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时间:2022-12-19 05:03:09

导语:在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

1.1领导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西部地方院校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守旧,认为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不外乎收集、保管、裁剪、装订材料等具体事务性工作,与科研教学没有直接联系,工作中只要材料不泄密不丢失即可,平时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闻不问;人财物上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学校人事档案人员能力素质也没有明确具体要求,教职工家属或其他兼职人员都可以担任,有的甚至成为解决教职工家属工作问题的岗位。

1.2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不专业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前西部地方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非专职人员担任,有许多为领导或教职工家属。这些人员素质低,没有经受过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培训,甚至对国家档案日常管理八项制度都不清楚,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工作岗位“混日子、领工资”,加之年龄偏大职称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低,其专业能力、从业态度、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需要,急需更换或提升专业素质。

1.3经费投入不足,场地不标准不健全

由于受办学经费限制,目前西部地方高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没有专项经费,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场地,大多是普通办公室改装而成,面积不标准不规范,“三室”没分开,“三防”不到位;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必备的档案管理材料都配置不足,档案管理员很少有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

1.4人事档案内容收集利用率低

高校人事档案涉及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资与劳动关系、学历、履历、各类鉴定、培训和评定岗位技术、党团政审、奖励、职务任免等材料。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西部地方院校人事档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内容很简单,对于更详实材料尤其是新近职务职称岗位变更、获奖等很难及时收集,不能反映个人全面信息和最新动态。另外,西部地方院校领导认为,个人的档案材料要严格保密,教职工个人信息只容许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使用,其他人不能调阅,即使本人也不能随便阅览。导致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低,没有真正发挥出档案的作用和效益。

1.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落伍

目前西部地方院校人事档案管理手段模式仍以人工收集整理上架为主,以纸张为主要信息记录载体,分类、编目、检索主要靠手工完成,档案材料归档整理速度缓慢,环节繁杂,效率低下;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步起步阶段,无法实现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无法实现档案的网络化接收、传递和共享,导致目前西部地方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辅助地位。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解决对策

2.1西部高校领导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具有凭证、参考和服务作用,可为高校快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是高校领导选人用人、举贤荐能、绩效考核和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与利用能充分反映高校综合管理水平与办学实力。因此,西部地方高校领导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保证人事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出台文件对各单位人事档案收集提交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将人事档案工作作为单位年度考核硬性指标。划拨足够的档案管理经费;按照国家要求每千人配备一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定期选送档案管理人员出外学习进修;为档案管理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提供便利;提供合适的办公场地和标准档案管理库房;同时定期调查了解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应有的职能。

2.2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西部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已在岗的人员依据其意愿,要么进修培训,要么调离岗位;对于新近人员必须严格要求,必须是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公开招聘、理论技能考核,上岗面试等环节择优录用,同时对其思想政治、工作态度、待人接物等方面严格要求,以保证进人用人的专业性、高质量。平时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和定期考核,使档案管理人员成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湛、信息化技能强的复合型专业人员。

2.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标准档案用房

加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经费投入力度。学校领导应充分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应每年为人事档案管理划拨专门的使用经费,配足配全管理设备材料;按照国家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建设专门的“三室”(库房、办公室、阅览室),规范的档案管理场地、库房,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落实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2.4提高人事档案收集利用率

通过领导负责、下发文件、建立基层档案管理组织、定期召开档案管理工作会等途径,强化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检查督促基层教职工能够按照高校人事档案十大类(个人自传、专业、考核、履历、错误、证明、奖励、工资、党团和其他类)全面及时上交;同时,人事档案除了个别材料需要保密外,大部分内容尤其是个人业务档案是可以公开的,如教职工基本信息、职务职称、年龄、专业、党政关系等,这些信息公开后,可为有关单位了解当事人基本情况提供便利,更大范围发挥人事档案材料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档案管理部门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5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2篇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思想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都是由人工进行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也没有接受新的档案管理理念的思想,所以其工作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束缚,一直坚持的是“重保护,轻利用”,档案保存的很完整,但却没有发挥实际效益,很多管理员认为只要按时收集,妥善保管,提供相应的凭据就可以了,但是却没有人更加深刻的去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考虑到人事档案在信息资源利用上的开发价值,以及怎样更好的优化档案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等,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阻挠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时代,人们认识到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的束缚性,很少有人考虑到人事档案在信息资源利用上的开发价值,并考虑怎样更好的优化档案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等。正因为这些传统的陈旧观念,阻挠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深入,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当前,信息化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要求,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就要有更高水平的工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现代技术管理水平,也没有先进的思想,这些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在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档案管理的利用意识,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低,不明确人事档案的主要用途。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现代化技术管理水平,先进的思想观念,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科学的技术水平。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备条件。

(三)档案管理的技术服务落后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技术落后,尤其是很少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软件一般只用在日常办公中,然而,档案信息的输入,储存和开发完全是用手工进行操作,这样工作效率不高又浪费很多时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管理模式肯定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的发挥人事档案在信息开发中的应用,开发数据库和相应的管理系统,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二、信息时代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探究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观念的更新

如今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如何准确的获得信息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很多人认为人事档案是个人的隐私,不应该当众公布。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正确的对待人事档案的保存性,在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主动为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比如,人事制度的推行,让许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我们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扩大归档范围,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为决策机关和人事工作提供参考和服务。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优化

想要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网,成立档案管理委员会,完善委员会工作职能和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构建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信息沟通,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除此之外,所有的档案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说干部的档案放在一起,普通职员的档案进行归类,这样就不会混为一谈。想要使企业更好的运转,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三)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革新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技术的时代,所以要求我们的生产生活要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来说也不例外,需要进行彻底的技术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很少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现在,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有效的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十分熟练的掌握如何操控计算机,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的规范

长期以来,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手段、思想等就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实施新的标准。将人事档案管理真正纳入整个档案事业系统,接受国家档案事业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根据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的现实要求,科学、系统的管理人事档案,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只有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整个档案系统,才能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未来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需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首先打破除陈旧迂腐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树立档案信息服务理念,形成信息档案、服务育人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档案事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对人事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护,避免损坏档案的现象发生,还有利于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同时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轻各用人单位的负担。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实用性强的微机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使人事档案信息能够及时输入和输出,提高检索效率,快速准确地为人才开发和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人才信息资源的价值,从而真正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提供信息、引导服务作用。

第3篇

1.1传统人事档案模式比较僵硬

属于静态式管理,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管理控制上,带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往往忽视了人事档案的服务功能。要求教职工要无条件的服从档案管理者的要求,即提供档案材料和所需文件,但教职工如果需要查询档案资料或查看档案信息时却需要学校领导批示。只有少数学校领导可以查看,成了领导管理下属的工具,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的服务功能。这就造成很多教职工对档案不重视,觉得和自己工作学习没关系,这是我们的人事档案管理者不能很好的将人事档案的“服务”功能发挥出来造成的。

1.2档案材料单一。

传统的人事档案是以记载收录个人政治面貌为主,家庭出生、社会关系等单一内容为主。记载教职工平时工作表现、文化进修程度、心理健康状况、学生评分高低等方面的材料较少。

2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形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就业的自由度和流动频率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由原来的“铁饭碗,一端一辈子”变为可自由选择单位高度自由的社会人。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也减弱了,对人才制约作用已失去效力。这就造成一些人对人事档案产生错误的看法。认为档案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甚至可有可无的思想。这对人事档案的发展及其不利,不能真正发挥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用性,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使各学校间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性更强,同时也对人才信息需求更加急迫。人事档案做为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是全面衡量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此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人事档案的认识。

2.2改变以往的静态式人事档案管理,增强服务意识

学校的人事档案是记录学校教师在平时教学、科研、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完整反映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及奖惩经历,也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水平、师资力量,是教师评职称、考核等重要的依据。因此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要以人为本,做到为全体教职工服务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并为教职工德、育、体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为每一位教师编制一份个人成长档案,档案资料以学历程度、所学专业、教学课程、论文获奖情况、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有无研究课题等为内容。教师成长目标以邻近相关学校或本地区教师发展水平作为参照物,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办法。例如本校各教师的特长、优势,那些是老师的断角,那些是本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欠缺的,并以动态形式公示。这样教师对自己的状况十分清晰,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和不足,做到早准备、早修正。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切合不同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发展规律,满足学校教职员工的专业发展需求。

2.3人事档案应转变功能定位,实现“绩效化”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了,现在很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按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方式,在档案功能定位上还是按照“政治化”的管理,是阻碍人事档案发展的绊脚石,功能的单一性,使得人事档案发挥不出应有的“绩效”作用。现在我国高中以下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绩效改革涉及教师的岗位工资核定、绩效的核算等。而这些改革的依据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人事档案的信息。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档案工作中必须突出档案的“绩效”信息功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实用性。

2.4强化档案服务意识,发挥档案功能的多样性

国家教委6号令明确指出:“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人事档案反映了学校教职工和领导的个人的成长历史和业绩,是选拨人才的重要依据。所以,管好学校人事档案对于人力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客观原因,学校包括社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缺乏理解与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只要有个人专门保管即可。没有对人事档案应发挥的作用引起重视。要从“重藏轻用”向多元化的开发利用转变。人事档案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需要我们档案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发现。由传统的简单的收集整理,向多元化的开发利用转变。人事档案的开发主要包括:一是对人事档案信息来源的发掘及人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如扩大对教师人事信息的收集范围,对学校干部增加收集信息种类等。二是对手里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重组、甄别、筛选,增加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使得档案信息在学校教学、科研、干部选拨等方面有广阔的用途。三人事档案信息化,建立电子人事档案,并动态化加工和重组,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事档案的要求,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添加更加方便快捷,对人事档案形成信息化、集约化、动态化管理。

2.5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程度

随着电脑及网络的普及,网上教学、网上信息共享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已贯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国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提了出来。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落实情况。人事档案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人事档案信息化必须进快实施,并为教育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服务。人事档案信息化可实现干部、教师人事信息的“全文字检索”摆脱以前传统的库房式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者从繁琐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检索等工作中摆脱出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者要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培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得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为学校、社会单位服务。

2.6健全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规范化的人事档案制度是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的有效依据,是教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学校其他职位的稳定产生影响。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紧跟人事工作要求,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涉及的事项较碎,所以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制约,我们人事档案管理者要依据《干部档案工作要求》并根据本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完善本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贡献。应明确人事档案的接收、保管、查阅等细节,建立电子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人事档案网络共享,方便查阅,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7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第4篇

(一)人事档案管理理念滞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人事档案一直以来政治性比较强,大多数领导思想上重保管轻利用,认为只要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和保密等工作即可,没有认识到人事档案是重要的人力信息资源,是高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多数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不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数由组织人事部门的非专业人员兼任,专业不对口,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自学动力不足,培训机会少,流动性大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人事档案利用效率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由其特殊性和投入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大量的人事档案没有建立起分类信息数据库,在需要对人事档案进行检索、专项查询和类别分析时主要靠查阅纸质材料,费时费力的同时加重了纸质材料的磨损。此外,鉴于对档案信息安全性的考虑,大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都没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不便于部分领导和个人对除凭证外基本信息的查询,低利用率彰显不出人事档案的价值。

(三)人事档案纸质材料的加工装订形式有待改进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采用鞋带穿孔式的方法装订人事档案材料,鞋带穿孔式装订材料的方法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此方式的弊端一是不易拆装,二是易造成打眼处材料的破损。按照上级档案主管部门的要求,若孔距发生变化,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人事档案的材料重新进行粘补打孔,重新粘补过的人事档案材料不仅影响美观,使用寿命也短。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探讨

要想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创新。创新首先,要将档案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综合管理,丰富档案内容;其次,提高认识,重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再次,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从细节着眼,在档案美观、耐用方面多研究。而要想实现这些创新,需要建立稳定的、专业性强的高水平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全面、实用、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本文将对以上四条措施进行详细地讲解:

(一)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丰富档案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从高校人事档案科学管理的要求出发,许多高校建立了综合档案室。这种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综合的管理方式有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畅通收集渠道,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报送制度。在集中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在校属各单位设立兼职档案员,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正做到“眼勤、手勤、嘴勤、脚勤”,经常与高校组织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工会团委等形成档案材料的源头部门联系,着重收集本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业绩测评、学术成果、荣誉证书、优势特长等材料。坚持定期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确保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连续性。

(二)提高认识,重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如何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

1.要让学院领导熟悉档案工作,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认识到档案工作是保证学校科学决策,事关工作全局的重要环节。只有领导的人事档案意识提高了,才能重视高校人事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人事档案配套设备更新,才能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让“沉睡”中的人事档案“觉醒”。

2.对高校教职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消除人事档案的神秘感。只有使个人意识到人事档案是关系到他们组织鉴定、职称评定、岗位变动、离退休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的重要凭证,才能督促个人认真填写组织人事部门下发的各类人事档案材料,及时将在学历学位证书、外派进修材料、入党审批表等相关档案材料及时报送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5篇

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人事档案开放化管理需求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随着档案数量和种类的逐渐增多,改变旧有的模式,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向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变革,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个主要趋势和重要途径。1.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体系。人事档案只是企业档案的一部分,在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应积极推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改革,从意识入手,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体系,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跟踪相关人事事务管理动态,能更加主动地抓取到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改变档案管理工作以往的被动局面,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2.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入学直到终生形成的材料是永久保存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人事档案记载的信息是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变动大且复杂,以往的纸质档案数量多,使得管理和查阅都很不方便。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后,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外,职称评聘、工资晋升、干部考核等对于提拔、晋升职称等方面具有证据性与法律意义的档案信息都可以从数据库中求得,人员信息的变动也可以及时得到更新,充分满足参考利用的需求,使档案信息查询更快速,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更科学、高效。3.形成数字档案,增加档案的异质存储模式。纸质人事档案是最原始的证据材料,具有非常权威的客观性,尤其一些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档案更具有史料价值。初步统计每份档案平均每年用于调工资、评职称等信息查阅要被翻阅两三次,人事工作中也经常要翻阅查询有关人员的信息,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存,因此对纸质档案的有效保护成为档案管理的重点,而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便是最佳保护手段。对那些容易受损坏、利用频率高、容量大的重要档案信息,通过扫描等技术处理后形成档案原始图像数据,便于保存和提取,纸质档案实现向电子化的转变,有利于人事档案纸质载体的保护。4.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凭证,管理好人事档案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以及考核职工的工作。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上级领导考察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企业职工的工作情况将变得直观、快捷,对于上级领导了解和掌握干部队伍状况,考核现职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最新信息能够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和使用价值,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创新是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

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只有服务于社会,跟上未来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1.从服务方式上创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事档案的密级定为“秘密”级以上,这便给人事档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提供利用设置了重重关卡,使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内容趋于闭塞。“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中心所在,首先要服务好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要使档案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档案服务方式必须有所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能更多地体现出人事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化与开放化。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在企业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使人事档案不再神秘,每个人都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自由查阅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档案管理从闭塞走向开放,从以往的纸页翻阅到如今的网络即时检索查询,人事信息数据只需要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人事档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形态要有所创新,不能始终局限在接收、整理、转递等传统的工作形态,要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主动分析人事档案信息,较全面、历史地再现各类人才的面貌、特点以及专长,有助于从人事档案中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更好地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为企业和部门合理地推荐优秀人才,使得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事档案作为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企业开发人才资源,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广泛需求。如果没有详细的人事档案信息分析,我们就无法清晰地了解企业整体的人才储备情况,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的预测。由此可见,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对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企业人事部门要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立足点,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综合分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加强人事档案法律法制的建设

第6篇

目前,江苏各高校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纸质档案的实体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并重的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日臻完善,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2000年开始使用江苏省委组织部研发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2008年11月开始使用省委组织部与益康信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版系统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高校网络版),该系统由四套组件构成,即干部信息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干部档案原件管理系统,领导查询系统,并根据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在组织人事部门内部通过局域网连接,可以多个用户在多台电脑上同时操作,数据实时共享。人事档案管理已由从前的以手工管理为主转化为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实现了干部档案日常工作计算机管理,可方便地完成档案基本信息录入、查询;档案的转进转出;档案目录的录入、打印及零散材料管理;档案“四统一”管理;各种规范登记簿生成及人员基本信息分项统计等相关工作。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实时动态更新。统计信息实现与人员数据库及时联动,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最新数据需求,可按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需求输出圆饼图、柱形图、折线图等多种格式统计图和二维统计表,一目了然,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撑。相关领导还可以通过领导查询系统全面了解全校所有机构和人员的详细情况,动态掌握各种综合统计信息。进而总结学校已有的人力资源整体状况,合理进行人才配置,凭借动态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资源结合人才流动的信息,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促进高职院校的繁荣和发展。

2.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

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即将到来。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尽快培养一支业务熟练、技能精良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然而,与快速扩张的职业教育规模相比,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在学生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师资队伍却相对发展缓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生师比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8∶1至15∶1的标准,而且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技能要求不达标等问题。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院校需要的主要是“双师型”教师。这是指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出高水平和高技能、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点思考的新战略。解决高职院校师资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因此,要充分挖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应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分析各专业现有教师的类型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年龄结构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有计划地轮流选派教师参加非学历学位进修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做访问工程师等,促使教师尽快具备双师素质。另外,再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还可以利用人档案信息资源了解教职工相关信息,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特点的不同,因事择人,用人以治事,促进人才在各部门之间合理有序地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理念,保障人事档案知情权

人事档案作为人才信息资源的载体,人事档案信息也归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属于信息公开的范畴,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由于人事档案具有机密性这一特点,为了确保人事档案的保密和安全,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和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一直是完全保密的,人事档案对个人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人事档案的很多材料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填写和签字完成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事档案建立的参与者,可他们却对自己的档案知之甚少。现今人们对人事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的诉求欲加强烈。作为人事档案的管理者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立档为民”的服务意识。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适度公开人事档案信息,允许本人及其他需要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利用人事档案,让档案信息流动起来,变死档案为活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保障人事档案知情权的实现。如何在保证人事档案机密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向教职工本人和有关部门合理适度公开人事档案信息,这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难就难在“合理”二字,哪些内容可以开放,把握好这个度是关键。既要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护国家组织机密和个人的隐私权,又要尽量满足个人和相关部门的知情权,保持知情权和隐私权的统一。“三龄二历”(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简历)是人事档案的核心内容,也是利用最多、最频繁的。每卷人事档案都要进行“三龄二历”的审核,并打印出基本信息审核表,本人签字确认,组织盖章。笔者认为这些基本信息对本人无密可保,可以向本人和有关部门适度公开,但是关于个人考察评价、处分及有关身心健康等隐私材料是要绝对保密和限制利用的,既要保障人事档案知情权,又要保护个人的隐私权,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创新服务方式,构建利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第7篇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意义

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人事档案内容失真、材料不全、管理政出多门、档案利用范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就必须采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等措施。

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而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内容的真实性却不高。有的档案中材料内容前后不符,如时间方面,出生年月公历、农历填写随意,且没有说明;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也是大致一个年月,每次填写时也往往不一致。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这给材料的归档造成麻烦,尤其是一些比较常用的名字,如:建平,建红等,更是容易出现同名同姓的情况。档案中的考核鉴定材料大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成绩,没有差错。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干部职工在填写材料时没有实事求是,只看重自身的利益,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写而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则随意性较大。人事档案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任其一错再错,致使人事档案不能如实反映本人的真实情况,给档案的利用带来困难。

(二)人事档案材料不全一些本该有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没有,一些本该有的学历、职称、工资材料也不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像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类似的表格已填过不少了,自己近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填也罢。有的人在填写表格时能省则省,履历表中学习简历从高中或大学开始填,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都没有。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一旦落在个人手中,他们就紧紧地放在自己身边,认为这样更安全,用起来也更方便。二是分管人事的部门没有将材料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单位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于是有时只是将档案材料仅仅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内容不全,更严重的是当有同志调离时也没将归档的材料放入其个人档案中。

(三)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旧体制,但又有突破旧体制的趋势。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传统“档随人走”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它既是束缚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又是影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逐步推行,在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上,个别部门拘泥于传统管理模式和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管理权限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四)人事档案利用范围狭窄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所有人事档案工作的目的。从我国人事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人事档案强调保密性,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小,利用频率低。按照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主要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最多的主要是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范畴。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成为吸纳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中专毕业生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而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又加快了人才流动的频率。显然,传统人事档案的利用制度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人事档案的利用应当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化中介组织甚至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的利用频率应当适应人才流动的频率,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管理中体现它的严肃性,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才能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才能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才能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员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人事档案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办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是非常必要的。遵循《收集制度》,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明确收集的范围和要求,让制度使人事档案内容充实,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遵循《鉴别归档制度》,明确鉴别的内容和归档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有效的鉴别,及时存真去假、查漏补缺;遵循《保管保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保障人事档案的安全,延长使用的寿命;遵循《查阅制度》,明确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重质量,抓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以制度来维护管理,以管理来保证质量,切切实实做好管理工作,让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四)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改革现行“人档合一”的单位、部门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按照“人档分离”和集中统一的改革思路,将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所属的相应机构承担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权重新上收归政府所有,成立政府所属的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除公务员身份的人事档案仍由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外,企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改制破产的企事业单位置换身份后的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非公有制单位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统一由政府所属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从初始设置的“以档养档、适当收费”逐步过渡到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从而以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专业性、服务的无偿性为基础,逐步建立为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陈小薇.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初探[J].就业与保障,2006(2).

[2]吕春影.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蹼阳职业技学学报,2004(11).

第9篇

同一所学校实行两种不同的工资制度,不同的岗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级别,学校就要实行完善的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等技能岗位的不同特点,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政策,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同步势在必行。

档案管理信息库的重要性。人事档案来源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又反过来为人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它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教师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社会活动、个人信用等内容,以教师个人为单位保存备查的原始记录。人事档案又是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事部门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的主要依据。随着新的形势下工资制度的出台,健全每一个人的人事档案中的工资数据至关重要,每一年的岗位变动、岗变薪变,生动地体现出了每一个教职工的成长轨迹图,也从中体现出人生的全部价值。

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库数据量。人事档案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结构复杂。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就是建立全面管理和记录教职工的信息数据库,现有的信息库只单纯具有教职工基本信息,不能与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一年一聘、岗变薪变而匹配,这就要求我们所建立的信息库将大量的信息数据分层按类输入,使有效数据随着历次变动,作出有效分析,针对每一个人每一组信息数据,进行合同时效分析、培训分析、奖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