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11:57:42
导语:在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建设应用性大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本科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后续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完整过程,增强学习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掌握设计一个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实用技能,从而达到能够开发小型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提升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作用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很多弊端和问题,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开放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将开放教学模式逐步引入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经过精心的开放教学准备和近2年的教学实施,发现开放教学是数据库课程设计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
1 传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方式及问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般是2周(48学时)的集中实践课程,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集中在一个固定的计算机机房,由教师给出3-5个选题,然后学生分组选题并完成设计和开发,课程结束时学生上交报告,教师进行验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课程实施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却缺乏动力,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
1)选题局限性大,学生缺少创新性动力。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优秀案例。传统的课程设计选题仅局限于3~5个固定的题目,如图书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等。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描述系统的功能,学生按照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和开发,因此教师在描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就代替学生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的工作。然而,这是一个真实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阶段,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完成课程设计,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缺少创新性动力。
2)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只注重学生设计完成系统功能的情况,而没有对设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对完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导致有些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对设计过程考虑较周到,但忽略对系统前台的完善,致使成绩不理想。例如,同样是完成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有的学生设计5张表,有的学生却设计10张表,有的学生将有些功能做成存储过程或触发器,有的学生用前台开发语言完成开发等,然而没有具体的考核方式对这种设计上的差异进行评估。另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设计完成情况存在差异,而考核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分层次和分类型考核评价标准。
3)缺少对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的考虑。
选题的功能由教师给出,一般为系统的基本功能,却很少有对系统优化的要求,如并发问题、安全控制、容错能力、海量数据存储等。因此,很多学生仅就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和开发,而不知道在实际的应用中,系统性能的稳定和优化有时比系统功能本身更为重要。后果就是很多学生觉得完成一个软件系统并不是很复杂,但在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中却缺少真正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对数据库优化处理的方法。
4)教学反馈少,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由于课程设计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课程结束验收时时间较紧,大多数教师只能指出学生系统设计和实现中的不足,却很少有时间与学生探讨和分析产生这些具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因此,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之后的感受是自己有不足,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却无从下手。
2 数据库课程设计开放教学
2.1 开放实践教学的思想
开放实践教学指的是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和师资队伍,将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实践地点等对学生开放,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开放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的转变和全方位开放。通过全开放式实践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挖掘学习潜能和发展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与传统的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固定的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实践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资料查阅、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能力。开放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自主设计。被规定的内容少了,可选择的空间大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出来。
2.2 课程设计开放教学的条件准备
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教学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任由学生发挥,而是在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自由的空间。因此,实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对教师和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1)实验室开放。
开放实践教学首先需要开放实验室,即实验室不是只有学生在固定上课时间内才能使用,而是在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提供预约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验室安排跟实验室管理员预约实验时间,然后在预约时间内做实验。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环境保证。
2)时间开放准备。
传统的课程设计集中在2周时间内并且大多在学期末进行,学生面临期末考试,复习课程压力大,对课程设计中碰到的很多问题想深入思考和解决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可以放宽课程设计时间限制,在学期中期就将课程设计的要求发给学生,学生自己到实验室操作,教师在课程设计期间设置3-4次中期检查和答疑,向学生明确项目检查要求并进行答疑,指出学生在前一阶段工作中的问题。课程设计结束时教师安排验收和学生讨论环节,整个课程设计时间跨度为6周左右,从时间上为学生提供保证,同时重视过程监控。
2.3 课程设计开放教学设计
1)总体思想。
数据库课程设计开放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调研和学习人手,通过分析调研资料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设计,最终完成系统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一直追踪每个学生的阶段进展,及时指出问题和提出指导建议,在最后验收时组织一次全班研讨,对学生完成系统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提出完善建议,使学生真正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2)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设计。
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研和设计任务,占总成绩的70%;第二部分为撰写报告和演示验收任务,占总成绩的30%。其中,第一部分任务分解为6个小项目,第二部分任务分解为2个项目。具体任务分解要求如表1所示。
从以上分解的任务中可以看出,课程设计不是要求学生闭门造车,而是鼓励学生走出去,让学生通过调研对自己的选题提出想法并针对需要进行数据库和系统设计,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对于评分标准,我们尽量做到量化和细化,针对以上每一个项目都列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我们以第一部分的第4项任务为例介绍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3)时间节点设计。
开放的课程设计时间跨度大,学生完成情况灵活多样。为了加强过程监控,及时纠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了6个检查和答疑时间点。在这些时间点上,学生和教师必须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工作。在课程设计结束时,教师不只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查,还要对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和建议,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检查和答疑的时间点设置如表3所示。
3 教学实施与评价
课程设计的开放教学已经实施了3个学期,授课对象分别是2008级、2009级和2010级本科生。从实施过程和效果上看,课程设计的开放教学跟传统的课程设计有以下几点不同。
1)由于时间和地点的开放,学生可以结合检查和答疑时间点机制,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至于太散漫而耽误进度。
2)课程设计内容上的开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为了调研,上网查阅很多网站和资料,有的还跑到超市、订票点、饭店等机构观察取证,基于自己的调研和分析对数据库系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然后,学生开始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优化性、交互友好性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写出的调研报告内容翔实丰富。学生选题的思路广了,选题和设计的系统更多地考虑了实际应用和需求,使得课程设计几乎不再出现雷同作品。
对教学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赞同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0%左右的学生表示在课程设计之后,会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也有15%左右的学生习惯于完成既定题目,认为通过自己调研、选题、设计而实现任务的难度较大,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加强鼓励和引导,因为学生步入社会也需要自主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do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do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关键词】教学模式;行动导向;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34-01
一、课程定位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设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向中,JAVA程序员、NET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员、软件测试员等所必须掌握的数据库知识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对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操纵与设计的能力。开设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后续课程有C#程序设计、ASE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设计等。它对后续两线课程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一门处于重要地位的职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
课程以企业用人为依据、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针对岗位群所需解决的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分划分为7个学习情境,数据库基础、安装与配置、基本操作入门、数据库编程、数据库高级操作、前台语言访问后台数据库、数据库综合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又根据工作任务的独立和先后连贯性分解为子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或子情境下对应一个或多作实训任务。即全程共有18实训任务,3个综合实训任务。而且随着课程的深入将会出现新的项目载体如(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培养学生对非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和设计的能力,直至数据库综合设计阶段,将会出现更多个实际项目载体,通过组建项目开发团队,要求学生通过分工配合,完成对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的确定,并能根据功能和业务规则对所选项目的数据库进行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从而为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教学中尽可能本着突出职业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训练为原则,在教学、教改中慢慢摸索、不断实验,总结出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模式: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训、评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课上有考核,课下有任务训练的新的高职教育评价要求。在实际运作中教学环节分为五大步骤:即预习与探究——做与导——查与训——考与评——巩固与拓展。
单元课程中,由于在网络机房授课,一人一机,借助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但可以充分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教,增加了训(查与训)、评(考与评)环节,即实现了在做中训、在训中考,在考中评。不但实现了“教学做合一”,而且能达“教、学、做、训、评五位一体”。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示范法、分组法、鼓励法、讨论法、对比法,典型案例法、设问法将贯穿整个课程单元教学之中。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情境的学习,为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可恰当选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除了学习情境1-6,采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外,学习情境7综合数据库设计主要采用情境模拟法。
在软件行业,一个项目的开发,是由一个软件开发团队共同配合完成的。在该门课最后一个情境一一数据库综合设计中模拟实际职业工作进行教学,在学生中构建多个项目开发团队,进行角色分配。如项目经理,项目助理,程序员(即对应组长、副组长,成员)组织教学和实施,在项目总监(教师)的调控、监督指导下,各项目组成员分工配合,共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任务,并进行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同时会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初步体会软件开发工作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需求分析所做的工作),也能让学生在学校的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提高。为了保障这一环节顺利实施,效果有保证,教改组制定了多项规章,并形成文件,如《项目小组划分原则》文件、《各岗位职责》文件、《项目验收与答辩要求》文件和一系列的过程监控文件和激励办法等,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中收获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就业力。但学生模拟实际工作中也难免会暴露一些个人弱点,如胆小,协调能力较差、团队意识较弱等。但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意识到不足,并加以改正,最后同样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四、实践教学效果
课程组的授课教师,经验丰富、技能娴熟、加之以德高身正,教学方法得当,深受学生爱戴和好评。在院、系举行的《sQLSever2005数据库设计》公开教学中曾多次得到学院督导处、教务处领导及系部老师的一致肯定,曾获“一创新、二特色、三突出”好课的评价;学生项目小组在此门课的学习后结合一门开发语言,开发设计了多项小型的应用管理系统软件,和网站。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网络课堂,就是项目小组同学第三学期的一项作品。课题组老师曾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各类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一、二等奖。
五、课程特色
1、教学模式有特色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设计》采用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且实现了教、学、做、训、评五位合一。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有特色
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项目引领法都是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其中情境模拟法,轻松实现了企业工作环境与课堂教学环境的高度融合,实现与就业零对接。如今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也正借鉴此教改成果,在教学中逐步推广和使用。
3、教学手段有特色
课程的教学课件均使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 Manager)制作,结构清晰,动感性强。使学生的思维紧密跟随着教师,同又有思维的发散,开发锻炼了学生的右脑机能。在线考试系统和网络课堂的开发实现了教学同步,提高了效率,也为学生业余自学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教学;案例数据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001-02
Optimal Design of Case Database in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HUANG Xin
(Jiaxing Technician College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Tourism,Jiaxing 314036,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electing the teaching cases in, w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case database designed int the domestic and mainstream textbook of database course. We propose a forum database named “simpleforumdb” as teaching and laboratorial case, and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is database is given at the mean time.
Key words:database;course teaching;case database design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IT技术的重要支撑技术,是构建各类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1]。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和处理的意识与能力,用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2]。
国内主流数据库课程教材在组织内容时,虽然有的侧重数据库实现原理的介绍,有的以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为平台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的兼顾理论和技术,但无一例外都引入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教学项目作为贯穿全书各章节、演示数据库关键概念和技术的案例。许多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案例数据库较为简单,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差较大,不能很好地覆盖数据库课程所有知识点,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实际项目时无法快速上手。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数据库已成为数据库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主流数据库课程教材使用的案例数据库分析
下面从本专科两个教学层次,选取两本主流数据库课程教材中引入的案例数据库加以分析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1.1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
由南京师范大学郑阿奇教授主编的数据库课程系列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该教材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教学案例[3]。
1.1.1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结构[3]如下:
1)管理员表:Administrator(角色名,密码,备注)
2)读者表:TReader(借书证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专业,借书量,照片,备注,联系方式)
3)图书表:TBook(ISBN,书名,作译者,出版社,出版年月,价格,复本量,库存量,分类号,内容提要,封面照片)
4)借阅表:TLend(借书证号,ISBN,图书ID,借书时间,应还时间)
5)还书表:HLend(编号,借书证号,ISBN,图书ID,借书时间,还书时间)
6)借出表:TBLend(图书ID,ISBN,是否借出)
1.1.2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分析
优点: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较为完整,学习者不难结合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如C#、JSP、等)构造出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作为课程设计。另外,该案例数据库的属性较为丰富,可涵盖SQL语言的主要数据类型。
不足:第一,可能是为了方便数据查询,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上存在不规范问题:部分表没有达到3NF的规范化要求。例如在借阅表TLend中,存在非主属性ISBN对码(借书证号, 图书ID , 借书时间)的部分函数依赖[4]。还书表HLend也存在类似问题。改进的方法是从借阅表TLend和还书表HLend中去除属性ISBN,同时在TLend中加入“编号”属性作为该表的主码。第二,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存在冗余问题,部分属性属于冗余属性,可以从相关表中去除[4]。例如图书表TBook中每本书的“复本量”和“库存量”可通过对借出表TBLend中相关记录进行聚集函数查询(使用函数count)得到,所以这两个属性应该从图书表Tbook中去除(如果存在,为了维护数据完整性系统将付出很大的性能代价)。第三,和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相比,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略显简单。
1.2 学生选课数据库
由中国人民大学王珊和萨师煊两位教授编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一书引入的案例数据库――学生选课数据库在国内多数本科院校授课时广泛采用[5]。《数据库系统概论》也是国内第一部介绍数据库的教材,一直被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作为课程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2.1 学生选课数据库逻辑结构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数据库技术,高职,教学改革,项目导入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6]宫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8).
关键词:VFP 程序设计 实例教学
VFP是Visual FoxPro的简写,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鉴定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更是网络数据库 SQL必不可少的前导课程之一,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是中、小规模数据库开发的常用工具。针对VFP的特点和传统教学的不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大家探讨。
笔者在几年承担VFP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对该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分析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另一方面分析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让学生对程序设计有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
怎样让学生对VFP程序设计感兴趣呢?组织学生上好第一次课是VFP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产生好奇心的关键。在学生对VFP课程还感到陌生的时候,是教师给学生建立完整学习框架的最好时机,也是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最好时刻。
具体做法是“导入法”,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程序设计的世界。
一、讲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我们先把教材的实例编写调试完整,并且把教材实例美化,加上一些教材中涉及的,实例中没用到的函数和命令,尽量把教材中的内容都融入到实例中。笔者编写演示的是“学生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和学生比较贴切,学生容易理解。该系统包括“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涵盖本教材的所有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感兴趣,在窗口的打开和关闭时加上一些动画效果和特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知道程序设计不是枯燥的编码,只要自己熟练掌握就可以编写出很多有趣的程序。
二、实例整体演示
第一次上课时我们先给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演示让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所了解。实例演示结束,教师对学生明确指出,刚刚演示的系统就是用VFP设计完成的,它与以往学过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不同,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对实例的演示后,学生们会对使用“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的管理系统产生兴趣,同时也会对VFP课程产生好奇心。此时,我们便开始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VFP程序设计的功能、应用和学习VFP的方法、目标,同时把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一一介绍给学生。
三、实例分解演示
教师将“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逐一进行分解演示,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功能是怎样设计实现的。让学生打开课本的目录,将分解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与课本中的章节“对号入座”,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分解演示让学生了解VFP设计是模块化的设计,每个功能都可以先分开设计,最后综合调试。
四、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布置
在学生对本课程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开始将课程学习计划和任务详细对学生说明,告诉学生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并把学生分组,分别给各组布置学习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时实现自己编写完成与实例相类似的管理系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数据库原理;应用型人才
1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至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以上,而浙江省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已接近40%,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教育部于2007年2月28日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即“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作为我校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基础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虽然经历了课程基本建设(1986―2000)、课程改革起步(2001―2003)、课程改革发展(2004―2006)和精品课程建设(2006―今)等多个不同的改革时期,但从2001年课程改革起步开始,课程组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先导,分别于2002年8月和2006年编写出版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第一版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后者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于2007年底被列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我校课程组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承担了多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在总结前期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实验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以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我院教师于2010年6月编写出版了《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第3版)[1]。本文就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材建设的地位、教材建设的原则、知识模块的结构、教材写作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的收获等作一个简要总结,为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进一步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教材建设的地位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并设置了专门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权重相等的一级指标构成,相应的14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仔细分析和研究表1中的14个二级指标,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建设与其中的6个二级指标,即教学改革与研究(1-3)、课程内容(2-1)、教学内容组织(2-1)、教材及相关资料(3-1)、实践教学条件(3-2)和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4-1)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但密切的联系,凸显了教材建设工作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为教材是培养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完整而集中的体现,是课程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更是编者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教材建设取得的成果,对于推动教学观念更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能使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可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3教材建设的原则
课程组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3],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完成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的编写出版工作。我们编写教材时深刻体会
到,作为一种将“原理”与“应用技术”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教材,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而的实践论和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无限循环往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过程[4]。因此,教材编写应充分注意实践教学、实验方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以项目驱动、核心实例贯穿所有知识点,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组织,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应用性原则。
2005年“中国软件人才生存状况”[5]调查指出,中国IT人才的缺口每年至少有20万人,但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却逐年加大,甚至就业困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按“科学型”人才模式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重视理论教育,课程设置陈旧,致使大学本科毕业生缺乏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甚至缺乏基本的编程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另据调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毕业生,90%以上是面对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从业人员[5],充分说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学术研究型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行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6年完成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提出了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种人才模式来培养的建议,并给出了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6]。此后,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还于2009年1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标志着国家层面关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设置,教材都应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介绍基本原理的同时,增加并充实工程应用实例,在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上下功夫,把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并贯穿始终。
3) 先进性原则。
数据库技术近几年的发展仍然十分迅速,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不仅体现在SQL国际标准的修订和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体现在各大数据库厂商新版DBMS产品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丰富,更体现在业界对XML技术的普遍支持等。因此,教材不仅要融入数据库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问题的讨论,还必须建立新的实验平台,包括更新DBMS实验环境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等,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4) 学本位原则。
传统定义的“教材是一种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编写的供教学人员使用的知识信息符号载体”,只强调“按照教育规律编写”,而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供教学人员使用”忽略了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机会。这种教材称为“教本教材[7]”。与之对应,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为主要目标的教材称为“学本教材”,这一原则可称为“学本位原则”。
因此,教材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出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知识结构的组织和编写风格等方面主动支持和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知识模块的组织
在教材编写基本原则思想的指导下,课程组提出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模块组织方法,将课程知识模块按照“标准SQL及应用实践(在SQL Server2008中的操作应用)、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模型、规范化设计理论、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C#.NET+ SQL应用)、数据库发展新技术讲座(理论)”精心组织,主要内容和配套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教材中这种教学内容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法,不仅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思想的实践性、应用性原则,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体现了学本位原则。数据管理系统实验新平台的建立、数据库新技术讲座的引入,又体现了教学内容先进性的原则。整个教材的内容按照64学时设计,但我院课程计划按照48学时安排,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研究提供课余阅读和参考资料。
5教材写作的特点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第3版)除继承和发扬第2版的优点外,编写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引进了数据库技术的最新知识和研究结果,如XML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专题,建立SQL Server 2008实验教学体系,还有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框架的C#.NET开发环境的实验系统开发环境,保证教学内容先进性。
2) 面向应用型人才需求。全书以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核心实例贯穿主要知识点,不仅包括90多个单项应用例题,14个专题实验项目(去年以前为10个),还配备一个综合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大型实验。促进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 知识模块组织特色。全书按照“实践(标准SQL与应用)―理论(数据库历史渊源与数据库模型)―再实践(应用系统开发)―再理论(数据库新技术)”的顺序组织知识模块,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习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料。教材配有教学资料光盘,包括PPT课件、SQL命令、SQL Server安装和错误处理;基于C#.NET和VB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安装程序和安装说明、开发指南,还有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和开放的课程教学网站。这些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料能帮助读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6教学实践的收获
在教材编写成功和“实践―理论―再实践―在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即以应用系统的实际演示提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需求,以对SQL Server的应用提出数据模型、关系代数和模式规范化等理论需求。理论知识的完备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出应用需求,简单应用系统的开发成功又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需求。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其教学实践成果还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为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德才.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蒋宗礼,赵一夫. 试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发展[J]. 计算机教育,2005(8):22-26.
[3] 黄德才. 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139-140.
[4] 黄德才.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0):169-171.
[5] 陈旭东,陈伟君,罗予东.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5):52-55.
[6] 蒋宗礼. 推进专业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J]. 计算机教育,2009(16):8-11.
[7] 江雪松. 论大学教材建设中的学本教材建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59-61.
Textbook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Excellent Course: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HUANG Decai, LU Yihong, WANG Song, GONG Weihua, XIONG Lir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lay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in courses refor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sition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in the progress of provincial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studies the guidelines to textbook construction such as practice, application, advanced and student- oriented, and gives a new teaching program and schedule of this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chievement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not only makes easily to write syllabus and teaching schedule, and also can improv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very helpful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obtain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and innovation.
[关键词]CBE模式 ORACLE数据库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建荣(1975- ),女,山东烟台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天津 30045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4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兼备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专业课程教学只有强化实践环节和工学结合,才能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接轨。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人们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快速地管理、维护数据,实现数据管理的现代化。“ORACLE数据库应用”是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院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数据库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完全遵循书本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情况下,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缺乏针对性,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口就业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实践“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引入CBE模式,根据ORACLE数据库技术员职业岗位和任职要求,参照计算机软件开发、测试等职业标准,对ORACLE数据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够真正具备企业ORACLE数据库应用开发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一、CBE模式简述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战后,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S・卢姆(Benjamin. S. Bloom)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性学习”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是一种当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入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是:由学校聘请行业中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次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次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用一句话来概括CBE的特征,那就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需的全部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即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领域;二是技能、技巧,这里指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历练,是一个情感领域、活动领域;四是反馈,即如何对学员是否学会进行评价、评估的量化指标领域。这四个方面的综合,构成一个“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基于CBE模式的ORACLE课程岗位及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着“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办学理念,我院“ORACLE数据库应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成立开发团队。与天津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我院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来共同完成“ORACLE数据库应用”的开发与实施。并根据软件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走访、调研以及与企业专家研讨,行业应用分析、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再结合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分析软件职业岗位(群)中软件工程师、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和任职能力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核心构建“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内容。
我们将高职“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定位在ORACLE开发工程师、ORACLE DBA初级管理员和ORACLE质量控制工程师三个职位。对于ORACLE开发工程师工作岗位,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这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努力还是会有20%的同学可以定位在这个岗位进行培养的。而大部分学生属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智力类型,适合于ORACLE DBA初级管理员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以数据库的配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安全管理以及数据库文档的编写为主要技能要求。还有一个新兴的工作岗位,叫做ORACLE质量控制师,主要负责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概要设计说明书以及ISO9000认证的相关资料的编写。
三、基于CBE模式的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CBE模式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主张把工作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并在工作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中教,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学习情境”有机地把课程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结合起来。本课程在学习情境编排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重新安排、序化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能力的递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上述知识要求,我们选取并设计了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教学情景按照“用户需求分析―创建数据库及数据表―数据增加、修改、删除等处理―数据查询分析统计―数据库系统维护与安全管理―编写设计文档”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从而实现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能力。在第一个教学情境中,用户需求是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能读懂并理解用户需求。编写设计文档要以ISO9000认证的规范为模板来锻炼学生。而第二个教学情景中的用户需求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库开发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第一个学习情景,应该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的工作过程。这样就基本达到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下面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项目为例,详细说明基于CBE模式的“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本项目共分六个基本的工作任务:用户需求分析、创建数据库及对象、数据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编写用户使用手册。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来组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系统功能。通过完成本项目的六个任务,学生能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掌握数据库设计、数据表的操作、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库访问技术、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库使用说明书的编写等技能。
四、结论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合理设计课程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实习实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最终达到学生能独立开发综合性完整项目的程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借鉴CBE模式对ORACLE数据库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学生在边学边做、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将对此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实际ORACLE数据库操作和管理能力,而且独立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教学平台;Android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48-02
近年来,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因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也顺应实际应用的需要,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课程[1]。针对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的特点,利用低廉成本的移动终端和便捷快速的移动网络搭建实验教学平台,配合已有的基于校园网的实验教学[2],可以更好地达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的实验目的。因此,基于移动终端开发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特色实验平台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Android相关技术简介
Android应用程序有4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Content Provider。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这些组件的组合来进行开发。Activity是Android组件中最基本也是最为常见的组件,用户通过Activity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Service组件可以理解为剥离了界面的Activity,Service组件一般在后台长时间运行,处理一些不为用户所知的后台业务。Broadcast Receiver是用户接受广播通知的组件。Content Provider是用来实现应用程序之间数据共享的类。Android应用程序的核心组件之间的通信的过程,被称为Intent,它允许在你的应用程序与其它的应用程序间传递Intent来执行动作和产生事件。本系统中用到的另一核心技术就是Android系统的网络传输方式。系统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Android网络编程方式。先获得与服务器端的http连接,然后获取输入输出流,将要用到的参数放入流中,发送http请求,之后判断请求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读取返回结果,最后将返回结果用Activity显示给用户,或者传递给后台进行需要的逻辑处理。
二、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的总体架构由服务器端和Android客户端组成,如图1所示。服务器端通过Tomcat部署Web网站,使用MySQL作数据存储。客户端的请求到达并处理后,通过http数据传输将处理后的回复数据传回客户端,如图2所示。
Android客户端通过新建HttpPost的方式,指定服务器端URL,添加所需参数,然后执行HttpPost,对返回的HttpReponse进行判断,成功则读取返回数据,然后通过Android的Activity组件呈现给用户,如图3所示。
三、平台Android客户端功能实现
与实验平台web版类似,本系统实现了课程介绍、实验平台、资料下载和在线交流等模块,各个模块在使用的过程中数据与web端服务器保持一致,系统的功能设计如图4所示。
下面,就重点介绍本系统的功能设计。
1.课程(实验)介绍功能。本平台客户端旨在为用户提供课程实验的环境。这个部分将提供大量关于课程和实验的背景数据以及要点信息。课程显示的实现通过在WEB部署静态html网页,然后新建一个WebView,调用webview.loadUrl(url)函数,将服务器端的页面显示在Android设备的activity呈现给用户。用户在查看了这些信息后,实验才能够顺利地进行。
2.实验平台功能。对于本平台来说,提供实验的环境正是其主旨和核心需求。它将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成实验的场所,而这些实验往往需要用户通过编写代码来完成。用户可以将课程介绍模块的源代码,通过Android自带的复制粘贴功能复制到此处运行,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改,这一操作对于手机用户来讲并不繁琐。
3.资源上传/下载功能。资源上传与下载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完成的。因此,为了方便教学的这个环节,通过Android客户端,教师可以一些相关课件供学生下载,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上传来向其它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方便互相学习。
当今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条件越来越丰富,各种用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越来越多,作为这些平台的辅助,移动的客户端能大大提高用户使用平台的频率,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