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商管理的知识

时间:2024-04-09 15:36:43

导语:在工商管理的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商管理的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主要职能;管理体制

一、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国在对经济体制进行不断深入和改革的过程中,以及企业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工商管理的作用愈发的突显出来,而且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工商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在监督管理方面进行很好的体现,还是政府监管职能发挥方面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国工商管理职能的成就在近几年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对工商管理职能方面的要求在日益增高,严格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在经济社会这样发展的形势下,目前的工商管理机制与其发展要求不能很好的适应,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需要对工商管理工作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并且要一直保持和遵守实事求是与依法行政这两大发展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商管理职能更加的完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取得更多的利益。

二、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占整个工作比重中的大部分,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在进行实际的内部控制的时候,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我国工商管理职能当中包含着很多个部门,所以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支撑起来,而且内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等问题,不能将这些投入进去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导致工商管理部门会出现一些浪费等不良情况。此外还有一部分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没有审计部门,在经济控制上面会存在一定缺陷,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缺少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

工商管理在划分上面是根据一定的地域要求来划分的,但是这种划分在实际应用方面对于管理的综合发力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每个地域、地区都需要采取与这个地域、地区相应的管理方式,而且还有一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着地方保护措施,这样会对工商管理工作职能的挥发造成一定的阻碍,不能让它的作用全部的发挥出来,所以从这些问题上就可以再看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

(三)工商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比较的紧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工商管理人员在这种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从业要求越来越高,工商管理的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在基本工作能力具备的前提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除了需要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重视加强内部人员的经济、财政等方面知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但是因为在实际管理中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这些方面,所以导致工商管理部门创新型人才和相关的专业人才都比较的紧缺。

三、新时期背景下让工商管理职能更加完善的有效措施

(一)对工商管理内部职能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每个部门在工作分工上面不是十分的清楚,权力和职责分工上面也不是十分的明确,每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作用都是保持在相互交叉的基础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工商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想要改善工商管理内部职能部门的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将它们的分工、权利、职责都进行非常清楚、明确的划分,这样才能避免工商管理内部职能部门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影响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改革、创新工商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想要让工商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在意识和观念上做出一定的转变和更新,因为这些是提高工商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工商管理意识主要指的是工商管理有关的操作能力和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等一些方面,创新工商管理意识主要指的是秉着坚持一切从群众出发的原则,将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有效的落实下来,并且再此基础上加强工商管理服务观念的改善和进步,以态度为首要的出发点进行转变,并且在不违反国家指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工商管理职能在履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关的管理原则

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每个工作都井然有序,就一定要严格遵守实事求是和依法行政这两个管理原则。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的时候,一定要将工作的核心重点的把握住,在遵守实事求是和依法行政原则的基础上,不让工作核心发生偏离,其中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指的是要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掌握企业目前所面对的发展问题以后,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和处理方案,让企业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依法行政原则主要指的是要加大工商管理正常法则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自觉性,让他们可以自觉的去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从根源上消除企业违法操作,如果有的企业出现违反政策和法规的行为,那么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惩罚和处理,决不允许出现包庇、维护等行为,这样才能让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佶程.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以及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

第2篇

一、企业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概述

1.企业工商管理的含义。企业工商管理是指以企业管理人员为管理活动的实施主体,以企业经营状况、营运状况为管理内容,以企业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为管理手段,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指导依据,以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为管理根本目标的动态化决策管理过程。

2.企业工商管理的类别。在新的经济形式的作用下,企业要加速工商管理改革,制定出适用于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自身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有效地降低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风险。就企业工商管理的类别而言,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基于战略管理属性的企业工商管理,它也是企业工商管理中级别最高的管理形式,具体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执行。第二,基于管理理论属性的企业工商管理,其主要包括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时,所采用的管理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第三,基于管理心理学属性的企业工商管理,其主要是对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进行心理研究,进而准确掌握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发展动向。

3.企业工商管理的原则。首先,企业工商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应对各项经济业务和活动的过程中,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剖析影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从而提高工商管理的有效性。其次,企业工商管理要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在不断强化工商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职能的监督实施动态性分析和追踪。

4.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在实施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改变,从而促进循环发展优势的形成,而且还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软实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基础。总之,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其一,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营过程的组织和监管,其二,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对市场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和判断。

二、企业工商管理不同职能的关联性分析

1.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管理职能与引导职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是确保企业良性循环和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必须发挥好对企业战略部署和组织变革的引导。首先,企业工商管理部门要在全面分析市场经济环境、企业资源需求和法律政策变化等要素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实施的内部组织形式改革进行强制规范和宽松引导,从而实现管理职能与引导职能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其次,企业的发展要和现阶段的市场需求相匹配,一方面加强区域饱和产业向外地发展的引导,另一方面对资金、技术落后的产业采取政策支持和引导。

2.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企业工商管理部门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行为。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在明确部门职能的基础上,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以及相关的业务办理服务,从而使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得以全面发挥。

三、我国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在职能发挥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尚缺乏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工商管理在规范企业经济行为、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缺乏健全的工商管理制度和体系,则企业在进行转型升级、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就会面临较大的问题和阻碍。现阶段,在管理体制上,工商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工商管理制度的内容设计不全面,且内容陈旧,整体更新速度缓慢;第二,工商管理制度中对地域经济的保护非常严格,从而忽视了对区域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工商管理制度中尚存在制度漏洞或空白,从而为经济犯罪活动的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专业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强的工商管理人才大量匮乏。从工商管理的工作性质考虑,其技术含量和专业度较高,而且涉及的管理内容多而广,细而杂,因此,只有专业素质较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够胜任该岗位。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特别是综合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第一,就工商管理人才培训而言,培训方式单一落后、培训内容陈旧,且实用性差;第二,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脱离了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从而造成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性差。

3.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力度上还有待于提升。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和企业进行依法治理的力度还有待于完善和提升,现阶段工商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足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第一,工商管理部门执法手段单一,缺少创新和突破;第二,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权威性上,出现了行政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的分离,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执法的有效性;第三,地域保护现象的形成,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进行了限制,进而影响了执法效果。

4.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做支撑。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化也是影响工商管理职能灵活运用的关键指标。良好、有序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对工商管理活动和部门秩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各部门的配合度,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如果工商管理部门内部管理?C制不健全,不仅会造成部门职能划分的模糊性和交叉性,还会阻碍内部审计工作和职能的顺利执行。

四、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实施的具体措施

1.加强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工商管理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在对企业工商管理职能进行完善和运用的过程中,要先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从而才能在工商管理意识的作用下,提高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执行力度。另外,企业要想突破传统的经济瓶颈的束缚,不仅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还要不断对新形势下工商管理职能的健全进行动态研究,从而为实现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和企业发展规划的联动性创造条件。

2.提高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加大职能监督力度。新形势下,积极发挥企业工商管理职能,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的不足,从而不断规范和调整企业行为,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发展策略,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能够依据工商管理职能的引导,严格监督市场行为,从而避免走上违法经营的道路,以确保企业能够向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3.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了能够全面发挥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积极引进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到位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要点:第一,就企业工商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具备快速捕捉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趋势的能力,还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管理执行能力和计划控制能力;第二,就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而言,不仅要注意培训方式和方法的灵活变通,还要在培训内容上进行精简优化,从而提高培训的可靠性和专业性;第三,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招聘和引进,要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市场用人标准为导向,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契合度。

4.改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职能的规范化。首先,在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要对一些业务流程进行精简设计和规范化处理,从而在不违背相应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其次,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工作措施的公示,从而实现企业工商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相监督;最后,加强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作风的建设。

5.以企业实际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工商管理部门的协调力度。首先,企业工商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协调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在办事效率上遵循“三不”原则,即不拖欠、不推迟、不准时;其次,企业工商管理部门要在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出点,对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具体说明,以降低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最后,提高企业工商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性。

第3篇

关键词:可雇佣能力 工商管理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90-02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仍存较大缺口,同时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和课程设置,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与市场更贴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高层次人力资源就业的特点和规律,也能够为其他专业学生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尝试建立多维度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力图使学生能够更贴切市场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可雇佣能力,同时帮助学校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

一、建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所有者,是未来企业优质人力资源的后备力量,也是未来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要素。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为实现企业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可雇佣能力,并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征善战、远见卓识、门类齐全和实力雄厚的精英团队。但就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还不能够很好地同市场需求相吻合,其可雇佣能力还有待探索。特别是在当下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时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需要管理自己的职业路径, 因为职业发展是所有企业员工工作的期望,职业发展意味着员工能沿着组织层级阶梯的晋升而获得内心的成就感,或者能跨越组织间流动而获得的自我价值感。而职业发展须具备明确工作动机、信念、价值观、态度,具备相关的职业可雇佣能力、技能、专长,掌握适当的社会网络、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要保持自己在将来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可雇佣能力,强化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影响力、创造力、亲和力、穿透力、执行力、学习力、企划力和控制力。从本质来看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可雇佣力,只有这样,才能直面挑战,科学发展。因此,如何站在可雇佣能力的角度,来建构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的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建构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归宿就是能够充分揭示导致高可雇佣能力所必需具有的可雇佣能力要求,其作用在于它可以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和工作能力。可以让我们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可雇佣能力的组合和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调查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来总结和搜集具体指标,以可雇佣能力为侧重点进行探讨,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以达到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可雇佣能力的努力进行评估。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表1的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得出指标权重。在模型中,每个因素对整个Y构的价值或者说重要程度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采用比较法来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矩阵运算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据此类推,可得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表,如表3所示。

根据表3中的权重结果可知,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组成要素而言,业务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权重达到 0.3095,之后是个性品质(0.3040)和社会资本(0.2803),最后是组织与发展(0.1062)。从具体二级指标中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风险意识、团队管理与合作、人际关系、行业和区域背景等都是组成可雇佣能力要素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三、结语

由上可知,建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学生自身而言有利于提早认知职业发展的构成要素,对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学校而言,有利于学校优化培养方案,培养更多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可雇佣能力的学生;对社会而言,拥有较强的可雇佣能力可以减少就业或者择业的困难,有利于当下就业择业难问题的解决。当然,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能力提升,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与全力配合来实现。

[课题项目:1.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科研课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LXC-01);2.惠州市2016年人才工作课题研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人才评价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C16011)]

参考文献:

[1] 陈广,张好徽.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与开发探析[J].文教资料,2015(21)

[2] 袁庆宏,王春艳,陈琳.基于职业生涯成功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养成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3] 田双喜,田艳媚.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实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

[4] 苏文平等,构建中国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5] 孙俊华,汪霞.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分析视角、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0(08)

[6] 宋国学.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及其维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12)

[7] 宋国学,谢晋宇.可雇佣性教育模式:理论述评与实践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02)

(作者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0)

第4篇

摘要:本文依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观,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四层五块一贯穿” 课程结构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社会、学校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工商管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一直在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专业人才能力目标

顾名思义,职业教育是提供某种职业、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活动,它包括动手技能和智力技能。高技能人才必须手脑并用,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解决企业第一线的难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高职学生应成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多年的社会调研、实践,并不断修正,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能力,包括生产、采购、市场营销、行政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注重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及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职业规划、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决策等能力,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包括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处理公共关系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务实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等。

此三项能力要素的整合决定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应对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组由相互联系且互相制约的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教高[2006]16号文指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纵横交织的系统化课程结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多年实践,确定了“四层五块一贯穿”的“宽平台、活模块”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层:本层包含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和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块。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人文、健康素质以及语言文字、人际交往、学习适应、信息处理、自我管理和就业创业等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块通过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职业岗位(群)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层:按专业所属行业必备的通用基本技能要求设置课程,搭建职业能力基础平台。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应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制订课程标准,安排专业见习。[1]选择能支撑本专业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基础技能资格证,一般取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组织学生参加本类专业所属行业、地区职业基础技能竞赛。

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认证(模块)层:根据专业核心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形成本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制订课程标准、设计课程项目,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方式组织教学,安排生产性顶岗实习。必考本专业核心职业岗位资格证,一般取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

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模块)层:根据专业综合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多个核心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性技能课程,如职业拓展能力限选课(以职业岗位综合性训练项目组织教学)、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现职业训练与学生就业零距离对接。训练学生毕业后获取本专业职业岗位二级资格证书的基本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本类专业所属行业、地区及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

本课程结构始终贯穿着职业能力本位这条主线。据此,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见表1。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指出: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据此,本课程体系具备如下特点。

1.始终贯穿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一个职业包含若干工种或岗位,一个工种或岗位有不同等级的职业能力要求。本体系横向以职业中的工种或岗位设置课程,纵向以职业等级要求安排课程顺序,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本改革实施后,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到99%以上。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职业能力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对从业者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胜任各种职业需具备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国家职业标准可作为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改革实施后,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取得率从2009年的78%提升到2012年的100%。

3.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和序化课程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三要素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境中通过内化、整合和迁移而形成的。因此,课程开发和序化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本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综合职业素质必修课完全模拟真实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加快了职业能力的动态变化,因而出现国家职业标准有时滞后于职业发展的状况,技能竞赛对此可做弥补。行业、地区和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均有紧跟科技进步的著名企业支持,因此竞赛内容及时反映相关职业的新成果,体现竞赛的先进性。仅2012年,该专业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6次,获奖3项(分别为“2012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广东赛区团体三等奖、“2012年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决赛团体三等奖、“全国统计调查技能大赛” 团体和个人二等奖)。实践表明,职业技能竞赛反馈的信息促进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

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一组有序的教学活动,它体现的是教育思想,实现的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本位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它冲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承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藩篱,创建理论、实践二元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解构了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型“知识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能力本位课程考核由传统的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转变成由学习主体自我建构的承载着经验和策略的“过程性知识”为主。这场教育变革正推动着中国职业教育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教改实践证明,这种变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社会、学校共赢的目标。

第5篇

关键词 市场秩序 工商管理 要点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经济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会带来很多麻烦,工商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是非常必要的,工商管理工作是能有效的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机制,是为了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不合法现象,要进行管制,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干净的稳定的环境。政府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也要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地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更高的层面上,这是对我国国力水平的保障。

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用

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伦理等等的管理主体和市场行为的应用程序和实现通用法规和规范。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市场法律和道德,二是规范行为的实现。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民 运行过程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生产总值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值得世界关注的经济发展成就。然而,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在国内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使非标准未经授权的市场运作,传销和变相传销,重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走私愈演愈烈,市场信誉造成的合同欺诈、虚假广告、溢出和逃税暴力行为的发生,工业垄断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假冒盗版成为时尚。这些违法的行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也对国家的调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但基本是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三、工商管理要点

可以说,对于一个市场经济行为以微观控制监督,,规范市场的所有经济活动的监督,特点是宏观调控。通过大量的工商行政管理微观管理活动,以满足宏观管理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工商行政机关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一)工商管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范围也扩展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加强市场秩序的管理,运用工商管理的手段对不符合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为市场的良好发展与运行创造一个干净的稳定的环境。总之,我们更好的市场主体,需要一个好的市场运作管理机制完成市场秩序维护。监督管理活动与生产与消费,参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对于非法活动,根据工商部门报告对涉嫌非法证据进行调查,可以采用现场检查,调查,按照规定完善工商部门行政执法措施要求和添加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工商管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从事市场监管机制的政府的功能,责任是对综合标准的市场管理主体和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监管,通过行政法规和统治市场主体之间的意见分歧,利用法律手段,迫使一些主体遵守规定的顺序,达到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一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发挥监管的作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很多企业,管理,组织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给国家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严格市场主体的的第一个任务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主体的市场交易行为,在这里买卖的交易行为绝对不是那么简单。走私、非法制造、传销和变相传销、侵权、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有很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在重点领域、重点领域、关键市场和重点行业和关键大宗商品执行特殊项目时,坚持增加调查力度,狠抓重大案件,依法严惩。市场交易行为并不是标准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秩序混乱,其中最不道德的就的是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这是一种系统的监督,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市场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强有力的保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发挥功能的业务管理协调。在市场秩序管理的工作中,工商管理可谓是重中之重,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合理的市场机制,在进行市场秩序的工商管理时,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具体管理。

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执法,站在现实的立场上,协调处理市场主体在经济合同、商标、广告、企业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关系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关系的合法、合理、公平和正义,并且朝着健康发展方向前进。

第二,在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协调中,经济伦理意识约束通常是不够的。在很大的程度上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措施是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起来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比如网络电子商务的管理,在市场不成熟,工商部门也要参与该项目,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及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政策来调节行为和方向。因此,工商部门渗透在各个行业领域,不断丰富的内容协调,扩大协调,就不会发生混乱不好管理的被动局面。

最重要的是,整个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不遗余力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与主办方合作,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明确实施各方责任,加强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扭转市场经济秩序尽快,在中国全面创建一个新形势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市场经济秩序建设。

四、结束语

加强市场秩序的管理,运用工商管理的手段对不符合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为市场的良好发展与运行创造一个干净的稳定的环境,这也是现代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要求,只要加强了市场秩序的管理,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岁才.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前言经济,2012(03):261-290.

第6篇

近些年,在经历宝洁公司亏损案例、世通、银广夏、中航油巨额亏损等企业失败案件后,企业充分意识到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潜在关系,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同时,监管机构也开始关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并陆续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则。越来越多的外部投资者也开始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并重视上市控制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不仅可以体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及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检测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是否足够强化,还能够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更多进行投资决策的有效信息,提高企业的社会声望。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披露发展历程

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围绕风险管理策略目标,制定内部控制系统。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4月15日,上述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范围扩大到在主板上市的所有公司,并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2012年8月1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为稳步推进主板上市公司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决定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4年1月3日,证监会同财政部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规定需要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时应遵照执行。

此外,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和国家审计准则均要求审计人员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和有效实施情况,为出具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本文选取深市、沪市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所需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自深交所、上交所和巨潮网网址,并手工整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论、审计意见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报告以能否在深交所、上交所和巨潮网网址查找到为准。样本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样本总数量为2631家公司。

1.2015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审计报告披露基本情况分析。

经统计,2014年度,258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比例为98.29%, 其中,按照规范披露的公司为2088家,占比为80.74%;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共2549家,占比为98.57%;。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262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占比87.47%;27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占比10.60%。

2014年度,20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体披露比例为77.88%。其中,1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为69.50%;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共1965家,占比为95.90%;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共84家,占比为4.10%。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共58家,占比2.83%;保留意见共2家,占比0.10%;否定意见共21家,占比1.02%;无法表示意见共3家,占比0.15%。

2.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缺陷披露情况分析

在201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214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445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343家公司披露了2014年度内部控制缺陷,共披露2345项内部控制缺陷。其中,重大缺陷96项,占比4.09%;重要缺陷77项,占比3.28%;一般缺陷2165项,占比92.32%;未区分缺陷等级的内部控制缺陷7项,占比0.30%。在这343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345项内部控制缺陷中,披露了具体内容的内部控制缺陷838项,占比35.74%,缺陷内容主要涉及资金活动类缺陷、财务报告类缺陷、组织架构类缺陷。;

201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导致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共计53项,否定意见报告共21家,导致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共计53项。所涉及的业务活动/事项主要为资金活动类缺陷、财务报告类缺陷和资产管理类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流于形式,缺乏符合企业披露的实际动机。

从以上的分析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但是很大部分公司披露的信息量依旧不高,流于形式,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仍占少数,仅少部分承认存在重要或者重大缺陷,即使在报告中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一般也只是简单地带过,很少涉及实质性的缺陷问题,信息含量较低,很难真正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增量信息。这也体现企业缺乏披露内部控制的积极动机。与遵守相关规定向投资者公开企业信息,提高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相比,披露内部控制的成本过高。一方面会在投资者范围内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使其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过程中也极易造成公司商业机密的泄露,更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等。因此企业基于收益成本原则,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持消极态度。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近年来,尽管对于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内部风险控制观念弱化,缺乏正确业务流程的指导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董事会与管理层的相互重叠,导致控制权过于集中,很难形成法人治理的权利制衡机制。这些缺陷使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在企业得到完全有效的执行。

3.内部控制披露相关法律的司法约束不足,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上交所及深交所颁布的内部控制指引是根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而制定的,虽然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执行,但是内部控制指引毕竟只是行政监督性质的规定,并无法律效力。因此由于缺乏对违法违规事件责任人的事后处罚,对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形成威慑力,其司法约束力明显不足。

如何加强和完善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1.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体系,激励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监管机构应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披露体系,对其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范围、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披露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清晰的规定,使投资者等相关内部控制报告使用者能从中得到更多有用信息,从而使披露规范的上市公司能够享受声望提高等带来的好处;此外,监管机构应正确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其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其积极性。

2.加强企业内控控制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执行。

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观念,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之间制衡的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保证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功效。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使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上市公司自觉自愿的行为。

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法律,增强司法约束力及外部监管作用。

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借鉴像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增强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及违法行为处罚的司法约束力。从而使外部监督机构在检查监督过程中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增强司法约束力。同时,外部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监管力度,建立起完备有序的稽查机制,对于披露虚假信息、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以及出具虚假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落实处罚,加大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的违约成本。

参考文献

第7篇

【失效日期】1998-12-03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区)及南京、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现将修改后的商标注册申请等书式予以公布,自一九八八年四月一日起执行。

第8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由于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要保持我国上市公司的良好发展,就要重视其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从而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保持企业在风险中得到稳定发展。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当前上市公司由于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产品结构等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其风险管理相生相伴。根据COSO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在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风险组合观念

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对企业内每个单位而言,其风险可能落在该单位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但从上市公司来看,总风险可能超过企业总体的风险偏好范围。因此,应从上市公司的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

(2)增加风险战略目标

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委托的制衡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中,应按照《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要求增加了一个风险酲标――战略目标。该目标的层次比经营、财务报告和合法性三个目标层次更高、周期更长、意义更深远。强调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应针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战略制定阶段就予以考虑,而企业在对其下属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对风险进行加总。从组织的顶端、以一种全局的风险组合观来看待风险。此外,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目标进行重新的分类,明确战略目标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3)学习风险管理方法

上市公司应学习风险管理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提出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两个概念;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法,包括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收益I损失分布、事后检验等概率技术和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压力测试、设定基准等非概率技术。风险管理框架引人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概念后,为风险评估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技术保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保持一致,从而帮助治理层与管层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各个主要目标。

(4)整合风险控制要素

上市公司要依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增加的三个风险管理要素“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对其分析更加深人,范围有所扩大。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管理者建立一种企业总体层面上的风险组合观,整合风险控制要素。风险反应方面,在个别和分缓考虑风险的各反应方案后。企业管理者应从总体的角度考虑企业选择的所有风险反应方案组合露对企业的总体影响。在风险评估方面体现为。对各业务单位、职能部门、生产过程或相应的其他活动负责的各层管理者对其负责的部门或单位的风险应进行复合式评估,而企业高层管理者也应从企业总体层面上考虑相互关联的风险和企业的总风险。

2、基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

由于上市公司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特征,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复杂多样的。在集团公司构建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后,需要一个有效的机构来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来落实风险识别体系,来评估度量风险的大小程度,进而有效的防范、规避、转化、面对风险。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直属于董事会的风险管理中心,并在不同的委托层次建立分中心,以保证从最高的决策层到最低的操作层,都落在风险管理中心的视野中。二是明确风险管理中心的职责。以完成各项风险管理任务为目标,监督控制范围与集团总部、分子公司、工厂车间和各横向的职能部门紧密相连。具体可以细分为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三是明确风险管理实施的流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是能够实现将风险管理与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有机的衔接起来。并能最大限度的将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规避、化解、分散或降低,最终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机制

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篱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上市公司内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各自的控制目标;推行职务不相容机制,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全面行使董事会的职权,履行董事会的职责,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出专门董事负责这些委员会的工作,使其在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和控制等一系列对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发挥监控。从而充分发挥董事会监督、引导作用。同时要引入竞争,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行政指定管理层,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政策,形成任入唯贤的人员选拔及任用政策程式,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重塑良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司文化,增强集团公司凝聚力;以人为本,制订员工培训计划,进行经常性的后续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主动学习新观念氛围,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和全员控制意识,使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2、实施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1)提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基于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特别重视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最主要内容。由此确立了内控向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合理性,使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当前,上市公管理层要发挥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要按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为起点,我出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积极引导企业将风险管理方式从被动的风险应对转变为积极的风险防范,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2)建立相应的防范经营风险预警机制。要实施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要建立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等一系列经营风险的防范,对突出矛盾和倾向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考虑转嫁风险的可能,如购买保险等。

第9篇

关键词:新商业经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知识型员工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在传统经济逐渐没落的今天,新商业经济模式已经形成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时代。而知识型员工实际上是指:具有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显然已经成为支撑商业发展的基点,所以新商业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势必要形成科学的体系,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都要与时代相适应。

一、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型员工

1.新商业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传统经济也在逐步的变革和创新,这为新商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经济的转型和商业变革中,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中国新商业体系逐渐成型,并完善成了新的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即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特征形成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商业的变革;

第二,随着经济转型的成功,商业资源也在逐步转换;

第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应用技术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第四,智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成为中国新商业经济条件的动力源泉。

总之,新商业经济就是在融合几种经济模式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商业资源为资本,以知识型员工为基础所形成的具有新思维、新模式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

2.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即“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的。在今天,结合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将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加以扩充,即具有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利用知识或信息进行工作,他们工作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本身。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素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多特点:

第一,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特长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通常知识型员工大多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专业技能,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知识型员工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较高的视野,培养出较强的个人素质以及较广的知识面等。

第二,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知识型员工在接收专业教育时会拥有较高的求知欲,到了工作当中,这种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就会转化成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第三,高度重视成就奖励和精神激励。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成就奖励和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为吸引他们。更因为其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他们更注重他人、社会以及企业对自身的评价,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随着新商业经济的逐渐形成,新商业体系的逐步完整,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员工比例中所占成分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务必结合商业经济的特征以及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1.人本管理。(1)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现代企业是新商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平台往往被知识型员工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平台,因此,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的培养和管理中,首先要提供一个平台,供知识型员工施展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2)充分授权,人尽其长。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依据其特长进行工作的委任,这是一般企业例行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委任往往难以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甚至由于上下级安排或业务安排出现的差错,而使知识型员工产生有志难抒的感觉。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充分授权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结构:第一,对上要求管理者的充分信任以及放权自治;第二,对下要求赋予知识型员工领导权责;第三,要求扩大非上级干预的业务流程,由员工自行指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问题。

2.激励管理。激励管理的主旨在于激励型的薪酬体系的建立。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是吸引和留住知识型人才的保障,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基础。合理的薪酬体系要包括内在和外在两部分。外在薪酬体系包含的主要是给知识型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型价值体系。例如: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认股权、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内在的薪酬体系主要是指非货币性的各类激励因素体系。例如:工作满意度、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个人表彰等。外部和内部的薪酬体系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留住人才。

3.培养管理。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层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在新商业经济时代,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是企业吸引员工和留住员工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应当将培训贯穿于知识型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员工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更新,达到和企业发展状况、时展特征相适应的同步阶段,这样不仅会为企业留住人才,还会为企业形成稳定的人力资源。

总之,随着时展,新商业经济的到来,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时展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方针策略,教育兴企,对知识型人才培养和运用也是经济无限发展的动力。因此,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不断深入发展对知识型人才培养和管理,充分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需求和情感需求,只有当知识型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对未来有期待感,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双赢”。

三、结束语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渐频繁。各种理念不断冲击着国人的思维,新事物、新方式不断向传统经济发起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特征,传统经济不得不面对改革和创新。而知识型人才正是这种局势下,在新形成的商业经济条件下,企业得以发展的资本。因此,在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奖励机制”和“培训发展”等模式的建立。企业和知识型员工在新商业经济条件下,互利共勉,才能够实现彼此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关培兰,李晗.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员工管理[N].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