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09:53:15
导语: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应当理解为小学生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力。它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数学基础技能上进行升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传达的是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是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中形成一种综合性、持久性和整体性。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它对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学会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数学素养是指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做一个会思考、会关心的社会公民,并能够理解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建立新的数学概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因该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并且在数学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教授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成长是小学教师应该确立的一个基本思想,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是应该充满着激情与智慧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创造、探索、交往等综合过程。教师的上课过程也是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例如,在教授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时,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活动:根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扔飞镖比赛,每组各三人,每人有三次扔飞镖的机会,最后让学生算出两组的在总成绩,成绩算得对且环数最高的组获胜。像这样的游戏,很多教师仅仅给获胜者奖励,而对失败者则没有奖励。其实,这样输掉的那组会很不开心,有可能他们算数也算对了,只是没扔好,就是败了,即使学会了知识,但是他们也会很难过。所以老师要给获胜者奖励,同样也要给失败者奖励,因为他们也学会了知识,值得拥有奖励。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获得知识,记得更牢固。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而应该是从实际出发,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强化数学知识,突出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教师也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探索研究,丰富自身的数学实践经验。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是组合图形,课本中的题目是这样的:“小明家买了新的房子,计划客厅安装地板,然后通过图片,计算一下他家应该买多大的地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学会测量一下自己家整个房子的面积,并画出图来交给老师。这样的作业不仅有趣,还让学生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推动学习方法的转变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一步一步地推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好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培养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就是教师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小学阶段,W生的求知欲望比较高,同时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主去探索,教师只负责监督。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告诉老师班级里的男女生各占几分之几。
合作性学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一般都是比较难的问题才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会建立学生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这比老师直接教授效果要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乎小学生的成长,它贯穿着小学数学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提出了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学生素养 培养途径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一种应用工具,还是一种理性思维模式,上升到更高层次来说,更是一种素养,即数学素养。在一般教学理论中,数学素养指的是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应用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转换思维模式,随机应变,发挥自身数学素养。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学公式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应用数学题中却得不到正确解答,或者只能在题目中解答,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导致所学数学知识根本没有转换成一种素养。再如一些不再从事数学专业工作的人,数学公式、定理与解答方法早已忘记,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很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理性判断思维,在工作与生活中,面对数学应用,能全面思考、思路清晰、做出缜密解答,这种能力就是让人一生受用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转换,从数学角度,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判断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专业层次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习者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能通过数学背景和本质素养,运用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身的数学思想素养。解决问题的时候,态度明确、观点科学、思维清晰,既能运用数学定律,又能结合新思想、新概念的数学素养,面对现实中各种问题,能够有条有理地进行简化和量化,从数学思维出发,从事物各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教学设计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知识取向主要指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在这一部分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文化取向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融入一些数学历史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例如,讲“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又能了解我国数学史,并产生兴趣。实际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统一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学生在整体中接受部分知识并不冲突,反而有利于对知识的吸收。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尽量融入所学知识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数学家的事迹等,考虑相关内容包含的数学素养,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好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锻炼人思维模式的主要科学,反之,思维则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可以说,数学和思维是紧密相连、融会贯通的。学好数学,要以思维为基础,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便能得到提高。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小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拼凑,让学生体会可以通过辅助线的方法把三个角转化在一起。这样做不仅能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能通过引申,让学生的思维从实验几何上升到理论几何高度。另外,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培养思维模式。设计的问题要充分体现出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迅速地联系新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和细节的关注,时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目标,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3.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核心素养
学校中最直接的教学评价是作业和考试,教师设计考试试题时,既要遵循教育部课程标准,准确反映数学学科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又要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注重对学生素养的考察。所谓的维度,指要考查的知识技能。梯度指考查的试题要有阶梯性,对于不同解答能给出相应的具有阶梯性的合理评价。相关度指同一试题里面,考查的知识点要做到交汇,可以是章节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也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有微观的小目标,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大目标。教学过程既要有组织学生求知的活动,又要有组织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活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思维模式得到锻炼,做事严谨、清晰,分析问题全面。
三、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模式处于较为容易锻炼和培养的阶段,数学作为一门能够优化人思维模式和处事态度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数学),2015.04.
关键词: 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 内涵 培养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理念,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以注重学生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作出贡献。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人们努力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正如柏拉图所说的,“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一门学科,只有当它成功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了成熟的程度”。
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在个体发展中不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养并非特指某一知识,数学素养源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数学素养属于认识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模式,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高中数学素养指高中生学习数学时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数学素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水平有着关键影响,在优秀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数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雍也》),只有学生“乐学”,才会主动地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枯燥的定义、公式、定理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差。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永远的“不动点”、“不变量”,是教学的第一“公理”。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设置悬念,让学生先猜一猜、想一想、算一算,使学生愿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好玩的、可亲近的、有感情的、可接近的;数学是不枯燥、不神秘的;数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建立健全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积极探索,完善自我。
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质,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在必修二《空间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及其三视图,让学生在观看PPT的过程中对三视图有全面认识。教学几何体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几何体的绘画并将几何体进行平面展开,帮助学生计算表面积,以轻松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及表面积计算。最后,巩固时设计有关生活中常见容器三视图画法和表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让学生经历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为教学的“主角”,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对于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不会创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乐于探索的优质人才。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师在哪里主导,哪些是该教师做的,哪些应该让学生做要想清楚。不要把该学生做的事抢过来做。要讲大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教学程序应当与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相吻合。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再好,如果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的,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无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概括等过程,经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会,使所学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你见过体育老师说过“同学们站好,我在跑道上跑5圈给你们看看”吗?当然没有。而“在跑道上跑5圈”给学生看的数学教师并不少见。“我都已经讲过n遍了,他们怎么还没学会?”这正说明学会光靠讲n遍不行。体育教师很清楚,要让学生自己锻炼身体,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进行逻辑化、符号化、数量化,其过程必定经历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因此,在‘合作’之前必须先‘独立’。”
例如,教师可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巧妙利用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圆锥曲线与方程》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度系数很高。但该类习题的处理方法却十分相似,解题时先假设点的坐标,再由点组成的直线与圆锥曲线对应的方程入手,进行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的求解。在学生掌握了该类习题解题方法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通过改变题设条件或所求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让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自主发展。
(三)通过课后总结,发展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后总结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后总结,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了解,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完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常教学非常注重对知识的交流,而往往忽略学生自我认识的表达。教师往往在得到想要的结论后就停止交流活动,只让学生汇报结论而不汇报结论获得的经过――开始的假设和预期是什么,证据和事实是什么,认识的发展变化是怎样的,是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等。长期这样做,导致学生的认识思路和结果局限于个体经验自发式积累,缺失自觉反思和表达交流的过程。最好的交流应该是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认识表达空间,让学生经历讨论、改进、再认识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充分外显。在认识碰撞和再建构的过程中发展认识,从而形成比较稳健的认识方式。另外,通常的教学非常注重对知识的分析,往往忽略对学生认识过程的分析;关注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评价,往往忽略对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梳理和反思。课后总结中,我们应该多进行基于认识发展的课后总结,强调对学生认识过程的表达、梳理与反思,从而实现学生认识水平提升和认识方式健全。
例如,在《直线与方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应先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学生在总结过程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用方程式表达直线的不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直线方程形式的认识,而且对学生概括能力提高有着积极作用。然后让学生思考几种不同形式的方程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应用各种方程,你是如何想到的等问题。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和思考的过程进行表达、梳理和反思,从而发展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
(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担当,培养其社会责任。
学生团队意识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学习正是响应新课改对学生合作求共赢的号召,学生在小组之间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交换思想;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合作担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例如,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后,教师可让学习小组之间对解题过程中遇到的解的个数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交流集思广益,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同时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社会责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除了本文提到的,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还有很多,一线教师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不断努力,传递正确认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不断探索,利用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水准、高品质的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2]邵朝友,周文叶,崔允t.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08).
[3]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04).
关键词:核心素养;预习能力;培养
马云鹏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小学生在6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诸多的学习能力,预习能力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习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培养,从而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积累和锻炼。
一、预习的界定
“预习”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间接指导下的自学活动,预习过程由“问题”始,又以“问题”终。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提示而展开自学,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借助旧知与经验而获得对于新知的初步理解,同时又向教师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不解或新想法、新见解。
预习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预习不仅是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看一看,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包括上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调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也都可以看作预习。例如:记录一段时间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随家长买物品时经家长还价后“几折”买到的;储蓄时选择哪种储蓄获利更多等等。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
二、小学数学预习的教育意义
预习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并不矛盾,它恰恰能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它能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因此,树立正确的预习观,让学生在预习后有更多的收获。预习具有以下的意义:
1、收获中绽放兴趣的花朵
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孩子们成为一个个小老师,充分的表现自己,尝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犹如花朵在收获中得以绽放。
2、预设中突破知识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这些知识无论是在呈现方式上,还是学生对其的理解都会受到阻碍。学生通过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预习后再来学习,不仅学习难度降低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容易了。有问题,学习才得以真正进行。积累问题的多少、深浅,也反映了学生层次的不同。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些问题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处于不平衡甚至无序状态,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有目标听讲的内驱力,这恰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有重点、有选择性。比起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叫做什么学生就去做什么好得多,同时也为激起学生的质疑心理做了前导,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品质提供一个入口、一个契机,使教学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了机会,也有助于老师讲课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学相长。
3、探究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根据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数学的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其自身的理解,要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和内部交换,对新知识进行同化、顺应或质疑、反思,这是一个思考、内化,并带有一定操作性的过程,这是仅仅在课堂上听讲所办不到的。这种在预习的前提之下进行授课,此时学生的思维已处于开放状态,比较容易激发学生良好的状态、思维启动快,使老师能适度地控制“启发”与“诱导”,达到双向反馈,使授课获得“讲而不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进行预习了,每个人所发现的问题、疑难点集中起来就成为一个丰富的信息源,利于发挥群体思维的互补作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这就使数学课由“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这是在学生没有预习或课前阅读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很多是属于迁移性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的基础,例题的呈现方式也比较适合学生预习,例题大多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
平时教学中,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数学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课本,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理解教材,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把预习当成枯燥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减退。因此,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必要时可开设预习指导课,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课前预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1、以“问题”为主线,科学组织预
精心设计预习问题。预习问题是学生预习自学时的基本“凭借”,预习问题设计得当是取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关键。好的预习问题具有引导学生自学、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
预习问题要有可操作性。布置预习作业,既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又不能将问题设计得过大。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以方便学生根据预习问题来展开自学。
如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预习学习单”可以这样安排:
①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②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③2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并在书上第4页把2的倍数圈一圈。
④难点: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⑤尝试解答:教材第5页的“练一练”。
⑥想一想:还有什么疑问,请在书上记录下来,做好课堂提问准备。
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理解、解决一些问题,但通过预习学生到底能初步理解、解决哪些问题,教师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较为准确的估计,不能简单化地将教学目标与预习目标混为一谈,不恰当地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预习问题要体现启发性。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试图理解新知、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有点拨作用、有启发性的预习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尝试成功。
例如,预习 “小数除小数”。由于学生已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新知的关键是运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可设计这样预习题:
①阅读p64的《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说说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应该怎样变化?
③小数除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除法的?运用了什么规律?
④ 完成算一算中空白部分。
⑤ 试一试:91.2÷3.8
把握好预习的适应性。有的内容教材叙述详细,形象直观,与学生的旧知、经验紧密相关,利于学生自学;有的内容教材叙述简略,抽象概括,不利于学生自学。因此,不宜将一些抽象的、必须教师讲解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划定为统一的预习内容。
2、合理确定预习形式
“读”(读书)、“想”(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试”(仿、试做)、“问”(学生提出问题或新见解)是小学数学预习的基本形式,但预习作业绝不能落入依葫芦画瓢的窠臼,一味重视模仿性做题。结合具体的预习内容,以“读”为主,或以“想”为主,或以“试”为重点,或侧重于“问”。
(1)课前读一读
指导学生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前想一想
在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懂。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说一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上的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
(4)写一写
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预习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弄明白的问题的理解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5)做一做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6)补一补
新旧知识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练一练
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此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特殊的预习形式,例如:收集数据,在教学“质量单位、容积单位”前布置学生从有关实物中收集相关数据。
查阅资料:如教学“圆周率”前布置学生查阅祖冲之的资料。
制作、观察:如教学“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前布置学生制作学具,并观察特征。
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如教学“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之前布置学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总之,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瞄准学生的兴趣点,能够让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四、小学数学预习的具体要求
(一)低年级组
1、每次上新课前要求预习一道例题,学会看数学书。
2、每次上新课前要准备学具,再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内容进行思考。
3、预习新课时要联系旧知识,自己先试练,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好“”号标记。
4、预习应用题时,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帮助弄清数量间的关系。
(二)中年级组
1、学习计算题时,先预习例题的计算法则和定义。
2、学习应用题时,用划线段图或用分析法、综合法、列表法等其中的一种方法作例题涉及到的数量关系分析。
3、抽象的概念或知识点先看几遍,找出生活中的例子理解。
4、预习有疑问,不理解的地方打上“”符号,等待新课学习时解决。
(三)高年级组
1、每次新课时要求预习例题的内容。
2、从预习中找出解题的方法、规律。
3、找出不理解问题的难点、疑点,并用线画出来。
4、有些重点内容,教师要给预习提纲,为授课作充分的准备。
5、根据授课内容,预先做好学具。
教师如何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因为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样,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他们的数学能力也必定扎实,有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预习,重视数学预习的作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小学数学教育》,2015,5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不是特定的某一种知识、技能,但是它却展现了数学的基本价值,涵盖了数学的本质与内涵。在数学的教学中,数感与数的认识密切相关,符号意识、空间观念与图形的认识相关,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概念直接相关,等等。要学好这些数学知识,一定要具备数学核心素养。
1.审题能力的培养
费心去加强对他们的审题习惯的培养力度,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审题实例训练,这应该被学校作为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路线与目标。审题能力应该要从小时候抓起。从接触数学应用题时就应该开始,老师需要关注对他们审题能力进行深入教学指导,并采取一些比较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们逐渐地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性的审题思维习惯,培养比较强的审题能力。
2.运用试卷问题进行引导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学习教育的主体,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发散,连教师的教学成果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私下提出一些较具价值力的问题,教师可将其进行记录,上课时提出,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进一步探究解决。除过书本之外,试卷也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错题考究不失为一个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良好方式,“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错题探究意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该心理特点,运用错题引导探究使得学生不断纠正,不断反省,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削弱错题几率,进一步强化复习内容。
3.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应该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好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的时间,当布置了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着急给学生答案,而是应该让学生先思考一下,等学生思考的差不多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看自己的看法。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好同一个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自由的提问和表达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思考和提问。
4.提升教师素质与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核心素养的内涵必须通过教师在课内外学习生活中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意识。教师要实现自身提高,首先要不断深入学习,形成素养教育的思维。
要深入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形成以人为本、教育终身的教学理念,在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方式及课后评价方法上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课堂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课外作业要精、简、活。要把握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5.有责任心,敢于实践和创新
5.1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意识创新一是更新,二是自主,三是改变。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他们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同时也可以在数学小组合作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认识,能分担起自己的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
5.2巧妙进行新课
求知欲能使学生产生自我创造的激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策略地提出问题,以引发他们的求知欲。
6.抽象与概括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往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流,逐渐进行抽象概括等活动,来认识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有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7.注意科学评价
在具体评价中教师可以运用富有趣味和经典的数学问题作为评价突破口,通过考察学生在解题中的表现来给予学生综合评价。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如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解题中运用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采取的态度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等来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并针对性地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进行指导。
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数学素养的培养能够较好地对相关的经验体系进行构建。数学素养的获得有利于学生对解题步骤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掌握,对于减小记忆难度以及知识的迁移有非常大的帮助。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知道,为了更好地对学生数学素养进行培养,就应该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经历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过程。如此,才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48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
新课改以后,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思维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通过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其具备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而且对于其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而如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呢?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分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意识进行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进行施展,这样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添加一些有利于创新素养培养的知识,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启发,进而完成创新素养培养的启蒙。而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始阶段。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增强自身的创新素养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且开放性也比较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时候,解法不止一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给学生分析例题,讲授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按照课本所给的例题的解法进行讲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把自己遇到的题目按做法分类、按照题型解决,这就是常说的“常规解法”。但是这种做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地依靠我们的记忆,并没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没有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新的解法解题,这样就能培养与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授小学数学的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就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常规解法。但是在对学生进行了一定创新思维的培养后,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多新的解法,现笔者以课程实例来说明:
题目: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传统的解题思路是,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将其转化为习惯的解题套路,然后将鸡与兔分别设为x与y,然后建立方程,经过一定的计算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样的解法没有一定的新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一定创新性引导学生出现了新解法:
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听到哨子声的时候,它们就会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听到哨子声的时候,它们还会抬起一只脚,(25-15=10),这个时候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靠两只脚在那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这一解法就完美地结合了数学思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这种解法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进行丰富的书面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一定量的实践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创新素养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会如何创新,怎样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付诸实践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在教授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让学生通过操作性的动手活动去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针对课堂知识巧妙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就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剪一剪、叠一叠、画一画,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很多创新的图形,这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想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自己树立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我们的学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借助一定的课程实践,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真正体会到创新思维的乐趣,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形成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G623.5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基础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其技术性之外,还是一种对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罗辑思维、变通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因此,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可以砥砺心智
由于数学是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其严密性和精确性非常的强,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在工作中用到这门学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和意志,使其思维更加缜密,在日后的工作中办事思考更周密、意志力更强。因此,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末来生活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数学,并且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对数学抱有一定的兴趣,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而这种兴趣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努力夯实其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2.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不是要知道某个题目的答案,而是需要知道其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里学生对于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体系在定义数学教学的时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的挖掘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并且通过这种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轻松,而不是简单的靠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变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改变,但是不改变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仅仅只看表面。这就引申出另外的一种概念叫做抽象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学的很多理论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化的结果,所以更加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将变式教学与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使得学生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在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素养将其解决的能力。例如进行数学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相关的实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自主地锻炼了其数学思维。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理解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一旦这样的数学思维素养培养成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主地系起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
5.课堂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
数学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起着激励、导向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自身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利用“成长日记”、“错题集锦”、“数学手抄报”等学生喜欢方式来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周整、创新,使评价体系更加的多样、科学。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坚韧的思维品质和谨慎严密的办事风格,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教学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素养的重视。
一、争鸣与批判:课堂提问艺术之叩问
1.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入场券
启发式教学中相当部分内容是靠课堂提问而得以实现的,提问是获得最大教学效益的不二法门,而离开了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的选择配套,启发式教学就是一个空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启发式教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寄寓于正确选择的教学手段中,当然也包括寄寓于恰当的课堂提问中,是可以感知到、捉摸到的。但是并非必设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并非提问得越多越好。提问必须有个度,必须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必须讲求效果,必须注意提问的科学严谨性,这样才能产生提问的正效应。自始至终,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启发式教学的入场券。
2. 提问是课堂开展和实现的主渠道
在数学教学中,一般是以“设问―求解―反馈―拓展延伸”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总是从问题开始,当发现了疑难问题后,必然会引起学生提问。根据教材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提问以及由提问者去指定另一个学生作答、解难、阐释,由学生去评价,最后由教师收网点睛,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提问学生作答,这是课堂提问开展和实现的又一个渠道。后一渠道的开发利用,必须慎重,教师应能切实驾驭操纵课堂态势。否则流于形式,满堂哄闹,一发不可收拾,事与愿违。
总之,不管选择哪一条课堂提问开展和实现渠道,都是建立在精心设计、积极引导的基础上的,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提问开展和实现渠道的利用,表现在教师问答中,贯穿于讲读、演示、练习、质疑等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提问形式,都要有个周密精巧的安排。
二、原则与规范:课堂提问艺术之导向
课堂提问,切忌为问而问,空泛无边,流于形式,徒凑热闹,学生却无甚得益。所谓精心设计提问,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从利于目标达成出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总纲,是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依据。离开教学目标达成的目的来空谈课堂提问,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具体指向教学目标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目标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合宜地分布教学时间。乱设提问,不分场合,只能空耗时间,于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无益。
2. 从利于核心素养培育出发
独立性、发散性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三大支柱,“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真正具有启发式教学的效力。反对提问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信口开河,不着边际。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冲淡气氛,降低效益,亵渎启发式教学的真谛。
3. 从利于知识巩固出发
复习和练习时,贯彻恰当和巧妙的提问,可以刺激学生迅速地回忆起已学内容,加深识记和理解,同时在复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架起一座跨越新知识彼岸的桥梁。若提问不科学不精巧,学生思维梗阻,达不到巩固旧知识和开启新的知识大门的目的,更加不必说培养能力和修造“桥梁”了。
4. 从利于探求激发出发
研究新知识的兴趣,是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课堂教学必须时时注意的工作。生动活泼的提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思维的自由王国。
5. 从利于全面照顾出发
提问的角度要合适,要求解答阐释的内容必须难易适中,所提问题必须切中肯綮、确切实际,注意使学生普遍都能领会,通过积极深入思考后能在不同程度作答。问得太深,绝大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望而却步;问得太浅,无思考价值,根本用不着伸手,更加不用跳一跳,果子就在嘴边,激不起劳动收获的热情和兴奋。这些都会导致兴趣疲劳,导致课堂提问和作答低效,导致答问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而大部分学生不关心。
三、技巧与实战:课堂提问艺术之灵魂
课堂教学提问是需要预先设计的,但也需视教学进程而随机应变的,即使是随机应变,临时创造提问,也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师还要充分地运用自己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恰当的问题做“节点”,提升即时问题情境的思维价值,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进程,为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认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服务。
1. 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自觉投入学习。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并告诉他们:“一张纸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2. 启发式提问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上,笔者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数学的图形教学往往通过画草图帮助理解,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环的面积时,简单的基础题型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但当笔者抛出这道题时,学生难住了:“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半径是2米,在花坛的四周铺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笔者引导学生弄清题意:“题目给了什么条件?还差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小圆的半径,还有环宽。”笔者继续问道:“对,环宽,你们可以在本子上画出草D,标出环宽吗?”学生纷纷动手画草图,标出环宽,然后恍然大悟:“大圆的半径便是3+1米。”笔者再继续问道:“哪假如花坛给的是直径2米,哪大圆的直径又怎求?”启发式提问,加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草图,就让学生融会贯通了。
3. 游戏式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 一般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大概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是遇上概念教学,由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干吧,学生兴趣更淡,更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懂得搞搞课堂气氛,增加学生活跃度。例如,五年级第十册的质数和合数这节内容,概念枯燥,学生容易混淆。而当学生理解了合数与质数的意义时已觉疲倦。于是笔者为活跃课堂气氛,请学号1―20 的学生站起来,让认为自己学号是合数的学生坐下,让认为自己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也坐下,结果还有一个学生没坐下,问他为什么不坐下。他回答道:“我是1号。”笔者继续问道:“同学们,你能帮他找找理由,为什么他不能坐下吗?”学生交头接耳,纷纷翻书查找、互相讨论,最后得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不能坐下”的结论。
4. 驱导式提问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够突破往常音乐课上“范唱—视谱—唱词”的单一教学模式,从深度融合的角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掌握信息技术,创造适合音乐学科的信息化环境下“融合型”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更有学习活力,更具个性,更有个人学习的实力。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应用模式和教学方法。
2充分挖掘网络相关资源,开拓学生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深刻变革。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各种学习教育类软件层出不穷,如“微课掌上通”“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音乐帮”等,都是现代音乐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音乐教学软件。特别是“音乐帮”中包含了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声乐、艺考与考级的题库,以及音乐基础理论、伴奏、视频、钢琴课程、声乐教学、乐谱搜索、节拍器、钢琴键盘、音乐热点资讯、精品音乐表演欣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广大音乐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轻松便捷的平台,资源丰富、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借助“音乐帮”,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学软件中的素材,还能请客服帮助搜寻需要的伴奏,是一款非常好用的音乐APP。下面,笔者以《茉莉花》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些软件与音乐教学相融合的方法。1)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掌上通”这个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软件,制作5~10分钟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向学生逐一介绍《一千零一夜》中“图兰朵”的故事,引出背景音乐《茉莉花》这一歌曲的由来。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中国小女孩站在红灯笼上演唱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要选择演唱这首歌曲?展示江南的美景和各色茉莉花的图片,以用民乐合奏的《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新淡雅、洁白美丽的茉莉花。接下来,欣赏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观看“出彩中国人”中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大学生芭蕾舞《茉莉花》,听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家用各种乐器演奏的《茉莉花》。教师通过“微课掌上通”给家长发送《茉莉花》微课的相关视频,家长接收到视频信息后,提前让孩子随时随地预习微课内容。2)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在台下远程控制《茉莉花》课件,轻松调用激光笔及聚光灯演示课件,指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让我来将你摘下”中的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方便教学,教师再也不用固定在讲台上。在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环节,教师边巡视边随手拍摄学生演唱《茉莉花》的歌曲、舞蹈、器乐、朗诵、绘画等作品,上传到电脑桌面上,随时向全班学生和本班教师分享,可以增强师生互动,统筹课内有限的学习时间,并可延伸至课后再行观看。3)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这一课堂管理软件和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前预先设定的评价项目,包括课堂表现、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协作能力、演唱水平、舞蹈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记录,并请班干部用电子评价系统中的加减分功能对本节课中同学的表现进行加减分的统计。教师不需要另外花时间去统计分数,系统可以自动化计算出结果,并且可以同步给家长的手机端,增强家校的紧密联系,让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增减分数的原因。
3利用图形谱的直观功能,发挥学生思维的可视效能
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所获得的信息占人类获取信息总图3A′乐段量的60%以上。图形是直观的语言,图形谱能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因此,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掌控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计算机图形软件和其他图像的处理技术,把抽象的音乐信息转换成形象的图形谱。图形谱用相同的色彩或者图形表示乐段相同或相似。教学时,教师根本无须用烦琐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图形谱充分学地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效能,他们只看着图形谱就能了解音乐的走向与曲式结构,记住乐段之间的联系,轻松地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音乐识记和律动表现。下面以欣赏课《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为例,对此进行介绍。1)教师给学生讲《小矮人找宝藏》的故事:小矮人找宝藏小铁锹挖宝藏发现宝藏背宝藏回家漏宝藏再挖宝藏装着宝藏回到了家。2)用电脑软件根据故事情节展示图形谱,如图1~图3所示。3)播放《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并用电脑同步出示该乐段的图形谱。教师几乎不需要讲解复杂的作品主题、音乐结构、发展以及表现手法,学生看着图形谱就能够感知音乐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在学生熟练识记后,教师还可以把文字信息删除,让学生根据图形谱展开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重新编创故事情节,将音乐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重新编创,根据图形谱将故事与律动改编为《小红帽遇大灰狼》《三只小猪》《小猫钓鱼》等。
4利用“乐音”软件的特殊功能,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官
每次上合唱课时,教师很难熟练地演唱和演奏同一和声主题的多种和声配置法,而电脑这一伴奏大师却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比如“乐音”是一种多功能的MIDI音乐创作和播放软件,具有简单实用易用的特点,更可贵的是它独有的五线谱、简谱自由切换显示和打印模式,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或者学生在电脑里书写出需要的谱例后,请“乐音”软件演奏出来。只要能写得出来,“乐音”就能不折不扣地演奏出来,教师再也不用为钢琴伴奏技术不如人而烦苦,也不用因为学生感受不到丰满的和声效果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气恼。
5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音乐可以刺激智力,提高听力、记忆和专注的能力,很多学生都爱上音乐课,对音乐的学习充满渴望,对学习都是带着“乐学”的态度而来的。但由于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传统音乐器材稍使用不当,就会向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实力挑战,对教学过程的实施产生极大的干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把学生兴趣吸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专注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音乐细胞,比如:教师教到打节奏的课程时,一些学生经常不能很准确地击打出拍子;教师随意按下钢琴键盘,有的学生也很难准确地听出它是哪个音,更别说复杂的音程了。然而选择适合学生玩的节奏游戏软件或者听音软件,就能轻松解决这一普遍性的教学难题。比如“SveerzDeluxe”是一款鼠标类音乐节拍游戏,操作方法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语音提示,用鼠标点击出画面上出现的音色和节奏的拍点,点击播放器中间部分的小精灵,注意节奏和节拍,配合动态扫描线的上下移动抓准时机点出相同的颜色。经过长时间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音准度和节奏感,在玩中学、学中玩,很好地把寓教于乐联系起来。每一首歌曲都是由特殊的节奏构成的。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玩一玩节奏游戏,这样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克服歌曲节奏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在的手机功能也是十分强大,推出了大量的音乐软件,如“钢琴大师”“舞指钢琴”“节奏专家”等,内含大量优秀的钢琴曲、完美钢琴和弦,超高音质、不用钢琴也能弹出完美的钢琴曲子,体验弹奏乐趣。内置多种乐器音色,包括钢琴、小木琴、电子琴、吉他、架子鼓等,满足多重音色的需要。模式也很多样,比如播放、教学、随意弹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合拍,感受打击乐器的音乐节奏带来的游戏乐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每日每周活动”向好友发起挑战,或者邀请好友弹奏世界名曲,体验角色的成长,享受到声画交融的音乐盛宴,体验激动人心的全方位的匹配效果。
6运用人机交互式对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功能强大。从声乐、器乐、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到和声、作曲、曲式、配器,均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还拥有人机交互式的对话学习方式,采用双向交流的功能,告别传统模式的枯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在趣味性的游戏中轻松地学到音乐知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在教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录制个人专辑,录完后听听自己唱的录音效果,并请“电脑教师”为学生进行智能化的电子评分(只要你的音准、节奏基本把握准确,分数一般较高)。或者利用最新的手机摄像功能拍下学生的现场演唱效果,并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学生就能马上看到自己的现场演唱效果。电脑就像一面镜子,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式对话,很容易集中精力,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应争取每个学期,为每位学生都录制2~3首歌曲,并在电脑上制作成音乐网页。当然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为孩子拍摄录制VCR,并将其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在学期结束或班级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做精彩的回顾播放,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7结语
新课改下的新教师应该善于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精心地设计,灵活地掌握、运用和开发各种电教媒体,并把它们同其他手段和方法融为一体,不断地去创新,就一定能在课程改革浪潮中走出一条音乐教学的成功之路。
作者:徐小兵 徐爱芝 单位:霞浦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路瑜.《声乐作品计算机伴奏曲库》的建立与应用[J].音乐研究,2001(2):82-83.
[2]付祥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吕晶萍.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1996(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