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22:52:52
导语:在管理会计课程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基本上是围着理论讲授—例题演示—布置作业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很难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经人才。而管理会计恰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难免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边界认识不清
目前,在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是三门主干课程,纵观这三门主干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非常严重。三门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财务预算和存货管理(存货控制);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及经营杠杆等;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与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法、责任中心及业绩考核等。这种状况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更不利于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三、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大部分企业对差量分析、风险分析、作业成本法以及业绩评价等较少运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一)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克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管理会计教材落后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管理会计教材改革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材改革中应建立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将教材内容本土化,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我国以往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经验,使这些新的理论和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并以此为基础编著教材。教材中应减少传统管理会计中复杂计算方法部分的介绍,加大现代管理会计的部分,以及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运用的内容,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克服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即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传统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最新动态。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倡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先通过不起眼的生活问题以小见大,然后延伸到企业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可以以案例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然,在案例教学中也应尽量做到以小见大,如手机办理何种业务比较适合自己,有闲钱时是应该买国债、储蓄,还是应该办保险或是买股票、基金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学生理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的,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消除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
(一)环境因素
1.经济要想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我国虽已经颁布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但经济法律体系仍不健全,使得管理会计在应用时缺乏一定的保障。管理会计分析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我国虽颁布了许多规范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但财务会计在执行中仍存在着执法不严,记账不规范等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会计在数据加工时使用不真实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将误导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的法律法规,于是管理会计就变成了真正的“内部会计”,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当然其应用结果也会千差万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合理普及应用。
2.人文环境因素决定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水平。
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仍然处于借鉴国外经验的水平上,在人文环境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首先我国管理会计没有规范的指南、公告和规范制度,当会计人员遇到新经济业务时,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参考,大大降低了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管理会计的职能由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部门分担,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职能,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也无从考证,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无法衡量。
(二)其他因素
1.没有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该学科在实践中不断被推广应用的关键,它是该学科实践工作的方向标。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借鉴或直接翻译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自己的东西很少,而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也不是很健全,其理论的研究也只是适合其自身社会环境,把它的理论拿到中国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理论并不完全适合。在我国会计体系中,近年来,多数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财务会计的研究上,而忽略了管理会计,这也导致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的不完善。
2.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不能有效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我国管理会计的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效融合,目前,管理会计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工作缺乏认识,他们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在实践工作中并不适用,实际工作者很难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时间价值问题,我国仍旧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分析问题,但在我国很多问题多采用单利制计息,这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另外,我国的部分企业也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并未得到学术界广泛的、系统地总结与研究,仅有少数典型案例被当作示范性的研究报告做以参考,但参考案例不全面,不系统,致使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能达到同步发展。
3.管理当局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低。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工作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担,致使管理当局忽略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知道生产经营,却不懂得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懂得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甚至还需了解行为学等很多社会科学知识,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中很少有能够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绊脚石。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切方法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一)加强管理会计教育,实现理论联系实践
国家应根据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或刊物,并在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里增设管理会计课程,不仅让未来的财务工作者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也应该让未来的管理者、投资者等更多的社会角色了解管理会计。学术界应将管理会计的成功典型案例进行科学的、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完整且具有指导性的案例研究报告,便于管理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以参考,从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想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就需要从新调整管理会计的内容,首先要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内容上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加上管理会计理论中与成本管理有关的内容,可以称其为成本管理会计,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当局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此外,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重复的内容加以删除,对管理会计有的内容进行细化研究分析,从而突出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及考核机制
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组织上应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该协会可以作为管理会计实践经验与理论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我国管理会计与国外管理会计交流的渠道,它能让管理会计真正意义上从会计体系中独立出来,在未来企业里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有专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部门,管理会计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学术交流,具备自己的考核与评级机制,它的发展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管理会计的发展将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成功的管理会计工作者可以同时是一位优秀的财务会计工作者,但反之却不一定。
三、总结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入了管理会计。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管理会计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管理会计是一门把会计和现代化管理融合为一体的课程,具备比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技术性。在如今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形势下,怎样培养学生入职以后,面对企业复杂的、多样化的管理活动可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题实施教学活动。具体流程是在课堂上教师先阐述会计理论或者方法,随后利用例题证明会计理论或者方法,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这些模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属于教师利用教材和板书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如今的管理会计课程太过于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二)教学理论和实践互相脱节。如今,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活动,通常集中于基础会计课程与毕业以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方面,而对于管理会计则很少接触到真实的案例。由于企业商业数据的私密性,即使接触也难以获得完整的企业业务,很难获取源自真实的案例供学生练习,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典型的真实案例。而缺乏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不利,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落后。自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产生之后,管理会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体现为作业基础管理的形成、制造环境的发展、服务业的崛起、战略管理热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等[1]。由于如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也就是传统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当前中国高职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只是覆盖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且以工业企业为主要目标对象。所以,中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加入现代化的内容。
新形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设备或者媒体、工具,最初的教学手段使用的是人本身的活动,例如模仿、示范、口耳相传、练习,重点是应用语言,同时也包含了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书籍与文字的出现、印刷术与造纸术的问世,使教学手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教学手段可以不再受到个人经验主义的局限,可以学习以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各类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也逐渐地发展起来,相继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录音机、唱片、电影、幻灯机、语音教室、闭路电视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问世与应用,不但能够使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提升,而且使教学活动自身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使教学活动在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得到了拓展,产生了之前所没有的深度与广度,让教学活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有些情况下,管理会计需要应用到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加工处理数据,对计算的及时性要求高,计算难度大[2]。所以,为了使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得以顺利的实现,减少信息成本,加强及时性,有必要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教学中,针对学生财务会计电算化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可通过单独的课程实施,例如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会计电算化等。然而,针对管理会计电算化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则很少有高职院校把其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不利。如今的管理会计工作如果离开了计算机是不可想象的。(二)应用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在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与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把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管理会计的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会计教学方式。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3]。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管理会计是否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应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怎样整理、总结、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例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层面来讲,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获得了很好的成功。另外还有一些因为比较好的应用了管理会计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因此,教师应当对中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进行及时的总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并且从中获取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学习当中。(三)加大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若想使管理会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高职教师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高职院校可应用顶岗实习、继续教育、暑期培训以及进修等方式,来加大管理会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今,中国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的时候通常要求其学历为本科或者研究生,所以,有可能对管理会计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完善。由此,管理会计教师可积极参加暑期培训与进修,以使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提升[4]。每一年的继续教育机会也让管理会计教师可以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保障其管理会计知识与时俱进。为了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管理会计教师也应当充分珍惜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使自身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四)加大与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虽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办与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得以增加,然而,在真正的实习实训过程中,因为企业财务具有商业机密性的特征,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把实习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财务的核心职位,许多学生只能够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实习,无法较好地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习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基于这种情形,高职院校可加大与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这些机构通常是为多家企业做账,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多样化,这样容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接触了真实的账目以后,不但能够对整体会计核算流程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够掌握后续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5]。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以避免泄露这些机构的企业财务信息,在建立起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后,可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会计人才实施专项培养。(五)对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借鉴。如今,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区别,无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依据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来培养人才,而忽略了加强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6]。基于这种情形,可借鉴外国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的工读交替制、瑞士的三元制、德国的双元制。由此,学生不但能够在高职院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行业出现的新方法与新思想,并且接受培训机构与企业的业务培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职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顺利地步入管理会计行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成为会计行业中的佼佼者。
综合上文所述,在新形势下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自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实施具体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关的教师与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重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实际形势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惠敏.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2(003):78-80.
[2]杨凌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0197-0197.
[3]李锦舒.财务共享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5):126-127.
[4]刘春苗,陈计专.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革[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00(012):149-150.
[5]宁燕妮.管理会计视角下推进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的创新路径[J].中外企业家,2020,668(06):177-178.
【关键词】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84-01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因为与其他课程交融穿插,加之它的灵活性和服务管理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困难重重。而学习管理会计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管理会计学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就业为目的,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思想、手段和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一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地接受,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在老师提出问题时也不能够积极回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怎样自主学习,片面地要求老师多讲些,在临考前希望老师多讲考试内容,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互动不足
民办高校教师在上课时一般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够采用多种手段,不能选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讲授方式较生硬,且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从而达不到管理会计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缺少实践环节,以致于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就业。
3.教学内容不完善,体系不够完整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学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如管理会计的假设、对象、目标、原则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而且目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有好多内容重复,如果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不好,承担这三门课的教师如果不多交流,就会降低教学效率,也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 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1.提高课堂生动性,增强学生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对于这门课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等问题,引入管理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让同学初步认识到学习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然后还可讲一些生动的小案例,让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分析
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和课堂上的讲、练,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首先,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企业中获取案例,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案例,也可以自己编写案例。总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学生进行讨论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是配角,而学生是表演者,是主角。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地把握方向,及时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要对学生的表现做肯定的评价。
3.调整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增加模拟实践环节
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与讲授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学的教师多沟通,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要把模拟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根据高等教育目标,结合会计专业实际情况以及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等而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管理会计实习也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模拟实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还要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学校与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紧密结合。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强化案例分析,增加管理会计模拟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冰.当前就业形势下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探索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1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1.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的概述
管理会计这一名称最早是奎因斯坦在1922 年其发表的管理会计专著《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被提出,然后在1952 年的伦敦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被正式提出,从此以后,管理会计相继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包括:成本的确定与财务控制、管理规划和管理控制、流程优化和资源集约、资源利用和价值创造。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逐渐开始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有关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到了1979年,我国才出版了第一本名为《管理会计》的教课书,此时,厦门大学把管理会计这门学科引入了教学课堂,并专门设置了管理会计学科,才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和发展。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1. 管理会计理论不完善
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管理会计的理念以来,管理会计被应用到我国的很多学科和行业当中,但是至今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关于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国现今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国外理论的简单翻译和介绍,而没有针对我们的具体国情去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2. 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国外管理会计已经步入了正规化和专业化进程,设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协会,取得管理会计职称需经过专门的考试。而我国管理会计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业化队伍,只有相关的财务人员及研究者对管理会计做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从而缺少向管理会计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动力,也导致企业重视财务会计而忽视管理会计,这种现象反过来也进一步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发展。
3. 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不全面
由于管理会计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应用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低,导致企业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及系统应用,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企业经营者的认识不到位加上某些经营者自身经营理念的落后,使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不够全面,不受重视及应用不普遍,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失去了在实践中的检验及进一步的发展。
4. 管理会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我国关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学习及先进经验的引进时间不长,加上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系,因此,忽略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经济背景的情况下,使得我国学习和引进到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引进的理论未能有效的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在各个领域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一)在教育教学中
加强高校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强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是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接民,富元斋等在《合作办学条件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析》一文对在合作办学条件下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作了一些探索及实践。
夏勇通过教学案例的准备、案例分析方法的传授、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控制、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成果的评估等五个方面的阐述,认为案例教学对于《管理会计》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手段,虽然案例教学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学课时的明显不足、教学所需的网络设备配套跟不上、案例教学的资源库不足及任课老师的相关培训的缺乏等。
(二)在商业银行中
肖世练在《推动管理会计建设、加快中小商业银行管理转型的思考》文章中认为,管理会计是促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业务转型的必备手段。作者针对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了包括建立规范的责任中心产品体系和客户分类体系、清理数据源和规范所有数据建立数据仓库、统筹规划系统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系统开发等管理会计的实施路径。
田娜在《基于金融数据仓库技术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文章中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及系统测试方案的构建等问题做出阐述。
韩曙光认为管理会计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决策和加强商业银行背部管理能力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的具体论述,既表明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成效,也指出了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建议。
(三)在医院中
董炳为在《构建医院管理会计体系,服务医院发展》文章中指出,医院应当重视建立管理会计,从管理的意识与组织机构,还有建立责任中心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有效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冯欣从管理会计的创造价值功能出发,探索了公立医院在应用管理会计的案例。文章分三个阶段,一、理论学习阶段:在高校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卡普兰的管理会计理论;二、厘清概念、梳理框架阶段: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成本,对照分析结果系统的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三、应用级持续改进阶段:推广作业成本法及改善成本法,结合实际作出业绩评价。通过作者的探索和实践,总结成功案例经验,发现不足,继续学习及应用管理会计。
(四)在国有企业中
王茜在《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章中,就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论述,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指出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于云超在《黑龙江省集团公司管理会计实务操作研究》一文中就集团公司管理会计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及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具体方案。
位春苗通过对我国电信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与价值链的分析,提出了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设想,作者认为传统会计向战略型管理会计的过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多,所以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与建设是当务之急。
三、管理会计发展的建议
1. 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和会计实际工作者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研究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研究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原有的理论体系反复推敲,仔细斟酌,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水平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 加快管理会计专业化进程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设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并组织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取得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的经济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我国也应该设立专业的管理会计相关组织机构,并组织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考试制度,还应创办管理会计刊物,使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得到更快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并理解管理会计的作用,使管理会计走上一条职业化道路。
3. 强化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我国应加强管理会计作用的宣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应用方法,并提高各行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并将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中所取得的良好经验总结推广,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应用的作用,而不是使管理会计流于理论,而无真正的用武之地。
关键词: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19-02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使得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在校学习期间,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选择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案例教学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后,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认识,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 教学中采用的。国内外采用这种方法后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在管理会计学科中运用不多,尤其是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而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管理会计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被动学习的角色,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而引入案例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一方面,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应用,比较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学的理论的运用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在案例分析所得出信息后,学生感觉在以后自己创业过程中,将懂得如何决策,非常有价值。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开展案例教学,将企业各种管理场景呈现在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当事人的身份对企业各种管理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努力探寻提高企业价值之路。通过案例中企业的成败经验与教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加强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历练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而提供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学生记住理论知识,而是根据案情,使学生主动独立思考,锻炼学生面对不同经济现象下,如信息不完全、条件不确定的时候,如何节约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向前发展。因为每个案例的最后都会有几道问题,例如:如何解释这种想象?该怎么办?等等。要完成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必须要经过周密的思考才可能回答出来,仅仅凭书本得到的答案是不全面和不真实的。案例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而不是在乎答案的正确性与否。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角度都会存在差异,会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培养和提高。同时, 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不求唯一答案, 不求聚合效应, 从而创造力及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分析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事先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不局限于教材所授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总结。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没有固有的模式,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具体安排。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分为以下以几个方面。
(一)课前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导入相关案例,尤其是案例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学生对此不甚理解,此时,学生必然极为渴望知道问题的缘由,因此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程的学习,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管理会计学的第二章中,学习完成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前,学生们都不知道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如何进行计量的,以及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这时可以先导入这样的一个案例:某企业原来是按各部门的销售额对经理进行考核,现调整为按利润进行考核,某经理在这一年中努力工作,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加大促销力度,增加销售渠道,通过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年销售增加了20%。库存量从年初的10000件下降到2000件,可期末当这位经理查看会计人员编制的利润表时,当年利润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是大幅度的下滑,这究竟是为什么?以这种方法进行考核是否合适?对于这种现象,所有的学生也都非常疑惑,但如果要了解这是为什么,学习完接下来的理论就非常清楚了。因此学生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兴趣将大大提升。
(二)课堂案例式讲解,提高课堂讲授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记忆效果
单纯的理论学习,学生会觉得较为枯燥。在课堂上,新的课程开始之前,先提出相关案例,让知识点融合于案例之中。作为管理者,进行相关决策时,需要哪些信息,根据所需的信息,对案例逐步进行分析,分析的要点,就是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会随案例的分析而进入理论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反而会觉得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更为深刻。
(三)课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的理论,让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进行案例分析。这里的案例分析在教师做好准备后,主角是学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案例。教师一般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案例作好准备。
其次,讨论前,教师设计案例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的案例要突出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点,二是要便于课堂讨论;三是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好安排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做适当的提示,最后通过各组的代表陈述各组的观点。这个过程相对较长。
第四,对案例讨论后进行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根据各组所发表的观点,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点评,形成案例的总结。总结不是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等,以及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的方面。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点评,来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与兴趣,并根据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平时成绩。
最后,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在讨论后,应布置学生对本此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撰写案例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和总结,并点评案例分析的思路、分析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学会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学生在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应对其打分并作出评价,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
在案例教学开始前,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分析的重点来进行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可选取一些较著名的企业、公司的内部管理情况的案例。如乳制品行业的伊利和蒙牛、美的和九阳两个势力相当的公司生产的豆浆机来分析其定价决策,选取丰田等日系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情况来进行于本量利分析等。学生对这些企业或公司都有所了解,甚至非常熟悉,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较为有吸引力。
(二)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虽然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因为理论与方法是案例分析的前提,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仍需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适当讲授。在管理会计学中,首先要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应与传统讲授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虽然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但毕竟只是桌面上的场景和数据。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还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到具体的公司、企业进行实习,进行实际的计量和分析、决策;进行管理会计的模式实训;针对具体章节的理论撰写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等相关的论文;定期进行测试等。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要扮演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理论学习前的案例引入时,教师是主角,引入案例,使得学习充满疑惑。在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案例来进行学习时,教师和学生是一起进行的,教师引导,提出知识点,学生学习,两者都很重要。在课程学习后的案例分析中,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做好案例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后面的主要工作都应该交由学生来完成,在必要时,可以给予相关的提示和引导。
管理会计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后尽快地融入工作,学以致用。在采用案例教学同时,也可到具体的企业进行实习、进行管理会计实训等其他的教学方法帮助实现学生对理论的加深和巩固。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施静欧.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2008,(5).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 实践 分析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传统管理会计的重点是成本问题,已不能适应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组织重构、管理体制到内部业务重组、价值链分析、企业绩效评价以及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销售核算及优化等各个方面提供具体的决策信息,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1.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结构
战略管理体系结构核心内容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企业战略层次、企业动作层次、市场能力层次。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层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动作层次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管理层次与管理方式的确定、预算管理、价值链分析、绩效评价、生产组织、成本优化等,这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密切相关;市场能力层次对管理会计的运用,主要针对竞争对手的选择、市场占有分析、消费群体的特性、消费倾向分析等内容,这决定了企业的短期竞争力。
2.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意义
由于科技迅猛发展,现代管理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它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为此,管理会计学者在如何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拓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结合对竞争者的分析来考察本企业的竞争地位,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并据此取得竞争优势而提供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性的和定量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
弱点、回避威胁提供信息,创造条件。因此,实施战略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在市场激励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战略管理会计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从1997年开始才陆续在专业期刊上介绍引进的,距现在不过10年左右,所以一直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企业环境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在企业所有权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但目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所有者虚伪,不能形成足够的产权归属明晰条件下的委托-监督-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的委托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
第三、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到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这种方法手段的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某些经营管理者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遵循长期性的原则,立足长远,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注重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于是,一些经营管理者明知战略管理会计能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但为了短期利益,根本不重视。
第四、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外界环境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其应用方法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所以,新型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精通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
三、 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1. 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各种学术或职业组织将管理会计列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 大力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
现阶段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经营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大部分没有开设。我们认为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也应该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并且要求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时,一定要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等新知识的讲解介绍。另外,要加强企业管理层与财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树立其战略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因为只有建立和培养一支高战略管理会计队伍,才能促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建立、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3. 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从制度上引导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根本利益趋向一致,只有当企业经营者能切实地承担起对企业的受托经营责任,才能对包括战略管理会计在内的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发自内心的需要。为此,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遵循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政府可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示范的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动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认真总结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案例
战略管理会计应该说在我国的少数企业中已得到了成功应用。如杭州百大集团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了财务和非财务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完成责任指标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河南油田采油八队在业绩考评中,把岗位责任制、按劳计酬等传统做法与战略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等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实行“水泥散装优势”战略,有效地扩大了韶峰水泥的市场。邯郸钢铁公司通过战略定位选择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来降低成本,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创造了我国冶金行业一流的佳绩。我们应对企业运用战略会计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这样就可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
5.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但受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不能及时取得相关资料,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内部网络信息也仅限于一般的管理通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并没有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平时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行为分析报告、政府政策及统计公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管理会计实践逐步趋同的背景下,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及其改进问题应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有关各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来共同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改进,以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吴大军.管理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何璋.国际金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