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5:37:35
导语:在语文八上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关于语文教材的整合
(一)语文教材整合。教材的整合是对整体教学的二次开发。整合是需要经过对教材的研读、宏观理解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自身的擅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化。“整合”不仅仅是对教学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教育之本优化多样的进步表现,是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第一步。
(二)整合的原则。第一要一切以学生出发,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学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第二要强化整体意识,课程目标、年级目标和单元目标的统一。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大纲领,而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就是年级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就需要更具体地实施操作并加以指导,这三者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一步一步的夯实基础,才会有上层建筑的巩固。第三整合以育人为本。整合教材要着实以发展性的眼光,教师不能仅在关注学生的成绩上,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终生的发展。对于课本上所没有的或言简意赅的,只要是有益的,具有发展性的都应该寓之于学生,让其思考并有所感悟。
二、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为追求课堂形式,忽视学生的主观需求。在针对初中生阅读教学而展开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将近一多半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授课没有吸引力。究其根本,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授课点太多,不能够完全消化。还有34%的学生认为需要老师指引如何选择能够充实自己的书籍,避免在阅读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同时也需要加强阅读理解上的指导和技巧。当代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已广泛普及,导致严重忽视了教材是根本的意义,而将授业解惑流于表象,大大地降低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是追求题海效应,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八年级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中承站,学习压力偏大。教师会将授课与练习分离开来,反而叠加更多的课外阅读训练,并常常将答案标准化,这很大程度上会禁锢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法。
三、整合初中语文教材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首先,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本仍旧是任何课堂的本源,适当地将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图文音频并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大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进行第三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一文课程讲授,可以利用多媒体道具,添加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与文字信息,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
其次,发动小组化学习。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文化,讲求听、说、写、读的综合应用,所以要增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多元化的理解,培养同学间学习默契。互助式的小组学习可以将同学间以好带差,互帮互助,既巩固了基础又紧密了学生间的联系。同样也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分享,利于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再次,要提高学生预习意识。八年级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段,为将来直升高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课前学会审视自我,勾画出自己的弱点和重难点,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法感触。与课后所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还有,要及时评价总结。评价总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其不仅能促进学生课程教学的吸收情况,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评价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总结,另一个是学生自我的评价总结。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审时度势,让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而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后要学会自我总结与归纳,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策略 教学 经验
一、自觉识字习惯
生字词学习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字海训练”,每个生字词写几十遍、上百遍,以期能够通过学生的重复记忆加深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也习惯了接受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于字词的“抄写”也完全是处于应付“作业”,没有一些自己的主动参与,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引导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学习、自觉的去识字。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故事读物,里面适当有一些生字词,以便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去查字典进行识记。另外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汉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识记,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这节课里面“蝴蝶”这个词汇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两个字:“蝴蝶”是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胡”是形音的,“虫”是形意的,这样就组成了“蝴”这个字。我们常见的“螃蟹”也是昆虫,所以也是“虫字旁”,大家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名字呢?这个问题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说“蜻蜓”,有的说“蟋蟀”,也有的说“蚂蚱”、“蚯蚓”等等,于是笔者就将学生说的昆虫的名字都写出来,让他们进行分析,这样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能够促进他们在日后的识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的死记。
二、认真书写习惯
汉字是象形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练至今形成了简体字,“方块字”是汉字的基本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是汉字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都比较随意,不注重汉字的基本结构,比如有的把上中下结构的字写成上下结构的,把左右结构的写成半包围结构的。例如有的学生就“土”、“士”不分,两横一样长,如果不是在特殊的词汇中出现,很难分清学生写的是什么字。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注重书写,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近字的分辨,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识记。例如“未”对“末”说:我的未来是长远的,所以后面一横要长,你是到穷途末路了,所以后面一横那么短!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书写过程中坐姿的引导:上身平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一尺左右。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更加符合规范,也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
三、合作交流习惯
都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如果只是一个人进行学习,不喝他人交,那么就会闭门造车、造成学生的学习面狭窄,影响他们的有效学习。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认知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多交流一些学习心得、学习体会,以便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比如可以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间合作、自由合作等;坚持“共同计划、共同行动,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积极交流、共享资源,分工合作、人人成功”原则,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倾听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总结归纳习惯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从基本的字词识记到词汇的运用、造句,再到写作、运用,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成长、认知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可见语文知识体系的庞大。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觉迷惑,学习的知识越多就会感觉越复杂,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以便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比如在学期的结尾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三年级下册的知识进行总结,例如本学期学到的带有数字的成语有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百发百中、千变万化、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千山万水等,带有反义词的成语有大惊小怪、南辕北辙、异口同声、左顾右盼、大材小用、死去活来、大同小异、东奔西走等,关于寓言故事的有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对于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汇总,就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在对于的过程中进行归纳,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坚持写作习惯
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项目。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感觉没什么可写、不知道怎么写,笔者认为“感觉没什么可写”是不存在的,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任何事情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包括平常和同学们的一些对话、活动,都可以进行写作。不知道怎么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多学习,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此外在课下也要多学习、多总结、多练习,只要能够坚持有效写作,就能够很好的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来写日记、办板报,通过多样化的模式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一)做的较好的方面: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第一,本学期根据学生和班级的学习现状,制定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和目标更为明确;
第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能更好的把握住课堂学习的主阵地,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自我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为提高语文成绩做最坚实的奠基;
第三,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辅导上,工作做的更为细致。精选作业,精心批改,精心讲解,有的放矢;对学生也实行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成功,不丧失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考试成绩来看,优生面在不断的扩大,后进生人数逐渐减少,培优辅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班主任工作中,本学期感受和收获也较多。
首先,是把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针对这一点,我始终把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放在第一位,定期以全员投票的方式了解班级发展的动态,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全员教育和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不偏离发展的正常轨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其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班干部的正气,加强他们对班级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当好老师的助手。
第三,充分利用班会课教育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有四次班会课收效颇丰,一次是安全教育,一次是期中总结,一次是日常常规的复习强化,一次是期末复习动员会。
第四,在班主任工作中,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智慧,每个学生都有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
第五,家校联系工作做的比较及时,为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二)不足之处: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首先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向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努力;其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指导,要更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例如,要加大学生作文的辅导,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之处;第三,在对学生的辅导上,要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要求要更为具体,特别是辅差工作,要提高效率。
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理论价值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标,根据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育质量更是一句空话。“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针对目前我校作文低效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情的作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高效,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2)实践价值
①形成校本教学策略。针对我校的校情、班情、学情,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之健康有序发展。
②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在研究中飞跃。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所达目标
①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②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作文教学方式,有效、有序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③扭转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作文写好就行,书写好坏无所谓。重视书写,重视写字课的系列安排,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④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部曲批阅作文,使作文批改更科学、更有效。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训练的内容要有阶段性、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从而形成适合于本校学情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课题主要内容
①摸底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②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③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④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
⑤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重过程评价。
三、课题的实施
研究的准备:
组建课题组,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加强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的联系,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解决作文内容丰富、真实,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实施:作文指导改革,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力求科学有序,全方位、多角度搞好作文指导,探索一条严谨、高效的作文指导路子,创建开放性作文指导模式。
1.作文主题上:七年级主要围绕正确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进行训练;八年级主要进行如何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训练;九年级则是培养深入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作文目标上:七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解决“想写”的问题;八年级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会写”的问题;九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解决“能写”的问题
3.作文内容上:七年级是感受自我、感受周围世界;八年级是学会观察说明各种事物和整理;九年级是思考自己、自然、社会、艺术和人生。
4.作文要求上:七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具体真实、有真情实感,表达活泼流畅;八年级要学会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内容确切、表达准确,行文规范,结构完整;九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丰富,有思想有文采,个性要鲜明,表达要生动。
5.作文形式上: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卷面要力求工整,字迹要清楚、美观。
我的顶岗,以抱怨为开端,抱怨水的不清洁,抱怨男生宿舍的脏乱差,抱怨一切脏活累活;但是以享受为过程,享受每一次进步的喜悦,享受每一刻与学生在一起的充实。
前期,我并没有课讲。没有课讲的日子是空虚的,“心”很空;没有课讲的日子又是忙碌的,“身”很忙。在空虚与忙碌的交叉中,在实习生的调动中,总结出一句话:语文是万能的,语文教师是全能的,实习语文教师是万能+全能的!yes!十演讲稿,文学社的纳新与本学期所有活动计划,硬笔书法投稿的筛选,整理图书,管理书架,广播员评选的评委以及所有语文老师空缺的晚自习,初二年级这些工作,已经将我包围的不透气,每天就像无头苍蝇,飞完东边不知该再飞去哪里。然而,正常的教学工作,年级和指导老师给的并不多,几乎没让上课,毕竟对我们实习生还是有很多的担忧。因此,顶岗前期,除了上述各种“全能”工作将我包围之外,判作业、批改作文、打扫卫生,也是我每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总结,在过去的将近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中,除了《胡同文化》的十遍巡演和《沁园春雪》,我再也没有其他的课。
直到上周第一次录课,我终于争取到了十四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讲课机会,其实,那天的录课是失败的,准备的不充分再加录课前的跌倒,给这节课画了不完满的句号,当时,情绪低落,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总结与改正中,又在八个班级进行了第二次巡讲,进步显着。
再到名师指导,也就是昨天,五中副校长过来和实验的教导处主任以及其他岗友来听课,我的课获得了主任“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得评价,听说五中徐校长的记录上评价也不错,这一课,这一刻,各种喜悦涌在心头,终于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重拾起了信心!i believe,i can!今天,又在三个班讲了三遍,本课将在后天讲第八遍,呵呵,有点突然,嗓子快不行了!
所以,从到实验中学至今,其实我仅仅只讲了四篇课文,只不过讲的次数多而已。
现在,全年级18个班,我讲过课的班级已达15个!导致现在同学来问我作业写在哪的时候,我必须要问一句:“你是哪个班的?”然后根据班级不同,再给其不同答复。
细心品味,顶岗真的很充实,很快乐,很锻炼人。大家说我的课讲得是中规中矩的,说我的着装是中规中矩的,其实我想说,我本来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性格偏内,很多事情都放不开,不喜欢嬉皮笑脸,不喜欢开玩笑。但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逐渐改变,试着去放开原来放不开的东西,试着去做原来不做的事情,学习小董在政治课上的活泼,用微笑替代当地老师的严厉呵斥去给不学习的学生讲解,让他们不好意思不学习;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上课捣乱的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活跃用在学习上。渐渐地,听课的同学越来越多,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整体效果逐步得到改善。
然而,从目前语文课堂现状来看,孩子们说话的能力严重缺失。若让他们照着书本读便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可以背诵得一字不漏、滚瓜烂熟。若脱离了课本,孩子们要么哑口无声,要么语无伦次。从这一表现来看,孩子们缺少的是动脑动口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学以致用的本领。
前段时间,笔者做了节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下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上无论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孩子们都处理得得心应手,令老师满意。但到了分析课文环节,就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况。我设计的问题是:“你怎样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个句子?问题提出后,任凭我怎样启发、引导,就是没有人主动举手发言。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们并不是没有思考,也不是没有答案。但他们没有勇气表达,怕答案不标准,只好强行叫起几名同学。A同学吞吞吐吐将句子直译了过来,B同学勉强翻译得更通顺流畅了些,但都不符合要求,C同学战战兢兢地作了粗浅的理解分析,语句重复嗦,缺少逻辑性。无奈,只好由我做总结才把问题分析透彻。
课后,我针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刻反思,八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如此缺失,是否与我们语文课堂程式化教学有直接关系?记得我家孩子读小学时,有一道看图说话题。根据图画内容,孩子写了这样一个句子:老黄牛在草地上摇着尾巴笑。我当时对孩子的大胆想象给予鼓励,还赞赏她无意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谁知第二天放学回家,孩子很气恼地说:“妈妈,你还夸奖我的句子写得好呢!老师说不对。正确答案是:老黄牛在草地上静静地吃草。”自那以后她再也不相信我的指导,只相信老师,相信标准答案。
观现象探究本质,笔者私下觉得这都是语文僵化的评价体制惹的祸,只有和标准答案一样,才不会被扣分。现在虽然评分标准有了改进,有了“意对即可”的字样,但真正执行起来还是要酌情扣分。美其名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这样一来孩子们失去了表达自由,小心翼翼,唯恐答案不标准,致使课堂上不敢发言,严重挫伤了他们自由表达的勇气,长此以往,连说话的能力都将严重缺失。
笔者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及语文工作者,有必要改革一下语文评价标准和模式,应该考虑将口语交际评价落到实处。让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放开手脚,大胆设疑,多加赞赏和鼓励。还给孩子们说话的自由,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让孩子再现真实的自我。
案例一:二年级语文课“红艳艳的苹果”,我们教什么?
“红艳艳的苹果”,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3册识字单元《水果丰收》里的内容。执教此课时,一位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出示水果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并不断重复:同学们想想,“红艳艳”有多红啊!“红”这个颜色,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特别特别红,粉红、大红……听了这些答案,教师不禁皱起了眉头,接着“启发”:比如“白”,还可以怎么说?有一位男生大声回答:亮白。老师没有理会,接着重复问话:再想想,“白”还可以怎么说?此时,教师面露倦容,孩子们一脸茫然。不少孩子开始坐立不安,个别孩子干脆趴在了桌子上,课堂陷入“涣散”状态。没办法,老师只好自己说:白花花,可以吗?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来看,她关注了课文“讲了什么”,但忽略了课文“是怎么讲的”,即怎样用不同的词语描述那些水果各自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并纠缠于“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的兴致实在不高,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习得了这些知识。何况,这是语文课而不是自然课。王荣生教授曾经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其中最低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对所教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教的内容是“语文”。但遗憾的是,这一最低标准,在语文课堂上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我们不禁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思考过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是随意而为?教师不了解学情,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压根儿没有考虑过?这大概又要回归到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问题上了,即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困难,还有帮助学生学习的特定教学策略等。
案例二:“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正上到“我的发现”这一个环节。学生们似乎对ABB形式的词语早已胸有成竹,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喜滋滋……”说着说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
其中有个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他说得不对。”我心里暗自高兴,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我听完后心里激动不已,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如果照刚才所说的,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光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还要能用来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对吗?”
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从老师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也看到了热热闹闹的背后教师或隐或显的引导。
当教师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教师在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孩子的思辨,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当教师让孩子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也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
关键词:授之以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24-01
《老子》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重视了研究教法——授人以鱼,忽视了研究学法——授之以渔;如果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目的,那么让学生培养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手段。这符合新大纲提出的“应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的要求。基于上述认识,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试谈几点看法。
一、在开展预习课文方面授之以渔
课文预习效果好,意味着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师生均能受益。简单实用的方法应该是:
1.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是为了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2.释词。借助字典,同义词释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词语。
3.指导学生读懂课例中“预习”部分的内容,准确地找到该课的预习要求,根据要求进行预习。
4.理清文章的线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生预习后,要适时进行检查,并安排汇报交流的时间。凡是需要通过训练揭示某种规律的,则要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归纳。
学生初学预习,先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待有一定的基础后,逐步放到课外进行。同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践证明,此举既锻炼思考又养成习惯。
二、在培养阅读行为方面授之以渔
良好的阅读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阅读行为而言,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和写批注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和巩固课文的学习和领会。如:l、在课题上作批注。《倔强的小》这课,注明“题眼”倔强,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姓名等。2、在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上批注。《小足球赛》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在“注视”一词上面注明“注意地看”。在“毫不在意”上面注明“对膝盖磕破了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3、在内容上作批注。如《五彩池》,在相应段批上“写水池形状”、“写池水的颜色”、“写池水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等。实践证明,此举既规范行为又加深理解。
三、在学习结构相同文段方面授之以渔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段的结构相同。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在教学课文的前一段时教给学生学法,教学后面段落时则指导学生依样画葫芦。如《新型玻璃》这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这五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5个自然段段式结构相同。因此,教学第一自然段时,以提交问题方式来指导阅读:这种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该自然段是怎样说明这个特点?这样说明好在哪里?学习其他自然段时,以此类推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实践证明,此举既拓展能力又事半功倍。
四、在寻找规律总结方面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写人、记事、童话、寓言、诗歌、书信、日记和常识性文章。文章不同,作者的思路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在学习每一种类型的新课后,我都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总结不同的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第八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古井》《峨眉道上》《苦柚》《渡船》。这几篇课文赞扬了热心助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和诚实的品质,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重点词、句、段、联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双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寻需见进”四段教学模式为样板,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老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根据新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思疑、解疑”能力。教师们大胆地把“寻需见进”四段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经过摸索,交流讨论,我校低年级形成四段八步、中年级形成四段八步、高年级形成四段九步的“寻需见进”四段多步教学方法。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把讲授、自学、合作讨论、交流结合在一起。
学生的兴趣来源于好奇,有好奇就有新奇。学生对新文本有新鲜感,有很多好奇的地方,于是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充分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这就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段,即“寻”。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形成问题,从而有了课堂教学模式第二段“需”的愿望。文本载体身负重任,“需”是师生通过对文本的解剖后,学生的悟、感和收获。能否达成目标,“思疑”很关键。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顺利进入“见”的环节,各抒己见就会根深叶茂,有了深入的思考与透彻的分析,问题的解决就易如反掌,这样便让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学生把愿望变成现实,目标达到了,收获多,语文素养也自然提升,即“进”显而易见。
“寻需见进”四段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且需要教师的“主导”。教师的认识先于、高于学生。学生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要注意优化教学目标。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听、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双路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以“寻需见进”四段多步课堂教学模式为样板,积极寻求最适应自身教学的方法,在这条探寻的路上收获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