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领导专题课程总结

时间:2022-05-20 16:18:53

导语:在领导专题课程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领导专题课程总结

第1篇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

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__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初三年级

(1)利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化学教学调查测试题,认真做好初三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

(2)由初三年级“中心教研组”牵头,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研究组”为骨干,利用专题讲座、研究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研讨活动等形式,分“常见的酸碱盐”、“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复习”等若干专题,每月进行1~2次教研活动。力争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能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去。

2.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__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研究。进行1~2次研讨活动。

3.高二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__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二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4.高三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__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三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3月份,进行“20__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4)5月份,对“二模”进行专题研究。

(5)由高三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针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开研究课2~3节。

三、课题研究

1.围绕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国家课标组的直接指导和华师大科研处的领导下,展开一个有系统、系列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网络。

2.在南师大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的领导下,成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正式启动研究工作。

3.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寻找研究课题,尽早组织研究队伍,展开专题研究。

4.开展“XXX市市中学青年化学教师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课题的调查研究,寻找较高层次的挂钩单位,正式启动研究课题。

四、学科竞赛

1.3~4月份,认真做好江苏省20__年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

2.5月份前,认真做好20__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备工作。5月份,做好20__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工作。

五、基地建设

1.加强学科基地化学组的教研力度,省常中、一中、三中、田中和新桥中学重点开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近5年化学高考试题走向研究”。以加强教学研究为策略,课堂教学提效为重点议题,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好成绩。

2.XXX市一中、三中、田中、实验初中、十五中和新桥中学将与教研室一起,共同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研究。基地学校要通过研究,积累课改经验,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3.加强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进行听课、座谈,交流理论学习体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六、师资培训

1.开学初,各年级以“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与评价”和“本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为重点,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活动。

第2篇

一、实施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研究

今年,市教育学会、教育局成功申报和承担了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我们以“县域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研究”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管理与培训”、“教研组织和活动模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农村低龄住宿生学校生活与存在问题”等7个研究项目,同时,根据我市实际,又确定了“职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确定了40所实验校,组建了研究团队,实施了全程管理,现已制定了48个研究方案,举办实验启动论证会,开展了武安市实验区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为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质量提高等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到山东、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校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现状研究,了解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执行情况,找出了问题症结,研究了相关政策,确保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和开好。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开发《太极拳》、《书法》、《国学》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材料,先后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等校召开了课改研讨会,分别召开初中、小学校长论坛,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

针对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深入了开展教师、教研教改、课堂教学“三大革命”,组织会员深入学校,倾听教学意见,展开教学对话,举办专题讲座,随堂听课评课,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及时发现、解决课堂教学的新问题,做好指导工作。先后编写“通案”3万余节,制作优质课堂教学录像120节,同时开展了“走进名师课堂随笔征文”活动,组织教师观摩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实录,通过“观一观、议一议、仿一仿、创一创”等过程,广泛开展反思和评议,与名师的课堂教学找差距,收到征文560多篇,促进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初步改变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效率不高的现状,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第3篇

10月21日、22日我们全市园长在市委党校有幸聆听了华爱华、潘洁、黄琼等幼教专家、名园长及市级骨干教师,就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管理与领导、园本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评价等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专家们在总结本市二期课改试点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管理中的关键点,通过课改园的管理经验介绍和专家的点评意见,使我们很有启发,为我们在今后阶段实施二期课改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结合二期课改的良好势头,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在学习、内化专家报告的过程中相应制定今后工作中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才能把二期课改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下面是我园实施二期课改过程中的很不成熟的一点做法和计划,在这里和大家作个简单交流。

一、总体目标:

强化师资培训,把二期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办园特色,开发园本课程。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建立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一支适应二期课改需要的教师队伍。

2、结合创建绿色幼儿园和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宣传有关绿色生态的理念,开展环境宣传和实践活动。完善绿色家园建设,尝试各类课程模式的研究,挖掘幼儿园特色,形成绿色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

3、探索并建立课改理念下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实施阶段我们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⑴启始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全园全面铺开新教材,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教材实验过程的及时调控,并结合绿色家园的实践活动,开发园本课程。⑵深化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二期课改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反馈、修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挖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并形成阶段性总结。⑶总结提炼阶段。2006年9月起,认真总结课改工作,通过公开教学活动,在全园推广新教材试行的成果,并把新教材以及其它一些教材版本以及绿色园本课程进行剪裁、整理,提炼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也将借助县教科室、教研室及姐妹园领导的指导帮助,对我园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运用科学的方法共同进行验证,从而形成符合我园特色的绿色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绿色实践活动模式与方法体系、绿色教育园本教材和家、园、幼儿互动式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推动我园的二期课改向纵深发展。

四、措施与方法

(一)、组织落实,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成立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任工作领导小组,幼儿园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的组长负责策划、协调,对二期课改进行总体规划,使课改与我园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并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的调配,从根本上保证二期课改的进行;副组长负责对二期课改中的一些问题、措施等进行各方面的调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推进课改进程,并适时对我园课改动态进行宣传,总结;实践、探索工作由工作小组长负责落实,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推进,广泛听取教师意见与建议,做好部署与反馈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作更落到实处,为切实推进二期课改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加强教师的培训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们以县、园二级培训为主要基点,一方面要求每个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的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保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另一方面以园本研究为基本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二期课改的认识

为加深教师对《纲要》《课程指南》的理解,采取集体辅导、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专家来园辅导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进一步熟悉了解二期课改精神实质,了解课改的深刻含义,课程所追求的本质内涵,使课改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内在需要;其次组织教师围绕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逐一学习研讨,解决“为什么”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教研领先,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注重对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重新修订“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教研组的功能与职责,明确责任。把教研组长抓好具有本园特色的两个“四个一”作为考核教研组工作的重要方面。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四个一”教研模式:时间上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形式上大组与小组相结合,内容上教科与研相结合,方法上参与式培训与开放式研讨相结合。“四个一”园本研究的方法:“主持一个教研活动、参加一个一课三研活动、评析一个教学活动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教研组要发挥以往教研活动的宝贵经验,结合课改的实践继续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特别是“一课三研”的方式,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课改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教研组,及时总结、反馈课改实施情况,对教师实施课改中的问题加以指导和调控。

3、科研引路,为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搭建桥梁

一是定期召开科研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进行切实的关心与指导,把课改中碰到具有共性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课题,架构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的桥梁。

二是运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感知探索型、表达表现型和社会实践型的课程模式的研究,通过这些课程模式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幼儿的学习方式。

4、加强对青年骨干的培养,形成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

一是注重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培养;

二是形成新教师“帮教结对”的培训格局,骨干教师形成阶梯式发展的结构;

三是多渠道地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外出学习,上网求知等促进课改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特色,推进二期课改深入发展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我们借着二期课改的东风,在幼儿园挖掘周遍资源,开辟了绿色家园的实践基地,创建了绿色家园的园本特色,找准了二期课改的切入口,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绿色教育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运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推进二期课改的深入:

1、以创建绿色幼儿园为契机,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方面利用学习向教师进一步宣传崇明开发进程中绿色生态教育的意义,帮助教师建立“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的观念”教育人,用“绿色校园”熏陶人的观念,并把环境教育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每月必须结合环境教育开展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2、完善绿色家园建设,根据小朋友的建议和要求,在基地中建造小山坡、增加烧烤区、开辟小池塘,增加养殖螃蟹、小鱼、乌龟等水生动物角。把原来动物区中的小动物改成散养方式,增加种植区和果园区内各种品种等,为幼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多种实践的环境。并结合在绿色家园中各种教育活动,师生共同构建园本课程,并编制成册。版权所有

3、要发动教师和幼儿把幼儿园的特色成果向家长社会宣传,带动家庭的环境教育。一方面通过橱窗宣传拦、讲座等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环境意识。二是实施《幼儿家庭环保行动卡》活动,由幼儿园制定《幼儿家庭环保行动卡》,由家长观察指导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并给予记录,通过活动,增进家园合作,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感染家长的主动参与二期课改。

4、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探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多层次、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⑴建立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研制有关具体评价方法。

第4篇

一、培训目标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全员培训,通过集中研训和分组研训为主要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在省、市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准确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20xx暑期全员培训内容分15个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工,全员参加培训,原则上不得缺席。

四、培训形式:集中组织培训与分组研训相结合。

1.专题讲座形式

(1)走出去:加强校际交流,和县内外名校挂钩,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暑期组织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名校听课观摩、咨询取经,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讲座、研讨会、教研活动等,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使他们从这些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经验。

(2)请进来:聘请校外名师和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如:名师成长之路、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讲座。

2.分组研训形式

分组研训是在教务处规划和指导下,各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教学实际,总结提高。

3.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案例教学分析与研究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在听课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矫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2)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3)开展师徒结对、营造青蓝工程。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从教材研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辅导等,手把手辅导。使其尽快适应教学。

(4)开展教学竞赛。

五、培训时间:

26日下午至29日上午

培训集中时间:上午8:30 下午3:00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暑期全员培训工作,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经研究,成立20xx年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为: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采取年级组及学科组双线领导模式,具体分工如下:

语文:z 数学:z

外语:z 理化生:z

政史地:z

艺体信息:z

七、培训实施

1、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组研修相结合的模式,由督导室具体负责考勤与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2、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有特殊情况,须书写假条,由年级主任、分管校长签字,方可准假。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资料。

第5篇

一、高度重视,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继县、镇两次教学专题工作会议之后,我校及时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再次解读会议精神实质,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对照房教发【2018】24号文件,要求教师把学科作业标准印贴在备课本前面。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杨绍峰

副组长:王红

成员:冯锦成  周刚  高伟  教研组长  骨干教师

三、工作思路

将“六个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到教学始终,要求学校领导盘活一盘棋,以师德为灵魂,以后勤为保障,各处室、各活动全面联动。采取校委会率先学和教师例会全面学相结合、教师集中学习和个人独立学相结合、校本培训专题学习和教研活动研讨学习相结合,每个教研组由校委会蹲点督导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要求。

四、具体做法

1、学校将“六个文件”集中印发到所有教师,认真组织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广大教师学习“六个文件”,采取学校领导带头学、组织教师集中学、教研活动深化学、业余时间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坚持一周不少于2小时学习交流活动,人人书写心得体会。

2、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符合学校校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计划、制度、考核细则,并将发展规划、计划、制度、考核细则,在经职代会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定稿遵照执行。

   3、切实优化国家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找准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结合点。采取课程计划的制定在充分调研、全面研究、反复推敲、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开展,体现连续性、可操作性,具体设计近期目标、认真落实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评价管理等可操作的整体方案。

(1)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型。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深化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理念上转变,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行动上延伸,夯实校本研修、做实集体备课、扎实开展“学课标、研教材、解习题”等常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三个走向”,即:由教师主导的“先教后学”思维走向师生合学的“先学后导”思维,由“舞台式”的“我对你”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建设学生自主、多元发展、民主和谐的新型课堂文化。

 (2)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中小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优化学习过程,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小学积极开展活动教学,重视培养小学生观察、分析、归类和比较等研究性学习基础素养;初中重视培养提出问题和规范使用基本研究方法的能力。

 (3)合理控制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建立各学科作业动态协调机制,推行弹性作业,增加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培养学生多样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动手实践、锻炼身体,探索“减负提质”的新途径新机制。

  (4)探索信息环境条件下的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各功能室的作用,依托“三通两平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资源整合、师生交互、课堂评价反馈、学习质量分析等方面的有效应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和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4、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科学建构学生知识和能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大力丰富地方课程。严格落实湖北省各类地方课程教学,合理利用我县综合阅读地方课程,做到《经典诵读》《古训新风》进课程、进课表、有老师,大力开展活动,广泛阅读中华优秀作品,营造读经典、诵经典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采用校本检测的方式进行必要的督导。

6、进一步推行艺体活动。学校要组建不同形式的艺体组织,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艺体活动,让戏曲进校园,让红歌入课堂,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设备的作用,要让学校火起来,学生动起来。

7、制定了推门听课及巡课制度,加大教学常规监管力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校委会成员坚持推门听课和巡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不少于40节;其他成员不少于25节。

8、加大备课及教学常规环节的管理。在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局《房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及考核办法,学校领导带头执行接受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每月的常规检查学校公示后,报中心学校,杜绝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学生作业,学生课堂作业、一课一辅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9、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并组织全校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青年教师培训做到了有方案,抓落实。实行了师徒结对,相互听评课,将每周听评课情况上交教导处。教学成绩实行师徒同奖同惩。教学比武活动中,师徒同样同奖。

第6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师资培训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实践性课程。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区确立了“以行政部门为统领、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健全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一特点,我区成立了以教育主管局长为组长、以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以基层学校校长和教研员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我区搭建了阶梯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平台。首先,对全体领导及教师进行大规模通识培训;其次,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再次,定期开办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建立名师工作室、确立实验基地校,并在基地校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案例分享等培训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们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立足区域各校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世界有多大内容就有多广的课程,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

1.开发家乡社区文化资源

我们区地处吉林市核心区域,同时又涵盖5个乡镇,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自然文化资源。如地处回民区的回族小学开展“回族文化直通车”主题活动,地处北山脚下的25小学开展“北山的研究”主题活动,地处乡镇的大绥河中心校开展“小小柞蚕终化蝶”的主题活动,还有的学校开展“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松花湖”主题活动。总之,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挖掘校内校外人力资源

校内的教师、学生,校外的专家、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人员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如17小学把授课教师按特长分成几个组,成立兼职教师指导组,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可随时找对口的老师帮助解决。25小学在开展“我身边的交通标志”主题活动时,请交警大队的民警作指导教师;11小学在“野鸭子的研究”主题活动中,邀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作专题报告;9小学在“珍爱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中请来了医院的眼科医生,为学生讲解眼睛的构造及保护眼睛的知识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全员的配合,做到了校内校外资源综合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教师感觉无米做炊,因此,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和区域特色,突显了社会及自然问题。活动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等内容。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活动结果展示丰富,教师评价客观公正。案例集的编写,激发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热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

4.编写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为了使这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规范的实施,我们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这本手册分别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方面,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为活动主题,注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多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材料和探究方法,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成长记录袋。

四、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展示交流、总结评价”这几个阶段。在各阶段中,我们还探索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阶段探索出了《开题课》《主题筛选课》《方案制定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实施阶段探索出了《方法指导课》和《实践操作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阶段总结出了《成果展示课》《交流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评价阶段总结出了《展示评价课》、《交流反思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

第7篇

一、管理措施到位。确保“校本教研”有序进行

课改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因而校本教研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校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一是广泛开展骨干教师帮教、和骨干教师结对子活动。我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区级骨干教师35人,占教师总数的59%。我们以新教师“一、三、五、十”培养实施方案为目标,以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为载体,采取师徒挂钩、骨干帮教等不同的培养方式,从备课、课堂教学、教研一条龙帮教人手,制定帮教计划,进行阶段汇报,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听课后教师之间进行“摩课”,直至满意为止。三是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程中将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定期在教研组进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并把一些典型课例通实况摄像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2.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我校先后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等来做专题讲座,举办互动式培训,购买课改图书、光盘及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为教师释疑解惑。同时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制定了培训计划,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有19人参加外省及省内各级各类的研讨会、培训班。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技能的培训,目前有32名青年教师达到熟练使用和制作比较简单的课件。

二、深入探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工作实效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归宿。这是因为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它不同的内涵和改革的对象。在新课程实施程中,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改革:

1.改革备课,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实现梯次育人目标。许多年来,完成那本写得整齐划一、内容像剧本一样具体的教案,成了教师备课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花很长时间去抄写,抄完了,甚至不敢去修改。这样的备课形同虚设不说,还养成了很多教师不去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成了教书匠。我们从备课改革人手,改革教师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走教研之路。让备课的程成为研究的程、落实新理念的程。摸索中形成了我校的备课方案:

(1)完善备课制度。使用表格式教案,把教学目标细化,在教案中加入程目标,简化备知识部分的内容,加大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程目标的思考力度。

(2)加强备课指导。各教研组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寻找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有水平的最佳结合点。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教案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在三表统一的前提下,严格作息时间、教学进度及课程的设置。克服教师在教学程中随意调整进度、课程表的现象。

2.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每学期,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严格按要求落实执行。致力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开足开全课程,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引导学生以参与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领导深入教研活动,促进课改目标的落实

学校领导及教导主任深入教研一线,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与教师一起搞教研加大了领导与教师的交流,让领导及时了解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促进了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同时,将教学研究建立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学研究上,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此,学校以构建问题为中心,让教师时时刻刻,不论地点,不拘形式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反思中寻找教学上的缺憾,在合作中获得问题的答案,在引领中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使课程改革更加具有实效性。

第8篇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55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一。学校秉承“团结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以“铸造师魂,提升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变迁,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流教研、培训特色的进修校。学校配足配齐办公、培训、教研需要的专用计算机130多台和10套多媒体演播设备,拥有藏书3万多册。开通了学校网站,建立了资源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学校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地发挥了教研指导和师资培训的职能作用。

培训处积极推行强师兴教工程,大胆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探索“研训一体”的培训改革,试行多元化培训管理机制。在培训模式上,采取研训结合、名师讲坛、联片送培、课题拉动、任务驱动、导师带培、异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在培训方法上,采取了与福州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相结合、与市直学校支教相结合、与县学科工作室送教下乡相结合、与县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研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培训实现了五个转变:从传统集中办班向联片送培下乡转变;从单纯理论讲授向提升课堂实践能力转变;从研训分离向研训一体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培训者定课题向受训者选课题转变。这些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基层教师的欢迎,被市教育局列为培训改革样板在全市推广。

中小幼教研处坚持以课例为载体,以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的研训结合方式,聚焦课改实验、聚焦有效性教学、聚焦教材研究;注重对“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质课”四种课型的研究;采取教学视导与常规检查相结合,专题讲座与问题探讨相结合,送培下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课题探究与常态教学相结合,校本教研与校际教研相结合,专题调研与“教学扶贫”相结合;推广情景示范式、专题研究式、学习反思式、临床诊断式、专业引领式、资料包式、论文交流式七种校本教研的模式;重视名师工程建设,鼓励名师“带一支队伍,抓一个项目,出一些成果”,“拓宽交流渠道,实现自我超越,打造科研特色,创造展示机会,加强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教研员和“本土名师”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县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闽侯县委、县政府、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名师工程专项经费。建立了13个学科网页为一线教师提供指导,开展了教学扶贫、课堂展示和巡回讲学等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2010年选派了87位中小幼名优教师、教研员前往华东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研修,丰富了教研员、名教师教育教学阅历,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同时教研员每年走出县外、省外授课,举行专题讲座以及教材培训等达30多场次。

近3年来,学校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12项课题研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闽侯县“研训一体”培训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章获2010年度全国教育改革论文一等奖。已结题的国家重点课题《初中英语课堂优化与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张志源主任和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被授予华东师范大学“研训一体化专题研究基地”、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基地”。此外,近年还荣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组织管理先进单位、福建省干训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项。

第9篇

(一)“校本教研”是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现场,以教育行动为主要方式,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是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是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温州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和学校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民主平等、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组织,探索以示范校和乡镇中心校为龙头的“联片教研”,建构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加强与教科研部门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探索具有我市特色的校本教研评估办法和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创建一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二、落实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研组和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的需要,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计划、人员、内容、组织、评价“五落实”,提高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合作交流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和方法;要善于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分层次教学、整合教学、评价改革等重点、难点组织教师集体攻关。职业学校要强化校企联合,共同开发适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课程,充分运用企业的技术、知识、场所和经费等资源,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学校要探索教学、教科研、培训一体化模式,把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与培训进修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参与式培训。加强与教科研部门、其他学校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方面的联系,建立跨校际专家的对话和研讨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尤其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四)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修订和完善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学习进修、课题研究等各种制度,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

(五)各县(市、区)要以示范校、乡镇中心校为基地建立教研片区,确定教研片区和基地学校的工作责任制,在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由基地学校定期组织片内学校的教研活动和片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示范校、乡镇中心校的教师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加强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六)教科研机构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检查式”工作方式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工作方式。教科研员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要联系一所学校,深入课堂,以点带面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各县(市、区)课改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工作小组,建立工作会议制度,专题研究校本教研工作。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建设规划,建设好“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调研、督察和指导;把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作为对学校和教科研部门进行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对校本教研示范校和联片教研基地校给予人员和经费方面的支持;依照《温州市中小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标准》和《温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示范校和“联片教研”示范片评价标准》,开展优秀教研组或备课组评选活动和校本教研示范校、联片教研示范片区评选活动。每年要举办一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形式总结、交流和推广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二)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配足配齐教科研员,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注重教科研员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教科研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建立工作人员和教研员联系学校和教研片区制度,建立名校、城区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制度,建立由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高校专家组成的分学科分专长的专家资源库,设立专业支持“工作菜单”,通过各种形式为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