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10:56:42
导语:在商业经济效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营销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营销效果。近些年,我国竞技类体育赛事的水平整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受此影响,竞技类体育项目商业化营销的效果也不断加强。长期的实践反复证明,赛事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增加营销资本,而营销资本的增加,又有助于推动赛事的改革,实现各类竞技类体育赛事的高水平与高质量。可见,打造精品赛事,提高联赛水平,成为提高竞技类体育项目商业化营销水平的必然举措。
2.培养观众忠诚度,增强营销市场需求
健康、发达的联赛市场是提高竞技类体育项目商业化营销水平的前提条件。而要想培育健康、发达的联赛市场,就必须增强观众对赛事的忠诚度。尽管我国联赛市场远没有发达国家健全,赛事水平也没有发达国家强大,但是借助于地缘优势,我国联赛市场仍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激发观众参与热情,增强市场营销需求,有必要提高联赛的娱乐性、可欣赏性、大众参与性。此外,俱乐部可采取各项有效手段,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以此来增强观众忠诚度、关注度和美誉度。
3.最大限度地满足商家需求,促进双赢格局形成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职业体育赛事的基准点。对于竞技类体育赛事来说,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各项工作都应围绕着如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来展开。商家为竞技类体育赛事提供丰厚的运营资金,成为竞技类体育赛事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与此同时,商家又需要通过竞技类体育赛事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对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商家需求,促进双赢格局形成,这是发展竞技类体育赛事商业化营销的重要途径。
4.总结
近年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占据主动的竞争优势,务必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管理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商业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经济效益基本介绍
经济效益又有经济活动之称,在商业企业中,该定义主要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产成的经济费用、发展资金和商品流转额之比。因此,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对经济费用和建设资金有效管理,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企业发展实力。此外,经济效益又是商业企业发展规模、市场地位的具体体现。
2商业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商品转移活动。经济效益价值能够通过商品转移完成情况来体现,因此,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应保证商品的自身价值以及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同时还应大量完成商品转移任务。其次,流动资金利用率较高。商业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常用资金购置商品,进而经济效益受资金流动性影响,其中,经济效益和资金流动速率间成正比,即流动性越大、流动时间越短,资金率越高、经济价值随之增高。然后,优化服务质量。商业开展经济活动也是商业服务的体现,为此,商业企业应注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服务质量,通过优化服务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增强。最后,注意客观影响因素。商业企业应对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商品类型、政治因素、生产力情况、经济因素等内容全面分析,在了解影响的基础上,提高商业发展的主动性。
3商业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意义分析
一方面,优化经营管理方式。商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提升经济效益,能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优化企业管理效果,同时,企业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同感也会相应增加,有助于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规范工作行为。另一方面,增强社会经济水平。商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商业规模会逐渐扩大,这为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农业、工业也会相应的提升经济效益,在降低劳动费用的基础上,促进商业资金合理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此外,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增加我国完成社会财富积累,这对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4商业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的具体方法
4.1优化财务管理
商业企业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效优化,这一工作内容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优化财务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商业企业管理水平,而且还能优化企业管理结构,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又能为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持,从中能够看出,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方法来提高经济效益,这既符合商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又能促进商业企业进步。除此之外,优化财务管理的同时,还应做好基础性会计工作,即针对商业企业的实际管理效果和市场发展情况,为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通过科学的测评机制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下,还会主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强化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财务核算的严谨性。财务管理有效优化的同时,还能保证商业企业资产结构有序运行,这对企业成产成本降低、资金管理、资金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4.2强化成本管理
商业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主动创新成本管理意识,避免运用落后的成本管理理念对现有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引导,这主要是因为商业企业成本在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如果沿用一成不变的成本管理模式实施成本管理,那么企业生产成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会不断增加,进而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在现今历年的引导下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商业企业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强化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主主要有四方面:第一方面,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商业企业应做好成本预测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目标成本准确分析。第二方面,合理控制成本,即商业企业确保商业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实施成本全方面、具体化控制,促进成本规范化管理,完成成本低化的管理目标。第三方面,全面分析成本,根据以往的成本管理经验对成本实施日常化管理,大力开发低成本价值,同时,主动为市场消费提供低消费、高质量的产品,这对企业竞争实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第四方面,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成本目标明确、成本核算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4.3提升服务质量
有针对性的提升服务质量,能够促进企业高水平、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商业企业发展活力,这对消费者权力保障、商业企业良好形象树立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服务质量优化后,消费者能够对企业商品高度评价和认可,客户满意度也会相应提升,这对企业产品销量扩大、产品竞争力增强具有促进意义。商业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具体表现:树立规范的管理思想,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设计产品、定价产品,同时,产品完成销售后,定期做好售后服务和电话回访,这不仅能够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而且还能增进消费者和企业间的距离;创新服务思想,实现消费者思想和企业思想有效结合,这对产品目标明确、产品适量生产具有引导作用,并且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充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完善服务质量体系,即商业企业制定规范化、统一化、程序化的服务制度,为企业产品生产提供依据。
4.4加强人员管理
商业企业要向从根本上提升经济效益,务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商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应大力发掘优秀人才,拓宽人才招聘渠道;企业聘用岗位人才后,为了发挥岗位人才在岗位工作中的价值,应及时对岗位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以此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员工还能在明确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工作流程,部门管理者还应对员工全面关心,积极解决员工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困难,促使员工在增强企业认同感的同时发挥个人才智;企业有效组织培训活动,能促使员工在培训过后强化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技能、提升服务质量,进而在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方面贡献个人力量。
4.5提高科技水平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步入信息科技时代,商业企业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这对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长期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商业企业应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率,在商品生产环节、财务管理环节引进计算机设备,以此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减少财务管理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商业企业还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主动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在结合我国商业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高先进技术在业务拓展、产品创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且我国还应加大科研力度,提升科研水平,在发挥科技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商业企业发展成本、扩大经济利润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 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 作用
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得以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和历史背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让企业的传统商务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电子商业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如下优势:
一、电子商务为更多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传统商务是以相对固定的销售地点及固定销售时间的店铺式销售,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销售是通过以产品信息库的网上商店进行,所以它的销售是随网络体系的延伸而不断延伸。它的零售时间也是由网上用户自己才能决定的。因此,互联网上电子商务的应用,相对于传统销售模式更具有优势,也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小企业对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很多国家里面,中小企业始终都是最活跃的社会经济细胞。可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强、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等原因,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往往受到各大企业的排挤,特别是在营销策略上一直处于不利的竞争当中。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竞争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在全球范围内物色贸易伙伴,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电子商务的运用不仅为企业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又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更大的合作渠道。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物色贸易伙伴,寻找贸易机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电子商业使企业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
1. 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产品的促销成本
通过网络营销活动,中小企业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营销效率也使得产品促销费用有所降低。网络营销广告其中成本公为传统广告的1/10,而宣传的效果比传统广告好10倍,并且销售量也比传统广告多出很多。另外,企业网上客户支持服务可以大量减少电话咨询的次数,进而节省大量开支和人员投入。
2. 电子商业使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
传统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是一个程序烦琐的过程。而借助Internet,企业一方面可以在全球市场内寻找求价格最优惠的供应商,并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减少由于中间环节信息丢失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目前已有一些大公司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使用EDI技术建立起一体化的电子采购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力,打印和邮寄成本。采购人员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力于合同条款的谈判,并注重与供货商建立更加稳固的够购销关系。有资料表明,全球采用EDI在增值网络上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交易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10%的采购成本。如果说大公司可以通过增值网络降低采购成本,那么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则为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新交易的机会。
3. 电子商业降低了企业办公成本
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本身就低;另外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不同模式还可以降低共享信息成本;中介费用;广告、发印刷品的费用;文件处理费用及店面的租金费用等。
三、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
1. 降低了企业生产产品的库存
企业为应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保持一定库存产品和原材料库存。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企业越需要较多的库存来对付,可能会出现交货延迟和交货失误,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也就会越慢。而且库存的增多也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何况,高库存量并不能保证想客户提供更佳的服务。当然,低库存所造成的供货短缺情况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缩短了企业生产的周期
一个产品的生产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成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可能涉及许多关联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将过去由于信息封闭导致的分阶段合作方式改为信息共享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封闭造成的无谓的等待时间。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就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 减少企业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
由于互联网络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使原材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有人的参与,且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特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让整个交易变得非常快捷与方便。
纵观商务活动乃至整个人类活动发展,信息技术一直伴随其中。每一次商务活动的进步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和商务模式在不断的进化中形成了有效融合的系统联系,一定的信息技术总是与一定的商务模式相匹配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同时却不改变商务模式,无异于让火车在马路上跑,只是突然增加成本,断然带来效率和效益。所以电子商务中的“商务”一定不再是原来的商务活动模式,而是与电子商务技术匹配的进化了的商务模式。
本质上,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方法的应用,更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而任何一种商务模式都是当时社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下的社会分工方式。一种好的商务模式必然促进社会分工,提高社会生产和转化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商务模式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十分复杂的互动作用,这就使得任何一种成功的商务模式的设计都难以完全在人们的头脑中、书本上或书斋里完成,只能通过社会组织实验完成,通过不断的实验,加以肯定、改进或者否定,从而使新的商务模式得以进化。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各种商务模式――如百货商店、连锁店、批发市场、战略联盟等无一不是实验和进化的产物。
综上所述,电子是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交易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它将打破时。空界限,改变贸易形态,加强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我国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问题,降低通货膨胀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未来。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理性,决不意味着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可预料和控制。正好相反,我们能够以更加正确的方式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只对成熟的商务模式适应的刚性的组织和业务形式,而代之以柔性的组织和业务形式,将试验和进化功能“内置化”,以更快、更低成本地找到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强: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2]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海: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美]沈鸿:电子商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资本回报;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70-02
2004年以来,中国国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与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在原有的经营绩效考评中引入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综合评价基层行占用资本及其获取收益能力,引导基层行树立资本约束风险和资本要求回报的观念成为新的导向。现就经济资本控制下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策略与途径做一探讨。
一、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1.经济资本:是指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需要的资本支持,是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因此又称为风险资本。它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我们知道,在银行经营中,可预期的损失由拨备来消化,并计入成本,而对于非预期损失,则需要通过对风险的计量,最终由资本来弥补,这部分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就是所谓的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揭示了风险需要资本进行覆盖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银行承担风险就是占用资源的基本理念。经济资本的提出,使风险不再是一种把握不定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资源占用,承担了多少风险,就是占用了多少资本,与创造的利润一对比,值不值得做,就一目了然了。经济资本的引入要求银行合理把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利益的有机协调。
2.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Added,以下简称EVA):是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EVA=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NOPAT)-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经济增加值指标是在扣除了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因此,经济增加值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有效的经营,另一方面需要对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本成本。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特大型商业银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于2005年开始引入了这一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应工行绩效考评方式和激励机制。
3.经济资本回报率。为解决传统的资本回报没有将风险和收益纳入一个框架内评估的缺点,中国工商银行使用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资本回报水平的衡量指标。经济资本回报率是风险调整后净利润(税后净利润减预期损失成本)与占用的经济资本的比率,将不同收益、不同风险的机构、部门和业务的绩效直接对比,因而成为银行内部绩效测评的主要指标。
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
经济资本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控制经济资本增长,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经济资本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资本计量。这是计算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的基础,是整个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石。二是经济资本分配。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为控制其风险增长,银行必须以适当的方法向其分配经济资本,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如果分支机构或业务部门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分配的经济资本数量内,则风险控制在了资本可承受范围内,风险抵御能力充分。如果分配的经济资本被占用完,则不能再新增需要占用经济资本的业务。三是经济资本配置。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确保占用的经济资本能够达到最低回报要求或更高回报水平,银行必须要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风险较低而回报水平较高的业务上,重点支持和发展这类业务。四是产品定价。收益最终要通过产品销售(如发放贷款)来实现,有风险的业务(如贷款)占用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需要回报,因而必须将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纳入产品定价,确保业务的资本回报达到最低要求并创造经济增加值。五是绩效考核。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因兼顾了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因而以此作为内部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可以充分体现银行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导向。六是发展决策。银行可根据各个机构、部门和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决定业务发展战略和方向。对回报率水平和价值创造较高的机构、部门和业务,应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而对回报率很低甚至是负贡献的,则应采取限制和收缩政策,以避免价值损失。
三、全面实现经济资本控制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要是经济资本分配制度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经济资本分配制度的核心和宗旨是建立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增长的机制,控制业务风险,约束分支机构的规模扩张和风险增长,引导发展低风险业务,促进业务结构调整,确保发展质量,并提高整体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而绩效考核制度则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指标的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此引导分支机构大力发展高回报率业务和中间业务,弱化信贷扩张的冲动,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回报率水平,促进效益提升。
1.以经济资本预算引导资产结构优化。把优化信贷业务结构置于比总量扩张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单纯依靠利息收入转变到推动信贷资产综合收益的最大化上,不断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和提高收益资产比重;加强贷款定价管理,优化利率结构。加大优质信贷市场的扩张力度,保持较高的资产质量,积极探索清收活化不良贷款的新途径,保全银行债权。
2.突出EVA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增加值就是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即商业银行经营收益扣除所占用的全部资本的成本之后的数额。经济增加值的出现消除了长久以来存在于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的鸿沟,使人们从普通的财务报表上推测公司的经济利润成为可能,所有的发展决策,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增加值。
3.改善盈利结构,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2005年以来,国内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境内分行的综合经营绩效考评中增加了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考核,通过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基层行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着力实现收益多元化、结构合理化、盈利最大化的增长模式。一是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二是抓好降低筹资成本工作。关注产品、部门、网点的投入产出比,对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拓展和开发,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将回报率纳入业务发展决策。
1.海上作业应慎用乐观
Kahneman (1998)认为个人常常乐观主义者,或是盲目的乐观者;乐观主义者通常会觉得自己天赋使然,高估自己对“不好的”事情的控制能力。由于个人的过度自信和乐观主义,常常会高估自己的知识,低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夸大了控制事件的能力,并对事情的发展不如预期而感到惊讶。这一点对于海上作业人员尤其突出,被得到了证实。本文从对绩效的回归分析看,乐观对于绩效呈现负向的影响关系。表明乐观指数偏高的人并非能够产出高绩效。同希望一样,乐观总是与许多积极的、所期盼的结果联系起来,直觉上很有吸引力。但是盲目乐观的解释风格可能会产生负作用,甚至导致危害性的影响。即使乐观者将自己、组织、团队、同事、朋友和家人置于日益增加的风险中,而且出现负面的结果时,他们也不太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是因为他们会将风险因素归于外因。同时,乐观的人可能会竭力操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换来成功,将成功完全归于自己,对自身有高的期望和压力也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彼得森发现,不现实的乐观会加剧消极事件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提倡现实而灵活的乐观,尤其对海上这种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可能会因为低估对风险的认识或是一点点的操作失误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所以,公司要加强海上作业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管理工作。
2.可以开发和发展的心理资本
2.1发展员工心理资本希望维度,强化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目标设置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当人们把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对目标有较高的承诺,并且能主动自我调节时,公司就有可能实现绩效的提升了。为完成公司十二五的总体战略目标,不论从组织层面或是员工层面都应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人力资源更应该在此当中发挥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作用,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在绩效考核方面仍应当以目标为导向,从集团公司目标到各二级公司再到更小的所属单位层层进行目标分解,直到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个人的目标应当符合SMART原则,不仅使员工对公司的总体战略和生产目标有了总体了解,同时也更有利于员工进一步理解自身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使目标成为可测量、有挑战的目标。同时,在绩效工作的始终应当贯穿绩效的面谈、反馈与沟通。这种对绩效的双向沟通可以使直接上级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员工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组织的目标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变化,便于适时变更个人目标和工作任务等;能够使员工及时得到主管相应的资源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达到目标,还有助于员工发现自己上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确立下一阶段绩效改进点。使这样的绩效沟通变为一种常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希望理论,合适的目标设置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动机水平、做出的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不懈的程度,也影响人为实现目标而寻找创造性途径的意愿和能力,即希望中的途径。因此,尤其对于一线的海上人员来说,要不断的强化绩效考核和绩效面谈,不能因为生产任务重、人员配备紧就忽略或应付每年的绩效考核工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从本研究也可以看出,员工设定目标和发现实现目标的途径和能力与其最终的绩效也是紧密相关的。另外,不论对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还是技能人才,都要采取能力+业绩的评价方式,使之更切合公司实际。因此,我们对于海上员工应坚持采取并实施好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核心能力和软性能力素质的考核和培养方式。
2.2开发员工心理资本其他维度,加强海上员工的培养与发展
本研究表明,海上员工的心理资本(即显性和隐性的心理素质)对任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公司在对海上从业人员培养与发展时,要从自我效能(自信)、希望(是否擅于设定目标并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韧性(从困难和成功中复原过来)及乐观(现实而灵活的乐观)这四个方面的心理素质放手。
从自我效能(自信)的角度来说,;员工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是可以被开发和提高的。“熟能生巧”,成功能为员工树立信心;通过替代学习/模仿来开发自我效能,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希望的角度来说,高希望员工的行为表现往往是独立的思考者,内控型的人。充满希望的员工是足智多谋的,具有很强创造力的,喜欢授权型的领导,但通常表面上,高希望的员工可能表现为不顺从的麻烦制造者。缺乏希望的员工表现为遵守组织规则,顺从他们的管理者。不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他可能会成为对企业很忠诚的人,但他的绩效却很低。那么,如何培养高希望的员工,一方面要培养“重设目标”的技能,使员工自身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短期目标,而不是继续停留在过时的或是已经被证明无法实现的目标上。另一方面,要提高海上管理者和员工创造性地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充满希望的组织成员不断克服令人受挫的障碍,打通受阻的路径。
从乐观的角度看,正如前面提到的,海上工作的员工不宜过度乐观,海上员工的乐观应该是现实和灵活的,非盲目和虚无缥缈的。现实又灵活的乐观是一种心理资本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价值,能让员工在客观评估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职业韧性。现实、灵活的员工应该是能够充分享受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类事件的乐趣,并最大程度地从中总结心得体会。
从韧性的角度看,在本研究中,韧性虽然不像希望的影响那么大,但也排在第二位。这里的韧性不仅包含从困境中,还包括从非常积极、挑战性的事情(出色的业绩)恢复过来帮助员工发掘个人的潜能和优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并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理资本的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
一、前言
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刺激下,不断进行商业经济制度的创新,从本质上完成商业经济在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完美融合,这是当代经济形势条件下,必须要经历的一步。要想全面地增加商业经济的效益,就务必要做好商业经济体制的创新制度的建设。同时,商业经济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人类文明又一次进步的标志,将开启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逐年增高,但是与此同时,商业化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生存坏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正因为如此,全面分析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使之可持续、长久地、循环地生存下去,建立一个促进商业经济发展的生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想使得循环发展的目标实现,就必须做到商业资源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一致。以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制度的创新,作为商业经济的推动力,推进我国的商业经济制度向着生态化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最终就能建立一个商业经济生态发展的全新制度。从总体目标来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保证城市生态不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又能刺激我国经济的前进,最终达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统一。所以,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对商业经济制度的创新性研究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模式的商业制度分析
商业经济的不间断发展就是以人们的生产生活物质不停循环改变为基础的。因此,要想达到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影响到商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形成商业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达到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目的是把影响到商业经济发展的各种经济组合在一起,然后制定商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面保障商业经济的可持续有效发展。要想实现商业经济的全面可协调性发展,就需要从本质上降低自然资源的损耗,对已经产生了环境问题的地区进行有效的补救。从根本上提高商业经济的发展质量,达到商业经济不间断可循环增值的总体目标。根据世界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实践基础来看,要想达到商业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企业消费系统的建设。建设企业的消费体系能从微观层面上促进商业经济体制的协调发展。建立清晰明确的项目消费,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科技发展的新技术应用于商业经济的发展中。同时,必须对企业经济的消费细节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将各类发展机制纳入法制化发展的范围,为商业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源泉。
2.商业区的完善,建立生态的商业经济发展体系。生态商业的建立是保证商业经济正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与生态学原理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对商业区进行设计、规划、建造,最终建成新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将企业与生态坏境相融合,将消费者与自然相结合,打造一个完整的组合形态。除此之外,还需对建立起的商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不定期地进行检测,以保证一个合理的经济模式的运行。通过分析循环经济条件下的商业经济可以循环发展的新渠道,形成合理的链条系统,最终为网络系统的互利共生,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方法和途径。实现资源建设和动力消耗的最小管理,即产生废物最小化、资源消耗最小化,实现商业经济的循环处理,形成完整的经济、社会、生态管理框架,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经济系统。
3.建立微观的商业经济循环发展模式。这是商业经济创新建设的基本要求。比如德国在发展商业经济循环模式的时候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在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系统对于实现资源以及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环节不仅指消费环节,还包含了流通、资源再利用等环节,利用这个系统对资源进行整合,从本质上达到商业经济的循环发展,促进商业经济的持久创新。
三、搭建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制度的作用
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是依靠于循环经济基础而延伸出来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它的具体实施又要依赖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理论,最终目的是产生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商业经济组织形态。在商业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需谨记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生态商业区的建立不仅是促进商业经济体制下各个企业协调发展的关键,而且对行业发展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使区域内的资源自动进行有效合理配置,最终目的是达到经济与自然、生态的综合应用。在循环经济环境下商业经济体制的建设需要依靠商业发展导向,实现经济的持续可协调发展。在建立创新性商业经济制度时,第一需要有完善的商业体系创新制度的支持,包含人员观念上的创新、科学技术上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特别是从人员观念出发,首先进行人员观念的创新改变从而达到创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循环经济条件下商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业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工业三废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商业经济的本质出发,妥善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建设商业经济创新体系,实现商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处理好企业经济创新过程中体系建设的问题。传统的企业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为主,企业之间没有互相协作、共赢互利的机制,这就导致了在商业经济园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各个企业在发展创新性商业经济过程中容易意见不一致,就无法形成合理的生态创新制度。商业经济创新园区的经济效益的产生与每个企业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只有每个企业之间都相互协调好,产生了商业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商业经济创新性的发展。在循环经济建设体制下,商业经济的创新建设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自然与企业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共生。有了这个理念以后才能保证商业经济创新园区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还应该注意抓好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科技带动创新型经济的形成,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体制下商业经济创新体制的建设,从本质上保证经济创新园区的建设跟生态环境可以协调一致发展。
四、结论
在循环经济体制下,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而要想提高商业经济园区的经济水平,需要特别针对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的薄弱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随时关注有可能使商业经济创新园区经济增长的环节,最大限度做到商业经济区的物质循环以及经济体系的循环。进行商业经济的多方面利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商业经济创新体系的建立,增强商业经济创新园区的竞争力。逐渐对园区内的产业链进行关联,达到经济发展的循环利用新模式。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产业建立网状连接,从产业源头完成传统行业向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的过渡,最终使得经济资源应用一体化、多样化。通过商业经济创新园区的建设,可淘汰掉对环境有重度污染的企业。提高商业生态经济管理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体制下的商业经济体系的发展。
作者:孙健 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参考文献:
[1]王黎莉.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J].研究与探索,2013(7):157-158.
[2]郭枚香,陈洁.基于经济实质视角的成本内涵分析[J].求索,2010(7):32-37.
关键词:诚信;商业经济;企业信誉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34-02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活跃,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商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诚信问题日渐突出,还需各方面齐抓共管,把诚信建设摆在企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商业经济背景下讲诚信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1、讲诚信的重要历史依据
我国是有5000年文明传统的文化古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名著论诚信。比如,儒家的一部经典《中庸》中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信是上天的法则,天道运行真实无妄,至公无私,比如日月星辰、冬寒夏暑等自然现象,每天或者每年都会日期而至,从来不违反规律。当然,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说法,是人在思想上赋予天一个诚心,以此来激励自身,实现有诚心,讲信用的做人之道。古人还认为一个反面:如果违背了诚,就等于背离了“天道”,就会一事无成。这说明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看重诚信这一美德。“狼来了”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小孩子总爱撒谎,不诚实,结果头两次大家都被上当,没有看到他所说的“狼来了”,最后以此,狼真的来了,他又高喊呼救,结果这次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助他了。这有力地说明了“狼来了”不可怕,失去诚信最可怕。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曾将“诚”与“信”连用,“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认为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的社会效果,相反虚夸妄诞则产生社会惑乱;“诚”侧重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要以诚取信。
2、讲诚信的重要现实依据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春潮涌动了整个神州大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恢复和发展,国家更加注重人们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品的修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国需要通过建立社会机制保证、通过法律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建立的是信誉,良好的信誉是做人的价值,也是人生存、立足社会的无形资产,是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诚信,要从提高人们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品位的角度来把握,而不能将诚信作为一种功利的手段,更不应该把诚信的目的定位在谋取利润的工具上。
3、讲诚信的重要意义
对国家来说,讲诚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和认可度的根本保证。十多年前,为遏制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减排任务标准,中国按时按质地完成了目标,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能够不惜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也要为全球大气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中国政府的这一恪守诚信、遵守承诺的典范赢得了各签署国一致的好评与赞许。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也随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企业来说,诚信经营更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计,企业只有在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与同行业保持公平竞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真诚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长远的利润。1984年,海尔集团公开砸毁40多台不合格的电冰箱,并向全社会作出郑重声明,今后一定不会再有产品重大质量问题。此后,海尔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扩大研发规模,逐步生产出一系列高品质、高标准的电器产品,海尔利用“海尔,真诚到永远”的企业口号,将诚信带入发展运营的全过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然是我国自主创新品牌的佼佼者;对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更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个人要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懂得用诚信作为衡量自身一切行为的尺度。唯有此,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才能营造更宽松的人际关系。
二、商业经济背景下存在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和个别企业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含有三聚氰胺等有害成分的毒奶粉、劣质地沟油和含有皮质成分的毒胶囊等产品恶性质量事件,这不仅使产品生产者身败名裂,更给我国加大食品药品行业的违背诚信经营的监督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之前一些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假冒手表、鞋子和仿名牌服饰等假冒伪劣案件屡见不鲜,这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更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不加大措施整改,将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三、商业经济背景下加强诚信建设的对策
1、国家要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不断查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造假、售假和违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净化经济风气,维护合法生产者的权益。采用法律这一强制性的教育武器,加大对违法商贩的打击;并采取道德的约束作用,加大媒体、群众对违反诚信原则的市场行为及时揭发、举报;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障宏观市场环境统一、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转;各地宣传部门要加大全民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全社会形成诚信待人、待己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企业效益 资金管理 经济效益
一、资金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关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资金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效益就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量、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量同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主要是靠资金、成本、收入等资金指标所表现出来的,
(1)企业总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资金管理是企业总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资金目标的执行与管理一定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
(2)企业成长的环境。因此对于一个企业,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目标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能被过分夸大,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准,既要发挥企业所拥有的生产经营优势,也要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与方法,这样就会使企业较快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分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资金的变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资金系统的完善与管理。国家提倡节约型社会,企业从节约资金的角度来考虑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坚持“节约原则”通过对资金确定合理的需要量制定出资金管理计划,对资金进行盘点、盘活,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第二,提高对资金系统的运用。企业通过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只有对资金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最为根本性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资金的如何合理的分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经营机制的不断转变,企业内部的资金收益如何科学的进行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混乱制约着资金管理的效果。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一套与资金计划相匹配的资金使用分配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落实渠道、管理水平的限制,一些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具备操作性,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企业按照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进行资金管理还要解决企业在生产、销售及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必然出现投资失控的情况,这种与资金管理不符的情况严重制约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加大的企业管理的风险。
(2)制度不健全限制了企业资金管理。在企业中,需要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实行自上而下的简便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建成比较完备的资金监督与调控考查制,同时要对资金管理全程严格监督与管控。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做到这点,少数人控制了企业的资金使得企业管理阶层对于资金运动无法进行自由调控。另一方面,就算企业有监督职能与监督制度,由于企业的资金流向不能得到及时的上报,因此监督者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做到及时的监控,这就必然造成资金管理工作的名不副实。
企业资金比较分散制约了资金管理效率。企业资金分散已经阻碍了资金管理的发展,企业中二级单位繁杂、账户太多导致难以集中管理,资金分散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造成资金停滞从而不能进入流通渠道,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沉淀资金。企业在资金的运作过程中随意性太大这就导致企业在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弱,资金周转的速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四、提高资金管理、经济效益的具体对策
(1)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首先需要企业将资金效益、企业经济效益、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引导企业内部的员工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同时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一线职工更加清楚企业效益与资金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企业资金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循环。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在管理资金制度的不健全势必会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通过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的审批、严格把控减少企业资金流动较为盲目的现状。企业管理者或者主管必须对资金的调动做审查、亲自把关。通过使用现代化方法监控资金的具体流向,通^定期、不定期开展资金研讨会议,通过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做合理、科学分析。通过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资金预算,通过对上一期的企业资金的具体的管理情况分析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上一阶段经济效益的对比情况对资金的管理提供更多的管理方法。
(3)盘活积压的资金。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积压很多物资,企业流程资金所占比率降低,企业资金周期延长。所以企业必须从困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或者救活自己的发展方法或者途径,通过激活积压的资金或者通过对物资进行变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具体如何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满意的水平或者在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每个企业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对症下药,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资金的管理控制与经济效益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通过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抓好财务资金管理的同时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主动协调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水平。
参考文献:
到“十五”末的具体目标:
大型商业企业、连锁集团、超级市场、专卖店等MIS普及率要达到100%,实现单品管理的要达到80%;中型商业企业MIS普及率要达到60%,实现单品管理的要达到50%以上;小型企业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比例总体上要达到40%,其中城区要达到60%,近郊区要达到40%,远郊区、县要达到25%。中型以上商业企业、连锁公司、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商业企业,要实现能够顺畅接受各种银行卡的消费用户,并全部实现多种银行卡的互通互联,为消费者创造更方便的用卡环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普及率:大型企业要达到80%,中型企业要达到50%。
大中型商业企业科研与开发经费要达到本企业年商业增加值的1.5%以上。2006-2010年,推广应用及高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使我市商业信息化水平完全适应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水平,重点项目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同步发展。
商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十五”期间,北京商业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围绕“一库、三网、四区、六项重点工程”实施推进。
(一)一库:即,数字商业基础数据库(北京商情中心数据库):利用最新的数据仓库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设基于企业POS(MIS)系统的单品商品信息采集系统;利用数据仓库翻译系统,将不同商场的不同单品商品编码转换成基础数据库的标准编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完善的商业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经过整合、加工、分析、挖掘商品信息资源,实现面向全市的商业经济预测、商业经济走势判断、商业经济运行质量分析、景气状况描述以及重点工农业产品、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状况分析等功能,实现为政府宏观决策、为商业企业和国内外生产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式交换提供服务。
(二)三网:即,电子政务网、北京商业服务网和政府重要商品储备网。
1.电子政务网: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商业系统各级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在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之间,市、区(县)政府商业主管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网络化、电子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大各级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各市级商业企业的上网力度;实现各类政府审批事项的网上运行。
2.北京商业服务网:建立北京商业门户网站,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网络的方式整合、开发与提高商业服务水平、面向社区、面向公众服务相关的新型商业企业及服务项目等信息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高质量服务。
3.政府重要商品储备网:建立政府重要商品储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政府储备商品的管理现代化,加强政府主管部门与承储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储备商品情况,做好对储备商品的动态的数据采集、分析、市场预测及动态调整工作;通过对本市及全国储备商品的产、供、销情况分析,逐步建立重要商品市场预警系统,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三)四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CBD商务中心区以及王府井大街、西单北大街两大市级商业中心区的商业企业要率先实现管理现代化、商务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同行业的前列。
(四)六项重点工程:即,1.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鼓励商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经营、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及核心业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实现采购、营销、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工作全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和服务成本,建立完善的与企业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体系,为进一步实施电子商务、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基于互联网、以BtoB为主要形式的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有代表性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若干家大型商业企业,联合第三方技术支持服务机构,通过对供应链的不断优化、建立标准化的、通用的商业采购联盟平台,以支持大型商业连锁集团的集中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
3.商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商业服务业资源的空间信息,建设服务于北京商业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支持北京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系统。
4.科教信息上网工程:组织商业系统科研院所和教育单位,通过全市公用信息平台,实现与市商委网站的联接,促进商业科技、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
5.人才培训工程: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分类别、重实效的商业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和考核、考评制度;逐步建立适应商业服务业岗位需要的、具有时代特色、内容规范实用的教材体系,满足商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级商业管理部门、各单位及企业都要系统研究吸引和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以适应商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