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药理学理论

时间:2024-03-23 17:29:36

导语:在药理学理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药理学理论

第1篇

两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录入我校编制的成绩分析电子表格,结果用χ2检验,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及格率比较“三专生”及格率94.53%远高于“五专生”62.7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优良率比较“三专生”80分以上70人(54.69%),而“五专生”23人(10.0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2013级护理专业“三专生”和“五专生”的药理学理论课均由同一教师讲授,两类学生所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方式均相同,学习结束采用相同考题在同一时间闭卷考试。从表中的及格率来看,“三专生”远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0分以上的百分率也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次药理学理论课是采用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教师讲授为主。从考试成绩来看,此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三专生”。众所周知,“五专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小于“三专生”,尚属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的发育均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差。且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明显不如“三专生”。而大学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主,如果任课教师不分析生源特点,均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五专生”而言,任课教师在药理学教学中不能照搬“三专生”的教学方式,而应针对其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

(1)增加课前预习:将授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告知学生,让其预习,并要求在预习时若涉及到已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时应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中的传出神经系统分类“时,可提前叫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复习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的分类方法;

(2)课后复习:“五专生”学习自觉性差,若只是嘴上要求复习,恐学生不能认真执行,可以将每堂课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布置成问答题,要求学生回去做,下次上课时就此问题进行提问,并计分作为平时成绩,以督促其复习。例如,在讲完“一线降压药”后布置问答题:简述一线降压药的分类、每一类的代表药及其降压机制、主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给学生回去做,这样就能促使其课后积极去看书;

第2篇

【摘要】  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相互影响,宋明理学家的知行观对当时乃至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还有助于理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

【关键词】 宋明理学;知行观;中药;法象药理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干,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久远而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又与中医药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儒家文化对中医药学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宋明理学就是在宋明期间流行的以“理”为基本概念的新儒学,它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糅合老庄道家思想和汉传佛教大乘精神,构筑了其精微广大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家的知行观对当时乃至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朱熹的知行观及其对中药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1.1 朱熹的知行观

宋明理学中,以程颢、程颐和朱熹学术思想为主所构筑的“程朱理学”在中国中古以降影响巨大。而朱熹(1130-1200年)更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所提出的理气观、心性观、格物论、知行观,对后世影响巨大。

朱熹论知行说:“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废。……但只要分先后轻重,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1]由此可以看出,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说。

“知先行后”说,主要是指人的知识与人把既往知识付诸行为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行”不是泛指一切行为,而是指对既往知识的实行。“知”指知识,又指求知。在朱熹的哲学理论中,倡导“格物致知”。“格物”就是要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就是要“推致吾心中固有知识”,要使心中天生即有的觉知全部显现出来。格物致知虽然是一种行为,但其活动属于明理求知,而不是行理求理,所以格物致知只被看做“知”。可见,朱熹所说的“行”的意义较窄,仅指对既有知识的实行;“知”的意义较宽,包括所有求知活动在内。

1.2 朱熹的知行观对中药理论发展的影响

1.2.1 对法象药理学构建的影响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金元明清时期的诸多中医药家,大多均为习儒出身,如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张璐、张志聪、陈修园、汪昂、徐灵胎、邹澍等,或官居显位,或科举失利改投医药,然其学术思想均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了法象药理学。在北宋末期,已有法象药理学的雏形。而金元时期的医家则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法象药理是中药学传统理论中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法象药理之法象一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二是效法、模仿的意思。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如连翘性状象心,故入心经;桔梗色白,故用于治肺。法象药理学的建立,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影响力直到今天仍未磨灭。

“程朱理学”强调格物穷理,法象药理学的产生固然与格物穷理的影响分不开,但与朱熹的知行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法象药理学很多内容是建立在《神农本草经》四气、五味理论,以及《内经》运气学说理论的基础上,这是“先知”。而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虽说是创新,但仍没有离开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五运六气等理论系统,只是这些理论的进一步延伸罢了,是对既往知识的实行,这就是“后行”。

1.2.2 对明末清初本草界尊经复古之风的影响

朱熹的“知先行后”,强调了圣人知识的重要性,故宋明以降,科举考试均以四书五经为蓝本。这股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本草界。金元时期,医家学说呈现争鸣之势。明末清初,医药学界兴起了一股尊敬复古之风。这股风气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古典经典医学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研究,排斥金元医家的某些学说。例如明代医家缪希雍,认为《神农本草经》是古“三坟”之一,“观其尝药别味,对病主治,施之百世,无可逾越”[2],但“从未有发其所以然者”,于是打着尊崇《神农本草经》的旗号,著成《神农本草经疏》,从事药性药效等方面的探索。又如清代医家张石顽的《本经逢源》、张志聪的《本草崇原》、陈修园的《本草经读》、徐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均是类似的著作。这些著作均以《神农本草经》为肇始,这是“知先”;但又使药物的运用更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谓“行后”。

2 王守仁与王廷相的知行观及其对中药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2.1 王守仁的知行观

王守仁(1472-1529年)生活在明朝中后期,是明学中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是“心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说。如提出“某常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3]即知以行为自己的实现手段。这样,没有什么独立的、先于行或与行相割裂的知,要达到知,就必须通过行。同时,行有知作为指导。所以,知与行是不能分离的。

王守仁还提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3],并举例说:“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知路歧之险夷者耶。”[3]王守仁的这些说法,作为认识来源的讨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这是正确的。

2.2 王廷相的知行观

王廷相(1474-1544年),生活的年代与王守仁大致相仿。他提出:“夫圣贤之所以为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而已。”[4]也就是说知识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他十分重视经验,指出人的认识能力虽然是天赋的,但如果没有感性经验的凭藉,就无法获得知识。他特别重视感性经验——见闻,但他并没有陷入狭隘的经验论。他指出:“耳目之见闻,善用之足以广其心,不善用之狭其心。”[4]善用之就是善于用理性思考分析、鉴别感官得来的经验,以之作为理性进一步活动的材料,以便从经验的积累上升到普遍的认识。

2.3 王守仁与王廷相的知行观对中药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从古到今,很多中医药家应该都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履践者。而“知行合一”的杰出代表,当首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他本着追求真知、实事求是、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完成了科学巨著《本草纲目》。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通考据”与“询野人”。“通考据”,即认真研究、继承前人的著作与经验,详尽地占有文献资料,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考证,纠正旧说的错误,求得正确的认识。“询野人”,即走出书斋,走出研究室,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进行社会调查和科学试验,这些考察研究为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清代学者吴其浚,曾在全国多个地方任职、游历。每到一处,对当地植物特地了解、观察,并进行采集、记录和绘图,常请教于草医和劳动群众,通过多年积累,掌握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同时又参考了八百余种古代文献,通过整理、总结,编著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此基础上又修改补充,著成《植物名实图考》,在中医药学术界发挥了重要影响。

3 结语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功不可磨的,其中有许多东西至今还值得我们借鉴。但宋明理学本身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甚至出现了僵化、教条式的发展趋势,这表现在它的知行观上,同时也影响到中医药界。例如法象药理学在中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度丰富和发展了药学理论,有些内容至今仍作为解释药物性能的理论依据以及临床用药规律的归纳。但又因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给中药学理论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同时在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知行观的巨大影响下,中医药学始终沿着一条轨迹发展,没有象西医学那样走上动物实证和器械实验的道路。

因此,正确、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还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追寻中医学的发展道路,也具有深远的意义[56]。

参考文献

[1]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8.

[2]缪希雍.缪希雍医学全书·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8.

[3]王守仁.阳明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5:53.

[4]王廷相.王廷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836.

[5]陈 来.宋明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第3篇

1.建立必要的知识框架,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高职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间分配比例达到了1∶1,这无形之间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时间。那么如何利用有限时间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呢?我们总结出框架教学顺序,由宏观到微观,由“用”;到“学”;的顺序。①先将药学专业言简意赅的进行整体介绍,再学习具体课程。如果将药学专业的知识框架比作一个房间,专业核心课程相当于房间的梁柱,是关键。而专业基础课程、素质课程相当于地基。具体知识点就是砖瓦。今后工作、再学习的过程就是添砖加瓦的过程。思维中有了这个框架,学生就对药学专业大体上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明确后面各课程、各知识点的学习意义、学习方向和方法。让学生心中有底,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②具体课程教学顺序按照工作过程重新组合,符合实际工作流程和认知顺序,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兴趣和树立自信心。

2.充分发挥有效资源,全面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一旦被激发,则表现为对事物的优先注意和集中,将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和主观意志的努力。因此,在学习中若能明确目的,引起兴趣,就可以使学习的刺激在大脑皮质引起优势兴奋灶,注意力集中,不易受其它新刺激的干扰,[1]所以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论性强,则避免不了枯燥乏味。如何尽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就看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质的媒体,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药理学》讲解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的常见不良反应———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症)时,可向学生播放震颤麻痹患者的临床体征录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药理知识与疾病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记忆。又例如讲授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理论时,怎么说都是抽象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用立体动画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轻松地接受。另外,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在讲授各论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相关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问答式教学法我们在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能够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问答式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医药基础》在能量和体温调节的教学时,教师并非采用单纯讲授方式教学,而是给出提纲,让学生根据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自己归纳总结,然后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通过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获取了学生的真实反馈信息。有的放矢的讲授,效果良好。

2.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先做充分的准备。《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在这种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在高血压疾病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将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学生分组通过预习、讨论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学生、教师互换角色,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讲授课程,其它同学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提问,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分组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种方式大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第4篇

1医学生药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1从事医学职业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教育中重点强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根本。医学伦理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密切联系医学生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医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医学伦理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对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医学院校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课后医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的几个重要方面如专业能力、情感能力、知情同意、保密原则、费用和治疗设置、双重关系、心理测验的使用的判断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伦理教育课后伦理意识越来越清晰、明确的趋势。

1.2强化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涉及药学的伦理教育

加强学生综合知识培养,研究生命伦理学的教学实践对学生普及基本的生命伦理学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传统的伦理学教学内容多注重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对实践问题的应对能力培养,导致医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理论空洞,难以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因此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以临床用药实例形式讲解药学伦理课的内容,克服了抽象、空洞和泛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医学生缺乏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药学风险是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导致损害发生的用药风险是与预期治疗结果相悖的不确定因素,可直接导致药品引发的医疗事故。临床医师正确认识药学风险并加以防范是摆在医疗机构面前的长期的重要任务。应强调医疗行为人的作用,强调道德伦理在临床诊疗实践的重要性,掌握用药风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是临床医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医疗工作的年轻医师经常面对的。

2药学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2.1临床药物伤害的实例教育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品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总是尽量避免发生而又经常发生的事情。避免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即安全用药也是药物应用遵循的三项原则之中最基本的要求。医疗机构的药品伤害事件源于医疗工作的粗心马虎、不负责任。

2.2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

医学生参加临床工作后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是药物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其首要原则是临床试验的伦理性大于试验的科学性,保障受试者的权益。涉及的伦理问题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护受试者的权利,包括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权和公正权等;二是保护受试者的利益,即使受试者受益最大化、风险最低化,并且相对预期利益而言其风险是合理的。同时,也考虑到生物医学研究人员的利益、需求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强调药物试验必须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结合实例将药物临床研究,系统的讲解涉及的伦理要求。通过直观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

2.3药物临床应用的伦理原则

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安全体现了医学伦理的底线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是对医师最起码的伦理要求,是应该做到的。其内容包括提高用药安全意识,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遵守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医疗责任,防止用药错误发生;加强道德修养,排除临床用药的趋利思想及不当利益干扰,努力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到知情同意,合理用药,合理施治。

3药学伦理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3.1在《临床药理学》部分章节增加知识点

在《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药物临床试验、临床用药管理等章节及知识点增加药学伦理内容,以多媒体教学对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充分展示图片形式的实例教育,给医学生以视觉的冲击。

3.2以临床用药医嘱分析临床用药的伦理原则

临床治疗经常会遇到药物的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使用问题,面对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也是医生面临的治疗抉择问题。《赫尔辛基宣言》附加原则指出,“当无现存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时,若医师觉得有挽救生命、重新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的希望,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医师应该不受限制地使用尚未经证实的或是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需提供必要的临床证据如权威专著记载、专业学会的指南、临床大样本的试验结果以及必要的循证医学分析结果等,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确认该治疗是为了患者的健康权益而不是为了医学研究目的和其他目的之后予以实施。让医学生知道这种行为的是非善恶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并不取决于其性质,符合伦理学的后果论。如医院对已批准适应证为治疗进展期卵巢癌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联合化疗失败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紫杉醇,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癌。虽然是超适应证使用,但是申请使用科室提供的中华医学会的诊疗指南,将紫杉醇联合使用氟尿嘧啶列为治疗胃癌的全身化疗常用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用于胃癌的治疗。

3.3药品不良反应伤害的实例教育

药品上市前的研究具有局限性,也可能带来伤害。一是从动物实验推测到人;二是临床试验存在病例数有限、观察时间短、受试人群限制、用药条件限制、用药目的单纯的缺欠。药物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也就出现1960年前后在欧美地区、日本治疗妊娠反应的沙利度胺药物事件,受害患儿人数超过1万人。在我院治疗1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型)Ⅲ期的患者时,医嘱R-CHOP方案治疗。先行给予止痛剂和抗过敏药处理患者,输注药物利妥昔单抗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恐慌感,逐渐加重,发生利妥昔单抗引起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支气管哮喘。即刻停药处理,症状缓解,随医嘱改用CHOP方案药物治疗。

3.4药品不良事件伤害的实例教育

结合医院几年发生的真实的临床案例,将医疗机构经常见到的不良用药的表现形式概括为:处方药物不对症,药物选择缺陷、错用药,缺乏指南的规范性用药,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的经验用药如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使用药品,用法错误,药物配伍禁忌下用药、对已知药品过敏的患者使用该药等医师处方问题;发出过期药、错发药,发药不交代用法用量、不交代注意事项,未按照规定的标准储存药品而产生潜在的药品质量问题,未控制高危药品危险因素的用药风险,提供低质量问题药品等药师调剂问题;输液错误、打错针、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输液(药物溶解不充分、配置输液时治疗用药的剩余药液超过规定量)、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输液(避光输注、过快或过慢输注等)等护士操作问题。这些问题随之带来的是极易发生的药物伤害事件。临床的真实病例触目惊心,如一患者因手术后排尿困难,医生使用拟M胆碱药氨甲酰胆碱以消除尿潴留,药师误将去极化类肌松药氨酰胆碱视作氨甲酰胆碱发出,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由于床号错误,护士将其他床位患者的催产素误注射给正常临产妇,引发子宫强直收缩,被迫急行剖宫产。一男婴患者细菌性痢疾合并中毒性肠麻痹,医生在抗菌、补液治疗中,因腹胀加剧准备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治疗。医师将该药口服量看成肌内注射量开出医嘱,误用后数分钟后患儿面色发绀,出现意外事故。在医、护、药三个环节中均可能发生药物的伤害事件,上述的每一个案例都留有医院对患者的药物伤害事件的影子,对于实习医学生来说是生动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案例也都渗透着患者的付出和伤害的代价。

3.5药物试验的伦理问题实例讲解

药物临床试验监督管理和遵守的法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医学研究审查伦理委员会操作指南》等。综合几个药物试验案例,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试验机构缺乏专职化人员;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改进和落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记录不完善和追踪有差距;临床研究结果有时被人为修饰;实验室的检验设备使用不规范,检验结果判定标准不一;实验方案、研究病历、病例报告表、日记卡等时机不当,可操作性差;试验用药及资料交接、储存保管、试验使用不当;数据不能及时、无误、完整的记录与保存,可溯源性差;部分受试者保护权益的责任落实没有到位等。目前虽然国家有较为健全的临床试验法律法规,但是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药物临床试验的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会因制药公司资助的临床试验而形成的报告产生偏倚。强化伦理教育,强化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落实药物试验过程中的各个责任方的责任,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作为临床医生的研究者,受试者,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和临床试验申办方。

4对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实施药学伦理教育的体会

4.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能力

面对药物伤害的历史和现实,可以激起学生的怜悯共鸣,从而产生一种责任的冲动。临床治疗上的精益求精、工作上认真负责,需要行为人用点滴的行为具体表现,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很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体现。就在这进步的过程中,起伏凹凸、阴暗光明、波峰波谷的映衬对比之下,或是或非、或正或误、或赞或叹,平和看来也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会给医学生一些警示。

4.2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事外功夫

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疾病复杂致临床治疗中还存在着经验治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摸索,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否则将无法进行。医生必须从多边缘学科汲取营养,包括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努力掌握本领,学生会感到莫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事外功夫是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体会、认识、感悟,广揽博收、厚积薄发、锲而不舍。事外功夫是内力的调动,完全是内心控制力的表现,是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精神的升华。

4.3增强学生高尚医德的责任感

案例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以往医疗机构发生的事件、产生的结果以及对内心的触动和感悟,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其传递的真情会唤醒良知。通过案例式的系统介绍,能产生从生理向心理的延伸,能使人的心理获得舒适平和的感觉,能进一步促进行为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行为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责任感。使医生在医疗这种职业行为中,在误解、曲解声中进行医疗活动,而没有怨言。

4.4掌握药学伦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应用规律

重点强调药学伦理将对学生们的医学伦理意识水平和敏感度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遵守道德法则、伦理法则的医疗活动,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不损害医患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诊治,合理用药。

4.5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临床运用

行为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了,运用药物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于临床医疗实践会产生良好的结果。医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掌握药物使用的依据,并且依据相关的道德规范及治疗指南从事诊疗工作,会给患者带来益处,也会大大的减少药物引起的医疗伤害。

4.6有利于加强医学技术应用的伦理规范

医疗机构正在加强医务人员应用医学技术伦理规范管理,培养和加强自身的职业伦理操守,用自身掌握的医学技术知识从事符合伦理规则的事情。对医学生来说,强化医学生伦理规范意识,并使之成为其未来从业的一种职业要求。现实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医学技术应用规范纳入专门针对医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并给予高度重视。

4.7有利于提高防止医疗药害的警戒水平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充分掌握药物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合理诊治,合理用药,对患者处以同情心,多一份责任心,形成医、护、药多环节控制,就能够减少、避免临床药害发生。

5结语

第5篇

药物的形态、色味、性能皆原于“四元三子”,即药物的生长源于自然生化中四类(气、火、水、土)千变万化的运动性态及“三子”(金、木、活类)化育聚结而成。先贤刘智《默格索德》(即《真理探索》)曾指出:阴阳“化”而为“水、火”,水得火则生“气”;火暴水则生“土”,是故水、火、气、土“四象”成焉,又称名为“四元”。“四元”同时成为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物质“色”这两个方面的“元宗”。万物开始化育,首先配合化育形成“金”、“木”、“活”三子;土与水凝结,得到气火的变化而生成“金”;气与火和合,又得到地水的滋培而生成“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三子形成之后,万物皆兹化而生。

在自然生化形成中,各类物质,包括药物按照一定生成程序先后问世。一切药物都来自火、气、水、土这四大元质:即药物依靠火使其温热;依靠气使其有发育长成的活动空间;依靠水使其潮湿;依靠土使其生长成形。

气质分类为火、气、水、土四类,具体为:

火,气质干热,位于高处,量轻,性升腾,调节天地寒热,湿干程度,能给万物热量,使它们分解、成长、成熟,甚至能溶化和改变坚硬物质。能制约水、土之寒。有使万物成长的作用,药质居于里,色多黄。

气,气质湿热,位于空间,量较轻,性浮动。能缓和太阳过多热量对水和地面的影响,填补空间,无孔不入。能营养万物,促进物质代谢,在万物的生存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药质居于外层,色多红。

水,气质湿寒,位在空间,量较重,性窜动,在所有生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能运输和溶解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防止营养物质在过多热量的影响下出现不良的分解性腐败。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能畅通排出万物在物质代谢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药质藏于最里,居于中者,色多白。

土,气质干寒,位最低,量重,性沉静。常受太阳的热化和干化作用,也常受水的溶解和结合作用。在保持万物形态的同时,也能调节水对过湿和过热的现象。能为生物保存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对有些物质有分解和加工作用。药质居于最外,色多黑。

回族医学用“四元”归类物质属性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是火、气、水、土的本身,而是按其特点、作用、性质等抽象的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土质而性寒的药物,具有收敛作用;火质而性热的药物具有刺激作用;水质而性干的药物,具有渗透作用;气质而性湿的药物,具有滋润作用等。

在论及药物的表象类别时,回族医学“以其胜者为名”:即“金气胜名金”、“木气胜名木”、“活气胜名鸟兽”。回回先贤曾用实例说明:“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鸟兽得之成为鸟兽之宝;草木得之,为草木之精;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为坚明定固也。木气流行,山得之生嘉植,水得之生浮萍,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坚质,禀气胜者中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羽毛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生于土者为蛰虫,其形质与土壤似。”在论及药物相互配伍中的七种情性时又指出,“四生之中,禀气火胜者能飞;禀土水胜者能走;禀气土胜者性湿;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包括质性相同的两味药相配为“性亲”,即为“七情”。可见,四植、四生、四活中“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生,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三者代天地之化育者也,故曰万物母。”

所以,药物形成依赖“三子”,生长化育源于“四气”,只于药物四性,即药物的四禀性,冷(寒)、热、干(燥)、湿(润)。其中热与寒是药物相反的两种“能力”;燥与湿是药物的两种相反的“质量”。而燥(干)的药物又分为具有热的性能和具有寒的性能两大类;湿(润)的药物分为具有寒的性能和具有热的性能两大类。

回族医学在论及药物性味时,各依其三子(金、木、活)至所专盛之“四元”而判断。即三子四性十二味:

金气流行于四物,至所专盛之“气”,其性湿,其味淡;至所专盛之“火”,其性热,其味涩;至所专盛之“土”,其性燥,其味咸;至所专盛之“水”,其性寒,其味臭。

木气流行于四植,至所专盛之“气”,其性湿,其味甘;至所专盛之“火”,其性热,其味辛;至所专盛之“土”,其性燥,其味苦;至所专成之“水”,其性寒,其味酸。

第6篇

为达到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和中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趋势,教学要求,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成为勤思善学的主人翁,而且理论与实践要结合,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从更新教育观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与教学形式、评估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理论教学

为达到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飞速发展趋势,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水平,而且主要要达到“学以致用”,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弊端,为将来能创造出很好的产品,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愈加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保证传统理论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各基础学科的内容要相互呼应,在教学中注意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渗透,这将对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1];同时结合现代教学的方法,推陈促新,不断深入、不断扩大关于中药药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几年的理论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精选教学内容,讲解要思路清晰,重点分明

中药药剂学内容繁杂,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表面化学与胶体、中药制药工程与设备、生药学、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内容繁杂、难以掌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脉络清晰、主次分明,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对重点、难点内容,力求讲深讲透,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复习;熟悉内容启发式教学,便于理解记忆;了解内容简单介绍或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中药药剂学中的每个剂型的讲解,笔者理出这样的思路:定义——定义的特点(优缺点)——工艺流程——制备的方法——制备操作重难点分析——质量检查等,使学生在学习某剂型时就会不自觉地去考虑,在讲解中重点讲授剂型的特点并对制备操作重难点分析,并督促学生学习记忆。传统非常用的剂型则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剂型,并增加现代新型剂型,让学生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主次分明。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对比以前所学相似剂型,不仅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抓住各种剂型的特点,这样就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加强相关习题的训练,以强化记忆课堂所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讲一节课并不难,讲好一节课却不容易。讲课不仅使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启发。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随着开场,跟着老师的分析,不自觉地进入新的故事(知识领域)中去呢?在讲课中,我常采用的有导入式、启发式[2]、总结式、提问式等方式。例如,在讲述第六章 中药提取(举例:中药骨碎补中的二氢总黄酮的提取)中,我采用了启发、诱导式教学,讲课中有意识留下疑问,引起学生悬念和思考;课堂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先要求同学回忆《中药化学》学过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水煎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酸沉法)等。然后要求根据已学过的《中药化学》中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特点,与提取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大生产实际情况,选出适宜的提取与精制方法。回答总结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具有酚经基,显弱酸性,从而可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水液中而开环,加酸酸化后闭环沉淀析出,一般酸碱用量小、耗损不大,成本不高,故可优先用碱提酸沉法;水煎法由于水这种溶媒价格便宜可用但然而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酚经基,有的易氧化,或加热易破坏有效成分。骨碎补中有效成分柚皮苷因随时间增长而含量降低,而且可能由于杂质影响而存在过滤较困难。有机溶剂提取法则可克服水煎法缺点可被采用,但有机溶剂易燃,不安全;用量大、耗损大,成本高。结合生产实际与经济效益考虑,以碱提酸沉法较为宜。

一问一答,既使课堂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更在启发、分析中,达到了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多方位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同学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变成勤思善学的主人翁;最后对提取精制方法进行了总结。

3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其探索与创新能力

有时,老师给出题目,让学生去图书馆检索资料,针对所涉及内容现进行思考,然后进行讨论、讲评。或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或试讲),并进行讲评和补充。如有一次,我们精心布置的讨论题目是:制备胶囊剂需要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

主要从要求以下几个方面回答:①药物的性质:哪些药物能或不能制成胶囊剂或者哪种胶囊;②生产上:内容物的处理方法;胶囊壳型号的选择;辅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生产质量问题如何解决(如水分超标、装量差异不合格、崩解时限或溶出度不合格)等等,对①中哪些药物不能制成胶囊剂又进行解析:水溶液和稀醇溶液能使胶囊软化和溶化,所以不能制成胶囊剂;易溶性药物,或小剂量有刺激激性的药物,由于胶囊壳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而不宜制成胶囊剂;风化药物可使胶壳变软,潮解药物可使胶壳变脆,不宜制成胶囊剂;强酸性药物可导致囊壳水解,强碱性药物能使囊壳变性影响崩解,不宜制成胶囊剂。这样,不仅脉络清晰,而且使学生对此剂型有综合而深入的了解。采用自学讨论(或试讲)法,加大自学力度,变滔滔不绝“填鸭式”的满堂灌的课堂讲授变为自学和讨论的提示与总结。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老师,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要不怕犯错误,大胆尝试。并肯定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探索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转贴于

4 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师生信息共享

中药药剂学与其它药学课程相比,它的一个难点在于对已学课程的综合应用。如设计某味中药的某一种剂型的中药制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不仅要有主体思路,而且要在教学时转变“师道尊严”的权威观念,不要唯我独尊,放下架子与学生的交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所教授的每届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际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讲课内容、速度和方法,补充必须其它基础课程知识。否则,尽管教师讲得很好,教学内容也很丰富,但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或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无法真正掌握所学内容,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老师与同学的交流,谈学习心得、经验体会,才能鼓励学生参加学习兴趣小组、科研小组,激发学生进取意识,奋发向上以及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既能使学生能牢固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5 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与教学形式,集中同学的注意力

语言文字作为交际的基本工具和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扩大和增进对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上课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知识。教学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教师的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节奏、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巧妙配合手势姿态,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用语言来粘住学生的心。教师激励的语言可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诱导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的思考。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比如,单讲某剂型的定义与特点、制备等理论基础知识,就略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对此,我紧密结合生产与科研实际,结合现代药学发展动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加入对生产实际问题的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灵感,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又如在讲授厂房GMP要求时,把学生领到重庆中药研究院制药厂,提出课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体会GMP要求,最后进行检测。在讲授中药制备时,把典型的制剂处方交给学生,允许他们参考书本进行讨论,阐述自己对制剂处方制成某制剂的理由以及关键操作的处理的体会。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6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

中药药剂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往教学偏重理论,只靠教师讲授教材内容,缺少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理论上达到了要求。但缺乏感性认识,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必须采取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多种媒体增加教学直观性[3]。如用标本实物、幻灯、录相、投影,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手段,给同学们直观的印象。既可以省却书写板书所占据的大量时间,又可以增加知识容量,在学生头脑中再也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比如在讲授制片机的结构与应用原理以及制片流程时,通过放映Flash动画,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中药药剂学教学发展的方向。

7 改革考核方式,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传统的考核强调信息量的掌握,而忽视动手和思维过程。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药学专业人才,以考促学将考试与培养目标相联系,将知识检查与能力考察相结合的考试中,既重视考评内容的准确性,也不忽略考试实际问题的分析,比如对制剂处方的分析,并明确分值。授课教师对中药药剂学试题的难易度、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建立试题库,使考试成绩能客观反映教学质量。试卷以客观命题为主(包括单选题,多项选择题),配合了少量的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加强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分量。在强调了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综合分析的处方题、论述题型。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可对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有一个客观科学的反映,能较全面的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有效避免了高分低能和分数贬值现象。

8 抓好课堂纪律,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风的形成,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班级的看法和学生本身对班级的凝聚力。没有好的课堂纪律,也就无从谈及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首先发挥班、团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团结同学,教会自我管理。我校教师都有签到卡,基本做到管上课出勤、管课堂秩序、管作业态度、管考场纪律。同时明确记录自己和别人的扣分和加分情况。如此一来,每个人都会注重自己的形象问题,不随便犯错了,经过一个学期下来,基本上令人满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冰清,李 青.肖荣国.谈生药学课堂教学[J].药学教育,2003,19(2):34.

第7篇

科目三理论学时需要满10个小时。

下列是科目三理论学习的内容:

路面驾驶正确的起步。路面驾驶基本技术。路面驾驶倒车及停车技术。路面驾驶及通过路口技术。文明驾驶行为养成。安全夜间行车技术。正确的驾驶道路驾驶技巧。山路及高速公路的驾驶技巧。汽车紧急情况的处理及急救。路面驾驶法规及路标识别。路面驾驶法规及路标识别(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一、课堂激励无时不在

在一天的学习中,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因此,课堂激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眼神激励。眼神,这种无言的激励,最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情,收到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如教师提问学生时,给予期待的目光;当学生做事正确时,给学生送去高兴、肯定的眼神,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Z言激励。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也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多使用真实、准确、精彩的评价语言。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励性语言能改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所导致的“紧张、恐惧、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用:“你完成得真漂亮”“你的表现值得大家为你喝彩”“不错,像个男子汉”等激励语言,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行为激励。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如用开“火车”的方法提问,让更多学生受激励;情景扮演要4位学生同时进行;多媒体投影学生练习、作业、作品;请学生上台做实验。

二、管理激励呈现效果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满足人性的需要,即满足人对尊重的需要,激起人内心的需要。

公布进步表激励。每次单元测验后,教师可以公布进步名单,从不同角度分析每个学生进步的情况,挖掘学生的每个进步,并进行公布、表扬,让每个学生都受到激励,充分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示优秀试卷。把优秀试卷展示出来,让学生学有榜样,让其他同学找出书写的差距,答案细致的差距,作图美观的差距。同时,告知家长学生具体的进步情况,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也参与到对学生的激励中。

谈话激励。对进步不大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谈话,鼓励和提醒他们,争取下一次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设定目标和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不断地朝着目标前进。

三、活动激励和风细雨

组织各种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受到鼓励。

第9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学监护医院药学

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它主要通过药师进人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药品采购、供应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忽略了药学工作的技术内涵,“以药养医”、“重医轻药”的陈旧观念使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药师获得继续教育机会不多,在知识结构和层次上尚有欠缺,不能适应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这为临床药学在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随着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广大群众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呼声将日益高涨,如何让患者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药师要积极参与药物经济学研究,利用医院丰富的临床数据,运用最低费用分析、效益分析、效果分析、生命质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药物治疗模式对整个医疗系统及社会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在相同疗效的情况下,选择最经济的给药方案,优化卫生资源的利用,积极制定和推荐各种疾病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案,扭转医师处方无法监督的局面,促进合理经济用药。

世纪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院药学实践已开始由“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核心”的即“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此模式在国内被广泛称为药学监护。美国的大部分医院都有一批各专业的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参加查房会诊及疑难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讨论。但他们并不直接从事常规血药浓度的监测,由检验科来承担。这样,临床药师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药物的选择、合理使用和监测结果的分析上。美国临床药学经过多年的发展,药学服务深人人心,工作水平也达到很高水准,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决策指导地位,已得到了充分肯定,据一份调查显示,临床药师在住院病房参与治疗工作中,药师提出的用药方案和建议以上被采纳或经过修改后被采纳,药师面向患者参与治疗,发挥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由于临床药师全天候面向患者进行监护,不但发挥了良好的医疗效果,也使患者在病房的花费大大降低。[]

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三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临床药学,且许多省、市有关部门所定的《综合医院分级评审标准》也都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然而无论是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或药学情报功的开展还都十分不完全。目前,我国的药物治疗监测品种与美国几乎没有差异,凡是治疗窗狭窄,血药浓度与临床反应关系明确的药物国内都可以做。然而的品种,各医院实际监测还十分有限。

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已明确指出,未来医院药学的重点是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并将逐步建立起临床药师制度在医药卫生体制三大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过程中,“以药养医”的现象将会渐渐被消除在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不断萎缩、门诊药房剥离等“医药分业,措施的影响下,医院药剂科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辅助科室局面,向直接服务于患者、涉足临床区域的主流科室发展,就必须努力实现从单一供应型向科技服务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