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03:03:37
导语:在恋爱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维持感情需要浪漫,但是,制造浪漫也需要玫瑰和钻石。进入90后大学生时代,谈一场恋爱需要多少成本?是谁在为他们的恋爱买单?身处热恋之中的学子们又是怎么看待他们无法回避的“恋爱成本”问题呢?
part 1 算算账——浪漫需要多少成本
贾同学高同学 刘同学 小飞 小胡
生活费 500元 800元 1500元 1300元 1000元
恋爱开支 200元左右 400元左右 600元-800元 600元左右 400元-500元
恋爱开支五大项礼品开支最可怕
当然,恋爱谈的是“爱”,而不是钱。把风花雪月抛在一旁,只把世俗之物摆在台面上,岂不是太煞浪漫的风景?可是,谈恋爱不能只是“乌托邦”式的空谈,必然要考虑到现实的因素。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恋爱成本主要花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起吃饭、逛街、游玩时所花的钱;通讯费;送礼品的开支等等。
吃饭、逛街、游玩等所花的钱是大学生恋人的基本恋爱开支。小刘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女朋友和他就读于同一个院系。他们基本上每周去学校外面吃两次饭,有时去比较低档的小餐馆吃一些炒菜,有的时候为了改善伙食,就去一些中档次的餐厅;他们每个月逛一次街,买衣服、喝奶茶等也要花一些钱。记者发现,南京一些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比如中山陵,一些比较繁华的购物中心,比如夫子庙和新街口的时尚莱迪,也是年轻的大学生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而在学校周围,学生情侣也成为了一些餐馆、水果摊等店铺的主要客户群。
通讯费也是大学生恋人的主要开支之一。对于恋人在外地的同学来说,电话费,上网视频,相互看望时的车票、飞机票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程波是西南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而他的重庆女友已经毕业出来工作了。虽然同在重庆,程波的学校距离女友租居的地方仍有2个小时的车程,每逢周末程波都去女友那边,每周的往返车费就得花费程波二十元。“刚开始时每晚的通话时间至少在一个半小时,现在也有半个小时左右。”程波每月冗长的话费单已成为他的“不能承受之重”,尽管如此,每晚的“电话拉锯战”仍旧持续着。而南京理工大学的栗同学为了看望身在重庆的女友,每个学期要花上XX-3000元钱来支付飞机票的费用。
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另外一项比较大的支出是送礼品。对于情侣来说,两人庆祝生日、周年纪念日、情人节等节日是必须要送礼物的。玫瑰、毛绒娃娃、巧克力、衣服等是比较常见的礼物,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大学生情侣也要送礼物来表明心意。小静是南理工的一名大二学生,她告诉记者:“有一次,我惹男朋友生气了,我们冷战了好几天。后来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以前说过他喜欢玉,我就跑到新街口给他买了一块‘观世音’玉,当时商场搞活动,打四折,晚上回去就送给了他。”
两份恋爱账单曝光
被访者:小飞物质成本:比较高 精神成本:比较高
小飞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家住北京,而他的女友则是在江南大学(无锡)读大二的南京本地人。小飞以自身为例向记者开出了一份“爱情账单”。
由于是异地恋,小飞和其女友常常得一两周才能见一次面。“基本上都是她从学校那边回家来,我们就可以见面了,见不着面的时候就上网视频或打电话。”刚上大学时,小飞的每月手机话费约为50元,谈恋爱之后,每月花费激增至150元。“花的钱不算什么,主要是时间和精力,因为有时候实在太想她了。”
“生日、情人节是肯定得送礼物的,至于礼物的价位并不重要,重在情意。”小飞曾在女友生日前一周,找到王府大街的一个录音室,把自己唱的5首女友最喜欢的歌给录了下来,制成cd,封面上印贴着两人的照片。“每首歌打折后128元,一共花了将近700元。”
由于两人经常不在一起,小飞基本上没有除话费以外的恋爱日常花费,可例如生日、情人节、周年纪念日诸如此类的固定性开支却构成小飞生活费用的很大比例。小飞每月的生活费用约为1300元,“我送过600元左右的香水和化妆品”。
被访者:小阳物质成本:较低 精神成本:较高
小阳:南京理工大学,大二
其男友:江苏警官学院,大二
他们相恋已经三年。在不同的学校上学的他们几乎每两个星期见一次面(警官学校,一个星期只许请一次假)。
每天都会打电话,二十分钟左右,不怎么发短信(因为动感地带推行了亲情号码,只要最低消费超过三十元,每个月免费500分钟)一个月下来,电话费也就六七十元钱。
他们在一起主要花销就是吃饭,基本上是aa制,用的钱都是自己的生活费,并没有其他额外开支,谈恋爱并没有使他们的花销过多,小阳表示就是不谈恋爱,每个星期也会偶尔改善一下伙食,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情人节,他们一起去新街口逛街,吃饭。小阳给男友买了两盒巧克力,六十多元钱。男友给她买了两只气球,网购一百多元的娃娃熊。
“我的生活费是一千,基本上每月都会余一两百,因为我们比较节俭,毕竟钱是爸妈的。”
有一次,一个女同学过生日,她男友送给她一大束玫瑰,而就在前几天,小阳的男友只送给她一朵玫瑰花。她看到了,撅着嘴,立刻给她男友打电话抱怨。“就是嘴上开开玩笑而已。他在警校上学,对我来说有空一起上街就是好的了,不在乎送什么,心意到了就好。”
当问及选择男友是否会考虑到其家庭经济情况,小阳说道:“只要我们谈得来,其他都无所谓。他将来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一个家庭,而不是靠他父母养活我们两个人。”
“谈恋爱,使我成熟许多。高中时比较天真幼稚。跟他相处,想法上我们会有冲突,有时会闹矛盾。然后想着如何解决,就会分析,反省。”
part2 查查看——谁在为爱情成本买单
传统观念中的“恋爱开支基本由男方承担”已经不太适用于生活观念已日新月异的大学生情侣,买单出现了新的方式:双方共同承担,甚至有的女生甘愿为男生承担。而买单的钱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父母给的生活费,兼职打工挣的钱,在学校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还有一些其它来源,比如过年时长辈给的压岁钱等。
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而且恋爱双方都得到对方父母认可的情况下,恋人的父母会为他们提供资金。小胡是南理工的一名大三学生,家住北京,生活条件比较好,常穿阿迪达斯、耐克等名牌,脚上的鞋每双都是一千多元钱,而且人也长得比较帅,但是学习成绩不好,每学期都要交一些重修费用。而他的女朋友和他就读于一个院系,成绩很好,两个人确定关系之后经常在一起自习,在女朋友的帮助下,小胡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他的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也很高兴,就认可了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每个月都会给小胡的信用卡打一千多元钱维持孩子的恋爱开支。
兼职打工和学校奖学金、助学金也是大学生为恋爱买单的钱的重要来源。贾同学是南理工的一名国防生,女朋友现在秦皇岛读书,恋爱开支主要花在电话费上面。他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给国防生一万元的国防奖学金,而且由于成绩不错,他每学期都会拿到两百元左右的奖学金,谈恋爱的时候一部分开支就从这部分钱里面拿。而就读于计算机学院的高同学则在校外做兼职,比如家教之类的。他是学校舞龙队的成员,所以学校还发给他将近七百元的补贴。
“给女朋友买礼物最好花自己的钱,一方面显得很有意义,另一方面也会让女朋友觉得自己有能力,是个可靠的人”,高同学这样对记者说。
开支来源高同学 贾同学 徐同学 栗同学 小胡 小米
父母
兼职打工
奖学金
其它
part 3 说说看——怎么评价恋爱成本
谈恋爱在理工类学校大学生的心目中就像围城,城门窄,门卫森严,城墙牢靠,“通行证”还是限量版发行。很多人猜想爱情围城里面生活幸福,所以徘徊在门外,想有朝一日拿到“通行证”潇洒入城。那么,我们就来听听“城里人”和“城外人”对恋爱成本的看法吧。
城里人:让对方高兴就值得
高同学(大二,南理工):我的家庭条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和女朋友不在一个地方读书,所以我们的想法比较实际:小成本,也可以制造大浪漫。
周同学(大三,南农):谈恋爱是肯定要花费成本的,不仅指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成本,只要对方高兴,我觉得就很值。
城外人:要有理智,顺其自然
张同学(大四,南理工):我比较反对大学生谈恋爱,第一没有任何经济基础,花父母的钱去制造浪漫,不值得。第二喜欢和爱情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待恋爱成本这个问题,我们都要理智。
丁同学(大二,南大):我没谈过恋爱,不过我觉得恋爱不需要成本,即使有的话,也是谈恋爱的人思想包袱太重了吧!顺其自然就好!
结束语:适度的恋爱开支不会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但如果本应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却为恋爱消费过度,那就要注意一下了。只有在理性的消费观和恋爱观的节制下,心底里幻想无数次的真正浪漫场景,才会在人生之路上出现!
如何降低恋爱成本
(仅供参考)
1. 提倡aa制
恋人一起吃饭或一起旅游时,女生应该主动提出aa制,因为男生一般都好面子,不好意思提出。
2.情人礼物有讲究
买情人礼物很贵的,特别是正值浪漫的节日来临。比如圣诞节和情人节。不妨给他(她)亲手做一份礼物,既实用又让他(她)感动。巧克力和玫瑰虽然浪漫,但是有弊端。巧克力容易让人发胖,而玫瑰容易凋谢。当然如果这件礼物费时比较多,最好就不要选择了,可以给他(她)买比较实用而又便宜的东西。
3.选择合适的见面地点
吃饭可以选择在麦当劳,比茶馆便宜,而且聊天也方便。也可以选择在公园见面,花的钱不多,还可以增加浪漫的情调。
4.用网络代替电话
由于长途话费比较贵,所以分居异地的恋人不妨用网络代替电话。网络费用一个小时1-2元钱,而在电话里讲一个小时最起码需要花18元(3角钱一分钟的话,手机费更贵)!所以不能只顾着煲电话粥。没有急事的话尽量少打电话,上网用语音聊天就可以达到电话的效果了。
5.尽快把他(她)变为你的恋人
当他(她)还没有喜欢上你,你追他(她)的时候必然需要用礼物去“收买”他(她)的心,还要打持久战,让自己的耐心经受很大考验。所以要是你觉得你们之间还是有可能发展的,不妨用最快的速度把他(她)追到手,那样就不需要为每天给他(她)送什么礼物他(她)会喜欢而伤神了。
6.温馨提醒
提醒女孩:恋爱花费也要记得男女平等,否则男生一不小心会成逃兵。
提醒男孩:当你的女友开始心疼你的开销时,胜利就在眼前了!
附:惊曝!大学生谈恋爱巨额消费账单
>> 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 当前大学生性态度及婚前心理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性知识与性态度现状及其关系 安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态度与性相关行为研究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性态度与性教育状况调查 中职女生性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成都市大学生性态度特点及其与恋爱关系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性知识来源和性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性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职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青年官兵性态度与艾滋病预防知识现状调查 对中职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研究 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 中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及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军队医学院校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上海高职学院女生性态度调查分析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营养知识、饮食态度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张蒙,吴冬梅,王应平.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5):40-42.
[7]人口研究编辑部.羞答答的玫瑰如何开?——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人口研究,2002,26(6):21.
[8]代玉文.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中国性科学,2012,21(2):37-38.
[9]蒋芳,刘松青,韦先超,等.高职院校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性别差异及对策探讨.中国性科学,2012,21(9):64-66.
[10]刘薪.青少年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研究综述.中国性科学,2012,21(5):43-44.
[11]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45-51.
[12]沈莉.大学生性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6):45-49.
[13]魏寒冰.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58-61.
赛门铁克最新的生活调查报告也显示,尽管99%的成年人都认为他们采取了安全的网络保护措施,但很多个人用户在网上谈恋爱、公开隐私和结交朋友时并未受到完全保护。
虽然普通个人用户意识到他们需要网络安全保护,但是大多用户很少对网络威胁采取防范措施。甚至更糟糕的是,全球仍有20%的成年人根本不用任何安全软件。统计资料显示:一半左右的在线成年人经历过硬盘崩溃带来的困扰,而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丢失过音乐、照片、视频和财务文档等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正是基于这样一些调查报告,赛门铁克最新推出了诺顿360 3.0版。
关注在线活动的安全
诺顿360包含的“诺顿网页安全”,是一种网站评级服务,旨在增强在线防护能力,让用户安心地浏览网页、搜索信息,并与他人互动。
而实际上,经诺顿网页安全识别的不安全站点中,近60%的站点都包含无需用户下载或安装文件即可感染用户电脑的威胁。在这个情况下,用户在打开网页之前,就需要有工具来帮助他们判断这个网页是否安全。诺顿网页安全可以为网站所有者提供一个知道自己网站是否安全的渠道,让用户认知这个网站是否安全,然后在用户输入密码时对密码进行保护。
赛门铁克公司中国区消费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黄智华先生介绍道:“在诺顿360 3.0版中,会针对某一个网页是否安全进行评定。针对我们判断为不安全的网页,用户可以点击相应的分析报告,这个报告会告诉用户,不安全文件的相关路径是什么,是什么类型的文件,除此之外,该产品能对网站进行信用评估。”
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R 161.5B 823.3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47-01
【关键词】 爱恋;态度;;学生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性观念和发生情况的报道较多[1]。为了解高校男 大学生性道德、性价值观和性价值取向,以便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笔者 对东北电力学院387名男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北电力学院2005-2006年度第1学期自愿选修“性健康教育 ”课的全体男生387名,其中二年级242名(62.5%),三年级109名(28.2%),四年级36名(9. 3%);年龄为19~23岁。
1.2 方法 采取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中除择偶标准不设备选答 案,其余都有备选答案和留言讨论空间。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以选项结果判定学生的选择 是否真实、可靠。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将美丽、漂亮、苗条、长发、不胖、身材 好等归为漂亮身材,具有共同理想、共同爱好和性格相同等归为有共同点。共发放问卷387 份,当场收回387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与讨论
2.1 男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由表1可见,男大学生在择偶时考虑最多的是道 德修养(53.5%),与有关报道结果(75%)[2]相比偏低;其次是相貌(47.5%)、温 柔贤惠(37.7%)、漂亮身材(27.6%)、孝敬父母(27.6%)、开朗(21.7%)、贤惠良母(18. 3%)、有共同点(21.4%)和身心健康(14.5%),与王兵等人[2]报道基本相符。提示 大多数男大学生在择偶时已逐渐趋于理性,能把对方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放在重要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有5.2%的学生将对方是处女作为择偶条件,高于徐明[3]调查结果 ,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取以及各地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差异有关。进一步调查显示:明确表 示“在意新婚妻子是否处女”的学生占39.0%(151/387),而表示“不在意”和“不一定”的 学生分别为56.1%(217/387)和4.9%(19/387)。提示工科学生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也更 重视自己配偶对感情的忠贞。
2.2 性观念与 调查显示,有47.2%(179/387)的学生表示会在恋爱期 间发生,34.9%(135/378)的学生曾经或正在谈恋爱,低于国内有关报道[4-7] ,可能与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高有关。在曾经恋爱或正在恋爱的学生中,有62.2%(84/135 )发生过,提示此类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活跃,是性健康教育的首选人群 。
有关部门及高校应积极开展对在校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人 生观,避免发生婚前或在发生时能够采取安全,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此次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填写时的随意性,但可能造成 部分学生为保护个人隐私而未作出真实回答,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3参考文献
[1]李瑞德,发.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现状透视.青年探索,2006(3):46.
[2]王兵,蔡闽,衡艳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05,14(12):30.
[3]徐明.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6.
[4]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观及相关态度调查.中国校医,200 6,20(2):181.
[5]胡珍,史春林.2000年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青年研究,2001,21:31-39.
[6]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和调查.中国校医,2006,20(5) :485.
[7]潘绥明,杨蕊.十年:全国大学生的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124.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一)
20xx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30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结果一 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调查结果二 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相关语录: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大学生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200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 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社交是很重要的,往往为了面子或者大气就到上着几千元的餐厅去请客吃饭。
调查结果四 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昆明理工大学大三某一学生说,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只要自己能上班挣钱了,会全力回报父母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总述(分析报告):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二)
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19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19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 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就业,说到底是一种自由选择,甚至比自由恋爱还要自由,干得爽就继续,干得不爽就闪人,这符合人性特点。如果非要毕业生任劳任怨,有了委屈不能喊,遭受不平也要忍,一旦找到了工作就得踏实干一辈子,丝毫不能见异思迁,转换门庭,这不仅蔑视公民的自由选择,还背离了劳动法规。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人不换几次工作?换工作不等于就是贪图安逸,就是惧累怕脏,即便是贪图安逸,也是人的本性流露,如非患上了自虐症,恐怕没有多少人在累、脏的工作中还能甘之如饴吧?这一批大学毕业生不是90后就是80后,他们独立意识更强,也更有个性,甚至有点桀骜不驯,面对单调乏味的工作选择闪辞似乎是一种必然。再说,他们刚踏上社会,还没品尝出生活的不易,率性而为,由着性子来,也是在所难免。
如果把找工作当作结婚,白头偕老固然可敬,中途离婚也无可厚非。试问,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不多找几次,又哪能一下子找到合适对象,长相厮守?同理,在初期磨合中,经过几次闪辞,也许就能找到理想的单位然后安心工作。不是有调查说,人这一生,通常要换七八次工作吗?换七八次也许有点多,但因人而异。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其实,所谓“闪辞”的“辞”应该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辞职,另一种是辞退。大家往往关注毕业生闪电般的辞职,而忽略了用人单位的闪电般辞退。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毕业生有挑选单位的权利,单位也有挑选毕业生的权利,在使用过程中有的单位对所招聘的人不满,闪电辞退也很正常(只要不违法)。在林林总总的闪辞族中,大概也有不少毕业生闪电辞职是一种无奈,面对冷脸甚至倾轧,选择闪辞也是一种有尊严的方式。
如今,个人与单位的依附关系越来越小,只要你找到适合岗位,今天你在农村修理地球,明天就可以到首都挥斥方遒,今天你觉得所在单位缺乏人文关怀,哪怕在你没找到新单位之前也可以撂挑子不干(如果不违反相关规定的话)。人的自由度更大了,尊严更丰富了,单位对个人的”绑架”近乎为零了,社会的流动性越强,公民越能自由舒展个性,这就是进步。
追衣族,是指热衷通过网购或量身定做影视剧角色的服装款式的粉丝。
很多女性喜欢影视演员的服装,但现实中却无处购买,一些服装厂家看准商机,专门“复制”大牌明星的穿戴,比如明星上电视的穿戴、服装会上模特的穿着、好莱坞女性的衣饰,都是厂家争相山寨的款式。
除了料子不同,款式上一模一样,价格低了不少。“买这些衣服穿花费不多,还能过把明星瘾”,成为很多“追衣族”的理由。
隐LOGO
隐LOGO,指世界知名奢侈品公司开始渐渐流行弱化产品上logo的现象,因为炫耀和抢眼的品牌标识已经不再讨高端消费者欢心,流行潮流开始转向沉稳和谨慎。
业内人士分析,成熟而理性的消费者会更趋向logo较小的品牌,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国消费者依然希望别人一眼就能识别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奢侈品。他们购买奢侈品时并不仅仅购买了产品,同时买到了品牌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比如地位的认同、经济实力的彰显。
挑西瓜秘笈
夏季来临,西瓜消暑正当时。网友总结的辨别好西瓜的方法也广为流传。
第一,西瓜底部的圈圈,越小越好,底部圈圈越大,皮越厚,越难吃;第二,西瓜的蒂头,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甜,若是卷起来,就很甜;第三,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第四,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白的。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敲一敲瓜皮听声音,如果敲击后有回弹和震动感,一般是成熟度比较好,如果是木木的感觉,大多还比较生。
久坐折寿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人坐得越久越短命。悉尼大学研究组在2006年至2008年间,追踪新南威尔士州约22万名4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生活作息。那些每天至少坐11个小时的人,死亡概率比每天坐着少于4小时的人高出40%。
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少动而死亡。久坐可以在短期阻碍胆固醇代谢,长期诱发心脏病及肥胖症。而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和阅读6小时以上的女性死亡风险要比坐3小时以下的女性高40%;男性高18%。
恋爱也有季节性
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脸谱近日公布了一份为期两年针对用户“个人情况”变更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其用户个人情感状态的变化似乎具有“季节性”。
根据用户在2010年和2011年在该网站留下的信息,脸谱的数据团队分析了用户在“单身”、“离异”、“恋爱”或“订婚”之间改变的季节性规律。
就季节来说,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每年5月到8月都是感情发展的波谷,分手率明显走高。就特定日子而言,情人节和圣诞节都是好日子,“定情”率分别比分手率高出49%和34%。就一周七天来说,周日、周一和周二是新恋情开始最多的日子,而周五和周六是情侣分手最多的两天。
数据分析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倾向选择在周末前结束一场感情,然后在周末“疗伤”。也可能是因为表白爱意和摊牌分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需要等到工作日结束后才有精力处理。
英国人的“无手机恐惧症”
英国手机技术公司的调查显示,该国“无手机恐惧症”患者正在不断增加,比例已经达到66%。四年前,公司进行了类似研究,当时有53%的参与者称会因手机不在身边而产生焦虑。
“无手机恐惧症”的症状包括:频繁充电,从不关机;对手机产生很大依赖,时刻将手机带在身上;经常查看手机,看看是否有漏掉的来电、邮件和短信。
在最近研究中,18岁~24岁的成年人最容易对手机“成瘾”,患上无手机恐惧症的比例高达77%。
常被闹钟唤醒影响智力
BQ:你怎么定义爱?
W:爱就是“你存在所以我存在,我和你在一起,你的存在证明了我的存在”。心理学讲照镜子,你要亲自照镜子,才能确定自己是谁,构建外在关系,与自己的内在融合,让自己圆满。不然太孤独,孤独甚至会让一个人瓦解崩溃。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能在孤独中正道,比如老子、斯宾诺莎,但他们创作的东西要让人看,说明他还是活在关系中。普通人,需要有浓烈的关系,让人有活着的感觉。情感的需求是根本的。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才能享受孤独,否则一定会自我瓦解。
BQ:建立爱的关系,它的条件是什么,不少人觉得车和房是爱的温床?
W:中国和欧美有差异,中国人务实,要讲条件,欧美更讲感觉,但是感觉里面也有女人对男人经济社会地位的渴望,男人对女人美貌以及性魅力的渴望。往往更讲感受的人爱的能力更强,更看重条件的人更加焦虑。房、车并不能解决安全感。有的人看起来很好,却找个很“烂”的人,其实好是外壳,她的内心可能藏着魔鬼,她要找个魔鬼,才能将自己心中的魔鬼投射出去,才能更深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并自我成长。
BQ:为什么女人对安全感的渴望更深?
W:心理学认为,男人没有身体,所以他需要性,需要碰触女人的身体,让自己找到感觉。女人没有灵魂,自我是散的,对关系的渴求比男人更强。女人是需要被认识的那个人,而男人是要去认识女人的那个人,通常当女人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把自己认清楚的男人的时候,她就感觉自己是一个模糊的人,在这种状态下她确实找不到安全感,所以她需要有一个男的认识她,最后很深的认识,很深的爱她。
BQ:有人说单身久了会变态,有人说一个人很快乐,单身会成为趋势,你怎么看?
W:说一句绝对的话:三十岁都未谈过一次真正恋爱的人,都有问题,并且,问题可能严重到没办法进行自我观察。因形成了一个自闭回路,于是自己观察自己,总有巨大盲点被忽略 ――其实是不敢碰触,外表的快乐,是一种防御状态。若不求助心理医生,这会延续到四十岁、五十岁乃至更久。如果谈过一次有质量的恋爱,就没有问题,当然如果谈了十次恋爱都没有质量,还是有问题。所谓有质量,是指恋爱有稳定的关系,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至少一年,双向的稳定的彼此相爱的状态。
BQ:爱如此必须,我们该如何审视自己爱的能力?
W:对真心所爱的人,发起并完成一场有质量的恋爱,乃至结婚,最考验一个人的人格。恋爱,是一个最深度的自我探索历程。单身,也是在逃避这个历程。他们的自我不能发起并完成一场有质量的恋爱,他们的自我也惧怕与另一个人的融合,他们的自我更惧怕碎裂。关于爱的能力,我想到五点:第一,保持着对爱的渴望;第二,敢追求渴望的人;第三,能承受追求时的挫折;第四,建立关系后,能维持有质量且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一有冲突就闹分手或找第三者;第五,能反思以上四点中自己的问题。看到关系中的好坏,让关系变得更深。
单身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1.中国白富美和高富帅在哪里?
月收入 20000元以上的单身女性最多的三个地方是上海、北京、广东。月收入 20000元以上的单身男性最多的三个地方分别是香港、、台湾。
2.房、车是约会利器?
与异性约会次数与拥有房、车成正比。
3.北上广单身族消费力
北京人旅游花费最大方、最爱奢侈品;上海有房比例遥遥领先;北京有车族最多。
4.失婚人群生活质量高
失婚人群房和车的拥有率均高于未婚人群,出游花费更大方,购买奢侈品更频繁。
5.离婚大战谁抢到了房子?
离婚后房子更多是给了男方,离异男性有房比例高于离异女性,除此之外,未婚男女拥有房子的比例也很高。
6.“四0青年”
谈过恋爱 0次、三个月内跟异性约会 0次,跟朋友聚会 0次、一年旅游花费 0元,这四项都选 0的“四 0青年”虽然只占调查人群的 1.74%,但他们往往收入不高,工作时间长,更需社会关注。
7.单身人群性需求并不高
单身人群中 63.36%的女性认为自己基本没有性需求,有 23.34%的男性认为自己没有性需求。
8.单身男的精神需求亟需关注
有五成男性认为单身最大的压力是“空虚寂寞”,远远高于女性选这项的比例,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9.婚恋网站成单身交友主流平台
单身一族工作忙圈子窄,社交渠道少,婚恋网站已成为主流的交友平台,有近八成的单身人士使用。
贫困女大学生需要关注
自1994年至今的10多年间,中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上升到每年5000~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校教育成本中,理工学科每生每年1.4~1.6万元,人文学科每生每年1.2~1.4万元。按现在每生每年5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的标准,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为44%,按学费8000元、住宿费1200元计算,这一比例高达66%,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3%~15%。可见,高等教育费用的激剧上涨对学生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压力就更加严重。
由全国青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进行调查,并于2005年5月的《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大连、天津、长沙和柳州四城市青年中,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略高于男性。在20~24岁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23%,大专学历占29%,而同年龄段男性受访者中,大学学历占22%,大专学历占20%;在25~29岁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16%,大专学历占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则分别为16%和20%。可以说,女性已经在大学生中占有重要比例。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基本生存状况表现为: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和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谈恋爱是一种奢望。
2005年春天开学后,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启动了特困女大学生调查活动。调查显示,目前高校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普遍存在家庭负担过重而且经济拮据的情况。贫困女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150元之间的占37.9%。总的说来,支出在200元以下的高达93.7%。根据新长城项目的标准,“特困生”的标准是每个月生活费支出在120元以下,“贫困生”的标准是月生活费支出在180元以下。但该标准在各地因地区差异而区别较大,如在北京,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算贫困。目前在对贫困女大学生实行资助方面尚缺乏特殊资助政策。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只有内蒙古大学、河海大学和同济大学设立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因此,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广泛关注和支持。
青年成为“网婚”时尚的主体
当前,在互联网上,一种虚拟婚姻,即“网婚”,正在成为某种新的时尚,开始在青年人中流行。例如,2005年8月16日下午3时,新郎“柏拉图的永恒”和新娘“愿一生痴恋你”准时出现在“一心一意”厅的喜筵上。当一道道大菜端上时,有人放鞭炮,有人送礼金,还不时有祝福话语呈上。一切表现得与普通婚宴没有不同。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在互联网上呈现的,所有参与者同时登录网站,用鼠标和键盘完成上述程序。
“网婚”现象已经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议。赞同者认为,“网婚”只不过是一种虚拟的情感交流方式,在现实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下,未尝不是宣泄的一个有效出口。反对者则认为,因沉迷“网婚”而影响现实婚姻的例子随处可见,如果“网婚”一旦满足了情感诉求,发展下去就可能危及现实婚姻。
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青年参与“网婚”游戏,但从两个数据可以窥见一斑,表明这个游戏在青年中的“热”度。2004年有关媒体调查数据称,国内参加“网婚”的网民数大约有10万人。而2005年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的“爱情公寓”,创办仅一个月左右,到目前入住用户已达到10万人左右,其中以20~25岁女性居多,最小的只有16岁。
寻求新的释放压力的空间,是青年热衷于“网婚”的主要原因,而网络规范还不健全,网民文明素质不高,也同样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尽管“网婚”只是一种虚拟性的活动,属于游戏范畴,但它对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观念、心理和行为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造成的网络文化氛围对于未婚者的负面作用和对于已婚者的道德规范影响,都是不应该忽视的。
高校学生中轻生现象时有发生
2005年一些高校连续发生学生自杀事件。中新北京网11月16日报道,年初以来,仅北京高校就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学者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用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大学生占10.7%。据有关报道,2003年,武汉市高校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其中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