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结业论文

时间:2022-06-06 15:56:52

导语:在会计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结业论文

第1篇

毕业论文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否提高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认同度、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毕业论文是否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表4显示,只有43%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有5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不是很重要,甚至有10.9%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完全没必要,一点用都没有。这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并不认可。为了了解毕业论文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笔者参考专业培养目标给出了八项能力供学生进行多项选择,分别是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八项能力按出现频率排序依次是: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外语能力。毕业论文提升的能力项数主要集中在第2项、3项和4项,只有0.8%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全面提升了这八项能力。至于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的区别,只有34%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有很大区别,有63.8%的学生认为两者有一定区别,而2.3%的学生认为两者基本没有区别。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毕业论文是有别于课程论文的一种综合训练。

二、毕业论文与课程的关系

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训练和考核环节,而是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及四年本科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毕业论文与平时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来了解毕业论文和课程的关系。首先,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否了解这一问题,只有52.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这说明,毕业论文辅导课程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只有24.2%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63.4%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有一定帮助,而12.5%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基本没有帮助。第三,完成毕业论文的困难按出现频率依次是文献以及案例资料、数据来源有限,专业知识不足,文字表述能力欠缺,时间太紧等。这进一步反映了毕业论文辅导和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此次问卷调查显现出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就业、考研等存在冲突以至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目前的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毕业论文没有很好地显现其在综合训练、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毕业论文辅导和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使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其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功能,从而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

所谓实务模拟类论文,是指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实务模拟类毕业论文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理解。此外,实务模拟类论文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且大多是平时课程学过的知识,这使得其能很好地反映课程学习情况,并区别于平时的课程论文,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再次,实务模拟类论文模拟的是现实的案例情景,有时甚至就是学生将从事的工作,因此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调和毕业论文和就业、实习之间的矛盾。实务模拟类论文的工作量较重,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同时,团队合作形式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一些跨专业的实务模拟类论文,可以考虑让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指导组进行集体指导。当然,实务模拟类论文对于指导老师的要求也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务经验。

(二)改善师生沟通方式,增加师生见面的次数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学生最希望以见面的方式与老师沟通。相对其他沟通方式,见面的确能更好地传达老师的指导意见,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撰写。因此,可以考虑制定相关制度来规定师生之间见面指导的最低次数或最低小时数。

(三)改进毕业论文辅导课程的时间与内容设置

第2篇

前言

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成本核算关系着企业的开支与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当前市场经济存在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局面,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下面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办法入手,对企业会?成本核算进行探讨。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支出,例如人工支出,物力支出等。在一般情况下,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成本预测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至关重要。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首先需要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进行审核,审查是否已经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可以计入企业成本,以便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其次,需要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资料,保证成本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1]。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成本决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计算实际成本的直接手段,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清楚的了解产品消耗成本,依照成本核算结果,做出准确的决策,同时还可以确定企业盈利标准,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直接手段。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能够准确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资源消耗情况,分析资源消耗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资源消耗大的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源入手,对资源消耗问题进行改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第三,控制企业各部门财政支出,从根本上节约开支。通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可以了解企业财政支出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能够完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投资成本,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审核及控制不够严格

成本核算的审核及控制不够严格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费用的事前、事中控制,为事后核算做好准备。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审核及控制不够严格,缺乏必要的监督,过于形式化,制定的计划难以实施,往往会超出事先规定好的范围,脱离实际,脱离计划,甚至出现超额支出或者浪费的现象[3]。另外,在成本审核过程中,审核的依据需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并非是企业私自制定的,但是,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审核的执行情况不佳,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的具体支出不明确,审核依据往往按照企业自己定制的依据进行审核,直接导致企业成本过大,容易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

(二)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方法较为传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会受到核算内容不全面,核算内容不具体,核算方不恰当问题的影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稳步运行发展,严重者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行,同时还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收益下降。导致出现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方法较为传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化较快,企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每天都有新气象,致使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变化较快,不断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又无法实时对成本核算内容进行补充完善,难免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导致出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水平。第二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较为陈旧,依旧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致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准确,影响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质量。

(三)相关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人员素质较差,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技术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必须培养吸引大批人才,注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合理运用,需要培养出高水平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队伍。但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相关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综合能力较差,无法完全胜任工作。相关人员素质水平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相关人员未接受过严格的考核与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均不是专业人士,不具备会计成本核算能力,专业技能较差。第二,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与自我提升意识不强,未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再加上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无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无法合理应用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影响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四)核算理论与方法滞后

企业发展变化较快,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同虚设,再加上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不够重视,忽视了其管理的重要性,将重心放在企业经济效益上,导致出现企业管理模式滞后,企业核算方法滞后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影响着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可见,核算理论与方法滞后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

(一)对成本核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控制

严格审核控制成本核算是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严格控制审核成本核算,可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成本核算的失误率,解决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成本核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可以加强监督,加强管理,加大审核力度,从而有效解决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4]。第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可以提高操作的可操作性,有效进行成本核算考核,保证成本核算质量。第三,明确审核内容与审核责任,需要使审核人员意识到审核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审核的重要性,一旦出现审核不严格问题,需要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从而规范审核人员的行为,提高审核人员的意识,使审核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证成本核算效果。

(二)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

在企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成本核算管理逐渐完善,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与会计信息安全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注重成本核算内容的完善十分重要。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成本核算内容的信息化,实现成本核算内容的不断完善,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多个环节密切联系,并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5]。最后,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与设备,对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合理的应用,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提供新的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能力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能力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高的情况下,相关人员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保证成本核算质量,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节省财政支出,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培训力度,开展针对性培训是提高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直接手段。通过针对性培训,可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工作内容,知晓自己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二,制定严格的考核与选拔制度。在员工选拔初期,需要设立一定的门槛,如规定企业人员需要具备会计或者金融类的相关证书,大学毕业,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等,从而选拔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制定考核制度,从而鞭策员工不断学习。

(四)采取科学的、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核算,真实反应企业产品的成本,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需要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发展阶段,发展重点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在制定会计成本核算计划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当前,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包括分批法,品种法,定额法,多种核算法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还需要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使其适应企业发展。

第3篇

小规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将近50%。然而,小企业要真正走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实行科学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小企业的会计管理。这是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让会计参与管理是小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然;也是小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小企业作出全面财务评价的要求。

一、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因素

我国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相当多的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同时,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会计参与管理能力的发挥和增强。

(一)管理者素质有限

许多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的,甚至是为企业主服务的,只要能算出利润,满足计税需要就足够了。他们对会计并没有太多的期望,谈不上让会计参与管理,更不会想到如何加强会计的管理能力。因此,这些小企业的会计最多也只是在履行最基本的反映职能。在许多小企业主看来,会计活动甚至是纯粹的消耗性活动,如果

能不设会计那就最好不过,以降低工资成本。

(二)政府管理力度偏小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之所以得到规范,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性。而小企业会计信息一般并不需要向社会公布,其需求的社会性很小。因此,即使是政府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小企业的会计监管方面的力度也明显要小得多,更无法与其对上市公司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管力度相比。可见,外部压力的缺失是小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记账的限制

虽然绝大部分小企业的管理者,主观上都希望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但出于对成本效益的考虑,许多小企业采取聘请会计服务机构记账或聘请兼职会计完成记账的做法。由于这些会计服务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不能全程参与和了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也就很难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参与到其他的管理决策活动中去。另外,小企业给会计服务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的报酬是相对固定的,其工作效果与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不挂钩,从而影响了会计服务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参与小企业管理的积极性。

(四)融资环境的约束

小规模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也较小,借款费用中的固定费用所占的比例就相对偏高,从而导致小企业借款成本的相对上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审核要求更高,如要求申请贷款的小企业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全面审计报告、提供抵押物等,从而加大了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降低了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许多小企业宁可向私人或地下钱庄借款。这样,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融资作用无法得到体现,从而影响了许多小企业加强会计管理的热情。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弱化与其融资的外部环境之间非但不能相互促进,反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五)“包税制”的影响

小企业加强会计管理的外部效用中,除了有利于提升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满足纳税申报的需要,甚至可以进行必要的税务筹划,以降低小企业的税负。然而,许多税务部门为简化征税程序等各种原因,对小企业的征税普遍推行“包税制”的做法。即给小企业核定一个固定的缴税额,甚至将所有的税种打包汇总确定应缴税额。在这种做法下,提供会计报表作为纳税申报的依据已成为不必要,更使小企业失去了税务筹划的空间。

(六)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

处于成长期的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其用人机制中“任人唯亲”的成份很高。对于掌握企业“最宝贵财富”的财务人员而言,更是如此。不懂会计的人做会计、不懂管理的人管会计之现象比比皆是。而作为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理念的影响及小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传统,往往不会选择去小企业就业。在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方面,私营企业等小企业往往成为会计后续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带,无人问津。即使有,也大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既影响了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弱化了小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加强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小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

组织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同大型企业的管理者们一起开展企业管理实践的研讨交流等,以培养小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的理念、兴趣和专业能力。

(二)加强对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素质较差,甚至难以应付日常的核算。因此,必须加强对小企业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切实做好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关于小企业会计如何参与小企业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培训效果。超级秘书网

(三)积极引导会计专业大学生到小企业就业

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供过于求,但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却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仍然抱着去政府、去机关、去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想法。实际上,在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更有利于毕业生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核算与会计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相关部门与高校应该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引导,鼓励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小企业就业发展。同时,小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实行科学的用人机制,以吸引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小企业就业。

(四)加大力度推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

实行统一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助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价值。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早已颁布实施,但真正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并不是很多,这不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力量促使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五)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针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同用途,为小企业的财务分析量身订做相应的财务分析评价系统,以便更好地评价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从而提高小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益和提升小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策略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掌握着单位的经济命脉,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近年来,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都在尝试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但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策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充分的会计内控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切实、全面、规范、严格的监督手段和管理方法,再加上事业单位的管理不到位,监督工作没有严格落实,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事业单位中有一些部门只重视局部利益、私人利益,忽视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总是通过各种不合理的借口搪塞、推诿会计人员,导致事业单位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合理、切实可行、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没有成立专门的会计内部控制小组,并且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专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一些中小型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内部控制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对财务部门负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控制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只是形式主义。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方法

(一)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相关制度体系。事业单位要想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水平,就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根据实际经营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规范、系统、全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切实可行、完善、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使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巩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法律地位的目的。同时,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时效性和独立性,通过建立、组织专门的会计内部控制小组,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工作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提高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等,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增强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更加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加大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事业单位必须根据经营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更加注重事业单位在未来几年连续性、长期性的财务管理发展规划,尽量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出现“因小失大”、“急功近利”等问题。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责任指标体系,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强化、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机制。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首先,审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所有员工都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审计部门脱离财务部门,从客观的角度对会计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事业单位的审计构成不会受到其他利益方的干扰。其次,明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利,一方面要赋予审计部门查看其他部门财务信息的权利,另一方面,将审计部门工作人员最终的审计结果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再次,要在全公司范围内对所有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改变其他部门对审计部门的偏见,征求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工作人员的配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根据现阶段的宏观目标,对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和方案,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271-02

职业能力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影响很大,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在求职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着重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会计职业能力的内涵

会计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不同会计岗位上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和完成职业活动的条件来分析,会计职业能力是完成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从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来看,会计职业能力是由多种元素复合而成的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会计技能、会计职业经验、会计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等诸多因素。

二、依据会计职业岗位群明确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成本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审计、财务预算等岗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会计职业岗位群一般包括: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岗位。

在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首先搞清楚职业能力具体包括的内容。职业能力中的所谓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职业的”能力,构成会计职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会计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即“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虽与会计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职业领域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体系的核心(如表1)。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设置

在基于职业岗位的会计职业能力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能力要求的知识结构体系,反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体现”这一基本规律。因此,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问题,在设置相应的课程时必须考虑相关的职业能力有哪些课程或课程模块与之对应。为此,在基于会计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采用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并融入“多证书”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时既分模块又结合专业资格证书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会计课程分成五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德育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会计专业能力与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本领,会计专业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会计专业能力包括: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整个会计过程的管理意识和能力等。为此,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专业基础模块来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传授从业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基础性、整合性、实践性和必须性的特点。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

(二)会计方法能力与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方法能力包括制订会计工作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对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会计信息的运用、评价、传递和披露能力,会计全局与系统的思维,会计整体与创新思维,会计决策与迁移能力等。为此,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实际操作课程和选修课程来强化方法能力的培养。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会计学习方法”课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可包括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选修模块课程。

1.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专业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就是将在毕业后到实际工作岗位才能接触到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前移到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通过专业技能模块课程进行演练,缩小学习与工作的差距,实现零距离就业。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训、采购销售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ERP原理与应用、报税实务、纳税筹划、基础统计、专题讲座、综合实践活动、会计学习方法等课程。

2.选修模块课程。适当广泛地开设与会计职业岗位相关的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以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对于选修课采取分模块进行的模式,主要设置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扩展学生各方面素养及能力的课程,为其继续学习、胜任工作及更好地生活奠定基础。此类课程可相对广泛开设,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的不同任意选修其中的某个模块,发展长处或弥补不足,在就业时更有针对性。如可开设会计制度设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管理基础、经济基础、财经英语、预算会计、税收相关法、税务实务、财政金融、会计文书写作等课程。

(三)会计社会能力与课程体系的设置

会计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营销能力、谈判能力、组织与执行任务能力、竞争能力、敬业精神和公民责任等。主要通过方法、思维课程进行培养和锻炼,如依靠设置社交礼仪、演讲等人文选修课模块和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通过开设思想品德、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在竞争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与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推行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等。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设置文化基础模块、德育基础模块和人文选修课程模块来强化社会能力的培养。进行会计社会能力培养的公共必修课可包括办公自动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演讲、诉讼法律知识、社会调查与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的要求,又要考虑个人的后续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时要考虑和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考取,有的课程作为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科目开设,也可将资格证书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结业成绩,从而将知识的学习、课程的评价与职业证书的考取统一起来。

四、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说明

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的设置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一方面,某门课程被安排在某项能力的培养中讲授,并不意味着其他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这门课程的知识,只能说该门课程的知识点是该项能力培养最必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有明显的课程与之对应。有些能力的培养,如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需要学生在第二课堂或完成某项技能训练任务的过程中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邓亚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6篇

光阴荏苒,为期三个月的全国中职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我有幸参加了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组织培训,也满载着回忆与收获回到了工作岗位。首先非常感谢培训学校给我这次培训的机会,使我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教师素养,强化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我也深深地被学校各位教学领域的精英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累,并快乐着。”同时也感谢教育部和基地学校给我们搭建的这一学习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这次培训自3月至6月共三个月,主要在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理论学习,并到大连市方圆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培训内容,包括先进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理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以及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税收知识、审计实务等三十多个专题的专家讲座和专业研讨、以及教学演练和企业参观实习活动,虽然培训已经结束,却给我留下了人生中一笔永恒的财富。

现将我个人在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聆听名师讲座,更新职教理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我虽然不是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其次,我觉得这次培训,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主力了我的信心。它就像一根指挥棒,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是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国培中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也正是我屡次实验的方法。我以前还在犹豫:我这样教学,算不算与他人教学背道而驰呢?通过这次国培我更加坚信我的道路是对的。 再次,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一段时间的国培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的学习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作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师,不仅是要会教,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教学生有用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中胡燕鸿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多种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及账务处理,并指导我们进行了网上模拟操作;培训基地还邀请了大连市方圆会计师事务所齐圆圆总经理,为我们以实际案例讲解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方法与流程,内容直观、讲解生动;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东北财大职业技术学院还精心为我们搭建了多种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课程开发研讨、教学方法与备课训练研讨、研究论文的撰写与交流、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研讨和教学演练与教学研讨中,学员与专家交流,学员与学员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提高;在教学理念培训方面,学院安排给我们作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讲座,讲座中,给我们介绍了行动导向的基本原理、基于行动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的特征、基于行动导向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考查教学法)、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条件,即创造适合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比如构建行动学习情境、实施个性化教学形式、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比如实物财产物资的清查教学设计、制作单据活动方案设计,通过这些教学设计的实际例子使我们对行动导向教学加深了理解,而且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行动导行教学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不能时刻深入企业实践,这次培训还给了我们了解深入企业学习的大好机会,为我们联系了方圆会计师事务所,让我们亲身参与了实践。在参观中我们了解了企业文化,事务所构成,人员职责及基本任务,向专业人士咨询并熟悉事务所会计、税务、审计业务操作流程,收集相关资料。接触到了不同行业性质单位的实际业务,了解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编制方法与注意事项,收获了很多实战经验。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提高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期间齐还在总经理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讲了企业节税方面的案例。比如一个大酒店,分别有茶馆和歌舞厅,但属于同一个老板,两者都需要缴纳营业税,但是税率不同,茶馆属于餐饮服务业,适用5%的税率,而歌舞厅属于娱乐业,适用20%的税率,那么如果每月两家没有分别核算营业额时,要从高适用20%税率,所以他们一定要分别核算营业额。还比如有的公司的小汽车在老板名下,不如放公司名下,这样可以作为公司的固定资产,诸如汽油费、维修费、折旧等可以进入公司费用,如果在老板名下,则需要加入老板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从中看出节税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所以学习会计一定得熟悉税法、经济法等法律,知道节税和逃税的界限,避免不慎掉入逃税嫌疑。齐总经理热情的招待,以及细致的讲解让我感动。孙经理以及所内的工作人员也都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料,还有耐心的讲解,让我看到了方圆人的精神,真的是敬业、诚信、务实、团结。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资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经验和素材,知道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以后更需要学习更新知识,并且把方圆人的精神和专业运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去。

三、在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这三个月培训期间,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中我开阔了视野,结识了很多朋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了解各个兄弟学校的发展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吸取了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等方面有效的做法。在大家庭中,每一位同学,都是我前进的伙伴也是我的师长。培训结束后我会一直保持和各位学员的联系,以便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以后更好的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非常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是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一线骨干教师,共同的学习生活,已经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们了解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三个月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学校也很贴心,学校微机室每晚上7-9点向学员开放,提供网络及微机服务。在这段时间里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也写了一些学习及生活的体会方面的文章。同时学校开放乒乓球室我们课余时间可以打比赛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会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展望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之路,将会是曲折而永无止境的,在学院一起学习的经历,将会像一曲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百折不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7篇

我在一所理工科大学的管理学院。大一课程很少,小日子过得舒坦,但大把的空余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利用,百无聊赖地看手机、刷微博或是闲逛的日子觉得有些空虚。看到同校的工科生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我倒觉得他们学得很充实而羡慕不已。

在大二伊始,我决定修一个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充实一下自我。

要想拿到第二专业学位,除了修满规定的课程外,还要提交毕业论文,否则只有结业证,这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毕竟,自己的专业课任务很重,如果想拿两个学位,毕业时候就要提交两篇论文,考研的时间也会变得更加紧张。

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报名了。我们金融专业很多同学会选择会计或者管理作为二专业,这样相辅相成,知识互通,学起来也相对容易。而且到了毕业季,一个拥有金融能力又掌握财务知识的人常被称作“人生赢家”。

但我选择了德语。

初选德语,只为挑战

学校选择德语作为第二专业的同学大部分是工科出身。作为机械制造大国,德国在机械高科技方面拥有绝对实力。我们学校提供了很多去德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还设有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上海本地德企众多,掌握德语的人就业时又多了一招“必杀技”。

但带着这样明确的“功利”目的,学习德语往往难以坚持下去,因为德语很难。

记得第一节德语课的场景,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下德语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只接触过英语,所以只能拿英语来和德语作比较,跟着老师读了德语三十个字母,奇奇怪怪的写法与读法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第一感受特别肤浅,甚至觉得好多读音跟汉语拼音差不多!最调皮的一个发音是小舌音,刚开始接触只是觉得好玩儿,后来才发现它成了我学习德语路上的拦路虎。一个周过去了,我依然发不出来,急得我多次课后找老师寻求秘诀。老师推荐给我一个妙招:喝一口水,含在嘴里,然后练习。

回去之后,我按照这个妙招练习了一周,成功地发出了这个音。尝到了挑战带来的喜悦后,我开启了学德语的疯狂模式。每天清晨,室友还在睡梦中,我便早早起床,在学校国际园找一个排椅晨读。上海的冬天来了,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不可侵犯的寒意,但我从未懈怠,依旧按照之前的习惯,每周至少三天早上去读德语。我把单词拷贝到kindle上随时背诵,读音、课文朗读从未耽搁。就这样,小舌音不在话下,交流对话也越来越顺畅了。

学了德语后,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英语是如此的简单。英语的语法规则明晰,需要不断积累的大多是词汇和知识面;德语的复杂程度想必可以和汉语媲美了,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德语中分为三个性:阴性、阳性、中性,记住单词的同时必须要记住它的性,而记住性的唯一方法就是“记忆”,因为这个区分真的毫无章法可寻。

德语中代词分为一、二、三、四格,不同的位置要使用不同的格,代词要变位,形容词也有了词尾。德语老师经常重复一句话,在德语中“凡是规则,皆有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些规则的作用很小很小,因为例外总是太多。为了更准确地记住,我联系一切我所知道的事物和这些单词的性结合起来,找到了不易忘记的背诵方法,一有空就拿出笔记来复习。

德语很难,花这么多功夫,越来越觉得好像不太合算。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

每次周六上课,老师都会苦口婆心地说,大家要坚持!但是,能够坚持的人却越来越少。周三、周五晚上出勤率有50%,但周六真的寥寥无几。一学期过去,一半的同学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退掉了二专,原本两个50人的德语班只剩下总共40人,大二伊始,40人再次缩减为20人。

一位自动化专业的同学看我每次上课都饶有兴趣,询问是什么支撑着我。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德语很难,我想学好,不想放弃。”单纯的动机让这位同学半信半疑,但我无需解释,学一门外语的快乐只有自己才知道。

我学习德语只是为了学好这门语言,算是对一个全新事物的挑战,至于实用,我没有太多的考虑。

像德国人一样周密

慢慢的,我对德语和德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国人遵守规则与自律的精神始终影响着我,让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缜密的计划,大把零碎的时间被我利用了起来,这个好习惯反过来又帮助我更好地学习。

学德语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大二的金融专业课程多得令人发指,几乎天天满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金融和德语的学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原本周三、周五晚可以写专业课的作业,周六上午可以外出逛街,但因为有德语课,两晚加一个半天就被扣除了。

于是,每个周六上午下课,我会拿出便笺像德国人一样详细又周密地规划一周的作业与复习安排。我不在时间上下功夫,而是在效率上做文章。专业课上不明白的问题尽量做到两节课空和课后找老师解答,当天的作业没有特殊情况绝不拖到第二天。

每学期的考试周,十门考试课同时来袭让很多同学抓狂,突击只能是临时抱佛脚,关键在于平时扎实的积累。这时候,德语的学习,像是警钟,一周敲几下,提醒我在学期末不要狼狈不堪。学习德语后,我的专业成绩非但未受到影响,反而越来越好。每学期的一等奖学金(前2/100)与上海市奖学金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德语,是50%的新鲜感与50%的冲动,现在则是100%的热爱。

享受不带功利心的学习

我学德语的目的是单纯的、没有功利心的。虽然我有表面上的“功利”目标:拿二专学位,但这是在学好德语的基础上的附带收获。而且,如果只为二专这个“功利”,与学习德语的付出相比,肯定是不“经济”的。我完全可以选择与金融相近的会计,学起来困难会少很多。

经济学总讲究付出与投入的报酬比,可在年轻时候,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付出与收获孰多孰少,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可不付出的收获一定是零!

别人问我,付出这么多时间去做一件与专业关系不大、回报也不太好说的事,到底值不值得?我想,从德国人身上学到的缜密思维和严谨品质、时间与生活的平衡安排、一门新外语的掌握,这些财富是显而易见的。以后,我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也不会有这样全心全意、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学习了!

十几岁的时候,我曾经学过五年素描。每天骑着自行车,一画就可以持续四五个小时,初中时就达到了可以给真人画半身像的水平,虽然我没有走上职业绘画的道路,但我把它当做业余爱好,闲暇时间从未搁笔。有人觉得,没走上职业绘画道路,画画就算白学了,可我并不认同。大一时候看素描展,因为懂得素描的技巧和流派,我成了同学中的讲解员,他们听了我的讲解对素描历史有了清晰地认识,纷纷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第8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财政部于2006年11月20日颁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要求取得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的要求接受继续教育。近5年来,有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成绩显著;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完善。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搞好继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在全国各地已全面展开,如何解决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完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起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会计改革不断深入和新准则的陆续出台,会计的核算方法、政策法规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人员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者,有必要接受继续教育;更好的解读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会计核算及管理服务。

2、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正走向日益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国际经贸和投资、融资的进程不断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也是必然趋势。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3、会计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也由单纯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策划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能够解读国家相关政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在深度和广度上及时拓宽知识面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支持。某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从思想上不予重视,行动上不支持。一些会计人员认为参加培训与否并不影响职称的晋升、薪资水平,所以对待培训态度消极;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即使不参加培训,会计人员也能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因此不愿意投入经费用于会计人员接受培训。一些会计人员即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也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敷衍了事。

2、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不灵活。目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局限于新会计准则、会计电算化、会计法规及职业道德等知识的培训;每次培训都按部就班,没有新意。这远远满足不了不同档次会计人员的需求。从培训方式来看,主要以面授为主,辅以网络培训。各培训基地只注重负责收取费用,不关注培训的效果;学员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毫无积极性可言。

3、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培训教材匮乏。从事会计后继教育的师资主要是从各高校临时抽调的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有雄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解决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甚至某些培训师对一些实务的讲解不透彻、不到位,不能阐释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师资的薄弱导致学员对培训毫无兴趣。此外,在培训教材选用上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区选用会计准则;有的自编一套理论教材,主要讲解最基本的业务处理,老生常谈,无法激发学员学习热情;甚至,有的地区没有教材,授课教师放映幻灯片,教师的讲解是照本宣科,学员应付差事。

4、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培训部门既承担培训任务又承担考核任务,考教不分,管理混乱。

学员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应付年检。有的机构为了招揽学员,明目张胆宣称只要交费就过年检关;更有甚者,学员不参加考试,培训机构代为答卷,其做法令人匪夷所思。

三、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给予重视。各地市政府应提高认识,给予大力支持。在进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之前,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财政局领导应高度重视,制定培训方案,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培训机构应统一组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不同层次的学员需求,使培训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2、优化教学内容。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情况,按需施教。可以结合国内外当前形势为学员提供最前沿、最新颖的课程;也可结合实践工作中典型性、代表性较强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层次讲解;可根据不同级别学员的需求情况作专题讲解,内容可涵盖会计准则、纳税筹划、企业内部控制、投资理财与资产配置、时下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这些专题的培训可安排在不同时间进行,有助于会计人员按需选择。

3、更新教学方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集中培训方式为主,鼓励在职自学,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目前,各地举办的培训主要以面授为主。但会计工作点多面广、事无巨细,非常繁琐,会计人员很难抽出几天时间参加集中培训。培训机构应更新教学方式,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光盘、磁带等灵活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必要时可以举行专题讲座、研讨会、会计知识大赛等方式激发学员学习热情。

4、整合师资队伍、规范教材建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从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培训机构应组织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组合,可以从各院校选任骨干教师担任培训师,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总监协助指导培训工作;给这些被选培训师建立业务档案、发放聘任证书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此外,还应规范培训教材的建设。应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档次分别编制教材用于培训,每届培训都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教材内容。

5、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必须制定健全的考核监督制度。考核成绩可以直接检验学习效果,起到督促学员学习的作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试题、论文,也可以采取技能操作、会计大赛等。负责年检的机构应分级别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将会计资格考试与培训结业考试成绩挂钩,作为工资定级的辅助参考标准。对于不能通过培训考试的学员年检时要吊销其执业资格。

(作者单位:唐山开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6年19号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

第9篇

全球金融危机的联动效应显现了经济全球化下的彼此影响,也使会计和会计人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G20峰会史无前例地数次提到会计问题,并敦促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统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改进会计准则、推进会计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也已于2010年4月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2009]56号),也提出要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趋同为大背景,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在会计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化会计人才是其主要的执行力量,会计国际化也是会计人才国际化的直接动因。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加入WTO后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会计的国际趋同与等效是会计国际化的表现和要求,促使了会计人才的国际化,其关系可用图1表示:

二、国际化复合型的内涵与能力框架

(一)国际化复合型的内涵 国际化的标准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从会计是国际化的商业语言角度来看,国际化的会计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运用国际会计语言的能力;其次从参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要得到国际认可。总括来说应该具有以下特质:一是会计人才自身要能够在国际上走出去,如加盟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就职国际和跨国公司;二是要能为中国的资本走向国际服务;三是要能为国际资本引入中国服务;四是要能为国际间资本流动服务。国际化强调国际市场参与,复合型则强调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但这两者又是互为条件和因果,国际化必定要求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方能进入国际市场。

(二)国际化与复合型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国际化与复合型互为包容,复合型是国际化的要求,国际化是复合型的表现。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可表示为如图2: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应是通才加精英,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综合性的,包括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素质,职业素质可以分为软技能,如沟通能力,经商的敏锐能力,还有协调能力、管理领导能力。技能方面包括专业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如ACCA的资历,还有语言能力,对本专业的业务知识的掌握能力。

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工作不仅仅需要能够记账,也需要做好沟通,还需要锻炼领导能力。会计师不仅需要好的体魄,还需要好的心理素质来承受压力、缓解压力,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用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把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转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型、实务型的转化,还包括理论实务的转化。

三、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国际认证: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 双语教学并不代表真正的国际化,只有在掌握流利外语的同时,在思想、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判断能力等方面都与国际接轨,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国际化。部分高校开设的诸如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班和CGA(Certified General Accountant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班,学生接受的是国际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同于纯学历教育。学生们可以先人一步进行职业经验积累,可以迅速更新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以后的竞争力。目前,中国有将近40%的高校办有会计专业,会计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占所有在校本科生的10%左右。全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国际化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设立诸如ACCA&CGA培训考试中心,举办ACCA班、CGA班和中外合作办学等,目前已有20多所院校办有ACCA或者CGA班,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会计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要办好会计专业,就一定要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国际化的教育特色、职业教育融于学历教育中。

(二)联合培养:国内+国外 2006年11月,中国内地与香港启动了一项合作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工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十年内合作培养1500名取得香港会计师专业资格的内地注册会计师。2007年1月1日起,中国上市公司实施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对通晓国际财务准则和实务的会计师需求迫切是达成此项协议的原因之一。目前,香港会计师专业资格已经获得北美、英国、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方的会计师组织认可。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并全科合格的人员,在报读香港会计师公会专业资格课程时,可以豁免“财务管理”及“核数及资讯管理”两个科目的考试。

(三)研修:实务+理论 许多高校在本科常规教学之外,举办多种高级研修班。研修班大多面向在职人员,但同时也针对全日制学生,研修班一般都以培养高层次、具有管理能力能够走向国际的复合型人才并注重实践能力,一般向学员颁发相关培训证书,其权威性和培养的系统性虽不如国际认证和联合培养,但却是帮助会计人才国际化的快捷方式。这方面实践很多,以上海为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国际财务总监CFO高级研修班”颁发英国资深财务会计师资格证书(FFA)、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颁发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总监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等。此类培训旨在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战略高度去审视财务与会计问题;领悟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作手段;有效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大量接触国内外前沿性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深入了解相关国际规则并借鉴国际企业的相关经验,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国际化。

四、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与培养质量差距明显 目前大学会计教育呈现两种模式:一类是一些综合性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复旦等会计本科生招得非常少,如复旦一年招一个班,二十几个人,过去隔一年招一次,而本科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重非常大,最高达到15%,所以这类院校基本上还是精英教育;另一类是像东北财大这样每年计划招300人,实际上要达到400人的普通院校,最明显的现状就是学生分数差距很大。

(二)学校教育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 重知识轻能力,在很多学校的会计系或者是会计学院,学生普遍都比较沉闷。会计学院的学生,几乎都是学校成绩出色的学生,可是当举行社团活动或是演讲时,他们往往是最“沉静”的。不少新的毕业生包括名校的高材生一开始连支票都不会开,这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会计工作当中使用的知识实际上有15%是大学学习来的,剩下的大部分是实践和自学的。不善于交流和实践能力差,几乎是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通病,而这些学生往往考试成绩却是异常优秀的。

(三)高校教育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框架不适应国际化的需求 课程体系方面,我国会计本科课程内容及课程的设置过于狭窄、陈旧,过于关注技术规则及职业考试。会计课程未能及时适应会计行业变化的需求,未能适应会计人员能力变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会计专业教材结构不合理。教与学的方法方面,会计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和记忆,遵循教师“念经(会计准则)”学生“背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过于依赖课本,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创造性的学习。

五、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一)重新定位会计目标:国际化+复合型 教育程度取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未来的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国际水准的具有理论研究和复杂实务操作技能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这就要求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及所使用的教材都要体现这一目标的要求。目前各大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日趋一致,那就是着重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使培养对象成为“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基础+国际 会计教育的国际化要求会计课程进行改革,改革办法一是增加国际会计课程和国际会计准则方面的课程,二是整合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高校的会计教育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将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新知识、新理念适时的引入到教学中,并使之与我国会计准则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长期重大课题。

(三)实施分层教育:大众教育+精英教育 一是名牌院校的精英教育与普通院校的大众教育区分,综合性名牌院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厦大等着力培养具有国际一流视野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二是普通院校包括专业财经类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分为面向国内会计界培养方向和国际市场培养方向。

(四)革新教学方式: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 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要不断充实会计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完善教学方式,加强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教育,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更高层次的通才技能,全面满足社会进步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

(五)加强师资队伍: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实际工作经验 高等院校必须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批高素质的能够适应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1)扩展教师的选聘标准;可以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担任会计教学工作。同时,高等院校应适时选派教师到会计工作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优化教师的考核标准。(3)加强企业与高校教师开发涉及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如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内部控制的设计、财务管理流程的设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等。这些内容不仅涉及会计类或管理类知识,而且还涉及各种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这些横向课题是培养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的最好方式。

国际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教学改革不能促成真正的国际化,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师资与科研等诸多方面在内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的国际化,要坚持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要将中国的实际融入国际化过程中,从引进、嫁接、合成、本土化、国际化这五个方面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本文系2007年江苏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国际化复合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NO.110(编号:3-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守华:《把握改革发展脉络 推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

[2]刘瑾:《试论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本科会计教育》,《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10期。

[3]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第4期。

[4]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第5期。

[5]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6]施建军:《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特征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期。