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时间:2024-04-02 11:27:40

导语: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第1篇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障碍

许多民企在初创时,为了得到政策上的优惠,自寻婆家,找一些国有企业作挂靠单位。在企业向深层次发展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而产生的多头管理、行政干涉等种种弊病日益显现。例如,小霸王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公司任意抽调小霸王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生产设备改造、技术创新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一个明星企业的坠落。可见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已经成为企业扩容提质的拦路虎,产权缍ㄒ渤闪说蔽裰薄?o:p>

(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把选人、用人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因而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的现象,在解决问题时,也就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

(三)企业决策者素质不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民企的初期发展,主要靠手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客观上对企业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后,就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如果企业主要决策者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那么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断出现失误,最终被市场淘汰。

(四)融资难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瓶颈

虽然民营经济这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产出也已占到经济总量的60%左右,但与其对应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经济从银行得到的贷款不到其发展资金的15%,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甚至出现了一方面民营经济扩大投资、进行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或者贷不出去,或者贷给某些有问题的国企后难以收回的现象,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传统体制的不利影响、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外在制约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三大主要原因。

(五)政策不公平是民营企业扩容提质的绊脚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例如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另外在贷款、融资、上市、市场准入、征地、进出口等诸多方面,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也要困难得多。有资料显示,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等环境因素中,民营企业家将是否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

(六)企业制度的形同虚设是民营企业的又一大弊端

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造成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人治”化成分居多,使得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承担,该负责的事情没有人负责,有了成绩没有适当的奖励措施,有了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罚,企业里的管理完全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可以说,企业本身的制度化管理层次,将决定团队文化与价值取向,并将影响到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

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另外,对于国有改制成民营的企业,要加快国企民营化的步伐,尽快划清资产产权关系,优化配置有效资源。

(二)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社会化管理。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使企业的市场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决策者,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高层,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掌握着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控制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操纵着这个企业所有人的经济利益和前途,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广开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其次要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组建民营企业投资担保公司。三是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使民营企业享有“国民待遇”。四是要努力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五)加强政策修订和环境优化,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要尽快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第2篇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原创: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济垄断投资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以致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传统行业比重大。近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向新领域拓展,逐步涉入房地产、科技与信息开发、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传统产业仍相对集中,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很少。

(六)知名企业缺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大程度反映到“叫得响”企业的拥有量上,××县民营经济缺乏像鹤峰八峰药业总公司、长友食品公司、华龙集团等在全州叫得响的企业,更缺乏像红桃k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与知名企业缺乏相伴而行的是名牌产品的缺乏。名牌产品的创建要借助产品自身的科含量,更须借助现代工具系列运作。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扶持两方面努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因此,当前加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重点着力四个能力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三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县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要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是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人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民营经济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第3篇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的发展起起落落,而最终,民营经济超越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并脱颖而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已逐步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一)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对GDP的贡献率不断增大。首先从增速看,据测算,2004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75.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1%,比同期GDP年均增速快了近5个百分点;其次从总量看,2004年我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9%,较2000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从结构看,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其所占比重分别为67.3%和48.9%,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4.7和2.6个百分点;第四从个体经营户数看,据我市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情况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129978户,较2000年增加42858户,年均增长10.5%;第五从税收情况看,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交税金5.57亿元,同比增长25.6%。

(二)民营工业蓬勃发展,企业实力有所增强。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总户数达3302家,其中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为228家,比上年增加了88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近60%;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了8家;2004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23.4%,比同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了10.8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1.6%;其中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倍,占整个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2.4%。涌现了一批如熙可罐头食品、××市罐头食品、湖南科力电机、双牌电解铝等产值上亿元的明星企业。

(三)经营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总量和速度上,其行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民营企业除了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以外,还延伸到旅游、学校、医院、养老院及中介等各个领域,一些新兴行业也成了民营经济纷纷进军的热门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民营经济的行业覆盖率达95%以上。经营领域的较快拓展,使得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工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农林产品加工企业比上年增加100多家,规模以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1家,增加26家。全市有9家企业相继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全市重点扶持的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29.4%,实交税金2000万元,同比增长22%。二是生物制药业迅速壮大。全市生物制药业已发展到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可达6亿多元,成为全市工业的新支柱。百草药业、恒伟药业、时代阳光、八方制药等4家企业已通过GMP认证,已全面投入正式生产。三是小水电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民营小水电站已达143座,总装机6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5亿度,销售收入可达8亿元。

(四)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园区经济日益壮大。近年来,全市各级狠抓民营经济的思路较为明确,力度有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据对冷水滩、祁阳、蓝山等7县区共47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汇总显示,民营企业主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感到满意的接近60%。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2004年,全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8个工业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引进落户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企业5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9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

(五)民间投资迅速增长,主体地位初步确立。2004年,我市民间投资完成63.32亿元,比2000年增长92.9%,年均增长17.9%,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速快了3.9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6.4%,较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小水电开发项目达146个,完成投资7.96亿元;另外,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如冷水滩滨江广场、河西沿江路、梅湾新区、××市大道、日升大道等都吸引着大量民间资金的投入。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日渐明朗。

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本地经济社会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如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一些中小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等。2004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3%,比我市高10.1个百分点;郴州市2002年民营经济比重为50.8%,比我市高3.8个百分点;可见,我们与沿海及周边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少差距。

(一)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服务有待加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遗余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但民营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宽松。一是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民营经济仍沿袭"依权监管"的模式,难以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投资的关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二是在"市场准入"上民营经济仍未享有公平待遇。目前,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民营经济在投资立项、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三是财税政策不平等。民营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民营企业往往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以及国有企业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作为同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民营企业遭受政府财税政策的不平等对待,而且还面临众多权力部门名目众多的罚款、摊派、赞助等。同时,现行的过于集中的财税体制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另外,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在短期内难以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由原来为国有经济服务转变到为民营经济服务上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体制上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一是多头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民营企业主遇到问题得不到政府有效、及时的服务。目前,我市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等数十个单位,但却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二是政府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其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上,政府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战略规划,支持和服务力度明显不够;三是个人和部门利益驱使导致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二)民营企业起点较低,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鉴于自身的特点,大多数具有某些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①、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足,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②、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③、职业操守不强,不正当竞争、制假造假、损害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④、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一些民营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明显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三缺",即"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据调查,2004年底,我市民营企业从业队伍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0%左右。

(三)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走出原始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管理已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①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管理领域相应会越来越宽,依靠个人能力和家族式的监督已越发困难。②随着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已大大超出管理者本身或家庭成员可能拥有的经验和知识。管理者再学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管理者经验和知识的折旧率远远高于企业的发展速度。③伴随着企业的扩张以及生产管理的加强,信息变化更为迅速也更加复杂。这些对管理者的信息运用、判断和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更大挑战。上述缺点均可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大,人才的来路和言路不畅,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宽,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四)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融通上表现为规模偏小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因此,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易于"倒闭",稳定性不强。

从银行角度看,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经济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正规渠道。整个金融组织缺乏面向民营企业的民营商业化银行,加上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滞后,国有大银行无论在自身机制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分析,首先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优质企业偏少。对于管理不规范、风险不确定、经营状况一般的民营企业,银行无法从容放贷,由此形成了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其次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统计、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自身盈利水平可能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无法保证,给银行贷款带来了难度和潜在风险。

(五)社保机制不够健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在人们的惯有思维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职工在企业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劳动关系的确立不太规范。据调查,我市大部份民营企业均没有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引进人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单一、封闭的产权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单一和封闭的。这种单一、封闭的产权模式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竞争优势和效率优势,是可行并有效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的逐渐升级,企业逐步走出原始创业的时代,产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越来越不利于民营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产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不利于民营企业吸引金融资本;单一、封闭的产权也使得民营企业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难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单一、封闭的产权特征越来越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实行更高层次扩张的主要障碍之一。

(六)科技含量偏低,特色产品偏少。民营经济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除少数企业外,多选择技术要求不高且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样,一方面,民营经济的技术水平总体上低于国有经济;另一方面,企业缺乏长期固定的具有高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导致民营经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粗放型产品多。民营企业同行业之间为抢夺市场,往往展开恶性竞争,甚至不惜制假造假,导致特色产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品牌不响。

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快。因此,我们要实现建设"四个××市"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始终坚持"三个加强",进一步重视民营战略。

要始终坚持"企业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方针,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体和富民强市的战略举措来抓,确保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此: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都应成立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专门抓,形成层层狠抓民营经济的良好格局;要继续实行民营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重点考核民营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规模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发展民营经济有功单位和人员,由市委、市政府给予奖励;要把民营经济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督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氛围。

二要加强宏观调度。建立健全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大胆与民营企业老板交朋友。从民营企业中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作为市、县两级领导指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联系点,进行重点扶持,实行领导联系、部门联办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扶持的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实行"一季一调度、一季一分析",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分析发展动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服务措施。

三要加强优质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实质上就是服务,服务不到位,就是管理不到位。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应做好如下服务:(1)信息服务。要利用信息网络,尽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和管理网,为民营企业搜集、筛选、有关信息,减少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2)科技服务。在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中,推动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间成立共同研究的技术开发机构。(3)中介服务。要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包括融资中介、人才流动中介、新技术推广中介、进出口贸易中介等,要促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效地运行,并真正成为连接民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的桥梁。

(二)始终突出"三个重点",进一步搞好整体规划。

一要重点突出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产业龙头。要紧紧依托××市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转换增值,形成有资源、有市场、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群。通过一两年的努力,要在我市尽快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县级龙头企业80家的发展规模。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一批现有的骨干产业,使得以熙可、永罐、泉辉等企业为主的果蔬加工企业年加工出口能力尽快达到6万吨以上;以华兴竹地板厂、三鑫竹木制品公司为主的竹木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尽快突破1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以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粮油为主的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增长30%以上。

二要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全市要重点培育民营十大支柱产业,每个产业都要有2家以上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一是以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市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市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天龙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态食品加工业;二是以华兴竹地板厂、三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道县联邦家具厂、东安人造板厂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三是以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丽宏毛织厂为龙头的轻纺工业;四是以祁山水泥厂、五里坪水泥有限公司、××市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五是以双牌铝厂、哈陵焊剂公司、华冶集团为龙头的冶炼工业;六是以羊角塘烟花鞭炮集团、祁阳浏花平祥烟花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烟花炮竹加工业;七是以百草制药、敬和堂、时代阳光为龙头的制药工业;八是以科力机电有限公司、冷水滩水泵配件厂、凤凰园电线电缆厂为龙头的机电工业;九是以科茂林化、金腾生物为龙头的化工工业;十是以阳明山水电站、林江电站、湘江电站为龙头的小水电产业。在扩大民营经济总量的同时,下大力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企业,树立民营经济的崭新形象。

三要重点突出载体建设,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全市要重点开发建设好凤凰开发区工业园、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熙可食品工业园、湘江林纸一体化工业园、萍洲高科技工业园等5个市办工业园和其余县区重点工业园,努力把工业园区办成民营经济的聚集区、新型工业的样板区和现代工业的示范区。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地域要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确保"四通一平",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二是注重园区的环保效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引进高新科技项目上来,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杜绝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进入园区,实现工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要重点发展汽车配套工业;萍洲高科技工业园要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医药化工业;熙可食品工业园要重点发展罐头食品及其相关配套工业;凤凰工业园要突出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各县区工业园要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发展1-2个特色支柱产业。三是创新开发管理机制。要在明确园区工作的专抓班子、强化园区发展责任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推动园区实行业主开发负责制、公司员工聘任制、工程项目招标制,实现园区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运作型转变。

(三)始终推动"三个创新",进一步夯实民营实力。

一要加快体制创新,积极推动产权改革。大力推进乡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民营化进程,通过努力,尽快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实现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股权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目标。同时,大力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通过租赁、参股、买断等方式,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加速国有工业的民营化进程。

二要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要突出扶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帮助民营规模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加快优质名牌产品开发,促进民营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要引导企业提高研发和技改投入,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应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应达到5%以上;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以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姻,开展技术合作,促进民营企业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三要加快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成本核算。帮助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训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委托培训、自办职工学校、异地办班、选送职工对口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技能鉴定等多种形式,快速培养各类人才,使得全市民营经济中技工以上的各类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尽快达到20%以上,并造就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始终加大"三个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下决心充实和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资本金,为重点扶持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要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省里的工业技改资金、高科技引导资金、国债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以及扶贫开发资金等,以用来扶持重点民营工业。要组织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招商引资,全市要精心挑选100个项目,搞好项目包装,开展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发挥打工能人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走访打工能人,召开打工能人座谈会,发动1000名打工能人回乡创办、领办企业,通过外引内联,组织更多的企业与外企联姻,引进更多的企业落户××市。要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筛选一批企业向金融部门推荐宣传,挑选一批规模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洽谈,实现银企双赢。

第4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 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

到2010年底,保定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近25万家,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态势,增加值达到1180多亿元,上缴税金120多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60%左右;实现就业近220万人,吸纳了全市60%的城市新增劳动力和5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民营经济已成为保定市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命脉。

保定市民营企发展的新特点

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成长型企业发展迅速,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扩大。保定市政府认定的100家成长型民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底,这些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2054.6万元,上交税金54022.6万元,出口创汇309626万元,三年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2.55%、28.1%、25.9%,分别高出全市民营经济平均增长水平23.2、18.8、15.2个百分点。

2010年,保定市民营经济拥有职工数达206.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5万,其中安置城镇就业达32.8万人。在扩大吸纳社会就业的同时,企业职工收入也在逐步增加,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劳动者报酬合计89.2亿元,三年平均年增长15.2%。

产业集聚特色明显,名企名牌不断涌现。保定市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44个,集群内营业收入2408.9亿元,实现增加值617.5亿元,上交税金32.5亿元,三年平均年增长22.2%、24.5%和25.4%,其中年营业收入10~15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11个,5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6个,10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1个,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容城服装、高阳纺织、安国药材、白沟箱包等被列入省十大特色产业。蠡县、容城、曲阳等县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皮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雕刻之乡”等称号。

在企业品牌方面,“三利”毛线、“古城”蚊香、“丽华”礼帽等8个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长城皮卡出口28000多辆,在中国汽车行业出口皮卡中销量第一;丽华礼帽年生产能力600万顶,产品出口率为90%,其中羊毛毡制礼帽占全国同类产品的90%,占世界总销量的40%,是世界礼帽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华夏胶粘带和PVC电器胶带,国内市场占有率30%,世界同行生产规模最大;古城蚊香系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30%,生产规模和销量均为世界第一;巨力吊索具产量与销量均排亚洲第一。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保定市民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技术创新、企业转型与持续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创新意识与预测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差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不明晰。破坏生态、给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伤害;有些企业违规招收童工,并提供很差的食宿环境和低廉的工资薪金;有些企业有意或无意侵害债权人或投资者权益。这些都是不熟悉可持续发展思路、不重视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长此以往,必将给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后果。

“保定市政府认定的100家成长型企业,在2007~2010年期间,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创新;19家企业有中止创新活动的行为,其中10家是因为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不得不中止创新活动”。①除缺乏资金、人才等客观因素外,企业家们创新意识淡薄、缺乏战略眼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已有的创新成果技术含量较低,创新产品以国内新产品为主,而国际新产品数量少。

人才紧缺,发展资金渠道单一。人才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少、层次结构低。创新的主体虽是企业家,但知识型人才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保定市入统工业企业中,第一学历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24%,民营企业仅占7%,全市民营企业经营者队伍中,第一学历大专以上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1%。但是要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到民营企业,往往受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制约,没有一流的科技人才支撑,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就无从保证,产品在市场的认可度和占有率更是大受影响。

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很少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或直接贷款;政府投入所占比重也非常低;由于政策原因,企业利用社会资金也面临许多限制,因此,企业的发展资金90%以上都由企业自身负担。另外,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经营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不强,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没有预算和规划,不能充分挖掘资金筹集渠道和筹资方式,对各种筹资方案和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资金链中断而使企业步入困境。

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来自农村,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经营管理常识相对欠缺。当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经营者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跟不上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些企业萎缩,有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有些企业违规操作而浑然不知。

保定市民营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在企业中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根本没有必要。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衰败,都是由于内部管理混乱,最终走向倒闭。

第5篇

——平泉县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与启示

一、主要做法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为全面理清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平泉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落实国家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私人财产合法权益的同时,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到浙江、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在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去年年初,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了“平泉要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通过讨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了广泛共识:即对于平泉这样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县份,只有放开才能发展,放胆才能突破,不发展民营经济就没有出路,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难以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经过四大班子充分酝酿,反复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扶持民营企业大户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放心、放胆、放手地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尽快将民营经济打造成为建设承德经济强县的重要支撑力量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突出坚持“六个依托”,即:坚持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托矿产资源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托市场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托工业园区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托城镇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托能人和大户发展民营经济。

(二)营造宽松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在政策环境方面,平泉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创办工业园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市场兴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市场准入、用地、融资、收费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务环境方面,成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集中缴费大厅,首批县直20个行政审批部门共42人入驻中心,划转职能96项,同时对年纳税额在5000元以上的373家工商企业和个体大户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投资商给予全程领办服务,一帮到底。对各种行政性收费,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在法制环境方面,继续加大了“三乱”和“五霸”的整治力度,成立了经济环境治理委员会,设立了经济“110”,重点解决企业征占地过程中的漫天要价问题,着力查处对投资者出难题、找麻烦,甚至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依法保护民营经济法人代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舆论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会、联谊会等多种渠道宣传平泉在投资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让投资商了解平泉。同时,县电视台开辟了民营经济专栏节目,一方面宣传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及时报导在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民营大户,积极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声势,在全县上下营造出了“亲商、安商、扶商、护商、富商”的浓厚发展氛围。(四)加大领导力度,提供发展保障。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民营经济的领导,把民营经济尽快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县委、县政府对25名县级领导和40个县直部门实行了分包民营企业大户制度,包扶企业69家,包扶人员每月到企业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县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加强对全县民营经济工作的指导,平泉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正科级单位,具体负责全县民营经济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整合县四大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专门成立了市场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县委、县政府授予委员会指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及对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奖惩的决策权、重大项目审批权、干部任用和资金使用建议权。委员会既是县委、县政府指导全县市场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参谋机构,又是工作机构和综合协调机构,对县委、县政府负责。委员会实行主任和副主任目标分工责任制,成员部门实行包乡镇目标责任制,与乡镇同奖同罚。

二、几点启示

第6篇

关键词:民营 软环境 政策选择

一、政策选择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正确理解民营经济的内涵

关于民营经济的内涵,理论界有很多观点和文献表述,争论不一,但就民营经济得本质来说,所强调的是经营主体,不是所有权主体或产权主体,即它强调的经营主体是“民”而不是“官”。这里的“民”应该是“民间”,而不是“国民”,因为如果理解为“国民”的话,就必须将外资经济排除在民营经济之外,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应该将“民”理解为“民间”,凡属民间经营而非国家直接经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范围。民营经济相对的范畴应该是国营经济。

(二)政策选择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策是政府为推动和协调经济发展、调控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经济布局、发展和调控等,禁止、价格、费率、信息和产权等政策工具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既定的政策方案,政策选择实际上就是要找到最恰当的政策方案来调节宏观经济目标。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案是被抽象和提炼了的政府对民营经济以及市场理念、态度、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政府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其能否顺利地获取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原材料、高素质人才等。政府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者、供给者、维护者和监督者,及时有效地做好政策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业欠发达

目前,民营企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筹资渠道主要是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自筹资金非常有限,很难保证民营企业高速度发展。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来说,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成本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得到银行贷款更加不易。融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融资难的原因来看,融资成本高昂、缺乏融资渠道、银行创新服务不足、选择比例较高,担保机制不完善和难以直接融资也是重要原因,在优惠政策最薄弱的环节方面,融资政策位列第一。

(二)民营企业专心难,公共服务滞后

民营企业的社会公共资源缺乏,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覆盖面小,行业协会改革滞后,服务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市场调研、技术、信息及管理、咨询和顾问等服务的营销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针对性较差,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他们难以找到有效的社会服务平台,难以获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尤其是乡镇小型微型企业,很难及时获得各类市场信息,很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公共资源获得的有限性,可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公平性,加大了民营企业运营经济成本,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民营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政策选择

(一)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营造优越政策环境

当前,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给民营经济发展在用地、信贷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朝阳市应在出台政策上求突破,制定出台更加优惠,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要制定地方市场准入政策,编制“鼓励、允许、限制、禁止”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产业目录,对民营经济投资进行引导。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畅通民间投资进入途径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石化、铁路等垄断行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进一步宽松税费政策。尽管国家税收政策是统一的,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让利于企业的做法,如天津出台了9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烟台市国税局取消了16项民营经济减免税审批项目,对6个减免税项目由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在税收政策上,要给予民营外贸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并尽可能简化出口退税等相关审批手续。

3、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政策。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到民营外贸企业就业和创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对企业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国外智力引进及各类优秀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等方面逐步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定期举办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招聘会,有计划选送优秀民营外贸企业主到有关院校进行培训,或组织民营外贸企业家出国考察和开展国际交流。

(二)强化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经济发展实效

1、完善部门配套政策。切实做到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工商、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集中人力,在大量调研与协调工作的基础上,从放开经营领域、实现市场公平准入、加大财税和融资支持力度方面制定配套文件,公安、物价、金融、商务、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都应进一步完善“全程、限时办结”制度,真正将措施落到实处。

2、完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明确政策共享的原则,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之下,凡是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同等适用于民营企业,同样适用于本土企业。建议推行优惠政策共享,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将已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采取同样的政策进行扶持,进而实现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形成区域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第7篇

关键词: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民营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辽阳市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8年末,全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实现1397亿元,位于全省第7位。实现上缴税金39.2亿元,位于全省第8位。实现企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58亿元、253亿元,实现出货值57亿元,均位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润总额109.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8.6万人,比1978年增加45万人。

从总体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民营企业体制方面,家庭型传统民营企业仍普遍存在,资源配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而在政府体制环境方面,目前仍存在政策透明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等现象。二是一些权力部门和垄断部门在政策的落实上不到位,个别部门甚至还存在、对企业管卡压的现象。三是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金融瓶颈仍然是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较大障碍。以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加快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引进和重用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加强企业人力管理。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从鞍钢、本钢等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达200余人,技术工人3000多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其次,鼓励和支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通过向社会募股、转让股权等形式,进行投资扩张。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发展上规模、管理上水平。

2.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完善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全面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整合社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加快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步伐,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其次,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把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或工程化、产业化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构,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依托区域资源

首先,辽阳是全国闻名的化纤城。基于这一产业优势,把发展化工、化纤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有大企业的主副产品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其次,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辽阳新特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蔬菜,无污染、无公害。“波特”农产品的推出,塑造了一个立足古城、辐射东北、销往全国、放眼世界的品牌。而辽宁博丰集团又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第三,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因势利导,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矿产业,壮大民营经济。

4.加大招商引资、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坚持引企业、引项目、引生产要素同步运作,积极引导域外投资商投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推进商贸流通。二是做好安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同时建立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务网络和制度,对外商实行专人跟踪负责服务制,做到招商与安商并重。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就要拓宽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其次,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再次,创新信贷品种,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5.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立法研究。颁布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能有力地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三、结语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逐年增多,已成为辽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涌现出了如:忠旺集团、波特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骨干民营企业,使辽阳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受到思想观念、体制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为此,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晖,厉以宁.民营经济当前有两个大机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06):10-13.

第8篇

厉以宁是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丛书”首发式上作出如上表示的。他说,社会强调民企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敏感话题之一,但哪些内容算企业社会责任往往界定不清,应该分法律和道德两个层次理解。

“首先是法律层次上的,即民企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造成污染、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克扣员工工资等等,这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其次,在做到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后,依靠企业家自己个人的感觉和领悟,才可能引导企业承担进入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如慈善捐献与社会公益,这应是一个逐步的自觉过程。”厉以宁指出,“如果一方面在违背法律法规做经营;另一方面又在捐资办学,这其实是连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未尽到。”

谈及今后民营经济壮大需要的内外环境,厉以宁指出,民营经济大发展其实才刚刚开始,在“非公经济36条”出台之后,国家要鼓励民营经济继续发展,有些工作仍必须继续关注,包括玻璃门是否继续存在,国企民企生存环境是否有着公平待遇,融资难问题是否真正解决,这些仍然是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研究课题。

第9篇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