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8 11:10:55
导语:在统计学概念汇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数据分析
一、相关概述
大数据环境下经济社会生活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也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能够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对较为复杂且规模较大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有效挖掘其中的价值信息。大数据环境为统计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好的机遇,同时也对统计学的拓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有所渗透,并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本身具有价值密度低、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处理速度快的特点。不过由于数据量的急速增长,也使得在数据分析和研究过程中由于数据库缺少必要的管理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而导致数据搜索、数据分析、数据存取和数据共享等出现一定的困难。一般情况下,在大数据环境下,往往存在着数据存储、处理技术、数据安全等相关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效率。尽管大数据下进行数据分析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空间和领域却十分广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
二、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过程分析
(一)数据的价值挖掘过程
面对海量的大数据环境,数据使用者应当围绕数据分析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数据进行有效挖掘,提取有用数据,摒弃无用数据,从海量数据中进行价值挖掘,结合数据类型提升数据使用价值。在进行具体的大数据挖掘时可以按照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比如在进行广告人群匹配时,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上主要是面对着两种数据。一种是广告库数据,主要包含了广告库以及广告的客户信息等。这种数据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结构性,能够在传统的数据库中进行采集和应用、分析。另外一种数据是客户的后期行为数据。通过对此两种数据的结合分析,有效挖掘其中的有效价值。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应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发挥第二种信息的作用和价值,这样能够获得客户所需的信息。依靠对群体行为和群体智能的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反馈机制和反馈流程,在此基础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优质可靠的数据处理信息,为信息使用者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过程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抽样调查的工作理念。一般情况下,大数据的样本资料都是之前的材料汇总,这就要求在对此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应当首先对数据整体进行梳理和了解,并逐步向数据局部进行延伸。同时在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还应当解决好调查目标设定不合理、抽样框架不稳定以及样本数量受限制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提升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精确度标准。由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来源比较广,数据处理质量和效果也各有差异,因此应当在允许数据之间存在准确度差异的同时提升数据精准度的标准。要在积极吸收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质量,科学应对数据复杂性和变量关系复杂性等问题。除此之外,也应当围绕大数据中的数据分析,对数据关系的分析重点进行合理转换。既要重视对数据中因果关系的分析和梳理,同时也要重视对事物之间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及时转换分析思路,围绕数据分析目标和事物之间关联关系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工作。
三、大数据对统计的影响分析
(一)能够进一步拓展统计学研究领域
大数据环境对于各个研究领域都能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于统计学也是一样。统计学研究的是客体、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最为主要的特征。由于在传统的统计学研究实践中实验数据和调查数据是最主要的研究数据,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统计学研究对象既包括了之前的结构化数据,同时也包括了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不能够单纯地依靠数量关系来加以衡量和表示。这其中就包括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数据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数据环境下统计学的研究领域有了较大范围的扩展。
(二)能够对统计计算的规范性产生影响
按照传统的统计学研究方法,在反应事物量的特征时大都是依靠方差、平均值、相对数等来进行,这些研究方法能够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界限和关系,并且也能够依靠数据计算规范来反映出具体的数据。不过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非结构性数据常常难以使用传统的数据计算规范来加以计算。从这个角度上讲,大数据环境下统计的数据计算规范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
(三)能够对统计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产生影响
统计学中数据审核之前主要是针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过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审核除了要保障原先的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外,还应当保证数据审核的速度、效率以及数据预测的准确性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准确确定数据处理的规模,合理确定数据量的级别。尽管大数据自身具有混乱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但是使用合理的数据整理方法也能够在大数据中有效挖掘出数据之间的隐蔽关系,提升数据挖掘的价值性。因此,大数据下统计研究对象本身具有准确和不准确两种情况,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其进行删除或者替换。
对于数据存储来讲,之前的统计研究数据存储过程中都是将审核、汇总或者编制的表格、图表等,并将它们进行适当的保存处理。不过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数据的保存就还需要重视数据存储成本的管控,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合理确定数据存储的规模和目录。
(四)能够对数据开发和利用过程产生影响
这主要涉及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积累、开发以及应用。在传统的数据统计工作过程中,研究者都是围绕自身目标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通过存储和提取过程,对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提供支撑。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比较大,只有对数据信息进行适当处理才能够获得其中价值量比较高的信息。正是基于大数据自身的复杂性,统计研究者应当对前期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围绕数据的规模和结构、层次等进行合理分类和汇总,在确保真实性的同时提升数据的价值性。与此同时,由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具有流动性特点,使得数据本身也具有再生性特征,并进一步增加了数据的价值性。因此有必要针对统计研究中的大数据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依靠数据整合提升数据价值性。在数据应用上则主要是针对统计学现象的预测和解释,实现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相关关系的预测和分析。
总的来讲,大数据环境不仅改变了经济社会生活,也对统计等相关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研究是统计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进一步强化对大数据的理解和把握,重视大数据在统计中的研究和应用,有效分析和挖掘大数据中的价值信息,更好地推动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次世青、高东宇单位为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次青波单位为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田茂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统计研究,2015(05).
一、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框架
传统统计学课程框架是典型的学科中心课程,其特征是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关系组织在一起,追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信息获得和记忆,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难以达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目的。SPSS在教学上的应用,给我们改革统计学课程提供了契机。新课程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教学平台,以数据收集+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思路+数据处理软件为核心。课程理念凝炼为“略去证明、讲清原理、依托软件、突出实用”十六字方针。具体表现在:(1)理论讲授着重“讲清基本原理,略去繁难的证明”,可分为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描述统计、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等模块。统计学理论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2)上机实践环节强调“依托SPSS,突出实用”,要求学生熟悉SPSS的操作基本流程:打开数据文件、确定统计程序、指定统计变量、解释统计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教学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掌握统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性;以统计软件为依托,以专业典型数据分析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课程框架的特点不是介绍理论统计学的数学原理,而是侧重阐述统计方法的思路与思想,并辅以大量经济与管理的实例,通过SPSS统计软件实现具体统计步骤。SPSS软件是教学平台,整合各方面因素以有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统计学课程载体的选择和实现
有人认为课程载体是:“只要它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能承载你的教学内容,具体的存在物,载体是一个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在它被完成后,学生往往会有强烈的成就感。”选择课程载体有六个原则:承载课程教育目标;涵盖完整工作过程;涵盖后续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涵盖技术文档制作;涵盖成本核算;涵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我们认为统计学课程载体就是承载一定职业能力的任务或项目,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或项目,养成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载体的选择必须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中寻觅。不同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基本理论可以一样,但其课程载体必须体现不同的专业性。以会计专业统计课程为例,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时,以上市银行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为载体。
第一步,搜集数据。学生分小组搜集20~30家上市的金融银行类股票一定时刻的股票价格、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固定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
第二步,数据录入。打开SPSS软件,进入“变量视图”,定义好变量。切换到“数据视图”中输入变量的具体取值。
第三步,确定统计程序。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第四步,指定统计变量。将“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等选入“变量”列表。单击选项按钮进入“描述:选项”对话框,如图1所示。第五步,结果解释。结合统计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可从平均股价、净利润等统计指标看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会计专业学生通过SPSS完成上述任务,加深对描述统计理论知识的认识,也与未来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相结合,体现了统计学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区别于传统模式,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由不同的任务或项目组成,用SPSS加以实现。
三、SPSS对统计学课堂学习的影响
1.产生了新的教学要素
应用SPSS软件以前,学生需要直接面对各种数据,至多借助计算器完成计算。SPSS为统计学课程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在人和数据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界面”。SPSS的作用不仅仅是工具意义,它其实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要素参与教学。SPSS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价值观的深层变革。SPSS与统计学课程的整合营造出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此环境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曾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SPSS极大改善了统计学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采用SPSS平台学习统计学,可有效简化统计过程。数据输入、整理、选择统计功能、结果解释、预测、图形输出等对学生都不是难事。而且,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和动态演示功能,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建构主义坚持“做中学”的学习观,其实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学中做”的自主学习和“做中学”的自主学习。在统计学课程学习初期为“学中做”,教师“教”的比重要大一些,课程载体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广度;学习后期为“做中学”,学生“学”的比重要大一些,课程载体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
3.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提高统计学课程的师资水平。授课教师应该熟悉所教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适合统计课程的合适载体,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统计知识内容范围。受课程标准的限制,当前讲授的统计知识内容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一些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在课堂上很少涉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中职学校统计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也与信息技术建立了紧密相联的关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基于专业学科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手段。
1 中职学校统计学科教学的特点
中职学校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教育具有扎实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培养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管理和应用操作人员。统计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生活和生产实践,同时也它又服务于自然、生活和生产实践。统计学有着丰富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感性材料资源,例如:期末企业库存存货数量、年度商场销售情况、年度房地产销售情况等。
2 中职学校统计学科教学的变化情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和融合,要求我们对统计学科内容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知识型”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逼迫我们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如今中职学校统计专业学生学习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他们与前人相比学习、了解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多,另一方面,统计学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与自己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统计学传统教学中,很多统计资源都难以在课堂上体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传统教学中难以展示的统计研究方法。
如今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搜寻到大量的课外信息资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统计教学的整合,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等方便都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3 EXCEL是统计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数据是统计学的语言,由于统计课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们缺乏学习兴趣,使统计教学面临着严峻困难。办公软件的应用减轻了统计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数据的计算速度。EXCEL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任务。利用EXCEL在课堂上操作演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 EXCEL的统计功能及其在统计学中的具体应用
(1)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表格功能。
(2)EXCEL在统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①例如:现有某班40名学生的身高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数据排序、编制分配数列并据此绘制统计图。操作方法是:启动EXCEL2003,新建一个工作薄BOOK1,准备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FRQENCY函数,二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立方图”工具,最后运用EXCEL绘制统计图,将统计统计分组的数据输入到EXCEL工作表中,选中某一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图表”选取项,进入到“图表向导”对话框中,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依次输入需要的项目,然后单击:“下一步”和“完成”按钮,调整的即可得到条形图。
②在EXCEL中利用函数来计算动态数列的水平结构和速度指标及运用EXCEL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操作方法是:启动EXCEL将数据资料输入工作表中,然后再计算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对相关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分析,在这种形象化的教学中,学生一点不觉得枯燥,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对抽象的概念能够深层次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层次和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③利用网络进行统计数据搜索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152-02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Outpatient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YI Hong-xi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7):152-15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outpatient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Method:A total of 1000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improved with continuous quality nursing,including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to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care needs,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nurses,find the reasons for nursing problems,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trengthen the team of these six aspects.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complaint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2.2% and 0.4%,respectively(P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utpatient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anzhou District,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4100,China
持?m质量改进是一种较新的质量管理理论,该理论不断强调优化改进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门诊患者来自不同的科室,疾病种类和病情差异较大,患者流动性较大,其护理难度也较大,因此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在医院门诊患者采用持续改进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000例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8例,女422例。年龄8~78岁,平均(47.8±7.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研究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详细如下。
1.2.1 成立护理质量改进小组 明确各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尤其是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的管理职责,并鼓励医院高层领导参与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推动此计划和项目的展开。定期开展会议,及时进行交流分享,及时找出和汇报门诊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1.2.2 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 由于患者个人需求不一,对护理要求不一,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完善就诊环境、缩短患者排队时间、简化流程安排,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就诊需求,了解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所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完善医院护理质量[2]。护理人员将所获得的调查信息进行进一步汇总和分析,并将资料交给相关负责人员,对于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整改,对于做的较好的地方继续保持。
1.2.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根据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范围和护理措施,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及时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对突况应对的能力,如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急救措施是否选择适当,急救措施是否及时等,并帮助协调好医患之间的关系[3]。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其在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操作技能、突况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1.2.4 查找问题原因 及时了解患者提出的问题,如服务态度有待改进、疾病状况解释不够、门诊流程繁琐、门诊医生太少、排队时间较长、日常主要事项没及时告知患者等等[4]。面对以上问题,首先负责人员应充分了解目前门诊中的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了解护理人员哪方面态度有问题,工作不够认真,检查不够仔细,面对患者的提问没有热心回答等,从而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告知护理人员应调整好服务态度,注意沟通技巧,提高服务意识,主动关心和帮助患者。尽量缩减门诊流程,减少患者排队时间,使患者疾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医院应合理安排门诊医生数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1.2.5 落实改进措施 对于门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及时改正,更主要的是要及时落实,相关负责人应及时了解改进措施是否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并且还需对推进措施进行监督,协调纠正不足之处,直到改进措施得到落实。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进一步跟进,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当改进和落实某项措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反馈、重新讨论问题,分析解决方法,进入下一步的改进步骤,做到措施能够真正开展、落实,并及时跟进追踪[5]。
1.2.6 加强团队合作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不是医院领导或某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努力。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水平,共同提高护理质量[6]。当有护理人员遇到棘手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其他人员应相互帮助,护士长应及时出面解决,及时和完善护理工作。当有护理人员遇到不太通情达理的患者时,其他人员应注意互相安慰,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投诉率、非医疗时间;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共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投诉率分别为2.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非医疗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非医疗时间分别为(33.8±7.9)min、(22.4±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46.6%和86.4%,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医院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成为了医院工作的重点之一。持续质量改进起初应用于工业,其理念是关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强调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现有的管理水平,推进更优的管理措施和方案[7]。现代医疗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和“早解决”,从而建立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矛盾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
[关键词]课程;变更;教学计划;质量;评估;监控
引言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行动指南,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依据[1]。教学计划质量是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完整、系统地实施及教学质量的前提。而评估教学计划质量是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控的重要工作。目前有关教学计划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论文几乎未见到。教学计划的组成,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教学环节(含讲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考核等)安排、要求等内容。它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同时,它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所以,它的内容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还有隐含因素和模糊性。因而,评估教学计划质量是一项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它的一些因素带有模糊性,用一般的定性评估或传统的定量评分法难于做到准确和全面[2]。
对于有模糊概念而又可以量化的领域,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田晓娜(主编)在《中国学校评估工作实用全书》中对教学计划的评估即是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称为“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四级多层次指标体系方案[2]。其主要步骤如下:
1、选好评估指标体系(即因素集)和评语等级(即评语信);
2、确定末级指标评估向量,形成评判矩阵G;
3、确定权重系数A;
4、对末级指标评估向量形成的评判矩阵按最大最小运算法则,作模糊变换B=A・G;再归一化得到上一级指标评估向量。类推,得到最后问题综合评判结果。
采用“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评估教学计划质量,需要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入,且其中对权重系数的确定,矩阵运算,多次归一化运算得到上一级指标评估向量等问题,操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工作量也比较大。
为简化教学计划质量评估,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本文尝试以专题性评价(或评估)、或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教学计划[3]。专题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的价值判断。它的作用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专题性评价只针对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评价,不要求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也称为进行性评价。其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调控、矫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诊断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
教学计划是以课程为单元组成的。从计划制定到执行,其设置的课程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达不到设计要求而需要调整(变更),我们将实际执行时调整(变更)的课程门次数与计划制定时的课程门次数之比称为课程变更率。本文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为专题进行研究,用课程变更率指标评估院(系)教学计划质量。每个院(系)只须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参入,可快速完成本单位教学计划中调整(变更)课程门次数与计划课程门次数的统计工作,并形成全校数据汇总。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诊断各院(系)及各类课程变更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监控全校教学计划运行状态,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3]给院(系),以便院(系)及时改进、调控、矫正[3]。同时将评估结果纳入到年度院(系)目标考核管理指标中,促使院(系)、专业教研室重视教学计划制定,确保教学计划质量和教学秩序以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查方法
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比实践课、必修课比选修课门数都要多很多,理论必修课门数占到75%~80%以上,且必修课的重要程度和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以及在教学计划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选择理论必修课为研究对象,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评估。选取我校2008~200年78个本科专业4个年级教学计划中理论必修课为研究样本,采取专项调查(普查)方式[4],用课程变更率指标进行观测(统计、分析)教学计划执行情况[5]。
本文中课程变更率是指教学计划理论必修课中(相应课程类型或总的)课程变更门数与(相应课程类型或总的)计划课程门数之比,分为(总)课程变更率和各类课程变更率等。其中理论必修课按“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A类课程)、“专业基础课”(B类课程)、“专业课”(C类课程)3类。课程变更类型分为“学期变更”、“学时变更”、“名称变更”。每类课程中都可能存在3种变更类型。一门课程如出现1种或多种变更,均属发生了变更。
通过对院(系)和学校两级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完成报表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经过院(系)和学校两级审核,工作误差接近于零。
表1、表2为设计的统计报表(见下表)。
①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统计。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按专业分别进行统计。
②表1中 “课程名称”为《教学计划》中规定开出的课程。“学期变更”,指《教学计划》规定开课学期和实际开出学期是否一致;“学时变更”,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与《学期教学任务》实际执行的学时是否一致;“名称变更”,指《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与实际开课名称是否一致。
③表2中计划课程数据为本专业4个年级2008~200年两个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开出的3类必修课课程。
④表2中变更课程数据由表1按“授课年级”和“课程类型”对应汇总到表2相应栏目中。
⑤表2中计划课程统计和变更课程统计的单位均为门次数。
二、统计结果
根据各专业表1和表2的统计汇总后,再汇总出全校各院(系)所有本科专业各类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见表3、表4。表中各种变更率(下同)说明:A类课程变更率为公共基础课变更门数与其计划课程门数之比。以此类推B类课程变更率和C类课程变更率等。专业变更率是指有课程变更的专业个数与专业总数之比。
三、课程变更情况及原因分析
1、各类课程变更及构成分布
由表3汇总得出表5和表6可见,在全校各类课程中,C类课程变更率均最大,其次是B类课程,A类课程变更率均最小。说明专业课调整变化较大,可能是随着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教学计划须随着相应调整,也可能与计划制定者的水平有关或制定计划时调研论证不够。若是后一种情况就值得注意了。因此总体上说各院(系)对专业课的设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论证。
从各院(系)来看,C学院B类课程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为22.5%和25.9%(见表3),L学院C类课程变更率达28.6%,如此高的课程变更率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这两个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
2、课程变更类型构成分布
由表1样表填报汇总得到表7和表8可见,在64门变更课程和有课程变更的24个专业中,学期变更占比均最大,说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把握不准,课程衔接关系不明。而学时变更占比均列第二位,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把握不准。名称变更占比均最小。关于名称变更,有的院(系)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或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名称不统一,说明在教学计划论证时没有统筹兼顾,规范性不够,课程建设管理还不到位。
另外,在必修课中还有增加课程和取消课程的情况(增加和取消课程均未统计学期、学时、名称变更),说明对专业整体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完整。
3、院(系)和专业课程变更情况及构成分布
表9是由表3汇总得出以院(系)为对象进行统计的课程变更情况。由表可见,全校有三分之二的院(系)其课程有变更。其中C学院课程变更率最高,达18%(见表3),下属2个专业都有课程变更;L学院其次,达9%,也是下属2个专业都有课程变更;Q学院课程变更率并不高,但5个专业中有3个专业其课程有变更(见表4)。
表10是由表3汇总得出以专业为对象进行统计的课程变更情况。由表可见,全校有近三分之一的专业其课程有变更。其中变更率较高的专业有(见表4):C1专业课程变更率达22.7%,其B类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达25.0%和38.5%;L2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5.8%,其C类课程变更率更是高达60.0%;F5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3.6%,其A类和B类课程变更率分别达18.2%和11.8%;C2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3.3%,其B类课程变更率达20.0%;S2专业课程变更率达11.8%,其B类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达18.8%和33.3%;J1专业B类课程变更率达42.9%;M1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33.3%;I1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5.0%;Q1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5.0%;B2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1.4%;Q2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20.0%;O5专业C类课程变更率达18.2%。
如此多的院(系)和专业存在课程变更,需要这些单位给予重视,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4、变更课程的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及分布情况
从24个有课程变更的专业所属学科门类来看,在我校10个学科门类中(无哲学),除了经济学和历史学外,其他门类都有专业存在课程的变更(见表11),其中工学类专业占比最大,理学类次之,文学类列第3。从办学历史来看(见表4),有老专业,也有新办专业,还不能说明老专业就成熟了,没有计划课程的调整,也不能说明新专业就不成熟,经常调整计划,关键是看院(系)对制定计划的重视程度。
四、总结
1、教学计划中课程发生变更,必定是原课程设置不能达到计划设计的要求,或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从课程变更率这个角度看,其变化大小也能从某一个方面反映教学计划质量的好坏。
2、根据上述以理论必修课为对象,采用课程变更率指标检测、诊断、分析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评判教学计划质量,从某一个视角方面对教学计划质量进行评估,并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方法为专题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属于准评价范畴。采用此法可以不需要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入论证,只由少量教学管理人员就能随时组织检测和诊断,能够节省人力和时间,快速、灵活、简单、操作方便,可及时将评估信息反馈给各院(系)和专业教研室,便于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3、可以选择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作为周期评估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以此监控教学计划质量,并可将评估结果纳入到院(系)目标考核管理指标中,促使院(系)、专业教研室重视教学计划制定,确保教学计划质量和教学秩序以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4、全面掌握全校教学计划制定的总体质量情况,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以便即时调整、改进。
5、本文采用3种课程变更类型指标对理论必修课的执行及变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来评估教学计划质量的。虽然理论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占主导地位且具有代表性,但在教学计划实际执行中还存在其它情形的课程变更,如:必修变选修、总学时内理论课与实验课及上机实习的变更、增补课程、取消课程、拆分课程、开课单位变更,以及选修课变更、实践课变更等情况,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对教学计划的质量评估,因此还需要将这些情形的课程变更作为观测指标考虑在内,以使评估更加准确和全面,笔者将在他文中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田晓娜主编.中国学校教务工作实用全书(第2版)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87-90.
[2]田晓娜主编.中国学校评估工作实用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243-248.
[3]陶西平主编.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5-57,74,81,97-99.
[4]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13-238.
[5]周璐主编.社会研究方法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72-281,302-31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高词频;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55-03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plays the role of subgrade in biology study in the future. Teaching material,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ased on course. The author obtain four copies of electronic Uyghur'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ical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 by scanning and neatening. Then use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istics the words and its frequency in four copie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fter that, get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from them by manual statistics, choose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with high frequency, refer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published in 2011, analysi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in line with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he word frequency of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yghur language,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our copies in Uyghu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High frequency; Curriculum standard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及应用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教材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
笔者通过对纸质版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进行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和词频,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词典,经过手工处理从中提取出生物词汇,对提取出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高词频的生物词汇,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分析现有教材中的专业词汇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然后结合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对现有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
1 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生物词汇是指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出现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词汇,是笔者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小词典(该生物词典中包含中学教学的生物专业词汇),从获得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所有词汇中筛选得到的。
本研究中的词频是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词汇、生物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生物词汇词频的高低反映着其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其重要程度与它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成正比。因而,本研究通过选取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与之对应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比较,从而推断出现有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符合程度。
2 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方面,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科学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能;生物与环境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等概念和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知识;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器官,组织,结构,系统,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形式,动物的行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等知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发育,动物的生殖发育,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生物的多样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知识;生物技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分类,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健康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学常识等知识。
3 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的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笔者首先对纸质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由于OCR文字识别软件不完备等原因,使得获取的电子版教材文本中存在错误和缺失现象(扫描后的语句不完整,字母有遗漏、错写等),因而,需要对语料中的错误和缺失的信息进行手工处理。处理完成后,再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四册电子版教材中所有的词汇及其词频,由于维吾尔文中存在词缀和时态等问题,还需要对同一词的不同时态、不同词干的表达方式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词汇及其词频的统计和汇总,最终得到了教材中所有词汇以及生物词汇和词频的统计结果。对于复合生物词汇,其词频是对已有的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语料进行手工统计得到的。统计时是将生物词汇的词干作为标准来进行的。
3.1 生物词汇统计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总量和生物词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生物词汇在所有词汇中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数量约占词汇总量的15.1%,其中七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5%左右,七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6%左右,八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8%左右,八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3.3%左右。从比例分布上来看,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
3.2 高词频生物词汇对应的知识点分析
笔者对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了各种校对、筛选处理,得到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4000多个生物词汇,对所有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比较耗时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而笔者从四册教材的生物词汇中分别选取了词频最高的20个生物词汇,共80个高词频的生物词汇作为样本,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
以下是选取的样本生物词汇和频次:
由以上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如下:
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由以上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
1)七年级上册教材所有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细胞,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圈、生物、环境、生物的种类、生物体、细胞、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水、空气、光)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部分内容。
2)七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血,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体器官、人类生存需要的环境(水、空气)、疾病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
3)八年级上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动物,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的几大分类(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对应课程标准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这三部分内容。
4)八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疾病,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与动植物的繁殖、繁育以及人体健康(疾病,传染病),此外还包含基因、染色体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健康地生活这两部分内容。
从总体来看,四册教材中的高词频生物词汇中都包含水、环境和人,充分说明了水这个概念在整个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性,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水是万物之源,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这一概念的要求;生物的生存需要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万物。
由知识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存在不完善之处:(1)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内容属于微观层面的知识。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和接受。(2)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器官,八年级上册跳转到生物的几大分类等,到八年级下册又跳转回来,学习人体疾病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两部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衔接。
4 结论及改进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生物词汇进行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生物词汇总量基本相同,有利于知识的分步掌握。
2)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根据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选取的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的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中包含的课程内容。
3)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教材内容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4.2 改进建议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维吾尔文语言学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笔者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给出如下改进建议:
1) 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考虑,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微观层面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建议向后续学期调整。
2)从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方面考虑,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应该增加一些维吾尔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作为示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每一册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考虑,应该将七年级下册中人体器官这部分内容调整至八年级上册,使其与八年级下册中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将八年级上册中生物的几大分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调整至七年级下册,使其能够与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这样调整以后,方便学生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学习。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并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结果证明了现有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围绕着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进行,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的学习要求;综合考虑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然环境以及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初中生物教材,2011.6.
[2] 吐尔根・依布拉音,袁保社.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1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link?url=-zWJlwUESJW0Fr34Ln7qnje62gyfFY4RPTQNlfIzUhqHWXal2BVAo3ry-b9ts6krHOzvOHDC-SKhdBR_TB_uAAYnEsklHghcoZmRmg5POca.
[4] 生物小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5] 现代维吾尔语统计软件系统.新疆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舆情分析重点实验室.
[6] 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7] 吴丽莹.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新课标教学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8] 陈坚,范新新.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看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9] 王金刚,崔鸿,李娟.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 艾孜尔古丽,李晓,玉素甫・艾白都拉.中小学维吾尔语文教材用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3).
[11] 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2(5).
[12] 李镗.中小学语文文本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0(3).
[13] 常红.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概述[J].语言与翻译,2013(3).
[14] 宋矗马德元.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构成途径新探[D].新疆大学,2006.2.
[15] 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J].语文研究,2001(3).
[关键词] 概念图;护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R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c)-0153-03
Influence of pedagogics of conceptual graph method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nurse students
ZHANG Wei-xin YANG Li-qun LI Qiang TANG Mei-ling ZHANG Hai-li
School of Nursing,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 16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edagogics of conceptual graph method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e students. Methods 84 nurse student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December in our schoo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student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edagogics of conceptual graphs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pedagogics method.The scor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 score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learning and cooperation ability,information quality dimension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onceptual graph;Nurse student;Autonomous learning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领域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护理教育者也在积极探求有效的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概念图(concept map)又称概念构图,是以命题的形式将概念作有意义的连接,借助组织、分类、分析、评估以及推理的过程进行思考,通过图示将概念进行连接,使思维可视化,其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总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1]。国外研究[2-3]显示,概念图可用于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概念图教学法在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12月本校护理学院2013级护理四年制本科的84名已完成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学习、自愿报名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名,女生74名;年龄21~24岁,平均(22.32±0.79)岁。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名。试验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2.26±16.29)分和(85.89±10.04)分,对照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1.97±18.22)分和(85.44±9.87)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和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课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布置思考题和预习内容。
1.2.2 试验组 采用概念图教学法进行病例分析,具体如下。①教师讲授:教师首先介绍概念图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如何用概念图表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概念图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用概念图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如何构建概念图;②学生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为7组,自行确定组长;③确定主题:课前告知即将学习的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初步构建概念图;④课堂合作构图: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组长汇总,注意将主题放在中间,各类不同概念用不用颜色表示,并置于不同的图形中,合理排列各个概念并注意正确选择连接词;⑤成果展示:绘制完毕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讲解,其他组员可补充,学生向教师及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绘制的概念图,大家讨论;⑥反馈评价:教师再进行反馈评价,补充讲解,完善构图。
1.3 研究设计
本研究历时1个学期,采用胡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4版《护理研究》教材,选取第2章中的发现研究问题、第4章中的实验性研究、第5章中的抽样方法、第13章中的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共4个部分作为概念图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1.4 评价指标
1.4.1 测量工具 ①概念图教学方法评价表:自行设计,共9个条目,前8个条目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表述,即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一般(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每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越认可该教学方法,第9个条目为开放性问题。②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中国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生张喜琰[4]编制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包括学习动机(8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11个条目)、学习合作能力(5个条目)、信息素质(6个条目)4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完全符合(5分)、基本符合(4分)、一般(3分)、基本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1分),反向陈述反向计分,量表总分30~15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22。试验前随机抽取试验对象以外的2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得出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07,提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适用于本次研究的人群。
1.4.2 资料收集 评价表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发放和填写,不明白之处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当场发放和收回。共发放概念图教学方法评价调查表42份,有效回收率100%。课程开始和结束后共发放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课程开始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析
课程开始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情况如下:学习动机(28.17±1.68)分,自我管理能力(37.16±2.56)分,学习合作能力(16.10±1.47)分,信息素质(19.18±2.11)分,总分(101.22±7.21)分(表1),提示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不高。
表1 课程开始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析(分,x±s)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主学习能力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干预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概念图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试验组护生对概念图教学法效果评价总体在4分以上(表3),提示护生对概念图教学法持肯定态度。
3 讨论
3.1 概念图教学法的优势
概念图教学法由康乃尔大学的Novak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被欧美国家护理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其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图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4]。概念图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概念图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自主构图为主[5]。学生在应用概念图进行学习时,可以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7]。在护理教育领域,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起到推进有意义学习的作用,是一种很好地评估护生学习效果的工具[8],并且是一种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9-10]。
3.2 概念图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表1可知,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不高,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从表2的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质四个维度评分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概念图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国内外的研究[11-12]结果一致。从表3的研究结果可知,学生对概念图教学法持肯定态度,各项评分均>4分。学生认为概念图有助于知识的梳理和记忆,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喜欢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同意应用于其他课程当中,这与相关研究[13]结果一致。
3.3 实施概念图教学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概念图的构建对认知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一个理想概念图的构建,需要反复思考和修改,因此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回答开放性条目时觉得有些复杂,总结时有些困难,刘桂娟等[14]建议在进行概念图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当教学内容简单时,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概念图;当教学内容复杂时,可以让学生绘制部分知识点的概念图,或直接使用教师制作的概念图进行授课。
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概念图教学法为护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5],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娟,费素定,郭玲玲,等.概念图在案例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87-689.
[2] Harpaz I,Balik C,Ehrefeld M.Concept mapping:an educational strategy for advancing nursing education[J].Nurs Forum,2004,39(2):27-31.
[3] Chen SL,Liang T,Lee ML,et al.Effects of concept map teaching on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pproach to learning and studying[J].J Nurs Educ,2011,50(8):466-469.
[4] 张喜琰,李小寒.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及现状调查[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7.
[5] Artino AR,Cleary TJ,Dong T,et al.Exploring clinical reasoning in novices:a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icroanalytic assessment approach[J].Med Educ,2014,48(3):280-291.
[6] 杜静.概念图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24):2291-2292.
[7] 赵燕利.概念构图教学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4):1223-1225.
[8] 黄万琪,程清洲,杜丹丹,等.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3,11(4):1043-1046.
[9] Giddens J.Concept mapping as a group learning activity in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J Nurs Educ,2006,45(1):45-46.
[10] 杨丽华.概念图教学法在五官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3):665-666.
[11] 朱源源,李南,孙水英.概念图教学法在培养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11):31-33.
[12] Raisa BG,Jeanette AB.Concept mapping:a strategy for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J].Nurs Educ Pract,2006,6(4):199-206.
[13] 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等.概念图在本科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37-840.
[14] 刘桂娟.《急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培养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关键词:工程统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25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统计面向企业、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已成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筑领域中,工程统计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及工程事业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2 工程统计的概念
工程统计工作是以国家统计的法律和制度为基础的,对建筑领域的各个环节通过统计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并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真实有效统计资料、统计数据,并有着准确性、及时性与全面系统性三大特点。工程统计包含筹建项目统计及施工统计两方面。筹建项目统计主要指工程建设前期所发生的合同及费用的统计,如征地拆近、勘察设计以及办理该项目的建审手续、招标工作等的数据统计。施工统计主要是指工程正式开工之后,在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且工程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对所发生的工程费用及工程施工进度、完成计划情况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3 工程统计的重要性
工程统计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资源,通过搜集整理各类信息,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统计对项目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通过工程统计报表,使决策者及时了解现有工程情况及各个项目的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工程统计工作可以指导项目管理,通过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动态情况,对制定施工方案、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等有着重要意义。
4 工程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工程统计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4.1 统计数据不够详细、完整、准确,不能如实反映工程实际进展情况
一般建设单位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月、季、年统计报表,要求具体的承包人、监理人及管理人员认真填写,按时上报。领导层据此来分析掌握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然而在实际填报过程中,存在着项目与内容被随意更改,统计数据不够详细、完整、准确,有的报表甚至出现指标内容前后矛盾、与项目实际不符、报送不及时等现象,从而影响了统计报表的准确性,不能如实反映工程的实际进展,不利于领导进行管理决策。
4.2 变更工程量及其发生的费用不能及时统计,影响工程合同管理的质量
变更工程量及其价格的确定经常滞后于工程的实施,这些变更后的数据不能及时地在合同工程量及合同价款中得到调整。另外,在工程支付时,一些大的变更直接进入正常支付中,工程费用支出很难控制。因此,管理决策者无法准确知道合同总价款、变更发生的总费用、应该完成的工程量、已经完成的工程量以及进度计划的调整等,导致工程进度控制较难实施,影响了合同管理的质量。
4.3 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对指标理解不够深入,造成统计数据的误差
由于统计人员自身的原因,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统计资料及原始台账不健全,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深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统计人员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多建设单位的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且变动频繁,这些都不利于工程统计工作的开展。
4.4 统计系统本身存在指标隐患,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导致统计问题出现
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健全,同一统计指标存在多种统计口径,导致统计数据的不靠谱,这给统计报表的整理、汇总带来了不便。
5 建议
为解决工程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提高对工程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完善制度,并且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5.1 提高对工程统计工作的认识
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资金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领导不仅要重视项目的资金周转、人员设备的调配等,还要重视日常报表及统计资料的收集工作,工程统计在项目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为项目的决策者,只有重视它的纠偏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好工程统计的作用。
5.2 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工程统计工作不仅要求统计人员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还要求统计人员能了解工程施工中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工程统计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由于工程统计内容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对已在岗的工程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5.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科学的指标体系
为了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要建立起对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制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发挥工程统计的监督、指导作用。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使各项统计资料具有充分的科学合理性,能正确全面的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
5.4 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要搞好工程统计工作,还必须健全统计网络,使之程序化,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同时,可以积极开发工程统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工程统计管理的自动化、快速化,从而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为更加科学地管理项目、节约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束语
工程统计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促进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由于统计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廖志强.工程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2(6).
[2]刘玲.浅析建筑施工管理的工程统计,铜业工程,2010(2).
[关键词]Excel;经管类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07-01
Excel表格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急需大量掌握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社会的需求对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对经管类课程进行适度调整,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经管类学生掌握Excel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管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其是否符合现代管理人才标准的重要标志。所以,高校应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设置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使用能力和水平。高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还应结合经管类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开设Excel数据处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经管类课程同信息技术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经管类的学科问题。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非常强大,且使用方便。目前,中国管理信息化杂志已经发表了90多篇关于应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型的论文,占到了该杂志论文总量的5%。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在教学上进行总结和推广,就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1.2使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不需要了解程序设计和数学处理原理的相关知识。只要掌握了Excel数据处理的方法,理解了数据处理的结论,就可以利用Excel来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1.3目前,国外财务管理工作者已经公认Excel表格是最有效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软件。使用Excel软件和VBA编程方法,能够对企业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类与汇总,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高经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现实中的经济管理问题通常错综复杂,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参照现有的管理模型。而对于这些通过建模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Excel进行动态地模拟分析,解决复杂的具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
1.4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Excel来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往往会找到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学习Excel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了经管类课程理论强但实践性弱的特点。
2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过于强调数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使得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无法学好Excel课程。
2.2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由于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经管类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
2.3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长期重复相同的案例内容,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缺乏学习自主性。
3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分析、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现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实质性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手段。不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公司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经营都开始依赖于统计。统计学作为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关系复杂、难计算等特点。因此,我们除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大力推行Excel软件的学习。通过对Excel软件的应用,来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
学习的根本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在学习统计学相关理论的同时,还应该辅助以计算机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统计工具和计算工具的完美结合。《统计学》是门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学生的所必修的一门方法论课程,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经济分析和研究,是每一个经管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虽然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学习SAS、SPSS等专业统计软件的难度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应用Excel来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来完成大纲的教学目标。
Excel具有的统计功能虽然无法和专业的统计软件相比,但是它具有简单易学、易操作的优点。而对于《统计学》课程来讲,利用Excel所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统计函数,结合其表格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统计方面的需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将Excel作为统计学的辅助工具,不仅简化了统计分析中繁琐的数学计算,并且大幅度提高了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Excel在经管类的《会计学》、《管理中的定量方法》、《应用统计分析》、《运筹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辅助使用Excel软件是吸收借鉴了国外管理科学中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该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经管类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伟民,忻瑞婵,张明.Excel财经数据处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