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语文考试的技巧

时间:2024-04-19 10:21:12

导语:在高中语文考试的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考试的技巧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观念;考试

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观念上的误区有:

一、关于课外资料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教材为辅的错误观念

当前越来越多的语文相关复习资料占据着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语文复习资料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资料,也是教师能顺利进行教学的保障。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这些课外辅助复习资料作为主讲的对象。逐步将语文教材抛在脑后,完全被高考所俘虏。教师越来越多的精力都放在通过大量的课外资料对高考试题进行一个研究,如:大家都熟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冲刺高考》《高考真题汇编》《高考复习纲要》等等这些资料已经风靡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因此,这些课外资料的大量涌入已经完全背离了新课改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的宗旨。这也就是为什么现阶段高中生一直在努力学习语文,但就是不见效果的原因。那么此时,教师还是应该坚持以教材为本、以其他资料为一个辅助作用来纠正课外资料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错误教学观念。

二、教学完全服务于考试

在这个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以及家长总是用考试成绩来束缚着孩子们的自由。其中也包括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总是运用“这是考试的重点,这个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大”等这些关于考试的字眼来刺激学生的神经,牵制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考试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以外,还有各种月考、模拟考等等。这些考试的举行不仅仅会占用语文教学课时,而且考试过后,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讲解考试试卷为主。这种为了考试而逐步退化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完全忽略了高中语文课程开设的初衷,不仅没让学生积累到文学方面的知识,反而让学生为了考试失去了许多丰富知识的机会。

三、对写作技巧的教授逐步取代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考前复习 课堂趣味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基础课程,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来让知识成果的收获最大化。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目标,现如今语文的地位得到了各方的重视,语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认可,教师要想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在考试中得到展现,就需要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语文复习的课堂常常被认为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考前复习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适当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汲取语文知识。笔者认为,针对高中语文的考前复习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这门课程并不像它表面看上去那么无趣,教师倘若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调整教学策略,就可以让考前复习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高。提高复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语文复习效率能够大大的得到提高,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不小的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注重提高语文复习课堂的趣味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摸清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之后,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教学。高中语文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复习起来常常会觉得疲惫,语文教师备课时也会常常觉得知识点过多,复习进度比较缓慢,更何况在复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常常能够发现学生的新问题。语文知识的范围广,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为了让学生们的复习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对语文复习课堂产生一定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复习课堂,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使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当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去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复习古诗词知识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装了学生名字的盒子,将学生的姓名写在小纸条上,然后随机抽取一张让学生起来背诵诗词或者默写诗词,这种考前复习的方式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复习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如果学生背诵默写的很好,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语文教师也不可过于责备,而是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第二,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导入。高中语文的复习课堂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对所学过的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复习课堂往往是一遍一遍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在这样高强度的复习环境中,学生的大脑常常感觉疲劳,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比较重,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注重复习课堂的课前导入。具体来说,在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手段去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复习古代文学常识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这些知识概念相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文学常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导入课堂有助于塑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复习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粗略的为学生讲述这四本书的梗概,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堂,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因而他们的复习效率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二、注重考前复习技巧的传授

高中语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技巧,如果学生一头扎到题海中去,那么很可能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还使自己的复习效率变得低下。尽管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这也需要学生的复习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既定的规律进行复习,那么学生的语文复习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复习方法不得当,那么学生的语文复习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考前复习这么紧张的时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注重复习的技巧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不但能够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注重复习技巧的传授,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的语文复习重点突出。高中语文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对学生强调突出复习重点的必要性,那么学生就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在不需要复习的内容上。例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配较少的时间在这些内容上,而如果某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的十分不牢固,那么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去加强巩固自己的薄弱之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复习时间更加有效率,使学生的语文复习重点更加突出,极大的弥补了学生撒网复习方式带来的复习知识不过关的缺点。

第3篇

一、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人文精神都是其核心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国民修养水平的标志。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识字、考试,还需要具有一些精神文化的引导。这就如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畏惧、不害怕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依然成为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可以促进语文教育更加全面,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是缺失的。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总结下来,影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因素如下: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往往只会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师缺乏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从根本上讲,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可以共同发展的,教师无须有所偏颇。因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人文教育的人文意识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从而直接导致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渗透人文性呢?

(一)国家应当不断健全教育评价制度

当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国家的教育评价则是通过高考来形成,各种考试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也往往会以考试为标准。只要能够提升考试成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奋不顾身的,各种题海战术,各种解题技巧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国家应当不断健全考试评价制度,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改变传统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全和发展。

(二)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需要树立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并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形成严于律己的教育精神,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形成启发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的、过于拘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形成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标准答案式的、固定学生思维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举办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不断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

作者:李佳佳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困生;积极性;学习技巧

学困生是高中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应当被足够重视,以使他们轻松处理好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进而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

一、学困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略显复杂,有的高中生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基础知识薄弱,无法接受高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另外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局限,导致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负面情绪,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科目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语文成绩较差。综合几种情况来说,在高中阶段语文科目学习中,学困生的主要类型有基础知识薄弱型、学习能力不足型以及情绪负面消极型三类主要表现形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对学困生进行思想及情感上的引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大部分的学困生情绪尚未稳定,学习兴趣不足,心存畏难怕苦思想。想要对学困生实施转化策略,应当从思想和情感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摆脱学习中的负面情绪,积极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行动中。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温暖的教学气氛,使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此的教学氛围对于引导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消除学困生心中的焦虑,使其以轻松自如的心态学习语文课程。其次,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管他们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在思想上遭遇困境,教师都要给予最真心的关切,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经常表扬学困生,激发他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潜力,对他们的进步和认真都加以夸赞,加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困生打好知识基础

大部分的学困生是因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而形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使其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补上之前学习阶段过程中落下的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测验,掌握学生过去时间段内的学习情况。考试内容应当包括语文常识、语法、字词、段落阅读等,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现他们在语文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后,教师应当针对具体的问题制订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学困生薄弱的知识环节上有针对地予以辅导。比如有的学困生语文常识错误率较高的,应当要求他们将尝试的内容系统化,并制作成小纸片随身携带以便及时复习。有的学困生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则应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深入探讨做题的技巧性。

3.指导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技巧

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重点注重对学困生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学困生能够随时回忆起语文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并对其进行技巧上的引导。另外,结合学习时的反馈进行方法指导,使其有针对性地提高语文成绩。如果学困生是在古文学习时存在障碍,那么,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五步训练法。第一步是分段背诵古文的内容,在背诵之前需要将古文的内容及层次理解清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步是提问法,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罗列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提出,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回答问题,锻炼学困生的思考能力;第三步是语意联想推断方法,使学生掌握通过联系文章的上文和下文来推断文章中心思想,帮助其解决文字难以理解的问题,降低学困生翻译古文的难度;第五步则是积累归纳法,这部分要求其可能在平时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积累与记忆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困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之后,学习的障碍将会减轻许多,特别是教师对于语文语法及古文阅读等部分的方法指导,可以使其迅速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有效地帮助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对于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深刻、彻底的研究,正确认识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特征,有目的性地对其进行转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转化的任务,提高其高中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爽.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措施[J].考试周刊,2011(29).

[2]胡胜利.中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J].心理学报,2013(3).

[3]文海山.如何培养语文学困生的语文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11(8).

[4]巢卫媛.对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88).

第5篇

关键词:修辞教学;目标;内容

高中语文通过辅以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描述的情境更为饱满、更具感染力,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精通修辞手法的运用,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修辞手法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修辞手法往往因为教师的片面理解和认识产生了某些偏差和误区,使得教学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影响教学质量。

一、修辞教学的主要目标

张志公先生说过,“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的一个工作过程。”其实修辞就是修辞格,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的效果,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表达技巧的学问,是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以达意为目的的表达手法。当然,修辞手法的根本是立足于此,但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根据实际不断扩充和积累修辞手法的知识,真正了解分析文章中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提升自身与语文教学中相关联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得整体的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理解、运用能力不断上升。

二、修辞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6篇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第7篇

新课改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提倡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探究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挖掘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快节奏的高中学习而言,如果每一个知识都要老师的讲解,那么语文学习将会十分艰难,所以,笔者现针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能有效帮助学生以敏锐的视角去观察和感悟生活,这样学生的语文成绩才会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活力,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和技能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才能在考试中百战百胜,拥有最为宝贵的知识和财富,取之无尽用之不穷。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创造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更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对于变幻莫测的语文知识,学生就有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面对陌生的知识和问题的时候,也能运用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地加以解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不断的摸索中获得进步,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得到质的飞跃,反之,无论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练习题,学生不会方法,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不会随机应变,就不懂得自己积累易错的、有难度的知识点,这样面对语文学习也只能感觉深不可测、无从下手。

1.2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俗话说,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和重点难点,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这需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探索知识,并且在探索中不是盲目的,没有方向的随意进行,而是有方向、有方法的探索自己不懂的知识,加上老师的讲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进步,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积极主动的探索语文知识。

2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创设教学情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融入语文学习中,唤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下主动的自觉的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主动的探求语文知识,就要使语文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丰富多彩的与生活充满联系的学科,这样学生会在语文课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例如话剧表演教学法,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2明确教学目标、优选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所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仔细钻研教材。这样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会更好的为学生所用,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游戏等有效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其次,要优选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研读教学大纲,强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内容,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有利于学生的运用,因材施教,使得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要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帮助语文课堂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挖掘学生潜力的关键因素。

2.3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自身语文成绩的进步服务,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释放。

2.4及时指导,综合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及时的反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指导、综合评价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内容,更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长处和问题,在不断的反馈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积极指导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的问题、难题。同时,综合评价是十分关键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解决,但是,对学生及时的鼓励和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评价时可以采用颁奖、小组奖励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进取。

3结束语:

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积极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收获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庄玉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l,(06).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 教与学

新课程教学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教与学模式是新课改要求下语文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整合能力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师的被动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一、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授环节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都与低年级教学不同,所以应该推行参与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保证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性,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完善教学设计

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对所有涉及教学内容的事物的分析与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包括对教学要求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对掌握差异性的分析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分析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绝对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知识掌握、能力运用的不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允许教学差异的存在。

(二)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兴趣

重复、单调的课堂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参与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等,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的《沁园春》教学时,首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对于诗词创作的革命时期背景进行了分析,保证学生真实、客观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创作的诗词经收录的共有84首,都是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壮阔的情怀,笔者除了对《沁园春》的解析之外,还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其他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风格、社会背景形成系统见解。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运用诗化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外国侵略者恣意掠夺的屈辱和愤懑的之情,对于学生感情指向具有较强的煽动性,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笔者将课堂设置成记者招待会模式,由学生分别担任记者和余秋雨角色,围绕文章进行问答。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灵活生动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文章简单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文理兼备的、论点论据充足的抽象性说理论文,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论、语言描述的印象。例如,在《神奇的极光》这篇说理性散文中提到了磁场、太阳风等专业用语。单纯的语言描述对文章理论理解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图像等对文章所涉及的专业科学知识进行了解释,最终促进了学生对极光现象的科学认识。

(四)及时全面的课后检测

课堂教学结束不是教学任务的终点,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其对自身能力的进一步开拓发展。阶段性考试作为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在外,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适当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运转。

二、传授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通过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工具书运用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管理知识能力以及审美和创造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文章难点、重点进行提前预习;第二,扎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对文章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要及时积累;第三,拓展阅读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学生要主动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拓宽知识面与阅读量。

(二)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

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虽然唯考思想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标准,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素质教育不必一味的回避考试,就目前来说,考试是一种及时、有效、全面的检测教学教师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提升考试能力对学生升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高三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将语文基础之中的学、用、迁等有机联系起来,重点研究大纲中的考试说明,分析试题类型以及变化等,适当的向学生传授考试解题技巧。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本文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重视,探索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这也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及今后走向社会之后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阅读时间少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的作用的认识是合理的,他们都认为阅读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以及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和教师不得不牺牲学生的阅读时间,去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

2.阅读教学的倾向功利化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重写作轻阅读,阅读教学被高考牵着走,具有明显的应试倾向等。由于受到高考的导向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只强调对学生的考试能力的提高,阅读的目的也只是对文章的分析和对考试题目的训练,为了考试而阅读,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写作文而阅读等。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阅读的本来面目,割裂了阅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对当前的语文阅读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3.阅读材料和内容缺乏吸引力

阅读教学理应选择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受到精品的熏陶,不但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学习到优秀作品的各项优秀的地方。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轻思想,重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轻视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轻视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训练的问题。主要目标还是指向考试对阅读方面的试题的训练。

5.学生自主阅读少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阅读的方式还很少见,很难达到新课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深化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有必要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阅读及阅读教学的这一本质,阅读本身并不是在消磨时间或者浪费时间,从一定意义上而言,阅读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活动,古代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如果对阅读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识,适当的阅读就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听、说、读、写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远比没完没了地做大量的习题对语文的学习促进大。懂得了这一道理,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教师都不会牺牲阅读时间而去做大量的习题。阅读本来就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轻视阅读的语文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2.理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表面看来,阅读与考试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似乎大量的阅读占用了有限的学习时间会影响考试成绩,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阅读与考试之间并不矛盾。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阅读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增进学生的情感;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只要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有如神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同样是说阅读对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对作品本身思想的理解作用。因此,合理的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必然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况且,现代考试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阅读本来就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再加上写作,更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较大比重,而写作本身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阅读对于考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有经验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绝不是天天死学的书呆子,国内对高考状元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认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这种关系,不要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番好心做了坏事。

3.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渐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已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展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同的阅读内容完全可以达到一致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其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具备教育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多商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所熟悉的内容和程序去进行。

4.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地区的学生来说,教材甚至是学生的唯一阅读来源,因此,语文阅读教材建设就显得极为关键。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考试的需要,又能有利于引导学生走上喜爱阅读的道路上来。

总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使阅读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浅谈新课标下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8).

[2]王晓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浅析[J].科技资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