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时间:2022-09-16 15:06:42

导语: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第1篇

关键词: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一、3S技术的基本原理

通过3S技术的应用,可以以RS完成遥感影像图的获取,有着快速和实时、动态的信息功能,保证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得到及时的、准确的、综合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数据,按照实际需要,对GIS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1]。

GIS可以进行地理数据方面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计算及数据分析,帮助遥感信息完成提取与分析、应用,提供必要手段与辅助的数据,使遥感数据自动分类的精度得到提高。而GPS还可以通过实时的、连续的对地球任意点经纬和高程的确定,对物体三维和时间的精确,提供准确的空间定位和数据,以识别遥感图像完成地面控制与样本像元类型的判断,帮助图像完成几何校正与投影的变换,更好的完成分类服务。

二、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一)、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理论应用

1、水文的勘测

对研究区域的湖泊或者江河图形与图像等资料进行收集,按照光谱特性与样本特征,建立起解译的标志,完成遥感图判读。应用GPS完成野外实地的定点、定位校核,对勘测区域的校核点进行数据库的分类和建设,评价勘测的结果。通过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对等高线、面积、体积进行计算,确定沿江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及植被的分布规律[2]。

2、水文的模拟

DEM分布式的水文模型作为现代水文模拟的技术发展趋势,是水文模型重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水文模拟技术的发展是把水文模型和GIS结合在一起,使GIS数据可以在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可视性等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DEM也是GIS重要的数据构成,提取流域重要水文参数,例如:流域坡度和坡向、汇流网络及流域界线等方面。水文模型的建立,可能使流域内土壤、植被和大气中水运动进行模拟,完成地表与地下水演算[3]。

3、水文的预报

以RS完成卫星云图和气象信息资料的及时接收,再结合自动监测的相关设备与系统,通过GIS信息平台,完成动态电子地图在水文信息方面的查看,也可以通过模型库与人工神经网络及回归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完成水文要素的科学预测,例如:降水和洪峰流量、持续的时间等,帮助完成水量的调度与防汛、抗灾,提供十分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依据。

4、水环境的自动监测

水环境的自动监测包括数据库和计算机的通信网络作为基础,以自动化监测设备和3S技术结合在一起,保证水环境要素能够实时、高效而高精度的实现在线监测。既有监测信息获取和存储,也有监测信息的分析、管理和评价。对水浑浊程度和PH值等进行定量监测,再结合GPS完成污染位置的定性监测,实现地面沉降的监测。以GIS与RS技术完成水域分布、水体沼泽、水体富营养、泥沙污染及水土流失等变化的实时监控[4]。

5、生态环境和生态用水的计算

对数据源进行选择与收集,按照土地覆被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处理遥感图像,对专题信息进行提取,例如:提取土地建设的情况、农作物的产量与水深等。应用系统完成数据的修正和检验。应用GIS完成生态环境的调查,获取其它数据源,实现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调控、管理,为研究工作提供资料。应用生态用水量的计算模型,完成生态用水量的计算。

6、防洪和抗灾

在洪汛来临之前,要结合当地的DEM和水文、气象相关信息,根据洪水演进做出模拟预测,对洪水淹没的范围和损失进行预测,作为防洪指挥与调度的依据,更好的完成防洪和抗灾工作。当发生灾情后,可以应用卫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及时而准确的卫星图像,反映洪水灾情的实际情况。按照3S技术灾害的评估模型,对受灾的人口与面积进行评估,在紧急情况,也可以选择出灾民最佳的撤离路线。

7、地表、地下水资源的计算和管理

可以应用GIS的等值钱完成降水量和高程模型的建立,有效解决由于水文站过少不能计算出降水量的问题。应用GIS技术,以度量和人为的作用,进行地下水数学模型的建立,也可以应用GIS技术进行预测年流场和水位埋深、水位降深等图像的显示与分析。

(二)、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实践工程应用

经过上述大量的理论研究,可以准确得到研究区基础的水文信息,再结合水文与水资源的基础信息,结合具体工程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一定的条件,来判断出富水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岩溶地下水、裂隙水补给与排泄区,从而确定出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来推断富水区,从而圈定具有供水意义的水源,以下,以某工程为例,分析水源地质条件在3S技术的应用。

1、断层富水分析

断层贮存了丰富的地下水,以集水的廓道和导水通道来分析断层富水的程度,这对于富水区分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出GIS数据分析的功能。对断层富水程度的分析,为了为工程水资源勘查提供充分的依据,更好的为工程服务。按照水文地质的相关理论,可以判断出断层富水程度和断层岩石类型及断层力学、规模、活动性等有直接的关系。根据断层力学的性质进行分析,张性与张扭性断层的结构十分疏松,而且多有空隙,具有很强的透水性与含水性,属于富水断层。由于不同程度动力变质,会使透水性与含水性变差,对可溶性与非可溶性的岩石判断,会影响带宽度,断层如果具备含水的条件,即为富水断层。根据断层活动性来分析,地质停止活动死断层,不论压性与张性,破碎带被填充产生胶结或固结,都可以判断为非富水断层。

根据以上原则,应用GIS进行断层富水的分析,按照翻译的成果与地质构造,把断层根据力学性质分成张性与张扭性断层、压性和压扭性断层,判断是富水断层。构建压性和压扭性的断层,与性质不明的断层10米缓冲区,把断层线转变成区,和岩性遥感的解译图分析空间叠加,来获得断层10米岩性信息。把断层10米缓冲区岩性信息输出,根据判断原则来分析出断层富水性。判断原则为碳酸盐岩石是否大于断层10米的缓冲区一半,就可以判断出断层是否是富水断层,相反就是非富水断层,在GIS中要实现可视化。

2、碳酸盐岩含水岩富水程度的分析

设定本工程中研究对象为岩溶水资源,就要分析出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富水程度。按照水文地质的理论,分析含水地层富水程度和地层厚度、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一般以平水年泉流量进行划分,经过长期观测,通过GIS平台来实现。既要分析冲沟密集岩石的性质,还要分析地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的程度表现,根据冲沟密度划分碳酸盐含水岩组富水的程度。

根据GIS空间分析,确定水系信息和地层岩性信息的空间分析,来计算出碳酸盐岩地层冲沟密度。按照已有水文资料,把富水分成富水强、中两级,根据数据,把冲沟密度大于冲沟密度平均层地层设定是富水强碳酸夺的含水岩,相反则为中等含水岩,以此研究该工程碳酸盐富水的程度。

3、3S技术在地形测量时的设备作用

水下地形的测量常使用横断面的方式来完成,按照要求于河道布置好若干的断面,再进行平面的定位与水深的测量,由此,进行水下地形图的绘编。通过现场实测,以RTK技术和测深仪形成测量系统对河道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再通过GPS接收机来完成定位和测量,一般测深仪可以完成水深的测量,配合专业测绘的软件与绘图仪能够构成河道测量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水下地形点平面和高程等数据的采集,完成检查和校核,再输入进专业数字地形图,以软件完成断面图的成图处理,最后得出具有高精度数字地形图与断面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水文与水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相对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已经开始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立,因为传统数据库的结构不具备空间性,无法完成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应用3S技术,可以把GIS作为核心,完成水文与水资源的系统支持,通过可视化的空间信息处理,使数据更生动、更直观、更易于理解。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上的应用必将为我国水文环境与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强技术支持,而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

参考文献:

[1]霍明远.地下水资源系统勘查技术与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李婧,张超,海,等.基于空间技术北京市地貌类型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2):126-129.

第2篇

自21世纪以来,社会已不再是往年那样的穷困潦倒,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然有人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艰苦奋斗”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它永远是号角,永远是时代的鼓手。

牛顿曾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艰苦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是的,聋哑女潘红正是这种典型。

幼小的潘红自幼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她爱舞蹈,为了练好舞蹈,她常把膝盖磨肿;她听不见音乐,为了练习,她只能用脚尖感受音乐……为了走向成功,她付出比其他舞蹈演员上百倍的努力,但成功并不是一步登天,措手可得的。她毕竟是位天生失聪,残疾的儿童,难道这能成为她走向成功的一块绊脚石吗?

1996年6月,潘红终于成功了,她终于感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了。这,靠的是什么?是一时的幸运?还是荣誉的驱使?不,都不是。靠的是她辛勤的努力,靠的是她心中永存的奋斗意识,是这种意识在支配着她,是远大志向和耐苦精神在激励着她。苍天是不会辜负有心之人的,聋哑女潘红终于用汗水赢得了成功,这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阅读着这一个个平凡却又生动的文字,我再次感动。一个有缺陷的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而我们正常人呢?我们可以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多少父母的心愿啊!父母为了我能有一技之长,以后有个立根之本。他们对我又是家教,又是唱歌,又是弹琴,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满身只觉得筋疲力尽,满心只想着窗外自由玩耍的同龄人。于是,我开始放弃,在暗无月色的夜里,在高高在上的父母面前,我低下了头,我吃不了这样的苦,我受不了这样的委屈……望着父母失望的目光,我只能无语……

今天,面对着聋哑女的感人事迹,我只能默叹。同样,我们都是少年儿童,同样,我们都是为着理想而努力。不同的是她身残志坚,她有着一份奋斗的意识;而我,一个四肢健全,耳聪目明的人,却活得这么懦弱。在同一片蓝天下,她是苍鹰,我只能是一只小鸟,在同块土地上,她是大树,而我只能是一棵小草。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则认为:艰苦奋斗是成功的阶梯!让我们本着艰苦奋斗的意识,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动人的歌曲,用永不言弃、强烈的奋斗意识弹奏出动听的生命之歌吧!

【点评】

生活中不是缺少成功,而是缺少艰苦奋斗。

第3篇

关键词: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国际比较创新人才

一、引言

水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生活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11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翟浩辉,2003)。因此,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关系到我国未来水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的智力因素。国家需要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理论知识完备、知识结构全面、实际操作技能强的人才充实到水资源与环境宏观水资源与环境经济运行、公共管理、微观技术与工程和综合研究领域。

二、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人才培养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现状

1.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是战略性经济资源,已经成为了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以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26个联合国机构参与与水有关的事务。水问题国际会议频频召开: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峰会;1997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第一次世界水论坛;1998年巴黎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2000年海牙第二次世界水论坛等。联合国环境署在2002年的《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在2002年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世界水协会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澳大利亚墨尔本、摩洛哥马拉喀什、中国北京和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举办了6届世界水大会。

2.水资源与水环境学科发展遇到了新的需求

世界各国的水资源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评价活动。对水资源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由于竞争性用水问题的突出,导致了投资以及水资源地区间、部门间和多目标用水间的合理分配问题成为缺水地区矛盾焦点甚至引发冲突,各国纷纷关注流域和区域的规划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与水环境恶化加剧,威胁到人群健康,水环境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各国制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标准,建立了河流、湖泊与水库的各类水质模型,在水资源学科中实行统一水量与水质的数学描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后,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国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启发下,从发展模式的高度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认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的作用,水资源管理中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价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机制、法律机制和行政机制的作用,特别重视水资源技术与水资源经济管理的紧密结合。对上述关系的再认识和大讨论,推动了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兑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的改革。

3.世界各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的调整

国内外水资源与环境学科整合与人才培养的趋势与已取得的成就。水资源相关学科交叉对适应未来发展的水资源与环境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国外水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的基本走向。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水资源博士研究生实行了多学科导师组的培养模式;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环境管理硕士课程增加了环境技术的课程;荷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利经济研究所(UNESCO-IHE)范围包括水资源安全(水文、水力学、地理技术、规划、设计、管理、运行、环境评价等学科理论与技术综合)、环境完整性(包括环境、生态、卫生等技术与法律、规制、机制与管理制度等的结合)、城市供水与污水治理(水文循环、环境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金融、投资、运行、维护、管理等学科结合)、水资源管理与治理(生态学、经济学、政府管理、法律等)、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文模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另外,新英格兰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乔治亚洲水资源规划与政策中心、加拿大水政策中心、南澳大学水资源政策与法律比较研究中心、意大利博格尼能源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模式来构建的。

(二)国内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与水资源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学科门类包括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不同的高校在一些各学科都已不同程度的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有着各种联系。这些学科对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学科建设的追求。目前存在问题有:

1.学科相对割裂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理工科的教学和研究,理工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割裂较为严重。由于建国初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不发达,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制约较大。但随着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日显突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激荡的趋势,和上个世纪前期的学科不断地细分相比是一个新的发展潮流(龚克,2004)。对于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重要工程单单靠一个学科远远不能实现。但目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教学严重依赖于“二级学科”,这无疑显得过窄和过分的隔离。这样对人才培养、科研推动、工程项目全程科学管理形成了制度性制约。在新形势下,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应通过建立水资源与水环境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组织和凝练团队、平台、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水资源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深度融合的新型水资源学科群。

2.重技术轻管理

我国建国后最缺乏技术人才,为鼓励发展而强调理工科的发展,因而形成了全社会普遍性的重理轻文观念,一时也难以改变。从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来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受社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环境管理、资源管理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建设对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学科知识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如南水北调工程,现在是建设期,在国家投资的前提下,技术显得非常重要。但终归要进入运行和维护期,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知识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一些科学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技术高阁,投资大,见效不明显。就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来看,区域的水文模型对解释区域水文、水动力等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若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技术就显得有些浪费。目前欧盟、美国等国家,把流域水文模型应用于水市场交易。体现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与宏观经济管理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性人才。

3.学生从事的实际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有脱节,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增加

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硕士、博士学培养采取跟着的导师做科学研究项目为主。导师研究的领域相对于学生将来实际工作有时候要超前很多。学生的学术面比较窄不适应工作,甚至有的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管理聘用的人才又不满足工作要求。学生的培养应该向纵深两个方向培养。避免全社会人力资本培养成本的增加。所以培养的平台应进一步放大,逐步突破学科的束缚。

三、我国水资源与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1.以水为主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水资源人才培养模式

水资源的复杂性决定了要想高度认识水资源,深入研究其规律,必须走多学科结合的路子。就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来讲,目前在世界其它国家设立水文水资源系或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主要大学有:俄罗斯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大学,它设有水文专业,开展水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美国Arizona大学设有水文水资源系,它开展水文水资源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贝桑松大学及巴黎国家矿业高等学院均设有水文专业;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水科学中心培养水科学方向研究生;爱尔兰国立大学设有工程水文系,印度Roorkee大学和捷克布拉格农业大学也设有水文系。其中荷兰Delft水文课程分成三个方向: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及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除了开设水文技术的基础课程外,还有经济管理、法律、规划等课程,一大部分师资力量是经济、管理和法律专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将动力仿真系统用作水资源教育工具,帮助大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认识水问题的管理办法、政策背景,以期学生能做出研究和宣传的贡献。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理解冲突、制定更有效的规划决策提供现实的资料。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用软件能够完成25年的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来制定规划,并要保证规划公平、合理、容易执行,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优势比较明显。充分学习水资源的科学规律,不能仅仅停留在某项单一的技术上,应该全面认识水资源,发挥各学科的优势,从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和环境实践去理解水资源,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开设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和人才的需求。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应通过建立水资源与水环境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组织和凝练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促进水资源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深度融合的新型水资源学科群,构建纵深的多元培养体系,提高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培养水平。

2.注重水资源问题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水资源科学发展已经多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存在差别。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水资源人才的培养,不少大学已进行课程的改革。

哥斯达黎加地球大学对应用生态学专业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课程开设了分期的逐步提升学生认知和兴趣的系列课程,课程选取校园内的湿地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湿地、水质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的教育的理解。第一学年开设自然资源管理的生态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商品、经济、管理、机制等概念产生兴趣,积极学习或选修一些相关的课程;第二年开设关于地貌单元的实践课,鼓励学生到湿地周围调查,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际工作面临的困难;第三年开设应用生态学,充分理解减少湿地负面影响的意义,理解湿地管理的重要性;第四年开设实践课和专业教育课,鼓励学生去开发湿地,去管理湿地。最后还作为导游组织参观湿地,向公众介绍,把湿地教育推向更高的境地。

坎特布雷大学的工程学院也从事了校园内的水资源研究,构建了水文模型。可以直接给本科生开设试验和实习课。同时通过学科交叉与管理学科的导师共同指导博士研究生从事这一区域的研究,如污水处理市场化、雨污市场化管理等,实现多学科的交叉。

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水问题,提前深入认识水资源,切实感受社会对水资源人才的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水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利用国家和区域现有的工程项目,建设高水平的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扩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3.让学生成为重大应用性科研成果的传播者和实施者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针对应用性科学研究,实施成本也比较高,让学生能够最早接触科研成果,让其成为成果的执行者和传播者。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特别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争取在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和重大工程项目平台下培养大师。

4.提供探索创新环境和平台,培养拔尖复合型创新人才

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科学总结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创立各类水资源与水环境人才创新平台。以水资源为主题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并积极调查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开放式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导向、以实践为背景、以创新为目标”的培养原则。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跨文化交流相结合,尤其要强化工程实践、突出创新和加强国际化,培养一批拔尖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William J. Mitscha,Julio Tejadab, Amanda Nahlika, Bert Kohlmannb,Blanca Bernala, Carlos E. Hernándezb, Tropical wetlands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education on a university campus in Costa Rica,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8,(34):276288.

[2]Alison Williams, Kevin Lansey, James Washburne, A dynamic simulation based water resources education too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471-482.

[3]Sigrid Blo¨meke,Lynn Paine Getting the fish out of the water: Considering benefits and problems of doing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at an international level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8,(24):20272037.

[4]ALLEN V. KNEESE and BLAIR T. BOWER:Managing Water Quality: Economics,Technology, Institutions. Johns Hopkins Press, Baltimore, Maryland 21218, for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Inc. 1968.328.

[5]Tom Stephenson.A process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ducation,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6,(12):191-195.

[6]陈元芳,芮孝芳,董增川.国内外水文水资源专业教育比较研究.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7]贺立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支撑.

[8]张长宽.现代水利人才培养与供需分析预测系统研发.

第4篇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工程;行业发展;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21-02

我国水资源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这为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要求学校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来说,面向行业发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关系到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面向的行业及发展趋势

按照我国当前的专业、行业划分方法,水文水资源专业主要针对地表水,兼顾地下水,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行业主要是水利行业。地矿、国土、环保、城建等行业也涉及到水资源工作。另外,工业项目和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水资源论证、环境评价等先期工作,因此水文水资源专业是以面向水利行业为主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传统上,水利行业中的水文水资源工作主要是为防汛减灾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其特点是以水利工程为中心。但是,随着水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水利事业也在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1)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强调水的资源属性;(2)遵循流域“三水转化”的规律,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3)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4)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转变促使水文水资源工作由单纯为工程服务的从属地位上升到核心地位,水利与环保、国土等部门的业务相互交叉融合加强,社会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并且要求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质。

二、专业能力的需求特征

1.行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处理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新时期水资源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化,除了工程问题,还会涉及到大量的人文及环境问题。比如水权配置,除了涉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涉及分水历史、风俗习惯以及环境等问题。所以学生除了具备工程能力,还要有系统观念和人文关怀。

2.行业的发展要求学生深入并灵活地掌握知识。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对象不是受控的人工物体,而是降雨、河流等大尺度的非受控自然对象。由于水资源规律的复杂性,专业知识在原理部分涉及到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复杂的数学工具,在工程应用部分却要相对灵活,有时要用精确的、复杂的方法,而有时却要用经验性的方法。比如,降雨径流模型有很多种,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学生首先应当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掌握它们的基本步骤,了解它们各自的使用范围,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一般性问题选择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对复杂问题能有较合理的解决思路。

3.学生必须具备严谨、全面的工作作风。水文水资源工作有时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比如洪水A报、防洪调度等。因此,水文水资源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规范、熟练、准确地完成工作。另外,还应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能力,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的不确定性有所估计,充分做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的利益。

三、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建设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它应当与三个层次的需求相适应:行业需求、地域需求和个体需求。行业需求是基本的需求,为此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修订的过程中应集思广益。除了一线教师,还要邀请行业资深工程师、技术主管和往届的毕业生参与进来,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学生情况、学校办学条件共同研讨。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确定能力需求要素提出具体的规格和要求,然后落实到各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地域需求是指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要考虑区域水资源工作的特点,积极融入地方工作,为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培养人才。比如黄河下游地区基本没有水能资源,黄河水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灌溉,因此就应当减少水能方面的内容而增加给排水和农田水利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力、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的不同,其对专业的需求也有差异。当前高校普遍采用“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行业需求和地域需求的任务应当主要由通识课、基础课和必修课模块承担,而选修课模块应当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选修课应当涉及面广,并且以3―4门课构成一个小方向,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

2.完善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外部分是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它是对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经费、仪器、基地等基本要素外,完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教师要有计划地积累实习资料,包括水文地质数据、影像、工程图纸、运行记录等。不断丰富实习指导书的内容,细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持续改进实习效果。(2)要多开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学生提出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实验难度满足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愿望。(3)开展多种实习方式,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目前,各生产单位都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让生产单位的教师到学校来,带着实际生产问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论文。校内教师配合校外指导教师工作,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提高其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4)开展专业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科创应当与专业相结合,与课内实践教学相互促进。水资源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济南市的保泉问题、引黄水库的水质安全问题等。学生只要用心思考,总能在本专业内找到合适的题目。专业性的科创活动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要激励教师更多地投身其中,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索,这对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3.建立多踊的考核方式。为适应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书面答题为依据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1)丰富考试的形式。对于实践教学课程不能只通过实习、设计报告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是应当建立一个覆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对于专业课程,不能只依赖结业考试,应当增加阶段性考核,随着课程的深入分次进行。考核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讨论式的,可以让学生推选自己的“专家”当场打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2)改革评分方式。无论是什么样的考核形式,教师都应当规范评分,但是又不能机械地按照标准答案考评能力。教师应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逐层分解的方法将难以量化的问题化为容易量化的问题。比如,对分析论述题,教师按学生答题的完整性、专业水平以及创新性给分,其中完整性可以细化为论述是否有针对性、材料是否充分;专业水平可以细化为专业词汇的掌握、专业方法的应用;等等。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有所发挥,也能发挥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新时期的水资源工作对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新的需求,学校应当与时俱进,面向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建设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莫淑红,宋孝玉,等.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61-63.

[2]刘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86-188.

[3]郭家力,彭涛,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1):65-68.

[4]徐刚,董晓华,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3-34.

[5]谢勇.建立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5.

On the Major Ability Educa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Ori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KONG Ke,JIA Guan-xin,HAN Yan-che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Shandong 250022,China)

第5篇

水是地球生命之源,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是21世纪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港口资源在内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沿海地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就业于水利、交通、海洋和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近年来,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十分紧缺,毕业生供不应求,具有十分良好的就业前景。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在原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工结构方向的基础上,为适应新世纪工程水利逐渐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发展的需要而调整设置的新专业。本专业秉承七十多年的办学理念,拥有一流的教学和实验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具备跟踪社会需求,按照基础扎实、一专多能、结构合理、务实创新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基本建设培养高级技术专门人才的办学

第6篇

【关键词】人工渠道;水文测验;新问题;解决对策

水文测验为水文的分析、规划、计算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以为水利的合理规划及防汛抗旱等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对于水利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水文测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本文对水文测验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探究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水利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以促进水文测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水文测验

1.1 基本情况

水文测验即收集和整理水文资料所有技术的总称,在我国,水文测验的项目为水温、泥沙、水质、降水、流量等,水文站测验主要以委托观测、汛期驻测及常年驻测为主,对于降水量的观测而言,以自动测报、普通日志及固态存储为主要方式,流量测量主要包括缆道测流量和涉水测流等方式,一般情况下,采用流速仪测水流,但是若发生大洪水,该仪器就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时要根据水力学进行推算,或者采用浮标法和水工建筑物测流等方法。

其测验的优势:有一支优秀的、专业的从事水利工作的团队,水文站、雨量站和水位站已经形成站网,具有几十年来不断积累的水文资料,具备一定的条件,能够提供水质监测、水量监测等服务,并可以提供水资源分析、论证和预测预报等服务。

1.2 服务的主要内容

为水资源配置提供服务。相关人员通过对一个区域、一个流域等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掌握其发展需求、变化的趋势及承载的能力,进而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服务,从战略提供相应的决策服务,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分配、水权转让、取水许可等,并为政策法规提供决策信息等服务内容;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服务,加大排污口、行政区界断面及国际河流水质监测的力度,对饮用水的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对重大污染事故的监测,保护水环境、水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监测和预报等服务;为水资源的调度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年度或实时的水资源、跨流域的水资源、地表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及城市供水、洪水资源化利用调度等提供监测分析和预报等服务。

1.3 特点

水文测验的特点是:及时性、随机性、标准性及传统性。其中,传统性是水文测验的基础,是积累水循环规律和监测的过程;标准性就是遵循相应的规律进行水文测验,并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积极开展水文测验工作;及时性主要表现在抢测洪水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并能满足突发事件的调度、决策等;随机性表现为我国各个区域旱涝不均匀,时间、空间梯度变化大,水质具有突发性变化,对于水质和水量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等。

2 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性

水文测验对于水利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文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汛抗旱和防止水源污染工作的顺利进行,水文测验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水利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水文测验作为水利开发和利用的依据,为水利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依据,为水利规划建设、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文测验工作为水资源提供监测服务,为水资源提供调查和评价服务,为我国和地方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阶段,我国南方的洪涝灾害严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也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的质量问题也令人堪忧,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对水文测验工作要更加重视,接受严峻挑战,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条件。

3 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

3.1 综合治理带来水文要素的变化

在水文站断面上下游修建水电站,修建拦河景观蓄水工程,在水文站断面的下游,修建水电站工程,这些都对水文要素的变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一些水电站的建设、一些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及地下水超采等都影响了水文要素的规律;对闸门流量的加大或减小,水电站发电、蓄水、流速、流量的变化等也造成了水文要素的变化,给水文测验工作带来了一些阻碍,使水文资料的分析、水情服务等都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3.2 人类活动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修建水利工程、跨河道引水、在测验断面的河段内挖沙、开发河滩地、修筑防洪堤,人类的这一系列活动,对于水文测验工作而言,无疑带来了新的问题,使得水文测验工作不得不转变固有的模式。

3.3 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文工作所需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也对职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水文测验工作中,ADCP测流新技术、自动测报系统、超声波水位计、电波流速仪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工作人员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职工以前掌握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新发展的需要,有待学习和巩固,不断提升自我。

3.4 资料整编与水文测验脱轨

之前的水文测验资料都是人工计算、整编而来的,后期,水文资料的整编就引入了电算化,用计算机代替了人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资料的加工、校核上,缺乏对水文资料的合理性的审核,灌区内观测点的审查不够,造成个别不合理站点资料的产生。

3.5 其他新问题

水文测验与水文分析研究工作结合不够,造成重复进行水文测验的结果;水文测验设备、设施有待完善,现阶段,水位观测、降水量观测、泥沙测验及水质监测设备落后,影响水文测验工作的精度;服务意识不够,水文测验工作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4 解决对策

4.1 掌握、控制灌区内工程情况变化

水文测站要熟悉和掌握灌区内工程情况的变化,探索并总结河道内的行洪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测验方案;各个水文测站都要开展相应的水文资料分析、研究会议,通过监测和分析,掌握流量、水位关系的变化规律,对水位。流量关系作单值化分析和处理;并对流量的测验方式进行分析,进行各种流速系数的试验。

4.2 转变固有的工作模式

工作人员应转变思想,走出固守断面的工作模式,加大水文调查力度,强化水文测验的巡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渠道流量测验、引水流量和流量巡测的控制;力争做好小流量水文测验工作,尤其是枯水季节,在测验中,河道深潭较多、水深偏大、测速垂线布设不均匀等因素,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测量时,要保证足够的精度,选择合理的断面进行测验。

4.3 提高职工的素质

由于新技术的运用,对职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让职工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原理,了解和熟悉操作、使用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充实和提高自己,为新技术的使用提供基本的保障。

4.4 加强资料整编和水文测验工作的联系

整编水文资料时,要加强对水文资料合理性的检查,对上下游各站点的水量平衡进行相应的分析,将上下游各站点的流量与年、月降水量进行对照,对降雨和径流等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而有效提高水文资料整编的质量,便于为水文测验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4.5 其他措施

(1)将水文测验工作和分析研究进行有效的结合

将上游站和下:游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等工作作为重要的任务去做,严格遵循成熟一个、应用一个的原则,多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确保测验质量提供条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凭借试点及相应的专项研究,培养和锻炼人才,激发职工的创造性,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以促进测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水文测验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作中会涉及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给水文测验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人员要加强水文设施的现代化、技术化和先进化建设,提高水文设备的测验精度及测洪标准,并建立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将常规的测量仪器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水文巡测系统的反应能力、机动能力,并大力提高自动测报能力,完善重点水域的自动测报系统,引进先进的测验技术,以增强水文测验的整体实力,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3)促使水文资料的社会化、公开化

对于水文测验资料而言,凡不涉及到泄密的,就要进行公开,水文资料作为基础的信息资源,是水文适应社会发展的标志,因此,要使之公开化,社会化,进而发挥水文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5 结语

水文测验工作对于国家来说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文对人工渠道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为水文测验工作贡献一点力量,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寿文.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2]杨永平.商洛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陕西水利,2008(S3).

[3]张雷,赵宇.四平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1).

[4]李文军,张勇智.新时期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2(06).

[5]付叶卿.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3(03)

[6]贺玉林.水文测验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1(21).

第7篇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现状;发展要求;改革措施

1 我国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水文水资源的研究上也更进了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讲还是在重视的程度上有所欠缺,经费投入不足、技术上也比较落后。从研究经费上来看,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水文水资源涉及的内容广,空间跨度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水文水资源需要的是长期投资。受到经费的限制,很多问题都无法有效解决。另外,水文水资源的研究也很不平衡,热点问题往往会投入很多资源,而那些冷门领域无人问津,这一点无疑影响了水文水资源的研究进程。

1.2 经费不足,基础薄弱

即使我们将研究经费的投入加大了,但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工作是系统工程,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在对其研究上我们的起点比较低,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研究的进度上就会比较慢。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水文数据的采集上还要靠人工,数据的误差率就会比较高。

1.3 水资源匮乏,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差异性比较大。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节水制度和技术水平都有待于完善,民众的水资源保护观念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水利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从宏观上来对水量进行监管,而如果没有技术和制度作为支撑,监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有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意排放会导致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4 水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利用率也有问题,雨水、污水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落后,这就使得很多水资源浪费掉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管理。

1.5 水资源日益枯竭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在水资源的管理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用水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总量来完成的,但其实此方法的科学性不足,水总量控制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会涉及到很多的制度和技术,但有关部门却对上述因素考虑得不是特别充分,使得水资源越来越少。再加上使用中节水制度并不完善,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科学性比较差。

1.6 工业技术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很多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水资源也遭到了污染。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我国的工业、生活污染处理技术离相关的标准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技术比较落后,对于污染没有进行有力的控制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果单单凭借修复工程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的。这就需要将节水意识深入到老百姓的心间,人人都能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意义,才能使水资源得到根本的控制。工业生产排放出来的废水要处理好,以保障百姓的用水安全。

2 我国水文水资源发展要求

2.1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开源节流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所谓的开源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俩加强雨水的回收利用。所谓的节流就是使用相应的节水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2 保护水文水资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监测平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预警,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污染问题的发生。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出水文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当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因素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给予处理,以便于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2.3 建立健全水资源的管理水平

应善于利用基础软件来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将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水文水资源所具有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也要开发适合的软件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达到水资源管理的健全,完善的目的。

3 水文水资源改革发展措施

3.1 紧跟水文信息化发展趋势

(1)加强基层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2)建立水文数据中心,实现信息资源整合。(3)构建信息共享一张图,实现一站式服务。(4)建立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应用协同。

3.2 加强对水生态监测的关注度

2013年水利部水文局召开了水生态监测工作会议,强调并部署我国的水生态监测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在2015年全面启动了水生态试点监测工作,试点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支流七个江段。这可以说是我国水文业的一次创新发展,可以大幅度扩大水文业的范围,突显其社会服务的功能。

3.3 参与水文行业的重要工程

现阶段我国在建设的关于水文行业的工程主要集中在中小河流的治理和病险水库的加固处理、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上,这些工程通常覆盖的范围比较广,影响深远,对水文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水文水资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要积极地参与到工程中去,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

3.4 实现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1)信息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很便利的检测水文水资源的情况,然后进行信息的收集,主要应用的是水文感应器,再通过数据分析的系统来加工和处理所得到的信息,通过远程传输系统将处理完成的信息向水文监测中心传输,这就是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完成过程。(2)水文信息预报技术。值得强调的是它能够在无人区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正因为有了水文信息,大大提高了正确预报自然灾害的几率。同时这样做还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3)水资源开发技术,工作中不仅要进一步开发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技术,而且还应当加强新型水资源开发技术的能力,能够更好的改善水资源污染问题,也为信息共享网站提供更多的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水文水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没有了水资源,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农业发展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建设,应建立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的监测系统,使水利建设工作能够得到长远发展。这一点应该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所以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达到水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一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水文水资源工作将会越来越完善,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新伟.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7.

[2]冯艳,付强,刘仁涛,等.小波神经网络在水文水资源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03:38-41.

[3]谢云霞,靳玉芝.分形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4.

第8篇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文测验;分析影响

我国是淡水资源富藏的国家之一,且我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此外,迫于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环境破坏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产业。水利、水电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但是,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于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尤其突出。水利、水电工程改变了河流水流量及含沙量等的自然变化,总而造成水文测站测验数据失真,或者水文测站报废,部分水文测站不得不被迫迁移,这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亦是巨大的。在本案,笔者就水利水电工程对大河站的影响为背景,探究了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站影响的对策,以此缓解水文测站与水利水电工程间不断激化的矛盾。

一、调查和分析水利工程对大河站的影响

我国是淡水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大国。近年来,我国水电站、水利建设规模不断增大。据权威数据显示,水文站受到水电站、水利建设的影响形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某些部门对河流进行违章改造,造成的后果是水文测验断面完全失去意义,只能被迫废弃。

(二)部分水利、水电工程设在水文站控制断面上方,该事实造成河流天然水量增减规律发生改变,从而致使水文站对河流收集到的水量变化资料失真。

(三)某些水利、水电工程设置在水文站控制断面下方,这样的事实造成水文站被迫置于河流回水区,从而导致水文站测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而且其收集的相关资料代表性也随之下降。

对于某些大河站,如果其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不考虑水文资料一致性原则),其中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把水文站迁至能够正常开展测验工作的地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收集到的水文资料应该得到妥善收藏,方便新旧资料的对比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自然变化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修建在天然河流上游,所以,其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此外,天然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水电工程会对河流自然形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河流局部河段含沙量、水深等发生变化。

1.水利、水电站对天然水流进行拦蓄,从而造成了河流沙峰、洪峰滞后或消减;

2.坝区拦蓄,河流沙量被截,河流天然含砂量、输沙量受破坏,沙峰、洪峰失衡,导致河流输沙量、含沙量、输沙率在电站修建前后差异明显,从而造成河流水文资料代表性、连续性失真,直接影响了水文情报、水文监测、预报资料。

三、测验难度大、资料质量低

水文站测验(包括低枯水测验)因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而难度增大,特别是因为发电造成水位频繁变化,水流状态复杂化,测流时机控制难度系数大。

四、水文站改建、搬迁赔偿不到位

按照相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水文测验站因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必须搬迁、改建、销毁等情况,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理应依法对水文单位进行一定的经费赔偿。经调查显示,水文测验站的保护法规不完善,致使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水文测验站索赔工作进展缓慢。

五、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对策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如果会对附近水文测验站造成影响,水利工程单位有义务将工程扩建、工程改建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水文单位,方便水文单位在资料收集方面的详细度及准确性,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单位与水文单位互惠互利,为经济建设以及生产建设服务;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建设,全国各地水文站因此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影响,水文测站改建、搬迁成为了保持水文站功能的重要手段,但是,水文站的改建、搬迁缺口却很大。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法规,为水文测站改建、搬迁经费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

(三)由于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水文测站测验数据代表性失真,此外,水文测站搬迁、改建、撤销存在困难,针对这样一些水文测站,枯水测验断面或辅助观测站成为了缓解问题的最佳选择。通过调查点、辅助站的增设,对于蒸发站配套资料、流域内雨量进行收集,再借助还原计算分析,提高水文测验数据的代表性,从而体现原设站的功能和目的;针对水文测验站受到水利、水电工程影响较轻微的,缓解问题的最佳手段为增设枯水测验断面,以此实现测验精度的提高;

(四)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大规模兴建,水文测站遭受到的影响愈来愈大,其中包括在水利、水电工程在引水、放水、蓄水期间,水文测验河段的水流速度、水位变换过于频繁,由此造成常规测验设备、仪器无法对受影响河段水文测验进行实测,从而导致水文测验数据误差大,精度不达标。随着科技的发展,稳定水文网、减少水文测站搬迁、销毁或改建的最佳选择是研制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水文测验设备、仪器,以此满足受到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的水文测验站水位、水流速度频发的变化要求。

第9篇

关键词: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天津市将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但一直面临严重的资源性缺水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污水排放量大,河流水质恶化,并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问题。天津市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直接影响到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水资源监测信息是水资源分析、评价、预测管理的基础,是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的依据。因此,开展天津市水资源管理监测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水资源监测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天津市现有可监控水资源要素、行使水资源监测功能的基本水文测站28处(水文中心测站18处、水文中心巡测站5处,海河处1处,引滦各管理处4处),其中9处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水位站2处、雨量站28处、地下水站515处、水质站约236处。水文站网(地表水部分)按测验项目划分:有流量48处、水位71处、降水量49处、潮水位4处、蒸发量7处、泥沙20处、水温11处、固定点冰厚13处、辅助气象11处。天津市境内另有3处引滦输水专用站。2000年建成的《永定河泛区水情信息测报系统》增设6处水位、降水量遥测设施,2004年建成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天津市防汛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增设站点9处(包括14个水位、8个降水量遥测设施),2009年建成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天津市水情分中心》工程增设站点1处(包括3个水位)。各测站承担着全市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保护、供水调度等的水文监测任务。

天津市现有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是在以防洪为重点的工程水文模式下建立的,现面临日趋严重的水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时,站网布局同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特别是涉水领域对水文工作的需求相比,密度和功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监测站严重不足。目前的天津市水文监测站点均布设在重要行洪河道上,且控制站点严重不足。行政区界、水功能区界、引排水口、入河排污口、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调水工程等的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测站严重不足。

(2)亟需开展水生态、土壤墒情、水土保持、城市水文等监测工作。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致使水面萎缩、湿地减少、污染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致使水质恶化,并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破坏。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水文部门开展水生态、土壤墒情、水土保持、城市水文监测工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3)监测自动化水平不高、快速反应能力不强。快速、及时的水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是实现水文水资源监测现代化,开展水文服务的重要环节。现状自动监测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监测信息传输时效性差,监测项目单一。服务于突发性水事件应急监测需要的监测机动能力、现场自动监测水平不足。

(4)监测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不足。管理体制问题造成水文监测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投入不足,水文投入机制不完善,资金渠道单一的问题,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监测工作正常发展。近年来天津市开展了部分项目的自动测报设施建设,但因系统无运行维护经费,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

2 水资源信息采集需求分析

根据天津市水资源监测站网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和发展的目标,依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的要求,重点对水源地、入河排污口、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超采区的信息进行监测,各监测对象的监测信息见表1。

2.1 水源地信息采集

水源地监测包括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的监测。地表水水源地主要采集水库的库区水位、水质、出库水量、入库水量水质以及外调水入主要河道的水量信息;地下水水源地主要采集地下水源地的水位和外供水的水量水质信息。

表1 水资源监测信息一览表

加强水库水量、水质的监测,对水资源管理、调度和保证供水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津市水利部门已对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等重要水库进行了水文要素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考虑到山区防洪和引江水调蓄的需要,监测站网需要进一步补充,规范布设监测站点,完善监测的仪器设备。此外,由于天津市本市的地表水自产水水量很少,地表水供水主要是通过输水河道输送引滦、引黄等外调水,因此,密切监测输水河道对保证全市的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天津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有5处,分别是西龙虎峪水源地、蓟县城关水源地、武清北水源地、宁河水源地(岳龙水源地)、宝坻石化水源地等,可供水总量为12547万m3。近年来,天津市由于连续干旱,部分城市用水依赖地下水水源地,为此及时掌握地下水水源地水资源的变化,建立现代化的监测体系,对于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是非常必要的。

2.2 入河排污口信息采集

从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现状来看,高效利用排水(包括入河排水口、退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排水信息指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向水功能规划区域内所有一级河道、二级河道排水的相关信息,包括按照取水许可证管理的退水信息,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入河排污口信息。采集的信息包括:排水设施位置(所属行政区域、经纬度)、设施描述、排入河流名称及所属功能区、年(季)度排水的水量和水质监测信息等。

排水信息涉及多部门管理,为使水务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排水设施的变动情况,能够顺畅的获得相关部门的准确排水数据,满足有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需求,应逐步配置现场自动水量、水质监测设备,使之覆盖全市80%以上的污水排放量;加强固定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建设、增强实验室监测能力,增加有机物、无机物的检测项目和批量检测能力。

2.3 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信息采集

天津市的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是指天津市除市内六区以外的各区县界和滨海新区界上的主要一、二级河道断面,主要采集各控制断面的水位、水量、水质信息。

水资源以流域为自然单元,一个流域又往往包括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每个行政区域的发展都有水资源需求,而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水量分配,将水资源在流域内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跨行政区界河流水量的监测主要依靠临近或位于边界断面的水文站,因此建立一个能覆盖大多数主要行政区界河流断面的水文站网,是实现新时期按水量(水权)分配原则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平原区,流经本市的一级河道19条,二级河道79条,河道纵横交错,水量交换关系复杂。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部分污水、降水产生的沥水、上游河道的弃水以及地表水供水都会通过河道输送。目前,发生污染水源问题时,难于弄清污染来源,易产生水权纠纷事件。因此,在各区(县)行政区界的一、二级河道上布设监测断面,掌握水资源信息,有利于解决水事纠纷问题,有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针对天津市出入境河流水资源监测站点严重不足,需要增设监测站点。

2.4 地下水超采区信息采集

地下水超采区信息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超采区的地下水监测信息为超采区的控制和治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统一规划和统一调配;有效保护和涵养水源,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天津市超采区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占全市平原区面积的81.23%。目前全市地下水开采量与可开采量基本持平,但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原因,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依然很严重。天津市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监测井位于超采区内,且采用各行业的生产用井兼作监测井,监测不能获得准确的地下水动态数据,资料连续性和可用性差,应加强专用监测井建设。

2.5 水功能区水生态与水资源保护信息采集

天津市的水资源保护监测包括一、二级水功能区典型断面监测和重点区域和水域水生态监测等。水生态监测主要采集监测区域或水域的水质、水位、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的信息。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为加强天津市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按照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重要一、二级河道、水库水功能区进行站点布设,满足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内水域的监测要求,同时完善与国家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结合,实现站网的优化布局。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天津市生态环境恶化。依据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定位,天津水文应根据天津市山地、平原、湿地和滨海不同的区域特性,在江河湖库分类布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空间水、地表水、地下水相协调的生态水文监测预报体系,以水生态监测站(实验)为平台,结合生态调查工作的开展,积极进行水生态问题实验研究,加强水文科学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的基础条件。最终建成科学完善的流域水生态监测预报体系,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全面实时监测和科学准确评价。

2.6其它信息采集

(1)基础类信息

基础类信息使系统用户更详细了解各监测站点情况,主要采集包括各监测点的地理位置、设备类型、工作性质、维护单位、水准点高程、经纬度等信息。

(2)统计类信息

统计类信息使系统用户能方便了解的特定区域内的某类或某个监测站点的水资源信息的统计情况,可根据系统用户的需要,把所有的监测站点分成多种的统计信息,采集监测站点类型、行政区归属、取水量累计等信息。

(3)管理类信息

管理类信息使系统用户能方便管理各监测站点,采集如用户取水指标、用水水质标准、水质分类标准等水资源信息的管理标准。

此外,加强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能力建设,是提升水资源监测能力的重要保障。

3 结语

在总结天津市水资源监测站网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水资源管理监测的需求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水资源监测的重点是供水线路、大中型水库和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水资源监测;调整和优化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强行政区界、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监测站网建设和改造,加强水功能区水生态与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等;加强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能力,提升水资源监测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SL36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