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治理环境的建议

时间:2024-03-30 17:57:05

导语:在治理环境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治理环境的建议

第1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更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更是在不断的提高,一些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进行污染治理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对此,我们也在基层的工作中发现,大多的企业在大型的建设过程中基本都实施了环境的工程监理,环保的工程设施基本都能够正常的运行,而其中一些中小型的建设项目就没有进行环境工程的监理,一些配套的环保设施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通过第三方质量监理,保障环境工程的质量以及相关的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建立环境的工程监理制度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一)环境工程在质量上的重要保证

环境的工程监理可作为整个工程监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作为项目工程的质量为主监理的一个补充,监理是由第三方承担,受到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合同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的工程建设的承包方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通过建立一个严格工作制度,其中包括记录、报告以及例会等的制度。把环境工程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且把相关情况通报给施工方以及业主,以此来保证环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的要求。

(二)满足对环境监督管理方面的需要

目前对于中小型环境的工程验收最主要的是通过验收的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对于建设单位的提供方案、资料的审查,及参照环境的监测和监察部门事后的监督数据,而环境工程的质量是不是达到了环保的基础要求,是不是能满足项目的试运行的条件和环保验收的标准,是不是有权威的质量的监督报告和结论。通过建立这样的工程环境的监理制度,当环境保护的工作验收时,有第三方的监理机构提供出工程质量的报告和结论,来作为环境部门的验收依据,利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

(三)符合环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大力的发展环境经济和环保产业,能够使政府部门把监督管理之外的工作交给市场运作,这是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建立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是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有效的结合,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符合环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四)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的工作

建立起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能够使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环境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更加有利企业规范环境的行为,也符合国家关于提倡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的政策,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在建立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

环境工程的监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重大项目主要是依照环境影响的报告书批复来执行,一些中小型的建设项目通常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的企业可以进行环境工程的监理,同样可以不去实施,就算是实施也仅仅可以依照环境的批复要求或者是企业自身的意识。

(二)企业对于环境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工程常常是项目的主体工程中本文由收集整理的配套工程,质量如何,运行的是否正常,通常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再加上建设需要先期的投资,运行之后还需要投入,在那些环境意识并不高的企业中,环境的工程质量根本得不到有效的重视。

(三)监理机构与人才上的缺乏

一般的项目在工程的监理机构以及人才上都比较充足,而环境工程并不同于一般的项目工程,除了要满足一般项目工程所要求的质量,还需要满足环保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怎样监督施工的单位按照环保工程的技术要求进行,这都需要有关的环保工程监理的人员进行解决,而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条件的监理机构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目前还非常的缺乏。

(四)环境监督和处理力度不够

目前的环境监察的力量还非常的薄弱,管理的手段以及方法也不够先进,对那些存心偷工减料或者是不按照环保的技术规范进行实施造成工程出现问题的违法行为很难取证,无法做到及时的处罚或者处罚的力度不够,使得企业的守法成本过高,而违法的成本很低,违法的行为不能够根从根本上杜绝。

三、建立环境的工程监理制度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对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完善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能够很有效的推动环境工程监理的制度进行实施,让政府的部门和企业都能有法可依,企业也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1.在局部的地区进行先行的试点,制定出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以点带面,进行逐步推广;

2.充实环保的“三同时”验收以及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有关的环保制度的内容,制定出操作的细则,以便具体的操作;

3.修改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法律法规

(二)加强有关的宣传并且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

通过加强对于环境的宣传,尤其是对于已经实施了环境的工程监理的一些样板工程进行宣传,要是企业逐步的认识到环境工程的监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能够充分的理解,并且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有关监理制度的实施,而且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主动的开展相关的环境工程的监理。

(三)加大环保监管的处罚力度

环境的监察部门应当加大监管的处罚力度,对不能够及时的通过验收或者有意将环保设施闲置的企业,尤其是对那些有意进行偷工减料及不按有关的技术规范造成环境工程出现质量的问题的行为,应当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从严从重的处罚,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使企业逐渐的重视起环境工程的质量,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做好监理机构的准入和考核以及人员的培训

环境工程的监理机构和一般的工程监理的机构虽然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是在技术的资质以及人员的素质方面还是有不同要求的。在推广环境的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对于监理机构的建立应当制定资质的准入和考核的条件,以避免那些不符合有关条件机构的进入。在监理机构的推广方面,可以在已有的普通的工程监理机构当中发展。监理人员在环保的培训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在制动环境的工程监理的机构准入和考核的基础之上,应当通过对监理人员的环保培训,监理持证上岗的制度,以此保证监理人员的素质。

(五)规范工程的监理费用的行为

在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初期,为了能保证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两方的利益,避免因为工程的监理费用而造成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规范监理费用的行为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物价的管理部门应当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来做好测算,制定出指导性的监理费用的政策,以此保证环境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开展。

(六)修订环保的验收程序

通过对环保验收程序的修订,环保的部门在验收的过程当中,环境工程的监理机构作为参加的单位参与到环境工程的验收中,并且要出具较为完整的环境工程的监理报告,作为验收的依据,环境的工程监理报告和竣工验收的材料一起装档备查。

第2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六枝彝族建筑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3日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简陋的建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一个民族的精神、观念以及审美等。六枝彝族的建筑文化主要表现在村落的居民中。六枝的建筑文化受当地地理环境和物质建筑材料的影响,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

每一种文化的产生与消亡都离不开特定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也是供人类使用和利用的对象。由于处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不同地区,在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形成的文化特点也各不相同。这样,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就有了各自的特点。要想全面了解六枝特区彝族人民的生活特色以及对其进一步调查研究,就必须探索六枝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六枝特区本地区彝族民族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六枝特区地理概况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一个空间概念。而居住环境既包括内部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即是居住场所,而外部环境则是居住环境周围的外界地理事物,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湖泊河流、植被等。

六枝特区彝族居住区域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北与毕节市纳雍县相连,南与黔南州晴隆县及安顺市关岭县毗邻,东与安顺市普定县、镇宁县接壤,西为水城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于河流对其地势的强烈切割形成重峦叠嶂、峡谷纵横的喀斯特地貌结构,土壤多为黄壤、黄棕壤、石灰石、紫色土、水稻土等。著名的北盘江对该地区独特民族文化也有较高的影响。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12℃~15℃之间,年降水在1,200~1,500mm之间,无霜期250天左右具有雨热同期、光热充足,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有利的条件。

六盘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由于处于高原上,因而带有一些独特的气候特征,地形复杂,农业方式也多种多样。气候方面的资源的光、热、水为农业提供的最为基础的能量,既不能被代替,也不能缺少。

六盘水地区境内气候的大体特点为:夏季平均气温在全国范围内来说相对较低,冬季无严寒。四季也相对分明。独特的高原气候也仅仅存在于区内海拔较高的地区,如钟山区境内的韭菜坪,盘县的坡上草原。年均温度在14℃~16℃。年降水也较为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在1,100~1,300mm,极大值年份约为1,600mm,极小值年份约为850mm。光照条件较差,该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句话在该区也说得通。

二、六枝彝族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选择

彝族人喜欢选择有山有水的半凉山地,一般为坐北朝南。青山绿水,所谓风水龙脉两者兼得,他们大体聚族而居,小至五六户人家,大至五六百户。六盘水地区彝族历史悠久,彝族曾在此建立过的国家及地方政嘣诮裉炜蠢匆簿佑诎肓股角,这是为何?据相关文献记载,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彝族祖先系游牧民族,为方便对牲畜的管理,故居于半凉山区;二是彝族先祖历史上为生计经常同外族发生战争,居于半山有利于防守,假使居于山脚的话,就不利于防守,如居于山顶的话,虽然有益于防守,但交通不便且不便于用水,唯有居于半凉山区,军事、交通、用水三者兼可以兼顾;三是彝族祖先也曾经居于河谷地带过,但由于雨季洪水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所以在以后的居所选址时就避开了河谷地带。

由于彝族人崇拜龙虎图腾的原因,他们在房屋构造上都喜欢左青龙,右白虎,其取材也因地而异。

居于山林者,由于山林资源丰富,因而都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该地区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区广泛分布有黄壤,土质主要为沙页岩风化而成,泥页岩风化物。这些类型的土壤都适宜于松、杉、桦等植物的生长。木料主要用于柱、粱、橼、门窗、楼梯、楼墙板等部位的材料。在过去,木料都是就地取材,但现在国家禁止乱砍乱伐,所以现在的彝族居民建房大多都是到木料市场购买。

居于石山地者,则多采用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由于一些彝族聚居区广泛分布有石灰岩、玄武岩等石材,故当地彝民的居所都是石质的,石料主要用于基石、墙体、房顶,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石场的天然石块或石片;另一种则为经过加工过的石块。在六枝特区的牛场大箐村约有三成以上的房子为石板房,以石板为盖,石条或石块砌墙。除屋内一些用木质制成的材料外,其余全为石料。

三、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地区建筑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建筑材料的影响。该地区主要属于云贵高原,以高原为主,丘陵、坝子、小型山原及高原次级分布在山地中,地形崎岖、山地广布,很少有相对平坦的地区,该地区是我们国家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的地区,岩溶地貌发育齐全,碳酸盐类物质在此地区广泛分布,面积大、沉积厚度高,岩溶地貌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60%,在盘县境内,破碎岩石类面积为916平方公里,玄武岩类面积约为718平方公里,第四类沉积物发育不全,仅仅零星的分布于小型洼地、谷地和山麓边缘。

流水对该地区的地貌也有一定影响,虽然水体地貌发育不全。但由于该地区位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故流水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成为一种必然之势。雨岩性山地河流源短,但流水急,无较大河曲、河漫滩以及天然湖泊,水域面积也较小。地貌侵蚀和剥蚀地貌为山原,脊椎类山,脊椎高中山。在这些地形地貌上,再加之气候的影响下,衍生出了独特的土壤类型。在这种独特的土壤环境下,选择建筑材料也有一定的限制,土壤方面:土壤枝植被发育的必要物质基础,建筑方面用到的草料、木料、竹料。

(二)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居民村落的影响。当地彝族人主要居住在接近水源的半凉山地,平坦的地区较少,故村落比较分散,无法聚集,所以当地村落的户数较少。

六枝彝族人口2006年人口普查时约6万人,这6万人口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乡镇,即箐口彝族么佬族布依族乡、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洒志彝族布依族苗族乡、梭嘎苗族彝族乡、折溪彝族乡。这4个乡镇彝族人口最多、民族文化浓郁、影响力较大,所以笔者对这4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4个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三)地理环境对六枝彝族民族宗教建筑文化的影响。六枝彝族当地的祠堂一般由一个家族或家族支系修建,是专供族人放置祖筒和祭祀祖先的处所。祠堂一般都修建在寨子后面的山上,面积有几平方米。六枝彝族祠堂有几种不同类型。比如,六枝箐口乡社勒村的祠堂既有草顶石墙结构的房屋,又有草顶栅栏的屋棚。六枝中寨乡小补王村的祠堂为瓦顶石墙结构的房屋。

供奉在祠堂内的灵位叫灵筒,一个灵位有两个灵筒,表示一对夫妇,灵筒按男左女右并列排放。同辈的灵筒并列成一排,灵筒排放的顺序是从老到小一代一代地放。灵筒是指指头大小的竹筒,长五六寸,里面装入米、草(分公草和母草)、纸(纸上写有死者的姓名和身份)等。已婚者的灵筒用编织的蔑兜包着,未婚者的灵筒只是一个光的竹筒。

灵筒进祠堂前必须有4个步骤:首先,毕摩在村寨附近山上的坝上设堂,主人家要准备12只草鸡、1头猪、12个鸡蛋、12对泡木树枝,泡木树枝围绕设堂地点插在地上;其次,杀鸡和杀猪;再次,设堂完毕后,毕摩装灵筒;最后,把泡木树枝捆在祠堂侧边。

第3篇

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以前,指智力功能和适应两方面明显受限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技能。从最新版智力障碍定义可以看出,智力障碍儿童在适应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适应发展方面有相应的特殊要求。

智力障碍儿童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目前大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已经进入特殊学校。其入学的第一关即是儿童对于学校环境的适应。他们适应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在特殊学校学习及生活的质量。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障碍,其适应性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因而会表现出一些适应不良的情况,而7~11岁的学龄期儿童正处在环境适应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更多地关注其在学校适应的情况,满足其特殊需要。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环境条件的设置、教师对智力障碍儿童适应学校环境的重视程度及其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都会对智力障碍新生学校环境适应的情况产生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学校环境适应主要包括物质环境适应、生活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本文就这四个方面,对智力障碍新生入学后的学校环境适应提出以下建议。

一、物质条件创设更加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智力障碍新生对于物质环境的熟悉和适应程度决定其入学后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物质环境的设置是否符合其身心特点是决定他们能否有效、良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的一个中心环节。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肢体协调等方面发展缓慢或不足,且意志力较薄弱,因此我们在设置学校物质环境时应尽量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物质环境具体包括教具、校园环境、教室装饰、资源教室的设置和通道走廊环境装饰物等一系列的环境设施。场地及场所的布置与布局、校内外装饰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校舍建筑的结构、物理空间结构以及设施设备的设计与利用都要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以消除其陌生感。这些环境创设的条件、设施也要融为一个有机、适用的整体,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环境。

首先,将教室、活动室及走廊等儿童经常出入的地点的装饰品变得简单明了,尽量美观、鲜明,令人感到舒适。复杂、甚至隐晦的物品容易分散儿童注意力,也易导致儿童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发现或学习知识。同时,学校的物质环境要给予儿童以安全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减弱或借助引导、指示、警示等手段帮助儿童克服学校环境的各种障碍,创造便于识别的条件。其次,具体地将教师要教授的课程知识及图片直接、清晰地展示在儿童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如墙面上、书桌上等,这样儿童经过此处时,会自然而然地去接触其所感兴趣的东西。再次,教具等教学物品也要能够尽可能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能够很快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当中。最后,教室中活动的空间也要足够大,教学用品及桌椅的摆放也要尽量分散,避免患有注意力缺损、多动症以及具有攻击的自闭症儿童的攻击对其他儿童造成伤害。

二、学校教育环境生活化

智力障碍儿童在学校中除了学习知识与技能外,同时也进行许多的生活活动,例如吃饭、运动、生活技能训练与康复等,而这些生活技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会和掌握这些技能是智力障碍儿童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他们以后能否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样地,在学校中能够正常地生活与良好地学习,也会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业的进步,给他们带来便利条件。正如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提出的“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从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来开展康复与训练活动。

既然要教儿童学会解决吃、穿、住、行等技能,我们就要让儿童接触和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掌握生活的本领,使其适应家庭生活。例如模拟家务劳动的情境:我们可以在生活适应课堂中将教室装饰成儿童熟悉的家中客厅,由教师扮演其父母,指导儿童用抹布、笤帚、簸箕、小桶等物品进行家务活动的教学与训练;再如模拟商店的情境:我们可以利用一节课将操场中的空地虚拟成一个小商店,来模拟在商店用人民币购买各种商品的情景。以这些社会生活的实践为切入点,教会智力障碍儿童生活的基本常识,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其生活能力。

三、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有效促进智力障碍儿童适应学校学习环境

智力障碍儿童在特殊学校中的主要活动是学习知识与技能,所以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是他们良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的重要一环。若将教学内容设置得更加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其学习的兴趣及动力会大大增加,学习的效率及效果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一)教学内容

从教育目标来看,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也和普通儿童的教育一样,都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同时也要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培智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音乐、美术、体育、手工制作、个训等。在设置具体内容时要顺应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尽量安排贴近智力障碍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且内容要多样化,难度适中,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个体,对教材作适当改动,使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多地、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掌控课堂节奏,快慢要适当,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反应,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决定课程的进度。

2.善于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如直观法、演示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选择对智力障碍儿童较适用的方法。

3.对儿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经常进行巩固练习,不断强化其能力。

4.创设合适而有效的情景条件,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5.遵循“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四、运用适当方法有效提高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适应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情绪过于冷漠或过于热情,且对他人过度依赖,伴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儿童更是存在沟通障碍。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其交往的范围狭窄,手段不丰富,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易受环境干扰。基于此特征,培养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特殊、有效的方法,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一)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同伴交往的环境适应

智力障碍儿童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是与他们有相同障碍的同伴儿童,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开始,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问题尤为重要。尤其是具有攻击的智力障碍儿童以及情感淡漠的自闭症儿童,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我们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合作的方法可以用在不同的情境中,下面列举两例具体情境下的应用。

1.采用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分组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随处可见,同样也适用于培智学校的课堂中。例如在一节美术手工课中,我们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份手工作品。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增强智力障碍儿童同伴交往的意识,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2.进行合作式的集体游戏,鼓励智力障碍儿童积极锻炼自身沟通能力

游戏是培智学校活动课、体育课中较常见的一项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将单纯的自由活动变成合作式的竞争性游戏或集体游戏,如接力跑、角色扮演小情景剧等,通过游戏使智力障碍儿童更频繁、更亲密地接触其他同伴,激发其同伴交往的合理动机,来更好地融入集体。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采用奖励、惩罚、强化、渐引等行为矫正方法教会智力障碍儿童简单的对话,如“对不起”“没关系”“你真好”“我愿意”“我喜欢……”等;也可以教会他们用肢体来表达友好的情感,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拍一下头、握下手,这些都是自然地表达友好情感的动作,同时也可以消除智力障碍儿童在沟通与交流中的自卑感与紧张感,激励儿童“开口”与“迈步”。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冷静处理各种突况的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不同个体的特殊需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发现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法。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促进师生交往环境适应

除了与同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交往外,智力障碍儿童在学校中交往最多的便是教师与教务人员。智力障碍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交往通常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与依靠,所以教师与他们的交往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与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当的交往会帮助儿童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熟悉周围的人与事物。在师生交往方面,教师要占主导地位,努力创造安全型的师生关系,起到辅助儿童的作用,帮助他们掌握同伴交往的技巧。教师作为学生的同伴,应该主动与他们做朋友,用亲和力感染他们,多用动作和眼神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给智力障碍儿童以足够的安全感,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障碍性因素;初步探索

当前,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共存、环境风险高发期和环境维权意识升级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寻找一种法律武器捍卫环境公共利益必要且紧迫。其中,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作为正在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由于其自身的超前性、公益性及时代的局限性,其建立或完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一、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障碍性因素

(一)在法律规定上,公民环境权的空白及具体制度的缺失。

(1)结合外国的实践可知,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在环境立法中都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立法支撑,而我国当前的环境立法中还没专门针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权利的存在是救济的前提,诉讼法是程序法,需要对应相应的实体权利,司法运作必须根据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为裁判。环境权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权利前提,环境权应当优先于环境公益诉讼被立法承认,然后出于权利的保障,才存在实施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两者有先后关系。在现行的宪法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规定环境权,规范的缺失直接导致我们环境公益诉讼失去保护的对象。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将我国《环境保护法》第 6 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的“控告”权利,做扩大化解释,将其理解为向政府有关部门告发以及向司法机关,然而这种理解是非常牵强的,既没有宪法依据,也没有法律认可。

(2)国家现有法律支持环境公益诉讼,法院在处理原告资格上也有所松动,最引人瞩目的是《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其彻底结束了环境公益诉讼于法无据的局面,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提供了立法支撑。但是这些原则性和间接性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科学详尽的界定,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具体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乏使得司法实践具有偶然性且举步维艰,不利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

(二)与传统的诉讼制度和文化难以融合。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就是50年左右,是一个已经存在但非常崭新的制度。它与传统的诉讼制度存在着显著区别。首先,传统的诉讼制度维护的是个人的私权益,诉权的获得者需与案件本身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而环境公共利益的原告追求的利益本质上是属于全人类的或者是与一定生态系统或环境单位相联系的共同体所享有的。其次,传统的诉讼制度在案件中往往只是涉及原告、被告、中立的审判机关三类主体,而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不论是何种情况,客观上都存在着审判机关、环境危害行为的直接实施主体、对环境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原告四类主体。本质上的冲突性使得其很难在传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主宰的诉讼体系中建立稳定、系统的制度,体现在我国司法实践上就是许多环境公益诉讼被拒之门外。这一点不难从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发现。

(三)运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巨大的成本。

一方面,与一般的诉讼一样,环境公益诉讼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深度与广度的难以确定性阻碍着整个诉讼过程的进行。总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巨额的社会成本支出,并需要社会能够承担这些庞大的成本。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富裕,目前尚不能承担这种庞大的社会成本。

二、面对现阶段的有限条件,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应有的有益探索

(一)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

公众或环保组织在知晓了企业污染、破坏环境的信息后,应该首先通知和告知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在这些机构不作为和滥作为的情况下,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只有这些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公民和环保组织才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督促、监督他们。检察机关可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职责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执行完毕后,检察机关认为尚不足保护环境公益的,可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未在建议期限内履行职责进行行政处罚的,检察机关可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行政诉讼,监督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面对环境污染,应先进行行政处罚;行为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申请法院非诉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执行到位后,环境污染仍没有得到控制,环境公益仍遭受损害的,方可提起环境公益民事诉讼。

(二)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和政府部门不良环境行为的信息公开后,可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压力,推动环境监管部门使执法权保护环境。因此,充分发挥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功能,可以避免一些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推动企业和行政机关主动改正自身的环境不良行为,也就可以减少环境公益诉讼次数,甚或不需要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其次,对那些可能影响环境并危及民众健康的项目和排污行为,环境监管部门在做出行政许可之前,组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不仅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公众应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更有利于环境监管部门作出正确的环境决策,以避免因错误的环境决策而损害环境,从而减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频次。

总之,本文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主张以现有法的局部增删改及进行司法解释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化。具体的体现为:一由最高司法机关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程序;二通过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单项法律的修订,设立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条款;三通过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设定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公益诉讼程序。立法内容上,宜以检察机关和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主导,倡导社会团体和公民积极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等到以后各种条件发展成熟,再逐步实现环境权的入宪化,建立完备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参考文献:

[1]胡传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限制因素研究―以云南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为例[D].西南政法大学,2012

第5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62-02

【Key words】invitro fertilizatioa-embryo transfer,IVF-ET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称试管婴儿[1],是从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就胚胎移植而言,分为新鲜周期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前者是在取卵、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后,将胚胎直接移植到子宫腔内,后者则在胚胎培养后,使用胚胎冷冻技术,将胚胎冷冻保存。在取卵周期后的某个月经周期内的特定时间点,将胚胎解冻复苏,然后移植入子宫腔的过程。实施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需要在移植后注射14天的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

1 病历摘要

女,27岁,无业,于2009年和2011年行两次开腹手术,此次主因“不孕症”于2012年7月4日就诊于北医三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至今共取卵三次,移植三次均失败,于2013年6月3日行左侧输卵管栓塞术,此次移植是第四次,遵医嘱来我门诊部注射黄体酮。患者的疾病史、手术史、经济现状和家庭人员强烈的求子意愿,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害怕再次失败,因此焦虑、担心、情绪低落。

2 心理原因分析及护理

2.1 心理原因分析

2.1.1 认知偏差 患者自诉自己没有做过有悖于常理的事情,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多不幸,遇到事情习惯内归因,经常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多次去民间占卜的地方寻求帮助。

2.1.2 情绪困扰:患者做了三次移植均未成功,对移植结果失去信心,本次是第四次,患者的家庭是农村,深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惧怕家庭成员及邻居的议论和歧视,担心再次失败,因此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的不良情绪。征得患者同意,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测验,测验结果是:SDS粗分45 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SAS粗分48分,标准分60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2.1.3 外在行为:研究表明[2]:不孕症患者在痛苦的时候主要依靠其配偶和家庭的支持,使其相信自己是被关爱的。患者在婚后的2009年至2013年里,做了两次开腹手术,四次移植,一次输卵管栓塞术,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很重,因此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与家里人的有效沟通减少,久而久之,关系越处越淡,形成恶性循环,渐渐失去了配偶和家庭的支持,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2.1.4 个性特征:性格内向,追求完美

2.2 心理护理

2.2.1 建立正确认知

从语言上给予安慰、鼓励,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其接受护士给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耐心讲解IVF的流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

2.2.2 消除不良情绪体验 该患者的不良情绪体验与她的不合理信念有关系,比如患者认为自己做了三次移植都未成功的原因是自己的命不好,同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h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即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3]。通过心理咨询,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得到缓解,SDS标准分咨询前56分,咨询后50分; SAS标准分咨询前60分,咨询后40分;结果证明求助者的心理得到很大的改善。

2.2.3 通过指导行为,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重建自信心。举一些和患者类似经历最后成功受孕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成功移植的信心,多与爱人沟通,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这对患者,对整个家庭来说都很重要。

2.2.4 完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地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古代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引导和暗示,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逐渐帮助患者塑造优良的性格,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3 效果评价

在注射黄体酮期间,每次护士都能做到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微笑地服务患者,耐心地倾听患者,认真解答患者的每一个疑虑,配合非语言交流,让患者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接纳,积极关注患者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其对生活、对移植成功的信心。在注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娴熟的注射技术配合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注射时患者的害怕和疼痛,使患者拥有安全感。耐心讲解移植的专业知识和移植后的注意事项,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通过与患者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焦虑水平明显降低,这说明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新鲜周期移植后注射黄体酮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艺,崔福芹.试管婴儿孕妇的心理护理.吉林医学2012年1月第33卷第2期

第6篇

关键词:服务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入,为尽快适应开放的社会市场,越来越多的后勤服务企业把贯彻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作为企业与社会接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的战略目标,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为一体化管理体系,以便企业优化组织,实施精简、有序、高效运行,提高综合绩效,增强竞争力。要想在后勤服务企业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首先要对后勤服务企业的特点和管理体系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

一、后勤服务企业特点

(一)机关后勤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物质保障为基础、以维护政府职能活动正常运转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机关的“大管家”。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机关的正常运转。

(二)温总理在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机关后勤工作必须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为机关后勤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机关后勤服务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服务质量,向管理要满意度。需要引入科学的、并被广泛认可的先进管理手段作为工作保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方针、手段制约工作的过程,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制度等还需要进一步磨合,这些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

(四)由于后勤服务的特殊性,需要对整个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平衡考虑,因此企业要把三个标准要求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保证管理体系的有序、统一,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二、管理体系的本质

(一)管理体系的本质目的

根据“管理”和“管理体系”的定义,企业建立和实施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其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识别顾客的要求,不断满足并超越顾客的需求。

2.确保在生产或服务的活动过程中,选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或服务活动,加强控制,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或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不良行为或活动。

3.确定在生产或服务的活动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适宜人身健康安全的活动与环境,防止安全事故出现,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完成上述目标,力求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争取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单纯强调某些方面,忽视其他方面都是不足取、不明智的,任何情况下出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责任事故都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严重的还会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

(二)什么是一体化管理体系

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理体系经过有机结合,而使用共有要素的管理体系”。“有机地结合”不是多种管理体系简单的相加,而是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发挥一体化的整体有效性和效率。

(三)构筑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遵循的标准不同,这三个标准的关注点有所侧重和不同,其中ISO9001标准的对象是顾客,强调组织对顾客的质量承诺;ISO14001标准的对象是社会,强调组织对社会的环境承诺;OHSMS18001标准的对象是员工,强调组织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

但是,这三个管理体系在结构上相互趋近,而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三个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原理,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具有相似的框架结构,运行模式相同,都遵循PDCA循环过程;都需要建立方针、目标、方案策划;都强调组织结构和职责,强调培训、意识能力、信息交流、沟通;都需要建立体系文件框架;都需要遵循法律法规要求;都提出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都需要通过改进过程实现持续改进;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保持和实施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三个标准有许多共同点,能相互兼容,从而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但是可行的,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要点理解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的诸多方面。要通过组织策划、总体设计和资源配置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一)初始评审

在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之前,企业应对自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评价。初始评审一般包括:影响因素的识别、相应法律法规的获取、基础资料的收集以及重大问题的分析、改进纠正措施的探讨等。初始评审报告,为最高管理者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方案策划提供依据。

(二)对质量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因素进行充分识别

服务企业应根据实际,识别活动或服务中的输入、输出会产生哪些环境因素,识别活动点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确认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风险,为最高管理者提供制定方针、目标所需的信息。例如,在机关后勤办公楼宇的管理中,大厦冷却塔、送排风、应急发电机等设备运行噪声的排放;锅炉烟气的排放;锅炉、压力容器的潜在泄露及爆炸;燃气、油品、危险化学品的泄露及潜在火灾;生活废水、厨房油烟排放;除虫灭害药品的使用;固体废弃物废弃;水、电、天然气的能源资源消耗等等这些都应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加强控制措施。

另外在使用蜘蛛机、升降机等登高作业现场无防护措施会造成高处坠落危险;外墙清洗的擦窗机、垂吊安全部件失灵会造成高处坠落危险;避雷针未检定或检定超过有效期会造成高楼电击危险;电线或破损、停电作业未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等会造成触电危险;锅炉安全部件失灵会造成爆炸危险;未经批准动用明火、在禁烟区吸烟等会造成火灾;危险化学品、设备维修施工有毒有害物泄露或使用不当会造成火灾危险;所管辖区域潜在火灾危险等等均应列为重要风险,采取控制措施。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制定

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要兼顾三个标准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要求,必须适合企业的宗旨,符合企业的活动或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向。

(四)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整合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文件的支持。编制文件时要注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交叉重复。体系文件结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级文件――管理手册;二级文件――程序文件;三级文件―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记录。

(五)一体化管理体系培训宣传

要在企业内部构筑一体化管理体系分层次的教育培训,全员发动,人人参与,提高全员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增长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素质;熟悉标准内容和强化实施能力;建立一支具有审核能力的内审员队伍,保持体系持续改进。

(六)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7篇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接合部管理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近年来,部分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卫生差、违章建筑多、交通秩序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为了营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主动地发动力量,从主管政府管理方面出发,从体制上创新,在管理上转变,在投入上加大,实现城乡接合部有效管理,营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使之真正实现城乡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城市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不仅仅是改变城市,更是提升城市。在新型的管理理念中,管理就是服务,只有提供优质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是提高执法和管理绩效的立足点和根本保障,才是更好的城市管理。

就城乡接合部管理而言,我们要引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对人的“改造”。农民是城乡接合部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发展涉及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发展的难点在农民自身。管理者要以农民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体民生、察民情、惠民意,急群众所急、利群众所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维护市容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二、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城乡接合部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沿地带及城市职能的疏散地,是城市建设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域。因此,加强城乡接合部的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城乡接合部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当中,对于城乡接合部的建设,一方面要引导,一方面要限制,既不能让村民盲目建房,也不能任凭村民自由破坏市容环境,必须是符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采取以环境控制为主,通过对其物质性整合与改善,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立足高品位、高起点进行科学规划,有力打造城乡接合部新形象。

三、以加强服务为根本,创新城市管理手段

管理手段的合理应用是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以服务为前提,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行管理手段创新,从市容环境治理的理念和科学的技术手段上要有创新意识,加强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对市容环境演化规律的认识,迅速建立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更好地为城乡接合部公众服务。

一是成立综合部门,实施覆盖管理。发生在城乡接合部的市容环境问题,原因不同,表现形态各异,涉及面广,随机性强。其管理模式不能采取“各自为政”的办法,而应该借鉴城区的综合执法模式加以解决。首先,建立一个由市容、环卫、工商、公安及当地街道等执法部门参加的综合管理机构,统一执法时间和行动,对各类影响环境卫生的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其次,对城乡接合部道路、小区管理实行“单元组合法”,即在按人口比例所划定的路段内配齐垃圾收集人员,垃圾袋统一、定时收集、拉运。同时,进一步强化沿街单位“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和市政道路、住宅小区道路的保洁,使区域空间基本做到处处、事事、时时处于有效的管理中,使环境卫生真正做到长效管理。

二是建立管理基础台账,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城乡接合部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有其特殊的位置,它既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又有自己沉积多年的农村特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意识相对落后,区域发展缺乏规划性与长久性,短时期内有利益可见的就不顾长远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的城乡接合部,商业比较发达,“门前三包”、无照经营、私搭乱建、违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很严重。要改变城乡接合部特殊的状况,不是靠一支队伍,凭借有限的信息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马上可以改变的,急功近利也许有短期效果,但从长远发展上看是有弊端的。只有靠建立管理基础台帐,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要求执法部门严格依法管理,努力提高执法效率,有效地遏制各类违法行为。城乡接合部有着其特殊的性质,农村的特点和固有的发展思维模式决定着我们的管理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措施,一管到底,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用事实和公正去赢得群众的尊重和理解,要调动群众的参与意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维护、支持我们的城管工作。只有这样,执法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

四、以加大投入为依托,加快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普遍地区村庄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基本都是行政村、自然村自行解决,即所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城乡接合部地区由于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次生经济见缝插针,基础设施无法适应,环境迅速恶化,仅靠行政村、自然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远不能适应,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甚至由政府直接管理。

在城乡接合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转变观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保护和改善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坚持“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受益者负担”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外资多元投资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二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社区共建、资源共享、事业共管”的原则,采取外引内联、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办法,弥补建设经费的不足,特别是要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建设。三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综合河整治工作。

第8篇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ame teaching condition, the learning results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student are consistent or not. This paper uses independent t-test analysis to get a conclusion: in the same teaching condi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关键词:独立T检验分析;学习效果;高职院校

Key words: independent t-test;the result of stud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34-01

0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虽然以高中生为主,但还存在少数的三校生。高中生和三校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前的学习经历不同、知识的结构不同和生活方式不同。高中生经历了高中阶段,基础知识扎实,逻辑思维相对严密,但沟通能力差,三校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基础知识不扎实,逻辑思维相对较差,但专业知识丰富、沟通能力强。这些情况能否影响他们在高职院校中学习的效果,我们将应用独立T检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1模型建立

1.1 T检验对于来自正态总体的两个样本进行均值比较常使用T检验的方法。两个样本方差等与不等时使用的计算t值的公式不同。如果用x1、x2表示两个样本的均值,n1、n2分别为两个样本的观测数目,v1、v2为两个样本方差,方差齐次(v1=v2)时与方差不齐(v1≠v2)时计算t值使用的公式如下:

方差齐时:t=(x1-x2)[s(1n1)+(1n2)]

其中s2=[(n1-1)v1+(n2-1)v2](n1+n2-2)

方差不齐时:t=(x1-x2)[v1n1)+(v2n2)

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使用F检验。对应的零假设是:两组样本方差相等。P值小于0.05说明在该水平上否定原假设,方差不齐;否则两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F值计算公式:F=MAX(v1,v2)MIN(v1,v2)

1.2 独立T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用于检验是否两个不相关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他一方面要求被检验的两个样本彼此独立,即没有配对关系,同时也要求两个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

2 数据选取、整理与分析

2.1 样本的选取我们在高职院校随机选取一门课程的成绩作为样本。这门课程需由同一教师,按照相同的授课标准、相同的授课学时、相同的授课方法进行授课,而且其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也要一致,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非生源因素对最终考核成绩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度。

2.2 数据的整理根据需要定义class(班级)、number(学号)、category(生源,其中1表示高中生源,2表示三校生源)和score(成绩)四个变量。并根据条件,随机选择一个39人的三校生源班级和一个36人的高中生源班级总共75个样本进行分析。

2.3 满足独立T检验的条件分析由于高中生与三校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配对关系,高中生的成绩与三校生的成绩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我们只要利用“数据探索检验”检验出高中生的成绩与三校生的成绩都符合正态分布,就可以对这两个样本应用独立T检验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运用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数据探索)命令打开Explore对话框,从变量清单中选择score进入Dependent List(因变量)框中,将分组变量category移入Factor List框中,在Display选项中选种Plots,打开Plots对话框,选种Normality plots with tests项后回到Explore对话框,点击OK。从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到Kolmogorov-Smirnov中的Sig值大于0.05,说明这两个样本服从正态分布,进行独立T检验的条件存在。

2.4 独立T检验利用SPSS软件,运用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命令打开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对话框,从变量清单中选择score进入Test Variable(s)框中,将分组变量category移入Grouping Variable框中,单击Define groups按钮,展开Define Groups对话框,并选择Use specified values选项,在矩形框中分别输入1和2,定义分组结束后单击Continue返回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主对话框中,然后在主对话框,点击OK。

从中可以看出F值0.008,显著性概率P=0.928,由于P值大于0.05,因此两组方差齐,所以应选择Equal variances assumed行的数据作为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t值为-3.828,Sig. (2-tailed)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小于0.05,可以得到高中生与三校生成绩差异显著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的概率为95%。

3结论

根据独立T检验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职不同生源在同一教学环境下学习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三校生更适合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等为授课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模式。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重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提高高中生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4.60,P < 0.05);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7.78%)(χ2=4.18,P < 0.05);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97.22%、94.44%、97.22%、94.44%、91.67%)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5.00%、77.78%、72.22%、75.00%、69.44%)(P < 0.05或P < 0.01)。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32-04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YU Xueli DU Miaojua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ho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n=36) and recovery nursing group (n=36)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ffecte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following-up, the total complianc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1.67%,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2.22%) (χ2=4.60, P < 0.05); the recovery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4.44%,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7.78%) (χ2=4.18, P < 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attitude, technical level,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car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97.22%, 94.44%, 97.22%, 94.44%, 91.67%),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5.00%, 77.78%, 72.22%, 75.00%, 69.44%)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obvious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barrier of shoulder join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uil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Recovery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为闭合性骨折[1]。由于肱骨外科颈为松、密质骨相邻部位,此类骨折靠近肩关节,术后常因疼痛、制动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引起肩关节纤维变性、僵硬,导致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2-3]。分析其原因除了与手术引起导致创伤及瘢痕挛缩有关外,术后缺乏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训练也是主要原因[4]。近年来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应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也决定着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劣[5-6]。本研究观察了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均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术前心理干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支持、解释、疏导等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消除其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鼓励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情绪;同时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的必要性和优点,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的要点,增强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积极性。②术后康复锻炼干预:术后1~2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制动,可进行简单的握拳、屈肘等主动活动,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消除手部水肿;术后3~5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等运动,但禁止行外展、内收功能锻炼,锻炼时动作宜循序渐进,角度逐渐增大;术后6~10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全面练习活动,配合适当的爬墙和环形运动促进肩关节的活动正常化;术后11~12周,当患者上肢肌力达到>3级可进行肩关节的抗阻力运动,可用哑铃、沙袋等练习患者肩部的抗阻运动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如用患肢拧干毛巾、洗脸、刷牙、梳头等动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估[7] 根据患者依从性程度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类。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照医遵执行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不完全依从:治疗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偶有不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完全不依从:治疗中常不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或中断治疗患者。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合计为总依从。

1.3.2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8] 采用欧美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疼痛评分15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40分,三角肌肌力评分25分。优:评分85~100分,良:评分70~84分,一般:评分55~69分,差:评分0~54分。

1.3.3 护理满意度评估[9] 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项内容,并计算各分项的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 =4.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78%(χ2=4.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因素增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疗效,功能恢复满意[10-11]。少部分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长期制动以及患者承受疾病的折磨、精神和经济负担和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下降,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进行性萎缩,不利于关节功能康复出现肩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肩周炎和骨折畸形或不愈合、肩关节功能丧失等并发症,从而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12-13]。因此,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如何尽快促进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4]。

近十年来有关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作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讨[15-16]。李惠玲[5]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吴鸿燕[17]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后患者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同时研究还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总之,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占国.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97-198.

[2] Gierer P, Simon C, Grad IG, et al. Complex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m 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Orth opade,2006,35(8):834-840.

[3] 张季恺,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肤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68-69.

[4] 张敏.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10):60-61.

[5] 李惠玲.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3):370-372.

[6] 庄妹,王雪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5):1153-1155.

[7] 段清萍,朱琳,陈捷,等.从激励理论谈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142-143.

[8] 齐万里.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12-113.

[9] 何秀云.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16-117.

[10] Mihara K, Tsutsui H, Suzuki K, et al. New intrameduaallary nail forthe surg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 Orthop,2008,13(1):56-61.

[11] 谢楚海,史群伟,郭剑鸿,等.35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64-165.

[12] Hasenboehler E, 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 Injury,2007,38(3):365-367.

[13] 徐威,成锋,董黎强.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9):2975-2978.

[14] 古波.老年性脓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85-86.

[15] 于泉,崔明宇,李新钢.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67-68.

[16] 周璐.肱骨外科颈骨折29例手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0(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