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12:56:37
导语:在财务管理实训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财务管理专业调研分析
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筛选出4项调查内容,并对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财务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选择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达到lOO%,选择税法的达到93%,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均达到91%,选择证券基础、国际金融知识的有43%,选择ERP原理与应用知识的有62%。而有的课程选择比例较低,则可作适当删减、归并。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奠定了良好的会计核算技能,才能掌握财务管理的核心技能。
(三)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表中请企业财务人员从专业课程当中选取3~5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告分析的比例较高,这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一致。
(四)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在所调查的单位中有87%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应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81%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尚不够,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学习,要多问多钻研;有65%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探究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财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具备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企业认为是可行的,可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管理型和技术型应用人才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参与。
(一)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框架,才能促使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联系得更加密切,才能改变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方式。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
(二)根据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如图5所示。
(三)以点带面。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导向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以点带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率先对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实施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行业财务专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上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课程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以每个学习小组成立的虚拟企业基本理财业务操作为载体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室的设施、仿真财务管理业务,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改革。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了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七个理财项目作为本阶段的教学内容,每个理财项目包括任务安排、知识储备、调查分析和项目操作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任务安排。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创建一个虚拟企业,由小组成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负责经营本企业,每个理财项目学习以前,给学生安排本项目的实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知识储备。老师向学生讲授每个理财项目要求的基本财务知识,进行知识储备,并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第三步,调查分析。让学生针对每个理财项目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向企业学习,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第四步,项目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建立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个理财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组织分组讨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进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精选实训内容,突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认知实训、案
例分析、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第一,认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对财务管理工作及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工作以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了解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对财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了解环境对财务的影响、相关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相关法规等。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找准学习方向,是学习阶段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实施上,首先,由专业辅导教师在入学时进行专业介绍;其次,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再次,利用寒假、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学提交实习心得或者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利用主题班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实习、调查情况交流。
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精选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点评,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专项实训。专项实训是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专项调查分析和虚拟企业中相关项目的具体运作,主要训练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包括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两部分。企业实习的地点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和生产流水线两个部门,由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企业培训是由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的专业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企业。培训内容包括该企业文化的特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授课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由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互动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就实习和培训过程中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请教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管理的方法和体验企业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人才的动态来构建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讨论的问题。只有以能力框架为指导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经济与企业的动态发展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能力观》,《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总理指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专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进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围绕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培养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证券和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与咨询、财务分析、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了更好地落实总理提出的“三对接”与“双证书”制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管理类人才,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适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体现高职本科教育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二、VBSE实训平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影响
1.VBSE实训平台简介
管理类学科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VBSE)是在仿真的、复杂的、动态的商业社会环境、部门机构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模拟、真实的角色人物和相应高仿真的办公设备及文档资料等来训练学生的专业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分析工具及模拟技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完成培养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战技能的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实际的财务管理业务,从公司的组建、运营以及经营成果的分配等过程均贯穿着财务思维和理财活动,这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为本专业学生“锻炼思维,实践智慧,提高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1)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指的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它是胜任力的结构形式。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要求从业者在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组织好企业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与利润分配等各环节的财活动,处理好与股东、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债务人等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核心素质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财务管理的综合素质要求从业者具备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写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成为一个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经管类综合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方面。专业能力为掌握财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分析和解决财会与金融问题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综合能力为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进行业务处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接受实践教学的系统训练,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VBSE实训平台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对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VBSE实训平台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VBSE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是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而构建的,以分小组建立公司而进行企业运营活动的经管类综合课程。由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该平台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经济业务,学生针对不同的企业(如制造业、供应商、物流商、外贸公司、银行等)进行融资、投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该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提升了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与核心素质。另外,VBSE实训平台作为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弥补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与见习过程中,较少接触到财务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等缺点,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VBSE实训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
VBSE实训平台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将企业搬进课堂”,将实际业务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如下:
(1)基于“准职业人”标准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所谓“准职业人”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标准,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层面。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的背景之下,用人单位对经管类专业毕业学生的“准职业人”标准更加严格,相对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本科来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从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准职业人”标准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青睐于道德素质高,知识覆盖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基于VBSE平台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紧扣“准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企业现实的财务管理活动为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围绕企业的真实财务活动将本课程设计为财务管理基础和财务管理实务两大主线。获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性认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2)采用“模拟公司制”进行实践教学
首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模拟公司,要求学生以“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遵守上班秩序、衣着职业装上课、小组成员的个人绩效和公司财务绩效有密切关系、期末的考核依据小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等;其次,为了使模拟公司的业务和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每一次作业如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境、财务风险与收益、资本结构、企业筹资、企业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等都是公司的业务,;最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除了自己遵守“职业人”标准以外,还需要对本小组其他成员遵守“职业人”标准进行相互比分,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酌情增减分数。
2.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1)基于企业内部环境仿真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技能实践教学
在VBSE平台设置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公司,分别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财务会计等岗位,在企业环境、人员配置、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与现实企业设置基本一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地依据公司的战略制定相关的财务战略,处理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财务活动。基于企业内部环境仿真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八个模块,以企业运营流程为主线,对资金运营全过程进行注重对财务管理技能的培养。
具体财务管理技能的实践内容主要为:①财务战略制定:在企业组建公司后,要求依据企业战略制定财务战略,撰写财务战略报告,并在企业资金运营过程中执行该财务战略;②财务规划与预算:在企业运营之前,编制财务预算报表,每一期运营结束后进行,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并对超出预算过多部分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报告;③筹集经营资金:要求撰写筹资方案,依据筹资方案进行筹资,对所采取的筹资的优缺点进行评价;④投资项目管理:要求从财务管理方面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当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式;⑤应收账款管理: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执行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并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价;⑥成本费用控制与管理:要求生产成本、相关费用进行控制与管理,要求每一期结束后对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期的成本控制奠定基础;⑦业绩评价:运用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⑧结算经营成果:制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分配方案,如制定股利政策等。
(2)基于企业外部商业社会全仿真情境下的财务思维训练的实践教学
在VBSE平台设置了企业外部商业社会的全仿真情境,如政府(工商局、税务局、财政局、管委会等)、银行以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外贸商等同类竞争者,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关系,各企业在这样一个高仿真商业社会下进行博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需要随机应变地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企业迅速进行财务决策,同时需要和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沟通,这样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VBSE平台提供的企业模拟运营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获得对财务活动、资金流运转的全面认识,体会财务管理内容的主要模块和相关流程,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领悟真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管理能力及团队精神。
3.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VBSE平台提供载体,使课堂组织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团队学、赛中学”的特点,课程开始时就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每组6人),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视频观摩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体验仿真理财情景,强调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基于VBSE实训平台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效果反馈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
会计专业的开设在我们学院历史悠久,涌现了不少的会计专门人才。这两年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每年招生七个班,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开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值得研究。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我们学院及兄弟院校的情况,现有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近几年在进行改革,我们学院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四阶段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结构图见下表。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新的知识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分解不全面
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出纳核算、成本核算和财务成果核算能力太片面。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应该紧贴职业岗位全面分析,只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用具备所有会计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时侧重达到会计初级职称职业能力的要求即可。
2、课程设置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课程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程序,首先应进行会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若干行动领域,再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境。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结合职业岗位改革,但是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
3、实训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挂了牌子,但实际上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现有实训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综合实务。还是按课程对应添加实训,没有紧贴工作过程,没有充分体现每一工作过程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设计
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出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会计监督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会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财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出纳岗位的专业技能是出纳业务操作,设计《出纳实务课程》。基层会计核算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主要是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税费的计算与申报,设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单项实训》和《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会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侧重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能正确运用ERP资源管理系统存储、输出企业资源信息;能运用财务软件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及时提供管理者决策信息,设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财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报表分析,设计《财务管理》课程,报表指标分析和别的课程融合。会计监督岗位的专业技能暂不做高职学生学习的技能。
2、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将现有的课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整合成《成本管理会计》。考虑《初级会计实务》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会计-会计报表》整合成《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拓展、公共基础和公共选修五大模块,采用学分制考核。
3、强化实训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要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这两年带学生参加湖南省会计技能大赛,就可以体会到点钞、计算器和电脑的数字输入,电脑文字的输入、Excel表在会计中的运用都很重要。所以会计基本技能操作除了《出纳实务操作》,还应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技能》等课程。实训体系的设计分为单项型(知识点)实训、岗位(课程)综合性实训、专业综合型仿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强调实训体系考评方案的落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教学改革 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13-02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对内交流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日益国际化。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以及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日常财务管理、财务决策及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市场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等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国际化的特色是借鉴发达国家财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会对学生的培养起到规划和指导的作用,在课程中,对部分课程选用优秀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同时将财务管理和金融交叉融合、引入国际证书考试,培养“宽口径,多交叉”的财务金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课程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学科如会计、金融市场、税法等有密切的相关性,它既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又具有应用的复杂性,应用性很强。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之一。若仍走“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老路,就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因此,应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讨论内容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并形成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1)讲授内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讲授内容应突出财务管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内容的主线和核心,如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筹资中的资本成本和结构的计算方法、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评价方法及应用、证券投资决策的价值估计、营运资金的管理决策、股利分配和企业筹资与企业价值关系等,这部分理论必须通过联系实际讲授。(2)自学内容。对有些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性较多的内容,应安排为自学,如理财环境的影响因素,筹资方式的种类及其优缺点,利润分配与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国家宏观政策的相关性等。学生通过自学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现实情况。(3)讨论内容。案例讨论的内容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现实性和启发性,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了解,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学习、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要区别。教师的职责现在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应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考者,成为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只有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授之以渔”的现代教学观,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同时,要按系列课程组织教学,采用西方教学课程,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全英文教学,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适应国际化发展。教材建设与选用上,我们要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选用优质的国外教材,并以“系统、规范、务实、创新”为教材建设的总体原则,系统的教材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规范的教材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准确、合理、科学的理解;务实的教材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所学知识的过渡性、循序渐进性,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的教材,使学生感觉到理论与现实更加贴近,增强了学生的时代感、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吸取西方教学的新理念与方法,结合国际教育的方向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模拟财务决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除讲授外应在教学中将自学、案例讨论方法融为一体,并进行合理设计。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如果教师仍坚持课堂上的权威阐述,会直接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将自学设计为两种:一是课后自学。教师在讲授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去自学。二是在课内学时中安排自学学时。把易理解的理论、关联性强的多学科知识及实践活动等安排为自学,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在现实中的发展等。
通过案例资料综合讲授课程中某章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如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方法,教学安排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出发,对从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设计。只有设计出适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质性合作。案例讨论法有五个步骤:选题、搜集资料小组研讨全班交流、总结。在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中,设计合作教学模式的内容应重点抓住四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在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在理论讲授后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二是案例设计要合理。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媒介,案例的好坏决定其分析效果。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应把握的原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与学生水平相吻合具有现实性和可探讨性。三是组织活动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组织好本组的讨论,应设置“轮流执政”的案例讨论负责人,课后对案例进行分工预习,查阅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为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在各小组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和补充资料后,形成汇报资料。采取这种方式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扩大他们的视野,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四是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教学相长。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做好事先引导和过程点评,点评要由点到面、由知识到能力、由思维到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移。
除以上几点外,还应以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为保障。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在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案例讨论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平时自主学习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理论考核成绩应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案例讨论考核成绩应包括班级中各小组取得的成绩(发言、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分析报告综合评分)和个人表现成绩(个人搜集资料、参与小组活动、讨论出勤、个人分析报告综合评分)。应规定所有的细节评分标准,并在课程前予以公布,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案例讨论成绩中,对个人分析报告和小组分析报告的评价重点,应考察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总结和文字表达能力,两种报告都要避免“搭便车”现象;对汇报发言,应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参与满意度,应重点考察他们对案例讨论的组织能力和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成绩应视为个人成绩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对案例讨论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其重视的程度和掌握的程度,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在每次案例讨论后,教师应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分数激励学生更努力完成下次的讨论任务。在确定案例讨论的综合成绩时,对每次案例讨论取得的成绩应采用加权平均分,后面案例讨论的成绩所占比重应大于前面,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取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以实验训练为主要目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来就业的需要,在相关课程中增加实践、实训、上机等学时,使学生能较早接触企业实际业务,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GMC大赛、ERP沙盘实训,在教学中,强调实训课、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将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样要求,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表的同时,也要明确实训教学应完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出实训计划表,定量或定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金颖.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8)
(一)实验体系缺乏完整性
1.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理论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企业投资理财的方方面面,但实验课程不仅课时偏少而且内容单一。以西部某高校为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仅32课时,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综合性来看,这远远不够。
2.重会计实践教学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由于会计专业的创办先于财务管理专业,很多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而且会计实验课程大多是凭证、账簿和报表,比较容易实现。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实验教学的难度。这就造成了西部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单独实验课程也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3.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流于形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也曾尝试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来完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进而给企业输送真正需要的人才。但是,一方面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而是与会计机构合设,这使得财管实践“应对无门”;另一方面,即使有独立财管机构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时间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致使学生只能自己接触很少很浅的一部分工作,更不用说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了。这些原因往往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其有效性受到了置疑。所以,财务管理校内实验课程的强化已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然选择。
(二)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1.实验项目多余单一
根据国内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现有的实验项目主要是课程理论实验,各个实验环节是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的实践。如年金的计算、风险的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等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仅仅是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重复,而当代企业需要的是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二者相去甚远。因此,仅仅开设单项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分析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等能力。
2.实验教学“案例”的真实性问题
实验项目的选取应该尽量真实,尽量模拟出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而不是以A公司、B企业为名编制案例。这就要求选用真实的案例资料实战分析。例如,用联想集团并购IBM的案例讲企业并购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行的财管实践教材上的资料虽然是以实际企业为名,但为了达到实验效果,其中的具体内容还过于“理想化”。
二、基于综合仿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由《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和《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在虚拟和仿真环境下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是利用财务管理的实验软件或Excel进行财务管理理论的实践,如构建模型、分析财务结果和进行财务决策等。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是指在仿真的环境下,利用沙盘、模拟创业等形式进行仿真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一)第一层次:基础实验
这是实验体系的最底层部分,但是最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或者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会初步操作财务管理实验软件和运用EXCEL表格,如运用EXCEL表格绘制企业财务分析图表、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动态分析图、财务管理公式中常用的一些函数的运用等。为进行下一层次的实验环节能够灵活熟练地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奠定基础。在基础实验教学环节,可以按照财务管理教材分章节练习;也可以直接按照知识点,运用软件具有的功能以及基本操作流程设计若干个单项实验项目,进行专项训练。
(二)第二层次:课程实验
这是实验体系的第二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运用财务管理实验教学软件对各章节进行综合练习和案例仿真练习。例如,货币时间价值的运用,企业财务比率分析,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第三层次的仿真实验打好基础。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需要注意案例的选取不能过大,仅仅是对单个知识点的综合练习,不能交叉,否则和第三、四实验层次会有重合。如,财务比率分析只是分析企业的财务能力,若要和筹资投资等结合起来就过于综合,失去了课程实验环节的作用和意义。
(三)第三层次:“沙盘”仿真模拟实验
这是实训实验的第一个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经营实战中。其是以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全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仿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沙盘仿真模拟实验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大大提高了课程的知识性、综合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如筹资阶段各种筹资方式的结合问题,直接涉及的资本成本和当前的利润,学生身临其境,需要对团队所做的每个决定买单负责,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第四层次:创业仿真实验
以上三个层次都是在财务管理实验室完成的,仍是“纸上谈兵总觉浅”的感觉。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更高层次是学生当老板,白手起家自主创业,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给学生一定的经费,让经管院的学生和其他学院的学生联合,从产品设计开始,到财务可行性分析,再到把产品推向市场。学生虽然没有真正将产品投放市场,但通过市场调差,精确测算会完成很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书,通过股东(评委)的评判,获胜者会挣到第一笔创业经费,成功迈出了走出校园的第一步。
三、基于综合仿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该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知实习到课程单项实验到课程综合实验到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层次设计
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四部分,贯穿四年本科教育,实验设计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既符合教学进度的安排,又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
(二)全面仿真设计
关键词:财务管理 课程定位 教学内容 改革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存在定位不准、内容实操性差、教学与实际差距大等问题。为此,笔者发放问卷,主要调查企业财会机构设置及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要求等内容。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于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仅设置专人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由会计、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承担大部分工作,工作内容中以成本控制、营运管理、财务预算和分析居多。基于此,本文认为,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应作为职业发展核心课面向中小企业的初中级管理人员;重构教学内容模块,将重点向营运资金部分倾斜;使用真实案例,重点培养财务思路和Excel运用技巧,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一、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现状分析
(一)面向大型企业,面向中层以上财务管理人员。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本科基本无异,以风险价值观念为主线,以开展专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背景,讲解中级以上财务管理人员所需的知识,侧重对外的资本运作部分,仅比本科降低了知识难度而已。但实际上,高职毕业生就业后很难达到如此职业高度,就业方向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而他们真正亟需的财务管理知识在学校却没有被系统强调。如此一来,学生毕业后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值得怀疑。
(二)内容上重视理论完整性,弱化实践应用性。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为勾勒出系统的资金运作体系,以企业筹资、投资、营运、分配为模块,强调理论完整性,但弱化了实践应用性。其实,仅有少数企业全面系统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企业只开展部分工作,中小企业尤为如此。而高职学生一方面在学习前期未进入过财务管理工作“现场”,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师所讲财务管理实例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在学习后期带着“大而空”的理论知识进入职场,缺乏企业所需细致且具体的财务技能。
(三)知识内容多运用数学模型。财务管理使用西方理论体系,课程本身含有较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模型分析问题、理性决策,也是财务管理本身特色。加之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体系,课程中就会包含很多数学模型,而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所以面对财务管理课程,学生大多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差;教师也会因为学生难以调动而缺乏教学激情和改革动力。
(四)教学案例缺乏,实训多为简化的模拟练习。财务管理教学实践环节少,且多为课内实训、校内实训。课内实训基本停留在教师授课时的例证,再通过布置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校内实训,多采用各类软件实训平台,大部分财务管理软件只是一些习题的集合,仅需要学生运用书本上的方法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简单演算,并没有案例分析或模拟财务管理实践全程教学,不能发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五)教学人员缺乏财务管理实践,只能照本宣科。高校部分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以前基本没有理财工作经验。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课堂教学只能以教材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不仅如此,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持续性,使得一些教师即使短期下企业顶岗实习,也无法真正接触到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提高相关技能。
二、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现状,为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需求,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改进财务管理教学,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反映市场需求。
(一)调查情况概述。本次调查主要依托毕业生就业单位,配合网上问卷,不分企业类型,对广东省内的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和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此次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06份。问卷填写人员主要为企业中级以上财务管理人员,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财会机构设置及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财务管理岗位设置、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如何看待高职毕业生及校企合作意愿五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企业有60家是有限责任公司,占总数的56.6%;56家是制造业企业,占总数的52.83%;500人以下的中小公司36家,占67.92%,其中包括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
2.企业财会部门设置及财务管理开展情况分析。部门设置方面,80家企业(占比75.47%)没有区分财务部与会计部,但设置专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18家企业(占比16.98%)分设财务部和会计部;8家企业(占比7.55%)财务与会计同属一个部门,且无专设财务管理人员。
企业开展最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成本费用控制,占86.8%;最少的是投资,占26.4%。其他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各占81.1%;税收筹划,占75.5%;利润分配决策、内部审计,各占50.9%;财务制度设计,占47.2%;筹融资,占28.3%。
我们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细致程度会影响到企业财会部门的设置。为了研究二者的关联,本文以企业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为自变量X,企业财会部门设置为因变量Y,进行交叉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当企业开展了专项、定期的筹融资工作时,分设财务部和会计部的比例是最高的,达总数的46.67%;接着便是开展投资工作的企业,分设财务部和会计部的比重也较高。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则对部门设置影响不明显。
3.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分析。在企业的财会岗位中,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较多的三个是:会计(69.81%)、会计主管(62.26%)、财务经理(62.26%)。由于企业财会部门设置不同,岗位分工也会不同。所以,在对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岗位进行分析时,本文采用了交叉分析的方法。以部门设置为自变量X,岗位分工为因变量Y进行交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和会计外,其他人员承担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度随着部门设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当企业分设财务部和会计部时,除以上三者外,承担财务管理工作较多的是税务会计(纳税筹划工作)和资金主管(投融资工作)。企业只设立了单一的财会部门,但设置专人负责财务管理时,则会由会计助理承担更多的财务管理基本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企业中,有5家在选择财务管理岗位时,勾选了“其他”项目,且均详细填为“出纳”岗。这是由部门设置简单、分工笼统所造成。企业既不分设部门,也不设专人的,则基本没有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的财会岗位基本上只集中于两个:对内的记账员和对外的报税员。这一分析结果,与上面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企业一旦开展了定期、专门的投融资工作,就容易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并由专门的资金主管负责投融资工作。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大多与会计工作融合,由会计人员兼任。
4.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时,半数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52.83%);其次是大专(37.74%)。企业聘用财务人员,初步筛选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排名前三位的是:学历学位、会计相关专业(86.79%);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81.13%);有会计从业资格证(79.25%)。然后是有相关工作经验(75.47%),账务处理能力强(69.81%),善于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强(69.81%),英语水平好(9.43%)。
在对企业要求从业者具备哪些财务管理知识的调查中发现(见图1),92.45%的被访企业认为从业者需要具备资产管理知识。除此之外,企业更重视筹资成本和财务预算分析方面的知识。只有35.85%的企业认为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投资预测知识。这些数据是与企业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相符的。
在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方面,企业表现出统一的态度:重视数据分析能力、撰写财务报告的能力、预测未来财务状况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见表1)。
5.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看法及校企合作意愿统计。虽然近年录用过高职毕业生的企业占被访总数的64.15%,但半数以上的企业(54.72%)认为高职毕业生暂不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还需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在被问到高职学生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工作能力的原因时,企业的回答是:专业知识薄弱(79.25%)和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62.26%)是最主要原因;接下来便是学历较低的问题(35.58%)。其他原因还有:缺乏沟通协调能力(28.3%),眼高手低、责任心不强(28.3%),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差(24.53%)。
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愿意或可能接受高职学生实习或观摩(占98.11%),同时也有88.68%的企业表达了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意愿。但是这只能说是企业良好的态度,现实中如何深入开展财务类专业及课程的校企合作,仍是亟需解决却十分棘手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企业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是合并的。在此情况下,主要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成本费用控制、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由会计、财务主管/经理、财务助理、出纳共同承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的知识主要是资产管理、筹资成本控制、财务预算和分析。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是营运资产管理、筹资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而利润分配与投资可作为发展知识讲解。
三、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建议及措施
(一)将其定位于职业发展核心课,而非基础核心课。调查显示,大多初入职场的高职毕业生,亟需的技能仍是基本的账务核算、税务申报能力,用到的财务管理技能并不多。但是,不同于中职教学,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教授学生最基本的工作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有职业发展的眼光和能力,那么财务管理就是会计学生职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相应的,与财务会计等基础核心课不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更偏向于财务理念的传授、财务眼光的培养和财务分析能力的取得,应将其作为核心课。
(二)侧重中小型企业,针对中层及以下财务人员。高职毕业生大多就业于中小企业,从事基础的核算工作;在积累一定经验后,会进入职业上升期,进入初中层管理岗位,从而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大发展。面对有如此职业发展轨迹的学生,教学目标要从面向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调整为中小型企业的中层及以下财务人员。同时,教学中还可结合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职称考试大纲的要求将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内容引入教学。这样可进一步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学生职业晋升,满足社会对财会应用型人才知识面的要求。
(三)分析岗位工作内容,整合课程,重构教学模块。财务管理课程之前的教学,主要按照企业财务活动逻辑顺序,重点讲解筹资、投资、营运、分配活动,略讲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但通过企业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是资产管理、筹资成本控制、财务预算和分析。传统教学中投资、利润分配这两个重点部分,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并未被作为工作的要点。所以,应调整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将重点向营运资产管理、筹资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倾斜。
调查中,企业开展最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成本费用控制,而且有52.83%的企业是制造业企业。这就需要整合以往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如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学的知识,也是财务管理众多决策的依据;资金需求量预测不仅是财务管理的要点,也是管理会计中预测会计的内容;而责任会计也同时出现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知识点中。
(四)课堂多讲分析思路、Excel应用,少讲数学公式、模型。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具有数学公式多、理论模型多的特点。面对突出实践的教学目的和数学知识薄弱的高职学生,教学过程要轻公式、重应用;轻模型、重思维。如资金时间价值,可略讲或不讲P、F、A的计算公式及推倒,重点讲明P、F、A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普通计算器、科学计算器、网络上的复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这里必须提到,应着重培养学生利用Excel建立财务模型、解决财务计算、分析财务问题、形成财务报告的能力。财务管理模型甚多,教学时不应以教学单个模型为目的,而应以分析模型思路为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模型,学会用财务的思维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五)使用真实资料、真实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现实中都会发生企业资产管理、投融资成功或失败案例,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践活动。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引入真实案例;然后,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笔者认为,可在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后,专门安排案例分析实训,采用完善的案例教学法,透彻分析一两个案例,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但需注意的是,务必要解决真实案例的复杂性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矛盾。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案例通常内容复杂,牵扯面广;而高职学生的知识功底和分析能力有限。如何挑选典型案例,并引导学生从中挑选有效信息、利用知识分析案例、做出结论,是财务管理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六)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财务人员引入课堂。教师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自身首先要符合企业需求。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实践锻炼,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短期访谈,及时将社会的需求引入教学。再一方面,可通过聘请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业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各种形式全程参与专业改革、教学、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形成一支过硬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师资的实践水平。X
参考文献:
在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的过程中,社会分工逐渐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的使命。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财务教学;实践能力
一、财务管理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没有对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培养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将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标准,所以致使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系统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脱节。第二,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理论专业知识内容的教授,很少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第三,学生对专业实践使用的注重程度也缺乏,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注重卷面成果,致使学生不能正面的知道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着手能力至关重要,相关的授课教师有必要加强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二)实践教学方法实效性较差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模拟仿真实训、学科竞赛、案例教学、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等传统教学方法。其中,模拟仿真实训和学科竞赛都缺少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跟不上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在案例的设计、讨论、启发等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效果欠佳;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很难系统、综合、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学生实习缺乏积极性,收效甚微。
(三)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然而,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多为博士、硕士,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对企业具体控制环境和项目具体运作缺乏实践认识,缺乏跨专业的全面知识能力以及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大障碍。
(四)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课程多以简单的财务核算业务、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传统的审计实施流程为主,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实践课程却没有开放,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缺乏实训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后,无法真正全面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一)注重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往往会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的课程知识,甚至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必须要具有超前意识,通过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使课程设置能够做到适度超前,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提供良好的保证。
(二)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首先,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时,以学生是否具备相应职业技能作为评判依据。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以及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定,并充分征求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于毕业论文的评定,以学生能否将书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加以评价。其次,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可通过学生网上评教、检查实践教学教案、检查实习指导记录、带队参赛成绩等多方面进行,对授课质量高、教学成果优异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
(三)积极展开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
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展开合作,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能为企业输出专业的人才,实现校企双赢。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并且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可以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为毕业后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学校应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模式,对自身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专业教材知识与社会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性程度。
(四)完善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
由于校外实习阻力较大,很多企业单位未设置和专业对口岗位,多是和会计合并在一起,而且大都不愿意接纳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学校加重校内实习活动比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学校应该针对这样的情况,尽快设置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以保障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尽早体验其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要求情况,对自己有清晰认知。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自身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制定相应的就业计划。
(五)组织安排实施
目前经管学院已经建成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以及ERP模拟实验室,为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基础。同时,学院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途径,以保障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很多高校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较少,这极不利于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在学历课堂之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课时量不足问题,即将一些职业技能的学习转移到第二课堂(例如我校开展的暑期小学期),利用课前、课后进行有效补充。
(六)落实“实践”特色和“双证书”培养模式
财物管理课程具有文理兼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将实践教学工作与基本知识点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提供与企业会计部门的合作,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会计项目,熟悉会计项目的流程,以及财物管理的关键要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会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仅有一个高等教育的毕业证书是不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任职条件的。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对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外,也应对学生会计技术资格证的取得加以关注,切实落实“双证书”培养模式。
(七)科学定位财物管理的教学目标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校的财物管理课程更多的是为会计专业技能人才服务的,随着企业对财物管理科学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财物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明确财物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其中,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成为具有财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学生不仅要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动向、财务法规、国际通行的惯例及法规等进行了解,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相关信息资源的分析和获取的能力等。
(八)加大实践与实训课程比例
财物管理课程的建设应注意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财物管理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注重课程书本方面的内容传授,也要加大实训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比例,从而通过实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现存问题很多,也很复杂,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比较缺乏,学校应该重视起这方面的问题,对不足的方面予以完善和努力,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得更完善,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新焕.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务 教学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管理实务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主干课程,而且其自身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与金融环境和形势政策的联系也较为紧密,课程中的模型繁多、内容丰富,所以该课程在工学结合、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改革中具有相当难度。
目前,在高等职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教学改革中,所涉及的实训资料不是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难度过高,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不相符,就是传统教材中计算题的翻版,不能达到财管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和手段未能给学生营造出企业环境和场景,学生往往不能从工作情境出发切身体会所学理论及方法,同时获取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所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是必要的。
根据教育部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它的前续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纳税业务训练等课程。随着高等职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财务管理实务也必须把工学结合、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纳入到课程实践中。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与金融环境和形势政策的联系也较为紧密,课程中的模型繁多、内容丰富,所以该课程在工学结合、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改革中具有相当难度。但是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必然不应脱离于职业教育独特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之外。
要想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首先我们应了解该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应用于什么地方,如何应用。财务管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应用理论,所以将应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工作内容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剥离出来的,而学生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立竿见影的处理的一个个实际工作,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工作任务。其次,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通过仿真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将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经营要素和工作岗位及任务直观呈现,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游戏规则,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自觉地以职业人的心态和方式处理课堂中教师所设置的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互动,角色扮演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增长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以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为主要特征的高职学生群体的需求。
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方案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为了突破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良好学习的效果。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原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料进行改革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的顺利实施。
(一)解析与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首先应明确该课程在完成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其教授内容应用于什么地方,如何应用。财务管理实务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应用理论,所以将应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工作内容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剥离出来的。通过解析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示来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遴选出其中与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出针对岗位工作内容的授课重点,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二)革新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
对财务管理实务中所涉及到的与会计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剖析,结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集合天津市在高职高专长期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者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编撰教材。
教材针对现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努力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改进。在考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本领等问题的基础上,力图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为训练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
教材内容坚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应用,结合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为主线,以财务决策为重点内容,结合会计岗位相关工作能力的要求,全面阐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方法和技能。
教材的形式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精心设计了企业情境、相关工作任务和内容,方便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2、实践丰富的案例库
为了加强学生财务管理相关实践工作的训练,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处理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技巧,编撰与岗位能力、岗位内容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库。通过案例库情境化的演练,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分析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处理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作为教学资料案例库中内容的实践性,以及使用过程中教师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的企业工作情境的营造,使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践,达到会计岗位要求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三)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环节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合理和严谨的教学环节。下面具体介绍各教学环节:
1、情境营造环节。所营造的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的实际情形。这种情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如分组扮演、职场假想、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环境应用等形式,营造出学习内容所处的工作场所、所处的企业性质、涉及的工作人员、涉及企业所处环境等。并确立任务执行者的人物身份、工作内容、需要的能力和达到的效果。
2、教师启发示范环节。教师以执行任务当事人的身份根据选定的案例内容要求,示范任务完成的步骤、思考过程、财务管理理论依据、任务完成的呈现形式。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多为方案的设计、分析和决策建议,所以任务的完成成果以书面报告呈现。因为书面报告对于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详细说明书面报告的书写要点,注意事项。在示范过程中,教师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完成任务所涉及到旧知识,由此达到强化和温故的作用;同时教师注入新的理论知识并以此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知新作用。教师的示范过程,依然需要学生参与其中。
3、学生总结环节。教师启发示范环节之后,学生根据所观、所学、所感,总结所完成工作任务的背景、达到的目标、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工作处理步骤、心路历程以及书面报告的撰写要点。
4、学生实训环节。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需要,学生分工协作或个人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在实训环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处理工作任务的过程和心路历程。当学生出现阻碍时,教师既要亲自启发指导,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发现和培养排忧小助手。排忧小助手的出现,帮助了学习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使学习轻松的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达到深层次的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5、学生评价环节。这一环节是学生针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本人和其他同学的不同情况,积极踊跃发言的环节。可以发表感想,总结知识要点,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一环节也是学生由机械模仿最终向独立自主处理工作任务升华的环节。
6、教师总结环节。某一财务管理知识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教师将对前两个阶段中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一总结,并结合他们的表现对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讲解和理论提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因而这一阶段的总结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从单纯的完成某一任务上升到未来职场一系列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处理依据。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进行,体现适时性,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考核成绩由平时和结课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互动、实训效果和职业素质四部分成绩组成。结课考核成绩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水平。由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中有《财务管理》科目,而且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中也涉及《账务管理实务》中的部分内容,所以闭卷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的考核是必要,其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较为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理论抽象、模型复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生不能理解所授理论和如何应用等现存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需要的良好职业素养的会计专业技能。使学生通过该课程掌握财务管理方面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践技能,逐渐完善职业综合素养,成为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彭文如,科技资讯,2012.3
【关键词】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三段双轨递进式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尽快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三段双轨递进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一、“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从单项实训到岗位实训到最后综合模拟实训的阶段性实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谓“双轨”,即以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操作。通过双轨运行,强化技能,总结提高,以形成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所谓“递进式”,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二、“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层次分明的阶段实训
第一阶段:单项实训
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简单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单项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针对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总账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老师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第二阶段:岗位实训
即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有关会计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会计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具体可包括:出纳岗位实训、往来结算岗位实训、固定资产岗位实训、存货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成本费用岗位实训、资金岗位实训、财务成果岗位实训、总账报表岗位实训等。
岗位实训实施教学时,对业务举例要彻底颠覆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会计分录讲解账务处理的模式,按理实一体化的构想,先给出相关岗位涉及的原始凭证,再分析说明如何识别这些原始凭证,如何根据这些原始凭证确定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然后用记账凭证填写会计分录。此外,课后所附实训题中的原始资料也应以证、账、表等会计载体或辅以文字表述。该阶段的实训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账证表),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又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去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应当包括分课综合实训与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实训两部分。
1.分课综合实训
这是对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实训时间可安排在各自课程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软件操作各为期一周,财务会计实训为期两周。如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可选择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使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套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2.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专业综合实训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
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熟悉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相关的财经法规与制度;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然后,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接着对编制的财务报表从报表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最后,将手工会计核算资料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电算处理,并与手工处理结果进行对比。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将学生置于会计、主管等不同的岗位,进行全部业务及全过程的会计处理,为顶岗实习和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之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亲身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的开设,不但培养和考察了学生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了平台。
(二)相互验证的双轨实训
“双轨实训”法是针对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让学生先手工完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然后利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上机操作,从记账凭证的输入到自动登记账薄和生成会计报表,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践中。如此,实验内容相同、实验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验结果应该也是相同的。这一过程体现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会计模拟实训中生成的会计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检查其正确性,比较两者操作的异同点;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双轨实训”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同时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顺利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的递进式实训
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训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校外认知实践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情况,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认知会计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能了解并热爱专业,树立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认知实践的开展,通常可安排在第一学期。
社会调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学生进入毕业实习,要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学会分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三、“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其合理建设和有效实施,必须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加快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和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进行研制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职业教育教材,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引进,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单项实训教材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块设计实验,尽量选择实务型、设计型的内容;综合实训教材则应将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实习相结合,选取实务中发生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建立模拟业务部门,以经济业务相关的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等为模拟实训对象,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模糊和弱化,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三)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训基地
会计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注意校企共建,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成立会计公司,对外提供服务,对内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兼顾各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直观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师资或其他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全方位的预演。
总之,“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体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使高职会计教育具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2] 侯丽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