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2 10:57:20
导语:在档案全流程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子归档
归档流程。勘测工程从初始登记到档案归档,经过了“任务受理外业作业内业处理多重质量监控工程归档(案卷整理)档案质量控制档案资源建库更新基本地形图数据库档案利用”流程。作业部门首先使用“勘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初始登记,获取任务号,纳入院项目管理流程;然后使用“城市勘测电子档案分发服务系统”,收集资料,利用已有成果,实施外业作业、内业处理,形成电子文件和纸质资料,经质量监控合格后提交用户,同时将原始记录等档案资料提交档案部门。档案人员接收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验收、鉴别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检查资料是否完备、内容是否一致及文件幅面、格式是否符合标准;合格的归档资料进行整理和立卷,根据工程信息配赋案卷信息,属案卷变更的任务用已有档案号,新案卷建立新归档信息;对完成案卷整理的档案实施质量控制,确保案卷和电子档案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成品纸质档案入库管理,电子档案进行数据入库;同步进入“城市勘测电子档案流程管理系统”,记录整个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分类。勘测工程档案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借阅、利用频率高。为提高工程档案的检索、使用效率,我们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勘测工程档案号编制规则。档案号由分类号、年度、任务号和分卷号四部分组成,中间以“.”号隔开,分类号描述工程档案类别,分为“E1”测绘工程档案、“E2”岩土工程档案和“E3”基础地理信息档案三大类;年度号表示任务受理年份;任务号以四位数值表示(不足四位者,前补零);分卷号即案卷的分卷代号。如,2001年的第78个地形图测量任务,其档案号为“E141.2001.0078.1”。
纸质归档。由于城市勘测档案的双套制归档要求,纸质资料归档仍是重要的档案工作之一,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归档范围主要包括技术设计书、利用资料、计算资料、成果表、点之记、变更记录表和成果图等。验收后,按传统方法整理、装订、编写页码、填写卷内文件目录表和备考表、登记卷内目录、编制案卷封面、装盒入库。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依据不同权限在“城市勘测电子档案流程管理系统”中同步填写工程信息、作业信息、案卷目录、管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等元数据,当然大部分信息可以从“勘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迁移过来,尽量减少手工录入工作量。
电子归档。电子归档除依纸质归档流程外,还有其特殊性。勘测工程电子文件归档的整理、验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完成,不仅要鉴定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更要保证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档案人员利用专门软件整理电子文件,生成工程信息文件,记录工程的任务和案卷信息,包括表示工程位置与范围的坐标和相关文件名称;然后将工程信息文件与工程任务文件夹整合在一起,按顺序、分任务案卷刻入光盘,存入库房,光盘的案卷编号根据刻录的工程档案号编制。归档电子文件再由专业人员导入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源库,从而为“城市勘测电子档案分发服务系统”构建资源数据,实现勘测工程电子档案的检索与分发利用。
归档质量控制
1. 归档常见问题
勘测工程档案验收和工程信息录入受到作业人员自身操作水平、作业习惯与经验的影响,人工操作自由度较大,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大多质量问题是由于数据录入不规范、不严谨造成的。通过质量控制的实践和分析,现罗列出勘测工程归档常出现的问题:
(1)归档资料不完整,作业部门提交的成果有缺漏。
(2)归档资料内容错误、缺漏,如资料中必须填写的内容没有填写或填写不完整。
(3)归档文件内容不一致,特别是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不一致(包括图形)。
(4)工程属性错误,主要是指整理电子文件时生成的工程信息文件中属性录入不合规范要求,有:①重复性录入,如出现多条相同工程记录;②必填属性缺漏或空白;③格式错误,如工程日期、档案总张数、坐标等出现非数字字符,档案号未按标准格式录入等;④逻辑性错误,即具有逻辑关系的属性间发生错误,如工程开始日期比结束日期晚,结束日期大于归档日期;⑤相关联的属性没有一致,主要是档案号与任务号中的年度、类别和流水号不相同。
(5)电子文件缺漏或错放,导致工程任务夹中电子文件与工程信息的记录不一致,出现缺漏、文件命名不统一等情况。
2. 质量检查机制
档案资料中心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一套较合理的质量检查机制,主要包括:
(1)完整性检查:检查作业部门提交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是否完备,有无缺漏,纸质资料检查由人工完成,电子文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
(2)准确性检查:检查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与工程任务相符,格式是否符合标准,检查方式与(1)相同。
(3)一致性检查:人机交互完成,主要是将纸质资料与电子文件进行一一比对,检查两者是否相同,特别是图纸和电子图的比较,需运用AutoCAD专业软件。
(4)电子档案属性规范性检查:检查工程信息文件各属性是否正确。利用“工程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自动完成,针对上述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重复性检查、格式检查、逻辑性检查和属性一致性检查等。
(5)电子文件一致性检查:检查相关电子文件是否和工程信息中罗列的电子文件名称一致,从而避免工程电子文件的缺漏或错放。同样由“工程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自动实现。
(6)数据库检查:将电子档案导入数据库后,利用数据库高级语言的聚类分析、字符串处理、数学和逻辑函数查询、统计出各种数据,从全库整体角度检查错误。这是一种高级的自动化检查机制,需要具有一定数据库管理基础的档案员完成。
3. 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的实现
针对勘测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和档案工作的流程,我们档案资料中心研发了“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档案质量的自动检查。“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是针对工程信息文件与电子工程文件夹整合模式,在VB.NET环境下开发,实现电子档案属性合法性和文件一致性检查。软件操作简单,指定工程信息文件和存储电子文件的工程文件夹,程序将自动读取信息文件中各工程项目,提取属性信息,检索相关电子文件,并按照“重复性检查格式规范检查逻辑性检查属性一致性检查电子文件一致性检查”步骤检查,同时以进度条动态显示检查进度。最后的检查结果直接显示在窗口结果栏中,也可导出保存。
该软件已检查了1999~2006年18000多个工程档案,查出错误约200个,检查错误率约为1.11%,使电子档案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结语
在规范档案工作流程的同时,我们将档案工作与生产管理同步规划,初步实现了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并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平台和实用的应用系统完成档案相关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
1. 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勘测电子档案的工作流程,通过基于网络的流程管理系统规范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并建立了奖惩机制。
一、开发电子流程管理系统,减少物理件传递
开发电子流程管理系统,辅助个贷业务流程创新,依个贷业务流程的特点及岗位设置,开发任务型的计算机系统,运用扫描等技术辅助创新。下面主要通过审批方式的转变说明情况。传统审批的方式是个人贷款客户资料的纸质件在各个岗位之间进行传递,通常称为“纸质件审批”模式,纸质件传递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经常会出现在某个环节积压时间过长的情况。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个贷业务中,开发相应的流程系统,这样就形成了与纸质件传递同步的电子流,每个人的任务一目了然,减少了积压和丢失客户贷款资料的可能性,这就是电子审批与纸质件审批并行的模式。其相应的流程系统开发整体思想就是将客户纸质资料的信息电子化。贷款受理工作人员将客户资料录入到个人贷款流程系统相应的界面,完成后提交,任务发送至贷款调查岗;调查后,相关人员登录个贷流程系统,录入调查信息并提交该笔贷款;贷款审批人登录个贷流程系统,在“待审批贷款”中就可以看到该笔贷款的电子信息,纸质件送来之后,进行审批作业;完成之后提交,后续岗位会看到任务及电子信息。更进一步,贷款调查人员调查结束后,将纸质件信息与录入个贷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核对,营销受理及贷款调查岗对客户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并且将贷款资料扫描并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中,扫描技术就是用扫描仪器将纸质材料转换成电子档,一旦上传,专职贷款审批人就可以看到并据此审批,并签署审批意见。最终审批通过后,纸质贷款资料、电子流程信息直接转到贷款发放岗或者是抵押办理岗。通俗的说该种模式叫做“无纸化”审批。该种审批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审批人不用等纸质件送过来就能审批了;另一方面,如果审批意见要求补充资料或者是增加借款人、首付款等需要二次审批的件,则减少其物理件(纸质件)往返传递的程序,纸质件往返传递最为耗时。由上述的分析,个贷审批经历了“纸质件”、“纸质件与电子流并行”、“无纸化”3种模式,可以看出,只有开发相应的程序,计算机辅助才能做到审批模式的变更,从而提高信贷审批的效率。“无纸化”审批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业务流程创新。
二、建立收入支出比客户信用评价模型
收集个人贷款客户的信息,内容有:财务状况,如客户家庭收入情况、支出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收入支出比等;诚信,即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资格、资历、从业状况、教育情况等信息;家庭及保障情况,婚姻状况、医保情况、商业保险等;贷款基本情况,首付款比率、贷款期限及金额、贷款类型、担保方式等。将这些因素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自变量,选取银行历史个人贷款客户数据信息,运用SAS等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众多的自变量中选择与是否违约(因变量)最为相关的自变量,进而确定各自变量的系数,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修正,至此自动审批模型建立完毕。计算机辅助将该模型嵌入到个人贷款电子业务流程中,贷款调查人完成调查,录入客户贷款信息之后,自动将贷款任务发送至虚拟的“信贷审批人”,这个“信贷审批人”就是收入支出比客户信用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违约率,对于低于一定违约可能性预测值的客户,贷款自动审批通过,无须进行人工审批,对于计算机系统自动审批通过的个人贷款客户,可直接进入落实担保环节或者是“贷款发放”(信用免担保情况才可直接进入贷款发放环节)。这样可节约大量时间及工作量,由于开发并应用了该模型,在信贷实务中,客户进入银行申请贷款到最终贷款发放,全流程最短可在24小时完成。建立收入支出比客户信用评价模型,自动审批贷款这种业务流程创新,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应用数理统计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开发贷后管理程序,实施集约化经营
计算机辅助个人贷款贷后管理创新,主要在于如何节约业务量和提升效率。举个创新的例子:笔者从事贷后管理及催收工作,客户发生拖欠,本人就一户一户打电话,最多时一个月要打400户电话,而对于客户在扣款日之前,其账户上的资金余额是否够扣除,则无能为力。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创新后,每个月就不需要打电话。创新的思路:开发一套程序,在每月的扣款日前2天,将当月的客户应还款额和客户存折(签约自动扣款账户)上活期资金余额进行比较,如果客户账上的钱不够,则自动向客户的手机发送“账户余额不足”提醒。编程时主要是运用“比较”函数。当客户发生拖欠时,系统则自动发送催收短信。通过这种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大量节约催收人员时间。再举个例子:个人贷款档案管理极为繁琐,档案的归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2次甚至多次;档案的查阅、借出等耗时费力。电子档案创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次或者是多次归档(比如催收报告、检查报告归档),可以直接电子归档;同时外部检查、内部审计可以直接调阅电子档案,可大幅提高效率。电子档案牵涉到影像技术应用,主要由专业的外包公司进行扫描,将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档,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将电子档案数据库与个人贷款流程系统关联起来,使用户通过个人贷款流程系统查阅电子档案。
1 概念界定
1.1 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用户筛选决策的积极资讯。“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1.2 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的英文翻译是“Big Data”,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核心的资产,对各行业传统业务模式形成挑战,如果不能运用大数据理解用户需要并高效分析作出判断,将对事业发展、行业决策、业务流程形成巨大的阻碍力量。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而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这种类型的多样性也让数据被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除了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价值密度低(Value)。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成为目前大数据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难题。四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速度和效率就是行业的生命。
1.3 电子档案的概念。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档案是具备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特征的数据集合。
1.4 电子档案的建设目标。一是以电子影像技术为支撑,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进行管理。二是把应用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凭证化处理后,形成电子档案,将电子信息从应用系统中独立出来,形成与应用无关的、不可更改的、能够直接阅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档。一言概之,就是实现纸质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和电子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1.5 电子档案建设环境的功能设计。理想中的电子档案环境应是为各类档案提供统一的形成、积累、捕获、迁移、鉴定、管理、归档、查询、加载、展现、应用的平台。
1.5.1 统一电子档案入口。能够以影像技术、条形码技术、版式电子数据文件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对不同介质、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标准化封装处理,转化为统一的入口文件,并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1.5.2 对采集的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采用流程化方式对登记、归档、整理、移交、接收、保管、迁移、鉴定销毁、查询借阅、备份恢复等覆盖案卷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并能够实现对流程的后台日志进行记录查询等操作,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
1.5.3 系统应提供对档案流程的自定义。使用产品化的流程管理工具,实现流程的可维护性。流程管理工具应满足自定义需求。当电子档案流程变化时,档案员能够自行通过平台增加、删除或修改流程。并能够根据业务需要,为每个环节设置分配不同的业务角色,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满足各类业务档案管理流程不同的需要。
1.5.4 能够功能拓展满足新业务加载需求。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搭建好后,并在其上加载常规档案管理业务(如,以卷为单位的文书档案和以件为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块),实现所有的操作人员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对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管理。该平台应支持多类别档案的业务加载,档案员根据新增工作需求,能够使用平台提供的工具,自行实现其他门类电子档案(如,专题档案、业务档案)的添加及修改,能将非通用文件格式的图像电子文件转换成通用格式,或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并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
1.5.5 实现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规范的制度、工作程序、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安全保密规定和防范对策是必要条件。一方面,应用支撑环境能够通过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等先进技术保证电子档案的凭证性、依据性和法律价值。另一方面,要保证电子档案封装、传输过程,整理、归档过程,保管和利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实现对电子档案安全级别的划分和标志,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和权限进行访问控制。从电子文件形成开始全流程对所有处理操作环节进行登记记录,保证处理过程透明公开合规。
1.5.6 实现灵活放权、方便管理。系统能够采用CA和数据加密技术实现用户对数据访问的身份控制。权限体系能够适应档案系统不同的程度、不同的保管期限划定、不同的阅读人群,适应不同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权限的分级管理、共享使用、分组共享、分别配置和临时发放等。安全可靠、适时记录的操作日志将是灵活放权的技术保障。
2 电子档案建设的政策依据
2013年5月,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13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专项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电子阅览室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逐步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
2012年12月25日,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科技的驱动力。各级档案馆、室都要把数字化作为主要业务,以数字化为龙头,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从2013年开始搭建全国开放档案与政府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今后每年,每个省级副省级市档案馆要上传2万件以上的开放档案全文。
河南省档案局要求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加快数字化进程,省档案馆每年完成70万、各省辖市档案馆完成40万页,各县(市、区)档案馆每年完成6万页的数字化扫描任务,到2020年实现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总量比2012年翻两番的目标,同时抓好新增档案的双载体接收。
在“宽带中国”的信息战略引导和“大数据”扑面而来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和载体支撑。如何顺势而上、乘势而为,考验着档案事业的领导者、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执行力。良好的环境如何创造一流业绩,如何在国家支持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契机中完成档案信息化的加速度发展?是各级档案工作者不可掉以轻心的重大课题。
3 电子档案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建立以服务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宽带中国”的部署实施中,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及时协调解决档案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与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沟通,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到本地、本部门电子政务和民生信息化建设中,新技术研发、新成果推广尽快应用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努力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新突破和新发展,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2 加大档案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按照国家档案局、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向财政部门反映,要求落实有关资金扶持政策,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按照信息化目标考核要求,出台政策,强力推进,为档案信息化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3.3 严格信息化体系建设质量标准。建立各级数字档案馆(室)与信息安全综合管控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监管、通报、防控一体化。按照公安部有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工作的要求,严格执行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标,启用测评软件,完善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制订各级各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应急预案,实施模拟演练,确保档案信息化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制定配套规章、标准,尽快出台《数字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做好电子档案接收与保存的试点工作。
3.4 了解“大数据”动态,跟进“大数据”脚步,用处理“大数据”的技术视野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广泛的信息应用改变了各行各业决策的速率和准确率。大数据时代不仅数据量大,更新迅速,使用更具随机性,数据结构异常复杂,80%以上都是诸如文本、视频、音频、邮件、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格式之间互不兼容,给数据的提取、分析、应用带来很多困难。
关键词:稽核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公司治理
在大数据环境下,现代企业业务不断创新,企业之间的结合不断拓宽,监管当局对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也不断深化,这些对稽核管理第三道防线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课题,急需加强稽核工作的信息处理手段。但目前企业稽核工作信息统筹度较弱,信息化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统筹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信息割裂问题,以稽核信息管理带动企业信息统筹管理。
1现代企业信息数据源研究
目前现代企业面临海量信息数据,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又包括管理信息、业务信息、客户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外部信息又包括行业信息、金融信息等。这些海量信息资源需要实现共享,并进行合理配置、合理调整、合理分析、合理整合,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而稽核工作恰恰是一项需要搜集广泛信息源,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咨询建议的信息利用工程。稽核部门需要获取全方位的信息,这就要求稽核人员掌握管理库数据信息的典型特征、实质内容、具体构造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稽核人员既要抓住趋势的发展也要关注信息的实时更新,并按照稽核档案管理和数据时效的相关规定,经过信息的间接替换、全面覆盖、直接删除等过程,实现快速排除无效信息和解除多余信息的滋扰。因而,创建以信息带头的稽核运作程序,可以实现对编制稽核规划、安排稽核资源、监察稽核流程、评价稽核成果等一系列稽核运作信息化管理,实施自动化的统筹调配,并且为了实现能精准地抓住风险点,就必须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全面掌握、高效处理与深入挖掘。
2现代企业信息统一管理机制研究
企业信息比较零散,信息散落在公司各个部门、人员,使得各部门在进行业务分析、管理分析时还需要另行搜集和利用,为实现信息统一的搜集、利用、共享,需要研究建立信息统一管理机制。信息统一管理机制可以包括信息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信息调研制度与信息联络员制度、建立信息审核制度、明确信息工作载体、规范信息的内容和要求、完善信息工作的考核机制。第一,信息组织管理机制,明确信息统一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主责部门,明确主责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信息统一管理办法。第二,规范信息的内容和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包括按照信息密级分类、信息内容分类、信息收集负责部门分类等。第三,信息调研制度,明确各类信息的来源渠道和获取途径。第四,信息联络员制度,明确各类信息搜集的责任人和相应职责。第五,信息审核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审核程序,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要求。第六,信息共享载体,鉴于公司内外网分离基本完成,可以借助网络形成信息共享平台,将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定时更新文件夹。第七,完善信息工作考核机制,将信息工作管理纳入年初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每年可以评比优秀信息管理员。
3现代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全流程
管理实践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以全流程为抓手,实施信息管理、审批管理、记录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比如,现代企业可以将招投标管理全流程纳入到办公协同系统中进行审批,并要求在每一个环节加载文件记录,一方面加强权限审批管理,另一方面实现招投标信息的共享和统筹,实现信息快速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全流程管理的思路如果可以推广至各项业务与管理活动,公司的信息统筹基本可以实现。
4搭建现代企业大数据稽核平台研究
现代企业可以设立具有统一特征的结构化数据库以及形式多种多样的非结构化信息库,消除原有稽核业务模块间存在的障碍,再跟随业务发展的脚步,逐步扩大数据信息资源的范围,通过“打标签”的方式将非结构化信息标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高效管理和迅速获取。在设立稽核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稽核咨询监督服务。以应用平台为前提条件,针对专门项目设立智能化实时监察系统、信息化数据分析体系,以便发挥将其作为技术工具与体系支撑来实现连续性审计、数据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作用。当然,大数据稽核平台也必须具有对各类信息资源的获取的效率性、管理的完备性、信息的透明共享性等功能。其中,针对稽核应用模块要达到的目标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动态和智能分析,针对稽核管理模块主要做到审计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审计成果充分共享。
5稽核信息管理应用模型的建立结合
现阶段企业稽核管理工作,研究国内外稽核信息技术,我们认为稽核信息管理应用模型应该包括四类模块:稽核规划与计划编制模块、稽核资源安排模块、稽核数据分析模块、稽核流程检查模块、稽核成果评价与共享模块。
5.1稽核规划与计划管理模块稽核项目库或者是全领域稽核目录。该项目库应当覆盖全面,包括稽核重点以及确定重点的标准、稽核周期、稽核实施历史、稽核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跟踪、关键性风险标志和风险性质、特别记录和备忘。稽核计划与时间安排。该模块用以安排稽核工作的年度计划、单项稽核项目的工作方案以及时间安排,具备稽核工作日程管理功能。
5.2稽核资源安排模块人事数据库与技能库。用以规划和安排稽核人员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培训和经历,可以了解员工中的薄弱环节,并可根据员工的专业技能分配稽核项目。稽核参考资料库。参考资料库以电子格式储存,适用于本地方式、便携方式和远程方式访问查询。信息资源包括相关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的资料等公司内外部有效信息。同时,可以收集国内外金融风险情况和稽核查处案例,提供参考和借鉴。
5.3稽核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处理。采集整理公司系统各类数据资料,对现场、非现场取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和衡量,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产风险状况。稽核监督指标。存储、管理利率、限额、资产负债比例、风险资产评价标准和央行、银监局的各种量化监督指标,建立各种数据监控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
5.4稽核流程监察模块项目管理跟踪。该模块用于对稽核计划与安排的反馈,报告和记录稽核计划的任何变动,并确定后续效果。现场稽核工作跟踪。引导现场稽核操作,掌握稽核工作进度。稽核整改跟踪。该模块用于记录稽核整改事项内容、整改计划、持续跟踪情况,便于责任部门(个人)使用、后督管理部门统计分析、经营层管理的资料文件。
5.5稽核成果评价与共享模块结果与建议跟踪。用以评价稽核建议实现整改后,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改善,经济性、效益性及其他方面是否有明显改善,可以作为稽核服务带来的益处向公司治理层反馈。客户满意度评价。即客户反映数据库,可以了解稽核对象对稽核工作的认知与看法,评估稽核工作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稽核部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稽核文档管理。处理和查询稽核报告、报表、方案、档案、取证资料等文件。
6现代企业稽核信息管理的实施效果
一是建立起多模块协同的一体化稽核后督管理体系。通过稽核模块信息化的主动运维实践,实现财务、业务运营信息系统等系统多模块协同,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第三道防线的后督管理流程,提升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信息管理效率。二是搭建起统一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统一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可以解决信息分散、重复建设、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充分满足现代企业对数据信息领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监控,信息管理技术平台有力地加强了信息管理的协同操作与协同维护,实现了银行账户、业务等数据信息的集中化管理控制。三是创新稽核信息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大数据稽核管理统筹,达到现代企业资源信息汇总,实现各条线的信息缺陷可视化判断,并通过稽核定制服务提供各条线顾问咨询,完善稽核信息咨询服务渠道。
参考文献:
[1]王肖宁.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对企业财务稽核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240.
[2]关晓丽.浅议财务稽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6(10):57.
[3]丁斯伟.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稽核管控系统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6(5):50-51.
[4]李登连.财务稽核在企业内部的应用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12):140-142.
[5]王刚,李宗祥.集团信息化环境下的智能财务稽核初探[J].财务与会计,2014(11):59-61.
[6]何显祥.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在线稽核实践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4(6):60-61.
[7]何显祥.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在线稽核实践[J].财会学习,2014(5):67-69.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 ITIL 运维管理
截至2013年底池州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入智能电表146665只,集中器设备1091只,采集器28329只,智能专变负控终端986只。随着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深入建设实施,如何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做好建设期转向运维期的交接工作,理清“建转运”环节的盲区,实现采集运维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为采集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是供电公司运维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系统日常运维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运维流程缺乏监控机制,故障排查不及时、消缺力度差,影响采集成功率及系统功能模块应用。
二是缺少有效分析管理工具,对采集系统的量化分析仅能通过系统Web界面监控历史数据,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差;对采集终端设备潜在故障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使得运维分析人员无法全面掌握系统问题,只能在故障发生后进行被动式的救火工作。
三是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问题收集和整理机制,各营业区域采集运维人员排查故障时,没有及时分析并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提出相关建议,导致后期运维重复工作,浪费大量宝贵时间。
本文依据ITIL运维管理的核心思想,通过引用ITIL服务运维最佳实践理念,建立以统一的采集设备基础资料库为基础,以处理事件为纽带,以工单流程为核心,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工作的可监视、可控性和准确性,确保运维人员从业务角度快速有效地定位及解决采集故障,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
1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流程设计
基于ITIL的采集运维工作模式中,流程管理是ITIL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将所有采集系统的日常运维操作全部流程化,通过自动化工具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跟踪,以推动和优化每个业务流程的执行。
流程设计坚持以主站监控为核心,建立终端设备、计量装置异常处理调度指挥体系,树立监控中心的调度指挥权威,保障调度指挥体系的正常运转。运维流程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等相关管理流程。运维过程基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应急管理机制,防止事故突然发生;建立流程化、清晰化的业务流程,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保障日常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清晰化,使支持服务的信息更为完整和有效,实现知识积累和管理。同时运维流程设计还需要建立设备基础资料库构建运维流程的数据基础。
1.1 设备基础资料库设计
建立采集终端设备设备运行及维修数据档案,对设备的使用、维修等各种参数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设备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构建设备信息化管理。对采集设备日常管理活动有效地进行记录、反映、统计和分析,实时记录新投运、变更、修改、报废采集终端设备(集中器、智能专变负控终端)资料,保持现场与机内一致。通过建立实时更新的设备基础信息资料,便于现场运维人员查找、定位设备位置、台区信息。技术上采用了Oracle 11G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构建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图如图1。
1.2 采集运维流程设计
在对现有运维工作机制的认真分析基础上,对采集运维相关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采集外勤和采集主站监控的工作业务流程、岗位标准。采集外勤人员负责终端设备安装、调试,采集主站监控人员统一负责用户计量装置流程与采集系统流程的监控操作。通过引入ITIL服务支持管理架构模型,设计采集运维管理流程以实现采集服务管理工作反馈闭环。
流程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及变更管理三部分,其中事件管理与问题管理针对事件提供支持服务管理流程。事件管理提供应急措施对事件的临时修复提供支持管理,但不负责解决事件。问题管理注重确定并消除引起事件和问题的深层原因。事件管理的目标是采取任何可能的方法,包括一个应急措施来快速地解决事件;对一些仍处于待解决状态的事件来说,对相关问题的调查可解决这些事件。事故管理流程“治标”,问题管理致力于“治本”,最终达到规范业务流程,形成良性闭环反馈机制,进而形成问题知识库。采集相关ITIL服务模式采集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1)事件管理。实现尽快解决出现的事件,保持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如发现规模性采集终端设备故障,实施快速响应故障服务请求,及时就采集故障事件的优先级进行分类,按规范记录事件,分析、诊断并监控结束事件,并进行定期服务流程回顾。对于优先级为紧急及以上的事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当时间处理超过预期时限,将自动通知处理人员和相应管理层,以引起相关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参与。事件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2)问题管理。收集采集运维过程中诊断处理的问题案例,查明事故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和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施主动问题管理,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事故产生的问题,将由设备故障、通信链路错误引起的事故和问题对业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问题管理流程如图4所示。
(3)变更管理。完整记录所有的终端设备变更资源,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归类、批准并提交;安排变更进度并进行测试,对实施后的变更进行评审。记录因故障处理引起的设备变更情况及对采集系统定期巡检的所有情况。变更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4) 配置管理。建立配置管理数据库,完整记录采集设备资产的基本情况和所属情况,记录所有在采集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软件的定期更新版本,系统的维护经验和实施技巧,各类文档资料),记录一段时期内各类技术变更情况,记录所有设备供应商的基本资料(包括技术人员、联系方式等),记录各类与采集系统相关的规定、制度。对配置数据库中各类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校验。
2 采集运维管理流程实施
依据基于ITIL设计的运维管理流程,池州供电公司建设了用电采集系统故障综合分析运维平台,系统包括四个平台和一个核心系统,分别为数据展现平台、故障分析处理、故障工单管理、流程管理平台以及配置数据库管理核心系统。
2.1 系统实施
其中数据展现平台用于实现需求中的统一门户、统一报表等功能,系统界面如图6所示。
采集设备故障分析平台通过与用电信息采集接口,获取用电侧故障智能采集设备,准确定位采集设备故障的终端、电表的故障类型、终端、电表名称、地址、资产号等相关信息。系统界面如图7所示。
工单管理平台实现工单的新建及工单执行全流程的跟踪管理,典型界面如图8所示。
2.2 实施效果
通过建立基于ITIL 的采集运维中心工作模式,公司建立了采集服务支持的流程管理体系,将人员、流程、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操作规范和制度体系的保障,采集运维服务得以有效提供,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明显提高。系统实施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工单流程全过程监控。(2)采集故障监控预警分析。(3)采集系统考核指标稳步提升。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池州供电公司系统运维流程中的需求特定及存在的不足,结合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的管理思路,设计了基于ITIL服务为核心的用电信息采集运维管理流程并通过建设用电采集系统故障综合分析运维平台将运维管理流程投入实际应用,为公司营销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后续考虑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各类采集器、集中器的潜在故障分析与快速诊断,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甘雯.基于ITIL的集中化IT运维管理流程设计与实践[J].广西通信技术, 2012.
[2]张晨曦,王晓东,许乐.一种基于ITIL的IT运维中心模型设计 [J].微计算机信息,2009 .
[3]周永伟.基于ITIL的网络运维流程的改进研究 [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 (10) .
[4]祝唯微,杨波.ITIL在信息化运维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J]. 电力信息化,2011.
业务内勤需要根据业务拓展情况及市场行情,负责业务经营数据分析,助力业务更好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业务内勤的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业务内勤的职责1负责部门业务会议记录,考核记录汇总,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及部门内部制度的起草;
2.负责销售订单、销售退货单和网采订单的录入;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
业务内勤的职责21、招标文件资料整理,合同文本制作等;
2、业务部销售数据统计与分析;
3、办公室内其他内勤工作
业务内勤的职责31.根据业务合同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并做好工作进度记录;
2.负责保证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的执行通畅;
3.有制作标书和销售相关经验;
4 根据业务合同付款要求及时提醒经理、主管及专员催收款项;
5.负责公司网站、公众号的更新及维护工作;
6.相关业务工作文件收发及存档;
7.参与公司会议策划、通知、现场维护及记录工作;
8.负责发票的开具及邮寄;
9.做好公司的宣传工作并作好相关记录;
10.认真执行经理及主管交代的各项工作。
业务内勤的职责41、业务合同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报价、合同签订、货物交付沟通、送货单据整理、结算、请款及所有资料归档整理。
)
2、协助财务部门做应收款管理;
3、客户日常关系维护;
4、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业务内勤的职责51、按小组制对接不同业务部的资源需求,开具销售订单,并进行数量、价格、运费等订单信息核对;
2、销售订单的审批与结算,并将相关数据制成台账,定期上交审核;
3、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业务内勤的职责61,负责和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2,与合作保险公司对账和结账,系统核销;
3,签订渠道产品协议并整理归档,协助办理新开设银保渠道各项流程事务;
4,配合渠道需要,开展各类业务推动活动,提交会务及活动提交预算审批,并配合活动实施完成;
业务内勤的职责71.订单录入,跟进后台操作;
公司客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现金管理客户、公司无贷户和电子银行客户客户。全年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账户为基础,抓大不放小,“稳住大客户,努力转变小客户,拓展新客户”的策略,制定详营销计划,在全公司系列的媒体宣传、网点销售、大型产品推介会、客户上门推介、组织投标和营销活动等,持续的市场推广攻势。
现金管理市场领先地位。分层次、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努力产品的客户价值。要抓客户市场,现金管理的品牌效应。各行部要对辖区内客户、行业大户、集团客户调查,分析其经营特点、模式,设计的现金管理方案,营销。对现金管理存量客户挖掘深层次的需求,解决的问题,客户度。今年新增现金管理客户185200户。
开发公司无贷户市场。中小企业无贷户,这我行的基础客户,并为资产、中间发展来源。在去年中小企业“弘业结算”主题营销活动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化营销,营销。要全公司的公司无贷户市场营销在量上增长,并注重质量;要优化结构,优质客户比重,降低筹资成本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要抓好公司无贷户的开户营销,努力市场占比。要对公司无贷户管理,分析其结算特点,全产品营销,我行的结算市场份额。XX年要努力新开对公结算账户358001户,结算账户净增长272430户。
系统大户的营销工作。全市还有镇区财政所未在我行开户的现状,调用资源营销,开花。并借势向各镇区分支机构展开营销攻势,更大的存款份额。对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世界10强、纳税前8000名、进出口前7334强”等10多户客户挂牌认购工作,锁定他行客户,攻关。
(二)服务渠道管理,“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
客户资源是全公司至关的资源,对公客户是全公司的优质客户和潜力客户,要对公视图系统,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要建设好三个渠道:
要总行要求“二级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配置3名客户经理;每个对公网点(含综合网点)应当发展情况配备1名客户经理,客户资源的网点应增配,”起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物理网点的建设。,对公结算品种多样,公司管理模式的差异,对公客户最常用的仍然是柜面服务渠道。我行要网点建设,在贵宾理财中心改造中要考虑对公客户的需要,客户的需求。各行部要制定详细的网点对公营销指南,同网点业态对公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等。
要拓展电子银行渠道,离柜占比。今年,电子银行在“跑马圈地”市场占比的,还要“精耕细作”,拓展有层次的客户。各行部应与分公司下发的客户清单,有侧重、有地营销工作,要在优质客户市场上占据优势。客户服务与深度营销工作。企业客户电子银行台账,并以此客户支持和服务的依据,为客户解决在使用我行电子银行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将电子银行新产品推荐给客户,“动户率”和客户使用率。
“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要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理念,梳理制度,整合流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产品创新,服务,问题,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全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产品创新步伐,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
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产品,承担着产品创新、与管理的责任营销支持系统建设。总行全公司法人客户营销、企业级客户信息管理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三大核心系统的推广工作,为实施科学的营销管理技术手段。
结算产品创新机制。要产品经理制,各行配备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要收集、研发产品的主要承担者。信息反馈机制。各行部将客户需求汇总后报送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分公司组织行、行产品创新研讨会,解决客户的问题。
财智账户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今年要实施结算与现金管理品牌策略,以“财智账户”为核心,在品牌下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要对新开发的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品牌设计,制定的品牌策略,纳入到品牌体系中。财智账户品牌的推广,品牌,品牌力。
发展方存管。抓住多银行方存管的机遇,银证占比,我行电子银行快捷的优势,
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各行部要对产品需求的采集和新产品推广应用的组织管理,职责,考核,触角、反应灵敏的市场需求反馈网络和任务、激励的新产品推广机制,市场响应能力,真正使投放的新产品能够尽快占领市场、盈利。今年将推出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客户短信通知、金融服务证书、全国自动清算系统等新产品。
(四)抓好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加紧培养人才
要人员管理,实施日常工作规范,制定准则,和工作日志制度、客户档案制度、走访客户制度信息反馈制度。
培训。今年分公司将组织结算和现金管理、电子银行培训和营销技能培训,尝试多样化的培训,基层培训,受训人员范围,努力人员素质,以现代商业银行市场竞争需求。
隐性风险贷款往往被商业银行所忽视,一方面是因为在贷款质量分类中隐性风险被划为正常类,因为一个“隐”字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能够按时隐性风险贷款转变成显性的风险贷款,需要一定的量变积累,因为长期性而被忽视。在对隐性风险贷款的研究中,其产生原因是首先需要研究的对象。
(一)政策调整因素
我国的政体特点决定了,政策因素对隐性风险贷款的形成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诸多政策敏感性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商业银行为顺应经济发展的大形势,把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节能减排等地方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而产业政策调整前的一大批原来有市场、有盈利的企业成为禁止发展和贷款的对象,商业银行先前注入了信贷资金,退出过于集中、速度过于快,会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直接增大信贷资金的风险。
(二)经营变化因素
当前很多企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更高的利润增幅、更大的企业规模应当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盲目的扩张和超能力负债经营,一旦遇到问题,很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条的断裂。此外,如果投资缺乏考证,对行业不熟悉,对风险的认识不明确,很容易出现跟风式的表面繁荣,一旦业务发展过程中周转资金不足,风险的释放必然造成银行承担损失的可能性增加。
(三)环境变动因素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原本明显的在经济周期变得扑朔迷离,上升阶段、下行阶段分解不再明显,一旦出现供销环节出现问题,资金周转不畅,那么,亏损、破产情况就会大范围出现。而经济周期的不稳定性又制约着地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周期的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融资客户的风险转嫁。
(四)自身管理因素
有的企业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水平低,甚至有仍然采用家族式管理体制的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均有较大差距,此外技术因素、人才因素、开发能力因素、应对市场因素等等很多方面,如果不适应市场,就会造成竞争力的下降,市场份额的丧失都可能会造成银行先前所投放的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
二、管理转型的对策及建议
信贷业务需要商业银行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并在风险管理中获得收益,不断提升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加快实现从显性风险贷款管理向隐性风险贷款管理转型,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一)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对信用度高、综合回报率高且未用足授信的优质客户,完善发放手续,尽快投放到位;对第一还款来源充足、第二还款来源有保证的中小企业要积极营销,争取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拓展上取得较好的成效;对网点实行分类指导,明确营销重点,落实营销责任,同时做好重点客户的跟踪营销,对存量客户进行排队分析,确定重点支持类客户名单,通过增加授信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培养一批忠诚客户。
(二)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隐性风险贷款识别的评估、信息传导、奖罚等机制,实现对隐性风险贷款从识别、控制、处置等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加强信贷检查体系建设。要探索现场检查技术分析工具和手段,增强信贷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检查与大客户风险管理相结合,检查与全流程违规积分管理办法执行相结合,检查与潜在风险性贷款压降相结合,防止隐性贷款风险。三是要尽快构建客户分层管理体系。建立大型、重点客户由一级分行直接营销管理,二级分行辅助管理;中型、一般客户由二级分行直接营销管理的分层次管理模式,以提高对不同类型客户的隐性风险贷款防控的针对性。
(三)健全监测分析体系
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推动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内部应将贷款过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将各环节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并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这些环节主要包括: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等。通过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贷款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质量,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建立风险转化机制
在现有管理机制和营销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再用"吃一堑,长一智"的思维定式来解决,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前瞻性做好隐性风险贷款防范工作显得事在必行。可由银行和借款企业及其担保企业分别向保险公司办理资金和财产保险,对贷款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按投保情况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实现风险转移。也可以采取份额分散、对象分散、期限分散、行业分散等方式,建立风险分散机制。避免因个别行业的大起大落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五)突出风险防控重点
完善风险识别监测分析机制。要加强对客户的监测分析,做好重点客户的风险监控工作,实行贷款大户风险监控负责人制度,建立健全大户突发性风险应急防御机制,切实防范大户隐性风险。一是对多家银行融资,特别是近年来融资额骤增的企业,切实防范他行资金抽逃、企业“猝死”的风险。二是高度关注企业实力、法人行为,防范企业多元经营、主业不主、参与民间融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切实防范企业法人参赌及其他不良行为形成的道德风险。三是高度关注关联企业联保、互保问题,警惕一家企业倒下带来的连锁反应风险。四是对行业、客户、产品以及押品价值进行仔细分析,切实防范形势变化较为敏感的纺织、化工行业、动产质押物价值变动等风险,做到心中有数,预防在先,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应对看到,目前商业银行“重贷前、轻贷后”的重贷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必须强调加强贷后管理,有助于提升信贷管理质量。加强贷后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强调动态监测以及对贷款账户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信贷操作管理和风险防范。将目前实施的放款后作业监督管理前移为放款前的信贷操作集中监督,信贷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放款前提条件核准、担保核实、借款合同及相关协议审核、信贷资金监督支付等信贷业务操作职责,逐步建立贷款前提条件审核、贷款监督支付、信贷档案管理等新型信贷作业监督体系。
关键词:流量检定;信息系统;检定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8.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Harbour Flowmeter Tes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Use
Wang Xiaogang
(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Dongying257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yellow-blue" strategy,the construction of Dongying Gangyou port,on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arge-diameter flow,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raffic management testing statio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flowmeter test information system" to achieve a flow meter test data acquisition,data processing reports and certificates issued,management approval and issuance of reports to the inspected unit inquiry so the whole process and network management. Establishment of flowmeter test data,certificat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for oi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marketing management provides real-time information,test data,the efficient use of services.
Keywords:Flow test;Information system;Test data management
一、系统需求
现在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海港原油储运、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精准的计量,其中流量设备――大口径流量计的准确度与精度至关重要。流量检定站成立于1995年,十几年的流量计检定业务信息量大而繁杂,都是用纸质档案保存,而有些信息需要及时的查询和统计。然而,建站以来所有的工作基本上使用最原始的电脑word与excel打印,不能及时查询所有的信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根据通过流程管理,各司其职,建立标准的流量检定管理信息系统。
二、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标。通过对现在日常工作的调研,优化检定流程,做好需求分析,采用Java SeverPage构建,设计最适合的信息管理软件,使系统一方面能很好地实现部门管理、各分站共享流量检定信息、报告管理,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地实现系统管人、流程管事和内部控制管理。
(二)功能子系统设计。根据用户对象的不同,按照分工的区别,首先从流量检定样品接收入手,设计天然气、原油、质量式、容积式等专业流量检定业务的子功能模块。
子模块功能介绍(以天然气表检定业务流程为例):接收样品=》维修及检定情况管理=》原始记录管理=》证书审核=》证书批准=》证书打印盖章、分发=》统计结算管理=》归档。
1.接收样品模块:管理流量器具收样单的有关信息,根据不同流量器具的类别分别自动生成编制证书号码和接收单号码,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运转、查询。收单号码和证书号码系统自动生成,这一环节不能进行修改;2.维修及检定情况管理模块:具体检定室根据收样单的编号提取相关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接收单的编号对检定工作进行调配。检定员对流量器具进行正常检测;检定员根据流量器具的损耗情况、检定方法、维修调试结果进行填报,为检定数据处理提供依据;3.原始记录管理:检定人员按照标准规定的检定方法,得出实际检定结论,并将最终检定数据录入系统内,系统将自动处理数据、形成检定证书,并根据流程提交检定负责人进行审核;4.证书审核:检定业务负责人按照原始数据对原始记录、证书进行审核,如通过审核,则签上电子签名,提交技术负责人批准;5.证书批准:技术负责人根据检定方法、原始记录对证书进行全面审核,如审核通过,则签名,发送到打印室打印盖章,不通过则签署意见,退回到原始记录管理;6.证书查询打印、分发:对批准通过的报告、证书进行打印盖章后发送给送检单位,还可以通过多种报告检索方式对打印过的报告、证书进行查询、汇总;7.统计结算管理:通过本模块可以管理检定完毕后的流量器具的相关费用等信息;8.归档:对所有证书与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其次根据管理部门的需要,设计对各交接站所的重点流量器具的监控管理及统计汇总功能。流量计检定监督管理:流量计检定统计台帐=》流量计接收统计台帐=》检定证书查询=》到期仪器查询统计=》新表合格率统计查询。
1.流量计检定统计汇总:监督管理部门对所有流量计检定统计台帐信息进行查询、汇总统计。包括:流量器具编号、送检单位、检定日期、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精度等级,检定结果等信息。2.接收统计台帐查询汇总:实现对所有流量计收发信息进行查询,管理部门可以了解检定站的工作动态。3.检定证书查询:提供对所有流量计检定结果信息的检索查询;包括原始记录和报告。4.到期仪器查询统计:查询各受检单位全部的即将到期和超期运行流量计统计汇总信息情况;可以迅速直观地了解全海港运行和备用流量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计量工作隐患。5.新表合格率统计:提供对所有品牌新表信息和合格率的检索查询,对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多种图表和报表。
三、技术选择和实现措施
(一)技术选择
选择Java开发技术,结合apache开源组织提供的大量免费资源,从而保证系统软件的先进性。后端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映射技术采用Hibernate,业务扩展方便简单。
(二)实现措施
主要开发工具采用功能强大而又免费的Eclipse 3.2,辅助开发工具采用下的开源工具Notepad++,页面设计利用网站编辑软件Dreamwere,数据库设计基本上采用PowerDesigner和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等。通过这些开发工具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开发难度。
四、系统应用情况
海港流量检定信息管理系统在各检定站部署使用以后,得到了良好的反应。
(一)该管理系统较好地完成了流量器具检定全流程网络化管理,全面的实行了办公自动化,脱离了原先纸质档案的传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能方便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