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音乐分层教学

时间:2024-04-06 10:02:27

导语:在小学音乐分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音乐分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合唱,主角,互动“复式”教学,回归生活

 

合唱是建立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的音乐艺术,是歌曲歌词意境分析、曲调调整、音色统一的聚合过程。论文大全,回归生活。合唱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理性认识上的协作能力以及感性认识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发挥出合唱的重要作用,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工作,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大全,回归生活。

一、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合唱教学是小学时代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提升小学生品位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综合艺术成分。它不仅仅是一种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检测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这种放开与自主掌握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内在音乐潜能的开发以及独立思考心智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最便捷的渠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它反映的实质是让学生做主角,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驾驭与领导位置。论文大全,回归生活。论文大全,回归生活。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课堂的“聆听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至于学生理解与否,教师无从知晓,因此,“填鸭式”教学便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不容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知识只是小学生学习的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唱的主角其实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则是小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合唱技巧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试金石”。试验教学法的实质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合唱试验的机会,是帮助小学生验证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合唱知识与技能、合唱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教学前的试验教学法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落到了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能唱的,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学生能想到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实践一下,真正做到把合唱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合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一课中,教师事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通过练练唱唱,将歌曲中要出现的音程关系让学生事先接触;而在课堂上,教师也是通过练练唱唱,让学生自己学会各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试唱双声部的旋律,最后再是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这样的教学方法,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对合唱歌曲学习的恐惧感,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种教学前试验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对合唱知识与技巧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合唱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二、合唱氛围的营造——“生活”教学法

合唱是在多个人声相互配合下,完成的演唱艺术形式。小学生合唱的意义在于自由中的约束,个人演唱是在具备演唱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而合唱则更是注重小学生的协作、互助、配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鲜活的教学实例去引导小学生进行更宽角度的创造。论文大全,回归生活。鲜活的教学素来来自哪里呢,答案是实际的生活。小学音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不管是在音乐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上,都要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力求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使小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实践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生活场景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共鸣度,他们可以及时的应用生活的中例子去验证所学的知识,也可以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小学生从小便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导者。生活化生活场景,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参与与收获的快乐。

我们知道合唱艺术和生活场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为有了合唱艺术,生活场景才会更加生动与真实,因为有了生活场景,合唱艺术才能有更宽阔的表现空间。在合唱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设立可以把小学生思维不由自主的融入到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绿色的祖国》一课时,我们不妨把教学的视角转向生活,首先应用生活化的道具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如塑料的小绿树等,接下来教师开始提出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绿色的认识等,然后,教师再分别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树叶的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官与观察,并对此展开讨论,增加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小学生在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进行演唱。

音乐教学生活场景的构建,实质上是应用生活的模式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小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得到生活的肯定与认可,从而让小学生懂得知识的价值所在,对于小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三、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合唱教学法

在小学生合唱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是合唱前学生“教”学生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教师在进行歌曲合唱教学前,首先把小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与学习,例如《我们的田野》的这首歌,让学生讨论一下,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对力度、呼吸、咬字、速度、情绪控制等;在听录音中播放该歌曲时如何打拍子,如何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以及如何进行气息训练的等。其次,提出“小组复式”合唱的理念,通过互动讨论,不但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传递与补充,而且还增进了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讨论的结果也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内容的“小组复式”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小组复式”教学法是以互动教学为基础的,通过互动学习,教师获得到不同小组内的同学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的信息,针对此信息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使该目标都能贴近于各个小组小学生学习的“发展区”,然后进行分层次指导与教学,让小学生在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喜悦的同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中,教师先对全班进行了大致的摸底工作,然后从简单的旋律开始入手,让学生陶醉其中,接着教师又加重歌曲的旋律难度。特别是二声部的地方,从单音开始练习再到音程的练习,从单小节的练习到多小节练习,练习的难度都是从不同的层次出发,从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更好的解决二声部中出现的歌曲难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互动模式的“小组复式”教学法注重的是每个小组的差异化培养,也是消除各个小组差异的最便捷的途径,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学后的观点及时的在小组内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内交流完成之后,各个小组并对知识的获取量与理解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对小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小组都能在自己掌握的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小组分层教学,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解决了传统模式“满堂灌”的教学弊端,通过小组差异化的培养,来实现对小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提升,进而促进全班小学生的共同进步。论文大全,回归生活。总之,“小组复式”展示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分层次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旨在在班级的氛围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缩小小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应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在合唱中主角位置,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和素材,带动小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小学生在参与与互动中进步。与此同时,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知识的共享,而且分层次教学理念也促进了班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艳;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吴灵芬;对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李薇;关于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性探究 教学方法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学科,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著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开展,广大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我们的音乐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日趋丰富,课堂教学精彩缤纷。但在热闹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目标定位上不够明确,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明晰目标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首先需要思考清楚的便是:音乐课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音乐教育旨在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维模式,在欢愉的环境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及思维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便是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的认知停留在听歌、唱歌,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想法不仅仅存在学生中,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照本宣科,给学生放放歌,带着学生合着调子唱唱歌。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这种乏味的教学模式,随之便对音乐课失去了最初的兴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音乐有着它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音乐课上不仅是教孩子唱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诙谐生动的语言将学生们眼中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亲自领略音乐的魅力,真正的了解音乐。通过音乐丰富学生们的情感,美化他们的心灵世界。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所以,教师要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并积极参加相关业务、理论及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基本功扎实,教学素养好、致力于课堂教学优化的探究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究。转“讲学”为“导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使教师的“教”真正的让位于学生的“学”。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是教师需要掌握的技巧。在新课引入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也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还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情景剧进行导入。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各学科间相辅相成,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可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我爱祖国》教学时,教师朗读一首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诗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的歌曲学习的兴趣。多学科的融合,能更好的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氛围,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有着美妙的音符,动人的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一个欢愉且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浪漫,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着兴趣。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一些课堂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开发智力。

(三)分层导学,因材施教

新课标中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导学不仅是新课改精神中重要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对素质教育中“全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要求的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根据学生在课外活动、课堂表现及日常评测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层级划分进行动态调整,是每个学生都能动态地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的划分上,从课程要求出发并结合学生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层层递进。例如,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除基础知识外,还要能较好的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四)恰当的评价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充分阐释了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样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了解不同音乐情绪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欣赏与鼓励。评价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但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指正出来,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出不同的评价。

第3篇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2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3.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3.2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3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4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第4篇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三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课在中小学里属于“小三门”之一,分量轻,地位低,但是,音乐课负有培养青少年学生高雅审美情趣、优化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仍要认真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助推学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上好音乐课呢?据我的音乐教学体会来说,有如下三个要素必须做到:

首先要坚持兴趣第一,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据本人调查统计,学生喜爱音乐的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喜欢”,约占50%。这些学生喜欢听音乐,面也较广,渴望多参与音乐活动。二是“一般”,约占40%。这些学生对音乐没有特别的喜欢与否,上课也能跟着,但并不积极。三是“不喜欢”,约占10%。这些学生上音乐课时无精打采,疲于应付。

针对这种现状,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利用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剧主题歌、手机音乐、课内演唱比赛等,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前段时间上演的电视剧《宫》,其主题曲是《爱的供养》,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曲谱,并下载MP3格式的音乐,然后学唱。课堂上,学生忘我地演唱,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兴趣,学习音乐的热情高涨。

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价。

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统一的规定学习,那么目标很难达到,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鉴于此,需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层是对音乐感觉很好的那一部分同学,标准定得高一些,尽量让他们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感兴趣的乐理知识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出活动。比如,以校内外的一些音乐演出活动为契机和平台,积极地把优秀学生推出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促进音乐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层是对一部分不太感兴趣但还有一定乐感的同学,降低一下标准,积极引导,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实施教学,让其成为课堂的中坚力量。

第三层是对一小部分乐感较差的同学,采用较低的标准,选择一些诗歌或者节奏感较强的说唱音乐,首先训练他们的节奏感,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节奏中体会音乐的魅力,使他们的学习从被动逐渐走向自觉。

对教学成绩的评价,不以发声的技巧、歌曲的难度为唯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我就予以肯定,给予鼓励;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要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到兴趣及自信,就算成功。

最后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第5篇

作课。

一、音乐、美术间诸多共性的存在,是进行“歌曲联想创作画”教学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音乐和美术是艺术教育体系中的一对孪生姐妹。音乐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节拍等形式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美术则是空间与视觉的艺术,点、线、面、色是绘画形式语言的基本要素。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共性。

唱歌是音乐艺术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和触动儿童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更臻于细腻、敏锐和丰富,引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和高昂地创作欲望。

由此可见,歌曲联想创作课有着其他绘画创作课型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进行“歌曲联想创作画”教学的重要前提

创作画与所谓的“自由画”截然不同。创作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课业形式。通过用音乐的熏陶、语言的表述以及对图片、资料的观摩和欣赏,让学生感悟联想,激发创作欲望。

1.音乐歌曲的分析和有关资料的收集

唱歌教学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以感染和教育。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歌词、曲调统一完整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有的歌曲,内容通俗易懂,如:儿童题材的歌曲,有些歌词甚至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色彩画。

2.表现形式的思考

教师通过对音乐歌曲意境的分析和研究,启发学生进行联

想,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用何种形式,从哪个角度来进行创作。

3.主导作用的把握

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联想创作画时,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为主导作用。教师遵循鼓励性指导的原则,不对学生的创作思想进行大的引导,而是在构图和造型上点拨。

三、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全面调动,是进行“歌曲联想创作画”教学的根本目的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道这样写道:“教育具有培养或扼杀人的创造性的力量。”因此,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歌曲联想创作画教学不妨采用隐性教育方式,即“不教而教”。其效应主要通过暗示、认同等心理过程完成。外显的美术教育告诉受教育者,“你应当画什么”或者“你应当怎么画”。而暗示的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己回答“我应当画什么”“我怎么画”。这个由第二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过程,启发了儿童的积极性和个性,有自己的思考,不盲从,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并逐渐形成一种开放、向上的生活取向。

1.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

在进行歌曲联想创作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采取了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这两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同一首歌曲联想创作画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进行联想创作,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歌曲联想创作画活动中来,建立不同能力学生的成就感。

小组合作也是发展小学生创造性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其作用去丰富画面,为整体效果服务。小组合作适用于一些表现形式难度较大的歌曲联想创作画教学,如:以大型撕纸贴画、纸版画、连环画等形式进行创作的教学活动。

2.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作的主动探索

绘画材料的责任特性,无论是油粉笔,还是彩色水笔、水彩、水粉、国画颜料等,都对作品最终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激励学生创作出好作品的媒介。我们不仅要求每个学生有控制材料的能力,还要求他们能运用这些材料实现自己的意图,以满足自己的视觉感受。

第6篇

以前的器乐教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对器乐的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清。二是器乐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定位不清。三是评价标准存在问题。通过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我们确定了我们器乐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将器乐与唱歌、鉴赏、创造等结合,通过器乐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在器乐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发挥器乐对学生学习音乐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教师自身演奏水平,让示范演奏吸引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师每次示范演奏,教室里都非常安静,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仿佛告诉老师快给他们一次愉悦的享受。当老师演奏流畅而充满感情时,学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每一次演奏结束时,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拿出竖笛自觉地模仿。每一次的演奏我们都精心准备,将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实践证明,我们的演奏给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极大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小小竖笛可以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演奏结束后,同学们总会主动讨教演奏中的一些问题。看到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情形,我们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感。

技能和内容融合,让技能始终为学生学习音乐服务。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去掉以前专门的器乐教学课,而是让器乐贯穿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实践创作教学中。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主要是用竖笛为歌曲伴奏,学生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用单音伴奏,让学生熟悉了指法,重要的是竖笛演奏已经为歌曲教学服务了。第二阶段,学生用和声为歌曲伴奏,主要是将器乐分为两个声部,每个声部的节奏简单,主要强调和声效果和对歌曲演唱音响的丰富。第三阶段,学生基本熟悉竖笛的演奏,就可以演奏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欣赏教学中,主要用竖笛演奏一些音乐的主题,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和理解。在实践创作教学中,主要是发挥竖笛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程度好的学生演奏旋律,程度不好的学生演奏节奏型和声,连音阶都演奏不好的学生可以作为BASE声部,演奏低音。再加上其它打击乐器,这样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加音乐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学到的课堂器乐演奏技法真正为音乐服务。

二、把器乐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器乐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方面。我们在歌曲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中,始终发挥课堂器乐的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的了解、表现和对音乐的再创造能力。课堂器乐在歌曲的伴奏中,由于丰富了歌曲的音响,使歌曲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音乐,更是表达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把握歌曲的情感。程度好的学生通过对旋律的演奏,准确地帮助同学演唱歌曲,这样学生在课后就不易出现音准和节奏上的错误,器乐教学促进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有些音乐主题需要学生记忆,器乐的演奏不仅再现了主题的音响,而且学生在读谱和演奏中加深了音乐主题的印象,主要是随时都可以用声音再现音乐主题。在实践和创造活动中,器乐常常和打击乐一起创造出各种音乐场面。课堂上器乐演奏的旋律,使创造出来的场景音乐更具感染力,拓宽了学生创作空间,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手段。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组织与实施

音乐是最能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丰富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通过优美音乐,净化心灵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品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音乐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中传递出的情感与内涵,产生情感共鸣,这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学中应积极解决课堂活动上存在的问题,组织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

一、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现状

音乐教学是典型艺术教育,但音乐并非一个独立学科,音乐作品多有着特定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能够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1]。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学思路和目标模糊,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大多小学的音乐活动课堂上,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完全属于模仿式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没有音乐意识。并且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学生积极性并不高,不愿意配合教师,多处于溜号状态。这种死板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素质培养,完全偏离了音乐活动课初衷[2]。同时还扼杀了小学生天性,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极有可能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应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构建课堂,合理组织音乐活动,打破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僵局,通过诱导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体验音乐魅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进行音乐活动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有效组织和实施小学音乐活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音乐活动课堂,展开具有实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音乐教学[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理想的音乐活动课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乐理视唱知识,缺乏自信,所以音乐兴趣淡薄。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会唱谱、读谱、识谱的重要课程,若基础课程存在问题,后续教学必然无法顺利进行。在基础教学中,可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格子节奏练习法,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视唱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将不同时值的音符放入不同格子,展开音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这种组织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学到了音乐知识,学生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更轻松。同时,这种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乐理知识也变得简单易懂。在唱歌教学中,则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或小组教学模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唱歌教学是音乐活动课的重点内容,具体教学中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应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合唱、伴唱、重唱、独唱等学生为主的形式。丰富的音乐活动形式,对于学生音乐素质和兴趣的培养、音乐能力提高都有着很大帮助。唱歌教学中曲目选择应选择优美婉转,适合小学生演唱的曲目。乐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互动性。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活动教学的关键,但大多教师重视度不够,教学质量差。具体的乐器教学中应融入实践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乐器操作,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节奏和风格,让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规律。课程活动中常用的小乐器,如:碰铃、角铁、木鱼等都十分便于操作,适合小学生使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束语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基本审美能力,同时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在具体音乐活动课教学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合理组织,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3(11):119-124.

[2]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4,16(11):129-132.

第8篇

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需要系统的课堂设计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小学音乐教学中,优秀的课堂设计需要授课教师认真总结课堂经验、积极学习相关教学理论,按照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宏观指导,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成长规律,设计出完美的课程设计方案。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计

音乐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小学阶段音乐课的开设有助于,有助于我国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素养的塑造等,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只能通过科学的课堂设计才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中,优秀的课堂设计需要授课教师认真总结课堂经验、积极学习相关教学理论,按照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宏观指导,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成长规律,设计出完美的课程设计方案。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音乐课程有助于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呵护,更需要从心灵上加以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从启蒙阶段就开始形成健康、正确的价值导向。音乐课程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可以把人类的优秀文成果包容其中,教师可以用说、唱、教、演奏等方式,寓教于乐,在学习的同时就可以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因素,引导这群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音乐课程有助于少儿儿童的智力开发。小学阶段不仅仅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来看,音乐课程的开设,能有效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音乐元素可以大幅度提升人体右脑脑细胞的使用数量,进而拓展人类的思维能力与欣赏能力;从实践效果来看,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家,如我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人才,个个都精通音律,音乐元素对他们的文化创作提供了莫大的支持。我国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开设,正是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智力能力开发的必要措施。

3.音乐课程可以提升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每天都要在学习中度过,枯燥的学习生活,对这群天真灿烂、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没有没有兴趣和乐趣,他们也难以集中精力来面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效率就难以提升,久而久之他们身上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情绪。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音乐课程的开设,把声乐、演奏、乐器、歌唱等环节容纳于课堂之上,就有助于激发这群孩子的学习兴趣,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准则

1.多样化准则。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求知欲望相当强烈,对未知的世界、谋生的领域、没曾经历的体验都充满了渴望,他们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单一的书本、教材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音乐课堂上,简单的歌唱也只能短时间内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只有内容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才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渴求。音乐教师就应根据这一原则,尽量扩大课堂内容,把说、学、唱、演等环节都引入到音乐课堂,进而提升课堂吸引力。

2.系统性准则。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工作,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课堂设计,首先应明确这节课堂的教学任务,做到重难点突出,简略得当,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就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教师还应考虑到所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难简结合,既满足知识面丰富的学生的需要,也可以迎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一个完善的课堂设计还应做到雅俗共赏,主要内容要显得高雅,辅助内容还应与大众生活、普通世界相结合,做到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故此,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预定要遵循系统性准则。

3.目的性原则。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根本目的还是完成课堂教学,顺利讲完课堂任务,并且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和消化情况。课堂设计不完全是天马行空,虽然可以添加一定的艺术色彩,体现出艺术性,但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是手段,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环节之中,通过教学来为这群小学生做好基础性音乐教育,为他们的后续学习、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策略

1.积极使用游戏元素。游戏元素融入到课程设计,其实就是伴着音乐做游戏,是得音乐教学充满节奏感和意境感,同时也激发学生心底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恰到好处的音乐,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也会让音乐教学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到教学主题当中,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2.使用多媒体教学。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学手段,作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可以引入到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把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到课堂上,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全部的感知力放在对新事物的接收上面,多媒体的光、影、声、色等特点更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3.实施多样化考核。期末考试也是音乐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再以单一的卷面成绩来鉴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及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教师可以将对音乐的考查分为情感、速度、力度、节奏等维度,在各个层面进行不同的考查,以奖励小红花等奖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有效教学与实效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与音乐水平的培养。总之,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工作,需要每位教师遵循一定的准则,实施相应的设计策略,完善课堂教学,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凤.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0,2(4).

第9篇

一、充分备课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有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们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我通过讲故事、猜谜语以及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在节奏中歌词中进行编创活动,让学生互评。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要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允许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课堂气氛自然活跃。用猜谜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以讲故事来引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表演各民族的舞蹈,来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一节课下来,他们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x x x∣x x x ∣x x x ∣x x x 节奏时,我让学生做“火车进站”节奏游戏,要求集体拍出正确的节奏。方法是做几张卡片,由两人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5至8人一列,搭成火车状。四二拍的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动,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拍拍“火车站”卡片上的节奏。如果全体拍对,“火车站”卡片高举过头,让“火车”进站,游戏继续开始。如果拍错或拍得不整齐,“火车站”卡片放下,表示不能进站,搭火车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从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节奏,感受了兴趣,还真正做到了动手、动口、动脑。这时学生会笑脸常挂、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电教媒体图文并茂,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给学生提供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合理利用电教媒体能把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作为教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

四、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

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像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引他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五、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与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小组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协作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创造精神。如在《小雨沙沙》的节奏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几个人在一起自由练习出示在黑板上的难点节奏。开始时,学生有的打正确,有的打错。但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各抒己见,组内的同学就会相互纠正并练习,学会正确的打法。等到教师提问个别学生时,一般都能准确地打出节奏。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一些小的节奏错误,但加上教师示范点拨,然后再次分组练习,第二次学生反馈给教师的节奏都是正确的了。它比起先教师教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显得更灵活,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主体贯穿于节奏教学之中,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