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11:51:06
导语:在低碳发展的核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44-01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了,越来越多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伴随而来的还包括光电产品的辐射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土地的污染,气候条件的改变以及森林和草原面积的不断减少。在这种严峻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把保护环境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目标,提倡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合理的开发和使用现有的资源,并要尽全力推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就将对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其发展的创新途径进行研究,为低碳环保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1 什么是低碳环保产业
低碳环保产业就是指以环保为前提,进行的低碳的,节约资源的行业。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基础是节能减排,它具有低排放和低耗能的的优点。推行低碳环保产业可以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可以保护现有的资源,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低碳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低碳经济的发展基础。低碳环保产业有四个大体的特征它们分别是:第一,低碳环保产业一定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低碳环保产业要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的功效;第三,要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地位;第四,低碳产业要有绿色的生产主导方式。
2 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低碳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环保产业已经具有初级的发展规模了,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有所提高,发展的速度也加快了,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的门类,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2 面临的节能减排环保减碳的压力大
现阶段国家在环保减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环保减碳的事业任重道远。低碳环保产业的经济思想的引进,让所有人和所有产业都把环保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指向标,让国民经济与环保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与各个行业融合,领域更加的广泛了。由于低碳环保产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所涉及的面积广、所带来的影响巨大等方面,所以在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时候一定会使相关产业的技术得到升级,并有利于它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3 没有将制约低碳环保产业的因素解决
在我国制约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这是一个长时期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短时期内得不到解决,没有办法改变。
(2)没有强力有效的市场宏观管理,在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中,缺乏有效的政府宏观管理,使其发展的不规范。
(3)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行政的执法不严格。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低碳环保产业,使其没有法律的监管和保护。
(4)低碳环保产业的市场不健全,市场化的程度相对较低,环保的产业结构缺少合理性,低碳环保的技术和基础设备比较薄弱。
3 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创新途径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紧张的情势下,我们一定要大力的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以此促进资源的高质量的利用,使资源的使用得到节约,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进行,形成经济和环保双赢的格局,低碳环保产业是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发展低碳环保产业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创新。
3.1 加快科技的创新,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低碳环保产业是一种高新的科技产业,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生物、物理、电子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要想加快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链条,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要积极引导低碳环保产业与高新的技术结合,加大个科研部门与低碳环保产业之间的合作,使低碳环保的绿色技术得到开发和引用,还要大胆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加以利用,另外还要加强和其他产业的合作,建立互相合作的平台,借鉴先进企业的工作经验,使自身有更为好的发展。
3.2 建立安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的绿色发展
低碳环保产业虽然在产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议题,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并没有提高,人们还是以为低碳环保产业就是简单的生产绿色产品和保持环境的清洁等层面,没有从设计、研发、采购、制作等的全产业的链条考虑绿色低碳环保的问题,没有在全社会实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因此,政府和企业一定要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和意识,不仅要生产绿色产品,使环境保持清洁,还要清洁能源,降低产业生产的排放和能耗,还要提高市场的准入条件,让企业尽量采购和使用绿色的设备和原材料。鼓励企业实行绿色生产,完善企业的低碳环保制度,企业还要积极的响应政府的各项环保政策,使企业的各项生产都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使企业的行业标准和体系科学完整;企业还要建立一个循环的的环保机制,使企业能够实现回收和治理污染的统一。
3.3 建立健全的体制机构,为低碳环保产业保驾护航
一个企业能否有好的发展还要看政府的政策,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一个绿色稳定的发展平台。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为之做好引导,要树立环保的意识,使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获得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让低碳环保的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环保中来;还要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环保事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为企业建立信心,低碳环保产业是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低碳环保产业是一项有风险、有障碍事业,必须要由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更有利于它的发展;还要为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保证低碳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有扩充。
4 结语
低碳环保产业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可以使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它可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重视不容忽视的。低碳环保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它提倡绿色环保的理念,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形态的内在要求,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1] 赵笑梅.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企业导报,2012(21):8.
[2] 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3] 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3).
1 低碳文化的定义及低碳化在汽车产业的发展
1.1 低碳文化的定义
低碳文化是以低碳技术为载体,以新能源革命、减排二氧化碳为行为准则,以低碳排放、低碳消费、高效生产、循环利用为核心文化,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低碳的文明。一方面,它要求个人和组织要树立低碳意识、低碳规范和低碳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它要求个人和组织在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践行低碳理念。
1.2 低碳化在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世界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交通能源转型期,国内外车企在各自国家有利政策的引导下,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空前高涨。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无到有,2009年销量不足4千辆,到2013年已突破18万辆。产品丰富度也大幅增加,2010年美国市场仅有Leaf和Volt两款新能源车在销售,而到2013年已经接近20款,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技术渗透也已经从少数几家企业扩张到行业内各大主流企业都参与的状态。我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逐年增加,2009年为0.23万辆,2010年为0.74万辆,2011年为0.82万辆,2012年为1.28万辆,2013年为1.76万辆,2014年为7.47万辆,而到2015年,销量已激增至33万辆。180亿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汽大众投资12亿元生产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定增150亿元,长城汽车定增168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汽车产业低碳化在国内已经走上了“快车道”。然而,与之相适应的“低碳文化”似乎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还没有车企把低碳文化提炼出来,明确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进行推广和宣传。
2 汽车研发企业低碳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核心文化。低碳文化的结构也是如此,因此低碳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物质层
物质层是低碳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物质层的实际存在,汽车研发企业的低碳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在汽车研发企业,在物质层面影响其低碳品牌形象有几个因素:一是,企业能否研发和制造出新能源汽车或轻排放量汽车;二是,企业是否使用低碳建筑和办公环境,是否使用低碳办公设备以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经营;三是,企业有没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
2.2 行为层
低碳行为是低碳文化在生产领域得以形成的行为保证,如果没有行为层作保证,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核心文化层都失去了低碳文化的主体承担者。在汽车研发企业,在物质层面影响其低碳品牌形象有几个因素:一是,企业在采购、储存、加工、运输等生产环节有没有用具体行动践行低碳文化;二是,企业有没有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三是,企业有没有加强低碳工作和低碳生活理念宣贯,提高员工的低碳意识。
2.3 制度层
汽车研发企业的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都会通过制度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外界因素来看,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支持或限制都会影响汽车研发企业的低碳文化建设,企业可以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获得技术或资金方面的扶持。从内部因素来看,汽车研发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政策和制度标准确定发展方向,同时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制定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汽车生产的公司制度和战略计划。
2.4 核心层
汽车研发企业的低碳文化核心层是从企业精神、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产生影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是否采取低碳取向。企业所采取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都是在其企业精神和价值导向的指导下行动的,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文化主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3 汽车研发企业低碳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3.1 塑造企业低碳文化的核心层
塑造企业低碳文化的核心层需要经过一个由低到高、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来说,汽车研发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树立低碳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将低碳文化提炼出来并融入企业文化理念,通过企业报刊、专题会议等媒介,向员工和社会宣传企业低碳文化理念,提高员工低碳意识;二是,加强低碳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系统、长期的学习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形成制度化、定期化的学习机制;三是,从企业及员工的工作与生活行为中提炼低碳行为的标准,制定行为准则,对不符合低碳理念的行为及时给予限制或制止。
3.2 制定企业低碳制度
文化的落地需要制度护航,汽车研发企业要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低碳观念的贯彻落实。一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确定汽车零部件采购、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的低碳性指标及标准;二是,制定激励员工低碳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明确员工生产及工作中哪些属于低碳行为,哪些不属于低碳行为;三是,建立绿色采购系统,将环境问题引入并整合到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以审计和评价供应商对环境的影响。将重视环境管理的供应商确定为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3.3 建立低碳奖惩考核机制
汽车研发企业内部要贯彻落实低碳文化观,倡导低碳行为,除了理念引导,制度规范外,还要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规范和考核。对低碳行为,企业应给予荣誉表扬和物资奖励。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高碳行为,企业要给予适当的惩罚,约束员工行为。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战略 转换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模式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所谓“低碳经济”,其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关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更是至今为止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重大而根本性地转变。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消费能源的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是不争的事实。能源的过度使用不仅带来了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增加,由此还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点正不断地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并形成了共识。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趋突出,低碳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诸如“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新概念的出现。“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以及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将成为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文明游戏规则,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并引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正蕴育着一场全球性经济的大转型。这涉及到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了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我国正面临减排压力日趋加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成为不容迟疑的重大课题。
二、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展开新的竞争,但是,在这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未在同一起点。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探索、开发和累积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此技术方面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先于发展中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也正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新的世界体系中,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当发达国家在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不断扩大时,并因此增加了一个主导世界格局的新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纺织行业到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到新世纪,以汽车、石化、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集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高碳经济模式,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严重背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相对联系密切,碳排放强度偏高,能源用量仍将继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有上升,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2007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67.2亿吨,比美国高出14%,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4%,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相对脱钩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它们采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而不是高污染,低热值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借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力,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力度,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通过产品进口来满足其国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有效地转移了污染。而我国则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由于出口产品数额巨大,因此基础建设规模庞大,碳排放量大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仍受到以下因素的约束和挑战。
1.政府规制转换的挑战
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做到能源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两者的平衡。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必须要创新,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这些将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2.低碳技术开发的挑战
由于我国在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滞后,产业分散,管理能力薄弱等。未来将会有更多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如何尽快提升低碳技术水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地技术开发组织措施,如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
3.评价指标体系变化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碳排放量,或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使开发和掌握技术的第一个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导者,甚至是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在这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则将再次因低碳模式而拉大差距。碳排放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国家的实力,甚至是企业的实力都将重新排序。碳排放指标对国家、企业、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企业可能看起来充满活力,但可能是因为过量的碳排放量,明天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有些行业现在看起来非常虚弱,但因为它符合低碳发展的趋势,可能在未来将成为巨大的产业。
4.“碳”关税的挑战,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壁垒将增加“碳”关税的壁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碳产品的竞争。国际碳关税将起到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碳关税,一旦实施,将大大削弱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将会下降,就会直接导致的市场份额萎缩。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高碳行业产品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引入碳税可能在某些程度上的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我国企业尽快走在节能、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道路上,强化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面临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的战略意图,但也难免面临“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培育新的产业、创造巨大的财富机会、新的转型机遇、新的游戏规则和新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转型契机,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来临,也将引导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应着力抓住下述的战略重点:
1.企业战略中应尽早将低碳理念作为其战略制定的核心价值理念
由于低碳经济全面而深刻影响着企业业务运作,因此,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价格、产品市场,甚至于国际贸易政策,这些将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低碳环保的背景的突变,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基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评价标准也将与以往不同。因此,企业战略的理念必须是低碳理念作为新企业战略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一新的战略理念的引导下,企业战略在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核心能力培育、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绩效的评价标准等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决策。企业战略目标也将实现多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人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企业战略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直至实现“零排放”。
2.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把握新的战略投资机会,形成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未来数年清洁能源产业将为各国提供大量机会。低碳经济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带给企业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由于低碳经济影响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企业投资或可涉及的项目也将在多个方面,如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开发和交易、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高能效的工业、建筑、交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3.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应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机。由于低碳经济涉及多个行业和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企业在这些领域应力争在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
4.选择更有利的技术发展战略,防止落入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的“锁定效应”的陷阱
所谓"锁定效应"就是指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的依赖性。如果我们能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及早筹划,选择构建“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不走已经被证明过时的常规之路,跳出对高碳产业和传统的化石能源技术的路径依赖,就能有效地避免高碳产业和高碳消费的锁定,获得高起点的发展机遇。
5.以节能减排及经营活动中“去碳化”作为重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发展低碳经济更多地应关注节能减排上,即应在所有的价值增值过程中推进“去碳化”。
6.结合国情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率
既要避免简单模仿发达国家依赖于高碳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低碳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如新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的代表,其价格往往要高于传统能源,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汽车;再如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传统电厂成本的数倍。因而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还需要考虑市场的培育和成熟度,那种不顾实际的消费能力的盲目发展则可能欲速则不达,不利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1999:《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严勇,祝方译.[英].安德鲁,坎贝尔等编.1999:《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邱琼译.[美].斯图尔特.克雷纳著.2003:《管理百年》.海口:海南出版社。
关键词:旅游低碳产业链机制
自上世纪开始,旅游业在全球各地发展迅速。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但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其中,全球旅游总人次首次突破百亿,是全球人口总数的1.4倍,达105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4.8%;全球旅游总收入达5.17万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了3.6%,相当于全球GDP的7.0%。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依赖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同时,旅游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也对气候变化产业了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全球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交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部门开始关注旅游业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开始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低碳旅游、低碳出行方式渐渐成为一股潮流。低碳旅游就是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以旅游者为主体而设计的低碳交通、低碳住宿、低碳游览、低碳景区、低碳购物、低碳娱乐、低碳消费的活动。旅游业低碳化的过程就是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经济发展。然而,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供给系统、消费系统和支撑系统,如何实现各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首先需要明晰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系统如何协同发展。
二、旅游低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
旅游产业链是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产品为纽带把旅游系统的各个要素链接起来的。在旅游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行业通过提供旅游相关服务而组成了一个链状的结构,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众多的产业部门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让旅游产业链正常运转。其中,围绕旅游核心企业的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餐饮、商店、车船及休闲娱乐设施,同时还涉及到农业、建筑、园林、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旅游核心企业是产业链上的要素,而其它相关产业和部门则为产业链的动态链接与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因此,要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化发展,产业链上所有的要素都能低碳化发展。其中,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必须首先实现低碳化发展,如图1所示。在整条产业链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游客而开展,首先游客必须有低碳的意识和行动。作为旅游业三大核心企业旅行社、景区和酒店,作为整个旅游活动的前端企业,在形象推广、营销、环境营造等过程中,必须低碳化,这也是旅游业低碳化的基础。供应链上的交通,是碳排放最主要的贡献部门,只有通过设施改造、技术提升、加大宣传等方式,才能为低碳化发展树立形象。而商业街区与休闲娱乐场所,则可以通过碳汇体验、环境营造、宣传等手段,为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支撑。
三、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协同机制及路径
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国际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节能减排是核心
低碳经济理念由发达国家提出, 随后这一名词也引入到我国,在实施中应注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吸收有关新能源、技术创新等积极内容,又要充分体现我国的国情、发展阶段和利益。
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是在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带来的传统环境问题之后倡导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 要加速发展;三则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不应以单纯的碳减排为核心,而应以节能减排为核心, 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 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在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的同时, 必须兼顾传统工业生产能效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对其加以绿色改造,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和环境新技术、新工艺、重大装备, 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在绿色经济框架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低碳选择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
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 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 扬长避短,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 之所在。
关键词:低碳农业;核心产区;困境
中图分类号: F31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03-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以上,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发展生态农业系统可以减少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河南等粮食核心产区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农业发展方式同样亟待转变。
1 低碳农业发展困境剖析
1.1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反映了水利设施“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进行大规模建设,在提升抗灾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之后30年里,全国仅修建各类水库827座,不及前30年的百分之一。以河南省安阳、鹤壁、许昌、商丘为例,2009年各市已配套机电井占总量的97.55%,平均61.44亩耕地拥有一眼机电井,离国家50亩地一眼井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1.2 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是土地的粮食,但是如何为农田“营养配餐”,减少环境污染增产粮食却是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2年我国化肥用量增长了6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31%,简单依靠大量化肥投入已经很难再度实现农业大幅度增产。调查显示:传统的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使用率高达32.53%,复合肥占到34.09%,缓控释肥仅占到24.38%,农家肥也只有9%左右。
1.3 土壤固碳手段落后
过度翻耕、湿地排水、过度和不适时的机耕、无投入或低投入生产都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加速土壤退化。相反土壤恢复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恢复土壤肥力。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把严重退化的土地恢复为草地和森林,平衡施肥、轮作、秸秆还田以及灌溉等。目前我国农田土壤固碳手段主要有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和平衡施肥,调查发现,固碳手段中秸秆还田率最高,达到79.43%,而保护性耕作仅占25.07%,平衡施肥比例为29.75%。
1.4 化学农药过度使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面积达1.8亿公顷次,受污染农田近1,330万公顷,土壤中累积的DDT总量约为8万吨。然而,农民对于农药危害却所知甚少,在对滑县留固乡、鹤壁浚县、河北邯郸磁县以及安徽宿州萧县的341名农民进行调查中有55.43%的农民回答“否”,44.57%回答“是”,正是由于农民对农药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增。
2 政府作为
2.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淘汰农业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等生产方式,积极进行高效生产,降低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平衡。其次,积极调整农业生产中的能源结构。既要充分进行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又要进行风能、地热能、水能等低碳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推广应用低碳技术
推进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和农业投入品技术创新,逐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更好的促进低碳技术为农业发展服务应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低碳农业技术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国家投入,拓宽渠道;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特别是要重视县乡两级农技站的建立和运行,加大研发资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投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共研、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2.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加大对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引导、带动、激励企业、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同时,政府还要针对农户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等。例如对水利设施经营者实行减免税收、银行专项优惠贷款;对农户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其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补贴性激励机制,政府补贴性激励机制是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定心丸”。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林业.世界林业研究,
2010,(23).
[2] 杨志,郭兆晖.低碳经济的由来、现状与运行机制.学习与探索,2010,(2).
[3] 张新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农业经济展望,
“低碳”这一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从这一概念衍生出的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金融、低碳生活等将影响世界、改变中国。其中,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调整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近年来,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目标的低碳发展理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降能节约。”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对低碳农业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重点考虑的领域之一,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中,有一些生产习惯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广西忻城县土肥站副站长蒙代表以施肥为例说,由于当地雨水比较多,暴雨通常会造成农田被淹没,传统的施肥方法使肥料的流失非常严重,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还污染环境,农民急需要一种能够控制释放速度的肥料。资料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约有50%以上的氦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
张全国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建议,他认为,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他还提出,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给排水、绿地等碳减排与扩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科技支撑农业生产低碳化
尚勋武说,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低碳可做的文章很多。可以说,在农业领域,实现低碳可行性很强。
他说,农业多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如何做到低碳。他具体举例说,从农业投入品来看,比如水资源,农业耗水很大,但现在用水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水用于灌溉,还要消耗电能,如果节水,就节约了灌溉用能,也就低碳了。
张全国则对低碳农业给出个概念,“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他进一步解释说,低碳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在农业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低碳农业还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如何推行低碳农业,尚勋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加强技术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多推行低碳技术。二是生产模式的创新。比如集约化生产,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推动集中生产、经营,提高效能。
张全国也持同样的观点:通过提高低碳农业的技术含量,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肥料研制的科技发展为例,我国在肥料技术研发上支撑了施肥的低碳化。来自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的刘建文代表表示,近年来临沭的肥料企业在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缓控释肥在低碳方面成效显着。他举例说,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金正大集团研发并推广的上百种缓控释肥产品,适合我国大田作物。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为钢代表归纳了缓控释肥在低碳方面的优势: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改变了化肥因溶解过快、养分流失而难以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养分不同需求的缺点,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简化农作物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节本增收。
对于用科技支撑低碳农业发展,张全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他建议:第一,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第二,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第三,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
农村生活低碳时代来临
低碳方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上大有作为,农村发展低碳的条件也已经成熟。张全国说,发展低碳农业,要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
20年前,将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就是农村低碳的先行者,村党总支书记傅企平代表介绍说,建设“低碳”生态乡村,是农村发展的金钥匙。“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农村也应挑起担子。”傅企平认为,未来“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西部农村大量推广太阳能灶,会大大减少因燃柴(草、木)、燃气、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启兴说。他说,我国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最适宜大量推广太阳能灶。任启兴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太阳能灶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满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灶的需求。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 能源行业 机遇 挑战 创新
引言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显著降低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减少碳基能源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寻求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绿色GDP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影响如表1所示。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从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层面上升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导向和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也成为各国化解金融危机、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最高、最终目标
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落缓,世界各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其化解危机、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提出了针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议以保证其以低碳经济为引领,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保障。
英国—激励低碳经济创新,引领世界发展战略。英国政府不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者,也是率先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倡导者,还是通过出台《气候变化法案》第一个对碳排放建立法规的实践者。从理念到制度保障促使低碳经济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战略》、《低碳工业战略》、《低碳交通战略》等分、子战略以及相关实施计划的出台,使英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也在1990-2010年这20年间下降了25.37%,低碳经济发展效果显著,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德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生态税》,以此提高各类能源使用效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2006年,德国第一个推出以技术战略为指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德国高技术战略》,全面指导低碳经济技术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高技术战略为蓝图,德国绿色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德国政府先后制定了针对能源发展的研究战略及相关法规,并出台了《气候保护高科技战略》、《可再生能源供热法》,全面推动德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美国—发展绿色经济战略,促推新能源战略。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低碳发展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并做出了切实的行动。1990年,美国出台《清洁空气法》,2005年实施《能源政策法》,2007年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并计划推出《气候变化技术项目战略计划》。经过多年的探索,美国试图寻求一个平衡各方因素、综合各种情况并且在可以积极应对气候、保护环境生态的同时有助于能源安全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战略,推动新能源战略。
(二)推动低碳基能源发展并调整高碳基能源结构
现阶段,各国已经掀起了发展地热、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燃料等低碳基能源的。欧盟对其成员强制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提出到2020年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提高到20%,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占比提高到10%。
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将随着产生新的变化。新农业将走向有机、低碳的道路,减少对高碳基能源的依赖;新工业将大力发展低碳基能源、低能耗产业以及资源节约型产业。在社会生活层面,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出行将更为重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城市绿化、废物处理率将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将得到长足发展;环保住宅、节能家电将是人们生活、消费的方向。
(三)制定绿色新标准以发展绿色新技术
新标准、新技术是新时代持续发展下去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新标准方面,绝大部分国家通过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能效效率、单位油耗标准,鼓励开展研发节能产品、强制建设项目开展能源认证、引导交通使用新技术燃料等手段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
在新技术方面,美、英、德国推行清洁煤计划,通过将先进的清洁煤技术向市场化阶段推进;英、德国开发低碳发电站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积极发展CCS技术。
在未来,由于低碳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最先拥有这些低碳技术的国家和企业也随着成为主导和垄断者,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全新的技术和贸易壁垒。
(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碳排放交易权、财政税收等市场化经济手段逐步引入并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碳排放交易的国家,于2002年正式实施排放交易机制。2003年,美国适时推出区域温室气体计划,并在芝加哥成立气候交易所;2005年,欧盟在公司层面实施碳排放交易;2008年日本在企业之间尝试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2012年中国正式批准上海等7个省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碳交易正在使一个新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迅速扩张。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从而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低碳经济时代能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有助于中国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传统竞争领域相比,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中国能源公司与跨国能源公司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战略赶超相对容易。能够抓住低碳经济刚刚兴起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抓紧实施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稳妥发展新兴低碳业务,接替发展速度将逐步减缓的传统业务,则中国能源公司将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低碳型能源公司。
二是有助于中国能源行业突破资源约束。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程度低。如果中国能源行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合资合作,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可以在国内外获取大量低碳和无碳能源资源,迅速构建起新的核心业务,有助于打破现有业务所面临的资源缺乏困境。
三是有助于中国能源行业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在国内外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低碳和无碳能源,研发和转让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出售核证二氧化碳减排量(CER),利用捕集二氧化碳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开展碳排放交易业务等,中国能源行业将形成众多新的以低碳技术利用为核心的效益增长点。
(二)挑战
一是节能和提高能效、能源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调整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很可能将导致石油消费下降,至少会较大幅度减缓石油消费增速,进而影响中国石化主要产品的消费需求。中国政府披露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指出,中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必将导致终端能源需求总量的减少。其中,煤炭的需求总量减少最多,其次是石油、热电以及电力。
二是现阶段中国能源行业已经面临行业资源短缺、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升级换代、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市场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又将面临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减少碳排放的巨大压力,这必将会导致投资大量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增长。
三是与跨国能源公司相比,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与CCS技术等是能源工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开发低碳能源实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较少,面临内外部双向发展压力,整体处于劣势地位。
四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碳关税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已有部分发达国家拟对中国等暂时不承担碳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征收的碳关税以及各种名目的绿色贸易壁垒,这必将对中国能源工业一体化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
低碳经济时代能源行业的创新
(一)从国家战略出发建立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提出明确的框架,再从法律法规、政策建议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辅助和支持。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对属于低碳发展特定行业适当优惠,对符合低碳发展的特殊技术予以补贴。从实际出发鼓励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推广实践以及实质性的引导措施。
(二)树立低碳知识产权的观念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技术将引导能源行业勘探、生产更多更新的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目前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主要由发达国家公司所控制,这些低碳技术不仅仅是公司利用专利制度保护其创新成果,而是更广泛地通过知识产权圈占创新空间,垄断技术,限制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自由,给竞争对手的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业务发展都设置了壁垒,从而实现其自身掌控竞争主动权的战略目的。因此,我国能源行业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不仅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速赶上发达国家,更需要积极应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为发展低碳能源创造先进的技术条件。
(三)打造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为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必将走低碳能源发展道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发展低碳基能源,加强低碳基能源利用,持续加强环境保护隐患治理,创建清洁生产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源头上做到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打造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国情的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能源行业和人们息息相关,上到国家安全,下至百姓衣食住行。因此,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能源行业不仅在自身的生产中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效、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在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还应该与政府相结合,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媒介工具,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的宣传,努力引导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及其利益相关者转变其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对百姓而言,将绿色低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反作用于能源行业和政府,使真正的绿色低碳生活多层展开。
参考文献:
1.阿斯普朗德.清洁能源投资:太阳能、风能、乙醇、燃料电池、碳信用等行业的绿色贸易指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9
4.世界银行著.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译.世界碳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机遇 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我国应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及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在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城市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特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要求控制的概念。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世界经济新浪潮下的新的革命——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模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
1.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经济发展拉动能源需求
中国作为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煤炭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实施碳减排必然要消减各部门的煤炭使用量,这必然对这些部门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2.高能耗企业转型问题
《京都议定书》要求减排温室气体问题的实质,涉及到能源消费总量和效率问题。长期看,电力企业多数都是火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一旦数年后中国承担减排义务,电厂将面临巨大环保压力。对以钢铁业为主的重工业有直接影响,则是钢厂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和减量。
从这一意义上看,今后国内新建钢铁项目,其入门的门槛更高了,而且一些能源消耗特别高的企业要开始考虑转型问题。
3.鼓励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更新或改造现有锅炉设备,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等技术性能,降低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火炬的燃烧效率,使可燃气体充分燃烧,以减少甲烷的排放;应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如:采用高温燃气透平技术、再生电力和改造技术、热电联产技术等;注意提高电力输送环节的效率,避免由于输电线路的原因导致能量白白地浪费。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以天然气替代燃料油作为主要燃料,以液化石油气替代柴油等,此举减排效果显著。我国石油行业应当注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国家应当采取恰当的经济杠杆激励石油行业改造传统能源利用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将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现在完全可以把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包括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同时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对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合、转型,走低碳化道路。
三、理性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1.加强对能源结构的调整,面对能源枯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能源枯竭。据相关科学验证,全球已探明的各类能源资源将在100年后完全消耗殆尽。面对这一现状,我国有必要加强对能源资源结构的调整,通过研发清洁能源来代替各类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水电、核电以及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而且这些能源都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及技术积淀,因而可以加强对水电、核电以及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此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的提高。
2.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
我国正处于能源重大决策的关键时刻,我们不仅要满足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对现有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而且还将直接加入提高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实力较量,中国不会在这一轮国际竞争中掉以轻心。能源危机在全世界时隐时现,即使在全世界都拥有优势传统能源的美国,在能源问题上都出现了危机感。在研究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方略时,十分关键的一点是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对未来能源技术的把握,将在很大程度上把握未来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碳减排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3.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
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5%。为此,“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其中包括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换句话说,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能源发展将备受关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业源产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通过电力体现,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常规化石燃料,不仅能效接近100%,而且碳排放趋近于零。近年来,各国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如美国曾提出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我国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据此制定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而该规划的核心是“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装机目标,逐步降低火电装机比例”。这一规划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动发电产业结构转型,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发电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高效能源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总言之,中国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化发展的手段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以政府手段和道德手段为辅。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处于高能耗阶段,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使得中国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换言之,减排空间、碳减排技术创新与合作的潜力较大。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所以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我们应该用于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潜在契机,勇于创新,坚定地跨出低碳经济发展第一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寻找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卫平.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全球合作框架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