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作用

时间:2024-03-28 11:00:03

导语:在人体工程学的主要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作用

第1篇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类人们使用的家具、设施,又包括人们生活的各类室内外环境,作为设计专业课程之一的人体工程学的学习应该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一)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尺寸。

    (二)为设计家具、设施等提供依据。家具、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使用,因此,无论是人体家具还是储存家具都要满足使用要求。

    (三)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人的感觉器官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感觉到刺激物,什么刺激可以接受,什么刺激不能接受,这也是人体工程学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的现状分析

    笔者将多年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学生

    (1)积极主动性不够,被动学习的情绪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人体工程学在大量环境设计实践中的重要性缺乏广泛的直观、切身的体会;

    (2)实践中运用人体工程学在时,往往各种因素的复杂性会给学生的主动学习设置思想障碍。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日常接触的绘图桌椅、餐厅桌椅、会议室桌椅、学生寝室卧具、学生寝室环境、洗漱间环境、教室环境、餐厅环境及其他一些典型的室内、外环境入手,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具及环境在实际使用中造成的种种不便的原因,也会因为问题的复杂性造成积极主动学习的障碍。

    (3)环境艺术类学生大都为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思维方式大都注重感官而缺乏理性。在实例讲解过程中,大量的尺寸分析,除考虑各种人体静态尺寸、动态功能尺寸之外,还要考虑一定的使用状态、使用方式等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会导致设计结果的截然不同,因此,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人体工程学需求的家具或环境。

    (二)教师

    (1)大部分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而非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目前的人体工程学教材内容偏重理论、原理、公式、数据,较为枯燥,使艺术类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重心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其人体工程学设计思维为主要培养目标。

    (2)注重理论的全面性,而不注重解决单个实际设计问题的精确性。大量的理论使得学生有了一些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意识,但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时,面对相对复杂的情况,导致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应注重设计实践的有效设计及精确的指导。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教学模式上

    (1)以案例教学为主,抛砖引玉

    课程各章节内容的安排应以经典案例空间为切入点,提出案例,先让学生讨论如果自己遇到这样一个设计项目,应考虑人体工程学的哪些因素、应如何设计?让同学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利用教学中相互作用的方法,全班讨论、分组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将学生的讨论结论归纳并一一列出,同时记录学生们疑惑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并要求课程之后让同学自己解决刚才遇到的问题,不足之处教师再进行纠正和补充。

    (2)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理论指导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日后面临实际设计项目时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人体工程学课程本身是直接服务于环境的使用者——人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应以面向实践为主要目的。课堂之上教师讲解的各种案例,学生总会感觉离自己很遥远,是天方夜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真实的设计项目,亲身体验设计项目时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样才会有更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冲动,从而上课时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教学方法上

    (1)纳入丰富的多媒体手段

    现在的多媒体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学校课堂里,教师上课不再是传统的言传身教,而是集言、声、乐、动画、媒体剪辑等等融为一体的生动有趣的视、声觉盛宴,众多高校每年一次的多媒体课件比赛,也证明了高校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重视。为了削弱人体工程学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受,教师在多媒体制作上也应花一番心思,不仅仅加入图片和文字,也可以加入一些视频,例如国内外着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某款着名家具的设计思路等等,拓展了学生的见闻、增加了对设计专业的喜爱。

    (2)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

第2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应用

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

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随着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研究人员对于其的研究逐渐侧重于人机工程学的实际应用,如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环境及安全设置问题和操作者的疲劳程度等方面。根据近些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来看,我国的人机工程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医药卫生、交通运输以及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人机工程学相关论文占到了总量的一半以上。

1.3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工业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机工程学在人、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上的研究进展,使工业设计在人机关系的设计上有了可靠的依据。在工业设计的策划和调研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对与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数据做研究,这也是工业设计中最需要人机工程学理论的阶段。在工业设计中通常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改良。例如,人机工程学被利用于电脑键盘的设计之中,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对键盘的布局、主键盘、数字符主键盘等的位置进行改进,从而使键盘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使人们提高了使用键盘时的效率。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可以完善目前许多多媒体控制台的缺陷,通过对控制台的结构、形状等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一种坐、立两种姿势都可以使用的多媒体控制台,方便人们的使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升。

2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

2.1工业设计中常用的人机工程学方法

在工业设计中有许多人机工程学方法被应用,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人体参数法、调查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人体参数法,主要是指设计人员根据人体的身体各方面的数据,如尺寸数据、结构数据和身体机能数据等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对人的适应程度。调查方法,主要是指设计人员根据产品设定的销售人群进行人体的特征以及习惯的调查,从而改良产品的属性。模型方法,是指设计者通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的方式来测试产品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便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修正。下面将对人体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以头脑侧面建立方法为例。首先,设计者对产品所面向的人群进行定位,并分析用户的群体属性,如年龄、学历、文化背景等,然后对用户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确定产品信息的表示层次和方式,并由此来确定产品的形状、大小等参数,并对产品强调的信息、颜色等条件进行设定,最终确定产品的设计对应关系,之后对设计内容进行评价和验证,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和测试,最终确定整个设计体系。

2.2设计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新理论,它基于心理学,是一门将人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和产品设计联系在一起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使实际的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这门学问不仅会研究设计对社会上潜在的消费人群的心理影响,同时也会研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将这些心理都反馈到设计之中,从而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这种理论的调查方式有很多种,如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笔者认为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人们对设计的心理反应上,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对设计了解得更深入全面,得出的心理反应结果也更为准确。在设计中注重人心理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应用发展的新趋势。

2.3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人机工程学、生理学、工程技术等多种理论和技术,其中虚拟人体模型的方法是其在工业设计中主要的应用方法,通过虚拟人体模型技术可以让人们对设计进行更好的评测,使相关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应用到工业设计中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在设计前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测、缩短制造的周期、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少返工的概率。尤其是在一些危险领域,其中的实验项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汽车碰撞实验,此时计算机辅助人工设计就可以发挥作用。

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目前,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其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设计者从以往注重设计产品的形式,到现在更加注重人对产品的情感体验,给人机工程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利用空间。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研究上,人们开始注重研究感性工学,并基于新时代的背景,提出了“人机工程教育学”以及“参与式人机工程学”等新的理念,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其在人体工程学和工业设计中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未来,人机工程学还会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科学领域,并在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心理研究方面继续探究,使设计出的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4结语

人机工程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出现了多种应用方法,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了工业设计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理论不断的完善,工业设计也逐渐向人性化、情感化方向发展,使人们拥有越来越好的产品体验。

参考文献:

[1]卢兆麟,汤文成.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图学学报,2009,30(6):1-9.

第3篇

导语

所谓造型从狭义层面来说,“是指物体的外在表现状态,包括物体的形态、色彩、材质、动态、空间等五个内容,其中物体的形态、色彩、材质为物体的物质性要素,物体的空间、动态为物体的非物质性要素”。有研究表明,技术美学的诞生与发展,促使人们在物体造型设计上不再是单纯地把目光聚集在传统美学形式上,而是更加注重美学形式与人体工程学、仿生学等学科的交汇融合。如此以来,人们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具备了审美价值,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家具造型设计作为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也逐步被融入了人体工程学的相关设计理念,使得家具逐步朝着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日渐成为集审美与实效为一体的人类现代化生活工具,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感官舒适和生活便利。

1.家具造型设计的相关人体工程学要素解读

“点”、“线”、“面”等几何体是家具造型的主要构成元素,“点”、“线”、“面”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了家具的基本外在造型。在家具造型的“点”、“线”、“面”设计中融入人体工程学相关要素,无疑是家具造型设计的一种尝试和突破。

(1)关于家具造型设计中“点”的人体工程学解读

人类借助各类家具,如桌子、椅子、床、板凳等来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人类的这些日常活动中,家具起到了一定的人体支撑作用,而支撑人体重力的关键处正是一些很微小的“作用点”。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家具造型设计中,应该结合人体工程学中的人体测量学和生物力学原理来找准家具制造的关键“作用点”,才能够让家具既能发挥支撑作用,支撑起整个家具的外部造型框架,又能具备更为舒适的体验效果。例如以带有靠背的椅子为例,调整靠背支撑关键点与椅子座面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椅子的外观和舒适度。当图1中座面与靠背角度小于100度的时候,靠背支撑关键点与座面距离会变小,人体后背与靠背的接触点就会靠下,人体背部与椅背的接触点越靠下,这种姿势久坐会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椅子在外观上也显得比较局促;当座面与靠背角度大于100度时,靠背支撑关键点与座面距离会变大,不仅能够让人体后背与靠背的接触点靠上,不易产生劳累感,又能让椅子在外观上显得美观大方。

(2)关于家具造型设计中“线”的人体工程学解读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元素,没有“线条”的勾勒就设计不出具体的家具形体,没有家具形体也就无所谓家具造型。家具线条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关系颇为紧密,如Panton 椅造型的线条设计就是完全遵从了人体工程学要素,让椅子与人体线条紧密吻合,既增加了椅子的柔和曲线美感,又让椅子满足了人体弯曲适度。另外,设计师还充分利用了“曲线”对于人类心理的积极作用,“曲率较大的曲线含蓄、温和、成熟,视觉上具有一种饱满感;曲率较小的曲线则富有生命力,比较活泼。” 这种依照人体曲线设计的Panton 椅,因在椅子线条设计上融入了人体工程学原理,充分尊重了人体生理特性,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使人坐上去感到舒适无比。

(3)关于家具造型设计中“面”的人体工程学解读

在几何中“点”、“线”、“面”可谓不可分割的“三剑客”。有了“点”和“线”,“面”就不得不谈了。“面”在家具造型设计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并且应用相当广泛,如椅子的座面、桌子的桌面、床的床面等。这些“面”与人体的接触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因此在家具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要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体与家具“面”接触时的舒适度。例如床面的设计,可以利用整块床板铺设床面比利用板条效果更佳,可以降低不适感。另外,床也分为软床、硬床,应该根据人体对不同床的需求来精心设计。丹麦设计师Mogens Lassen设计了一款能够满足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凳子,在凳面上进行了不同于以往的平面构造尝试,通过与人类屁股形状相吻合的“面”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凳子的压力分布问题。 “坐面压力分布较大的地方设计得稍微深一些,较小的地方设计得稍微浅一些,可以有效地将人体坐压均匀地平摊在座面上,从而减轻了人体的疲劳,保证了舒适度。”此外,这款凳子在外观造型上,因为这个独特的座面,而显得相当个性和新潮,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官印象。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夹具设计;人机环境;以人为本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1],研究人和机器以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生活中怎样才能够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体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是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探讨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如何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最优组合是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在设计、生产中应用人机工程学是必要和有效的[2]。本文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对机床夹具设计过程中的有关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人机环境匹配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1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内容

将人机工程学应用于机床夹具设计过程应当包含两个方面:1)应用是全过程的;2)应用是全方位的。全过程、全方位地应用人机工程学进行夹具设计,不仅体现其功能的科学性、使用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到舒适、安全、省力和高效等功能[3]。人机工程学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在夹具设计的每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按照这个要求,机床夹具设计从工作效率、人体健康、安全和人机匹配几个方面来进行。

1.1 工作效率

机床夹具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优质、高效、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率是我们追求的一直追求的重要方面,所谓“高效”是指夹具的工作效率最高,使用价值最大,这是对夹具设计提出的最根本要求之一。在夹具设计中,除了按照生产纲领合理配置夹具的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对刀或导向装置、分度装置等夹具各个组成部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外,装、夹动作应准确、迅速、操作方便,安全省力[5];各个部分的操作手柄、杠杆、开关、显示装置或其它辅助工具应放在操作者的最大工作范围之内,并且要尽可能靠近操作者,但应避免放在操作者的正前方且按动作顺序进行排列与布置;应使操作者手移动的距离和移动次数越少越好;夹具上的各种操作机构的位置应尽量使操作者在使用时不改变或极少改变身置;尽可能采用联动夹紧机构。从而缩短辅助时间,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1.2 人体健康、安全

所谓“安全”是指在系统中不出现人体的生理危害或伤害。在夹具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夹具设计应安全可靠,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对于存在离心力的夹具,需采取的平衡措施,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较轻的一侧加平衡块,平衡块的位置最好可以调节。二是在较重的一侧加减重孔[5]。设计夹紧装置时,为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因振动而松动,夹紧装置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和自锁性能;夹紧装置的自锁装置性能应可靠,以防止产生松动,致使工件有飞出的危险;对于存在冲击载荷的夹具设计时,夹紧力大小要求保证工件夹紧可靠,施力方向和作用点要恰当,必要时可采用辅助支承和浮动夹紧装置,以提高夹紧刚度,因此夹具各元件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和布置定位元件时,应尽量使主要支承面大些,定位元件的支承之间要尽量远些;还要注意防止夹具上的元件与机床的回转件相碰,引发安全事故。夹具上尽可能避免有尖角或突出夹具体(或机床)轮廓之外的元件,必要时应加防护罩。

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为保证安全设置在机床上的防护装置设计和个人防护用品设计。防护装置设计的结构和布局应设计合理,防止人体各部位均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主要包括防止人的误操作而引发的事故,要有防误撞装置,比如可以增大操作阻力或按钮保护盖板;防止操作者误入危险区而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比如设置防护网或防护挡板;为防止切屑、切削液飞溅而危害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可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挡板。安全防护装置与夹具的配套设计,防护装置设计要保证操作者容易对加工区进行观察。最好有通过对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与诊断的方式去避免或排除故障、避免事故发生的装置。个人防护用品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包括防尘、防潮、隔声用品的设计,为操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转贴于

1.3 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人-机-环境系统强调“机宜人”、“人宜机”,将人、机、环境这三个要素看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系统,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使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要使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相互之间达到最佳匹配,就要使人-机关系、人-环关系、人-机-环境关系的总体设计要合理。夹具的设计要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工作环境要符合人的特性。

在机的总体布局时,夹具的高度应使操作者可以变换操作姿势,可以坐、站交替,具有舒适感;夹具的操作手柄、杠杆、开关、显示装置或其它辅助工具应与人体尺寸相适应(人体平均身高大约1700mm),绝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操作工具和做各种用力的动作,这一事实在人机系统设计时应该予以考虑。夹具设计要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双手和身体的动作应该尽量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为准则,过度消耗体力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夹具的结构工艺性要好,便于制造、装配、调整、检测和维修。维护作业应满足人的要求,维护时间要短、维护费用低,满足与维护有关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夹具的检查点、点以及液压气压系统的维护点都要布局在便于接近的位置;显示器应尽可能安排在视野中心范围之内,使人的视觉效果最优,避免产生视觉疲劳。

夹具使用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切削液对人体、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切削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切削液往往会对操作者造成身体伤害、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夹具设计时,就要考虑对噪声、粉尘、切削液等污染物进行防治。

2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条件、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产品的人机工程特性也越来越重视。提高采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的机床夹具,使人机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对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综合成本,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Abrahamson L.Production economics analysis of investment initiated to improve working environment[J].Appl.Ergon.2000,31(1):1-7.

[3]吴强等,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实践[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6):45-47.

第5篇

服装距今已有六千年的发展史了,服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演变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受到地理气候以及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影响。服装除了能保护身体所具有的机能外,还具有一种对外炫耀自己意识倾向,不断地强调其特色和性状,尤其在21世纪,追求高价值的装束正在兴起。

近年来,我国服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有些服装无人问津,大量积压,尽管大幅度消价,还是销不出去;而有些服装供不应求,排队争购,即使价格提升,还是照样畅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造型、款式、面料、色彩、制作、质量、价格、时令等种种原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造型、款式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人体工程学的适宜性,机能性与服装造型的关系阐述如下:

一、生活中的服装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人体工程学应用于服装造型即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各种状态的研究,以实现人和服装之间的最佳匹配。与其它立体空间艺术不尽相同,服装只有穿到人的身上,并置身于活动中,才能将其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在人类生活中,各种姿势多种多样,总的来说,静的姿势是有限的,而动的姿势处处可见,若想人体工程学里的适宜性能时时符合人体,就要连续观察人的姿势。下面是人的一天生活缩影。

穿好外出服装,第一个动势就是穿鞋;然后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上班或上学,有时坐着,有时站着,这是第二个动势。上下楼梯;到工厂干活或洽谈业务;到学校听课或运动都有一定的动势;下班或放学后,还要脱掉衣物,这就是一天生活的主要动势。

人体工程学强调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它因素,在服装造型中应用也日臻成熟,特别强调内部结构以及穿着过程中对人体的适应性,来达到研究指导服装结构设计的目的,形成系统的服装造型理论及其实际应用体系。

二、服装造型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服装造型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断积累各种特征而构成的,属于时空造型体系,它的变化不仅指人体在空间的活动,而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力的大小,运动内部的协调等。服装造型即要符合服装新潮流和时代总趋向;又要美化人的形体,表现人的性格、气质、风度,并适应一定的生活方式。

服装造型一是运用面料造型,服装面料是依附人体的,因此由平面转化为立体,具有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特点;二是以人的体形为基础,它是服装造型与人的体型的结合体;三是随人体各种活动而不断变换姿态的立体造型。

服装造型的变化,是根据人体的总体和各部位基本形进行增减组合,构成基本形的组合,以达到美化人体的目的。因此在服装造型设计时要特别强调人体工程学的功能性设计,以人体的外观形态及动态变化规律为依据相互渗透。

三、人体工程学的适宜性与机能性

所谓的适宜性,是指服装与人体、尺寸、美感等适合的程度;

机能性是指活动起来是否方便,穿脱是否容易,尤其在时装表演时,表现服装的附加值较高。

至今为止,在服装造型设计中,只考虑到服装的静止状态,而动势很少考虑,而静止状态的出现,只有在镜子前的一瞬间,而大多是以动的姿势存在。所以本文就将着衣动作时的7种常见姿势的适宜性、机能性来分析论证。

姿势1、两手自然下垂,静止的状态。

姿势2、坐在椅子上,两手放在桌子上,身体向前倾倒姿势。

身体向前倾15?时,胳膊向前25?探出,整体观察,背侧向

转贴于

上移动,胸侧向下移动,侧缝线变化较大,肩斜抬高。

姿势3、上车扶把手的姿势

很明显的看出,腋下部、肩部、袖根周围发生变化。

姿势4、两手向前平抬

腋下部、袖根部、肩部,尤其胸部以上有显著的变化出现。

姿势5、两手两侧平抬

当两侧平抬时,虽有异常变化,但西服穿用时的动作不很重要。

姿势6、系鞋带

这种动势对服装来讲,有点超出上衣构造的界限;但在生活中,穿衣系鞋带是多见的。

姿势7、两手过头举起

这种动势对服装造型来讲,已经超出上衣构造的界限;生活中也很少见。

四、以人体工程学为指导来研究服装造型

为了研制出在造型上适应人体工程学的适宜性、机能性的样板,就拿西服为例,来研究人体运动时所引起的人体结构的变化。按正常分配比例,规格为175/92a,标准服装的松度为14cm,小2cm松度为12 cm,大2 cm的松度为16 cm,大4 cm的松度为18 cm的西服分别做成,经人体着用,按上述7种动作,观察结果表明,姿势7和姿势5的两种动势,因已超出西服上衣的构造界限,暂不考虑。只讨论1—4和6的姿势。

观察做成的西服,在做各种姿势时,由于背宽不够大,引起了折皱现象的出现;袖窿下部位置向前移动,造成袖根底部形成折皱。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体工程学中的适宜性、机能性有直接的关系。人体上部结构胳膊根部,肩部最大的动势对西服上衣结构安全一致是不可能的,适当的补充西服结构,改善西服结构是必要的,但离不开西服结构的范围。这个问题仍是今后人类工程学追求的动的机能性用于各种衣服上。这一直是服装业研究的重大课题。

总之,从多次试验制作的服装,得到的结果来看,第一次制作的服装和经过几次试验后制作的服装构造不一样;按改好后的样板制成的西服,穿着后,活动自如,不变形。通过比较,总结各部位的尺寸对比如下图:

五、利用人体工程学来设计高档西服

人体工程学中的适宜性、机能性是设计高档西服不可缺少的,样板构造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人体运动的结构与服装结构的接近,人体从静止开始到运动均含变化状态,通过各种参数比较,具有适宜性、机能性的服装,撕开的现象几乎没有,人体着衣时运动的差异有显著的四个特点。

第一、最明显着衣时,感到背宽下部、腋下袖胯下部有

挤压现象。主要原因身体下部构造的变化如何与西服上衣相适应。

第二、在袖口部位适当增加一定的量,

第三、抬高袖窿深的量

第四、减少底边下搾宽的量

第6篇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

一、概述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二、概述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

三、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奠定了基础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1)为人际交往空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2)为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奠定了基础。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3)为室内设计的视觉环境奠定了基础。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要素提供了依据

(1)合理的空间布局。根据人体工程学提供的数据一句,空间的合理分布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基本的任务。(2)合理的运用色彩。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用色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3)合理的采光。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4)合理的装饰。室内设计根据结构和人的心理需求,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完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5)合理的陈设。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在符合审美的条件下,结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更能体现其特点和个性。(6)合理的绿化。室内设计中绿化以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以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均起着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峰,朱宁嘉.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刘昱初,程证渭.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

[3]张月.人体工程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人;服装;环境;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79-01

服装设计过程中,人、服装、环境三者相互关联与影响构成系统,称为“人―服装―环境”系统,亦称为“服装人体工程学”系统。人体工程学充分介入服装设计领域,人们对服装款式、色彩、流行、运动、舒适、功能等全方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完美的实现。

一、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包含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从生理角度看,主要研究依靠人体的结构尺度,找出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的设计活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心理角度看,研究色彩、线条、空间、形状、声音、气味、肌理等客观因素对人的感情、运动、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在具体的设计中注意造型、色彩、环境等因素,达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愉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两个角度也正是当今服装设计中所应该重视的。

二、人体工程学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一)人的因素

在人―服装―环境系统中,人是关键的要素,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能力限度,是人―服装―环境系统最优化的基础。作为主体的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对于自然人的研究有:人体形态特征参数、人的感知特性、人的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特性等;对于社会人的研究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等。

(二)服装的因素

不同的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服装因素的研究范围很广,其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服装卫生、服装结构、服装材料、服装色彩、着装心理等。

(三)环境的因素

主要指着装者的所处场合、工作地点以及气候环境。

(四)人―服装关系的研究

人与服装是研究服装造型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形态、构造、体表、运动形态、体型、皮肤等部分内容,力求服务于设计师的创造,使服装更具“以人为本”的绩效。

(五)人―环境关系的研究

任何人、服装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人、服装系统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与服装相比,其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如照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以及辐射等。

三、人体工程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围绕着人体及服装的存在环境,研究环境对人体作用的温热条件要求及保健卫生等。

其温热条件有温度、湿度、气流、辐射热等物理因素,有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的化学因素,有微生物寄生等生物因素,还有心理上的社会性因素。

(二)人的生存是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的,围绕人的活动,研究人在站、坐、行走、跑步、工作运动时必要的姿势与服装的结构设计

如服装穿脱的动作,步行与跑步时脚与鞋的关系,弯腰举手等运动时姿态与衣服领部、袖型、袖窿的形状、尺寸、结构及胸省、皱摺的位置、尺寸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实验、研究。结构设计不好,就要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带来不便,使人感到不舒适,严重的甚至影响人的健康。从工效学的角度进行人体运动时肌电流、能量代谢率、呼吸量、脉搏、人体的伸缩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以求得人体活动时所需的适当延伸度。人体活动时皮肤延伸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测定服装与人体运动变化时相互接触的程度和服装表面的变化形式。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因年龄不同皮肤的皱纹松弛影响其延伸程度也不同。

(三)围绕人―服装―环境的关系,进行服装材料的研究

同样的款式由于不同面料的透气性、保暧性、散热性、耐酸碱性、缩水性、抗皱性不同,同种材料由于织造的方式不同、印染的方法不同,其耐磨性、伸缩性、耐洗性、悬垂性不同,对人体穿着的舒适程度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影响很大。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还研究制造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服装材料,如带电作业的服装,其面料就带有防护作用的金属丝。

服装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活动中,应坚持按服装与人、环境的界面关系去反映、协调它们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研究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点,使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好地与人的形体尺寸、生理结构、身心特点相匹配,使设计出来的服装真正为人所穿、受人亲睐。

第8篇

【关键词】 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素质教育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1]。它是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并掌握相关解剖生理学知识,为生物医学仪器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其他学科提供基础。我们所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设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下,学院大的环境下是通信电子学科,而生物医学相关思想和兴趣教育相对薄弱,又因目前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工作求职相对容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找工作相对较难,很多学生考虑到以后的就业,学生的兴趣培养难免会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向通信电子计算机方面偏移,导致很多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主观积极性降低。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如果单单讲解课本人体解剖生理相关知识,学生思考不积极。因此在讲授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同时,试图结合工程相关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借以融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1 结合工程来讲解

在讲解人体解剖生理学时,结合工程来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胞膜时,先简单讲解一下细胞膜的成分,然后提问,人工细胞膜如何来制备呢?等同学思考后,再讲解人工细胞膜的人工做法,如利用旋转蒸发法制备,还可以讲解人工细胞膜的用途,例如用在纳米医药,特别是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脂质体等,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同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同学对细胞膜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以致用提供样例。

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时,讲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后,提问同学,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样能够达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实现等等?这样既能提高同学的兴趣,又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利用工程方法如何实现。

另外在讲解血液时,在联系工程方面,除了讲解人工血液,如何发现携带氧气的碳氟化物等,还会讲到造影剂在磁共振和超声波中增强血管成像,以及怎样设计仪器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检测血液中的成分等,这样可以在理解人体解剖生理的同时,扩展相关的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解决办法。

比如讲解牙齿时,在联系工程结合专业方面,提问如何设计假牙、补牙等,对于洗牙,结合超声波洗牙,进一步提问,能否根据这个原理进一步实现利用超声波洗车,节约用水等,使所学相互联系,结合实际贯通一体。在讲解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的同时,结合工程对一系列的器官是如何人工制备,如何实现相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实现的关键是哪些等等,也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

2 结合多媒体教学

人体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口述清楚,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将人体解剖实物图像、演示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三维动画模拟演示等生动的展现给同学,能使学生对人体器官组织结构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2]。特别是人脑结构,通过讲解相关结构和功能,联系日常脑部疾病,播放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理解。另外在课外也选择一些优良的解剖学教学视频播放,让同学如亲临其境的学习,在缺少实验情况下,尽量多的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3 精简人体解剖生理学方面的教学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存在教时少,实验少等问题,重点还是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的特点,对内容有所精讲,有所删减的讲授。这样才能在结合工程的情况下完成课程的教学工作。未讲解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让同学们课外自学作为弥补。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的肌肉方面的知识时,主要介绍几个重要的肌肉位置,作用等,在结合工程学科讲解时,除了讲解人工肌肉外,还讲解人机工程软件如Anybody软件等与肌肉和骨骼有关的工程设计。这样虽然对肌肉的知识有所删减,但是主要还是有所了解,可以用于工程的使用等,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帮助。

4 其他

结合工程学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一定要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较高年级讲授,因为高年级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能够结合理解扩充的工程学知识,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在给大学初入校的学生讲授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时,讲解到相同的内容后,提问和调查讲课情况,低年级同学的回答是似懂非懂,对低年级同学讲课效果就比较差,但是在同堂听课的其他学院(如生命学院、通信学院、计算机学院)的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同学却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多次联系老师请教和讨论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并表示愿意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

虽然我们结合工程来探索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能够针对工程学科学生教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和考试发现,很多同学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系统。一方面是由于上课课时少,缺少实验,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来讲解结合工程方面的知识,虽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未能充分结合相应的医学临床,导致某些知识理解深,某些方面的知识细节理解较浅。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至关重要,如临床实际结合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3];如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虽然直观易于理解,知识量大,但是也影响到讲课的条理性等,对系统条理性的记忆有一定影响[4]。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刘赟,安书成,等.人体解剖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57-62.

2 张跃蓉.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 27(1): 99-100.

第9篇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人;机;环境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种产品及设计在“方便”、“舒适”、“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与人体工程学息息相关。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又叫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它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自从有了人类和与之同时诞生的人类文明,人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的效能。即使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从那些尘封已久的文物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例如:旧石器时代制造的石器多为粗糙的打制石器,造型也多为自然的,经常对人的肢体造成伤害,棱角分明,不太适于人的使用;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多为磨制石器,表面柔和光滑,造型也更适于人的使用,人类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石刀、石矛、石箭等各种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

近些年来,人体工程学在各行各业中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这正说明了,我们已经意识到人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更加体现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活动有着重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生活中物质需求的高度愈来愈高。室内环境的布局同各种家具以及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求合用、方便,而且在用的过程中要求得到感官的舒适和醒目。现代设计特别强调与人机相结合,各种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从人的自身出发,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创新的理念必须从人体工学的原理出发。而对于室内设计而言,人体工程学在其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尺寸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室内中各物体的大小、空间尺寸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先确定设计空间中各部分尺寸的大小才能正确的设计室内空间中家具、设施的大小。而在设计空间中家具及各种设施的尺寸时,人体测量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具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应了解人体的各部分尺寸,根据人体各部分尺寸的测量数据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室内空间,人在使用时才能感觉舒适。例如,现在城市中许多大型的豪华沙发,虽然看上去非常美观大气,一坐上去也感觉柔软舒适,至使许多用户都非常喜欢,并纷纷购买。但在使用时,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1.1 家具尺寸过大,而室内空间尺寸过小,家具摆放在空间中,虽很大气但与整个空间并不协调。

1.2 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长时间坐在上面,并不舒服。

以上的两个问题都是由于使用者对人体尺寸不了解而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购买者

只注重了物体的美观,并没有注意到家具与室内空间的关系,小空间不应使用大家具。第二个问题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没有注意沙发各部分尺寸与人体测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只注重家具的外观,而没有注重家具的尺寸。所设计的家具的座深过深。

2 色彩、造型、材质

在室内设计时,色彩、造型、材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涉及人体生理感受、

心理感受,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感受。例如,色彩的不同,家具、设施造型及所用的材质不同,都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室内设计时,这些都必须符合人体心理、生理尺度,以达到安全、实用、舒适、美观之目的。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应注意房间保暖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装饰美观等;小孩房间的家具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家具不应有棱角、尽量给小孩留出活动空间等。室内空间中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

3 活动空间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体的活动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人体的活动空间除了在人体生理方面必须具备的空间外,还有人体在心理上必须具备的空间。人体生理上必须具备的空间,是保证人体活动的必须空间。比如在卧室中就必须在床的两侧各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方便用户上下床及整理床铺,并且必须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留出用户进出室内及在室内中活动的必须空间。

而对于人体在心理上应具备的空间,是人在室内空间中相处时,感觉是否舒服的必要空间。如现代的高层建筑中,有些室内空间,人相处于中感觉很舒服,但是有些空间就会给人特别压抑的感觉。在大家来看,我们一般就会解释为层高太低,其实就是没有给人留有足够的心理活动空间。

4 人体作业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为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体动作域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它可以用于确定空间中各种工作台面的大小、高低;各种贮存家具的放置及安装位置;各种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等等。比如,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厨房的设计就极为重要,在设计厨房中的工作三角,也就是清洗池、案台、冰箱所构成的工作区域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人在厨房中进行操作时劳动的强度及工作时间。而厨房中各种吊柜的安装位置,又与人体的安全性有关。过低,人体在其下操作时会有碰头的危险;过高,人体在取放物体时不方便同时需要凳子、脚垫等辅助物体,在操作过程中也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所以过高过低的设计都是不合理的。这些问题只要是了解人体的动作域都是能够轻松解决的。再有,在各种空间中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如开关、拉手、扶手的高度,都与人体的动作域有关。

除此之外,在室内设计中,还有许多与人机有关的内容,如客厅中电视的摆放位置和高度等,这些都必须在人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只有符合人机的设计才是合理的设计。

人体工程学的特点就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将使用“物”的人和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体工程学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程瑞香.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刘景良,杨立全.安全人机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