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

时间:2024-04-08 14:47:19

导语:在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

第1篇

我校历来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食品专业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季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大二学生经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企业生产旺季及时安排学生雨润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汇源果汁万州公司等大中型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年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分析总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顶岗实习的主要教学效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行业的窗口,一次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机会,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参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实现了思想、意识、能力诸多方面的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岗位意识

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自觉地将自己由大学生角色转为企业员工,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方式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每个学生都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们自觉遵守工厂各项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岗位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普通员工一致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体验职业岗位、体会责任意识,学生大多能做到改变角色、适应岗位、转变观念的需要。

2.融入企业精神,磨练坚韧意志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亲历着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着融入企业精神。食品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比较艰苦,这正是学生磨练意志的好场所。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穿上工装和胶靴,完成着重复着单调的手工操作;克服了因“三班倒”打破的常规作息时间带来的生理不适;不少学生在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仍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能够坚持岗位责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精神的激励,他们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把个人的岗位责任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之中。

3.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做的是比较具体、简单的操作,但他们与招聘的普通工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也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和岗前新员工培训,从企业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基本定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以自己专业知识的眼光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不同岗位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学生们通过工余之间互相交流,与带队老师及企业领导探讨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职业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触现实社会,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通过经常接触、交流,增长、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提高了交际、沟通能力。由于实习工厂大多处于城乡郊区,工厂生活娱乐条件较差,离城区较远,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彼此增加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实习生与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实习生活;不少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结下了难舍的友情。

5.增强学习动力,强化求知愿望

进入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之后,许多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她们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当看到农民工在工厂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工资待遇低下,还经常受气,部分学生从这些民工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深刻感受了挣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看着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主管、经理,能用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客人,能顺利的处理好复杂的业务事项。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才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对食品企业一般都憧憬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希望到食品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被分配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情况。面对包装、称量、贴标等单一岗位,认为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浪费了学习时间。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极个别的甚至擅自回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单一性,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能顶岗的学生,而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我们在某果汁厂顶岗实习时,企业对于我校学生寄予厚望,许多全新进口设备都由外国技术员带领学生安装调试。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外国技术人员撤走以后,生产期间部分机器出现了故障,我们的学生却无法排除,其结果是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现实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差距。认识到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也要有一定外语水平,起码能读懂专业说明书。

3.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进程的矛盾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大二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2-3个月,然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锻炼和体会,明确学习目的,增添更强的学习动力,成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一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实习生力量,解决企业生产旺季中季节性用工的突出矛盾;二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中选拔人才,并希望留下他们。但这批学生因需回校完成学业不能继续留在企业,如果等到学生毕业后企业再招回很可能因学生重新择业而丢失这批满意的“苗子”,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是校企双方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4.企业效益追求与实习生基本权益保障的矛盾

学生实习期间一般是企业最忙的生产季节,部分工厂人员超负荷运行,从效益出发,企业一般都尽量减少后勤方面的投入;住宿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后勤条件难以满足众多实习生的需求。特别是新建工厂,企业领导主要精力倾向生产设施建设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员工后勤条件的创造,学生们下班后生活用水保障不力,工厂没有医务室,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学生正常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第2篇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内涵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让学生在真实的酒店企业生产实践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上岗操作实习,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实习不一样,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有真正的工作岗位,实习单位会发给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实习津贴。顶岗过程中,学校会指派带队教师,实习单位安排优秀员工进行实习指导。

顶岗实习一般在毕业年级进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零距离”地接触酒店,熟练掌握酒店基本的操作、技能与技巧,了解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可以看出,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其实就是用人单位的一名准职工,而不是一名普通的“旁观者”。

1.1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酒店文化的熏陶并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真正体会到酒店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真正了解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劳动辛苦程度和纪律的严肃性;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顶岗实习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顶岗实习加深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信息有助于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的形成;有助于学校尽快调整自身不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培养内容,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以满足社会需求,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3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学生直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为学生增加了相关工作的经历及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感悟企业用人准则,获取就业能力,提高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另外,在实习单位,会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并征求学生意见,留用一些人才。

1.4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对酒店管理专业了解不够,无法将所学内容和酒店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专业前程很迷茫。通过顶岗实践,能够亲身感受和实践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真正体会到书本知识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学生方面

(1)不能正视岗位分配。一些学生对工资、待遇较为关注,认为自己的工资与正式员工相差较大,但是劳动强度差距很小;与同学之间相比劳动强度相差较大,但工资差距很小,因而造成心理不平衡、产生过激行为。

(2)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对酒店来说,顾客接触最多的是服务性岗位,服务不及时、不周到,顾客就不满意,就向服务员投诉或发难。对此,个别学生难免会觉得委屈,心理难以接受,有的甚至打退堂鼓,离开了实习单位。

(3)环境适应能力差。到异地实习,个别学生恋家思想严重;或是违犯实习纪律,适应不了酒店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不能坚持正常工作。

2.1.2学校方面

(1)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不健全。学校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随意性比较强,并没有与企业建立实质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的实习基地有名无实,或者是搞“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个地方”。

(2)管理制度建设机制不完善。学校没有将顶岗实习当做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上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考核管理上又偏重对顶岗实习报告、鉴定评价的考核,忽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和管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没有全程跟踪,缺乏对学生生活、技能或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和排解,造成学生在酒店的心态难以稳定,极易导致自行“跳槽”或中途撤离的现象。

2.1.3企业方面

(1)实习岗位不对口。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起不到岗位主导式培养的目的,造成一些学生盲目顶岗实习。

(2)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的目标会使双方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产生矛盾,如:学生的实习岗位单一、劳动强度过大、工资拖欠等问题。

(3)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因安全设施不健全或疏于管理会有一些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因而企业不愿与学生签订有法律意义的劳动协议,一旦在顶岗实习中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学生权益很难保障且维权困难。

2.2原因分析

2.2.1国家相关法律的缺失

目前在顶岗实习中纠纷、矛盾较多,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我国目前缺少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而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在实施时也缺乏可操作性。因身份的特殊性,实习生角色很难确定,其合法的权益难以保护。

2.2.2酒店人性化管理的缺失

由于实习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酒店往往将其定义为临时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酒店只关心其创造效益的职能,一味对实习生从严要求,将其当作了“工具人”,而忽略了对实习生关怀及促进健康成长的责任。

2.2.3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想到的只是如何将学生“推出去”,而极少考虑学生的保障问题,尤其缺少对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4学生自身因素

因受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物质利益、个人前途看得过重,找到了更好的实习场所便不辞而别,缺乏责任心和大局意识。

3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3.1精心选择实习岗位

岗位是直接影响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岗位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顶岗实习的最终效果。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妥善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设施设备完好、企业文化先进、具有良好经营理念、在本行业领域处于领先且社会声誉好的高星级酒店实习。选择岗位时应注意实习岗位应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保持一致性。毕竟实习不同于就业,其目的是将学习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职业素养整体提升。在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上要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应考虑酒店的合作愿望与热情、酒店的规模、效益等因素。有合作的热情和愿望,才乐于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只有生产规模大,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顶岗实习的岗位。只有效益好,生产任务饱满,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岗位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应考虑到酒店行业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争取在“旺季”来临之前进入酒店,让学生能在生产旺季进行顶岗实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另一方面也为酒店分担了人员不足的压力,酒店更容易接受。

3.2网络化管理顶岗学生

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只有学校和酒店之间、教务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之间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应加强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解决学生在技术业务方面的疑难问题,专业教师在学生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时提供理论说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这两类教师走向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其次是加强辅导员与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合,做好实习的组织、学生的思想教育、操行评定、违纪处理、解决学生生活问题等工作,实现“教”和“管”相结合。最后是加强高职院校与酒店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与合作,使之负起培训教育学生的职责。酒店要制定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工作。学校也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为酒店培训在职人员,开发新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合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等,从而达到酒店和学校双赢的结果。

3.3健全顶岗实习的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必须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要做好酒店、家长、学生的协调工作,要与实习单位、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实习动员,宣布实习安排,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专人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顶岗实习是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校内课程的考核,考核的评价主体是校企双方。因此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通过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4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理念,就业工作是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看起来是两件事情,实际上是同一目标,顶岗实习的质量与学生就业质量是紧密联系的。学校要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做到学生在顶岗实习时既有学习任务,又有工作任务,并将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毕业生在酒店管理和服务中的成功表现和突出业绩,来提升学校特色专业和办学水平在区域或行业内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为“订单式”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好学校行业优势、特色专业、社会声誉和人脉关系,通过举办校企供需见面会,组织顶岗实习学生与用人企业签定就业协议。这也为学校建立学生预就业与顶岗实习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学校可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实际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确保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满足企业需求,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对接。

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顶岗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因此,“顶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岗位。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对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与分类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岗位上进行的工作实践。它是一种在岗的实习,不同于校内实训,也不同于企业认知实习。它有明确的岗位设定,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应该承担岗位职责。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而不是模拟劳动。从而促使学生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它是在毕业前进行的,这时的学生具有企业准员工与学校在籍学生双重身份。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将政府、企业等社会群体拉入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促成了学校教学和管理事实上的社会化。

顶岗实习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可分为学校组织推荐和学生自主寻找两种。前者能批量安置学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点。后者一般具有规模小、零散但就业目的明显且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容易疏于管理的地方。按照学生实习后的流向,顶岗实习又可分为原岗位就业实习和异岗位就业实习。前者对企业、学生都非常有利,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这种形式确定实习岗位,所以还必然存在着异岗位就业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后要调整岗位的顶岗实习。此外,按照实习的经济倾斜性,顶岗实习还可分为带薪实习和交费实习等。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管理多元化、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教学和工作一体化等特点。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企业和学生因各自所处的环境、立场及对形势政策的理解不同,在思想观念、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一)在学校层面。通过政策导向及实习就业实践,学校已认识到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必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此项工作。然而,同其他教学基本建设相比,学校对实习教学的管理建设明显不足,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成效。具体来讲:一是组织管理不到位。学校没有负责顶岗实习的专门机构,一般由学校就业部门(校企合作办)统筹,各系具体实施。学校也没有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各专业抽派一些教师,在担任少量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学校同企业的合作模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一般只是简单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过程监控不到位。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工作岗位不同,校外教学、实习指导和组织管理难度加大。而校内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加之大部分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监控。三是考核评价不到位。由于生产任务重,一般企业人员不会花过多时间关注和评价学生实习情况,实习考核通常由学校指导教师单方面完成。考核评价主要依据实习日记、周记、报告等书面材料,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二)在企业层面。伴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学校的紧密合作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三对矛盾,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具体来讲:一是依岗设人与依人设岗的矛盾。一般来讲,学生顶岗实习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企业不希望轮岗安排实习生。然而,对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希望能够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企业面对单一岗位时,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二是企业需求与学生素能的矛盾。据调查,用人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沟通协调、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素能。而目前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要求待遇又要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消极工作,缺乏组织纪律性;轻易地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协议,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学生自身的上述因素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甚至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三是企业思想观念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一些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因不规范操作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故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实习生必须遵照企业各项要求从事生产劳动,完成生产任务,对实习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不能适应企业要求感到不能接受,但对培养、培训学生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缺乏长远的、双赢的培养观念。甚至还有一些面临用工荒的企业,直接将实习生当成了又好组织又好管理的廉价劳动力,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目的根本无从谈起。

(三)在学生层面。顶岗实习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然而,对于不在学校脱离正常教学环境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伴随着工作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具体来讲:一是心理反差较大。由于很多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对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期望值过高,认为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资高、工作轻松以及环境好的工作,但面对将来去做的技术工作,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做一线技术工人,从而对顶岗实习产生心理反差。二是适应性较差。目前,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之父母娇惯,养成眼高手低的性格,惰性高。同时,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比较严格。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校企文化的差异致使一些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时,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加之顶岗实习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上班到下班体力和时间消耗较多,个别企业为了完成订单任务,每天除正常工作时间外还要加班,很多学生也难以承受。三是稳定性差。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比如计算机专业实习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组装,电子专业实习生长期组装某一固定元器件,机械专业实习生几个月内只操作一种设备,只需按几个按钮等。就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将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三、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指导下,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优势,以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行了全过程监控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有效地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让学生、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共赢。

(一)创建“四方三层”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师资、学生、实训四大工作委员会,其中教学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设计实施了三层管理架构,即: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高层对话,确定顶岗实习合作的有关意向和协议;组织协调层由校企双方的执行部门组成,包括学院方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以及企业方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部门,负责确定顶岗实习内容和制定实习制度等。执行层由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组成,包括学院的专业导师、辅导员以及企业的技术主管、师傅等,负责处理实习期间的具体事项。通过以上三层架构,将顶岗实习的目标渗透到实习的每个关键点,分层负责,层层渗透。

(二)健全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学院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依据ISO质量标准制定了《顶岗实习控制程序》,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单位和经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须知》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的管理上,都有制度文件,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在工作运行上,有过程资料积累、数据分析、过程结果反馈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基本形成了自我要求、自我检查、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局面。近年来,又针对顶岗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环节,与时俱进地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志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教师安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和要求,顶岗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细化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建立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师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让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修订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了实习考核的具体要求及细则,让学生知晓并使之规范自身实习行为。通过完善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管理。

(三)实施了校企“双线”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为此,通过学校、企业“双线”指导与管理方式,有效地强化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实习工作设计、考勤、考评等工作;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岗前动员、培训实习方案的设计与督查、总结表彰等工作。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岗位和任务,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落在实处,避免出现重管理、轻教学和指导的现象。此外,为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除了学校和企业参与外,还可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等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由学习小组推选组长,组长负责统一协调该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并要与校企指导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依托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认真填写好《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和《顶岗实习考核表》,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四)创建了“三元”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教学工作委员会以现有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和岗位工作要求,共同研究建立了“三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考核评价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岗位工作态度评价指标,主要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出勤、制度遵守、工作品德等情况;二是岗位技术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完成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的完成量和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岗位安全意识、岗位工作技能、相关设备设施操作的熟练度等;三是职业素质评价指标,比如爱岗敬业、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爱护公务、技术创新、团队意识、诚信状况等。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采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评价的方式,即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此外,由于一些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集中进行的,一些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还可创建比较完善的网上评价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与学生。

对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实分析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将顶岗实习的组织、运行与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龙根,张燕琴.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2]刘硕,王娟.“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11).

[3]尚润玲.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4).

[4]张爱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高效管理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实行在学制规定的时限内必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1 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目的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还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

顶岗实习体现了“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对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上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其目的在于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一方面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顶岗实习的总体要求

2.1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一律不得免修。

2.2 顶岗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各二级学院统一落实。学生可以自行联系顶岗实习单位,但需经二级学院审核批准。

2.3 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既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又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因此,所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均须由实习单位(无论是学院统一安排的还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和学院双方签订《校企合作教育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顺利地进行。

2.4 顶岗实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将所有规定的顶岗实习相关材料交到校内指导教师处。如果时间有变动,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通知。

3 学生顶岗实习纪律和安全要求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要特别注意遵纪守法和保护自身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3.1 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3.2 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3.3 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3.4 经常保持与学校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系,每半个月至少要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实习情况;密切注意学院和本二级学院公布的与毕业生有关的各种信息;联系方式和工作地点发生变动时要及时通知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并保证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如因提供的联系方式出现问题,一切后果自负。

3.5 要严格遵守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由于违反单位的管理规定或因品德表现等原因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则视为实习成绩不及格。

3.6 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不遵守安全制度造成的事故,由学生自行负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3.7 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每周对实习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一次,填写学生顶岗实习周记(见附件)。

3.8 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除非常特殊情况者)必须服从分配,按照要求顶岗实习,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顶岗实习期间,不得私自更换实习单位,否则实习成绩以零分计。如果确因个人特殊情况或实习单位原因须变更实习单位的按以下程序办理手续:学生个人填写《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变更申请表》(见附件)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核实并签署意见二级学院(副)院长审批报二级学院备案。

3.9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本人和同单位实习学生应及时向实习单位和校内指导教师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4 学生提交的资料

4.1 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

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成绩,鉴定表须加盖公章,签章的单位与备案的实习单位须一致,无公章的不能评定成绩,单位不一致的也不能评定成绩。

4.2 毕业论文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在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主题应紧扣自身专业,紧密结合实习岗位,字数5000-10000字,做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流畅,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要求由各二级学院自行确定。论文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否则该项成绩以不及格或零分计算,引用部分内容和数据须注明出处。

4.3 顶岗实结报告

学生根据顶岗实习情况结合专业知识,认真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总结报告,具体要求由各二级学院自行确定。报告格式要求统一。

4.4 顶岗实习周记

每周填写一份,认真填写本周顶岗实习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收获与体会,如实反映与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交流情况。

4.5 顶岗实习考勤表

4.6 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表

由用人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后交回学院。

4.7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

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填写调查表,以便学院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

4.8 其他由各二级学院自行规定需要提交的资料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和“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表”不纳入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计算,但作为评定成绩的先决条件(即如果这两项没完成者不给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

5 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

5.1 成绩的组成

项目 比例

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 20%

顶岗实习周记 20%

毕业论文 40%

顶岗实结报告 20%

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鉴定成绩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即如果该成绩为不及格,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直接以不及格处理,不再进行成绩总评。

5.2 评分标准

5.2.1 《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的成绩评定评分标准

直接以用人单位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分别对应于百分制的95、80、70、60、45,以下同。

5.2.2 学生顶岗实习周记评分参考标准

优:及时认真总结、有深度,态度端正、填写完整规范符合要求、数量够,且按规定和指导教师联系沟通,无虚造;

良:认真总结、填写完整规范符合要求、态度端正,数量够,且按规定和指导教师联系沟通,无虚造;

中:总结比较认真、填写比较完整基本符合要求,数量够,且基本按规定和指导教师联系沟通,无虚造;

第5篇

一、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法律关系定性

解决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的核心在于准确定位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学习学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定位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劳务关系说、劳动合同关系说、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三种观点。

“劳务关系说”认为,实习教师并不符合《劳动法》的调整范围,1995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只能用民法调整,应当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说”将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法律关系定位为事实劳动关系或者准劳动合同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说认为,顶岗实习教师依照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为实习学校提供劳动并接受管理,接受一定的报酬,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准劳动关系说认为,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在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间寻找平衡点,将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为准劳动法律关系,把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劳动纪律、社会保险等纳入劳动关系进行保护。

“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认为,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仍为在校学生,其到实习学校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是为实习学校提供劳动或劳务,而是为了获得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是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顶岗实习只不过是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学校学习活动的延伸,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应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

目前,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是通说。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为学生,其与实习学校之间不是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双方根本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事实劳动合同关系无从建立。劳务关系说很难保护实习教师的合法权益,明显对实习教师不利。准劳动合同关系说只不过是学界对立法的呼吁,再说保护实习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不一定非要采用准劳动合同关系的方式。综合考虑,将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法律关系定性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较为妥当。

二、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实习生的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因此社会上对企业顶岗实习问题特别关注。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既有与一般顶岗实习法律关系相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准确定位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其特殊性,有助于解决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

(一)强制性

由于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高校曾经对毕业生实习有所放松,因而造成社会各界甚至毕业生本人都认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的错觉。其实,根据有关规定,毕业实习是强制性的。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或毕业时的课程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留级门数者,先发给结业证书。在分配工作后一年内向学校申请补考(补作)一次,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经补考(补作)仍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补作)。从师范类学生来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的强制性更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将教育实习与教师资格的获得挂钩,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要将申请人修学教师资格课程、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进行教育实习和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因此,顶岗实习作为实习的一种类型,实习教师可选择的余地不大,必须接受学习学校的安排,这与劳务合同双方意思自治的要求相抵触。顶岗实习教师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劳务关系。

(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

与其他类别的顶岗实习相比,师范生的顶岗实习具有特殊性。教师岗位有自身的特殊要求,《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顶岗实习教师尚未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意义上是不能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的资格尚不具备,实习教师只能是“有名无分”,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三)学习性

教师职业是经验性的职业,对实践经验的要求比较高,而顶岗实习教师缺乏的恰恰是实践经验,其顶岗实习的目的也正在于获得实践经验。与其他类别的顶岗实习相比,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学习性更强,其他职业顶岗实习的劳务性更强。

(四)政策性

顶岗实习不但是解决师范生的实践技能问题,而且还承担一定的实现教育均衡的重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指出: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各地在组织师范生顶岗实习时,地方政府经常出台一定的文件对顶岗实习加以规范,划拨一定的经费对顶岗实习进行支持。因此,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性更强。

三、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的解决

顶岗实习教师的法律关系既然应当定位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强制性、学习性、政策性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等特征,顶岗实习教师的一切法律问题都要围绕其法律地位的定性与特殊性来解决。

第6篇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与实习岗位的对接、依据岗位核心要求进行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校企双方制度和人员的融合是高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的三个难点。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习岗位,根据实习岗位界定岗位核心要求,围绕岗位核心要求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协同进行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是高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校企协同;高职;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04-03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一般可分为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相对于分散顶岗实习,集中顶岗实习更有利于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较好地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也更便于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无论对于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集中顶岗实习都是更科学、效果更明显的一种顶岗实习模式。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①的首届毕业生共有40名,其中24名学生被广东华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好集团”)选拔为实习生,参与为期6个月的集中顶岗实习。由于集中顶岗实习所涉及的学生和岗位数量较多,而且校企双方需要在组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协调,其质量控制的难度不言而喻。在管理学中,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为了确保学生参与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华好学院将此理念应用到集中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中,并协同华好集团进行集中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难点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实习岗位的有效对接。校方安排集中顶岗实习的出发点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希望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吻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而企业方的目的则是要将新员工放在空缺岗位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和磨合,达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提供实习岗位的共识,是有效开展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前提。

第二,基于岗位核心要求的校企协同质量控制。虽然学生在集中顶岗实习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能力课的学习,但是每个企业和岗位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明确具体的岗位核心要求,并依此制定培训、考核、沟通机制等方案,校企协同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

第三,校企制度与人员的有机融合。校方有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和专职导师,企方也有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培训师。如何充分理解双方的制度内涵和导师的角色,整理出既能符合学校的管理要求又有利于企业进行实习生管理的集中顶岗实习制度,如何使双方导师能配合指导、协调沟通是校企双方顺利开展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保障。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思路

第一,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习工作岗位。华好学院首届毕业生全部来自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美容会所管理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商,掌握美容、保健、养生、营养及会所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员工管理、顾客管理、销售管理、美容养生项目组合及运用等美容会所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的店务管理人才。基于此人才培养目标,由校企双方领导班子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共同商议,达成共识,优先考虑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向华好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以及广东、北京、浙江等12个省市的商,筛选出省级经理助理、会务助理、加盟招商助理等一系列与学生专业吻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

第二,根据实习工作岗位界定岗位核心要求。明确实习岗位后,校企双方共同对此次顶岗实习的岗位核心要求进行界定:首先是职业认同感,即学生“想不想做”,主要影响因素有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行业企业认知、社会因素等;其次是综合素质,即学生“能不能做”,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积极的心态,是否自信,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专业技能,即学生“会不会做”,主要指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第三,围绕岗位核心要求构建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围绕以上岗位核心要求,校企双方协同规划与准备,协同实施与管理,协同考核与完善,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对此次集中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的过程质量控制,以解决以上所述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第二和第三个难题。各个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如图1所示。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

(一)事前控制

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导师制度及岗前培训是集中顶岗实习事前控制的三项关键内容。因此,校方除了需制定常规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外,还需制定《实习生项目方案概要》,对集中顶岗实习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企业导师工作机制以及岗前培训体系的设计等做出明确说明,为顶岗实习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制度保证。

对于实习生的岗位任务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和落实,由企业负责制定《实习生工作任务卡》和《实习生工作评价表》,帮助实习生和导师明确实习岗位任务和考核的方式方法。另外,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商,向其推荐实习生,并且由企业的驻地大区经理和督导负责安排实习生的工作任务和跟进考核。

对于企业导师工作机制,校方负责制定《企业导师系统工作指引》,对企业导师的选拔和权责进行说明。企业任命其培训中心总监作为项目负责人,并且选拔多名资深经理人和培训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导师,以项目小组形式对学生的集中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

对于培训,校企双方各施所长,各尽其责。校方主要负责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重点在于调整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的适应力;企方为实习生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包括企业特训会和品牌培训等,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培训内容如图2所示。

此外,企业的招聘小组到学校对报名参加华好集团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和面试,并结合校方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所进行的评估,最终确定入选学生名单及其工作岗位。

(二)事中控制

沟通平台的搭建是进行集中顶岗实习事中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校方专职导师不仅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顶岗实习系统,还建立起由实习生和校企双方导师组成的腾讯群和飞信群,并使其成为相关信息的主要窗口和学生交流实习心得的重要平台。另外,企业导师还建立面向各自指导小组的微信群和商反馈系统。校方专职导师通过在顶岗实习系统上查阅周记,了解实习生的心态变化,借助沟通平台引导“正能量”并进行安全教育。此外,也会通过电话对个别情绪需要调整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辅导,为实习生提供理论知识援助等。

企业方导师则通过查阅实习生上交的工作日志、在线答疑以及实地指导等,在关注实习生心态的同时重点关注实习生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每两周定期碰面,交换所了解的信息,明确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协同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事后控制

实习生在集中顶岗实习期间是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学生的实习成果展现也分为在校内的展现和在企业的展现。在校内,实习生通过“师生座谈会”与学校相关教师交流实习期间的各种收获,对学校完善集中顶岗实习制度提供建议,并通过“经验交流会”向来年的毕业生做经验分享。在企业内部,实习生通过参加业绩成果分享会,获得企业导师和直接上司的肯定和改进建议,并且对企业完善实习生项目的制度和运作模式提供建议。

集中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考核主体包括企业导师、实习生直接上司、实习生所服务的商、校内专职导师和调研报告指导教师。其中,企业的评价主要围绕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校方的评价则主要围绕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理成长、纪律表现和毕业调研报告等。

此外,校方以问卷形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企业则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实习生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最后,双方以项目总结会的形式对此次集中顶岗实习过程质量体系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完善措施。

集中顶岗实习效果评价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华好集团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54%的学生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对其余学生的表现也基本满意。另外,学生也高度认可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过程中没有学生表示或最终退出实习,其中有86%学生认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95%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对公司的满意度达到100%,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也达到79%。

经验与启示

第一,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协同才能保证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与分散顶岗实习不同,集中顶岗实习涉及的学生人数和岗位较多,需要双方领导班子在岗位提供、制度融合和人员配备等方面达成共识,也需要较为完整的制度设计和严密的安排以保证有效运行。因此,集中顶岗实习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直接对话,而不仅是专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或者是学生与企业导师的对话,这是对集中顶岗实习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

第二,集中顶岗实习需要明确校企双方的不同角色定位。在集中顶岗实习中,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学校在顶岗实习前完成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课堂教育后,在顶岗实习中更多担当的是调整学生心态和提供理论知识援助的角色;企业则从行业企业需求的角度向学生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指导。

第三,集中顶岗实习要注重事中、事前与事后控制的结合。事中控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事前控制的结果。在此次集中顶岗实习的事前控制中,校企双方都非常重视选拔、培训、导师安排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工作,这些为学生集中顶岗实习扫除了不少障碍。而事后控制中的实习成果展现、总结与分析等,既对实习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产生正面的影响,又对下一届学生的集中顶岗实习起到宣传作用,同时也会有利于集中顶岗实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是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美容化妆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广东华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张学琴.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毕业顶岗实习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第7篇

2012年12月24日起,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带领11级营销策划共37名学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北国电器益友店和新百店实习,本次实习的时间是四周。指导教师负责对他们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其目的是为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结合这次顶岗实习实践,就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活动今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具体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如下所述:

一、明确实习目的

岗位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具体实践项目。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电器营销管理工作,熟悉电器店营销管理的基本环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为就业预演和作准备。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返回学校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将来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顶岗实习中实习具有双重身份

实习中学生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对学生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出勤。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电器店营销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家用电器店营销的全过程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营销,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确定明确的目标,认真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积极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各个家电卖场来了解产品,刻苦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同时顶岗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结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应该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1、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2、服从顶岗企业的领导,听从分配。分配任务时,不拈轻怕重,挑三拣四。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

3、经常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每两天至少要与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实习情况。同时,注意校园网及学院教务处网站上公布的相关的信息,因为联系电话和工作地点发生变动时要及时通知指导教师和家长,并保证提供的联系方式正确有效。

4、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由于违反单位的管理规定或因品德表现等原因被实习单位退回学校,则视为实习成绩不合格。

5、安全第一。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安全这根弦始终紧绷着。比如,最好大家结伴上班和下班,男同学多照顾一下女同学。必须遵守北国电器益友店和新百店安全管理规定,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除了人身安全外,还应该注意财产安全,食物安全等。

6、学生顶岗实习期未满,原则上不得擅自离开或调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中途调换实习单位,需征得指导老师和原实习单位同意。

7、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校和指导教师及时报告。

三、实习效果

1、顶岗实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为期四周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家用电器营销,尤其是一些促销手段有了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营销策划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具体实际,在营销策划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写出质量较高的策划方案。有许多学生表示,这样的顶岗实习实践活动应该早进行,因为只有参加过顶岗实习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营策理论知识,才知道怎样学习,哪些是重点,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2、顶岗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顶岗实习活动使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书本上的知识是呆板的,而顶岗实习实践却是鲜活的。这种实战的环境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顶岗实习教育研究能力

[作者简介]刘大军(1978-),男,吉林松原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许文果(1978-),女,河南平顶山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理论。(广东广州510631)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79-02

教师职业具有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学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依据一定的教学材料和手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师范生踏出大学校门后在角色上立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学生变为教师。师范生仅仅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不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师范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顶岗实习支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当前人们对顶岗实习关注更多的是师范生教育技能的锻炼和提升,却忽视了利用顶岗实习平台对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文章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阐述培养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必要性,以及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可能性及路径。

一、教育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嬗变经历了由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过程。在经验化背景下,教师教育大多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实现,师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教徒弟,徒弟通过模仿师傅的行为来实现自己向教师职业的转变。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学科的发展,教师职业的技术化倾向开始出现,教师职业能力逐渐被看做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及技术的熟练的应用,强调用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经验化教师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是教师教育的原始阶段。技术化教师培养使教师仅仅把眼光放在简单的技术操作上,失去了教学中的能动性、教育批判与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便出现了,反思与研究成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关注,关于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定义学界尚未达成普遍共识。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劳伦斯·斯腾豪斯便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因为这一口号的核心理论意蕴直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现实。随后斯腾豪斯的学生埃利奥特和凯米斯发展了他的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它意味着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教育研究并非在教育领域外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而是教育研究者必须深入教育教学实际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实施者,理所当然成为教育研究者。教育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这是时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史密斯将“教师做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综上,笔者认为,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于实际教学中,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尝试改革原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对可行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使教师变为自觉的教育研究者。

二、顶岗实习促进师范生职前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在顶岗实习模式实施之前,教育实习已经成为师范生培养的一部分写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实习方式有许多种类,如分委托模式、分散回乡模式、集中定点模式和混合编队实习等。虽然这些教育实习方式各有特点,但在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可是,这些实习模式不利用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对矛盾:

一是实习时间短与教育研究周期长的矛盾。原有的教育实习模式实习时间最多8周,在这段时间里实习生要完成实习动员、试讲、备课、说课、见习、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实结等任务,根本无暇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行一项教育研究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原有实习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二是实习过程表面化与教育研究过程深层化的矛盾。教育实习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在真实教育情境中进行教学训练的机会,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实习变得流于形式,呈现出表面化的倾向,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仅上过一两次理论课。这样的实习过程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办法使学生融入实际教学中,更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教育研究。

三是实习目的的技术性要求与研究性要求之间的矛盾。许多实习生甚至指导教师仅把训练学生教学技能作为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却忽视了实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教育研究的习惯和思维,忘却了教育实习的目的。

顶岗实习为师范生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一是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情景,独立承担学科教学任务,有条件进行教学研究。科任老师的离岗培训,使实习生能够更完整系统地体验教学全过程。这突破了传统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只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配角”。定岗实习使实习生作为主讲教师,独立承担一门课程系统的教学任务,以及一个班的管理工作。从而使其能够放开手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一些教学研究和思考。二是具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教育研究和思考,顶岗实习为期半年,在这半年里,实习生完全进入教师的角色,有时间体验各种教育教学任务。顶岗实习使实习生在进行知识教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同时,有实际的情境进行教育思考和研究。三是与指导教师的密切联系利于从外界获得指导和帮助。在顶岗实习背景下,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也发生着转变,因为当学生独立承担教师角色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在大学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指导教师的指导就变得更加重要了,顶岗实习学生在与指导教师的联系中,通过具体问题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这为学生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保障。

三、顶岗实习促进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的路径

(一)实践中师范生教育研究意识的养成

师范生进行的教育研究与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专家、学者进行的象牙塔式的形而上的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别。师范生的教育研究主要以探索实践经验,习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教育研究意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职前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关键是使其树立教育研究意识,掌握初步的教育研究方法,为将来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条件。研究意识的培养并非只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师范院校应该把对学生教育研究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具体培养途径包括:一是设置教育研究类课程及讲座,如开设学科研究方法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教育教学改革类课程及讲座等,这类课程的设置应该反应中小学等用人单位对教育研究能力的实际要求;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各种以增强学生教育研究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是专门的学生研究课题立项,当前各高校都设立了一些学生研究项目,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通过学生教育科研立项,为他们提供教育研究条件和保障,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顶岗实习支教为师范生教育研究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次升华和质变的机会。师范生在大学校园里从事的教育研究只是一种训练,真正的教学研究只有到了实际的中小学教学情境中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当然,由于师范生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还不能进行比较高深的或涉及面较广的教育研究,也不期望他们能够产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的是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师范生对教育研究有更深入的体会,通过研究来检验大学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它。

顶岗实习中教育研究意识的培养应该包括:一是顶岗实习前研究课题的准备。在顶岗实习准备阶段,就要激发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兴趣挑选选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加以解决或对教育原理及理论进行检验;二是在实践中引导实习生发现问题。当具体的教育情境呈现在实习生面前时,很多教育问题都会出现,应该引导实习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三是加强指导,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是其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四是帮助总结经验,形成内化的研究意识。通过实际研究,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形成教育研究意识。

(二)院校协作研究场域的建立

院校协作是大学教育院系与中小学以合作方式开展各种教育及其研究活动的一种理论与实践,这一理论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多研究。院校协作理论为顶岗实习合作研究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顶岗实习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院校协作理论。院校协作中虽然高校和中小学进行研究合作,但高校与中小学校界限明显,彼此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高校的学者到中小学从事或指导教育研究,并没有真正融入中小学教学中。但在顶岗实习背景下,师范生顶替原有教师,置换这部分教师到高校重新培训,这就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院校协作结构,使院校协作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院校协作理论的指导下,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生由于身份的独特性,他们既是大学中的学生,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这种特殊身份可以使他们建立起院校协作研究场域,即高校和中小学,并能够充分利用这两个场域的资源。他们可以利用高校的文献资料、先进理论和指导教师的学术、研究方法等资源,也可以利用中小学的具体情境资源从事自己感兴趣或关心的课题研究,发展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场域为他们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了便利和条件。因此,从院校协作理论的视角观照顶岗实习,深入探索顶岗实习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个互动的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在顶岗实习中,师范生、高校指导教师、中小学教师形成一个共同体,有着紧密的关系,师范生置换中小学教师,被置换的教师到高校进行培训。高校指导教师既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又可能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教师,这就形成了三方双向互动的研究共同体。

这一双向互动关系包括:一是顶岗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互动,这一互动关系并不难理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效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反馈信息和问题给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研究和思考。他们共同研究问题形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研究共同体。二是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培训中的双向互动,中小学教师到高校培训是为了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进行教学,他们大多是带着疑问而来。如果培训内容只是讲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他们对这样的培训不会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就要求培训内容更贴近现实。高校教师要加强与学员的联系,共同研究或指导他们解决提出的现实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研究共同体。三是顶岗实习生与中小学教师的双向互动。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可以把他们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实习生;另一方面,顶岗实习生在教学中会遇到困扰中小学教师的一些教育实际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致的,这就有了研究的共同课题,实习生具备的新的理论知识可以为中小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从而形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研究共同体。

三方研究互动的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现代远程技术解决了空间和时间的交流限制,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合作。还可以通过定期研讨或教育沙龙等形式交流和分享研究经验。在三方互动的教育研究过程中,顶岗实习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结论

由于师范生受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历的局限,其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形成教育科研意识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是师范生职前培养的重要目标。顶岗实习的实施为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在顶岗实习中,高校、指导教师及实习学校应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方佳.论院校协作的历史沿革、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10(6).

[2]刘大军.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社会力量对高校课程管理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1(1).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4]李振国.师范生应到农村教师职场接受顶岗培训[J].教育与职业,2006(15).

第9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过程监控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践类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从而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特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从目前顶岗实习的实施情况来看。顶岗实习的三方即企业、学校、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思想认识比较模糊,吃苦能力比较差,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由于学校处在珠三角,学生大部分为本地生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错。在顶岗实习期间,一般企业给的报酬比较少,因此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去顶岗实习。即使去顶岗实习,对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也不清,而且当现实与其要求不符时,就会闹情绪、行动迟缓,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学生实习分散,稳定性差,教育管理难度大。在顶岗实习中,由于一般的企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3)在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得到提升。另一部分学生却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平等,产生心理波动。学生进入企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事事感到新鲜,把问题想得很简单。一旦遇到挫折和所谓的不公平,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

(4)学生安全问题。安全保障问题是当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顶岗实习学生长时间远离学校,并且实习地点分散,客观上便造成沟通与联系的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生产性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真正走向社会,社会经验缺乏,易上当受骗或发生安全事故。

1.2实习单位方面的问题

(1)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类型有限,对口的企业不是很多。目前我市的企业主要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信息产业相对比较薄弱一点,这是由我市的经济产业结构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接收大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有点困难。

(2)企业觉得接收实习学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企业接收实习学生需要提供食宿条件、进行员工培训、负责安全问题、安排专人负责等。另外实习学生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下、吃苦能力差、怨言多、提的条件多这些因素也造成了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1.3学校方面的问题

(1)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能在工作日进入企业看望实习学生,这对于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是不利的。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需要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紧密配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里还不能做到由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全职指导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专业教师每年需要完成一定课时的教学工作量,课余时间有限,通常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去走访学生,但效果却因不能现场指导而大打折扣。

(2)学校对于外出指导的教师缺乏激励政策。学校对于外出指导的教师虽然有计课时的政策,但缺乏激励措施,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存在实习期联系教师的通信费无法报销、外出交通费不能报销费用等问题。因此有些专业教师宁愿在学校多讲课也不愿跑出去指导学生,他们认为不但非常辛苦而且有的时候还要倒贴钱。

(3)缺乏大批相对稳定、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实习岗位都是通过家里的关系或者是自己的努力找到的。由于我市信息产业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实习岗位对口要求。个别学生联系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发挥不了顶岗实习的作用。

(4)人才培养大纲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目前高职人才培养大纲大多无法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相匹配。而企业有自己特有的经济活动规律,高职专业必须与对口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必须迎合企业的需求,设计出能与合作企业协调运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计划,顶岗实习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5)缺乏可控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来保证实习质量。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安排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实习,名义上也要求“顶岗”。实际上大多因缺少监控而流于形式。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当的体制与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易失去有效的控制,形成“放羊”现象。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6)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需要对学生定期进行监控与评价。但难度大,主要原因在于:①校内指导老师不可能长时间在每位学生的实习现场,校外指导教师工作任务重无暇实施考核;②实习时间长,实习点分散;③考核内容多,一般由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组成;④因实习企业不同,实习岗位不同,考核标准难以统一制定。

2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1)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①做好顶岗实习重要性教育;②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可围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等为主题开展大讨论,让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③做好励志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不与时俱进,不具备积极进取精神,不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往往只能沦落到被社会淘汰的境地;④做好安全纪律教育。把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排查各种隐患;⑤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实习报酬问题。绝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同时,学生实习岗位不同实习报酬也有所不同,辅导员、班导师、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学会用企业员工的意识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

(2)目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政府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高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当中的比重。另外政府应当出台措施,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从而能够满足大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3)制订灵活的激励政策。学校应制订更灵活的激励政策,例如在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效果良好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考核加分倾斜,对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实习联系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或考核加分倾斜。

(4)做好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对于校内指导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①减轻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鼓励教师下企业,培养企业实践工作经验。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同时加强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合作,创造条件让他们到企业中从事岗位工作,迅速提高技能水平;②聘请企业高技能员工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③鼓励教师多与企业人员沟通合作,联系顶岗实习基地:④鼓励教师成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通信费、外出交通费应给予报销,并与评优评奖挂钩,提高其指导积极性。

(5)积极推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①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加快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我校是市政府主管的唯一一所公办院校,所以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可以积极寻求市政府支持,使其出台一系列对承担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优惠政策,并做出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加快校外定岗实习基地建设;②学校要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拿出一定量的资金与专业相关、管理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联系,并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象。降低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费用。共同发展。

(6)加强校企合作,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被企业接纳。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下企业调研。听取企业人员的意见。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学校也在大力对课程进行改革,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至少对一门课程进行课改。

(7)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管理。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信息沟通的渠道,并通过QQ群、电话以及走访等形式进行沟通,及时将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学生,将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报告学校和指导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问题。另外学校应该在顶岗实习方面应该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督导人员要深入企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企业沟通,保障顶岗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