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2 15:23:14
导语:在创业风险分析与对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本文为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项目(项目编号:2013032)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9日
目前,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大学生进行创业,可以说是创业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因其所受到的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与创业政策的影响,使其所受到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创业群体。为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风险管理。不过,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要求大学生有准备地、理性地进行创业,从而减少风险的损失。因此,对创业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管理与防范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创业风险是指在企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指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对于经验、能力、资金等各方面都相对不足的大学生创业群体而言,时刻都将会遇到创业风险。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只有0.5%,这个比率如此之低,足以说明大学生创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主要遇到的创业风险有如下方面:
(一)项目选择风险。创业项目选择风险是指:在创业初期因选择的创业项目不当,导致企业无法盈利而难以生存的风险。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项目选择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智力服务领域,如软件开发、网络服务、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等。此外,快餐、零售等连锁加盟店也是大学生青睐的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不去了解市场,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创业项目,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不去做大量细致的市场调研与论证,不结合自身掌握的资源状况作出决定,那么其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会非常艰苦甚至会走向失败。
(二)技能不足风险。大学生从象牙塔走出来就开始进行创业,期间还未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完全转变,其年龄、阅历、心理等与有社会经验的人相比处于劣势,“眼高手低”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评价。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不会因为创业者是学生就网开一面,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和市场时,比有社会经验的人更容易迷失和迷茫,思考问题理想化,对困难估计不足。另外,大学生还缺乏创业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也没有在相关企业的工作、实践经历,缺乏能力和经验。同时,这种缺乏不仅仅是表现在职业技能、技术、管理等方面,还同时表现在人生阅历、心理承受等方面。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并不高,其技能不足影响了他们,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三)环境风险。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对创业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如社会环境、企业治理环境、政治环境等。这些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大学生的创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创业的中后期,其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危害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创新活动以及一些敏感性产业。在我国,还会对大学生创业带来较大的影响的是政治环境,我国政治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环境的变化,对于任何一家企业的影响都很大,更深远的是,这种变化往往是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无法预料和改变的。
(四)资源风险。这里所说的资源风险主要是由于社会资源贫乏而产生的风险。社会资源是企业以及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是社会资源广泛,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企业作为社会企业类公民,需要与各方进行沟通和联系,如政府、社会团体、供应商、销售商等等,企业的所有工作都需要调动足够多的社会资源。然而,初出社会的大学生的社会资源毫无疑问是相对的少,尽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一些地方,也有政府创业机构的支持,但这些帮助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企业的持续经营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当大学生走入社会实施创业时,在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工商税务等方面将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往往会显得一筹莫展,并会为此而耗费了大量精力、物力以及人力之后,不得不怀着受挫后的复杂心情而离开。
(五)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地筹集和供应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可以说,财务风险贯穿在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支持、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其中,除去家庭支持外,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获得途径都需要一定的资质和担保,这对于刚进行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管是银行,还是风险投资担保机构,都需要有实业或者其他企业机构的担保。当今社会,空手套白狼的创业奇迹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广泛的融资渠道,创业计划无从谈起;如果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很可能会导致在创业初期就遭遇失败。因此,财务风险普遍是创业前期的“命门”。
(六)管理风险。创业管理风险是指:在创业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影响管理的水平,而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企业的管理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阅历,需要在平常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经验。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可能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但是大部分是来自于书本,过于理想化。他们怀抱着一腔热情和抱负“纸上谈兵”,造成经营理念淡薄、产品营销方式呆滞、信息闭塞等,特别是大学生知识单一、经验不足、资金实力和心理素质明显不足,更会增加在管理上的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成因
大学生创业之所以存在上述诸多种风险,这不仅仅与大学生自身有密切关系,也与大学生生活和创业的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
(一)自身原因。内因是主因,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来看,大学生创业中容易出现以下情况:第一,眼高手低,盲目乐观。比尔・盖茨的神话,使IT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大学生如果对自身经验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创业的期望值又过高,一开始就起点较高,很容易失败;第二,纸上谈兵,经验不足。缺乏经验是目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第三,单打独斗,缺乏合作。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风险投资商在投资时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如今大学生一般都有个性,自信心较强,在创业中常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这些都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另外,大学生创业时资金准备不足、市场应变不灵、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缺乏对创业项目的深度审视和市场前景的理性评估以及良好的创业心态,都是造成创业风险的重要原因。
(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也是让大学生创业有诸多风险的重要原因。这种外部因素较多,一是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我国的高校往往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重视个人而忽视团队,这种教育体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大学生在自我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惯常毛病,从而影响其发展;二是社会机制,尽管政府以及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事实上,这种鼓励往往是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作出的无奈应对之策,在其创业的配套上,则没有多大的举动,如法律完善,政策的鼓励性制定等等。尤其是在一些职业精神和道德秩序的培养上更是缺乏,职业精神和道德秩序的缺失是形成创业风险的前提。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竞争生态圈,不是简单地在政府所提供的若干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追求利益,它更应该体现为法律与道义传统、社会行为规范的整体协调。目前,对中国的创业者们来讲,要想事业成功并成为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最重要的工作是塑造中国企业家的职业精神和重建中国企业的道德秩序。
三、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要求大学生有准备地、理性地进行创业,从而减少风险的损失。
(一)创业能力和风险意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讲座,通过教育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通过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理性认识到创业历程的艰辛、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通过实际案例理性分析创业活动的复杂性,让大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历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和应对创业过程危机,指导大学生在创业前期、创业当中如何对待和化解创业风险,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技能的提高。
(二)创业能力和风险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防范和应对危机与风险的能力,是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任务之一。大学生增强创业风险意识、金融危机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是促使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觉提高的动力。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育大学生学会调研、分析、捕捉市场信息与掌握市场新动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产业调整、消费结构等信息研究工作,市场是瞬息万变和残酷的,时刻都有风险,防范风险只能靠自己增强本领,预防和应对市场存在的各种风险。因此,创业能力与创业风险意识的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极为重要。同时,教育大学生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创业风险管理
1、谨慎选择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2、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风险往往是由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具有的劣势造成的,因此想要规避风险,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具备各项创业所需的技能与素质。如,策划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公关能力,只有这几方面的能力同时具备,大学生在创业中才能技高一筹,使企业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3、准备好创业必备的硬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分的硬件准备,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再优秀的人才也没有用武之地。大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硬件主要是经验、资本和技术。经验的积累避免陷进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资金为成功创业建立物质基础;技术则是大学生想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方天地的王牌。
4、打造核心团队。团队力量的发挥是组织赢得竞争的必要条件,企业团队应该有动态的发展观,团队组成应随着成员的实际贡献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具有发展观念的团队才有可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从而形成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及核心力。在创业时,用科学手段构建和谐团队,打造核心团队,可以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同时,团队在核心成员的影响下勤奋工作,可以使整体组织保持活力。
5、健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企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打造一支企业员工队伍,必须明确岗位职责。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对创业者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企业管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混乱以至于瘫痪。因此,完善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同时还必须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否则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成为摆设。
四、结束语
总之,创业是有风险的。创业教育不仅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垫脚石,也更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的新生力量。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需要转变观念,继续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使创业教育理论能够真正服务于高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熊晓云,张涛.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7.9.1.
[2]赵卫冲.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J].经营管理者,2010.11.
【关键词】就业风险,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进行,全国各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但受2008年全球景荣危机的影响,也岗位的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失业问题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毕业生增多与就业岗位紧缺这一矛盾在当前还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这一现实问题是今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潜在的社会风险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大学生往往受经验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无法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在就业中也面临一些社会风险。在我国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就业中也存在不公平及就业歧视等问题。《1958年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就业歧视做了明确的界定,就业歧视是一种基于宗教、性别、肤色、民族血统等原因取消就业者就业资格或进行不平等对待。在我国,就业歧视在该公约规定的基础上,还存在五花八门的就业歧视,例如年龄、长相、学历、生源地甚至还有属相、星座等。曾今有新闻机构对就业歧视问题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屡屡发生,曾今有一个县在招考公务员考试中因为被招考者患有乙肝疾病而不被录用,也曾今在有单位招录过程中将星座选取列为了招录条件,也有单位在招录过程中将身高作为招录条件之一,这些就业歧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大学生未来就业面临的社会风险。
(二)毕业生人数增加与就业岗位紧缺并存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在西方国家一些实体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钢铁业、纺织业、医药、电子信息扥产业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侵袭,并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进行。企业的经济在下滑,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招聘人数在不断减少甚至是不招聘,招聘岗位、招聘人数与毕业人数这一矛盾在近一段时期之内将继续存在。
(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落后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去向调查中发现,当代的大学生都愿意去一些大城市,大公司、愿意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去工作。而很少有学生愿意去系部偏远地区级一些民营企业。有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这个单位不愿意去,那个单位不想去,甚至有些学生最后在没有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单位就不去工作,呆在家里由父母供养。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在一开始就业时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苦难,但也存在手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之前,也不选择去创业,这种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落后都是大学生在就业中无法理想就业所面临的风险。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大学生在对就业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就业岗位需求等社会环境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将会对学生正确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环境不了解,或者略有了解,当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环境不太了解,在面对现实就业时就会过于乐观或悲观,不能进行正确的对待和正确的定位。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即便走上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当前的就业环境,在对就业环境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才能正确地面对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正确地做出就业决策。
(二)积极引导,开拓就业渠道。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校要不定期地底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在结合现实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就业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找到一家单位并不是就业的唯一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一观念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同时也要积极地位学生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创业。
(三)全面指导,个性辅导。尽管大学都在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却不是非常满意,究其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尽管就业指导老师细心地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指导,但这种指导都是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进行的指导,无法惠及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因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实现标准语差异,个体与全体的发展。
(四)指导学生坚定理想,务实就业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面对现实困难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所招聘的员工是积极向上的,有进取心的,有理想的人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这种印象。当然有理想并不代表我们要固执己见,在面对就业环境时也要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在不能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时也不能灰心,要在那现实中去发展。就业指导老师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指导学生坚定理想,务实就业态度。
参考文献:
[1]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初探[J].江苏高教,2008(3)
[2]朱永红,折喜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视角[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3]李梦娟,就业歧视有深层次原因[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11)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并为社会提供80%的就业岗位,从传统行到现代服务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很多被迫关停并转,其突出的问题依旧是融资难。
一、中小企业界定及特点
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首先改革划分标准。根据新的规定:中小企业包括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又从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划分标准。划分标准如下表(表一):
达到表中的标准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否则为中小企业。通过与大型企业分析对比,中小企业有许多特殊性,主要有:
(1)企业数量多,涉及领域广
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资料,登记在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5609家:其中大型企业9111家,中小微企业316498;中小企业占总数97%。可以看出在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占绝对的多数,经营范围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
(2)企业产值相对小
据统计资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44269亿元:其中大型企业351507亿元,中小微企业492762亿元;产值占总数58%。目前中小企业投资水平低,单一企业投入产出总量相对较小,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价格、质量、特色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较。
二、中小企业面临环境的SWOT分析
中小企业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倒闭关停并转数量较多,社会的需求锐减与过剩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致使危机后全球经济开始转型,这对中小企业将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一)优势
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生产经营灵活,在生产经营环境变化时能够及时退出,转型快捷。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小、结构相对简单,容易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在某一市场进行发展。在危机后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一般具备特定的客户群、特殊的价格或品质优势,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劣势
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尤其是一些微型企业,难于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竞争处于劣势地位。这类企业多为家族式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管理不如大型企业完善,一般采用简单的事业部制或创业制组织结构,其管理权利集中,管理资源浪费严重。这类企业内部人才相对缺乏,投资决策的能力较差。另外,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拥有的资源较少(例如原料、销售渠道等资源),不利于长期企业发展。
(三)机会
因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也受到重创,但是还是处于增长状态,这给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危机后,高科技、新兴的服务行业、利用电子技术的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些新兴的行业对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要求比较低,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我国出台系列税收、政府优惠政策,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例如逐步调整金融政策,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制度,促使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去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促使金融企业拥有更多的贷款额度用于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渠道资金取得困难的问题。
(四)威胁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目前还处于传统行业,这些行业成本高,退出壁垒高,行业内竞争对手多,所处行业竞争激烈。金融企业的政策多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服务,借贷资金条件不适合中小企业借贷资金。新兴的行业虽然需求简单,但是需要企业具备高端人才,且新兴行业风险较大,一旦投资失败,对中小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融资方面的风险
中小企业因为规模限制,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受到严格的控制,其筹资主要来源于银行或个人借贷、自筹资金的两个渠道。融资渠道过窄,导致资金结构很难达到合理的结构比例。中小企业一般股权结构较为简单,多为个人、小规模投资者,若遇企业需再继续筹集资金,企业就难于通过投资者再次筹措资金。另外,银行借贷资金使用条件、筹措条件、信用额度等都比较严格,没有合理的资金结构比例比较难再次取得所需资金。这些都会导致资金成本高,筹资困难,在扩大发展过程中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面临破产或被的恶果。
(二)投资方面风险
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如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还包括对外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等活动。对于对外投资,企业将会面临变现风险、项目风险、股票价格下降风险等企业风险,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缺乏有效程序、内控,缺少专门的人才,投资时主观任意性较强,对投资未做出有效分析评价时就投资,极易造成决策失败,导致企业面临资金难,资金不能及时周转回来的风险。对内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决策不科学,往往会导致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而产生财务风险。对于中小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占用企业较多的资金,如果不能较好的投资决策,很可能会致使企业资金断流。
(三)生产经营方面风险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因此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日常资金主要被存货、应收款项等占用。由于缺少规范的存货管理机制的筹划,被存货资金占用比重较大,企业不能使资金及时回笼,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销售多采用赊销方式,未对赊销对象进行严格考察,赊销政策及管理制度不完善,赊销占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自身资信度不足,采购很难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议
中小企业中财务风险较高,风险集中在资金流不畅通、筹资困难,竞争能力较低,因此中小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积极应对财务风险。
(一)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配合机制,这种机制是企业股东和债权人都希望的风险搭配。完善赊销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的机制,控制赊销、存货占用资金,使投资的资金加速回流;完善人员聘用机制,选聘高级人才,正确决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
(二)做好财务分析与风险预测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做好财务分析,例如:利用计算机及EXCEL软件,便可对企业财务进行简单分析。现阶段计算机已经普及,利用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建立报表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财务分析,了解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企业也可以选择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与预测,与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测评,借助专家建立适合企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及时评估风险、应对风险。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
重视高效能市场开拓,例如:高技术、高服务质量、高端人才等内容的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走出竞争劣势,建立竞争优势,提高资产利用水平,提高管理水平,稳固生产经营这是解决财务危机、应对财务风险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84-92.
[2]盛桂花.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财会月刊,2010(26).
[3]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刘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13).
[5]姚雁雁.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l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秦皇岛市社科联立项课题“秦皇岛市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20130614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初期;融资方式;风险
所谓企业融资,指的是企业筹资资金的过程与行为,是根据企业经营现状、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的评估与预测,向投资企业或债权人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本需求。毕业大学生刚刚迈出校园,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创业需要的资本储备,因此企业融资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现阶段大学生融资方式逐渐多样化,对融资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初期的主要融资方式
现阶段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存在多样化特点,然而毕业大学生属于特殊的创业群体,这就决定了并不是所有融资方式都能适用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由于具有便捷性的融资渠道较为有限,因此大学生创业群体在自主创业时大多会采用以下几种融资方式:
1.亲情融资。由于毕业大学生刚刚迈出校园,缺乏社会经验以及人脉网络,创业启动资金的金额大多较为有限,因此通过亲情融资向亲属借钱是筹集创业启动资金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亲情融资以血缘和亲情为筹资环节连线,对于毕业大学生来讲中途撤资的风险较小,而且由于金额较小一般都可以一次性筹齐。亲情融资的突出优点在于利息较为小甚至没有利息,而且血缘关系便是信用依据。然而亲情融资存在筹资数额较为有限的缺点,因此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应当对企业发展需要资本进行准确评估,决定是否要使用亲情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2.政策基金融资。近年来,为了解决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毕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资金帮助。政策基金融资是基于国家政策的融资方式,是政府为了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企业专业化发展而设立的,是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应当大力争取的融资方式。政策基金融资一般分为入股与贷款两种方式。入股方式需要深入考虑股权分配比重以及公司控股问题,贷款方式应当深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债务偿还能力,不论入股方式还是贷款方式,都具有筹资成本较低且资金链较为稳定的优点,可以满足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本需求。
3.合伙融资。如果大学生创业的企业类型是通过合伙形式的,那么就可以通过合伙融资的形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合伙融资主要是按照共同投资、共同运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等原则进行资本筹集。合伙融资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筹集,而且还可以整合合作伙伴的人际网络,通过拓宽企业的人脉资源,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合伙融资类型的企业是无限责任制的公司,合伙融资的风险存在于管理与财务量方面,合伙人必须共同承担运营风险,这也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对合伙融资方式敬而远之。
4.银行贷款融资。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银行也推出了创业贷款业务,但凡是认为自身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大学生,都可以向银行申请创业贷款业务。创业贷款主要由商业银行发放,具有利率低、具有一定补贴的特点,可以向大学毕业生提供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是大学生创业初期负债经营的主要融资方式。然而银行创业贷款业务对大学生要求较高,大学生若想申请创业贷款,必须制定严密可行的创业计划,并对还款压力与时间进行准确地预估。
5.风险投资融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主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不是短期内的盈亏,属于一种流动性较小的中长期投资方式。由于我国风险投资较之西方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风险投资方仍以风险投资作为超额回报手段。因此大学生能否争取到风险投资基金主要基于个人信用情况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有风险投资融资意向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大学企业创业大赛、委托风司或利用多媒体方式寻找风险投资商等方式进行融资。
6.天使投资融资。天使投资作为权益资本投资分支,主要是指由富商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企业概念的企业进行一次性投资,天使投资属于风险投资的一种类型,但却有别与天使投资,它主要根据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以及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进行投资。大学生为了获取天使投资必须保证企业运行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前景,必须具有完整的团队,这样才具备了吸引天使投资人的前提条件。
7.网络借贷融资。网络借贷融资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民间中小型贷款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融资方式,网络借贷主要基于互联网银行技术,在借贷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网络进行合同、手续、资金的交接,具有一定的快捷性与便捷性。然而由于互联网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网络借贷融资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风险分析
1.融资渠道具有局限性。前文已经多次提到过,大学生刚刚迈出校园,资本储备以及人脉网络都较为有限,因此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都来自于融资,如果在融资阶段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由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社会身份较为特殊,适用的创业融资方式也较为有限,融资渠道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后期投资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大学生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创业风险难以控制,导致其创业计划难以打动投资方,在有限的融资渠道内存在融资困难问题。
2.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大学生在创业投资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认知有限,难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信用产生了怀疑,致使大学生创业初期融资存在困难。由于大学生创业信用存在风险,导致银行金融机构的创业贷款采取了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融资的贷款审批办法,例如不授予基层银行贷款决策权等方式,这给学生创业初期的融资环节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银行贷款门槛的太高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难以满足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导致大学生对于银行创业贷款存在排斥心理。同时,银行的贷款环节需要考虑贷款的成本问题,由于大学生创业的企业规模有限、贷款金额较小,银行贷款成本偏高而利润较小。同时大学生创业的企业违约风险较高,银行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愿意向稳定的大企业发放大额贷款,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创办初期难以成为银行信贷的主要对象,这导致部分大学生因为筹资困难的问题搁置创业计划甚至放弃创业计划。
3.对于创业融资看待的过于片面。对于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融资环节的成功并不等同于创业的成功,仍然需要结合企业项目本身的运营价值,看待后期投资运营带来的回报。融资环节的成功并不代表企业获取了经济效益,仍然需要合理的运营与阶段性的资本积累,去面对市场竞争的考验,对创业融资的片面性导致企业在后期投资、撤资阶段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需求量较大,同时产品被市场接受还有一定的阶段性,在这个阶段中还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开拓市场,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大学生创业群体身份较为特殊,企业可供抵押的资金有限,且外部筹资能力、偿债能力都存在局限性,无论是投资方或是大学生创业者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风险。
4.对企业项目评估不准确。由于毕业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在寻求企业融资时,部分大学生对企业项目的评估存在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的融资需求过于保守,导致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急于寻求资金,低价出让企业股权,从而失去控股权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毕业大学生紧靠书面的企业运营计划仍然难以有效地完成融资,在这种现状下,大学生创业群体应当对企业项目进行准确评估,不能因为缺少运营资金而冲昏头脑。
5.对创业启动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部门大学生在成功进行企业融资之后,没有认识到融资与偿还债务之间的关系,缺乏对创业启动资金使用的合理规划,导致创业启动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最终往往难以偿还贷款导致企业破产。在融资阶段,大学生创业群体应当明确融资资本的本质都是逐利性质的,投资方是为了获取超额回报才进行投资的,因此应当谨慎规划启动资金的使用。同时部分风司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会提出参考某些权力的管理要求,这可能也会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融资后的后期投资阶段受到限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阶段就业困境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进行自主创业,然而大学生缺乏创业启动资金,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给予其适当的帮助。降低毕业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风险、构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换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群体也应当加强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与分析,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张岗岗,杨烨军,李子贤,时韩荣.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29-230.
[3]宁茹,丁璐.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4:107-108.
[4]李勇.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与风险——由武汉光谷“青桐汇”活动引发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07:62-63.
[5]郭伟威.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6]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8:25-28.
现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金流量能够从始至终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环节。现金流量是企业正确投资、科学决策的有效依据,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运营状况,同时企业的财务政策、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受现金流量制约。利用这个关键因素,通过现金流量视角可以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警,以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现金流量;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0前言
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就是财务风险,现金流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命运[1]。因此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不仅有利于分析企业资产的支付能力、流动性和效益质量,更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对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动态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情况。基于现金流量视角,制定完善的财务预警制度,有效预测并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经营活动贯通“生命线”,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1要素分析
现金流量:从定义上看它包含三个内容[2],分别是: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总结流量[3]。对于实际情况来说,由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呈现动态过程,需引进现金净流量概念,即: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额。这种差额存在“+”、“-”可能。若为正数则为净流入,若为负数则为净流出。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的最终结果[4]。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管理重要意义:首先,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其次,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最后,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5]。财务风险:风险一般含义是指损失,其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甚至是可能的损失。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与负债密不可分的,简单的说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不抵债。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影响企业财务体系的因素总和,其导致企业损失了机会和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四种财务风险:一是,筹资风险,即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筹集资金的不确定性;二是,投资风险,即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三是,现金流量风险,即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四是,附带财务风险,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识别:既然财务风险存在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在风险识别时亦应从外部和内部角度同时考虑。外部因素识别: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内部因素识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报表分析法,二是指标分析法。财务风险的预警:预警系统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建立:(1)资产获利能力;(2)偿债能力;(3)经济效率;(4)企业发展潜力;(5)财务弹性;(6)盈利能力;(7)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现金流量与风险识别
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垫付、垫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因为无法预期的本金回收难度以及无法实现预期等情况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作为动态的现金流量环节,恰能反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首先现金流量直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通过对现金流“+”、“-”判断可直接反映收入、盈利及成本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现金流量可以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现金流量作为客观存在,可以有效避免经过“粉饰”的财务信息对经营者和投资者的迷惑,使得其更好的了解现金来源和运行情况,实现对现金的有效调度和使用。最后现金流量是企业投资的基础,基础投资周期长、金额较大、占用时间长的特点,这使得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在投资前做好经济效益评价,现金流量评价就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关键指标[6]。从生产-经营的关系链中可以发现三种主要财务风险。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包括资金风险、信用风险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状况与资金周转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也可能会产生陷阱,特别是资金陷阱,例如:公司能保持良好的现金创造能力,即便出现暂时的亏损,也能经过改善经营管理而改变局面,扭亏为盈,相反,即便能够赚取再多的利润,如果现金周转出现困难,也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要防范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与财务资源当量之间的矛盾。二是,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这个过程的主要风险在于偿债风险,如有不当投资导致资金流转缓慢,导致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在支撑企业的投资和进一步的生产和经营,遇到投资不当时应不再追加投资,及时终止投资,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三是,筹资过程的风险,其主要表现是偿债风险和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对资金的需求特别是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导致借贷模式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财务的一种风险[7]。企业现金流量与多因素密切相关,如运营状态、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和把握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这种管控和把握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
1)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风险识别,识别现金流量的风险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时间和数量上可以简易的勘出是否存在风险,时间上看客户是否有拖延,数量上看客户是否有拖欠等。(2)风险评估,其具有两个重要指标即账款回收期和回收率。(3)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建立风险预防和自留机制,如定金制和信用制,便于企业减少自身的损失。如若采取了放松的信用政策,虽然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增大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机会,所以信用销售是引发的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投资中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主要有资金的回收、收益及固定、流动、无形、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由于存在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政策的变化导致投资亏损,或者回报率低等情况的出现,这要求在制定投资策略时要实施风险管控机制,利用风险规避、分散、转移的等方式有效避免投资的收益不符预期的情况。
3)筹资中的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购置固定资产或增加营运资金而申请银行短期贷款,加大了流动负债,最终可能会引发企业因筹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这时的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融资流动而引致的融资成本高、控制权被稀释等可用融资风险来表述的风险。另一类,是由于创业自身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战略不当而引发的流动资本不足。因此,企业的负债、借贷等情况会导致企业产生偿债风险,特别是现金流量满足不了偿债能力,会导致清算和破产风险,针对长期偿债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需求不同应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如采用发行股票和分散渠道的方式分散风险。
3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预警
3.1建立长期、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短期预警体系中现金流量预算是核心指标,短期预警体系应立足于监测和控制现金流量,利用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行动,规避风险。长期预警体系可利用现有的如阿尔特曼的方法模型,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实行对企业长期的风险预警。
3.2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二者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都可从不同德方面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有效的现金流量指标可以揭示资金运作的真实情况,反映现金流方面出现的问题,将现金流量和财务分析指标向结合,相互印证和支持,全面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更有效的开展风险预警和控制。
3.3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的组构
现金流量的组构应与企业组构想匹配,在设计现金流量组构时应考虑其生成与流出路径,做到职责明确、组织清晰。同时辅以健全的会计体系,各部门统一协调,确保现金流量运作中少出差错。
3.4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率,保持现金流量平稳
现金流量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缺乏了足够的现金流量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时现金流量是一个动态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性和平稳性也是企业应予以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对现金有合理的安排,提高运作率,缩短流动周期,另一方面,对现金有合理的调度,防止过度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防止资本流失,确保资本升值。通过提高资金的运作率和现金流量的平稳,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安全。
4结论
现金流量作为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从一些财务指标中看出一些财务风险,就可以及时建立相应的预警措施来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因此,企业就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中,寻找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与对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作者:胡琛韬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2]于善红.浅论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J].商业经济,2014,(6):26-35.
[3]张瑞,宋晓宇.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探析[J].财税金融,2015,(3):132-136.
[4]苗随芳.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分析[J].财税研究,2014(17):163-164.
[5]路少华.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关键词:工程机械 按揭 风险
当前,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机械行业蓬勃发展。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平均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各种销售模中,按揭贷款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工程机械总体销售方式的65%,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业务的兴起为该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销售的助推器。工程机械企业按揭模式销售是指由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或商提供保证金及担保,银行对其推荐的客户(借款人)提供2年以内、金额小于所购工程机械价款7折以内的按揭贷款。这种贷款的特点是,当客户(借款人)不还款时,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就要以在按揭银行的保证金偿还借款人的贷款本息。这种按揭模式下的销售,是一种信用销售,它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然而不规范的运作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一、制造商及商、银行、客户的多赢模式
(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商通过银行按揭贷款销售产品便于回收货款
通过银行按揭贷款销售机械设备可以较快回笼资金,大大降低制造企业及销售商自身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使其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银行按揭贷款实现销售可以在保证充足的现金流的同时,优化财务报表结构。并且当银行债权产生风险时,制造商或商可以回购欠款设备,维修翻新再销售,实现第二次创利。
(二)银行通过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也获利颇丰
在个人投资创业和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个人贷款需求渐旺的趋势下,工程机械的蓬勃发展也为银行创造了另一个利益增长点。在工程机械按揭模式贷款中,工程机械厂商是按揭风险承担主体,他们提供设备回购保证。银行由于有了厂商的回购担保,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己在按揭销售中所承担的风险。这样银行就在最大程度降低了风险的基础上获得了收益。
(三)客户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工程机械设备方便灵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营业主加入了工程机械施工及租赁行业,个人经营模式大有形成主流的态势。大量的个人客户成为工程机械设备主要买家。这些个人客户大多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客户都需要通过融资形式购买工程机械设备。采用银行按揭贷款购买设备,很好地好解决了他们的需求。且个人银行按揭贷款具有担保简单、利率优惠、期限较长、产权清晰等特点,优于工程机械行业传统的融资租赁销售,满足了客户的诉求。
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在按揭贷款销售中的风险分析
(一)来自客户的风险
在我国,购买工程机械的自然人客户群体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个人资产(家庭资产)薄弱的特点。有些借款人的收入来源不稳定、还贷意识不强,这就直接导致银行贷款的临时性逾期。
若借款人在异地、贷款抵押物工程机械为动产等因素,则会造成贷后管理难度极大。一些中小企业设备贷款以个人贷款形式出现,也会造成销售管理上的困难,即形式上的借款人与实质借款人不一致,造成法律风险隐患。
(二)来自银行的风险
银行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信赖,在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方面出现疏忽,没有把好贷前检查的二次关卡。因个人工程机械贷款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银行会对借款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可能存在企业会超过自身能力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从而银行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另外,客户通过保证金帐户还款会掩盖了其实际逾期还款情况,银行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违约。
(三)来自生产企业的风险
企业的回购能力问题,企业如果对其所有销售给最终客户的工程机械都承担回购责任,则必然形成一笔数额较大的或有负债。
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对银行依赖较大,如果失去银行的支持,不管在资金或者风险方面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生产商只有制造与贸易经验,在风险控制方面经验和能力较弱。
生产商为维持良好的银行信用,大量垫付资金,造成资金紧张,同时由于代垫形成的应收账款会产生坏帐,影响企业利润。
(四)行业特点带来的风险
客户季节性施工,如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施工行业基本歇业,工程验收也会顺延,借款人在淡季按期还款难度很大。
国家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巨大。
工程机械行业依附于建筑行业,而建筑行业没有良好的信用体系,在资金结算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规范,信用状况不佳,如:垫资、三角债、长期相互拖欠工程款,企业间商业票据结算等。这些行业内的通病潜在着巨大的风险。
四、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对按揭贷款客户准入严格把关,做好前期风险管控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专职部门,结合工程施工和机械租赁行业经营特点,制定贷款客户的审查审批条件,严格审批。在前期做好设备公正,保险等工作,以降低由于借款人无法还款时设备拖回的风险。对按揭销售客户单独建立动态管理报表,详细反映客户基本信息、按揭贷款偿还情况、和所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支持情况。随时掌握客户动态,专人跟踪落实,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针对个案要做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其的真实的还款能力。
(二)加强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了解,彼此监督
企业与银行应该互相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银行应做好充分贷款前检查,对借款人进行二次严格筛选,剔除不合格借款人,减少企业风险同时也能规避自身风险,并且银行也要做好对企业的监督,不能让企业超过自身能力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同时,企业也应督促银行做好贷前、贷后检查,利用银行相对企业更大的威慑力促使借款人能按时还款。
(三)客观评价企业自身的回购实力
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自身的回购能力是按揭贷款销售模式的重要因素。客户一旦发生还款风险,银行债权的追索将落实于与企业签订的回购协议上,所以一定要客观评价自身能力,落实防范措施,绝不盲目揽拥不良客户为其担保贷款。
(四)运用多种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赖
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应建立起良好的企业资信。集团公司管控模式下的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相互调剂资金的渠道。近年来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内部成立了财务公司。通过这种合法的非金融机构来调剂集团公司内部资金,将一些企业闲置资金有偿用于急需的企业。另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如发债、商票等,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赖,确保企业运行在良性状态。
一、食品安全研究与企业会计系统现状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现状 欧美学者从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安全管理技术和政治经济角度进行研究。Whitehead(1995)依据构成要素分析提出了食品控制体系包括六个要素;Dewaal(2003)从控制体系的监管主体分析指出,应建立单一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实现相关资源优化配置,建构更为理性的食品安全管制体系;Romano等人通过对西欧某些国家的肉类和牛奶部门试验性的研究实例,说明了执行HACCP全程监控体系的效果;Taylor等人提出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阻止世界范围内食物传染病的扩大的重要作用;Vetter等讨论了食品产业治理结构中纵向一体化解决消费者无法识别信任品市场上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等;WHO提出了全面应用风险分析技术;玛丽恩・内斯特尔通过对美国HACEP出台艰难过程的探讨和传统的基因工程食品里包含的政治问题和安全问题,阐述了食品安全的政治性因素。国内学者主要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方面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研究。衡志诚指出政府由于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往往使食品安全沦为谁都管、谁都管不好的境地;王琼雯认为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有效责任追究制度;李功奎等认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消费者的“逆向选择”,最终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程启智等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政府规制成本最小化等完善食品安全规制的措施;俞曼华从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出发,认为我国在食品安全上存在多头监管、多头许可的问题;刘为军等提出要加大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如GMP、HACCP、TQM、IS09001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等。
(二)我国食品企业会计系统现状 上述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技术层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鲜有从微观层面、从食品安全责任主体――企业视角进行研讨,几乎未见将会计与食品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文献;我国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中,也仅见一、两篇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章,未有就此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笔者选择此课题,旨在履行会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期望从企业会计改革与创新方面,寻求破解食品安全问题对策。我国食品企业会计系统现况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息公告与披露方面。宏观层面上,国家实施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由卫生部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风险评估和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处理;各省、区、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国家和地方都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网,及时食品安全方面的动态、现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等。各监管部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及时反应,及时权威信息,第一时间解疑释惑,增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机制还不规范,信息公布方式和渠道比较狭窄,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全国统一的信息公布平台尚待建立,更为遗憾的是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食品安全主体企业在信息公布和披露上所承担的权利义务作出规范。企业层面上,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应当公告和披露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在内的信息;从我国法律规范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来看,强制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只是针对上市公司(公众公司),另外,规模以上的大型国企定期向政府财政、税务、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送报告,而对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未强制要求,除特殊情况外,中小企业主动对外报告和公开披露信息的很少。我国的食品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由此会计信息报告与披露情况可见一斑。目前,企业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大都属于规范性财务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环境愈加复杂,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需求。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非财务信息,已成为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为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鼓励上市公司披露企业的管理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非财务信息;创业板季报、年报规则也强调非财务信息特别是风险分析与管理责任等的披露,但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与企业的漠视相反,政府、投资者和消费者等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持续发展能力、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却特别关注。我国现行会计信息披露采取通用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即大量生产会计信息这一标准化产品;其形式固定,缺乏灵活性,且信息供给量十分有限,一些应披露的重要信息被忽略掉,一些新的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尤其有关食品质量、安全和风险控制等信息无法得到充分披露。另外,对于不同信息使用者可能存在“信息不足”和“信息过载”问题。所以,亟待重新设计全面、充分、相关性强的信息披露新模式。
二是会计核算范围与内容方面。传统企业会计以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事项或业务为核算对象,侧重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来反映、揭示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复杂性,各种学科的融合交叉以及国际会计改革的推动,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断深化,出现了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本会计和事项会计等新型交叉会计,新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不断涌现,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得到很大拓展。核算对象不再局限于货币计量,非货币计量的事项也允许进入会计系统;核算时间不再局限于过去,对一些预测信息、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项与业务以及正在发生的特殊重大事项也要求重点关注,《企业会计准则》就有对特殊企业和特别业务的规范,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已初步纳入我国企业会计范畴。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与传统会计相比,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尚未突破的理论难题,阻碍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推广。在实践应用方面,新修改的《公司法》首次提出了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概念;深、沪交易所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均要求上市公司应充分关注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由于我国企业(包括食品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重视不够,缺乏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动因;社会责任会计对社会成本和效益予以确认和计量较为困难,企业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成本偏高。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仍然停留在自发阶段,重点在于披露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等还处于研究、完善和尝试阶段。正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社会责任会计推行不够,政府监管不到位,许多企业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肆意践踏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致使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三是风险管理与会计控制方面。企业风险管理(ERM)最早起源于美国,随后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美等地。上世纪80年代企业风险管理开始引入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我国财政部等部委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国资委据此为全面风险管理列出五大风险,即: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相对来讲,食品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特殊,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营运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等更为突出,受到监管和处罚更加严厉,风险损失更大,因而更应重视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我国食品企业除少数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建有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和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风险意识不强,尚未建立起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和事故应对系统和实施机制,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即使一些企业建立和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其主要目的并非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表现为一种被动型和无意识型的风险管理;更有少数民营企业及其业主根本不认知“风险和风险管理”,平时不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防患未然,出了事故花钱公关。许多民营食品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控制依靠业威和亲情等维系,企业治理结构既不科学也不民主,致使企业管理问题频发。
二、企业会计改革与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干预市场理论 我国的食品市场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市场,处处凸显不完全信息、不完备市场和不完全竞争,而且还存在地方政府寻租以及各类经营主体的道德风险和违法风险等;食品行业具有产业链长、经营者多、散、杂、信息不透明、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政府干预在宏观上以法律规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税收、价格管制等对食品产业进行监管;还对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种产品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等实施监管。政府干预与监管的重要基础是充分获取和利用各种相关信息。会计信息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基础,政府各部门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非财务信息,监督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财务会计信息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对其经营、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决定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同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用性。因此,改革以往食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非常必要。另外,因利益驱动和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严重,也需要政府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食品安全问题中,要求食品企业充分、真实可靠披露食品商品搜寻品特征信息、经验品特征信息和信任品特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纳入到会计信息体系当中,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重要内容,与财务会计信息一并定期上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同时向社会公众(消费者)披露或公告,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及其由此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 针对各国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必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建设,尽早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建立食品企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促使企业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SA8000的产品,增大食品行业的出口量,使我国食品行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目前,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在重视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背景下,企业特别是食品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
(四)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食品企业面临诸多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风险、产品质量与技术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对企业影响很大,一旦遇上事故或风险暴露,企业将损失惨重,给消费者带来伤害甚至灾难,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因此,食品企业必须实施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居安思危,做好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有效规避风险,化解风险,减轻风险损失,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企业会计改革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运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此降低建筑方案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所说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各层次的管理者建立起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问题的重视度,从根本上规避风险,而且在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施风险控制,有利于最终建立起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模式。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
1.1概念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具体工程的实施阶段和工程完工后的验收阶段等,都会因为一些因素遇到各种风险,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总的来说可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定义为:在明确规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情况下,所有影响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因素的集合。
1.2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变化的随机因素、不确定因素等,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自然界中人为所控制不了的地震、水灾、火灾、风暴,以及社会中人类凭意志所控制不了的战争、冲突矛盾等,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风险是处处时时存在的,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或避免它,因此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把它的概率和损失降到最低。
1.3分类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一般分为外风险和内风险。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即是建筑工程项目外风险。它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如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工作环境、地震、海啸等;政治风险,如上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多干涉和指挥不当、在建设过程中所设置的体制法规的变化或不合理性、在国际性的建设项目中国家之间发生了分歧等;经济风险,如国家的经济下跌、工程项目投资到了一个环境较差的地方、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价格突然持续上涨、国家的税收过高等。
2、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
因为建筑工程有着较长的施工时间、较大的施工规模,由此就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而且它们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防范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合作。同时,传统风险管理的一些手段,如保险等,在应用到这些大型工程项目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这些情况都要求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也就是采用动态的、系统的方法,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得到减少。它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促进风险控制和管理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实行,进而贯穿整个建筑项目工程。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3.1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意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有些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虽然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没有全面考虑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仅对局限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缺乏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举步维艰。
3.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体系不健全。具体说来,建筑企业缺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的主动性措施,一旦面临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将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组织机构运行的相关风险。
3.3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
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瓶颈。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引起的纠纷比比皆是。对于建筑合同的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筑企业没有给予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后期建筑工程出现变更索赔等情形,将不利于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3.险信息系统不完善
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陷入困境。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滞后,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势在必行。
4、论述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4.1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即项目风险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项目风险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将隐藏在项目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消除,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而项目风险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4.2进行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的标准需要按照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换,对于风险的界定需要严格进行,对于一些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质疑,然后逐一排除,排出风险的过程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3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
为了能够使得识别项目风险的过程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依据风险的相互关系,分解风险来进行具体分析。
4.4进行风险评价
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风险量,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5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控制法和财务法,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损失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在于对引起风险的各类的条件因素进行改变;后者的目的则是为了安排好财务中的风险成本。
5、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更多的新方法、新措施都将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为日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提高社会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余汉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4.02
该户小企业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概况。工行信阳分行(以下称该行)2008年对某小企业发放了500万元短期流资贷款,以企业生产厂房作抵押。因金融危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等主客观原因,贷款到期后无力偿还,形成不良。至2010年底,该行小企业贷款一户,不良率达5.9%,超出工总行控制线2.9个百分点,多次被总行提出预警将对该行小企业贷款停牌。
不良贷款小企业简况。信阳市金河园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民营企业,该企业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注册地址为信阳市河区东双河镇,注册资本200万元。经营范围是茶叶、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餐饮。
贷款发放过程。2008年该行为支持小企业发展,向省工行申请特色行业小企业融资,省工行授权该行对“茶叶、柳编、造船”行业的小企业发放贷款。信阳市金河园茶业有限公司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茶产业小企业,生产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工行行业信贷政策,属省行批准的茶叶生产加工小企业范围。该行分别于2008年3月7日和5月15日对其发放两笔小企业短期周转限额贷款350万元和150万元,以企业房地产作抵押,评估价值813万元,设定最高额抵押560万元。该两笔贷款到期后,在企业归还贷款30万元后,该行又分别于2008年11月14日、2009年3月4日为其转办了120万元和350万元贷款,两笔贷款于2009年11月、2010年1月到期。截至2011年2月底,贷款余额467.28万元,欠息58.47万元。
工行贷后管理情况。2009年10月该笔贷款到期前一个月,工行对企业发出了贷款到期提示还款通知书,指派信贷人员约见企业法人代表,督促其筹集资金按时偿还贷款,终因企业资金困难形成逾期。逾期后,该行一是成立了以主管行长为组长,法律、风险和信贷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收小组,加大清收力度。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了出让抵押资产变现方式清收,公布了厂房转让的信息。二是积极开展贷款催收工作,促使企业清收欠款、处理库存商品变现偿还工行贷款,收回2.72万元贷款。三是采取诉讼清收。2010年2月该行提讼,提出抵押财产保全申请,并追加该企业两位股东为共同被告,承担连带偿还责任。2010年5月法院判定工行胜诉。在规定期限内,该公司未履行还款,工行于2010年6月申请强制执行,公开拍卖企业厂房抵押物,但两次拍卖均因无人竞拍而流拍。
不良贷款形成后的影响
上级行预警对该行小企业贷款停牌,影响工行系统对全市小企业贷款发放。该户贷款是该行股改上市后发放的第一笔小企业贷款,贷款形成不良后,工行公司法人客户不良贷款率由0大幅上升,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年底高达5.9%已超出总行控制线2.9个百分点,多次被总行提出预警将对工行发放小企业贷款停牌。
营销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该户不良贷款形成后,省行组织人员对形成不良贷款的责任分别进行了认定,从客户经理到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审批人员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分,使客户经理在营销小企业贷款时存在惧贷款心理,稍有不慎将影响到信贷员的饭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信贷人员的营销积极性。
绩效考核工资费用受到影响。该户不良贷款导致该行不良贷款率、计提拨备减少利润、不良贷款清收等多项经营指标下降,影响该行在省行的绩效考核,对全行的工资及经营性费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运行、小企业经营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人民币升值通胀压力上升,人员工资等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茶叶出口减少,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下降。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零售量低,盈利能力下降。
市场行业的影响。由于近年来信阳市茶叶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迅速扩张,且大小茶叶企业数目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宣传力度加大,挤占了信阳毛尖茶市场份额,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产品利润空间收窄,影响公司收益。
自身经营的影响。该公司为小型家族式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不规范,在取得银行贷款后,在没有进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生产,引进高档包装,结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造成企业的产品积压,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流动性,导致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形成不良贷款。
融资环境的影响。信阳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当前紧缩货币政策下,各银行收紧银根情况更加突出,小企业再融资难度加大。另外,民间资本市场仍不完善,民间融资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小企业资金需求很难通过银行业外的渠道获得。
政策建议
政府应优化金融环境。一是从银行角度,对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营业收入免征或少征营业税,调动银行机构支持小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中小企业资信库,评选信用较好的小企业作为融资对象向银行推荐。支持银行依法收贷,打击企业逃债行为,推进信用环境建设。二是从企业角度,政府应精简项目审批程序,优惠税费征收,降低小企业经营成本。举办不同层次的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经营者把握金融政策,了解信贷产品,促进银企信息交流和沟通,推动银企合作。
银行应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从上级行角度,一是应建立尽职免责制度,消除小企业信贷人员营销小企业贷款的思想顾虑。二是应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授信额度,促进建立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正向激励机制。从基层行角度,一是要严格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严格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定,认真落实小企业贷款受理、调查、风评、审批、签约、支付、后管和处置等八个环节的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二是要针对小企业特点创新产品。可针对小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相继开发创业就业贷款、企业成长贷款、最高额抵押、订单质押、存货质押等贷款新品种,充分发挥信贷作用,引导规范小企业发展。三是要提供小企业综合服务。从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帮助企业寻找正确的市场定位、调整发展规划、加强内部管理,达到银行自身利益和小企业长远发展共赢的良好态势。四是要提升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特点分析研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