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能电网的优势

时间:2024-03-26 14:41:54

导语:在智能电网的优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能电网的优势

第1篇

[关键词]电能质量、有源治理、无源治理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296-01

一、电能质量的内容

电能质量问题是指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偏差,其内容主要包括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暂时或瞬态过电压、波形畸变、电压暂降与短时间中断以及供电连续性。

二、煤矿电网的现状及解决要素

随着煤矿产能的不断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大功率设备及大量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及装置在矿井电网被广泛应用,这些设备在给矿井生产带来节能和高效的同时,也给供电网络的电能质量造成一定污染。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消除电压闪变、减小电压波动、抑制谐波污染、校正三相不平衡对电能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电能质量丞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能质量治理技术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大体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治理技术。无源治理技术采用电容、电抗的组合来主要实现谐波抑制和无功的动态补偿,主要治理技术分为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R)和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有源治理技术则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电能输出的可控来实现电能质量的全面治理,主要治理技术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电能质量无源治理技术虽然应用十分广泛,但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当系统结构或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性能不稳定,无法实现对某些电能质量指标的改善等。有源治理技术可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精确快速全面治理,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及广泛应用。

四、SVG与常规无功补偿装置的对比

SVG(静止无功发生器)是采用全控型器件的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装置。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无功补偿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电网上,适当地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以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治理的目的。它不再采用大容量的电容、电感器件,而是通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无功能量的变换。

与其他补偿装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补偿功能全面化、多样化:使同一套SVG装置,可以实现补偿负载无功、补偿负载谐波、补偿负载不平衡等多种补偿功能。

2、响应时间快:SVG响应时间≤10ms,传统静补装置响应时间>20ms。SVG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从额定容性无功功率到额定感性无功功率的相互转换,这种无可比拟的响应速度完全可以胜任对冲击性负荷的补偿。

3、在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阻尼系统振荡等方面,SVG的性能大大优于传统装置;静止运行,安全稳定,没有调相机那样的大型转动设备,无磨损,无机械噪声,将大大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改善运行环境的影响。

4、采用数字控制技术,系统可靠性高,基本不需要维护,可以节省大量日常维护费用;同时,可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实现无功潮流和电压最优控制,是建设中的数字电力系统(DPS)的组成部分;控制灵活、调节范围广,在感性和容性运行工况下均可连续快速调节,响应速度可达毫秒级。

5、连接电抗小。SVG接入电网的连接电抗,其作用是滤除电流中存在的较高次谐波,另外起到将变流器和电网这两个交流电压源连接起来的作用,因此所需的电感量并不大,也远小于补偿容量相同的TCR等SVC装置所需的电感量,如果使用降压变压器将SVG连入电网,则还可以利用降压变压器的漏抗,使所需的连接电抗器进一步减小。

6、谐波量小。在多种型式的SVC装置中,SVC本身产生一定量的谐波,如TCR型的5、7次特征谐波量比较大,占基波值的5%-10%;其它型式如SR、TCT等也产生3、5、7、11等次的谐波,这给SVC系统的滤波器设计带来许多困难,而SVG则可以采用桥式交流电路的多重化技术、多电平技术或PWM技术来进行处理,以消除次数较低的谐波,并使较高次数如7、11等次谐波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7、SVG中的电容器容量小,在网络中普遍使用也不会产生谐振,而使用SVC或固定电容器补偿,如果系统安装台数较多,有可能会导致系统谐振的产生;由于对电容器的容量要求不高,这样可以省去常规装置中的大电感和大电容及庞大的切换机构,使SVG装置的体积小、损耗低。

8、实现对系统电压进行瞬时补偿,即使系统电压降低,它仍然可以维持最大无功电流,即SVG产生无功电流基本不受系统电压的影响;SVG的端电压对外部系统的运行条件和结构变化是不敏感的。当外部系统容量与补偿装置容量可比时,SVC将会变得不稳定,而SVG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即输出稳定的系统电压。

9、SVG的直流侧采用较大的储能电容或者其它直流电源(如蓄电池组)后,它不仅可以调节系统的无功功率,还可以调节系统的有功功率。这对于电力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这是SVC装置所不能比拟的。

10、占地面积较小,由于无需大容量的电容器和电抗器做储能元件,SVG的占地面积通常只有相同容量SVC的50%,甚至更小。在一些空间受限制的厂矿改造中SVG具有很大的优势

11、运行范围宽,补偿能力强:SVG能够在额定感性到额定容性的范围内工作,比SVC的运行范围更宽。也就是说,当SVC需要在正负全范围运行时,需要TCR和FC配合使用,整个装置损耗较大,占地面积也较大。在系统电压变低时,SVC输出的无功电流与电网电压成正比,电网电压越低,其输出的无功电流也越低,对电网的补偿能力也相应变弱,SVG则能够输出与额定工况相近的无功电流。

12、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紧凑、重量轻,且通用性强,在功率模块发生故障时,用户只需要更换模块,使故障的处理简单化,为恢复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五、SVG在煤矿供电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煤矿而言,随着采煤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煤矿的电力系统中可应用SVG装置对提升机、综掘机、绞车等矿井负荷的无功补偿、谐波和闪变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可实现如下功能:

1、煤炭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低、吨煤能耗大,装设SVG进行补偿后,由于电压稳定的效果好、自身不会产生谐波等原因,可减少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实现节能降耗;

2、变频调速和串级调速系统的应用加剧煤矿电网中谐波污染问题,SVG可以消除低次谐波,进而可改善矿井电能质量;

3、供电线路长,线路电压损失大,末端电压低,驱动采掘机械的电动机出力不足甚至无法正常运行,装设SVG后可稳定电压,确保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提高系统供电安全;

4、煤矿中的大型负载启动时,对电网的冲击较大,SVG可减小电压波动和闪变,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2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HFC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随着HFC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结构也更加复杂,传统的技术管理与技术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网络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对Cable Modem用户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增强网络安全性与稳定性的网络智能管理系统。

一、有线电视HFC网络现状

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的起步早、发展快,但是在建设初期由于受建设成本、基础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系统没有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规划与设计,普遍存在着层次不清、结构不合理、施工工艺差、系统指标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网络的稳定运行。在推行初期,广电部推行的带宽为300MHz的纯同轴电缆网,然后是450MHz的电缆网,接着是550MHz的电缆网,现在已发展成为750MHz的HFC双向网络。

现阶段我国有线电视HFC网络的现状是,550MHz是现阶段的主流,占到50%左右;早期推行的300MHz仍占相当大的比例;750MHz的使用率占到不足20%。

Cable Modem(简称CM)作为有线电视双向HFC网络宽带接入技术,为小区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业务,通过CM的技术指标可以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和运行质量,然后通过CMTS上调取的CM技术参数的核算计算出网络的运行状态。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双向HFC网凭借其宽带特性以及它完成综合信息的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其改造和建设也取得同步发展。实现HFC网络的智能化管理,既能提高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的质量,又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对HFC网络进行系统的监控和管理迫在眉睫。

现阶段,我国发达地区的城市,CM宽带用户的发展基本上覆盖了市区的每个小区,通过对每栋楼和每个小区CM系统运行状况的检测,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二、有线电视HFC网络改造坚持的原则与系统设计

有线电视HFC网络改造应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兼顾未来技术发展,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二是,选用稳定可靠的系统设备器材;三是,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工艺、统一流程。

HFC网络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和用户管理两个方面,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根据用户权限选择页面,该页面包含基站、光节点、延放、楼房、CM的管理;算法设置和查询三个方面。其中基站、光节点、延放、楼房、CM的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四个选项;在算法设置里提供算法公式的导入及编辑功能,可以通过参数值实现自定义;查询包括网络数据查询和故障数据查询两个方面。

三、有线电视HFC网络系统的实现

1.智能网管的核心算法

首先对CMTS上各端口的S/N值进行扫描,当低于18dB时就会报警,在故障排除后才能再次对端口的CM信息进行监控扫描;其次对CM的工作状态进行扫描,当CM处于offline状态时,便不再监控该端口的其他参数信息。其中,单点故障的故障范围是该点跟其他采集点相交处该点的分配网络。

故障的原因一般包括分支分配件故障;电缆变形、进水;电缆短路;高频干扰信号的干扰;高低频干扰信号的串入;分支分配器件故障和分支分配器件或本身相邻用户终端上有噪声串入8个方面。放大器所带采集点全部出现相同或类似故障时,CM会出现不同的指标,包括放大器下行链路部分故障、放大器上行链路部分故障、链路高频干扰串口、链路低频干扰串口和公共部分器件故障5个方面。同一发光所带光站参数异常,如分路器故障和光路故障,会影响其所带的分配网络区域;全部光站异常如分路器故障、发光故障、发光输入CMTS高频电平丢失或接触故障会影响故障光发所带的分配网络区域。

2.开发环境的建立

开发环境采用VS2005,基于Net2.0框架。采用微软SQL Sever2000的平台。数据库连接系统采用微软的windows 2000 Server。该系统中自带的internet信息服务,是微软公司为建立Web站点而的Web服务器软件。为了易于使用,减少磁盘占用空间,系统使用ADO技术连接数据,

3.主要功能的实现

网络设备管理功能的实现:网络管理功能包含设备信息添加和设备信息修改两大模块。网管人员进入系统后,通过网页浏览器进入信息功能管理界面,操作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基站、光节点、放大器、CM等设备进行补充。同时,可实现具体地址、MAC、管理区域等信息的修改和删除。

设备故障报警功能的实现:开发用户端PC机使用cmread.exe程序,系统通过该程序读取CM的下行电平、下行SNR和上行电平三个参数,通过对这三个参数的分析,发现异常,将存在的问题发给机房检测服务器,服务器收到信息后,调用参数获取程序取到此用户的下行接收电平、上行接收电平、上行发射电平、下行SNR和上行SNR五个参数,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异常,形成故障报警记录,同时将错误通知相关维修人员。网管值机检测终端如果出现问题,设备指示灯便会不断闪烁,故障排除后,闪烁消失。

通过以上步骤,一般可以在故障还没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便会提前发现。当然,即使程序再缜密,由于受外界不固定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网络不通、用户端信息已经发回不到监测服务器等比较严重的故障。此种故障发生时,我们通常是通过1―3个月的数据积累,确定分布曲线,根据参数发现异常,通过对用户进行回访或去现场的方式,确认线路运行是否正常。

四、小结

本文设计的有线电视HFC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通过从CMTS上提取CM的网络指标参数来实现的,通过参数的变化来了解网络的运行质量,发现问题,提早解决,实现对网络的智能化管理。虽然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依据的理论比较完善,过程设计也比较缜密,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局限,仍然存在一些漏洞,系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温中焰.Cable Modem接入技术在有线电视HFC网络双向改造建设中的实践[J].广播电视信息,2010(3).

第3篇

智能电网是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与设备技术,高效的控制方法以及正确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在高速的、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实现电网的升级,使电网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与环保,因此也被成为“电网2.0”。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兼容性都较强,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保证网络结构的高效运行,并能够兼容多种形式的数据,从而发挥智能电网的综合功能。在电网发生巨大的扰动如自然灾害、极端的天气条件等情况下,仍能保证对用户持续供电,而不至于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现象。此外,智能电网具备一定的自愈性,能及时修复网络结构自身存在的漏洞,并具有一定的安全评估能力和强大的预警防控能力,从而有助于网络结构的运行。智能电网还具有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持电力市场的运营。

二、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

2.1设计层次模型

在智能电网的层次模型中,存在通信网架层、数据应用层、电网设备层等四个层次,各层次间如果未能做到有效的结合,便难以发挥智能电网的整体功能。由于智能电网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智能电网时,应注重对每个模型的分析,通过对功能构造、操纵特点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设计出合适的模型,从而对每个模型加以结合,发挥出智能电网的优势,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

2.2构建标准体系

智能电网系统复杂、设备众多,如果缺乏完善的信息及通信标准体系,未能保证各部分之间的有效协调,便难以发挥至智能电网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智能电网体系逐渐难以适应高流量信息传递的要求,因此必须设计出一套标准的智能电网体系,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简化网络结构形式的同时,提高网络体系的运用效率,从而增强网络体系的实用性,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2.3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传统的安全防护通常集中于电网稳定、设备安全等物理方面的安全,对信息方面的安全缺乏重视,对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性缺乏有效的评估,在信息系统受到威胁时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对重要系统的可靠性和敏感信息的安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问题。应对信息安全予以足够的重视,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采取足够的保护,设置相应的防御体系,制定应急处理方法,在系统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智能电网的有效使用。

2.4及时更新设备

随着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用户数量的增加,社会通信用户流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因此必须及时的更新设备,对现有的通信设备采取升级处理,从而保证智能电网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电网企业在运营期间,应及时的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更新相应的设备,完善智能电网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5构建信息和通信技术体系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电和用电都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信息和通信技术体系的构建,使通信网络能够广泛的运用到这两个部分的各个环节中,比如以自动抄表和自动测量的智能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工抄表和测量的方式等,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智能电网的模式从局部信息的监控实现对整体信息的监控,使分散在各个类型系统中的信息得以系统集成,从而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工业 创新 发展

在现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也反映出各国对未来电网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一、立足长远,努力解决电网发展的关键问题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高电压等级输送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步电网的建设,也将使我国在电网规模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还将面临新能源、分布式电网、电力市场等新的发展要求。

所有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电力工作者认真思考并解决未来电网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特大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问题,电网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问题,电网支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运行的能力问题,运用现代电力市场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科学的输配电价的形成机制问题,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能力提升问题,电网资产的全寿命管理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在电网企业的应用问题,电网应用现代电力前沿技术的能力问题。

经过实践,笔者感到探索和建设智能电网、推动现代电网企业进步,就是要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与现代电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充分结合,使之落实、固化、持久。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与国内外先进的电网企业,产品、信息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公司,科研院所密切交流、合作,通过博采众长、提高创新,达到先进、高效、实用的目的。

二、支持“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进入了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新阶段,但目前公司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资金筹措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十二五”期间,电网投资总计约1.7万亿元,平均每年3000多亿元,在深入挖掘内部潜力的情况下仍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必须依靠外源性融资加以弥补。特别是受央行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公司传统的融资渠道受到极大的限制,融资形势十分严峻。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资金十分充裕,但由于社会闲置资金过于分散和行业准入的限制,大量的潜在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电网建设。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能够成为连接两者的桥梁,通过发挥集合投资的优势,在短时期内聚集大量资金,弥补智能电网建设的资金缺口。特别是,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基金是长期投资,看重项目长期资本回报而非短期收益,在收益分配时间上没有严格限制,而智能电网建设大都是长期项目,在短期内无法产生大额经济回报。因此,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基金的长回报周期恰好与智能电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相契合,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三、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鼓励多方参与

智能电网建设关系到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和目标,各级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电网建设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地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除了要加大投入外,还应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制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一整套合理、优化的政策体系。政府要采取灵活的扶持政策,在相关法律、资金、财税、电价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清洁能源发电量消纳和经济补偿政策等方面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在科技项目研发、试验示范工程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激励。地方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能源、环保、科技、信息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研究。同时,电力公司也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全面提升驾驭智能电网的能力。

目前,智能电网产业刚刚起步,重点在于对智能电网的研发与建设。但随着这一新兴产业的逐步成熟,智能电网产业绝不仅限于电网自身的升级改造,它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的庞大系统工程,是一场全新的技术变革。因此,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应消除行业和专业间的壁垒,集中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共同研发建设,使社会各类相关行业积极参与到相关标准制定、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设备研发等工作中去,建立有效的跨行业沟通平台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目前,国内有的城市尝试建立智能电网产业联盟的做法,吸纳颇具实力的全国领先行业的领军企业,奠定了本地区在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四、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智能电网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是应用IEC61850进行建模和通信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体现在过程层设备的数字化,整个站内信息的网络化,以及开关设备实现智能化。

根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划,2011年以后所有新建变电站全面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建设,并且重点对枢纽及中心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根据国网的规划未来我国智能变电站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

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电网行业研究小组分析指出,“十二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建设期。随着重点环节技术创新和实践的完成、技术标准的完善,智能电网发展呈现出加速迹象。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可以在技术和功能上更好地满足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优化电网网架架构,大幅提高输配电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智能变电站行业的技术创新将加速智能电网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 智能变电技术 输变电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是“坚强智能电网”,这要求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电网发展情况将特高压电网作为主要网络,将各级网络作为基础网络,并且需要通信网络等平台的支撑,促进我国电网向自动化、信息化等方向更好地发展。那么接下来,笔者将对智能电网当中的智能变电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 关于智能电网

1.1 我国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就是将电网智能化,我们还称之为“电网2.0”,它的建成需要建立在集成、高速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再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测量传感技术、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及先进的控制方法的施行来将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高效性、环境友好性和使用安全性的目标实现。

1.2 国际上关于智能电网的相关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已经结合自身电网的特点、结构和相关的技术水平对职能电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欧美等国家表现的最为突出。因为每个国家的电网结构都是毫不相同的,所以每个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定义和理解也是存在着差异的。美国能源局对智能电网做出这样的研究报告,智能电网需要具备七个特性,分别是激发电力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营、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抵御灾害的袭击、兼容多种发电蓄电形式、提供高质量电能、利于构建繁荣电力市场、优化电网运行。

2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输电技术

2.1 特高也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种类,一种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一种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是1000kV或1000kV以上等级的电压交流输电工程及其相关的技术。输送容量、输送距离、节约占地走廊和降低线路损耗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它的关键技术大概有五个方面:①可以对过压电的深度进行控制,一般都是采用断路器、并联电抗器、高性能的避雷器等;②应用了有机外绝缘这种新技术,采用了高强度瓷、玻璃绝缘子、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等;③有效控制电磁环境,这可以将噪声的影响,电磁辐射的影响、电晕损失等有效地降低;④大规模仿真运算特高压稳定的水平,它可以对电网的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对电网的运行策略进行制定;⑤特高压交流专用设备的应用。比如高压并联电抗器、特高压专用单体式单相变压器等。

2.2 柔性输电技术

关于柔性输电技术,它也包含交流方面和直流方面的输电技术两种。柔流输电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对电子设备的大量采用,比如它对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可控并联电抗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等的采用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采用电力电子器件或设备能够将其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方面的优势突出地体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基础性技术是PWM技术和VSC技术,它是新型的直流输电技术,引入了目前比较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在转换和控制这两个方面,将它的优势体现的十分突出。比如,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在无需外加的环相电压和无源环流方式下进行工作,它一方面可以对有功功率进行精确地控制,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无功功率做出有效的控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输电技术。

3 智能电网中的只能变电技术

3.1 智能感应技术的运用

如果想要对智能电网这样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我们需要对全局进行有效的观测,其次要获得有效的设备信息和准确的运行状况。目前有很多先进的感应器,诸如无线感应器、智能感应器、光纤感应器等等。这些感应器都智能电网所必须的技术支持,可以在智能变电站的多种设备运行环境之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根据设备的需要,将变电器所需要的各种相关的信息获取出来。

3.2 智能设备和智能装置的运用

智能电网需要广泛采用智能设备和智能装置这一方面的装备。这是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工作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智能设备和智能装置的采用,主要覆盖了整个电力系统配电、发电、输电、变电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但是采用智能设备和智能装置最多的却是智能变电站。在智能变电站方面,其各个元件都是一个独立的节点,这些节点又成为了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将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功能一体化等功能结合起来就是智能设备所需要的性能,当然还需要将控制器和传感器的部件和本体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变压器、断路器和互感器也要做出一体化的设计,还有控制、保护、设计、测量、计量等也是这样。这些都是新技术优越性的体现,也是智能电网变电技术的必然要求。

4 结语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主要针对智能电网当中的智能变电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作出了简要的分析。虽然在国际上,对于智能电网的理解和定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强调了电网智能性的特点。我国的智能电网将我国电网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水平有机结合了起来,我们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有自己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国智能电网中的输变电技术已经涵盖了很多方面的技术,但是其关键技术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电网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李乃湖,倪以信,孙舒捷,姚美齐.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2010,45(03).

[2]邵宝珠,王优胤,张逸帆,熊春燕,宋丹.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J].东北电力技术,2010,14(02).

[3]袁瑶,刘昕,王晓曦,张龙斌.我国智能电网规划现阶段研究与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04).

[4]李士林,高志强,王艳.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0,07(01).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双向通信;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TG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070-01

0 引言

智能电网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挑战,亚不断出现新问题。如对智能电网远景的极度复杂性和不断演化本质的把握;对智能电网在输电、配电和用户投资的分摊;更重要的是,对智能电网市场的竟争环境和公众需求的准确把握等,都是国家和电力公司领导层正面临着的新挑战。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建设。结合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实践,本文就当前建设智能电网的法律和法规、技术和安全、经济和市场等方面提出8个必须关注的问题,以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1 智能电网的原动力和主要特征

从电网的角度看,智能电网的原动力至少包含

下述4个方面:

1)实现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抵御事故扰动为目的),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近年来世界上大停电[1-2]频繁发生,一般的观点是,提高系统的全局可视化程度和预警能力,与使用较好的、灵巧的和快速的控制是增强电网的可靠性和避免系统崩溃的关键[3]。

2)分布式电源(包括储能)的大量接入和充分利用。基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人类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洁净能源,电网中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日益增多。它们大多是不确定的间歇性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而且直接接入配电系统。此时电网自上而下都成了支路上潮流可能双向流动的电力交换系统,从而提出了,如何处理数以万计的分布式电源和应对其发电的间歇性,以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和人身与设备安全的问题。

3)高级市场化和需求侧管理。生态文明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使电力公司积极寻求不同于传统的方式来满足供需平衡。除了分布式的发电外,鼓励用户进行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DR)和节能也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4-7]。现实电网的利用系数很低(据美国统计,约为 55%),一年内只有少数时间资产是被完全使用的,浪费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解决办法是缩小负荷曲线峰谷差,而现实系统中存在着大量能与电网友好合作的可平移负荷(电暖气、空调、热水器、电冰箱等),其比重超过运行储备。因此,需要开发高级的配电市场,通过电力公司与终端用户的互动,实现更具弹性的负荷需求特性,优化资产管理和利用,同时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性。“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否适用于市场?是否激励用户?是否实现了资产优化?是否高效运行?”应该成为智能电网的核心原则[8]。

4)近20年,通信和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日益普及。它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电网不仅满足不了数字化社会的这些需要;同时,它在数字化技术的自身应用方面也相对落后,特别是在配电网方面,尽管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资产管理进一步扩展到配电网络日益经济可行。

2 智能电网现有的和新兴的通信、监测和控制技术

1)各种设备或装置的智能水平基准智能电网的一些装置可能比其他某些装置更智能,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EleetriealManu-faeturersAssoCiation,NEMA),将智能装置的智能水平分为6类:无智能的装置为O级.如导线或电缆.最高智能装置为5级,它具有区域相互协调控制能力{3}。这个划分为监管者测试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程度提供了依据,它在智能电网控制区内,提供了一个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标准,作为测量智能电网性能的基准。

2)运用日VOC输电和FAC下S技术提高远距离

输电能力HVDC输电可用于系统异步互联、电力长距离传输或有功功率的控制,。FACTS是电力电子技术(固态开关)和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定制的近瞬时的潮流控制,控制速度远比传统的机电开关快得多。

HVDC和FACTS的应用有可能促进输电系统和其他一些技术潜在优势的发展,尤其是需要动态电床支持的时候。在电力批发市场和输电价格框架下,周密的成本经济评价和FACTS应用所建议的系统性能方案比较是必须的。其中电能、容量的价格,配套服务以及对环流的潜在影响是重要的考虑事项。FACTS、HVDC和其他一些相关技术已经集成于输电系统,以提供网络控制、电压支持、远距离电力传输;更多的FACTS和HVDC的应用应整合远离负荷中心的可再生资源。还应密切关注和跟踪HTS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才真正是输电系统的重大技术革命。

3 结论

虽然当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尚未统一,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对于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已达成共识。基于 Agent 技术的分布式协调、控制、仿真与决策,分布式能源的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知识的综合决策知识技术是未来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应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和自主创新精神,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 DOE-U.S. Department of Energy.Final report on the August 14,2003 black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causes and recommendations[R].Washington DC,U.S.:Canada Power SystemOutage Task Force,U.S. Department of Energy,2004.

[2] UCTE . Final report-system disturbance on 4 November 2006 [R/OL][2009-11-03]

[3] Amin M,Schewe P F.Preventing blackouts:building a smarter power grid[J].Scientific American,2008(8):60-67.

[4]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Assessment of demand response and advanced metering AD-06-2-000 [R/OL].[2009-11-03].

[5] The Brattle Group,Freeman,Sullivan & Co,Global Energy Partners Commission.A national assessment of demand response potential [R].Cambridge,US: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2009.

[6] B.C. Home . The BC energy plan:a vision for clean energy leadership[R/OL].[2009-11-03].

第7篇

两项智能子规划出台

自2009年5月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26个省市开展了2l类共228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建设。一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各方力量,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建立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创新工作体系,开展试点工程,进行重大专题研究,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是新生事物,我国现有关键设备(系统)对智能电网建设支撑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已迫在眉睫。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成立专项研究工作组,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和“智能电网设备标准体系”规划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6月29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在北京正式。作为《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子规划,这两个规划的,是公司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智能电网工作部署、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给智能电网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动力和方向。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在中国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包括7个技术领域、28个技术专题和137项关键设备的研制规划。该规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状况,针对“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研设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策略,制定每一类设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计划。该规划是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行动纲领,可作为科研、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制指南,同时也可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据。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提出了由综合与规划、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智能调度、通信信息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国家电网将分三个阶段制定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它是用于指导国网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技术指南。国家电网将以此为指导,加快编制智能电网企业标准。该规划是用于指导公司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技术指南。也是我国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研制规划》是《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子规划之一,也是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行动纲领,可作为科研、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制指南,同时也可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据。规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状况,针对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研设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策略,制定了每一类设备的研制内容、研制目标和研制计划,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标准体系规划》则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制定的意义,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现状,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制定规划,并就规划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据了解,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将分三个阶段开展。为确保关键设备研制规划的顺利实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第一阶段(2009-2010年)建立体系框架、保障试点工程。完成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制定规划,初步形成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制定、修订试点工程亟须的关键技术标准,保障试点工程建设如期完成。

第二阶段(2011-2015年)健全标准体系、支撑全面建设。滚动修订已有标准,补充制定所需标准,基本建成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推进优势领域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支撑智能电网全面建设。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完善标准体系、保证国际先进。优化完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新规引爆万亿投资商机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出台,这一消息无疑对与智能电网相关的中国企业产生一重大利好。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民表示,今年我国电网设备总投资为2500亿元左右,由于智能电网工作尚处在试点阶段,今年的主要任务是75个电动汽车充电站、6200个充电桩和其他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设,这方面投资比例较低不到10%,下一步将逐步扩大投资,预计对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将远超10000亿元,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智能电网辐射的产业链条很长,会带动电力设备、新能源、网络通信等行业以及相关的多个子行业。

第8篇

智能电网不是将先进的电网技术和电力电子设备的简单组合,也不仅仅是着眼于孤立的单纯解决电力问题的理论,智能电网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基础上,引入现代通信、自动控制及其他信息技术,通过对电力网络的改造,实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目标,需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综合考虑智能电网的四个维度来观察问题:即绩效目标、性能特征、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才能更好的理解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发电并网的紧迫要求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又为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提供了技术方案;只有取得相关配套政策的允许分布式电源并网发电才能得以实现,而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电力营销变革。由于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刚刚开始,关于智能电网的框架、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等都还在探索初创阶段,现在研究分布式电源发电并入智能电网后对电力营销的影响还比较困难,只能通过结合智能电网的特性、未来发展趋势及分布式电源对传统电网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2智能电网下网络营销模式设计

2.1未来分布式电源并入智能电网下的电力营销应当依托智

能电网为基础,将满足电力用户需求作为目标,能够充分利用智能电网的新技术来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提供优质的业务增值服务;通过对分布式能源和新型储能技术等的合理使用和调配。

2.2网络营销优势

第9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开始大力提倡建设智能城市,而智能电网就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城市进行详细介绍,列举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智能城市的快速建设。

【关键词】智能城市;智能电网;应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城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建筑、电网、交通等集一体化发展,有效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智能发展。而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智能电网尚存在缺陷,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的改进和完善。

1智能成熟与智能电网的介绍

1.1智能城市

通常所说的智能城市其实就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升级,有效调整城市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使城市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智能城市,只不过当时的智能化主要是局限于某一部分,比如商业、医疗或交通等,没有实现城市的整体智能化。想要实现智能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的结合,也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开发。

1.2智能电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主要能源,这就使得用电需求开始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对供电系统的改革,而智能电网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将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作为基础,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利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实现对供电网的综合利用,其中主要包括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等几部分。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自愈功能、抵御功能、资产高效运行等优势,不仅可以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2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总述

想要实现智能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完成对智能电网的建设。①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智能电网用电力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局势。②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导致大量污染气体的排出,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污染指数,加强节能降耗工程的进展,有效推动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智能城市建设中,智能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对智能住宅小区、智能楼宇的建设,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

2.2智能家居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生活的需求也开始提高,除了要确保住宅的质量外,还要加强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设计人员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家居系统的智能化,将内部家居系统与外界网络系统相连,这样就能实现对家居信息的传输与共享,进而提高家居服务水平。智能家居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抄表,还能实现远程教育和医疗,能够有效保证家居生活质量的提升。智能家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住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实现对住宅监控画面的查看,可以通过语音系统解决一些实质性家居事务;②住户不必再到水电费营销网点进行费用缴纳,只需要在网络系统中直接缴费即可;③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住户可以与供电公司进行交流、沟通,对当前用电量和电价进行咨询,强化了住户的环保意识。

2.3电动汽车的应用

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家用轿车也开始逐渐增多,但是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智能城市建设中也将电动汽车的开发作为重点,电动汽车的研发可以有效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终将取代传统的代步工具。

3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速度协调、遗留问题较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导致智能城市建设的速度减慢。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我国政府部门要建立试点城市,根据智能城市的建设需求,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政策,下属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明确项目方案和设计计划,政府部门要确保资金早日到位,重视智能电网投资汇报,比如采用“临时电价政策冶”,通过提高电价水平回收智能电网方面的投资,形成一种投资的良性循环。

(2)政府要制定工作组织体系和标准制定线路图,明确只能电网参考模型,制定有限行动措施,准备必要的有效指导工作文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辅助措施落到实处,激励措施也落到实处。从细微处入手,将城市智能电网的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保证电网投资和建设的高效管理。加强电网规划投入,同时扫清相关体制障碍,简化智能电网选址、审批和建设的过程,消除体制壁垒。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电网技术,政府部门要明确试点城市,充分利用智能电网技术的优势,快速推进智能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12).

[2]李野.对智能小区“一卡通”系统的分析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0(08).

[3]马德顺.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