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4 10:28:29
导语:在新闻媒体策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都市媒体;公益策划;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01-01
媒体组织的公益活动,可以传递公益理念、放大社会正面效应,还可以树立自身品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作为吉林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流都市媒体,《城市晚报》立足自身优势,通过举办各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有益的公益活动,与读者进行有效互动,传播浓浓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充分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
主题鲜明,逐渐打造媒体公益品牌形象
媒体具有舆论引导功能,在组织公益活动之前,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主题、目标、内容、风格、形象等环节入手,选择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为推动社会公益活动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只有主题新颖、贴近生活,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热情。
近年来,《城市晚报》逐渐加大公益主题的报道力度,逐渐形成了“草根春晚”、“中高考公益”、“美好生活年”等社会反响良好的系列公益活动品牌。今年5月,围绕第20个“世界读书日”,《城市晚报》提前准备,精心策划,独家发起“书香公交”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并收到好的宣传效果。先后有45条线路1770辆公交车报名,最终有19条公交线路近1000辆公交车参与其中,有60万公交乘客收获书香,在全社会营造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在活动具体实施中,《城市晚报》首次开启“互联网+”模式,一方面以报纸的力度强势推动活动进展,通过整版报道、照片、漫画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公交书香主题。另一方面利用“长春交通在线”微信平台相关信息,增强活动的互动性。一时间活动引发强烈反响。10余天时间里,除了45条线路1770辆公交车队踊跃参与报名外,相关部门以及活跃在民间的长春各读书会也积极的参与捐书赠书,期间共筹集25000余本图书。车厢中千余个淡绿色的书架、20000余册(本)图书以及一张张沉醉书香中的笑脸可以见证活动的成功。城市晚报还与多部门联动送书香,为300余个低保户家庭发放4000余本图书,千余名乘客现场点赞力挺,“书香公交”成为读书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注重公益策划,充分彰显主流都市媒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公益活动具有受众面广、参与者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活动组织策划者在确立鲜明主题之后,还必须考虑到公益活动策划的艺术性。
2015年5月13日,长春市召开中高考部署会议,我省今年中高考最新动态。会后,《城市晚报》迅即反应,结合会议精神在重要版面,较大版块详细介绍了我省今年中高考的新变化。5月14日开始,《城市晚报》逐渐加对大中高考的宣传力度,先后刊发《今日长春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解读中高考招生政策》、《吉林省2015年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解读加分项大幅减少 5种情况保留加分》、《本周六、日32所高中举行开放日》等稿件,关注了中高考考场摄像头升级改造、长春市今年中高考参加考试人数、考场安检情况等,全面、深入介绍了中高考相比往年的不同,将最新动态信息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为高考宣传营造了好的舆论氛围。与往年不同,今年《城市晚报》的中高考宣传报道,在精心做好报纸宣传报道的同时,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广大中高考家长及考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城市晚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掌上吉林”每日及时推送中高考最新资讯,先后关注我省中高考的新化和长春市高中开放日活动,浓墨重彩报道我省中高考最新动态,同时通过扫二维码解答的方式为广大家长考生释疑解惑,进行互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公益传播,与目标群体进行全方位有效互动
媒体策划、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公益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传播浓浓正能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不区分受众群体,盲目地进行公益活动的策划,则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与参与热情,也无助于媒体的品牌宣传和形象树立。《城市晚报》近期精心组织策划了一批社会公益活动和报道,集中体现了主流都市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引导作用。
年初长春大雪袭城,《城市晚报》联合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市志愿者联合会,一起发起《做个志愿者一起来清雪》的公益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网络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志愿者依次开展清雪活动并配发后续报道。活动志愿者已经累计达到千余人,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市民好评。春运期间,《城市晚报》发现很多农民工欲回家乡过年却一票难求的情况,立即组织策划“送农民工回家活动”,帮农民工解决买票难、回家难的实际问题。同时,春节期间还组织为贫困家庭送年货大型公益活动。
“草根春晚”是《城市晚报》重磅打造的一个品牌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提升,已经成为吉林百姓展示自我的有效平台。今年,《城市晚报》的“草根春晚”继续面向社会征集“草根达人”的同时,成立“草根联盟”,组织才艺达人进行巡演,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个大舞台,让所有身怀绝技、有梦想的人展示出自己的风采。这些自编、自演、自导的节目源自百姓生活,真实、质朴、感人,传递了公益正能量,得到百姓热烈追捧。与此同时,《城市晚报》通过官方微信“掌上吉林”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还推出“我与春晚的故事”征文活动,将活动的联动效应做到最大化。第五届吉林省“草根春晚”得到省内各家媒体亲情鼎力相助,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跟踪报道晚会最新进展的同时,《吉林省旅游广播》、《吉林交通广播》、《吉林新闻综合广播》也加入到“草根春晚”的队伍之中。通过多平台的合力,为“草根春晚”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除此之外,《城市晚报》还组织了一系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活动,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与广大读者积极互动,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宣传效果,还彰显了主流都市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例如,围绕世界杯、汽博会、啤酒节、百姓文化节、中小学假期生活等百姓关注度高的主题展开,先后开展了“长春市广场舞大赛”、“爱心送考车队”、“征集百名抗战老兵免费畅游净月潭”、《长春“书香公交”大型公益活动》、《微信好声音》、《美好生活主题年》等公益活动等。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公众参与度和效果,《城市晚报》在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及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优势,通过在微信公共平台征集启事、开展选题性讨论、组织体验团、朋友圈分享、留言交流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参与互动,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伴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媒体正大力开展新闻公益行动。这一行动把新闻媒体的功能和传媒人的社会责任高度统一起来,让民生、民声、民情、民意、民瘼、民忧成为读者时时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新媒体;武术传播;武术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1—0025—03
武术文化是一种以武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武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与人文情怀。在信息化、民族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中国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武术文化产业是武术产业的一部分,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武术人才资源丰富、流派繁多,并且武术消费市场广阔,这些特点都为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使得武术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与发展良好的产业相对比,武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丰富的武术市场及武术资源等这些产业优势与武术产业萎靡不振的发展现状形成反差。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民族象征、国家名片的武术,应如何合理借助新媒体来继承与发扬武术,这是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与东西方体育文化在冲突、碰撞中完成融合的过程,进而达到武术文化传播的目的,对中华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新媒体与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产业是指:从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角度对武术文化资源进行创意的开发,以形成武术文化产品及相关服务活动为中心的产业集合。在信息化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武术产业应积极促进与新媒体交流与合作,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的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通过提供武术新闻、介绍视频、专题访谈等节目,利用武术杂志、因特网、电视广播等传媒途径,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现代社会最广泛、最直接的传播媒介,新媒体是一种社会辐射力很强的文化载体。新媒体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而且它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的传播呈现新媒体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必须融入虚拟与现实的新媒体传播转型中,不断接受新的冲突挑战、不断利用新的发展机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2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2.1基于武术文化价值的发展分析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播的核心就是文化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4月8日,李连杰宣布与马云等一起组建成立了“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向全球推广太极文化。这是武术文化与互联网武术的“强强联手”是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是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不可复制性与不可替代性,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技术运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网络化为中国武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位;它不仅有着身体运动的体育外在,更有着高于身体运动的文化内涵。武术面临着“文化的缺失”现象。武术的传播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技术传播。郭玉成在《中国武术传播论》中指出:在西方体育的冲击下,中国武术传播出现了分化,体育化的竞技武术成为中国武术的主流,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又属于浅层传播的范畴。武术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承。
2.2基于武术文化保护的发展分析
当前武术文化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与宣传有可能一些珍贵的武术文化将有可能消失,武术文化通过现存的个体继承而展现,如果不加以记录与传播,武术文化很有可能面临消失的边缘。由于资料有限,很多珍贵的资料没有办法分享交流。一些传统的武术拳种经常会出现,无人继承的局面,但另一方面想学的人又往往找不到老师指点。新媒体下可以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分享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大量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从文化层面对武术的挖掘、继承和发展,这样才能使保存武术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成为可能。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更多要依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保护。
2.3基于武术文化传播的发展分析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需要传播,传播需要媒体。当代武术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传承内在的文化底蕴,还应该从合理有效的传播途径入手,中国武术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的涉人,对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借助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通过声、光、色、画、语言、文字等符号形式的交融体,能给人一种直观的审美感。例如少林寺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效果来编排舞台剧。武术文化的传播需要利用多媒体的传播途径。武术要想快速走向世界,加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就必须走现代化道路,而其中关键是首先实施信息化。信息化的实现就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必须要整合各种有利的社会科技和信息资源。随着新媒体社会化的不断深入,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借助新媒体的传播途径,才能使武术不断地弘扬与发展。
3新媒体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3.1打造武术文化媒体品牌,提升武术文化产业的文化力
大力宣传武术文化,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品牌。扩大武术的影响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媒体也可以通过打造武术节目品牌、武术信息,来增加收视率、收听面和点击率。通过举办媒体合作举办武术赛事并联合国内和境外电视机构,整合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资源,提升武术文化品牌的文化力。通过大众参与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并以此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建立系统清晰的武术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做法,开拓武术文化产业市场。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或并购、或战略合作等方式,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如电视传媒、网络、报刊等的平面传媒和网络传媒相联络,实施跨媒体、跨区域等战略,构成一个立体的传媒网络,才会赢得市场主动,实现“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3.2多元化发展武术传媒途径,提高武术文化产业的影响
目前市面上关于武术刊物只有《中华武术》、《精武》等发行量不大的武术信息载体。电视武术节目也不多,河南卫视的“武林风”等几个影响力较小的频道,目前还没有属于武术领域的武术报纸专刊。所以媒体要积极打造能和《体坛周报》同级别的武术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武术贴吧的影响,电子书籍的阅览增加武术文化传播渠道。针对目标进行方式选择。品牌营销作为武术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方法,突出重点项目,强化特点,明确目标人群。扩大武术文化产业的的发展途径。以少林武术与武当武术为例,这些都具有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少林武术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通过新媒体的宣传与编演舞台剧系统地开展少林禅、武、医、艺术等少林文化的研究。同时,电子媒介的涉入为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的技术发展为武术的传播使得武术以多样的组织形式,声、光、色、画、语言、文字等符号形式的进行展现,给人一种直观的审美感。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对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3发展武术游戏与动漫,开拓武术文化产业的平台
以网络游戏、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自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全面进入“大运营商时代”以来,部分国产网游开始起步,如中国自主开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剑侠情缘》、《梦幻西游》、《刀剑ONLINE》等一大批国产网络游戏极具民族特色,制作优良。从2007年3月起,由中美合作的“新武侠新文化”项目正式启动,拟把金庸、古龙等十多位作家的武侠作品改编为动漫作品,未来几年武术题材的动漫将蔚然成风。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加入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武术题材的电子游戏和影视产品不断加速武术产业的发展。21世纪视觉类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远远超过了文字类媒体,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和高清网络电视的普及为武术电子游戏和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平台。开拓武术搏击游戏、武术影视动漫、武术电子游戏及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扩大了武术影响。
3.4提高武术自觉与自信,加快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经过长期演变,不断吸收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丰富哲理性与艺术性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尚武崇德”的思想,同时,他隐性的文化特征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最大区别。蕴含于内在的精神价值是武术运动得以延续、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了解传统的武术文化知识,提高对武术文化的自信。从武术文化主体对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充分领悟达到对文化自知,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武术文化的内涵,才能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实现其产业操作化,最终通过实现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武术文化的自信。
4小结
在“文化强国”、“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借助新媒体科技对武术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提升,是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化的广泛传播武术产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充分挖掘和利用武术文化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使武术文化产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武术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武术事业可持续发屐的必然趋势。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武术文化建设,并在新媒体的的理念下,积极进行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认识到武术文化的丰富性及其市场潜力,以“武术搭台,经济唱戏”来推动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武术文化和经济达到双赢,使中国武术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邱服冰.新形势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探讨[J].四川体育科技,2011(3).
[2]冯子标,焦斌龙.大趋势——文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4]赵静.我国武术运动产业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3).
[5]付成林.全球化视野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5(3).
[6]唐云.传统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和模式构建[J].搏击·武术科学,2015(2).
[7]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于重构[J].学术界,2007.
[8]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
[9]戴国斌.文化自觉语境中武术研究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5).
摘 要:大学课堂文化是大学师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是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独特属
>>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 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自媒体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自媒体环境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利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作息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对95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06.11
[4] 课题组.大学课堂文化的基本元素与逻辑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5] L.约翰逊,Sq亚当斯贝克尔,V.埃斯特拉达,Aq弗里曼.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R].北京:北京开放大学,2014.
【关键词】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煤炭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财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煤炭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实现财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财务信息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财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为促进山西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煤炭信息化会计技能大赛。经过近七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竞赛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竞赛内容贴近现实,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以团队竞赛、仿真模拟、综合应用、远程互动的竞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为提升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促进了企业相互间交流与学习。此外,竞赛也成为凝练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渠道,山西省煤炭行业信息化技能大赛已成为山西省财务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
煤炭信息化竞赛中,采用了仿真化、网络化的竞赛环境。每个代表队由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出纳五名选手组成,模拟煤炭生产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展开竞赛。涉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数据综合利用等相关内容。在竞赛过程中,设置了传票录入、财务决策模型制作、会计账簿整理、会计数据检索、企业绩效评价五个单独竞赛项目,要求指定岗位的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设置了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模拟往来客户等企业外部环境与参赛队进行数据交换,而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则通过远程互联方式,直接采集真实企业的业务数据,并交给场上选手完成财务处理,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
在历届煤炭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代表队屡创佳绩,优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同行中得到了广泛借鉴和推广。白家庄矿业公司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一个基层煤矿,已有70多年的开采历史,该矿从1997年开始实施电算化管理,至今已经举办过多次计算机培训和考试,经过十几年的摸索,该矿的信息化运作良好。不仅在财务部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而且在供应、机电部门都实施了材料、配件的进销存一体化。该矿财务信息化建设已不仅仅体现在建账、记账、工资与固定资产管理中,而且与银行、地税部门实行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不仅实现了网络申报,而且在缴税环节上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企业申报后由税务机关发出逐笔扣税信息,付款银行收到后予以扣款,并将回执及时返回税务机关。纳税人的税款由银行自动从账户扣缴入库。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申报缴税业务,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纳税成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现根据白家庄矿业公司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对策,做一浅议。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信息化和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计算机的考试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白家庄矿业公司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财务信息化时,公司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3岁,他们在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他们财务经验较丰富,但面对全部是英文字母的电脑键盘却束手无策。企业对财务信息化人员进行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硬件设施的落伍和财务软件的落后
电子计算机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各单位应根据财务信息化应用的程度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投入一定的财力,选择与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平时比较注重井下一线生产,相对来讲地面科室的硬件配置可能会稍逊一筹。国内的软件琳琅满目,但真正找一种适合自己企业财务核算的软件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白家庄矿业公司在1995年配备了电子计算机,那时候的硬件配置比较落后,起初操作时只是用来打字排版、简单表格操作,1997年时开始正式实行会计电算化,在DOS系统下进行记账、凭证录入、报表编制,虽然稳定性不强,出错后还得经常翻工,但当时已经算是经历了一次财务核算的“工业革命”。财务软件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灵魂,选择合适的软件对财务信息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信息的共享与集成问题
在已有系统中,财务部门选用的系统对本部门业务是适用的,却很少考虑和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且系统之间存在技术路线差异,导致各个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不畅,集成困难,缺乏统一的集团信息集成平台,无法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集成,造成信息利用率低下,信息价值无法体现,“信息孤岛”、“信息化烟囱”现象严重。
各部门职能条块分割且没有信息共享平台支撑,同一数据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不一致,真实性、唯一性无法保证,使信息统计失真、信息质量下降,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数据挖掘和群体决策,降低了对市场的响应力度,信息反馈滞后。例如:财务部门和供应、机电部门使用的材料出入库软件是否互相兼容?互相拷贝是否格式一致?再者集团企业中,由于资源整合或兼并重组,吸收进新的企业,如果该企业的财务软件与集团的财务软件不一致,如何实行报表汇总?这些问题都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
二、解决问题需要实施的对策
(一)单位应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单位要分期分批地使财务人员接受财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多数财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实施过程中,重点选拔1~2名具有计算机基础的年轻人做系统管理员,让系统管理员在日后操作过程中再对其他人员作细致的指导。2.要做好单位领导、财务负责人的财务信息化培训工作,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财务信息化带来的优越性,财务数据从手工方式下的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转变为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反馈及时、通畅、正确,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二)选择适合自己企业财务核算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保证。财务信息化既要求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稳定性好,又要保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配置尤为重要。
2003年,白家庄矿业公司财务科在上级部门统一安排下,应用了由重庆林木森公司研制开发的《企业之魂》财务软件,该软件主要包括:初始设定、财务管理、部门账管理、专项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利息管理、账簿查询、往来管理、报表等十几个功能模块。而且针对煤炭企业的特点,《企业之魂》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的功能集成。同时,业务数据的通过智能报表系统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经营业绩管理和往来管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三)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规划解决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在具体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财务、供应、机电系统应统一思路、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的规模与要求,通盘考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防止重复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既要实现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资源,又要考虑到财务信息系统将来的扩展和升级,还要在识别信息化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文化创意产业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媒体环境的融合与发展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学术界的定义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_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具有较强的外延性,因此有的学者也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细致整合以及充分运用,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经济效益的知识服务类产业的统称。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独创性、科技性、覆盖性等特征更加显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之一。就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来看,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相对简单的传播方式,已经迎合了当前人们因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而呈现出的个人可分配时间零散化的现状。通过新媒体这一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开展互动、表达诉求,获得更大程度的关注,更能产生更多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反馈模式。 如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兴产业,不仅加速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还与新媒体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契合性,不断与之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产业支撑。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宝贵机遇与发展挑战
目前,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工具,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子产品等终端,向广大用户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服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即时通信工具,以QQ、微信为代表,具有通信效果即时、互动方式灵活、传播速度迅捷等特点。二是自媒体工具,以微博、博客为代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扩散性,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三是流媒体工具,以可传输、可点播的音频、视频数据流为代表,媒体提供商在网络上传输媒体的“同时”,用户一边不断地接收并观看或收听被传输,虽然远在天涯,却如亲临现场。由此可见,新媒体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宝贵机遇
1.新媒体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产业壁垒在互联网浪潮下将被逐渐打破,文化创意产业链有望被逐渐打通,进而颠覆文化创业产业的固有发展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凭借网络平台这一基础,更多产业将开始进军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多领域、跨平台的经营拓展活动,逐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最终形成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益凸显的良好局面。以万达集团进军文化产业为例,自2012年起成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展开了院线、影视制作、演艺、科技娱乐、美术收藏等诸多领域的商业拓展,年收入不断攀升,目前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
2.新媒体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融资新范本。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全新的虚拟市场空间,其强大的传播效应与聚合能力,将使文化创意产业借鉴到更多金融合作模式,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融资难”瓶颈,为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和资金投入渠道。以阿里巴巴公司借助旗下的娱乐宝平台融资文化产业为例,娱乐宝平台于2014年开展预售活动,支付宝用户以100元为门槛,就可以投资《小时代》、《狼图腾》等影视作品,支付宝用户也从消费群体一跃成为准投资群体,文化创意产业也筹集到了相应的启动资金,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创新了文化金融的合作模式。
3.新媒体将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品形态的针对性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信息推送技术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迎合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海量信息,充分挖掘潜在文化创意元素,不仅可以掌握用户的真实需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用户需求;通过信息推送技术,可以更精准地投放产品,完成从被动接受到精准推动的有效转变,区分市场,抢占先机,提前谋划,运筹帷幄,最终完成产品形态的针对性转变,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发展挑战
1.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挑战。
原创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原创内容生产仍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这其中产业融合发展是基础先决条件,没有优质内容,终究无法吸引优质客户。但当前形势下,部分文化创意企业恰恰忽视了原创内容生产,未能建立从内容创意创作源头到播放终端的全产业链,未能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苦下功夫,走出一条跨界融合与合作发展的双赢之路。
2.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高水平人才相对缺乏的挑战。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复杂学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具备多种学科门类知识储备的高水平人才参与其中。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当前的从业人员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高端人才相对缺乏的普遍问题,整体人才层次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3.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普适性程度相对不高的挑战。
受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模式与文化传承特殊性的影响,文化创意的来源具有较强的地缘差异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但缺少相互间学习借鉴的成熟模式。特别是一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过于注重迅速获得经济效益,而忽视普适性程度相对不高的现状以及对地缘文化的创意应用,照搬照抄,盲目模仿,导致同质化、趋同化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不但导致文化创意产业陷入以单纯赢利为目的的发展困境,还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探究
(一)坚持内容为王,切实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为王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为归宿,以注重文化资源挖掘为宗旨,使文化产业及其产品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基本的创作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要把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作为基本着力点,将内容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赢得产业发展优势,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加大培养力度,构建高水平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是人才的灵感和创意。在新媒体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是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同质化现象,培养定位大同小异,难以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偏才”和“专才”。因此,应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市场需求,充分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配备、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树立战略思维,克服短期效应和急躁情绪,尽快制定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形成宏观层面“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探索实施推动融合促进战略。努力实现三步走:一是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各地区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三是大力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使其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引导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媒体及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侯利民.推进“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城市化,2015.6
我国新闻媒体业务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重要变化,新闻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①。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新闻媒体在各个地区形成。并且,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已经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的准则产生重要影响②。人们越来越需要新闻媒体,需要他们在生活中提供有效的资讯、舆论上的引导、树立生活和工作的信心。这就是新闻媒体存在的价值,也是当今新闻媒体发展的基础。编辑作为新闻策划关键人物,就要正视社会的发展,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阶层来洞悉社会,采用全新的视角来评论新闻的价值,找出符合人民大众要求的新闻③。
编辑职能和素质直接决定了报纸的质量、发行和经营。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的设计、分类和再加工,能够有效地规划新闻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新闻的。编辑是新闻策划工作的核心,可以通过个人工作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拓展新闻的深度。关于编辑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已有较多学者和工作者进行研究,并针对其在新闻策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④。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积极作用,为编辑工作者提供参考。
编辑在新闻策划中是为了突出报纸特色,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这对提高新闻的传播能力有重要作用。
1、转变新闻表达方式
编辑在新闻策划中要能够鉴别新闻的价值,并对新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进行强化,体现新闻简洁性要求。编辑能够发挥转变新闻传播表达方式的作用,从读者的角度来改善新闻的结构和语言。
2、提高新闻的竞争力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编辑对新闻策的划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形成新闻的凝聚力,吸引市场中人群。新闻媒体在市场中就是依据各自的发展优势,形成特殊的竞争力。其中,编辑工作就是为了提高新闻的自身价值,在市场中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3、增强新闻的创新性
过去几十年中,新闻媒体发生了许多变化,创新性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与编辑的工作有密切关系。编辑能够根据社会文化需求发展方向,形成新的表达方式,有利于让读者感受新形式的新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传播媒介诸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观众和读者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信息含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编辑在新闻策划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新规划,做出新的调整。
1、角色转变
传统的新闻媒体中,编辑是传播者,而现代的新闻媒体更多地强调编辑要从读者角度和位置去感受新闻媒体的价值,帮助新闻媒体增强时效性。并且,现代新闻媒体能够保证广大读者和观众获得最需要的新闻,编辑也应该转变角色,通过融入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经验来分析其需求。
2、要求提高
新闻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编辑的工作要求也更高。新闻媒体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依靠编辑来实施具体的计划,达到在竞争中获取一定份额的目的。编辑作为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能人员,其工作能力代表了新闻媒体的水平。编辑要通过提升自身工作素养来达到新闻媒体的要求,从而使媒体的实力获得提升。
3、职能拓展
新闻媒体的发展促使编辑工作职能的拓展。既要精通新闻版面的制作、行销、广告、新闻、心理学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同时,编辑还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与不同人群进行沟通,这就从根本上区别过去坐在办公室里埋头编辑、校对的编辑工作概念。
1、新闻策划的积极作用
(1)把握新闻的市场定位。编辑能够明确所策划新闻的影响人群,并且能把握新闻的需求程度。新闻只有在市场中获取认可,才能说新闻发挥了传播作用。此外,编辑也要把握新闻市场影响力,这就要求编辑具备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能够有效立足于市场来进行新闻策划。
(2)形成新闻独特的特征。编辑在新闻策划中要立足于新闻规律,按照新闻发展预定目标和效果开展工作。在新闻规划中编辑要具备激发创意、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等能力,能够将思考产生的创新和新颖的观点融入到新闻中,提高新闻的独创性,进一步提高新闻的价值。编辑新闻策划还应具备挖掘独特新闻的能力,并且形成相应的新闻资源开发平台,使新闻媒体在市场中具有鲜明的特色,达到树立自身个性与风格的效果。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策划使媒体凸现出个性,并凝聚成媒体在新闻竞争中胜人一筹的独特魅力。
(3)引导社会舆论发展。编辑在新闻策划中必须能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社会舆论的引导。编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从新闻基本的格式和框架提高新闻的质量,而且能够从社会发展角度,结合民生问题来引导新闻的方向。编辑在进行新闻策划中,要从思想的制高点上发掘事实内蕴,剥离混乱的现象,凸显和展示事实本质信息,从而达到梳理思潮、化解矛盾,引导读者拓宽思路,积极向上,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编辑的工作对于整个社会舆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编辑工作必须立足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新闻策划中考虑到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发挥社会监督和引导的媒体功能。
2、编辑在新闻策划工作中的创新
(1)编辑思想要符合创新要求。为了体现新闻媒体的创新性,编辑首先要从思想上建立创新思维,重视工作的创新,将创新置于心里。编辑思想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积极探索新事物,形成新的想法。编辑必须意识到新事物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并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新鲜事物的意义,用创新意识分析这些事物。第二,具有怀疑精神,能够对现实发生的故事提出疑问,并且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创新就是通过研究新闻发生的规律,提出存在差异的环节,并将其表达出来。第三,敢为人先,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新闻中创新的思想,往往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2)工作角色要符合创新要求。第一,编辑要直接参与到新闻策划工作中,以个人的思维来阐述对新闻编辑的理解,从新的角度分析工作内容和新闻策划的意义。第二,直接参与新闻的采集工作,传统新闻模式一般采集和编辑工作分离,造成了编辑不熟悉新闻的要求,从而在编辑工作中丧失了立场,因此,编辑要从新闻的实际发生场合出发,从新闻的本质进行探索创新。第三,编辑要参与到新闻制作和发行的整个过程,要从市场中探索新闻策划方向,探索新的工作角度。
(3)编辑策划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创新要求。新闻策划要使新闻更有吸引力,这就需要新闻具备创新性。编辑在新闻策划中要使新闻内容符合创新要求,为人们提供更有内容的新闻。要以新的方式来说明新闻内容,展现出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创新性。新闻编辑工作要时刻关注读者、研究读者、了解读者,以读者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制定新闻选题引导读者阅读。
结语
社会的发展要求新闻媒体要以全新和敏锐视角捕捉新闻。同时,新闻媒体必须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弘扬高尚文化,完善伦理道德,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构造人们共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空间。编辑在新闻策划中正是通过创意的谋划与设计,使新闻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具有特色的新闻媒体,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够增强媒体新闻传播的导向性,促使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且独到的开发。同时,能够促进新闻媒体树立个性风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发挥各自媒体的传播功能。并且,编辑在新闻策划中要重视工作创新,从工作的具体环节来提高新闻的创新性,达到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何昕,《关于强化报纸编辑新闻策划能力的研究》[J].《新闻传播》,2010(10)
②黄忠,《在报纸编辑过程中进行内容策划》[J].《新闻传播》,2013(1)
③岳倩,《试论电视新闻编辑需具备的基本能力》[J].《采写编》,2010(3)
④汪谢玲,《浅谈如何做好地方电视新闻编辑》[J].《新闻世界》,2009(11)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策划要遵守5个原则
在开展新闻策划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5个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不能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为策划而策划。
2.创新性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为了打破过去“有闻必录”、“信息传声筒”的角色,媒体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报道角度、策划方案到传播方式都要推陈出新,追求独家。
3.导向性原则
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策划必须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尽力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
4适度性原则
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把握好两个“度”:一是宣传要适度,否则有可能过犹不及,引起过度轰动而导致受众不信任;二是成本要适度,确保实际效益大于实际投入。
5.可行性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最终目的是付诸实践,在报道策划之初就应该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使报道方案更具操作性。在策划的最初阶段,可以大胆想象,天马行空。策划成型后,却要小心论证,对策划能否真正实施进行详细分析。
策划的流程
重大新闻题材的策划大体要经历这样一个流程:
第一步:确定选题。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及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重大政策出台解读等,都是读者关心的重大选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策划的选题。
第二步:选题策划。首先要吃透选题;其次策划要以我为主,明确体现策划意图;最后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研讨,从而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第三步:制定可行方案。报道方案是报道思路的理性化、系统化、具体化的产物,是策划实操的依据。
第四步:过程控制。策划的实施过程应该是一个闭环系统,即从开端要回到开端,从确定目标开始,最终回到目标,策划实操要衔接流畅、严丝合缝。策划的参与人员要经常交流、沟通,弥补策划实施中走偏甚至断裂所带来的报道目标的缩水。
第五步:见报或音频播出。
第六步:反馈阶段。一个重大策划完成后,收集各方的反馈很重要,如读者、本单位员工、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等的评价,有益于优化下一轮策划。
第七步:奖励机制。这一点很重要,以项目为考核单位,通过考核成本和效益,对项目负责人、编辑记者进行不等的奖励。
避免陷入炒作误区
在新闻策划过程中,个别媒体出现了“策划新闻”,即炒作的现象,媒体由新闻记录者变成了新闻制造者和推动者。“新闻炒作”是新闻策划的异化,本质上背离了新闻规律,要坚决杜绝。
“新闻报道策划”与“策划新闻”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新闻报道策划,策划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后者则通常是通过策划活动,人为地制造新闻事实,然后当成新闻来报,这是主观操作的产物,违背了新闻真实的要义。
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反应,新闻报道策划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新闻工作者不能人为设计和策划新闻,但是报道过程则是可以设计和准备的。在有些情况下,媒体为了树立品牌形象,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闻炒作”,是传播者为了造成社会“轰动效应”对新闻报道活动的一种不恰当的谋划和设计。通常以与报道内容不相称的形式任意扩大事物的某些枝节,所选择的具体操作手法不符合新闻规律的社会价值,在本质上背离了新闻规律。
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策划的属性,了解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的本质区别,要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
策划实施贵在应变
新闻策划选题时,事件尚未发生,往往有某些不可知的因素,因而在具体执行中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报道主体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策划活动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对策划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进行策划前,要了解媒体的人员、经费、场地、物质技术设备等,确保策划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策划方案要兼顾计划性与灵活性,最好是分阶段、长短结合并准备备用方案,对报道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须作全面考虑和超前预测,并且要灵活适度,不能限制过死。这一方面是为了应付中途可能发生的突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记者的应变能力,鼓励创新采访。在报道进行过程中,监控环境、统筹稿件、联络人员、收集信息、听取反馈等方面都要有人员保证。
策划为王
新闻媒体报道活动策划,对于增强新闻媒体的综合竞争力、丰富新闻媒体的各种社会功能、树立新闻媒体的品牌形象、提高新闻媒体自身的策划能力和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通过组织和策划报道活动,有助于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参与,扩大自身影响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此外,优质的报道策划还有助于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增强媒体自身实力。
新闻策划通常贴近于百姓生活,解决他们关心的各种问题,为他们带来便利和好处,从而实现媒体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的功能。
媒体通过组织各种策划活动,扩大同群众的联系,并服务群众之需,展现出媒体友善、亲近、高效、平等、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媒体的品牌影响。
关键词:公共关系;新闻媒体;传播
一、大众传媒:公关的潜在利器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企业产品或者是企业及其他组织形象品牌的塑造都离不开良好的公共关系。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实现是公关主体长期恰当公关的结果。可以说,公共关系是组织或者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为公关主体的存在创造良好环境的不可或缺的利器。
(一)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共关系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彼此的利益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社会越发达,利益主体之间的联系渗透越深入,相互之间既彼此依靠,又存在矛盾。这就要求公关主体不得不在公关过程中小心翼翼,趋利避害,达到公关共赢的目的。其次是场经济的生存法则的残酷性。市场经济的竞争使每一个公关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商场 “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躺着中枪”的案例比比皆是,看似“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就遭遇“平地惊雷”。再次,“地球村”的社会特性让公关难度加大。公关主体不仅要认清眼球的形势,更要有宏观的把握全局的能力,偏安一隅却必须有全球视野。最后是社会整体公关素质的提高为公关主体设置了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市场越成熟,整体企业文化的提升,都让市场主体认识到公关的重要性,市场为可能给每一个公关组织培养出“狼一样的对手”,给日后的公关设置了越来越难以攻克的障碍。这一切都对公关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二)媒体传播的独特优势及对公共关系的帮助
大众传媒诞生后即产生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介的功能更加凸显。哈贝马斯说过:“随着商业化和交往网络的密集,随着资本的不断投入和宣传机构组织程度的提高,交往渠道增强了,进入公共交往的机会则会面临着日趋加强的选择压力。这样,一种新的影响范畴产生了,即传媒力量。具有操纵力量的传媒褫取了公共性原则的中立特征。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①“公民只有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以自由的、理性的、批判的等建设性的方式探讨和评论社会公共事务,才能有力地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进而产生影响全社会的效果。”②借力大众传播媒体,必须了解大众媒体的运行特点。
首先,大众媒体有强大的传播力。具体表现在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自媒体的普及,传播速度不断更新换代,公民个人的手里的电子终端的传播速度和质量,已经不亚于专业的电子媒体,只要有移动客户存在的地方,新闻信息随时都可以与大众传媒连接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就是所谓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挖掘没死角,用户遍天下,实时知晓天下事。
其次,大众传媒有良好的公信力。自从诞生之日起,大众媒体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了高尚的职业精神,行业自律和从业者个人优良的职业道德为新闻媒体赢得很好的声誉。特别是在我国解放以后,新闻事业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社会效益优先的职业追求,党和政府及群众的“喉舌”地位,使新闻媒体获得空前的公信力。
再次,大众传媒信息传播有很高的科学性。长期的行业发展探索出不同媒体的新闻传播规律: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时机,从受众心理把握到受众接收习惯,形成了一整套工作原则,实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据此不难发现,大众媒体在公关过程中对公关主体“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媒的优势比较明显:
一是花费少。与组织传播相比,信息到达同等数量的人群,通过大众媒体渠道费用比较经济。尤其是通过策划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更是“一箭三雕”的事情:受大众媒体的欢迎,因为新闻事件为大众媒体提供了博取受众眼球的新闻信息;受众比较欢迎,抵达率较高,因为新闻信息能满足他们的信息消费需求;公关主体满意,因为巧妙的公关新闻策划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这种公关策划的价值在于创意新颖。
二是操作简单。可操作性是公关成功策划的基本要求之一。巧妙的新闻策划会让新闻事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在实施公关过程中使用人力少,环节简单,自然费用也低。比如某景区为了提高知名度,在某个节日实行带父母前往免费旅游的措施,条件是在景区门口给父母磕头并喊“爸妈”。另外一个景区组织四个裸背的姑娘在景区入口处站成一行,裸背上分别写上一个字,组成一句“到此一游”的话,并告知游客可以在姑娘裸背上涂写,以此警告游客在旅游设景点禁止乱涂乱画。
三是效果显著。一条爆炸性新闻信息会引发其他媒体的疯转,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比如,宜春市旅游局只是在其官网抬头位置放上一句“宜春,一个叫春的城市”,迅速引起媒体的注意,经网络发酵后引发舆论热议。虽然这句话随后就被从官网上撤出,但是媒体的关注让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宜春一夜之间让人们记住它的名字。这个创意让宜春收到几千万元广告费也难以企及的宣传效果。
二、公关主体: 借力大众传媒的三个条件
(一)公关主体具备“公关意识”与“ 传播意识”双重意识
具备公关意识是公关主体的基本素质。这种意识表现在公关主体在公关状态的自觉性。它对从业者专业能力发挥起制约作用。除此之外,公关效果大多与大众传播媒介参与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大众传媒的工作特性决定了信息传播无与伦比的广度和可信度,因此,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公关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媒介意识,培养媒介素养,熟练利用媒体为公关服务是公关主体必备的素质。
媒介素养的内涵很丰富,简单归纳为一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尺度要有基本认识。这个尺度是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新闻价值尺度的衡量分为两个方面: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新闻价值包含许多要素,这些要素就像尺度上的刻度,能够对信息的传播价值的大小进行衡量,满足的要素越多,新闻价值越大。这些要素包括下列几种:一是基础要素,由“真实性”、“快速性(也叫时效性)”组成,是任何新闻作品都包含的要素。二是独立性要素,由“重要性”、“显著性”、“反常性”、“趣味性”、“人情味”等要素构成。之所以称这些要素为“独立性要素”,是因为基础要素加上独立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这条信息见具备大众传媒的传播价值。新闻信息包含独立要素成份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三是附加要素。这种要素的对新闻的贡献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中午一个同学刚吃完一碗面条就有人把信息报告当地的新闻媒体,这条信息符合“真实性”和“快速性”两个基本新闻要素,外加“接近性”要素,但是媒体不会传播这条信息。如果是赵忠祥来郑州胡辣汤馆吃早餐,这条信息就会被当地的大众传媒抢播,因为这条信息除了基础性要素和附加要素外,占有“显著性”这个独立要素,赵忠祥是名人。③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的发生着符合大众传媒传播的新闻信息,公关主体能够识别这些信息并把它们当成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是公关主体具有高超公关素质的具体体现。
宣传价值是大众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另一个价值指标。这个指标是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当前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事项。新闻信息在符合新闻价值要素的前提下,还要符合宣传价值才能受到媒体的传播,实现媒体传播信息、传播知识、监测环境、服务社会等一系列功能。如果新闻信息具备新闻价值而不符合宣传价值,媒体就不会对外传播,因为这样的信息不能起到团结、鼓劲、引导舆论的作用,而只会给社会添乱。
(二)对受众心理与公关心理的双重把握
公关离不开主体对公众的心理把握,为此才能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获得公众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公众调查中是重点了解内容。另外,产生错觉的四种心理,即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论效应、刻板印象也是公关主体了解公众的特殊心理内容,有效利用这些心理能够帮助公关主体在公关过程另辟公关蹊径,实现公关目标。
必须指出的是,媒体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特性与公关公众的心理特性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公关过程中公关者给予公众的内容和大众媒体给予受众的内容及他们的需求期待的差异决定的。大众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过程中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特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才能提高信息到底受众的机会,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听)率,扩大报刊的发行量。一般来说,传播者传播新闻信息必须满足受众的求知心理、好奇心理、得益心理、娱乐心理、对比心理、接近心理等等。据此,媒体传播的内容必须是是知识性的、新奇的、能帮助受众解决问题的、能让他们心情愉快的、让他们感到亲切的等。总之,新闻让受众感到有用,他们才会接受。否则,他们就不闻不问。
对媒体来说,在如今信息生产过剩的生存环境中,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只能被行业淘汰。几年前,包括中央级大报《中华新闻报》在内的多家报刊退出了市场,今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京华时报》、《上海晨报》也消失了。有人预言,这只是报刊死亡的序幕,包括电视频道在内的传统媒体将进入规模性死亡的进程。④尊重受众、服务受众必须得到空前重视。
(三)具备公关策划与新闻策划的双重能力
公关策划是在组织形象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策划公关事件,以期提高公关主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行为。在众多的公关策划事项中,新闻事件策划是公关主体借力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公关者不仅具有一般的广告策划能力,还要有高超的新闻策划能力。
公关新闻策划要求公关者必须熟悉新闻媒体运行规律。策划者不仅熟悉新闻价值的内容,还要对社会环境比较把握准确,尤其是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政策和当前的中心工作,这才能使公关事件在符合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双重要求。这样的公关事件才会对新闻媒体产生吸引力。
公关新闻策划符合经济性要求。新闻与广告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免费的,后者是付费的。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为公关服务,但是两者的效果存在差异。通常公众对广告容易忽略,对广告内容也持怀疑态度;由于传统媒体的公信力的原因,公众对新闻信息比较信任。所以,公关新闻的公关效果明显优于广告,并且费用较少明显优势。另外需要注意,在策划新闻事件过程中,也要考虑经济性原则。比如,宜春市的公关事件,只是简单地在旅游局官网首页显示一条标语,就能引发全国媒体为此哗然,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宜春这个一直不温不火的地方,一夜之间大红大紫,完成了“知名度”华丽转身。这个事件宜春市不需要花钱去完成。再如,一家新开业的超市在门口卖鳄鱼肉,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⑤通过媒体影响力扩大超市的知名度肯定比个人散发散页或者媒体打广告效果好要好得多。这个事件的新闻点在于“卖鳄鱼肉”太稀奇,调动媒体传播积极性的费用几乎为零。
公关事件策划务求创新性。新奇独特是新闻媒体永远不变的审美追求。虽然反常性、人情味、重要性和显著性等是衡量媒体选取新闻的不变的价值要素,但是,新闻事件却是千奇百怪变化无常的。这就要求公关策划者在策划新闻事件时运用创新思维,让公关事件充满魅力,从而受到新闻传媒的追捧,实现公关主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的目标。比如,2000年,某企业为了向公众传达其产品涂料无毒无害的特点,特别策划了公司老总喝涂料事件。⑥这个事件的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出新奇的故事情节:公司广告说两日后公司将举办“真猫真狗喝涂料”活动,以此来验证其产品环保无害,遭到爱护动物人士的愤怒抵制,在当日活动现场,在动物保护主义者强烈要求下,公司老总自己喝涂料,而不是让狗喝。有情节有悬念,事件符合媒体讲故事的新闻需求。二是人喝涂料。大家常识中,涂料是化学物品,对人体有害。人喝涂料闻所未闻,新鲜独特,符合新闻价值中“反常性”的价值要求。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涂料是公司自己人喝的,更能让人信服涂料环保无害的说法。该事件随着媒体传播而使公司涂料名声远播,当时该策划也被评为中国六大“暴力营销”之一。
公关新闻策划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公关新闻策划的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运行规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别具一格的活动,吸引媒体的注意力。比如,公关主体根据需要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热点的相关活动;可以策划和名人及名事件相关的活动;可以参与社会期待的公益活动;可以打破常规从衣着、言行的奇异性吸引公众……
三、公关主体培养媒介素养的途径
要熟练掌握媒介运行规律,提高公关过程中驾驭媒介的技巧,必须培养公关人员的媒介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媒介理论的学习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传播信息和介绍新闻媒体运行规律科学,通过学习相关理论,能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提高对这个领域的认识,掌握使用媒介的方法和技巧。这是公关人员提高媒介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环境的熟悉
新闻宣传价值的标准是根据当时党和政府的工作需要确立的。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捕捉当时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倾听群众呼声,能使策划的新闻事件符合新闻媒介党和政府及群众的“喉舌”角色,这样的新闻事件能够得到媒体的青睐。
(三)必要的实践训练
新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公关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新闻敏感,掌握“旧闻翻新”的技能,学会根据新闻事件特点和不同性质媒介打交道的能力;熟悉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特点,以及处理新闻标题及导语的高超水平。
总之,公共关系借力大众传媒,能使信息传播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社会,尤其是网络发达的社会里,不能利用大众传媒为公关服务的公关者是不称职的。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媒体素养是提高公关人员素质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5.
②强月新,赵双阁.政治视阈下大众传媒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51.
③邓飞.赵忠祥来郑州喝胡辣汤 撂下“三句半”愤然离去[N].河南商报,2013-01-31.
④鸿渐.停刊何足道?深圳法治、九江四套早已关停,电视台死亡已经在路上![N/OL].搜狐公众平台,http:///20161019/n470640657.shtml,2016-10-19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各类型媒体的融合正在成为新时期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方面不同形态的新闻媒体依然保持着各自的编辑特色,另一方面它们基于网络而走向互动与融合,使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有了拓展,新闻编辑因此拓宽了工作领域,甚至扮演新的角色。由此,我们对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要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媒体面对的已经不是媒体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而是受众自由选择媒体的“买方市场”。媒体间的竞争首先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又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效果上。公众欢迎的是新闻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可信度高、可读性强并且能够让他们参与到传播活动中的媒体。而媒体的这些品质不可能自然地生成,必须靠有创意的新闻产品设计和有意识、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来营造。新闻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媒体的新闻产品和策划、组织新闻报道。
1.新闻编辑是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体形象的设计师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创办或者改版,以总编辑为首的编辑委员会担负着制定编辑方针的任务,编辑方针规定了媒体的受众对象、报道内容和风格特色,成为编辑部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并指引所有新闻业务活动。新闻编辑还担负着设计新闻媒体产品的信息规模、结构和外在形象的任务。
每一个新闻版组、每一块新闻版面、每一个新闻频道、每一个新闻栏目都是由编辑策划的,它们作为新闻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向广大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媒体产品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以及专业水平,都直接受编辑水平的制约。目前正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的决策与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一个融合的媒体集团中,每一个媒体的定位要求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而同时对于不同终端产品,还需要有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促进“产品链”的生成和传播效果及媒体收益的最大化。
2.新闻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报纸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版面主编,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新闻频道总监、新闻部主任、栏目制片人、编辑策划人等都担负着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的任务,这项任务在任何新闻媒体都常规性地、日益频繁地进行着。社会公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不断提高,他们不满足于获知新近变动的新闻事实,而要求媒介围绕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背景资料,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带来的影响,预测其发展的趋向。为此,新闻报道由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从单向性走向多向性,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运用得越来越多,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也越来越多,新闻编辑设计和组织报道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
媒介融合之后,策划内容生产与管理内容分配的高层编辑人员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如在大型媒体新闻编辑部中有分设“策划总编辑”和“分配助理”,也有分设“白班分配总编辑”、“夜班分配总编辑”和“周末分配总编辑”的。而在小型媒体编辑部中,通常只设一个“分配总编辑”,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负责内容生产。研究者认为,“在多媒体的或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制片人和分配总编辑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什么与如何报道,他们必须决定如何最好地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在线平台上完成新闻报道。”显然,高层编辑人员策划和组织传播的工作对象已经由单媒体变成多媒体,策划与管理报道活动的难度大大提高了。
3.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新闻编辑不仅策划报道,而且是每一个重大报道战役的指挥者,他们向记者部署采访任务,协调各部门、各工种以及记者之间的关系,随时了解记者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提供采访线索、提供资料、推荐合作者等。在记者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编辑还要为其做好参谋。编辑与记者的工作性质不同,更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可与记者互补,加深对报道客体的认识,与记者一道找到更有价值的选题和更好的报道角度,生产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可以说,新闻竞争越激烈,媒介就越需要足智多谋、指挥有方的新闻编辑。
二、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者和总把关人
如果说记者的工作对象是单个的新闻作品,编辑的工作对象则是报纸、频道、栏目等集合体。如在报纸编辑部中,由于编辑工作的目标是生产出由各类稿件组合成的综合产品――报纸,报纸编辑就必然处在精加工和总合成的位置上。编辑部的各类工作人员如记者、资料员、评论员、照排技术人员等,无一不与编辑工作发生联系,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编辑工作汇集成一体。在已经运用计算机采编系统的报社,网络系统上的一个个编辑工作站实际就是一个个枢纽,来自各方面的稿件都集中在这些工作站的“备稿库”中。各部门编辑对这些稿件进行分类、选择、加工,不合格的产品被退还,准备采用并编好的稿件则放进“成品库”中。总编室白班编辑根据当天版面的需要,从“成品库”中选取稿件再度进行加工和配置,经过这轮处理的稿件就进入了“上版库”,留待版面编辑将其设计成完整的版面。设计好的版面再由技术人员照相制版,印刷成报纸。采编系统中的三类稿库,既是编辑的作业场所,又是记者、评论员、资料员等劳动成果的集散地。采编网络系统的运行,使编辑在网络上与各工种对话、合作,而编辑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将编辑部门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在报纸上集中体现出来,向广大读者奉献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所以说,编辑工作是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
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是新闻传达至读者的最重要的一个关卡。有人把编辑比作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如果说传球失误还可以寻找机会更正,或者被守门员拦住而不至造成败局的话,守门员的失误却无法修正,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虽然记者、作者对新闻都有自觉“把关”的责任,但编辑由于其特殊地位,在把关上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技术性的差错。新闻编辑无法阻止各种差错的出现,但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版面之外,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新闻素材价值的提升者
当记者、作者把新闻稿交到编辑部时,这些稿件已是对原始的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加工后的成品,但是,这些成品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报纸的要求。编辑选择和处理稿件,首先是对新闻素材重新认识的过程。由于新闻采写与编辑工作的种种差异,编辑和记者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新闻选题和新闻素材的,工作在一线的记者对事物的感受更加真实、深切,但也可能因为身在其中难以保持客观冷静,而且视野会受到限制。编辑所处的位置相对超脱,更多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对报纸的报道立场和原则把握得更加到位,对同类情况有更多的报道经验,因此有可能看到记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价值提升,还表现在编辑面对的新闻稿件众多,编辑可以通过对稿件进行对比、联想、拓展,从中提升出一个更深刻的报道主题,或者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重新策划和组织报道。
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稿件的加工修改,不是简单的“剪刀加糨糊”的技术性工作,而是根据编辑方针和报道意图对新闻素材进行再挖掘和再表现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当然,编辑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不能随意添加或杜撰,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一点来说,新闻编辑的能动性、创造性又是受制约的。
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素材的选择、组合、提炼与创新。编辑选稿、改稿、制作标题,就是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的过程。二是对新闻表现形式的选择和创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又关系到内容传播的效果。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表现形式的选择主要通过选择稿件的写作方式、编排手法、版面或栏目的设计包装等来实现。
四、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与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新技术与新媒体使普通公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能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从整个社会的新闻信息流动来看,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在职业“新闻把关人”控制范围之外广泛传播,这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介环境下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