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浅谈研发管理体系

时间:2024-03-27 11:30:03

导语:在浅谈研发管理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浅谈研发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 研发人员 优化

一、AB软件公司简介

AB软件公司是一家以以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公司,其公司总部在广州,在国内多个省市设立有分公司,业务扩展速度较快;公司成立于2002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沉淀,现公司总部有员工近5百名,公司根据业务内容设置了经理及经理办公室、研发、技术服务、综合行政、财务、后勤总务、销售等部门。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公司的经营管理质量也成为社会和行业关注的焦点,人才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AB软件公司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一)AB软件公司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AB软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流程是:以项目完结为阶段,与奖金、评优评先、职位晋升挂钩,实施“事故”一票“否决制”,对所有研发人员进行德、能、勤、绩、廉的全面考核,在一个考核周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金发放、评优评先等活动。根据研发人员岗位层次、性质不同,对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标准各有侧重,考核主体主要为部门主管、人事处领导、部门同事这三类,对出现严重事故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具体考核内容、考核主体及其所占比重、考核等级见下表说明:

(二)AB软件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科学性、公平性不强。AB软件公司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不够细化、精准,对被考核人员述职的相关依据不进行收集与量化,考核缺乏科学性。在研发骨干人员的考核过程中,部门主管的决定权很大,所以造成了一些部门主管“庇护”因素存在,研发人员也出现了拉帮结派的苗头。公司将岗位津贴发放标准与考核结果挂钩为体现“公平”,有的部门就只能搞“轮流坐庄”而不是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由于这种考核过程缺乏“人本”精神的“考核”很容易影响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认同度因而最终的考核工作也就难以达成“促进、改善、提升”之目的。

(2)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化。人事部门对部门主管、研发骨干人员的工作并不能掌握全面、了解透彻,只是基于人事部门招聘的职责而赋予其在研发人员考核当中过多的评分比重,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化;而述职为主的考核方式中,人事部门也无法真正了解研发人员的具体工作,考核还是停留在表面。

(3)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对于最终考核等级评定形成的因素根本不予公开,而是被严加保密起来,考核信息公开程度不够;被考核人员只知道自己的考核等级,却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评为该等级,研发人员的考核缺乏人本意识因而考核的认同度低。同时,获得高等级评定人员可能会猜测是因为主管在评分中所占比重才有了好的结果,而对主管更加惟命是从,获得低等级评定人员则对考核评分人员产生心理上的“抗拒”,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AB软件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建议

合理客观的绩效考核是促进公司研发工作、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手段来提升研发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合理定位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考核不仅仅是对以前工作的总结、评价和奖惩也就是不仅仅是单纯的“秋后算帐”而是为了推进未来的工作以求在未来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合理定位研发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和努力方向,也是为公司培养人才、提拔人才做准备。

(二)不断完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标准可以说是对研发人员工作的规范化、努力方向影响重大。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不能过于偏重“绩”,对“绩”的考察要放长眼光、放远视野;对研发人员能力的考察要从多方面了解,全过程跟踪,而不是“道听途说”、全凭感觉,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标准需要不断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优化。

(三)创新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形式

从考核主体来看,考核人员主要为人事处、部门主管和同事,同时,研发人员的自评也应该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从考核结果利用来看,对后进人员的处理不能是“一票否之”,对后进人员的帮扶与指引,促进他们的提高才是考核的最终目的。

(四)建设专业化的绩效考核队伍

考察研发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不能单凭某个岗位、某个人员就能说了算的,建设专业化的考核队伍才能更大地发挥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人员需要对被考察人员工作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对其工作开展情况的成效能够准确、科学地把握,对被考核人员开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要进行调研和掌握,这样才能对被考核人员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凤菊,代丽娜.ANP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8,(29).

[2]董有祥,曹金燕.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9,(5).

第2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建设

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环境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以及准确性,是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及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环境监测的范围和领域正不断扩大,这无疑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先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来简单谈一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科技的全面发展时期,尤其是传统工业的发展更是异常迅速,这在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尽快发展经济,而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自然环境,这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其后,虽然政府和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国家更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而若想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行的。只有在一个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约束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以保障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客观性。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和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认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其次,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偏差,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以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反而对环境监测工作施加不正当的干预,例如在审核环境监测数据之时私自修改或删减数据,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权威性与公信度。

2、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有很多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中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都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标准要求,其不是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不够,就是缺乏管理经验。这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失误,从而造成环境监测质量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大部分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更加重视环境监测方面的人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没有对其开展有效的培训,也不怎么积极招聘相关人才;二是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积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3、控制手段不足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然而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却没有相应提高,反而严重滞后,已逐渐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再者,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明显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三、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所颁布的,其已历时多年,早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求,当前必须要尽快修订新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结合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新的法律法规当中应当要明确环境监测的领域范围、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环境监测人员的从业资格及环境监测设备的要求等等,这样才能够促进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发展。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管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管理经验等各不相同,因此其管理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应当要尽量选择那些知识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及管理经验多的人员来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不断加强其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另外,还应当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本人的工资相挂钩,做到公正公平、赏罚分明,从而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规范技术体系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加大对科技的研究力度,不断研发新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其次,要加快制订科学的标准与技术规范,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有据可依;再者,要制订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最后,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而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尽快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未来还需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01:1-4.

[2]李羲.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创新,2015,02:38-39.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绩效管理 分析

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使组织高效能地运转,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组织的绩效是必须以其成员的个人绩效为基础的。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实现压力有效的向下传递,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什么是绩效?何谓绩效管理?

绩效(Performance),也称业绩、绩效、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为改善企业绩效而进行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绩效管理的范畴。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渗透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企业文化、战略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统计与控制等各个方面。

2.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为员工培训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用考核评价的结果公平合理地确定员工的工资报酬;第三,是员工工作岗位调配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第四,是员工提升与晋级的依据;第五,为制定各类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供支撑。

二、船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船机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国企,推行绩效管理有着较大的阻力。为了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运用专业咨询公司提供的绩效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发展需要,2007年8月起公司正式推行绩效管理体系。

1.船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简介

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公司对各二级部门和各部门对员工个人两个层级的绩效管理,分为年度和月度两个考核周期。年度考核与部门和员工的年终奖挂钩,月度考核与部门及员工的月度工资收入挂钩。

第一,对部门除坚持年度经济责任制承包以外,实行了“拟人化”考核,建立了正常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和收入发放流程,公司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为KPI。

第二,员工的绩效管理由各二级部门组织实施,员工80%的薪酬与其业绩挂钩。员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以月度绩效考核为基础,按照强制分布法进行排序,明确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人员的比例,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和薪档挂钩。

2.近七年来运行情况分析

(1)取得的成绩

其一绩效管理体系使岗位、薪酬和培训各环节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考核的系统性和激励效果较过去显著增强。对各制造部门、销售部门等可业绩量化的部门激励作用十分突出。

其二,员工年度考核按照强制分布法进行排序,明确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人员的比例,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和薪档挂钩,将绩效管理落到了实处。

其三,对技术研发、销售、生产调度队伍按比例实行末尾淘汰,为增补新鲜血液创造了条件,激发了这几支关键队伍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业绩提升。

(2)存在的问题

其一,一般管理和二线辅助岗位由于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考核数据无法收集、考核工作成为一种负担,矛盾也较多。

其二,年度考核评价力度还不够,存在考核时“拉不下情面、用人时又觉得能力低下”的状况,二级部门为完成强制分布法分配的“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考核指标,存在轮流坐庄现象。

其三,在公司所有部门推行强制分布法考核,在部分员工整体素质较高的部门里,压力较大。

其四,虽然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年度考核,但量化考核成份过少。技术、经营、品质等重点岗位没有建立起岗位进入的考试考核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

其五,公司将技术人员年薪核拨给技术中心,由中心考核发放到个人。薪酬没有与技术部门的工艺改进、技术新产品研发成果多少和质量高低挂钩,缺乏激励作用,容易滋生人员膨胀。

(3)改进思路

一是建立员工业绩档案。一般管理和二线辅助岗位由于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考核不够客观,应注重日常业绩档案的归集汇总,如劳动态度(旷工、迟到、早退、病事假情况),被投诉情况,被通报、处罚情况,受奖励情况等,力求做到考核有依据。

二是修订员工年度绩效考核与薪档挂钩的办法。现行的考核方案中,“员工连续两个年度被评定为优秀者,其工资向上晋升一个薪档并固定”,使得有些部门评定优秀员工时,采取“每两年轮流坐庄一次”。若改为“员工连续三年评为优秀,其上升的薪档方能固定,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者向上晋升2档并固定”,则使管理者“轮流坐庄”操作的难度增大,使考核更加真实。

三是强制分布法有其不合理成份,但现阶段却是促进绩效考核落到实处的好方法。应针对各部门人员状况分别确定标准,进一步优化各岗位竞争排序方案,对部门人数少的可按专业岗位类别跨部门排序,使绩效考核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对中层、技术、质量管理和经营等重点岗位,要建立退出机制。结合中层人员各自的分工来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与权重分配,建立中层人员年度业绩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使量化考核与综合评议相结合。以年度绩效考核为基础,大力实行末位淘汰和公开竞聘。新进入管理岗位者,除审核入职条件外,实行“逢进必考”,严把质量关。

五是调整对技术部门及人员的薪酬激励发放模式。对技术部门及人员的薪酬激励发放模式可按公司化模式考核运作,技术部门的薪酬分为基薪和业绩激励两个部分,基薪与公司总量及技术基本保障挂钩考核,激励基金与部门科技成果挂钩,促进技术创新取得实效。

三、关于改进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的几点想法

1.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平常加强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灌输,实现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改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好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面谈每个环节,平时注重对绩效成绩的收集和管理,建立业绩档案。

2.加强过程控制和过程沟通

从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起,管理人员就要积极主动地与下属员工进行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的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给予他们改进工作绩效的机会。考评结束后,要就考核结果、个人的工作绩效、个人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达成共识。

3.正确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要与薪酬分配、职位晋升、职位变动、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挂钩。

4.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维护

企业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绩效管理系统后,要进行动态维护。应及时调整组织和个人的业绩目标;在企业发展战略或经营重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组织及个人的绩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周期。

5.以文化建设约束职工的行为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灌输过程。为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侧重从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层面、从员工行为规范方面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绩效管理是强化基础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绩效管理也在面临不同的环境,对人员的管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也要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宏建.对企业团队的绩效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2)

[2]徐露.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策略

一、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前提,切实做好项目事前控制工作才能防范于未然,才能实现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①需求控制: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开发者大多都不清楚消费者的重点需求,使得软件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企业在项目需求阶段重视度不足,需求理解偏差,导致开发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需要,进而在不断更新的产品迭代中使得项目开发成本随之大幅增加。②项目设计:开发项目设计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产品设计的可当性事关客户需求,如若项目设计的不合理则会导致产品研发成本增加,使得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动,进而不利于推进项目设计。③项目预算:在常规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国家对软件行业的政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软件研究成本,所得税成本加计扣除150%,前期做好研发加计扣除的备案工作。这样常规成本预算与软件行业的特殊性两者综合性控制成本。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通过及时反馈项目执行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以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①质量控制:项目质量贯穿于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主要从保证措施和故障维护两方面影响项目成本。在排除产品故障成本和提高质量成本上两者呈现矛盾关系,项目质量越差,其故障排除成本也越低,则后期维护成本也随之增加,导致的后期损失也越大;反之,如若前期项目质量越好,其前期故障成本会增加,但后期故障维护成本亦会随之减少。②需求变动控制:由于在需求调研的不清晰,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才发现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动,被迫完善需求方案,使得项目成本增加。有效进行需求变动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企业应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有相关评估人员测定可行性,计算其相应成本,以便迅速根据客户需求变动做出相应调整,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③工期控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工期的长短对项目成本有重大影响,甚至超长工期引起的超成本会导致研发的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比如缩短工期,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以此才能保证相应的项目质量;而由于工期的延误又会引起客户不满,导致巨额合同索赔,严重增加项目成本。

(三)事后控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而对于其成本超支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并不断更正,使得项目成本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项目审计监督应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贯彻预算执行审计和成本核算审计,并逐步建立健全项目预算管理体系,增强预算审计的约束力,以此保证预算执行活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二、软件开发项目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一)项目成本管理体制的问题

当前国内大多软件开发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并未将权、责、利结合起来,只是简单的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咎于其主管部门,缺乏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使得项目成本难以合理控制,让企业蒙受财务损失。

(二)质量成本控制的问题

国内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质量和成本间的辩证关系,只是简单的将成本和质量放在对立面,大多项目开发经理在成本约束较少的情况下,单纯强调产品质量,缺乏对项目成本的关注,使得质量成本增加。而在成本约束的前提下,大多又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产品质量,使得额外维护成本又随之增加,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三)工期成本控制的问题

工期成本是在实现项目工期目标的条件下引起的项目成本费用变动,软件开发企业能否按时按量完成合同约定事关工期成本的额外费用。国内企业虽然在工期时长上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却很少深入分析工期长短于项目成本间的关系,缺乏对工期成本的重视度,对工期的普遍认识是越早越好,使得盲目追赶工期进度而忽视产品,造成额外成本的增加。

三、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机制

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作为成本的控制指标,是项目成本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做出明确的界定,并结合其奖惩考核机制,有效建立起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机制,并明确各级责任方和责任人,从制度体系上对项目成本进行综合性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项目成本。

(二)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首先是要加强对开发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作为项目成本的首先环节必须加强对其的分析与调研,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方可做出判断与选择,因为它决定了产品的研发方向和企业经营的成败。其次是要加强需求分析的成本控制,需求分析是技术人员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科学评估相应项目的可行性,以此合理控制项目成本。最后是应强化需求变动控制,相关部门应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变动信息,并做出相关风险评估和合理化预算变动,以便实时做出适当性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动。

(三)增强项目成本动态控制效率

在动态成本控制中必须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对企业既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跟踪、分析、控制,以便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B.浅谈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2]莫仲心.浅谈软件开发项目的规划与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

第5篇

关键词:绿色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出现并加剧,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得不正视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和困扰。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在减少环境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变革,实行绿色管理,进而推行绿色财务管理。那么,什么是绿色财务管理?它的管理体系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有哪些不同呢?

 一、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二)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即企业追求企业财富价值最大化,却淡化对社会的责任。

 (三)财务管理内容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

 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当今社会,环境与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类再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无止境的物质需求。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微观活动的主体,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树立“绿色”的生产经营理念,开展绿色营销,进行绿色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完全有必要先行一步,企业应加强绿色财务管理。笔者认为,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以及利润分配诸过程的管理,导入资源、环境因素,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管理活动。

 (一)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以及利润分配诸过程的管理,导入资源、环境因素,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管理活动。

 (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目的

 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变目前环境成本外在性的局面。其内涵实际上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

 对于绿色财务管理,基本的内涵就是企业应有意识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避免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就是将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改进,即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导入环境因素,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把环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要素之一,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三、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现具有整体性,那么绿色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什么呢?由于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是在原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以其管理体系也是在原管理体系基础上的补充及修正,即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指标体系。

 (一)企业财务管理

 1.资金筹措

 (1)绿色项目筹资率:即绿色项目筹资额占总筹资额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项目的认可程度、项目前景及环保程度。

 (2)资本成本比较率:即同等数量筹资额,绿色项目筹资成本与非绿色项目筹资成本相比(资本成本比较率),该比率小于等于1,说明绿色项目被接纳程度高,筹资所需成本较非绿色项目筹资所需成本低,绿色项目发展前景好、风险小,多为政府扶持项目。

 (3)绿色项目筹资额占绿色需要数量的比率:绿色需要数量即经过论证可以进行投资的绿色项目资金数量。此指标可考察企业绿色筹资的效率及筹资能力。

 (4)资本结构:传统的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而绿色项目多以保护环境为主,以取得最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所以绿色项目在初期不被企业所熟知,往往造成在进行绿色筹资时,很难吸引投资者,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

 (5)筹资渠道:通过企业筹资渠道中增加的渠道,可以看出企业绿色项目被社会公众认可的情况以及受政府扶持情况。

 2.投资效率

 (1)绿色项目投资率:即绿色项目投资额占企业总投资额的比重,体现出企业绿色化的程度。反映出企业资金投向,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绿色项目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越大,企业绿色化程度越高,绿色财务管理程度越高。

 (2)节能、降耗率:即绿色项目运行前后单位产品能源、材料的消耗量的变化与绿色项目运行前单位产品能源、材料消耗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出绿色投资效率,不仅在成本上得到节约,而且还带来社会及环境效益。这一指标反映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对资源的节省情况,越大越好。

 3.营运效率

 (1)现金均衡使用程度: 即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占一定时期内现金需要量的比重。这是财务管理上平衡原则的要求,保持营运资金动态平衡,这样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充分供应,也可以避免闲置浪费。绿色财务管理也理应如此。这个指标越接近于 1 越好。

 (2)因环保问题受处罚变化程度:(由于对环保问题管理的加强,可能同样程度的问题以前的处罚金额与现在的金额相差较大,这样需要调整一致以后进行比较)。该指标,反映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出现环保问题减少的程度。

(3)一定时期内获优惠情况:此指标反映出,政府对绿色项目的鼓励,同时也反映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在当前的情况下可获得的无偿使用资金的数量。

 (4)绿色经营成本费用率:企业在绿色财务管理初期必然会涉及到被社会公众或其产品消费群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其市场份额。在被认可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会花费宣传费用,这个费用无疑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所以这一指标的大小,要结合企业获得利润情况综合评定。

 (5)绿色活动的资金占用率:在营运环节,此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力度以及企业绿色化的程度。该指标既包括进行绿色宣传的营业费用,也包括因绿色项目使用资金的数量。

 (6)环保设备利用率:即针对一些企业为了节省环保设备的运营费用,在购置、安装了环保设备的情况下,却不真正运转,给监督管理部门一个虚假的信息,企业没有真正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即企业没有对绿色营运资金进行充足合理的安排。该指标越接近 1 越好,等于 1 是最好的状态,即说明环保设备满负荷运转,没有闲置。

 4.分配效率。分配方案中是否提取绿色公积金、提取比例;对绿色投资者分配情况等,这对企业长远发展及绿色活动后续资金的来源会有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指标很多,拟从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建立绿色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1.经济效益

 (1)现金净流量:企业贡献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企业贡献大,并不一定现金流量多,而保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偿还债务的是现金而不是企业贡献。所以需要考察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得到,但有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全部的现金净流量,而只是其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因为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才能真正持久地满足企业的现金需要。现金净流量是一个绝对量,适用于一个特定企业的前后各期的比较,不适宜于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因此用现金净流量率来进行比较。

 (2)资本保值增值率:即期末所有者权益占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应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其反映了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企业资产增加并不代表企业获利,而只有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才能代表经营获利。但是必须注意,在计算期末所有者权益时,必须要剔除企业新增加投资以及由于国家政策变化而引起的资本公积变化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3)企业贡献值:即为税后净利、利息、税金及工资的和。企业贡献值反映了企业为投资者、债权人、国家、职工所做出的总的贡献量。

 (4)绿色净利润率:净利润是考察企业通过一定量的自有资金获得利润的多少。净利润率是一个相对量指标,既适用于一个特定企业的前后各期的比较,也适宜于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因此,绿色净利润率, 是指绿色项目运营前后净利润占年均绿色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该指标考察绿色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情况。

 (5)绿色资产周转率:即绿色项目营业收入占年均绿色总资产的比重。其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 即一年内绿色资产周转次数。该指标越大, 表明企业绿色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越有利于企业绿色项目发展,有时需要进一步分析各种资产的周转速度, 如: 流动绿色资产周转率、固定绿色资产周转率、应收绿色账款周转率等。

 (6)绿色研发费用率:即企业绿色项目研究开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反映企业在经常色项目研发方面投入的多少,其值越多,越有利于绿色项目创新,而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但其值并非越大越好,超出企业自身的条件,盲目增加绿色项目研发投入,反而会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

 2.社会效益

 (1)客户获得率:其反映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即绿色项目运后新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与绿色项目运营前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之比。该值越大,说明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越强,表明客户对本企业绿色项目的认可程度。

 (2)客户保持率:其反映了企业老客户的保持程度,即绿色项目运营后老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与运营前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之比。该值越大,说明本企业的老客户保持得越好,即这些客户重复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对绿色项目较认可。

 (3)社会公众肯定率:其反映了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即绿色项目运营后新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与绿色项目运营前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之比。该值表征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和客户对企业的认可程度。

 3.环境效益

 (1)废物产生量减少率:其反映企业进行绿色项目投资运营后,即采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理念后,废物产生量与绿色项目运营前废物产生量的比值,该值表征企业绿色项目运营后对环境产生的积极的效应。

 (2)废物再回收利用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废物回收利用程度(包括污水回用),能体现出对社会及环境效益的贡献。

 四、结语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有其运行的财务管理体系,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企业应运而生。因此,将清洁生产理论、生态学规律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因此,绿色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的讨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有福.环境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c].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干胜道,钟朝宏.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浅谈[j].商业研究,2005,(10).

 [3]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

第6篇

关键词:油田工程;钻井电气设备;设备管理;创新路径

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研发下,油田钻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油田钻井领域更高性能电气设备的有效应用,使得油田开发效率大大提升,促进了油田领域的迅猛发展。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能使电气设备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提升电气设备的利用效率,促使油田钻井的开采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油田钻井企业在电气设备管理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1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是油田工程领域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气设备的管理要确保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油田钻井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过程中,应将传统化设备管理特点与现代化设备管理特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电气设备管理更具智能化、自动化。传统相对粗犷的管理方式追求以人做为管理核心,而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今的现代化管理特点,所以必须要对目前的电气设备管理方式进行积极改革与创新,使其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应以提高管理质量为主要目的,通过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特点,对钻井电气设备的标准予以优化和完善,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才是最主要的目标,所以必须通过对电气设备管理措施的采取,来提升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从而将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进行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此充分实现油田钻井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

2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创新路径

2.1创新管理体系,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水平

在对钻井电气设备管理进行创新时,对管理体系的创新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与传统的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主要是以人做为管理核心,对其创新应从以人的管理核心转化为以班组单位的管理核心,并创新出相应的实施安全管理标准,明确管理核心的目标以及单位职责,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一个以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安全为终极目标的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对制度的完善,对安全隐患及故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强化控制手段,并对控制手段以事故及故障发生率做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的改进,明确体系奖惩制度,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的对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了电气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2创新教育形式,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对钻井电气设备教育形式的创新时,人员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及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教育,才能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在进行教育形式创新时,要依据企业当前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及实际情况,创新对处理思路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全新的处理思维及应对方法。并且,油田钻井企业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修及学习,使这些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并使其能不断适应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开展全新的教育形式时,要对教育时间进行明确,并且掌握教育的相关内容及教育对象,通过多种教育方法来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2.3创新管理内容,使电气设备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油田钻井企业应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创新,只有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创新研究,才能切实保证电气设备管理质量,提升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因此,油田钻井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下去,以此保证电气设备管理具备有效性,而且企业在建立管理制度时,应对制度管理内容的可行性及针对性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其可行有效,保证了管理内容的严谨性,并对管理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对管理部门自身,更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执行,确保设备故障发生率得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还应创新相应的设备管理规范及档案,在实施与维护阶段进行相应的记录,争取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明确了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对管理体系、教育形式及管理内容的不断创新与探索,提升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油田钻井领域的工作效率,使其摆脱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满足现代化油田钻井企业对电气设备管理的需求,从而适应时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使现代化油田钻井企业在电气设备管理中更具自动化、智能化。

作者:吕言庆 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

参考文献:

[1]韩俊,刘天文,娄景波.浅谈石油钻井行业中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及故障消除[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1):15-18.

第7篇

【关键词】企业 知识产权 系统化 管理

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命根本所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点,企业知识产权实现系统化管理,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运用、创造以及保护能够都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度不足。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涵盖了人员的培训、企业战略的制定、制度规范的设计、创新、运用等多个环节。企业知识产权蕴含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以及创造的环节之中,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才能够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的产生、运用以及保护。但是,我国企业依然还存在创新激励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缺少统一的协调等问题。

(二)有待提高企业信息管理和利用能力。

作为一种技术资源,知识产权文献资源是使用价值最高、存储量最大的资源,只有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才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技术创新。但是,国内将近80%的企业都没能够建立与企业相互配套的文献收集设施,使得其信息利用的水平过低,并且还常常出现利用专利信息,侵犯他人专利权、重复研发等行为。在欧洲产业中,每一年由于专利信息缺乏所出现的重复性工作带来的损失就达到了200亿美元。就国内的数据统计来看,企业专利信息的利用率仅仅只有35%,充分利用率仅仅只有1%。

(三)知识产权与生产经营相互结合不够紧密。

企业知识产权只有全程对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企业经营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相互对接,才能够规避风险,提升创新。目前,企业过于重视获取知识产权,但是却忽略了在经营生命周期当中的研发、人事、生产等环节融入知识产权的创造激励管理、权属管理、纠纷管理、产业化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二、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一)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系统时,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原则,提高系统实现目标的整体有效性和效率。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即将知识产权管理所涉及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来看待、理解和管理,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的方法。

首先,应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以高效地实现企业的知识产权目标;其次,识别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中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先后顺序,确定这些过程的重要性和特点;第三、设定系统目标以及为实现系统目标的各过程的目标,确定开展过程定活动的方法;第四、合理分配为实现各过程所需的适宜的资源、标准、方法等;第五、明确为实现系统有效性的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后,通过测量和评价,实现该系统的持续改进。

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中,应以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为关注焦点,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的作用,坚持全员参与和以数据和信息为决策的方法,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包括创造者)以及其他员工的共赢。

三、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实操建议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在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的实际运作当中,除了借鉴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知识产权的实际特点进行创新运用外,还应该重视下面几大环节:

(一)构建知识产权系统化核心理念。

通过创建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才能够让员工强化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能够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构建出知识产权商务管理、战略管理核心理念,并且将其融入企业管理运作的全部过程中,同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相互结合。通过创建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就可以做好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规范,鼓励企业做好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而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融入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就可以对企业从申请、注册到最后的审查与授权等等环节都进行统一的布局和充分的考虑,进而构建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风险规避,将企业标准化管理程度大幅度提升,确保标准化管理能够真正地融入到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当中去,推动企业发展。

(三)研发满足企业需求的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分类、组合、动态管理以及组合评估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研发一套信息系统对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予以辅助,那么就能够实现快捷、轻松的工作。因此,在研发之初,需要对企业实际的需求予以充分地了解,再配合上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就能够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确保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下去。

(四)建立专管部门,努力培养专业管理人员。

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最终的实施阶段离不开具体的企业部门和部门员工,只有通过信息的加工、收集与利用等等环节来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配合上专业方法与知识点的运用。所以,做好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就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的主要方法,通过管理培训,才能够将管理的针对性提高,让实际的操作更具执行力[3]。

四、结语

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对于企业产生的实际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有形资产获取的利润。因此,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就能够掌握一套与企业发展相互配套的管理方法,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微,王琳娜,孙骞.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9(08).

第8篇

一、物流园区物业服务特点

目前,在管物流园区物业服务内容还是以四大基础服务为主,但呈现出与其他业态不同的特点。

1、客户多元

客户结构复杂且要求不同,且许多客户在园内有包装运输等环节;园内租户众多,多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

2、秩序复杂

客户进出货物集中,容易造成堵车、交通事故,甚至损坏设施设备情况发生。

3、体系严谨

普洛斯、阿里巴巴菜鸟园、京东、中外运等品牌运营商,都有着其自有管理体系,因此现场服务除按照公司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外,还要同时接受业主方体系的监管和考核,因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都在严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

4、政府关注

物流园属政府消防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高,对消防安全货品存放、安全生产等要求极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检查工作频繁。

二、服务保障体系

公司通过标准化运营体系、人才建设和三级品质管理,为物流园区物业管理服务提供保障。

(一)标准化运营体系

首先是标准化。公司以2001年开始创建的由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构建的基础管理体系,2009年创建的“三级管理制度体系”和2013年创建的“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这三个制度体系共同构筑了物流园区物业管理服务的保障基础。其次,结合各园区业主方要求,共同拟订有针对性的物流园区物业管理制度,如《***物流园物业管理手册》,内容包含:总述、物业资料和文档管理、物业服务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公共秩序及消防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环境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移交流程、租房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等11大项40小项内容,涵盖了物业管理基本流程和物流园业态所要求的服务流程。

(二)人才建设和专业提升

公司在园区类服务团队和人才的建设和使用上,也形成了独有的经验。为培养物流园区类项目管理人才,在宏观上,公司专门建立了物流园区管理人才库,搭建了经理、经理助理、主管级别的三级人才梯队,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培训计划,为培养对象配备专门导师,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展全年跟踪。在微观上,公司对园区类项目开展共环节的培训,如治安维护、交通管理、沟通技巧、应急保障等。同时,片区不定期开展园区类项目经验交流,包括撰写理论和实践文章、参观不同类型园区等等,使管理服务经验不断得到提升。

(三)完善的品质检查制度

采取“公司三级品质检查体系+园区业主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1、公司三级品质检查体系

公司采取项目“月度自查+片区季度核查+公司品控部季度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项目进行三级品质检查。其中,公司重点稽查各阶段整改提升情况和业主方要求落实情况。

2、园区业主方检查

园区业主方每季度均由其母公司或上级公司用飞行检查的方式,对园区物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如普洛斯中国、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中外运等等,每半年均对全国物流园区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后进行排名通报。

三、园区管理服务的两点经验

1、车辆管理:交通堵塞问题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某物流园区,两侧毗邻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物流等多个物流园区和工业企业,西面北面均是断头路。由于园区业务量大,在工作日内大量货车、通勤车、私家车出入。特别是上午下午两个高峰时段,经常造成路口及道路拥堵,车辆长时间无法出入。解决措施:(1)调整线路将园区北门变成入口,东门变为出口,使两个出入口在一条道路上,并将车道改为单向行车,出行车辆全部采取左转,从园外道路直接进入市政大道,实现车辆有效分流。(2)高峰疏导在高峰时段,设4名秩序维护员在这两个高峰时段内进行现场车辆指挥疏导。在对园内行车线路进行了调整的情况下,使在园区出入口50米范围内行车顺畅。(3)交警协助协调当地交警部门,对园区周边道路交通进行治理,有效减少了相当部分非必要的车辆停滞。在以上三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该园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保障了园区正常业务的开展。

2、工程改造:屋顶渗漏问题

由于物流园仓库结构特点,以及华南地区多雨的特点,普遍存在屋面渗漏水、包边脱落等问题,反复维修均未能彻底解决,影响了仓库的正常使用,此问题在多个运营商的物流园区均存在。针对此情况,2014年,粤华物业以增城某物流园为突破口,提出了在加装溢流系统的措施,得到了园区业主方的大力支持,在该园区共加装了350多个溢流口和50多个集中导流管。同时,物业服务中心制定防漏水巡查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每到雨水天时,服务中心都会安排工程技工到各仓库对库内进行检查漏水点并做好记录,待天晴时就安排修补,并在修补后跟踪修补效果。这一系列举措,基本解决了由于设计缺陷带来的渗漏水问题,也通过此园区的示范作用,在其它园区有效推广。

四、延伸:智慧园区管理

第9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 天津 300280

[摘要]基于历史因素,我国化工技术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化工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大。这对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所以,为了使我国的化工技术水平尽快同国际化工技术水平接轨,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化工技术管理现状,积极探索加强化工技术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实现我国化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

关键词 ]化工;技术管理;现状;措施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和制造大国。但并不是科技大国和技术强国。我们生产中和生活中所用到的机械和物品虽然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但并不是中国发明和创造。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仅仅是一个比较大的待加工厂。化工产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化工技术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化工技术管理借鉴国外的经验。自主创造意识比较薄弱,这些成为了制约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面对我国当前化工技术管理现状,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化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有国际市场竞争的危机感。加大化工技术管理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化工技术管理新方法和新措施。

1.我国化工技术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化工技术管理处于关键的过渡阶段,从最先的对国外化工技术方法的借鉴向自主研发和设计转变。同时,化工技术管理方法也逐渐的更贴合我国化工技术发展实际,能够综合地对化工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进行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体系。但基于我国对化工技术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化工技术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1.1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专业技术岗位

化工行业自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各个岗位需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从业人员来担当。但就我国当前化工行业人员素质现状来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有些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扎实,难以适应专业性强的岗位,使得化工技术出现断层现象。之所以我国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是因为化工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化工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择方面没有把好关和没有建立完善的化工技术管理体系。

1.2化工技术管理流程不够规范性,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不管是任何行业都离不开科学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发展前途。就当前的化工行业而言,存在化工技术管理流程不够规范,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化工技术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加强化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作为化工企业,应深刻认识到我国化工技术管理水平现状,针对自身在化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探索科学的,有效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化工技术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自身在化工领域的长足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2.1结合化工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推行标准化技术管理。

化工企业在透彻了解当前化工技术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化技术管理方法和措施。要求化工技术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化化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化工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不过,在推行标准化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化工企业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化技术管理方法和模式,不能够盲目选用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2.2加强化工技术管理的规划和设计

化工技术规划和设计管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技术管理的规划和设计是顺利推行标准化技术管理的依据和保障。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在推行标准化技术管理中首先要对化工技术管理进行规划,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同时,根据化工技术管理规划方案,设计出适合化工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案。对于化工技术管理在规划和设计中要明确管理重点和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工作内容,明确各个岗位职责。

2.3努力提高化工技术人员素质

化工作为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行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长远发展,除了对行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有极为严格要求外,同时对化工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同样有严格要求。当今时代,各个行业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之战,化工企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技术、良好的应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4加强对化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化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是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专业化角度分析,化工技术的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化工技术人员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化工企业需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化工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让化工技术人员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只有化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才具有对化工技术创新的能力,才能为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应加强对化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因为化工行业是一种危险性比较高的产业,如果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小的差错,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这就需要化工技术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使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能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从而确保化工产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能。

3.结语

总之,我国化工技术管理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够使我国化工产业快速、稳定发展,尽快同国际化工技术管理水平接轨,这就需要我们要透彻地分析化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取其实可行的化工技术管理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