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业噪声的危害

时间:2024-04-03 11:54:10

导语:在工业噪声的危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业噪声的危害

第1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措施

一、水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废水来源

废水按来源分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涤用水,如:洗涤衣物和餐具、沐浴等,工业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化工及其他企业排放的废水等。

(2)水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造成水产资源的严重损失。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或其他毒物蓄积在水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导致人的中毒,以及饮用水污染直接危害人的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水体污染会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污水口的绿化工作。

2、禁止直接向地表水体排放废水,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4、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仅仅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改善各类水污染状况的目的,因此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十分必要。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大气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污的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素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气、各类燃烧(包括生活垃圾的焚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2)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压抑,成长不良,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雨雪中酸度增高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少甚至死亡;饮用水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也会有害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城市绿化以及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2、严格控制燃煤污染,采用原煤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开发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4、加强排污企业的工艺措施、工艺过程、生产管理,完善企业清洁生产体系,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三、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噪声污染来源

生活中常见噪声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大型车辆的震动和鸣笛)、施工噪声、工业噪声、音响过大的娱乐噪声等。

(2)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损害人的听力;长期处于噪声中有害人的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慌、血压升高和乏力等症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急躁、焦虑、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伴有头痛、心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工作效率下降,反应迟钝等不良行为。

(3)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为控制噪声源,如车辆在市区禁止鸣高音喇叭、建筑施工单位采取封闭施工,禁止在夜间施工扰民、娱乐场所降低噪声排放、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值。

四、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固体废物污染来源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固体废物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对土地造成严重污染;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吨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江河之中,投入水体的固体废物不仅会污染水质,还会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堆积的固体废物通过雨水浸淋、自身的分解及渗滤液污染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无机固体废物会因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机固体废物则会因发酵而释放大量可燃、有毒有害的气体,且其存储时,烟尘会随风飞扬,污染大气,例如粉煤灰、尾矿堆场在遇到4级以上的风力时,可剥离1~1.5cm,灰尘飞扬高度可达20~50m。在对许多固体废物进行堆存分解或焚化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毒气和臭气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会寄生或滋生各种有害生物,如鼠、蚊、苍蝇等,导致病菌传播,引起疾病流行,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由于固体废物的大量堆存,长期不予清理,会导致腐烂,产生病菌,通过大气传播于人体,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易燃、易爆、传染性的固体废物的乱堆乱存,会导致水灾、爆炸、传染病流行等环境事故,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3)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l、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单位、个人能自觉地减少及合法地处理处置固体废弃物。国家还应该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第2篇

【关键词】水力发电;职业性噪声;危害

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早在十八世纪初就有研究者提出噪声能够导致耳聋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科技以及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噪声已经成为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它不仅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听力损失,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业场所中直接影响的是工作效率降低。对此,我们应该对职业性噪声引起积极的重视,本文以4家水电厂为调查对象,对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不同岗位的噪声作业人员发生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调查,为职业性噪声的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华能有限责任公司所辖的4家水电厂:漫湾水电厂、小湾水电厂、徐村水电厂、功果桥电厂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4家水电厂的作业人员240人,其中运行区110人,检修区130人;年龄最大的作业人员为56岁,最小为18岁;工作年限最长为28年,最短的为8个月。

1.2方法2012年在以上4家水电厂随机抽取240名作业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的职业史、个人防护措施的具备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噪声的防护意识状态等;同时现场调查了解作业人员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以《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1]为依据,采用国产HS6288B噪声频谱分析仪对现场作业场所的噪声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频谱分析;选用丹麦产DA65听力计对作业人员离开噪声环境24小时后的听力情况进行测定,如检测有疑为听力损失者,于离开噪声环境后的7天进行复诊,确诊是否为噪声性耳聋,以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2]为诊断依据。

2结果

2.1在4个水力发电厂中,运行值班室和发电运行区的作业人员分别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60.0-73.0分贝之间、72.0-84.0分贝之间,属于中低频环境;水车室内、室外的作业人员分别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95.0-106.0分贝之间、88.0-99.0分贝之间,以高频为主的噪声环境;检修现场作业人员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85.0-102.0分贝之间,属于中高频噪声环境;线路维护、检修值班室作业人员分别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67.0-83.0分贝之间、58.0-75.0分贝之间,属于中低频环境。以上发电运行区、水车室内、室外、水机运行区为运行人员工作区;检修现场、线路维护、检修值班室为检修人员工作区。

2.2不同工作岗位的作业人员的听力受损情况运行区110人中,高频噪声环境下致噪声耳聋首次检查发现为6人,经复诊后确定为19人;检修区130人,高频噪声环境下致噪声耳聋首次检查发现为7人,经复诊后确定为23人.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高频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作业人员噪声耳聋,应该加强对水力发电企业的噪声控制,提高噪声环境下的个人防护措施及意识。

3讨论

当噪声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音污染。噪声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长期暴露在不同程度的噪声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我国和许多国家一样,为了预防噪声对人体听力功能的伤害,按照噪声的强度及暴露时间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如《噪声卫生标准》、《听力保护标准》等。在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中规定:每个工人每日工作八小时,噪声强度不得超过85分贝,老企业不得超过90分贝[3]。噪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有研究资料显示,噪声易造成人们听力损失,但这种情况早期不容易被发现,等发现时听力已经严重受损,不易恢复,所以其危害性较大;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下的人群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噪声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会产生焦躁、激动的情绪,作业场所的高频率噪声容易发生意外[4]。

针对于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力发电企业的噪声防噪管理,除对噪声的声压等级加以控制外,还应做好预防性的定期噪声监测工作,降低噪声的声压级、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作业时间,对从事噪声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等措施,以及早发现健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职业噪声下的作业人员造成的伤害。对接触职业噪声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了解作业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个人防护的常识,加强自我防护。同时进一步加强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S].

[2]陈璐,赵淑岚,冯利红.工作场所现场采样的内部质量控制要求[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3):661-662.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噪声首先是噪声的一部分。从物理学意义上来讲,噪声是一种不同声源的无规律混合的振动,其频率和振幅具有复合性和无规律性的特点;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妨碍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活动产生了过多的声音,包括正常的工业生产噪音、生活噪音和建筑噪音,也包括不良好的商业活动经营方式,使得城市充满了各种机器噪音、鸣笛声、音乐声、卖声等生源。城市环境噪声已然成为城市环境中的普遍问题,成了噪声污染。噪声污染同时具有污染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对居民影响直接的特点,为居民反映最直接的一类环境污染,有关噪声的环境投诉事件占到环境投诉的50%以上,居环境投诉事件的首位[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并称为城市环境的三大公害[2]。

一、噪声来源及危害

(一)噪声来源

城市环境噪声即城市噪声污染,污染源可分类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城市声环境也可以分类为城市区域声环境、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等。

据文献报道,我国城市噪声源中,(1)3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国外统计资料交通噪声占70%)[4],噪声源是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由于机动车辆数目一直在急速增加,道路交通噪声成为影响最广泛的污染。(2)在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约占我国城市噪声源的27%,主要来自生产过程和市政施工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4]。(3)社区生活噪声在城市噪声中约占40%左右,包括流动叫卖、商业经营活动、户外儿童喧哗、汽车的启动、家用电器等。

(二)噪声危害

城市声环境是人居物理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物理污染,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公害之一。噪声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主要是听力损伤,包括暂时性听阈偏移(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阈偏移(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的危害包括:噪声会使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胃病和溃疡病等生理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研究表明[3]噪声超过85dB(A),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工作。噪声也会对动物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内脏系统造成病理性病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噪声还会影响到仪器设备和建筑物,当超过150分贝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超过140分贝,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5]。

二、噪声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要预防和控制噪声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构成噪声污染有声源、传播途径与接受器三个要素,控制噪声污染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抑制噪声,降低声源噪声级,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对噪声传播途径加以控制,这是噪声控制中的普遍技术,包括隔声、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等措施;对接收器的保护,对于人,可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对于精密仪器设备,可将其安置在隔声间或隔振台上。

(一)法律法规标准

1.要积极的制定和完善强制性的城市噪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彻底的落实,这是改善城市噪声污染的关键性措施。制定了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2523-2011)、《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完善的、分工合理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市区域具有良好声环境的前提。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噪声污染行为。(1)强化车辆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不满足城区行驶噪声要求的车辆,必须禁止使用和销售,并且还应当加强城区报废和清理执行力度。及时对破旧机动车和高噪声机动车进行清理,使噪声能够在根源上得到控制。(2)对城区商场以及娱乐中心等噪声根源进行强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商场和娱乐中心进行检查,对违规情况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地区进行重点监管,甚至还应当通过强烈手段控制音响大声叫卖等情况,并鼓励他们尽可能通过文字、媒体等方式来进行广告宣传。(3)针对交通噪声污染,则可通过实施限时、限行以及限速等方法来缓解交通噪声污染。(4)工业噪声则必须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执行噪声排放标准,对超标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及时整顿处理、整改,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污染。

(二)技术手段

1.源头控制噪声源,提高建设标准。(1)对道路交通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道路交通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利用率,减少拥堵带来的噪音量。加强对原有道路的路面使用新材料扩展和改良,降低机动车的摩擦噪音,有效控制机动车启动频率噪声。加强绿色防护栏或隔音挡板的建设,在原有的敏感建筑物以及道路之间,加注绿色防护栏或隔音挡板,使城市污染能够得到控制或者有效隔离。(2)对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进行有效管理,从施工时间、施工过程中降低噪声源的产生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传播途径:增加传播距离、增加吸能屏障。(1)声屏障技术在降噪应用中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了避免和减少交通噪声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障壁建筑物和优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来达到降噪的效果。控制噪声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声、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6]。(2)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方案对噪声进行控制,包括声屏障、隔声窗、绿化林带及功能置换等,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以达到降噪的要求。

3.从接受端降低和隔离噪声,保护受体正常功能。(1)单体建筑设计和技术措施,从声环境质量考虑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乃至建筑物护结构材料和构造,都可以防止或减弱噪声干扰。(2)合理规划、布局。针对容易造成城市噪污染的企业,应当采取“退二进三”“出城入园”的方式来进行整体规划,同时分层次、分时段、有重点、分区域的进行改造、搬迁或停产、关闭,同时各规划部门还需对交通干线以及建筑物之间设置合理的防噪声距离[7]。

三、结语

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对城市环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根据城市噪声污染特点的分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最初阶段将城市声环境纳入城市计划,确定好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时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度,缓解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力度,加强城市化发展中的经济控制,以免影响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鹏涛,赵广田.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大众科技,2011(10):35-38.

[2]耿桦.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7,33(28):339-340.

[3]樵地英.中国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04:)81-82+83.

[4]邹飞.我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控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21):150+163

[5]陈安,汪爱元,肖萌芳,彭艺.城市噪声污染控制实例[J].环境技术,2015(04):23-25.

[6]张艳红,韩少军.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特征与防治对策[J].环境,2014(07):92-93+102.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成为了社会成员急需解决的核心污染问题。由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存环境,因而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事务,其休息都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需要对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深入探究,否则不利于休息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环境舒适度的整体提升。

1.环境噪声污染的来源概述

1.1城市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

随着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给城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的现象使得市区道路上喇叭声轰鸣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火车的行使和飞机的起飞降落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较大的噪声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安宁权。城区的机械制造厂和发电厂作为工业噪声的重要来源,具有较强的振动性、持续性和较大的危害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容易对人们的精神产生潜在的危害。

1.2工程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工程施工项目日益增多,包括公路施工、建筑施工、管道施工等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相关的空压机、压路机、转载机、打桩机等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成为了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建设和改造所产生的巨大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和持久性。[1]城市居民的娱乐活动和商业表演等集体活动产生的噪音被统称为生活噪声。城市广场舞的日益流行,使得具有较大分贝的舞蹈音响成为了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进行消费,经常在店门外播放较大分贝的音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休息。

2.环境噪声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究

2.1不利于婴儿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环境噪声污染对婴儿和青少年的危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而婴儿和青少年如果长期处在环境噪声污染环境下,会无形地延缓其生长发育,甚至会增加婴儿畸形的发生概率。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其智力水平与生活在安静环境中的同龄人相比至少低三分之一,而且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会比生活在安静环境中的同龄人短。

2.2严重影响成人的神经系统和生产生活

成年人如果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环境中,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听力系统,而且噪声污染产生的超大声波也会严重扰乱人们的脑电波,导致成人出现失眠、头晕、注意力很难集中等问题,甚至会导致成年人神经错乱,影响了成年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作息。环境噪声污染还容易增加成年人的工作压力,降低成年人的睡眠质量,增加部分职业的危险系数,严重影响了成年人的情绪调解能力,还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2.3损害了人们的听力系统和神经系统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人们听力的损害,分贝较大的噪声极其不利于人们的听力系统,严重者会损伤人体的耳膜,严重损害人体的耳部毛细胞,甚至容易导致耳聋问题的出现。巨大的环境噪声污染会导致人体听力能力的下降,增加不可治疗性耳聋问题的出现概率。此外,长期处在城市噪声污染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其神经系统会在无形中变得衰弱,人体脑电波的混乱使得社会成员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神经衰弱等症状。

3.改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策略

3.1做好具体噪声源的分类处理工作

由于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意城市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因而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整治模式对缓解噪声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其中,做好噪声源的具体处理工作是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关键环节。由于环境噪声污染源分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这几种,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执法力度,对商家的宣传行为进行有效整顿,规范社区成员的文娱活动,降低环境的噪声污染,引导人们对防噪知识的重视。为了有效防止工业噪声的污染问题,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城市噪声排放标准执行,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一些噪声较大的大型车辆采取禁鸣和限速措施。[2]

3.2加强政策对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层面的引导

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形加强噪声防治的立法工作,为防噪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国家也应当将现存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不断完善,认真落实防治噪声污染工作,实现对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的有效监管,进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对一些噪声较大的工厂进行迁出,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工作,推广多条环城大道的建设,这样既能减少道路的车流量,适时扩大城区的绿化面积,又能实现降噪和净化环境的效果,促进降噪技术朝着科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当前改善城市居民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理念,尽量将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对社会成员的损害降低到最低。国家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有效调动工厂处理降噪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屏障工艺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给市区居民带来的影响,对违法施工行为进行严惩,以便为城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电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42-02

由于在公司附近发现了新的铜镍特富矿带,加上原有储量,使得公司现有电镍工程无法满足工程需求,现要进行改扩建。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职业病危害,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我们对某公司电镍改扩建工程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我们了解该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主要产生环节,检测其浓度或强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该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2 评价依据、方法 主要的评价依据为项目的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技术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规范、标准。本评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

2.1 生产工艺 该项目采用国内成熟的生产技术,已在国内大部分冶金公司生产中投入使用,基本工艺如下:水淬金属化高冰镍经磨矿、分级、浓缩后,底流用二段常压滤液调浆,经预浸、二段常压、二段加压浸出后,浸出渣(铜渣)经洗涤、过滤后送往铜系统生产电铜,一段常压浸出液经除钴后生产电镍,钴渣经酸溶后送往钴萃取电积车间生产电钴。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分析,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镍及其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硫酸雾及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硫化氢、盐酸、氯气、一氧化碳、粉尘、高温热辐射等。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2.3.1 防尘 在动力车间配置有麻式水膜除尘器,接尘工人配备防尘口罩。

2.3.2 防毒 镍电积车间采用塑料小球覆盖电解槽,上面覆盖毛毡,以减少硫酸雾产生,同时采用集中式引风通风设施;电钴车间片调室生产工艺原料中有盐酸,可能产生的酸雾中有氯气与氯化氢气体,为防止挥发性气体对周围工作人员的伤害,在生产场所配置机械通风装置,个体配戴3M防酸口罩、耐酸手套、胶靴等防护用品,有效减少对工人的伤害。镍及其化合物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的高毒物品,但本项目生产工艺选用硫酸选择性浸出工艺,比传统火法冶炼流程短、工艺先进,在镍电积始片极制作间除加强自然通风并安装了集中式引风通风设备外,现场操作人员佩戴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实现了工人不直接接触高度物品。

2.3.3 防噪声 该工程设计执行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工程对设备机壳设置隔声罩、消声器;管道采用隔声材料包扎;各型设备的进、出口管线均采用了吸音材料并采取了减振降噪措施;空压机房设置独立泵房隔声;电机等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主控室、分析室、更衣室等采用隔声门、窗;设置隔声通廊;该工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作业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均在主控室内操作生产,每隔1小时到作业现场进行巡视,缩短了噪声接触的时间;该厂对每一位作业人员均发放了噪声防护耳塞,并制定了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使用的相关制度。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分析

2.4.1 现场采样情况 现场检测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采样点的选择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检测结果取检测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的均值(或最大值)。

2.4.2 检测点的设置情况 见表1。

2.4.3 本次检测结果 见表2。

2.4.4 超标原因分析 磨矿、磨浸车间隔声操作室噪声控制效果差,操作室门、窗的隔声处理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2.5.1 噪声防护设施 该项目的126个检测点中磨浸车间操作面、磨矿车间操作面的2个作业点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限值,判定为超标,噪声作业分级为I级(轻度危害)。说明该工程对噪声的防护措施是有效的,但由于工艺所限,防护措施效果欠佳,必须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

2.5.2 防暑降温、防寒措施 由监测数据可知各检测点高温作业分级为Ⅰ级,与作业人员劳动程度相符。

2.5.3 防酸、防毒措施 各检测点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限值,判定为合格,说明该工程的防毒措施有效。

2.5.4 防尘措施 动力车间存在粉尘、一氧化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现场测试粉尘均未超过国家卫生限值。

2.5.5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该冶炼厂能按相关要求为作业人员配备所需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其配备由公司相关部门根据岗位的不同,统一管理、发放,各部门、班组有专人负责检查,维修或更换,并制定有《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办法》等相应的规章制度。该项目的原料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如果一旦发生大量泄漏,尤其在厂房内、液体泵房,则会导致作业人员缺氧或窒息,而该工程未备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设施。

2.5.6 职业健康监护 该厂能够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到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起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工健康检查均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该电镍改扩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工艺流程比传统火法冶炼流程短,职业病危害因素少,所采取的各类防护设施运行正常、操作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

3.2 建议

3.2.1 本项目磨矿车间及磨浸车间操作室噪声测试点超过国家允许浓度,说明隔声操作室初步设计效果差(一般隔声降噪效果至少达20dB(A)以上),为使操作室噪声强度不高于国家设计卫生标准75 dB(A),应选用隔声效果好的材料作隔声墙与门,窗应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保持一定的夹角,其厚度应不一致,并减少门窗缝隙。作业人员进入噪声工作场所时须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另外,按规定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调离职业禁忌证及听力损伤观察对象

3.2.2 本项目存在的《高毒物品目录》中镍及其化合物、氯气、硫化氢等现场测试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允许标准,说明在正常作业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相对安全,但考虑到镍电解工段存在着硫酸及三氧化硫危险源,钴电解工段存在着氯气、硫化氢等危险源,故建议本厂应制订针对强酸、硫化氢、氯气等特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突发事件的演练,并设置有害气体报警装置及个体报警装置。

3.2.3 该项目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包括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等,内容更应全面、醒目,安排在入口处或作业场所的显要位置。

3.2.4 为防止酸碱物质对人体的烧灼伤,本厂应在相关车间工作场所多设置冲洗管、洗眼器,如出现喷射伤人等可及时应急冲洗处理(时间不少于20分钟)。相关车间、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救护器材,设置事故柜或急救箱,建议配置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6台。

3.2.5 该厂在《职业危害因素(化学性)应急预案》(QG/FY1102.20-2008)中应增加对事故中急性职业中毒及其他伤亡人员的现场应急救援处置措施,如:设法迅速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转移至有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在拨打120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在突发事故中,如事故现场存在有毒有害因素威胁到人身安全时,应当采取临时控制措施。此时除了救援人员外(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所有生产作业人员应尽快撤离现场,只准出,不准进,以避免伤亡的进一步扩大,减少无谓的牺牲。

参考文献

[1]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 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S].

[3] 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2002-03-28.

第6篇

一、 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且具有普遍性,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严重的甚至致人于死地.在我国古代,曾用钟刑处死犯人,将犯人绑在大钟下,用洪亮的钟声使人致死.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使用一种残酷的噪声刑: 审讯室的三面墙壁均是光滑的水泥结构,有号筒式喇叭和汽笛产生可怕的声响,受刑者在噪声的刺激下像触电一般,开始站立不稳,接着汗如雨下,全身抽搐,随后大声呼叫,眼睛充血并极力挣脱以求撞墙自杀,在噪声的冲击下,许多人因耳膜破裂而死亡.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噪声危害:

1. 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1) 妨碍人们交谈、睡眠、休息、工作,致使人们烦躁、精神分散,引发事故;

(2) 使人的听力受到损伤,甚至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形成噪声性耳聋;

(3) 噪声可以导致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4) 导致病理性变化,产生头痛、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症;

(5) 影响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吵闹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低20%.此外,噪声也会对胎儿造成有害影响,引起致畸等后果;

(6) 形成心理影响,主要表现为使人烦恼、易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等.如 1981年世界噪声公害事件.1981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露天音乐会上,当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响起后,有300多名听众突然失去知觉,昏迷不醒,100辆救护车到达现场抢救.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噪声污染事件.1959年,美国有10个人“自愿”做噪声实验.当实验用飞机从10名实验者头上10~12m的高度飞过后,有6人当场死亡,4人数小时后死亡.验尸证明10人都死于噪声引起的脑出血.可见这个“声学武器”的威力之大.

2. 噪声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150dB(A)以上的强噪声,会使金属结构疲劳,甚至可以使钢板断裂.当飞机做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冲击波,称为轰声.1962年,美国三架军用飞机以超声速低空飞行所发出的轰声,使飞过的日本藤泽市许多房屋的玻璃震碎,烟囱倒塌,日光灯掉下,商店架上的商品震落满地.1970年,德国韦斯特堡城及其附近曾因强烈的轰声而引发了378起建筑物受损事件.

3. 噪声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

在噪声的刺激下,人们的注意力很不集中,这样工作起来很容易出事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因工业噪声的影响,使工作效率降低,工伤事故增多和听力损伤等,就使美国每年损失近40亿美元.

4. 噪声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

噪声可使仪器设备失效或受到干扰和损坏.1988年夏,沈阳某半导体材料厂极怕震动的单硅炉正在拉丝,厂外不远处突然响起建筑打桩声,结果设备损坏,部件报废,工厂停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二、 噪声的控制

为了防治噪声污染,我国制定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工业噪声控制标准等一系列控制噪声的标准,如: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铁路边界环境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标准、机场周围环境噪声标准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噪声是超标的,特别是机动车辆噪声,超标更为严重.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0 类标准: 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昼间50dB(A),夜间40dB(A).

1 类标准: 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A),夜间45dB(A).

2 类标准: 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

3 类标准: 适用于工业区.昼间65dB(A),夜间55dB(A).

4 类标准: 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

防止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除了制定噪声管理标准外,另一措施就是噪声的控制.噪声造成危害必须有噪声源、声音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因素同时存在.因此,控制噪声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考虑.

(1)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控制噪声的最根本方法,包括研制采用噪声低的设备和改进加工工艺等措施,噪声的起因主要有三种: 气流的振动、固体撞击和摩擦、电磁性噪声.对风机、汽车排气等空气动力性噪声,可通过采用平滑的气流通道和降低气流的速度加以控制.车床、织布机等机械性噪声可利用或阻尼材料减少摩擦或撞击加以控制.此外,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焊接代替铆接,限制使用高音喇叭等措施都可以从声源上使噪声大大降低.而生活噪声则完全可以在讲究社会公德的基础上由人自己加以控制.

(2)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由于某些技术和经济上的原因,当从声源上控制噪声难以实现时,人们就要从传播途径上考虑降低噪声的措施.即在传播途径上阻断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衰减.声音是通过空气和固体材料等介质进行传播的,可以在传播途径上采用具有吸声性能的材料对噪声进行阻隔、吸收和消声.一堵砖墙的隔声量是50dB,它能允许十万分之一的声能透过墙去,用它做屏蔽物隔声效果是较好的.玻璃绵、毛毡、泡沫塑料等材料,它们可以减少室内噪声的反射,降低噪声10~15dB.另外,可通过合理布局,就一个城市来说,在城市规划上尽量把高噪声工厂或车间与居民区分开,对工厂而言,应把噪声强的车间和作业场所与精密车间或职工住宅区分开;或是通过绿化防噪等.声波通过密集的植物丛时,会因植物阻挡产生能量衰减,一般松树林能使频率为1000Hz的声音衰减3dB/10m;杉树林带为2.8dB/10m;槐树林带为3.5dB/10m;30cm的草地为0.7dB/10m.绿化林带如一个半透明的屏障,在屏障后面形成“声影区”.3kg炸药爆炸的声音,在空旷地能传播4000m远,而在林中,400m以外就难以听见了.森林面积越大,林带越宽,消除噪声的功能越强.

(3) 在人耳处进行防护

噪声的受害者主要是人,当上述两种方法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要加强个人防护,如: 佩戴耳塞、防声棉、耳罩、帽盔等.

小练习

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 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销售劣质产品,就在店铺内通过高音喇叭播放音乐.他们这是想利用噪声能够损害____________,从而对产品产生错觉,使顾客上当.

(2) 小宇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晓丽学习时免受干扰,小宇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 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 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 嘱咐晓丽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 小宇要将家中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晓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新的探究课题,请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写出简要的探究报告.

(4) 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

课题: 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效果更好实验器材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第7篇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623―01

大型加热炉、输油泵、发电机、鼓风机和空压机等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源,经现场检测输油泵区等场所噪声高达89.7dB(A)生产作业场所噪声,存在于加热炉、输油泵、发电机、鼓风机和空压机等。作业人员在产生噪声的岗位日接触时间为2∽12小时。生产性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成为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突出表现在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伤上。职业性听力损伤,亦称职业性耳聋,属法定职业病之一。此外,生产性噪声对某些接触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将产生一定的损害。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职业病隐患。

一、噪声对于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上面的危害主要有:

1、损害听力。

噪声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有关资料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2、损害视力

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研究指出,噪声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

3、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

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4、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5、 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从心理方面来说,噪声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

二、噪声危害的预防

由于目前对噪声性聋的治疗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方法,所以关键问题是预防,根本措施是全社会进行噪声污染源的治理。具体地讲,噪声性聋的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宏观控制: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噪声卫生标准,噪声控制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法规,为治理噪声和预防噪声性耳聋提供法律和技术保证。我国在这方面极为重视,先后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

(2)噪声源控制:控制噪声强度,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防治噪声危害最根本、最有效、最积极的方法。环保机构和噪声源单位应对环境和车间的噪声进行定期监测,将噪声强度控制在国家标准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3)个人防护: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处于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时,必须按照劳动保护的要求坚持使用防护用具,如防噪声耳塞、耳罩和耳帽等。而大多数在作业场所工作的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不定期地检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如有过期、损坏及时维修及更换,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听力监测:在较强噪声环境中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听力监测,及早发现听力下降;已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

三、预防噪声的具体措施

生产性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成为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突出表现在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伤上。职业性听力损伤,亦称职业性耳聋,属法定职业病之一。此外,生产性噪声对某些接触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将产生一定的损害。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因素,因而要预防其危害需从以上几方面着手,主要措施如下:

1.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革新,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

2.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

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吸声、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3.加强个人防护。最常用的方法是配戴耳塞、耳罩、防声帽。

4.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8篇

1目的

明确该企业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2方法

2.1检测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GBZ/T160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2 评价依据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7月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007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3结果

3.1 项目位置 公司坐北朝南,东面毗邻卧龙管件厂,西面围墙外8m是一条约4 m宽的村道,村道西面为大片农田,北面围墙5 m处是一约5m宽的村级河道,主要是灌溉农田,小河北面为大片农田。南面厂门外紧靠的是一条约40 m宽的柏油公路(北环路)。四周有实体砖砌围墙与外界隔离,厂址周边500 m范围内无社区居民、无学校、无商业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域,无医院、影剧院、体育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无生活饮用水源、水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企业选址的要求。

3.2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11106.5m2,厂区主要建筑有生产车间一幢,占地面积744m2,仓库一幢,占地面积720m2,辅助仓库一幢,占地面积192m2,办公楼一幢,占地面积306m2,燃油有机热载体炉房一幢,占地面积56m2。厂区主要建筑物大致划分分为三个区域,中间留有一空地,北面区域为仓库,西面区域为生产车间,东南面区域为办公楼和生活区域,燃油有机热载体炉房布置在厂区西北围墙处。其中仓库呈东西走向,生产车间为南北走向,仓库的西侧面与生产车间的北墙的距离为15.5 m,仓库的西墙面北端与燃油有机热载体炉房距离20m,(目前采用防火墙隔离),生产车间的北墙面与燃油有机热载体炉房距离24 m,办公楼和生活区域在危险化学品仓库的东南27 m处,距离西面的生产车间大于60 m。此布置方案可使整个厂布局合理,各不同生产及辅助场所相互联络,物流顺畅。

3.3危害因素 根据生产工艺分析,分析该企业提供的产品及原辅料成分,参照GBZ2.1-2007、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公布的毒物目录和种类,结合有毒化学品的毒理学特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该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本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毒物:丙烯酸、异丁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过氧苯甲酰、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甲苯、固体环氧乙烷、丙烯酸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照度。生产性粉尘:固体环氧树脂。

本次评价所检测项目为:生产性毒物: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乙酯、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正丁醇;物理因素:噪声和照度。

3.4 工艺流程 本项目丙烯酸树脂的生产以丙烯酸、异丁烯酸甲酯、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品为原料,通过丙烯酸树脂反应釜等生产设备缩聚反应而成。环氧树脂的生产以环氧树脂、甲苯、二甲苯、过氧苯甲酰等化学品为原料。按配方将溶剂投入反应釜、开启搅拌器,打开反应釜夹套导热油加热阀,待温度升到40℃时,停止加热,投入环氧树脂(固体),继续搅拌,恒温3~4h,待物料充分溶解搅匀后冷却、过滤、出料包装入库。

3.5 职业病影响因素

3.5.1 噪声 从职业病角度来说,噪声使其主要影响因素。本次研究中,职业病形成过程中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以及控制动力性产生的噪声为主,如:分散机、砂磨机等。并且,这些噪声对于电焊工、维修工等在对设备维修时解除角度。对于一个工厂而言,噪声的产生必须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等相关规定的值。

3.5.2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相对较多,它在一线生产企业中比较常见,常见的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苯乙烯、丙烯酸等。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生产性毒物检测,保证所有的毒物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等相关规定的值,降低职业病发生率。

4讨论

第9篇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遏制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结合我市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的特点和实际,决定自现在起至11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水泥制造、热电、机械制造、冶金行业(以下简称四行业)职业危害治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职业危害治理的重要性

水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尘肺、噪声聋病等职业病;热电作业场所主要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有毒有害物质,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冶金工业生产中主要的有害因素有高温、强辐射热、粉尘、一氧化碳和噪声等,四个行业都是全市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的行业。通过开展职业危害治理,对促进各县区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治理内容

此次职业危害治理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2.职业健康(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

3.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教育;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8.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9.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10.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11.淘汰落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情况;

12.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与从业人员的管理;

13.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情况;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县区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落实职业危害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制定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资金,确保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