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

时间:2022-11-28 01:15:25

导语:在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

一、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世纪,是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非政府机构,对高等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认定,并协助院校和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的一种自我管理的活动。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高等院校根据专业认证的标准,审核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到,检查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建立与工程界的紧密联系,促使高等院校根据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关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性协议主要《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个国家的民间团体发起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本科(一般为四年)工程学历的资格互认,签约国之间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被所有签约国认可,可以从事相关学术工作。该协议是当前工程教育认证最早的国际认证协议,也是世界上加入国家最多的协议,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协议。《悉尼协议》是2001年首次缔约的,主要是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为三年)学历的高职的资格互认,主要成员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及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柏林协议》于2002年签订,主要是针对两年制层次较低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认证,正式会员有加拿大、爱尔兰、南非和英国。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专业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013年6月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正式表决,全票同意接纳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国。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我校于2013年也开始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试点工作,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也被列为参与专业认证的专业之一,并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工作中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二、 工程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是高等教育内容陈旧,落后于科技的步伐,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综合素质低。高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甚少,高校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缺少参与人才培养的动机和体制。因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和类型上均与社会脱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计划,旨在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工程师。“卓越计划”着力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落实高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2012年教育部等23个部委和协会联合批准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626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我校通信工程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2012年我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建的校外实践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专业认证为导向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体系

1. 校企共建管理体系

我校根据北京市的行业和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的协议,约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成立了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小组,由企业和校内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共同建设小组由企业作为第一负责人,学校领导作为第二负责人;建设中心下设了教学部,具体负责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

同时,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专家委员会,由企业、兄弟院校的专家、我校相关教师等共同组成,负责审核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并督导日常教学的质量等。

教学部下设学生管理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工程教学中心等,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日常工作、教学事物,以及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安全、保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保证学生在企业能够有充分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与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

2.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在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围绕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特色,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第1-5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第6学校开始主要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习。由企业设置了《数据通信网运维》、《数据网络工程系统与设计》、《移动通信工程系统与设计》、《通信行业标准月规范》、《现代通信新技术》、《国际卓越工程师导论》、《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近三年的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已经培养了两届毕业学生,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外语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毕业学生的就业、深造情况来看,该培养方案基本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卓越计划”的保证,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须条件。我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利用我校现有的设备和资源,组织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掌握通信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工程经验。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企业的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讲师资格。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的重大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在实践中锻炼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既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4. 行业职业工程师认证培养体系

行业职业工程师认证是行业相关企业对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定,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是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基于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LTE技术的认证、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SDH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的认证等一些列认证。各认证项目均由企业派具有高级职称的认证培训师授课,学生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并成为学生在企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近3年来,学生参加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行业资格认证培育体系。

5.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

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是从教学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授课内容和过程等各个环节,监控教学的质量,督促和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还设计了学生教学反馈问卷,每学期末让学生填写问卷,反馈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在每学期中进行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通过校企联合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使得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有效地提高了国际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四、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成果

从2013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正式进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开始学习至今,我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了13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共同编写了两部教材,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基金30余项,学科竞赛获奖50余项,近500名学生获得了行业资格认证,多名教师深入企业参加教学科研活动,获得企业讲师资格。

通过与中心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入合作,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逐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深入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克服了传统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

五、 结束语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发展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推动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是改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完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保证“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是达到专业认证标准的有效途径。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依托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从管理运行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行业职业认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运行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凯,金尚忠,孙彩霞等.发到国家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55.

[2]高小鹏,吕卫峰,马殿富.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品[J].计算机教育,2013,20:18-24.

[3]韩延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会简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13-14.

[4]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1:41-46.

[5]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6]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30(4):144-147.

第2篇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电气信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84-01

应用性本科大学在培养方案的定位上主要突出两个特点,1)坚定地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道路;2)坚定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基本定位。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应用性本科大学教育教学体系,本文以我院信息工程系为例,对应用性本科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1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及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性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等工程教育中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协调开展、高质运行的统领和大纲。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特点和实施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横向划分为现场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科研、军训及社会调查、课外认证与竞赛、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几大类;也可以按纵向划分为基础实践教学、专业拓展实践教学、综合创新实践教学等。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专业拓展、工程设计等专业素质为目标,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要求来进行系统的整体优化设计,加强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使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出明显的融合特点。反映在教育上,是教育思想、方法、体制、人员等的广泛交流与融合。面对崭新的网络形式时代特征,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革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摒弃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的陈旧教学观,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独立教学体系,并建立与之适应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发挥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独特作用,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2.1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行,课程实验与工程训练、创新设计、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把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培养学科基础厚、专业口径宽、知识结构优、工程素质强的应用型、适应型、创新型人才。建立一个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本科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

2.2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

2)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性,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整体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教学各环节的相互配合,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相渗透,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相互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

4)规范化原则:在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基本内容

3.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步骤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学院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我院的办学定位是教学型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下面以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论述。

我院信息工程系现设有3个本科专业,均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其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从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共同特点来看,主要从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讨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3.2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信息工程系的老专业,已有近25年办学历史,办本科的历史也已经有10年之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信息工程系3个本科专业当中设备最完善、实验室最多、实验能力最强的专业,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好,对其他几个专业具有指导和借鉴的功能。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本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分析及支撑环节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能力结构分析及支撑环节框架图

4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按照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我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化改革,促进了本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果。

4.1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按照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对信息工程系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内容进行改革、整合和优化,确立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具体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可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个模块”。

“一个中心”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根据新时期电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和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和造就“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鲜明地方特色”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着力开展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两个结合”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学生在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要到实践中去应用和提高,从而巩固所学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方法。将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并及时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以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适应能力。

“三个层次”是指“基础验证、专业拓展和创新提高”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验证层: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第一层次实验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熟悉电气与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典型器件,熟悉信号产生、处理等各种电路,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掌握电气与通信技术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技能。

专业拓展层:学生按照教材提出的设计要求,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完成实验。第二层次实验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消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电气及通信工程前沿技术,增强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系统性能分析测试的能力。

综合创新层:学生需要独立地解决一个个完整的实际问题。第三层次实验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独立进行工程开发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个模块”是按不同的专业特点划分为“电工基础实验模块、电子信息实验模块、工业控制实验模块和现代通信实验模块”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4.2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实践教学改革围绕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教学管理改革两个主题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重点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管理改革重点在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效率。

其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院定位,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把学院逐步建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本着这一办学定位,我们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应用性人才培养和为地方区域性经济服务的目标上。

2)改革实验项目,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将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型实验、拓展型(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开设多类别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科技活动、技能培训等实验教学类别。利用业余时间,增设大量选作实验,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鼓励教师主动吸收他们进入自己的科研团队,深入实验室进行研究性实验,突出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推动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

3)引进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改善实验环境,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式教学是实践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我院构建了开放式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方位改革实验技术与手段,转变实验观念、改变实验运行管理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学院组织精干力量大力开发虚拟实验、数字实验系统,自动控制原理、EDA等首批开发的虚拟实验室已对学生网上开放。

4)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创新性实验基地建设。现代电气与通信工程技术给电气与通信工程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电气与通信工程技术具有明显的学科综合性和技术复杂性等特点,其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挑战性和实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实验基地开设的实验项目以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如大学生电子设计队伍的培训和竞赛、学生科技活动等。将创新性实验基地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建设,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特色鲜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5)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工程意识强的专职实验教师、工程系列教师、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学院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安排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教学及实验经验的老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验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长时间的跟踪指导。学院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每位青年教师每年完成一项具有实用功能的电子设计及制作,使实验中心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参加ASEA、中兴认证、DSP、嵌入式系统等师资培训,已有多位教师获得认证指导教师资格,为开展学生考级、认证工作创造了有力条件。

6)提高实验考核比重,推进实验考核方法改革。在实验考核方面,将实验考核从理论考核中独立出来,并将其提高到与理论考核同等重要的高度,即学生只有同时通过了理论和实验两个考核后,本课程方可及格。这种措施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7)引入工程背景,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进行深化改革。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作为本课题的实践部分,我们对唐山学院0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进行了较大改革,主要内容是:引入某实际星级宾馆的智能楼宇工程项目,以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将整个工程项目分为11个子项目,采取项目负责人制,总共安排了14位指导教师和38名学生参与此项目的设计。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尾声,从目前情况来看,此项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各子项目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5结束语

通过对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及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都有了较大提高,有效的促进了我院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应用性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020350)。

参考文献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校企联合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6;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17-02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部公布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后,全国高校纷纷响应,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都实施相应改革。

1.同济大学。在10多个工程类专业试行“4+2”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探索与国际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合作培养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1]

2.天津大学。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综合实验区,“求是学部”在学生培养中将采取导师制、学长制的管理机制,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2]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招生,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习。[3]

4.上海交通大学。选拔设立“卓越工程师”特班,本科第3年,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参与PRP项目、导师科研项目和企业实习,加强对工程实践的感受。第4年,学生将修读本硕贯通的专业课程,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实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和业界发展等问题。[4]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突出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科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5]在此背景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著名半导体公司美国Microchip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即“杭电―微芯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器”,在现有本科教育体制下,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探索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多种实验教学模式以及探索工程型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模式。

二、杭电―Microchip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创新与实践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

联合实验室的宣讲、招新、授课、考核和日常管理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这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克服单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误区,探索一种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途径。

联合实验室管理结构为:由大三和大四的高年级实验室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负责实验室科研项目申报和完成、招新宣讲、招新授课、实验室新成员学业考核等重大事件;由大二和大三年级实验室成员组成秘书、后勤部、采购部和财务部,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运行。秘书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后勤部负责实验室卫生、整理元器件和作品陈列;采购部负责购买元器件和模具;财务部负责实验室财务报表。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联合实验室,即“杭电―微芯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器”。孵化的含义是孵化创新型人才、孵化创新型科技产品和孵化创新型科技公司。经过招新和考核确定实验室大一新成员,每个大一新成员都配备实验室高年级成员作为导师。根据高年级成员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布置的学习任务,利用美国Microchip公司大学计划提供的开发板,大一新成员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学习。

实验室二年级成员主要完成实践培训,包括全国或者本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或者本省“挑战杯”竞赛和其他学科竞赛。

实验室三年级成员主要完成实验室承接的科研项目,申报专利以及撰写论文。项目来源于学院教师、公司委托等途径,通过完成科研项目为实验室赚取一定数目的经费,用于实验室的元器件采购和举办实验室活动。

实验室四年级成员主要负责实验室重大事件决定、监督和指导实验室新成员制定新生培养计划、考取研究生等。

(三)联合实验取得的实践成果

联合实验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培养6届毕业本科生,从2009年的3名实验室成员已经发展到目前的150名实验室成员。经过5年的积累,联合实验室取得了较好的育人实践成果。

1.联合实验室成员就业率高。实验室毕业学生有三种选择。第一,考取硕士研究生。5年以来,有50%的实验室成员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第二,直接就业。实验室成员就业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英飞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平均年薪可达15-20万。第三,自主创业。联合实验室有1名毕业学生成功自主创业。

2.联合实验室成员学科竞赛成果显著。实验室成立5年以来,共获得国际奖项3人次,占获奖总数的3%;国家奖项15人次,占获奖总数的14%;省级奖励23人次,占获奖总数的21%;校级奖励69人次,占获奖总数的62%。

3.联合实验室承接企业委托项目,产学研结合。自2009年成立以来,联合实验室先后承接企业项目10余项,开发了远程指尖心率波形检测仪、太阳方位角测试仪、无线网控供电插座、非接触式供电实验箱、近视助手、宠物防走失项圈、振动机控制器、人体经络分析仪等项目。其中,受浙江中医院韦医生委托开发的人体经络分析仪已经试用于中医诊断过程1年多,取得了非常准确的诊断效果,并且获得2013年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创新组一等奖。

4.联合实验室辅助教学。依托联合实验室和Microchip公司的大学计划支持,在杭电电子信息学院开设PIC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48学时)和单片机综合(32学时)两门面对本科生的选修课,每年授课人数达到450人。在对本科生进行教学过程中,联合实验室成员在实验辅助指导、实验设备开发、教材编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参与了实验箱开发和教材编写。

5.联合实验室其他实践成果

(1)在实验室成立之初,实验室成员自主开发了实验室网站:http:// / index.php。

(2)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举办了联合实验室的挂牌仪式和奖学金颁奖仪式。在2014年的“2014年Microchip大学奖学金”颁奖仪式中,美国Microchip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陈永N先生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孙玲玲教授出席,为获得奖学金的8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颁奖。

(3)自实验室成立5年以来,本科生发表科技论文3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项。

(4)2014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梦想七色花・青春榜样”评选活动中,联合实验室从全校60多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青春榜样”荣誉称号。

三、结束语

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把“工程训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是工程教育的核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美国Microchip公司联合创新实验室借助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程实验优势,研究校企联合的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可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提供一种参考模式,为推进高校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陈以一.协同性、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12-16.

[2] 李琳.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3-7.

[3] 郭宝龙.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8):6-10.

第4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经济;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48-02

1 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之概念篇

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上的分离:总部设在总部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生产制造基地则定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区域,并呈现出专业化和集群化的趋向。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实质上是在交通、通讯等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在企业空间布局上的应用,是对不同区域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充分利用的结果。它是一种新的跨国公司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结构模式。

本文从更微观的角度,从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总部经济,更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的空间分布,更加关注企业内部不同的功能组织。

2 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之理论篇

2.1 企业内部价值链理论

在某一产品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由同一跨国公司掌控,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都由同一企业完成。这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即企业内部创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各个环节。

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个环节所需的资源是不同的。在制造环节,更多的需要自然资源和普通劳动力,是一种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价值创造过程;在研发环节,更多的需要高技术人才和精密仪器,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价值创造过程。资源禀赋,一般来讲,与区域位置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尤其是自然资源。跨国公司应根据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不同资源需求,选择不同的区域安排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

2.2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

根据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管理理论的观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运作的核心就在于通过水平的和纵向的整合,充分运用资本、商品(服务)以及劳动力等不同市场体系以及不同地理区位的差异性,不断细化其业务活动,并将其配置于不同的地理区位,从而使国际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化。它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把融资、研发、零部件生产、总装、会计、培训等各种职能行为安排到最有利实现企业“全球战略”的地方,实行统一控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制度由此应运而生。

3 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之案例篇

3.1 入驻事件的概况

总部位于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的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尤其是电脑芯片领域,一直是全球领先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特尔开始进入中国。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1994 年 1 月,第一个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成立。1994 年 11 月,位于上海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破土动工。1995年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升级为英特尔中国软件中心。该中心是英特尔在中国设立的首家研究机构,也是英特尔目前座落在上海紫竹园区的所有机构中的“老大哥”。1998 年 11 月,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英特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个研究实验室)创建。2005 年 5 月 12 日,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成立。2005 年 6 月,英特尔渠道平台事业部成立,全球总部设于上海。至此,英特尔在中国的4家研发机构有2家入驻上海紫竹园区。同时,英特尔渠道平台事业部全球总部――首家进驻我国的世界500强全球级总部,也加入到上海紫竹园区。这是英特尔自成立以来首次将完整的产业部门的全球总部设立在美国以外的地区。2007 年 1 月 1 日,中国成为独立的地区进行销售与市场运作,与美国、欧洲、中东部非洲、亚太区并列的第五个独立报告区域。

3.2 入驻上海的原因分析

3.2.1 企业总部集聚所形成的产业链聚焦效应

上海是我国内地吸引总部经济项目最多的城市。上海作为总部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和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山、苏州、无锡、嘉兴等作为加工制造资源密集的腹地之间形成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功能分工与合作的模式后,跨国公司以上海的汽车、化工、电气设备、电子通信等六大产业为核心,形成总部经济集群,充分利用上海与周边省份形成的较为完整的“长三角”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企业增值。跨国公司在上海的集聚是吸引英特尔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上海的重要原因。总部的聚集能够产生很强的集群效应,有利于总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方便企业获得各方面的服务和各种外溢效应带来的好处。

3.2.2 发达的金融业和便利的物流配送

上海是国内金融市场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上海市完善的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为英特尔的入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东南紧挨黄浦江,西邻莘奉金公路,通过专设的剑川路立交可方便上下,并连接沪杭线、沪宁线、延安高架与内环高架及徐浦大桥等,离海、陆、空运输枢纽都非常便利。莘奉金以东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将使紫竹园区的物流配送更加如虎添翼。总之,上海紫竹园区发达的金融业和物流业为英特尔公司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降低了运营成本,成为吸引英特尔入驻的外部条件之一。

3.2.3 政府鼓励性政策的吸引

上海市政府在2002年专门颁布了《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在政策层面上为跨国公司入驻上海提供了保证性条件。在资金管理方面,《暂行规定》规定地区总部可以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管理体制,对自有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在出入境管理的方面,对因商务需要需出入境的员工提供出境便利。同时,在上海设立研发总部,可以按照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地区总部为员工提供关键技能培训服务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获得资助。在资金、人员方面的优惠政策成为英特尔将上海作为其地区研发和销售总部的直接诱因。

3.2.4 丰富的研发人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英特尔地区总部入驻的上海紫竹园区聚集着以理工科见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和以人文为特色的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为英特尔提供从高级研发人员、工程师到一般技术工人的人力资源,有利于英特尔实现人才的本土化,获得更多的政府优惠政策。此外,紫竹园区内为生态模范区,绿化率超过50%。高密度的绿化、生态化的建设,为进驻园区的企业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居住环境。

3.3 入驻效应分析

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后,以低成本将人才、信息等战略资源和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常规资源有效结合,取得企业在原有布局模式下难以取得的资源优势,资源配置综合成本最低。一方面英特尔入驻上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首先是节约了人力成本。上海2005年平均工资26823元而2005年美国平均工资是40409美元,英特尔在上海的人工成本相比美国节约了90%左右。其次,扩大了市场份额。中国是英特尔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在中国生产、研发的本土化有助于开拓中国市场,同时与国内的PC生产商、手机生产商建立起稳固的产供销关系,极大地拓宽了英特尔在全球芯片市场上的份额。

当然,将渠道平台事业部全球总部建在上海,势必带来额外的交通、通讯以及文化的整合费用,导致企业组织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4 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之经验借鉴篇

随着我国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化实施,国内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关于我国跨国企业采取总部经济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供参考。

4.1 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务

目标地政府应该具备工作透明度高、公正廉明的特点,行政审批手续简化。对企业引进专门性人才方面的家属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要能够在政策上给与一定的支持,保证特殊人才、优质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充分发挥优质人才群体的智力和技术优势。政府对企业总部集约化用地、人员出入境以及外汇管理等方面能够提供便利。

4.2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总部经济是一种占据产业链高端的智力型经济形态,其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和科教资源、便捷的交通与信息网络体系、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等配套。产业基础特别是服务业基础,需覆盖金融、保险、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会展、商贸、公关、物流、航运、旅游、电子信息网络等。生产、知识型服务等高端服务的发展对企业总部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达的高端服务业才能为企业总部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发达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能够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质量,实现业务运营的网络化管理。首先,地区总部作为公司设在国外的“首脑”,担负着区域战略管理的重任,需要掌握大量的国内外经济、政治信息,同时需要与公司总部和地区内子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些信息的获得与交换需要发达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撑。另外,地区总部的业务活动造成的人员频繁流动对国际航空港、高速公路网、国际饭店等设施有着较高要求。

4.4 企业总部的聚集度

企业总部数目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对于企业选择总部所在地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总部多是管理、投融资、物流、采购、研发等战略资源的聚集地。企业总部聚集度关系到企业能否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交流,能否获得技术与管理外溢,能否降低总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交易成本以及能否形成企业创新氛围和机制。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地区总部选址时必须将总部企业聚集度作为区域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考核维度。

4.5 高端人才聚集,城市知名度高

总部经济位于企业价值链高端,需要高级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才、金融咨询师、高级物流人才、数字通信工程师等。只有具备了高端的人才才能够促进总部业务的有效开展以及对整个地区的运营控制。总部城市所在地的知名度高,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由国内企业转变为全球企业;同时能够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不断升级产品,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品牌竞争力。

4.6 根据地区总部职能的不同合理选择总部城市

企业总部经济中总部按职能分工可以分为管理总部、采购总部、研发总部、投融资总部、营销总部、采购总部等。职能不同的总部对中心城市的需求诉求点不同,并不是大众型总部经济“圣地”就最好。企业总部的区位选择应该满足企业整体战略最优化的需要。在选择总部城市时应将企业总部功能定位与区域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硅谷地区作为众多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所在地,拥有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学术氛围强,学术科研能力相对全球其他城市更具比较优势,企业将研发总部安置于此较宜。而作为管理决策总部则需要强大的信息市场、金融市场以及高效的行政环境,纽约在这些方面就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李琳琳.企业总部区位选择及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许惠.总部经济理论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赵弘.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6).

第5篇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推动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竞争力,保证工科学生质量,从而保证未来工程师职业能力水平,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影响,对高等教育质量有着全局性的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我国于2006年开始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12年开始筹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并着手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2013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了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意味着为我国的工程类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为将来走向世界打下基础;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了重大步伐,促进我国工程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标准,认证标准既是专业认证思想和理念的体现,又是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根本。我国2012年版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专业补充标准规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3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该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出导向(目标导向)的教育取向以及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在认证标准中,师资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最直接因素,是课程体系的实施者,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专业认证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探讨普通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

一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及当前的师资现状

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我国2014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 专业补充标准中又专门强调,大部分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 教师,其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之一应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 程类专业,绝大部分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须具有硕士 及以上学位,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占总数 20%以上。从标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工程教育除了要求教师 的专业背景外,还非常注重教师的工程背景,其目的就是引导 工程教育真正回到突出工程的轨道上来。

2 当前的师资现状

(1)缺乏工程背景

大多数普通工科院校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有专业背景,没有工程背景。很多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扎实,科研方面也是专家,但实际工程经验非常有限,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和技术改造、信息更新情况不能及时了解,难以胜任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师资现状也很难完成“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达不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2)企业或行业的参与度不够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强调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强调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长期以来,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师资队伍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的情况虽然有,但数量不够也不稳定,甚至根本就没有聘企业或行业专家作兼职教师,导致企业或行业对工程教育的教学参与程度不够。

(3)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师资队伍建设处于自发的状态,而不是自觉的行为。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评估工作而临时拼凑在一起;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清楚,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不明确。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最直接因素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办学特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都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教学团队,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在专业认证中起重要的作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具有工程经验、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专业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从标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工程教育除了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外,还非常注重教师的工程背景,其目的就是引导工程教育真正回到突出工程的轨道上来。

根据文献6所提供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可以看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着重培养三种类型的工程师(以下简称“三型工程师”),即“生产维护型工程师”“产品开发及工程实施型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以满足信息类产业的需求,解决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问题。为高质量地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必须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补充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的教学团队。

1 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

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培养体系,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建设基于“生产维护型”、基于“产品开发及工程实施型”和基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采用“优秀带头人+课程群教学人员+企业导师+外籍教师”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成员应在20%以上。团队成员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学术型成员主要负责保证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使团队的研究、开发及教学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应用型成员应具有工程背景,负责学生工程背景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训练。通过优化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坚持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优势互补、相互激励、跨学科、跨国界、校企合作的适应于“三型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有利于培养平台的国际化。

(1)优秀带头人

教学团队要有好的带头人。优秀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头羊,对教学团队的专业性程度影响极其显著,在团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核心作用m。因此优秀带头人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能够准确并及时地把握市场需求和专业的未来方向。其次必须热爱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最后应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水平,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优秀带头人还应当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2)课程群教学人员

课程群在这里主要指“生产维护型”、“产品开发及工程实施型”和“研究型”三个人才培养模块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人员,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实施者。该部分成员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学术型成员除了负责专业理论型课程的授课任务外,还必须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承担团队的科研工作,代表团队的学术水平;应用型人员主要以实验实践类课程教学为主,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具有工程背景。团队中的课程群教学人员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3)企业导师和外籍教师

为保证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保证未来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水平,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的竞争能力。团队应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著名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及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均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如授课、学术讲座、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指导等。企业导师和外籍教师的聘任不仅可以充分满足提升教学水平的需求,而且还能带来新的理念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资讯,有效地弥补了工科教师缺乏专业性实践的不足,是课程群教学人员的延伸和补充。

2 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教学团队以切实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面向职场的就业能力为愿景目标,为完成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以优秀带头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互补、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和企事业人员组成。为使教学团队能够高效运行、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的愿景目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组织文化与自我意识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教学团队是否能发挥强大的协同力,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该团队是否拥有和谐和宽容的文化氛围。教学团队的构建不是简单的人员叠加和堆砌,要通过各位成员的相互配合、共同教研、以老带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就必须处理好团队的组织文化与成员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教学团队的组织文化应该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价值观的组合,鼓励创新,容许失败;强调集体价值观,重视彼此共同进步;不压抑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其和谐宽容的文化氛围应该能够唤醒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通过团队建设使团队成员由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作战,带头人、课程群教师、企业导师及外籍教师都能通过团队的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的实力,其能力和业绩的提高离不开团队的支撑,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具有特定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

(2)教学与科研

教学团队是围绕教学构建的,其建设是以课程为核心的。围绕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的目标。工程人才的培养是面向行业企业的,是以产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课程教学已不仅局限在课堂,是以项目为驱动,面向生产实际和科研领域的教学。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团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支持着科研,科研引领着教学。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空洞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优秀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素养和能力。很难设想一个从未做过科研工作的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所以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是大学教师的职责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理论课的教学也不容轻视。实际上,学过和教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是有很大差距的。博士毕业是具备了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能力,但还需要运用这种能力去深入钻研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团队中的学术型成员除教学之外,还要负责拿项目报课题,保持团队站在学科的前沿,使团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旺盛的竞争力。团队中的应用型成员要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以科研促教学,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3)理论与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f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团队成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型教学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背景。这样,教师才能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工程意识、工程思维,讲授工程技术方法,而且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工程类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将工程训练融人课堂,结合课程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针对教师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尤其是青年教师存在的学术、学历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相对弱的问题,可通过“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丰富教师的工程背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具体做法为:青年教师到校后先到实验室实践半年,还可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在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邀请有工程经验的校外专家来校讲学,使教师了解社会需求;加强教师的科研,结合科研课题深入工程实际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应用型教学成员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4)学校与企业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因此,各教学团队要将专业发展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在相关领域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或精通一线工作程序、熟悉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的技术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团队的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教学工作,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提高团队教学与行业企业现实的吻合度。

一方面,团队的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在现场带领学生进行实习,不仅发挥他们熟悉现场情况、了解工艺流程和具体设备使用状况的专长,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一些现场记录,以及通过与现场操作工作的交流了解具体设备的技术现状。另一方面,团队也要鼓励学术型成员给企业授课和承担企业课题,从而提高教师的市场意识,学会从实践中发掘教学素材和科研选题,拓展教学视野和研究思路,有利于增强教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保持与工程发展同步;同时,团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应用型成员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获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切实提高应用型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5)工程教育国际化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因此,各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国际观点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我国工程师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聘请外籍教师充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办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团队建设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为工程类学生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为将来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三 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与所在教学团队的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后台支撑。根据大连民族学院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和大连地区信息类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及建设思路,提高师资队伍在工程教育中的支撑度,担任起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提升通用工程能力的责任,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电子信息类毕业生。

参考文献

[1][8] [9]项目为驱动,面向生产实际和科研领域的教学。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团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支持着科研,科研引领着教学。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空洞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优秀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素养和能力。很难设想一个从未做过科研工作的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所以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是大学教师的职责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理论课的教学也不容轻视。实际上,学过和教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是有很大差距的。博士毕业是具备了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能力,但还需要运用这种能力去深入钻研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团队中的学术型成员除教学之外,还要负责拿项目报课题,保持团队站在学科的前沿,使团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旺盛的竞争力。团队中的应用型成员要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以科研促教学,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3)理论与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f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团队成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型教学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背景。这样,教师才能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工程意识、工程思维,讲授工程技术方法,而且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工程类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将工程训练融人课堂,结合课程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针对教师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尤其是青年教师存在的学术、学历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相对弱的问题,可通过“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丰富教师的工程背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具体做法为:青年教师到校后先到实验室实践半年,还可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在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邀请有工程经验的校外专家来校讲学,使教师了解社会需求;加强教师的科研,结合科研课题深入工程实际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应用型教学成员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4)学校与企业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因此,各教学团队要将专业发展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在相关领域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或精通一线工作程序、熟悉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的技术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团队的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教学工作,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提高团队教学与行业企业现实的吻合度。

一方面,团队的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在现场带领学生进行实习,不仅发挥他们熟悉现场情况、了解工艺流程和具体设备使用状况的专长,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一些现场记录,以及通过与现场操作工作的交流了解具体设备的技术现状。另一方面,团队也要鼓励学术型成员给企业授课和承担企业课题,从而提高教师的市场意识,学会从实践中发掘教学素材和科研选题,拓展教学视野和研究思路,有利于增强教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保持与工程发展同步;同时,团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应用型成员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获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切实提高应用型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5)工程教育国际化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因此,各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国际观点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我国工程师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聘请外籍教师充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办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团队建设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为工程类学生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为将来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三 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与所在教学团队的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后台支撑。根据大连民族学院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和大连地区信息类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型工程师”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及建设思路,提高师资队伍在工程教育中的支撑度,担任起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提升通用工程能力的责任,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电子信息类毕业生。

参考文献

[1][8] [9][10]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3版)[M].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印,2013(1)

[2]吴岩.“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与工程教育认证[J].工程教育认证交流研讨会,2013(11).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4版)[M].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印,2014(3).

[4]胡顺仁,赵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探索[J].武汉大学学院(理学版),2012,58(S2):130-132.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9.

[6]李敏,张俊星,陈兴文,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0( 6):17-19.

[7]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南京理工大学,2008(6).[10]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3版)[M].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印,2013(1)

[2]吴岩.“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与工程教育认证[J].工程教育认证交流研讨会,2013(11).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4版)[M].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印,2014(3).

[4]胡顺仁,赵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探索[J].武汉大学学院(理学版),2012,58(S2):130-132.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