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思想品德教育

时间:2022-11-10 23:24:34

导语:在思想品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品德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生活与活动 说服 家校沟通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与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三、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学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2篇

一、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追求理想的生活,美的理想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境界,是与社会政治理想密切联系的。美育可以从先进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中发掘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美的东西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欣赏与创造中的时候,由于注意力的转移,生活的变换,情感的净化,就可以超脱自我,心情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从而情绪稳定,保持心理的平衡。通过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育具有令人愉悦的可感形象,它对良好的理想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美育正是依靠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真、善、美、假、丑、恶,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的升华。

二、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创造优美环境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环境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叉点,它关系到人的生存和生活活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美。环境影响人,造就人,美好的环境对人的美好心灵、美好品德有着熏陶和感染作用。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美化校园自然环境,一是可以使学生怡情悦目,精神振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二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需要通过师生的劳动创造和保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美化校园的社会环境,诸如宽松和谐、互相友爱的人际关系;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都能直接作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2.多种方式并举,注重美育的运用

(1)形式多样,推陈出新。美的涵义是流动的,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创新是美的生命之源,美的灵魂所在,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要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做到生动活泼,新鲜。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引导法、参观法等,也可采取主题班会、专题活动、主办比赛或者是开展读好书、观看优秀影视等灵活多样的美育方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满足学生喜欢新奇的心理,活跃学生的生活。

(2)注重情感激励,以情感人。美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熏陶,而情感的产生是美的形象唤起的。美的东西往往把不可言状的情感变化成具体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通过这些美的形象,激发感情的冲动,产生共鸣,获得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受到感化,熏陶。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重新塑造美的形象,把情与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层次上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用美的语言体现“情”,做到入情、入理、动心,做到情真理切,理在情中,真正使学生心悦诚服,激起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热情、信心和力量。

(3)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实践证明,单纯的说教比较呆板,枯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学生活泼好动,希望多方位发展以及反对空谈的心理需求,注重采用情趣转移,寓教于乐的熏陶式教育,把教育内容艺术化、文学化,使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高雅、富有艺术性的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达到调节精神、增长知识、沟通情感、提高觉悟的目的。

三、美育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

1.要提高审美能力

教育者就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火热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完美的人格。有人说,德育工作者应是全能的,即有理性的思考、雄辩的口才、迷人的风采、幽默的语言等,说的就是德育的美化。

2.教育者的德育语言要美化

如果德育的语言又干又瘪又涩,满嘴尽是“应该”、“必须”之类的词,加上一副教训人的面孔,这种德育的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德育的语言要有场景、有描述、有渲染、有铺陈,做到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和感染性。

3.展现人格美,以身垂范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使对方自觉感化和心悦诚服的非强制性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过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居主动和主导地位,但相对于教育对象,则又是被其评价和审美的客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均被作为参照,无一不在学生的审视和评价之中。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垂范,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只有自身具备了完美的人格,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行,才能塑造一个令人心悦诚服,并产生依赖感的良好形象,才能感染他人,使人敬佩,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榜样。

第3篇

综合起来看,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教育形式与方法也是复杂多样的。家庭环境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环境。为此,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获得了许多道德观念和掌握模式,成为他们在学校系统接受德育的基础和最初的认知结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环境有时对学校德育起着消极甚至是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长为公务员或个体老板,整天忙,忙得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学习与情感的变化。二是夫妻感情不和,父母永无休止的争吵。甚至是离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三是一部分家庭由于贫困或无知,对子女的学习与情感变化漠视,从未想过了解孩子或尝试改变教育方法。四是部分家庭过分关心子女学习,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过高的期望值不仅从心理上给学生以重压,而且也因其不能实现而带来父母、子女双方积极性的损伤,极易产生德育的负效应。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务之急。为此,学校应从两个方面加强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我们认为现代家长的理念应该跟上时代的变化,家长应该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要认识现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家长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对家长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在新生入校后就对家长进行一次培训,内容为两个,一是新课程改革需要家长了解的学习方法与教材特点。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学习上的特点与改变。二是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的培训,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时代背景、教育规律、教育注意事项等等逐方面进行培训,并与家长订立约定,内容有:保证每两个星期有一次与孩子谈心,在家中形成学习的气氛、定期与老师交流学生情况等等。然后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保证培训的连续性。有的放矢地加强家校的沟通配合。其次要重视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可能影响他成长的人际关系。二是了解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社会关系、对子女教育观念、方法等有关情况,评估其对子女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三是及时将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有意识地帮助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四是一定要认真听听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从中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反馈及家长为此的补充意见,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切入点。

另外。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它教育每个学生爱国爱民,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但社会上也有种种不良习气的影响,圣洁的校园也会受到世俗的冲击,这些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更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一是要引导到位,弘扬英雄人物,正面典型人物,身边的优秀典型人物事例。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做祖国的栋梁之才。二是以团委、少先队为载体,经常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体现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三是要建立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中、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美好的品德。

第4篇

调查表明,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环境、课程、实施主体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实施环境的问题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交往活动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影响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1)社会环境

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道理讲了很多,实效却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社会有时未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现今,一些网络不健康信息层出不穷,学生甄别能力弱,极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暴力恐怖游戏,潜移默化地侵蚀了学生的心灵,模糊了他们的道德认识。

(2)学校环境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偏差。重智轻德普遍存在,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将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奖金、考核挂钩。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公正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进而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有时可能背离了正确的方向。

(3)家庭环境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部分家长只顾经营自己的事业,没时间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更谈不上会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另外,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遇到挫折时,心理抗压能力弱。

2.实施内容的问题

实施内容主要指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但课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材内容

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上有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但有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若教材过于单一乏味,内容缺少趣味性,则很难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2)教学形式

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课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部分教师大多采取说教的形式,让学生们坐在枯燥乏味的教室里进行重复的学习,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灌输知识的状态。教学缺少系统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打折扣。

(3)课程评估体制

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并未关注学生的课外表现,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而全面的反馈。他们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培养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相对于课堂教育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没有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仅靠个人主观印象就做出评价。

3.实施主体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然而,现今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教的能动性、学生学的能动性未得到很好的配合。

(1)部分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学校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师缺少专业的知识,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部分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分数,不注重学生平时的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虽纳入课程计划,但大部分教师不严格执行计划,当成是“副科”,看轻思想品德课的思想越来越严重。

(2)有时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是教师的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生搬硬套的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很少对学生感情进行激发,引起学生感情方面的共鸣。还有部分老师不仅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感活动,而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致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对策与思考

以上问题仅仅是枚举一些现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综合解决。

1.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环境

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应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工作中,从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提供良好的社会保证。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明的润泽作用。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来给予学生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再次,应重视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家长形成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认识。

2.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系统

首先,应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教学内容中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去体会、感悟,学会合作,提高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更多融入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让他们去认识社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革命故事、先烈事迹等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爱国主义精神、情感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事迹及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与感悟。应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知行统一,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素质。让学生走出课堂,自觉主动地参与,亲身体验。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笔试、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等综合内容。在评分上,还可以通过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做到评价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3.提升思想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社会的孩子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多样化,且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结果。为了能够逐渐的改变这些问题,文中对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对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对问题的严重性作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改善方法及做法,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心育艺术。本文在明确心育概念的同时对如何进行心育教育进行了详细分类说明,能够使教育者能够把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及产生原因

提起当下的孩子,大部分的人都会不自觉摇头叹息。频频出现的自杀新闻和流露在网上的各类不雅视频无一不在展现当代孩子心理的不堪一击与道德低下。在职场晚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大部分自私、没有团队意识、不懂得尊敬前辈;在老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也越来越难管理,打架、逃课、上网、恋爱、懒散仿佛成了当代大部分学生的代名词。老师开始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越来越不懂事,一代不如一代;在家长的眼里,孩子们越来越难沟通,总是盯着电子屏幕,对父母没有半分耐心,不愿意与父母说话。见到亲戚也十分冷漠,打个招呼仿佛成了酷刑。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孩子们肩上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孩子们的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现状也促使了研究者去探索背后的原因。经调查后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缺少父母的关怀。现在的孩子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养成了自卑但自尊心很强的性格,很容易与人产生矛盾。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只能以金钱作为补偿,更导致了孩子的骄纵,自我,不懂得体贴别人,冷漠。

(2)社会诱惑大。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学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缺少人引导与教管,学生非常容易就迷恋游戏、沉迷斗殴。

(3)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疏忽。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少学生老师都已高分为目的,因此并不重视这样的“副科”,常出现不上课或者占课现象,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大部分学校在初中后才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所以在初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初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初中这个时间段,人的大脑发育趋于逐渐完善,属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而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难度增强,学习时间延长,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也开始接触形形的人物,与父母的交流减少,因此,如何给学生塑造正确观念的重任便主要落在老师身上。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极其重要,不仅能给学生缓解压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以一个更好地状态去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如果在人生的转折期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会更加容易被不良的观念所浸染,走上弯路,由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大部分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不再是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三、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针对每个孩子情况的不同,如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传播正确的观念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心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只有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如何将心育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上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在心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何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事件来让学生自己领悟一些道理。例如,讲到善待父母、懂的感恩时,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家人,由一对夫妇,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组成。这对夫妇对孩子非常好,但是对老人非常差。平时经常嫌弃老人,忽视老人,在吃饭的时候,也只是给老人一个木碗,盛小部分的饭菜,让老人坐在一边吃。有一次老人吃饭的时候将木碗掉在地上,木碗摔成了两半,饭菜洒了一地。妻子对老人破口大骂的时候发现小孩正在小心翼翼的把碗捡起来。妻子奇怪的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捡这个碗?’孩子天真的答道:‘以后你们老了,就给你们用。’”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分辨生活中的是非,找出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和导致的结果,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对待父母是正确的。

其次,要培育学生心理素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育: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课堂上为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合适的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真正懂的换位思考。而在进行如何让给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则主要通过交流来完成。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分享一些引起负面情绪的事件,同时说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负面情绪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享完后,可以对这件事进行细致的分析,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假设结果,进而对结果进行假设,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益处,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思想品德教育成果将会影响和伴随学生一生,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应当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减少悲剧的发生,让学生有一个灿烂的人生。如果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心理教育方法更加方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才能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 思想教育 练身与做人

在学校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以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原则和规范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体育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怎样认识,体育教育活动始终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时是通过学生体育活动,有时是通过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言行来体现的。

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对抗性竞赛活动中,参加者乃至参观者,都将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行动上的反差,会不时地出现对参加者和参观者的严峻考验。比赛失利时有的患得患失,互相抱怨;有的则互相鼓励,团结一致,积极拼搏;比赛胜利时,有的趾高气扬,骄横自大;有的兢兢业业去扩大战果。对待课堂常规,有的自觉遵守,有的背着老师违反纪律。如果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只管学生体质强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去过问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对表现好的学生的一种冷视,又是对犯错误的学生的一种放松,也是造成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错误做法。

在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学校的整体行为依赖于德、智、体、美等诸多要素,这种行为又必须受学校的教育整体行为控制。所以,在德、智、体、美教育过程中,虽然它们都是有所侧重,但都要体现出全面发展、贯彻教育方针的性质。在历史上,思想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在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里,道德仍然是属于阶级范畴里的,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更多的思想道德认识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但他们的思想仍然经受着多种思想体系的影响。在学校体育运动中,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守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甚至相当严重。因此,要在体育运动中抵制那些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更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高尚的道德素质。

在学校体育中,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常规制度、规则、规定等道德下有组织地进行,具有严肃性、制约性、公正性的特征,这些都必须严格遵守服从。这样,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大公无私、光明正大、讲文明,懂礼貌,重友谊,守信誉,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等优秀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并要求参加者努力克服去争取胜利并到达预期的目标。体育运动具有激烈的竞争性,锻炼的艰苦性,条件的复杂性,这些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勤劳、勇敢、顽强、一往无前等优良的思想意志品质。

通过体育功能,并结合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向学生传授和灌输思想道德知识,并使学生形成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抛弃个人思想杂念,先人后己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去战胜各种腐朽道德观念,这样则必须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当今,影响学校体育工作中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效果的因素,笔者认为有两点:

1.不良习惯的惰性心理。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因素系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质量高低,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有内环境因素,也有外环境因素。如果这些因素某些方面偏离教育轨道,会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心理品质中比较差的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这种活动,然而行动一旦受阻,那就会产生一种消极行为,表现出不接受教育。对这样的学生,首先引导他们克服惰性心理,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有效果。

2.认识心理的障碍。由于长期以来多方面原因,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片面的认识,上体育课就是玩玩而已。因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自己要求也不严格,有些要求进步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善意引导,也会以反面去理解,从而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其实,这种表现也不一定与教师工作对立,而出于认识的心理障碍,对这样的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增强对体育工作及体育知识的认识。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并成为实践中的楷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体育活动中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道德风尚的影响,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中学会识别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鼓励学生的进取心,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活动中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扬光大,并使之蔚然成风。

那么,在教法上,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注重教育个性的原则。针对不同思想水平的学生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起点,加强有针对性教育和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第7篇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开展的基础内容,其课程目标重在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社会公德心,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养成优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当前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存在着懒散、攀比、团结意识不强、实践性弱等现象,都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由于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若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选择一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人性化与科学性的体现,体育教学无疑成为最好的选择。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轻松的体育活动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将积极的观点逐渐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之中,充分体现体育教学除健身之外的价值意义,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积累宝贵的财富。

2中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2.1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团队合作,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体育项目,强调团队之间的协作性和默契程度,是取得体育项目胜利的关键,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我们以篮球教学为例,在向学生们讲述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之后,重点教授学生们团队性篮球要领,篮球五人组包括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大前锋、中锋、小前锋,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技术规范,但是互相之间的默契度非常重要,传球、进攻、防守、扣篮等都需要队友的辅助。通过篮球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轻松的篮球学习中就能吸收积极的观点,有利于美化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为,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2.2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职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完善自己,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怕苦、勤奋的精神境界,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探究能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再是纸上谈兵,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积极的观点,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体育的教育特点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体育课程重在实践,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强健体魄、锻炼身体。因此,可借助体育实践性的特点,通过体育实践可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要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以体会实践的乐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2.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频繁,相较于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户外教学模式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在体育教学中展现真实的自己,敞开心扉,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辅助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礼貌谦让,可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通过体育教学环境的感染,学生的思想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拉近了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能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当其步入社会能够迅速地融入到社会中,是思想品德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

2.4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是一门具有竞争性的科目,属于竞技类项目。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定大都以竞技类的形式开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的毅力、心理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当学生遭遇困难时不会退缩,勇往直前。竞争意识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竞争的同时,要保证端正、刚正不阿的态度,在竞争的同时不失理智和理性,正确地看待成败问题,关键是在竞争的过程中赢得了思想上的成功,是学生思想日渐成熟、品格日益完善的表现。

2.5挖掘学生的表现潜力

体育教学重在实践与展示,要具备足够的表现力,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通过对某中职学校体育课学生表现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力欠佳,这样不利于教师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打开学生那扇封闭的思想之门,锻炼学生的胆量,这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因其技术要求和练习方式不同,而对学生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如中长跑是持续、耐久跑的运动,体力消耗大,对学生吃苦耐劳,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器械体操由于技术性强,有一定的动作难度,能促进学生的胆大心细、沉着稳健的作风的形成。对抗性强的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中去发掘人的潜在因素。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去分析,研究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设计好教育步骤,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进行跳绳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的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的非常好,还有的学生举手说自己已经可以进行行进间跳绳。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针对学生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或编花跳、两人一组一带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摇绳、起跳、停绳。分小组群体活动,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势。学生在小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各种交流,还要互相配合进行各种活动,这实际上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缩影。两人一组一带一跳,三个人一组跳大绳练习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感受。下课铃打响了,他们仍兴致勃勃,对我说再给他们几分钟时间。

2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中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身体获得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教育。

例如:队列和体操队形训练,按中国人民队条例的统一规定动作编写的,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队列和体操队形练习没有田径活动的那种竞争性,也没有球类活动那种趣味性,如在教学中不注意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命令式,上下级式的方法进行操练,必定会造成教与学的矛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情绪压抑,精神疲倦,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沉闷。同时引入以录音机为主要媒体的电教手段,在练习方阵齐步走时,播放《进行曲》,随着那轻快明朗跌岩起伏的乐曲声,孩子们如巡逻的战士那样英姿飒爽,斗志昂扬。这样就给课堂环境创设了一种艺术氛围。此时的队列训练不再是机械的单调的身体动作,而是每个学生都在扮演自己想像中的角色,尽情地表演了。学生们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体育、德育和美育陶冶。

3针对班级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集体荣誉感强的班级,往往容易在胜负上为患,小事斤斤计较,争执不休。教师应在肯定集体荣誉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要服从指挥,顾全大局,把小组的荣誉和集体荣誉紧紧联系起来。对集体荣誉比较淡薄的班级,教师应经常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只有集体的活动中,个人的聪明才能才干才能获得大家的承认,个人的情绪才会得到满足,从而把自己和集体密切联系在一起。

学生各有个性,譬如脱衣服时,自私的同学总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衣服搁在别人的衣服上面。而大度的同学则不计较这些。诚实的孩子在失败时,总自己举手示意,退出游戏。而任性的孩子则强词夺理,不肯服输。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搬运器材时,从哪儿搬来,放哪儿去,而办事马虎的学生则胡搬乱堆,如此等等。教师一经发现,就应抓住不放,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4 抓住课堂偶尔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操场进行的,且以身体活动的形式出现,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来妥善处理偶发事件,而且要善于及时抓住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俗话说:“解铃人还得系铃人。”体育教学时,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出现纠纷,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解决矛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例如:有一次做游戏时,突然有两个小组争吵起来,相互指责对方犯规,几个激动的同学指手划脚要扭打起来。其实我发现双方都有犯规的,但我佯装不知,对大家说:“这件事因老师疏忽造成的,我顾了这一头,顾不上那一头,是不是请一位同学担任这一头的裁判呢?”同学们见老师把责任揽过去了,就慢慢地平静下来,推选出一位同学当裁判,我对这位同学说:“裁判要公正无私,你能做到这一点吗?”他点点头,我又对大家说:“裁判是赛场上的法官,你们能听他的裁判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能”!游戏继续进行,气氛紧张热烈而又有秩序。

5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有位将军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勇敢的战士喊一声:“跟我上”,能够组织起一次冲锋;而一个从前线溜下来的胆小鬼,喊一万声“给我顶住”也没有用。可见身教之重要。当一位同学摔倒,引起一些同学的嘲笑时,老师赶上前去,帮他掸去身上的土,关切地问他摔疼了没有,那些嘲笑声就会很快消失。当一位体弱胆小的同学,顺利地完成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赶上去和他握手表示祝贺,会带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教师饱满的热情,民主的作风,宽容的微笑,严肃的神态,幽默的语言,响亮的口号,正确的姿势,端庄的仪表,无不默默地影响感化着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中去,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定能收到跬步而致千里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环境;品格影响;集体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75-01

小学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小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切实在实践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在方法途径等方面做到以学生为本开展工作,真正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指导、帮助学生成才。

一、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环境

要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主任牵头、班委协助、全班同学参与的安全联络网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不安全因素,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通过完善“安全管理规定”、“考勤制度”、“一日作息制度”,建立实施班风建设的责任系统,保证日常教学、管理秩序的安全和稳定。同时,构建分层管理工作机制,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努力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开辟宣传优秀学生的基本资料,坚持不懈地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弘扬正气,倡导学生确立“自立、自尊、自强”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在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健康发展。

二、用教师品格影响学生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师,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三、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进校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雏鹰争章”活动的体验,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按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要求,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一次次争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德育实践的机会。

四、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