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

时间:2024-03-23 17:29:37

导语:在碳排放造成的危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首字母缩写,即代表颗粒物,而2.5则是指颗粒物的直径为2.5μm。所以,PM2.5就是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重量表示,数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颗粒物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粒径小于2.5μm的称为PM2.5,为可吸入肺颗粒。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PM10/TSP的重量比值为(60—80)%。而近年来,通过对部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环境质量的研究,得出: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我国近些年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而PM 10组分中,PM2.5平均占到PM 10的50%-80%。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可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PM2.5的危害

大气中PM2.5的各种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大气环境领域进行的最多研究之一。从化学的角度而言,PM2.5组成一般分为可溶性组分、元素组分和碳质组分。可溶性组分一般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氯化钠等无机组分和甲酸、乙酸、乙二酸等可溶性有机物,可溶性组分一般占PM2.5质量的(20~50)%;元素组分包括Na、Mg、Al、S、P、Cl、K、Ca、Br、Ni、Cu、Fe、Mn、Zn、Pb等近40种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碳质组分包括有机碳和无机碳;有机物包括正构烷烃、多环芳烃等。这些污染物中含有很多致癌、致突变、致畸形化合物和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

因为PM2.5粒径太小,所以很难防犯。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μm的颗粒物,会被人的鼻子过滤在外面;直径在2.5μm至10μm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部分被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μm以内的细颗粒物,即PM2.5能顺利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人体血管。PM2.5能够造成咳嗽,不适等症状。由于粒径小,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积比PM10大得多,这就导致它们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更多。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携带这些有害物质,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所携带的有害物质就溶解在人体血液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PM2.5小于每立方米10μg是安全值。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μg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μg时增加15%。

2、汽车PM2.5的排放

2.1汽车PM2.5的来源

汽车排放到大气中的微粒主要是粒径小于1μm的固态和液态物质,以气溶胶、烟雾、尘埃等状态存在于大气中。汽油机和柴油机所排放的微粒是不同的。汽油机主要是铅化物、硫酸盐以及一些低分子物质,只有当车辆技术状况变坏,烧机油时,才有大量炭烟排出;柴油机的微粒排放主要是炭烟,成分也复杂。它是一种类似于石墨形式的含碳物质(炭烟)并凝聚和吸附了相当数量的高分子可溶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硫(SO2)等。这些有机物包括未燃的燃油、油及其不同程度的氧化和裂解产物,排放量比汽油机高30-60倍。

炭烟是柴油在高温(2000-2500℃)、局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热裂解、脱氢、再经聚合、环构化和进一步脱氢形成的具有多环结构的不溶性炭烟晶核。

图1 汽车PM2.5排放

2.2汽车PM2.5的危害

碳烟颗粒往往粘附有SO2及致癌物3·4苯丙砒等有机化合物及臭气,对人和动物均有严重危害。一般2-10μm的碳烟吸入人体内可排出体外。2μm以下的碳烟吸入肺部后会沉积起来,而0.1μm -0.5μm的碳烟对人体危害最大,除致癌作用外,这种碳烟吸入肺部后,会导致慢性病、肺气肿、皮肤病等疾病。

碳烟颗粒越小,悬浮于空中的时间也越长。见表1。这就增加了颗粒接触人的机会,以及颗粒在大气中受阳光和其他物质作用产生光化学反应的机会。而柴油机排出的微粒90%以上小于1μm,因此柴油机排放颗粒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表1球形颗粒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

3、颗粒物PM2.5防治措施。

1 增强颗粒物防治的法制建设和政府监管力度。首先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统领全局。

2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群的健康,必须加速研究

颗粒物导致大气污染的途径,制定控制的策略。

3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4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尘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成熟,主要有械力除尘、过滤除尘、静电除尘和湿式除尘四种类型。不断提高除尘技术对颗粒物的治理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结语

由于关于汽车PM2.5排放还是一个新课题,文章综述了PM2.5基本概念,危害,并着重介绍了汽车尾气中PM2.5的来源与危害,对防治汽车排放中的PM2.5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PM2.5的排放,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难题。有关汽车PM2.5的生成机理、测试方法、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努力,为我们拥有一个更加干净的大气环境做出贡献。

第2篇

【关键词】 机油添加剂 危害 预防措施

1 发动机机油的生产过程

1.1 基础油

基础油是从原油中精炼而来,原油必须经过几次工序的精炼才能用于生产机油,如去掉白油,硫磺和氮化物等不需要的成份,将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或转换成更稳定的分子。原油先是经过真空蒸馏分离成一系列的分馏物或粘性分子。并通过进一步分馏联合精炼等过程才能完成汽车机油基础油。

基础油一般分为:矿物油、合成油、以及加氢油。

1.2 生产机油的添加剂

生产机油使用添加剂(机油添加剂)主要以抗磨剂合成磨剂、抗氢化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泡沫剂、摩擦缓和剂、防腐剂、防锈剂等组成。

机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通过科学配方按照一定流程精制而成的汽车油。

2 汽车机油添加剂对发动机的危害

2.1 影响汽车机油的正常功能

正常情况下,在发动机保养期间隔时间内,机油应比较干净,接近换油周期时,颜色略黑,粘稠度略浓,无明显杂质,一但添加了机油添加剂会出现早期机油发黑,粘度增加,有金属沫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发机油加入机油添加剂:

(1)改变了发动机原机油的成份。

(2)增加了发动机原机油的粘度,加速了发动机的机械磨损。

(3)减小了发动机原机油的、冷却效果。

因此导致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寿命缩短。

2.2 使用汽车机油添加剂会导发动机积碳加剧,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由于发动机使用机油添加剂(特别是劣质的添加剂)会在发动机内部逐渐形成积碳,初期表现轻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积碳会逐渐严重会导致

2.2.1 发动机怠速不稳、抖动、熄火

故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添加剂快速产生的积碳,污染了汽车的怠速马达、怠速通道,混合气通过的数量减少,需要对怠速马达和节气门不断调整和不断清洗才能维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随着积碳污染的不断加速,怠速系统的调节功能失效,怠速马达卡死等,导致发动机无怠速、熄火的等故障现象。

2.2.2 发动机动力下降,加速性能不良

积碳加速形成后,发动机急加速反应迟钝,响应延后,需全力行驶时,发动机动力不充沛,疲软等现象。

(1)进气歧管积碳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先喷油后点火。当发动机断点熄火时,已经喷出的燃油无法收回,只能存留在进气道和气缸内。由于油的组分不同,轻质的通过没有关闭的气门挥发到进气道中,氧化后形成胶质物质沉积在零件表面,就是我们打开气门时看到的节气门表面和进气道的内表面黑色较软表面粗糙的积碳,重的组分则沉积在汽缸内经燃烧后形成很黑较硬的积碳。当进气道内表面的积碳形成覆盖层时,由于表面粗糙,使进气气流运动形式发生改变,产生“漩涡”效应,导致流速降低,进气量不足。另外,积碳沉积还造成发动机缸盖进气口的截面积减小,加剧了进气量不足的现象。进气不充分,使发动机的动力受到影响。

(2)喷油器积碳污染。喷油器处于最容易受积碳污染的工作条件下。发动机熄火后,未能燃烧的燃油形成油滴存留在喷孔附近,在温度和氧化的作用下形成积碳沉积下来。喷油器是燃油系统中最为精密的工作部件,对任何颗粒物都非常敏感。喷油器积碳污染后,使喷油器头部的喷油孔部分堵塞,导致喷射角度变小,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燃料转化成热能的效率下降,使发动机动力受到影响。

(3)进气门积碳污染。进气门上也非常容易生产积碳。当进气门上积碳较多时,一方面积碳占用了一部分进气通道空间导致进气量不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积碳有吸附燃油的特性,当发动机急加速时,浓混合比的混合气经过积碳时燃油被积碳吸收了一部分,实际上进入气缸内做功的是稀混合气,所以加速时会产生滞后、不痛快的感觉。

2.3 冷车启动困难

喘振、噪音增大、尾气排放超标,这几种故障现象的出现,都与进气门和燃烧室沉积了较多的积碳有关。

发动机冷启动时,需要较浓的混合气以保证顺利启动的需要,但混合气经过积碳时燃烧被吸收了一部分使混合气变稀,所以造成启动困难,待积碳吸收燃油接近饱和时才能顺利启动。

发动机启动之后,积碳内吸收的燃油又要释放出来,随着每一次的加速、收油,积碳内的燃油就有一个吸收释放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ECU调配的空燃比和气缸内实际存在的空燃比有一定的误差。氧传感器将实际检测到的忽浓忽稀的空燃比信号回馈给ECU,ECU就不断的调整空燃比。反映到车上,就是发动机急速后喘振。由于反复的调整空燃比,ECU会认为是氧传感器出现了故障,但是更换氧传感器之后没用多长时间,ECU又会显示氧传感器故障,实际上就是进气门上的积碳干扰了氧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当燃烧室的内表面有过多积碳时,会造成压缩比升高。现代的汽车发动机大多是高压缩比高转速的发动机,对压缩比的变化比较敏感,当压缩比升高时会出现爆燃现象。爆震传感器将爆燃信号传给ECU,ECU会推迟点火时间,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由于积碳在燃烧室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会产生多点燃烧现象,使发动机不能有序正常工作,噪声增加,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积碳的生成。

发动机有害气体排放主要有三种。既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其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的均与燃料的不完全燃料有关。发动机内部积碳的产生,影响了发动机进气、喷油、雾化、点火、燃烧等各个部位正常协调的工作,干扰了ECU的信息的采集。由于燃料的燃烧质量下降,不但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而且使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

3 预防措施

(1)随着汽车机油的研发,成品机油的性能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稳定,消费者和广大驾驶员应该相信科学,按使用规范使用正品机油,杜绝发动机机油里加入任何机油添加剂。

(2)其实汽车机油添加剂是经销商夸大了功效,实际作用不大,相应起到的副作用很大,加入这些产品,反而会腐蚀发动机内部零件,得不尝失。

参考文献:

[1]徐志刚.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林业种植;环境改善;作用

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缓解现代化生产带来的危害,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林业种植是一项有效改善环境的措施,它在多个方面能够为环境带来帮助,在林业发展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林业项目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为依据,以有关方针、政策、技术规定为指导,以实现林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从而达到保障林业生态安全、促进合理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目的。

1 调节大气碳含量

树木在光照下会产生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将空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氧气排出,因此树木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还可以将空气中的碳转化在树木本身中,为人类提供能量。目前由于大量的工业生产需要燃料的消耗,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森林可以将这类碳化合物进行有效转化,有效地为人类解决了碳排放的后顾之忧。

同时,树木所提供的木材一方面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实用的材料,将树木中的碳以材料的方式进行存储,另一方面木材可以解决其它燃料的后期问题,因此木材可以作为很好的燃料进行后期的自我回收,另外,木材还可以替代一大部分的其它金属材料,减少其冶炼和消耗,以达到控制大气中的碳含量的目的。森林担负着解决大气中碳的排放问题的艰巨任务,但是目前林业种植还不能够形成足够的林业面积以达到完全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目的,目前的林业种植还处于一方面改善环境,另一方面支持木材产量的状态,因此要想达到完全解决二氧化碳问题和木材供应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改善大气酸含量

林业种植在大气的酸含量方面也具有极大的改善与控制作用,目前大气污染中酸类物质的沉降是十分众多的,工业生产使用的大量燃料消耗会形成硫等物质的排放,这些元素在大气中会形成酸性的化合物伴随雨水进行沉降,这些酸度较高的物质会对林木有腐蚀作用,甚至还会摧毁树木的生命。四川和贵州等地曾发生酸雨沉降的灾害,一次性破坏了2000 m3和1000 m3的木材面积,造成了3.6亿元的损失,如果森林没有自我净化作用,这样的损失还会更大。

这些在大气中伴随雨量沉降的物质会对树木造成恶劣的伤害甚至死亡,然而不同的树木种类抗击酸性物质沉降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例如杉树类的树木对酸雨的抵抗能力很脆弱,而山茶树等树木对酸雨的抗击能力很强,因此可以通过在受酸雨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植吸收酸性物质的木材但是能抵抗其腐蚀的木材发展林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吸收掉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达到改善环境的作用。

3 防止水土流失

在林业大量发展的环境中,森林地面会被树叶掉落的物质所铺垫,形成输送而绵软的地面结构,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树木形成的这些地面结构会有效吸收和排放水分,大大减少洪水侵袭的猛烈程度,避免下游地区受到更加严重的洪水灾害。据统计,森林能够阻挡20 %的洪峰危害,将其以吸收或蒸发的方式进行缓解,据有关数据统计,某地区森林覆盖率在67.6 %时相对2.7 %的地区比较,能够在径流量上减少25 %~78 %的洪水流量,因此可以说,森林能够有效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这样的土地结构就避免了降水量大的地区常年雨水冲刷与洪水流过造成的水土流失,很好地巩固了地表的结构。

相反,如果在缺少水分的地区,土地的结构会逐渐变得脆弱和沙化,大风会逐渐侵蚀沙化的土地,长久发展下去会形成沙漠,这对环境是极其不利的。林业种植的树木就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森林的存在能够有效阻挡地面的空气流动,缓解刮风带来的地面沙化侵蚀,树木强大而复杂的根部结构能够牢牢地抓住地表土壤,避免土壤表面因缺少水分被常年的空气流动沙化带走。根据科学调查显示,地面的森林可以减弱50 %流过的空气速度,风在距离森林200以外时,空气的流速基本保持不变,而当空气流过森林后,要通过500~1000 m的距离才能够重新获得之前的风速,因此可以说森林是地面的风速缓冲区,很好地保护了该地区的地表结构,避免了其进一步的沙化。

第4篇

6月末,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如果参议院能批准与之类似的法案,这将成为美国控制碳排放领域最为重要的立法。

这一法案的核心条款,是在2012年启动的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这一机制,将对企业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设置额度。

这一法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美国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进一步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83%。

一些环保人士对这一法案提出批评。他们认为,2020年的减排目标定得太低,并且时间也太晚。但是,我认为,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开始的时候步子不必迈得太大;可以在全球变暖的迹象更明显时,再采取更积极的举措。

气候变化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急剧的气候变暖,对全球造成剧烈危害,而这一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当前尚无定论。人类适应相对温和的气候变暖,可能只需要付出相对较小的代价。

今后十年里,将会有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严重的气候变暖。如果确实需要这些举措,那么,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存储的努力,就应该超过众议院法案中的目标。同时,如果全球气候只发生温和的变化,那么,可以适当降低2050年减排80%的目标。

温室气体减排开始时,步子不必迈得太大的另一原因,是需要确定欧洲以外的国家应该为减排付出多少努力。

今后十年,美国、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将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排放国。如果“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美国也许需要重新考虑它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如果美国减排举措越多,而美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越多,那么,就有必要重新考虑美国的减排政策。

接下来的十年,在确定全球变暖严重程度的同时,美国也应该大力投资于碳减排和碳存储领域的突破性技术。

这些努力的目标应该是,一旦证明有必要在短时间内大力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存储,美国研发的这些技术将能够得到快速运用,并且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参议院的法案提议设立碳存储研发集团,并为这一集团每年提供10亿美元用于相关研究。考虑到今后可能有必要对全球变暖作出快速反应,这些钱也许并不充裕。

根据参议院的法案,在今后十年里,几乎所有的碳排放额度都会被直接分配给企业,而不是拍卖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

但是,用于拍卖的额度会逐步增加,直到绝大多数额度都通过拍卖分配。很多经济学家对今后数年免费发放排放额度提出批评,认为这浪费了提高联邦政府收入的机会。考虑到今后几年联邦政府将面对巨额财政赤字,拍卖排放额度也许是当前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好办法。

但是,如果政府一开始就将排放额度拍卖,而不是将大部分额度给予受影响最严重的产业,这一立法也许无法获得足够的政治支持。这是当前的政治现实。高能耗企业在政治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会强烈反对开征碳税,因为这会减少它们的利润。排放额度拍卖的实质就是一种碳税。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增加一个新税种后,如果政府的支出可以保持不变,就可以减少其他税收。这一假设在用来分析问题时通常是可行的,但在政治上也许并不现实。一个新税种带来的财政收入,也许会被用于弥补增加的财政支出,而不是减少其他税收。

以拍卖碳排放额度为例,如果政府将额外的财政收入浪费了,或者额外的财政支出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行为,那么,还不如将排放指标先直接分配给企业。

第5篇

不管是出于万米地下,还是长自田间山头,衣服的原材料往往会影响到穿者的健康水平与地球的安全状况。

以皮革为例,在由动物皮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危害。

纯粹,绝不等同于环保。近年来大受追捧的纯棉,就远没有这个词本身看来的那样清洁舒适。在棉花种植、造布、制衣、运输、使用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纯棉,距离真正的低碳衣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在现有的低碳衣概念中,循环再生仍是关键。但在传统的再生产品中,一直存在品质劣化问题,再生品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最后只能变成垃圾焚烧或填埋。

李宁和帝人集团合作的ECO CIRCLE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无限循环再生。这和在一定条件下从石油制造出聚酯原料再焚烧相比,能量消耗量及CO2排出量均可削减80%。而回收的服装可以返回工厂,重新再生为长纤维。这种方法为延长服装自身时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

衣服有自己的生命线。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从原材料生成开始,到对其进行废弃处置为止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衣只是所有环节中环保的基础。在制造、运输、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并产生碳的排放。

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把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组成“衣年轮”,来判断个人对服装的使用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就像从树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和状况一样,衣服也有自己的年轮,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见图)

每件衣服的材质、每个人的使用方式和回收与否,都会影响到衣年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碳排放的量。

英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计算过一件约400克的100%涤纶裤子在其“一生”中消耗的能量。该裤子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运到英国销售。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经历了92次洗涤。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烘干机烘干后,平均花2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全部耗量约为200度电,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CO2,相当于裤子本身重量的117倍。(英国的排放因子是每度0.235千克CO2)

而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按腈纶衣服的能耗标准,每吨衣服每吨产生5吨标准煤计算,则少买一件0.5千克的衣服能够减少5.1千克CO2。可见,少买新衣、多穿旧衣、少用洗衣机这样的低碳着装行为也非常重要。

第6篇

关键词:碳金融 碳金融市场 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65-02

一、文献综述

当前,雾霾天气在全球持续增多,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害,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从《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的一些研究学者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关注,一些学者研究了本国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Panay-otou(2003)认为先单调增加后单调递减关系,Nnkarhem(2005)则证明瑞典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这种现象;Nicholas Stem(2006) 评估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经济危害,他的研究结论是以后变化的经济影响并不呈现均匀分布,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碳金融的研究,国外学者是从气候变化开始的:Jose Salazar(1998)最早提出了环境金融概念,指出环境金融是环境产业金融机构的中介,通过分析环境产业和金融业的差异,得出通过金融创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结论。国外对碳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市场的建设,风险、碳价结构、碳价波动性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国内有关碳金融的研究介入较晚,环境保护部(2004)发表了《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提出用金融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陈露等(2009)研究认为,到2020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气温气体排放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是碳减排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CDM项目供给者,CDM项目可以产生数十亿美元的转让收益,借助碳金融的商业手段,这些项目将为投资者带来巨大商机。吴玉宇(2009)以国内碳交易市场的交易环境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2008年9月25日天津环境交易所挂牌成立后我国碳交易平台搭建后的一系列碳交易,指出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缺乏规范的交易平台,致使我国CDM项目产生的CER只能在一级市场出售,造成国外买家任意压低价格,侵害中国卖方利益,导致中国作为卖方市场缺少定价权。

二、我国碳金融交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碳金融交易的现状

2005年10月12日,国务院四部委联合并实施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专门针对CDM项目的部门规章,全面规定了CDM项目开发、申报等相关程序和要求。国家设立CDM项目审核理事会,该理事会的主管机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中国开展CDM合作项目须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CDM项目审核理事会主要的工作是:对申报的CDM项目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报告CDM项目执行情况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等。除从国家层面设立管理机构外,自2008年8月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宣告成立至今,我国已有50家CDM业务咨询机构。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至2014年6月19日重庆碳交易试点开市,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全部正式启动。深圳碳交易试点启动阶段确定了635家工业企业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这些企业2013―2015年获得的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2%,2013―2015年平均碳强度下降率达到6.68%等。此外,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碳市场控排企业成功履约,各试点的配额发放方式除上海一次性发放3年配额外,其他试点均为逐年发放,采取的交易方式有场内公开、场外协议、场内结算等,交易的产品主要有EBA、CCER、TJEA、SHEA、GDEA、SEA等。目前,我国共批准CDM项目3 776个,注册项目总数为1 857个,签发的CER数量达到53 07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获批项目数量最多的3个省是水能和风能比较丰富、经济相对落后的云南等,其中云南水电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数量的比例最高达93.1%。

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部、人民银行等共同《关于落实环保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揭开“绿色信贷”的序幕。我国碳金融服务体系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碳金融服务功能逐步显现,银行业金融服务主要是绿色信贷业务,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是与国际金融公司开展能效贷款合作的首家银行,光大银行随即成为中国首家碳中和银行,中国银行也紧随其后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银行以中介商的身份利用其自身在国际业务和投资业务以及相关信息方面的优势,为交易双方提供咨询和碳交易服务、进行碳排放单位的登记、结算、为CDM项目开发提供增加服务等。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发表《关于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思路》,将碳排放未来的工作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把环境保护、降低碳排放的文件落到实处。

(二)中国碳金融交易存在的问题

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国际碳市场政策的影响,国内碳市场政策对碳金融市场发展起主导作用,金融产品单一,相关法规不完备,制约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1.国际气候谈判历次没有明确的结论。2012年12月在多哈举行的第18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明确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继续履行,并明确第二承诺期缔约方的减排目标,但美国、加拿大表示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在此种情形下,欧盟又提出第二承诺期只接受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碳信用,碳交易市场的需求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国内政策缺乏配套碳金融政策。我国在2007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至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开始起航。但连接现代金融业和低碳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碳金融业只是初露端倪,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究其原因国内政策制定零散、不配套出台速度慢,缺乏全局意识与目前碳金融市场发展速度不匹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难以获得政策的扶持。

3.碳金融产品单一,缺乏议价权。我国碳金融业务起步晚、相应机构不健全以及相关人才缺乏,使我国从事的碳金融业务比较单一,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都集中在下游和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由于基础产品不足,我国未形成自己的碳金融市场体系,因此缺乏议价权,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后果。

4.相关法规匮乏。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更没有一部针对碳交易的专门法律,碳金融市场也没有专门法规,相关的政策也不够完善和细化,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一些表象问题。

三、我国碳金融交易发展的建议

(一)抗击雾霾,发展碳金融市场

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近15年以来最强的一次,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冬季雾霾天气也是厄尔尼诺年带来的后果之一。根据气象专家分析,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来说实际上就意味着暖冬,冷空气影响的区域将会更偏北,如果说冷空气减弱或者是减少,所遭遇的霾的天气、雾的天气都会增多。厄尔尼诺这一自然现象是全人类共同应对的自然灾害,需要世界各国努力,而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已是各国达成的共识。发展我国的碳金融市场, 碳排放权的出售、配置和议价方面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使我国CDM项目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得到公平的回报。

(二)制定碳排放交易法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已提出能源资源版图,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应站在国家层面对碳排放交易进行立法,从立法的角度保护碳排放行为、碳排放权、碳排放交易等问题。目前我国法律没有相应的规定,通过碳排放交易法立法解决碳排放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碳排放权的性质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原则、交易主体、交易客体等。

(三)发展碳金融产品,争取国际碳交易的议价权

我国碳金融业务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扩大基础碳金融产品,结合我国实业和金融业特点开发附加值比较高的碳金融产品,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碳金融市场体系,争取国际碳交易的议价权,以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四)制定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

我国应制定一个适应国情,并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国务院要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独立部门,气候变化应对应以节约能源、更新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为宗旨,加强生态保护为目的,以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促进国际合作,不断应对提高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和区域气候做出积极贡献。同时由环保部和各省市出台相关的法规与之配套,积极推进各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重点节能环保行动,推进低碳发展重点工程和行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五)在十三五期间,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煤炭、天然气为能源, 而煤炭、天然气的消费对我国大气的污染非常严重,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发展无污染能源,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aymond G.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M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第7篇

部分碳酸饮料中添加的二氧化碳,来自一项目前备受关注的技术――碳捕集和封存,这项新技术事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气候变暖”,该技术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将为人类减缓气候变暖带来希望。

碳捕集与封存(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至90%。

捕集二氧化碳可达食用程度

“北京已有比较成熟的碳捕集技术,现在许多碳酸饮料里的二氧化碳都是从北京高碑店热电厂试验示范装置中生产的,纯度非常高,大家可以放心喝。”西安热工研究院北京分院二氧化碳控制与减排研究所黄斌博士表示。

黄斌说,从高碑店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试验装置里捕集出的二氧化碳,精制以后可以达到食用的程度,就是99.9%至99.99%的程度,截至2009年春节,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运行稳定,销售食品级二氧化碳已超过800万吨。

如何科学利用二氧化碳

要减少一种物质对人类的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利用。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工业利用量大约是每年1至1.5亿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能力每年约1000万吨。中国有二氧化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生产能力是每年200至250万吨,而一个几十万千瓦的燃煤电厂,一年能捕获二氧化碳100至200万吨,同目前中国企业生产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差不多的。黄斌说,“目前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消费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由于过度地使用化石原料造成了二氧化碳过多,而人类无法消费多出的庞大的那部分,所以造成了一系列气候和生态问题。”

彻底做法是把多余二氧化碳封存

如何处置多出来的二氧化碳,一个“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出台了: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捕捉并集中起来,深埋于海底或地下,彻底解决因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

“地质封存、深海封存将成为被捕获后的二氧化碳主要去向。”黄斌博士说,二氧化碳被捕获后,必须对其进行安全、长期地封存,才能最终完成控制二氧化碳进入大气的工作。地质封存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主流的封存方式,其原理是将捕获到的二氧化碳用管道输送到地下深处长期或永久性“填埋”在地质中。

深海封存是指把二氧化碳注入深海中以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大部分二氧化碳在深海中将与大气隔离若干世纪,目前深海封存在全世界还未被真正采用,也未开展试点示范,仍处于研究阶段。

二氧化碳封存面临的科学疑问是,将巨量的二氧化碳储存到地下或深海,是否有可能逃逸出去?对此黄斌解释说,令人乐观的是二氧化碳并不需要被永久封存,封存的时间只要保证自然界中碳循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到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即可,“只要二氧化碳的封存可以在几千年内防止严重泄漏,届时碳循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目前来看,人类的科技发展应该可以做到。”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将力挽狂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学部原主任孙枢指出,碳捕集和封存是一种实现全球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关键技术。“减排”除了节约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燃烧技术外,重要的途径是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燃烧化石燃料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全球气候变暖是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解决方法是寻求成本低且有效的方案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孙枢院士认为,目前二氧化碳的工业分离、管道运输、地质封存和工业利用等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市场,这使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可能力挽狂澜,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北半球永冻土储有1.5万亿吨碳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公布研究报告称,北半球永冻土层中冷冻碳的储量可能超过1.5万亿吨,是此前估计的两倍左右。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冷冻碳主要分布在北极以及加拿大、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美国、格陵兰等国家和地区,储量约为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一旦气温升高导致永冻土层开始融化,大气中两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将急剧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速全球变暖。

研究人员预计,这些永冻土层中的碳在本世纪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将产生重要作用。

第8篇

关键词:防爆柴油机车; 矿井通风; 煤矿安全;尾气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8501

1防爆柴油车的使用现状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的发展,防爆柴油机车在煤矿井下使用越来越广泛。

从早期在硐室中使用的柴油动力装置,到现在的辅助运输防爆柴油机车,其发展速度很快,种类繁多。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无轨防爆柴油机车主要有防爆生产指挥车、防爆胶轮运人车、防爆无轨胶轮材料车、多功能铲运车、多功能吊车、支架搬运车、防爆皮卡、防爆中性货车、防爆洒水车、炸药运送车、LG80铲车等。随着防爆柴油车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导致矿井使用的防爆柴油机总功率空前膨胀,部分矿井已达到上万千瓦,这是以前的矿井通风设计不能预计的状况,因此对矿井通风与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2防爆柴油机车运输的优缺点

2.1材料运输

通过小坡度斜井或者平硐可以实现地面装车,直接运送到井下使用地点,减少了中间的转装环节,节约了时间和劳动量。同时材料车运输独立性强,调度方便,运输灵活,减少了辅助运输中间的冲突问题,可以多个地点交叉并行运输。此方面的特点也是矿井大量使用这种运输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

2.2人员运输

工作人员从以前的下井步行到工作面变成了现在的由地面直接坐车到工作面,给矿井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无用功输出,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上、下井时间,使工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煤矿的安全生产中。

2.3工作面搬家

新型搬运设备的使用,采煤工作面搬家的效率大大提高,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接续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矿井总效率。

2.4回收边角煤

铲、装、运车辆的使用,使得回收边角煤变得更加灵活,既提高了边角煤的回收率,又减少了边角煤回采对正常回采工作的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是防爆柴油车使用带来的巨大优势,但是这种运输方式的使用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1)大量尾气的排放导致矿井空气质量下降,有害气体超标;

(2)大量车辆在井下有限空间运行,易产生运输交通事故;

(4)车辆尾气流入工作面,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5)车辆碾压洒落煤炭,扬起煤尘,机车防爆性能失效时,有引起煤尘爆炸的危险。

3对矿井通风安全的影响分析

防爆柴油机车的大量使用,给矿井运输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矿井通风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3.1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危害

防爆柴油机车排出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不同工况下的含量如下表1所示。尾气中CO成分会导致矿井空气中的CO含量超标,这种情况将带来两个方面的危害,其一是CO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造成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甚至CO中毒和窒息。其次,CO是矿井自然发火预测的指标气体,尾气中CO会影响自然发火预测的准确性。氮氧化物中的NO2是井下毒性最强的有害气体,NO2遇水后形成硝酸,对眼睛、呼吸道黏膜和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严重时可以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这也是柴油车运输的矿井工人上班后眼睛发红,喉咙不舒服症状的主要原因。碳氢化物中包含多种烃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有些化合物会直接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使其功能减弱。

3.2尾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危害

柴油车尾气中还含有大量的碳烟颗粒,该颗粒物是柴油燃烧的产物,同时因为柴油燃烧产生碳烟颗粒含量远远大于汽油,所以井下的柴油车尾气排放碳烟颗粒的问题就更为突出。大量碳烟颗粒排入井下空气中给矿井通风安全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加了矿井通风的排尘量,排尘效果差将引起巷道能见度降低,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该问题在一些大断面低风速的巷道尤为突出,除了影响矿井空气质量还影响到运输的安全性。其二是碳烟粘附有SO2及致癌物苯并芘等有机化合物和臭气,对人的危害很大。一般来说2~10μm的碳烟吸入气管后可排出体外,对身体影响不大。2μm以下的炭烟吸入肺部后,会导致慢性病、肺气肿、皮肤病和变态性疾病。

颗粒越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越长,柴油机车排出的颗粒以质量计90%以上小于1μm。矿井巷道中风速低,颗粒物在井下停留的时间长,人接触和吸入的量大,危害越大。

3.3尾气余热的影响

随着柴油机车尾气排出的还有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随着风流被带作业地点,使得作业地点的总热量增加,这将增加风流排热总量,增加了通风的总排热负担。

3.4需风量过大的危害

由于近年来部分矿井的柴油机车使用功率已达到了上万千瓦,按照煤矿设计规范,井下用柴油机车供风标准为第一台车按5.4m3/kw·min,第二台车按照第一台的75%进行配风,三台及三台以上的按照第一台标准的50%进行配风。忽略前两台的问题,都按照50%计算,功率上万千瓦的矿井风量也要达到27000m3/min以上,考虑到车辆的使用频率,再将这个风量值降低1/3,认为车辆使用最大量时排出尾气的需风量为18000m3/min,这个值已经大于该矿井其他形式计算风量的最大值及现有的供风值。

该运行状况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矿井在用车高峰期就会出现CO等有害气体超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大断面低风速地点排烟效果差,能见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矿井风量增加过大后,矿井总阻力将明显增加,造成通风耗能大大地增加,增加了矿井的通风成本;风量过大,也将带来风速超限的问题,造成粉尘的二次飞扬,不利于防尘工作;风量过大还会引起漏风增加,增加自然发火的危险性。

3.5车辆失爆危害

防爆柴油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维护或者维护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车辆防爆性不可靠,造成瓦斯及煤层爆炸的危险性。

4防爆柴油机车尾气危害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矿井辅助运输正常进行,降低尾气的危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1)在组织管理中合理安排调度辅助运输的时间,避免井下车辆在短时间内过度集中,考虑错峰运输,尽量减少矿井最大用车量或最大用车功率。

(2)车辆保养维修要及时,发现尾气不达标的车辆及时维修,不让车辆带病工作,降低尾气的污染物排放量。

(3)严格控制超载现象,防止因超载引起的尾气排放超标。

(4)选择尾气排放标准较高的车辆,比如达到“国4”标准的车辆优先选用。

(5)合理控制井下车辆数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车辆下井频率。

(6)进行车辆尾气净化技术,降低尾气中有害成分的含量。

(7)合理计算需风量,保证排出尾气需风量的同时不使矿井风量过大。

(8)合理布置通风系统,使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的尾气直接排入回风巷,减小对作业人员危害的程度。

(9)增加个体防护用品的功能,使其满足尾气防治的功能。

(10)对工人定期体检,发现相关疾病尽快治疗或者调换岗位,降低尾气对人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王永安,李永怀.矿井通风[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荣立,何国维,李铎.采矿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3]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4] 熊国锋.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措施[J].生态与环境工程,2011,(08).

第9篇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所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都在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努力。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联合国于1992年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54个国家在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并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了41个发达国家(即附件I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即碳排放权交易。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即非附件I国家),在2020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强制性的减排义务,但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之首,如果不加以控制,在未来很可能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购买碳排放权,因此减排势在必行。我国政府也根据国情不断提出新的减排目标,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除了采取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加森林碳汇、倡导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措施以外,还希望市场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企业自愿减排。2011年,国家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经过一系列准备后,这些试点省市陆续实施碳排放权交易,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下基础。2015年,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雏形已基本形成,7个试点省市的碳交易累计成额达到3786万吨,共计交易额10亿元。随着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良好,我国计划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及完善必然要求有一系列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之相匹配,但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碳排放会计处理规范。在实践中,7个试点省市分别制定了本区域的碳排放会计处理规定。在理论上,学术界对碳排放权属于何种资产,如何进行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等会计处理方法意见不一,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将影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一套相应的会计准则。本文针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展开探讨,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

对照现行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来分析碳排放权。首先,企业取得碳排放权可以通过政府免费分配、购入、拍卖等方式,这些途径都是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其次,企业取得碳排放权配额之后,可以自主支配其用途,对该项资产享有控制权;最后,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分为出售和自用,出售时可以直接获取经济利益,当企业将碳排放权留作自用时,能够避免因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而受到巨额处罚,降低生产成本,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综上所述,碳排放权具备资产的特征,应当确认为资产。

学术界对于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有以下?字止鄣悖旱谝恢止鄣闳衔?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因为它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且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因为它可交易;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将其确认为存货,因为它可以在生产中被耗用。但从严格意义上看,碳排放权不属于上述资产中的任何一项。企业持有无形资产主要是想让它为生产经营服务,而不是为了获利,但碳排放权是企业可以用来出售以获取利润的资源,这与无形资产的持有目的不符,将其计入无形资产缺乏合理性;另外,企业取得的碳排放权并不是全部为了出售,有一部分是留作自用,因此将其计入金融资产或存货都不恰当。本文认为碳排放权具有特殊性,将它归类到任何一个现有的会计科目下都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应当专门设置“碳排放权”会计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在该科目下分别设置“自用碳排放权”和“交易碳排放权”两个二级科目来核算企业留作自用的碳排放权和用于出售的碳排放权,还应设置“应付碳排放权”科目来核算企业需履约碳排放义务而应支付的碳排放权价值。

三、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

现阶段,我国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政府免费分配,本文认为,企业应将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作为政府补助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号――政府补助》第六条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随着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启动,我国已初步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市场环境,因此,对于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权,企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当企业取得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权并打算留作自用时,可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碳排放配额时,如果实际排放量没有超过配额,则按实际排放量配额的账面价值,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碳排放权”科目,同时分摊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在期末进行清算时,将事先确认的应付碳排放权与其所持有的碳排放权资产进行结转,借记“应付碳排放权”科目,贷记“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科目。企业可将剩余的碳排放权配额留待以后年度自用,也可将其出售,出售之前,应先按剩余配额的账面价值将自用碳排放权转为交易碳排放权,借记“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科目,贷记“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科目,出售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剩余配额的账面价值贷记“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科目,差额借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递延收入的账面余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如果实际排放量超过免费分配的额度,那么企业需要从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购买超额排放部分配额,应针对超额排放的部分按公允价值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碳排放权”科目,资产负债表日,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按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碳排放权”科目,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则作相反会计分录,即按差额借记“应付碳排放权”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当企业从市场上购买超额排放的配额用于清缴时,按应付碳排放权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碳排放权”科目,按购买日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差额借或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除了政府无偿分配以外,企业也可以从碳交易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配额,当购入的配额准备自用时,应按照购买日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实际使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科目。资产负债表日,要对该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若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资产确实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碳排放权减值准备”科目。当企业购入配额以出售为目的时,应按照购买日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资产负债表日,若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应按其差额借记“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即按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科目。出售时,应按照交易日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碳排放权的账面价值贷记“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科目,差额借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借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碳排放权的信息披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及7个试点省市碳交易成交额的快速增长,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迅速发展,相应的,碳排放权日益成为排放企业的重要的资产。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方式、持有的数量、持有的目的等都会对财务报告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更好的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排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内容,企业应将碳排权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不重视碳排放权的披露,甚至不在财务报表中列示,这导致会计信息缺乏横向可比性。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权披露制度,将与碳排权相关的财务信息在会计报表内列示,将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在表外披露。

(一)表内列示

本文认为碳排放权的变现能力强于存货,因此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科目和“存?”科目之间单独设置“碳排放权”科目,来核算企业购入及通过政府免费分配取得碳排放权配额的账面价值。还应在“应付账款”科目和“预收账款”科目之间设置“应付碳排放权”科目,来核算企业需履约碳排放义务而应支付的碳排放权价值。在利润表中,将计入“递延收益”科目中的金额在碳排放权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以自用为目的的碳排放权如果发生了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交易为目的的碳排放权如果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应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反映,出售时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将购买碳排放权发生的支出,出售碳排放权发生收入及超额排放缴纳的罚款都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表外披露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取得碳排放权的时间、取得的方式以及每种方式下取得碳排放权配额的数量,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法,碳排放权的使用及交易情况,企业的减排目标以及当年是否达标,企业为了减排采取的措施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企业,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