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办公设备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20 06:50:07

导语:在办公设备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办公设备实训总结

第1篇

一、完善制度,明确分工,进行了精细化台帐管理

本学期刚开学我们就进一步完善了《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校财务管理制度》、《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校经费管理制度》,《龙山县年第一职业中学食堂商店饮食卫生安全制度》等一系列后勤管理制度。为了能使这些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后勤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包丁平副校长抓后勤服务全盘;尚顺生主任主要负责项目资料和日常设备设施的维修;彭成波主任负责经费的预算决算;彭金花老师负责经费收支,向优平老师负责教学办公用品采买;田清福老师负责水电管理,花坛维护;田福顺老师负责校产核查登记和保管维护。由于有了明确分工,并且建立了月工作台帐,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后勤服务工作开展得井然有条,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本期以来我们后勤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向上级各部门汇报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瓶颈和制约,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新建教学综合楼内办公设备获得合作企业16万元的赞助,另外310万元的教学办公设备采购项目获得立项,并实施了公开招投标,这些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将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热心服务,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所需物品及时保障到位。

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不同,平时教学和办公所需的物品较多,电工耗材,电焊耗材,服装制作耗材,园艺和养殖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耗材等等,经常需要购买,凡是学校领导有指示,老师们有需求,我们后勤人员都会及时办理,绝不耽误老师们的教学和办公。我们还专门在办公楼前挂了一块黑板,设置了维修申请栏目,凡是师生有维修要求,只要把要求写在黑板上,后勤就会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实施维修,而且很多维修,如整修课桌椅,安装玻璃,换保险锁,水管、电路电线维修等等,一般都是由我们后勤管理人员自己动手维修,为了不耽误教学,我们后勤人员可以说做到了随叫随到,学校要求我们准备什么,我们就迅速准备什么,在采买中我们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在为师生们进行的饮食服务方面,我们做到了卫生、廉价、美味可口。

本期我们所做的琐碎工作还很多,这里不一一累述,后勤服务是无止境的,我们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好,让师生更满意。

                                 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后勤处

第2篇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3篇

关键词:文化育人;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41-03

1 建设之初

1)顺应社会形势需要,顺应学校文化育人需要,挖掘行业文化元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添砖加瓦。

2011年,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北京大学提出了要建设“大美北大”,华东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优雅学府,高校文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场所,又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探索高校文化的育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

而随着当前社会IT技术的发展,IT技术越来越深入到大众的生活、工作中的时机,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基础办公方面更是日益深入和广泛,君不见智能穿戴人人有,您不闻电脑设备处处存啊!可见,IT相关应用也日益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一种人类的正向文明,一种新的“文化”,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逐渐与人以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正是顺应这种社会需求及文化倾向,给全校同学普及相关的IT文化发展和感受IT文明生活的课程。

该课程的拓展班部分,就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筹建初衷是希望这些同学在当今的IT时代,能够在原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宽计算机办公及外设的使用和了解,从而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增加时代元素,体现时代文化,契合企业需求,增加社会竞争力,充分体现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理念。

2)课程前期建设,实用受欢迎。

根据历年企业对文员的需求量不断持续,本专业众多学生尤其是女生选裎脑备谖蛔魑就业目标,以及有过文员兼职经历的学生就业录取率及后期发展良好等就业经验,经过用心筹备,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最初开设于2011年9月份。课程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拥有计算机外设基本应用及维护能力,增强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相统一,满足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与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目前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对很多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很有收获,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拓展班,第一节课都会了解同学们选择该专业拓展的原因,大多都是希望能多学习计算机方面应用知识,用以管理和提高自己的相关技术应用,表示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帮助到自己本专业学习的成长和进步。比如媒体学院的某同学,希望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电脑,熟练使用相关办公设备,为就业做文员打好基础;还有某个喜欢玩航模的男生,看着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型,规划着自己也买一台,来打印自己易损的航模零件,并且关心的询问价格及厂商等信息。

课堂上,我们采取“集中听课,分组实践,了解市场,弱化理论,书面总结”的原则进行安排。重点强调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了解市场能力,回顾复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原理及使用,再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实现完成操作,在对设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上网调查该设备当前市场行情、主流参数及未来发展及定位,最后对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书面报告。这样全方位的操作流程使得学生对相关设备既有直观了解,又有走进虚拟市场,对相关资讯进行全面了解。

考核中,我们采取针对每个同学进行随机抽取题目的做法进行实操考核,并将平时成绩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督促学生能够依据平时总结的书面报告,做到认真回顾,仔细复习,扎实掌握。

3)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改进。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提升空间:①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体系化;②课程实训单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系统;③实训室设备管理及故障处理流程梳理和完善;④实验用设备更新有限与社会需求发展之间的矛盾尽量缩小;⑤更适合的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和积累。

针对这些问题,在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施中,不断进行各种有益有效的尝试,深入思考,探寻一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以实践教学效果为目标,创新性的解决好各项主要问题。

2 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文化育人课程,就是要立足于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改造和优化。要综合课程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课程要素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实现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与整体推进。要围绕“挖掘课程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设任务,努力寻找课程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文化特色,使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针对以上原则,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建设有如下目标和内容:

1)调整目标定位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原本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外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和方向;初步掌握常用计算机外设及办公设备。”

本着“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坚持人文与科学高度有机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厘清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课程功能。课程目标定位要与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统一,体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深挖该课程的文化内涵,扩充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①关于企业文化的探讨;②个人职业素养的性内容和养成;③当代IT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三个方面与该课程接轨,增加该课程文化素质结构的比重。

2)教学模式

该课程原来是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文化育人的理念和需求,我们将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加大比重:首先,在课堂上以一线企业为依托,进行新产品、新理念、新文化的引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以了解企业和社会,对现实社会更具参与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设备为引导,以实验为手段,以市场为拓展,以企业人文为外延,以实训单为载体,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相交互的立体课堂;第三,经过学习,对学生进行分层选拔,适度提升,进入相适合的提升通道;第四,利用课余增加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项自主学习任务,如指定相关课程课题的引导下进行个人感兴趣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及介绍,以此主动接触社会,了解行业发展,关注企业行为,表达完善自我观点。从而达到课程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相关文化素质提高的目的。

3)更新内容体系

按照“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定位和功能构建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增、删、并、简,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整合,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于一体。”的要求,可以有:①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精简,增加企业代表当前IT文化发展的产品演示或实操供学生体验,增加极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介绍或讲座,增加企业人才素质需求的介绍和对学生的日常要求和培养,争取企业相关人士进校园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的技术和素养上的熏陶和触动;②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实训单的要求进行梳理,使其能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夯实课程内容的作用;③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既要有技术技能的考核,也要增加人文方面的考核,需要探索合适的考核方式,不断积累和调整,最后达到合理成熟有效;④厘清实训室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制定设备故障报修处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及使用的可靠性和效率,实训室设备更新有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来尝试减小。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目前的授课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今后可以在:①邀请企业员工走进课堂,带来新产品、新文化、新思路;②可以更多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安排,活跃授课形式;③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市场,开拓视野,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更熟悉市场,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④建立学生相关兴趣平台,使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自主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项目,并能得到一线优秀企业教师的亲临指导;5、针对该领域优秀的同学,可以提供进阶的机会,参与Server+的培训及考核,取得行业认可并得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

5)调整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课程的评价重点,还是放在“以计算机外设及计算机相关知识技术的掌握为主,兼顾相应职业素养养成为辅”上,相对于“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职业素质评价为导向,围绕课程功能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建立“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将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构建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的综合性考核方法。”的评价要求,对“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中的素质方面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增加对职业素养方面的理解、感悟、认识方面的强化与评价机制。从对课程各项内容的参与度、实验完成度、调查报告、学期总结汇报涉及的广度及高度等四个向度来进行考核,分别涉及知识、技能、素养、综合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3 建设方案与预期成效

针对上述建设目标及内容,可以从下列方案入手解决实施:

1) 加强现有校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和模式。

本学期开始,我专业已与联想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联想公开课,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最新联想产品的培训。联想公开课是联想与高校建立人才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意在加深了解,选拔人才,拓宽合作。

与联想的合作,未来可能的形式有:①联想产品众测。这是与联想合作初期的企业需求。就是面对联想研发阶段的产品计算机或外设产品,邀请对产品线完全不了解的人士参与测试,从而了解到未来的使用者全新的感受。这会是一个流动的长期的过程。可以提供给学生计算机硬件的一线测试内容方法及经验,与《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课程完全非常匹配,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②学生社团的建立。围绕联想一线的相关测试技术,可以针对感兴趣的同学开展社团活动,系列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持续进行。③企业文化培训内容融入课堂。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企业人文要求;④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在引入企业最新产品进行学习的同时,争取引入企业员工走进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的熏陶;⑤相关教师下企业学习。在师资建设方面,希望能争取相关老师参观参与企业,增强沟通和了解,互通有无,达到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共赢;是源于联想新产品的测试,这与《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有较强的关联。

2) 团队作业,提炼和积累相关教学材料。

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相关更新内容:①课程内容。随着拓展专业的授课进行,发现学生存在着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与本专业学生差异极大等特点,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之更注重实操和素质培养,淡化计算机理论学习;②实训单。在原有实训单用来记录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更加系统的调整其内容,增加实验设备的市场调查内容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记录,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帮助同学们回顾实验设备介绍、实验经过、故障解决、复习备考的好帮手;③考核方式。针对拓展专业,更多的要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梳理,尽可能地减少理论考试的比重,增加实操和内涵要求的考核,并反复提炼不断积累。

3) 依托学生,尝试全员共建共创新模式。

课程建设的目标群体是学生,可以从学生入手:①展开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兴趣点,从中寻找恰当的课程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注,从而增加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加兴趣;②根据自主学习原理,给学生一定的范围,提供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或设备,甚至企业,做成开放式的调查或研究课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参与的组织,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最适合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今后的规划能更加适应和科学。

4) 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对课程建设进行横向借鉴及纵向量化和推动。

在进行以上两项的同时,可以在横向上不断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增加新的企业和文化的认识和攫取,增加新的建设依据和突破点;在纵向上不断总结归纳,拔高夯实,使该课程建设达到需要的质和量。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

[2] 李楠.文化育人 复合育人 协同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3-4-23]

[3] 姜宗庆,余乐.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85-185.

第4篇

明确课程的实践性、保障实践课时是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多采用学科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在实际教学中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明显不足,理论脱离了实际只能是泛泛而谈。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个体能动作用,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度得到提升,同时将实习教学落实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充分将技能、理论、现实联系起来。在已有的中职财会专业中渗透实践活动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给予了巩固提高,还锻炼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一方面应当开展阶段性课程实训,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增强课时规划,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多花时间加强学生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作业流程和较长时间阶段学业的综合性结合,使学生能够健全其专业技能技巧与理论体系。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训练基地

会计专业极强的实践性和其对口工作的繁重均决定了此专业学科的学习和教学需要超长时间的实践训练为辅助,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习训练基地为基础。实习基地主要分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实地实习场所。因此,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针对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模拟实验,在此之前,还应当进行广泛地、大量的社会行业考察和取证,仿真企业实际情况制作实验资料,准备好票据、计算工具、办公软件以及模拟现实办公环境等,使学生能够产生置身企业本身的感觉,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达到最大效果;另一方面,校方应当与校外企业建立友好深厚的联系,在取得校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实习小组在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的定期实习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财会业务,将学生在学校模拟实验室中获得的操作经验与现实工作进行比对和验证,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的积累和提升,还能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先锋,在中职会计专业实习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尤为重要,加强教师素质就是发展教学动力。首先,在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开展广泛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继续深造学习活动,多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会,出尽教师之间创新教学思维的传播和借鉴,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并对取得更高职称的教师以更高水准的待遇,使教师队伍从内部得到改善和提升;其次对教学人员的录入要进行严格把关,在应聘队伍中采取择优录用的办法,优先聘用受教育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从源头上做好教师素质建设工作,再次是加强教师队伍与外界专业人员的联系,可以让教师也参与到校外实习活动中去,使教师接受实践工作的洗礼,还可以邀请校外甚至是国际上的会计专家来校进行教学串讲和教学讨论活动,增加教师对外界先进理论的吸收效果。

四、开展实践性考评

第5篇

前几年,计算机专业是个很热门的专业,中职学校基本都开设了此专业.目前正逐渐向常态化发展,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开始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如果不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可能几年后,我们将失去优势,甚至招生都会遇到困难.以前计算机开设的课程多注重软件编程和硬件原理,没有从市场岗位的角度考虑,这样的课程,学生看起来懂得很多,实际动手却做不出什么.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以学生顺利通过对口升学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只练习相关题目,争取考上大学或通过考试考取证书,但这样的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违背中职学校强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宗旨,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几点措施

1.依据市场岗位需求开设课程.适合中职学生在计算机行业中的岗位有:办公软件操作员、计算机维护员、电脑销售及安装员、广告公司设计员、影视的数字化处理人员、影楼照片的数字化处理员、网络配置、安装与维护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员等.这些岗位主要突出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因此比较适宜中职学生学习.

2.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例如,对于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定位在办公软件操作员、电脑销售员等,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办公设备的使用以及电脑零部件的识别和安装;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广告公司设计员、影视的数字化处理人员、影楼照片的数字化处理员,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多种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应用,并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于学习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定位在计算机维护员、网络配置、安装与维护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员等,要求他们熟习网络设备的特点,根据用户需求配置、施工、维护网络,具有小型网站建设、维护和网页设计的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在选用教材时,可以在市场岗位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实例较多的任务引导型教材,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讲解不易过多,否则,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感,影响学习效果.或者组织在这个学科教学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例如:照片处理时可以将学生自己拍的照片当做实例进行处理,为激励学生,可以讲前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加入校本教材当做实例,并注明学生的班级及姓名.

第6篇

一、我校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在各个专业都推行模块化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1.课程设置模块化

课程设置模块化就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后两者又称为“活动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求学和工作夯实基础,一般包括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录入、组装与维修、数据库、平面、网页、网络、语言等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铺宽就业道路。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门化方向主要有4个:办公自动化、专业排版、信息管理、设备维护与营销。针对不同的方向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如办公自动化方向可以包含文书与档案管理、现代办公设备应用与维护、多媒体应用等模块。专业排版方向可以包含常用排版软件使用、印刷设备使用与维护、美工基础等模块。信息管理方向可以包含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ASP动态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模块。设备维护与营销方向可以包含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IT产品营销与策划等。综合实践模块可以根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例如我学校一般开设以下模块:军训、入学教育和学校特色教育、社会实践、岗前职业素养培训、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

2.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是指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依据专业特点,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教学项目组成,每个教学项目下设多个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表现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这是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文字录入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为键盘及指法、常用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或拼音输入法、综合提高等4个模块,每个模块设有结业的考核标准,教师根据情况对每个模块设计项目或任务,随着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所有项目达到标准后,这个模块就结束了,最后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再对模块进行综合考核或认证,给学生颁发该岗位的上岗证。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初见成效

(1)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分阶段逐步提高技能,逐步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技能标准。专业课教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法引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期中、期末考试分解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讲解完一个模块,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把该模块的考核作品上交,教师逐一评分。在教师评分之前,学生可以拿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作比对,从中发现不足,通过相互切磋进行改进。学生也可以随时更换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将好的作品上交,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生考试没有压力,在自然状态下完成,这最能体现学生的水平。模块考核分项目进行,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进行考核,没有集中考试,每一次项目考核都是对学生的检验,变集中考核为分散检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不敢马虎。

(3)与以往实训课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了,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都能交上合格的作品。特别是将学生的作品放到展示柜中,让学生对比和评价,这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效果大幅提升,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模块化教学实施集中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4)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能力需求,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本模块的内容,达到熟练技术工的水平。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造就了一批即是师傅又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我校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文化课的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这学期11级把下学期的教学模块提了上来,模块实训的时间较长,挤占了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而且各专业的模块实训时间不太一致,级部的文化课教学进度较难统一。

(2)师资不足,模块化实训教学时,专业部从安全和效果的角度考虑,要求两位模块实训教师都同时在场,而我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1周课时达20多节,很多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所以建议学校多招聘专业课教师,能保证4位教师带一个模块,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

(3)个别家庭条件好又不爱学习的学生很难管理,就业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压力,技能学不学也没有多大关系,考试成绩对这部分学生没有意义,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在实训室打闹影响其他学生,这给模块化实训的教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4)模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周,因为我校学生多,实训班级较多,轮转之间没有总结的时间,一个班模块结业紧接着就是下一个班级的实训。建议模块每班改成2周,2周结束后中间间隔1周,用来评定学生的模块成果,修正模块实训内容,完善模块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准备下一个班级的模块实训。

(5)没有制定明确的处罚制度,个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服从模块教师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违纪处理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的纪律要求形成严格的模块化实训教学制度,对于学生不服从管理的行为,教师严格按制度执行。

四、完善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建议

(1)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学校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通过让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所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真正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

(2)进一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学校大多面临师生比例小的问题,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好多专业课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抽不出专门的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也缺乏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因此学校应制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有序培养和健康成长。

(3)模块化课程体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将企业实际需求的岗位职业技能转化为专业课程来开设,对应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考取某种岗位资格所必需的能力,二是根据从事某专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充足的实训设备是实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要保证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无缝衔接,就需要使用现代企业正在应用的生产设备进行教学,这就对学校的实训平台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我校与济南海水有限公司合作的“动漫班”,学生在该公司参与动漫作品的开发。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对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请企业的技师带学生进行技能实训。例如我校与安顺电子联合成立的“安顺班”,就是由企业的技师负责学校学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不仅解决学校建设实训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保证所有设备和技术都是当前最新最实用的,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实训教师。

五、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良好效果和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困惑,有待于广大职教同仁共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生产性实训 翻译中心

实训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有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高职专业不同,院校实际情况不同,并不存在一种统一的模式。而在众多的实训模式中,很多均以虚拟或者模拟仿真的形式为主。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基于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针对商务英语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成立了课题组,对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拟在校内建立外贸翻译中心,引入真实工作任务,实施商务英语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以期改革现行单一模拟实训模式,构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为建设适应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突显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当前,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实训教学改革,其课时比例已达到总课时50%以上。然而,与其他类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实训教学相比,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训教学却难以跟上改革的步伐,或者步伐缓慢。这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分不开的。

首先,尽管外贸企业需要商务英语人才,但无法容纳数量众多的学生实习或实训,无法完全满足学校实训的需求。其次,实训资源缺乏,多数院校的校内实训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仿真实操、商务沙盘模拟演练等初级阶段,学生缺少真正实践锻炼的机会。再次,学生所学知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导致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出现瓶颈现象,即社会需求大,学的人多,但毕业的学生却因专业能力差而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由此可见,在校内建实训基地缓解面临的现实问题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践

1.成立财院外贸英语翻译中心。通过对外承接外贸翻译业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一起为社会进行翻译实践工作,把翻译中心建设成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工作平台。翻译中心设有前台接待区、办公区、业务洽谈区、对外宣传区。前台接待区配备前台柜台和沙发茶几。办公区按业务类型分成几个板块,以此设置独立的业务部门,每个板块都配有办公电脑及配套桌椅。另外,办公区还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如打印复印一体机、传真机等。在业务洽谈区设置一个经理室,用于客户来访接待及业务洽谈。对外宣传区,主要设计大型宣传橱窗,用来宣传外贸翻译中心,布置外贸流程图、介绍业务范围和展示学生实践成果。

2.翻译中心承接业务范围。经济全球化使外贸翻译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区及周边地区众多涉外企事业单位有着大量的翻译类人才需求,外贸翻译中心将长期对外开放,拓宽途径,主动承接本市及周边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及涉外政府部门的外贸翻译业务。其业务范围主要涉及:

(1)笔译类:承接外贸类企业商务英语翻译业务,如公司简介翻译、产品推介翻译、会展宣传翻译、商务合同翻译、商务信函翻译等。目前,已成功为多家企业完成此类翻译业务,翻译质量得到了各方好评,

(2)口译类:为地方政府涉外部门,如外事办、外专局、旅游局等提供有关外事接待陪同翻译等志愿服务,自翻译中心成立以来,多次为本市涉外政府部门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外国专家来本地考察指导的全程陪同翻译工作,包括外事接见现场翻译、来访外国专家日常陪同翻译、专家现场指导及专业讲座翻译等。到访专家遍及世界各地,有来自荷兰、奥地利、英国等,其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地方口音迥异,专业行业千差万别,但学生们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了翻译任务,受到各方高度赞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外贸类:外贸翻译中心经多方联系,成功挂靠九江市爱迪尔进出口有限公司名下,凭借着该公司的良好信誉和广泛的对外联系,承接了一些外贸业务。师生在参与真实业务操作中,熟悉了业务应酬洽谈、制单和审单、跟单业务各阶段的协商、相关函电的撰写以及相关单证的申请程序、寻盘报价、合同磋商、信用证审核修改、单据准备、委托货运、租船订舱、进出口投保、付款承兑、委托报关报检、结汇操作等外贸业务流程。

3.翻译中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翻译中心的内部管理规范,采用市场运作模式实施总经理领导下的主管负责制。按照当前现行的小外贸公司的岗位设置,设有经理室、业务部(业务员若干+单证1人)、办公室(日常行政杂务1人)、财务部(会计出纳各1人)。业务部视业务量下设若干小组,每3人或4人分设一组,业务精干者为组长,业务部由业务主管负责,其他的各自直接向总经理负责。

目前,总经理由外语系主任兼任,业务主管由我系既懂英语又熟悉外贸且有多年企业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担任,其余人员全由商务英语班大三学生担任,采用分段、轮班、分组的形式参与实践锻炼,并且结合学生的各自特点,安排恰当岗位,做到“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尽其功”。另外,我系与九江市爱迪尔进出口有限公司有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该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聘请该公司老总为翻译中心的业务顾问。

公司日常运作,每周休息日前开一小会,早上上班前由业务主管向各位组长分配工作并查清到齐人员情况。下午下班前各组向业务主管汇报当日工作进展情况并审查其工作成果达标情况。例如,当业务主管先把相应的翻译任务交给各项目组学生,由他们完成初期的翻译任务,再由组长负责汇总统稿,然后由翻译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学生进行修订,最后由教师和行业顾问把关。翻译中心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够维持翻译中心运作为原则。翻译中心的外语人才资源与低廉价格的优势,受到了市场欢迎,业务量呈上升态势。

三、商务英语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建设成效与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效

1.锻炼了学生的实战技能,学生参加公司模式的翻译中心工作,就相当于顶岗实习。从课堂到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和实践能力。

2.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部分实训教师参与管理指导翻译中心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真实有用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提升了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3.实现了企业与院校的“双赢”。切实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和院系实际情况,建立校内外贸翻译中心,开展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既为教师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又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实现了企业与院校的“双赢”。翻译中心重视服务社会职能,义务为当地市政府外事部门承担了外宾的翻译接待志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翻译中心与部分企事业单位,如九江市外专局、外事办、旅游局、九江进出口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4.创新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组建校内翻译工作室,打破了商务英语专业完全靠实训软件模拟实训的现状,另辟蹊径开展校企合作,引入真实工作任务,开展了商务英语生产性实训探索,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推进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也是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大补充和突破。

(二)主要问题

组建外贸翻译中心,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建设,还在起步阶段,难免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翻译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市场业务和社会服务需要进一步拓展,实训功能还需进一步开发,学生参与翻译中心实践的人数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扩大。翻译中心建设必须明确学生实训的功能定位,细化管理细则,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和院系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市场,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建立长效机制,做大做强外贸翻译中心,为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秘专业 课程建设

近几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招生和就业出现两难局面,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停止了文秘专业的招生。是社会不再需要秘书人才了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秘书职业在人才需求榜上仍然在前十位。现实是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文秘人员,另一方面,文秘专业毕业生却拿着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文秘专业旧有的课程设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1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基本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课程设置问题比较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适应市场需要,是否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都取决于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由于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施效果不理想,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加大。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

如今,各类中小微企业是接纳我们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渠道。这些用人单位由于规模小,因此员工的分工不可能太细,往往是一个人需要能做几个方面的事情。对于我们文秘专业毕业生而言,可能既需要懂文秘专业的相关知识,又要懂点财务税务知识,还可能需要进行档案人事管理等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用人机制社会化的新形势下,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大多是“综合秘书”,秘书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办文办事、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要搞接待、公关,还需要能够为领导出谋划策。然而当前,我们很多高职学校文秘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传统的培养行政秘书为主,只重视培养学生从事办公室实务、档案资料管理等事务性工作的技能,课程设置传统化、专业化,不符合社会对复合型文秘人才需求的趋势 。

1.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文秘专业学科内容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课程设置要按照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有的课程设置与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差别不大,有的是大专与中专课程设置层次划分不明显,至今尚未形成科学合理、严密完整的课程体系。存在着有开设的课程相互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的现象,由于课程的设置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甚至相互脱节;还存在着盲目设置课程的现象;还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办学形式的制约,办学过程中,往往还会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

1.3课程实训教学地位重视不够

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训教学,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有些高职院校学校领导对文秘专业重视不够,缺乏专业实训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只能采取教室授课的形式,使实训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如会务管理课程,要让学生熟悉整个会议管理流程,就需要在会务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才能将学习到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2我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尝试

文秘专业作为我校曾经的品牌专业,也曾招生火爆。但自2009年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校文秘专业的生源日益萎缩,出现家长不想报,学生不愿报的局面,近几年来文秘R笛生,大多数都没有报文秘专业,而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

由于招生难,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停办了文秘专业,我校的文秘专业该怎么办?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根据专业调研结果,我们确定文秘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商业服务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秘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办公室日常事务和商务事务处理能力,适应现代中小微型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人才。确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除了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外,还应该具备熟练的专项职业技能,包括日常商务事务处理、会务办理、公文处理、公共关系管理等。

2.1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有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认识到,专业的课程体系应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拓展知识面,注重职业迁移性,促进学生广泛就业。确定以秘书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按照高技能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用人单位对秘书工作的要求,依据秘书技术领域和职业要求,按照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我们深入企业、深入市场的调研活动得到的反馈,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专业论证会,我们设置了秘书写作、秘书礼仪、档案管理、公关管理、日常办公室事务处理、会务办理、信息资料处理、会计基础等八门课程为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要求学生明确秘书人员的职责和素养以及秘书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使学生熟悉秘书工作要求,能熟练地处理秘书工作。

2.2根据现代秘书职业要求,课程设置中增加选修课程比重

社会和企业要求文秘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文秘专业教育要走复合化的培养人才道路,要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也应该有所涉及。开设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文化积淀。目前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偏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文秘专业应在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学科。我们开设的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拓展专业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

我们还注重加强学生在选修课选择上的引导。不少学校在进行选修课设置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与必修课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选修课的选择也没有从自身知识体系的需要出发,只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出发,所以选择的结果可能对于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设置选修课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从自身知识体系以及专业需要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使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及基本素养的提高。

2.3突出应用型特点,合理设置实践实训课程

要将秘书职业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合理设置实践实训课程是相当重要环节。我们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合理设计,精心设置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践和社会实习等,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从事文秘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课堂实训体系。在课堂实践教学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指导手册,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训课时的比例,实训课时在教师课表中体现出来。做好实训教学课堂记录,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实训记录。同时建立有效的实训考核方式,加大实训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

设置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内机关处室设立办公室助理,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实习岗位人数,制定详细的实习岗位职责和实习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并定期召开讨论会议,交流总结实习工作,让学生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文秘工作的职责、日常事务等有所接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投入到工作中去。现有办会会展、计算机、速录实训室共3个文秘专业实训室。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实训场所作为文秘校内实训基地,如校图书馆、校档案室、校办公室等进行文献检索、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等课程实训。另外资源共享,利用校体育部形体训练中心、旅游学院形体房,进行形象设计、职场礼仪等课程实训。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定了一批硬件条件好、人员素质高、热心教育事业的单位作为文秘专业实训基地,聘用一批既有较深厚的理论水平,又有S富的文秘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思想境界高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建立文秘实习领导组,召开文秘实习专门会议,明确文秘实习时间,审定文秘实习任务书、文秘实习指导教师任务书、实训基地负责人责任书、实训基地带队教师任务书,确定各实训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人数以及各实训基地实习带队教师,确保校外实习真正出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3结语

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更新观念,紧跟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更加合理的、科学的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文秘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一平.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四大偏差[J].秘书,2008(4).

[2] 王萁裘.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7(6).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技校;文秘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据原人事部2008年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文秘专业位居需求数量的第六位,其中,大部分需求是中初级文秘人员。面对巨大的就业前景,技校看到了办学市场,纷纷开设文秘专业,并推动着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训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文秘人员素质较低、技能不高、缺乏实战经验,造成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高。人们可常听到一些企业高层抱怨手下的行政管理者只是一个“高级勤杂工”,经常埋头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从不系统地全方位处理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如何进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文秘职业能力,就成了当今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加速技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步伐。目前,各技工院校积极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文秘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一体化教学改革对师资素质、课程设置、教材、实训场地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本文以秘书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根据企业普遍喜欢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文秘人才的外在需求,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革,将课程开设得应有尽有。除了常规文秘专业课程,如秘书实务、文书处理与写作、商务沟通、办公自动化与日常事务处理、速记、商务英语听说、公关礼仪等,还开设了基础会计、经济基础知识、统计知识、世界文化遗产、财经应用文、企业管理基础、网页设计与网络应用、心理学、英文应用写作、酒店管理、茶艺、人力资源、公关关系等课程。但学校只顾及了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喜好,却无视自身的实际能力,造成某些专业课程连基本的实训场地都没有。在讲授课程时,教师只能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去想象。如此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能力可想而知。

文秘专业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行业的特点,与行家里手一起,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共同完成课程改革。根据行业的需求,目前,技校文秘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可整合为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相关能力三部分。职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执行能力、礼仪运用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使用与维护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管理、事务管理、文档管理、商务活动安排等能力;职业相关能力主要包括商务法律运用、电子商务、速记速录、英语应用、财务管理等能力。应根据这三种能力的要求来开设课程。这样,就能做到先确保核心能力与基础能力的教学,再强化职业相关能力的提高。

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一体化教学过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特点,技校文秘专业教学通常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一体化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面对每一个工作项目,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对每一个具体项目,教师只作基本的讲解,给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来完成工作任务。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实施教学,较成功地解决了文秘专业课如何面向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难题。现实工作中,秘书工作人文性浓郁,工作过程灵活,流程性不强,多工作细节,多案头工作,少固定模式的流程,少过程性的产品,如会议场地布置,结果就是布置好一个符合会议主题的会议场地,而就会议场地如何布置只有原则和理念的指导,没有具体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明确学习目标,即明确所需掌握的秘书某一工作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布置工作场景或相应的项目,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转换身份,真实操作。

(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OTPAE教学模式相融合

现实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的教学项目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而有的教学项目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OTPAE教学模式相融合。OTPAE教学模式即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五步训练法”。我们将学生按照5人左右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再咨询教师,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三)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和情节,学生在仿真场景中充当相应角色,身临其境地对相关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应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的适宜情境化,教学内容的可情境化程度越高,则应用这一方法的效果就越好。比如,秘书实务课程的可操作性很强,因而其教学内容的可情境化程度相对也较高。因此,在秘书实务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四)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能够让学生更及时、更全面、更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办公的能力。学校可从两个方面构建网络教学环境:(1)利用网络上的各种免费资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利用信息能力,锻炼学生的网络办公能力。(2)校园网文秘专业教学平台可设置如下教学资源:在线秘书职业技能水平测试系统;教学软件和教学影像资料;课程网站;秘书论坛BBS交流系统;秘书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案例集及参考资料;学生作业提交系统等。

通过建立校园网教学平台,形成以网站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围绕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展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训是培养文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实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体现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的知识模块,也要体现以项目实践教学为辅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教学项目模拟真实秘书岗位业务工作,完成“工学交替”,实现课堂教学与秘书工作岗位一体化。

鉴于目前技工院校大都缺乏充足的、仿真度高的文秘实训场地,文秘专业教师应深挖资源,创设职业岗位,开展实训教学。秘书专业的实训教学可以在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几个形式来实现。

(一)做好学生在实训室的模拟实训

学生在校的第一、二学期主要以实训室模拟实训为主,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通过任务分配、小组合作、情景录像、案例教学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实训室模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况的技巧,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

(二)深挖资源,创设职业岗位,实行校内轮岗实训

学生在校的第三、四学期,除了实训室模拟实训外,文秘专业教师可配合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教材,拟定实训教学大纲,利用校内的艺术节、运动会、文艺晚会、家长会等各种活动机会,创设职业岗位,让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策划和筹备。例如,起草策划书、开幕词、报告、计划等有关文稿,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等等。在整个过程中,相关岗位的教职工负责项目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独立进行实地训练,参与组织管理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边干边学,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操作技能。

在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实训经验后,从第四个学期起,文秘专业教师可以开发利用校内现有的场所资源,将学校一些部门与秘书工作相近或相关的岗位提供给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轮岗实习,如在文印室、档案室、学生科、图书馆、后勤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安排学生轮流实习实训,并逐步使这些部门成为较为稳定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让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获得了真正文秘人员的经历。在校内实训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使其在记录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校内实训结束阶段应进行实训总结,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重视校外实训,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