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11:51:06
导语:在网络经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网络广播的基本运行原理
所谓网络广播技术,就是可以使听众在互联网上实时收听广播的一门技术。网络广播是一种以媒体流传输的广播形式,也是一种可以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的广播形式。它在传输完文件头后就可以开始运行,与此同时传输仍在继续进行,媒体流允许听众在传输文件中间就可以接收媒体信息的起始段,跟随着媒体流进行收听。以往在互联网收听广播都需要先下载广播内容,然后才能播放。听众的等候时间较长,极大地影响了其实用性。但是现行的数字音频网络广播是按照一定算法,将实时采集压缩后的数字音频文件或者存储在存储器上的数字音频文件,通过网络按照传输协议以数据包的形式将音频文件传输到网络广播接收端,然后经过网络广播终端进行转换后还原成音频模拟信号,经放大后传送到扬声器。每个网络广播终端都是一台具有音频编解码和网络通信功能的嵌入式计算机,并且都有自己独立的IP地址,按照网络协议进行通信。
(二)网络广播协议
以往的互联网数据传输都是采用TCP/IP协议,该协议不能实现流媒体技术的传输,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协议标准,即现行的实时传输协议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它支持实时多媒体传输。RTR位于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之上,专门用于多媒体数据的传送。RTP在UDP数据包的头部加上时标和序号,为的是在接收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音频数据的原样。在接收端就可以根据时标和序号的信息,不论数据是否丢失都能如实再生复原数据包,并且能够同步复原音频和数据。RTCP专门用来监视网络传输质量,当带宽变窄时,就会及时通知发送端调整发送,再继续多媒体流的传输。
(三)网络广播实时音频的应用
当前,要实现网络广播的传输需要一台主控一台主控计算机即音频服务器、一套广播软件或者服务器软件组成数字网络音频广播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音频文件以IP流的方式发送给远端网络终端。对于用户终端,则需要一个固定的IP地址以及网络模块、一个专业的数字音频解码装置(可以是软件也可以硬件)和功放控制单元。实时音频的实现需要诸如LiveAudio的可以支持音频流传输的软件,来自动识别和播放所有嵌入或链接到Web页面的音频文件。或者利用实时音频RealAudio文件来播放实时媒体流,RealAudio文件必须由RealAudio服务软件提供,并且用RealAudio播放器播放。RealAudio文件是一种URL文本文件,它建立Web服务器与RealAudio服务软件之间的链接,即RealAudio编码器在互联网上将WAV、AU和PCM格式媒体流压缩成RealAudio格式的RealAudio文件,送入RealAudio服务软件的服务器。然后,RealAudio播放器再通过RealAudio服务软件调出RealAudio文件进行播放。
二、网络广播的特色及优势
数字音频的网络广播克服了传统调频寻址广播的兼容性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低、功能单一、安装复杂、故障率高、维护不便等缺陷,将数据传输建立在网络的通用平台上,在很多方面具备独特性和优越性。
(1)运用领域方面
听众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可以点播收听错过的节目也可以重复收听喜欢的节目,而且网络能为受众提供广阔的发表意见空间,通过在网站上设置论坛、民意调查及编辑信箱等方法,可以与网民形成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从而获得读者的反馈信息、新闻线索,这充分增强了广播的开放性,提高了听众的忠实度,也极大程度地拓宽了广播的运用领域。甚至有些语言学习、在线教育、文学、旅游等内容丰富、吸引力较强、反响较好的节目还可以在网上让听众“付费下载”、“付费点播”,实现二次出售。
(2)功能方面
网络广播可独立控制每个终端播放不同的内容,局域网内200个终端甚至甚至可以同时播放200路节目,网络广播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广播系统的诸如定时打铃、分区播放、消防报警等基础功能,而且还具备图文和数据信息的传播、终端自由点播、终端间双向对讲等功能。网络广播的有直播和点播两种主要播放形式。直播主要用于重大活动的及时报道;点播则是将节目根据内容做成一个个片段,听众可以根据标题或分类选择所喜爱的片段来收听。
(3)传输方面
数字音频传输的距离得到无限延伸,可以运行在跨网关的局域网和互联网上,支持大范围的重要应用,从主广播区到分广播区集中控制广播,实现快速、可靠的信息沟通。其传播突破了国界地域,也不受发射功率的影响,既突出了全球化又注重本地特色。网络广播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与广播同步互动交流的优势,可以与听众进行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
(4)音质方面
由于采用了网络传输技术,使音频信号无传输干扰及失真。采用MP3压缩算法,不但占用网络带宽低而且音质保真度得到提高,采用了44.1kHz、16Bit采样128kb/s速率,压缩通频带(线路输出))20Hz~16kHz,失真度不大于3%。
(5)故障维护方面
服务器即Windows操作系统与主控制器提供了双重保险,如果一方故障,另一方可以接管所有终端,确保整套系统基本功能正常运行,而且因为网络广播本身是基于双向通信TCP/IP协议工作的,因此实现了交互方式广播和远程AOD功能,双向广播终端和具有点播功能的网络功放,可通过遥控器询问服务器进行远程点播或预约播放,无需额外的维护。综上所述,数字音频网络广播系统在应对高清晰音质、节目互动、跨区域联动广播、远程广播等领域的要求完全游刃有余,而且网络广播系统的安装很简单,只要在网络联通的地方,接上数字广播终端即可,既节约了费用,又免去了重新施工布线的麻烦,而且还是对网络应用的一个有力补充,数字音频网络广播系统不论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还是其他网络媒体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网络广播技术的现有问题及发展势头
毋庸置疑,当前的数字音频网络广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网络的不稳定性对网络广播的影响。网络由网络设备和联网的计算机构成,网络设备故障引起网络问题的可能性比较低,绝大部分的网络不稳定现象都是由联网的计算机引发的,如计算机病毒、黑客、软件故障、电脑硬件故障等。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严禁一机多用、加装防火墙的管理措施来解决,而最彻底的方式是采用非PC架构的嵌入式专用数字广播主机,这样整套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就完全避开了电脑病毒、黑客的影响,稳定性可以得到空前的提升。同时,设备价格较高也是网络广播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前文所述数字音频文件的解压,必须是PC+专用软件或者专用解压芯片,而且每个终端都必须有自己的IP地址。当前我国并没有专业的芯片级开发商,只能用嵌入式微机的专用解压前芯片来解码,因此价格会比较昂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应该加快解压芯片以及其他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大幅度地降低数字音频设备的造价。当然,广播数字化、网络化为广播进入网络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网络广播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网络广播中,网络广播将作为一个声音、图像和数据混合的资料库全方位开放,供全球的人们随时随地随意互动查询。在这样一个资料库中,没有现成的节目,只有可以组成节目的单元,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去组合各种自己所需要的节目。比如新闻、消息、评论、录音报道、专题报道、热点话题、不同的主持人、不同的用户等可以自由组合或者自成单元。同时,高新技术与广播的融合以及数字化信息排列的无序性,使网络广播可以实现无数次的自由组合,使得网络广播的内容变化无穷,从根本上改变了广播展示自身的状态。作为广播与网络的强强联合,网络广播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21世纪广播改革的一条必走之路。广播通过与网络的联合,增强了广播的立体化程度,而网络也因此变成一个专业的技术平台,内容方面则会出现策划、信息采集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网络广播必然在未来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和活力,得到巨大的发展和繁荣,也必将成为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成为新型经济的前沿产业。
关键词 网络经济 企业管理 电子商务 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本基础上的经济形式,是由直接从互联网或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全部或部分收入的企业构成的经济。网络经济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层是互联网基础建设,包括了提品和服务用的网络基础建设的公司,即提供电信和光纤骨架、互联网拨号接入和入网设备的公司。第二层是互联网应用,如电子商务应用、互联网咨询服务、多媒体应用、搜索引擎软件、网络远程教育等。第三层是互联网中介商,它借采购者和销售者以提高电子市场的效率。在线经纪人、互联网广告人、门户商和在线旅游等均属这一层次。第四层是互联网商务,包括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在线零售交易,以及其他企业到企业(B to B)和企业到消费者(B to C)的交易。以新经济形态出现的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有其自身的诸多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性。电子网络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加大了各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加速推进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
2、全天候性。由于互联网每天24小时的在线状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全天候进行。
3、直接性。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直接发生联系,实现“产销直接见面”。
4、速度性。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送信息,实时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使经济节奏大大加快,经济周期缩短,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的竞争。
5、创新性。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经济,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促进网络经济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要有技术创新,还要有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
6、虚拟性。主要是指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其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它是网络外物理空间现实经济的延伸,二者相互并存,相互促进。
7、可持续发展性。网络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消费都是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如软件业,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为人类创造财富开辟了新的渠道。
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
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我国已建成了一个接近世界水平的通信网络,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确立。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的规模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CDMA 网络建成投入使用,移动通信网实现了数字化;国际通信网由卫星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光缆为主的天地互补的国际通信网络;数据多媒体业务迅速发展,IP网络方兴未艾。
2、支持网络经济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分别以超过20% 和34% 的年均增速持续、快速发展。2001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25 万亿元人民币,产值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65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24% 。中国光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技术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电子产品正朝着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到2001年,中国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达187 个,开发公用大型数据库3000多个,全国计算机拥有量超过3500万台,互联网用户达3370 万人,广播、电视覆盖率接近49%。
4、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金桥”、 “金卡”、“金关”、“金税”等“金”字系列网络工程投入运营,对加快电子信息、金融、外经贸、税务等领域的现代化步伐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内部网和外部网建设快速发展,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
三、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其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第四步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则如鱼得水,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工程处)
参考文献:
[1]肖曙.信息技术讲座.网络经济课件.
关键词:网络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影响;对策研究
引言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也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以信息为主导、以互联网等先进传媒为载体、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过渡,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世界步入到了网络时代。
1 网络经济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具体来说,网络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便捷性;(2)直接性;(3)可发展性。
2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2.1 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单纯地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终端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
2.2 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金融系统、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2.3 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企业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2.4 对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2.5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影响是:从企业内部来说,要直接触及到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使管理层次分明,并不断减少,管理幅度明显变宽,决策更多地向客户靠近,向经济前沿靠近;从企业外部来说,要求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互相渗透更容易,让同行企业形成以专业化联合的、共享过程控制和共同目的为基本特征的企业间组织方式。
3 网络经济中企业管理的创新及对策研究
3.1 将知识管理上升为企业管理的新重心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纽带,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向,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计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3.2 优化组织结构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的设计原则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首先,组织设计的基础应由传统的物资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其次,组织设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效率性转向适应性;最后,组织能力强化的重点应由资产的竞争性转向员工和企业的学习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的简化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来提高其反映能力,并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
3.3 加强生产管理,促进供应链的网络协同
在网络经济时代中,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供应链管理,让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网络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协同,使相关企业能够协同性地加强实施关键的业务流程,并能充分利用同一资源或进行同步化作业,共同承担责任,确保质量和履行各自的义务。
3.4 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网络意识
随着网络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发展,现代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创造出适合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需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管理状况,全面地认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运用创新管理理念,运用新举措,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4 结束语
网络经济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若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就必须通过制定或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及时、主动地适应社会网络经济环境,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网络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于伽.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J].经济视角,2005(7):21-22.
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受神经生理学和生物解剖学研究的启发。一个简单的神经细胞通常称之为神经元,细胞的胞体是一球形,由胞体延伸出来的主要管状信号传输神经纤维称为轴突,胞体上其他又细又短的纤维称为树突,整个神经细胞—胞体、轴突和树突—都包含在细胞膜内。胞体和树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在轴突的终端附近,通常分成许多分支,称为突触区域。突触将一个神经元的信息传给其他神经细胞。信息从突触前细胞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信息通过突触的传递称为化学传递,因其利用化学物质的扩散来完成信息的传递。神经元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具有相似或相关功能的神经元通常相互连接。紧密连接的神经元通常在神经系统中聚集在一起(它们具有明显的解剖学特征),其主要原因是短突触更有效:它容易生成,所费材料少,占据更小的空间,且传递信息快。这一结构的形成原理可用于城市规划、网络建没和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组织行为。自组织特征映射算法便是基于这一结构的形成原理而设计的。大脑大致包含了数百个这样的细胞聚合块,它们的形状多为球形和盘状。短的连接出现在同一结构中,结构和结构之间由大量长神经纤维形成的束来连接,球或盘的顺序连接称为通道。大脑便通过这些以复杂方式连接起来的神经元形成的网络,处理各式各样的从外部世界输入的信息。由于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表示通常用一个数字向量来表示,这一表示使得人类在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脑是利用神经网络表示外部世界刺激,神经网络亦可用一组向量表示外部事件的刺激,但其计算方式却与现行的数字计算机的运算方式大相径庭。
2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功能
(1)联想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使其具有分布存储信息和并行计算的功能,所以它能对输入其中的信息和输入的模式有联想记忆的能力。
(2)非线性映射。在大多数的现实的设计中,大多数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前不能建立线性的关系,导致不能在这种类型的系统上建立相关的熟悉模型。而设计合理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十分精准的逼近非线性映射,利用它的这一优良的能力,可以建立多维非线性函数的通用数学模型,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
(3)分类与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对输入其中的样本具有分类与识别,能力十分强大和精准,区别于传统分类方法只能局限于同类相聚、异类分离的识别与分类问题,神经网络对非线性曲面的逼近一类问题也有很强的解决能力。
(4)知识处理。人工神经网络获取知识的路径与我们人类相同,也是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分析进而发现规律从而获得相关知识,并进一步在神经网络中储存。神经网络的另外一大优势,就是可以缺少先验知识的条件下,自动通过从输入的数据中抽取特征,发现规律,并构建成适合于表达的规律。
3人工神经网络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1)信贷分析.对于这类型的,信用评估的机构要有特异性的,基于不同申请公司的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结出信用判断的条件,即使是这样的复杂,判断失误的机率也是较大的,最终的后果是给信贷机构带来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而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成果即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系统,由于神经网络评价系统的机理是:将需要贷款公司填写的申请表中的关键信息编码为向量输入系统,输出的是公司的实际的信用情况的客观评价,同时还要输入上千例的历史数据对网络进行校正,以提高准确率。这样一方面可给出较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从事信贷分析的人的主观性造成的错误。正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系统的种种优势,故其在在金融风险分析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2)市场预测。预测是为决策服务,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决策盲目性,降低风险。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市场预测的一个实例是期货市场的神经网络预测。它是根据某期货市场每月平均期货价格、价格不定性和市场心理指标量等因素,建立较为准确可靠的市场模型。该模型的训练数据覆盖了3年时间,它不仅能判断价格的未来走势,而且能在走势持续一段时间后预测到价格的反转。神经网络市场预测在股票走势预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宏观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
伴随着现代化办公环境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均将自动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纳入到发展日程之中,有效的促进了办公效率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也逐步的完善了机关单位日常的办公流程。档案文件作为机关单位对于各项日常工作考核参评的重要依据,因此,加速对其电子网络化发展也同等重要。
一、网络环境影响下机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收集难
1、国内办公软件无固定标准。当前我国在自动化软件办公设备方面无固定标准,机关单位在选择办公软件的类型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在一些电子文档形成与传递的过程中文件档案记录的结果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在对这些诸多文件进行收集期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阻力;
2、整理电子档案的意识薄弱。由于传统的整理档案模式已经在人们脑海中定格,其思想观念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扭转。在以往的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中以纸质档案为主,而随着电子档案不断地出现,并在档案管理方面趋于一种主流形式,机关工作人员对此不能迅速适应,在整理电子档案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意识上的薄弱发生遗漏。
3、档案管理者技术水平不足。机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在起草、制定以及修改电子档案的各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电子档案时常会因其操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被忽视。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了电子档案是否能够顺利收集。
(二)归整难
1、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在机关单位中,并未配备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常身兼数职,由于工作重心的不断变化,现代化新设备以及档案管理方法就受到了限制,诸如多种因素都导致了档案规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2、多元化的网络办公环境。现代机关办公的环境受到多元化的网络环境影响程度较深,无论是档案的形成、档案的载体以及档案的内容等都具有着多元化的选择取向。传统以纸张为主的档案被电子档案所替代,而且会在档案形成中增加多个传真件与修改稿,这就使原本的档案规整方法收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保存难
1、电子档案保存技术存在缺陷。众所周知,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类软件与硬件的更新换代相当快。并且很多机关档案观并不具备档案保存的条件。一些行政机关在将有效档案存留于档案馆之中期间,这些档案并未得到妥善的保存。
2、档案保存不具备实效性。现阶段很多机关档案都是打印件和复印件,其文件寿命与纸张质量、复印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另外,行政机关单位所使用的打印材料也成为档案保存是否可以具备时效性的重要参照标准。
二、网络环境下解决机关档案管理的方法对策探究
(一)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力度,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为了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正轨,有效地解决机关档案的整理与收集工作中存在的诸类问题,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机关单位应当将立法工作摆在第一位。立法工作是机关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有效保障,面对多元化的网络环境,只有依照法律的强制力与权威性,才可以建立起机关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运用法律法规为机关办公营造优越的档案管理环境。机关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日常档案文件进行全方位收集的工作。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相关培训,使其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而且还要尽快地使其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
(二)强化技术运用能力,构建优越基础设施。在网络环境影响之下的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加强机关档案妥善保存事物种,机关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加强档案保存工作能力。首先,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运用能力。面对新型档案管理,要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区别对待。较高的专业档案管理知识和较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实现有效档案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就是要努力构建优越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新形势下,在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优越的基础设施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一种必要因素。
(三)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档案管理方法。从目前机关档案管理的状态来看,网络环境之下的机关工作相当艰难。想要实现对机关档案的有效管理,要切实做到对档案进行充分收集,因此而需要一种完备的工作制度予以指导。由制度着手,对机关档案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无论其是否身兼数职,在制度的规范之下,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应受到一定的约束,其自身应当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不管是机关单位中的纸质档案,还是形成文件的电子档案,都应当引起相关负责人员的充分重视。另外,在档案管理方法上,每一位机关档案负责人员都应具备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到每个人而言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的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与现代管理模式与设备相适应的,都能够对档案的新内容、新形式以及新载体有着全新的见解,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网络环境下的机关单位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三、网络环境影响下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愈发向着多层次方向发展,首先,机关档案的形成过程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可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专人手工书写。手工书写即是指有机关专门文书进行手工起草文件后,再进行电脑录入的过程,最终形成机关单位的正是文件;第二,直接键盘录入。此种方法即是机关文书直接运用电脑进行文件的起草,之后经过再次修整,进而形成一种规范的电子档案;第三,数码影像设备记录生成。其主要是指在机关单位召开重要会议或者举办重要活动期间,运用录像机、摄像机等设备对声像进行有效记录,形成具有动感的视频材料或者音频材料。其次,机关档案载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随着政府机关单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不断加大力度,以往的纸质档案形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新型电子档案愈发增多。这种以电子档案的载体呈现出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声像影音、电子录音的记录方面,然后再将这些声像材料放入磁盘或者刻成光盘形式进行保存。
结束语
总之,在网络宏观环境之下,全面做好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发展就显得尤为现实且必要。同时每一名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面对新形势下产生的诸类问题事项,也需具备全面统筹的视野,自各个层面了解需完善的章节事宜,以此做到了然于胸,并能够就网络环境对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问题,予以全面击破与解决。
【参考文献】
[1]邵景霞.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12,27(2).
[2]李健.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档案系统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6,6(6).
[3]王玉超.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
关键词:电子商务 存货 存货管理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在网上进行购物,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淘宝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淘宝网店便不断的涌现出来。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对存货成本的管理,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公司发展的存货管理模式。
一、 存货管理的概念和综述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很多企业中,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企业存货的确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于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经常处于销售或者耗用重置之中,同时,它将在一年或者更长的营业周期内被出售或者耗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现在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将很快的取代老产品,使之前的产品不断的贬值,迫使企业低价出售,此时,公司的利润就降低了;积压在仓库的存货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成本,比如管理费,仓储费等,存货在管理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损坏和丢失等情况,这些都给公司带来了很高的成本。
2.存货的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出初始计量。存货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的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售价金额法核算的存货成本,实质上也是存货的实际成本。企业外购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购存货的成本就是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3.存货的核算
存货核算是指对企业存货价值的计量,用于工商业企业存货出入库核算,存货出入库凭证处理,核算报表查询,期初期末处理及相关资料维护。存货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材料的出入库成本核算分为实际价核算和计划价核算,在实际价核算中又分为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和个别计价五种方式。进行存货计价的时候,计价方法是按某个仓库设置的,每个仓库只能设置一种计价方法。
4.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管理是指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存货的目的。保持适当的存货量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还可以减少对公司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存货管理系统和软件缺乏研究
现在的中小型公司对资金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还没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对于管理还不是非常严谨的中小型网络销售公司来说对存货这块的要求也就不是很高。由于存货的种类比较繁多,数量比较多,所以使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不能给公司的资金管理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 很少有公司使用ERP管理系统,即使用了,也只是满足自己公司经营的某一方面,很少会去研究其他的功能,因为这些小型公司的实际管理水平达不到这个软件本身的管理理念。 以某销售工艺品的网络营销公司为例,该公司使用的是E店宝软件,属于ERP的电商管理软件,虽然每个月都会进行盘点工作,但是只是注重存货的收发管理和实物数量正确,忽略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在实际操作方面,无论是在订什么货、订多少数量,还是存货的分类存放等都是为了降低存储成本,但是实际上还是很难完全达到这些标准的。
2.缺乏对存货本身性质的认识
其实存货是属于负债的,很多的公司却认为存货是公司的资产,是公司财富的象征。正是因为这种观念让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使存货的成本不断的增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过时的思想,某公司总裁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句话道出了存货管理的真正内涵。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存货确实是资产,但是大量的积压存货,势必会带来很高的储存成本。然而,大量的资金被存货占用了,不能更多的去用于产品的推广和其他方面,就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存货就是公司的一种负债。
3.公司在存货的周转方面比较弱
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中,一般是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支付货款。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在采购管理上也没有明确的计划,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存货周转率低,也会造成流动资金的短缺。对于一些热销的产品没有做充分的存货准备工作,但是有些相对滞销的存货却进行了积压。仍以该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是在淘宝网上销售工艺品的,还有实体店。其进货是整包进货,进货后会把一部分拆成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顾客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但是在分拆的选择上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到底是拆什么型号的、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拆、拆多少,这都是有讲究的。因为如果多拆了,万一人家要整包的就没有了,少拆的话万一人家要很多散的,就会不够了。所以这个需要把握一定的度。
4.缺乏对物流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很多小型网络营销公司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忽视了对公司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公司需要有人负责存货的计划和采购,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领用和出库,这些都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充分的利用和整合物流管理资源。
5.存货的信息共享存在问题
网络营销公司只是注重了运用模型和会计账簿等方式,通过软件中的数据,确定应该什么时候进货最合适,但是忽视了通过软件来优化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存货管理体制。对存货的管理仅仅是依靠软件和账簿。很多统计和信息的收集都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降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上,该公司也采用了会计核算的软件,但是它只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和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落后使其无法实时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的信息,并且做好存货信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享。
三、网络营销公司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对策
1.实行库存盘点控制制度
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公司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清查,并把盘点的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符合,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网络营销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建立资产的盘点制度。首先公司要进行定期的盘点工作,针对不同的资产,确定专门的盘点人员,由资产保管人员、记录人员、内部查账人员、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盘点小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盘点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在盘点前应该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盘点表需要事先打印好,盘点的时间需要提前确定好,在盘点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分工。盘点好之后要对盘点的结果进行抽查,尽量保证盘点信息的准确性。最后需要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明原因并且解决。
2.加速存货的周转提高库存管理的水平
存货周转可以有效而且直接的刺激消费。显然,如果在仓库的货物售完后没有及时补货就会失去很多的销售机会,而且积压在仓库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失去的销售机会将永不回来。实际上所谓的存货周转就是对暂时没有卖出的存货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循环。公司客服人员必须了解不同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它们的库存量,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了解各种品牌、包装的知识,向顾客推荐正确的包装和品牌的产品组合,这能够保证我们销售的产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这也是进行客户管理的前提条件。
3.建立健全的实物资产的岗位责任制度
比较成熟的网络营销公司,应该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和处置等关键的环节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的情况。对存货等重要的资产进行控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该公司只要是卖贴钻的原材料,有专门的技师为那些有定制手机壳和贴纸等需求的客户贴钻,还有自己制作一些样品,需要领料的应该要写领料单,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走;另外,有时候有顾客上门买钻,因为不想让顾客久等,就把货先给顾客了,之后仓库再出库,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可能出错,导致库存的混乱。所以,一定要有一个严谨的岗位责任制度,并且按照这个执行。
4.全员参与存货管理
存货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不仅仅是公司管理层的事情,还是公司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的事情,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存货的管理工作中,公司应该把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只有大家都重视了,才能把这件事情给真正落实,否则再多的制度,条例也只是空话!
总之,存货作为公司资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降低成本的潜力巨大,在公司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是成本管理和公司的最终所向。存货管理的模式有很多,但是各个网络营销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管理方法,以起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萍.存货管理[J].消费导刊,2007,(03):12-14.
[2]耿华.浅谈企业存货的管理[J].现代商业,2008,(09):25-27.
[3]郝济萍.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零库存”管理[J].山西科技,2003,(01):18-20.
[4]薛雁群.向存货管理要效益[J].会计之友(中),2006,(08):10-11.
关键词:现代企业;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对策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为了更好地进行相应的研究,就需要对网络经济的概念进行了解,其指的的主要一种信息技术,尤其在网路环境之下,把知识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以及全新的经济形态。这是在信息化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交心的经济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对经济的主体进行交换、生产以及进行分配的互动,这样的活动越累月以来信息网络,主要就是从网络上获取相应的经济信息,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评判和决策,继而在网络上进行相应的交易行为。对于网络经济来说,主要就是将信息产业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将知识作为产业中心,将信息作为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旨在通过更加灵活的手段来使得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
二、网络经济存在的现状及现代企业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对网络经济影响的认识不够
网络经济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多企业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刻,无论对其内涵,还是对其意义都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以然,更不要说其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在这些企业看来,网络经济的发展只会影响到新兴产业,对于传统型的产业影响不大,但是在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由于互联网在不断地发展,在网络上进行的经营范围得到了很好地扩展,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影响,而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一个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等,在范围上也在不断的扩大,不仅仅包括新型的技术产业同时也有传统的产业,关键的是,由于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对当前企业的运作模式产生相应的改变,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
2.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要想真正使网络经济得到很好地发展,不但需要在认识上的加强,还需要有坚实的信息化基础,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网络经济发展效果。但是当前的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滞后,企业缺乏对信息作出准确的把握,没有很好地把握住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也没有利用好新技术所带来的竞争力。
3.网络经济与现代企业的结合得不够深
对于企业宣传而言,需要良好的平台才能达到其理想的宣传效果,而网络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虽然很多企业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在策略上就显得有些生疏,电子商务是企业和网络经济结合的最终的呈现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应该将其各个环节放置到网络经济中,通过如此的方式来能使企业的产品、服务被更多人认可,使其信誉得到相应地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目前,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企业成长方式的影响
如今网络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临时商品供应垄断主导将代替以往的稳定商品供应垄断主导,在信息时代下,以往的大规模生产和营销正在被大规模定制替代。当前的市场经济中,竞争的焦点已经发生了改编,技术、规模等不再是最终的,其焦点在于谁先找到最终用户,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并且要具备相应的短期供货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只有最早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才能在竞争中找到企业发展的商机。
2.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网络经济基于网络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摆脱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和市场的局限性。
3.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组织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换联网的支持下,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其需要以国际品牌为龙头,同时还需要利用OEM来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包,相应的设计和营销的工作由品牌公司负责
四、现代企业为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采取的对策
1.加强适应网络经济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主要应从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企业形象、精神文化等四方面来建设自己的一整套企业文化。只有建立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环节均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企业文化水平的提升。
2.加强适应网络经济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适应网络经济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实现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为宗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营销服务,增强透明度,加强内部制衡,完善决策程序,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一是创新理念。
3.加强适应网络经济与现代企业的结合
【摘要】:本文从信息交流的角度对网络营销兴起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网络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自从1995年互联网完成商业化以来,利用互联网及内联网、外联网开展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信息时代市场营销的一个热点。全球网上交易额在2001年估计为6000亿美元,高盛公司预测到2005年这一数字可以达到415万亿美元,而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网下完成的交易则数额更大。网络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方式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如何更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本文拟从信息交流的角度对网络营销原理进行探讨,并对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笔者认为网络营销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交流在现代市场营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贯穿营销的全过程,而互联网在信息交流方面又具有相当强的优势。
1.信息交流是市场营销的基础
美国著名营销学专家菲利蒲·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取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交换使交易双方获得所需所欲之物,交换的前提是买卖双方必须了解关于对方的信息:卖方必须了解买方需求才能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而买方也必须了解卖方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和判断,才能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整个营销环境是一个不对称的信息场。以消费品市场为例:市场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三个主体形成了三组经济人对偶: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
企业与消费者对偶是主要矛盾。在交易活动中,这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双方都拥有不为对方所知的“私人信息”:消费者知道自己的需求,包括对产品品质、价格等的要求而企业知之甚少;企业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成本、服务等信息而消费者则不清楚。不对称的信息损害的不仅仅是信息缺乏者也包括信息的拥有者,因为不对称信息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将阻碍交易的进行,从而双方的目标都难以实现。信息的“对称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政府管制,要求明码标价、产品质量认证、提供说明书等;二是参与者“发信号”,比如企业做广告,消费者向售货员说明购买要求、接受厂家的市场调查等。“对称化”的过程也是信息交流过程,这种交流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企业在产品开发前所做的市场调研,在产品开发阶段进行的消费者测试和试销,在销售阶段所做的广告宣传和企业公关活动都是为了降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促进销售的行为。同样,在市场营销中还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包括与竞争者以及与合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内部员工间的交流,企业与政府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营销活动就是信息交流活动。正是由于营销活动依赖于信息交流,而互联网又是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正是网络营销兴起的根本原因。
2.信息交流工具的互联网的优势
在互联网应用于营销活动以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进行。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交流的及时性、广泛性和深入性等方面往往难以兼顾,而互联网的应用集中了各种信息交流工具的众多优点,这些优点主要体现在:
(1)覆盖面广。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传输干道。到2001年底,全球已有5亿用户上网,而且增长速度相当惊人。我国的网民人数从1998年底的210万已经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4500万。这一特征使互联网成为任何一种信息交流工具都无法比拟的沟通范围最广的媒体,这为企业进行跨地区或跨国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覆盖面广的第二个表现是互联网联系着市场营销的各种参与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主体都在同一平台上,这为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创造了条件。
(2)交互性。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交流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在各种交流手段中,口头交流是双向交流,但范围有限;信函交流速度慢;电话也是双向沟通媒体,但只能传递声音信息;电视、广播属于单向传播媒体,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利用互联网能够交互式地提供信息,交流双方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大大缩短了用户信息反馈时间,使企业能迅速觉察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方案并形成闭环营销正反馈系统,在操作中实施动态跟踪监控,企业的柔性和组织与环境的互适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3)信息可存储。互联网联结的是计算机,计算机具有存储信息的功能。广播、电视、普通电话无法存储信息,在传递信息时,交流双方必须同时在信道两端,否则交流无法进行。为提高接触率,广播、电视都只能重复发送信息,这又会提高成本。而网上信息是存储在服务器里的,只要服务器在工作,对方可随时接收,这使交流具有了跨时空的特点,有助于扩大交流的范围。
(4)可传递多媒体信息。互联网可同时传递图象、文字、声音和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信息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适合用文字,有的用图形效果好。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可以为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提供方便。
(5)开放性和共享性。用户无论背景如何都有权平等使用这一工具而不受限制。一般的大众传媒信息有很多障碍,如身份、信息内容、财力等,而互联网的限制则很多。这可以让更多企业和个人通过它和接收信息,提高了信息接触目标受众的机会。在企业内部,互联网和内联网、外联网的使用使信息能被不同部门和合作伙伴共享,信息的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企业更好适应市场的变化。
(6)经济性。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是将各种信息转换为二进制码进行传递,可以节省在现实世界进行信息交流时所需的大量印刷、场地、邮递、交通、人员等费用。对制造商来讲,与顾客直接交流将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从而使营销链条缩短,能节约销售成本。交流成本方面的优势对企业开拓市场也有帮助,传统的交流方法由于成本高,商家为节省费用往往将顾客分为高价值客户和低价值客户,与前者经常沟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让低价值客户也能得到这种服务,从而吸引更多顾客。
(7)功能集成。互联网将传统市场营销中不同形式、不同阶段的信息交流,如广告、市场调查、交易指令的传递等集于同一平台,使得市场营销的大部分工作,如信息收集、收款、售后服务等都可借助于互联网、内联网一气呵成,从而使互联网成为一种全程营销的渠道。对消费者来说,互联网让复杂的信息交流简化为简单的点击行为,从而使他们的购物变得更方便,商品信息查询、比较、购买、售后服务都可坐在电脑前,按动鼠标就能完成,还能节省时间和交通费,降低了购买成本。
(8)一对一沟通。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分析客户的行为,针对每个客户的特征和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客户的意见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让客户时时感到被关心和重视。这种沟通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尊重和自我价值的需求,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著名商务网站Amazon业务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9)信息可检性。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递增的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无序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一种灾难。用户寻找信息时,如果信息搜寻困难,成本太高的话,他就可能放弃搜寻。这对于信息交流来说,是一种重大的障碍。互联网有大量的搜索引擎为用户检索提供方便,可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这不仅对搜寻者有利而且使发送者接触目标的机会更大。
(10)交流隐蔽性。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时,双方是不见面的,也没有第三人知道交流的内容,因此交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用户来说,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用于市场调查能提高数据的真实性。用于交易时,使交易也具有隐蔽性,对于许多不愿意在购物时被别人打扰,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所购商品的消费者来说,这一特征是他们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
3.新的营销环境需要互联网
网络营销的崛起与全球营销环境的新变化也有密切的联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营销环境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1)市场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易的规模和范围更大。厂商与购买者在时间、空间、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背离也更明显。交易中个体的信息搜寻超出了国界,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交易规模、范围和环境的改变要求新的交易方式与之适应,网上交易是人们对交易方式选择的结果。
(2)消费者更加强调自我。研究表明,消费者对自身地位的认识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消费者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大批量的生产有助于降低成本,使产品廉价实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和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而更加强调自身的价值,重视个性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又使这种个性化消费成为可能。消费个性化要求生产厂家与消费者建立一对一的信息沟通,随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差异。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必须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点对点的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选择。
(3)关系营销理论被众多企业接受。关系营销强调的是厂家与用户之间建立与维持长期的良好关系。由于竞争激烈、需求变化快,争取新的顾客比维持老的顾客困难得多,据估计争取一个新顾客的费用是维持一个老顾客费用的5倍,争取更多的回头客是新时代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对消费者来说,购物不仅是生理需要,更希望得到尊重与承认,让消费者感到被重视是留住顾客的重要手段。对厂商而言,随时与消费者保持信息交流,让他们感到被厂商关注,自己的意见被厂家重视是有效的营销手段。互联网作为一种即时互动的交流工具,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4)营销环境更复杂,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更高。经济的发展使信息量激增,对企业的信息处理与分析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处理手段的提高要求信息收集活动的高效率。传统的信息搜集方法不仅范围小、效率低而且不适应计算机处理,计算机的处理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使用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变,从网上收集信息来源更广,传递迅速,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信息,便于计算机处理。使得企业能做出更灵活的反应。
(5)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企业,EDI、CAD等技术使计算机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在商业领域,POS系统被广泛采用;在金融领域,金融电子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制造业,柔性制造系统的使用使网上定制成为可能;而在家庭,电话、电脑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这些变化都为互联网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可以看出,新的营销环境所呈现的新特点需要一种能与全球消费者、合作者进行即时的双向沟通并能即时处理各种信息的信息交流工具,而互联网正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4.网络营销的缺陷和解决办法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网络营销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1)信任问题。在信息交流中,双方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交流的效果。如果对对方提供的信息缺乏信任,很难想象这种交流有什么意义。互联网为交流双方提供的是一种虚拟的不见面的交流空间,其开放性的特征更容易使人对网上信息产生不信任感。这成为影响网上营销发展的重要障碍,CNNIC在2002年7月的调查表明,我国网民认为网上购物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占3619%),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让消费者熟悉网站。熟悉是信任的必要条件,许多网站利用传统媒体和开展公关活动宣传网站的目的就是建立信任。对网上购物的优点和网上购物者的亲身体验多加宣传,也能减少消费者的顾虑。
②采取一些符合消费者习惯的能增强信任感的措施,如建立商店实体或与传统商家合作,以及完善售后服务等。著名网站Amazon吸引客户的重要经验就是有完善的退款保证。
③发挥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认证职能。建立认证中心是许多国家发展电子商务所采取的措施,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始起步。政府可以采取几方面的措施来增加用户的信心: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对网上欺诈行为进行更明确的定义,并加大惩处力度;对网上交易实行更严格的退换货制度及其它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监督职能。政府网站由于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利用它提供网上企业的资信信息,公布信誉良好的或信用不佳的网上企业名单以及接受消费者投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户对网上购物的担心。
④对上网商品的选择。经济学将商品按消费者在购买前对其质量的确定程度分为寻求性商品和经验性商品,前者指购买前可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书籍、日用品等;后者指购买后才能确定质量的产品,如家电产品、服装等。对于寻求性商品只需要提供价格、购买地点等信息消费者就可以决定是否购买,而对经验性商品除了提供信息外,消费者往往还要试用才能作出购买决定。所以,一般来说,更适合在网上销售的商品应该是寻求性商品。
(2)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它所采用的TCP?IP协议和UNIX操作系统本身也有安全方面的漏洞。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信息被截取、篡改和滥用的情况,最近几年关于上网用户的银行帐号和密码被人从网上窃取的报道很多,而用户上网购物的记录被商家出售的新闻也不少。这造成许多用户不敢进行网上交易。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比如隐私权保护法和打击窃取网上信息的法规等;其次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认证技术的应用或利用虚拟专用网来防止或减少信息被窃取和篡改的可能性。
(3)费用问题。上网费用比较高,对用户来讲就是信息交流的成本高,这成为阻碍网络营销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CNNIC的调查表明,网民对互联网使用中不满意度最高的问题是费用高(14.3%的用户对费用很不满意)。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网络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网络服务业属于边际成本递减的行业,用户越多,新增加一个用户所需增加的成本越低。随着上网用户的增加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费用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在互联网普及的初期,电信部门可以牺牲一点部门利益,降低上网费以吸引更多用户,从长远来看,这对用户和电信部门自身都是有好处的。
(4)物流问题。互联网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交流方面,在物流方面,除了数字化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外,其它商品的传送还需要利用传统分销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专门的物流企业负责商品的存储和传送。利用它们的规模优势可以降低单位商品的物流成本,这正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好处。二是可以利用互联网降低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目前的货车空载率达30%,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运力而且造成交通资源的紧张。互联网作为信息沟通平台,用来及时撮合待运客户与空载车对合理分配运力、降低运输成本都有好处。三是与传统中间商合作。它们一般比较接近消费者,与这些中间商合作不需要新的投资,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
互联网在信息交流方面的优势为网络营销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的不足之处也使网络营销面临许多问题,但随着网络营销实践的发展,人们一定能扬长避短,网络营销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菲利蒲,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芮明杰,赵春明.市场营销的“非对称信息研究”.财经研究,1996(12)
3.刘常勇.网络营销.中国软科学,1997(1)
4.王卫国,等.成功电子商务站点揭密.计算机世界,1999-6-14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120―04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推进,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以指数方式增长,这些资源不仅在内容上多种多样,在表现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它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与渗透使得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受到重视,并随之出现了新型教学模式,如: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然而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既为教育带来了强大的服务功能,也为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资源具有数据量大、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教育性强等诸多特点,如何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用户能方便、高效地将其利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并在大范围内实现共享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者必须慎重面对的问题。”[1]
一 教育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资源飞速增长,对教育资源管理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而网络环境的复杂给教育资源的管理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1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在网络过载,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很容易崩溃。系统一旦崩溃,所有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资料化为乌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无从谈起。目前“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很容易死机和崩溃。”[2]而鲁棒性(robustness)的大小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代表了系统健壮与否。简而言之,系统的鲁棒性有待加强。
2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连续不断地吸收新的教育资源。向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输出。但是在发生故障时,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容易停止工作,给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而容错性(Fault Tolerance)是指在故障存在的情况下管理系统不失效,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的特性。很明显,管理系统的容错性较差,犹如一个经常断电的供电站,给广大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与损失。
3 教育资源的扩张速度极快,对海量教育资源的分类显得越来越困难。原先的人为分类跟不上信息传递的频率,导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用户迫切需要的资料,浪费用户的时间,也给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带来障碍。
二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探讨人类智能的基本机理,研究如何利用各种自动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从而构造智能人工制品的科学。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种方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技术:基于心理角度模拟的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生理角度模拟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从人脑的生理结构来观察,人脑的每个神经元大约有103~4个树突及相应的突触,一个人的大脑总计约形成1014~15个突触。用神经网络的术语来说,即是人脑具有1014~15个互相连接的存储潜力。虽然每个神经元的运算功能十分简单,且信号传输速率也较低(大约100次/秒),但由于各神经元之间的极度并行互连功能,最终使得一个普通人的大脑在约1秒内就能完成现行计算机至少需要数10亿次处理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根据人脑的生理特点,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是由大量并行分布的单元广泛互连而成,通过各组成部分非同步化的变换,实现信息的整体处理任务,它的这一结构特点决定着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信息处理的能力。它实质上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3]所以它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预先提供的一批相互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掌握两者之间潜在的规律,最终根据这些规律,用新的输入数据来推算输出结果。
人工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处理单元可表示不同的对象,例如特征、字母、概念,或者一些有意义的抽象模式。网络中处理单元的类型分为三类: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隐单元。输入单元接受外部世界的信号与数据;输出单元实现系统处理结果的输出;隐单元是处在输入和输出单元之间,不能由系统外部观察的单元。神经元间的连接权值反映了单元间的连接强度,“信息的表示和处理体现在网络处理单元的连接关系中。”[4]人工神经网络的本质是通过网络的变换和动力学行为得到一种并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功能,并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正因为这个重要特征,“人工神经网络采用了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完全不同的机理,克服了传统的基于逻辑符号的人工智能在处理直觉、非结构化信息方面的缺陷,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实时学习的特点。”[5]它与专家系统的最大区别是,专家系统属于人类智能的功能模拟,而人工神经网络则偏重走结构模拟的路子。与其它智能系统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1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神经网络具有智能的重要表现,即通过训练可抽象出训练样本的主要特征,表现出强大的自适应能力。例如实现图像识别时,只有先把许多不同的图像样板和对应的应识别的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学习功能,慢慢学会识别类似的图像。
2 分布式结构:人工神经网络力图“体现大脑的分布式并行计算和非线性等特征,依此而建构的网络是一种具有大量连接的并行分布式处理器。”[6]具有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且知识是分布存储在与大脑神经元突触相类似的连接的权重中。在传统的串行体系计算机中信息分布在独立的存储单元中,而在神经网络中,信息则分散在神经元的连接上。神经网络的信息分布特性,使之具有强大的容错能力和记忆联想能力。信息的分布存储提供容错功能。由于信息被分布存放在几乎整个网络中,所以,“当其中的某一个点或者某几个点被破坏时,信息仍然可以被存取。系统在受到局部损伤时还可以正常工作。”[5]
3 并行处理:神经网络主要是对人脑的结构模拟。各种神经元在处理信息时是独立完成的,不同神经元之间具有并行性,这种并行处理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处理方式由原来冯•诺依曼设计的串行处理变为对信息并行处理。
三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教育技术资源的管理之中
将网络布线由原来的星型布线转向神经网络布线方式。应用神经网络软件,网络采用分布式结构,信息采用统一并行处理的方式处理,从而加强了网络的鲁棒性、容错性。同时发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对待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模式分类。神经网络模型考虑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误差反向传播网(BP神经网络)。教育资源分类考虑设计关键词进行训练,同时设立样本训练方法,用BP算法对该网络进行训练。训练结束之后,神经网络就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分类器来进行使用。
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网络又称误差信号反馈网络,是神经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它是一种有教师的学习网络,能够实现从N维到M维的非线性映射,采用梯度下降法实现快速收敛。BP神经网络采用的是并行网格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经作用函数后,再把隐节点的输出信号传递到输出节点,最后给出输出结果。由图1可见各层次的神经元之间形成全互连连接,各层次内的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
该算法的学习过程由信息的前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组成。在前向传播的过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并传向输出层。第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得不到期望的输出结果,则转入反向传播,将误差信号(目标值与网络输出之差)沿原来的连接通道返回,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权值,使得误差均方最小。神经网络理论已经证明“BP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泛化功能,任一连续函数或映射均可采用三层网络加以实现。”[3]
其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方案如下: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输入层与外界的信息来源渠道紧密相连,称之为接受信息的服务器。隐含层包含若干个存储器,代表若干个知识单元。存储器需要具备输入输出渠道,具备自学习能力,可以接受外界信息,也可以传送信息。输出层由传送信息的服务器组成。输出层接受到隐含层传来的信息之后,根据用户要求传送相关信息。层间联接根据模型设计方案来铺设。神经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无论其在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上,每台计算机上必须有相应的神经元器件,以便网络进行自学与联想记忆。BP神经网络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是将协处理器插入标准计算机中,通过运行神经网络软件包,以实现神经网络的硬件功能,可以使神经网络在任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中得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处理能力。其设计的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1 教育资源并行分布方式处理:在神经网络中教育资源是分布储存和并行处理的,即神经网络把教育资源分布地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上,而且对教育资源的处理是由网络中神经元集体完成的。在BP神经网络中,教育资源的存储表现为神经元之间分布式的物理联系,它分散地表示和存储于整个网络内的各神经元及其连线上。每个神经元及其连线只表示一部分教育资源,而不是一个完整具体概念。只有通过各神经元的分布式综合效果才能表达出特定的概念和知识。由于人工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个数众多以及整个网络存储容量的巨大,使得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处理能力。即使输入教育资源不完全、不准确或模糊不清,神经网络仍然能够联想思维持在于记忆中事物的完整图像。只要输入的模式接近于训练样本,系统就能给出正确的推理结论。
2 鲁棒性与容错性比较强: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其信息存储的分布式特点,使得它相对于其它的判断识别系统如专家系统等,具有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健壮性。当一个人的大脑因意外事故受轻微损伤之后,并不会失去原有事物的全部记忆。人工神经网络不会因为个别神经元的损失(网络过载、停电、突发故障)而失去对原有模式的记忆(管理功能)。另外“即使是突发事件,暂时使网络的硬件实现还是软件实现中的某个或某些神经元失效,整个网络仍然能继续工作。”[7]BP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处理系统。只有当神经元对所有的输入信号的综合处理结果超过某一阈值后才输出一个信号。因此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连续时间动力学系统,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源不间断、长时间的持续管理。它突破了传统管理系统的局限,标志着教育资源管理能力的较大提升。因而神经网络具有极强的鲁棒性与容错性,有联想记忆抽象概括和自适应能力。
3 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神经网络抽象概括和自适应能力称之为自学习能力,自学习是神经网络中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学习,网络能够获得教育资源的分类知识,适应环境。在训练时,能从输入、输出的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分类知识,记忆于网络的权值中。并具有泛化能力,即将这组权值应用于一般教育资源分类的能力。另外,BP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学习也可以在线进行。
以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资源管理为例,输入层由两台高性能的服务器组成,中间设七个知识单元,输出由两台输出服务器组成。隐层的七个神经元分别为计算机软件资源室、课堂教学资源室、“影视创作资源室、计算机教育应用资源室、网络技术资源室、传统教学资源室、传统媒体使用资源室。”[8]模型图如图2所示:
教育技术学资源管理系统一种可编程的动力系统,其存贮、加工和提取教育资源均是可编程的。输入层负责对教育技术学的相关教育资源进行筛选比较,然后根据学习后的分类能力对资源予以分类,将所有的教育技术资源分布式存储在隐层的各神经元中,需要处理时根据用户需要,从各个神经元中取出信息并行处理,输出到输出服务器中,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将用户要求直接给输出处理平台,传递给输出层后,由输出层将用户要求反馈给中间隐层。也可以将要求送给输入处理平台,传递给输入层,进行筛选之后将信息传送给中间隐层。即使系统突然面临网络过载问题,由于存储是分布式的,可以很容易地将信息资源分配下去。即使突然停电,由于相关资源已经存储完毕,损失微乎其微。系统的鲁棒性大大加强。同时如果系统发生突然故障,由于输入渠道有两条,所以可以很轻松地用另一个服务器处理。输出处理时也是如此。因此系统的容错性也得到提高。至于模式分类,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大量的样本。一旦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完毕,日后教育技术学资源分类就显得十分轻松。只需将关键词输入准确,便可以进入相应的知识单元存储起来。处理信息时,根据用户需要,有不少不同类别的资源需要统筹规划、联合利用,才能得到用户需要的结果。这儿就可以充分发挥神经网络并行处理的特点,有条不紊地对信息加以处理。其总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四 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应用和管理。神经网络式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把教育资源存储、教育资源管理、教育资源分类、教育资源动态升级四大特色功能进行整合,全面突破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瓶颈’。” [9]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资源的管理功能,通过以一个统一管理平台为核心的方式,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善了以往教育资源管理从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资源管理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管理系统采用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其鲁棒性、容错性和模式分类能力较强,较之传统教育资源管理方式比较起来,不仅提取和输入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对大量资源的分类式识别也大大加快,提高了管理效率。分布式存储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存储容量,而“并行式处理又加大了教育资源的处理速度,同时系统在应付突发事件和网络攻击方面,应变能力大大增强,”[10]其可靠性与可用性也有突破性的提高。同时,在教育资源管理过程中,系统能抓住教育资源应用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关注用户的反馈,即时更新教育资源,加强了教育资源的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8-59.
[2] 穆肃.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4,(1):56-61.
[3] 周志华著.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广莹,徐丽娜,邓正隆.“神经网络控制”CAI课件研制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1997,(2):32-33.
[5] 韩立群著.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 陶剑文.一种分布式智能推荐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7,(15):207-208.
[7] 王国旗,张辛亥,肖.采用前向多层神经网络预测煤的自然发火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08,(2):20-22.
[8] 茹洪丽.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问题探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