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审计的技术方法

时间:2024-04-18 09:59:26

导语:在审计的技术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审计的技术方法

第1篇

一、政府效益审计的内涵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 

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效益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果性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三个目标紧密相联,有时交叉在一起,并无明显的区分界限,实际工作中更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审计中可以对这三个目标有所侧重,但为保证审计的客观性,通常会将三者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二)效益审计的特点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效益审计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面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不同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方向不同 

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而效益审计有可能是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效益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 

3.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具体的会计制度,效益审计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 

4.审计方法不同 

由于审计目标的相对固定,财务报表审计所运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固化。而效益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效益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三)开展效益审计的意义 

1.开展效益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今天,在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如果能对工作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经常性审计监督,那么,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就会少一些,经济决策就会更准确,国家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少,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高。目前在公共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不算经济账,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使政府的效能下降,并为某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方便。尽快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益,有利于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 

2.开展效益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已大大扩展。国家公共开支的成倍增长和公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众多人口增长,经济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生长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机会愈来愈受限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如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种高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宝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某种挥霍?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考评应该定位在投资效益上。投资不仅包括经济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安定、民心的凝聚力等。 

3.开展效益审计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民主化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钱,理所当然的为人民办事。在民主社会,政府负有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使用管理各项资源,并使各项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尽快开展效益审计,是维护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现代化强国所必备的一个有力措施。 

二、政府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由于政府效益审计目标多样化、审计对象范围广泛,因此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效益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一)审查和评价经济性的技术方法 

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即是否经济节约地获取和投入资源,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审计人员在审查评价经济性时要关注资源获取和投入的时间、种类、数量、质量、成本和相关的决策、管理等方面。 

1.投入合理性的评价 

合理的投入要有助于产出,有利于产出结果。在投入合理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项目的设立和批准是否符合一定的立项和审批程序,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防止不合理的投入。 

2.投入充分性的评价 

充分的投入是项目及时和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包括及时投入和足额投入两个方面。在投入充分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由于资金不充足、不到位而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工期拖长、逾期未建成、占压资金、资产闲置等各种损失浪费的现象发生;是否存在由于投入的不充分而变更设计、降低质量、以次充好,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等。 

3.投入时机恰当性的评价 

准确地把握投入的时机是决定投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投入时机恰当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在投入前是否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投入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 

4.投入管理和控制的评价 

规范化、科学化的投入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投入管理和控制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在项目管理方面,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如基建项目中的招标投标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是否对资金实行了全面管理,制定了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和使用规定。

5.利用量本利关系对投入进行分析评价 

量本利关系是指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利用量本利关系对投入进行分析主要是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分析处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水平,进而对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盈亏平衡点是指不盈利也不亏损时的业务量水平,即收入等于成本时的业务量水平。 

(二)审查和评价效率性的技术方法 

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般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来反映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效率使用资源的特征是:一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最小化;一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更多的产出消耗更少的投入。审查评价效率性时可使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成本收益法、成本效果法、价值工程分析法。 

1.成本收益法 

成本收益法在分析计算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比较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收益是否超过成本。成本收益是评价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均能以货币金额准确计量或估计的情况。 

评价效益性一般使用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收益/成本)。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收益超过成本,比值越大收益越大;如果比值等于1,说明收益与成本相等;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收益低于成本,比值越小资金的使用效率越低。 

2.成本效果法 

成本效果法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寻找既定目标的最经济成本,或既定成本的最好效果。与成本收益分析不同的是,成本效果分析的成果用实物数量表示而非货币金额,适用于成果不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效率性时,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将成本效果比值与标准相对比;二是当成本相同或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效果;三是当效果相同或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成本;四是当效果提高(降低)成本也加大(减少)时,可以比较每单位增加(减少)的效果所引起成本变化,即使用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的比值。 

3.价值工程分析法 

价值工程分析法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功能/成本),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或获取它所具备的必要功能。与成本效果分析不同的是,价值工程分析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目的是在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成本最低价值最大。价值工程分析法适用于产出成果不能以货币金额和实物数量来计量,而可以按其实现的功能来分析的情况。 

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法时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是否存在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的途径;二是当功能相同或固定时,可以评价成本降低的可能性;三是当成本相同或固定时,评价功能提高的可能性;四是当成本与功能均提高时,评价功能的增加是否超过成本的变化;五是当成本与功能均降低时,评价成本的减少是否超过功能的变化。 

(三)审查和评价效果性的技术方法 

效果性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即产出的结果和影响达到或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审查评价效果性时可使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目标评价法、目标成果法、标杆法、评分法。 

1.目标评价法 

在审查和评价效果性时,由于要将产出与预期的目标相对比,所以采用目标评价法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可计量且符合实际情况。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不具体,会导致许多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的情况发生。 

2.目标成果法 

目标成果法是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该方法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联系起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成果与目标的差距或成果的偏离程度,查找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失误和问题,分析其原因,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 

3.标杆法 

标杆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与同类事项中一直领先或做得最好的其他同类单位或部门相对照并借鉴其实践经验。标杆法的核心是确定最佳实践标准。 

标杆法适用于存在先进的类似单位或部门能够作为基准,对这样的单位或部门事先进行过详细周密的考察,并且能够确定需要对照或借鉴事项的情况。 

4.评分法 

第2篇

[关键词] 大数据;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R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2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6- 04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为大数据审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来说,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发现大案、要案,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研究R分析数据时的原理,同时与其他分析工具进行比较,总结R自身特点以及优势,探究R在实施大数据审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审计人员更直观地分析大数据提供支持。

1 大数据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大数据技术的分类

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审计人员能否获得审计线索越来越依赖于他们所接触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因为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的筛查、比对和分析,可以通过发现明显不同寻常的数据或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获得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而因此提高审计效率效果。而相关审计线索的获得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总的来说,大数据技术主要分为8类: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基础架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以及结果呈现。

而按照不同的计算模式,大数据技术又可以以批处理、流处理以及交互分析分为三类。

1.1.1 离线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技术

批处理是指数据分析者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这类数据处理技术以MapReduce和Hadoop系统为代表。

1.1.2 实时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

流处理是应对流数据(大多是日志流)实时分析的数据处理模式,包括数据实时采集到数据实时计算,以及最终实现实时查询服务三个阶段,代表系统有Yahoo的S4系统、Twitter的Storm系统等。

1.1.3 交互式分析(Interactive Analysis)技术

应用交互式分析技术可允许使用者以图表的方式查询、比较以及分析数据,方便数据使用者更直观地获取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前瞻性,以谷歌的Dremel系统、R等为代表。

大数据技术众多,大数据分析工具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旨在针对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R语言的原理、特点等进行分析,特别是探索其在审计领域中对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的不可逆转,审计人员面对着日益庞杂的数据,如何从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中提炼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这成为当今审计工作的热议话题。包括笔者有幸参与的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工作中,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项目组会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组,同时审计人员都首先从数据分析过程中查找问题,并因此作为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树立了更明确的目标。

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系统,当大数据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时,无论从审计效率还是审计效果角度来说,二者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视化审计分析方式能够以其直观的展现方式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的数据,所提供的洞察力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从复杂的被审计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

2 R语言的原理、特点及其优势

2.1 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原理

R(官网:http://)是S语言(S语言是由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用来进行数据探索、统计分析、作图的解释型语言)的一种实现,最初S语言的实现版本主要是S-PLUS,但S-PLUS作为一种商业统计软件,因其昂贵的价格并不被广泛接受。后来由Auckland大学的Robert Gentleman和Ross Ihaka及其他志愿者开发出R语言,作为S语言的另一种实现并免费供数据分析者使用共享。此外,R作为软件包统计软件,目前已包含多达5 000+的包(packages)供使用者选择运行不同功能。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R平台开发包,提交给R语言官方,通过测试后便可网络供全球的R语言使用者分享。包的功能包罗万象,涵盖数学算法、数据挖掘、生物学、社会学、神经网络等不同领域,可在镜像(CRAN)上根据需要自行下载使用,CRAN除了可以下载R本身软件包以外,也可以下载各种扩展包。

图1描述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所需的基础技术方法,以图示箭头方向,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储存至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指规模较小的数据仓库)中,之后利用统计学、查询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取重要信息,展现最终结果,比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图表或者报表的呈现方式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清楚,分析目标比较明确,而后者因为其目标、技术、手段等的模糊而增大了处理难度。

R进行数据分析时,主要涉及图1中,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展示三个步骤。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R能将其分析结果通过图形方式展现,因其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而备受关注。

2.2 R语言的特点及其处理大数据的优势

在2016年第17届KDNuggets网站(数据挖掘的专业网站,专门用于大数据、数据挖掘以及分析信息等方面知识共享)年度投票选举最佳数据分析软件中,所抛出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所使用的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项目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该项投票吸引了很多参与者,包括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社区网站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软件供应商等,参与的2 895人将从多达102种不同软件的列表中选出他们所青睐使用的工具。相比较Python、SQL、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R以49%的投票结果高居榜首,2015年KDNuggets网站投票结果中,R同样成为最受青睐的数据分析工具。

虽然选取的参与人群或者选取规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但其投票结果毕竟代表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域的分析工具的不同流行程度,尤其在语言角度代表了某一人群的使用偏好。从投票结果来看,R以大比重的优势稳居第一,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分不开的。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政府服务数据在云端汇集,层出不穷的大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很容易就陷入信息盲区。如何有效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挑战之一。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挖掘软件,主流的商用挖掘工具如Unica、SAS/EM、Insightful Miner、IBM IM和SPSS等,这些软件面向通用挖掘问题,功能较为完善,具备较好的性能。但一般都存在可扩展性不强、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目前市场上也还没有针对审计专用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当前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往往侧重于具体的应用领域。比如Excel操作简单,提供了基本二维图形分析能力,但能处理的数据量有限。而R软件是一款集成了数据操作、统计和可视化功能的优秀开源软件,有效克服了商用数据挖掘工具的缺点,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展现能力。R软件的一大优势是分析人员可利用简单的R程序语言描述处理过程,构建强大的分析功能,并应用其可视化技术以更直观地方式展示分析结果。总结来说,R具备以下特征:

(1)R是完全免费的共享资源。由于日前数据的急速膨胀,对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市场上一些商业软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常常让许多数据分析者望而却步。R语言作为免费资源,同时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展现的强大功能而广受好评;

(2)R 软件有RGui和RStudio两种不同的常用界面,足以满足不同数据分析者的使用偏好。与RGui比较而言,RStudio的使用界面相对较为友好,使用也较为方便,而RGui界面则较为精简,使用者能够依据自身喜好进行不同选择。

(3)R的软件包短小精悍,R只需占50Mb左右的内存,相比之下,很多商业统计软件都非常庞大,下载有2-3G之大,占较多内存空间的同时,给系统运行也带来一定负荷。

(4)R作为开源软件,开放性好,此外,R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也非常理想。比如,使用者可通过C语言、Java开发R的一些子程序,这些子程序又可在R里面无障碍运行。同时,R的开放性也反映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包上,比如目前同样使用广泛的具有强大查询功能的SQL语句,对于有SQL背景的R语言学习者而言,R的sqldf包可帮助使用者在R中使用SQL命令。此外,R的函数和各种包的透明性极好,使用者只需调出各种包的使用说明,便可掌握该包的基础运行操作。

(5)作为本就专门为统计和数据分析目的而开发的R软件,除了具备各种强大的不同功能的包以及函数帮助运行程序进行数据分析之外,R还可绘出很多漂亮且灵活的图形,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为便利使用者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R的可视化功能强大源于其拥有众多的绘图软件包,比如被广泛接受且使用的“ggplot2”包。“ggplot2”由一系列独立的图形部件组成,并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使得“ggplot2”不会局限于一些已经定义好的统计图形,而是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要量身定做。在具备绘制很多美观的图形之外,“ggplot2”还可以避免诸多繁琐的细节,例如添加图例等。用“ggplot2”绘图时,图形的每个部分可以依次进行构建,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此外,“ggplot2”还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预设图形,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快速地绘制出许多高质量的图形。如果在格式上还有额外的需求,也可以利用“ggplot2”中的主题系统进行定制。R因其功能强大、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包,使得R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数据可视化的工具越来越被数据分析者所广泛认同及青睐。

在数据日益庞杂的今天,审计领域也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如果审计人员掌握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视觉角度直观感知,利用图形展现数据之间相关关系,更能做到对获取的数据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而R语言就作为一门专门用于统计计算和作图的工具,能够满足审计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诸多基础预期。通过R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可将被审计数据转化为审计人员可以分析观察的图形和图像,同时审计人员再结合自己的审计背景知识,通过视觉系统对可视化的图形和图像进行分析、观察和认知,从而从总体上系统地理解和分析被审计数据的内涵和特征。另外,审计人员交互地改变输出的可视化图形和图像,从不同的方面获得对被审计数据的理解,从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数据。

3 结 语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及其需求被不断放大,同样,在审计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审计的高度重视。笔者在参与的多个审计署视频会议以及工作培训中,培训中都谈到R语言在可视化方面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在实际审计应用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R语言建模,对数据分析结果所绘制出的精美图形,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审计线索也更加清晰明了,无疑给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R语言拥有众多其他统计软件无法匹及的优势之外,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但它与其他工具之间良好的兼容性足以弥补这些不足,而且R独特且堪称完美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也足以使其成为数据分析者青睐的理由。虽然,日前R语言应用于审计实践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有理由相信,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势不可当的优势在审计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明奇.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呼之欲出――中美两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3(15):28-29.

[3]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软件学报,2003(10):1717-1727.

第3篇

从而提供一种评价被审计单位效率性的有效的方法,为绩效审计工作提供支持。

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和引入DEA法的动因

1.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审计领域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但如何进行绩效测评,长期以来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大多数的财务评价和内部审计都仅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评价。诚然,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财务评价本身的局限性,从而决定了财务指标评价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效率性评价上主要侧重于财务指标评价,而由于财务指标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效率性审计陷入误区。运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效率性时其不足之处有:①评价指标的制定可能不客观、不合理;②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是人为事先设定的,难免使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不真实;③解决不了多投入和多产出同时考虑的问题。

1.2 引入DEA法进行效率性审计的动因

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说支出是否讲究效率。对效率性的审计需解决企业的投入-产出是否有效的问题。DEA 模型可以看作是处理具有多个输入(输出越小越好)和多个输出(输入越大越好)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可以证明,DEA有效性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的pareto有效解(或非支配解)是等价的。数据包络分析(即DEA)可以看作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DEA方法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问题的能力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在投入产出效率测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无需预先估计参数,无需任何权重假设,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从而弥补了财务指标在这方面的缺陷。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因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进行企业效率研究较实用、更具客观性。并且,DEA方法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时又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另外,同传统的方法比较,DEA方法的一个优点是不仅可以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生产系统,而且还可以用于非盈利性系统,如医院、学校及其它公共部门。对于非单纯盈利的公共服务部门,由于不能简单地利用利润最大化来对他们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价,也很难找到一个合理地包含各个指标的效用函数,而DEA方法是对这类部门工作进行评价比较有效的方法。

2DEA模型介绍

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 E.Rhodes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方法,去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DEA有效)。他们的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CR模型。从生产函数角度看,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的十分理想且卓有成效的方法。1984年 R.D.Banker,A.Charnes和W.W.Cooper给出了一个被称为BCC的模型。1985年Charnes,Cooper和 B.Golany, L.Seiford, J.Stutz给出了另一个模型(称为CCGSS模型),这两个模型是用来研究生产部门的间的“技术有效”性的。1986年Charnes,Cooper 和魏权龄为了进一步地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利用Charnes, Cooper和K.Kortanek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半无限规划理论,研究了具有无穷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况,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包络模型--CCW模型。1987年Charnes, Cooper,魏权龄和黄志民又得到了称为锥比率的数据包络模型--CCWH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用来处理具有过多的输入及输出的情况,而且锥的选取可以体现决策者的“偏好”。灵活的应用这一模型,可以将CCR模型中确定出的DEA有效决策单元进行分类或排队等等。这些模型以及新的模型正在被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3基于DEA效率性审计框架

效率性审计是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效率性的审计一般在企业总体绩效审计工作中进行。如有需要,也可以单独进行效率性审计。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流程主要包括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和审计工作的终结与报告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3.1 企业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

3.1.1 拟定审计项目计划

拟定绩效审计项目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项目名称、该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绩效审计实施的总体安排等。制定计划前,首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大体的调查研究,掌握其一般性的背景资料,审计人员应尽可能的熟悉被审者经营活动的性质,以便为初步调查做好准备。

3.1.2 组成审计小组

审计机构应根据该项目的繁简程度和具体要求,配备合适的绩效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运用DEA进行效率性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素质:具有财务专业知识;掌握有关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特别是了解绩效审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精通 DEA方法的运用。必要时,可聘请绩效审计机构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该审计工作。

3.1.3 制定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关注的事项、审计程序、拟收集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分工以及审计时间安排。

3.2 企业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

3.2.1 初步调查

绩效审计在这个阶段应收集更为全面和详尽的有关资料。运用DEA模型进行绩效审计除了要收集基本的财务信息外,还要收集企业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信息,以及非经营活动信息等。搜集绩效审计需要收集的信息资料可以是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整理的数据,也可以是从管理的角度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或重新组合形成的信息资料。

3.2.2选择决策单元(DMU)

DMU是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要评估的决策单元,选择DMU就是确定参考集。研究者需以同质(Homogeneous),与同一市场条件(Market Condition)为标准,来选择所要评估效率的对象,否则将因各决策单元的差异,而使评估结果失去意义,由于DEA方法是同类型的DMU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因此选择DMU的一个基本要求是DMU的同类型。同类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三是它们具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可以不同的单位作为决策单元;也可以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时期作为决策单元。实际工作中也常通过下面两点帮助我们选择DMU。第一,用DMU的物理背景来判别,即DMU具有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输入和相同的任务(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内容)等。第二,用DMU活动的时间间隔来构造。

3.2.3确立投入项与产出项

指标分为输入和输出指标,输入指标应越小越好,输出指标应越大越好,当某些指标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时或者是有负值出现时要对指标进行适当的处理。建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是应用DEA方法的一项基础性前提工作,在这个方面,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到能够实现评价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选择要服务、服从于我们确定的评价目的。第二,要能全面反映评价目的。第三,要考虑到输入向量、输出向量之间的联系。第五,关于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选择,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过程,或者说,在运用DEA方法进行评估时,我们必须要能构造广义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根据DEA模型的实质要求,所有遵循“越少越能反映效果”的都可以作为输入指标,遵循“越多越能反映效果”的都可以作为输出指标。在实际中,指标的选择可以向专家咨询。

此外,在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相对性指标与绝对性指标的搭配、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定性指标的“可度量性”、指标总量究竟多少较为适宜等问题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并且要逐一加以解决的。

3.2.4 DEA模型处理与结果分析

在选定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搜集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以建立DEA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不同,DEA有许多模型可供选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选取。并非每一种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均可适用于任何状况,一些模型仅适合运作于特殊的例子或目的,而且需视情况而定。例如CCR模型可计算出综合效率,若要计算纯技术效率。则可用BCC模型。如果投入是不可变的,则应使用“产出”公式,假使产出与结果非常相近,则应使用“投入”公式。审计工作进行到这一步是要选取适当的DEA模型,并将投入产出数据代入模型,以执行评估分析。而DEA模型的选取可由使用者分析目的、投入产出项的属性、先验资讯的有无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决定DEA模型的选择。

在对投入产出数据搜集整理之后,建立所需的DEA模型,运用DEA模型进行效率性分析,得出DEA模型结果。模型的结果是审计人员提出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DEA的结果分析可就效率分析、松弛变量分析、敏感度分析等三种分析方式进行。

3.3 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工作的终结与报告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审计结论的确定,审计报告的撰写和改进建议的提出几个内容。审计人员应根据DEA模型的结果,来确定审计结论,据此分析企业各个方面的具体效率性情况。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如果是,则企业的效率性较好;如果企业为非DEA有效,则可以看出企业的效率性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非DEA有效的审计对象,应追溯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进行分析,指出改进的方向与途径已经改进的程度等,以提高企业绩效。

4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实务探讨--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效率性审计分析

本文以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简称昆明中铁)为被审计对象,对其2006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在经过前期准备和初步调查工作之后,进入审计实施阶段。

4.1 选择决策单元(DMU)

昆明中铁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SRC行业分类代码C75),根据DMU选取的同质性与同一市场原则,本研究选取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模型的DMU。

截至2006年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共有66家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各DMU的对比性,剔除S、ST、S*ST、*ST等异常企业15家,以及净利润为负值的企业4家,剩余的47家上市公司,由于它们具备同质性与同一市场条件的原则,现以此行业47家上市公司作为效率性审计的参照单位,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共48个DMU。各个决策单元的比较基础相近,符合模型的要求。

4.2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根据大量的文献阅读,并根据数据的可取得性,从企业的资产规模、利润水平及现金流三个方面初步选取4个投入指标,4个产出指标。

投入项:流动资产均值(X1)、固定资产净额均值(X2)、主营业务成本(X3)、期间费用(X4)。

产出项:主营业务收入净额(Y1)、主营业务利润(Y2)、净利润(Y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Y4)。

本研究中昆明中铁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作者自行深入公司内部收集,其余47家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4.3 DEA模型处理与结果分析

4.3.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投入产出指标的量纲不同,且原始数据有负数存在,若直接代入DEA模型难以求得线性规划的解,而无法进行DEA有效性分析,所以首先对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设 (aj 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bj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则

4.3.2 DEA模型处理

本文选择最基本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将附表2中的各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分别构建CCR模型和BCC模型,用EMS(Efficiency Measurement System)软件分析总体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并根据结果求得规模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4.3.3 模型结果分析

(1)总体效率分析

由表1中的综合效率值来看,可以看出有效率的单位有江铃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轿车等10家上市公司。其DEA有效值为1,而且其松弛变量S-、S+值也都为0,说明它们都是DEA有效决策单元。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8家公司的DEA总体效率值都小于1,说明不是DEA有效,为无效率单位。总体效率值越小,公司的投入产出的效率越低。由总体效率值分析可以看出,昆明中铁的总体效率值为0.9555,并未达到DEA有效,即效率性不尽人意,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改善其效率。在同行业47家上市公司中,综合效率值高于昆明中铁的有28家,低于昆明中铁的有19家。

(2)纯技术效率分析

表1中,江铃汽车等22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为1,其他25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都小于1。昆明中铁的纯技术效率也为1,为纯技术有效。

(3)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江铃汽车、长安汽车等10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有效的状态。包括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8家公司处于规模无效状态。在规模无效的决策单元中,一汽夏利、东风汽车两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也就是说其产出比例的增加将小于投入比例的增加;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6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也就是说这36家上市公司产出比例的增加将大于投入比例的增加。

(4)松弛变量分析

由于DEA模型可以计算出达到最佳效率的输入与输出组合,因此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如何增减其输入输出量,以达到最优效率组合。除了效率值为1的DEA有效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无需调整外,其余企业的输入输出均需调整。DEA无效的企业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是DEA有效的,即可通过适当调整DEA无效的企业输入、输出的数值使其达到DEA有效。这种使DEA无效企业转变为DEA有效的途径给企业的决策者指出了改进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努力方向。效率值小于1的公司绩效改进不仅可以缩小投入,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等措施使产出增加。对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来说,效率值为0.9555,松弛变量S1 -=0.05、S2-=0.03、 S2+=0.02、S3+=0.05、S4+=0.01,说明其投入和产出有改进的潜力。按DEA模型,改进后的投入产出理论值如表2,无量纲化数据还原由公式(1)反算得出。

根据DEA模型的计算结果,昆明中铁的效率性不强,处于非DEA有效状态。2006年同行业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的效率性优于昆明中铁。可见其效率性在同行业中处于下游的地位。对于昆明中铁,要么其投入相对其产出过大,要么其产出相对投入过小。要使其达到投入产出的有效,绝非在短期调整投入产出方面即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努力。

昆明中铁的纯技术效率为1,资源利用率比较高,资源浪费现象不是很严重。在规模方面,规模效率值为95.55%,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其产出与投入资源的量无法等比例增加,因此其应该适当扩充规模,以达到规模有效状态,从而达到总体有效率。

根据模型结果,昆明中铁可以以江铃汽车和一汽轿车作为改进的效仿对象,对投入项目和产出因素进行优化,以达到DEA有效,使投入产出具有效率性。在投入要素方面,固定资产占用、流动资产占用、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四种投入要素均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若欲达到DEA有效,需要重点控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资源的占用,提高利用效率。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在理论上的改进幅度分别为20.15%、22.13%;在产出要素方面,由松弛变量可知,在现有条件下主营业务收入不存在改进空间,但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就要求加强成本管理。昆明中铁的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比重占了80%以上,很多构件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管理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现金流量方面,昆明中铁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着缺陷,出现大额的坏账、呆账,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

第4篇

当前金融环境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产生了很多卓越的成果。内部审计领域虽然早已开始使用非现场审计技术,积累了技术工具和审计方法,产生了大批实用的审计模型,效果突出,但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加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逼迫传统银行必须做出全新的变革才能有生存之地。为此,银行原有的产品和流程将会做出大的变革和调整,内部审计要增加组织价值,也面临新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将成为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是审计抽样让位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是建立在全部数据的基础上,所以“样本=总体”,抽样的作用将退居其次。

二是审计计划更有针对性。由于数据量化以及各类预测模型的使用,银行经营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更容易以数据的形式获取,因此,审计计划将更灵活、更具针对性。目前实行的年度制定审计计划的方式将可能被“年度计划+实时调整”的审计计划方式取代。

三是审计职业判断逐渐让位于数据量化。审计是一门实践学科,经验与直觉起到很大作用,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最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一切皆以量化为基础,审计职业判断将会更多以数据量化为基础,经验与直觉将退居其次。

四是审计队伍将不再是单一的审计人员,而是由IT技术人员、统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审计人员的组合。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将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变更为更具广度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五是深化审计职能。由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因此审计建设职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将更多地参与到银行决策过程中。

六是影响审计独立性。大数据挖掘除用于审计模型编制外,还可以用于审计发挥建设职能,提供增值服务,即通过挖掘大数据的相关关系用于预测未来。为此,内部审计将与银行业务流程,特别是决策环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如何既能发挥内部审计在数据挖掘分析方面的优势,又能保持独立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七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大数据时代开启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非现场审计系统运算时间长,速度慢,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运算的要求。

二、银行内部审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

目前银行内部审计中非现场审计技术主要构建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审计模型的编制。按用途与特性,审计模型主要可划分为四大类,一是统计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所需数据进行统计;二是抽样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机构或某个审计事项进行抽样;三是账务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某类问题或舞弊行为在账务上的特殊表现痕迹找出问题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方向,如某个不该出现贷方余额的账户出现了贷方余额,某账户日终应该结平却有余额等;四是行为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作案手法的特征来寻找疑点,如多次小额转账到某个固定账户。

前两类模型用于审计管理,后两类模型用于查找问题疑点。虽然审计模型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但与大数据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问题查找审计模型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发现问题在账务或行为上表现出的痕迹从而发现可能的线索。

因此,目前的内部审计虽然运用了数据挖掘分析的技术手段,但只是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序幕,还没有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目前银行数据量已经非常大,但主要还是来源于各类交易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以及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和非结构性数据要求相比,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还远远不够;内部审计非现场数据挖掘加载的数据还不是银行的全量数据,仅涉及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因此仍然是“小数据”。二是非现场数据挖掘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之上,与大数据建立在相关关系基础之上有很大不同。三是非现场审计模型建立的目的是发现已经发生的各类舞弊行为、风险事件、违规操作,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预测。

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在银行大数据挖掘中已占有先发优势,掌握了大量历史数据的存储、加载以及非现场数据挖掘技术,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在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路上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是审计队伍的能力还达不能新的要求,目前审计队伍仍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体,缺少专业数据分析人员、IT技术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等;二是审计技术工具还达不到新的要求,一般审计人员仅对通用审计软件、SAS统计分析软件比较熟悉,对其它数据挖掘工具了解非常少;三是思维方式还达不到要求,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特征了解不多,思维方式停留在因果关系,对于相关关系在大数据中的应用缺乏理解。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式及路径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拓展数据源。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就具有巨大价值。目前内部审计使用的数据只是银行全量数据的一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未能加载使用;同时,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也还有很多环节未能量化,未能形成数据源,而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对于大数据挖掘至关重要。因此,内部审计应大力拓展数据源,研究将未量化的信息进行量化收集、存储。二是拓展审计模型。转换思维方式,从目前研究因果关系寻找问题疑点,拓展为研究相关关系寻找问题疑点。三是拓展审计建设职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建立内部审计预警系统,为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在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外包,二是引进大数据挖掘技术,三是联合进行数据挖掘,四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进行自主数据利用。四种途径各有优缺点。外包能迅速产生效果,但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也不利于银行数据的保密。自主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和保密,但能力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容易迅速产生成果。引进技术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能较快产生成果,但投入较大。联合开展数据挖掘也存在保密的问题。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仍应坚持以我为主,初期可以就一些非核心数据和保密级别要求不太高的数据开展联合挖掘或外包,并积极引进技术,引进和培训人才,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审计能力,更多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审计分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渗透

初中阶段是基础阶段,更多的不是交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也只能算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为学生今后对高等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

1.化归思想

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说到底,化归的实质就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问题,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使问题得以解决。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人法等等。

2.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是数学中处理常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可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只需寻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个或几个函数关系式,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3.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可以增强知识的条理性,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4.数形结合思想

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可见,数形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人们一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从表面看是相互独立的,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

5.递推思想

递推思想是探索数学规律和解题思路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数学中递推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数学归纳法探求数学规律,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解题思想,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之一。

6.整体思想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常常不需要对条件与结论进行分解,也不需设“中途点”去逐步逼近,而是全面、整体地考虑问题,注意问题的整体结构,这就是整体思想在解题方面的体现。整体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解题策略。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方法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力

初中阶段以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分析指点为主,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还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后获得自豪感。此外,“起始教学”就意味着新的起点。学生普遍有学好功课的决心和信心,即使学困生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因而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游戏中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速度很快,精神高度集中,从而激发“潜知”,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产生快速的判断和丰富的想象,生成直觉思维的结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思维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是创造性思维积极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头部队,又是百思不解之后瞬间获得的硕果,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数学思想是隐含在数学知识之中的,且随着每一章节知识点的不同,隐含其中的数学思想也不同。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过程,在讲课、评课、辅导等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并注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关联,使学生逐步了解、领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其次,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从而确定每一节课应创设怎样的情境、提出怎样的问题、讲授怎样的内容、蕴涵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怎样的活动、安排怎样的练习等,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

3.让学生掌握发现和创造的思维方法

数学教学是基于数学活动过程之下的教学,不但要求有好的结果,而且还要注重过程,这一过程是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当然,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老师要注重全体学生全身心的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实验。通过自己的大脑活动,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通过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方法有所创造,对方法的运用更为灵活,从而激起学习的欲望与创新的热情。因此,可采用“过程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过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数学教学的思想性、数学活动的结构性及其过程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只注重结果,比如,在教一个概念时,都是按照“定义+例题”的方法,而在教解题时,都是采用方法+题型练习的方法,这固然能让学生理解,但它有些缺点,忽视了概念的发生与形成、方法的挑选与变通这些活生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过程教学”则有更多的优点,它克服了成果教学的缺点,按思想―结构―过程,它以数学思维与方法为灵魂,整体设计教学结构,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总之,数学思想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方法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去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笔者相信,只要学生拥有了数学数学方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不是难事,学生的发展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云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0)

[2]段江苏.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4)

第6篇

关键词:铜矿开采;中浅层铜矿;深部铜矿;深部铜矿开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红色矿场---抚顺红透山铜矿是于日伪时期就十分出名的矿场,主要包括三个矿区,但是由于历史性因素还有科学技术的相应的缺陷,导致红色矿场于20世纪末都逐步的走向了闭坑;通过公司的集体改造还有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的,在这个大形势之下,红色矿场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深部铜矿的开采方法逐渐的成熟,使得红色矿场的铜矿能够让企业所开采。不仅如此,当人类步入了青铜器时代之后,铜作为一种资源被广泛地使用到各个地方,如:礼乐器的铸造、农业工具的使用等等。所以,铜矿石又被人们称作为“人类文明的使者”。 地球的地壳中,铜的储量并不是很大,可是在四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器了,这是因为很多铜矿存在于地壳表面,并且他们的纯度都非常高,再加上这些早期被发现的铜矿它们具有质软,富有延展性以及不易氧化的特点,只要经过简单的粗加工敲就可以做成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正因为铜矿发现的早,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多,造成现在浅层甚至是中层的铜矿都几乎被开采完了。人们不得不向更深的地下进军,开采深层铜矿。

二、深层开采的基本特点

原来人们使用的传统的开采技术已经远远不能胜任现在的深层开采了,因为这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

1、开采压力的增大

随着矿洞的开采深入,所承受的来自地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般在六百五十的深度测到的压力通常在九点五帕到十九点五帕之间,但当深度到达八百米时,受到的最大压力提升到三十点四帕。所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冒顶落盘事情的概率不断的增高,给在洞内开采的工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经济损失的增大

由于地下压力的不断增加,铜矿在开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开采的稳定和安全,通常是采取缩小矿块面积的方法。但是因为矿块面积的缩小,造成不知矿数目的增多,同时矿壁数目也随之增多。矿壁数目的增多直接导致矿量损失的增大,极大的降低了经济效益。

就如红透山矿区的铜矿为例,他的累计开采深度和矿体产状十分的复杂。我们知道,红透山矿区开采了足足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浅层比较容易开采的都已经开采殆尽,而哪些开采深度非常大的,都是因为当时的一些历史因素和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所导致的,不能开采。其次,矿区的矿体产状十分的复杂,红透山矿区的铜矿,不是和没有开采的铜矿是一样的,它的立体空间性十分的强,有的一部分是存在铜矿的,而一部分就是没有铜矿的。那么就需要在深层开采的时候多加探测和研究。

三、深部矿体的采矿方法

开采人员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年开采的实际经验。创造出了适合深部开采的开采技术。这些开采技术是在中浅层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使用这些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开采人员的安全系数,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开采量,从而提高了开采生产的经济效益。

1、深部矿体开采的理论基础

在进行深部开采中,应当使用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强的技术方法进行开采。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开采不仅可以减少深部开采的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对岩层进行有效的控制。

优先选择贫化率小或可进行选别回采的采矿方法,以提高原矿品位、减少提升量。

在确定了采矿方法之后,进行采空的面积不宜暴露过大,避免引起暴露的岩层突然出现冒落。但是有些特殊情况为了保证矿块的生产能力不得不增加采空区的暴露面积,一般是采用预加固长锚索等技术方法来对岩层进行有效的加固。同时出去可能会影响顶板岩石下沉的各种类型矿。因为由于这些矿柱的存在容易受力集中到一点,从而很有可能发生岩爆的现象,所以必须使用能形成连续采空区的采矿方法。这时候必须从回采过程中蓄积弹性应变能量与释放能量近于相等的角度,或从减缓蓄积能量释放速度出发来选择采矿方法。从而可从崩落法或者充填法中选择合适矿岩条件的采矿方法。苏联在开采埋深较大,矿石及围岩不够稳定的倾斜及急倾斜矿体多采用崩落法。

2、深部铜矿开采技术的变更

在选择深部矿床的采矿方法时,一般可以借鉴不少由浅部矿床开采转入深部矿床开采的经验。在浅部开采用的空场采矿法转入深部开采时,因地压增大将会引起某些矿柱破坏,顶板垮落,给回采工作造成困难。克服这些困难可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通过采用缩小矿房尺寸,增大矿柱尽寸的方法。一般在铜矿开采中,从浅层开采一直到中深层的开采,基本上是采用浅孔留矿法,因为在这些深度使用浅孔留矿法,仍然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回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开采压力的不断增大,在深层进行采矿作业的条件越来越困难,因此相应地改变了矿块结构参数,矿房和矿柱的回采方法根据具体条件,从而改变了开方法,使用多种留矿法变型方案,基本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问题又随之而来,当开采深度到达七百一十米以下的阶段,因深部地压急剧增加,原来的留矿法变型方案已经很难再解决深部开采中遇到的顶板管理的困难,导致矿井的开采口不能得到保证,矿柱难以回采,损失贫化过高。通过分析长期开采的实际数据表明,当开采深度为七百一十到九百五十米时,留矿法将不再适合开采。比如加拿大弗林弗伦铜矿采用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使矿柱中占有的矿量达三分之一。

通过改变采矿方法,创新采矿手段。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矿开采倾角为二十一度的缓倾斜金矿床,开采深度小于三百米时,采用留矿柱的全面采矿法。当它的开采深度超过三百至四百米后,留矿柱的全面法比重减少。工作面呈填线布置连续推进的壁式采矿方法比重逐渐增加。

3、浅孔留矿法和充填采矿法

比较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他们是浅孔留矿法和充填采矿法。首先,浅孔留矿法,他具有使用简便为人们所能更为容易的接收、应用时间长、应用深度大和开采范围大等特点,其次,他是红透山矿区能够深层开采的伟大的功臣之一。因为铜矿的开采首先受到的是地质运动的应用,多年的开采,无疑会对矿区的地质情况造成一定得影响。这样,采用浅孔留矿法就能够更加透彻的体现其重要性,能够全方面的通过一点来看清楚整个矿区的铜矿的储藏量,富含量以及安全系数等等。其次充填采矿法,这种采矿方法适用于那些形态、产状较为复杂的矿体来进行操作,在红透山矿区中,充填采矿法又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采矿方法,他主要是用尾砂、河沙等废料为原料,进行胶结充填,应用这种采矿方法具有损失率低和回采率高等特点,因为,我们每次作业之后出现的平台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在这个新的平台上进行采矿作业的时候,就能够降低一部分损失率,而且虽然每次作业形成新平台的过程复杂了一些,但是其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不仅如此还能够较好的控制地压显现。我们采矿的安全性主要是依赖于地压的显现,通过每次构造新的平台能够很好的控制地压,能够提高其安全性。这就是两种非常先进的常见的方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铜矿的深部开采技术,也随之越来越高。我们在开采中应该学会总结经验,分析数据,从而有助于我们创新开采技术,完善开采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更好,更方便、更安全、更经济的技术方法运用到铜矿的深部开采中。

参考文献

[1] B.B.多利伏-多布洛沃尔斯基 矿石物相分析[M] 中国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年

[2]黄崇柯 中国铜矿床上下册[M] 中国地质出版社 2001年

[3]王建军 深部铜矿采矿方法的技术改造[J] 世界采矿快报 2000年

第7篇

关键词: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047-01

1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类型

1.1 自组织神经网络

自组织神经网络下的数据挖掘,通过对数据组的具体特征以及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挖掘出数据实际内容及内在关联等,对数据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对数据性质、类别等进行判定。当挖掘数据特征时,可以根据数据具体分布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从神经网络结构出发搭建其数据单元,从而对任意数据组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具体性质及差异等。但在保障处理数据信号速率的前提之下,需要选择与数据组相对应的神经网络结构[1]。

1.2 模糊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全面阐述挖掘的数据结果,因此可以借助模糊神经完成数据挖掘。在基于模糊神经的数据挖掘当中,通过有效控制BP网络数据的输出节点,对数据输出在网络结构当中的具体模式进行简化,在对神经网络结构本身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等进行最大限度保留的基础之上,使用数值0与1表现出数据样本期望值,从而使得数据输出更加直接。

2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

2.1 数据准备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首先需要引导用户根据其自身的实际需求,自行选择位于数据访问接口处的数据集,对其具体类型、名称以及位置等进行明确。在此,笔者建议采用DAO/ODBC的数据库访问方案,相较于其他方案,其不仅可以和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同时使用,也可以通过使用ODBC Direct选项进行单独使用,使得数据库访问更加方便快捷。之后,将利用SQL语句或是其他相关程序对不需要的观测值进行清理,避免其对数据挖掘造成干扰。在完成数据清理之后需要继续使用SQL语句或者是其他与之有关的程序,将原本相互独立的数据合并成为一个完整的数据集[2]。

2.2 数据挖掘

在RBF神经网络数据挖掘中,挖掘数据的方法选择与管理环节中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为其挑选出最为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并且妥善保管数据接口处产生的,所有与数据挖掘方法有关的信息,譬如说文本或是文件的分词方法等等,一般具有较好普遍适用性的挖掘方法有粗糙集、决策树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在RBF网络当中完成网络分类模型的构建,之后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预测分析技术,对已经经过分类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在对数据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直接将其传递到评估系统当中。而根据数据挖掘模型的实际情况,可以依照具w的挖掘需要进行修改调整或是重新构建。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完成数据结果的输出,可以通过采用树状图、列表等方式展示数据挖掘结果,但笔者更建议使用可视化技术,通过电子屏幕直接显示出数据挖掘结果,能够更加方便用户清晰、具体地掌握真实数据结果。在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评估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数据挖掘在各种模式下形成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优的分析结果,并在其中清晰地标出标准图标,一方面可以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用户的查询浏览提供便利。

2.3 安全保障

保障用户在使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是确保数据挖掘正常无误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此,应当分别从保护数据安全和权限设置的内外两种保护措施入手。在保护数据安全方面,首先需要对客户端进行安全控制,考虑到用户需要利用网络相服务器端传输数据,而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不稳定性,容易影响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可以通过加密数据,同时在服务器当中存储用户的数据挖掘结果,使得用户即使登录不同的计算机也不会影响其对数据挖掘结果的使用。而设置权限则指的是需要对用户登录注册进行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将用户进行科学合理的等级划分,并为不同等级的用户赋予相应的权限,从而避免因用户的非法登录或是未授权访问等影响数据的安全性[3]。

3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从简单介绍自组织神经网络挖掘类型和模糊神经网络挖掘类型入手,对当前常见的两种基于神经网络下的数据挖掘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RBF神经网络为例,从数据准备包括数据的选择、清理与合成,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出发,对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探究。但鉴于建立在神经网络基础上的数据挖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本文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日后进行加强改进。

参考文献

[1]王磊,王汝凉.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的数据挖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79-84.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75-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们我们需要注意对学生灌输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概念和意识,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逐渐的培养出这种能力。学生的自身质素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还要注意有针对性,题海战术不是非常提倡,但是典型例题确实是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方式。我们要利用好这些典型例题,发挥其功效。

1 了解《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数学思想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同于对数学定律等的认识,是思想和内心上对于数学规则规律的一种体会和客观认识,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所使用的程序,他是数学思想的现实表象,数学的精髓就是这两者的结合,思想是其灵魂,方法是其行为,所有两者缺一不可。数学方法的使用是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处理手段和方法,逐渐的积累,以至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本能的反应出方法,用哲学的观点来说,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数学思想的体现。用建筑的方式来进行比喻,数学方法是建筑大楼的施工手段,思想则是大楼的设计图纸。

1.1 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

《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

1.2 “方法”和“思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对于初中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的内涵和外延,我们暂时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数学思想是很抽象的内容,并且关于思想和方法两者的区分不是那么容易,他们就像是共生体,抛开一方,另一方也就无从提及,思想就像是观念的东西,方法就像是手段,要说这两者谁凌驾于谁,还真不好说,因此,实际情况应该是两者的互相促进和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借由这种特性来进行两者共同提高的培养模式,以思想的形成来训练方法的掌握,以方法的精通来提升思想的境界,达到两者的交互和融合。

2 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

实施创新教育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 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初中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知识的不丰富以及抽象思维薄弱,对于具象化的内容能够容易理解,抽象的东西很难深入理解。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提倡的方法和思想,就不是那么容易进行独立教学,我们需要进行方式的转变。将数学知识这种具象化的内容作为我们装载思想和方法的载体,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解来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每一次进行法则、定律、公式的讲解,我们都应该以方法和思想的形式来进行渗透教学,通过对这些内容来源以及演变规则和过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这些法则、定律和公式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单纯的进行法则、定律和公式的提出,这样就没有起到渗透的作用。

2.2 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数学内容繁多,并且千变万化,相似和类似的内容非常的多,对于方法的掌握也不是很简单。所以,在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过程中,就不能盲目和急躁,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把三个年级的内容摸熟摸透,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的难易以及深浅,结合每个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的质素等问题进行分层的灌输数学思想和方法。

2.3 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必须是课堂的听讲和思考,课后的练习和复习才能达成的,思想和方法也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来进行固化,所有,重复的训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必须的,通过对过往知识的梳理和回顾,加上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来形成和建立完善的数学思想体系,这个过程都需要时间和实践来完成。

2.4 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忽略了总结和提炼概括,提炼概括就像是将这些知识的精髓进行了简要的叙述,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其精髓和内在含义,因此,教学中需要把分散的方法和思想借助一个相同的问题来进行汇集,以此进行思想和方法的提炼总结,这些内容是供学生课后去思考和揣摩的重要资料。

3 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3.1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特别是一些空间数学知识,单纯的通过大脑的描绘和思考很难解决,因此,需要借助图形来进行处理,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图形和内容,以具象化的东西表达出来,更加的直观,易于理解,因此,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处理很多数学中的抽象问题,我们需要注重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

3.2 方程思想

众所周知,方程思想是初等代数思想方法的主体,应用十分广泛,可谓数学大厦基石之一,在众多的数学思想中显得十分重要。

3.3 方程组思想

主要是指建立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教材中大量出现这种思想方法,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利用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求字母系数的值等.教学时,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

4 辩证思想

第9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压裂 注水机理 工艺 方法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现状

我国的大部分低渗透油藏主要是以注水开发为主。这是因为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较低、空隙度较小等特征,低渗透油层一般吸水能力较低,价值油层中的矿物遇到水会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以及水质的原因,地层极易堵塞,油层吸水能力不断降低,注水压力不断上升,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注水量的迅速递减。注水井注入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水井的注水效率,加大地层配注系统的负荷,使注水能耗增加,与此同时长期高压注水易导致套管损坏,水井欠注使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效应,降低了波及系数,导致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减小。为了提高水驱效率,需要增强注水,目前增注工艺上主要采取酸化、补水、分层注水等常规措施方法,但是酸化有效期短,对进井地带受到二次伤害。

二、低渗透油藏的水力压裂

注水井注入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水井的注水效率,加大地层配注系统的负荷,使得注水能耗不断增加。长期采用高压注水容易导致套管的损坏,水井欠注使得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效应,降低了波及系数,导致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减小。为了提高水驱效率,必须增强注水,目前增强注水既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主要包含常规压裂增注、震荡、酸化等增注技术,但是均存在有效期短、费用较高、二次伤害,因此研究压裂增注有重要的意义。

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在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利用地面高压泵组,把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高压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涨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就会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中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三、我国目前主要的压裂技术分析

1.分层压裂技术

对多油层的油井压裂,在多层情况下,要进行分层压裂。利用封隔器的机械分层方法、暂堵剂的分层方法、限流法或填砂法都可以进行分层压裂作业。

1.1堵球法分层压裂

堵球法分层压裂是将若干堵球随液体泵入井中,堵球将高渗透层的孔眼堵住,待压力蹩起,即可将低渗层压开。这种方法可在一口井中多次使用,一次施工可压开多层。施工结束后,井底压力降低,堵球在压差的作用下,可以反排出来。该方法的优点是省钱省时,经济效果好。

1.2封隔器卡分法分层压裂

使用封隔器一次多层压裂的施工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共有三种方法,即憋压分层压裂、上提封隔器分层压裂、滑套分层压裂。

憋压分层压裂是用几个封隔器隔开欲压的各个层段,在每个上封隔器的下面接一个单流凡尔球座,在球座下面的封隔器上安一个带喷嘴的短节,喷嘴用铜皮封隔。压裂时,先压最下面一层,然后投球封闭底层,再憋压将第二层压开,依次将各层压开。憋压法压裂一次可压 3层。封隔器上提分层压裂是用封隔器预先按施工设计卡开井下需要压裂的最下1~2个层段,压完后停泵使封隔器胶筒收缩,然后再按预先设计好的上提深度起出部分油管,启泵再进行上一个层段的压裂施工。滑套分层压裂自下而上进行,首先压裂最下层,压完后不停泵,用井口投球器投一钢球,使之坐在最下面喷砂器的上一级喷砂器的滑套上,憋压剪断销钉后,滑套便会落入下一级喷砂器上,使出液通道封闭,从而压裂第二层,依次类推,可实现多层压裂。

2.水力化学压裂技术

水力化学压裂技术的机理是充分利用已经压开的裂缝,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有效的处理基岩、提高渗透率。该项技术的施工工序一般为:注入带表面活性剂的盐酸溶液、注水带原油和砂子的石灰粉碱性溶液、注入不加砂的顶替液,再注入盐酸溶液,最后注入5%浓度的碱性顶替液。水利化学压裂的主要特点是井的产量稳定,因为在压裂过程中在进井底地带聚集了弹性和气体能量,并且建立压井的裂缝使基岩投入了有效的开采。经过长期的试验表明,注入的化学溶液和砂子量越多,水力化学压裂的效果越好。改压裂技术可以增产两到三倍。

3.改变应力的压裂技术

基于美国L.R.Warpinski等人在科罗拉多州的多井试验场研究了改变应力的压裂。改变应力的压裂主要是:对于某井的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时因为受到邻井原油压井缝产生的应力扰动的影响,使该井的新压开缝重新取向,也即当新压开缝延伸进入已发生应力扰动的区块后而产生重新取向。这种压裂很适用于天然裂缝性低渗透镜范围小的区块,因这种压裂的裂缝和天然裂缝不平行,可以交汇更多的天然裂缝,所以造短的裂缝能够使井有更大的产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只是简要的对我国低渗透油藏的注水现状和主要的压裂技术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现象的加剧,加大对低渗透油井的开采,保证其良好的出油效果,是弥补我国石油短缺,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