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1 14:43:14
导语:在小学生交际礼仪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利用电子白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西部地区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都处于欠发达状态,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缺少电力,信息渠道阻塞,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西部人才的培养,使得西部地区人才缺乏,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投入,各地方政府也加大力度,改善了交通条件,保障了电力供应,安装了通信设备,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提升农村小学教学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西部地区农村,也开始逐步告别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越来越多地用上了电子白板,用上了信息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是一种机遇,不再用枯燥乏味的讲解,单一的书写,向学生讲授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得教学更加轻松,内容更加丰富。这是一种挑战,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电子白板完全一种新生事物,不仅学生不知道,教师也很陌生。教师如果不尽快地了解电子白板的性能,不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技巧,那么电子白板也是形同虚设,甚至还没有传统的粉笔和黑板那么便于操作和使用。
因此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尽快也了解电子白板的性能,掌握电子白板的操作技巧,根据各科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各地学生实际,科学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把电子白板功能用好用活。把相关的各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声音和图像,拓宽视野和空间,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易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不断提升各科教学效益,不断提升各科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设备做好科学实验
在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的短缺,绝大多数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都无法购置教育技术装备,缺乏相关科学仪器,无法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课程。近来来不少地区,虽然都开设了科学实验课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无法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大都是照本宣科,口头讲解,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掌握相关知识,严重违背相关课程设置的根本宗旨,严重制约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现在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了相关科学仪器设备,配备了相关实验材料,为各校开展科学实验具备了相关条件。但是相关科学仪器设备,相关实验材料,对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事物。因此广大农村教师要知难而上,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仪器设备,熟悉各种实验材料,不断学习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技巧,真正理解相关科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西部地区由于地区辽阔,交通闭塞,经济滞后,许多地区信息渠道阻塞,信息条件落后,学生的知识视野非常狭窄。现在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许多农村学校也配备了数量不等的图书,配备数量不等的电脑设备,连接上了互联网络,开通了网络资源。这就为打开信息资源窗口,丰富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资源,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设备,不断开展相关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科技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各地农村学生要管好用好图书报刊,面向学生广泛借阅,充分发挥图书报刊的效益,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关键词】低段学生 课堂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8
一、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
1.硬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学校的环境,班级学习氛围,教学媒体等,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环境的好坏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2.软环境。主要指教师,不同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二)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二、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那么课堂上,当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怎么集中时,老师应该变换课堂教学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学生疲劳,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短调整后,再次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想方设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就是涉及到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了,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有策略的进行。1.想:动脑筋。2.方:找原因。3.设:设计。4.法: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所以,前三个步骤就像医生开处方一样,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一切前奏,一切程序都要围绕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如何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搞好课堂教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通常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榜样暗示法
案例:通常上课到一定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比较枯燥的内容以及上午最后一节课或夏天的下午上课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后半段,就开始陆续有人打哈欠、打瞌睡、说话、做小动作、走神等。这时候,我以前上课通常的做法是:不断表扬那些听话的孩子,夸他们听课认真,爱动脑筋,爱积极发言,你会发现,你在表扬这个孩子的时候,其他不听课的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向被表扬的孩子投去羡慕的目光,同时自己也就自觉的效仿了,也会很认真地听你上一会儿课,并积极发言。这就是榜样暗示法,比你生气、动怒、批评、指责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孩子的做法,效果要好很多,你自己也会为孩子们的单纯和天真而高兴,而不会在那里抱怨学生怎么气人了。
(二)提前鼓励法
案例:对于有类似或者真多动症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提前鼓励法。所谓提前鼓励,顾名思义,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做出令我们满意的举止时,我们提前表扬,让他们始终在老师的鼓励下顺着我们的节奏走,从而跟上大家学习的步伐。以前我班上有个孩子叫“杨琦”,每次考试都是后几名,他本身智商就不是很高,很多简单的知识,他都理解不了,再加上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只要老师的眼睛离开他5分钟,你就会发现他在做小动作了。但是我从来不想放弃他,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其实不是他们本身的错,他也许很想学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是本能的,是下意识的,是大脑的问题,是身体发育的问题,应该不会是故意的。
因此,每当他在做小动作时,我就表扬他一次,“你看杨琦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哦!”他就会很认真的在那里想。“你看杨琦听课多认真啊,真有毅力!”他就会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一会。“你看杨琦都在举手回答问题了哦!”他会马上把手从桌子下面拿上来高高举起,这时候也许他并不会回答,我会再重复一遍所提问题,他就会若有所思的在那里点着头。课堂上我一会表扬这个,一会表扬那个,换着名字和新鲜词语用,以达到不断提醒和刺激学生神经的功效,让我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三)转换角色预期法
案例:为了和学生胃口,我们平时还可以多些细心,多用心观察,看看孩子最近喜欢谁,迷恋什么,听听他们下课都聊些什么话题。小学低年级孩子一般都喜欢看动画片和卡通故事或者连环画等。我通常会先去了解他们说的市场趋势,然后做一些最流行的卡通人物的小头饰或者用卡通人物的口气写一句话,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在孩子们上课感觉疲惫之时,猛的来那么一句,会让孩子惊奇,移回注意力在我身上。比如流行海绵宝宝的时候,我就利用海绵宝宝、章鱼等角色,学着他们的语气。当学生打瞌睡之时,来一句“海绵宝宝,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海字咯,就是你那个海绵宝宝的海哦,你可得认真哈,想个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呢?你可不能表现得很怂样啊!”学生会立马来精神,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记得有一次,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已经是下午第二节课了,又是在第一节体育室外课后,还是炎热的夏天,为了教学进度,上了新课,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一会儿,当叫他们读课文时,连声音都比平时小了很多,好像上课就是运动后的休息一样。看见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马上说:“现在我们来假设自己就是真正的小鹿、小花,谁来做美丽的小鹿?”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重新投入到积极的角色分配和朗读中。
(四)情境设置法
案例:教学环境的布置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的布置,要主题鲜明,简洁、明快,内容要对学生能起到鼓舞作用,不宜有过多的五颜六色的装饰和张贴,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能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有时突然的停顿或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相反,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教师的动作和表情要有亲和力。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能使学生一个个全神贯注,多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过程。
关键词:改变观念;食宿环境;日常教育;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34-01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但目前随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寄宿生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他们大多远离家人,到学校独立生活,成为了许多农村小学特有的群体。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不适应,逐步暴露出了诸如胆怯、自卑、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于自我调节、焦虑等心理弱点。从其家庭生活到寄宿生活的情感适应严重影响着学校管理和个体成长两方面,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扫除心理障碍并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造成寄宿生心理不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寄宿生由于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强心理负担。其次来自家庭的原因。由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与子女长期分开,不能有效进行亲子交流,这是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孩子易出现情感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沟通等等。还有就是来自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寄宿生以前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进入集体生活后,缺少了关注,再加上学校实行规范管理,时时刻刻需要遵守纪律,从而让寄宿生会有许多的不适应。
二、针对寄宿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改变观念、做到先做父母,再做教师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比起走读制学校的工作量要大出2-3倍,学生一周不光学习,吃、穿、住在学校,而且活动时间长,隐藏着许多安全方面的隐患,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务必做到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所以,每一位教师要 “先做父母,再做教师”,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
2、舒适的食宿环境及较好的食宿标准,是寄宿生活的良好开端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能否吃饱、吃好。办好学生餐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把餐厅工作做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除严格把握学生饭菜质量,合理安排调节学生饭菜种类外,还要成立学生、老师参与的餐厅考评小组,对餐厅的各项工作经常检查评估,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请学生家长来参观,品尝学生饭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宿舍是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学校对学生生活实行人文化管理,努力营造宿舍内部团体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母爱或父爱般的接纳,减轻对父母的依恋,从而减少恐惧、焦虑的情绪,从而快速融入这个团体,而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正确引导他们在这里相互磨合、互敬互爱、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为他们的寄宿生活打开美好的篇章。
3、抓好日常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学校、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好朋友、好师长,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作用,对于处在困惑中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所以,作为教师,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关注全体学生。要经常表扬和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增强自信心。在工作中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有志于成功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都不可忽视精神和情感在教学中的分量。与此同时,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自卑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身的否定心理,曾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害怕的是考试。我们现在已施行等级打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保密。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帮助其分析原因,克服自卑。要以爱心架起与学生互相沟通和信任的桥梁,创造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和谐氛围。
4、丰富闲暇生活,促进寄宿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棋艺、歌咏比赛等多种活动,组织寄宿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加强与寄宿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应对方法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今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对农村小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已是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农村小学常见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为:教师读――学生思――指名说――师总结,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很少,而课堂应该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农村小学,“互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有:有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附带的,地位不重要,且考试也不考,不必花费课时单独训练,就把“宝贵的时间”挤出来用于教所谓的主科,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活跃。
2.学生口语交际环境基础较差。
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虽然能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说话,害怕与人交流,缺乏沟通,真是“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也有一部分学生平时说话声音小,口齿不清,乡音很浓,严重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效果。在交际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认真听取他人的口语表达,且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由于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少,说话时普遍缺乏自信,往往局促不安,很难做到大方得体。
二、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应对方法。
1.联系生活,丰富语言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见识少,知识面狭窄,要想丰富语言,让他们有话说,就得让学生走进生活说身边的事,如,一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说一说做小制作的过程。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以自愿组合的形式每组制作一件,注意观察边做边想边记。上课时,进行小制作评比,每组派一位同学介绍小制作,其余的补充。这样每组都想争第一,都想让别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他们说起自己熟悉的东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又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真可谓一举多得。
2.加强阅读,丰富语言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领,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如《海的女儿》、《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上下五千年》等,让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积累了语言。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交流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3.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农村小学生具有胆小、怕生的的特性,愉悦的说话氛围能消除学生紧张惶恐的情绪,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开口说话。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很多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采取多样的形式,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到日常生活就是口语交际,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了。如,在客人来访时的对话,根据学生特点,我采用小品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展开想象,激起他们想象的欲望,自然有话想说。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所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非常重要。
4.开展各项活动激发说话兴趣。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旋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多组织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交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如“自我介绍”、“课前一分钟演讲”、“续编故事”、“感恩母亲节”、“我也说新闻”、“挑西瓜”、“穿越火力网”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并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活动是口语交际的载体,农村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内外活动次数明显不足。所以,农村小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5.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然交际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让学生接触群体活动,比赛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更需要胆量,这种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踏青游览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相通。踏青结束后,不仅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每次活动结束,我都会趁热打铁,马上组织“分享会”,让学生用心收集交际素材,用心感受活动的感人之处,只有用心体会才会发现事物的多姿多彩,口语交际教学只有变封闭为开放,学生才会主动地说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口语交际当成一件趣事,养成随时想表达的习惯。
6.凭借内容,复述课文。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答出来,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愿说、乐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规范语言行为,文明交际
农村学生说话方言味太重,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使人与人在交流中产生尴尬,有时显得不礼貌。在教学中逐步规范使用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把推广普通话贯穿日常教学的始终。
在农村,不文明语言时常在小学生之间出现,不文明语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是最不该出现的,但不文明语言有它的土壤,主要来自家庭。我利用家长会,组织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活动,引导小学生说普通话、文明话,组织学生互相指出同学之间的不文明语言,做到随时随地消灭脏话。
总而言之,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在引导,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 2002年
关键词:小学生 口语 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情境,开拓训练渠道,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那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一、设“宽松和谐”的说话情境,在“表演”中学习语言
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无意注意占优势。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在20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说话训练,会使儿童感到疲劳,单调而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会形成惧怕说话训练的心理障碍,不利于儿童的发展。这时,如能适时地运用“表演”这种活泼有趣的训练形式,则会鼓舞学生说话的热情,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
很多教师总认为“表演”是个别好学生才能做到的,使参与面变得很窄,“表演”似乎成了好学生的专利,常常是一人“演”,众人看,许多人都无事可做,以至于无什么收效。实际上,“演”可以是参与对象发生灵活的变化,有师生合作,同桌对演,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男女生对擂,小组内合演等。例如: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始不久,为了使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也为了提高学生说话的完整性,我设计了学生的“自我介绍”。但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回答:我叫什么?我几岁了?我喜欢什么?那就太单调了。于是,我把这次的口语交际训练变成了一次“让我和你交朋友”的交友活动。课前,我将教室布置成茶话会的会场,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上课刚开始先让学生说说你想了解好朋友的哪些情况,然后各自练习介绍自己的情况,接下来再进行全班性的活动: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并说出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可以走上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和他进行交谈或公演一个节目。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找朋友,自由交流互相理解,气氛非常热烈。这面对面的交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更使他进一步认识了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二、加强口语交际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说话,要突出“交际”,那么就要求是互动的,只有在互动的情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师生互动,重在引指、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秋天的快乐》中,教师先介绍自己小时候自己在秋天里的快乐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必须说清楚秋天的特征,并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把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
〈二〉学生互动,重在实践,发展口头语言。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教学《我们去“旅游”》的教学中,在小组中让学生轮流当“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出问题,“导游”耐心地进行解答。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
〈三〉扩大互动,重在检验,巩固口语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他个有长效性。短短的40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上完《这样做不好》后,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并且想办法去劝说或阻止。这样长期训练,扩大互动范围,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随机训练,课外延伸练说话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说话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有学生过生日时,这样引导: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心情怎样,大家会怎样来庆祝你的生日?教师节到了,引导学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国庆长假开学,引导学生:在假期里有什么新鲜事?班里来了位外地的学生,我这样引导他:你的家乡在哪儿,那里的风景一定很美,你能向大家介绍吗?等等,生活中真是有挖掘不完的教材。
一、创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课上,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音频、影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创造与课文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情感,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让学生了解一些词语,看视频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看完很快就把这些词语记住了,还能把词语的故事复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古诗的歌曲,掌握生字和理解古诗的意思后,再学习唱古诗的歌曲,学生一听到唱歌,马上就来精神了,这样的教学形式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熏染了学生的情操,发挥出多重教学功能。
二、巧妙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20分钟左右,低年级小学生在15~20分钟就会分散注意力,即使非常听话的学生也会出现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教师要稳定住学生的注意力,在15~20分钟内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升教学效果。
1.教师语言幽默,着装充满魅力
教师着装充满魅力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重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看着舒服,注意力就集中过来了。教师语言幽默也能为课堂添光彩,教师使用幽默化的语言,能让学生保持安静之外,还能够会心一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等特征,图、文、声、像结合的特点能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学生生字的时候,可以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PPT,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读书的声音也特别响亮,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能获取知识,受到好的教育。
3.组织游戏和竞赛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教学游戏和比赛,增加教学的花样,运用简单的方法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游戏和比赛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游戏和比赛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兴趣高涨,轻松学习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例如男女声比赛读书,小组比赛读书,开火车比赛等。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涣散、教学秩序出现混乱的时候,教师可以花几分钟做个小游戏。教师让学生学着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做过游戏后就会保持安静,眼睛看着黑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教学中了。
4.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会两只眼睛盯着教师,仔细倾听教师的古诗讲解,端详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不用费心思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看过课外书的学生把精彩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听,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5.通过读写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
读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开始思想开小差的时候,教师停下来让学生读读写写,当学生运用到感官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专注的。在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指着字读,用眼睛看,用手指,口读,心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6.用提问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开始思想开小差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视个别提问,也可以进行全班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着急回答,可以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先回答,活跃教学氛围,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和创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课堂辩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思想要进行碰撞和交流,才会产生新的思想。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难得被提问,很少有开口的机会。教师不仅应该重视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和别人交往,重视教会学生能力。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辩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思索。
三、关注学生,欣赏学生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不断总结学生的优点,找寻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优势,给学生成长的动力,带领学生努力改进自己,让教师和学生做得更好。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批评,也可以夸一夸学生言行举止里的积极面和优点,有选择地教育学生,重视学生优点的赞美和宣扬。以为教师会惩罚自己,却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这些学生会震惊,会高兴,也会反省自己。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他们会很有可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师积极的关注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建立学习的信心,修正自己的言行。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夯实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进行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才能使教学更具有计划性,才能更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只有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避免或减少无效操作,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因此,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既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一、找准能力点,化教授为建构
奥苏伯尔的认知心理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新知总是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我们应努力寻求学生的能力起点,探明新知赖以建立的相关旧知,使“新知之舟泊于其锚桩上”,化教师的教授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片断:面积单位
师:在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周长时,通常会用到一些基本的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有哪些?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板书)
师: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我们通常会用到——
生:面积单位。
师:生活中,我们用到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板书)。
师:你们还能联想到哪些面积单位呢?
生:平方毫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
师:同学们的联想很正确。由于平方毫米太小,平方千米太大,我们今天先来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测量一下它的边长。
生: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2(板书)来表示。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谁来说说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定义?
生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来表示。
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符号m2来表示。
……
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共完成了三次知识的迁移,即两次为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由长度单位联想到面积单位,由厘米、分米、米迁移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次是新知向新知的迁移(由平方厘米的定义迁移到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定义),学生对所学新知都掌握得比较好。教学中教师通过大胆的放手,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比较牢固,于是引导学生顺利、合理地建构新知的概念。
二、找准感知点,化抽象为形象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面对面积单位较为抽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它转化成学生生活中的感性经验,由此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教学片断:填单位
师:在填写单位前,我们先以生活中的例子再次感知新认识的三个面积单位。
(学生先举例感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分米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再填写合适的单位,教师巡视)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平方分米?
生1:3600平方分米大约相当于3600个手掌那么大,单位应该是平方米。
生2:我记得老师提过我们学校共有师生四五千人,上次我们开运动会所有人站在操场上才占了操场的一部分,以平方分米为单位太小了。
师: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平方厘米,对吗?
生3:好像小了点,应该是21平方分米。
生4:还是错了。问的是数学书封面的长,填写的应该是长度单位,所以该填厘米。
生3(不好意思地笑了):题目还得看仔细。
师:通过刚才的填写单位,大家对这类题目的解答有什么建议吗?
生5:填写单位前,我们要看清到底填写的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生6:填写单位时,我们要联系一些常见的事物来考虑。
生7:填写单位时,我们要联系实际,想想我们填写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生8:填写完以后,我们要反过来再想想填写的单位合不合适。
师:大家总结得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根据经验再来完成几道练习题。
……
上述教学中,学生总结的方法多好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注意审题外,还应引导学生找准生活中的感知点,将抽象的面积单位的填写转化成对生活中形象事物的寻找。这样从抽象到形象的转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可以感知的。
三、找准疑惑点,化被动为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是告诉其“所以然”,还是找准时机让他们明白“为何所以然”呢?答案显然是后者。只有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知识的掌握才是学生自己的,所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教学片断:铺地砖
师:在装修房屋时,我们通常会遇到铺地砖的问题。下面先让我们动手操作,模拟一下铺地砖。
师:请大家拿出红色的长方形纸(长为60毫米、宽为30毫米),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所需要的小正方形的块数是18块)
生1:我发现长60毫米所需要的小正方形的块数是6块,宽30毫米需要3块小正方形,所以共需要18块小正方形。
生2:大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8平方厘米里有18个1平方厘米,所以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也可以求出所需的小正方形块数。
师:在刚才模拟铺地砖的活动中,大家的收获很大,让我们再来铺一次。这次拿出蓝颜色的长方形纸(长为67毫米、宽为39毫米),还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铺。(学生动手操作)
师:通过这一次的操作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3:我在铺的时候发现,长67毫米铺6块小正方形不够,铺7块小正方形又多了。
师:那到底该铺几块呢?
生4:我觉得应该算7块吧,铺的时候总得把它都铺满。
生5:我知道了。宽39毫米需要铺4块小正方形,这样就需要铺28块小正方形。
生6:这样的话,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好像就不合适用了。
生7:我觉得需要小正方形的块数应该比28块稍微少一些,有些地方可以把多出的小正方形拼起来用。(多好的想法啊!)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模拟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不断深入探究。有了这样具体的活动感知作为支撑,能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单元测试中,学生解答“给长为5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房间铺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多少块”的题目时正确率较高。
面对学生的疑惑,我们难道只能直接给他们出示一些结论,让他们利用这些结论去解决问题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套用模式解题。像铺地砖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愉悦的动手操作中感知“当地砖正好铺时,还可以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来计算,但是当长和宽不正好铺时,就不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来解答”这样的结论,从而轻松地解决了学生的疑惑。
通过实践,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并未感受到压力与困难,在单元检测中,虽涉及的题目较难,但是班级均分名列前茅。
信息化是当前的一个发展趋势,无论是人们的日常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许多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都存在困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学模式,所以说应当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善,引入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结合知识点应用信息技术
之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目的就在于向学生教授相应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教师应当寻找到知识方面的切入点,然后通过这个切入点来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这样不仅仅可以灵活地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比如说教师在对《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进行讲解的时候,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育尚不成熟,所以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可能很难理解,这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建立起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该三维模型向学生介绍顶点、棱和面等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2.2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主体,所以在课堂上都是由教师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由教师或者学生来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2.3 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
其实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要使得数学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因为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几乎所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因而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小学数学更加的贴近生活。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既没有兴趣,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理解,相反,如果将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就会更加的感兴趣,同时也使得他们更加容易理解。比如说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本堂课所讲授知识有关的趣味性视频,先通过这些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再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3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3.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授课的工具往往十分的单一和简单,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工具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因为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感觉十分的抽象,而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比如说一些动画、图像等等,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发现问题,并且对问题加以思索。从而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智力。
3.2 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就使得许多的学生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不愿意自主地去进行思考和学习,而是依赖于老师。这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思考和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这一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要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他们就会自主地去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
3.3 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后很难有效的进行复习,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讲解,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在下课之后,学生也很难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说PPT等,学生可以通过PPT再回顾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然后再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在课后进行复习。
关键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状态;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人际关系失控,父母无休止的吵闹造成孩子心理的创伤,无形之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的小学生甚至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粗鲁。在和同学相处时动辄就是粗言鄙语,甚至打架斗殴,易产生冲动行为;2、性格内向。对任何人都是怀着敌对的心理,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是面对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也是冷漠待之。3、性格怪癖。自卑感强,形成孤僻的个性,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4、性格怯懦。做事被动,缺乏自信心。5、注意力不集中。好多学生父母离异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6、情感抑郁。容易产生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我教过的一个孩子仅仅6岁就知道了怎么讨好新妈妈以及跟新妈妈一起来的姐姐,唯恐被抛弃,让人看了无比心酸。7、嫉妒心理尤为突出。
二、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离婚这一事件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儿童本身,但是通过各种随之而来的感受、认知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离婚,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心的时期,而父母往往困扰于自己的感情巨变而无法集中精力照顾子女,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从而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其次,多数情况下,离婚给家庭结构带来的破坏会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有些父母会对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而愧疚,会溺爱孩子,从而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偏激,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的离异家庭家长反应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后遗症。
(二)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小学生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更加依赖学校的生活。同学们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接纳程度是影响其适应的重要因素。如果同伴因其家庭破碎而歧视他疏远他,这样会使其父母离异对他们心里的伤害更加难以平复。
(三)社会因素
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拥有特殊的心理特征,目前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对离异家庭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远大于对普通小学生的影响。目前的社会氛围容易给离异家庭的儿童贴标签,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解决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以家庭教育为主体,细心呵护孩子受伤的心灵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要调整好情绪,引导子女对家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自身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不要将夫妻之间的怨恨发泄到孩子头上,多和孩子交流思想,尽最大努力减少离婚对他们的伤害。
1、关注孩子,继续给予孩子爱的关怀。
父母亲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情感支持,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论孩子与谁生活在一起,父母双方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和一体感,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以及严重的被抛弃感,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要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父母无尽的关爱中长大。
2、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父母离异的阴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但是父母应该积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这些挫折之中锻炼自己,而变得更加自强、自立,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多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交往,孩子同样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以学校教育为辅助,竭力弥补情感上的缺失和性格发展的不足
为了能够更好的尽快的使离异家庭的儿童从阴影中走出来,最大限度的消除父母离异对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老师应该: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担负起沟通孩子和父母情感的桥梁的作用,应该为离异家庭的儿童提供特殊的帮助,加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鼓励表扬他们。
其二,小伙伴的理解和接纳也是消除孩子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老师应积极营造班级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让同学们和离异家庭学生友好相处、鼓励、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氛围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家庭。
最后,还可以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给予专业的心理个别疏导与咨询,可以有效地缓解其心理压力,给予其心理支持。
(三)以社会关爱为依托,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
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有些社会上的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就极易发展成心理障碍。所以全社会应该倡导正确的对离婚的认识和舆论引导,摈弃对离婚现象以及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歧视认识。
我想通过学校、社会、家长以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和疏导,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系统,纠正孩子们头脑中的思想偏差,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人爱的关怀,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的成长,我们的孩子将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永良.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1),34.
[2]董萍翠.对离异家庭孩子教育的初探[J].当代教育,2010年(01).
[3]赵忠心.“家庭教育漫谈”之四,减轻家长离异对孩子的伤害[J].班主任.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