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8 14:47:20
导语: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当前,综合大学面临的首要教育任务就是强化教育的本体,不断完善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所以,高校教育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品质、人格和修养,还要使学生成为专业人才,以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其中,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自身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综合功能,这一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综合大学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国际上,伴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高追求,在调动了人们潜力的同时,也导致精神文明环节的薄弱现象;在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文明日益发达,我们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当前,精神文明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提高全体公民的艺术修养。如今,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失重要的诗意精神,忽视了艺术教育。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化的烙印在其身上暴露无遗,大本文由收集整理多数的高校学生艺术教育和艺术修养极为缺失。艺术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与情感,同时还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提升素质。因此,在综合大学的教育课程中,将艺术教育引入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项重要的决定,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艺术教育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另一个是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艺术与自然科学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科学得到发展的同时,艺术也得到了丰富。学生可以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当中领略和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索的欲望。其次,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明确,左脑负责机械性功能的工作,如读写、语言、记忆和计算等;右脑执行的是非机械性的功能,如意志、情感和想象等。艺术教育借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投入的情感体验来达到开发和改造人脑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右脑功能包含的非智力因素正好相同。因此,艺术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艺术作品多是描写祖国山河秀丽风光,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艺术教育以自身的独特方式,教育和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二是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校的思想工作起到配合的作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分组成了科学。求真的自然科学,是集知识体系和认识体系于一体的,本身没有善恶之分;人文科学则大不相同,其不仅仅是一种伦理体系和价值体系,同时还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认识体系,要求真、善、美。艺术教育避免了刻板的说教,通过在审美中所发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了学校开展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三)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不仅仅提升了人格品质,同时还原艺术主体以超脱、自由。自远古时期开始,游牧民族用原始的歌舞祭祀祖先、猎手留在石窟中的壁画以及当下的新型艺术,都是艺术对人类经验的描述、深化和界定。艺术是承载人性渊源的一条长河。在人生的追求中,新生代们总是在前辈流传下来的艺术中找寻答案,换句话说,艺术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生活中,激发其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给记忆留下希望,接受生活中暂时的悲伤和困苦,让人们获得愉快的源泉。
三、艺术教育在综合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实践
(一)深入挖掘艺术内涵
当前,在综合大学的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授课重点往往是关注作品的艺术性,重点讲解的是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上的技巧,对于作品的思想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没有做到艺术性和表现性并重发展,使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全面目标不能发挥出来。
(二)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一般来讲,艺术概念包含音乐、美术、建筑、舞蹈、戏剧、文学、电影等。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并不会顾及每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在重点的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专项的基础之上,开展戏剧、视觉艺术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学生把握作品的内在能力。同时,促进了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点上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艺术作品本身包含的内在精神。
(三)教师的再教育
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艺术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来自于西方的教育思想占据高校的领地,而对于不同艺术在教育思想上的综合改造和采纳认同,还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和甄别的过程。在属于自己的专业学科中,教师要具备广阔的视野,要熟悉自己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及其发展和演变的进程,对于艺术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盲目。作为综合大学艺术专业的教师,要养成一种自我 教育和激励的行为模式,不断将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站在方法论的高度上来运用自身的主动性,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不是一个概念,优秀的教学需要的是教师的思想文化修养、个人专业的水平以及完整体现的人格素质。
摘要: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是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尤其是创造性艺术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升学生高层次的素质和修养。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艺术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论证了大学教育中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时代背景下继续进行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艺术塑造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概述
在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现代人具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还要求他们拥有良好的艺术细胞和艺术情操。因此,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尤其是创造性艺术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气质,培养审美观和对世界的认知感,一旦他们形成了这种审美观和世界观,就会从中收获许多并非书本中能汲取的养分,并终身受益。此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要提升学生高层次的素质和修养,大学教育更应当如此。因而,在如今的大学综合教育框架中,艺术教育被广为提倡。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范畴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艺术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变化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校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上,也体现在高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过去的教育,总是特别强调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对体育、艺术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能力自由发挥的空间,且与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是充满矛盾,背道相驰的。而时代越是进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这一矛盾就越显得突出和明显,因此,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与之适应、并利于其未来发展的教学,这中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上,更应当扩展到更宽、更广的范围中去,艺术教育就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素质教育的精神。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教育途径,来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素质教育理应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形成一批满足社会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艺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在自身环境、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存在普遍差异的情况下,对艺术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各自需求为本,以他们所热爱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教育。而大学生,正当是个性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展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艺术教育,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能调动每个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和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三)大学生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就业压力,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充斥着各种分数、成绩的紧迫危机,很多大学生抱怨在校期间缺少身心放松与锻炼的机会,使得他们本就已经高度紧张、枯燥单一的生活变得更加枯燥。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也好,从素质教育的方针着手也罢,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和手段,且适当地参与各类文艺活动,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参与性,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且在将来,也会让他们感到终生受益。一旦大学生走上社会,面对一些公共场合,会一到两手艺术方面的才能,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不仅理论证明了艺术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现实也证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呼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面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我国高校艺术类的艺考,包括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等艺术类别的考试,显得十分火爆,艺术报考人数在这几年内急剧增加,这都说明了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自我发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和传达,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艺术知识网,增进他们学习艺术的浓厚兴趣,此外,如今在因特网这一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将新的艺术课程与网络相结合,也将开发出一种适应现代教育、适合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意艺术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审美能力,以利于他们成为新世纪综合素质领先的优秀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当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倡导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领域的综合能力。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进行艺术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项补充和扩充,更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身边的艺术、身边的美。大学教育中广泛开设艺术课程,不仅有着理论上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在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所以说,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是塑造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成为了时代钟声下一道清脆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彭丽冰,贾春水.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7(9).
[2]张海鹏,邓江.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 丝绸之路,2009(14).
[3] 田荣. 浅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积极影响[J]. 文教资料,2009(16).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由美国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意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社会个体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1)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指对知识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知识信息的敏感程度,即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对社会中各种现象、行为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这种自觉的对信息的心理反应。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结构中起着先导作用,影响着人们对信息需求和对信息需求的准确表达,支配着人的信息行为。信息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激发个体潜在的信息需求意识,并能充分准确地辨析和鉴定信息的价值,合理的利用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对信息敏锐的思维感知能力和对信息所特有的恒久注意力。(2)
(二)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指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信息素质的核心所在。具体说来,其中获得、评价信息是指对信息的捕捉和发现、采集和优选;组织和保持信息是指对信息的分类和综合、查错和控制;传递和交流信息是指对信息的输出和接受与沟通;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指对信息的检索、排序、存储和变换;创造性利用信息是指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能够利用信息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利用新的信息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个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它是保证信息素质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主要内容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培养信息良知,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正、平等、真实原则,遵守有关信息活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等。
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学校方面: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发端于1984年教育部颁发的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文件。由于该文件的规定,全国各高校有条件的才正式开设文献检索课。2002年版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了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文件和规程从宏观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但对于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教学规划、教学要求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缺乏指导性意见,各高校的文献检索课自行开设、自行选用教材。信息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与其角色相当的重视。迄今为止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院校并不多。大多数院校并没有把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方法课、基础课开设并真正重视起来,往往只把它当作一门普通课程甚至选修课看待。同时,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也难以全面的展开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和网络建设等信息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卓有成效。但利用率并不高。图书馆的主要效能还体现在提供纸质材料的查找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对于网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娱乐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的极少。
大学生方面: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信息缺乏敏锐性。信息欲望不强,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较低。信息能力有限。信息的综合利用技能较差。主要体现在搜索能力有限。表现在不能有效地将检索需求表达出来。不熟悉检索系统的检索语言、检索运算符以及相关的检索技巧;检索策略不够合理,不能及时根据检索结果有效的进行调整。搜索范围主要在国内资源上,类型多为纸质资源。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检索和光盘检索能力,但网络检索能力亟待提高,极少进行国际联机数据库资源的利用。信息道德堪忧,主要表现在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阅读不良信息等。
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基本生存手段和必要的技能。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利”。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据统计,人的一生当中大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只占所需知识的10%,其余的90%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变“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4)
(二)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信息素质教育,人们一直有一些误解。把信息素质教育理解为信息能力的教育,忽略了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教育;把信息能力教育简单等同于信息搜索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信息的分析、组合和创新等信息综合运用能力;把文献检索看作是写论文、搞科研的前期资料准备工作,忽略了它在发现知识、生成知识方面的深层作用,未将它的全部功能和意义挖掘出来。而在实际检索当中,人们存在着重检索、轻利用的倾向,人为地将文献检索和利用隔离开来,将查找资料与后续成果隔离开来,这样对学习和全面体会文献检索的重要性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这些偏颇的认识,导致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缩水和抽条。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信息素质教育逐渐被关注是近几年的事,长期以来,其相关课程一直以来处在选修课的层次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把相关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综合考虑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在加强信息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信息能力教育上要以文献检索为基点,综合培养大学生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创新的能力。鼓励大学生通过检索到的各种可利用信息资源去开发新的知识,让其在撰写论文或专业设计当中亲身体验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增强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和操作技能,使信息素质教育成为文献检索教育的更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2.全面融入,专业教育和综合实践相结合。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终生学习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方法和工具式的教育,只有进行大量的运用练习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因此除了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之外,还要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具体说来:其一是将信息素质教育纵向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结合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各年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低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信息基础理论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了解院校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方法技巧。高年纪的大学生进行信息能力教育,综合培养大学生的检索、分析、组合和再创能力。要通过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全面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其二就是将信息素质教育横向贯穿与大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单靠开设一门信息检索课,无法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将专业的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上去。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穿插信息道德的教育;在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介绍本学科的文献信息及获取渠道,专业的代表著作、专业期刊、主要数据库,专业网站等信息源,介绍本专业的研究态势、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使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方便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5)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主体作用。图书馆作为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加强软硬两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培养兼职的信息素质教员和高信息素质的大学生。
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开设公共流通系统、公共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等;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室、多媒体信息中心等,提供丰富、齐全的电子出版物,提供方便的阅读、复制、打印各种文献资源的手段。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定期开展校园信息活动,举办不同专题的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二是通过校园网设立信息素质教育主页,图书馆设立学习主页,提供一些重要的下载软件、阅读器的应用技巧和使用方法;重要数据库、著名网站等。中外文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利用、光盘数据库检索、有关搜索引擎应用和技巧等知识。同时链接一些本学校各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网址以及网站内容的简要介绍,并不断地更新这些内容,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用户收集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使信息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
参考文献:
1.卫丽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探析.科技情报开发于经济,2006;16:235
2.陈万忠.当代信息素质教育论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40
3.贾红英.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情报科学,2005;8:1176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结合
舞蹈对提升大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文化涵养、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深层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滋养,个人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释放和熏陶。[1]目前,在高等素质教育影响下,素质教育不仅结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使大学生自身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亦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领域。[2]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德,精神领域的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培养道德情操和树立高尚品德上,舞蹈利用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舞蹈教学实际就是让大学生对生活有客观体验。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练其意志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二)智,创造领域的提升。在舞蹈艺术教学上,大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在舞蹈领域下的思维创造,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舞蹈艺术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舞蹈又是依靠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日常细微的观察与领悟。通过学生在表演、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发散个人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将思维情感融入舞蹈,不仅得到全方位的塑造与锻炼,而且增强舞蹈感受力,在创新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三)体,形态方面的提升。舞蹈教学注重肢体训练,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自控协调等,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灵活度、柔韧感为目的。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的形体表现,舞蹈教学在形体训练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保持良好体形,塑造优美姿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四)美,艺术领域的提升。舞蹈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鉴赏能力上,培养大学生拥有美的创造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美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示,与生活统一结合。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精神领域、形态语言、哲学、美学思想和人文思想为一体。通过舞蹈的熏陶,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气质、形体、举止言谈;另一方面充实的内心情感借助舞蹈得以充分展现。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丰富舞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气息。通过丰富的舞蹈教学,扩展大学生艺术领域,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舞蹈类型,提高学生艺术气息,在素质培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我国舞蹈种类中,以舞蹈特征划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又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以民族舞《雀之灵》为例,表演者用充满独特韵味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用舞蹈特有的语言诠释心中情感,净化观众心灵。而古典舞《飞天》的舞蹈表现则是运用“长绸舞”,在绸带飞扬下表现出的舞蹈意境直达观众的精神世界。因此,通过对不同舞种的学习,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追求。(二)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丰富舞蹈艺术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最终目的,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修为,首先以提升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主。在舞蹈教学中,欣赏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舞蹈艺术内涵。[3]如《挽扇仕女》,舞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行走时轻盈的步态,动作舞动时的含蓄和面容上的平和稳静,塑造了清代时期大家闺秀的形象。又如纪律观念严格的群舞,要求团队之间必须互助、友爱、团结,才能够给观众呈现整齐划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不仅能表现舞者内在的情感,还能传承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才能创造出充满内涵的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舞蹈艺术水平,对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项美好的艺术行为,不仅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曼,孙达.浅析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1-13.
[2]余晓夕.浅谈舞蹈素质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218-218.
论文摘要: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比较关注的教育改革热点问题之一,书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完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书法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高校开展书法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德育、品质、心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学模式、构建课外平台、设立交流网站、营造艺术氛围五种策略加强大学生书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方向过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准确找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探索有效方法以实现教育目标。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高雅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之一。书法有着育德、启智、健身、审美等方面功能[1]。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书法教育,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可从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契合点,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开展书法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大学生对书法素质教育的认识,对书法素质教育现状的看法,以及对加强书法素质教育的建议等,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书法素质教育问卷调研”。调研问卷设计了五大方面共20个问题:一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二是对书法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选修书法的动机;四是书法学习的基本情况;五是对书法教育的期待及建议等。主要是以广东培正学院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其中包括管理学系、外语学系、会计学系、经济学系、市场学系、信息学系、法律学系、艺术学系共八个系的各年级学生。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二)调研统计分析
1、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有92.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对“素质教育主要依靠专业课教学”持相反态度的同学多达85.0%。大学生对素质教育普遍持肯定态度,对开设大学素质教育课程有正确理解。
2、对书法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有35.0%的同学“非常喜欢书法”,47.5%的同学“比较喜欢书法”,说明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书法还是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有96.0%的同学认为书法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94.0%的学生认为开设书法选修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由此表明,该校大学生对于书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学校通过开设书法选修课这种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认同。
3、选修书法的动机
有31.0%的同学选修书法课的目的是“爱好书法”,12.5%的同学是“想拿学分”,56.5%的同学是“既想拿学分,又能了解书法”。诚然,学校对学生学分的严格规定,使学生面对选修课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有一种两全其美的选择:在完成学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同时可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4、书法学习的基本情况
有10.5%的同学“坚持练习书法一年以上”;有30.5%的同学“练过,但效果不大就没再坚持”;而有59%的同学“从来没练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虽然喜欢书法,也认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社会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学生对书法练习甚少。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书写能力不强、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
5、对书法教育的期待及建议
对“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你希望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个问题,有22.5%的同学选择“掌握书写技巧”,8.5%的同学选择“提高欣赏水平”,4.5%的同学选择“提高理论修养”,64.5%的同学选择了“以上三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不仅希望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回答“谈谈你对书法选修课的想法和建议”时,很多同学提出了对书法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合理化建议,其中有不少同学提出了“增加授课时间、缩减班级人数、增加班次、观摩展览、举办比赛”等建议,体现了他们学习书法的愿望。
二、书法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书法教育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围绕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展开的提高大学生的书写技能、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教育。书法教育对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任何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特殊的地位[2]。
(一)书法教育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书法真正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3]。书法艺术包含诗词、散文、格言等文字形式,与博大精深的人文内容融合交汇,学习书法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书法教育不单单是教学生写好字,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书法教育要向学生传递的除书法技法,还包括汉语言及文字、历史、逻辑学、美学、中国古典哲学等诸多方面文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书法教育能陶冶学生的德育情操
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一个人练习写字,学习书法,要想达到一定境界,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刻苦练习,更重要的是自身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书法教育的过程和德育培养的过程是一致的。书法教育中,向学生讲述古今名人名家精湛的书写技艺、高尚的精神风貌,以及向学生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等,学生在这些名家精神和事迹的激励下,经常对照和鞭策自己,从字里行间学习做人的道理。
(三)书法教育能磨砺学生的品质意志
长期的书法学习,可锻炼人的耐力和毅力,促使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4]。书法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意志努力,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的磨练,就难于领悟到艺术的真谛。通过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在一笔一画的书法练习中,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能够获得坚韧与耐力,形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转贴于
(四)书法教育能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练习书法可以调理身心、陶冶情操。篆书古雅朴厚、隶书沉雄道劲、楷书严整瑰丽、行书秀娟活泼、草书奔放奇逸,均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练习书法时,随着运笔的提按顿挫,笔画或浓或淡,或缓或疾,使人的情绪得到表露和渲泄,能促进学生调节情绪、释放感情、缓解学习精神疲劳与紧张。书法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五)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一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书法教育讲究审帖、读帖、临帖、背贴,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书法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具有形象和抽象二重性,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不断培养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及思维能力;三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书法练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感受美、领悟美的过程;四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书法教育从临帖入手,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创作书法艺术作品,中国书法的创新传统必然会在书法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书法教育对素质教育影响的改进策略
高等院校要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必然要求。我们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究高校书法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一)准确定位高等院校书法教育
大学书法教育重在“教书”旨在“育人”,是围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展开的教育。书法不仅是文字书写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大学书法教育应从“技能观念”向“育人观念”转化。笔者认为,书法教育除了实用书写技能培养,更要兼顾传达知识性和美育,使学生通过书法学习提高书写水平,并受到美的陶冶,最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才是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改进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
书法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练字与练人的有机结合。首先,在书写训练前,给学生讲解诗文之中作者所倾注的人文关怀;书写训练过程中,示范如何用书法艺术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在书写后,则加以适当的评析,指出书法作品的表达方式如何与文字作品内容相吻合,并为之服务,再一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涵盖书法基础知识、书法基本技能、欣赏与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法则注重互动式、跨学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总之,糅合传统与现代媒体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
(三)构建课外书法教育平台
课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书法、感受书法,提升书法艺术水平;课外则要进一步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学习、展示的机会,比如建立书法社团、书法论坛、博客等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平台。参加社团活动是年轻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大家定期开展一些书法交流活动,如书法专题讲座、学员心得交流、书法展览、高校学生书法联谊等,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书法修养,增进彼此友谊,而且还可以辐射其他同学,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四)设立校园书法网站加强互动交流
当前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书法一方面受到了网络的强烈冲击,人们手写汉字越来越少,书法的实用功能大大降低,而与此同时,网络也给书法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了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成立大学校园书法网站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网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对书法的看法等发表出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分析点评;对于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解答;对于名家名作,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欣赏学习。因此,网络为书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法文化素质。
(五)营造良好的书法艺术环境
要真正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仅仅靠开设相关文化素质课还远远不够,这应该是一个多管齐下、综合培养的系统工程。大学书法教育应打破传统观念上的束缚,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开设讲座,举办书法展,书法老师担任大学生书法社团顾问,指导学生开展书法活动。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等显目的位置悬挂历代名家或本校师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能时常处身于书法艺术熏陶之中,感受笔墨情趣,努力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书法艺术环境。
大学书法教育应根据大学生自学感悟能力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创作书法艺术作品的基本常识,感悟传统书法艺术的真缔,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与书法艺术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导到“书如其人”的治学之道上来,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剑.高职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与素质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81.
[2]韩邦山.简论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J].黑河学刊,2006,(2):77.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95-02
一、前言
高校体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文化性、科技性、交流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在高等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体育文化由于其与活动的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差异性、继承性特征,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对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作用的认识不深刻,使体育的功能不能完全显现。为此,本文对体育在对素质教育中的意义进行具体阐述,使体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发挥其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研究相关的书籍资料,理解和掌握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全文数据库,并对部分核心期刊以及优秀硕博论文等较高价值的论文进行了分类整理、研读与分析,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积极把握全国会议与竞赛的契机,对天津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十多位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校体育部门领导或体育教师,访谈内容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高校体育发展因素等问题,为本论文的写作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支撑作用。
(三)逻辑分析法
采用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三、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首要目标。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前提保障,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指标之一。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个人身体素(见表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意义非同寻常。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因此,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大学生心情郁闷时积极参加运动能有效宣泄坏心情,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被淡化或转移。体育还可以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学生可在竞争过程使自己的价值被认可;此外,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这些都是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4.38%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时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见表1)。体育还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大学生锻炼时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另外,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进而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三)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其在完成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不断地增加专业相关或者是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学习压力较大,容易疲劳,而不正确的休息方式会严重影响其体质健康。目前,大学生的休息方式除了睡眠以外,多是采用看微信、QQ、微博或玩游戏,课余时间大多被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占用。调查显示,有83.73%和70.07%的同学的课余时间被手机和电脑占用,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仅占29.50%(见表2)。网络活动非但不能使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相反由于久坐、静止会导致气血不通,使学生逐渐进入亚健康状态。体育锻炼其实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者相关活动的时候,可以调动全身各个器官,促进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参加体育运动是积极的休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仅仅局限在娱乐与健身上,娱乐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占调查总数的78.52%(见表3)。这说明学生对于体育竞赛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与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过程本身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人们在体育比赛活动中扮演着对手、队友、教练等不同的角色,在体育活动中学会面对不同关系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处理问题中成长。体育运动还可以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他们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在困难与挫折中不断适应与成长,在团队合作、分享成果时体现自身的价值。另外,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能促进学生形成融洽、团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因此,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本身是交叉学科,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外,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大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的周期短,很快验证实践方法是否有效。例如,学生为了参加体育竞赛活动需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技术、技能,准备得心应手的器材,设计相应的战术等。这一系列的行为是否正确或有效很快就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验证;学生会根据竞赛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对先前的计划进行修改。这样反复的过程即体育实践的过程,会使学生了解到实际发生的问题不可能与理论设计的完全一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才能实现最初的目标。
(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灵活的将各种力量组织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和合理用人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大学生需要主动锻炼,尽快地认识到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的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大学生在校内每次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自身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而且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是人们步入社会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需做足各方面的准备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赛事、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角色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来壮大自己的团队,这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个体角色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可贵。其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和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最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学生想要参加体育竞赛或者体育活动也必须在遵守相应规则的前提下。因此,学生经常参加各类的体育活动就会使自己遵纪守法的意识逐渐提高,并将这种意识迁移到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八)提高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
体育以其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时,对胜负的态度、对对手的尊重、对教练员的尊敬、对队友的鼓励、对裁判的服从、对观众的致谢等一系列的行为都标志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正确的导向性作用。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分工合作、团结友爱的意义,使彼此之间增加认同感与归属感;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可以使学生明白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重要性。这正是体育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等特点的集中体现。
四、结论
素质教育的要义有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上面几种方法虽然不相同,但都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除了教室、实验室去的最多的地方。通过经常受图书馆环境的熏陶,可以使学生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
(二)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在图书馆的藏书方面:图书馆具有大量的藏书;其次在图书馆的服务方面: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方面:高校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一般在80小时以上,很大程度超过了课堂时间。
三、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中每一个要素都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图书馆不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弊端。
(一)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优雅的环境以及丰富的馆藏为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场所。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文献资源的完整度和先进性问题等等。
(二)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和灵魂。妨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工作岗位的固定不变造成馆员学习目标不明确,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与学习积极性;馆员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缺陷限制了工作范围。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大学图书馆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职能,这些职能使它在大学中得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看来,图书馆对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图书馆的馆藏面积不足,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脑力劳动的场所,它要承受书刊资料的荷载,同时也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读者,为读者提供优美的环境以供读者学习。馆舍面积的不足会影响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校图书馆存在严重的占座问题,尤其是考研时期。
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的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检索技能不强,缺乏选择分析能力。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要培养一支素质好,文化修养高,专业技术强的队伍。第一,要加强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第二,调整现有队伍,建立合理智力结构。第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现有队伍的专业水平。第四,重视尖子人员的培养。第五,要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馆员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资源评价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强化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识。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学堂”,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三)扩大图书馆馆藏面积
>>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 试论大学生刑法法律素质教育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改革研究 论大学生素质拓展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应加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 论电工实验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李岚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M].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教育文摘[EB/OL].http://.cn/xxjs/jszj/jywz/201008/t20100827_785692.htm.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http://.cn/c/2005-03-29/14485497218s.shtml.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EB/OL].http:///nj06_29_8940/20091127/t20091127_425643.shtml.
[7] 王小锡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注 释 ]
①调查还显示,“7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强化法制教育,孩子必须在学校学到法律法规方面的系统知识,接受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让青少年从小知法,懂得自爱、自律,敢于维权护法,将来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②《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守“法”,就必须要知“法”、懂“法”;欲知“法”、懂“法”,就必须学“法”。就在校学生而言,欲学“法”,离开教育别无他途。
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教材,154页、156页)
④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⑤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⑥在这一环节,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补充现实生活中依法维权的案例,剖析其中的具体得失和经验教训,写入教案,为教学做准备。
⑦将从传媒或影视作品中选取并经过剪辑的依法维权课件进行展示、播放,辅之以相应的解读、分析和点评,帮助学生对有关维权要领的认识。同时,兼之以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投身其中,积极参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导致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也尤为重要,所以近年来,国家和高校双管齐下,国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度越来越高,高校也开始着重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原因,并分析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而讨论关于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举措
1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1.1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在大学生群体中,形形的压力往往会另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素质不良甚至出现问题,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中,至少有18.3%以上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甚至高达35%,而且还明显有上升趋势。
1.2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的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业形势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压力,并且上涨的物价也对大学生来说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压力。(2)高校原因:学生进入了新的环境学习,很容易带来一定的压力,再加上大学相对于中学来说开放度更大,约束力更低,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适应的状态,并且高校给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也让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素质问题。(3)自身原因:在高校约束力小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也很差,市场被周边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差,这也是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
2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
(1)国家与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年来,由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逐渐突出,政府和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逐步成立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活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也越来越多。(2)师资力量薄弱,心理素质教育内容较片面。我国心理素质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导致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心理素质教育上也缺乏专业性的教育经验,内容也比较单一化,很多都是局限于课本,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3)心理素质教育缺乏制度化管理化。心理素质教育管理相对来说管理不够规范,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在心理测验和档案管理上也缺乏规范,都是因为心理素质教育管理上缺乏制度化管理,管理力度不足。
2.2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迷茫和成熟时期,对自身与社会也有一定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确定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迫切需要。
3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举措
3.1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设规模
在高校,存在很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形成规模,并对学生的影响力度不够大,没有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等问题,所以务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设规模,并完善其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到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心理素质问题。
3.2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教育上,务必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用哲学观武装学生头脑,让学生能够辩证的去看待问题,能在一切问题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挫折,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梦想蓝图,让自己更有动力。
3.3鼓励学生开展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校中,团体活动能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社会实践活动能与社会挂钩,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自卑。
3.4开展大学生心里素质教育课程,扩大调查力度和宣传力度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上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开设此等课程也必须扩大调查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并对心理素质有问题的学生采取开导谈心等措施,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心理素质不良产生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关注心理素质健康。
4结语
大学年华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忆与珍惜的一段旅程,在这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梦想与现实的不断碰撞下逐步清晰。所以,这时候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起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刻不容缓,通过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素质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心理素质不良问题。
作者:马文卿 严予培 张璐璐 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