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21:21:23
导语:在铁路专业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 随着机车牵引动力的更新换代,打造一批适应新形势、发挥专业特点的铁路现代化机车检修队伍,对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来说,不仅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从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必要性出发,总结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铁路机车检修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机车检修 培训 对策
一、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必要性分析
(一)机车检修培训是适应铁路现代化的需要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管理型人才,更加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术型人才[1]。而拥有这些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资源。
(二)机车检修培训是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
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铁路职工必须熟悉和掌握铁路新工艺、新技术、新规章、新设备。尤其是铁路机车从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过渡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机车检修能力,否则铁路运输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研究不足
培训需求分析是拟定培训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才能弄清谁需要培训、培训什么。对职工进行培训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岗位人员培训需求,才能在培训计划拟定上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现在的培训需求调研没有全面考虑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期望和本人的培训意愿,仅从单位当前需求出发,导致培训需求得不到有效落实,有时培训流于形式,常常是为培训而培训,且培训课程缺少系统性,使得培训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师资力量、校企交流缺乏
对于铁路职工培训,一般采取专兼职教师授课或者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而专兼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授课培训,还有其他繁杂的工作,工作量大、精力有限,教学质量不高的弊端便显露出来。而且,随着机车车型的更新换代,大部分专兼职教师的技术知识更新不及时,有些已经过时,授课时全凭以往工作经验,教学质量便打了折扣。师带徒方式,能使徒弟快速掌握日常作业重点、难点,但总体来说培训缺乏与外界专业技术院校的沟通交流,如远程实践教学、订单式培训、校企交流扶持等。
(三)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培训效果评估是对职工培训前后收益变化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培训效果评估方法较单一,通常采用现场考试来检验培训效果,之后也没有后续的跟踪调查,对效果表现的延迟性、间接性等方面体现不足;另一方面对职工在培训后进行工作过程时能力的提升以及工作态度的变化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培训效果评估不够全面。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培训内容都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
三、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对策研究
(一)树立现代培训理念,引起职工对培训的重视
随着铁路技术设备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机车检修技术含量越来越大,机械化作业程度也不断扩大,单靠传统“师傅带徒弟,徒弟照看师傅干”已慢慢不适应铁路现代化的要求[2]。因此,单位应该想方设法让职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使职工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去,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参加培训学习,以适应检修技术、设备的更新。
(二)科学分析培训需求,提高培训针对性
单位在进行铁路机车检修培训需求分析时,要结合铁路局发展战略定位,从最近接收的新业务,面临的新技术出发,充分考虑尊重职工个人培训需求。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为企业更好服务的同时,还能满足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获取个人成绩,做到单位与职工的双赢。
(三)优化师资队伍,开发特色教材
一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通过专项理论、技能考核、实践教学、现场答辩等环节,并以专业化、年轻化为标准,将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经常聘请机车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或具有丰富检修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讲师,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二是提高师资水平。采用定期输送专兼职教师到机车生产厂家、专业技术院校和外局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取经,提高教学水平。
(四)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立体化培训
对机车检修按专业系统划分培训模块,从易到难进行“理论基础、专项检修、应急故障处理、技术攻关”的递进式、模块化培训。加大对机车的故障汇总统计,设计教学案例,模拟故障发生成因、过程与环境,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对机车检修中的疑难杂症,成立攻关小组,培训人员参与故障原因分析,检修排查,形成攻关培训。
(五)构建评估体系,重视培训效果评价
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不断完善培训项目设置、培训计划制定、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基于多纳德评估四层次模型,构建机车检修培训的评估指标体系(表1)。重点设置行为层和绩效层评价指标,注重利用知识培训来改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工艺的实际效果,通过量与质的评估,完善评价体系,呈现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铁路施工单位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随着现代铁路施工需求的不断提高,新的铁路高标准设计及施工技术对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近年来铁路施工管理中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相关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理与分析,对我国铁路建设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质量控制、施工人员控制、综合市场竟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铁路施工管理中,我国铁路工程施工管理中项目管理方式使得与作业层与管理层存在沟通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铁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加上铁路工程施工特点复杂以及铁路施工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中质量管理及质量隐患问题的增加,受传统施工管理习惯以及铁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能力等因素影响,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与铁路工程施工不相符,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发挥其管理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为了促进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出适合铁路施工管理的制度,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以及有效的执行施工管理制度,预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铁路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及保证铁路工程的质量。
二、如何加强铁路工程施工管理
(一)增强施工质量意识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铁路施工管理中,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所能达到的质量表追。要想建设一支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的技术队伍,就要重视建设人员的素质教育、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等,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的形式来增强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还可以选用那些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够、且熟悉铁路建设工作的人员来担当技术领导,要重用那些有管理经验懂专业技术并且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除此之外还要注重铁路工程质量标准的培训与学习,通过培训与学习来实现专业人员对国内国际质量标准的掌握和了解,以便能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进行施工和验收,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确保工程的质量。
(二)加强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铁路工程管理中,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为保证达到铁路工程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阶段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方法。在工程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是形成工程使用和工程质量价值的重要体现。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工程设计时要求的标准,达到现行铁路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为保证实现工程质量目标,铁路施工单位应时刻遵守上道工序不检查或验收不合格,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标准,全面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全面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规划,强化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从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到施工阶段的各道工序,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以施工人员自检为基础,以检查骨干为主导,互检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质量检查,施工前进行试验、施工中进行检查、施工后进行检验的工作检查制度;遵守铁路工程进度,服从施工计划、质量坚决服从监理工程师,坚持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行返工等制度要求;并实施技术施工人员、质检员质量责任制;认真落实原材料实验保证措施,全权负责工程的原材料的试验和各项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工作,原材料堆放整齐,注意防火防潮等,并派专人看管,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程序;加强成品的保证措施,认真实施工程内部监督制度、总结制度等,并做好反馈、记录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所以要有效的控制工程的质量。
(三)控制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
在铁路施工管理中,工程的进度管理是指对工程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所持续得时间进行逻辑关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计划完工,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对出现的偏差的工序进行分析,并采取补救调整或措施、不断的修改原来的施工组织设计,直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工程进度管理的前提是制定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内容进行,严格遵守,确定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点工程,根据控制性工程关键工序及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指标安排总体的施工计划,确定关键线路及相应的施工指标。铁路工程在制定施工进度安排时,必须按照该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环节及施工要求确定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期。在确定指标时必须分清施工工序中无法压缩的时间,通过优化组织,增加施工人员及增加设备压缩时间,工程施工总体进度目标实现的主要管理环节是实现铁路工程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因此确定铁路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线路是实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的前提和必要保证。关键控制性节点选择的依据主要是影响工程顺利实施的因素及施工环境等。在这些项目中间必须进行筛选,以最先开工或最晚结束的项目相结合确定关键线路,控制工程施工进度,是控制工程管理的关键,所以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铁路工程的进度,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
(四)完善铁路施工过程中管理组织机构
在铁路施工管理中,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需要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支持。在机构组织过程中可以就每个必要的项目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实现监理人员、设计人员和相关技术负责人员的科学合理配备。在工程管理机构内还应建立测量、质检和施工的专职技术机构。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监督部门,实现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与其相应的责任人切身利益的挂钩,所以完善工程中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
三、铁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铁路施工企业的发展,影响了铁路施工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现代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应预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减少施工管理问题对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策的制定与执行等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加强铁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
结束语
总之,铁路工程不同与其他的建设工程,不仅有一般建设工程复杂的特点,还具有工程线路长、工序复杂、施工人员多、受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在铁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工程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加强工程的规范化及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铁路工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根子.浅述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04.
关键字:铁路大修工程设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的便利也逐渐受到关注。因此,政府大力发展铁路,这不仅解决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开放的市场。但铁路后期的维护技术是复杂的,在既有线路状况的限制下大修设计优化线路状态也非常困难,所以设计中技术工作的研究对铁路大修工程尤为重要。铁路大修工程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保障部分。铁路大修设计应注意铁路、桥梁、隧道、路基、通信、信号等设备技术的改造,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可靠的。大修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与效率,因此,为运输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计是铁路大修工程部门的首要任务。
1大修工程的质量要求
大修项目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需求。因此,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工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1测量
外业:只能利用维修天窗上道测量,时间紧任务重,安全压力大。需要提高测量人员技术水平、更新测量设备(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测量技术等。
内业数据处理:水平测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平差,曲线拨距对限界和桥梁偏心的影响。
1.2设计
计算和方法:采用《既有铁路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辅助设计系统》等软件,可以提高平纵断面设计速度和质量。
预算:设计所结合大修工程实际发生的费用,详细分析造价各组成部分及费用,往软件里面添加符合实际的补充定额。
2 对策
2.1加快规范管理,提高设计能力
首先,加强设计图设计审查,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设计评审制度,对保证顺利施工、节省投资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审查系统的设计,通过设计所内部四级审核:复核(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业审核(各设计部部长)、项目负责人、审定(设计所总工程师),严格控制设计的质量,杜绝不合格的设计。内部审查不合格的设计文档,不得交付施工。设计人员出现质量事故,将酌情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罚款等处罚。其次,制定合理的设计周期。大修设计往往有时为了赶时间和压缩流程,人为的不利影响设计的质量。设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交出施工图,可能会忽略某些方面的考虑,影响设计的质量。所以当调整设计周期时,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第三,加强创新意识。设计单位的设计应该增加投资和奖励创新,奖励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设计师,开展设计竞赛,总结好的设计的特点和经验,促进形成良好的设计的氛围。同时,结合设计质量事故,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改善和提高设计质量。大修设计部门鼓励技术进步,每年应组织优秀设计竞赛,以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第四,标准的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勘察、设计单位标准操作,认真落实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先调查,后设计、再建设的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简化设计的基本程序,减少或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实际设计管理系统,制定一套严格的完善的涉及设计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细则;必须严格的管理,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组织,去检查和安排设计程序,整个设计过程的有效控制。
2.2 加强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新技术标准的研究,强制性标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确保勘察设计文件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以确保调查和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专业设计的能力。通用设计标准或技术规定,认真学习了解,做到融会贯通的研究,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根据工程设计和技术的“疾病”最容易的错误提出纠正措施,以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将起到指导作用,为提高对勘察、设计创新能力也将扮演一个角色。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核心的安全系统的设计工作,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战斗能力。第二,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优化设计的能力,经常在设计中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我们设计师除了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广泛,工程和技术知识的其他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外部沟通与协调、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伪劣设计方案,技术进步和合理性的评价和优化,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改善投资效益。
2.3 加快理念转变,适应铁路发展新形势
首先,大修设计师要充分理解新铁路建设“以人为本、服务交通、系统优化、重点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铁路建设积极使用新思想开阔视野,启迪思想,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修工程设计应符合铁路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提供最大的方便,创造最好的服务功能为基本原则,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的建设政策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现有的线路,合理的组织设计,努力提高建设质量,提高线路的使用功能。
第二,必须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 协调专业的设计,以确保设计的完整性、有序的内部和外部设计的配合。坚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部分为整个服务,提高主要功能,最终实现整体设计优化和提高。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动态管理,设计质量往往由设计业务水平决定,应当妥善处理不久的将来和长期管理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转变思想、坚决克服困难。一方面采取对策和措施,另一方面有一个不屈不挠的韧劲,发誓要达到目标不要放弃。最后,改革设计不仅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注意经济。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高起点,不仅满足当前的运输需要还要进一步加快设备现代化,着眼于未来的列车运输组织调整、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变化发展,适当的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设计、施工等各环节,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检查产品,确保安全运行,有利于操作和维护,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铁路设计真正符合实际需要,满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铁路运输。
2.4积累设计经验,改进设计方法
建立和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勘察、设计的质量标准,大修设计单位必须加强信息的交换和设备管理部门的业务能力,及时提供完整、详细的设计文档,使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和访问,及时研究和分析意见,尊重和重视反馈,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建议,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设计应该注重科技含量,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力量。当前铁路技术创新任务很重,必须注意在设计中提倡环境保护。资源、计算机技术在铁路工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高级研究人员,设计者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提出自己的看法,编制符合实际应用的软件,积极选择成熟、先进和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积极探索铁路设计系统改革的新方法,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适应铁路的管理系统,实现新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
3总结
铁路大修建设工程的包含了大量的工作,需要多种主体参与工程。为了确保铁路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和经济评估体系,建立各种应急系统,还要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通过上述对策来提高铁路大修设计工作的质量,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 江洲桐. 强化铁路大修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 铁道建筑. 1995(7):21-23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窠臼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表现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在这些课程中,前三样课程课时比例约为80%,该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仍未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却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时间,而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衔接。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够合理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仅有少数教师有在铁路一线工作过的经历。而且由于规章、设备、技术的更新,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存在现场岗位工作知识无法及时告知学生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铁路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相冲突,从而无法来学校兼职。还有些铁路单位,限制本单位职工去学校兼职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
目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质量不高,偏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些适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数仍未跳出偏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有
定难度。虽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有部分教师自编或合编教材,但连年的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少有时间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线,其编写的教材也就很难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五)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完善
随着铁路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践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也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机会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无法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谓“循岗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岗位能力需求实施教学并依次递进,以满足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如下表所示: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基本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研,以工作岗位为主线,了解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
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业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织等核心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规律,针对本专业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分阶段、分学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 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进程。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由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顾问委员会牵头,通过集中讨论,对本专业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内容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模块、专门化模块、行业技能模块、素质模块。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推进。
3 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后,还没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教材开发通过分析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行动导向,开发独具特色的高职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建设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在教材开发中,应增加“双师素质型”编者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采取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审稿的措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在确定‘双师’型编者时,要特别挑选有定教学经验、懂得教学规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编写者。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每年需选派本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现场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熟练掌握铁路行车、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领域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作业组织方法、高速铁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和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内外教学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学骨干。
从铁路局、站段选聘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并且从铁路运输一线引进高级技师充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使学生校内实训技能与铁路现场需要技能更趋致。
兼职教师、引进的技师和学校原有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校原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接发列车实训室、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室、票务工作实训室、车站客运服务实训室、货运实训室的投入,尽可能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情境。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进行岗位实际训练或仿真训练,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
此外,规范地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选择若干个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方面有代表性、有适当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铁路有关站段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昌车站,汉阳车站,武汉车站等。可以使学生到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解决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一、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在我国的研究发展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迅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推进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国家及行业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各个企业在相关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尤其是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同时也给信息化时代下的销售模式带来极大的转变。但反观我国各铁路工程企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大多不容乐观。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化管理人员配置不理想,硬件设施及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严谨不规范,外部物资供方不配合,信息化投资不足等问题,都是影响信息化平台物资管理发展的问题。要实现铁路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对整个铁路系统的物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建立数据库将需要进行管理的物资信息整理并存档,还要结合仓储以及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只有将所有的相关信息整合统一起来,才能够实现物资信息的有效分配以及存档。
二、传统铁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合理的规划传统的铁路工程物资管理模式不够严谨,没有确切的规划和分工,这就导致一些物资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使得人为影响因素很大,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依据工作经验维持相关工作,缺乏一套有效严谨的管理流程。并且由于铁路工程中的复杂情况经常出现计划变更,就导致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出现,对于需要的物资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管理者又缺少相关数据支持,就会造成一些物资缺乏、重复提料、库存较高等现象,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生产。2.物资价格和数目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整个铁路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物资数量和种类繁多,加上在铁路建设路线的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从物资的价格和数目的管控角度来看,就缺少相关的参考依据,无法提前准确预估进行置备,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除此之外,铁路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偏远地段或者山区,物资的准备比较困难,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物资短缺,加上物资储备不足,各个施工区域可能就面临工程停工的风险,这一系列问题就会给物资置备经费和后期的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3.铁路工程物资管理模式复杂近几年来我国正在逐渐扩大铁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也涉及全国各地多个地方,由于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作业面多,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战线较长,有很大一部分铁路工程分布在偏远地区,工程作业环境复杂,这就给主要分布在城市地段的供货企业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则会让施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资管理的有效性。缺乏信息化的物资管理模式就没有办法实现各项物资的实时信息监管,信息得不到共享,不利于铁路工程的高效开展及成本考核。4.专业人员稀缺,物资管理经验不足传统的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专业,本身就缺少大批的专业人才,部分的管理人员还存在对物资的监管不到位,基本素养不扎实等情况,从而导致了在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因此在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也存在同样问题,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管,同样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暴露的就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不足。
三、建设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要想实现高效运转,就必须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建立健全的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将铁路工程物资采购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经验积累及分析。在信息化体系架构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所需的物资采购做好初步的规划,工程部根据设计提报需求计划,物资部根据需求计划提报采购计划,还要制定相应的分级管理模式来管理物资,确保铁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收到物资补给;其次是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整个物资的管理工作都要严格的按照条例里的规范来执行。管理条例里面要包括合同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多方面的规定,还要让供需双方都能够参与到物资管理中来,以实现物资采购全寿命周期的管控,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公开透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的产生。2.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减轻工作强度避免重复劳动,使数据信息更加准确,数据传递更加高效。例如现场验收尽可能在手机端完成,每件物资进场加上唯一二维码,进出库物资通过扫码,实时明白库存的情况,提高库存追踪效率,实现库房收发料管理-移动端办理。通过库存数据自动实时更新,海量的现场数据一次录入,避免传统模式的人工重复录入数据,保证库存准确,减轻了工作的强度。通过库存报表,可以实现商品的全周期跟踪,了解当前商品的总数量,存放在哪些库位,各有多少,避免了二次购买、找不到货的情况。通过设置库存上下限、库龄预警,确保采购合理,呆滞料大幅减少,从而达到提升库存周转率的良好效果。在现有的手机APP云建造/微信/钉钉等企业应用中就包括移动审批,移动分析,如材料收发存、结算支付,以及具体的入库材料明细,供应商价格等等功能。而针对供应商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与供应商数据库,要求所有采购从合格供应商中选择;同时建立并共享供应商不良行为,避免采购风险。信息化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简化了作业流程。全程PDA扫码作业,实现无纸化管理;PDA自动采集并更新数据,无需人工采集和录入,大大减轻员工作业量和出错率;系统自动记录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实现计件工资管理,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3.建设专业的团队对于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一支具备综合素质高且管理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团队,还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强化培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外派学习的机会,还要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其次,要安排一些老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到现场进行示范和指导,邀请商家或技术专家在实际操作中为员工讲解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流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及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铁路工程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铁路工程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不但使得物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数据化的管理,而且整体提升了铁路工程物资的管理水平,将物资管理的相关数据应用到工程投标、造价估算等其他领域,让相关数据信息成果得以共享。通过大数据比对,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给整个铁路工程造成负面影响。1.应用于相关事务处理物资事务管理模块将事项分为待处理事项、正在处理事项和完成处理事项三种状态。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相关工作,为各项工作能够责任到人,处理有据,最终实现闭环管理。2.应用于文件管理通过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可以实时收集汇总现场物资的一手资料,通过信息的整合汇总与分析,向各层级单位进行共享。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工程成本,总结工程经验。随着物资信息化的逐渐完善,平台的数据日益增多,其中有着大量关于价格波动信息,市场行情分布等信息可以挖掘。为今后工程投标,物资招标提供参考与依据。3.应用于物资管理铁路工程建设的物资管理十分复杂,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将一部分审批程序固化,可以实现物资管理的规范化,避免无计划采购,先供货后签合同,超合同供货、化整为零等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规避因管理疏漏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细化管理使物资供应数量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不必要的物资损耗。4.应用于统计管理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让物资数据能够实现实时管理,痕迹留存,源头把控。将上游供应商信息,资信情况,供货业绩进行归类筛查,将中期招标价格,采购数量,技术规格进行整理分析,将下游到货时间,库存信息,领料发料一一记录,时时备查。借助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核算和汇总,能够极大地降低出错率。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查询平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信息资源,为后续的物资汇总核算提供一定的便利。
一、技术总结答辩的考评标准
技术总结答辩考评,是对考生理论指导实践效果的验证,是对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全面考核。技术总结答辩由“技术总结”和“技术答辩”两部分组成,各占考评标准成绩的50%。“技术总结”成绩主要根据考生撰写的技术总结来评定,具体分成“理论知识”、“关键技术”、“业务特长”和“总结格式”四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各自的技术地位在技术总结答辩中分别占不同的权重。“技术答辩”成绩则主要根据“技术总结答辩”考题和“专业知识答辩”考题的实际答辩情况评定。技术答辩总结考题一般设置两题,不分权重,均从考生撰写的技术总结中出题,即考查考生对本专业理论及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与技术总结撰写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专业知识答辩考题也以两题的题量设置,同样不作权重区分,在技师考评相关的专业题库中随机抽取,以对考生的临场处置能力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
二、目前技术总结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总结答辩问题同时存在于应试者与考评员两方面。就应试者而言,主要表现为应试能力较差,答辩成绩不理想。对考生的应试能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其问题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技术总结的撰写问题。二是技术总结答辩准备工作的问题。
三、提高应试、考评能力的措施
考生为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参照技术总结答辩的考评标准,有针对性地撰写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可以围绕申报者本人的业务能力、特殊技能、关键技术、技术革新、组织管理、学习培训以及帮教指导等方面进行撰写,确保内容真实,且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而言,技术总结应该是自己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或技术的总结呈现;可以展示自己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解决之道,着重运用技术理论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解决的效果如何;也应该如实反映自己是否具有本工种相应等级的绝招技术或技术特长,这些绝招、特长得到何种层级的认可。
(二)根据技术总结答辩的考评标准,有针对性地做好答辩准备
第一,提前做好材料准备。梳理技术总结的主要观点、论述结构和技术关键;掌握技术总结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符号、公式、曲线的确切含义;反复推敲技术总结中是否有论述不清、自相矛盾或逻辑不当的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第二,掌握临场技巧,沉着应考。考生应考时,要充分利用答题前的思考时间,做一些简短的笔录,简要列出答题思路或提纲,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考评员以清晰流畅的回答。
“专业知识答辩”的知识覆盖面广,考题随机性强,与撰写的技术总结并没有必然联系,考生一般较难事先准备,在答辩前应特别重视复习掌握与本职业工种相关相近的业务知识,拓展知识面;认真梳理本工种职业技能涉及的知识点,将知识理论的综合运用作为重点,进行应考预演。
考评员评价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自身业务素质与考评标准的统一。也可从几方面着手:
(1)认真研读技术总结,参照考评标准,对考生总结的经验、解决技术问题所运用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并在对其真实性(可信度)、科学性、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客观认定的基础上给定分值。
(2)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技术总结所述问题进行技术等级的判断。具体而言,考评员应就考生技术总结表述的“技术难题”、“绝招技术”及其能力与本工种技术等级的知识、技能要求是否有对应关系;考生所阐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绝招是否恰如其分而非夸大其词等问题进行甄别。
(3参照但不拘泥于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文本格式,判断考生的技术总结写作水平,并评定考核分。虽然考评标准对技术总结有规范要求,但文无定式,格式并不是评定写作水平的核心标准。考评员应据实给定考生成绩。
(4科学规范出题。考评员出题原则是以考生的技术总结为依据。出题范围可适当考虑技术总结中涉及的相关相近的业务技术问题,但应以本工种等级可以或者应该达到、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业务能力为主;对技术总结显示基础较好的考生也可以抽取总结中涉及的经验、技术难题、处理方法及效果等有关内容编制难度适当的答辩题,引发其思考,更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5)营造宽松的答辩环境,消除考生紧张心理。如遇考生精神过度紧张时应适当延长答辩时间;如考生对技术关键问题的答辩有不同意见,应给予适当时间说明解释等。
关键词:铁路职工 教育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15-02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刺激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现代化、先进化发展,全新的铁路生产、运营技术以及先进的现代化铁路设备都迫切要求铁路职工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现有的铁路职工要想在实际的生产运营方式中,有效掌握科学的先进技术,就要对自身专业技能不断进行再教育培训。这使得铁路教育培训老师要立足于实际发展情况,对传统教学培训内容去糟粕、取精华,在实际教学培训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问题,创新改革教育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真正展现出对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一、现阶段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出现的问题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铁路职工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保证,一支专业化、素质化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可以有效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对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各地方铁路局逐渐加强了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教育培训老师与铁路培训职工人数不成正比
铁路运输事业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系统之一,作为一项庞大的运输管理系统,需要很多工作人员来维护和支持铁路运输的正常生产运营。因此作为我国铁路三级体制管理系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局成为我国铁路管理的特色管理组织,在我国铁路局分为哈尔滨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兰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等总共18个铁路局。其中单以北京铁路局为例,截止到2014年年末,北京铁路局总职工人数达到204000余人,职工干部有36000余人。专业技术骨干仅仅只有18000余人,而在北京铁路局的天津职工培训基地里,教职工的人数只有130余人,面对庞大的北京铁路职工总数,教育培训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在培训工作的高峰时期,比如春运、寒暑假期间,教育培训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1]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教育任务,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不能做到从细节处培训教育铁路职工,无法在短时间内激发铁路职工专业技能潜力。严重的教师资源短缺造成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切实开展,影响了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培训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铁路职工培训工作复杂、任务繁重,同时由于工资、职称评定等问题,很多年轻的技术骨干不愿做教育培训工作,使得现有的铁路教育培训教师老龄化严重。而这些培训教师经过多年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培训经验,在新入职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上游刃有余,但是无法做到技能培训的实践性。[2]加之教师资源的缺乏,使得现有培训教师任务繁重,只能保证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无法保证对自身的技能实践进行再学习,无法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在教学培训过程中,不能将教育培训效果最大化,阻碍着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三)没有健全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立,要依赖于健全的管理机制,现在很多铁路局培训站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监管教师日常的教学培训工作时,也只是简单监管培训任务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同时并没有建立对培训教师进行技术再教育的机制,使得培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化,培训教材没有及时更新。[3]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上缺乏实践性,因此不完善的管理机制阻碍着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措施
由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加之现代铁路的建设越加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使铁路职工培训教师的储备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应该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铁路职工综合素养的提升作出最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着手,短时间内想要改善培训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资源共享。[4]多数培训基地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上,长时间存在封闭管理的情况。但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得师资极度缺乏,庞大的职工人数和稀少的培训教师形成对比。如果将培训基地和铁路相关培训学校进行融合与师资共享(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的铁道工程专业、交通运输电气工程专业),在壮大了师资队伍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为铁路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实践平台,从根本上提高未来铁路职工的专业素养,同时也真正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二)建立教师培训机制
在铁路教育培训站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时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对职工的
培训教育工作,不注重对培训教师的再教育培训工作。在现代铁路发展的趋势下,培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加强培养自身的技术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知识培训带给铁路职工。因此各铁路培训站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学历进修。[5]同时推动教师到实际铁路站段进行实践实习,提高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增加培训实践内容的实效性,总体提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铁路教育培训站在对师资队伍人才的建设上,应当改变传统人才引进的局限性,加强在铁路局内外对优秀员工的引进,制定严格的引进标准。将铁路局内的技术骨干、专业科学领头人、有潜力的工程师以及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作为重点引进对象,优化师资队伍。同时制定合理科学的聘请制度,对外公开招聘教育培训专业人才,要求具备铁路运营相关知识,同时建立公平的聘请机制,真正做到择优选聘。在师资队伍人才建设素质化的基础上,建立建设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培训工作的责任心,对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铁路运输系统作为我国主要的公共运输方式之一,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铁路职工是铁路正常生产运营的基础,良好的专业素养是铁路职工的必备条件,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可以有效地促进铁路职工综合素质发展,积极推动着铁路运输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芹. 铁路培训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0,04:59-60.
[2]石永峰. 关于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12,21:74-75.
[3]王伟. 对加强铁路职工队伍培训的几点建议[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4-96.
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在对以往高速铁路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相关工艺、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且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率先应用无碴轨道,从而开创了世界铁路工程行业发展的新纪元。目前,在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无碴轨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展现了较为良好的综合性能。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而言,国内近年来才在客运专线铁路中尝试应用无碴轨道,但是由于缺乏工程技术管理的经验,而导致很多技术难题仍然存在,所以,适时加强研究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1无碴轨道工程的主要技术特点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建设中,主要是根据结构类型与施工特点等进行无碴轨道的选用,常见的无碴轨道主要有:板式轨道、轨枕埋入式轨道等。每种无碴轨道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也有所区别,所以,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选用无碴轨道。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无碴轨道工程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应用中,无碴轨道可以表现出较强的可维修性和双层弹性,其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基础与轨道板之间没有填充任何材料,从而促使无碴轨道的强度和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客观提升了弹性与可挠性,在轨道面临较大的振动冲级时,可以有效进行外界压力的分散缓解,从而保证无碴轨道在运行中的安全性、稳定性。
(2)一般情况下,无碴轨道中需要设置凸形的挡台,这样才能保证在高速列车较强的荷载作用下,无碴轨道表面纵向或横向的荷载力可以通过凸形挡台进行传递,从保障无碴轨道基础的稳定性。同时,CA砂浆与无碴轨道底部之间的摩擦力也多是通过凸形的挡台进行传递,从而有效改善了CA砂浆的受力条件,并且提高了无碴轨道的整体技术性能。
(3)在无碴轨道的技术特点研究中,其使用寿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受到各种外力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方案中确定的无碴轨道使用年限很难达到。例如:在德国早期修建的高速铁路时速仅为250km/h,无碴轨道的使用寿命为5-8年。而德国近年来修建的高速铁路时速已经超过350km/h以上,但是无碴轨道的使用寿命却可以达到30年左右。近年来,在国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每个,一般将无碴轨道的使用寿命设定为60年左右,这样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保持无碴轨道的维修高标准状态与可维修性高等技术特点。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的施工技术管理
目前,在国内的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无碴轨道主要有:板式无碴轨道、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两种,由于两种无碴轨道在构造,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技术管理措施,从而保证施工的进度、安全、质量、成本达到预期目标。
2.1板式无碴轨道
(1)板式无碴轨道的板材多为专业工厂预制的,而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施工量相对较少,并且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所以,对于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也较为容易,有效较少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2)在进行板式无碴轨道的道床外表处理时,要坚持“由下至上”的施工流程,尽量不要使用工具轨。当施工结束后,承轨面的高低与水平误差相对较小,可以直接进行跨区线路的无缝铺设,从而保证了工作面的平整。
(3)在板式无碴轨道施工中,对于特殊减振或过渡区域一定特别注意,通常可以采用在预制轨道板底部粘贴弹性橡胶垫层的方式,这样既满足了板式无碴轨道的减振需求,也降低了施工的难度。
(4)板式无碴轨道施工中,对于CA砂浆的调配,以及调整层的施工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该环节的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将关系到板式无碴轨道的整体性能,尤其是耐久性和安全性。从国内板式无碴轨道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因该环节的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如何提升轨道的耐久性是主要的技术难题之一。
2.2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
(1)目前,国内在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施工中,主要采用技术经验较为成熟的“钢轨支撑架法”,这样才能保证轨道的几何位置与尺寸达到设计要求,而且降低了施工的难度。
(2)在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的道床结构中,混凝土支承块、横向穿孔轨枕等需要由专业的工厂预制,而混凝土工程则多是需要在现场进行,所以,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将混凝土施工技术列为重点管理项目,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渗水等问题。
(3)在进行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的曲线地段施工中,由于线路坡度较大,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处理,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合理使用工具轨作为线路标高控制的基准,以保证线路各部分的坡度都达到设计规范和相关要求。
(4)在进行特殊减振或过渡区域的施工中,由于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的底座为混凝土材质,而且两端设有限位凹槽,所以,在施工中会面临底座与道床板之间的弹性层处理问题,客观增加了技术管理的难度。
3我国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无碴轨道研究的背景下,我国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了对于无碴轨道工程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从促进我国高速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角度而言,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在无碴轨道工程方面的技术经验,并且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到外国接受培训、教育的方式,促进国内无碴轨道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且要掌握无碴轨道设计与施工管理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并且开拓新的管理途径。
为做好我市2007年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根据黑人发[2007]70号文件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评审时间安排
(一)全市申报高级职称人员评审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间为8月1日--8月17日(各高级评委会评审时间见附表1)。
(二)全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评审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间为9月17日--10月24日,11月20日--30日进行评审(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2)。
申报中、高级职称人员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需携带如下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三份、中级一式二份)。
2、人事档案和考绩档案(事业单位还需提供年度考核备卡)。
3、现任职资格证书。
4、有效的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证书。
5、毕业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书。
6、评审标准规定的有效论文、论著、成果证书等。
7、同级改职人员、学历破格人员、流动人员需提交《审查表》一式一份。
8、申报享受研究员级待遇人员,须填报《申报享受研究员级待遇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资格审查表》(一式二份)。
上述提供的各种证件和相关材料均为原件。
二、评审范围及对象
凡在牡丹江地区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等各种经济实体)工作,与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含一年以上临时聘用人员以及中医学徒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所有制性质,只要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申报评审条件,均可自主申报相应职称评审。
三、部分专业申报评审方式和要求
(一)对卫生系列晋升正副高级职称人员(含正常晋升副高级职称人员)均采取水平能力测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水平能力测试的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对统计系列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已参加全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者可申报高级统计师职称评审。
(三)依据铁道部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化改革铁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职改[2005]2号)精神,受铁道部委托,从今年起,哈尔滨铁路局所属单位的会计、审计系列职称评审也实行属地化管理。
四、部分专业执行新的评审标准
为了不断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省人事厅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对中小学校教师系列和卫生系列的《评审标准》进行了修订,凡今年申报这两个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要按新的《评审标准》执行(具体见黑人发[2007]71、72号文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两个系列新的《评审标准》做好推荐工作,其它系列(专业)《评审标准》也将陆续修订。
五、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具体要求
(一)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免于职称外语考试
1、公派出国学习、进修、讲学及从事科研工作一年以上的,或自费出国进行语言培训、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及正规学校进修一年以上的;
2、独立完成外文专著5万单词以上,或独立完成译著、译文累计6万汉字以上,并经出版和发表部门证明的(译著、译文含汉译外、外译汉);
3、在乡镇所属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4、在地市及以下所属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5、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6、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7、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国家承认的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
8、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BFT考试合格证书的;
9、取得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卷面总分60%以上的(含四、六级合格证书);
10、截止申报当年8月31日,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
职称外语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1、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一直有效;外语考试成绩达到省内通用标准的,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两年有效。
2、凡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取得成绩人员,均可评聘中级职称。各评委会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外语的成绩标准自行掌握。考试成绩在晋升中级职称时一直有效。
(二)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免于计算机知识考试:
1、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2、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3、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
4、取得人事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考试合格证书的;
5、取得人事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两科以上合格证书的;
6、截止申报当年8月31日,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
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1、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计算机知识考试合格成绩人员,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两年有效。
2、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取得成绩人员,均可评聘中级职称。各评委会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计算机的成绩标准自行掌握。考试成绩在晋升中级职称时一直有效。
六、关于市级学术(学会)论文的要求
为了保证各类协会、学会论文的严肃性,准确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申报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提供市级协会、学会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获奖论文证书的同时,需向市人事局提供相关文件和名册等佐证材料,否则所提供的论文不能作职称评定的依据。
七、任职时间的确定
计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限截止到2007年8月31日,凡在这个时间前达到退休年龄(延聘人员除外)或任职资格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都不允许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通过人员的任职资格时间从2007年9月1日算起。
八、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大局观念。希望各有关单位本着全心全意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的宗旨,做好政策宣传和有关人员的申报工作,确保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各单位要层层把关,切实保证评审质量。申报人员向评委会提交的材料要规范、齐全、真实,评审表中的内容要填写清晰、准确、无漏项。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违反省市有关规定。
(三)无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人事(技术)档案管理单位为主,向市人事局职称科申报。自主择业的干部由用人单位推荐,自主择业管理部门审核后上报。
(四)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需填报《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免试人员审查表》(见附件3),由所在单位审查并公示一周,经各县(市)区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将该表连同各类原始证书和其单位出具的正式证明等材料一并报市人事局。
(五)各单位在上报申报人员有关材料时,同时上报申报人员推荐名册(附件4,需打印)及人员信息数据盘。
(六)未对本单位《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人员进行更新和补充并上报数据盘的单位(含未建立数据库的单位),请于7月30日之前上报,逾期不报者,其涉及职称评审及日常管理等事宜不予受理。
各地、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可登录牡丹江职称在线()查阅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评审标准、时间安排等相关信息,进行政策咨询,下载相关表格。
附件:
1、全省高级评委会评审时间表
2、2007年全市职称评审工作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