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生自评报告

时间:2022-07-17 18:39:22

导语:在学生自评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自评报告

第1篇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第2篇

近年来,关于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中农家子弟学生比例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中心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从2010年开始进行“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问卷中详细询问了学生的户籍信息、居住情况、父母职业、高考情况、保送、自主招生和加减分录取待遇等情况。这使得我们能够对农家子弟的教育机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本报告综合该调查2010年与2011年数据,并根据抽样过程进行加权处理,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68406个。

本研究认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和子女随迁入城,农家子弟内部已经出现分化。农业户口子弟、在农村居住的子弟和父母务农子弟的教育条件与情况已经不能一概而论。关于农家子弟教育机会的讨论,以及制定切实有助于改善农家子弟教育机会的有效政策,都需要首先界定清楚“农家子弟”概念。

在本报告中,我们首先提出界定“农家子弟”的标准:第一,本人是否是农业户口;第二,家庭是否在农村居住;第三,父母是否从事农业。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三类农家子弟分别称作“农户子弟”(上大学前户籍为农业户口)、“农村子弟”(上大学前居住在农村)和“农民子弟”(父母中至少有一方从事农业劳动)。围绕这三类“农家子弟”的教育机会,本报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描述农家子弟在高等学校学生中的比例、趋势及学校层次差异,以回答农家子弟大学生的比重问题;其次,分析农家子弟参加高考的次数及最终效果;第三,考察农家子弟获得保送、自主招生机会的情况,尤其是获得“985”、“211”高校保送和自主招生机会的比例;第四,分析加分和降分录取对于农家子弟教育机会的作用;最后,分析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农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大学生中农家子弟的比例有多大?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中农户子弟已经为大多数,所占比例为63.3%。农村子弟的比例也接近一半,达48%。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子弟的比例较小,为25.8%。从时间趋势看,三类农家子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

利用《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三类农家子弟群体的辈出率都低于三类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其中农民子弟的辈出率最低,为0.87,而农村子弟的比例较高,为0.95,接近于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从时间趋势上看,三类农家子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入学的农户子弟、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的比例分别为52.9%、38.8%和14.8%。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到68.8%、50%和30.4%。

农家子弟在“好学校”中的比例如何?对不同层次院校中农家子弟的比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家子弟在优势教育资源上的确存在劣势。在“985”高校中,三类农家子弟的比例都较小,农业户口子弟所占比例为49.8%,农村子弟所占比例为39.4%,农民子弟仅为24.3%。而在“211”高校中,三类农家子弟的比例都很大,农户子弟的比例甚至高于非农业户口子弟,达到52%。

近年来,三类农家子弟新增教育机会主要集中在本科(学院)层次上。2006年入学的农户子弟、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在本科(学院)中的比例分别为47.2%、32.4%和11.5%。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到68.5%、50.5%、32.7%。而同期,在“985”、“211”高校这些优势教育资源上,农户子弟和农村子弟的教育机会都出现下降趋势。在“985”高校中的比例,分别从54.7%下降到45.7%,从43%下降到34.6%。

二、农家子弟参加高考情况如何?

研究发现:三类农家子弟多次参加高考的比例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在参加过两次及以上高考的三类农家子弟中,较大比例学生最终进入一般本科院校学习。在农家子弟心目中,通过考试进入好大学仍然是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8.6%的学生参加过高考。在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中,72.3%的学生只参加过一次高考,参加过两次、三次及以上高考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6.4%和1.3%。三类农家子弟参加高考的比例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其中,农民子弟参加高考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子弟,为99.2%。农户子弟与农村子弟参加高考的比例分别为98.9%和99.1%。

农家子弟参加多次高考的比例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在参加过高考的三类农家子弟中,农民子弟参加多次高考的比例更大。参加过高考的农民子弟中33.2%的学生参加过两次高考,另有2.0%参加过3次以上高考。农村子弟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2%和1.7%,农户子弟中则为29.7%和1.5%。

在参加过两次及以上高考的三类农家子弟中,较大比例最终进入一般本科院校学习,农户子弟、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5%、55.9%和58.5%,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53.5%。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子弟参加过多次高考后进入“985”、“211”高校的比例较高,为11%,高于农户子弟的9.6%,以及农村子弟的10%,乃至总体平均水平的10.3%。这表明,很多农民子弟以多次参加高考的方式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机会。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子弟有更强地进入更好大学的愿望,他们愿意参加更多次数的高考以最终进入“985”、“211”高校。这说明,在农家子弟的心目中,通过考试进入好大学仍然是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重要手段之一。

进入“985”、“211”高校的三类农家子弟参加两次及以上高考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20.1%)。其中,农民子弟参加多次高考的比例最高,为41.20%。其次分别是农村子弟(39.8%)、农户子弟(37.5%)。从时间趋势看,三类农家子弟进入“985”、“211”高校需要多次高考的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6年到2010年,农户子弟中这一比例从35.8%减少到35.1%,农民子弟中这一比例由39%下降到38.3%。只有农村子弟略微特殊,这一比例有所上升,从37.2%上升到38%。

三、农家子弟获得保送机会的情况如何?

研究发现:三类农家子弟中,农户子弟获得保送的比例较大,为0.4%,接近于总体平均水平。而农村学生和农民学生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在获得保送进入“好学校”的机会上,三类农家子弟的比例明显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1.3%的学生曾经提出过保送申请,最终占总体0.47%的学生获得了保送资格。三类农家子弟中,农户子弟获得保送的比例较大,为0.4%,接近于总体平均水平。而农村学生和农民学生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仅有0.21%和0.16%的学生获得了保送资格。

从时间趋势看,虽然三类农家子弟的保送机会都有所增长,但农户子弟的保送机会增长明显更快,三类农家子弟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从2006年到2010年,农户子弟中获得保送资格的比例从0.19%增长到0.46%,增长了0.27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分别增加了0.1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2006年农民子弟与农户子弟保送机会的差距是0.07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到2010年拉大到0.32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0.12%的学生获得了保送进入“985”、“211”高校的机会。而三类农家子弟中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其中,农户子弟中的比例最高,为0.057%。而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0.034%和0.038%。

从趋势上可以看出,随着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推广,通过保送方式进入“985”、“211”高校的比例出现下降,从2006年的0.128%下降到2010年的0.115%,减少了0.013个百分点。而三类农家子弟通过保送进入“985”、“211”高校的机会也在下降。从2006年到2010年,农户子弟中获得保送进入“985”、“211”高校机会的比例从0.134%减少到0.036%,而同期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也分别减少了0.070个百分点和0.101个百分点。三类农家子弟的减幅都大于总体平均水平。

四、农家子弟获得自主招生机会的情况如何?

研究发现:三类农家子弟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都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农户子弟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较大。从时间趋势看,三类农家子弟的自主招生机会都有明显增长,但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好学校”的比例仍明显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6%的受调查学生曾经申请过自主招生,最终占总体3.41%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名额。而三类农家子弟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都低于平均水平。农户子弟中有2.78%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机会,而农村子弟、农户子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39%和1.76%。这表明三类农家子弟中,农户子弟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较大。

从时间趋势看,三类农家子弟的自主招生机会都有明显增长。2010年农户子弟获得自主招生机会的比例达到3.15%,已经接近总体平均水平。从2006年到2010年,农户子弟中获得自主招生机会的比例从1.27%增长到3.15%,增长了1.88个百分点。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虽然在自主招生机会上也有所增加,但仍然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并且增幅明显落后于农户子弟,从2006年到2010年,仅分别增加了1.3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三类农家子弟获得自主招生机会的差异也越来越大。2006年农民子弟与农户子弟自主招生机会的差距是0.30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到2010年拉大到1.28个百分点。

在学校层次上,总体来说,0.407%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进入“985”、“211”高校的机会。而三类农家子弟的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其中,农户子弟中的比例最高。0.174%的农户子弟获得了自主招生进入“985”、“211”高校的机会,农村子弟和农民子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0.146%和0.150%。

从时间趋势上可以看出,随着自主招生政策的推广,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入“985”、“211”高校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06年的0.329%上升到2010年的0.425%,增加了0.096个百分点。但三类农家子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985”、“211”高校的机会落后于总体平均水平。从2006年到2010年,农户子弟中通过自主招生进入“985”、“211”高校机会的比例从0.208%减少到0.170%,同期农村子弟维持在0.15%,农民子弟从0.06%略微增加到0.07%。

五、农家子弟获得高考加分或降分录取待遇的情况如何?

研究发现:在加分和减分录取方面,三类农家子弟与总体差异不大。从趋势看,三类农家子弟的加分/减分录取机会都出现上升,但通过加分或降分录取进入“好学校”的比例却在缩小。三类农家子弟通过“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中获奖”等加分政策获得加分或减分录取的比例均接近甚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

总体上,有11.56%的学生获得过加分或减分录取待遇。三类农家子弟与总体差异不大。其中,农民子弟的比例较高,达到11.06%;其次是农户子弟,为10.94%;农村子弟中有10.85%的人获得了加分或减分录取待遇。

从趋势看,三类农家子弟的加分/减分录取机会都出现上升。2010年农民子弟中有11.89%获得了加分或减分录取待遇,超过了总体平均水平。而农户子弟、农村子弟也分别从2006年的7.58%、7.17%上升到11.20%和11.53%,都非常接近于总体平均水平。

总体中有1.3%的学生通过加分或减分录取进入了“985”、“211”高校。农民子弟在三类农家子弟中最高,为1.03%。农村子弟和农户子弟分别为0.93%和0.92%。结合入学年份,我们发现,三类农家子弟的这一机会都在缩小。减幅最大的是农民子弟,从2006年的2.672%减少到2010年的0.722%,减少了1.950个百分点。而农村子弟与农户子弟也分别减少了1.803个百分点和1.494个百分点。

对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前三类农家子弟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的比例较高,与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密切相关。其中有两大方面政策非常有利于农家子弟:第一,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三峡地区等特殊人群的加分政策;第二,针对思想政治表现突出(如见义勇为、劳动模范等),报考农、林、地、矿等艰苦或冷门专业、国防生、定向生的加分政策。分析表明,三类农家子弟通过“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比如奥赛等”等加分政策获得加分或减分录取的比例均接近甚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农民子弟在各项加分政策上的比例都是较高的。

随着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进,农家子弟曾经享受到的这一照顾政策的作用受到冲击。在获得三项及以上加分政策的农民子弟中,加分政策比例较高的项目是“学科竞赛中获奖,比如奥赛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突出(如见义勇为、劳动模范)”,均超过65%,而自主招生的比例为0。而在总体中,获得三项及以上加分政策的学生中,有2.1%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的加分政策。由此可以认为,保送与自主招生政策的确影响到了农家子弟进入“985”、“211”高校的教育机会。而随着加分、减分政策影响力的削弱以及自主招生的扩大,这些原本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加分政策的作用将越来越微弱。

综上,结合前文对保送与自主招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农家子弟的教育机会的确有所增加,所占比例,保送、自主招生和加分或减分录取机会都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这些教育机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一般本科层次的高校上,在“985”、“211”高校方面,农家子弟的教育机会受到自主招生等政策的冲击,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下降。而在三类农家子弟中,农户子弟的情况越来越接近于总体平均水平,而农民子弟的教育机会特别值得关注。

六、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农家子弟的教育机会有何影响?

研究发现:相对总体而言,三类农家子弟父母的文化水平更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水平。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家子弟进入“985”、“211”高校比例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父母的教育程度合并为一个变量,选取的是父母两人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我们称之为“家庭受教育水平”。对由此得到的数据分析发现,接受调查的所有大学生中,“家庭受教育水平”以“高中或相当”比例最大,为36.89%;其次是“初中”,为24.66%。相对总体而言,三类农家子弟的文化水平更加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水平。总体中这一比例为64.94%,而农民子弟中这一比例高达84.81%,农村子弟与农户子弟中分别为79.39%和78.45%。农户子弟和农村子弟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32%、3.9%,都要明显高于农民子弟(2.97%)。

第3篇

笔者在试调查后发放了正式调查问卷267份,其中学生问卷217份,教师问卷50份;共回收243份问卷(其中回收学生问卷198份,教师问卷45份)回收率为91.01%;剔除无效问卷14份(其中学生无效问卷13份,教师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共2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77%。回收率达到了研究的要求,本文的讨论也是在问卷数据分析以及访谈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自评阶段,自评报告是自评阶段的一个重要文本,是高校对自身在办学各方面的自查,同时也是学校要呈现给评估专家的重要文件。然而接受调查的高校教师中表示知道和听说过学校在评估中有自评报告文本的占了绝大多数,同时,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应该参与本校自评报告的撰写过程,而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没有收集他们的意见,自评报告完全是由学校迎评相关部门撰写,只是在撰写完毕后用网络或其他形式公布了自评报告的内容。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自评报告,接近70%的人表示他们完全有必要参与学校自评报告的撰写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接近60%的人表示其所在学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没有征询在校学生的意见。不难看出学校在自评阶段就开始为专家进校考评做充分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比如成立专门的评估办公室,召开教师大会,动员教职工积极为学校评估做准备工作,召开专门的班主任辅导员会议,要求班主任辅导员把评估对学校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以及专家进校考评期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明确传达给学生。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制度的权威在起作用,因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基于学校评估的结果决定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甚至会决定学校下一阶段的经费分配情况。所以笔者认为自评阶段,主要是制度话语权(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评估是一项制度)和文本话语权(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估方案)在起作用,高校师生无从选择,只能被告知围绕这些政策和文本来为评估做准备。

在专家进校考察阶段,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专家进校考察阶段,学校对您是否有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高校师生的反映是高度一致的。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75%的人表示在专家进校阶段,学校对他们有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比如要求他们穿正装,戴校徽,甚至上课的风格都有相应的要求;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0.3%的人也表示专家在进校阶段,学校对他们有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比如保持好宿舍的卫生,有访谈对象甚至告诉我学校为了制造出男生宿舍干净整洁的效果,规定除上课时间外,要求学生全部去图书馆,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既保证了宿舍的干净整洁,也营造出了图书馆利用率高,学校学风好的气氛。本来要求学生去图书馆自习学习是件好事情,但是仅是在专家进校期间这么要求难免让人产生怀疑,难怪学生似乎不买账。同时,被访谈的教师和学生还反映,专家进校前夕,学校都花了很大的力气搞好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园环境,比如粉刷教学楼的外墙甚至教室的墙壁,教学楼图书馆大厅的花盆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多起来了,甚至换了新的,再就是打扫卫生,教室、宿舍、校园的主干道,学生们真是没有少动手,真可谓“人人参与评估”。不少学生表示评估给他们造成了困扰,没有办法自主安排时间,打破了他们原来正常的学习生活习惯。于是他们上学校的BBS论坛吐槽,学校怎么能允许学生在专家进校期间发表不利于学校的言论,所以关于评估不好的学生言论都很快会被学校网络负责部门屏蔽。虽然这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足以说明他们的话语权是被忽略的,在上有学校制度和老师辅导员的说服教育下,他们只好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老师们其实也是颇有微词的,只是他们在评估一开始,就参与了学校各种宣传动员会议,他们深知学校对评估的重视程度和评估对学校的意义,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比学生更理性而已。所以在专家进校考察期间,还是制度权威在起作用,学校领导者从其法定职务来发号施令,学校领导者则要遵从教育部评估中心的制度权威。

在整改阶段,首先要关注高校师生对大多数参评学校获得优秀怎么看待,高校师生对大多数高校在评估中获得“优”持怀疑的态度,可是谁又在乎他们的看法呢?因为评估的结果都已经公布了,在一片大好声中结束了。其次,高校师生认为通过评估,学校的硬件建设、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同时教学 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但是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程度提高。同时,在评估的八个一级指标中,高校师生一致认为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对本科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除了师资队伍是可以量化的之外,其他三项指标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衡量的,即便是可以衡量的师资队伍,校方是想尽办法也要使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的比例达到评估的要求,可是他们授课究竟怎么样,只有学生最有发言权,可是又有谁去管学生们的看法呢?最后,每个学校在评估结束后,专家们都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高校师生对专家们具体提出了什么整改意见知情吗?学校到底是如何整改的,高校师生是怎么参与其中的,又有谁去管呢?高校师生倒是一致认为评估结束后,所在学校各方面工作没有持续改进,恢复专家进校前的状态,评估只是学校接受了专家们的一次非常态检查。可是教育部却在各方讲话中指出评估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已接受评估学校的领导们也纷纷表示学校已认真完成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要求,高校师生的话语权再次被忽略。正如何苗在其文章《从第四代评价视角看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完善》中所指出,高校教师与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学生始终充当着为学校评估服务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并没有从评估活动中得到体现。评估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在高校中,特别是在本科教学评估中,“人”的缺失,学生这个利益相关者的缺失是较为明显的。一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更多的是评估组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对话,而教师与学生都是在为学校评估服务。作为对于本科教学水平最有发言权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估中,他们只是评估活动的一个配角。评估过程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甚至中国所有被评估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集体失语。他们对评估的参与方式不是主动的,而是一种被抛入其中的状态。甚至可以说,中国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对于评估的意识仅仅处在启蒙的状态。③

注释

第4篇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全力保障督导自评工作顺利开展

(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分工到人

为了迎接各级各类督导评估检查,学校首先专门建立了迎检组织机构,即成立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员由其他校级成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由校级兼职督学担任,成员由中层主任及各相关负责教师担任。其次,召开工作布置会,按照各类检查指标体系从A级~C级指标分工负责,一般是领导小组成员承担A级指标、工作小组成员承担B级指标、其他教师及相关人员承担C级指标。最后,按照所承担的指标体系进行学习,并对照学校工作逐一准备迎检材料。

(二)建立自评机制,检验工作成效

建立“解读体系、分口自检、分口自评、阶段反馈、形成报告”五段式自评机制,我校的自评工作严格按照自评机制的步骤进行分口自评。

解读指标体系。首先各位校级主管领导要组织各自对口的成员认真学习省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说明,然后要求具体工作人员要对照指标体系认真解读,明确指标说明所代表的含义,以便于明确工作目标,内化以指导实际工作。

分口自检自查。对照指标说明分别自检材料,先进行自检自评,查缺补漏,以检验平时工作中的成效,我校在迎检时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软件材料必须达标,如果在自检中发现自己缺材料,说明在常规工作中还存在漏洞,职责落实不到位,需要加强。

上交分口自检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各口都及时上交了每人所负责的二级指标的自检报告和材料目录,报告中要打分,对于扣分的项目要说明扣分原因。

召开阶段反馈会。在上级检查之前校内要先进行自检1~2遍,自检的依据一个是上级下发的评估细则,再一个就是他们各个口提供的材料目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相互借鉴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保证迎检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汇总并形成学校的自检报告。作为兼职督学的副校长,要汇总各分项的自检报告,形成学校的自检报告。

(三)按照指标体系整理资料,分类归档

我校无论是领导或其他工作人员,平时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文字材料形成、图片材料的积累,每一项工作完成后,都要按照规范的程序留下相关的记载,以便日后工作中有据可查。例如:我校在2009年参加省三A学校评选的工作中,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学校的材料很多,需要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重新理顺,对照指标体系要求按照C级指标分类装盒,有交叉部分也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重新整理,体现自己的特色。文件分类归档后还要按照指标体系的顺序排序,在文件封皮的右上角统一分类编号。

二、强化举措,分解责任,扎实促进督导自评工作有效落实

学校以督导评估作为促进学校制度建设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基本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进入“十二五”学校又将督导评估作为“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将“以责育责,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作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力争通过“科研引领、课程开发、活动延伸、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将学校建成责任教育的特色学校。

(一)通过自评实现安全工作无事故

确立“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教育为主、预防为重”16字安全工作方针,在常规管理中,注重安全目标的落实与评估,如在每年的期初,校长与副校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副校长与中层主任签订责任书、中层主任与班主任及各个安全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在明确责任之后重在抓落实,如在安全教育中我们将责任分配到人,每次由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要求班主任及配班教师均到岗,然后学校通过主任包保年段及楼层的形式加以检评。再如:每周一的安全疏散演习,全校每一名教师具有责任岗。学校按岗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安全责任目标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一票否决目标。

(二)通过自评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化建设

把学校的发展思路定位为:以科研为指导,以课题为载体,把问题提升为课题,让学校和每一位教师都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提升学校的创新与发展。确定了从制度建设入手,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确定了制定管理制度的“四个原则”和“两个途径”,即人本性原则、校本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教育科研校本管理和借鉴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的两个途径。经过几年来的深入探索和总结,本着规范与防范相结合的思想,我们分别从常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制度、队伍建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检查奖励制度、校刊管理制度等六方面相继制定了26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科学规范。我校建立了三级管理网络机构: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科研室――教育科研课题组。即成立教育科研决策机构――校教科研领导小组,优化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建立科研室,制定教育科研组织制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组织机构不是摆设,而是要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档案资料是教育科研过程的原始记录,是我们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抽象教育经验、教育规律的凭借,也是进行理论思考的重要源泉。

几年来,我们的档案管理得益于专门制定的《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此制度涵盖了对档案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内容的具体规定,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文本与电子管理两个方面,逐渐实现了科研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硬件规范是前提。我们建立了学校科研工作专柜、科研课题专盒、研究教师专袋,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负责人。每学期期中、期末都对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情况进行以课题为单位的评比。

其次,软件规范是核心。我们将档案划分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档案和实验课题档案,制定了《教育科研工作档案资料管理体例》和《实验课题研究档案资料管理体例》。把学校科研工作档案管理设定为A类,项目按A1――A12的序号排列,针对组织机构、规划总结、队伍建设、培训活动、信息搜集、工作检查、成果统计、课题管理等常规工作进行设置;实验课题研究档案为B类,按照B1――B10十个大项排列,对开题资料、实验过程性资料、结题资料进行分项管理。尤其是课题实验过程性资料的管理,更是细化了项目,包括课题培训制、课题研讨制、课题阶段成果管理等小项,分设专盒存放资料。

(三)德育工作实效来源于准确的定位与评估

德育工作的效果需要漫长的工作过程才能显现,需要科学的定位,更需要准确的评价机制。我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是“主渠道渗透、多渠道强化、全方位落实”即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德育目标;通过团队及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德育目标;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落实德育目标。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挖掘德育素材适时进行教育,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一是在检查教案中对教师进行评价;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进行评价。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经过多年实践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以转变学生评价方式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中要求转变对学生单一的评价为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学校把《对学生评价形式的研究》作为小课题开始研究。第一阶段制作班级评比台,由任课教师为学生颁发红卡。(此阶段为班级评)。第二阶段将评比卡划分等级为四等一星级为红卡,二星级为绿卡,三星级为“校园之星”徽章,四星级为“形象大使”徽章。学生有突出表现,奖励一张红卡,当学生积累10张红卡时,可换同类绿卡1张,8张绿卡可换得1枚“校园之星”徽章。“形象大使”徽章是特色章中的四星级章,学生需要获得2枚“校园之星”徽章,换得1枚“形象大使”徽章,并由校领导颁发荣誉证书。

第三阶段形成评价导行手册。在实际研究中我们觉得以上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应该集结成册,更加便于积累和汇总,同时也认识到评价应该多元化,随之我们又添加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第四阶段形成“两册四级四评”学生激励性评价体系。

第5篇

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如何评价才能使我们的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快速接近?作为人类传承文明的载体,大学本身具有固守和积淀的特征,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大学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自己?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自己手中的年轻人能够成为高水平人才,能够在未来成为社会和行业的领航者?大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证明自己已经为社会带来了高质量的教育?

所有这些问题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人才需求多样化以及技术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投稿邮箱:

评估大学首先需要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 张育林

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看人才最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即使一个学生毕业以后成为有突出贡献的明星,也都与他个人的潜质、机会、工作实践经验有关系,不能说全部是大学的功劳,这是一个综合的结果。现在我们进行大学评估,也包括国际上的大学水平评估,实际上反映的是一所大学的办学能力,是培养质量的保障和基础,但不是培养质量。对于教学环境的控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不能说一门课甚至多门课讲得好,人才培养质量就高。

我们现在对大学的要求,是一个多元化的标准,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又要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很多贡献。对教授来讲,我们希望他不仅仅要把课教好,而且要做大师,做顶尖人才,科学研究上要走在学术的前沿。由此,教授们的压力也很大。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大家投入在教学上面的精力实在太少了。对教学进行评估,至少要有一个积极作用,就是使研究型大学要注意把足够的精力和资源包括教授、系主任、校长能够把足够的精力投到教学中去。

用新型的人才观对大学功能进行重新认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怀进鹏

我觉得中国大学的改革到了一个特殊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初步达到了大众化,但是马上就面对国际化的竞争。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又开始进入了迈向一流大学或国际知名大学的发展过程。双重的压力和矛盾,催生变革。面临这样的环境,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仅仅用已有的游戏规则来评价中国的大学,我觉得就会带来新的困惑。

什么是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如何来看待一所大学的贡献?是看它的学生培养能力、学术论文,还是看它为社会服务的贡献?现实呼唤我们要有新型的人才观和对大学功能的新认识。

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和评价是一所大学的基本生命线,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的一种导向。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评估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

在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主体作用。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所以大学内部的质量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能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关键。

现在我国对大学的评估以政府为主导。我认为应该参照国外建立的一些质量保障体系标准,把外部评估重心放在推动学校内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上,应该激发大学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鼓励大学科学定位、多样化发展。

如果下一轮要再对本科教育进行教学评估的话,我认为应该进行分类评估,最起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于那些新建的本科院校,还没有进行评估的,应该建立类似于美国的质量认证制的评估,就是说你必须达到国家大学的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以保证达到最基本的质量。第二类是对于经过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应该借鉴英国的做法,进行质量审核式的评估,也就是说国家可以制定质量标准,出台质量评估的指南,但是没有具体的指标体系,而应该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标准和指南去提供证据、提供事实、提供数据,去证明具体一所大学在国家所要求的这些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

这样就可以把自交给大学,把大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想评比的结果或者审核的结果也就无所谓什么优秀、良好、合格,只要通过就可以了。

此外,在具体的评估指标设计方面,我认为,一方面应该根据我们现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效能,对学生学习效能进行评价,以及对学校资源使用效率进行评价,这是国际上通行的趋势。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投入、条件这些方面。

教育质量标准应合理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俞立中

我们应该怎么去思考本科教育的质量,我有几个基本的观点想提出来跟大家探讨。一个是高位适应和多元适应的问题。所谓的高位适应就是我们定出一个高标准,说这就是高质量,比如在精英化高等教育的时代里面,培养最好的学生,最有创造力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的质量观。但是现在面对多元化的需求,高标准是不是能够符合我们现在对人才质量的保证和评价呢?个人认为,我们必须考虑高位适应和多元适应的问题,就是根据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人才培养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

第二个基本的观点就是精英化高等教育不等于高质量,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等于低质量。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增加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允许低质量。只是在质量评价方面,更要适应多元化的需要,而并不是高和低之分,这是培养目标的不同。在本科教育的质量方面,基本性能、基本知识、思维方法、个性品质,这都应该作为我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评价要素。根据培养目标,不同的要素在一个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里面有不同的权重。包括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获取和使用的能力、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技术的应用能力、跨学科和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一些重要的指标。

明确了这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就需要用相应的质量标准来引领学生整体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生源的多样和学校发展的多样性,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制度空间,不能因为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限制了学生多元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

同一所大学里面,不同的专业也要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应该分类指导。本科教学评估应该有好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促进质量的提高。华东师范大学制定了一套学校自己的质量评估标准。对不同专业制定了不同的最高和最低目标,然后根据标准评估,实施效果不错。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工作规范(试行)》(节选)

第一条评估工作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第二条评估工作包括学校自评自建、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和学校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各个阶段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评自建和整改提高上,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条学校在自评自建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总结,是确定学校评估结论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概况、评建工作状况、办学成绩和特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自评报告在反映学校教学工作成绩的同时,应客观、全面、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查找应具体到二级指标或观测点。自评报告的支撑材料应具备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层次性,力求精练,分量适度。学校在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前一个月,将自评报告纸质版(一式20份)和电子版寄达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同时在本校网站主页上公布该报告。二级学院无须专为专家组提供自评报告。

第6篇

一、学生评价

现阶段,我们的交易已不再是工厂的流水线,要求产品统一尺寸、规格、模样,数学教学亦然,它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发展。

1.学生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完20以内加减法后,让他们根据一个数编算式,看谁编得又多又有条理,然后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对自己有一个自我的判断与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2.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他们无法完整、全面、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因而,在自评的基础上应积极地鼓励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观察,以弥补自我评价的不足。

二、教师评价

1.随时观察,及时评价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在他们身上时刻有着不易察觉、细微的变化。这些内在的变化需要教师随时地进行观察,对学生各方面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评价。

2.教师口头评价

教师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当众口头评价。实施当众口头评价时,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能鼓舞学生,不能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3.红花评比台

教学中,以班为单位建立红花评比台,在学生自评、互评及老师随时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奖以小红花,建立红花评比台,看看谁的红花多,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理。

三、家长评价

1.现在的评价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至少是“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甚至还包括社会的,所以应当重视家长的评价,应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进步,就学生自己展示的内容向家求并发表意见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2.召开家长座谈会

学期中间及学期末,要以班为单位展开家长座谈会,让学生参与座谈。先请学生展示自己,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学生在众人面前获得肯定,会更加激励他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找出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四、学生成绩报告单

学生成绩报告单是一种过程的终结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总结性描述。它以评价报告单的形式呈现,它包括评价内容、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以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评价,客观、正确、有激励性和催人进取的评语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第7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将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和帮助者,课程与教学的设计者、实践者和研究者。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比较式、总结归纳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式教学、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系统地学习,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

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1.制订适宜的研讨课教学大纲:按照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制定研讨课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复习思考题等,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研讨课

教学。

2.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0位学生,将其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

3.开课时首先给学生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研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发放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案例、作业题、自主阅读学习档案等。并分配各学习小组所需准备的中心发言教学内容。

4.采取教师讲述专业基本知识点的形式,以指导学生自主式学习与研讨为主。如,教师仅讲述微生物学绪论、细菌学总论、病毒学总论的知识点;微生物各论教学内容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自主式教学、案例讨论、自学等。

5.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订学习计划与建立“自主阅读学习档案”,按计划学习并认真记录每天的学习情况,以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医学微生物学》研讨课的教学方式,见下图。

6.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以一次性笔试作为课程考核成绩,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课堂测验(笔试基本知识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抽签回答问题(包括自学、理论、实验问题);课后作业,自学笔记;小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自教、案例教学、发言、提问表现);自评报告(学习方法、收获、体会、不足);突出表现等六方面成绩。

7.教学效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学生课程考核成绩;(2)向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表;(3)学生网上评教;(4)自我评价(学生自评报告、教师自我评价);(5)同行评议(邀请同行听课,填写听课评议表);(6)专家评议(邀请同行听课,填写听课评议表)。

三、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成效

研讨课不仅使学生学习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自评报告”与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表的结果,研讨课主要成效,对学生而言可以归纳为:二掌握、三提高、四培养。

1.使学生学习与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摄取知识的方法。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给予者,又是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引导者,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走上讲台开展自教学、撰写自评报告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摄取知识的能力,使之终生受益。正如学生在“自评报告”发言所说“我喜欢上了研讨课,我学会了怎样去学习”。

2.学习与掌握了PPT课件的制作方法:在研讨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中都要制作PPT课件,经过多次制作,有学生PPT课件已制作得较好。

3.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有提高:在进研讨班学习之前,大多学生没有查阅文献资料,不知道如何去查,但在研讨班里每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要上讲台开展自教学、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必须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发言准备。由此,学生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图书馆查资料。

4.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机械性地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虽然记忆与背书能力较强,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较弱。研讨课以问题式教学、学生自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种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5.普通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提高:在研讨班学习交流中规定说普通话,刚开始有学生很不习惯,甚至不能流畅地用普通话表达,经过多次发言,学生普通话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并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

6.培养了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研讨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小组成绩得分为小组成员所共有。每个小组在学习中协同合作,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安排每个人合适的教学与发言任务,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反映出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

7.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研讨课学习中每个学习小组均有自己中心发言(教学)和提问任务,并要完成作业、自评报告等,即有明确的学习责任与任务,同学们需要用各种学习方法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上的和课本以外的

知识,培养了学习自觉性。

8.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而调动兴趣是调动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医学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太抽象、枯燥,无兴趣可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探索的问题。而采用研讨式教学,可调动起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有学生在“自评报告”中这样说“研讨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我喜欢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这里不仅锻炼了我的勇气,而且还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9.培养了同学间、师生间感情。在研讨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看法。学生之间有直接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有协商、沟通,课堂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舞台,无疑能和谐、融洽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

四、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感受

1.研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讨课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提问较多,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增加等现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增强责任感,在备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对学生的辅导,同时也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和组织能力。

2.研讨式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从开课到结束没有同学迟到、早退、旷课和中途退出现象,并且中途不断有研讨课以外的学生加入听课,这是上大课不易做到的。课后对参加研讨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研讨课教学模式“满意”者占60%(12/20);“比较满意”者占40%(8/20);没有不满意者。说明研讨式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开展研讨式教学是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些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研讨课的大力开展与完善尚需我们不断探索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边藏丽,丁建中,王恺斌.对医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3):60-62.

[2]边藏丽.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130-133.

第8篇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国际工程教育方面,工程教育认证既是一种通行的的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完成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师资格国际化认可的必要基石。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是由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召集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职业学会、协会,一起对工程类方面的专业进行的一种合格性评估。认真贯彻围绕学生、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认证理念,针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应该从多角度、多方式出发。在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两者的考察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在毕业时能否达到标准。在工程专业发展进程中,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简称“过控”)专业身为始建立于1958年的“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历经将近60年的发展和建设,在科研和教育成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1年,专业支撑学科“化工过程机械”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在当时众高校中,是最早拥有本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2003年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设立动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从1961年首届毕业生走上社会,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4600多名本科毕业生和1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活跃在机械、石油化工、能源、环境、冶金、建材和军工等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本科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杰青2名、长江学者3名。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称“过控”)以机械工程为基础,融入过程装备、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塑造拥有过控专业知识以及工程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相关技术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融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本科专业,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日益综合的特点。“过控”专业作为“化—机—电—材”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在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环境,食品安全等,本专业在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首先,能源,石油,动力,化工等这些支柱产业支撑国家命脉,而这些产业发展需要过程装备与就控制工程的支撑。过程装备与就控制工程为支柱产业提供具有先导性的工艺过程和先进的控制技术及装备,保障其相关行业的稳定发展。其次,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第三,纵观我过石化行业装备的发展历程,从起初引进国外整套设备,到引进主要设备,再到关键核心设备,到相关辅助设备的国产化。其中经历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倾注着过控专业人员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创新。在今后的引进、吸收、创新和发展中,本专业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认证过程与方式

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颁布),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组进校考查和形成认证报告这三个阶段。首先认证学校应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递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申请认证学校与专业概况,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三、本专业培养方案(请见附件),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工程教育认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撰写和提交自评报告。在接到学校的自评报告后,秘书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应与学校协商并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目的是核实学校所提供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去考察学校中的其他未在自评报告中体现的情况。会晤学院(系)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用人代表及毕业生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审阅,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条件的审查等,都是专家组在进入学校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在整个认证过程中,不对学校进行任何横向比较和评价,只是针对所要认证的标准能否达到要求进行判定。其达成度包括P、P/c、P/w、F。P表示本项指标已经达成;P/c表示本项指标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在下一次进行认证时可能会出现负面的变化;P/w表示本项指标基本上达到要求但会在某一环节存在弱点,可能会对学生达到预期有负面影响;F表示认证方无法提供可信的材料证明该项标准的要求能够达成。专家组在进行现场考察后,在规定的15天之内,要撰写并提交现场考察报告。接下来专业认证委员会会对“现场考查报告”、“自评报告”及“学校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核,并且给出认证是否通过以及相关建议。“不通过认证”、“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这三部分是认证委员会对校方做出的认证结论及建议。认证方提交认证结果,再由审议委员会审议,最后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审议结果。

三专业认证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说、做、证这三个环节,对学校的投入、资源、过程进行考察,对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要求进行判断,最终做出认证结果。“说”就是说明,具体指所要求认证的专业要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毕业要求等清晰明确;“做”就是执行,具体指所有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来实施,而且要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跟踪式评估;“证”就是证明,具体指专业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来证明自己达到标准。因此专业的“说”“做”“证”必须一致。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立足江苏,面向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过程工业发展”的专业定位。结合工程认证标准,制定本专业毕业生几年之内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1)具有从事过程装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测与管理的能力。(2)熟悉机械加工过程及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标准。(3)具有对先进过程装备及其成套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经济、安全和环保意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5)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国际视野,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结合工程认证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制定本专业12个毕业能力要求,如能力(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的创新设计方法,具有对先进过程装备及其成套技术进行初步开发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安全、环保、伦理等制约因素。

四总结及思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学校在谋求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同时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自身素质的提升也离不开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对控制专业市场和确立专业地位需要工程专业准入制度与认证制度相关联为其提供基本“门槛”。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了高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了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使毕业生可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为我国的工程师走向国际市场,得到国际认可奠定基础。当然和已经发展几十年的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探索,但是随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未来的专业认证会更加成熟。因此,对于逐渐趋向国际化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积极面对,对工作经验要不断总结,对认证结果的使用和持续性改进更加重视,将会使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的技能、知识、道德标准进行规范,在工程专业领域为其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C].2014.

[4]南京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认证自评报告[C].2014.

第9篇

XX年6月中下旬,学校自评小组对照标准,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全面自评,撰写出《自评报告》,于6月下旬,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同时,召开行政、段长联席会议,对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特别是对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逐条分析与讨论,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问题与建议备注 1.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改变,未能适应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素质教育评估细则还应全面学习理解,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从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整改措施

召开行政、段长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整改方案;同时召开全体教师会,组织学习素质教育内涵和评估细则,进一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责任部门

办公室

教务处

责任人

李福城

各专题组负责人

完成时间

XX年9月

8月27日召开全体教师会,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2.要进一步加大对新课改的领导和管理力度,优化课堂教育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

整改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完成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的配置;进一步利用学校网站,建立并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责任部门

总务处

教务处

教科室

责任人

李福城

黄凌燕

陈良役

林美德

完成时间

XX年12月

3.高效课堂尚未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堂训练时间偏少。

整改措施

按照“五课型”达标要求,强化教学管理措施,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听课,有效训练,真正落实高效课堂。

责任部门

校长室

教务处

责任人

李福城

陈良役

林美德

完成时间

长期跟踪

每学期初召开教学管理人员、备课组长会议,落实相关要求

4.学校内部常规管理不够规范,各类设施使用率不高,器材管理和使用制度未落实,学生试验次数偏少。

整改措施

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由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提高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实现课程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责任部门

总务处

教务处

责任人

李福城

黄凌燕

陈良役

各责任人

完成时间

长期

5.生均校园、校舍面积和计算机机生比偏低。应继续加大对校园校舍、仪器设备设施、图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不断优化学校的办学条件。

整改措施

联系社会企业家和县计财股,争取他们资金上的支持,增加设备投入,优化学校的办学条件。

责任部门

校长室

总务处

责任人

李福城

总务处

完成时间

XX年底

学校预定于XX年秋季开始,对部分功能进行调整及设置更新。 6.特色学校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整改措施

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制定“花样跳绳”、“棋类”、“书香校园”特色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责任部门

校长室

教务处

责任人

李福城

陈良役

各责任人

完成时间

XX年9月

学年初制定较为合理完善的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