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网经济责任履职报告

时间:2022-12-21 11:18:30

导语:在国网经济责任履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网经济责任履职报告

第1篇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依法治校和简政放权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内部审计增值的角度,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内部审计对完善高校综合改革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综合改革;内部审计;增值路径

基金项目:

中国教育审计学会2015-2016年度教育审计科研课题,内部审计在高校工程管理中的职能与定位研究,编号:JY20152206。

一、引言

依法治校和简政放权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指导性方向。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推行过程中,校院分权和管理重心的下移,迫切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校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大学权力的合理制衡与内部监督。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依法治校和简政放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其目的在于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1]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变将使其逐步参与到高校改革发展的管理决策和建设规划中,并保障高校综合改革的发展稳定。本文从内部审计为学校发展增值角度来探讨内部审计对完善高校综合改革发展的路径。

二、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活动

校院两级管理改革之前,大部分的基础院系并未建立院系内部的规章制度,多为参照学校制度管理执行相关事务。权力下放后,学院作为一个拥有相对完善自力结构的体系,需要建立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制度,包括行政管理类、科研管理类、财务管理类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类等。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院系的制度建设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熟知学院在参照学校制度执行过程时,存在哪些管理漏洞与薄弱环节,以及哪些类别的管理制度应该在学校制度基础上细化或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如部分院系由于课程设计,需购买、保管大量移动设备,则该院系应建立对移动设备进行备查登记或办理相关调拨手续的制度;部分院系下设多个实验室,则应建立实验室管理办法,并对实验室的使用、管理、耗材等作出相关规定。对新制定或修订的院系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审计同样应给出相应的建议,帮助院系不断完善其制度体系。

2、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分权制衡,规范权力运行

内部控制是单位制定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内部控制的设计本身是一种权责划分,内部控制的运行体现为监督与制衡。由于高校过去“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权力结构,使得基础院系的内部控制体系长期以来不够健全和规范。权力下放后,需要进一步理顺学校与院系间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分离、互相制衡的局面,使学校与学院间的内控制度能“承接到位、体系严密、执行有效”。高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院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院系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可协同参与设计,并结合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主导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于院系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帮助其建立可行性强、操作性高的业务操作指南规范。同时,审计需对院系内控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总体评价,关注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从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入手,深入开展审计业务活动。对内部控制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内控设计与内控运行方面的问题。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内控审计的评价,不断完善各基础院系的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其运行有效。

3、利用信息优势,协调各部门的发展,为领导决策和学校发展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存在有助于高校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中克服内部治理部门化、碎片化和职能体系分设产生的管理盲区,促进各子系统从破碎走向协调和整合,为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整体治理、改善职能部门无缝隙运行发挥增值作用。[2]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各项经济政策、管理运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既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又能从专业角度防范潜在的决策风险,同时还能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通过审计咨询参与学校发展建设,可统筹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并平衡各部门协调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审计方式灵活、审计方法多样和审计监督常态化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性,创造性的开展适应改革发展的审计业务。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推进和简政放权,探索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和审计政策措施贯彻的总体情况,及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权力结构重建后,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以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清单为依据,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开展廉政审计;针对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专项审计调查,覆盖常规审计盲点,为高校领导层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审计结果利用,建立审计结果公开机制,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建设公开化和透明化

随着政府向高校放权,以及企业、社会对高校投融资参与程度不断加强,信息公开是高校办学的必然要求。信息公开既是完善高校治理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政府、社会、公众对其监督的有效途径。而审计结果公开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务公开的良好补充。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权限在审计项目完成后,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的主要结论。由于审计项目涉及学校各个下属单位的重大事项决策情况、重要经济管理活动,涵盖人事、财务、制度、科研、资产等各方面的有效信息,因此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将学校各下属单位的行政行为、履职能力和实施效果向广大师生,满足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审计结果公开应根据公正性、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合理建立相应的公开机制和公开渠道,根据需要分类别、分秘级进行公开。主动公开广大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包括预算执行与决算的审计结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的审计结果、科研经费的综合审计结果、工程项目的审计结果,以及专项审计情况等;依申请公开涉及国家、学校或集体秘密的有关内容,并明确依申请公开的申请方式、受理程序和答复机制。审计结果可通过会议通报、书面刊印、网站公告等多种形式在校内公开,并逐步向社会公开。

三、从改革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入手提升内审增值功能

1、优化内审组织形式,形成审计联动新架构

2015年2月9日,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指出“要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领导,学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报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内部审计若要切实发挥对高校发展的最大化作用,需要健全、优化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以管理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与组织、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在审计方面重大问题的会商沟通与协调配合,发挥相关部门的专业咨询作用,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质量,并加强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应将讨论确定年度审计计划、交流和通报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审计工作的重大问题等确立为审计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2、转化内部审计职能,创新审计工作方法

首先,完善常规审计的方式方法。如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除将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学科发展、服务社会等维度的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外,还应结合发展规划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评估开展审计工作;逐步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将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协同实施,及时跟进学校综合改革、机构调整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有计划、有重点的实现审计全覆盖;加强审计结果的利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依据,将其他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决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将审计结果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完善对审计结果的监督机制。其次,创造性的开展新型审计业务类型。探索开展资产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决策审计和政策跟踪审计,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加强大宗物资、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绩效审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帮助下属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除开展对下属单位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外,还应对下属单位建设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决策开展审计业务。

3、强化审计手段,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审计工作形成全局协调、数据管控、质量把关、过程管理、决策支持的重要工程。通过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工作基础实现彻底革命,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提升审计效能,将审计关口前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及时发现、处理和纠正问题;二是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程序和严格审计处理权限,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同时运用信息平成数据的采集、加工、整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的审计结论偏差;三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步提升,促进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审计信息的整合、分析和处理;四是信息化平台为审计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提升审计业务的覆盖面和审计层面的高度。具体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从建立常规审计的审计模块入手,逐步拓展到新的审计类型和审计程序中,探索查账、实时监督、风险抽样等各种审计方法的信息化实现手段,逐步实现审计与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对接,扩宽审计信息挖掘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陈秋云 单位:中山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

第2篇

浙江物产以生产资料流通为主业,经营范围涉及国内外贸易、物流、加工、金融投资四大领域,并形成了钢铁、汽车、能源、化工、商业地产、金融等六大业务板块。

“十二五”期间,浙江物产按照“战略升级、提升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产业领先,布局全国;国际视野,跨国经营;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战略思路,以提升发展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继续深入推进流通产业化,努力将浙江物产打造成为集现代流通产业、流通方式与现代企业制度为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流通企业集团。

一、 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

1、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一直以来,浙江物产认真贯彻落实国资监管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国有独资、流通行业、完全竞争领域等特点,不断健全集团成员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优化明确各机构责任机制与制衡机制,建立起了权力与监督机构外部化、决策执行机构内部化及董事会、经营班子、党委会一体化的公司治理架构,并不断强化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治理。

2、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以规范化、制度化、协同化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为核心,不断加强战略管控型的管理模式建设,逐步形成了统分结合、激励相容、协同运作、高效科学的战略管理型母子公司管理体系。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环境复杂严峻。浙江物产积极响应省国资委的部署,大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对重大风险实施重点监控和管理,并及时调险策略,全年未出现重大风险损失,确保了集团安全稳健运行、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浙江物产重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依托内控体系建设的成果,整体推进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集团公司制定印发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企业高管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并结合2011年对成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全面换届,对集团高管团队成员实施了“三书一谈”(履职承诺书、廉洁从业承诺书、家属助廉承诺书和任前廉政谈话)的制度。同时,依托集团实施全面信息化的“M1工程”建设,开展了“科技促建”工作,以强化流程化管理、信息化监控,确保干部员工队伍尤其是各级高管团队廉洁从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 责任管理与相关方沟通

1、 培育责任基因

浙江物产致力于成为具有先进理念、不断追求进步、广受同行尊崇的一流现代企业。“做负责任的大企业”,是浙江物产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理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大企业,已成为一种基因,体现在浙江物产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中,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2、 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浙江物产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流通行业、公司股东、上下游客户、员工及环境、社会等,浙江物产从沟通方式和责任举措两方面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

三、 社会责任实践

浙江物产立足“世界500强”,打造一流现代流通企业的过程,是企业社会责任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作为浙江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浙江物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更多地承担起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的责任,在企业发展、行业引领、税收就业、社会公益事业和员工发展、和谐幸福企业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地走在国有企业和商贸流通行业的前列。

1、坚持流通主业—服务浙江经济

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浙江物产,始终以服务浙江经济发展为己任,将生产资料流通作为“看家本领”,在没有垄断资源、没有倾斜政策、没有进入门槛的完全竞争领域里,合法合规地与其他国企、民企、外企等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企业,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维护市场诚信,依法足额纳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浙江省重点服务业中的龙头企业。

浙江物产顺应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响应浙江省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对生产业的巨大需求,主动对接省内21个产业集群转型示范区,在省内打造了五大生产业平台。

2、坚持创新发展—引领行业转型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活力所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行业转型变革和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等挑战,浙江物产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流通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服务利润链“四链”并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联动运作,进行内外贸、工贸“两个一体化”建设,推动企业由传统贸易向现代流通转型提升,探索出一条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发展新路。2011年,集团新业态比重达到65%,企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等领先俞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业的同行。集团旗下物产金属、物产元通汽车、物产燃料等成员公司也分别是我国金属材料、汽车、煤炭等专业流通领域的领军企业。

3、坚持惠及全员—建设和谐企业

浙江物产贯彻“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治企理念,视员工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坚持企业发展依靠全体员工,发展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实现“员工成功、团队成功、企业成功”。2011年,集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惠及全体员工的现代和谐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工作有保证、职业有发展、素质有提升、经济得实惠、未来有保障、文化有支撑”等六大方面出台了40项推进惠及全员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并逐步狠抓措施的落实。2011年,集团从实施员工薪酬增长和最低工资保障计划、完善员工外派管理制度、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试点、建立年轻员工住房保障机制、实施员工福利相关制等8方面推出了相关举措,切实解决广大员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和年轻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环境氛围。

4、坚持绿色安全—助力低碳经济

现代流通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一直以来,浙江物产始终坚持发展绿色现代流通业,积极推进流通产业化,助力绿色制造业发展,努力建设本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1年,集团获得了“浙江省绿色低碳标兵企业”称号。在实现转型升级、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浙江物产还构建了省内物流平台网络、发展环保无污染的钢材剪切加工项目、推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浙江物产把安全生产当作对国家、社会和环境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责任,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持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浙江物产先后制订出台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加强事故应急管理。2011年,浙江物产着手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出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综合预案》,定期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和组织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企业应急能力;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交流。浙江物产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观念作为推动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入手,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坚持回报社会—扶助公益事业

帮扶贫困人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教育事业是一个优秀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也是浙江物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以企业的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四、 未来展望

2012年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浙江物产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发展环境依然严峻。我们将积极贯彻浙江省委领导提出的“进得去、稳得住、做得好”的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流通企业集团”的愿景目标,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行大企业成长之道,勇于创业创造,增强应变能力、核心专长,努力保持产业领先、持续成长。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浙江物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立足“世界500强”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我们将重点做到:把社会责任建设纳入到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把社会责任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中;把社会责任建设融入到企业治理和运营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努力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浙商标杆 国企责任

——简评《浙江物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浙江物产是浙江省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历年来它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为浙江国企树立了表率作用。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2010年杭州市率先出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但是,浙江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仍然较少,省属企业仅有浙江物产一家了社会责任报告,同为世界500强的浙江吉利集团也尚未社会责任报告。就社会责任实践和出台社会责任报告两方面而言,浙江物产的表现可圈可点。

(一) 经济责任

企业的存在要基于诚信守法地获取利润,对股东负责,因此承担经济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保障。浙江物产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仍获得了逆势增长, 2011、2012年连续两年荣登世界500强,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另外,浙江物产响应政府号召,打造生产平台,带动合作伙伴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承担对股东和合作伙伴的责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履行对客户的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大议题,在此次社会责任报告中却鲜见提及,仍有待改进。

(二)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应诚信守法,合法纳税,对员工负责,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事业等。诚然,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是企业的愿尽之责,非必尽之责,但浙江物产十年如一日,将公益事业制度化、常态化,这样实属难能可贵。另外,浙江物产建立了“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治企理念,让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这正是浙江物产对员工负责的真实写照。

(三) 环境责任

当下,环境持续恶化,承担环境责任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绕不开的话题。浙江物产大力发展“绿色流通产业”正是基于对环境的承诺。浙江物产在自身创绿的同时,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制造,努力建设本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浙江物产主营业务保护环境,实现了绿色发展,但浙江物产责任报告未曾提及某些产业如化工、能源、民爆等板块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

(四) 文化责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凝聚人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企业只有打造具有责任感的文化,才能自主地承担社会责任。浙江物产构建了“做负责任的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但从浙江物产的责任报告看来,其文化责任方面提及较少,如何将这一理念贯穿下去,构建富有浙江物产特色的责任文化力,是浙江物产接下来需要着重提升的工作之一。

(五) 责任管理

企业积极推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应从责任理念、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融合、责任绩效、责任推进、责任沟通、责任品牌八方面全面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持续发展。浙江物产的社会责任报告仅披露了责任理念和责任沟通部分,其他部分均未涉及,这与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距离。只有建立全面、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将社会责任真正融入企业战略、文化和日常管理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作为世界500强的浙江物产,其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应合乎国际标准,严格按照国际社会责任标准执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南ISO26000指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7个核心议题,结合浙江物产的社会责任报告,组织治理(建立社会责任组织体系、社会责任制度等)、人权、消费者均未涉及,公平运营议题也仅涉及部分议题。

第3篇

为了能够以可测量的方式展示内审部门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其在组织中的价值,并为内审部门未来的发展寻找机会。笔者翻译整理了由Connie Valencia(CIA,CCSA,Elevate咨询公司负责人)和Gaurav Kapoor(MetricStream 首席运营官)共同撰写,刊登于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官方网站杂志《审计与风险》2012年8月的文章《衡量内审部门在组织中价值的五种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业内资深人士提出的方法对我们提高内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中的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一)方法一:有效统计审计利用率 (1)计算审计人员利用率。通常,内审部门习惯于将审计时长作为人员利用率的指标,但该指标却远没有提供更多有深刻见解的信息。对比之下,显示审计时长占全年总时长的百分比(内审人员利用率)对股东来说比仅仅报告审计时长更为有价值。内审人员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每年审计时长/每年总的工作时长(包括休假、培训、管理等)。

图1显示了某个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利用率,包括审计经理以及高级审计师。该内审部门全年工作时间为3680小时,其中2598小时用于审计,其余时间分别用于培训、计划和管理以及度假等。因此,每年用于审计的时间占比为71%(即2598/3680)。

(2)评价团队效率。将审计师的使用与每项审计完成的百分数,以及所有审计项目完成的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识别出内审团队是否高速运转或是还有上升的空间。

(3)获得关键指标。如果在组织中,行业标准很重要,则可以考虑购入国际内审协会的“GAIN报告”。“GAIN报告”可以提供符合所在行业特点的调查数据,包括一定数量员工中内审师的数量,每单位资产或收入的内审师数等等。此外,还可以召开当地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圆桌会议以找出便于统计的关键指标,如部门使用率等。

(4)运用审计基本工具。在衡量和改进部门使用率时,审计基本工具起到了主要作用。例如,高级资源管理工具可以很快地识别出可利用的审计师数、跟踪他们的能力并高效地分配审计任务,这一工具集中地记录了所有审计师的细节和特点,便于搜索和参考;时间跟踪工具可以准确获得审计中使用的时间,便于审计资源的优化运用;风险评价软件,可以识别组织中的风险并将风险排序,其结果有利于制定更具有目标和价值导向的审计计划。

(二)方法二:衡量质量 不能监控的事项是无法衡量的,那如何衡量内审质量?首先,应定义内审部门如何向组织提供价值。最明显的质量指标是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服务的次数。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舞弊调查、项目管理、IT咨询、规章制度或是流程改造等。衡量质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1)记录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服务的次数,并记录对管理层提出要求的平均反应时间(从最初要求时间、开始实地调查时间、到最终项目完成时间)。平均反映时间,即周转时间(简称“TAT”)是一个广泛接受的适用于任何流程的衡量指标,可以反映效率和部门利用率的优化。

(2)计算顾客满意度的平均水平。发出顾客满意调查问卷是提高透明度和开放度的一种极好方式。同时,也可以记录客户抱怨的次数,这个数字不是必须向管理层报告的,但却是了解内审部门好与坏的好方式。

(3)计算内审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首先将内审部门的职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合规、IT审计、运营审计、特殊项目(如咨询服务)、管理等。然后,计算每个审计师、每项职能各占用了多少工作时长。最后,将每个审计师的工作时长与在这些职能工作的审计师薪酬加以比较。根据具体实例表可以看出,创造最低价值的审计职能(如管理)被分配了最高的薪酬和最多的工作时间,这个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应是能够创造较高价值的职能被分配最多的工作时间。

(三)方法三:评价技能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将团队技能数量化,如记录每年参加审计的次数、每位审计师每年培训次数、员工持有资格证书的数量、每位职员的任期等。

一些组织有岗位轮换项目,审计师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轮换到管理类的业务上。详细记录轮岗的员工数、由内审培训的员工数以及轮岗到业务部门的员工数。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展示内审部门在组织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四)方法四:展示财务数据 每位首席财务官都喜欢内审部门提出关于成本节约、费用缩减以及成本保持等方面的建议。

(1)以成本衡量效率,可将审计师数量与本行业建议的审计师数量相对比(这个数字可以从“GAIN报告”中获得)。

(2)以内审部门的使用率反映审计师的努力工作。记录其已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计划的项目数量。基于审计进程表,可以清楚知道审计部门是否超时工作,或是在计划时间内按时完成。

(3)量化审计发现。如果内审部门更多的偏向于合规审计,无法量化每项审计的成本节约,则可以统计主要合规审计发现的数量。将审计发现与管理层接受的审计建议相对比。根据建议的类型,还可以计算价值驱动因素(如风险管理、舞弊、流程改进、合规等)。为了高效地分析审计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拥有一套标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至关重要。整合的审计框架对缩短审计周期,整合审计发现起到重要作用,它同样可以超越组织限制性的约束,促进复杂审计程序中的协作和团队合作。集中的电子工作底稿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将审计记录和审计发现指标统一并标准化。因此,可以降低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产生统计分析数据表以跟踪审计状态,并将之与原数据对比以衡量操作程序和生产率。

(五)方法五: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最终的审计报告是内审工作的证明,是审计工作最显著的成果。(1)在递交审计报告前,要看一下审计师与被审计人员(客户和股东)之间开会的次数和会议内容。询问自己,客户是否已经理解了审计目标、范围以及审计发现。确保审计发现都已经被客户所验证。否则审计报告将会以数字错误而告终,并导致内审部门失去可信性。

(2)确保审计报告具有操作性、执行性强的审计建议。询问自己,报告是否能“抓住股东的眼球”,他们是否会马上理解报告的重点。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确保在审计报告的开头,列出下列事项:审计的重要性(如为什么这项审计很重要);创造危机感(如强调审计发现产生的可能后果);如果报告中没有强调以上两个关键点,则报告将产生与股东脱离的风险。

(3)既然审计报告是向组织展现价值的唯一最重要证据,准备起来也会相当的复杂。可以尝试以自动报告工具代替手工报告,运用事前设定的审计报告模板自动整合审计发现和审计分析,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努力和资源。通过使用整合的分析和报告工具可使报告流程更加顺畅、结构化和标准化,从而简化审计报告程序。这些工具会帮助内审部门简单、快速地获得审计数据、总结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并突出关键信息。

(4)当审计要求变得特别并频繁时,将有限的审计时间用于审计数据变得更为重要。可操作的统计面板可成为首席审计官了解审计状态、纠正审计行为和掌握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的有用工具。同时,还可得到有价值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深入的GRC(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分析、未来经营状况预测以及其他可操作衡量指标,这些对于做出审计结论和制定审计战略至关重要。

(六)其他增加企业价值的方法 (1)做好财务总监的第二双眼睛,让团队中的CPA作为复杂会计处理方面的咨询师。 (2)假如组织中没有PMO(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角色,则可以作为项目经理,帮助IT部门确保主要IT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完成。(3)执行审计时,寻找能够使业务自动处理程序的机会,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究行业特殊供应商,将有价值的行业标准和最好的实践经验融入到审计建议中。(4)保持相关。跟上行业内技术、财会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变化的步伐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当前商业中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无法适应变化的僵化的审计师将变得过时,内审部门也会失去信任和价值。(5)成功的内审师,需要成为一个业务三角(人、流程、技术)中所有领域的掌握者。不要将所在部门当成简单的合规部。要带上咨询的帽子,开始创造性的想象。审计师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可以将标准和最佳实践融入到建议中,作为解决问题的一项措施。

二、提升央行内审价值的几点启示

2011年央行内审司制订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开始全面深入地推动央行内审转型。如何确保内审转型战略的成功,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评价工具必不可少,尤其是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内审的服务、业务流程、财务价值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有利于央行内审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以推动内审转型的层层递进。以上翻译材料中,Connie Valencia和Gaurav Kapoor两位资深人士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阐述了衡量内审在组织中价值的方法,对评价内审价值、管理内审工作以及量化内审工作对组织贡献的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便于对央行内审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结合央行内审实际,将以上五种衡量价值的方法整合到经实践证明有效的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模型中,以期能为央行内审查找影响转型和提升价值的因素提供参考。

(一)确定发展目标 此次央行内审转型提出了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模式,以服务于中央银行职责的依法、有效履行。因此,评估模型中的战略目标设定为提高央行履职能力、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根据内审转型的总体目标和央行内审职责,战略目标可分解为客户、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见图2),设定如下:客户维度的目标是满足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需要,财务维度的目标是控制内部审计成本、预防和减少组织损失,业务维度的目标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不断优化完善内审业务流程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创新成长维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促进组织成长。

(二)基于目标制定评价指标 依据内审在客户、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成长等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制定各维度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达到对内审工作的全面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对各维度指标的分析,可以找出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内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中的价值提供有力支撑。

(1)客户维度:央行内审部门的客户包括管理层和被审计部门。此维度反映了内审部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效果,以及客户满意度等。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要求的次数、管理层要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客户满意度、审计抱怨数、审计建议采纳率、审计问题整改率等指标(详见表6)。

(2)财务维度:由财务维度的具体目标可以看出,对内审财务维度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减少审计成本,降低单个项目或每位内审人员的成本,降低内审直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内审各项工作降低各级央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操作、降低某些业务的成本和资本支出,从而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审计时长占比、每百名员工审计师数、节约成本金额、减少损失金额等(详见表6)。

(3)业务流程维度:内审部门业务流程是内审将战略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达到让客户满意、为组织提供服务、实现价值的强有力支撑。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内审制度遵循度、审计计划完成数、审计制度流程制定率、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占比、业务审计时间占比、信息技术审计时间占比、业务审计时间占比、审计报告完成时间等(详见表6)。

(4)创新成长维度:内审部门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学习,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审计流程,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达到服务于组织价值增值的目标。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人员平均审计工作年限、年平均培训时间、培训完成占比、资格证书占比、在组织中平均任期时限、轮岗至其他部门人数、业务部门转入人数、审计师教育水平等(详见表6)。

(三)评估模型的实施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管理工具,但如果不将其有效地植入内审工作中,而只是作为单纯的评价工具,则其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在实施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将评估模型有机融入到内审管理制度中,使之成为业务执行、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参考和保证。(2)战略目标和四个维度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央行职责变化以及内审自身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达到服务于央行履职的目标。(3)应用平衡计分卡模型的初期,可能无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标准参考值,可以尝试从国际注册内审协会购买GAIN报告,查找国际上与我国央行职能相近的行业指标,或是通过调查和综合各分支行情况确定该值,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保罗·尼文著,胡玉明等译:《平衡计分卡实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第4篇

鹤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林贤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在江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一城三中心”[1]建设,紧抓“六大核心任务”[2]和“三重一大”[3]工作落实,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三五”经济顺利开局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出台实施了项目落实年、闲置低效地处置、市领导集中督导重点工作等措施,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经济的良好开局。(主要指标见附件1)

三大中心建设提速。聚焦打造珠西制造中心,中欧合作区(核心区)和中欧服务中心、中欧创新中心、专用车产业孵化中心挂牌成立,完成鹤山片总体规划编制,收储土地640亩。完成24项园区基础配套工程建设,佛开高速共和互通改造方案通过专家评审,省道S270(鹤城至杜阮段)扩建工程完成工可报告编制。珠西物流中心明确“一中心两片区”[4]规划思路,基本完成《江门物流枢纽中心可研报告》编制并启动江门北站客运站规划设计,产业布局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疏港主干道动工,普洛斯物流园项目封顶。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一平台、三走廊、一集散地”[5]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岭南鹤武”专项策划并启动项目建设,擦亮“全球咏春文化原点、中国最美功夫水乡”品牌。大雁山森林公园免费对外开放,马耳山旅游度假区正式营业。双合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宅梧镇龙潭山入选国家2A景区,新认定一批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引进云乡生态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古劳上升村入围“广东省古村落”。全年旅游总收入41亿元,接待游客518万人次,分别增长20.5%和18.9%。

实体经济稳中向好。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成功举办2016鹤山市投资环境推介会。依托中欧合作区(核心区),与西班牙吉胡埃洛市、莫斯科企业家协会、捷斯中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多领域招商对接。落实招商考核,先后引进意大利产业园、同升机车生产基地、中农联农产品电商物流园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全年新签约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10.3亿元。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共和镇成为全市首个规上工业“百亿镇”。富华工业园、东鹏智造、得润电子等大项目动工,带动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41.8%和59.6%。印发实施《鹤山市闲置土地处置试点办法》、《鹤山市产业平台扩能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全年处置闲置地45宗1712亩,提升低效企业35家。三产持续兴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江门)国际厨卫五金采购节,俊峰二手车市场、中邦建材市场、时代美食广场建成运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176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获评广东电商十佳县;全国首个传统家具O2O项目新红阳居家商城上线运营。金融支撑力增强,出台实施“政银保”融资政策,全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3.98亿元,比年初增长10.7%。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双合绿色蔬菜示范园纳入省(江门)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项目;新增有机食品认证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申报本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家。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小微双创”[6]卓有成效,229家企业纳入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宇红纳米、亚洲厨卫城、职业农民三大基地被认定为江门市小微双创示范基地。宏元化工成功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宏谷新材料孵化器被认定为江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合作取得突破,中欧合作区(核心区)与五邑大学签订联盟协议,共建新材料及装备研究院、珠西物流研究所,与德国共腾咨询公司筹建中德创业创新基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年高技术产品产值预计1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完成技改投资15.3亿元,增长37.3%。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67件,雅图仕成为江门首家参与制定印刷国际标准企业,同方照明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益锋铜材”成为省著名商标。

二、门户城市格局初开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深化交通大会战,完成交通基建投资18.6亿元。江门大道北西线、江罗高速鹤山段建成通车,国道G325(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工程、江门大道北辅道、南沙港铁路鹤山段动工,佛开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改扩建鹤山辖区启动征地拆迁。建成农村公路37公里。镇南工业园、鹤山公园、十里方圆公交首末站投入使用。第二水厂扩容工程动工。四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成运营,5个镇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完成电网投资2.2亿元,鸿江、昆中变电站建成投产。建成一批城乡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06%。新铺设天然气管网32.1公里,管道天然气用户增至9776户。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沿江山水景观带等一批城乡规划。“三大片区”[7]建设有序推进,市文化中心完成人防主体工程和部分临时公园建设。谷埠新区更新改造项目完成融资,并与意向投资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美雅产业新城进入企业清退和投资洽谈阶段。沙坪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大雁山西门改造和南门新建工程动工。完成鹤山大道两大交叉口、新鹤路改造,贯通中山路,启动新城路改造、十一号街、十二号街建设,北湖公园·体育中心改造、白银山公园等市政项目进展顺利。完成《鹤山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编制,112个小城镇扩容提质“八个一”[8]工程完工并开展中期考评;204个幸福新农村“五化”[9]项目顺利推进,156个村(组)受惠。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成功创建广东云乡、彩虹岭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启动古劳水乡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工作,北湖公园纳入县级湿地公园,新改建村(居)公园63个。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7个,森林碳汇造林234亩,新增生态公益林4万亩。污染源防治成效显著,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9宗,整治违建项目836个,淘汰燃煤锅炉5台、黄标车及老旧车1972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18宗。印发实施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和年度整治方案,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393户。雅瑶河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启动新一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马山垃圾填埋场扩容(三期)工程建设,顺利通过省农村生活垃圾收处达标示范县考核。完成小农水重点县、1.6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改造镇级农贸市场3个,整治行政村8条,建成2条宜居村庄。

三、民生民本保障有力

市财政民生支出20.98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70.1%,各项民生实事有效落实。

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62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68人,登记失业率2.39%。城乡8项底线民生[10]实现提标,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3%。设立全市首批家庭病床试点机构,累计建床64人次,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65%,政策内住院医疗救助比例超过80%。完成龙口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造,全市首个民办养老机构幸福寿星安老之家投入运营,新增床位316张。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主体工程完工。新建保障房276套,改造农村危房97户。启动新时期城乡精准扶贫工作,超额完成上级下达20%的年度脱贫任务。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发放各类善款1489.2万元。

文教体卫蓬勃发展。新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开办共和黎明实验学校、雅瑶振华学校等民校,全市新增各类学位5500多个。成功创建“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6个镇(街)通过教育强镇复评。建成全省首个以县级环保局名义创建的省环保教育基地。启动卫生强市创建工作,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达45元。新设医疗机构21家,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工程完成立项、环评和项目融资,址山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封顶。落实28家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共和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考核,鹤城、桃源被评为省卫生镇,新增省市卫生村106条。建成集婚姻登记和婚前孕前体检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完成计生年度考核,“全面二孩”政策有序实施,计生优质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创文工作卓有成效。承办第四届江门健走马拉松鹤山赛,举办“三夹腾龙”龙舟大赛、狮王争霸赛、咏春表演赛等活动。原创舞蹈《精忠报国》在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上独揽三金,电视专题片《咏春在鹤山》获全国市县文化艺术专题一等奖,电视栏目《文明家园》被评为全国电视栏目二等奖。李汉华在里约残奥会上勇夺一金二铜。组团参加江门市八运会,取得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成立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和禁毒大队,开展“飓风2016”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完成省涉法涉诉事项善后衔接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全市安全形势稳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连续五年获优秀等级。启用13个农贸市场快筛快检室,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鹤城镇通过全省第八批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考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启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屡获上级表扬,列入国家示范点和省联系点。此外,统计、审计、物价、史志、档案、新闻出版、征兵、气象、粮食、人防、侨务、工青妇、残联、工商联、广播电视、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有新发展。

四、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探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两政两商”[11]新模式。围绕“两无两藏”[12]目标,扎实推进“放管服”[13]改革。公布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目录(2016年版),出台首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及收费名录清单。投融资改革成效显著,成功发行两期共12亿元企业债券,滨江路项目入选国家第三批PPP[14]示范项目。完成市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全面营改增等重点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九证合一”[15]和个体户“两证整合”[16],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大关。10个镇(街)“邑门式”[17]公共服务中心和138个村(居)“邑家园”[18]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设立市政府新闻办,开通鹤山市微市长,鹤山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点赞量居江门第一。全年办理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8件、政协提案97件,满意率达100%。启动“七五”普法,成立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年村(居)顾问律师提供法律服务2100多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19]学习教育,持之以恒反对“”,三公经费支出连续六年零增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执法和效能监察,严肃换届纪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决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鹤山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表现在:实体经济发展不快,质量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土地、环境容量等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园区发展受限,承载力不足;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配套供给不足,设施和服务未能满足群众需求;干部队伍担当作为主动性不强,执行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改革发展主题主线,全面推进“一城三中心”建设,狠抓平台提振、实体提效、城乡提质、改革提速、民生提档,全力稳增长、谋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幸福的珠西门户城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其他指标见附件2)。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部分: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产城人融合是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理念,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建设新城市,以产城融合促产业转型、城市提质、民生改善,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提质增效,建设产业新城

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以“三个中心”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三产转型发展,建设珠西产业新城。

力促平台提质。推动中欧核心区扩能增效。深入实施“七个一”[20]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中欧服务中心以及道路、污水处理、教育、医疗、星级酒店、休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园区配套完备成型。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机制,统筹整合资产资源,成立园区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出台投资项目减负方案,精准扶持园区产业发展。探索大联系工作模式,为落户企业和项目提供“管家式”服务。加快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对接珠西枢纽“一站四门户”[21]规划,打造省内一流物流中心。完成《江门物流枢纽中心可行性报告》、江门北站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争取纳入全国铁运新一轮布局,承接江门站货运功能。依托“鹤吞五港”[22]多式联运优势,打造对接南沙港、高栏港的“无水港”,谋划申报铁路二类口岸、进出口货物监管场所和保税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广珠铁路鹤山货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和江门北站客运改造工程建设,力促中农联农产品电商物流园项目落地。完善区域交通规划,拉通疏港主干道,推动普洛斯物流园建成运营。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依托中欧合作区(核心区),对接欧洲机械装备、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搭建一批产业合作平台。制定完善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规划,紧盯中字头、国字号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在新兴产业招商上实现突破。落实项目建设“六个一”[23]机制,集中精力解决项目落地难、建设慢问题,加快富华工业园、专用车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促同升机车生产基地、蔚海大数据等一批签约项目落地,推动得润电子、东鹏智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扶持做优第三产业。用好普洛斯物流园平台,布局对接南沙、高栏等重点港口,力争引进一批现代仓储、电商冷链、集装箱铁路运输等产业优质项目。加快亚洲厨卫城、中邦装饰广场(二期)、粤高海印又一城等大型综合体建设,培育发展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业,拓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新消费。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增资扩产、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力促东古调味食品、国机南联、北丰家纺等增资项目建成投产。扶持印刷、制鞋、五金卫浴、制伞等优势产业转型,筹办五金卫浴、男鞋、伞篷等系列采购节,打造特色产业小镇。推动外贸转型发展。引导帮扶企业深耕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24]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全力稳定出口。扶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发展,促进本地货源本地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及相关装备进口,支持融资租赁等贸易方式进口。

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引智平台,加快推进中欧创新中心、专用车孵化中心建设,力促江门新材料及装备研究院、珠西物流研究所项目落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接,探索“孵化器+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力争在引进培育综合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上实现突破。深化“小微双创”,落实“1+15+2”[25]扶持政策和我市科技创新18条措施,加快宇红纳米、亚洲厨卫城、职业农民“三大基地”建设,争取纳入江门市第二批核心基地。鼓励将闲置楼宇、工业厂房转型为孵化载体,扶持宏谷新材料孵化器、亚洲厨卫城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引导创投基金和“政银保”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力促企业自主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R&D)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5%以上。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精准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认定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组织申报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0项。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战略,争取“桃缘彩伞”注册集体商标,年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82项。创新人才引培机制,评选第二批市管专家和拔尖人才,深化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共享智库和人才资源库,建成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鹤山分中心,鼓励“人才+项目”引进模式,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一平台、三走廊、一集散地”建设,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一平台”重点筹办第二届梁赞咏春文化节,推进实施星辉古劳、寻桥塔、渔家宿等一批“岭南鹤武”文旅项目,擦亮“全球咏春文化原点、中国最美功夫水乡”品牌。“三走廊”重点打造沿江山水景观带,基本完成大雁山西门改造和南门新建工程,力争成功创建大雁山森林公园为国家4A旅游景区。筹建古劳龙舟文化公园、王老吉凉茶博物馆,升级改造龙鹤公路“鹤城生态美食长廊”、明靖线“最美乡村公路”,抓好云乡生态园、马耳山旅游度假区、彩虹古道文旅长廊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发民宿、农家乐、户外运动营地等特色项目。“一集散地”重点规划建设十里茶香公园,推动合盛度假村项目建设,推介农业观光体验、农特产品采摘等特色游。进一步完善旅游厕所、标志标识等配套建设,加强旅游包装和运营管理,策划节庆游线路,推广应用“互联网+旅游”。

建设农业强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完善双合现代农业、龙口花卉两大示范区建设,扶持蔬菜、水果、水产、花卉、茶叶、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及加工业发展。培育发展农村电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和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市检测中心搬迁和镇农产品检测示范站建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启动市粮油储备库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启动一批幸福新农村“五化”项目建设,整治行政村7条,建成宜居村庄2条。全面完成中小河流重点县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建成1.26万亩和启动新建1.4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一批农村电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确保完成江门下达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完善“三资”平台功能,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组织做好村(居)“两委”换届工作。

攻坚关键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26]和“六新六去”[27],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盘活闲置低效地。落实《鹤山市闲置土地处置试点办法》,推动政府原因闲置地处置取得突破。以镇级工业园为重点,推进整治“三高一低”[28]企业,停止向“僵尸企业”[29]输血扶持,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健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整治闲置低效地挂钩机制,开展城乡增减挂钩和“三旧”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深化财税国资改革。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优化国资布局,重组资产资源,开拓运营公司业务,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提升国资营利水平。推进投融资改革。鼓励和推动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健全PPP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深化“土地收储+项目融资”模式,探索开展产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和发行定向票据等多元化投融资业务。强化风险预警预防。完善投融资项目评估和风险管控机制,提前谋划应对财政收支等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珠西门户

立足门户城市定位,对接融入江门大城格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打造绿色宜居的珠西门户城市。

加快新城建设。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加强城市重点区域规控和项目策划,推动“多规合一”,实现“一张图”管理。加快“三大片区”建设。推进谷埠新区更新改造工程,完成片区土地产权调查和国有资产租赁处置,谋划西江沿岸开发,发展游艇、电商、健康养老等城市经济。完成市文化中心主场馆建设,力促城市文化客厅基本成型。完成美雅产业新城规划设计和旧厂区人员安置。谋划广佛江珠城际轻轨鹤山片区TOD[30]开发。抓好沙坪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建设,力促西江大堤加固与环境整治工程动工,打造西江—沙坪河慢行绿廊示范段。以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升级改造新城路、东升路,贯通大鹏路(文明路至大朗村)、梁赞路(沙坪街道办侧至沙坪河堤段)、新环路跨涌段,力促十一号街建成通车,推动北湖公园·体育中心完成改造,白银山公园建成开放。抓好十二号街建设。加强城乡精细化管理,整治“六乱”[31]、“两违”[32]行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鹤山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深入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八个一”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完善基础配套。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力促国道G325(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工程主道、江门大道北辅道建成通车,加快滨江路工程建设。抓好中欧合作区(核心区)“一路一出口”建设,力争推动S270改造(G325至佛开高速共和出口段)、佛开高速共和互通改造项目落地。配合抓好南沙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轻轨、佛开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完成S273高铜线(苟尾至金屋段)改造和县道大圣线、乡道双蒲线、城区雁五线路面大修工程。建成一批农村道路。抓好茅坪、城东、南洞、共和等变电工程建设,保障工业城和东部城区用电需求。加快市第二水厂扩容工程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25公里。编制城区排水防涝规划,整治一批城区易涝点。

综合治理环境。强化水环境整治,落实“河长制”和挂牌督办,突出上下游、支流连片区域联防联治,抓好沙坪河、雅瑶河、址山河、民族河、宅梧河、双合河综合治理,实现雅瑶河黑臭水体水质稳定好转。巩固畜禽禁养区整治成果,推进非禁养区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新一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杰洲污水厂管网一期工程,抓好宅梧、双合污水处理厂和174个农村污水处理点建设。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偷排废水废气等环境违法行为。抓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和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巩固黄标车及老旧车整治成效,加强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污染防控。加强重金属、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完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完成马山垃圾填埋场扩容(三期)工程,深化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和农村“四边”[33]垃圾专项整治,确保有效处理率达100%。

共建绿色家园。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坚守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控制线和林业生态红线,严惩违法用地、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守住鹤山的青山绿水。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完成森林碳汇造林2800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5.8公里,新增生态公益林5万亩。深入推进广东云乡、彩虹岭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推动古劳水乡成功创建省级湿地公园,建成镇级森林公园3个、绿化美化乡村13条,新改建村(居)公园11个,逐步完善现有公园标识。

三、落实共建共享,办好惠民实事

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安排民生支出23.3亿元,重点落实十件民生实事(见附件3),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创文攻坚。要把创文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来抓,动员全市力量,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实施城市品质、市民素质、城乡文明、形象品牌提升“四大行动”,营造“文明城市、携手共建”的良好氛围。对照创文测评指标体系,制定和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整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环境质量、窗口服务等突出问题,推动创文实现市域全覆盖,力争顺利通过广东省文明城市考评验收。

完善社会保障。实施更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00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加强社保征缴,落实企业全员足额参保。完成城乡8项底线民生提标工作。深化大病医保改革,逐步扩大家庭病床覆盖面。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启动市救助站、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加快镇级敬老院改造和残疾人康园中心建设,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启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扶持8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完成上级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

发展普惠教育。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办校体制。完善学校和学位发展规划,落实“三二一”工程[34],解决区域性学位不足问题。落实幼儿园、中小学配建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沙坪七小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峻廷湾小学(暂定名)建设,抓好雅瑶、龙口两镇省教育强镇复评,提升高中办学质量。探索职业教育整合发展新路径,启用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加大优质民办教育引进培育力度,加快昆仑学校建设。启用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依托“邑家园”平台,开展早教、托管、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实施“名师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深化医卫改革。制订《鹤山市创建卫生强市工作方案》。全力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完成共和镇卫生院改造和址山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开展“1+N+N医联体”[35]管理,实现市域半小时享受二级医院诊疗服务,力争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三医联动”[36],加快社会办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农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加强计生服务管理,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计生优质服务水平。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址山、古劳两个省卫生镇,建成85条省市卫生村。

发展文体事业。深化以文兴市,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提升等重点文化工程。依托市文化中心,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高水平运作,力争完成农村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实现市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信息服务点全覆盖。传承和发展好非遗项目,争取申报“鹤山狮艺”、“陈山香火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鹤城“上灯仪式”和“花炮庙会”习俗资料,发掘鹤山狮头制作技艺,做好列入县级非遗项目前期工作。鼓励文艺创作,繁荣文化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筹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推进精准扶贫。统筹开展城乡精准扶贫工作,探索有效帮扶措施,构建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推动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确保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30%以上建档贫困户精准脱贫。继续开展“百企扶百村”、“百医牵百村”、“千义工助千户”等活动,探索社会扶贫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和资源管护考核奖补机制,村委会集体收入提高到18万元以上。

建设平安鹤山。健全立体化、网格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化警务创新,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广“门禁+视频”系统和“邑微警”平台应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监管责任,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大风险点、危险源管控,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落实维稳“五大机制”[37],抓好市维稳处置中心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成启用市应急指挥中心。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机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此外,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双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抓好侨务、民族、宗教、物价、档案、史志、统计、气象、人防、红十字会等工作。

第二部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以执行力建设为抓手,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政务服务。

一、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七五”普法和政府学法,着力打造“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支持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水平,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程序,加强合法性审查,抓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两建”[38]工作,完善行业“黑名单”和行政许可处罚“双公示”机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抓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管等重点改革。稳妥推进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双随机一公开”[39]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优化政务服务

深化以“三制”[40]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化“清单制”,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和网上办理,抓好“1+3”清单[41]动态调整,力促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争取年内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80%以上。以工业城为试点,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加快入园项目落地;依托园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委托制,使工业城行使完整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深化以“邑门式”、“邑家园”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实现“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启动第二期“侨都之窗”布点建设,将自助便民服务延伸至村(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实施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方便市场准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完善“12345”政府热线、鹤山、“鹤山市微市长”、村企直联等平台建设,多渠道听民意、解民困。

三、打造实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