质明显好转,出境断面辛丰庄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浓度分别比20*年下降了57.9%、17.3%和62.5%。

(一)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河综合整治。我市将××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工作统筹安排,先后编制了《××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创模工作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把××河治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一同谋划,一并实施。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河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鲍志强同志任组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0多次,研究部署××河综合治理工作。××河综合治理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规划理念,强调功能性、景观性、经济性、时限性、带动性,通过各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构建防洪达标、输水安全、城水和谐、生态良好、交通畅通的××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把××河建设成为我市北部城区的清水走廊,带动济南市北部城区的发展。××河纵向综合治理范围为源头睦里闸至济青高速公路桥下,长约31公里;横向治理范围按滨河道路红线、南水北调输水暗渠线、规划河道蓝线、水景线、景观绿线、河道中心线六线控制。其中,按照××河截污治污规划,2007~2008年主要完成××河截污管网及提升泵站的建设,改建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新建滩头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旱季污水不进入××河;2009~2010年全面整治市区河道,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和建设中水站,实现××河干、支流所有水体控制断面水质达到ⅴ类标准目标。

(二)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方案、责任、措施、监控四到位。认真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及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签订的《济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和要求,我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切实加大治理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四个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一是落实分配方案。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科学引导,支持发展”的原则,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方案,将总量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高新区管委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在10月19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市环保大会上,市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二是落实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高新区管委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对完成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总量控制任务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年度削减计划,把削减目标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削减措施。各责任单位按照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依靠环保工程减排总量、依靠优化发展降低总量、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依靠“以新带老”消化总量的要求,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措施。四是落实总量监控。在各县(市)区跨辖区断面设置监测点位,定期进行监督考核;对重点企业安装废水在线监控设施,有效监管总量控制任务完成情况。

(三)增加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03-2005年共投资1.29亿元,在城区新建设了90公里截污管网,全市污水管网长度已达731公里,目前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实际处理负荷均达到10万吨/日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6月已与外商签订协议,年内即可完成改制工作。改制工作完成后的20个月内,项目运营公司将对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水质净化一厂增加除磷脱氮功能,两水质净化厂不仅能够满负荷运转,而且出水水质由目前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b标准。建成了处理能力2.5万吨/日的章丘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使××河流域济南段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44.5万吨/日。二是开展城区河道综合整治。2005年完成了护城河、玉绣河一期及工商河一期截污整治工程建设,在玉绣河沿岸建成4座总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并全部实现了中水回用,河流水质和滨河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实施了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截污整治和玉绣河综合治理引水二期工程,建成截污管道7313米,新建水闸4座,清淤41000立方米,封堵排污口62个,2座10000吨/日和2座2000吨/日的中水处理站正加紧建设,年内即可建成。三是按照“集中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污水再生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63个,处理规模达8万吨/日,回用量4.6万吨/日,有效促进了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四)调整结构,加大流域污染源治理力度。一是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和重点工业的产品结构,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关停了19家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对山东酒精总厂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了搬迁治理,在采取清洁生产工艺的同时,配套完善了水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大幅下降。二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对全市51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相继建成了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山水集团和济南圣泉化工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有效实现了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三是强化了工业污染源的治理。2003年以来我市对××河流域内45家主要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污染因子不能全面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四是规范重点污水排放企业的排污口建设,目前已完成流域内重点污染企业排污口的普查工作,坚决制止企业的偷排偷放行为。

(五)攻坚破难,认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外排废水和铬渣堆场对××河的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为城市环境的巨大污染隐患。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下决心彻底解决裕兴化工总厂的污染问题。一是将铬渣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全市环保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并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二是加快整改进度,完成督办任务。今年2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对裕兴化工总厂铬渣污染问题挂牌督办后,我市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做到每天必调度,三天必到现场,每周必有小结,加快了铬渣污染治理步伐。目前该厂已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整改方案,投资1200余万元,修建了雨水收集池、铬渣围挡墙和导流明渠,对铬渣堆场进行了围挡、覆盖,完成了全部整改事项。三是延伸循环链条,突破治理难点。经多方论证考察,促成了济钢和裕兴的合作,今年4月14日,济钢正式通过烧结炼铁方式对铬渣进行处置,为困扰我市多年的铬渣污染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间废物的循环利用,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之路。目前已处置铬渣1.51万吨,预计2007年底前可全部处置堆存铬渣。四是着眼彻底根治,实行整体搬迁。市政府成立了以杨佩钦副市长为组长,经委、发改委、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搬迁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搬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裕兴化工总厂编制完成了《济南裕兴新厂一期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正在进行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五是提早谋划裕兴化工总厂搬迁后的土壤修复问题。为确保该厂搬迁后不留隐患,我市正组织专门力量,对裕兴化工总厂土壤污染的种类、范围、强度、数量和土壤修复的技术方案、修复费用等问题进行调研,为下步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坚持源头控制,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是在项目审批中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拒批。二是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把清洁生产标准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企业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三是切实抓好“以新带老”,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加环保投入,促进企业对原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三年来,全市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149个,拒批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印染、小电镀、小炼油等建设项目60多个;验收各类建设项目407个,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3970吨/日,削减cod排放量8960吨/年,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

今年我市按照国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各类建设项目459个,检查发现违法项目41个,其中属于国家和省管的14个项目已上报省环保局;属于市管的27个项目全部依法进行了处理。今年三季度又对上半年新开工的14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清理,对无环评批复文件的16个建设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并全部落实到位。

(七)依法强化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近年来,我市相继组织开展了“严查水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行动”、“严查××河流域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境安全大检查”等多项执法活动,采取定期检查和巡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普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加大了监测和现场检查频次,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始终保持了对不法排污行为的高压态势。在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7101人(次),现场检点排污单位3715家(次),市政府对8家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对15家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各县(市)区政府也对37家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接受社会的监督,对违法排污企业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八)依靠科技手段,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为进一步加强对××河流域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2005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建设工作,首先在××河流域废水排放量占市区废水排放总量60%的10家排污单位安装了11套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实现了对××河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今年又对1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企业下达了安装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施的计划,年底可完成安装工作,并实现联网运行,进一步强化对××河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

(九)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减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近年来,我市共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78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食品6个。以喷、滴、管灌、渠道防渗为主要形式推广节水新技术,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3.33万亩。全市有13个乡镇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期完成了全市14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状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制定了污染治理计划,实现畜禽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面源污染,改善××河水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市在××河流域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历史欠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河济南段水质与过去相比虽有好转,但除源头区外,其他河段仍为劣ⅴ类水体,××河综合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城市水污染控制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收集管网不配套,雨污混排,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营市场化程度低。三是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济南是××河的发源地。实现“××河变清”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按照《济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现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

(二)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工建设××河济南段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实施,对××河济南段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使××河水变清,实现防洪、生态、景观的有效结合,建立起人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市内主要河道截污步伐。在今年工作基础上,2007年完成市区内兴济河、柳行河、全福河部分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08年完成市区内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兴济河、柳行河、全福河等六条河道所有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09年完成腊山河、大辛河的综合整治工作。三是今年完成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改制工作,并使污泥得到无害化处理;加快章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前竣工投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中水回用量1万吨/日;2008年底前建成滩头污水处理厂,同时完成污泥处置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四是坚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站,以利于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今年年底前,力争完成11个在建的区域性小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新增中水处理能力3.1万吨/日,全市区域中水处理能力达到11.1万吨/日。

(三)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扶持发展污染小、耗水少、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重点汇水区禁止、限制、发展产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制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现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引导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继续严把环境保护准入关,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责任制、环境影响评价终身负责制,切实加大源头控制力度。对河流没有环境容量、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的地区,不得新上增加排污总量、影响水环境质量和耗水量高的项目。按照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污染源排污量进行分配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按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2007年底前,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发放排污许可证。2008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自2009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

(五)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实施停产治理,对经停产治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关停。2007年底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积极督促裕兴化工总厂全面落实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和省政府提出的搬迁要求。

(六)深入开展严查违法排污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检查活动引向深入。着重解决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超标排污或偷开偷排、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不法企业,坚决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实施限期治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关闭,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达到处理一个、震慑一批、影响一片的效果。建立健全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问责制,对造成环境污染单位的上级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几点建议

我市××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整体改善××河水质将产生十分重大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河综合治理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密切衔接,同步实施。南水北调输水暗渠自西向东穿越济南市区,目前,渠顶标高偏高,这将对我市北部沿河道路桥梁、市政管线、城市景观等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省南水北调工程主管部门采取技术措施,尽量降低渠顶标高;考虑到部分暗渠渠顶与规划道路重合,建议将重合部分按城市道路设计;暗渠的外立面也要尽量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

二是按照“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带动两岸城市建设,通过土地开发收益平衡综合治理工程投入,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建议省里在用地指标以及土地开发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并将××河两侧拆迁安置纳入经济适用房计划,同时帮助协调解决高压线迁建等问题。

三是××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将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同时对于改善整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减轻渤海湾污染以及促进××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恳请省政府适当给予资金支持。

第9篇

关键词:地表水 环境状况 保护对 江西省

江西省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它们与其他直接入湖河流共同构成鄱阳湖水系,经入江水道于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104 km2,其中江西境内15.71×104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省内不属于鄱阳湖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合计为1.04×104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539×108 m3/a,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5%,居全国第七位[1]。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677m3/a,高于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1 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量10.5×108 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6×108 t,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5.9×108 t。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78×104 t、氨氮排放量3779.6 t,工业废水达标率77.6 %。城镇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32.3×104 t、氨氮排放量2.5×104 t,生活废水处理率3.9 %[2]。

2002年,江西省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在全省主要河流89个评价河段中(评价河长5742km),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GB3838——2002,下同)的占评价河长的79.3%,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12.1%,其中,劣于Ⅴ类水标准的河段长245.5km;主要污染河段有南昌、景德镇、新余、萍乡、赣州等城市河段,以及东乡、全南、莲花、永丰、上高、高安、德安等城镇河段;鄱阳湖评价水域2184km2,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的占72.9%,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0.3%,主要污染水域为赣江南支口;柘林、万安、江口等主要大型水库的水质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3]。全省局部水域的污染主要是受到点污染源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2] [3];但农业生产、矿山资源开发等产生的面污染源,给水体带来农药、化肥及重金属、酸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4] [5]。

2 水污染原因及发展趋势

2.1 水污染原因

当入河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时,就开始产生水体污染。在主要受点污染源影响的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与枯水期流量呈正相关,因此,入河排污量和稀释流量就成为决定河段水质状况的两个主要对立因素。

(1) 现状排污总量还不至于造成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

2002年全省月平均废水排放量0.875×108 t,而全省汇入长江及其他外省水系控制断面的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自产量)之和约为580 m3/s,由此计算的污径比为5.8%。由于90%保证率枯水月份的污径比不大,因此,全省现状排污量还不至于造成地表水总体污染,这与全省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也相吻合。

(2) 生活废水处理率低是造成部分城镇河段污染的主要因素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0.5×108 t,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6.3%。全省废水COD排放总量39.08×104 t、氨氮排放总量2.88×104 t,其中生活废水COD排放量占总量的82.7%t、氨氮排放量占总量的86.8%。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9%。由于全省生活污水处理率极低,所排放的污染物(COD、氨氮)占总量的比例达80%以上,因此成为全省部分城市、县城河段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废水达标率不高也是地表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2002年全省工业用水总量为42.8×108 t,重复利用率仅为48.8%;全省工业废水达标率仅为77.6%,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虽然全省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物(COD、氨氮)占总量的比例还不到20%,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小于生活污水,但由于其大部分排放在城镇附近河段,与生活废水造成的污染具有叠加效应,从而加重了水体污染程度。此外,全省主要排污企业,如江西江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贵溪冶炼厂)和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等的废水,对其排污口下游河段的污染十分显著[5] 。

(4) 部分城镇河段因稀释流量太小而导致水污染问题突出

萍乡、东乡、莲花、永丰、德安、上高等城市和县城位于各级支流河段,虽然这些城镇的排污量从全省来看并不算很大,但是由于所在河段枯水径流量都很小,致使水体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5) 面污染源对地表水的影响不容忽视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钨、银、铀储量居全国前列,与钽、稀土被誉为江西的“六朵金花”。全省矿山开发集中在5个重点区域:赣南钨矿及稀土矿区、赣东北铜及多金属矿区、萍乡~丰城煤、铁、盐矿区、赣西北铜金矿区、景德镇瓷土及煤矿区。据调查,至1999年,全省矿山开采累计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940km2,累计废石存放量12.85亿t,尾砂累计排放量11.53亿t,矿山废水约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导致了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且给水体带来重金属及酸污染。例如,赣东北铜及多金属矿区产生的大量含铜及酸的废水,使乐安河及其支流大坞河、泊水河水体受到污染,损害了水体的饮用、养殖、灌溉等功能。

此外,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其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农村畜禽饲养场粪肥流失形成的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2 水污染发展趋势

目前,江西的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大,且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水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水污染问题只是在局部河段比较突出。但是,江西正在进入高速增长、奋力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全省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增加,对水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增大。我国经济较发达省、市的水污染经历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江西省在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区域性水污染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形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污染,其治理难度一般都很大,不但需要巨大的治理费用,而且治理时间也将很长。这主要是由于涉及到工矿企业需要大量的治理费用,甚至不少还要关停并转等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3 水环境保护对策

3.1 科学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

水环境保护规划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成果对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发展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在我国大部分与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要求编制或执行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规划。

根据江西省地表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特点,建议全省水环境保护规划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坚持“节污水之流,开清水之源,公平、公正、公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把“保持全省地表水总体及各市、县出境断面水质良好,各类功能区水质达标,局部污染合理控制”作为总体目标。

按照上述规划原则和目标的要求,建议规划中重点研究确定以下内容:

(a) 水(环境)功能分区

(b) 各市、县出境断面和各类功能区的水质标准;

(c) 全省及各流域、各市、县主要污染物控制排放总量;

(d) 各流域、各市、县的重点排污河段(一般为城区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及主要污染物控制排放量;

(e) 各市、县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方案;

(f) 现状排污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段的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g) 流量小的支流重要城镇河段的合理“开清水之源”方案。

鉴于水环境保护规划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为了保证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建议由政府组成规划编制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并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具体编制工作。规划编委会应由政府综合部门牵头,水利、环保、城建、市政、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参与组成,其办公室应设在政府综合部门。在规划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各有关部门、工矿企业积极支持和配合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地表水资源具有行政和流域两重属性的特点,建议全省地表水环境保护规划分省、市、县三个层次,按水系分流域进行编制;各级规划都应在上级规划的指导下工作,并将规划成果按行政区和所属流域进行汇总。各级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经上级审查和批准后,应该公告,予以实施。

3.2 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决策

江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初期,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其中,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发展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重大规划,都应该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因素,并按环评法规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避免因战略性失误,造成难以治理的区域性水污染。

例如,城市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萍乡市、景德镇市、瑞金市、德兴市、东乡县、德安县、兴国县等市、县,在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和调整工业结构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水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作用。如果盲目追求城镇发展规模,或上多了耗水量多、排污量大的建设项目,结果必然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3.3 加大水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我国已有了比较系统的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近年来在可操作性方面也得到明显的完善。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及狭隘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干扰,不少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相关法律、法规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区域性水污染问题越来越难以控制,恶性水污染事件明显增多。江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全省上下都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这种形势容易造成因片面追求招商引资数量,导致排污严重的项目流入省内的现象。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水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以有效落实,是当前我们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

实践证明,水污染事件通过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后,可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对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加大水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公众增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并掌握相关法律武器;同时,应积极支持、鼓励各类新闻媒体,对水污染问题进行及时追踪和如实报道。此外,还建议在各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当地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以及行政区交接断面的水质状况,以便社会各界了解和掌握水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信息。

3.4 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基础研究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是防止地表水污染的根本途径。但是,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的排污量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非常低,农村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和发展集约化养殖业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面源负荷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应大力加强清洁生产工艺、污水处理技术和面源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增大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也是控制地表水污染的有效方法。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调节枯水径流量,可以增大地表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减少部分污水处理量,从而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工作,建议在保证河流合理的生态流量、稀释流量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建立、健全排污权的补偿和交换机制,有利于减少地区矛盾和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保护区或下游有特殊用水要求的地区,其应有的排污权受到限制,而受益的主要是下游地区,因此,对排污受限地区进行相应的补偿是完全应该的。此外,各地根据本身资源条件的不同,可能拟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结果有些地区的排污权限可能不够用,而另一些地区则有可能富余较多。只要排污量不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就可以考虑允许其购买别处富余的排污权。

4 结语

江西省地表水资源量较丰富,加上经济欠发达,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太大,因此,目前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是,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增加,对水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增大。为了避免因经济发展而导致区域性水环境污染,本文从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发展要科学决策、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全省地表水环境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邓文钰.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水利科技.2002(4): 203~207

[2] 江西省环境保护局.2002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R]. 2003年5月

[3] 江西省水利厅.2002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R].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