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考地理考点总结

时间:2022-01-29 23:25:54

导语:在中考地理考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考地理考点总结

第1篇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考区主任黄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方同志,副局长林化、纪检组长钟龙武及中考考点主考、副主考、岗位责任人员等参加会议,教育局副局长林化主持会议。

会上,考区主任黄同志宣布了考区各考点主考、副主考人员名单;考区考务组组长林韶玲组织学习有关文件,解读《年中考工作手册》,对与会人员进行考务工作培训,并强调了考场布置、安全保密、听力播音系统、后勤工作等有关注意事项。

考区副主任、教育局局长方同志就中考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一要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二要加强考试期间管理;三要注意安全防范,确保万无一失。方局长在讲话中要求,要强化学生考前教育,科学有效调整学生身心状态,确保考试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学生考风考纪要严抓不懈;要加强监考教师和工作人员培训,熟悉业务规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做好考点布置和管理,清洁环境,营造氛围,强化试卷安全保密、食品卫生和宿舍安全管理;监考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要到位,要加强宣传,严明纪律;要抓实抓细交通、饮食、安全保卫等工作,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偶发或突发事件,确保考试安全平稳,万无一失。

就做好中考组织实施工作,黄常委在会上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强化责任;二要严格认真,三要注重细节。他强调指出,各考点、各相关人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来对待中考,增强做好中考考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完成中考工作任务。他要求主考、副主考、各岗位人员要明确职责,定岗定责,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培训,认真落实考试考务要求,做好考前准备,加强考试管理;要严格执行各项程序,认真做好工作;要注重细节问题,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细化考试环节,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

最后,教育局副局长林化总结了会议,要充分认识中考竞争的残酷性,认真抓好考风考纪;充分认识中考考务的复杂性,细致开展各项工作;要充分认识中考的艰巨性,扎实做好“平安中考”工作;要充分认识中考的严肃性,全面落实责任制。

中考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与教育形象关系大的一项重要工作。招生考试关系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各方寄予厚望。做好今年的中考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相关部门和考点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对社会、对考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抓好落实,全面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考工作“安全、平稳、顺利、圆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考试。

第2篇

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命题的重点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突出考查最核心的主干地理知识。本人通过多年上初三地理复习课的经验积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认为只要充分落实好“勤、严、细、实”这四个步骤,就能上好复习课,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勤备课。精心备好复习课教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近三年来的中考试题和中考复习指南,明确出题的方向,把握好复习的大纲线索,制订好一整套的复习计划,以便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复习导向,并以它为基础起到承上启下和衔接的作用。二是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中考地理科考试说明》。中考地理科试题的设置,既体现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将考查的知识点控制在《中考地理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之内,所以认真研读它们,才能把握好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衔接与融合,并依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备考和复习,合理使用好教材,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备好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学生是考场上的主力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学初先调阅学生们在初一初二时的成绩表,对他们的基础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在开学后准备一次模拟考试,摸清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有没有特别欠缺薄弱的某个知识环节,如初中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经纬网、东西半球的划分与判读、方向、等高线地形图等内容。这样在以后的复习课中更能把握好详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严把关。初三地理复习课课时少,内容多,增大课堂容量是完成复习内容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已定的复习计划。在课堂上老师要导好复习方向,精心设计好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一系列问题,复习线索要灵活、准确、简单,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去想、去说、去做,真正地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去。多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把握好讨论的时间与方向。对系列问题中的关键问题,老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应该运用哪些知识来突破,循循善诱引领学生找到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复习“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这一内容时,我列出以下线索: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沿海分布的位置;以轻、重工业为主还是综合性工业为主;有无便利的运输条件(水路还是陆路);有无丰富的原料、燃料资源或淡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充足还是具有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在哪里;四大工业基地的重点城市有哪些。经过这样的思路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选择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养成全方位、多因素、多层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品质。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发现知识点有偏差的地方,及时修正。复习时详略得当,多注意学生们的反应和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和详略讲解的内容,避免累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好4~6人的学习小组,不定时采用提问和小测等方式抽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抽检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让他所在的小组成员集体努力,根据具体情况,或给他们开开“小灶”,提高读图或审题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或强制记忆,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布规律等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成员之间互相督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每一轮单元复习后,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这是检测复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对检测结果认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复习内容,查缺补漏,对前段复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及时调整今后努力的方向。

细辅导。对学生既要做好知识辅导,又要做好心理辅导。每次小测或单元检测以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老师亲自讲评的内容,就将需要辅导的学生集中起来由老师辅导;有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则可以交给科代表或小组长督促完成,再经老师抽查后认为过关了为止。具体到基础较差或某次考试失利的学生个体,要经常进行个别谈心,首先鼓励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不要一遇到”拦路虎“了就退缩,多询问他们,自己失分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运用能力不强,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是做题目时粗心大意,还是考试时心态不够好,等等。通过辅导与谈话等方式,让学生正视自己,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重新定好学习目标。

实操练。在复习后期,多关注各类中考信息和时事热点,收集兄弟学校的模拟试题,精心挑选部分题目,做到对题目有选择地使用,将题目与考点、教材、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既不偏离考点重点,又不脱离教材,编排好几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模拟试题,讲练结合,老师多解疑答惑,多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温故而知新,对照考点内容,理清知识体系,逐一检查过关。除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和挖掘更深、更广的新问题,进入更深层次的知识领悟。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促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达到最理想的复习效果。

第3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用地图。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2010年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0年上学期地理教学总结 的相关参考:

第4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

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学会勤思考,巧实践,会提炼,促教学,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课题研究。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升自己,做出成绩。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热情与功夫

1.热情与求真精神

地理教学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若无热情,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追求学问的最崇高目标,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削减。不少教师在工作了三、五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失去了热情。地理教学研究是一辈子的路,很长很远,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没有热情的话,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就永远不要想在教学中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终不熄的是求真的热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学基本功夫不好,教学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要做许多地理习题,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练习题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识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师在做高中区域地理综合题时,往往不是单独应用到自然地理知识点,还应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识。不能似是而非,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练习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导,努力思考,与教材的知识、原理结合与应用。掌握好区域地理、区位条件等知识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为自己只教地理学,就不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甚至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心理、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研讨、培训,多听、多问,多请教别人。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听、去看,就解决不了问题。

二、教研论文写作流程与技巧简析

1.中学地理学科教研与课题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论文与课题可源于以下几方面:(1)课程与教材领域。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演变研究、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中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比较、中学地理新旧大纲的解读与比较、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点与结构联系分析、教材活动设计等。(2)教学领域。如,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地理教学策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对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实践、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方式与方法的实践、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内容中概念辨析、活动探究设计等内容。(3)学习领域。可选择的课题有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促进地理学习困难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的研究。(4)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提高新教师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研究,优秀地理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备考复习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试题解析与亮点评析,核心考点透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热点、创新特点与新动向研究等。(6)中学地理竞赛方面。如,中学地理竞赛解题能力研究,中学地理竞赛知识讲座、中学地理竞赛案例分析和有效学习方法归纳等的研究。当然,还可以开展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学科教学研究选题方法与技巧

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在选题时要突出一个“新”。所谓“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补他人之所不足,领先他人一步,表现了新观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论文或课题才充满活力,具有灵气、生气。观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讨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和问题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亲身实践去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如,地理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实施课改标准,在一线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总结提升经验成果,要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展新课题研究。角度新是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立题有新意,新视觉、新方向,标新立异。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中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亮点;学习、阅读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选择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撰写出有新意的体会论文等。此外,选题可选“深”,有针对性地选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选题也可“热”,选择热门论点,时效性强,如,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会的相关议题,影响深的观摩展示课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热点、亮点或新动向等;选题还可选“误”,即报纸、杂志中出现的某些科学性错误,教师可对其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第5篇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显而易见,复习是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成功的重要条件。新课结束后,我们将精力放到第一轮的课本复习中。在这一轮复习中,学生应全面熟练课本,做到心中有数。复习后,学生要牢固掌握课本单词、词组,熟悉各个知识点,透彻地、系统地理解并能运用各个语法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予以适当的同步训练,以便做到扎实、牢固。随后,我们将进入第二轮专项训练和第三轮冲刺演练。这两轮的复习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考题题型,了解考试范围

在考试之前,我们要认真分析历年以来的中考题型和认真阅读当年的英语中考说明,心中应有一个尺度和一个深度。作为直接深入一线教育的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应首先模拟一张考卷。这一次考试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现时的解题能力,还可以间接地告诉学生,中考与这很相似。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考模之后,学生会从中了解到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考多难,以便做到心明如镜,有的放矢,不放空枪。如此一来,学生定会走出谜团,冲出重围,豁然开朗,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和练习。

二、以考纲为主线,研究考题方向

结合课本和考试纲要,理清思路,分析课本编排和内容设置,揣摩命题者的思路是指导科学复习的正确方向。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不单考查某一个知识点和语法。在对课本内容进行进一步浓缩后,我们应将题目中的知识点与课本有机结合起来,除各个击破外,还应将其所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必要时还可将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都列举出来,让学生讨论,然后我们作总结和点拨。我想,这样定能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同时学生从中会受到一定启发,取得一定进步。

三、以考题为主线,开展专项训练

教师在对命题者的出题方向进行认真研究后,应该有目标、有侧重点地分专项训练。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加强课本与题目的联系,了解、分析每一个考点、难点、陷阱和考查目的。其中教师应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条理化、系统化,并与其有渊源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归纳为一个有脉络的整体呈现给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讲和练之外,应更多地给他们融化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在线精讲,归纳总结

所谓精讲是对学生提出频率较高或课本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知识体系、讲精髓、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用比较少的精力去覆盖尽可能大的知识点,以点带面,抛砖引玉,触类旁通,大范围地将知识进行融合,把孤立、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发展得到稳步提高。

五、查漏补缺

复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个作用就是查漏补缺。何为漏、何为缺?漏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缺就是缺脚破腿。它可能是认知程度不够,也可能缺乏某种应变、处事能力。针对全体学生,教师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形,教师除了要做正确的引导,还要做科学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在自己的薄弱环节多下功夫,争取少丢分直至不丢分。比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并要从简单的文章读起,循序渐进,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在阅读过程中要恰当把握阅读的数量和难度,不要操之过急,并要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为阅读扫除“拦路虎”。

六、开展错题研究,启迪思维

在平时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出现了形形的错题。它们错因不一,形式多样,并且其中还不乏一些名题。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时间一久,考卷上再有错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是原题做错,有的是稍一变化类型就错。以上都充分说明学生对错题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掌握。如果我们开展错题研究,所收效果一定不会甚微。首先让学生自己斟酌,对以前做错的题目能否一眼看出问题端倪。对于难点、重点可适当展开小组讨论,必要时老师做点评。这一环节如能开展得好,在对基础知识全面掌握的前提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经验一定会呈现出一个质的飞跃。

七、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第6篇

一、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政治的考题大体上可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应用题。不论是哪一种题,都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十分熟悉。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首先,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要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其次,要下功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的要领,包括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再次,要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最后,要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

二、要讲出知识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所以学生在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来源于“我国‘四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领域,因此,要讲活时政热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五、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很多老师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这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这样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六、注重设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一个善于设问的老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认真设问带来的点滴喜悦。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作改变的问法马上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难易适度不等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去想一想,一旦想出来,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让学生想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因为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则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第7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作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所谓“文言文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阅读,它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的目的,又有有效的区分度。比较阅读的总体原则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课内文言文阅读水平决定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结果。学生只有在能够对课外文言文疏通文意,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信息,才能够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道理进行判断和推理。具体而言,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点(狭指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我们以为其实与现代文对比阅读类似。它包括内容(主题、观点)、形式(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语言(语句)、古今(侧重现实意义)等几方面。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备考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命题的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加强阅读,提高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

1.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古文和现代文一样,都是由信息组成。考生在疏通文意、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理、情等信息,并能提炼表达出来或对文中的表述加以评价。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阅读中能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文章内容的要求,作者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3.揣摩写法,探究观点

文言文阅读在疏通文意、感知内容之后,应揣摩全篇的写法,包括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等。如《孟子二章》中《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议论文论证的顺序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爱莲说》中用牡丹的反衬和菊的正衬来写莲。对书中观点的怀疑和探究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如:《爱莲说》中提出的“出淤泥而不染”与平时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否矛盾。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理想的辨证分析,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的客观评析。教者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对课文观点的探究、评析,注重今天的现实意义,批判吸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更透彻地领悟观点。

二、紧扣教材,注重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中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多数取材于课内。课外的选文比较浅显,大多选取与初三学生认知水平接近的文章,且考查的词句在课内文言文中很多是出现过的,考查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掌握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就奠定了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坚实基础,因此,复习好课内文言文是中考文言文备考的关键。复习必须紧扣教材,引导、组织学生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累文言实词。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出现在书下的注释中,因此,应指导、要求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的关键词。同时,还要归纳整理一些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通假现象等。要提醒学生的是,古今异义应重点熟记古义;词类活用应熟记语境义,语法现象不宜深究;通假字应读本字的音。

2. 积累文言虚词。在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掌握的虚词有:“之、而、以、于、则、虽、因、其、为、且、乎、然、焉、者”等。

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虚词的积累,都应该摘出词语所在的原句,结合语境掌握,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积累文言名句。文言名句的积累不仅是完成默写类试题的需要,也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语句,要严格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背诵默写,做到不漏字、不增字、不错字。

4.积累文化常识。古代礼俗名物、人物典故、名号称谓、历法时节、历史地理、官职科举等,考试时不一定直接考查,但在文言文阅读尤其是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会经常出现,掌握它们,无疑会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 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理解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浅显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翻译文言句子是对其理解的最好检测方法。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信、达、雅”,对初中生翻译的要求是“信”(准确)和“达”(通顺)。翻译时可以采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做到准确、通顺,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语言优美,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应要求学生翻译时注意文言句的句式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等,注意译文保留文言文的原有语气,还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准确把握文言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受现代文阅读的启发,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考查更加突出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复习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体悟文中的思想、感情或所蕴涵的道理,并力求能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 强调诵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揣摩语气、掌握断句,而且有助于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名篇名句的目的。从备考的角度来看,诵读的工夫做到了,解答默写、断句、解释、翻译、理解和运用等问题就容易了。就学生来说,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诵读也比单调、枯燥的题海更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复习的质量。

第8篇

【技法点拨】

技法一:停顿断句――把握原则找规律,理解句意是关键。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准确把握,考题形式大致为朗读停顿和断句加标点两大类,一般情况下以客观选择题或主观划分题两种题型呈现,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备战此考点,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

(1)准确朗读,把握句读。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然后采用猜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连词成句,以了解整个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表情达意进行节奏划分。

(2)总结规律,做好停顿。

给文言语句加标点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明其大意。这是正确加标点的基础。第二步:断句。准确断句可以为加标点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步:加标点。句中停顿根据句子结构加的标点通常有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句末停顿根据句式加的标点通常有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2014年湖北鄂州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代散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要求找出有误的一项,属于客观选择题。解答时,须根据古文的朗读停顿规律,熟读精思,辨清词义,明确句子的语法结构,并依此确定语句停顿。该题中的四个句子均来自课内,都不是诗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只能作结构或意义上的划分,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或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来加以判别。

【参考答案】B

例2(2014年广东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题指津】本题也是考查对古代散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但属于主观划分题。该题表面考查的是文言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但是却依托于文句在文段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实际上是将文言句的朗读与简单文言词句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因此,断句的前提就是正确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根据文言语句停顿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作出准确的划分。

【参考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技法二:词语释义――系统梳理重归纳,瞻前顾后看语境。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我们要系统梳理、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尤其要注意积累和理解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音通假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则要重点掌握一些常用虚词的不同用法,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备战此考点,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

(1)迁移课内所学。应力求做到两点:①以“本”为本。前一个“本”指课文,后一个“本”指根本,这里强调一定要把有限精力用在“认真读好教科书”上。②要瞻前顾后,结合语境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意文章中的注释、重要的词句及一些有深意的句子。

(2)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应用三法:①与现代汉语比较,推敲文言词义。②分析字形,引申文言词义。③利用成语,类推文言词义。

例3(2014年湖北武汉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求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一般来说,文言实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音通假、词类活用等几个方面,而考查的实词往往在课内学过,因此可根据平时的积累来解答。该题中四个选项的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词义,解答此题,须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代入原文进行检验,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D

例4(2014年湖北武汉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找出与例句中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该题中的各选项也都来自课内,辨析时,应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弄清它的词性和意义。解答此题,可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选项。

【参考答案】D

技法三:理解翻译――认真揣摩多训练,大胆表述展个性。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文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课标所规定的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内容,并根据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阅读浅易的课外文言文,能按要求概括其主要内容;能按要求翻译文言语句;能评价作者的观点;能对古诗文作初步赏析。备战此考点,可采用如下方略。

(1)重点培养理解能力。大家平常就要切实读懂教科书上的文言课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逐步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

(2)强化训练,熟悉题型。即通过强化性训练,把握试题的题型设置、解答的思路以及技巧。

(3)大胆表述,展现自我。解答主观开放性的语言表述题时,要拓展思路,善于联系自己以往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敢于对人物、事件、作者态度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力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例5(2014年江苏苏州卷)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

A.能谤讥于市朝

B.今诸生学于太学

C.相与步于中庭

D.积于今六十岁矣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正确判断并理解文言句式,要求找出不是倒装句的一项。解答时,首先应看清题干要求,然后弄清文言倒装句式的特点和形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几种形式,据此,则不难作出选择。

【参考答案】D

例6(2014年湖北宜昌卷)翻译“乙文”(林纾《湖之鱼》)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据上下文以及该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句意,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可遵循“解词―串意―顺意”三大步骤,即首先解读重点的词语,明确其含义和用法,然后将一个个、一组组词串联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意通顺、连贯、明白地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

例7(2014年湖北武汉卷)下列对本文(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解题指津】本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找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时,首先须整体速读选文,力求初步感知全文内容,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辨识。值得提醒的是,要找到文中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如原文中的“不爱金帛”并非指太子,而是指吕后,与C选项中所说太子“不爱钱财”不符,可见该项对文章理解有误。

【参考答案】C

例8(2014年江西南昌卷)这篇文章(张岱《湖心亭看雪》)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解题指津】本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时,应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抓住精要词句,进行细节品读,以把握文章的要旨。该题选文出自课内,对全文大意的把握应该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可抓住文中对湖心亭雪景“白描”的句子以及对“赏雪人”行为动作及语言的描写来作答。

【参考答案】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大意相同即可)

技法四:名句记诵――用心识记常总结,善于思考勤动手。

针对中考“诗文默写与运用”试题的考查类型及趋势,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备战此考点。

(1)注重平时积累。诗文的积累不仅要掌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还应将学习范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一些名诗文中的经典句子的积累。提倡理解性背诵,通过理解诗文的背景、主题和表达等各方面内容,达到识记的最佳效果。

(2)经常归纳总结。积累诗文时,可以从异同两大方面来进行总结,即对诗文的内容、语言、主题、作者以及创作时代等各方面进行归类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反复进行记忆。

(3)善用脑,勤动手。一定要加强诗文中字词基本功的学习,勤于动手,将每一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烂熟于心,避免出错。

例9(2014年湖北宜昌卷)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 ,往来翕忽。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文名句的记诵和默写,内容是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可调动平时的记诵积累来作答。对于这类记忆性默写的题目,如果平时注重积累,那么根据提示补写上句或下句,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添字、漏字,或者张冠李戴的现象。

【参考答案】怡然不动 尔远逝

例10(2014年四川南充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虽出自课内,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快速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背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此外,还应掌握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分析诗歌意象并把握形象,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发现作者观点,触摸诗人灵魂。

【参考答案】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整,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特别提醒】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从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考查题型来看,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常考题型和基本的应考技法外,还有如下两个命题走向很值得大家重视和关注。

其一,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命题者一般选择的是体裁相同、主题类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也有体裁不同、主题类似的一诗一文,这种题型既注重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记诵积累的过程,又注重在迁移比较中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这种题型除了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及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出现,受到考生的普遍欢迎。解答此类题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对于课内的诗文我们只须细心检索平时的积累即可。对于课外诗文,我们先要读懂它,力求找出它与课内材料的异同点。阅读时应注意留心参考文后的相关注释,还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内相关的知识储备,这些“注释”和“积累”往往是我们得以顺畅解答问题的“钥匙”和“法宝”。

其二,取材课外的古诗文阅读。

这些阅读材料大多篇幅短小,语言浅易;文体以人物传记、寓言故事、小议论文或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游记为主。内容多为讲述古代名臣良将的事迹,表现官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品行;要么是反映古人尊老爱幼、诚心待人的美德;要么描写古人登高览胜、抒发理想抱负等。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在当前的中考命题中,越来越受到各地命题专家的青睐。由于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立足课内,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既要加强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识的积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准确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需把握好“读、思、联、结”四个字。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①第:只管。②鬻():卖。③茔():墓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答案解析】

该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外,内容为讲述古代名臣包拯的事迹。命题者共设置了3道考题,考查内容包括词语释义、句子翻译、人物分析等方面,兼顾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第1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识,加点的四个文言词语都属于“一词多义”现象,也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只要搜索记忆储存,并结合语境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B(“遗”应解释为“馈赠”)

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这两句都可以采用对应法来翻译,即先把文言句的每一个字解释出来,然后用顺畅的语言连接起来。翻译时,第①句要重点落实“惮”的意思;第②句要重点落实“辞色”的意思。

【参考答案】(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第9篇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寒假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寒假复习方法一、寒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

平时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做作业,想赶上别人或者想与别人拉开差距不容易,甚至想巩固自己的强项,补弱科都没有时间。这个寒假对即将高考的你们而言,将是实现复习备考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因为你们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大块自主时间了。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考点,找出自己的缺陷所在,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重点突破。每天保证上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下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晚上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掌握不好的考点,一一列出,做好计划,分几天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点,再看错题,再对应练习模拟题。

二、细化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建议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

识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学精炼,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③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三、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②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③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④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⑤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由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⑥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四、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①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②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高中地理的六大表述法1、分析推理性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

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够严密。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跳跃。

2、区域比较性表达:这类表达是要紧扣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

有的是直接设问区域间的异同点,比如,“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设问的,但它隐含着区域比较,如“为什么水稻种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带?”隐含着三江平原与其他同纬度地区的热量比较。

3、图表辅表达:表达交流的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图像也是。

所以,当仅用文字来表达有难度时,可以借助图像,特别是涉及地理空间概念的一类问题。使用得好,即可以准确简洁地表述,还可以节省时间。

4、特征描述性表达:特征描述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比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

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个方法。

5、归纳总结性表达: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

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6、归因层次性表达: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否则不仅会颠三倒四,还会漏答要点。

高一地理复习方法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扣”得很严。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如,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考,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这类“个性”问题还有很多,如: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较高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6.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7.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从各种考卷中,发现仍有不少学生计算不过关,因粗心大意或基础太差,失误很多,影响成绩。

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运算能力,要作以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的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9.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现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学生会勾画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4)对于老师来说,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画。

10.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