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时间:2024-04-10 11:35:23

导语:在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医学教育要同国际接轨而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挑战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所从事的医学教育工作中,树立现代医学的观念并不断更新观念、扩大知识结构,顺应新时代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临床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的主题是教学质量,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未来医学工作者培养质量的高低。面对我国目前卫生体制及医疗保险制度的系列改革,医学本科生的就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面对社会全球化进程的挑战,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临床医学工作者,是目前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即临床授课教师如何在临床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工效。

1 提高教师素质

根据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医疗现状,今后需要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当代医学人才,具体讲应具有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展社会卫生工作的健康教育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强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发挥要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优美的语言、饱满的精神和优雅的举止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塑造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2 精选教学内容

教研室在临床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各位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授课教师备课完毕后,教研室对授课内容进行统一整理,一方面避免授课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避免某些授课内容的遗漏。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授课内容,运用教学语言、选择教学模型用具、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便于同学在课堂上迅速理解和掌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处理后,才能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氛围。针对课堂授课时间有限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教师要简化和精选教学内容,如果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讲授,结果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填鸭式的被动局面,同学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量。讲授内容要少而精,要删除过时的、落后的内容,补充临床工作中正在应用的而教材上没有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对教材上论述详细、容易理解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而对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应详细地讲解,让同学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3 改进教学方法

3.1 启发式教学 首先教师和同学一起对与授课内容的基础知识如生理学、解剖学,运用同学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讲解新内容,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中的活动因素,以启发、参与的形式为指导,以多项互动为原则,精心设计、创设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课堂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清楚、生动、有效的相关信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路人,可激发学生学习,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思维。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基础课所学,从疾病的发病机制入手,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使学生对疾病有一完整的认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其今后的工作中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2 运用形体语言 在外科学的授课中解剖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中有大量的与肢体有关的内容,单纯应用语言描述形态结构、空间组合和一个连续的运动片段,有时显得枯燥、乏味,难免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运用形体语言不仅直观地再现教材中描述的、体表标志和发病过程,让同学感受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启发和诱导同学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同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多媒体技术 教学实践中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表述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是现代医科大学临床授课教师的必备能力。利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内容以最有效方式传授于同学,让同学在学校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具备未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继续教育的能力和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个别性、灵活性和交互性等优点,同学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接受信息有助于他们加速理解和接受信息,有助于联想和逻辑思维。另外,使用多媒体技术要避免“满堂放”幻灯的现象。

4 加强双语教学

第2篇

关键词:自我效能 科技创新 职校生

一、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理论

1.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及本质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关于行为技能或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关于行为反应的产出或表现过程”的中介过程的理论阐释。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是否具有在从事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达到指定操作表现目的能力的判断。这与一个人具有的技能水平无关,而与对一个人具有的技能可以做什么的判断有关。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它与“习得无助感”(senseoflearnedhelpless)形成截然的对照。自我效能感促使诸如认知的、社会的和行为的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并用其生成的能力调节技能的实施,有效的行为操作需要技能与自我效能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感知的自我效能内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己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认知的、动机的及情感的功能,都是人类行为操作中的强大力量,它在控制与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1986)及其他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四种因素。一是替代性经验。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模仿以后获得的间接经验是自我效能感产生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人看到他的榜样遭受到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多努力以后的失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随之降低。如果情况相反的话,榜样的成功则会极大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提高,尤其当个体与榜样的情况相近时。同时,当个体对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没有确定的判断依据时,这种来自于榜样的间接经验影响力将是非常大的。二是个体的成败经验。因为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实践直接得到的,因此一般会对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产生最大化影响。通常来说,经常反复的失败会使个体情绪沮丧,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而成功的经验则会使个体自我认知提高,从而促进自我效能感提高。不断的失败或成功带来的体验及经验会使人体逐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自我效能感。三是情绪和生理状态。和谐淡定的情绪和健康的身心反应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大有帮助。反之,一个人长期紧张、忧虑、疲劳、烦恼和不良的身心反应都会带来情绪低落,从而导致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四是言语劝导。言语劝导就是说服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这种方法被广泛地使用。言语劝导要取得很好的价值,关键在于看它能不能切合实际,如果言语劝导是在有着直接经验或者替代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话,那么效果就会显得更好。而空洞的言语,特别那种缺乏事实依据的劝导作用不大,很难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言语劝说效果和受劝说者的自身条件相关,如他的身份、专业和地位等因素。

二、职校生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1.科技创新的内涵

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把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称之为创新,也就是把以前没有过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融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生产体系。在他看来,实现科技创新,引进新组合是企业家也就是资本主义“灵魂”的职能所在。经济要不断发展,资本就要不断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因此,创新是“一种新知识或技术在人类生产中的应用并使生产力获得结构性改变的过程”,创新包括“知识和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指主体在科学思想指引下,把科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的概念,按照主体角度划分,科技创新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体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组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从职校生个体创新能力培养这个角度加以论述。

2.职校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职校生作为中国劳动者的中坚力量,必将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提供新时代的高素质基层劳动者,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要更好地开发职校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首先,广大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型期,年龄介于17~20岁,正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同时是思维最为敏捷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对职校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创新教学,把创新能力融入平常学习当中,必然会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提升个体科技创新能力,学生一定会终生受益。其次,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职校生在我国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众多职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将成为工厂或企业中一线的操作工等。在此类工作中,如果工人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劳动强度,如果职校生具备了适当的创新能力,在其以后工作当中,就可以把这种能力用于工作中的创新,这样既可以减轻个体的劳动强度,提高收入水平,同时又可以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可以通过一线工人的科技创新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良性发展。最后,大部分职校生在毕业之后不会像普通中学生那样继续求学深造,而是很快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层力量,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而职校生到劳动主力军的转变时间是不长的,一般在3~5年之间,所以职校生的创新教育时间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实施。

三、自我效能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界重视,该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的一次重要发展,其对职校生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在职校生中开展科技创业教育要遵循职校生自身特点的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

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是科技创新教育成功的保证。当个人主体性思想得到确立,个体对教育的认知就提升了很高层次,从过去服从、被动适应转变为自主、超越的境界,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呆板的约束行为,而是帮助个体积极探索、认识、发展的手段。个体的积极探索正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动力,因此主体性原则运用得当可以很大程度激发职校生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对于职校生的科技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个性化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面,科技创新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自由发展,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引导个体独特性发展,同时为个体提供多样化选择和资源。个性化教育原则主要体现在因人施教、课程体系特色化、教学管理差异化等方面。最后是开放性原则。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开放性原则是重要的,只有开放,才能使本系统与外界进行有效的能量、信息、物质等各类因素交换,从而促进职校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当中运用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要把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特点的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里;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方法,实现方法科学化和优化;三是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个性特长。

2.基本方法

首先要创造出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条件,过去学习实践经验是个体自我效能感产生的主要基础,过去经常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以后学习的信心;职校生在过去经历中会有很多失败阴影,因此对自我效能感的体验是比较低的,因此对科技创新缺乏足够信心,所以科技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步骤学习,一步步取得成功,积小成功为大成功提高职校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科技创新教学效果。其次提供积极的反馈与评价,人是通过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认知自己的。积极的社会评论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科技创新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予以纠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不断强化他们对成功的感受。当学生完成创新任务时,教师公开表扬,为学生提供积极反馈。不要轻易否定那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只会导致信心进一步丧失,降低自我效能感。即便分析失败的原因时,也应采用鼓励性语言,而不是简单的训斥,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再次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科技创新教学中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包括教学教师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教师如能通过努力做出很好的科研结果,无疑是对整个集团的巨大鼓励。榜样的成功可以更好地促使其他同学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得到加强。除此之外,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科技创新教学分组时可采用差异搭配的方法。即根据学生不同特性,将性别、学习成绩、创新能力、性格等不同学生分在一起。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会成为同一小组内的榜样,其他组员看到有可比性的同组成员的成功示范后,就会减少心理障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增强。最后帮助职校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严重束缚。职校生本来在学习上成功经验并不多,缺少积极乐观的情绪,职校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需要多方面努力,诸如在任务设置、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的个人修养及班主任等思想工作者的引导上,加强职校生对学习、对科技创新抱有积极乐观的情绪,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效能感在科技创新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语

第3篇

1.科技创新能力涵义

总结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社会事物进步与发展的共同因素。一般来讲,科技创新是指主体(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科技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的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机构,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21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将更加注重由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开拓性和科技创新能力,这是由于当今科学技术和当今世界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之中,中国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与机遇。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结构材料的应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科学、工程的进步,使人类的科学工程活动空间和水平拓展到一个极高的领域、高度和规模;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与奇迹的不断涌现,全球政治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广泛合作,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尖锐矛盾,迫使人们努力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矛盾,对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讲,在人均资源贫瘠,中国民族工业只有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而担负着培养高层人才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科技科技创新的关键,培养新时代的具有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大学生就成为必然。

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个人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城中,课程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这种课程安排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另外,当前高校的许多教师思想陈旧,缺乏创造性,无形之中限制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思想呆滞,缺少敢于质疑的品质,学业上没有创造性;而且,很多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实施学分量化,这种方式让学生一味的追求成绩,对自己创造能力的发展不重视,造成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实践能力。

2.课程安排不合理,过于详细

当前高校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专业课与公选课。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很多高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安排,将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本专业扩展,学生的学习从大一到大三,一头钻进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学科的交叉,而学科交叉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尽管,近年来高校也设置了选修课,不过大多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一定的深度。

3.重视认知教学,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最丰富的时期,而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认知观为主要方向,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而情感的丰富是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它对形成学生好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有很大的帮助。当前高校教育大多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力的形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忽视心理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因为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缺乏明确的目标,专业思想不了牢靠,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

5.教师忽略对备课的科技创新意识

大多高校教师在上课时,只是完成自己的课时量,按部就班的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完成对学生的授课。在备课过程中,也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搬,很少对知识点扩充,备课没有科技创新,重复老一套,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授课没有科技创新,学生的学习也很难有所科技创新。

三、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1.树立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

科技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与深入化,是以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中那些不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关、人才观,以科技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与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科技创新心理素质;三是教师必须具有科技创新思想与科技创新意识。在高校中,教师是大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想,是决定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理念的关键,因此,教师必要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意识。

2.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进行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要体现创造性学习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构建一个科技创新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主动学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开阔视野猎取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其次,建个创造性学习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一是要树立学生主体观,打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把教育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二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方法,注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的科技创新意识

高校教师作为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领头人,是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首先,高校教师要在思想上具有先进性。在学科教授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品质的提高,让学生从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科技创新理念;其次,要根据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加强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教师不要仅仅再满足于讲课、解惑,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作用。最后,作为教师能够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质疑,能够错误平和对待,要以自身的科技创新思维,创造意识去影响,指引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高,最终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激情。

4.建议高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高效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方面,首先改革现行的考试体质,因为现有考试方式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用考试的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给教师一定的权利,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考试方式,如书面答卷,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考评,以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与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学质量,构建综合性素质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到得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再次,建议有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如:对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作为选拔优秀生,推荐研究生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对获得国家或省级科技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在校内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作出成绩的学生,申请免修相关课程。

5.设计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课外作业

第一,作业设计应力避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训练。作业的形式要新颖,富有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比如:数学的一题多解、变式训练以及把纯数学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等,都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二,作业设计要富有挑战性。跳起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是愉快的,作业设计既要源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巩固,加深印象,又要略高于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作业设计要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其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第四,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作业的辅导,启发学生打破旧思想框框的束缚,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对各种科技创新性设想进行分析、整理、判断,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6.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地自我培养

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后,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时刻积累加强。具体来讲要做到一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要成把自己的火花时刻记录下来的习惯;二是塑造大学生富有怀疑精神,求实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三是养成学生对科技创新具有大无畏的气魄;四是锻炼学生从经验、事实、材料中提炼自己思想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结构性减税;进步

国家经济想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扩大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发展科技创新,研发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党的十中已为我们明确指出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要求充分利用改进现有的税收政策和优化税收体系,全力辅助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为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出台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原因

(一)为企业承担主体风险

在我国施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主导权交给市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所以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容易让企业担心发展创新带来的资金不足和资源无法良好分配的一系列难题,从而对技术创新畏步不前。这时就要发挥出政府相关政策的作用了,实行税收优惠、税式支出来为企业的创新做大方向的保障,为其分担主要的风险,帮助企业渡过前期的创新艰难期,以此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欲望,更放心的去进行自主创新。

(二)现行税收政策已有成效

目前,我国累计出台了约150项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两大税收的税式支出覆盖了所有方面,包括各种新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学研究创新、技术设备创新等税收鼓励措施。可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创新型税收体系。

二、现行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科技创新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开展,也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尚可改进的问题,如: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力度不足;如何良性结合产学研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创业瓶颈期;税收制度的进一步优化规范;对企业创新活动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少等。

(一)政府税费规范性程度不够

当今在我国政府部门在制定税收政策时,经常会犯的错误是没有结合实际和特性,往往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企业才是主体,在制定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时,没有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厘清,而且在收费问题上有多年遗留的问题,如:收费无理由、无依据和滥收费用等。所以要想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体系,就必须对收费规范化、透明化,从最实际的地方减轻企业自主创新的负担。

(二)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力度不足

有人才勤于总结和思考,才能进行科技创新,所以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时,外部的政策鼓励固然重要,更重要在于企业内部营造的创新环境。所以,现行的政策在减少企业所得税的同时,还可以增添对科技人才的税收激励措施,如减少个人所得税,集中鼓励对创新有特别贡献的人力资源。

(三)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针对性不强

我国虽然已经出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从总体来看,对于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企业的施行有针对性优惠的政策较少,所以导致一些大型企业获得的优惠很多,针对中小型企业创新的政策优惠较少,显得有失平衡。如图1所示,政府将税收分配给作为创新主体的中小型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医院等创新科研单位,以鼓励相关产业进行研发和创新,分配给中小企业的部分相对与其他部分,少之又少。

三、如何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体系

(一)以结构性减税支持科技创新

从以往的经验可知,利用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创新活动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在施行优惠政策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调整。对于移交专利权的企业,要对转让的整个程序细节制定相关制度;对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参考自2010至2013年期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二十多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的创业瓶颈期,也要有针对性的给予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就规定了企业在过渡期的相关税收条例。

对于有意向转型为新兴产业的企业,政府也要对其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在转卖原有生产设备和材料、购进新型设备、构建新厂房等方面都要下调适当的税率,以此帮助企业自主创新。如图2所示。

(二)使税收政策更具体可行

自从国家发行相关文件要求政府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以来,各省也积极响应,了一系列文件和出台了相关激励性政策,大部分

省市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去理解中央的安排,提出了可行性强、针对性强的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税收优惠、税式支出只有落

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范围、条件、程序、技术认定、管理办法等细节,对每一个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纠纷的问题进行规范化,使税收政策更具体、可行,不断完善税收制度,才能使得税收政策更公平公正、透明化,才能让发行的税收政策调动起企业的科技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效应。

(三)把握机会,优化税制改革

前年出台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加快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规划,完成税收改革的两个过程:初期完成核心方案,后期推行新型财政制度。还强调了重点改革预算、税收和财政系统。

要想发展好科技创新,就要先建立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应该要意识到,出台的每一个政策、措施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大环境,起到导向作用对科技创新造成影响。所以要对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都考虑周全,力求让每一个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都能充分发挥效应,在制度上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清理障碍。

四、结论

只有发展好科技创新,才能加快经济增长,政府想要提升地方经济,就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对最后成功与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财政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制度。本文讨论了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必要性,提出了现行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如何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技文化竞赛;指导;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又强调我国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关键在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的指导,高等学校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而一个系统有效的培养机制无疑会使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不浓,意识较为淡薄

许多学生还没有从中学时代的“接受”型学习上转变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创造”型学习的重要性。据统计,有近75.2%的学生把课余的学习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上,只有11.5%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德州学院为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才是最关键的,这才是提高综合测评名次及获得奖学金以及日后保送研究生、就业的唯一途径。由此,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氛围还不浓厚。

2、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面还不够,广泛性不强,普及率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总是集中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对参加科技活动有足够的兴趣,而且也在实践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尽管这部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给学校争得了荣誉,但冷静地看,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多数学生觉得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离自己还比较远,自己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有的学生想参加,因缺乏正确的引导,无从下手,因而就放弃了参加科技文化竞赛。归根结底,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动员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的使大学生真正认识科技文化竞赛。

3、学校内缺少一套良性的鼓励及奖励机制

许多学校对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缺少规划,把科技文化创新当成一种随性活动,缺少一个系统的培养机制,缺少经常性的培训过程及相应的鼓励制约措施,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这样就使工作的开展非常被动,以至于造成组织者找不到学生参于,参与者缺少组织的局面。再者,许多高校没有出台关于科技文化竞赛的鼓励及奖励制度,无论从政策上、经费上、保障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许多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致使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难以开展。

三、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竞赛的必要性

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措施

1、合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需要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引导过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和各项学术活动,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意识。

2、进一步课外科技创新的指导,设立专门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指导。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使得学生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好的想法和较高的热情,但是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同时,由于学科专业的局限,使得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项目很难开展。比如,今年德州学院第一次参与的首届山东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由于只有机电工程系学生参加,所以,在技术上受到了很大局限。所以,建立相应的教师指导体系以及跨学科专业的协调体系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要想作品上层次,没有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是很难完成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还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及保障。这需要相关部门早日出台措施,为建立教师指导体系提供政策上的保证。目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已经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竞赛纳入到了学院年终老师的绩效考核当中,并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科技创新当中去。

第6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 科技创新 管理实践

科技管理创新即通过对科技管理科学的运用,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科技管理行为。并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使科技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保持一种获得最大效益的状态。如何正确理解科技管理创新定义,运用科技管理创新方法,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工程,对企业成长、城市建设、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

1.科技管理创新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1科技管理创新以及科技管理创新空间的含义

科技管理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即:提出一种经济发展思路并加以实施;反复设计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科技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动导致了科技管理创新空间的存在。企业做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市场交易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同企业外部发生着联系和能量交换,并影响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过程,导致原来企业运行程序和科技管理变成不确定的非程序程式,这样将导致科技管理创新空间的存在。

1.2科技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

所谓创新,其涵义包括了几方面的内容: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采用新事物的过程、新事物的本身。要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科技管理创新。从社会系统运行来看科技管理创新。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科技管理创新。

1.3科技管理创新的动因

(1)科技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因:一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2)科技管理创新的外在动因:一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二是经济发展变化。三是自然条件约束。四是科学技术发展。

1.4科技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科技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的模式,它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科技管理,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方面的细节科技管理。

2.科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科技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科技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适应变化和发展了形势,适时做出科技管理变革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2科技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管理创新将同技术创新一起,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对于年轻的中国企业而言,卓有成效的科技管理创新将使中国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战略谋划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而经营科技管理则关乎发展进程,是保障战略实施的支撑力量。

3.煤矿科技创新的基本走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技术、人才、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煤矿要想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具体地讲,应把握住以下几点基本走向。

3.1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规范化、高效化

一方面,要把推进机制创新作为强化科技创新的前提,本着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原则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另一方面,要把推进制度创新作为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工作制度,强化激励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行项目承包或项目课题负责制,逐步提高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技术创新能力。

3.2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持续推进主导产业集约化和环节技术配套化

一是加强矿井集约化生产,特别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技术及其装备的开发;二是开发采准巷道快速掘进和锚杆支护技术;三是加强对完善综采放顶煤和高效机械化回收残采区开采工艺技术以及”三下”采煤技术研究;四是研究开发矿井综合信息自动控制系统、矿井安全自动化监控技术,瓦斯治理和顶板监测技术;五是洁净煤、煤层气及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六是加强防止矿井重大灾害(矿井瓦斯、承压开采等)方面的研究。

3.3加大科技投入,规范项目管理,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

一是建立技术开发基金,坚持技术开发费不低于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1.5%比例提取,科技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3%比例提取。同时,完善科技资金预算分配、项目资金管理,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二是坚持改进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原则,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建立重点项目专家评估系统,对重大项目实行课题招标制,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对科技成果公开、公正、科学地进行评估,把成果转化为科技进步奖评审程序,形成新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四是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人才开发使用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睦优、阎国庆.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07).

[2]阎平义.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实践与基本走向[J].煤,2003,(02).

第7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构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249

0 引言

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其置于核心地位。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将科技作为其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必要性

1.1 我国当前国情的要求

现如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国土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人均矿产资源更是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也写现象的存在就更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紧张。

1.2 有利于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科技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还无法满足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方面科学技术应用不高的表现如下: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地质科学仍然处于过渡阶段;第二,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以及精密仪器需要进口;第三,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1.3 有利于创新源动力的激发

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必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就是国土资源创新的原动力。当前国土资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需要面临供应紧张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比较激烈的矛盾,是国家的国土资源得到安全保障。

2 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途径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科技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技需求,才可以针对需求开展各种研究,得到需要的成果;科技创新则可以把相关的成果直接进行转化,进而为国土资源事业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机制则是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1 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

国土资源科技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划分为社会需求、管理需求和国家需求三个方面[2]。社会方面的需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构建,比如矿产开发的企业需要的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科技方法,而 地质勘探企业则是需要更加先进的成矿理论。管理层面的需求,主要研究的是怎样发挥国土资源管理中科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家层面的需求则是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协调发展。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注意对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从而为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提供获取和捕捉信息的渠道。

2.2 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构建

构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平台、充足的资金以及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构建的过程如下:第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积极的建设一些重要的科技示范工程、产业化基地等,建立起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使各种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有效的对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科技研究项目,比如地质或者地质等,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起可操作性。另外也要建立水平更高的研发中心或者是科技创新孵化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第二,科研主体创新制度的建立。此种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相关的科研主体进行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最需要进行科技创新了,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多种类型的创新协会。而公益性的视野单位则可以探究现代化的科研所制度,在人事制度管理和经费制度方面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高校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理论的主要研究基地,所以要加强对新理论的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应用。

2.3 科技创新支撑机制的构建

第一,需要完善科技创新合作制度。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可以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可以将地质学会、土地学会等相关单位作为纽带,加强和国内外科技组织之间的联系,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上的重要科研计划中,建立跨部门的科技立项以及攻关制度。第二,服务和信息平台的完善。为了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咨询服务系统,使大型的仪器设备实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建立起国土资源相关的服务和数据共享中心,使一些基础的数据资料可以快速的和实现网络共享,使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和使用。第三,科技创新评估制度建立。通过对科技政策和专项工程中的科技创新进行评估,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而科技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国土资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辐射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29-02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Radiation Research//Wang Xuefei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students to study hard, the pursuit of truth, to show themselves, breakthrough eg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big stage,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y of the radiation force, to promot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adiation force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China 211167

1 引言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依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才能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不断加强对他们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2 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性

2.1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高校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目的,而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诸多要素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所有从事科技创新的人才都依赖于高校的培养。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获得诺贝尔奖金人数较多的机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校。高新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2.2 高校具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深厚的知识基础

创新是在已有的知识整合基础上的再创造,高校教育具有知识传递、知识积累、知识创造的功能,创新人才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有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就无从谈起。

2.3 高校是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依托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的300多个高校技术产业区,有200多个是依托高校建立的,如闻名世界的“硅谷”是依托斯坦福大学,以“中关村”为标志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也是以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技术基础,从而加速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范围

3.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

辐射力是指单位时间物体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辐射力从总体上表征物体发射辐射能本领的大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力是一种能力的大小,无法计算出来,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这种能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主要表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作用大小。

3.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国家发展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没有科技的强大就没有国力的强大,没有科技的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以及长久生存下去的动力。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已经上升到与国家兴亡有关的高度,当代大学生应注意对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国家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以便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3.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社会的需求

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事实上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基本素质之一。许多跨国公司认为中国大学生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在他们的眼中,最好的员工,值得公司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那些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有满腹理论而不知如何去运用、去发挥的人。

3.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学校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增加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有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科技创新活动,有的则引进先进的设施供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直接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一个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众多,成果也比较突出,则说明该学校所培养出来的高质量的学生多,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知名度也会得到提高。

3.5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科技创新往往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即科技创新一般都需要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保证,善于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为科技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素质,需要多领域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对知识的需要可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

4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力存在的问题

4.1 学生实际参与率低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与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21.8%,而有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因此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4.2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形成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4.3 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因素。

4.4 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

现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有的学生虽然参加了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也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后,就失去耐心,无法坚持下去,致使科技创新活动无法继续进行。大学生的认识偏差使科技创新活动无法深入开展,这些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又使得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无法扩张开来。

5 如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力

5.1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培养创新素质,就是寄希望于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客观上讲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为了让学生发展个性,只能依赖于学术范围这一育人土壤。必须解放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全面推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思想,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营造活泼宽松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各处开花结果。

5.2 要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管理体制

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科技创新活动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工作,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院系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与奖学金评定挂钩,从而调动主体和个体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5.3 建立培养创新人才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水平

要培养创新人才,活动体系可以分层次,采用特色化方式。例如,一、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科技开发能力,因此主要针对所学专业和兴趣开展一些论坛和讲座类的课外学术活动;而对于高年级,则可以组成项目小组,开展科技开发活动,在科研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一般技能,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了创新能力,应该说只是具备了创造的基本条件和良好基础。由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新能力,实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学校要为学生的创造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要经常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建立固定的创新活动场所和开放的实验室,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的科技活动落到实处,这将会使科技创新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也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陈德静.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改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崔玉娟,周凯,龚瑜.科技挑战未来,创新凝聚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5-11-17.

[3]薛绯,管桂香.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和路径[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9).

第9篇

关键词:企业 技术竞争 科技创新 综合实力

一、当今企业之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竞争的本质就是推动科技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经济性、社会性愈来愈强,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构成对现有各个企业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谁争取主动,掌握了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谁就会先声夺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举,如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早在“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就应对市场和局势的变化,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新技术、新开发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使企业飞速发展。2003年,江铜公司的铜冶炼能力就达到了4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了100亿元,到2005年,其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两年翻了一番,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我们计控所也是一样,近几年在坚持科技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网络技术优势,开发了一批投资省、见效快的科研项目。2003年,我们开发了“杨家岭变电站电力负荷远程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可根据电力负荷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合理调配电力资源,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电费支出500万元以上。2005年,为八厂工业自动化仪表与DCS集散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解决了安装调试技术难题16项和PLC和仪表DCS联网技改造2项。还自行设计、施工、调试为八厂建成一套综合自动化控制三层管理网络系统(底层、控制、管理),实现了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结合,该项技术在系统网络结构和管理控制技术上实现了创新,在有色行业中属领先开发和应用的技术。这些新技术开发和运用,不仅为公司和兄弟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使我所效益和实力大增。2005年,实现创收近600万元,上交公司内部利润28万元,实现了我所“三年三大步、效益翻一番”的发展目标,这既是我们勇于竞争、敢于竞争的结果,也是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大搞科技创新的结果。

从我们集团公司的情况看,应该说在“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实施了科技兴企的战略,逐年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扩大了生产规模,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差距还十分明显,尽管我们自主开发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技术(SKS),但还没有申请国家专利;尽管我们新建了第八冶炼厂,进行了铅烟气治理,新增粗铅10万吨生产能力,但我们仍有像三厂采用烘烧锅这样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低水平的装备;尽管我们的产能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扩大,但我们的生产质量还不高、尽管我们有自己的系列产品、特色产品,但产品的档次低,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微利产品多,且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长。总之,我们的技术开发能力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环境污染大,单位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一句话,集团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扭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将面临发展的问题,还将面临生存的挑战,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认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公司科技工作与时俱进,加快步伐,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

二、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自主创新是企业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实施科技兴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技术可以引进,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实践证明,自主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技术引进是有条件的,“以市场换技术”也是有限度的。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和综合实力,把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立足于自主创新,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