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科研概念

时间:2024-04-18 09:59:23

导语:在教育科研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科研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216-02

补充课本中没有的实验,既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增强实验的效果。

4、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应该对这些实验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使其变为探索性实验。例如,金属活动性比较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试剂,如:不同浓度的盐酸、硫酸,表面积大小不同的金属单质(粉末、块状、片状),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经过讨论交流,从而明白在科学实验中对比实验一定要选择一组变量,其他因素要保持一致的科学理念。

在对验证实验的改进中,有很多有效可行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掘实验的潜力,力求把实验的验证性改为探索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知识,并更好地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5、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

第2篇

1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从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在进行教学时,部分教?W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对数学概念的产生做出教学解释,导致学生只能背诵概念,不能理解概念,甚至是不会运用数学概念来解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1.2教材版本较多,对概念处理缺乏统一标准

高中数学教材主要有人教A版、人教B版、江苏版和北师大版等版本,这些版本对概念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内容呈现方式与例题都不同,各自体现的处理教材方式与侧重点也不同,使得教师产生认识偏差,认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导致概念教学具有随意性,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1.3教学时间紧迫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问题就是高中教学的时间紧迫,具体体现为高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压力,课程任务繁重,且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刨除法定节假日与复习时间,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时间被缩短,加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数学题的练习,忽略对概念的传授,导致还未理解数学概念,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题,造成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不扎实。

2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与总结归纳的过程。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掌握与记忆,教师可讲解与概念有明显联系和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认识概念。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数学概念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先讲解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直之间的线段长就是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这时教师可先讲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将长方体模型与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紧接着提问:“什么是异面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将讨论的结果说出来:将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然后让学生找出教室内或者是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

2.2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数学概念课具有抽象性与概念性的特点,加上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如果教师仍沿用传统模式来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集合”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有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懂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了一名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您告诉我,集合是什么?”由于集合属于一个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无法回答渔民的问题。某天数学家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他撒下渔网,轻轻一拉,渔网中就有许多鱼虾在跳动。数学家十分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建立一个由事物组成整体的概念,紧接着提出疑问:“班上身高为170cm的学生能组成集合,对吗?班上高个子男生能组成集合,对吗?1、2、3组成集合和3、1、2组成集合有区别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而了解到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是集合。其元素有三大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与互异性。

2.3精心设计,强化巩固

概念作为数学思维的基础与精髓,概念的获得是学习数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引领学生体验、领悟隐藏在概念形成中的思想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概念形成的核心。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创新数学教材,精心设计数学例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概念来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椭圆”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备课,将彗星运动轨道的图片展示出来,供学生观赏,并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在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及其内在联系。然后提出疑问:“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为什么椭圆定义要满足呢?当时,运动轨迹是什么?当时,运动轨迹是什么?”,同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问题与课文知识点,将硬板纸、细线和铅笔拿出来,与同桌协同合作绘画出椭圆,通过反思、归纳,从而总结出:当时,是椭圆;当时,是线段;当时,轨迹不存在。

第3篇

一、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角,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更要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想象能力,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去营造一个相对民主开放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得到自由发挥。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也会在主观上敢于表现自我,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二、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日常教学中师生直接应该共同合作。课堂教学的生成和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们要善于发现并且捕捉教学中的信息,往往一个小的急中生智就会引发课堂的一个。如果教师只拘泥于把教案反复到位地呈现给学生并且没有任何调整,这样的教学效果时常会事倍功半,老师教得累,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不高。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的教课,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例如,“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这句话,通过阐述,让学生们理解到这句话刻画的是一位瘦弱的母亲;而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一位非常辛苦的母亲。通过在教学中适时地点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爱是伟大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不同见解

在探究性的学习之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有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和多种设想,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情感体验进行入手,让学生们带着愉悦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行学习,着力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文本”,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理解,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解读。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化解读会引发学生群体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火花,促进学生成长。

四、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活动

第4篇

 

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非本质的认识,称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前概念也可以说是日常概念、迷思概念,其中有部分与当今普遍认可的科学理论一致,有部分不一致。学生普遍具有前概念认知,在小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前概念存在。为避免前概念对学生科学知识形成的影响,也为避免学生进入误区,应该基于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操作策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教学前期预测,全面凸显出前概念

 

前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未能预知的,需要做好教学前期预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科学知识教学前期,教师需要认真与学生对话,包括知识、思想上的对话,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前概念凸显出来。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制定好预测结果和应对计划。

 

如“空气的性质”单元教学时,若教师直接进入正题,还是讲述空气无色无味,但是有重量、有体积,那么会让学生感到不能理解、一脸茫然。日常生活中,学生认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也没有质量和体积的,在这小节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首先实施前期预测,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空气的认知,再结合实验探究,告诉学生哪些前概念与科学存在差异。如此,前概念预测和对应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深化了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设计实验探究活动为:一是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吹气球、给轮胎打气观察到什么现象;二是在玻璃杯地步贴上一张彩色纸,将其倒扣在装满清水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完全浸没再拿出来,发现彩色纸没有湿;三是在塑料瓶中吹气球,气球口封住塑料瓶口,发现气球吹不大;四是用细线、小棍制成小天平,让左右2个气球保持平衡,之后用针刺破其中一个气球,发现小天平倾斜;五是解开吹好的气体,正对着脸,脸感觉到了推动力;六是将气垫压在左手上,用右手挤压气垫,发现左手受到了压力,拿开右手后,气垫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在教学前,做好教学前期预测,全面凸显出前概念。了解到学生对空气有前概念认知,且与现阶段的科学知识相违背。为顺利展开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选用了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前概念,从而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二、预设认知冲突,科学转变误差概念

 

前概念中有部分与科学概念相悖离,这也正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与矛盾的较好的素材。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由此,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预设认知冲突,把握时机,制定和实施应对方案,有效科学转变误差概念,实现高效教学。

 

如“声音的产生”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预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与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时,一些学生回答,声音通过挤压产生的,因为挤压泡沫塑料可以产生声音,还有些学生表示,挤压纸张不能形成声音,认为声音是通过摩擦产生的,因为纸、泡沫塑料都可以通过摩擦发声。另一部分人则2个观点都不赞同,说直尺不能通过挤压和摩擦发声,弹动。敲击直尺可以发声。在学生自主发言、讨论交流之后,大家对“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发现都不能说服大家,而且自己也被其他人的观点说服了,表示声音产生应该有其他原因。

 

预设认知冲突后,教师采取趣味实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发声现象、发声方式及“声音产生的原因”“振动”等相关知识,转变学生误差概念,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对比橡皮筋拨动有声音、用力拉没声音;塑料尺拍打、拨动有声音,用力弯曲没声音;小鼓拍打、敲击有声音,用力压、按没声音,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总结,发现发声的时候,物体都在振动,而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不发声时,这些物体是静止的。新概念图式与前概念之间对抗,学生再次深入地讨论交流、推理分析、反思总结,才能基于观察和实践探究,分析、抽象出鲜明的共性特点,归纳出科学结论,运用正确的科学概念来替代有偏差的前概念,形成“声音靠振动发声”的意识。

 

三、组织合作探究,建构科学概念网络

 

新课改提出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教才能不断地提升知识和能力。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基于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认清科学前概念的正误,辨别、总结出科学概念,可以引入合作探究策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活中探究与应用实践,不断建构科学的概念网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如六年级“铁钉生锈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观察平时铁生锈一般在空气中,就得出空气能让铁生锈的结论,部分学生发现潮湿的地方铁容易生锈,就反驳“空气让铁生锈”的言论,认为“铁生锈的原因是水”。这些都属于学生片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的片面性,也为了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网络,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概念网络。

 

科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了解和发现“铁锈生锈的真正原因”。这一合作探究实验需要在新课上课前,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可以是家里、学校实验室等。设置单一对照实验,准备几个对比①密封透明玻璃箱中放一颗干燥的铁钉;②玻璃箱敞开,铁钉部分露出水面,一部分放在水里;③玻璃箱敞开,里面干燥无水;④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水表面放一些菜油。一段时间后,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发现,铁生锈与空气、水有关,只有这2个条件都满足时,铁钉才会生锈。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铁生锈后颜色、形状、弹性、导电性能、质地、敲击声等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哪些变化。铁是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原材料,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类材料,防止和减少铁生锈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该如何防止铁生锈呢?”提出问题后,学生进一步合作交流,从铁钉生锈的原因分析出发,了解到可以从避免铁与水、空气接触进行解决。合作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法,并总结提出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喷漆、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等方案。教师总结后,提出“防锈方法有这么多,为什么不同的铁器会运用不同的方法,防锈还需要考虑什么?”将这一问题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

 

组织合作探究,是基于科学前概念教学设计中最为扎实的一步,也是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网络的关键策略。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生成,在分析、认清学生的前概念后,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辨析出前概念的对错,建构完善、科学的知识网络。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易出现先入为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前,已有了一些前概念认知,在前概念影响下,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较易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时,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特点,通过教学前期预测、预设认知冲突、组织合作探究等步骤,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前概念的存在,并与科学概念对比分析,建立综合的思维分析系统,通过感知、分析、应对、反思与总结,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概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5篇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改变

        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才能接受最新最好的理念,也才能使他的实际教学发生改变,朝着课改方向前进。教师必须从演讲台上撤下来,把学生从听众的心理角落中请出来,努力使学生回归学习的主置,使其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授课是将新知识输入学习者脑中,优秀的授课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要与学生自己的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联系的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扩大神经兴奋的刺激区域和兴奋频数,是快速学习的根本。真正优秀的教师总能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让学生多思考,只有思考才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发展。在这无形之中就能把你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你的教学中,学生也在无形之中接受你的理念,同时学生自己也就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新课标,在无形之中发展了自我。这样也就达到了新课标精神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1、突出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重要作用:

        实验在化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有些学生只是看热闹,事后问那个实验是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却一概不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在实验之前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效果更好些。

        实验为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原理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如学生实验金属钠的性质,通过对钠和水的反应现象观察,可以得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课上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做,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一些“选做实验”和“兴趣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概括过程:

        思维乃至智力的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 

概括在思维乃至智力的发展及其训练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要像以前一样,让老师概括好了“塞给”学生,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如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概括和总结,对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教师的课前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注重学生差异,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学习时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四)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他们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自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99-01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素质教育与自主探究为主题,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进而以学习方法的教授为主线,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保障教学稳定开展,但由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进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水平的不断提升。

1.小学高年级语文开展自主教学的必要条件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状态,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开展自主教学的必要条件,进而以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1.1 学生知识储备的积累是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的开展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程的引导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探究以及互动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进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知识储备的积累是自主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

1.2 有效的课堂安排是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课堂是知识传播的基本平台,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对小学高年语文教学效果的发挥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通过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构建,通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有效的课堂安排是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

1.3 师生交流与共同进步是自主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师生充分交流可以保障教师对于学生的有效了解,进而以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进步。同时师生充分交流也能保障学生及时的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动态,并就相关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这些双方面的影响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现阶段在学生有效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在开放式课堂开展的情况下,在师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因此文章在本节,以小学自主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为参考,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

2.1 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为自主教学设定良好前提。高年级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语文自主教学在高年级阶段开展起来有了一定的前提基础,但如果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语文基础词汇、基本语法知识的积累仍然非常的欠缺,则在开展语文自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整个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自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的情况,积极的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学习成果,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进而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积极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语文自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积极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课程参与的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深度。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课堂,以问题引导、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方式不断的推动学生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进而再以学生为主体推动自主教学的有效开展,保障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

以《负荆请罪》的课程教学为例,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的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小组探究学习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可以按照课文的内容编排剧本、制作道具、分配角色、排练话剧,进而以话剧表演比赛的形式在班级中交流自己课文学习的收获。通过这种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的感受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加强自己语文写作的能力。

2.3 构建有效的平台,推动师生课堂课后交流,保障师生探究的有效开展。现阶段由于小学教师的权威性,学生与教师之间仍然有着明显的隔阂,师生交流的缺乏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存在偏差,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有效的表达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活动的形式来强化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高年级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对于古诗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兄弟班级对接,组织古诗朗诵比赛等团体性活动,以教师为评委,对各个"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指导。最终再以优胜奖评选的形式鼓励优秀的学生再接再厉,为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树立榜样,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活动平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密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更加的准确,而同时,在自主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更好的互相影响,进而促进对学习成果的不断探究,为班级总体语文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3.结束语:

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整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自主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文章认为学生学习基础积累、有效的课堂安排、合理的师生交流是自主教学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小学语文自主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指导学生夯实自己的语文学习基础,并积极的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小组探究,同时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保障师生的充分交流,最终推动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的有效开展,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第7篇

CDIO理念的核心是“做中学”。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结构和安排教学进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对实践教学重新定位。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等。

关键词:

CDIO;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7102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做中学”,集中表现就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设计课程,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综合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四个层面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虽然不属于工程类课程,但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借鉴CDIO的核心理念,以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工作循环为载体来组织设计财务会计课程,将“做中学”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把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重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就是财务报表。传统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往往按照理论知识体系来安排,先学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的核算,然后学习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核算,最后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传统的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因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最终要向企业外部披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要素。基于CDIO的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思路可以从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出发,为了得到财务报表,必须完成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而不管是多么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都跳不出会计六要素的范围。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重新设计为一个一级项目和八个二级项目。将财务报表的编制设置为一级项目,这也是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完成一级项目,必须完成八个二级项目,这八个二级项目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岗位群来设置的,具体包括出纳、债权债务核算、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税务、销售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和资本金核算。这八个二级项目的完成,涉及的理论知识就是会计六要素的核算。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是财务报表;第二,明白就业后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出纳、工资核算等。

2安排教学进程

财务会计课程通常安排在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之后的学期,这是毋庸置疑的。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应该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可直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财务会计课程在学时安排上可以分配给一级项目一周(即传统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配给二级项目96学时(即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

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项目小组,将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组学生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是统一的,而每一位学生根据工作内容需要可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以出纳项目为例,以4-5人为一项目组,组内成员可分别扮演出纳员、银行、员工、会计主管等角色,模拟员工报销、主管审批、银行结算等业务场景,由出纳员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不同的项目组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公司,也可以模拟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这种组织形式使得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演示、会计证账表实物操作、业务单据实物模拟相结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以文字来阐述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然后学生根据文字叙述编制会计分录。参加工作后,学生面对真实的原始凭证却无从下手,不能准确判断经济业务内容,也就更谈不上正确的会计处理了。而改革教学方法后,在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实务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应该附有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编制什么样的会计分录,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业务水平。

4重新定位实践教学

以往的集中性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对理论教学的消化。随着对实践教学的愈发重视,实践学时比例逐渐加大。从学时数量上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并不完全有效,应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

升。实践教学不只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是在掌

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力、创造力。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是“做中学”,平时的理论教学中已经与实践操作融合,所以已经没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差别。因此,基于CDIO的实践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实践操作,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核算虽然必须按照准则制度要求处理,但同时也给了会计人员选择判断的空间,而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实现会计的。因此,基于CDIO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对相同的实训资料,各组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在完成八个二级项目的基础上,要求各组完成一级项目,然后各组交换财务报表,相互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和询问,被审核的小组需做出合理解释。这样各小组不但复习了理论知识,还可以比较不同组别的会计处理差异。

5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以平时成绩为辅。基于CDIO的考试成绩仍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但是考核的内容、评价的标准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平时成绩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成绩是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平时成绩重于期末成绩,即以平时成绩为主,以期末卷面成绩为辅。而且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学,还可以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因为基于CDIO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在做中学,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所以学生当然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改进后的考核评价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平时不认真考试得高分现象,防止应试教育结果。

期末考核成绩40%笔试,闭卷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李炜.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3,(11).

第8篇

关键词: CDIO教育理念 《成本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以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出台为标志,《成本管理会计》从《工业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多科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是以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据,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课程。要学好《成本管理会计》这门多科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仅仅以“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已成为高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性质。《成本管理会计》是高校财会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应用性,主要讲授成本核算方法及预测、决策、控制、业绩评价方法,旨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2.教材状况。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教材大多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教材内容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偏重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应用价值不足。书中公式多,计算多,表格多,实际工程案例较少,过于强调计算能力的训练,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岗位技能训练重视力度不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我国高校中,《成本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一直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师生缺少沟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背离,只管“教”,不管“用”,未能实现培养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开拓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三、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

1.CDIO教育理念。CDIO教育理念是2000年以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单词的缩写。从2000年起,瑞典皇家工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历经四年的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CDIO教育理念。该理念是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该理念提出了一个教学大纲(能力要求)和12条标准(课程设计要求),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确保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CDIO教育理念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国内某些大学相继开展了CDIO教育理念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尽管不属于工程类课程,但其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决定了该课程同样可以吸取CDIO教育理念的精髓,将基于项目训练的“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教学中。按照CDIO教育理念,将成本管理会计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现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见图1)。

四、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1.项目构思。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项目教学是围绕多个完整的真实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以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载体,围绕具体的项目逐渐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技能,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通过“做中学”,将教育过程放到具体情境中体验学习,将学生探索兴趣、解决问题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项目设计。根据成本管理会计核算要求,《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教学项目:将课程知识点融会贯穿于各个教学项目中,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见图2)。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就是以项目带动“教”与“学”。在项目开始实施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以项目团队的形式组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通过轮换岗位,让学生熟悉各岗位工作,营造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岗位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分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方式进行交流,启发引导学生思索、分析、判断问题。通过收集、编写、讨论分析教学案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借助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有机融合,让学生逐步掌握教学项目操作流程与方法,经过自主学习与训练,最后独立完成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见图3)。

4.项目运作。项目运作过程就是考核评价过程。以往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CDIO理念强调的是对全面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强调理论、实践与能力考核评价三者并重,考核评价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核与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见下表)。具体来讲,(1)考核评价主体多方,包括小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及涉及素拓与研发的第三方评价;(2)考核评价内容多样,包括出勤情况、操作态度、团队沟通协作、操作技术与水平等;(3)考核评价方式多种,包括成果展示、汇报答辩、报告撰写及知识测试等。

能否作好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是这种方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均融入考核中,通过多元评分体系使考核覆盖整个教学过程。这种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杜绝实践操作抄袭现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和项目的训练之中。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与小组荣誉感,鼓励创新性和创业精神培养。

五、结语

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CDIO教育理念颠覆了沿袭多年的以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CDIO教育理念,进行《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对项目构思、设计、实施与运作,把离散的知识点和操作技术组织成面,增强学习效果。通过项目学习各知识点并综合运用,树立系统化、工程化的理念,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项目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雪琰.基于CDIO理念的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探讨[J].商业会计,2013,(6).

[2]汤孟飞,许义生,步瑞.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3]赵迁远,田旺军.高职院校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酒店行业培训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周利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5]潘红艳.基于CDIO理念的环形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第9篇

关键词:概念图;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导航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1.概念图在解决网络课程现存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网络课程从产生至今,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要设计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遵循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网络课程的内容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策略支持的Web页面为主的。

网络课程是通过超链接将各个知识点连起来的教学内容的集合,没有教师指导,缺乏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是在传统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教学者的教学风格等因素考虑在内的教学。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并不能将各个零散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建立起明确的内容联系。而基于概念图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个弊端,可以将教学内容之间的零散内容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将其建立起某种关系,在学习者头脑中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概念框架,形成概念图。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海量信息的同时,却也使人们在非线性的知识海洋中迷航,因此面对众多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并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习中来。而概念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导航作用,利用概念图导航,避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迷航。学习者清楚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概念图的方法。

应用概念图进行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等等,在促进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面有积极作用。在教的方面,概念图作为一种教的工具、技能和策略,帮助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思想,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宰者。在学的方面,概念图作为一种学的工具、技能和策略,在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学会学习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培养学习者由传统的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相关研究证明概念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促进工具[2]。使用概念图辅助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理清概念间的讲解关系,根据教学内容的所在结构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3]。概念图还是一种交流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师生进行反思[4]。概念图对教学内容的导航作用体现在:形象性,结构性,增进理解,提高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2.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1 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将概念图用于教学内容分析,使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视化,概念之间的逻辑更加紧凑,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利用概念图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在这一步中,将给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各个知识元素。对于知识元素的形式,可以是概念、原理或者是某知识技能的组成部分。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各子目标的关系矩阵图

根据各个教学子目标的直接关系,画出关系矩阵图,其中的元素包括ID、知识点、相关知识点ID、知识点、Link、ID Link。其中ID代表各个知识元素的序号,知识点代表知识元素,相关知识ID即与前面知识元素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元素的序号,Link即为此二种知识元素之间的关系,ID Link即为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3.根据各子目标的关系矩阵图,求出教学目标的概念图

根据各子目标与其他相邻子目标的之间关系,得出其的间接关系,利用概念图工具,将其绘成概念图。

2.2“概念图导航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

对于概念图用于导航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概念图放在网页上,直接作为导航工具;二是通过概念图跟踪用户的浏览路径或学习路径。[5]

(1)将概念图放在网络课程中,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导航工具。目前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浏览为主,以文字、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出现的信息内容,易使学习者出现迷航现象。将概念图放在网络课程上作为导航工具,能够清晰地展示所学的知识结构。将类似的知识、概念归类,使学习者更清晰的了解所学内容的总体框架,以及注重对各概念在该课程中的总体把握。

(2)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利用概念图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一般操作方法:在Internet上通过Kmap Agent获得用户浏览网页的踪迹,并建立概念图。概念图窗口上方附近的文本框中显示出正在浏览的窗口的名字。如果用户点击弹出菜单按钮,就可以在概念图中创建不同级别节点,这个节点储存了窗口的名字以及文件的URL,用户可通过概念图上的链接打开文件。[6]

3.基于概念图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

3.1《摄影技术与艺术》总体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

根据对《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总体把握,既要求学习者对理论方面的掌握,更重于实践,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其中,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专题摄影章节的部分小节,这些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难点,不仅需要对其理论方面进行掌握,更要对其技术操作、实践方面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对于其他章节,是关于照相机的基本认识的内容,还是一些需要有拍摄图片处理技术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概念图清晰的呈现出来。

在进入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看到一张总的关于该课程的所学章节的概念图,学习者可以从该图中得知本课程的章节的脉络,并且可以根据上次学习的情况、进度,选择本次要学习的内容,方便进行本次课的学习。任意选择某一章节,就可以进入本章的学习。概念图将知识内容清晰的展示出来,更加有条理,脉络清晰,将知识结构形象的呈现在页面上,学习者学习的自由度较大,得到的是清晰、直接的结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减少了学习者在浏览课程时的无目的性,使学习者按照教学组织者所设计的最有效的学习路径来进行学习,不致偏离教学目标。

3.2以章节为单位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教学内容分析与导航设计

要想拍出一副好的作品,除了对照相机的基本掌握之外,还要掌握摄影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是进行摄影曝光的基础和前提。“摄影曝光”一章在本门课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选用本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制作出一副概念图,选用的工具为Inspiration 8。

首先,抽取知识元素,有曝光、基本曝光模式、选择曝光、其他曝光模式、测光、曝光补偿、多重曝光七个关键知识元素,有这七个关键知识元素引申出众多的各自相关的知识元素,将全部知识元素列出来。譬如,与曝光相关的知识元素有其含义、曝光量、等量曝光、正确曝光、曝光对摄影质量的影响等,再列出员这几种元素各自相关的元素。其次,找出各知识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画出关系矩阵图。此步骤将各个知识元素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示出来。最后,利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将各知识元素之间的种种关系呈现出来,即为概念图。制作出的概念图如图所示。此概念图将本章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要拍摄雪中的人物,并且要体现出雪正在下的动感,这种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曝光。根据概念图中呈现的内容,选择所需的快门速度以及曝光的恰当模式。因为该景物中,要表现雪花飘落时的动感,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譬如选择比1/15秒慢的速度。选择1/15秒的慢速度,可以在快门速度优先的模式下进行,照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

当我们在学习摄影相关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关键词有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曝光补偿、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等。我们在学习这些学习内容时,在Internet上通过Kmap Agent获得用户浏览网页的踪迹,并建立概念图。该历史浏览记录形象、可视化,有利于用户对网络活动的监控,方便对学习进度的了解,并解决了学习者学习迷航问题,为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质量提供了保障,达到教学组织者和网络学习系统开发者预期的教学目的。

4.总结语

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迅速兴起,在注重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思考如何才能建设使学习者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网络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更符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课程,如何帮助教学者进行有效教学。

概念图不只是在网络课程中能够得到应用,在我们传统的课堂学习知识中也可以使用概念图促进学习。在一些高中的辅导书籍中,已经存在利用概念图将一些基本内容进行详细的展示,学生只要在每章每节的开头部分浏览一下概念图,就可大致了解本章本节所要掌握的内容信息,抓重点比较快捷迅速,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利用概念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如何才能将概念图的形象、结构化等特征应用于教学中,如何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以满足现代各学科的教学,这些都需要大家继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网页[EB/OL].http:///Article/view/40450

[2] 张红波.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

[3] 秦爱梅,赵冬生.概念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4] 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