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20:47:22
导语:在建设项目评估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评估主管部门
项目评估由教育部委托入选咨询机构实施。委托评估时,教育部下达《咨询评估委托书》,明确评估内容、评估重点和完成时限等要求;同时,提供项目建设单位报审文件(含项目建设学校决策校办公会会议纪要)、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招标方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规划意见、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等相关评估资料。
二、评估组织形式及专家要求
项目评估采用项目负责人制,由评估单位确定具有相应资格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评估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及评估报告的编制。
项目负责人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成立由技术专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项目评估小组承担评估工作。评估小组的人数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确定,一般大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应由7~9个人组成,中小型项目由5~7人组成,初步设计评估由5~11人组成。
评估小组应当由了解国家和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本行业的技术经济发展情况,并具备丰富的项目咨询和设计经验的专家组成,一般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管理、建筑经济等。评估专家须具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项目设计专业人员同等或以上的专业职称或执业资格。如有必要,可聘请外单位专家参加评估小组。
入选咨询机构应按上述要求建立项目评估专家库,并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备案,咨询机构接受项目评估任务后原则上应在专家库中随机筛选专家组成项目评估小组。评估项目负责人及小组成员名单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审定后方可开展评估工作。
三、评估原则
1.评估工作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民主的原则。
2.评估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以及相关规则、
程序要求进行。
3.评估工作应遵守主管部门制定的纪律和守则。
4.评估结论应当科学、合理、真实、可靠。
5.评估人员应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从国家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提出评估意见。
四、评估程序
1.由教育部向评估单位下达《咨询评估委托书》,由项目建设单位向评估单位提供相关评估资料。
2.评估单位依据项目特点确定项目评估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项目评估小组,并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审定。
3.由评估项目负责人组织评估小组成员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初审,审查评估所提交资料是否齐全、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子项或缺项,咨询或设计文件编制单位对项目文本或资料应进行补充完善。对不具备评估条件的项目,应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准备相关资料,并同时反馈给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4.对符合评审条件的项目,由评估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形成初步评估报告,并送下述评估会议与会人员会前审阅。
5.召开项目评估会议
各专业评估工作基本完成后必须召开评估会议,评估会议地点在建设单位。会议由项目评估负责人主持,参加人员一般包括项目咨询评估小组全体成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单位各专业人员、建设单位主管基建工作校领导及基建管理部门成员、主管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评估会议程序如下:
①建设单位介绍项目情况。
②项目咨询或设计单位对项目内容进行全面汇报。
③评估小组成员根据评估意见质疑,编制单位答疑。
④由项目评估负责人组织总结汇总各专业专家意见,提交编制单位及建设单位。
6.编制单位、建设单位两家协商,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共同进行书面回复意见,并报送评估单位。
关键词:价值工程 规划设计 计划管理 经费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是依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准则,对项目管理工作与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得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估结论,为“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服务,发挥导向引领功能、支撑项目管理决策。这一过程需要正确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予以支持。
项目评估方法是在信息化项目评估过程中所利用的各种方法、程序、规则、技巧的总称,它主要解决项目评估“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等问题。项目评估方法是项目评估实践与理论思维互动发展的结果,它是在探索、继承、创新过程中,为完成设定的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实践逐步发展筛选出来的方法集合。国内外用于大型系统项目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内容的评估方法、基于价值的评估方法、面向过程的评估方法、面向水平的评估方法。
项目评估的过程模型主要是指支持项目生命周期活动的基本模式,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提升质量。从项目应用规模、复杂程度、管理控制来看,历史上主要出现过三类过程模型:线性模型(linear model)、原型模型(Drototyoingmodel)、演化模型(evolutional model)。其中,线性模型主要包括顺序模型、瀑布模型、并行模型、敏捷开发模型;原型模型是对线性模型的改良,一般应用于通过原型逐步确定开发活动的项目,其实现类型包括一般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等;演化模型是对原型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其实现类型又包括增量模型、喷泉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双螺旋模型、混合模型、智能模型等。
大多数项目评估工作是根据项目前(立项阶段)、中(实施阶段)、后(验收及运维)的不同阶段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过程模型,开展评估工作。本文以某覆盖全国的大型信息系统建设为背景,把项目评估运用在立项阶段和实施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立项阶段的项目评估工作
项目立项论证评估工作属于项目前评估,采用基于内容的评估方法和基于价值的评估方法,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可行性、运行条件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内容和基于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对本项目中的各个关键要素进行评估,其中包括目标、需求、方案、途径、经费、质量、计划、风险和成果等,具体采用以下手段:
第一、建立专家知识库,召开专家研讨会和评审会。
在本项目立项论证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建立了专家知识库,邀请军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形成专家组,根据本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不同类型的立项论证方案进行审核把关,查找立项论证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在项目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提交的立项论证方案大都缺少详细的需求分析、采用的关键技术描述不清楚、缺少质量控制和建后的效益分析等关键环节内容,同时也没有比较严谨的经费预算。通过与专家当面沟通,召开研讨会等形式,最终形成了内容合理、可操作性强及经费预算严谨的立项论证方案。
第二、采用基于价值的评估方法,审查预算经费
专家组通过深入了解本项目的建设需求,在保持原有总体建设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着眼本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采取尽量利用已有资源、适当压缩了硬件设备的档次和项目规模、多任务并行实施以缩短工期等方法,使立项论证方案总概算缩小了原来的一半以上,有效节约了国家资金。
2 实施阶段的项目评估工作
结合本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长(五年)的特点,提出进行项目年度评估,这也是首次对实施项目中评估的一种尝试。项目年度评估工作以价值评估方法为主,其它评估方法为辅,通过编制年度评估报告,重点对目标实现、技术方案、计划执行、经费使用等给出评估结论,具体评估过程如下:
第一、分析年度建设目标的合理性
年度建设目标是一年建设工作的指引,只有首先明确目标,才能知道朝那个方向前进。同时,如果年度建设目标设定的有偏差,也必然导致年度建设工作出现重点偏差,所以首先明确年度建设目标的合理性,才能评估一年工作的合理性,并为后续的任务完成情况、经济指标分析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分析年度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项目年度评估时,要对年度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考查:
A、符合性。看年度技术方案中的年度建设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年度建设目标要求;
B、完整性。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对总体架构、功能性能指标、分部接口关系、系统配置表等是否描述清楚;二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经费管理等是否描述清楚;三是年度建设成果可量化、可考核。
第三、分析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
在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评估方面,主要查看年初制定的建设计划是否完成,并按照按计划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提前唐动等几类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下年度建设计划打下基础。
第四、分析年度经费使用情况
在年度经费使用情况评估方面,主要针对年初给定的预算,对各项目的预算、支出、结余情况进行统计,从而得出年度经费投入的使用率,为制定下年度预算提出参考。
参考文献:
[1]价值工程方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建设项目的价值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5]项目价值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6]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
[7]项目评估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一、以效能回应需求,迅速部署抓好落实
2015年底,按照省政府先行探索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的战略部署,印发了《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的通知》(日政办发〔2015〕43号),全市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正式推开。同时,抓住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战略机遇,我市规划的人工鱼礁集中建设区域迎来了项目建设集中阶段,区域用海集中评估评审也成为回应企业和群众热切期盼、降低制度易成本的迫切需要。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要求涉及的各有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对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涉及的前置性评估评审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没有法定依据的,一律不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有法定依据的,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环保部门组织审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名录,实行告知承诺制;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审查区域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区域化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水利部门组织审查区域化水土保持方案,地震部门负责委托中介机构对重点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气象部门组织开展区域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发改、经信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实行告知承诺制;海洋渔业部门负责对区域用海和集中用海的统一规划和组织评估;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评估报告审查、报批等工作。各个方面的举措环环相扣、分工合作、形成了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取得实效。
二、以区域化规模效应打造行政审批“快速车道”
(一)先行先试,突出创新抓好试点。选取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市级试点,率先推进改革。一是坚持科学定位,推进园区内试点。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发展实际,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三期和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划出2000亩地作为试点区域。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区域功能定位,将项目节能、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雷电灾害风险等8个事项,确定为前置性评估评审事项。前置性评估评审事项先以园区为单位整体预办,不再让同一区域的创业者、投资者耗时费力重复办理,将评估评审由“零售”变“批发”、“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降低企业的非生产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目前,汽配园三期已完成420亩土地的场地平整和水电气等基础配套;生物医药产业园推进了500亩土地的场平,启动了路、水、供热等基础配套建设,都具备了项目落地条件。通过区域化评估评审,变“生地”为“熟地”,使以前的“项目等土地”变成现在的“土地等项目”。二是实行柔性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在加快推进“串改并”和“模块化”审批的基础上,打破建设项目各项前置审批的固有流程,在总体规划框架内,确立了“提前+承诺”的评估评审工作框架。“提前”,就是在建设项目进入功能园区之前,根据已经形成的区域化评估评审成果,提前建立建设项目前置性评估评审事项控制指标目录清单。“承诺”,就是在形成园区控制指标目录清单的基础上,对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两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由申请人依据审批条件书面承诺,并凭承诺书完成其他审批手续;对其他6个前置审批事项,实行成果共享,无需另行组织编制和评估评审。通过这种“两提前一承诺”的柔性管理,变“串联式”、“单体化”为“并联式”、“模块化”,打破了部门和流程界限,多项审批事项同时受理、同时审批、同时办结,只需进行一次性集中前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短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投产的时限,从而节省企业的建设周期和成本,加快实现建设项目的规划落地、项目落地、开工落地。三是坚持市场运作,推动企业减费、政府减负。据测算,创业者投资一个实体工厂至少要盖92个公章,缴纳53笔费用,涉及23个中介,提供300多份材料,需66个环节,耗时2―3年时间,中介服务时间约占项目全部审批服务时间的60%―70%,且存在行业垄断、收费高等不规范问题,影响了项目审批进程,甚至成为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的障碍。试点单位专门制定了《区域化评估评审相关费用结算办法》,加强对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和业务监管,通过开发区中介库,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评估机构,并成立了由财政局、纪工委、审计局、检察院组成的联合评审组,与评估机构进行价格商谈,确定相关费用,全部手续统一办理完毕后,与企业进行结算。这一做法打破了评估业务垄断和霸王条款等“瓶颈”,营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解决了中介机构编制报告时虚高要价的问题,节支率达到40%,工业项目落地时间可节省6到9个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大幅度缩短了投产周期。
(二)抢抓机遇,突破海上集中评审评估。一是创新实现区域用海和集中用海的统一规划。创新提出区域用海集中审查审批,对全市近岸适合人工鱼礁建设的三大片区、8468公倾海域进行了统一规划,涉及人工鱼礁项目上百个。重点打造海洲湾北部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实行整体规划、整体环评、整体论证、分步实施,初步完成《海洲湾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石臼湾海洋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并已分别通过省政府审查同意转报国家海洋局批复。二是创新实现重点建设用海项目集中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日照市海洋功能区划》和《日照港总体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按照区域用海集中审查审批的改革要求,石臼港区南作业区铁路空车牵出线陆域形成工程、岚山港区中作业区15万吨级油品码头配套工程、岚山港区中作业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罐区陆域形成工程等6个围填海项目已经纳入整体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大项目试点范围,无需单独进行使用论证和环评。据测算,单个项目节约资金40-50万元,节省审批时间80%以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前期资金和办理流程所花费的时间。近期日照港石臼港区南作业区又有4个重大用海项目提出集中审查办理的申请,这是对这项创新工作的直接肯定。
(三)“多评合一”,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日照市以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积极推动并联审批改革,开展“跨部门审批、模块化审批和市区一体化审批”。在区域化评审评估中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制度已经提上日程,实施意见和细则已经拿出意见。项目前期推进阶段所涉及的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碳排放影响评估、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技术评估及评估报告将一次报送,进行并联审批,统一出具“多评合一”报告,将进一步提升前置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三、以考核问效推进事中事后监管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178-02
在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处于核心地位,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关键环节,决定着项目能否开工建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根据房地产项目的需要,对各种不同的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综合各方情况最后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与项目建设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与房地产项目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几个阶段
要想在房地产项目的决策阶段做好造价控制的工作,就必须要先对此阶段的程序有充分的了解。一般来说,投资前期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一)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一般也会把投资机会研究称为投资机会论证。提出房地产项目投资方向建议,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部门内,按照市场需求、自然资源、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情况,结合实践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科学合理的选择建设项目,以便能够正确的选择投资的有利机会。
(二)项目建议书
所谓的项目建议书,其实就是对拟建项目的做一个总体轮廓的设想。当然,这个设想需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地区规划和行业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判断,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调查研究、市场预测及技术分析等相关实践活动和数据的支持下,从客观的角度来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做出分析,并且能够通过初步分析,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三)可行性研究阶段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可行性研究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拟建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经济效益、生产条件、协作条件、建设条件、工艺技术和社会影响以及风险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最终做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并且要选择并推荐优化建设方案,以便能够为项目决策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四)项目评估与决策审批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后,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咨询评估单位,从技术上、经济上对拟建项目本身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的评估论证。这种评估论证是站在客观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为决策部门对项目审批决策提供依据。
二、房地产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房地产建设项目投资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投资,分析投资主要影响因素,编制投资估算,对房地产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估,对决策阶段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管理。
(一)房地产项目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影响因素
通常,对房地产影响的因素有政府的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房地产项目建设等,环境因素如项目的自然条件、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周围的环境质量等方面直接影响项目开发投资成本,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将会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前期的“三通一平”、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加费用。
(二)编制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重要组成部份,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对开发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全面准确地估算开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应认真收集整理各种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实际造价资料并加以分析,参照类似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指标,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关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费用收费标准。编制投资估算做到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降低估算标准,不漏算、少算。
(三)房地产项目的财务分析
造价控制就是为了更好使用资金,保证财务安全运行。那要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就需要对建设项目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房地产项目的财务分析,就是要在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以及编制财务辅助报表的基础上,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通过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进一步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最终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这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银行审贷的前提和基础。
1、财务分析的内容。一般来说,房地产项目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在财务分析上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1)融资前财务分析。融资前财务分析也就是在考虑融资方案前,建设部门就需要让财务部门对项目开始进行的财务分析,也就是在忽略债务在融资条件下进行财务分析。一般来说,融资前分析主要是进行盈利能力分析,通常是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2)融资后财务分析。融资后财务分析一般都是以融资前分析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主要是考察项目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以此来判断项目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可行性。融资后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比选融资方案,帮助投资者做出融资决策。①盈利能力分析。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即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所谓的动态分析,就是指通过编制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项目各方现金流量表,来准确的计算出财务内部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进而分析出项目的获利能力。静态分析是指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计算相关盈利能力指标,如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总投资收益率等。②偿债能力分析。这主要是运用在筹措了债务资金的项目造价管理中。也就是要在造价管理和控制中,重点考察项目能否按期偿还借款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指标,来最终判断项目的偿债能力。③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在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中,造价人员需要针对项目运营期间,能否得到足够的净现金流量,保证项目能够持续生存。这就意味着在财务分析中必须要按照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综合考察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准确的计算出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以便能够最终确定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的能力。
2、财务分析中报表的编制。(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在现在市场商品货币经济中,所有房地产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其实都能够抽象为现金流量系统。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识别和选用现金流量。从项目财务分析角度看,在某一时点上流出的项目资金称为现金流出,记为CO;流入项目的资金称为现金流人,记为CI。(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指的是在融资后进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时,所需要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其是在拟定的融资方案基础上进行的息税后分析,房地产项目权益投资者整体是其观察角度,主要是考察项目给项目权益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水平。
(四)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
决策阶段的风险因素包括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面的风险、社会评价方面的风险等。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是辩识风险类别,分析各类别风险可能产生的内容和后果加以分析,制定预防、应对方案,提高开发建设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结语:总之,在房地产项目的决策阶段,需要造价工程师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本阶段的基本工作流程,在认真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基本因素的基础上,对财务状况进行有效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造价控制体系,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广西中联嘉业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磨英忠,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建设开发项目工程招投标、工程预结算审核、建设开发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造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 后评价 内容
工程项目后评价是以项目前期所确定的目标和各方面的指标与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之间的对比为基础,对项目进行客观全面的再评价。其评价内容的范围从单纯的以财务指标来评价项目,逐步扩展到包含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评价在内的内容。所以,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体系应包括过程后评价、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持续性评价等单项评价及综合评价。
一、工程项目的过程后评价
在已有的项目后评价内容中,往往忽略了过程评价或忽略了过程评价中的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的评价。其实,项目后评价已经从对项目单一的内容评价发展为对项目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所以对项目进行过程后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工程建设项目自提出项目开始,至项目竣工投产,最终实现项目的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策划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和项目的运营阶段,每一阶段对项目的实际效益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分为项目目标的后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后评价、项目准备阶段后评价、项目实施阶段后评价、项目运营阶段后评价。将各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和项目批复、批准文件的评价进行比较,找出项目进展与立项预测不符值,分析产生偏离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提出采取措施和对策,保证项目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工程项目的效益后评价
工程项目的效益后评价是对建成投产后的项目经济效益所进行的再评价,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经济效益数据为基础,通过实际的经济效益数据与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经济效益比较,评价市场预测是否准确,项目投资是否值得,重新预测项目生命周期内各项经济数据,计算主要效益指标,并与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定量分析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产生偏差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措施,为提高工程项目实际效益和投资决策水平服务。它包括财务后评价和国民经济后评价
1、财务后评价
财务后评价与前评价中的财务分析基本相同,但是在评价中,采用的数据不能简单地使用实际数,应将实际数中包含的物价指数扣除,使其与前评价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时点和计算的范围上都可比。并编制财务效益对比表,如表1。
2、国民经济后评价
国民经济后评价是在项目财务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首先编制全部投资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效益费用流量表、经济外汇流量表等国民经济后评价的基础报表,然后计算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指标,比较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指标与国民经济前评价指标的偏离程度,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总结工程项目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对策与建议。并编制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对比表,如表2。
三、工程项目的影响后评价
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后评价,主要是站在国家的宏观立场上,分析项目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对其周围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经济影响后评价
经济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行业、部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经济影响后评价要与项目效益评价中的经济分析区别开,避免重复计算。由于经济影响评价的部分因素难以量化,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如技术进步,即项目对推动人们在生产中使用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先进的工艺方法,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作用;产业结构,即项目建成后对国家、地方的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2、环境影响后评价
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照前评价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应遵照国家环保法的规定,在审核己实施的环境影响报告和评价环境影响现状的同时,对未来进行预测。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分为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后评价。
3、社会影响后评价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从项目的角度来分析其影响,是对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产生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分析。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影响、地区收入分配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工程项目持续性评价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持续性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项目对自身持续发展的影响,二是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持续发展的影响。项目的持续性分析是从财务、技术、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分析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研究项目目标和效益能否实现,实现指标的必要条件和风险。持续性包括环境功能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项目效果的持续性和管理机构的持续性。通过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或者建议,对项目的预测产生影响。如果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可以在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否则,就要对影响项目可持续性因素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关键性的因素,对项目可持续性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评估时预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是相同的,都是对项目未来的目标、市场、技术、运营、财务、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但是,项目后评价时的预测与前评估时预测又有所不同。后评价是在项目投入运营实施以后所进行的,有关评价内容的各项指标部分或者全部数据己成实际数,所以,此时进行预测比前评估时更为实际和准确。通过项目后评价可以对项目的决策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项目朝有利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岩、郑垂勇:我国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现状及进展研究[J].水利经济,2007(1).
[2] 张虎成、魏浪、张习传: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水力发电,2007(5).
一、国内外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现状
国外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几乎与项目前评价同时产生。最早开始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6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发达国家的后评价主要用于评价使用国家预算的国内公共部门大中型投资项日,并有明确的后评价法律依据、系统的机构和评价程序与方法。国外建设项目后评价多采用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和逻辑框架法,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比较健全和完善。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的起步工作也是在80年代开始的,在原国家计委的指导下,交通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试点,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详细规定了公路建设后评估工作重点、必备条件和组织管理方式及后评估报告的文件格式及内容。这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与其它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较少,仍使用传统的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
2、在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上,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标准,影响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效果;
3、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方面的改进研究较少。
4、我国的路网建设涉及区域较多、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千差万别,部分地区统计资料不完整,使评估测算愈加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文在现有的 “前后对比法”和“有无评价法” 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逻辑框架法”,以健全公路项目后评价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
二、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一)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指将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预测结论以及技术经济指标与项目实际运营结果及后评价时所作的新的预测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别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程度,用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以便为今后加强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和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前后对比法”多运用于公路项目的过程评价,通过对公路建成通车后的有关实际数据的观测调查,对比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前期预测情况差距的大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善运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过程评价应涵盖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并能反映各阶段主要环节的特征。一般包括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主要包括执行情况评价及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营运情况评价、项目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运用“前后对比法”,通过对全过程各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可以寻找到项目效果好坏的原因,指出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差异,总结出项目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使以后项目的实际计划和目标制定更加切合实际。
(二)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是指将公路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该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的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也是后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受项目以外多种因素(如国家政策、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简单的有无对比不能得出真正的效果。
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公路建设项目的真实效益和影响,我们在前述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逻辑框架法,旨在完善公路项目的目标评价。
三、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所开发的一种项目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主要应用于项目后评价中。“逻辑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
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宏观目标评价(即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和作用)和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有些原定目标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指标,项目后评价要给予重新分析和评价。
我们可以利用LFA的思路和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如果” 提供了某种条件, “那么” 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目标内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目标所需的。
外部条件。对目标体系而言,包括目标指标、实现目的、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预期的效益产出四个层次,从而形成一个LFA的基本模式,如表1所示的4×4的矩阵:
从表1看出,LFA包含四个层次的垂直逻辑关系和水平逻辑关系:
1、垂直逻辑关系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1)宏观目标
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公路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项目目的
也叫直接目的,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公路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
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的建设内容。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在分析中应注意,在产出中公路项目可能提供的一些服务和就业机会,往往不是产出而是项目的目的或目标。
4)投入和活动
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的投入。
上述各层次的主要区别是,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往往由多个项目的具体目标所构成,而一个具体目标的取得往往需要该项目完成多项具体的投入和产出活动。这样,四个层次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三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应用LFA进行公路项目目标评价,目标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第三级是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个公路项目目标的各种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利用LFA来体现。通过分析目标管理诸多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实现从设计,实施到最终效果的项目目标的系统评价。
2、水平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LFA的4X4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财务 后评价
工程项目在投资前肯定进行过各种详尽分析,可随着市场的变化,项目完工实际开始生产后,许多条件都与当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利用实际发生的数据进行项目后评估,检验一下项目真实的盈利水平,进行项目财务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以后该类投资的依据,显然更具备实际意义。
一、重建设、轻管理,无视后评价现象仍很严重
一个完整的项目,应包括前期评估、期中的设计施工和竣工后的后评价三个阶段。随着前评估的大力宣传,大多数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前评估报告,前评估已经作为一种制度逐渐固定下来。可在很多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心目中,仍只将工程建设作为唯一重视的过程,狠抓建设过程的细节,严把工程质量关,等工程项目竣工以后,他们就松了口气。对项目的前期评估不充分,对项目后评价又因为时间太长而草率了事,认为项目后评价没有很大意义。
在通信行业,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往往每年投入很大,但收入增幅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公司拥有着优质的网络资源和产品,却不得不降价被迫参与到市场恶性价格竞争中去,部分项目产生的收入甚至抵不上折旧摊销,根本无法收回投资。这无论从企业角度还是国家角度,都是极大地资源浪费。以某市公司某专业为例,07、08、09三年分别投资26674.43、33468.81和36227.77万元,其中项目建设周期平均为3个月。可收入分别增加为:389.42、-16315.99和-7573.73万元。巨额的投资,非但没有促使企业收入的相应增长,反而出现下滑,这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投资前不认真分析市场,不全面进行前评估。投资后又不积极进行财务后评价,不把后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到管理层,重新评价该类项目的投资。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网络好、产品好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不算经济账,漠视市场,势必会被市场所摒弃。
二、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通信行业,我们当然要保证建设质量,但是,关键是我们需不需要建设,需要哪一类的建设?虽然我们在项目建设前也进行过详尽的评估,但项目竣工后到底是否符合当初的预期,都需要进行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验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效益,以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可行。后评价则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实施、完工和运营,并通过预测对项目的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决策和管理服务。所以,后评价要同时进行项目的回顾总结和前景预测。前评估的重要判别标准是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收益率或基准收益率(社会折现率),而后评价的判别标准则重点是前评估的结论,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这就是后评价与前评估的主要区别。
后评价位于一个完成项目的末端,同时,后评价又处于一个新项目的开端,即位于项目周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从后评价的角度看,它从完成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实践中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用于指导新项目各阶段的工作,但主要是运用于决策阶段的实践。如果说前评估是预测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工具,后评价就是验证投资效果的有力工具。一个项目到底是不是符合投资预期,能否达到优质项目,投入后是否能够“挣到钱”,是否能按时收回投资,必须利用后评价中的各类工具准确计算。
三、后评价中应突出财务评价
后评价项目应对资料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并进行以下问题的分析:
1、总体结果。项目的成功度有多少及其原因?项目的投入与产生的作用是否成正比?项目是否按时并在投资预算内实现了目标?成功和失败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2、可持续性。项目在维持长期运营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3、方案比选。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来实现这些成果?
4、经验教训。项目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对未来规划和决策有什么参考意义?
由上可知,后评价中涉及方面众多,可对于企业来说,财务评价应是重中之重。虽然通信行业也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但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作为支撑,普遍服务只能沦为空谈。
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主要分为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清偿能力分析和投资项目盈利性分析。通常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有:全部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清偿能力分析的指标有: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对于通信行业,在以上财务评价指标中,盈利性指标至关重要。如果一个项目不能盈利甚至亏损,就应该对这类项目的投资重新考虑,除社会公益性项目外,建设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应高于或接近行业平均利润率。
四、财务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性和权威性
成立财务评价小组,其成员必须保证专业性和权威性。专业性指小组成员来自与投资相关的各个部门,具有各专业的知识,能够准确的进行后评价工作。如通信行业财务项目评价应由财务、审计、网络、市场、计费甚至设备等部门的参与,才能提供详尽的后评价数据。权威性是指后评价结果应具备一定的约束力,能够对以后的项目建设起到足够的影响。对于后评价结果为不成功的项目,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后评价小组有权力通过管理层否决后续同类项目的前评估。所以说,财务后评价小组应能够影响公司决策层成员。
2、独立性和公正性
根据项目后评价的任务和特点,其管理机构必须保证后评价的独立性和具有反馈功能。公正性标志着后评价及评价者的信誉,避免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做结论时避重就轻,做出不客观的评价。独立性标志着后评价的合法性,后评价应从项目投资者和受援者或项目业主以外的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独立地进行,特别要避免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自己评价自己的情况发生。公正性和独立性应贯穿后评价的全过程。
3、数据的准确性
财务后评价必须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单个项目进行后评价,应尽量区分该项目的后续支出和形成的各类收入,努力减小误差,以便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如对客户接入项目进行后评价时,应依据该项目所属设备实际记录的收入,和该项目实际发生的后续支出作为指标计算采用的数据。当计算结果与该类项目盈利水平偏差较大时,应对各类成本深入分析,慎重出具评价报告。如果确实盈利能力下降,应分析是否属于普遍现象。当认定该类投资利润率下降后,应及时出具专项调查报告,上报公司管理层。以重新审定是否对该类项目继续投资。反之,对于通过后评估发现盈利能力大幅上升的项目,也应在市场充分分析后积极投入,尽快形成有效资产,使公司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4、后评价的反馈性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为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提供建议,为投资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将后评价的成果和结论进行有效的反馈才能实现。也就是说,没有反馈机制,后评价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作用无法发挥,后评价工作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馈经验教训是后评价的主要特点。其作用是:检验投资效果,改进投资管理。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项目评估与决策,为将来同类建设项目提供借鉴,提高投资效益。目的是在今后把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项目后评价小组必须把评价结果提交公司管理层,并对相关部门进行通报,使评价结果公开、透明,有利于确定以后投资方向。
财务评价时间长、跨专业多、操作难度大,但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财务后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并作为新建项目的投资的参考。完善项目建设的最终环节,为企业投资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1委托勘察设计任务
当建设单位准备好要建设一项建筑的时候,那么就要开始联系勘察设计单位,在对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上有着比较严格的标准,建设单位应该根据相关的审批单位的文件内容和项目可行性报告等,于勘察设计单位就相关的项目进行研究商讨,然后确定委托合同的签订,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对双方的职责进行详细的说明,任务的委托可以是一次性的全权委托也可以是分阶段的进行。建设单位在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相应的规范条件进行选择。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具备完备的资质证书,在各方面的资质证书都应该充分具备。建设单位在对其进行委托的时候,要在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否则的话是不可以与其进行合作的。
2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要同勘察设计单位保持经常的联系,做好工程勘察设计的管理与调控。一般包括:组织协调勘察与设计单位之间、勘察设计单位与科研机构之间,以及勘察设计单位与设备制造、物资供应、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主持研究、讨论、评选和确认重大设计方案;督促勘察单位按合同规定日期交付勘察资料,以满足设计需要;督促设计单位按合同规定的进度交付设计文件,满足建设准备和施工的需要,若发生问题和矛盾,应及时组织协商解决;组织、审查和上报设计文件(如初步设计等),按照规定程序报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其中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批准,不得使用;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会审施工图纸,重点审查各专业设计之间是否衔接,图面是否统一,图纸是否齐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原设计单位负责解释或按一定程序进行修改;配合和协助设计单位处理好施工中的设计问题,包括方案变更、施工图设计修改、合理化建议和材料代用等,并要保证建设进度和施工的不间断进行。
3审查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在进行初步的定稿以后,是要经过很多方面来进行综合审查的,看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首先设计方案要符合国家在建筑方面的相关规定,政策的许可和建筑规范,然后看其是否符合城市的规划需求,最后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周边的环境因素等等,在实际上是否符合需求。争取方案的设计要尽量的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城市的美化以及人们的生活要求。只有在以上方面充分的满足了,才能够进行下一个环节实施。设计方案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要求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实施,方案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可行性的质量要求;在相关的建筑方面是有着一定的技术性的规范标准的,在这方面必须严格的进行控制;对于现场的施工方面,一定要有详细的规划,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每个步骤当中的人员配置,机器配备,现场的监督,实际的地理状况以及周边的施工环境,还有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理等都要有详细的方案阐述。
3.1总体方案审点审核设计依据、设计规模(对生产性建设项目是指设计年生产能力,对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是以设计容量表示)、产品方案、工艺流程、项目组成及布局、设备配套、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造型、协作条件、环保措施、防灾抗灾、建设期限、投资概算等的可靠性、合理性、经济性、先进性和协调性,判断其是否满足决策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3.2专业设计方案审点审核专业设计方案的设计参数、设计标准、设备和结构造型、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是否满足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可靠的要求。设计方案审核要结合投资概算资料进行,要做好技术经济比较和多方案论证,以确保工程质量、投资和计划进度。
4审核设计
图纸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所以,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查上。
5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和评定的依据
5.1有关建设工程项目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例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市政管理、环境保护、"三废"治理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等法律法规。
5.2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例如各种设计标准和设计参数的定额指标等。
5.3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及选址报告。
5.4体现建设单位建设意图的设计规划大纲、设计纲要和设计合同等。
5.5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源、经济和社会协作等方面的协议、数据和资料。
6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6.1目的。进一步提高质量,使施工单位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发现图纸错误以进行改正。
6.2在图纸的会审方面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首先要确定图纸的设计内容是否经过设计单位的签署,没有签署过的图纸是不能够进行施工的;在图纸的说明方面是否全面,一定要保证图纸的准确性,全面性,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图纸;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建成后的相关地质条件在防洪抗震,防火安全已经环保卫生方面,这些方面都对建筑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图纸审查上,注意总的平面图和实际的施工图是否一致,只有二者保持一致才能够应用到施工当中;在施工当中是否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在相关的管道布线和运输通道上要做到全面安全,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施工的材料方面要做好充足的预算,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材料的短缺,如果出现短缺的现象应该如何处理;在造价方面要进行严谨的预决算,保证施工费用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水利建设;货币资金;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切实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对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调整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克服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全面搞好货币资金的管理监督,使货币资金用到实处,以充分发挥水利资金的经济效益。
一、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建设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渐变得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国家对水利建设单位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水利建设单位的各个项目都能按照水利基本建设的规范实施,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资金的筹集,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过程中各项资金的实际分配等环节都存在漏洞。
(一)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
水利建设单位的施工项目工程一般较大,花费时间长,耗用资本高,因此,想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财务机构和人员设置。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单位未按照要求合理配备和使用财务人员,大多是临时调动,即便有财务人员,也属于基层财务人员,未经过基建财会的专业培训,对各项财务标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熟悉,会计业务处理不标准,从而使成本费用的归集和核算不完整,不能为水利资金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资金和资金配置不足现象
水利建设单位资金一般由国家拨付,属于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尽管国家相继出台各种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管理的办法,但在资金使用上仍然存在挤占、挪用现象。主要表现在:超预算购置与建设工程项目无关的固定资产;挪用水利资金发放奖金补贴;水利建设单位领导出国考察等,均造成了国家水利资金的浪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配置资金不足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地区财政资金紧张,自筹资金能力较弱,导致配套资金不到位,从而无力承担较大的配套资金。同时,由于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无法保障,项目计划规模和质量下降,投资额度不大,施工条件差,给项目管理带来困难。
(三)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资金筹措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是公益的,是由国家或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水利单位投资模式将发生变化,单靠政府拨款已经难以满足大型水利建设的需求,甚至会导致工程质量大,配套设施不前,所以水利建设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筹资的积极性,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不断注入工程项目中,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管系统
当前对水利资金的监管主要按照“谁拨款谁监管”的原则,监管部门仅局限在财务部门,各内部机构之间缺乏互相监督机制,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财务部门,往往只注重把拨款关,而忽视资金的实际运作过程,对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审批手续简单,财务监督不到位,以至于出现了挪用移民扶持资金的问题。
(五)水库移民扶持资金配置不合理
以新疆水库为例,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资金配置较不合理,尽管水库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态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移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后期的扶持资金大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其中大部分用于对移民干部的培训上,后期扶持资金在效率领域和公平领域中的配置结构不合理。
(六)水利资金地区配置失衡
水利资金的配置量应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量,尽管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对水利资金的需求量也比西部地区多,但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水利资源配置的地区失衡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西部地区除了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较东、中部地区薄弱外,水利发展的滞后也是阻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资金使用的建议
(一)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财务人员资金管理水平
为避免水利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更多问题,水利建设单位应当加快财务机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首先,水利建设单位要建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实行集中会计核算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其次,要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各种有关法律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对水利单位财务处理的能力,鼓励财务人员加入水利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参与招标工作,分析和研究合同性质,为履行合同和降低成本打下良好的财务基础;再次,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
(二)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1、资金的审批与拨付制度。水利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计划安排工程进度,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并对资金到位,项目完工程度等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资金的拨付以用款计划为依据,按工程程序,工程进度和资金预算进行拨款。
2、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项目开始前,水利建设单位应结合预算管理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组织相关部门对中标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项目评估报告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和项目预算管理审批制度和经费审批程序。
3、资金的授权批准制度。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完善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方面。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明确审批人对资金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权限范围。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三)拓宽水利建设工程单位筹资渠道
水利建设单位的筹资方式应该是多方面的。目前来看,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项目的财政投入;充分利用水利单位的水土资源及技术设备优势,通过资产重组、租赁、承包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筹集水利资金;对有直接收益的水利项目,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能够利用世行或其他机构的优惠贷款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贷款过程,我们可以吸取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优秀人才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为还贷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国债专项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水利建设单位要依法理财,将水利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审计,发挥审计作用
审计是对水利建设单位资金的外部监督,对货币资金的审计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审计重点资金。审计人员要加大对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国债资金,水利建设资金以及地方配套资金进行审计。
2、审计重点部门。审计人员要对分配水利资金的主管部门进行审计,因为这些部门不仅直接掌管水利专项资金,而且负债项目的计划、实施、管理、验收等重要工作。
3、审计重点项目。审计人员应重点审计工程规模大,资金数额多,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针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保证国家的资产完整性。
(五)完善水利资金配置,转移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向
针对我国的水利建设状况,要实现水利资金配置的流域结构、地区结构和项目结构的均衡,就必须做好水利规划、设计、论证与立项,以避免水利资金因项目准备不充分而产生的错误配置。对扶持资金的投向应注重对移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以促进移民收入的增长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帮助移民开发当地的农业主导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通过商品这种载体将移民和市场联系起来,使移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终使移民在商品经济中得到好处。扶持资金的投向及使用要由移民自己决定,建立移民的自治制度,并由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引导。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利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利建设中。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资金的研究是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董静萍.应充分发挥水利资金审计的作用[J].审计技术,2004(7).
2、宋成明.大型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经济,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