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物流管理前景

时间:2024-04-10 11:35:23

导语:在现代物流管理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物流管理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管理创新

物流作为现代货物流通的重要基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市场前景不可估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运用支持,极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及质量,俨然成为相关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其有关方面的研究也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作出了如下研究。

一、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运用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显著,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通过国家、行业以及高校的协同努力,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成就不断扩大,但其有效性亟待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基础条件较差

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现代物流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迎合经济发展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实力,物流企业运用科技创新进行管理改革志在必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条件虽已有较大改善,但运转中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表现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物流管理周转效率。例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加之物流配送中心或设施较少,直接影响了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制约了其管理发展。现阶段而言,基础条件差与现代物理管理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对创新科技的运用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服务体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二)人才支持不力

自人才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行业领域对其相关培育支持越发繁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有力基础。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日渐成为物流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唯有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搭建优秀人才能力发展空间,继而增强综合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如研发、营销等。简单来讲,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所需人才,不单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谈,人才可视为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嫁接桥梁。但事实上,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人才配置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多环节科技创新需求,因此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人才,并无限挖掘其潜力意义非凡。

(三)体制因素制约

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关涉到多个方面,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主管,如基础投资、产业政策、税收标准等。以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策略指导,对现代物流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甚至部分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直接干扰了经济市场有序竞争,同时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物流管理发展,进而导致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此外,我国物流管理法制建设不尽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缘于规章制度缺失,在管理模式发展上尚未完成规模化、系统化,对专业人才应用不合理,相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自身潜力开发不足,从本质上造成了管理效益低,继而制约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

二、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

新时期,科技创新运用俨然成为现代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对相关企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毋庸置疑。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改善基础条件

纵观时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其中不乏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兴物流企业,其自身综合实力十分强悍,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自动化装备,资金来源也相当充裕。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物流量相当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下所欠缺的是舞台和环境,其中首要因素体现为密集而畅通的道路网络,以确保现代物流管理“及时、精准、高效”配送。交通网络状况是衡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条件的关键因素,其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至关重要,应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予以支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秉持节俭务实精神及原则,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道路建设,并注重实际调研,充分利用既有数据分析,科学规划车道数,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同时精心设计转弯道,保证行车安全。基于科技创新运用的道路建设,还需注重以人为本,设置安全护栏、绿化隔离等,以减免远光伤害,给司机朋友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保证运输货物高效、快速、安全送达。

(二)加大政府支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管理建设可谓紧系民生发展的重大工程,各级政府应统一认知,并充分发挥主导职能,加大相关支持,调动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积极性。事实上,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是这么做的,如澳大利亚的物流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与降低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相关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基于此经验借鉴,我国政府可结合市场经济实情,制定一系列惠利政策,激励现代物流管理科技创新与运用。例如,在一定限期内,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及运用意识的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免征任何税收,抑或分配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捐赠,减少其所面临的风险,创立龙头企业,发挥榜样作用。此外,还可组织多样化的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创新等活动,大力宣传既有成果,促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从长远的战略目光审视,政府支持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将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其实践路径有待探索丰富。

(三)修整内控制度

市场经济竞争自由而有序,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完成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修整内控制度,包括领导制度、责任制度等,兼顾效率与质量,并落实到各环节、各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现代物流管理行业要坚持合理化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规则,并充分利用创新科技,积极打造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分享科技创新成果,立足国际竞争舞台,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于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及企业而言,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认识到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实际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形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制度,精准掌控市场动态信息,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处置能力。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现代物流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系统化,扎实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基础。此外,现代物流管理还应将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发展成为一种常态,配套完善考核、奖罚、培训等制度,鼓励全员参与,并提高其相应能力。

(四)重视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是基于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持下的系统工程,理应纳入工作重点予以开展。在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中,要树立培养优秀专业人才观念,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运用意识,并量化能力素质要求,鼓励高校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开创物流产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过程中,现代物流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不断完善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既有综合实力,适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基于此,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细化、量化科技创新有效运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有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教学工作,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依托高校理论支持,组织多样化技术培训工作,及时传递科技创新成果,强化员工有效运用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向共同发展。总而言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科技创新愈演愈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将越发显著,并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动态,综合剖析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实况,及时发现其中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其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爱香.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12.

[2]高岩.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49.

第2篇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中,每一笔交易都涉及到了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流动,可以说,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则是电子商务的保证。目前,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脱节,可以说,物流的效率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成败。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管理的变革,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使物流具有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明确了物流管理的目标,完善了物流管理体系,成熟发达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将竞争重心放在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上,协调物流配送中的各个环节,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管理体系也由此得到了完善。

二、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存在隐忧

一般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成就了现代物流业,而现代物流业则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传统物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逐渐信息化、电子化,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物流管理中的隐忧也隐藏在电子商务之中。互联网中的制度漏洞、黑客攻击以及网站bug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网络检索步骤过于复杂繁琐,并且网络平台中的各项制度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存在一些隐忧,这也表明了现代物流业仍然不够成熟。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本身存在较多不足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获得利润的各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仅拥有大量资金,而没有良好的资金流通速度,那么往往不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反之,较少的资金可以高速的流通中获得较高的回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忽视产品的流通速度,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很容易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厂房等,这就导致了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较慢,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机构,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其运行效率不高等等。从整体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次低、效率低、收益低,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遭遇很大障碍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流通环节,还能够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将产品信息快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呈现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而是图文并茂,有时甚至会有视频等,因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仅仅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进行宣传销售到现在的微博、微信、企业网站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销售.但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也遇到了很大障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业优势所在,经常会忽视产品物流阶段与消费者的互动;制造企业也缺乏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基础设施,其物流主要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效率可想而知。另外,制造企业与缺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匹配的管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效率高、运行快的优势。

(四)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存储设施、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以及货物的包装与搬运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由于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布局规划、建设等都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兼容性与配套性较差,系统功能缺乏,与社会物流需>文秘站:

2.政府对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缺乏重视

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我国政府物流管理机制仍然以部门、区域分割管理为主,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涉及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以及运输标准以及投资融资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的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的区域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管理与配送的效率,难以发挥现代物流业便捷交易、快速交易的优势。同时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配套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纠结解决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还不够完善,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配送的发展,从而出现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脱轨的情况。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与物流知识,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物流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物流部门在进行转型时,物流管理人员明显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其物流知识与操作经验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传统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配送成功率,制约了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模式的转型。

三、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商务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现阶段的工作进度及长远规划,因此制造企业首先要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积极进行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制造企业要积极引入信息时代物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时刻关注国内外新兴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并组织建立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另外,制造企业要牢记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并要将其融入到自身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

一般来说,技术体系发生变革,社会生产力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如以蒸汽机取代手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创新物流管理技术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标准,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制造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发展;其次要建立一条覆盖整个生产、交易以及配送的信息流,保证信息流中的每一个环节能够

流畅运行;第三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业物流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促进物流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物流配送信息的网络化,而配送信息的网络化正是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通常来讲,电子商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用户必然比较分散,也就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配送方式,这就对现代物流管理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对照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起一个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制造企业还要加强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配送效率。

(四)加强电商背景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用到基础设施,如仓库、铁路、公路或者飞机等。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需要的机械、材料以及设施等硬件环境。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足够大的仓储空间、先进的储运设备、完善的包装拆卸设施,也需要先进快捷的运输能力和吞吐能力,还需要快速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强大的网络平台。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时代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加强对一些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中心城市以及口岸地区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一些重要的物流基地进行直接指导与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落实到基层。另外,政府与制造企业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从而快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外在支持。

(五)发挥政府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要想发挥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物流管理部门,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由该机构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的物流配送。其次,政府要从国家的角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确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加大对自身物流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管理网络,从而为物流业整体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铁路、航运、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全国交通的畅通性。最后,还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覆盖全国,从而形成一个信息流,从电子商务配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六)打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电子商务时代背景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懂电子商务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其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制造企业产品、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通讯设备技术、企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以及企业营销等方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训模式可以多样化,如岗位学习、职业教育或者是专业教育等,要注意的是人才培训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着重培养实际运行操作能力。

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发展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初步形成

自1996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基本技术环境、网络框架、运营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建成了网络应用平台、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构架的网络平台,在全国60多个地市开通节点,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安全实用、功能完善、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电子商务平台专用网,为全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提供信息及网络服务。

2.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瓶颈问题

(1)搜索引擎面临的问题。买家在网上进行购物时,面临着怎样在众多的商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品质买到。搜索看起来很好操作:只要买家在输入关键字,搜素引擎就会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返回web页面进行连接,但是根据NEC研究所最近研究表明,根据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规模,至少有10亿网页要建立搜索引擎,然而,现在只能对其中的50%建立索引,还有一半不能够建立索引,这并不是技术问题造成的,而是部分在线商家希望保护自己产品的价格隐私权。因此买家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就必须一个网站接着一个网站进行搜索,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为止。

(2)交易平台的安全问题。电子交易平台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商务交易平台和规则,使大多数人可以足不出户的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但是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引来了人们的质疑,作为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安全问题能得到保障吗?曾经就有一个调查公司对电子商务的前景进行了一项调查,有43%的人不愿意在网上进行购物,当问及他们原因时,超过8成的消费者担心遭黑客袭击泄露信用卡的个人信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库存、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集为一体的新型集合式管理,其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我国物流业主要有8大特征:物流反应快速、物流功能集成、物流服务系列、物流作业规范、物流目标明确、物流手段现代、物流组织完善、物流信息明确。但是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成本高、网络化水平低的缺点,就目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物流被广泛的认为是企业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究物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向着全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使用先进的技术对传统的物流业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较低运营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的目的。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观察,第三方物流正在物流服务的流行模式,就目前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69%的公司愿意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21%的公司正在积极考虑是否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全球化的脚步正悄然走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体,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走向了兼并与收购的道路,增强了物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更有利于消费者。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影响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的形式纷纷加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经权威部门调查,中国信息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15000亿人民币,电信业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6%,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由此迈进繁荣阶段,按照物流费用占商品交易额30%这个比例计算,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2.电子商务使物流业改变竞争状态

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这种竞争往往是依靠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这些竞争内容虽然还存在,但是其中的效性却打了折扣,原因是在电子商务的时代,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物流平台对物品进行合理的流动,对一个企业来讲,即使规模再大,也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在竞争中达成一种协同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化、系统化、合理化。电子商务使用网络技术让物流配送过程变得更加简化,信息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还使交接、结算等手续可以在瞬间完成,物流配送周期缩短,经营效率得到提高,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

3.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

电子商务全球化、高效性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业的高效性和全球化,物流业要想达到这一水平,良好的通信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保障。物流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物流效果的高低,同时也影响了电子商务高效率的实现,只有提高电子商务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物流的畅通及安全,实现物流的国际化、高效化,从而使电子商务得到更好的发展。物流企业要想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要遵循以下几点要素: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健全物流企业管理体制;树立物流成本概念,增强员工的物流成本理念;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健全成本考核制度;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减低物流成本;物流管理部门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是企业管理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企业管理可以从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还需要物流部门与销售和生产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的完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电子商务使世界变得更小,让人们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进行购物,但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虚拟的交易平台,只有将虚拟体与活体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具有整体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必须与电子商务协调合作,才能立于企业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东辉.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发展演变;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引言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集物品的包装、运输、装卸和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人们输往货物的需求,且价格成本低、运输时间段,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中国物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去年社会物流总量额为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加符合现代管理特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进一步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的物流管理更加注重的是交通运输(Transportation),当时尚未形成“物流”一说。根据Farris的分析与研究,物流的发展与运输学术研究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Henry Adams在耶鲁大学担任校长期间曾经开设了交通运输类经济学科课程。讲述了关于运输模式中成本、定价、交通管理等各项问题。在此之后的将近100年间,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直到一战至二战期间的交通运输研究一度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二战后人们发现,由于军事生产的需要,交通运输行业逐渐开始向物流行业过渡,教材中关于交通运输经济学的课程逐渐被“物流”字眼所取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集物品的包装、运输、装卸和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人们输往货物的需求,且价格成本低、运输时间段,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

二、早期物流的管理

早期物流的管理模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逐渐的实体分销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准确来说,实体分销管理的概念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杜拉克所提出的,属于“物流”概念[1]。实体分销管理包括几大部分:第一,货物的分销渠道类型及其作用。分销渠道指的是货物转移过程中需要通过的个人或者生产者,物流的分销渠道主要包括直接渠道和三层渠道;第二,分销渠道的设计与管理。实体分销管理学中指出,分销渠道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商品的特点、市场行情、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等来确定渠道模式和成本价格,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分销渠道的管理更加注重对成员和产销管理的管理,建立各种垂直营销系统;第三,产品的实体分配。产品的实体分配指对茶农储存、管理、运输等过程,尽量降低产品运输的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第四,零售与批发。这一时期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物流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能够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物流发展中的各项主要因素如运输成本、成员管理等相互协调性,降低物流运输和生产的成本。二、实体分销管理注重分析市场对物流行业和运输的影响,在客户分析、市场分析等方面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三、分销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三、中期发展的物流管理

中期发展的物流管理以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模式(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为主。与早期的实体分销管理模式相比,集成化物流管理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的分销物流活动,而是从整体上降低企业内部物流的总成本,具有更强的整合效应。集成化指的是将所有的事物集合在一起,使分离的各项功能形成一个整体。物流管理中,应用实体分销管理实际上只是物流其中的分销部分,与分销相分离的还包括产品的收购和生产或者服务,将这三部分功能形成整体,进行科学管理,即我们所说的集成化物流管理[2]。集成化物流管理从物流企业内部出发,整合程度更高,使物流活动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现代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物流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向个性化发展,如何满足越来越挑剔的顾客需求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难题。供应链管理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管理内容贯穿物流活动的始终,使所有的物流活动形成完整的体系,管理对象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3]。与集成化物流管理模式的区别是,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包含物流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并且供应链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物流信息和管理都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化,能够更好的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未来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发展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更加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第二,物流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第三,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的管理方式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第四,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和环境、资源等问题,未来物流管理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绿色物流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必然朝着高度信息化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物流管理网络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

参考文献:

[1]何荣宣.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J].企业经济,2011,09:41-43.

[2]李远景,李卓彦.基于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电网物资管理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144-147.

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logistics industry showed vigorous development trend, at the same time, par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ened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professional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demand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logistics industry.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vocational education;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the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5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经济热点,发展迅速。在国际上,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在我国,现代物流大多是由原有的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务转化而来,可以说我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

1 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业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甚至被喻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掀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

2009年国家了振兴发展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全国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支持[2],我国物流业得以蓬勃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自然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大增。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约为30万-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可达到100多万人[3]。由此看出,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的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社会需求量日渐扩大,与之相适应,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递增。现在我国物流人才已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之一。

此时,部分高职院校为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先恐后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而当同学们怀着对就业前景的美好憧憬步入社会之时,却发现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许多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人才,却找不到人才。根据多所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做的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回访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达不到物流行业专业人才需求标准。

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对理论性要求较高,照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教学,是学生技能操作方面达不到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标准。

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要以建立适应物流行业专业物流人才需求的技能为标准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而《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这就要求《物流管理》等相关课程教学应该更注重该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1 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工作任务驱动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等。达到突出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学知识上升到用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 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服务。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非常好的一种培养模式,在企业中可以采用顶岗实习等方式,跟着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完成工作任务,逐步到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的岗位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3.4 探索新型考核方式 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型考核方式,避免以前“一张卷子一张纸,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应考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改变传统的凭一纸试卷评定成绩的方法,实行多环节、多样化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等)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使成绩评定更加偏向操作性、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迪.韩晓昱.赵亮.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33):172-173.

第6篇

关键词:创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管理水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1.物流专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转化为一个多领域交叉的综合类学科。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课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流、仓促、配送、信息、管理、经济这些基础课程了,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为新形势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物流专业已经是一门集现代仓储运输、网络信息技术、成本金融学、物流营销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类管理学科。

2.物流管理人才发展现状

物流管理行业日新月异,企业需求的人才水平也不断水涨船高。经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胜任高级别的物流管理工作,毕业后基本都在从事基层的物流配送工作,难以接触到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当前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真正需要的是,除具备传统物流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外,还能够将课堂所学内容活学活用,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高职创业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广阔的物流业发展前景利于学生自主创业

同为新兴产业,物流业的发展较电子商务要相对落后,但发展势头却势不可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物流业也会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而这其中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伴随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兴的物流形态不断涌现出来,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制、多层次的消费群体。这无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投入少、见效快,创业条件不受限

很多学生一提到创业,首先会想到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而又担心长时间看不到收益,而物流行业创业却往往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管理型物流企业创业投入少、见效快,可以弥补高校毕业生创业过程中物质资本短缺的缺点。创业初期可采用“智力换资本”的方法累计财富,即利用物流管理能力作为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创建物流公司,广泛利用社会有形的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性物流服务。

3.科学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业成功提供了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印发的“十三五”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中都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外,还要将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肩负起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只有融入了创业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构建创业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做法

1.借鉴成功经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对于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向国外进行借鉴,也可向同类型的新兴学科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借鉴。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具备必须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2.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理念应该被融入新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而创业精神、创业技能也应该被渗透进每门开出的专业课程当中,这就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只有建立以“学业+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地纳入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才能培养出管理思想超前、专业技能过硬、创业意识清晰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3.建立“创业型”师资团队

想要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首先要将师资团队打造成为“创业型”教师,这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建立“创业型”师资团队要采取专兼结合的方法,即在加强物流管理专任老师培养的同时,还要积极聘请创业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汲取他们可贵的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

4.构建科学有效的创业能力考评体系

摒弃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不再以卷面分数判断能力的高低。改为多样化的创业能力过程考核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及奖励情况在毕业生求职推荐表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中体现出来。建立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益为主的创业能力考评体系,有利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开展。

5.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双赢”关系

第7篇

2.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仓储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围绕仓库进行作业,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仓储活动过程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构成的,包括物资入库、库存物资管理、物资出库、物资统计等子系统的动态互动系统。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如下功能模块:仓储业务受理模块、入库作业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出库作业管理模块、盘点模块、报表统计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财务结算模块,整个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2.1仓储业务受理模块此模块是物流公司用于受理客户的仓储业务或需保存的配送业务和运输业务管理的基础。公司仓储管理人员根据仓储业务申请判定仓储业务的受理操作,为入库管理做准备。仓储业务受理模块登记客户需要对货物进行储存业务的相关信息,以便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仓储管理方案。此外,还要有对未安排仓储管理方案的仓储业务进行维护的功能。

2.2入库作业管理模块根据业务受理清单列出入库信息,经过审核确认后,根据客户要求或货物性质选择仓库,并根据仓位占用信息进行仓位的分配,同时修改仓库信息,从而完成实际入库操作,同时生成入库货物明细通知。入库管理可以对入库货物明细通知进行维护管理和打印,维护的同时对仓库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2.3库存管理模块负责各种物料的收发存管理,实时处理入库作业管理系统、出库作业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随时更新库存信息以反映库存的动态变化。该功能模块包括收发存管理、库存状况分析、ABC分类管理和呆滞物料管理等子模块。收发存管理提供某段时间内库存物流的信息状况,随机显示和打印当前的库存量等信息;库存状况分析提供库存中现有量、计划收到量、已分配量、可用量等库存信息;ABC分类管理对库存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呆滞物料管理提供库存积压货物的品种、数量及积压金额,便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4出库作业管理模块仓库管理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库存情况,提前做好出库准备。一旦确定出库后,以最快的速度生成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同时修改仓库信息和配送业务信息或运输业务信息,完成出库作业,并对出库申请进行审核,以保证出库货物的正确无误。出库管理可以对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进行维护管理和打印,在维护的同时对仓库信息或配送业务信息或运输业务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第8篇

关键词:GPS 物流管理 应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029-01

随着全球导航技术的发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时跟踪和远程控制移动目标已经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尤其是全球化通信手段(GSM)以及地理信息定位体系(GIS)的完善,保障了人们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移动目标实施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控。如何发挥GPS技术的优势特点,应用到物流运输指挥管理工作中,逐步成为了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

1 GPS技术的发展使用

GPS的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体系。技术基础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备全球性、全天候等特点的卫星导航定位体系。它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全球卫星系统、实时监控体系、信息接收体系。GPS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准确性高、全天候实时监控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定位信息。

GPS包括三维导航体系。航天器、船舶、机动车辆或者行人都能利用GPS客户服务端进行导航。此外,GPS导航技术在气象监测、抢险救灾、建设施工等工作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交通管理方面,GPS技术主要应用在公路工程地质环境勘测和辅助设计等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GPS在机动车辆导航定位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 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的定义是物质实体从拥有者向购买者的传递过程。人类开始商品交换之时,其实物流活动就已经随之产生了。而物流行业,普遍认为,起源于二战期间,美国配送和运输军需物资活动中。战后日本率先在经济活动中发展建立起了物流体系。随后美国和欧洲也迅速意识到物流行业在经济领域的巨大作用,努力的鼓励和推动物流行业的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流业面对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其种种发展优势的显现,和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发展为新经济的体制下的支柱产业和强劲的推动力。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重视和扶持物流行业。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提升,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物流行业发展所需的内部经济和市场环境也日趋完善。

3 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 车辆定位监控

利用GPS技术开发的运输实时监控设备,能够对配置了GPS的车辆进行实时跟踪,从设备管理中心的地图上,记录监控车辆的运行,将实时的位置信息保存在设备服务器上,通过直观的运行记录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物流企业能够明确的掌握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和路线选择情况。

3.2 物流监控

管理系统可使用多窗口信息显示,实时监视配备GPS车辆的使用信息,并可调用车辆的运行路线的相关信息,以供后期的绩效总结评估,进行全面的指挥管理。调度管理部门可随时根据车辆运行信息做出实时的通话交流,将车辆运行管理和相结合,以现代化科学的管理促进物流运营的效率。通过对运输车辆运营信息的记录,可以防止驾驶员超速、疲劳工作等现象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车辆财产安全;通过对车辆路线的记录还能分析整理出最佳的营运路线,提高物流企业运输管理水平;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监控中心可通过监控记录的位置信息准确地掌握情况,减少事故损失。

3.3 物流查询

利用GPS查询功能可以直观的从电子地图上获取运输车辆详细的位置信息,以及行驶方向、速度等资料,还可以记录路线、发车时间、任务完成情况等。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将车辆实时运行信息与预设的信息比较,对行车线路时间出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处理,以便管理人员准确及时的了解运输任务情况。在物流运输中,对运送危险品的车辆,可以配备额外的监测装置,管理者能够获取更多的运输信息,以确保运送过程的安全,并保证货物的按时抵达。

3.4 总体指挥

物流管理中时常需要通知货主货物的运输状态、位置。并实时更新到货时间,对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进行总体的管理和总体调度指挥十分必要。监控中心能够掌握车辆的总体状况,对物流企业内的全部资源实施动态的优化管理,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3.5 全程导航

GPS定位技术可全程为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提供详细的导航信息,在驾驶员不熟悉的道路中,特别是在交通复杂的大城市里,能尽量避免出现行驶路线差错,为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方案,提高运输效率,节约了运输成本。

3.6 紧急援助

运输车辆如果在途中遭遇抢劫交通事故等突发状况时,司机能够利用管理系统及时的与紧急援助中心取得联系,系统可以分析严重程度和地理位置信息,妥善处理。同时向物流管理中心发出报警,并且向管理中心提供发生事故的用户资料及现场应对方案,帮助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处理,为驾驶员提供可靠的帮助,从而降低物流企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4 存在的问题

GPS在我国的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十分广泛,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说,同国外成熟体系相比,我国GPS系统的技术层次、产品成熟度上面都存在相当的差距,尤其是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主要有下列问题。

(1)GPS技术不过硬。

我国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劣势,虽然我国也有自身的卫星导航体系,但大多停留在军事运用层面上,在民用化推广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现在物流企业的车载GPS模块和定位导航设备中的核心集成芯片完全依赖于国外进口。使得在运输中一旦遇到地下隧道、山洞等遮掩物时,往往会存在GPS导航卫星的使用盲区。

(2)国内企业缺乏经验。

GPS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运用需要解决使用环境,系统兼容,管理体系构建等多种技术质量问题。GPS车辆管理体系,仅仅被部分流动资金与技术储备并不突出的中小型企业重视,因此在产品的研发制造、管理服务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且生产周期长、产量相当有限。

5 结语

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GPS技术必将会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起着技术核心的作用。为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文远保,杜冠.GPS/GPRS车载监控终端的开发[J].微处理机,2007(2).

[2] 叶教范,刘敏.车载GPS定位监控系统中信号的分析与处理[J].设计天地,2007(2).

第9篇

关键词:煤炭;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slowdow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coal enterprises have entere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al logistics system also presents a slow trend,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al enterprise and the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 and the electricity market. But the high cost of information, the high rate of empty driving, outdated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cumbersome and inefficient procedures and so on, also revealed that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the coal industry there is a huge management loopholes and amazing wast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hows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al logistics system has broad space and huge profi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al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al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coal; logistics; problem; counterm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物流贯穿于煤炭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物流环节的任何改善都会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煤炭企业只有不断加强物流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 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煤炭企业所属物流公司大多属于在进行煤炭贸易的同时,提供煤炭运输服务和配煤等加工服务,主要盈利点依赖于煤炭贸易,采用的是服务层次较低的运营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煤价的不断走低,煤炭流通环节利润空间缩减,大量煤炭流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局面。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小企业业务重心仅集中在煤炭贸易和落实铁路计划层面,主要通过传统的煤炭贸易价差来获取利润;业务经营和管理粗放,技术简单落后,造成整个流通环节信息滞后、浪费严重、煤炭流通效率低下,并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也有少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创新供应链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优化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物流一体化整合,为客户提供集约、高效、环保的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众多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将竞争的焦点主要放在生产领域的资源扩张、降低成本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煤炭产品多年来也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再加上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滞后,因此,煤炭运销所涉及的两大物流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都缺乏基本的现代物流理念。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实践,都是从本部门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而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和现代大物流概念。因此往往把非生产领域的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采购、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到煤炭物流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框架内,所以尽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煤炭产供需企业均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企业竟争的焦点依然放在生产领域,或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消耗,挖掘“第一利润源泉”,或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高的利润。对非生产领域,如包括煤炭采购、运输、储存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却重视不够。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煤炭生产、消费或流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人赚取,因此,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专业物流服务。没有将煤炭物流看成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对煤炭物流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框架内。

(3)大多数企业物流管理方式粗放,物流M用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煤炭物流配送体系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临时计划多、急用料多,由于物流管理方式粗放,诸如对配送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路线规划不尽科学、车辆配载不够合理、配送车辆实行台班制管理等,加上煤炭物流市场较为混乱,不仅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如多次物流、颠倒物流、重复物流等,还导致了煤炭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4)企业物流装备水平较低,煤炭物流技术手段落后。煤炭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和网络,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建而不用,在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基本还没有展开,无法实现装卸、搬运、换装、承接等物流信息的即时传递与处理。

(5)物流环保观念淡薄,污染和耗损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目前仍采用高污染、高损耗、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使煤炭在运输、中转和送配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煤质下降等问题,不仅影响着生产、运输及消费环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社会资源和自然环境也产生严重的影响。

2 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现实的困境与问题分析

2.1 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缺乏原动力

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近年来,全国煤炭发送总量增长很快,但由于物流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壁垒,再加上缺乏全国性的交通运输、仓储管理、信息网络等总体规划,这使得国家未能有效地对煤炭物流产业进行宏观布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依然存在。煤炭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分成若干个部门,对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实行多元化的分散管理方式。其中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等。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具体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煤炭物流行业管理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2 物流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性

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采购行为不规范、层层设库,使材料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材料及产品多次中转运输,使许多煤炭企业额外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2.3 物流体系不配套,整体效益不佳

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撼动,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2.4 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手段还很落后

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考虑到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再投入较高,产生被动应用计算机管理物资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煤炭企业尽管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而由于对内部物流管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项目成功的不多。

2.5 成本核算欠标准,物流效益难体现

“物流冰山说”指明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入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2.6 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发展缺后劲

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缺乏面向社会物流煤炭企业物流领域、熟悉煤炭行业的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3 煤炭企业强化物流管理的对策思路

3.1 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树立服务质量思想

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高效的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煤炭企业应当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改变过去重生产营销、轻物流管理的倾向,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增强客户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指出,物流服务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煤炭物流企业必须把握客户需求的内容和特征,将物流服务融入到企业的物流系统当中去,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客户满意为目的。

3.2 加快物流体制改革,加强产业资源整合

推M煤炭产运销体制改革,加快煤炭企业横向重组,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以及物流市场的不统一,减少市场进入的壁垒;完善铁路煤运管理体制,组成铁路部门集路、站、运、港统筹一体的协调格局,实现各运输环节的高效衔接;鼓励煤炭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展开竞争,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

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实现规模经济。除了整合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外,还需要从供应链层面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动物流向社会化和物流一体化发展。

3.3 强化供应链管理,提供组织化程度

做为煤炭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全球统筹的管理理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晰。做为煤炭这种大宗的原材料产品,其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惊人的,怎样节约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问题。煤炭的运输一直以来就是瓶颈问题,无论市场情况是畅销还是滞销,能不能保持合理、畅通的运输渠道都至关重要。汽车运输费用高且运输量较小,铁路运输较迅捷、经济,但受大环境影响较大,单个企业没有较强的主动性,不易掌控。煤炭的下游企业主要是电厂、钢厂等,产品主要用于炼钢和发电供暖等,所以,能否建立自己的坑口电厂,自己消化部分煤炭,直接向外输送电能、热能,这样既省去了中间的运输环节,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也实现了增值;还有就是建立洗煤厂把原煤洗成精煤,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产品价值,同样的运输费用但运送的产品价值却不一样,变相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这应该是一种销售上的延迟,通过这种经营策略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地位。与上游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互惠协作关系,实行物资代储,供应商把其产品按通常消耗量放到煤炭企业仓库,免费保管,使用后结帐并按时向供应商反馈缺货资讯,及时补货。

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在企业外部,按照市场细化的要求,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

3.4 组建物流经营公司,独立运营物流业务

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将弱势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据统计,煤炭企业有80%以上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业务外包,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煤炭企业应改变原来“企业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将所有与运输有关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3.5 加快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

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毡憬莸奈锪鞣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配送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实现物流信息化。

3.6 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3.7 进行科学的采购分析,加强库存控制

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在采购分析时,首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的需求计划。其次需要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储备量。物流部门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计算出比较合理的交货周期和经济订购批量。

3.8 加快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形成高效配送体系

加快区域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建立与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流配送机制,充分利用和盘活已有的运力和仓储资源,选点设立配送、分拨中心,搞好煤炭集团内部物资的直达配送。

3.9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保证发展动力可持续

现代物流管理使人们对物料管理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水平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领导要在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明确煤炭企业各物流环节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煤炭企业内部的物流模式。为此,要加快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开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等,做好煤炭企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的同时,国家各项经济活动也有序的进行展开,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将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煤炭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物流运输也必将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必将为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动力和能源支撑。

参考文献:

[1] 卓伟林. 浅谈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J]. 经济研究导刊,2013(8):45-47.

[2] 樊贵香. 山西煤炭物流发展对策[J]. 科学之友,2009(10):129-130.

[3] 郭菲. 山西煤炭物流运输网络[J]. 物流科技,2010(12):105-108.

[4] 刘谦. 浅析中国煤炭物流系统网络结构及仓库选址优化[J]. 江苏商论,2009(5):115.

[5] 张文军,谢建林. 浅谈我国煤炭物流[J]. 中国储运,2008(4):96-97.

[6] 武云亮,黄少鹏. 我国煤炭物流网络体系优化及其政策建议[J]. 中国煤炭,2008(10):27-28.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in Malaysian SMEs: A Preliminary Findings[J]. Procedia CIRP, 2015,26:658-663.

[7] Thanki S, Govindan K, Thakkar J. An investigation on lean-green implementation practices in Indian SMEs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135:284-298.

[8] Rehman M A, Seth D, Shrivastava R L. Impact of green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on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in Indian context: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137:427-448.

[9] Zhu Q, Geng Y. Drivers and barriers of extended supply chain practices fo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mong Chinese manufacturer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40:6-12.

[10] Zhang B, Wang Z. Inter-firm collaborations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within industrial chains in China: practices, drivers and effects on firms' performances[J]. Energy Economics, 2014,42:115-131.

[11] Zhu Q, Sarkis J, Lai K. Confirmation of a measurement model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111(2):261-273.

[12] Diabat A, Govindan K. An analysis of the drivers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1,55(6):659-667.

[13] Wu G C, Ding J H, Chen P S. The effects of GSCM drivers and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on GSCM practices in Taiwan's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135(2):618-636.

[14] Hsu C C, Choon Tan K, Hanim Mohamad Zailani S, et al. Supply chain drivers that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itiative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13,33(6):656-688.

[15] Luthra S, Garg D, Haleem A. The impacts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mplemen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wards sustainabi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dian automobile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121:142-158.

[16] Scur G, Barbosa M 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Multiple case studies in the Brazilian home appliance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141:1293-1302.

[17] 史ィ崔源声,武夷山. 国外水泥工业低碳发展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 水泥,2011(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