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01:52:44
导语:在脱贫攻坚四个不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派驻人社局纪检组2021年以来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问题方面
一是驰而不息纠治“”,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年初以来,紧盯关键岗位、重要节点,聚焦作风建设开展“机动式”督查5次,督促各单位对照突出问题,认真查摆,持续监督推动整改落实。二是加大通报曝光力度。督促派驻各部门在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转发县域内典型案例通报,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真正达到曝光一起、警示一片、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
(一)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
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聚焦责任落实强化政治监督,紧盯各单位各部门履行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扎实、行动迟缓、敷衍应付等问题,督促各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以严实作风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工作合力,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二)紧盯“四个不摘”“目标靶”
围绕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和工作进度,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行业领域政策有效衔接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决纠治在涉农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全力抓好各项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截止目前,派驻纪检组对被监督单位履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体责任和扶贫监管责任开展监督检查2轮次,督促各单位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位。
(三)坚持监督执纪“有温度”
树立正确监督导向,在严肃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通过开展提醒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着手激发党员干部的创新力和执行力,旗帜鲜明鼓励党员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大胆探索、勤勉敬业,敢于担当、踏实做事。
近期以来,太阳岭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对标补短”工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扎实做好普查后续工作,比对完善数据信息,坚持“对上对标政策标准横向比对数据信息、对下核实帮扶效果”原则,及时反馈各类问题,扎实开展核查、处置和补正,确保全镇脱贫攻坚数据信息精准、一致。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加产业收入在贫困群众家庭收入中的占比。建立消费扶贫工作机制,切实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建立稳岗就业工作机制,全面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台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实现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就业。
提升数据信息质量。用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定期向各站办所推送建档立卡户基础数据,常态化核实站办所、镇、村及帮扶责任人之间数据信息互通,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一致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发现的数据信息疑似问题,由“四支队伍”统一收集汇总,建立台账,镇扶贫办安排专人审核,及时在扶贫信息系统中补正完善,确保账实相符。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精准落实好《太阳岭镇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扎实做好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资金资产运营管理、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长效机制建设“回头看”,确保所有长效机制可操作性、能落地、见实效。抓实抓细各项防灾救灾措施,加强对受灾贫困群众的救助和帮扶,有效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强化驻村管理,狠抓问题整改。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严格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抽调参与脱贫攻坚普查的“四支队伍”干部要及时返回工作岗位,立即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结合市督查暗访组反馈等各类发现问题整改,进一步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加快整改进度,确保在脱贫攻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前前全部整改到位。“对标补短”工作专班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通报,确保所有既定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镇纪委、党政办进一步加强“四支队伍”监督管理,对不履职、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书记到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村500亩蔬菜基地,村、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镇村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一字之差,一字千钧”
《决策》:不久前,在考察安徽时专门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我省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刘永春:在考察安徽时强调,“扶贫开发关键是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加巧干,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扶贫系统深受鼓舞和鞭策。
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精准意识、责任意识和攻坚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在求准、求实、求细、求严上狠下功夫,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策》:安徽扶贫工作在全国开展较早。纵向看,现在的脱贫攻坚跟过去的扶贫开发有何区别?
刘永春:扶贫工作过去是叫“扶贫开发”,去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改成“脱贫攻坚”,尽管是一字之差,按照的原话讲,这就是一字千钧。这个改动意义很大。
早在1981年,安徽省就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当时的重点是抓革命老区。1986年,国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大规模扶贫。从1994年到2000年实行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到2010年实施了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现在正在实施从2011年到2020年的第二个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
由扶贫开发改成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标志性节点。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脱贫攻坚有了时间节点。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时间、目标、任务都已经明确了,这就是为什么把扶贫开发改成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共享的理念就是改革的成果全体人民共享,全体人民包括贫困人口都要共享;全面小康是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小康。
《决策》:安徽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我们探索出了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刘永春:首先,安徽光伏扶贫在全国走在前面。一个贫困户建一个3000瓦的太阳能电站,一次性投入2万多元,一年就能增加3000块钱的收入。到今年年底,我省光伏扶贫贫困村能覆盖到1000多个,农户超过11万户。
光伏扶贫重点是解决“三无户”的脱贫问题。“三无户”,即无资源,在农村连土地资源、山场资源都没有的;无劳力,一个家庭因病或残疾没有劳动力的;第三个就是无稳定收入。它的优点就是精准到村、精准到户。
第二是驻村扶贫工作队。我省2010年就开始搞“选派干部”,现在已经是第六批了,安徽有这个基础,在全国是做得比较好的。
第三就是社会扶贫,在全国有我们自己的独创做法。过去,社会扶贫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捐助的人不放心,我捐的款,给谁用,用哪去,我不知道,谁来监督?直白地说,就是社会信任度低。被捐款的人也不知道是谁捐给我的。用俗话说就是,麻杆子打狼――两怕。从2014年开始,我省创新了一个办法,叫项目认领、认捐。在网上建立扶贫项目库,贫困村需要什么项目,贫困户需要什么项目,向社会公开,捐助人自愿认领项目。扶贫办只起平台作用,项目提供出去,组织认领的人签个协议。社会扶贫的信任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冲刺阶段的重点与难点
《决策》: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扶贫,安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当前,我省贫困人口和脱贫攻坚工作有哪些突出特点?
刘永春: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从难度上看,我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别山片区和皖北地区,这是我省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这些地方大多资源匮乏;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57.2%、因缺劳动力致贫的占9.7%、因残致贫的占7.3%,这一部分人怎么通过帮扶实现脱贫难度很大。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贫困地区多是区位较差、交通不便、生态脆弱的地区,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
同时,一些地方对于如何实施精准扶贫,如何促进群众增收,如何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酵母作用,如何整合好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量等方面,办法还不够多,措施还不够有力,还没有完全体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扶贫开发队伍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决策》: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省脱贫攻坚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刘永春:从组织领导层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行书记、省长双组长制,五级书记一起抓;建立了“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体系。所有贫困村都派驻工作队,乡镇设扶贫工作站,村级设扶贫专干,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
政策层面,形成了“1+20”的政策体系。“1”就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就是20个配套文件。措施体系也基本形成,全省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同时,建立了一整套责任体系。各市与省里签,一层层签,一直签到村一级,也有一整套的考核办法。今年,中央又做出决定,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一律不得调整。所辖贫困县较多的市和贫困人口较多的乡镇,党政正职也要保持相对稳定,把“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作为一条纪律,切实稳定贫困县党政正职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另外,还建立退出机制。从贫困县到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脱贫退出机制。如果没有这样一套机制,将来就容易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反复强调,脱贫必须实实在在,经得起群众认可和社会公认。何为脱贫了?中央很明确,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基础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
从全省整体布局来看,国家级贫困县有20个(含大别山片区县),省级贫困县有11个,这31个重点县占安徽贫困人口接近80%。从地市来说,安庆、六安、阜阳、亳州、宿州这五个市任务最重。
目前,各地对脱贫攻坚都比较重视,也涌现出了很多好的典型,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金寨的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岳西的特色产业扶贫等等。岳西可以说是村村有产业,并且它的产业都是合作户、大户、龙头企业这些主体带动。产业靠贫困户一家一户去发展很难,一家一户去发展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非常大。而依靠龙头企业、农村新型主体来带动,市场风险就可以避免,相关技术培训也能做到。像黄山、马鞍山等地,虽然扶贫任务不重,但工作做得比较精细。制定了精准扶贫“菜单”,由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
集中攻克难点和障碍
《决策》:在难啃的“硬骨头”中,特别是因病因残致贫人口脱贫难度最大。针对这部分贫困人口,如何做好健康扶贫?
刘永春:现在,因病是很大的致贫、返贫原因。最近我们在反复研究健康脱贫,这方面必须拿出硬措施,不能泛泛而谈。很多贫困人口收入指标是能达到脱贫要求的,但不能只看这一个账。
比如,前不久总书记看望的一个贫困户,爷孙俩年收入是1.7万元,平均下来一人8千多,完全达到脱贫标准了。但是爷爷有慢性病,治病一年至少得3000元。孙子还在上学,一年就要1万多。这两项一去,生活就没钱了,支出远大于收入。因此,他们还是贫困人口。
如果没有“三保障”,就算收入能把生存问题解决,依然摆脱不了贫困。所以脱贫的标准是个综合指标,不能只看收入。为何过去脱了贫又返贫,不巩固呢?就是这个问题。
因学致贫,按总书记说,一定要阻断代际传递。现在教育扶贫比较完善,最难的就是健康扶贫。难点在于:一是病种太复杂;二是不同医院就诊也复杂。标准如果太高,财政承受不了;如果政策兜底含金量低了,又解决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健康扶贫核心是重点人群、重点病种。从政策层面的设计就是要“普惠+特惠”。现在基本医疗有普惠性的政策,新农合农村全覆盖,大病保险也是城乡全覆盖,大病救助目前覆盖的不多。特惠就是要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特惠政策。现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是大病、慢性病,我们聚焦的就是这样的重点人群、重点病种。现在要出台的就是兜底保障。这四条措施能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决策》:村集体经济弱,村级组织不强,可能是下一步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障碍。如何抓住村集体这个“牛鼻子”,激发农村自身的活力?
刘永春:村级经济弱、村集体组织不强是脱贫攻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里专门有一条,“村出列”的标准必须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村里要把资产、资源盘活,省里现在也在研究如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比如,帮助贫困村建光伏发电,一个60千瓦的电站,贫困村一年就可以收入6万块钱。
村支部是基层的战斗堡垒,扶贫落在村、落在户,基层组织特别重要。省里专门召开了一个农村基层组织党建会议,向3000个贫困村派出工作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好,可以教育、带领群众靠劳动创造财富,发挥造血功能,而不是“干部干、群众看”,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就得靠基层组织,所以基层组织一定要建设好。
《决策》:“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目前,战斗在扶贫第一线有村干部、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刘永春:目前,部分村干部存在能力欠缺的问题,少数村干部想干事,但不会干事。这说明我们的扶贫政策、措施还不够精准,宣传、指导还不到位,致使这一部分人不会干。一些选派干部也可能有资源错配的问题。医生去治病是一把好手,让他去耕田,怎么能行?必须要把会干事的人派到村里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班子不团结。一类是村两委不团结,一类是村干部和我们派出的工作队不团结。中国农村是人情社会,村两委都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地方,想让他摆脱人情纠葛,很难。因此,在贫困户的认定上,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上,很难避免一些人情关系。实际上,工作队是把村两委解脱出来了,他是派来的,没有个人利益在里面。
我们现在也在规范,村第一书记和村书记都是脱贫的第一责任人。村两委负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工作队是帮扶责任。村两委都要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作为工作队队员,都要在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决策》:现在强调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考核。如何真正考核到实处,发挥考核这个“指挥棒”的作用?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持“齐上手、尽全责,过筛子、大起底,补短板、补漏洞,盯重点、强督导,化矛盾、全清零”,进一步提高如期交卷的政治站位,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务求实效的拼搏精神、精准严细的质量要求、真查实改的自觉担当,紧扣目标任务一项一项过筛子、对照短板弱项一个一个补漏洞、围绕群众满意一起一起化矛盾,切实做到任务大起底、政策一口清、漏洞真补齐、问题全清零、矛盾全化解,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二、工作任务
(一)紧扣脱贫目标标准过筛子
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地毯式排查的办法,对照贫困退出验收标准,“三条线”联动逐户、逐人、逐村筛查贫困人口脱贫6项指标和贫困村退出4项11个标准落实情况。
1.过人均纯收入的筛子。筛查贫困户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情况,看贫困人口收入是否达到4000元以上的标准。(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各村)
2.过义务教育的筛子。筛查农村适龄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教育资助政策情况,看是否存在失学辍学问题。(责任单位:教管中心、各村)
3.过基本医疗的筛子。筛查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和倾斜、救治、报销政策以及签约服务等情况,看是否存在基本医疗保障不到位的问题。(责任单位:计生中心、卫生院、各村)
4.过安全饮水的筛子。筛查用水方式、水质和供水保证率等情况,看是否存在水量不够用、水质不达标和取水不方便等饮水安全无保障的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各村)
5.过住房安全的筛子。筛查自建房屋等级和危房改造面积达标情况,看是否存在现住房为危房、危改政策应享未享和建新不拆危等问题。(责任单位:社会事务中心、各村)
6.过易地扶贫搬迁的筛子。筛查群众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后续产业配套和帮扶措施落实等情况,看是否存在配套设施建设未完成,群众未搬迁、“两头跑”和无增收措施等问题。(责任单位:相关村)
7.过产业培育发展的筛子。筛查11个村主导产业种类、规模、农户参与率、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贫减贫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看是否存在“两园”未覆盖1863户贫困户和51户边缘户的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各村)
8.过通村道路的筛子。筛查现有通村道路畅通和硬化情况,看是否存在通村道路畅返不畅和未硬化的问题。(任单位:农村公路管理所、各村)
9.过最低生活保障的筛子。筛查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重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纳入保障情况,看是否有符合条件未纳入保障范围的问题。(责任单位:社会事务中心、各村)
10.过人居环境的筛子。筛查“四抓四促”城乡环境整治不彻底,断壁残垣拆除不到位等情况,看是否存在“脏乱差”等视觉贫困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各村)
11.过政策“一口清”的筛子。筛查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对村情户情的知晓情况,看是否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数据不准的问题。(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工作站、驻村帮扶工作队、各村)
12.过资金使用的筛子。筛查是否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贷了之”“一续了之”的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扶贫工作站、各村)
13.过动态管理的筛子。筛查新发生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监测,脱贫监测户帮扶措施落实,监测户和边缘户识别等情况,看是否有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的问题。(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各村)
14.过帮扶责任的筛子。筛查“四个不摘”要求落实,驻村帮扶干部到岗,驻村帮扶工作人员知晓政策、宣传政策、落实政策,驻村帮扶人员保障政策,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计划,“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动态调整等情况,看是否有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六大员”作用发挥不到位、政策掌握不全面等问题。(责任单位:党政办、扶贫工作站、驻村帮扶工作队)
(二)对照“五盯紧五整改”任务补漏洞
针对筛查出来的问题,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时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堵塞漏洞,补齐短板。
1.补义务教育的漏洞。解决适龄儿童未全部入学,劝返失学辍学学生不及时,“两类学校”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教育资助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教师补充不到位,教育信息学籍系统、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公安系统户籍信息不完全匹配等问题。((责任单位:教管中心、各村)
2.补基本医疗的漏洞。解决村医疗场所不固定,乡村两级医疗设备未按要求配备,村医游走,村医轮训未全部覆盖,村医养老和补偿等政策未落实到位,参保费补助、住院报销、分级诊疗等政策群众不知晓,签约医生未到户开展服务等问题。(责任单位:计生中心、卫生院、各村)
3.补安全饮水的漏洞。解决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建设推进不平衡,因冻管或管线维修不及时造成供水不正常,水窖水净化设备安装不规范,乡村管理责任未落实,村级水管员待遇未落实等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各村)
4.补住房安全的漏洞。解决长期外出返乡人员无安全住房,危房未改造,危房改造政策未及时落实,长期闲置危房未及时拆除,建新房后不拆除老旧危房,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未全额落实到户,危房改造未按标准建设等问题。(责任单位:社会事务中心、各村)
5.补易地扶贫搬迁的漏洞。解决未搬迁入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完成,因安置点后续产业配套不到位造成搬迁群众“两头跑”,搬迁群众就业帮扶措施未落实到户,分类解决搬迁后旧房不拆除,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资金未全部拨付,安置点房屋院墙出现裂纹、裂缝等建设质量缺陷,安置点未完成市县验收和审计决算以及复垦复绿比例不高等问题。(责任单位:相关村)
6.补产业达标的漏洞。解决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和执行不到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增收产业不稳定、规模不达标,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奖补政策落实不到位,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效果不明显,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入股资金权属不明确,群众不知晓带动主体,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未覆盖有投保意愿的贫困户和险种未将贫困户增收产业全部纳入,未及时兑现收益分红资金,未对合作社带头人、财务人员和乡合作社辅导员全部培训,贫困户不参与经营活动等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各村)
7.补就业扶持的漏洞。解决有意愿外出劳动力底数不清,应出未出,培训对象、项目不精准,培训台账不规范,就业培训只参与、学不会、用不上,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选聘条件和程序不规范,虚设公益岗位人员履职不力,公益性岗位补贴未按时足额发放和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更换频繁等问题。(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各村)
8.补通村道路的漏洞。解决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修复不及时,农村公路灾毁修复费用不足,早期建设或达到使用寿命的农村公路未升级改造等问题。(责任单位:农村公路管理所、各村)
9.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的漏洞。解决合作协议项目未落地,在建项目建成投产进度缓慢,帮扶资金未严格按照《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管理办法》使用等问题。(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各村)
10.补资金管理使用的漏洞。解决扶贫资金支出进度缓慢,公告、公示制度执行不规范,互助协会未全部退出,互助资金未全部收缴和扶贫小额信贷展期续贷风险较高等问题。(责任单位:财务中心、扶贫工作站、各村)
11.补贫困动态管理的漏洞。解决新发生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未及时纳入监测,脱贫监测户未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监测户和边缘户识别不准等问题。(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各村)
12.补兜底保障的漏洞。解决个别保障对象类别不精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低保规定的困难群众未纳入保障范围,因肺炎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困难,未落实临救助政策等问题。(责任单位:社会事务中心、各村)
13.补视觉贫困的漏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治理不到位,残垣断壁拆除不及时等问题。(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中心、各村)
14.补帮扶工作的漏洞。解决驻村帮扶干部到村不入户,驻村帮扶工作人员政策不清、底数不明,驻村帮扶队员选派不精准,驻村帮扶人员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单位不落实帮扶计划,“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动态调整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驻村帮扶工作队)
(三)围绕群众满意化矛盾
全面梳理脱贫攻坚过程中网络舆情反映、媒体曝光、“12317”举报、领导信箱留言和“五盯紧五整改”大会战梳理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发现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化解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认可度。
1.化解非贫困群众心理不平衡的矛盾。全面走访建档立卡范围以外反映问题的群众,核查反映问题是否属实。对群众反映政策范围以内的合理需求,要及时协调解决。对群众反映问题不能按政策落实的要做好情绪疏导、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切实化解群众心理不平衡的矛盾。(责任单位: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化解重点人群反映问题和矛盾。全面梳理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和重点人群关注的矛盾纠纷,按照“谁核查、谁答复、谁回访”的原则,全面开展回访活动。(责任单位: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化解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矛盾。紧盯住房、饮水、就业、低保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和最不托底的问题,开展系统内部的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彻底解决系统内的矛盾纠纷。(责任单位: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是靠实工作责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各分管领导、中心站所包抓分管行业领域,包村组长抓包村;各包村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是筛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心站、乡属各单位所要根据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和职能职责,谋划、指导、推动、落实本行业、本系统内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市县帮扶单位要落实到村帮扶责任,督促帮扶干部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对到村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以及“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乡扶贫工作站要统筹帮扶力量,督促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逐户解决问题,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户户有人管、人人有人帮。
一、行动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收官交账之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还有不少硬仗要打,各项任务必须抓紧提前推进。要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三大行动”为重要抓手,以问题整改为切入点,用绣花功夫推进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有效防范疫情影响可能导致致贫返贫风险,既注重脱贫,更注重防贫,高质量完成剩余减贫任务,持续推进脱贫提升工程,构建长效机制,全方位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提质量,顺利通过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全面普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战,交上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
二、行动内容
(一)推进问题整改清零行动
1.推进清查摸底问题整改清零。
根据县脱贫清查摸底问题进行整改。各村按照本村的问题进行整改,具体问题名单已下发至第一书记。
2.推进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全面清零。
(1)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盘认领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反馈的问题,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4月28日前制定整改方案报县脱贫攻坚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镇、村制定整改台账。
(2)召开民主生活会。4月30日前,镇党委按照上级要求,召开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根源,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扎实推进巡视“回头看”整改任务落实。
(3)推进自查整改。5月6日前,镇党委完成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自查整改;6月10日前,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自查整改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自查整改。
(4)形成总结报告。镇党委5月15日前,向县委整改办书面报告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展情况;6月10日前,向县委组织部书面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进展情况;6月10日前,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3.推进疫情影响问题全面清零。
(1)积极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为帮助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镇劳保所要在4月28日前,组织各村对至今仍未外出务工劳动力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台账。5月15日前,针对贫困劳动力的不同就业需求,充分发挥园区企业、产业基地、扶贫车间、扶贫项目等就业平台作用,因人施策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确保在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清零”目标。一是帮助园区就业,针对有意愿到园区企业务工的,要及时提供企业岗位信息,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园区企业入职就业。二是推荐就地就业,针对有村内就业务工需求的贫困劳动力,要充分利用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务工奖补政策,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务工增收。三是光伏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的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户就业。四是参与项目建设就业,借鉴以工代赈经验,各乡村委会成立贫困劳动力劳务队,要求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单位优先安排本村劳务队务工,贫困劳动力务工报酬占项目总投资比例不低于6%,由施工单位通过一卡通账号足额支付务工工资,并免征相关税费,有效帮助贫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贫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务工作为项目验收的必要条件,对达不到吸纳贫困动力务工工资比例要求的项目,不予验收和报账。
(2)大力推进“短平快”产业发展。各村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产业奖补政策作用,宣传和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确保贫困户年内产业增产增收。一是摸清“短平快”产业发展需求。组织镇村干部开展贫困户短平快产业需求摸排,摸清需求底数,建立短期产业发展需求台账,分类统计产业发展项目。二是加快推进“短平快”产业项目落地落实。5月底前,组织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逐户上门做好产业扶贫政策宣传,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家禽、牛羊、蔬菜、瓜果、食用菌、养鱼等“短平快”产业,督促和指导贫困户开展春耕种植和养殖补栏,确保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完成短期产业项目建设。
(3)全面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底线。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监测户为重点,各村组织对老人户、重病户、残疾户等特殊贫困群体进行全面排查,对符合低保条件或特困供养条件的,指导贫困对象在4月底前,提交低保或特困供养申请。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存致贫返贫风险的贫困家庭,各村要按照程序及时申报防贫责任险,确保贫困家庭实现遇困不返贫致贫。民政所及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
4.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全面清零。
(1)开展扶贫项目资金排查整改。4月30日前,对2018年、2019年乡镇和村级扶贫项目资金滞留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对未动工项目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滞留的,报县财政局予以追缴,并对相关责任进行问责。
(2)加快启动今年扶贫项目建设。按照《县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意见》,所有扶贫整合项目在4月底前要全面动工建设。项目建设未达到实际进度的村委会将通报批评。刘贱保负责扶贫办安排的项目;李少武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周永清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和水利安全,王勇平负责危房改造。
(二)推进重点工程攻坚行动
1.做实产业扶贫。
(1)积极发展产业。在继续推进“四个一”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示范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葡萄发展,建设葡萄集散运营中心。各村要加大村级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村党员干部、能人大户领办作用,在5月底前将80%以上合作社改造成“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模式。
(2)增强产业合作社带贫益贫能力。各村要加大产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大洲食用菌合作社把30个大棚承包给贫困户,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鼓励贫困户到大洲食用菌合作社、良枧电子商务合作社、大洲蔬菜合作社和锅丰米业合作社务工。对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3人以上且年均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的产业合作社,给予1000元/人的资金奖补;对直接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产业合作社,给予3000元/人的资金奖补。对履行减贫益贫职责的产业合作社,按照其吸纳贫困户入股数量,原则上按每户1000元的标准,给予合作社基础设施资金奖补,用于改善产业基地水、电、路等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3)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结合“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各村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引进等方式,每个贫困村至少培养3名、非贫困村至少培养1名致富带头人。
2.做稳就业扶贫。
(1)加大企业招工信息宣传。建立村级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公告栏,镇劳保所每月定期制作1期园区企业招工信息海报,各村张贴到招工信息公告栏,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推荐工作,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
(2)落实就业扶贫政策补贴。各村要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对2019年享受交通补贴情况进行排查,对符合条件但未申报人员,采取村级认定公示、申报,将漏补对象在4月25日前上报至劳保所,确保在4月底全部发放到位。各村要落实好2020年度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宣传和摸底调查工作,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信息,6月底前将今年的县外务工交通补贴发放到位。
(3)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各村要加大扶贫车间奖补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村级企业业主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对去年已经认定的扶贫车间,要做好稳岗就业工作,确保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人数不低去年。
(4)深化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家庭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月嫂等技能培训,在5月底前完成贫困动力技能培训,帮助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就业技能。对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在岗实践提升技能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每人每月3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5)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强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履职情况日常监管,在5月10日前,对扶贫就业专岗、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进行一次排查,规范协议签订、核实履职情况、落实工资发放,对不符合条件、工作懈怠的人员予以清退,坚决纠正轮流坐庄、冒名顶岗、变相发钱等弄虚作假问题发生。
3.夯实“四项”保障。
(1)夯实教育保障。春季开学后,镇政府组织学校和乡村开展义务阶段教育失学辍学排查摸底工作,全面摸清失学辍学学生底数,建立辍学学生台账跟踪管理。对因厌学导致辍学的学生,要明确责任人,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及时进行劝返;对因身体原因无法上学的贫困学生,要安排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严格落实贫困学生助学政策,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摸底,做好补助对象信息数据比对核查工作,6月底前完成春季学期教育补助发放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不漏一户一人。
(2)夯实住房保障。一是规范危房鉴定。对所有贫困户危房鉴定表和鉴定等级公示牌核查,发现危房鉴定中存在等级随意涂改、鉴定表与公示牌不一致、鉴定结果与住房实际情况不相符等问题,要在5月10日前纠正到位,做到住房鉴定表、住房安全等级公示牌与贫困户住房实际相一致。二是核实入住情况。对2019年以前年度贫困户新建住房是否搬迁入住,及水电路等是否保障到位,发现问题对象要在5月10日前整改到位。三是加快改造进度。对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过程中新发现的疑似住房安全对象,其中A、B级由乡村两级负责做好修缮工作,C、D级由县住建局纳入今年危房改造对象,在5月底前100%完成维修任务,6月底前100%新建任务,彻底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3)夯实医疗保障。一是核实医疗报销情况。5月底前,将2017-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四道防线”医疗报销清单分发到贫困户资料袋中,让贫困户充分知晓自己医疗报销情况。以后每季度分发1次,发现没有报销到位的,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要协助贫困户完成医疗报销。二是坚决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三是加强村级卫生室监管。4月底前,卫生院要对全镇所有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查清村级卫生室在巡诊坐诊、药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村级卫生室管理规范有序。四是积极开展签约服务。从4月份开始,卫生院每月要组织家庭医生开展1次履约服务,为签约对象提供免费体检、随访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是及时办理慢病门诊卡。5月底前完成存量慢病特殊门诊卡办理工作。
(4)夯实饮水安全保障。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调查摸底和水质检测,准确掌握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村组和农户,优先考虑在已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区域进行延伸管网,因地制宜采取引山泉、打大口井、深水井等方式统筹安排。
4.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推进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活动,全镇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食堂按年采购总额20%标准定向采购扶贫产品,6月底前完成50%采购任务,财政所督促相关单位将采购情况及时汇总上传至财政部门预算采购系统。按照1000元/人标准的消费扶贫任务,4月底前全镇政机关要完成500元/人消费扶贫任务,7月底前全部完成年度消费扶贫任务。
5.提升精神扶贫成效。从5—6月份,各村每月开展一次“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相关会议记录、照片、评议表等资料及时上传到镇扶贫站。5月底前完成2019年度最美脱贫户和脱贫致富典型评选活动,以及不良行为警示教育,做好公示和宣传工作,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5月底前,各村务必在2019年光伏收益的20%建爱心超市,贫困村不低于6000元,非贫困村不低于4000元。激励贫困群众积极参加村公益活动,积累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帮助贫困群众养成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6.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各村要按照帮扶干部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村帮扶干部考勤日志,安排专门干部负责日常考勤登记,每月1日定期报送考勤结果。
(三)推进普查质量提升行动
1.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我镇要按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扎实做好项目验收工作。交通、水利、住房等项目完工后,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申报项目验收;村庄整治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干部进行验收,做到项目完成一个,验收一个,建立档案,做好项目公示和项目公告牌等工作。其中: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村庄整治等扶贫项目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
2.推进产业发展项目验收。6月底前,镇扶贫站配合县扶贫办对各村申报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项目和“短平快”产业奖补项目进行验收,“一领办三参与”项目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短平快”产业由县级抽取总数10%进行验收。
3.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准备。聚焦建档立卡系统数据质量、“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政策补贴落实等工作,6月10日前再开展一轮清查摸底,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以优异的脱贫成效接受贫困县国家普查。
4.提升结对帮扶满意度。6月底前,镇党委组织各级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受访对象面对面,对照历年收入公示表核算一遍家庭收入,做到实事求是、应算尽算,确保贫困户认可认账;对照银行流水,核准一遍贫困户历年受扶政策和标准,完善受扶记录和走访记录,进一步提升贫困户获得感;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核实实现情况,讲标准、讲政策,进一步提升贫困户满意度;对照贫困户资料袋档案要求,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查缺补漏,确保资料齐全完整,为普查访问提供佐证依据。
5.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6月底前,各村开展一次卫生环境大整治行动,以“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水)、“三治”(治理乱堆乱放、治理乱搭乱建、治理乱扔乱倒)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确保村容村貌干净卫生、整洁有序。同时,要注重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帮扶干部要帮助贫困户做好室内卫生清洁,规范家具物品摆放。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家将于下半年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全面普查,距离交账时间只有100天左右的时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考验,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按照“百日行动”责任分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扎实推进“三大行动”各项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百日行动”目标任务。
年关将至,他十分关心当地的群众能不能过一个祥和安宁的节日,十分关注当地林区改革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在车上就向当地干部询问有关情况,然后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他表示,快过春节了,知道你们有困难,特地来看望你们。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节。
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人心,总书记的指示催人奋进。兴安盟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抓学习宣传,不折不扣抓贯彻落实,始终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谋划发展、指导工作,扎实推动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兴安盟坚持用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按照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欠账多等实际状况,兴安盟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仍然坚持民生所指、责任所系,民生所向、政之所行,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百姓最大限度地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
兴安盟对于挂心的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造力度,努力让居住在危旧平房中的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老国有林区阿尔山市认真贯彻落实考察阿尔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棚户区搬迁改造作为“天字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抽调近700名干部,组成117个征收工作组,强势推进棚改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争取到各类棚改资金35.97亿元,已投入26.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8961户、56万平方米,完成任务量的90%,其中总书记考察区域的186户居民全部搬迁并得到妥善安置;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856户,已回迁安置1751户。
“棚户区改造真是一件好事呀!现在住上楼房了,上厕所不用去外面,也不用买煤取暖了,我们这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一位回迁居民激动地对记者说。
不仅在阿尔山市,在全盟各地棚户区改造都在扎实迅速地推进。乌兰浩特市以棚改推动城市“脱胎换骨”,从保障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改变固有的棚改模式,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安置a偿方案及多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造福百姓。在土地征收补偿上,执行自治区统一规定的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面,主要以货币补偿的方式为主。
“我们提高了货币补偿比例,在6204户中,将有5056户完全采取货币化补偿的方式进行征收,这么做一是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提高购房者自主选择权;二是减少过渡费的问题;三是解决乌市库存压力。”乌市房屋征收局副局长黄绍明介绍说。
一组组数据,伴随着一个个认可、一声声称赞,兴安盟真正把民生工程变成了暖心工程,众多像郭永财那样的棚户区住户,已经通过棚户区改造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兴安盟树立用最小财政办好最大民生的理念,逐年加大民生投入,2016年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5%以上;创造性地落实自治区“三个一”民生实事,特别是率先在全区将“一吨暖心煤”政策扩大到所有农牧户;大力实施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提高困难人群社会救助水平;建立多层次全员医疗保障体系;抓好创新创业工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兴安盟通过一桩桩、一件件温暖人心的民生实事,使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理念在兴安大地上变成了美好现实。
聚力扶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兴安盟的贫困落后问题,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来内蒙古工作到基层调研的第一站就选择兴安盟,特别是在调研期间明确指出:“兴安盟发展的快与慢、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全盟6个旗县市中5个国贫县1个区贫县等扶贫难题,兴安盟委、行署牢记的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盟上下将齐心合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按照的要求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紧紧抓住兴安盟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开发特困地区的重大机遇,坚定政治信念,坚守责任担当,始终把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坚持走富有兴安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2016年1月,《兴安盟委、行署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措施》正式;2016年5月,《兴安盟各级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方案》制定实施,立下“军令状”,挂上“作战图”,打响了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决战。
兴安盟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3.1%。计划2016年实现2.2万人稳定脱贫,乌兰浩特市摘掉区贫帽子;2017年减贫3.4万人,阿尔山市摘掉国贫帽子;2018年减贫3.4万人,扎赉特旗、科右中旗摘掉国贫帽子;2019年减贫1.5万人,科右前旗、突泉县摘掉国贫帽子,力争提前一年实现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这是时间表,刻不容缓;更是“军令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兴安盟上下一心向贫困宣战,推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十项重点扶贫措施”重拳组合,形成了扶贫合力。积极探索实施“菜单式”扶贫,按照“摸清底子、出好点子、列好单子”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转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全盟迅速推开。
选派近4.3万名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发放“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引导资金1.7亿元,投放金融扶贫贷款5.5亿元,投入社会扶贫资金1.2亿元,2016年脱贫2.2万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光伏发电 医疗 教育
2017年初,半个多月时间,我们参加河北地区精准扶贫评估工作。这次调研对我们无论是在以后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经验。我们这次评估工作,历经4市6县,平山、行唐、阳原、蔚县、易县、南皮。每个地区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所以脱贫攻坚要因地制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但是相同的,对于一些好的地区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参考。
我们在半个月时间里,重点评估石家庄、张家口、保定、沧州这四个市,总体上说,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的贫困比较典型,土地贫瘠、黄土地较多,风沙大,地域广阔,交通相对比较闭塞。但张家口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张家口地区依据自己的优势,发展旅游业。而位于河北省南部的保定地区,采取“企业+”模式,引进厂子进村,提供就业机会,村民增加稳定收入不是难事。
一、扶贫工作的难点和成效
(一)医疗、教育仍是致贫的根本
看病、吃药仍然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花销,河北省评估的这些地区,年级大点的人,普遍有三高的身体问题,断不了吃药,老年人吃药是长期的,吃药成为每天的固定花费。身体不好的,偶尔闹个别的毛病,不仅要吃药还要去医院看病,一趟下来,花销可想而知。对于已经没有什么收入的他们来说,仅仅靠着国家的兜底政策维持是有些勉强。而且,入冬以来,为了减少生活成本,或者是多年积累的食用习惯,各种腌菜不断,说明摄入大量的盐分,亚硝酸盐等,而且腌菜可以吃一冬,干净卫生也是一个问题。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又导致三高。尤其是张家口地区比较明显,土地贫瘠,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到了冬天蔬菜很少见,一方面是吃腌菜方便,另一方面就是已经形成了入冬后的饮食习惯。这就是恶性循环,节省生活成本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导致身体疾病,最后靠吃药解决身体问题。
相比之下,教育问题相对来说不这么明显,在义务教育中,基本解决了大问题,走访的每户家庭里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农村教育意识的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多,一户农家往往是在同时供养两名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学生时有些力不从心。这是因为,高等教育资源往往远离贫困地区,需要学生在外地上学,食宿花销都是一笔不小数目;高等教育的学费也是一笔花销,对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带来的负担可想而知。但是,国家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的学生提供减免学费等政策扶持。不过我们也在这次调研期间发现有个别家庭并不了解这些政策,政策的普及度没达目标。同时,贫困地区教育设施和资源欠缺,城市农村教育服务均等化难实现。像蔚县地区,贫困县村人口少,教育资源差,留不住学生,没有学生,老师也没办法留。听该地区的扶贫帮助人介绍,该地区几乎没有青年人和孩子了,因为孩子上学就只能到县城或者别的地区。家长往往也要跟着孩子去上学,要租房、照顾孩子。
(二)农村、农民抵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还较弱
核算农民收入也是一项检验扶贫工作的重要指标。在调研期间,发现农民收成好的时候,农作物往往面临滞销的问题。就像红薯,好种植,在大部分地区收成较好,但是往往都卖不出去,农户只能将红薯加工成粉条。这对地少或者收成少的农户家庭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对大面积种植红薯的人来说,红薯不但没有成为收入,而且还要花一部分的钱加工成粉条,粉条也面临滞销。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常见,而且也没有有效的市场流通环节。说明,农村、农民对市场的风险规避能力还是很低。对养牲畜的农户来说,这种弊端也常常出现。牲畜疾病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伤残以及因流行病而强制屠宰、掩埋都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现行的农业险还没有做到大面积的覆盖,无法做到对症下药。
(三)新能源技术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
我们在走访石家庄行唐地区时,农家屋顶上一块块蓝色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种光伏电池板就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力实施的“光伏+电商”精准扶贫项目。 “光伏+电商”精准扶贫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扶持、分类推进、多元投入、户村兼顾、群众自愿、有序铺开,效益优先、多方共赢”的原则,以农户增收、集体收益为目标,针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分别制定针对性措施,努力打造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精准扶贫模式。“村集体出场地、企业出资金”成为项目合作方式。引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后,不仅贫困户能有稳定收入,也能为贫困村集体注入稳定的经济来源。这种光伏发电项目,前两年的盈利归企业所有,但在这期间还会有补助给村集体,这种新能源项目不仅贫困户能有稳定收入,也能为贫困村集体注入稳定的经济来源。
(四)引进产业作为脱贫根本
农民收入结构单调,收入不稳定。“企业+”模式增进农村收入,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引入企业到农村,不仅能提供给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而且一些农村年纪大的人也可以利用闲时挣点钱,减轻家里人负担。河北省贫困县都引入光伏发电、“企业+”等好模式。保定易县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们走访的一户脱贫户家庭,该脱贫户是一位刚到60的大爷,家里没别的人了,女儿们都结婚了,老伴去世了,大爷身体挺健康。易县的配件厂特别多,大爷f自己一年里,能打10个月的工,一天工资能拿80左右,也没什么花销,一年能挣两万块钱,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五)基层工作者是脱贫工作的主心骨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走了这么多县、村。真的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不易,除了工作的环境不易,基层的工作难度也非常大。贫困村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农业技术骨干、农村致富骨干等,这些人大多政治素质较高、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1]。从整体上,干部们要根据本地区的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地找出路。提高“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问题。同时,干部们还要对每村每户的情况了解清楚,从所有的情况里,判断、选出贫困户、非贫困户、脱贫户。想要做到人人满意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有些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并不能简单从贫困的那个收入标准中判断,要大胆灵活。
二、对扶贫工作的发展建议
(一)加快城乡教育、医疗服务均等化
乡村学校布局要因地制宜。之前提到,教育资源较差,孩子去外地上学,父母跟着去;还有一种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出来,农村规模在萎缩,农村的学校也就跟着萎缩。应该根据自然村落的布局,以及农村孩子读书的路程合理布局,村里至少要有一个小学,中学要适当向乡镇集中,高中要适当向县城集中,总之要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同时也不能盲目的进行撤点并校,要充分考虑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经济、地理条件、人口流动、产业结构等诸多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撤并,不搞 “一刀切”[2]。在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把硬件配备好,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其次是软件设备,包括教师的配备,同时还可以采取信息化手段,通过远程教育让农村学校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
农村往往留不住优秀的教师,这是农村中小学经常面临的问题。在制度上做好保障乡村教师待遇的工作。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工作压力也很大。应该根据农村教学点的乡土风俗和班级规模小的特点,增强教师培训的实用性。其次,加大教师交流力度,让优质学校的老师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可以鼓励城市优秀退休教师来农村支教。最后在制度上作出保障,给予乡村教师培训、休假、学习的机会,在评定职称、荣誉称号方面,政策上向乡村教师适当地倾斜,既有利于农村学校老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t疗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收费方式。贫困地区可效仿平山地区的“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今年4月30日起,平山地区针对符合相关规定的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了可享受无需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出院时只需交纳自付医疗费用部分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于确有困难的贫困户,在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费用的情况,该户还可申请“分期付款”。这种模式有效地缓解贫困人口在住院治疗期间先行垫付相关费用的压力,着实给贫困人口带来便利和实惠。
其次,针对河北地区,充分利用京津翼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带来的机遇,加速京津翼医疗一体化发展,整体提高河北医疗水平。以往看病,河北患者都倾向北京、天津的医院。花销可想而知,对普通家庭已经很有压力,对贫困地区的患者带来经济压力更是明显。3年多来,河北省积极承接京津医疗卫生功能疏解,不断提升自身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编制完成了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抓住这一政策红利,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看病可以轻松在 “自家门口”。协同发展对河北医疗水平,服务均等化都有显著成效。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余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7.5%。
(二)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步伐,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建立省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与农业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全面对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信息平台,集聚服务资源,提供数据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把“互联网+”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课程,以智能手机和信息化基础理论、示范应用、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利用新技术手段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提高网络营销、在线支付、智能远程管理等能力。
(三)加速提高农业险创新能力
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灾害风险是很多贫困地区脱贫所面临的一大“顽疾”。以农业险为例,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土豆险”“养驴险”等定制的险种争相出台,但这其中的大多数还处于试点阶段,无法做到大面积覆盖。此外,针对价格的价格指数险为代表的应对市场风险的险种也同样出现上述问题。发展特色的农业是很多地区脱贫的必选之路,而因地制宜地探索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是对农业保险创新能力的一次考验。在提高农业险创新的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前行的力度。
这次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精神饱满,充满着激情。代表着国家去看望每一户贫困、脱贫户,把国家的关怀送到,我们不禁感叹自己正在从事着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工作。脱贫工作是我们打的一个持久战,我们要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同时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提升贫困地区乡村发展的内动力。及时地进行“回头看”,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能适时地调整扶贫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这场战争的胜利肯定属于我们。
【参考文献】
[1] 李君安.加快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J].新农业,2016(05).
关键词:绩效评价;时序主成分分析;扶贫政策;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30-05
引言
云南地处边陲,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它的贫困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即具有贫困面广、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脱贫致富难的特点,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立足云南实际,本文以云南省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绩效评价作为研究内容,尝试对绩效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在选用技术方法上也应该构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技术方法体系,不仅要体现扶贫开发所取得经济效益,还要体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所以只有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构建出一套科学全面的技术方法体系,实现扶贫的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进行了绩效分析和综合评价,并对进一步提出反贫困政策的调整思路。
客观、科学、全面、稳定的评估系统,可以及时提供全国以及部分地区的贫困规模、性质、特征、分布等信息,从而改善扶贫项目的针对性和瞄准性,提高中国扶贫工作的潜力和成效,因此本文立足云南实际,以云南省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绩效评价作为研究内容,尝试对绩效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在选用技术方法上也应该构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技术方法体系,不仅要体现扶贫开发所取得经济效益,还要体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所以只有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构建出一套科学全面的技术方法体系,实现扶贫的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综合绩效评价,并进一步提出反贫困政策的调整思路。
一、云南农村综合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及体系
扶贫模式绩效评估指标必须体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价值取向。这一体系应当成为一个科学的衡量系统,既包括扶贫指标,又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人文指标、生存环境发展指标,各种指标相互配合。建立全面、客观和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坚持用效果性指标衡量评估扶贫成就,将对扶贫的战略、策略选择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联合国在1997年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一个用来测定贫困程度的新指标:人类发展指数(HDI),主要测定人类生活中三个要素短缺情况,这三个要素是寿命、知识和生活体面程度,其中生活体面程度主要通过无法喝上安全饮用水的人、无法获得医疗保险的人以及稍微和严重低体重儿童(5岁以下)所占的百分比。2000年9月联合国峰会上提出了包括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促进教育和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等8项目标的千年发展目标(MDG)。这些指标和目标扩展了贫困的概念,为多维度的衡量贫困程度和评价减贫效果提供了依据。
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体系可以成为扶贫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这个体系包括6个方面18项指标。6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其中,经济发展方面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社会发展方面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指标;人口素质的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生活质量方面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民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四项指标。
本文在参考以上这些指标设置的基础上,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与可比性,要体现农村脱贫的最主要方面的效果性指标,同时还要便于操作性。因此本文在层次结构设计上将综合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划分为贫困基础、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发展四大子系统作为一级指标,再将各子系统拓展为19个二级指标来反映云南省2001―2010年历年的综合扶贫进程(见表1):
二、云南农村综合扶贫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采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省综合扶贫绩效进行评价。这种选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时序主成分分析法能有效排除专家打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完全客观地动态的展现综合扶贫绩效的发展过程,其次,主成分分析在不丢失原指标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提取有代表性的主要成分比较准确地分析问题,在操作中简便易懂,具有很高的效率。
(1)数据获得。2001―2011年《云南统计年鉴》、2003―200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3―2009年《云南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2001―2010年云南综合扶贫绩效时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数据的要求不高,但是需要样本个数大于指标的数量。在此问题中样本数为10个,而指标为19个,因此采用两步时序主成分分析。
在进行时序主成分分析前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致化处理,而后,对各子系统贫困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人文发展、生存环境发展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子系统的得分,最后,对各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再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下文主要是通过Spss分析软件完成,最终得到历年综合扶贫绩效的综合得分。
(一)一步主成分―子系统综合得分
1.对各子系统提取主成分
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原则,对各子系统分别提取主成分。其中,对贫困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发展分别提取两个主成分,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90%大于(见表2)。
2.根据主成分矩阵(见表3)以及主成分贡献率计算各子系统得分
具体分析方法下面以贫困基础子系统为例,然后用提取的主成分comp_1、comp_2代替原来的五个指标,新指标值的线性组合为:
comp_1=(-0.964)*c11+(0.978)*c12+(-0.920)*c13+
(0.928)*c14+(0.780)*c15
comp_2=(-0.158)*c11+(-0.174)*c12+(0.342)*c13+
(-0.163)*c14+(0.620)*c15
最后,利用主成分贡献计算贫困基础系统历年的得分为:
comp_1*0.84009+comp_2*0.11659
其他三个子系统的历年得分计算方法相同,得到表4。
(二)二步主成分―历年综合扶贫绩效
基本分析步骤同上,得到历年综合扶贫绩效得分(见表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现有统计计量环境下对云南地区的扶贫绩效状况进行了阶段性的评价,图1反映了云南省在2001―2010年间,综合扶贫效果上在整体上是呈现不断改善的态势。
通过各子系统在历年综合扶贫绩效中的作用,根据时序主成分分析结果绘制演进图(见图2)。在2001―2010年间,我省在社会经济、生存环境发展、人文发展方面整体呈现逐年融合、改善的趋势,而在贫困基础方面逐渐走弱,说明云南农村贫困基础依然是厚重和原始的,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依然是脆弱和单一的,生活质量较差,处于提高中的低水平,体现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同时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盼望的一些政策没有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一些政策实际对贫困地区积极影响远低于其他地区,事实上扩大了贫、富差距,还有一些政策较多损害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经济权益,加之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先天不足,难以充分从现有政策获利。
而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以下相关子系统的改善对综合扶贫效果的实现均起正向作用,并且是四个子系统均衡作用的结果。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提出和实施,确立了新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即“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尽管云南扶贫开发使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状况明显改变,但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变化,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