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0:26:01
导语:在互联网医疗的市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过去,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云计算的分割,谈各类云服务的特点,并不谈背后的能力来源。云计算的潜在用户被眼花缭乱的云服务产品困扰,特别是现在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的过程中,并不了解云计算,不知道如何选择云服务商。
经历多年的发展,全球云服务市场走向逐渐明朗,云计算正在成为巨头们的游戏。中国云计算市场与世界领先的美国相比,整体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云计算能力由大型IT、互联网、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主导的情况,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简称“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吴湘东看来,云计算是这三大阵营IT转型输出的必然结果。他说:“IT企业转云是必然趋势,互联网企业顺应业务发展将IT云化并输出的路径也很明显,运营商做云则关系未来的发展。云计算将成为像水一样的基础资源,运营商的角色就是将云的功能变成标准化组件提供给整个社会,服务‘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向各个行业渗透的过程。”
云计算模式的关键一步是将分散的资源虚拟化并集合起来,满足资源弹性调度的要求(效率问题),以及系统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能力问题)。但也有人从应用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数梦工场王巍从大数据的角度谈到,云计算首先是一种超级计算能力,先解决能力问题而不是效率问题。总而言之,云计算的关键是集合资源的能力,即资源池的规模是一切的基础。尤其对公有云来讲,规模决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这也解释了为何惠普投入10亿美元发展公有云却未吹起多大涟漪,不得不宣布明年1月起关闭Helion服务。
对于云服务商规模和产业发展深度的关系,Unix-Center.Net创始人蒋清野进行了初步划分,他将公有云(包含托管云)服务商按虚拟机的数量分为五个阶段:5000台以下为概念阶段,5000~10000台为原型阶段,10000~50000台为成长阶段,50000~100000台为成熟阶段,100000台以上为产业阶段。参考2014年Rackspace的情况,100000台虚拟机对应的物理服务器数量大概在20000~30000台之间。照此标准,中国公有云市场总体还处于原型至起步阶段之间,市场需求还未爆发。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亚马逊、微软、IBM、SAP等有重要影响力的外资云服务商悉数落地,BAT以及金山、青云、七牛、Ucloud等互联网企业高调出场,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等ICT厂商也强势加入,世纪互联、企商在线、首都在线等IDC正在转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作为基础运营商自然占据一席之地。眼下,由市场需求所决定,企业云服务商现有的服务以托管私有云(专有云)或者混合云为主,从而造就企业云市场三股主要力量——IT巨头(IBM、微软等)与IDC的组合,互联网巨头(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等),以及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三足鼎立之势。
未来,如果企业能够将自建私有云转向托管私有云,中国云服务市场的体量将有一次大的飞跃。同时,如果“互联网+”能够广泛落地,更多的传统企业能够真正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为自身服务,中国云服务市场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竞争虽然激烈,但市场才刚刚起步,能否借“互联网+”起飞显得尤为关键。
“互联网+”带给云计算的机会
“互联网+”下的传统行业转型将百花齐放,但云计算的使命却相当明确——首先要为传统行业提供一个互联网化的基础平台,其次要针对具体行业打造上层应用。目前,政务、医疗、教育、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互联网+”实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确实给云计算产业带来大量机会。
·互联网+政务
政府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明确了互联网+政务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政务的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智慧政务的前提是信息和数据共享,消除“证明你妈是你妈”,“一个监控杆上安装几十个摄像头”这类现象。互联网+政务首先需要政府管理创新,需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为政府搭建政务数据的后台,形成统一的数据池,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数据转化成生产力,用于公共服务。
目前,水电煤缴费,交通违章查询、缴纳罚款,医院预约挂号,缴纳社保、结婚登记等公共服务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老百姓已经享受到互联网+政务带来的“一站式”服务的便捷,而政府也距离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更近了。
·互联网+医疗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风生水起,但只是额外增加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通道,并没有解决当下医疗系统的实质性问题,并未改善医生、患者与医院三方的衔接流程。互联网+医疗只有延续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依托云计算平台将医疗数据上“云”,真正达到信息共享互通,才能为医生“松绑”,才能真正打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医院愿意将这些数据分享出来。云服务将计算、存储、网络作为服务收费,互联网+医疗同样可以将医疗数据资源作为服务收费,医疗云平台甚至可以参考互联网的基础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采购或者输出数据。只有确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三方利益的平衡,互联网+医疗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样式的多元化,打破教育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所以,教育和医疗的模式相似,核心在于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个过程的阻力可能没有医疗行业那么大。
·互联网+制造业
互联网+制造业驱动制造业向着智能制造和社会化服务型制造的方向发展,其中智能化方向要运用物联网实现物理单元和智能控制和组合,社会化服务化则依靠工业化互联网监测维护、售后服务,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云计算在其中依然发挥平台的作用,帮助制造业企业承载各类数据和应用。
·互联网+服务业
这是互联网最先深入的领域,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结合社交、O2O、LBS等创新,服务业企业通过各类移动应用广泛地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包括网络购物、团购、美食、生活资讯、地图、旅行、天气、导航、健康、电影等。服务业同时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领域,PaaS平台在推动整个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谁在为“互联网+”蓄能?
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与其说“互联网+”带给云计算机会,不如说“互联网+”赋予云计算使命,“互联网+”需要建立一个超大体量的云生态系统,下层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支撑,上层应用满足不同的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这个趋势下,云计算市场的前景不可估量。
三大阵营中,亚马逊、微软、IBM等海外IT巨头长于技术,并联合国内的IDC提供本土化服务。比如IBM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将其面向企业级客户的混合云服务CMS引入中国,微软也和世纪互联合作推出Azure、Office365服务。目前CMS已经获得航空、制造、医药、金融等高端客户的认可,微软的Azure发展也不错,但总体来看,这些“外来和尚”的发展之路不会太顺利,一是对合作项目缺乏控制权,亚马逊AWS在2013年即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然而时至今日也未能具备本土服务能力;二是政策越来越向自主企业偏离,本土服务商尤其是电信运营商这类国有控股服务商将抢得先机。
再看互联网阵营,阿里云、腾讯云在中小企业、互联网创业者当中的影响力非常大,一方面得益于强大的技术和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则因其不遗余力地投入价格战。但是所有的云服务商都明白,公有云市场的热度最大,但盈利的可能性也最小。亚马逊AWS、Google GCE、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服务商,都在努力向企业级市场渗透。据媒体报道,阿里云服务的客户已经涵盖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气象、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
IDC阵营规模较小,虽然靠与国际巨头的合作获得不少关注,但对于客户而言,IDC服务商的资源和运营能力不及电信运营商,聚焦中小客户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互联网+”的重量级选手是大型行业企业,聚集在金融、能源、制造业、广电等领域,这一块市场利润丰厚,却也存在不低的门槛。国内的ICT厂商过去在这些行业有不错的客户积累,结合原有的IT系统拓展混合云部署的话,这类IT云显然有巨大优势。但中国本土的IT厂商对直接发展云服务是非常谨慎的,华为云对自己的定位就很明确,立足企业云(指原有客户在混合云方面的需求),在公有云市场仍将和运营商合作。
最后看电信运营商的发展:2009年,中国移动基于南方基地推出“BigCloud——大云”;同年,中国电信启动天翼云计算计划,随后在2012年3月,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成立,正式推出天翼云品牌;2013年6月,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简称“联通云公司”)成立,推出“沃云”品牌。三大运营商均已完成从提供IDC资源到提供云计算服务转型,而且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尤其是面向“互联网+”的云资源能力储备方面,仅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的虚机能力已经远超10万台。
在云计算领域,电信运营商具备许多先天优势:第一,电信运营商掌控全国的带宽资源;第二,电信运营商拥有国内最大的IDC资源,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的数据显示,国内超过70%的互联网内容与服务都托管在中国电信的数据中心和云资源池中;第三,电信运营商拥有积累深厚的政企客户资源,这是云服务利润的保证;第四,电信运营商拥有强大的技术、运营实力;第五,电信运营商具有构建完整的“云-管-端”的能力,可以将云计算与物联网、智慧产业深度整合。
电信运营商领先于行业较早地制定云计算发展长远规划,并且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副总经理徐守峰表示,“互联网+”所需的资源,已经从宽带扩展到云、大数据、物联网,这些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的基础,基础性业务的定位对中国电信意味着,在企业整体的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有更多资源投入和倾斜。目前,电信运营商已建成的云数据中心规模已经远远超过IT、互联网阵营,并且这些数据中心也在为IT云、互联网云服务商提供托管服务。
结合多年的ICT整合经验,电信运营商借助商业合作伙伴的能力,以及开源的技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产品,既能快速切入市场,又能满足一些领域对自主可控的要求。电信运营商在行业市场切入较早,以中国联通为例,其云数据中心已承载了包括国家多个部委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国际客户的国内落地节点、金融机构的容灾备份中心、能源企业信息交互平台、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IDC中心。同时,三大运营商的渠道建设也是其他厂商无法相比的,多年的经营已经建成下沉到乡村级的渠道体系,可以更快地结合“互联网+”进行业务拓展。
为什么看好电信运营商?
当前,IT云、互联网云、电信云势均力敌,但在我国全面推进“互联网+”的过程中,能够与国家战略紧密协同的非电信运营商莫属,这与企业的使命有关。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吴湘东曾经表示,中国电信依然要关注国计民生,运营商做云服务肩负着和做通信服务那样的使命感,要为整个社会提供优效高质的服务,降低信息化成本。
我国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医疗面临信息不能共享、国家监管政策缺失、费用报销不能与医保接口、数据挖掘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尚处在摸索阶段。
信息不能共享,标准不统一。“互联网+医疗”很难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医疗的互联网都是一个个的“孤岛”,每个医院都是一座“孤岛”,甚至一个医院里面很多软件都不能共享。“信息孤岛”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反映,因为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互相之间都是竞争对手,他们是不会主动积极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的。公立的大型医疗机构如果不放开他们的核心系统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真的很难移动,互联网没有这样的数据,很难真正地改变整个流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加之国内医院体系庞大,当互联网医疗产品进入医院时,都要重新做系统接口,导致医疗IT产品复制成本和交付成本极高,这也同时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国家监管政策缺失。从政策层面出发,移动医疗行业如何监管?出现医疗事故由谁来负责?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医疗是相对敏感且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控制较严格,当相关厂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积累成规模时,一定会面临如何与相关法规相适应的困境。对于涉及医疗管理的智能硬件产品,如果得不到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此外,如果能从国家层面认可移动医疗对于慢性病治疗,以及给医院层面带来的益处,移动医疗发展得当的话,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甚至能帮助国家缩减医保支出、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因此,不仅政府应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大型医疗机构也可协助引导、推进这一产业。
现有远程医疗政策妨碍医生投身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014年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一文件明确禁止医生自主进行远程医疗,将医生从事远程医疗的权限收归其所服务的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多地能够越过医疗机构实体进行直接联系。这种实质上的个人行动和名义上医生从属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将产生越来越深的矛盾。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优秀医生开始主动地进入新兴的医疗服务市场。但在现有人事制度下,他们作为公立医院职工,通过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获取的收入并不被现有体制承认,甚至违背现行法律和行政规定。这极大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向这一领域流动的积极性,使得相当多的医生对新兴领域望而却步,妨碍了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发展。
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近99%都已经被基本医疗覆盖到,在这样的体系下,人们都习惯医保支付。国内多个城市已在实施“智慧城市”战略,医保卡与交通卡、老年证及银行卡综合在了一起。企业在设计医疗支付时,如何与医保对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如何挖掘仍待研究。传统的临床科研数据,分对照组和试验组,但是真实的医疗大数据搜集起来没有如此理想的状况,真实的病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怎么利用现有的数据来开展大数据服务于临床研究,是个问题。传统的医疗数据是以临床为中心的业务数据,现在结合互联网、健康物联网,以及气象环境、基因等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多元化怎样进行规范化处理,还有如何挖掘出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也是难题。健康大数据要发挥作用,实际上需要做知识库的建设,但是现在的知识库都是基于现有的教科书、药品使用说明以及一些临床手册,都比较简单,今后要把医生的真实的看病经验也输入进来,才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挖掘。
相关智能硬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移动医疗服务和功能可满足用户的问诊需求,但通过监测数据进行行为干预,进而预防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旦数据出现较大误差,给用户造成压力的同时,产品本身的推广也会受阻。此外,由于相关厂商多停留在借助不同的产品功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用户粘性难有较大提升。
医药物流速度较慢。今天的中国药店跟便利店一样在全国多如牛毛,覆盖半径不足3公里。碰上急症就直接去医院了。而网购药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患者拿到药品的时间短于传统的取药时间。国家药监局对药品的仓储、配送都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参与医药物流的企业数量不多,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没办法满足用户的急需用药需求,特别是跨城市的物流配送速度。
业内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尽管互联网医疗行业异常热闹,但业内普遍没有找到适合自家的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尚未有哪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盈利,产业相关数据也不乐观。很多公司通过交叉合作探索向患者收费模式,试水市场反应,比如从患者需求切入,如提供挂号、问诊等服务,将其转化为购药行为,但无论是通过挂号、问诊还是健康管理,患者需求的转化率都极低,究其原因是用户粘性不高,大部分购药行为能通过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渠道完成,因此没能实现购药行为的电商化。同时,由于各合作企业间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不愿意提供十分详细的患者记录和数据分析,导致合作以失败告终居多。目前独立运行的医药电商也无一家盈利,因为网上销售的多为单价低、毛利不高的非处方药,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几无可能。
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医疗机构、用户等各方的努力,在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认为国家应加速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标准和相关配套改革,企业也应抓住大好时机,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发展策略。
1.行业发展建议
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统筹和推动全国互联网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构建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二是规范互联网医疗硬件和软件产品,加快实现设备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出台互联网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条件,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
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医保经办部门应该通过尽快引入医保医师制度助推医生自由执业,使得医生不必再依靠公立医疗机构身份获取医保资格,引导优秀医生分流到社区、民营医疗机构乃至线上机构,利用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新型医疗服务组织的竞争和分流能力,形成充分竞争、分工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
加强行业监管。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行业监管:一是明确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二是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对互联网医疗主体资格审查备案、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三是加强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医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卫生、工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培育壮大互联网医疗品牌;三是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切实将国家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医药物流。要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二是做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五是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
2.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明确市场定位。移动医疗服务要找准利基市场。个人消费市场方面,一定是在细分用户群体上才会有发展空间。比如说孤寡老人、亚健康人群。可穿戴设备更要找准细分市场,医疗和健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做大而全的产品没有什么前景。
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切入点。互联网的特征为海量、高频、低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低成本、可标准化复制。而医疗的特征为相对低频、个性化、属地化、支付方与决策者不对等、易受政策影响。所以,医疗的特征决定了其将是一种用户数相对少、ARPU值相对高的生意,很难出现全国性的龙头。医疗行业是产业链条过于复杂的慢行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通过三个方面切入移动互联网:一是通过提供便捷的导诊分诊,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各级医院医生的效率;二是构建透明的生态系统,降低体系内的信息不对称;三是在慢病领域提高用户黏性与数据的连续性。
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医院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太低。而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两条线出发:一是在云端,在互联网上为患者提供服务,让其在院外享受更方便的服务;二是为医院服务,合理分配和应用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是催生互联网医疗商机的核心。企业应该重点把握数据的应用,并具有跨领域的思考能力,更多地将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与相应领域的专业经验相结合,是未来大数据应用的趋势。
加强网站宣传。针对用户关注度不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可采用多种推广方式进行网站宣传:一是SEO推广,二是利用各种方式发邮件或者信息给目标用户群体,三是两个或多个网站之间采用一些栏目互相推荐彼此网站的合作方式;四是利用专家营销,如请专家来坐诊或在医院网站里给专家增添博客等;五是利用百度知道、SOSO问答、地方性人气旺的论坛等方式来进行品牌宣传,或在新闻网站上发软文广告。同时,还应该经常举办线下活动,以此来弥补线上不足,如逢年过年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大型义诊、发传单或者专家做客讲课等活动,并邀请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远程诊断、近处治疗相结合。有实力的医药厂商完全可以整合社会化的医院资源、医生资源,用户可以远程咨询用药,线下由被整合的医院医生进行治疗指导,同时可以推进医生P2P、移动用纸O2P等新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患者全方位用药指导。
上半年资本来势汹汹下半年趋于冷静
2015年处于“互联网+”风口的移动医疗投资延续了2014年的火热势头,资本方对移动医疗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
从公布的融资情况来看,移动医疗行业仍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青睐。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
3月,中国大型医疗互联网公司MedSci(梅斯医药)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4月,华康医疗获得价值2亿人民币B轮融资。5月,诊后咨询移动医疗新锐“一呼医生”宣布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移动医疗平台“就医160”完成B轮共1.3亿元融资。母婴健康监护平台天使医生获得8000万元A轮融资。6月,奇虎360与国药集团下属国药国华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电商公司。专注妇幼领域的移动医疗公司贝联科技完成3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好大夫在线获得6000万美元C轮融资。
但是随着下半年市场的不景气,融资热潮逐渐减退。在投资渐趋冷静的情况下,主打自建医生、药师团队,做真人语音视频医疗O2O的微问诊,在7月获得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悉,此次融资由成功投资了慈铭体检的天图资本领投。9月,趣医网宣布完成总计4000万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百度领投,软银中国资本、弘晖资本跟投。这意味着,百度继推出自己的“百度医生”APP后,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布局。
从地域上看,这些投资事件多分布于北上广深江浙地区,这也是国内医疗资源最集中,移动医疗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
2000多款移动医疗应用自诊问诊类占据大半江山
2015年年初,中国医疗互联网BAT三大巨头之一百度,成立了移动医疗事业部,并推出了“百度医生”APP,正式进军互联网医疗。此前,中国移动医疗平台已是硝烟四起。
专业机构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规模达到230亿美元。国内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同样诱人,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预计,由刚需产生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今年将达23.4亿元,2017年底将突破125亿元。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大姨妈、糖尿病管理类等APP)、医联平台等六大类,其中自诊问诊类是最主要的医疗类型。而自诊问诊类应用能够占据移动医疗市场的大部分江山,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长期以来,医疗资源造成的极度不均衡,“看病难”成了大众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向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倾斜,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很多不需要去三甲医院的病患占掉很多三甲医院的资源,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流程繁琐,让病患的就医效率变得极低。除了“看病难”,“看病贵”亦是医疗行业的一大痛点。很多病患都有过“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的担忧,加之看病所耗的高昂时间成本,让一些人因小病拖着不看变成了重病。
而自诊问诊类移动医疗应用的出现为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让大众可以通过自诊问诊类移动医疗应用来管理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让病患不再“一点小病就要去医院”,也不再“忍着小病拖成大病”,同时打破了地域限制,能够有效弥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让人看到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希望。
以自诊问诊为主的移动医疗APP谁能陪我们细水长流
在移动医疗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候,世界互联网巨头也在纷纷布局移动医疗领域,利用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结合智能穿戴设备与信息采集处理平台,实现在该领域的强势布局。2014年,国内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靠自身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和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也加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而春雨医生抓住先机,经过几年的经营,已拥有上亿的用户,成为国内下载量第一的移动医疗应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热潮减退之后,投资者与移动医疗运营商皆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将流量免费导出的移动医疗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市面上现有的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大多存在功能单一、重合率高等问题,那么,在面对诸多问题,移动医疗“后起之秀”们又该如何在市场找到生存空间?在移动医疗热闹繁华的风景过后,又有哪些应用能够陪着我们一起看细水长流?
其中,作为布局最早的移动医疗轻问诊应用之一,春雨医生是“医院前端的服务体系”,它对传统改变最大的是实现“网络问诊”的业务,用户可以选择图片、文字、语音中任何一种方式有偿地向医生进行咨询。今年5月,春雨医生宣布布局线下诊所,邀请医师坐诊线下诊所,并提供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私人医生服务,打造online+offline的全流程就医体验。9月,春雨推出了一款为糖尿病患者服务的移动APP平台“春雨糖管家”,这意味着在移动医疗领域中,春雨在自诊问诊方面领先的同时,将进军单科领域。
今年3月上线的微问诊,是一款做真人语音视频医疗O2O的产品。在问诊模式上,患者通过一对一音视频方式,免费与医生、药师实时交流、咨询。通过自建医生、药师团队,微问诊于7月推出了24小时免费在线视频问诊服务,将实时问诊时间延长至7×24小时,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全天候在线问诊服务的移动医疗平台。微问诊现有功能中还包括为用户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用户的每一次咨询记录,并通过智能手环――FT-Health,测量记录用户的血压、心率等体征数据,从而实现对用户健康的持续追踪。
1. 互联网金融市场——小额信贷P2P遇寒冬 第三方支付发展稳定
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其中小额信贷P2P市场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尤为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P2P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在2010年仅有13.7亿元,而到了2014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514.7亿元,增长了183倍!而仅 2014年一年较2013年交易规模上涨了157.8%。虽然表面上国内互联网小额信贷P2P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国内项目也有超过1600家之多,但不少项目最后都不能健康发展,老板跑路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透支着投资者对于这一行业的信任。未来随着参与者的增长和制度的完善,P2P市场将会逐渐走向一个成熟稳定的状态。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方面呈现出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交易额占据了整个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19.4%的份额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银商,交易市场占比11.6%。此外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分别占到市场的6.9%、5.3%、3.2%、2.7%。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生态系统布局的核心环节之一,表现出了较为强势的一面。
2. 医疗健康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前期问题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这座“金矿”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发掘。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是3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 89.9%,增势在过去四年表现较为平缓,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和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市场将迎来大跨步的发展,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但移动医疗市场就目前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核心医疗服务“移不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信息交互尚不完善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布局的深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前途也会逐渐明朗起来。
3. 在线教育——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可以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线教育的萌芽阶段,不少企业开始对在线教育市场进行探索,大量资本进入市场,但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不少企业最终找不到出路死掉。第二阶段依然免不了公司的更迭,但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互联网行业,在线教育发展缓慢。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技术带动下的一次突飞猛进,随着其他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成熟,在线教育作为一座待挖掘的“金矿”再一次回到巨头们的视野中来。
4. O2O——BAT巨头纷纷布局 市场趋于多元化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5638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5%,涨势较为平缓,究其原因是国内O2O市场目前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诸多行业仍在探索,BAT巨头在O2O行业布局也逐步启动。2015年将有望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会突破59873亿元。
(速途研究院制图)
目前国内O2O市场表现来看,餐饮仍然排在第一位,占到整个市场的43%,其次是休闲娱乐,市场占比26%,第三名酒店占到了25%。此外亲子、美容美发、婚庆等也有涉及。但随着BAT布局的完善以及对O2O有利的探索,包括汽车服务、医疗健康等也将逐渐在O2O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5. 电子商务——天猫一家独大 网民购买潜力惊人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无疑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一次狂欢,也是国内网民购买力水平的一次成功的检验。淘宝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双十一仅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57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3.1%。这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和网民购买力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城的流量分布中,天猫商城的流量占到总流量的53.3%,以绝对的优势夺得榜首。其次是亚马逊,流量占到了22.6%。京东是第三位,流量占比15.3%。第四名是国美在线,流量占2.8%,苏宁占2.2%,一号店占2.0%,当当网占1.4%,聚美优品占到0.3%,唯品会和易迅分别占0.2%和0.1%。天猫商城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仍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6. 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迅速 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已达到66.2亿元,增长了72.6倍!而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这一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仍将持续。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4亿元,到了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 284.6亿元。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几乎处于真空,可见正在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力压群雄,以61.2%的高占比排在了智能设备产品的第一位。位居第二位的是智能手表,占比为 23.7%,智能臂环设备占比仅为8.0%,居第三位。智能跑鞋以3.7%的占比排在第四,智能眼镜和智能纽扣分别占2.6%和0.8%。智能手环由于携带方便,并且相对技术要求比同类产品要略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手环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可见国内智能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设备还有待发展。
7. 互联网视频——广告、终端设备齐头并进 电商将成新出路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是191.2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05.0%。由于在线视频行业的媒体性,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拓宽,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等的销售也将成为网络视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前不久刚刚提出的通过在线视频和电商合作的手段,随着这一想法的普及,在线视频将被带入到新的境界。
8. 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百亿 汽车搭载智能设备成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车载智能设备实现汽车电商、对汽车的远程控制以及传统导航、定位等功能,也是巨头们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2014年中国车联网渗透率已达7.5%,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仅有4%。结合我国2014年民用汽车近1.27亿的拥有量,可估算车联网市场拥有近100亿的规模,可见车载智能设备拥有相当巨大的空间。从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车展和智能家居展来看,搭载有智能设备的“智能汽车”都是展览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的理解深入,以及便捷的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技术的保驾护航,车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9. 地产/家居——线上提供信息渠道 交易还需在线下
(速途研究院制图)
和传统的地产家居相比,互联网技术在地产家居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线上的信息交互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一轮筛选,从而节省下一大部分时间和资源,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购买周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产/家居行业的发展。但也正如前文所讲,互联网在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信息交互和支付手段的革新,根本上由于房屋移不动、家居不好移,且价值相对较高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完全脱离线下渠道。而且线下渠道仍是交易首付能够达成的主导因素,而线上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辅助作用。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与商家的线上交互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让线上交易成为可能。
10. 手游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80亿 ARPG将成手游新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但伴随实体经济下行,中国企业愈发步履维艰,企业倒闭声也此起彼伏,以致不少舆论认为,“2016年对于全行业而言,是最坏的一年。”甚至有观点认为,互联网行业也备受这种消极作用力影响。
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在2015年融资众多,使得投资热潮席卷,这也成为2016年创业团队丛生的催化剂,加剧了电商、在线教育等兴起之后被极度看好的互联网行业领域呈现“烧钱式”白热化竞争。
一组数据显示,从2015年年末到2016年末,资本方对移动互联网的平均投资额度缩减近4-5成。对于投资人来说,2016年的投资更为谨慎。
不过,《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行业投资趋于理性,但并不影响行业中依然有一些发展较为稳定的优秀企业获得资本的瞩目。纵观全行业来看,2016年互联网行业融资总规模占全行业的20.98%,融资案例数量占全行业的35.35%,占据了整个市场的核心地位。
值得肯定的是,互联网行业虽已进入发展增速放缓的寒冬期,但是发展前景依旧较为广阔,互联网行业依旧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领军力量。本期,《中国经济信息》特别与中国新兴的一级市场研究咨询机构FellowPlus携手,共同对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些热门领域加以调查分析,分别探究下企业巨额融资背后的领域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政府监管相对宽松,直至2016年8月出台相关管理暂行办法,使得行业进入“合规之年”,监管收紧和行业清理整顿进入实战阶段。而互金平台也纷纷向资产管理端、小额信贷业务等方向转型。其中,FellowPlus认为,得益于互联网的海量用户数据,消费信贷在2016年中取得了较大突破。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消费大数据,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借贷的征信问题,降低了征信平台获取数据的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根据消费数据评估,能够实现消费资产的风险可控。消费金融的兴起表明,金融产品和服务场景化已是大势所趋。
FellowPlus经过对进入融资榜单的企业加以调查可知,这些项目都在市场上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优质口碑,它们或已从细分领域升级为平台型企业,或正在打造平台雏形。当然,这与家装领域的特点有关,设计、施工、材料、验收、监理……成为企业竞争过程中可以产生“大市场”的细分领域,但每个细分领域间又呈现出“隔行如隔山”的行业壁垒,就像做软装的企业并不具备水暖设施铺设的能力一样。另外,行业中早已有垄断优势的传统企业选择“触网”,而直接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团队在细分行业中也开始小步快跑,如此一来,FellowPlus认为“乱象”即成――专注某一细分领域的项目很难把天花板做高。未来,互联网家装领域中能有效整合多个环节、多个行业、多个工种的平台型产品或将获得资本的青A。
体育内容具备内容质量较为恒定、受众忠诚度高、用户对赛事付费欲望较强等特点。虽然体育赛事的直播性限制了它的时效性,但在付费转化层面,这个领域具备高用户粘度和付费的优势。FellowPlus分析指出,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深耕细作互联网体育细分领域和有版权赛事的直播,是在该领域突破的关键。
互联网体育细分领域能够精准凝聚流量,并产生UGC和巨大的用户活跃度,创业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以社区和互动的方式提升产品内的用户付费意愿,从而持续提升相关项目的商业价值;和版权相关的互联网体育相关产业都属于重资产模式,因为版权价格一直在提升。涉及到版权,会比较需要资本的支撑,但产生的收益也是比较稳定客观的,这也是热钱涌入这个领域的关键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要重视赛事版权的配套包装,包括解说嘉宾、节目制作、流媒体支撑平台等。
凭借自身低成本、便利性、开放性的特征,共享经济在2016年得以蓬勃发展,即使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依旧狂奔不息,从共享单车到租房租衣到知识共享等,一切可以拿来共享的资源领域,用户群体与日俱增,整个市场规模也愈发变大。
FellowPlus强调,庞大的资源支撑以及平台化商业模式,给共享经济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让其背后的巨大潜力备受资本与市场的关注。不过,信任安全顾虑、低成本引发的素质拷问以及社会治理问题或病症也伴随共享经济业态的发展产生。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社交、情感等方面使人际关系更紧密,FellowPlus建议,除却对产品入口、盈利计划层面的思考,相关企业应该把目光投向对共享价值理念的传播和规则的制定,真正塑造一个信任与规则并举的业态。
互联网医疗一直是资本虎视眈眈的领域,但移动医疗真正实现“叫好又叫座”, FellowPlus认为还需要更多政策红利引导,比如针对移动医疗的医保报销体系,远程医疗全面纳入医保体系,电子处方的开放等。只有政策扶持能让移动医疗真正盘活优质医疗资源,让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实现完整的远程问诊、开方、购药、取药闭环,才能真正服务广大患者。
2016年直播平台的战争打得水深火热,经过一年的角逐与厮杀,互联网直播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在FellowPlus看来,直播产品的内容调性和社交关系是留住用户的重要因素。既有符合用户口味的社区氛围,又有独特内容打造出的品牌调性,才是直播平台走向成功的筹码。另外,直播可以小规模维持盈利,若想真正做大还需要资本加持,而那些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且体量又小的企业注定出局,剩下的其他玩家的竞争关键则是各自的能力和战略。未来,直播平台背后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娱乐产业,从造星、包装、宣发,再到如何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将是整个行业参与者共同考虑的问题。
若要判断一个正遭受质疑的行业是否仍有投资价值,除了从市场面、政策面观察外,还要看是否有大体量选手愿意继续入场。从这一点上来说,竞相布局的BAT就好比移动医疗行的“定海神针”。
2016年上半年的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百度在移动医疗行业已经许久没了声响。但其实近几年来百度一直在这个行业悄然布局,而BAT中的另外两大巨头也没有闲着。与出行、外卖、金融和影视等领域的生死搏杀不同,BAT在移动医疗这一战场仍处于排兵布阵阶段,三方都在不断招兵买马,全力攻占线上问诊、医药电商和智能设备三大阵地。
作为最早进入实用阶段的移动医疗业务,线上问诊在经历了多年探索后,已经呈现出比较清晰的模式,而且无论是轻问诊还是挂号,都是很好的用户导入手段。因此,BAT均在这一阵地布下重兵。百度在投资趣医网、医护网之外,还自己推出了拇指医生、百度医生,分别聚焦在问诊、挂号两项业务;阿里再次派出支付宝这员悍将,提出“未来医院”计划,希望打通医保,解决移动医疗最困难的支付环节。此外,阿里还投资了华康、U医U药和寻医问诊等;腾讯则投资了好大夫在线和挂号网(微医),两者在网上预约挂号方面已经卓有成效。
智能设备方面,虽然还没有形成规模,但BAT都已经频频下注。百度推出了自己的牌Dulife,阿里联手了三家老牌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腾讯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糖大夫智能血糖仪”。医药电商方面,百度推出了药直达,腾讯则与海王星辰和九州通两家传统的药品零售与物流公司联手。以电商为核心的阿里当然更不在话下,天猫医药馆的实力有目共睹,而且刚在9月中旬宣布并入阿里健康,为其财报“增色”。
总的来说,在在线医疗市场上BAT三方势均力敌,已成掎角之势。三方的布局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其实仍有区别。对于入场最早的阿里来说,自身最大的优势无疑是电商与支付,因此它的重点战略一直在于拿下线上医药市场。百度则从大数据切入,重点布局智能设备。腾讯下手虽晚,但借助《微信》入口推出的智慧医院来势汹汹,发展至今已经颇具实力。
前虎后狼,保险公司的巨大野心
BAT三大巨头不遗余力的布局,证明了移动医疗行业的广阔前景。然而,热闹并不代表移动医疗行业就是一片坦途。与移动互联网大多数行业一样,移动医疗也是个极为烧钱的行业,但不是每位参战者都拥有BAT那样的雄厚实力。
移动医疗企业在前期为了扩大市场,获取海量用户,都会有一个战略亏损期。所以,不断融资是移动医疗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从今年开始,移动医疗的融资开始大幅降温,投资者也逐渐恢复理智。从数据上看,2016年上半年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对移动医疗投资额下降了三分之一。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移动医疗企业迟迟无法盈利。8月22日,就医160的半年报显示,半年内公司累计亏损5 100多万元人民币。为此,就医160不得不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实施末位淘汰制。除了就医160,另外一家处于第一梯队的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微医(挂号网)的盈利能力也相当有限。
36氪的2016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医疗支付方与医保打通,及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商业保险打通,是移动医疗行业获得生机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很多移动医疗企业开始尝试以商业保险作为支付方来串联诊所、患者甚至医院和药店,就医160、春雨医生和丁香园等都在探索“互联网医疗+保险”的出口。平安保险、中英人寿、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保寿险以及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也纷纷与移动医疗企业牵手。
与保险公司展开合作,或许能增加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在BAT重压之下生存下来的砝码,但这些保险公司的野心并不亚于BAT这类互联网巨头,他们也想将“互联网医疗+保险”打造为一个商业闭环。对于移动医疗创业公司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前有猛虎阻路、后有狼群追赶的凶险局面。
在保险公司这一狼群里,平安集团就像一匹头狼。2015年4月,平安集团上线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这款闯入移动医疗领域的APP提供的功能很多,几乎涵盖了当下医疗行业所有热门的方向。截至2016年8月底,《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已破亿,月活跃用户数2 774万。在App Store医疗类免费榜上,《平安好医生》目前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2011年就已推出的《春雨医生》。App Store排行或许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上线不足一年的平安好医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足见平安集团的凶猛与决心。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平安好医生》足够对同一赛道的其他创业公司形成压力,但平安集团并不满足,并还在通过投资扩大自己的医疗业务边界。公开资料显示,平安创投在2015年共投资了6个医疗健康类项目,这个数字相当于其此前投资的医疗健康类项目的总和,而进入2016年后,平安创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仅半年时间就已投资了5个医疗健康类项目。等到羽翼日渐丰满,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未必不能与BAT等互联网巨头在移动医疗行业一较高下。
探索线下,创业公司的殊死抗争
在互联网和保险巨头纷纷入局移动医疗领域后,步履维艰的创业公司们不得不通过革新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不久前,春雨医生就宣布开放在线问诊平台,从过去仅有的在线问诊,转变成在线问诊需求的硬件厂商、APP、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都可以免费接入在线问诊的入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春雨医生在线问诊平台扮演着中介的角色,用户在春雨医生的“建议”下,被引流至药店或民营医院等,用户在平台内完成一站式付费。
“虽然今天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春雨医生开始思考开放在线问诊的主要原因是发现APP红利将消失。”这是已故春雨医生CEO张锐给出的解释,他希望将开放问诊平台打造成继医院、搜索之后的第三个医疗入口。根据前瞻网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典型商业模式与构建设计策略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73.4亿元人民币,这或许是张锐的底气所在。据悉,春雨医生在线问诊平台目前仅上线一个多月,总体上数据处于线性增长之中。不过,信心满满的张锐却被人泼了冷水,有同行表示“我们之前做过,接入了阿里巴巴、百度、高德地图和生命时报等平台,但流量比较少,并且垃圾流量比较多。”
除了继续经营线上,一些移动医疗公司也开始在线下布局的道路上寻求突破。有业内人士表示,“线下自营诊所配合线上远程诊断,可以推动分级诊疗,缓解因患者过度向三甲医院集中而产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以,尽管春雨医生未来将把九成的精力放在在线问诊业务上,但也没有放弃试水布局线下诊所。张锐曾表示,线下诊所数量要在2016年年底扩张到1 000家。除春雨医生外,丁香园和万家医疗等也在布局线下社区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
开线下医院为落地,免费开放为导流
春雨医生拥有数十万的注册医生和数千万的注册用户,可以说是连接医患双方的重要桥梁。但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门槛等方面的原因,春雨医生每年近亿次的咨询量,想要变现并不容易,这也是当下互联网医疗面临的共同难点。
如果没有线下医院作为支撑点,互联网医疗落地将非常困难。只从事健康咨询,就无法提供实质意义的诊疗服务,难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春雨医生之前也推出过自己的诊所计划,采取“轻资产”模式挂靠线下医院,即通过合作的形式开展线下医院。虽然对外打出春雨诊所的牌子,但更像是医院的VIP诊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诊所。春雨“私人医生”把平台的健康服务与合作医院的线下诊疗无缝连接起来,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从咨询到诊疗的一条龙VIP服务,同时为挂靠医院带来了患者资源和收入。
而这次普安春雨云医院的成立,则是春雨医生想借线下诊所突破政策困境,直接把平台用户导流到自己的医院,形成从咨询到诊疗的闭环,从而确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现在回过头来看春雨医生的免费开放策略,就容易明白这样做的真实意图。表面看是为给在线问诊需求的服务商提供了增值服务,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些硬件厂商、APP、网站和微信公号争取到优质的广告位,成为自己不用花钱的导流平台。当然目前就整体而言,双方还是互助共赢的态势,但从长久来说,这是春雨医生的一步好棋。
优势和困难并存,互联网医疗发展不易
与春雨医生一样看中互联网医疗,开设线下医院落地的移动医疗公司也不少。比如丁香园,它的做法有所不同,一开始走的就是自建医院的路子,相对是偏重资产模式。应该说,互联网医疗落地带动医疗业务发展的构想非常好,但真正想实现并不容易。
互联网医疗有着显而易见的一些优势。第一,互联网突破地域和物理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偏远或不便出行的患者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医疗服务。第二,可实现24小时咨询服务,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便于控制病情。第三,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利用率,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但是,互联网医疗现阶段面临的困难也同样不容忽视。首先,国家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尚未明确,如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的认可和医疗数据的监管等,这一切还有待于试点后的政策推动。其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互联网医院很难吸引优秀医生,服务质量不易提高。再次,互联网医疗硬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疾病必须到线下医院就诊,使得互联网医疗的诊治范围比较有限。最后,互联网医疗是个新鲜事物,其医疗安全问题尚未得到验证,加上之前网络医疗广告的不良影响,民众接受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
互联网医疗,向左走向右走?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寻医问药网和就医160网两家老牌互联网医疗公司深陷裁员门的消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困境再次成为焦点。之前818医药网和51健康网等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已宣告“阵亡”。其实从春雨医生求变的一系列措施中,也不难看出互联网医疗公司们其实过得并不好。而互联网医疗终究是要落地为患者服务,春雨们的开线下医院策略在方向上没有问题,但每家的具体做法则各有不同。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从下面几个方向着手相对而言可能更有效率:
首先,农村包围城市不如从城市辐射农村。目前互联网医院多集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因为那里医疗资源贫乏,相关部门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能实现资源优化。但这并不符合市场规律,相反互联网医疗应该从大中城市做起,时机成熟后逐步推广到全国。
>> 互联网+对继续教育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趋势及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比特币对世界货币体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探析 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银行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影响分析? 互联网思想体系的辩证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流通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网络架构的影响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影响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互联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双主体”模式的影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我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版)》意见的函[EB/ OL]. [2017-01-07]. .
[5] 陈英, 刘海燕, 金琦, 等. 我国网上药店的PES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上海医药, 2015, 36(17): 58-60.
[6] 刘文生. 乌镇互联网医院挑战现有医疗秩序[J]. 中国医院院长, 2016(3): 36-37.
[7] 姚志华. 传统医药分销企业向互联网商业转型的思考[J].上海医药, 2015, 36(17): 55-57.
[8] 孙华君. 药学大数据应用[M]//于广军, 杨佳泓. 医疗大数据.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04-116.
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意义重大。《意见》提出,要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消费能力,促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
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正是契合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必将推动和进一步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多样化和便利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医疗是指利用移动终端和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健康咨询、疾病评估、挂号缴费等医疗健康服务的新兴行业,因其成本低廉,使用便利,加之可穿戴设备的逐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健康数据实时监测“进入寻常百姓家”,受到各方关注。
在为老百姓提供多样化便利的健康服务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医疗对进一步破解医改难题也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破解移动互联网医疗的身份焦虑、监管缺失、误诊维权难题等,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移动医疗的新产业曙光
移动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席卷各个领域,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如今,移动互联网医疗APP(第三方应用软件)快速增长,患者可在线挂号、查看化验单、缴费、咨询,甚至是在线问诊,同时还能满足患者术后恢复、慢性病调理等需求。移动互联网医疗,因其服务市场前景可观,正呈现出新产业的曙光。
让患者看病就医更便捷
也许不久,老百姓去医院看病,挂号、候诊、交费、取检验报告,将不再需要排队。有人预言,移动互联网将彻底颠覆现有的传统就医模式。
近日, 北京友谊医院、支付宝和东华软件公司共同搭建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未来医院”正式上线。记者带着好奇对该院进行了体验和采访,感到“未来医院”确实让患者看病更便捷了。患者到北京友谊医院看病时,无需在医院大厅多次排队,在手机上即可完成挂号、交费、排队候诊与支付、取报告等就诊环节,大大缩短了就医排队时间。
支付宝服务窗在友谊医院上线,无论自费患者还是医保患者,只要患者的手机下载安装了支付宝钱包,在其“服务窗”中搜索关注“北京友谊医院”,并绑定北京友谊医院的诊疗卡号后,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挂号、交费、查取检验报告等操作。
找医生看完病后,医生开具处方,患者手机上会收到提醒,点击同样可以在支付宝中支付药费,然后直接到药房窗口取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支付宝缴纳挂号费和医药费,都支持医保结算。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刘建介绍,患者在离开医院前,可以在门诊大厅内的自助终端机上进行“医保分解”,完成分解之后,医保报销的费用将实时返还到患者的支付宝账户上。需要发票的,还可以在窗口补打发票。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统计,在上午挂号最为繁忙的7点至10点,移动挂号数已约占挂号总数的13%。支付宝医疗行业的产品经理赵连升表示,与线下挂号相比,支付宝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识别“黄牛号”,如一人一天当中多次挂号、每天挂号,系统可以识别,从而对这个账户进行限制,减少黄牛挂号。支付宝还会在医院内提供免费WiFi服务与室内导航等技术支持,引导患者就诊、检查、交费、取药等。
今年5月支付宝宣布“未来医院计划”,要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用5年至10年时间,打造基于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目前,阿里巴巴已和全国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年内将会有约50家“未来医院”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重庆等10个城市。
此外,由于网络平台通常引入了“服务反馈”功能,患者在就诊结束后,还可以对医院环境、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
不仅仅是阿里巴巴在角逐“未来医院”,腾讯的微信也在抢滩登陆。据悉,上线不到两个月,佛山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粉丝迅速超过3万人,医院就诊卡绑定量超过1.8万,绑定量高达60%,目前每天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易近1000笔。
小病无需再跑医院
湖北武汉市民周涛发现近期大腿上经常长红疹。他将红疹照片和症状输入手机中的一款名为“春雨医生”的免费医疗APP中。不到1小时,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副主任就进行了回复,医生为他提供了毛囊炎治疗建议方案和注意事项,并提醒若病情加重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除了为医院的医生和患者建立更方便的双向联系,不少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APP的业务模式是搭建面向全国患者和医生的开放平台,可以进行网上健康咨询和服务。这类APP还能满足慢性病护理的需要。北京市民赵先生的父亲患糖尿病多年,他专门给父亲下载了一款名为“糖尿病心天地”的手机APP,上面有糖尿病患者必备的日常护理知识,还能提供健康食谱、计算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等。“糖尿病是个慢性病,以前动不动就要跑到医院去排长队咨询医生,现在用一款免费的手机APP就解决了糖尿病的日常护理、保健问题,确实很方便。”赵先生说。
如今,“身体不舒服,低头问手机”已成为年轻一族的生活潮流。山东济南的上班族王琳琳刚生完孩子,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很忙,专门下载了一款名为“妈咪掌中宝”的手机软件,从备孕到孕期营养、护理,再到产后调理,都可以在上面得到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的专业解答。“不少医院的妇产科都是人满为患,问诊都要先挂号再排队,这款软件为我省去了挺着大肚子跑医院的麻烦。”
对于医生而言,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已成为诊疗工作的重要补充。重庆某公立医院儿科医生赵岩去年年底加入“春雨医生”。她说,移动互联网医疗APP让患者不再“有点小病就跑医院”,还打破了地域限制,能有效弥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一定帮助。
医生可远程查房,护士出差错的情况也少了
移动互联网医疗带来的革新也在医院的内部管理和运行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介绍,目前,北京市很多大医院建立了移动查房、移动护士站、移动收费站,医院正在步入移动医疗时代。医生要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在机场候机时打开装有特殊软件的平板电脑,他所在病区的病人资料、最新检查结果、体温脉搏等信息就会在电脑上一一显示,而且实时更新。医生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对所负责的病人进行远程查房。
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采访,医院现场演示了该院是如何实现医生移动查房的。所谓移动查房,即医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安装一个相关软件,有需要时,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登录系统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疗。
北京朝阳医院一位消化科医生打开小型平板电脑,登录后能够看到该科当天住院病人有44人,其中新入院9人,医生点中其中一位病人的名字,这个病人的姓名、床号、入院时间、主管医生等基本情况立刻显示在屏幕上。继续向后翻就能看到这个病人的电子病历,包括入院记录、初步诊断、病程记录、以往查房记录、医嘱、病人体征信息等。此外,医生还可以调阅出病人所有的检查结果,比如内窥镜的片子、CT图像、报告单等,图像还可以动态播放。
据朝阳医院介绍,2013年该院将相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在移动平板设备上,开发实现了移动查房系统,实现了医嘱系统、检验系统、影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互通共享。
护士拿着一台手机大小的掌上电脑扫了一下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主管医生两分钟前刚开的最新医嘱立刻显示在屏幕上。这种移动护士站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中得到应用。小小的掌上电脑正在取代以前的手写护理记录单和纸质医嘱。
过去,护士都是先到护士站看医生的医嘱是什么,然后跑到病房给病人做检查或治疗。在北医三院,如今护士是在床旁用PDA直接读取医嘱,减少了医疗差错和事故。
另外,过去护理记录是手工填写纸张,手写容易出错,现在护士给患者量体温、测血压后,在掌上电脑上轻点几下,把这些检查结果直接输入,这些数据就直接记录到全院的护理信息系统中,不仅差错少了,护士还能从繁重的护理记录工作中解脱出来。
资本发现新机遇
10月13日,挂号网联合腾讯宣布,挂号网获得腾讯领投的融资,本轮总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此前,“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丁香园”成立于2000年,是面向国内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平台。移动互联网医疗在给患者看病就医和医院的运行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资本已发现并看好这一新机遇和新市场。
大量投资的远不止腾讯一家。9月19日,九安医疗公告称,其开发的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将获得小米公司2500万美元投资。iHealth是九安医疗旗下的智能健康设备品牌,目前已推出智能健康腕表和移动互联血压计两款产品。
“春雨医生”于8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如山创投、蓝驰创投等。“5U家庭医生”也宣布完成首轮近千万元人民币融资。“5U家庭医生”不同于“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专科医生在线问答模式,致力于推广发达国家成熟的家庭医生模式。而之前提及的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计划,腾讯微信等工具与医疗机构合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大数据方面,7月,百度联手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推出“北京健康云”,将其基于大数据中心得出的分析结果提供给健康服务机构,比如医院、健康咨询机构、减肥机构、健身机构等。
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增长率接近30%。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APP已达2000多款,伴随互联网技术和环境的提升,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125.3亿元。
移动医疗撬动医改“顽石”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的同时,对于医疗体制改革,在完善分级诊疗、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弥补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大数据分享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辅助推动作用。
完善分级诊疗 缓解医院负担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紧缺;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三是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医生仍有执业限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软件开发科科长尚华说,在发达国家,80%的疾病都在基层医疗组织里面消化解决了,在中国则是千军万马奔大城市、奔大医院。移动互联网医疗可以解放医生的生产力,在医院前端对患者进行分流,助推分级诊疗。
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房居高已经在“好大夫在线”开设个人网页5年多,每天早晨,他都会用半小时查看各地患者上传的病例、检查结果等,并解答患者疑问。房居高说,每天网上咨询的十几个病人中,最多只有一半的人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或诊疗,若移动互联网医疗能进一步普及,将起到重要的诊前导流作用,为人满为患的医院减轻负担。
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也正将互联网医疗作为医改的突破口,吸引病人到社区首诊。据了解,杭州做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把“信息孤岛”连成了“群岛”,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的互联互通。杭州建立了全市城乡一体化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所有市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相关数据都汇集到市卫生数据中心。
据悉,杭州主城区有4家市属三甲医院和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影像、心电会诊中心。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向上转诊申请、电子病历上载和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为双向转诊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老百姓的市民卡与医保打通,卡片充值后,医生开完药可即时结账,免去了交费排队之苦,这种“诊间结算”为患者省去了不少麻烦。有了这些保障和便利,老百姓也更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了。
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缓解资源分布不均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说,无论实体医院还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医生都是最宝贵的资源。移动互联网医疗企业整合的资源既有二级医院的医生,也有不少三甲医院的医生,但利用的多是他们午休前、下班后等“零碎”时间,并不影响其正常工作。根据其解答问题数量和用户好评度获得报酬,做得最好的一个月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优质健康服务供应。
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说,移动互联网改变着健康信息的利益相关者,这种新的信息利用模式,已经冲破了医院的围墙。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说,目前春雨每天有3万多条待回答问题,100%的问题都可以获得解答,并且都是在30分钟内获得解答,这些都是调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的。这已经超过了中国最大医院的门诊量。“有可能的话,我们还会把全国甚至全球的健康服务资源连接起来,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增加健康服务供给。”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移动互联网可突破时空限制,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让农村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大医院医生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影响下,包括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这项工作将影响医改全局。随着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移动互联网医疗必将带来深刻变革。
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的医改便利
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共享逐渐为医疗改革提供便利。
宁波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朱春伦告诉记者,宁波的智慧健康保障数据中心和专网为市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和该市海曙、江东、江北区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应用服务。
互联网医疗助推传统医疗体制改革,医保改革也获益。记者在杭州的多家公立医院看到,医生开药的过程中,电脑里有时会弹出一个提醒框,内容是该药品不在医保范围内或是超量,通过这一提醒,医生就会对用药开始控制,这个简单的提醒不仅节省了医保浪费,将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还能时刻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为了提高医保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杭州医保通过互联网应用,建立了智能审核监控系统。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发展,通过升级医保联网结算系统,配合医疗系统诊间结算的开展,对通过项目付费的医保费用做到事前规则提醒,事中结算控制,事后计算机全面审核的全过程监管模式。
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局长谢道溥说,这一模式是通过网上智能监控,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行为和参保人员的就医行为,形成因病施治、合理诊疗的导向。总额预算与智能监控相结合,并通过对医保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推动医保管理的良性运作,确保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新产业能否长大有三问
尽管移动互联网医疗发展有助于缓解看病难问题,但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其健康发展。
误诊维权之问
近日,北京市民赵烨的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他担心看病麻烦,按照网络在线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吃了两天感冒药和抗生素,没想到症状不仅没缓解,反而还加重了。随后,孩子在正规医院被诊断为肺炎,需住院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高蕾等医师表示,移动互联网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疾病预防、健康知识普及、小病诊疗等“轻问诊”服务,若所有疾病都用此来诊断则存在一定的误诊风险,很多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复杂,且患者个体差异明显,需要望闻问切和专业仪器辅助,单靠互联网平台的简单交流可能导致误诊,引起医疗纠纷。
业内人士认为,在医院内的诊疗活动,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院通常不会让医生独自面对,而是出面协调解决。可在线问诊中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则有可能出现医生“裸奔”的现象,医院不会为医生承担法律责任。
线上交流与线下的面对面诊治,也存在不搭的问题。如患者身在杭州在线提问,杭州的医生在线回答,可以在网上了解基本情况,同时约定线下的面对面就诊时间,对于这名患者而言,这就是一次极为有效的掌上就诊体验。而如果换作是北京的医生在线回答,患者就不太可能跑到千里之外就医。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张海波表示,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还有很大的改善或者发展的空间,很多只是作为人们健康交流应用的,从医院的角度考虑,如果作为临床诊断,要下医院明确的诊断和用药的话,现在还不多。
宁波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朱春伦认为,有些病种可以适当开放,如高血压,通过每天的血压数据等相关信息来进行诊断。互联网医疗可以用来辅助,但是常规性手段不能放弃。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医疗最有应用前景的地方应该是健康管理,即利用互联网积累健康数据,对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进行管理。
在U糖首席执行官陈潇枫看来,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起并发症,所以监控和预防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每年投入的医疗费用数额巨大。慢性病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
监管身份之忧
门槛过低导致当前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鱼龙混杂,信息解答内容良莠不齐,直接影响用户对该行业的信任。记者随机下载几款医疗软件,有的软件比较规范,在线解答的医生标明了工作单位、姓名、专业等信息,但也有不少软件信息不全。记者在一款软件中尝试输入了一个皮肤方面的病症,却是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给出的诊断,继续追问就再也没了回复。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国内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状况,对其监管却处于缺失状态。现行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均未涉及互联网医疗行业。
“监管不足很可能造成用户维权困难。”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谭启平表示,患者到医院就医,医患双方即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但用户在医疗客户端上获得的处方建议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旦出现了误诊或用药问题,患者将陷入维权困境,很难找到责任主体。
同时“身份焦虑”也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医疗前景广阔,但目前普遍存在身份不受认可,主体资格缺失等“身份焦虑”问题。“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说,他们与全国各地的医院谈业务合作时,经常被院方提出的两个问题“难倒”:一是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是否有政策支持;二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具备医疗机构资格,医生参与网络问诊是否存在非法行医嫌疑。这两个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医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移动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目前已积累了几十万用户,收录了近30万名医生,但仍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创始人王航坦言,其产品主要包括信息查询服务、专家咨询服务、预约挂号和电话咨询服务,其中只有电话咨询服务是收费的,其他服务都无法产生利润。与“好大夫在线”一样,“春雨医生”虽然采取部分在线服务付费模式,但付费用户比例不到5%。
健康发展之路
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应跟上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步伐,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可因噎废食,宜从资质许可、监管政策、信息共享等方面入手,推动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授予行业资质许可,并将其纳入健康产业扶持范围。业内人士认为,涉及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健康行业作为牌照性准入行业,资质认定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在当前难以取得医疗执业资格的情况下,应将互联网医疗行业纳入健康服务业范畴进行扶持鼓励,还要明确医生参与互联网医疗咨询的合法性,解决行业发展的身份焦虑和资质缺失障碍。
其次,填补政策法律监管空白,规范行业秩序。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准入审批、经营范围等做出标准化要求。比如明确手机等移动平台在一定情况下可作为医疗设备使用等。
谭启平等专家建议,我国宜借鉴美国经验,在平衡保护患者与鼓励创新之间,出台相关政策并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审查备案、医生资质、医疗纠纷处理、患者维权等关键问题予以规定,改变该行业“无序生长”的现状。同时,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轻问诊”的优势,对于其可涉及的疾病种类和诊疗规范予以明确,尽量降低误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