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历史高效学习方法

时间:2024-03-30 10:26:02

导语:在高中历史高效学习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历史高效学习方法

第1篇

一、物理化学实验的意义与特点

物理化学在化学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更多地借助了数学、物理等科学的理论及其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科学中的机理和规律,研究化学体系的宏观、微观规律,是化学的理论基础。[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先生在《我走过的治学之路》中就曾经写到:“热力学对学习化学很重要,如果热力学没学懂的话,化学也不会学好。”而热力学正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辅助课程,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2][3]物理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尤其对于学科设置较为有限的地方性高校来说,物理化学实验更是作为一门重点实验课程开展教学。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使物理化学实验适应教学要求,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物理化学课程及其实验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物理化学实验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实验工具和实验方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较多的仪器设备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其中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是化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物理化学实验在物理化学乃至整个化学学科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物理化学实验主要有两方面特点:第一,物理化学实验通过物理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探讨化学规律,实验中大量使用由一种或多种仪器设备所组成的实验体系。第二,由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能往往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直接测量的结果需进一步利用数学及物理的方法加以整理和综合运算,才能得到所要验证的结果。因此,物理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数据处理和绘图等各方面能力。

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的高要求,对于地方性高校也不例外。为促进教学思想的更新,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对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在一些地方性高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中主要依赖老师的指导,较少积极预习;承受实验挫败的心理素质弱,当实验出现异常或失败时,不能独立冷静地分析原因,设法自主解决问题;教学的学时不足,实验安排过于紧凑,时间紧;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多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重复;数据处理手段和技术条件简单,亟须提高。

三、改进方法

(一)加强实验前的预习准备

实验之前教师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布置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再通过一系列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记入平时成绩。我们通过长期的教学体会到:在实验之前先采取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各个知识点及实验步骤的理解情况,能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对实验理解的情况作出进一步指导。这种先提问、后讲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的懒惰习惯,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课本中难点,尤其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步骤,制作物理化学实验课件,通过视频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了解不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6]为学生预习实验的方便,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实际,把实验教学的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展示在学校网页上。[7]这样在实验开始前,学生除了利用实验教材或讲义进行实验预习外,还可以上网预习相关的实验内容。不但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还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构造、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还需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要予以及时纠正。当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时,要求学生找出原因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探讨。在实验仪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上次实验课已经做过该实验的、实验完成较好的学生去帮助失败的学生。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锻炼了学生的自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优化实验方案

由于各专业对教学大纲的修订使得物理化学实验的学时数有较大幅度的消减。怎样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好相关知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对实验内容整合,优化实验方案,保证14个重点物化实验的有效完成。

(三)实施因专业施教的模式

目前,随着学科专业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发展,多个不同的学科专业均开设了物理化学实验,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物理化学实验内容项目进行调整以满足各学科专业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开展实验,做到有的放矢,并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重新补充、及时更新,使实验项目数大于实验计划数。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不同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在实验项目选择上,实施“基础实验+专业特点实验”。实行因专业施教的模式,为各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本专业知识和从事本专业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作图训练

当物理化学实验的数据较多时,处理起来会较为繁琐,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要求数据处理及作图更为细致准确,传统手工作图因误差较大往往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如通过excel、origin等软件,可以使实验数据的处理变得准确、快捷,消除学生在处理数据时人为引入的各种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提供依据。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实验报告更加合理和具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尽可能应用专业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实验为例,所测旋光度数据处理结果可用origin进行作图,进行线性拟合,由拟合直线的斜率求得速率常数并进行下一步计算,这样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作图的能力,甚至为其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程序化智能化处理数据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上述改进后,可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课所学概念、定律、公式的理解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和操作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训练。改善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对待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大有改观。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

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

2.分享与传授经验

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

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

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

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

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

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本论文系师栗戈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工作站研究成果之一。]

一、制约麻栗坡县教育的客观因素

麻栗坡县地处山区、是少数民族县,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边缘山区,地形从东向西南华南斜。全境四面环山,多山谷河槽。麻栗坡西南部、中部、东北部4大河流的河谷区以白沙土、黄沙土、红沙土为主,油沙土次之。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麻栗坡县辖3个镇、9个乡,95个村委会,1990个村小组。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8个主要民族,汉族大多居住于河谷和半山区,从事农业生产。苗族居住区绝大部分土地贫瘠缺水。壮族历来依山傍水而居。瑶族多居住在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生活条件比较差。由于地处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境内经济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很大,很多地区必须进行双语教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7]。

二、制约麻栗坡民族中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一)、麻栗坡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因素影响,交通、信息闭塞,学生求学欲望不高,学生家长更是对教育知之甚少,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打工来得实在”。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读书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进而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大多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边远山区,家庭条件差,当地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办学条件不足,部分教师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导致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进入高中后不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学习的欲望低下,积极性不高,使得实施高效课堂举步维艰。

(三)、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原来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有的教师对这样的改变无所适从,不能正确理解新课改的精髓,还是采用老式的“粉笔加汗水“的授课方式,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过分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进行小组讨论,看似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使得高效课堂并不高效。

(四)、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现象严重。历史课在初中不参加中考,初三就不再学习历史,使得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课不重视,而学生更不可能重视,对历史知识更加不能掌握。进入高中后,历史成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很多学生都是在高中才重拾课本,导致大量的历史知识严重缺乏,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巨大困难,高效课堂因此要补充大量的历史知识而变成教师的“独角戏”。

三、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一)、正确理解高效课堂,把握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高效率地学习,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教师要在正确理解高效课堂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课堂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和技能。

(三)、贯彻落实高效课堂的标准。(1)力争课堂上学生都要有事情做;(2)积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学习高效;(3)保证“三个量”、“三个动”。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行动、心动、神动。

(四)、强调高效课堂的落实。高效课堂要能实施,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巩固三个环节必不可少,贯彻落实每个环节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基于麻栗坡县的历史背景和教育现状等主客观存在的困难,结合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经验,我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但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观念陈旧,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新课标和高效课堂的精髓,只有教师的观念和方式改变了,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的改革,使高效课堂成为可能。例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学会倾听,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等的高度,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这样的做法在古希腊非常盛行,最著名的的思想家柏拉图就极力主张这种教学模式,并创办了柏拉图学园,也使得古希腊成为当时欧洲人才的聚集地。例如:在讲授《伟大的》这节,可以这样设问:中日为何会发生战争、结果怎么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详尽地介绍历史事实。这样的教授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没有求知的欲望和成就感,只局限于在课堂上把教师的笔记抄完,加之历史的过去性,使学生感到异常的乏味,这样便和高效课堂背道而驰。所以,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中留足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对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变化进行敏锐的捕捉,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并充分利用课堂把从学生身上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与学生同步的教学体系,贴近学生的心灵,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三)、合理使用新教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穿插乡土历史

新编写的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重点不是教材中讲了什么,而是用教材中的知识启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给予了教师较大的自主性,老师应该在认真研究新教材和体会新课改精神的同时,在课堂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适当地穿插一些乡土历史,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高效的目的。例如:在教授《》这一节时,可以适当地补充云南本土的蔡锷将军的史实;讲述新旧石器,可以结合本地大王岩壁画;改土归流,可以结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如:广南的沈氏土司。

(四)、力求历史贴近生活,领略历史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之所以被学生遗弃,是因为学生认为它与现今生活的联系不紧密,所以没有兴趣;其次,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使得教学内容无法还原,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看来历史教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领略历史的魅力。例如:在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农业》这一节中,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对于农活都很熟悉,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家的农业生产情况,教师再来讲解什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晰地明白课堂内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节中教材内容是中国近代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在中国社会内部传统的观念、习俗、生活方式、穿衣、礼仪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部分内容因为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言、由学生自主地去对比新旧中国在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五)、致力培养学生新型的历史学习方法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主要就是靠教师的“灌输”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被动式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抹灭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知道历史知识本身,还要学习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候,就可以绕过讲述大量的课本知识,给学生自主探究一个论题─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终解决教师设的问题。

(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服务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辅助,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单一的历史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口述历史,而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影音资料,使得原本空洞的历史史实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例如:在《》这节,可以播放影片《》,观看影片前给学生设问,暴露了中日之间的差距是什么?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觉得这场战争应该怎么打?观看结束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小论文、或者小组讨论等,都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课堂。高效课堂的实现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没有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没有多样的教学手段;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这样的课堂就不能称高效。

参考文献

[1] 赵文龙、王秀青、贺千红.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方式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 ,(12 ).

[2] 曹晔.高中历史课有效教学探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 张兴华.探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j].科教论坛,2010 .

[4] 邹玉兴.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教育战线,2010.

[5] 叶齐炼.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6] 宋艳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1).

[7] 云南数字乡村网.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质;创新;效率

课堂既然是一个双向活动的过程,就必须有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历史这门连接古今的特殊的课程,应该如何高效的开展这门课,对教师们来讲,还有很多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高中历史涵盖了很多人文素养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强烈情感,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原因及如何高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做全面的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不被人所重视,被成为所谓的“副科”,家长学生都不在意,在这门课程上所用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更有一些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背一背记一记,把书上的知识点都记住就万事大吉了,所以在学习历史上的时间特别少,业余时间也都用在了“主科”语文、数学、英语上了。这样,学生家长对历史的不重视影响到课堂效率一直提高不了,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要求。

另一方面,历史课中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确实很多,包括准确的年代、人物、事件、地点等纷繁复杂的小知识点,学生记多了容易混淆模糊,不能将历史一一对应,这样学生背了记,记了背,反反复复,效果还不好,很容易就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历史在学生眼中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没意思,学生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反复背诵记忆却得不到效果,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消沉意志,害怕学习这门课程,这样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自然提不上去。

二、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总是听到很多老师抱怨学生总是考的很糟糕,学生很难教等等,真的有那么难吗?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我发现有很多学生还是喜爱历史的,尤其是男同学,对历史知识很感兴趣,只不过他们反感枯燥、单板、无趣的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厌学情绪更浓,考试成绩也不会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多互动,多交流,适当安排一些竞赛或游戏,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三、高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精心备课。教师的备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应付了事,不能为了备课而备课,教师的备课要做到因材施教,与学生沟通。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问问学生想要了解什么,想从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以及学生对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然后通过查阅各种网上的或者书籍资料,精心安排课程进度和活动环节,还可以集体备课,取优补短,优化教师资源。这样精心安排的充足备课,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教学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学习状况,逐渐引导学生把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本身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与现实相结合。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镜”,借鉴历史,引领未来,历史离我们太遥远,无法亲身感受的到,但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则能很明显的凸出各自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及当下热点话题,并将时事与历史巧妙结合,引出一定的道理或原理,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认真思考、理解,引发师生间的共鸣。

(4)运用正确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很好的学到知识,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对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记好课堂笔记,如何利用笔记来复习巩固,并能做到知识的迁移、串联,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楚明晰的框架,并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5)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解决的学习,有效问题的提出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条件。历史探究学习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应富有趣味性、生活化、科学性和探索性,基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探索性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如“联邦宪法的制定”中,教材阐述了美国独立后面临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事务上的问题以及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利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分权理论制定出了近代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那要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有效问题并为理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作铺垫呢?传统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直接给出问题,而在探究学习中,问题的提出应是由学生自主去构建的。教师通过展示“独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双重统治机构、民主思想在北美的传播以及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的民主化改革”等相关材料,使学生产生“独立后的美国为什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人为什么没有采用英国的君主立体而是选择了共和制”等有效的问题。正是由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要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更要做到与学生及时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环节和进度,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铎全.《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第5篇

课堂教学是一个质疑解惑的过程。我们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疑,这样才能使高中生感兴趣。所设置的问题应该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能够使高中生深思与启迪,能够调动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性思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设计问题,让高中生积极讨论,激励高中生勇于质疑,积极引导他们探究学习。我们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以引导者、参与者和探究者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引导高中生积极探索,畅所欲言。在课堂探讨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高中生创新的火花,积极鼓励和引导。

二、改进学习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探究。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基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正深入推进,通过课程改革不仅能够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而且迫切需要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让高中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历史知识的特点,遵循该学科发展规律,积极引导高中生有效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突出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发现、探究、创新等认知活动,使高中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鼓励高中生自主、合作与探究;高中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继续重视双基的培养。可见,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应该重视“双基”的培养,但是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更要让高中生用所学知识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让高中生用理论指导生活学习。创新源于社会实践,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引导高中生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能把高中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人才,高中历史教师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量采用紧贴高中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论证理论观点,或列举一些生活的实例用相关观点分析,这样使高中生学习起来感到学有所用,又极富兴趣。为此,我在上讲授新课之前都会通过寻找有关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然后联系新知进行解说,这样上起课来显得格外轻松和有效。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高中历史课教学,它打破了原来“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趣味性强的特点,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创设让高中生思维层层展开与深入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高中生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阔了高中生的视野,为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高中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历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渠道,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地创新教育,改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方法,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渴望得到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扩展思维能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老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的有力条件之一,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包容和理解,学生才敢于提出和回答问题,求知欲和思维才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老师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吸取对方的优点,从而能够更加激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历史老师使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大胆化和趣味化,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场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中。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联想,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课中,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日常积累,通过阅读,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让学生探讨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关于题材的影片,比如,《铁血战狼》《大秧歌》等题材的电视剧,选取经典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性地反思战争,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努力,今后为国家作出贡献。老师将影片结合课文知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能更加容易,从而牢记历史,尊重历史,养成崇尚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历史是高中各学科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历史课本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首要途径,因此课前预习很有必要。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中,通过老师讲解和分析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

比如,在讲解“思想”一课中,首先让学生总结革命探索的背景思想有哪些?然后分析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人的智慧还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分析为思想体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逐步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进一步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个训练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阅读和了解课文知识,归纳课文的知识点,只有深刻明白课文知识,总结起来才更容易,头脑中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使学生从复杂的“学会”变为简单的“会学”,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使我们的历史课变得更加轻松,学习历史也变得更加简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创新教学,教师要不断探究和摸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好历史,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创新;预习方式;历史课堂;效率

西藏的学生在新课改下,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历史时,才不会很吃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学习高中历史。可是很多高中生不重视历史预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其他科目方面,使得历史学习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鼓励学生重视历史学习,重视历史预习,采用有效的预习方式,使预习的作用得到发挥,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预习作用

(一)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历史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不可能都讲解。历史教师只会重点讲解重要的内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是简单带过,不会细讲。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清楚,分析历史问题就会不全面,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课前预习历史课本,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也可以很快的吸收。长时间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在预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会理清知识系统结构,考虑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二)使课程效率得到提高

在教师讲解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在课下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大概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如果没有预习,教师侧重讲解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不清楚,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结构有所了解,可以研究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规律,知道重难点知识的具体结构,学习新知识就会比较容易,新章节的高中历史知识是继承和发展原先章节的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中碰到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授这些地方,就会加深对这些地方的理解。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如果还是没有解决不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中经过教师讲解,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有在预习中由于没有人指导,对历史知识结构认识不全面,思考问题角度可能不正确,经过教师分析,对所学知识认识更加全面,达到巩固高中历史知识的目的。

(四)改善记笔记的方式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面特别广,学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要是教师讲的内容都记在笔记上,没有侧重点,查看笔记的时候也很麻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可以不用记在笔记本上,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要着重记录,复习的时候比较方便。不重视课前预习,不清楚上课的重点,盲目做笔记,既耽误时间,又不能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的预习方式

(一)习题式

习题式预习方法是主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习题册。高中学生做适量的习题,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习题中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每章节历史课的重要内容,做习题可以反映学习的情况,而且也不会给高中生太大的学习负担。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印发一些重要的练习题目给学生做,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懂的地方会去查阅资料,预习课本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听课效率得到提高。

(二)提纲式

要学好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结构比较适用于教学,学生需要自己列出高中历史学习的框架,然后在针对提纲的分支进行总结,整理出来的知识会比较容易理解。不仅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提纲,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提纲,教师所列的提纲知识面更加宽,知识结构更全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笔记式

做习题和提纲预习方法可以锻炼高中生的预习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笔记式预习方法就是改善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把教师上课的重点记录在笔记里或者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然后让教师解答疑难点。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预习,综合小组内成员的问题,一起交给教师解答,大家学习的知识会更加多。

三、结束语

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创新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了解更加清楚全面,锻炼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快学习新知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余明科. 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 [J].华章.教学探索,2010(16).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达到教师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那么兴趣要怎么培养呢?首先要试着摆正心态,清楚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了浅析:

(一)如何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主动进行思考,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之外,还可选择记录教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二)正确的阅读教材

教材,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记忆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记忆要遵循一些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二、更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不再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工具了;改变现行历史课程传授知识为主的偏差,而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育功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更新教学理念是关键。如何更新?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教师演什么角色。传统课是教师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这是“填鸭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肯定不适宜。那么一节课由学生说或学生活动,教师充当旁观者,课堂吵闹如市场,这是“放羊式”,也不适宜。课堂上教师演什么角色合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符合课改提出的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启发,是由教师指导完成。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所以说肯定教师主导作用与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不矛盾,相反恰恰是互为表理,相得益彰,而不是教师靠边站就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的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宣称:“未来的文盲是指不会学习的人”。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让他们逐步做到在离开教师这根“拐杖”后自己也能够独立“行走”。这也是评价“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学;实践分析;方法途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教学虽然是对以往的事迹、人物等进行研究,但是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今教育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和提升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们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帮助高中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升华情感,在情感教育中更好地提升历史学习。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情感目标,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结合历史,激发学生正确情感目标

高中历史课程是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研究和教学,在对历史知识研究的过程中,很多知识和情感目标与当代文化文明情感价值目标都是相通的。在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历史老师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的本身讲解,但是却忽略了将历史知识教学由知识层面升华巩固到情感能力层面。很多老师觉得学生们只需要学会历史知识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太多情感知识,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目标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学生们在解题、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更加全面科学,更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并且用这种情感价值观目标去引导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与国家统一相关,与王朝兴替相关,与传播历史文化相关,与民族文化融合相关,在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老师也应该结合当今现代主义价值观,对学生们进行拓展和衔接,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从情感价值角度去理解为什么。另外,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很强,很多学生们总是记不住时间顺序,发生先后,事件发生原因。如果学生们能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贯彻学习和升华情感目标,那么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另外,老师还应该在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与当代文化知识和价值观进行融合讲解。比如,爱国主义一直是贯彻古今的情感价值文化,历史知识学习中,很多事例都能够很好地论证这一情感目标;再比如,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一直是贯穿古今的正确情感目标,因此,作为高中历史老师一定要注重结合现状和当代文化,对学生们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和进步。

二、完善教学方法和课后作业布置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中讲解,学生们在下面听讲,缺少互动,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们的情感价值提升也是低效的,因此,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的丰富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们的情感价值目标。比如,从高中历史老师自身角度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播放音乐,通过观看视频等方法拓展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这部分的事例和需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时候,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播放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音乐作为课堂教材教学背景音乐,另外,还可以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再比如,对于一些中华文化的宣传和发扬,老师可以借助近年来的一些讲座和重大政治外交政策为结合点,来给学生们普及和拓展,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进步。另外,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很多历史老师往往只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比如各种各样的选择题、问答题、解析题等,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告诉我们书面知识很重要,实践也很重要。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给学生们一些主观性的题目作为拓展,也可以组织和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有助于学习的讲座展览等,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提升对历史知识的认同,结合当代学习内容和价值观,更好地与历史知识进行结合和互补,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的情感教学。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们历史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历史老师要将历史事迹和当代价值观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历史老师还要善于转化和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置,在作业布置方面,也不仅仅局限在笔头作业,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作业,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升华,从而更好地实现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