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11:51:20
导语:在护理理论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护理部,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为帮助新上岗护士长尽快进入角色,实现由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换,我们结合角色理论要求,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新护士长角色转换的因素,如角色认识模糊、角色适应不良等,有的放矢给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角色学习肯角色行为训练。培训后取得良好效果。
[
关键词 ] 角色理论;新护士长;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70-02
The application of role theory in pre-service training for the new nurse managers
WU Songmei LI HaitingXING Linbo
Nursing Department, Luoyang Orthopedic Hospital. Henan Province,Henan 471000 ,China
[Abstrac] In order to help new nurse managers acting as the role of head nurse, to help the nurses change their role into head nurses, it has been practiced according to the role theory. The process included that found ou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new nurse managers´ role transformation, such as role understanding fuzzy, role maladjustment or the role skills shortage, b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n, targeted training offered including role study and role behavior training. Finally good results obtained.
[Key words]Role theory;New nurse managers;Pre-service training
在医院管理中,护士长是基层管理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从护士群体中产生。护理部作为护士长的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新任护士长尽快实现从被领导到领导的角色转变,帮助护士长带领科室搞好工作。2013年4月,我院新聘任15名护士长,护理部利用角色理论,经过调研分析,设计出合适的岗前培训课程并实施,提高了新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反响良好,现汇报如下。
1角色理论内涵
角色原是指舞台或影视剧中人物的分工,延伸至社会学中是指社会地位的体现[1]。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角色,人们完成社会活动,需要与其他角色伙伴发生互动。在实现角色功能过程中,角色扮演者依据自身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在扮演过程中做出与角色期望相符合的角色行为。角色期望包括剧本期望、演员伙伴期望、观察者期望。角色扮演成功与否取决于扮演者的演出技能和对角色期望的把握,无论是角色认识不足还是演出技能不足,均可导致角色扮演不成功,但角色认识和演出技能均可以通过角色学习得以提高[1],从而可以减少角色扮演不成功的风险。
2利用角色理论,调查分析新护士长角色实现中的问题
意识到新护士长在由护士转为护士长后,可能会有角色适应不良等情况,岗前培训课程设置前,护理部派专人调查了不同层面对护士长的角色期望和护士长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结果如下。
2.1医师对护士长的角色期待
医师希望护士长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遇到紧急情况能果断处理,保障病人安全,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发现各种隐患、解决各种问题 [2] ,还能带出一支好的护士队伍,科室护士能有效配合医师工作,医护配合默契。
2.2护士对护士长的角色期待
希望护士长能够公平、坦诚、尊重他人,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突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成为科室护理的带头人,能关心护士疾苦,体察护士心理,关键时刻替护士说话,为护士谋利益,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仅为自己争荣誉、谋私利,不管科室集体利益。
2.3病人对护士长的角色期待
期望护士长能够尊重、理解、同情、平等对待患者,尽量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方便,病人有抱怨时能及时、公正、妥善处理问题,不能袒护下属。
2.4新护士长角色适应不良表现
2.4.1 角色认识模糊护士长是个多种角色的混合体,在医院中兼顾基层领导者、科室护理计划者、护理工作监督者、医院信息传达者、资源分配者等。当护士被聘为护士长后,需要新护士长做好角色学习,认真学习护士长职责、科室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士长日工作重点、考核管理重点等,形成正确的角色观念,有合适的角色行为[3]。但在实际工作中,新护士长经常扮演一些“万金油”角色,谁忙帮谁,去做一些很具体的护理工作如帮助配置液体、帮助更换床单等,淡化了自己管理者的角色,忘记了自己是搞好病房管理的核心力量,工作虽忙,但在科室管理上投入不足,致使科室工作面貌不尽人意。
2.4.2 管理能力欠缺临床上,新护士长尽管做护士工作多年,也曾在老护士长领导下感受过护理管理,但毕竟“看”不等于“做”。新护士长上任后,日常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接触各种不同身份的人,需要新护士长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护士长肩负着护理业务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的重任,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如果缺乏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准备,新护士长的角色技能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就会抓不到重点,致使事倍功半[2]。
2.4.3专业技能不足护士长是全科室的技术尖子,要能处理科室各类疑难重症,帮助护士们解决困难。而有些新护士长在自身业务技能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够圆满的处理一些业务难题,如急诊抢救病人建立不上静脉通络,急需导尿病人插不上尿管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护士们对护士长的角色期待,影响新护士长的威信和号召力。
3针对角色不足,采取干预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新护士长岗前培训重点安放在角色学习和角色行为训练两方面。
3.1角色学习
培训护士长正确发挥角色功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如角色观念培训、管理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个人素质培训等
3.1.1角色认知 学习护士长岗位职责、科室护理工作考核标准、护士长角色定位、周围各阶层对护士长的角色期待等,提高护士长角色认知能力,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角色观念[4]。
3.1.2学习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团队建设、领导力和执行力、危机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应急事务处理预案、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科室宣传策略、科室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培训。
3.1.3 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知识、急救能力、疑难病护理能力的培训。安排急诊科、ICU 的专家给新护士长讲解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和要点,讲解PICC置管要领等。
3.1.4 提高个人素质包括沟通能力、行政办公能力、服务、科研等方面培训。
3.2角色行为训练
3.2.1情境再现培训中设置情景模拟训练,设定临床常见的问题情节包括病人投诉、护士发生差错、医师抱怨护士工作、护士间矛盾等,由新护士长角色扮演,模拟解决问题[5]。如设置病人投诉场景,每个护士长抽签决定处理不同原因的投诉,要求新护士长实地安抚病人,了解投诉原因、事件经过,妥善解决问题,如暂时解决不了,则认真记录,上报领导并告知病人会反馈信息给他。角色扮演后由老师和院内专家从新护士长的沟通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服务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予以点评,同时现场的整个过程被录制下来,交由新护士长课后观看反思。
3.2.2岗位带教 理论培训结束后,安排高年资护士长对新护士长一对一短期岗位带教,提高新护士长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4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采用书面问卷测试、技能操作、情景演练三种形式对培训效果给予评价,培训优良率达100%。在新护士长上岗三个月后的追踪调查中,新护士长均反映工作时自信、有底气、遇到问题知道该怎么做。科室医师护士均对她们的工作表示认可。工作中联系密切的其他部门人员也对她们的工作表示肯定。整个新护士长岗前培训效果满意。
5体会
从角色理论入手,调研评估新护士长的角色意识、分析她们角色转变中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设计安排新护士长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长对自身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定位,表现出的角色行为与角色期待进一步符合。培训后反响良好,护士长纷纷表示学到了实用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管理能力,提高了应急环境下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6],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以后此类研究可跨医院,联合其他医院护理部,增加样本调查量,减少偏倚。
[
参考文献]
[1]邹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13-119.
[2]李钦,席淑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新聘护士长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1,11(3):87-88.
[3]赵丽荣.浅谈新护士长角色的适应[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27-128.
[4]张海林,历晶晶.目标管理在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108-109.
[5]李歆,席淑华.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新聘护士长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1,11(3):87-88.
1.1小教员培训计划的制定
护理部从我院护理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制定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目标,制动培训方案,计划,并据护理部全年工作中的月重点而制定具体的月培训计划
1.2培训的措施
培训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受训护理人员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1.2.1基础理论科的培训
与在医院院校理论科的学习不一样,我院从一种疾病入手,讲述相关内容诱发因素。如在讲脑梗塞病时,从脑的解剖,血液供应,生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观察要点,主要护理问题和相应护理措施,疾病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如何做好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等。通过一种疾病的培训,带动临床个案疾病护理提高。
1.2.2护理新动态,新业务的培训
只要护理方面有专科培训和相关内容培训,护理大力支持护理管理人员或护理骨干参加培训,回来后培训我院护理小教员,把护理新动态新业务及时反馈给小教员,带动护理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1.2.3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
以《护理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为蓝本,精选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20项,由护理部2名干事每人负责10项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按照操作规范:讲授-演示-训练-回示-讨论总结流程进行培训。据护理部每年一次的操作考试为切入点,如2014年6月份护理部拟定于对N1级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鼻导管吸氧,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6项中任抽2项考试护理部老师就以这6项操作进行强化细节流程培训,小教员培训后,带领科室N1级护士进行练习,达到人人熟练掌握6项技术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提高了全院N1级护理人员的这6项技术操作水平。
2护理小教员培训的特色
2.1坚持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
护理部经常利用护士长例会时,广泛征求护士长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各临床科室急需培训的内容按需培训,如在2011年春季,我市区域性手足口病较多时,医院感染病房爆满,急需抽调应急人员成立感染2病房和临床护士急需培训手足口病的相关疾病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护理部就邀请感染科病房的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小教员培训专题手足口病知识,回科室后就培训科室护理人员专题知识,并且在抽调应急感染2病房时,多数小教员积极参加应急护理单元,一天内完成人员组成,科室组建,第二天即收住病儿。
2.2授课内容坚持计划与适时调整相结合
小教员培训内容基本与护理部的年计划,月重点相一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部据护理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适时调整,引入新的管理概念,新的管理工具,如在2012年夏季河南省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周期培训时讲到护理新的管理工具—品管圈的应用,当大家都对它陌生时,护理部选派2个科室的护士长和小教员外出学习,回来后向全体护士长和小教员进行培训,并在她们科室率先试点,并定期进行成果汇报,真正做到了计划与适时更新有机结合,提高了小教员护理新知识的理论水平。
2.3坚持“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中,护士长和小教员都深深感到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就请进河南省人民医院示范病房的护士长来我院讲授,并派欲建示范病房的护士长和小教员去省医学习,回来后建立示范病房,并把心得分享给别人。
2.4培训坚持人性化管理
护理小教员是科室的骨干力量,护理部与科室联系建议尽量不让小教员的培训时间值夜班主班不让他们加班培训,培训时间按工作时间对待,月底绩效考核时对小教员有一定的加分。因为小教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按时完成被培训和培训科室护理人员。体现多劳多酬,人性化管理。让小教员可以积极学习,大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2.5培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和方式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改善我们的培训,护理部带教老师首先按照原先的培训流程操作一遍,然后按照操作中出现的缺陷的原因,此项操作在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注重各个环节评估预期目标,案例分析法将临床护理操作中各个环节的省略或违规,麻痹大意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来,警醒护士遵守操作规程的严肃性,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操作安全事件的认识,并在已出现问题的环节上有了防患意识,有利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操作差错的发生,受到全体小教员和护士的一致认同。
3县级医院开展小教员的思考
3.1开展小教员培训是县级医院护理发展的现实需求
如何加强护士队伍的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护士队伍的培训,有效改善护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服务和服务能力是目前县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的县级医院,为了达到国家卫生部要求的床位与护士之比,每年都新增一大批新护士,稀释了护理质量,尽管护理部队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了规范化培训方案,但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进行全员培训,难度是比较大的,通过对各科小教员的培训,可以以点带面不断转变县级医院护士服务理念,提高全体护士工作水平与能力。
3.2切实提高县级医院护士的岗位能力是护理小教员培训工作的落脚点
随着我国护理管理模式,从“平台式”向“能级体系”模式的转变,护士培训的重点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能级阶段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是县级医院培训护士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我院护理小教员培训,结合我院护理人才结构和现状,护理部制定了以切实可行的N1-N4级护士的培训目标和措施,并逐步深化巩固。
3.3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和“三基”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
在进行小教员培训过程中与护理部每月质量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连,如在2014年护理部指定的工作计划中,把每月质量考核中发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下一月考核,检查的专项重点,在2月份考核中,发现有的科室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格,环节有漏洞,3月份重点专项检查,就是交接班制度的落实,3月份小教员培训的核心制度就是在交接班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怎样杜绝作为重点,小教员分组讨论,并把个人在交接班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出交接班制度落实中应注意细则,利用科室业务学习时间,带领科室学习讨论,再加之护理部的督导,各科室都把交接班制度落实细节培训,细节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每名护士都养成严谨务实工作态度并固化下来,夯实了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3.4护理小教员是各科室的“标杆”以“标杆”为动力点
关键词:沟通能力;实验课程;律师
一、 沟通、沟通能力、培训课程的概念界定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律师,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
培训课程(Training Course)是为实现培训目标而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培训课程的一大特性是要求能够尽量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工作绩效。本文设置的培训课程目标是提高律师与客户沟通能力。
二、 开展律师沟通能力培训课程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对律师事务所
现阶段,说到底律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是内部人才之间的竞争。通过了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说明在理论知识上每个律师都没有问题,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靠后期的实践得来。因此,培训往往会成为提高人才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作为律师,实务能力的差异往往从沟通能力开始。
(二)对高校法学专业学生
长期以来,受普遍教育模式影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实践性课程设置比较少,如浙江师范大学法学类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为民事、刑事模拟法庭、法律诊所。这些课程相对于法学理论课程开课课时较少、上课比较轻松。开展该培训项目有利于法学学生在学习理论课之余学习律师接待客户礼貌礼节、为人处世之道,为今后的就业添加一个保障。
三、 律师面对的客户的共性与特性
虽然谁也无法事先决定自己会面对什么样的客户,客户会有什么样的案件;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但是对于律师这个职业,他所面对的客户还有一些共性可循,为了总结近年来客户的共性,我们翻阅了大量书籍,并对金华某律师事务所的三名律师做了针对性的访谈,发现大致有以下共性。
首先是心理共性:当事人在言语中往往会强调对自己有利一面,说出来的话难免掺杂一定的夸张或掩饰成分,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颠倒是非。
其次是情绪共性:来律师事务所请求援助的当事人心理多少带有一些焦虑、怀疑、担心等消极心理。这源于当事人大多从未打过官司,缺乏确定感和安全感是人类面对陌生环境的必然心理反应。
由于当事人的文化水平、性格、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我们应该不同对待。经过我们两周在5个事务所的观察和对3位律师的专访,发现律师们总能从见面开始就抓住客户的性格,并选择一种交流方式进行沟通。比如当客户抱着胳膊、轻轻咬住嘴唇时,表示他在思考问题;抖动双腿、用手转笔或不断做同一个动作时,表示他内心非常不安、正在苦思中;如果谈话中常常出现“那个……”、“这个……”的口头禅的,这些人可能是比较不自信、不善言谈、稍带点神经质的。
再比如当我们遇到文化程度低的客户,应该要注重以下三点:第一、在沟通时,尽量选择通俗易懂、客户能接受的语言方式。专业性强的法律知识以简单化的语言和方式选择性的予以告知。第二、在态度上对客户予以更多的尊重,以更耐心的方式进行沟通。第三、沟通的次数应比普通客户更多,让客户感觉到你特别关注他的案件。
四、 如何提升律师与客户沟通能力
沟通是律师职业工作的起点,沟通必须讲技巧,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律师,可以将他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发挥。为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知识,我们拜访了一些资历较深的律师,经过访谈稿的整理,得到以下的研究结果。
1、在初次与客户沟通时,先尽量让客户多说,一方面可以对案件的信息多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以了解客户对该案件的期望值以及客户的性格、交流方式等信息。很多当事人很少弄懂他们的问题真正涉及到了什么,例如,一个倍受工伤之苦的人不了解其痛苦真正根源是“医疗失误”,在被要求描述自己时,他只是局限于“我是因工受伤,我已经三个月没上班了…我没办法工作,所以公司已经停止为我支付医疗费用…”
2、在回答客户咨询的问题时,不给予绝对的承诺。但应该根据客户的心态给于一定的心理支持或将客户的期望值予以降低,如果客户有不合实际的期望值先尽量予以说服,如无法说服应该考虑放弃办理该案件。
3、在办案过程中,尽量与客户多沟通,将案件的进展情况及时与客户沟通,但应结合客户的接受能力并注意沟通方式和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客户知道自己一直在高度关注该案件。
4、如感觉该案件可能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后果,应及时和客户沟通将案件对自己不利的方面予以告知,让客户有个适当的心理准备。
5、案件判决后如客户对结果不满,告诉客户进一步维护自己权利的途径及在维护权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 沟通能力培训课程设置内容
律师在沟通中需要耐心、诚恳、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适当简洁、对自己充满信心。沟通的基本形式有很多,但是限于培训课程的特征:时间短、效果明显,我们主要从听、说、写三个方面对律师展开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设置如下:
(一)说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第一印象总是非常重要的,律师的形象与礼仪直接影响到律师价值、与当事人的沟通是否顺畅等等,形象与礼仪也是律师走向成功的必修课。所以培训课的第一部分——“说”包括了律师第一次会见客户时的仪容仪表培训、自我介绍时候的语音语调、面对不同类型客户的神态举止反应;
(二)听
在留下了好的第一印象后,就需要律师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推测出客户的大体性格、当时心理类型等以更好地选择说话方式,让客户尽可能地信任自己。因此第二部分——“听”包括了一部分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一方面培养律师在进一步交谈中挖掘客户的性格、心理,发现一些潜藏的话语;另一方面培养律师在交谈中理顺客户话语顺序的能力,辨别客户叙述事件时候的真伪。
[摘要]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留置PICC导管的81例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局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3/81)、1.2%(1/81)及1.2%(1/81),未出现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81)。结论 运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患者和/或家属对PICC进行自我维护是可行的,既可满足其自理需要,也可减少护理人员直接护理的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Orem自理理论;PICC;导管维护
Orem自理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奥瑞姆(Dorothea.E.Orem)于1971年首次发表的。该理论强调护理对象的自我照顾需求。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的一项深静脉置管术,此术式以其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易掌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成为目前肿瘤化疗患者最佳的静脉用药路径。由于化疗分多周期进行,部分患者完成一个周期化疗后有带管出院休息的需求,但面临无法解决导管维护的难题。我院肿瘤科于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留置PICC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为其解决了导管维护的难题,达到了满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共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3(12~69)岁,平均留管天数85.1(26~242)天;包括鼻咽癌18例、乳腺癌16例、肺癌11例、肠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及其他肿瘤26例。
1.2方法
1.2.1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运用Orem自理理论中的辅助教育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①评估与诊断:包括患者和/或家属的自理需求、自理能力、文化背景、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合作程度与心理反应等,通过评估确认其自理需求与自理能力。②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具体的目标与实施计划,包括落实培训员、培训时间与方式、考核标准与评价等,要求选择操作熟练、无菌观念及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护理人员担任培训员,经培训考核1周后患者和/或家属能掌握基本的导管维护技术;③实施与评价:置管术后1-2d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导管维护知识宣教,说明维护方法、自我观察的内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方式等,并指导其观看护理人员为其他患者进行的维护技术的实地操作;术后3~5d,由患者和/或家属执行维护技术操作,护理人员在旁指导,指出存在问题并纠正;术后6~7d,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封管液配制的培训与考核,并对维护技术进行考核,合格标准为90分同时符合无菌操作,如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则一票否决,视为考核不合格;经考核合格者,在患者出院前签署携管出院知情同意书,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④自理的指导:出院后患者随身携带导管维护卡片,科室设立专项登记本,记录患者的姓名、置管的部位及长度、臂围、通管及换药的时间、联系电话等,分管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至少每周电话咨询1次,随时与患者取得联系,及时提供帮助,减少其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其自理的信心。
1.2.2评价方法
①评价标准: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定义的标准是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导管堵塞是指经导管输入液体不畅或无法滴人。②评价时机:拔除PICC导管后评价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2.结果
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局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3/81)、1.2%(1/81)及1.2%(1/81),未出现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81)。
3.讨论
3.1Orem自理理论的基础内容
Orem自理理论是围绕护理的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而组织的。其理论由3个学说组成: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其中,自理学说中的自理体,指能完成自理活动的人,对患者而言,其自理体部分为自己、部分为健康服务者或其他人;护理系统学说则阐述了护理系统是在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包括全补偿系统(患者没有自理能力,所有的自理需要完全依靠护士来满足)、部分补偿系统(患者有能力满足自己部分的自理需要,但另一部分需要由护士来满足)及辅助教育系统(有些自理需要患者能够自己满足,但需要护士提供咨询、指导与教育才能完成)。奥瑞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理的需要,健康就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理。Orem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然的能力进行自我照顾,而护理干预应侧重于引导该能力。护理实践的目标是协助患者充足的准备来从事对自己的照顾,从而改善自身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作为护士,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供支持和教育,使患者通过参与决策来控制自己的一些状况,鼓励患者间分享他们的治疗体验。该理论与护理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科学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3.2Orem自理理论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
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留置PICC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现,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局部感染发生率仅为3.7%(3/81)、1.2%(1/81)及1.2%(1/81),未出现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与文献报道的6%相似。实践证明,由患者和/或家属对PICC进行自我维护是可行的,且符合患者的意愿,可引导其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减少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有助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自理潜力,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体现其自我价值,达到满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对于接受周期性治疗的患者,因无法提供后续的护理服务而不得不计划外拔除PICC导管者为数不少,极大地影响了PICC的临床使用,成为阻碍PICC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减轻了患者因再次置管造成的经济负担及反复置管造成的肉体痛苦,减少了由此造成的计划外拔管,最大限度地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从而促进了PICC技术发展;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直接护理的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省了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通过护患之间的互动,密切了护患关系,有利于开展整体护理和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戴明循环在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当中的效果,为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轮转的80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80名护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试验组护士采取戴明循环的方式进行培训,分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或者执行、检查以及处理进行针对性培训,对照组的护士还是按照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理论优秀率、应急急救的能力优秀率以及护理技能优秀率。
结果:两组护士在护理理论、应急急救的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结论:戴明循环在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当中效果显著,提高了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戴明循环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4-01
伴随着临床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开设了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当中绝大多数患者属于急危重症患者,患者的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相对于普通科室的护士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以及高度的耐心与责任心,但是一些医院的护士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课题1。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在对80名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进行了培训,其中40名护士采用了戴明循环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轮转的80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80名护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试验组当中,男1名,女39名;年龄22~26岁,平均24岁;受教育程度:专科9名,本科31名。对照组当中,男1名,女39名;年龄21~25岁,平均23岁;受教育程度:专科10名,本科30名。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方法。
1.2.1确定培训的目标。①护士要熟悉急救方面所必须的理论知识;②护士要熟练地掌握重症监护室最基本的各项护理技能;③成为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基本素质。
1.2.2制定培训的内容。针对患者的病情由护士长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安排,主要的内容有重症监护室的核心制度;重症监护室最为常用的抢救技能以及护理技能;重症监护室各种仪器的监测技能以及使用技能;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的专科知识以及基础知识;护理记录文书的书写等内容。
1.2.3培训方法。对照组护士给予传统的培训,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模式进行培训;试验组护士采取戴明循环的方式进行培训,分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或者执行、检查以及处理进行针对性培训。
1.3培训效果评价标准。培训时间为3个月,3个月之后进行护理操作考核与理论考试,采取百分制进行考核,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模拟急救技能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为优秀,得分在80~89之间为良好,低于80分为差;护士理论考试的成绩在85及以上为优秀,70~84之间为良好,低于70分为差。
1.4观察指标。培训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理论优秀率、应急急救的能力优秀率以及护理技能优秀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理论考试的成绩。两组护士经过3个月的培训之后,试验组优秀率为87.50%,对照组优秀率为55.00%,两组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护理操作技能。试验组优秀率为85.00%,对照组优秀率为55.00%,两组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优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应急急救能力。试验组优秀率为90.00%,对照组优秀率为62.50%,两组护士的应急急救能力优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重症监护室需要高素质的护士,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对其进行培训。戴明循环培训模式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轮转新护士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2。将戴明循环培训模式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轮转新护士培训当中来,可以针对护士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严格地执行改进措施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检查与反馈,依据检查的结果再进行新一轮循环培训,这样循环前进,呈现阶梯上升式培训3。
由表1、表2以及表3可以看出,经过戴明循环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之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应急急救的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方面均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优于对照组护士传统的培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冠斌,沈一鸣,俞爱芬,陈静.PDCA循环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15(05):306-308
[关键词] 招聘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43-02
自1996年起,我县已有229名招聘护士纳入规范化培训。针对招聘护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卫生学校(院校),人数多的特点,我县从护理理论、护理实践、护理技能及护理职业、礼仪等几个方面具体实施培训。11年来,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为临床培养了一大批护理人才。
1 系统化管理
1.1建立培训管理组
成立以县卫生局业务股、县医院护理部主任为核心,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护士长为考核小组。
1.2 分阶段培训
对新招聘的护士首先由卫生局业务股组织、县医院护理部进行岗前培训,时间1周。培训内容为强化护士素质,包括护士的职业礼仪,如护士仪表、站姿、坐姿,端盘、推车等姿势。强化护理制度,护理基本技能及抢救模拟技巧。培训结束后,通过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者(理论考试成绩为80分,技能考试成绩为85分)方可录用。
为使其具备良好的护士素质,继续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县各医疗单位统一实行3个月的岗前试用期。第1个月为带班,安排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和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的临床护师带教。带教老师有意识地放手不放眼,培养招聘护士观察及判断事物的思维能力,给其做事的机会,及时指导总结,并及时向培训管理组织反馈意见。3个月满后,对其进行专业及基础护理知识、技能考核。对考核合格者正式录用上岗。
上岗后两到三年的护士,须进一步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和操作;掌握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制定护理计划;配合危重病人的抢救,分管病人,履行责任护理的职责。以护理程序为主要工作方法,完成所管病人的治疗、护理及护理文书,健康宣教等。除自学专业理论外,还要积极参加本科室或本院的业务自习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专题讲座、学术活动等。上岗4~6年继续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和专科护理理论、专科技术,掌握病情观察及特殊情况处理,配合医生抢救病人,参与病区管理及带教新录用护士。掌握专科健康宣教,较熟练地掌握护理程序并能运用到护理病人和带教工作中去。定期向所带教护士示教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组织她们进行教学查房。
2 规范化管理
2.1物品的规范化
护士在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中,需要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如物品领取、保管、归还等工作及物品的合理定位放置、保养、数目交接等手续,都能充分体现出护士的管理能力。
2.2人员的规范化
2.2.1严格按护士要求着装 戴好工作帽,着清洁工作服,穿平底工作鞋,发不过肩,化淡妆,不允许留长指甲等,做到仪表庄重大方。
2.2.2培养护士的职业形象 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护士自身素质提高的闪光点。培养护士更新观念,更多地注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关键是要取得病人的信赖,要具备护患沟通的技巧,特别是语言沟通艺术,护士的微笑是护患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表示安慰、理解和热情的最佳途径。我县在护理工作中开展“今天你对病人微笑没有”,“假如我是病人”等活动,培养护士更多地与病人接触,通过微笑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沟通,锻炼护士的口才,从而增进护患间的信任与配合。
2.2.3规范护士的语言和举止 要求护士说话有礼貌,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表意要清楚,操作要轻柔、准确,步伐要轻盈、敏捷。为不断强化、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我县卫生局业务股将语言规范化打印制作放在各医疗卫生公示栏内。如治疗护士的语言规范:“您好,大爷(老师)……现在该打针了……”
为提高录用护士的职业形象,由卫生局业务和县医院护理部组织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护士每年举行一次“护士风采”竞赛活动,使护士自觉地按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在病人面前的是优美、典雅、热情、谦和的白衣天使形象。
3 制度化管理
制度管人,约束人。为统一规范化管理,县医院护理部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通过卫生局批准,制订出《全县护理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类护理人员的职责,护理质量及管理质量的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行为,提高了制度意识。
以《医疗护理操作技术常规》为依据,结合我县情况,统一规范、统一标准,使每位护理人员各项基础护理操作都能达到客观、系统、完整的要求,制订了相应的评分标准,规范了技术操作,使考核工作有章可循。
另外,我县还根据《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暂行办法》将学分管理应用于规范化培训中,并要求全县护理人员每年学分必须达25分以上,学分与奖金,年度考核挂钩,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她们主动工作,自觉参与护理质量保证,认识到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不仅仅是护理管理者还有她们自己。
4 业务素质的再教育管理
为不断加强全县护士的继续教育,县卫生局、县医院及县医院护理部从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技能两方面入手。
4.1巩固基础理论
县培训管理组对护理基础理论实行每年一次的考核,县医院各科室及医疗卫生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4.2提高基本技能
为提高护士的基本技能,很多护理技术操作我们采取同事之间互相充当“病人”进行练习,以及床旁观摩,技术好的护士谈经验等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为提高全县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们还推行了每季度一次在病人中发放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这样更进一步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5 体会
11年来我县对招聘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取得了以下效果:
集中训练和考核,缩短了护士的成长周期,加快了人才培养。
提高护士素质,加强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护士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更新了知识,规范了技术,增强了技能,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激发了全县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她们得到了学习的机会,涌现出一批积极进取、奋发学习、热爱本职工作的优秀护士,对贫困山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伟梅.谈毕业后六年内科护士的培养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1999,(9):21.
[2]陈俐.临床初级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75.
【关键词】急诊;新护士;岗位培训
急诊岗位的特殊性与经常面临的紧张度导致了急诊工作环境的高压力状态,这对急诊护士的专业素质,应对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而言,如何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士的角色换位,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从事专业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专业成长及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在医院及护理部连年成功开展岗前培训后,本科室也着手于科室内岗位培训,4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本科室2009――2012新招收的护理应届毕业生共38名,女28名,男10名,平均年龄23,除一名学历为硕士外,其余均为本科。
2培训内容及方法
2.1培训过程①新护士报到后首先参加医院及护理部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介绍,规章制度,护理程序及优质服务,护理质量管理及病人教育管理,关护理念,CPR及14项基本护理操作等,并通过相关考核。②进入临床科室后进行科室岗位培训,完成相关理论及操作考核。
2.2科室培训内容根据急诊工作背景及需求,培训主要有传统培训项目:科室介绍,工作环境,职责制度,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护理操作,工作流程,抢救设备及仪器使用等;特色培训项目: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护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2.1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操作、仪器使用请科室资深护士以授课的方式讲解急诊工作流程及常见急症处理,如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流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流程等。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自学包括内、外、妇、儿急症理论知识。组织观看技能视听教材,老师在旁讲解急救流程中相关急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医护间的配合等,然后组织练习,老师点评指导,适时评价总结,进一步提高新护士急救技能。
2.2.2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2]。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包括环境安全,病人安全-6项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员工自身安全。通过停电、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详细讲解及具体事例分析加深新护士的安全意识。另外,组织学习结合本院特点制定的意外事件(Event、Near-miss)报表,持续质量改进(CQI)项目,主要涉及分析护理错误发生原因及危害性和补救方式,总结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改进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
2.2.3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应对工作场所暴力在急诊科有极高的发生率,针对医院及急诊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可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3]。科室内有专门关于暴力应对的培训和管理[4],一方面介绍中国医疗现状,工作暴力发生时间及原因,预防方法,并进行了顾客服务意识培训,包括语言、仪表、操作,流程、书写等的优质服务,避免暴力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介绍同事间支持系统,以同事间支持及有效地小组模式促进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使之产生归属感。
2.3科室培训方法
2.3.1岗前培训制定岗前培训手册,在一周内采取自学及讲授结合的方法,对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术及监护设备,抢救仪器进行讲解示范指导。
2.3.2岗位培训第一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指导工作方式,在岗前培训基础上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讲解各班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各班工作;根据班内患者的护理内容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讲解护理常规;在专人负责带教前提下,完成岗前培训手册中培训项目的check-list,并由科室总带教模拟急救场景,设置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项,进行床边综合考核并通过。
2.3.3岗位培训第二阶段时间为9个月。使新护士逐步适应临床环境,实现从一对一的“跟班”急诊新护士到有独立工作业务能力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每月根据岗前培训手册,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回顾,查漏补缺,进一步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种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提高急诊临床的护理质量。
3结果
3.1护理理论及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在岗前培训考核及三个月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中,通过率为100%,check-list完成及时,每个月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均以较好成绩(>85分,满分100分)通过。
3.2同事评价较高主要通过带教老师评价、科室同事评价、护士长评价和自我评价。
3.3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科室内新护士的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小。
4讨论
4.1岗位培训提高了新护士考核通过率,激发其在临床中学习的兴趣新护士进入临床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相关的学习环境及压力也相对改变,在岗前培训中激发新护士工作、学习、生活动机意识尤为重要[5]。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更能引起新护士的期待与认同。以自主、讨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调动新护士的学习,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培训后的考核中理论及技能均顺利通过,同时也体现出培训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岗位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
4.2增强了新护士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角色换位新护士面临学院到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角色转换的压力,应关注他们的需求,如:病情环境适应较差,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能力差,容易出现差错;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止如何回答等[6]。岗位培训内容满足了新护士的需求,不仅充实了理论操作知识,更是从安全管理,护患沟通,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引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更顺利的成为一名专业护士。
4.3提高新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是新护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无论怎样变革岗位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始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7]。在岗前培训中统一培训使其在上岗前就打下扎实基础,在其后的岗位培训中反复复习,并在临床中得以较好的应用。
4.4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在系统的培训中,新护士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理论学习与临床工作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护士的提高。通过护理文化、制度及优质服务等人文理念教育不仅让新护士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更激励护士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促进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夏吾吉.浅析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98:78-79.
[2]曾任英,钟伟英.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80-81.
[3]陈祖辉,王声.护理学杂志[J].2004,19(15):3-6.
[4]潘红英,桂蒙,孙蒋会,等.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45-447.
[5]王惠芬,谭文勇,夏桂兰,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48-5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急诊与重症科的联系越发紧密,甚至部分医院出现将两科合并成一科的情况。急诊和重症科的医疗护理工作一直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国内急危重症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并不多,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往往无法直接用于急诊和重症科,因此多数医院急诊或重症科会出现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断层的情况[1]。我院从2015年起引入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旨在有目的性地培养专科护理人员。本文就此问题作出的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从我院现有的急诊和重症科专科护士中,选取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对象共30例,包括护师24例,主管护师6例,科室为急诊科10例,重症科20例,年龄25~42岁,平均(30.1±1.2)岁。
1.2研究方法:
在我院建立起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并根据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
1.3评价标准[2]:
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是由我院护理评估与培训管理委员会制定,主要包括护士考核的理论成绩(30分)、护理技术(30分)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40分)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检验标准??=0.05。
2.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培训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等方面均要好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国内对急诊、重症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尚处于较低级阶段,培养的方法一般普遍且分散,多是专科护士的在本科室中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而未考虑到急诊和重症科应对专科护士具备更多的要求,如两科室间存在较多的交叉内容,而现今的培养模式中缺乏系统和共通性的护理核心技能的考察。因此,若能建立起一套急诊-重症科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必将有利于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快速成长,满足当前急危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大量缺乏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从而适应国内护理业的发展[3]。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院办,云南曲靖 655800
[摘要]目的 重点探索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7—12日期间,该院急诊科已经应用柔性管理理论,选择该院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2014年1—6月期间,该院急诊科尚未应用柔性管理理论,选择该院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护理积极性、自我满意度评分明显比观察组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7.50%。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7.5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不如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切实可行,不仅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值得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
[
关键词 ]柔性管理理论;急诊护理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11-02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 Based Nursing Management to Optimize Emergency
FENG Rui
Qujing Luop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Qujing,Yunnan Province,6558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 to focus on emergency care and management of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Methods In early July2014 to December 2014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to select the 20 nurse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beginning in late February2014 to June 2014 period,I have not applied th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the choice of 20 nurse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to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care.Results The group of nurses in emergency nursing skills,nursing motivation,self-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quality of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Quality of care nursing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Low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only up to 77.50%.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up 97.50 percent.Satisfaction is far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egiver(P<0.05).Conclusion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 to practical emergency care management,not only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nurses,patients also received praise,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作者简介]冯锐(1973.6-),女,云南富源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柔性管理理念指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进行研究而实施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实施柔性管理理论,能够转受教育者的自主信服力[1]。近年来,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重点研究的课题。该次研究的方向是探索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报告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12月间该院急诊科已经应用柔性管理理论,选择该院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女性护理人员总共占了19例,男性护理人员总共占了1例,最小的患者年龄是22.6岁,最大的患者年龄是36.5岁,患者平均年龄达到了(26.52±3.43)岁。2014年1—6月间,该院急诊科尚未应用柔性管理理论,选择该院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女性护理人员总共占了19例,男性护理人员总共占了1例,最小的患者年龄是22.2岁,最大的患者年龄是36.7岁,患者平均年龄达到了(25.85±3.23)岁。两组护理人员的男女比例、教育程度、年龄大小、工作时间、工作经验等资料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急诊护理管理当中,对照组尚未应用柔性管理理论,观察组应用柔性管理理论:①建立自主管理平台。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自我管理体制和自主管理体制,让护理人员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同时鼓励更多的护理人员投入到质量管理工作当中,以一带一的方式,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每个环节的护理重要性,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2]。②实施轮岗制度,丰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实施科内轮岗,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尝试机会,从而丰富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另外,实施科内轮岗还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找出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这些问题。③颁布柔性激励制度。颁布激励制度的目的是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以饱满、积极的心态参与护理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④加强护患交流。在护理工作当中,沟通属于重要的内容,护患沟通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同时也能找出自己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克服这些难点和重点。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当中,必须要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4]。⑤尊重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尊重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医院需要制定人文关怀制度。传统的管理当中,一旦护理人员出现差错,就会遭受严厉的训斥,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心生厌倦。因此,实施柔性管理,就是当护理人员犯错误时,管理人员给予详细的讲解,鼓励护理人员勇于克服困难,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⑥调动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给予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调动护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认可和鼓励护理人员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实施量化考核,将护理目标落实。对于护理人员的每天工作情况,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检查,如果患者对护理人员有好评,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下来。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年终审核评估对于审核结果较好的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奖励和鼓励,对于审核结果较差的护理人员,给予处理。通过这样的方法调动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⑦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实施柔性管理期间,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广阔的胸襟、较好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处理能力、优良的素养,并且向护理人员展现客观、诚实的一面,积极指导护理工作。
1.3 统计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经软件计算,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
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评分为(60.24±3.24)分,护理积极性评分为(62.25±3.63)分,自我满意度评分为(61.43±3.54)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评分为(81.43±3.65)分,护理积极性评分为(81.42±3.54)分,自我满意度评分为(82.65±3.33)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患者的满意度
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7.50%。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7.5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不如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们都知道,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较多,病种较多,而且病情较急,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护理积极性、自我满意度评分明显比观察组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7.50%。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7.5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不如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由此可见,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切实可行,不仅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值得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6]。
[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刘义兰,许娟,等.护士对医院护理柔性管理评价的实证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7(15):452-453.
[2]潘桂柏.柔性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4(4):385-386.
[3]王芝,姜梅.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2(23):330-332.
[4]刘春英.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4):325-326.
[5]李思琴,孙涛,石锦波,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